环境影响报告表下载

2024-10-15

环境影响报告表下载(精选10篇)

1.环境影响报告表下载 篇一

李五

应届毕业生| 女 |22岁(1988年3月19日)

居住地:西安

电 话:139XXXXXXXX(手机)

E-mail:liwu@51job.com

最近工作[ 3个月]

公 司:XX建筑装潢工程有限公司

行 业: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职 位:设计师助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建筑学

学 校:西安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自我评价

在校期间主修建筑设计,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与CAD软件制图,中国的建筑历史,构造等等。对建筑模型设计很感兴趣,善于发现新事物,爱好书法,喜欢各种运动,性格开朗,经过工作考验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与独立性。任劳任怨、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为人处事正直。对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全面融入,任劳任怨,竭尽全力使工作到位。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以内

工作性质: 全职

目标地点: 西安

工作经验

2010 /4--2010 /7:XX建筑装潢工程有限公司 [ 3个月]

所属行业: 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设计部设计师助理

协助设计师完成设计内容,并独立完成效果图制作,对于设计流程比较熟悉。

2009 /7--2009 /9:西安电影艺术学院 [ 2个月]

所属行业: 教育/培训

实习助教

负责3DMAX和PS还有一些平面应用软件课程的教育,从课程的设计到具体的内容传达一体化。实习过程中不但增强了个人的专业知识,更好的了解到了如何把自己掌握的东西传达给别人,在别人有问题的时候能够准确并及时的给予解答。

教育经历

2006 /9--2010 /7西安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本科

在校期间专修设计专业,所修课程有建筑初步、美术、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

原理、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物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

2003 /9--2006 /7西安市第2中学高中

在高中担任班级的团支部,曾在2004年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2003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团员”。

2.环境影响报告表下载 篇二

主题分类: 行政许可事项 附 加 码:

发布机构: 津南区环境保护局

发文日期:

2008-08-01 名 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

文 号:

主 题 词:

内 容 概 述

事项名称、办事部门、申报条件、申报所需材料、办事流程、办事依据、办事联系方式。

内 容 全 文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

一、事项名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

二、办事部门:津南区行政许可中心

三、受理地点和窗口:行政许可中心9、11、13号窗口

四、事项类型:行政许可

五、申报条件:

1、已委托有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包括环境技术评估中心评估意见)或已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且有关资料齐全;

2、经环境影响评价论证,认为项目选址可行;

3、项目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4、符合环保法律、法规、政策要求,符合有关产业政策要求;

5、符合环境功能区要求,污染物排放有合理去向;

6、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

六、申报所需材料: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申请(1份);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4份);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评估报告(4份);

4、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证件;

5、建设项目主管部门预审意见;

6、建设项目备案通知书(备案项目);

7、建设项目集中供热合同(集中供热项目);

8、建设项目危险固废处理协议(具有危废项目);

9、其他。

七、办事流程

申请-受理-审核-审批

1、建设单位提出审批申请,并提供项目情况资料;

2、区环保局核实资料,到现场勘察,确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3、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包括环境技术评估中心评估意见)或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

4、项目所在镇(开发区)对项目提出预审意见;

5、建设项目报告表或登记表(含审批条件所要附件)材料齐全后,环保局受理并出具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6、区环保局对所有要件进行审核,出具审批意见。

八、勘察天数:1天

九、审图天数:不需审图

十、办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3、《天津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十一、承诺办理期限:

1、环境影响报告表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

2、环境影响登记表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十二:收费标准:不收费

十三、办事联系方式:28521143 28391723 十四:备注:无

3.环境影响报告表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篇三

2016.3.4

本编制要求适用于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新建、技改扩建项目(不包括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项目)。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行业类别及代码尽量详尽;

(2)项目背景:简明扼要介绍项目所属行业发展状况,适时引出本项目建设意愿,说明项目建设的意义;

(3)工程内容及规模:规范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名称,与备案证一致;给出构建筑物一览表;

(4)建设地点:给出地理位置坐标;周边关系描述准确;给出敏感点方位、距离、功能;

(5)投资:与备案证一致;

(6)产品方案:与备案证一致,涉及多种产品列表说明各产品产量、规格;

(7)原辅材料:列表给出原辅材料名称、用量、规格、数量、来源及包装形式,应特别关注化学危险品及含有机毒物、重金属等原辅料;根据情况给出主要原辅材料理化性质。

(8)主要设备:给出名称、型号、数量,需与生产工艺流程对应;(9)公用工程:给排水、用电、用热、制冷情况。根据河北省用水定额算用水量,给出总用水量、新鲜水量、循环用水量、消耗量、排放量,绘制水平衡图;给出天然气、煤炭成分表;核查燃煤锅炉是否属于淘汰类;

(10)产业政策:对比国家、河北省及行业产业政策,给出符合性结论;(11)选址合理性:从规划意见、国土意见、园区定位、交通状况、对环境影响方面论述;

(12)清洁生产分析

(13)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保问题

简述现有工程环评、批复、验收及排污许可证办理情况,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现状及现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说明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明确以新带老内容。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简述与建设项目选址所在区域关系密切的自然环境状况;规范描述当地气象特征,说明主导风向、平均风速等主要气候状况;说明区域内植被类型、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等情况。

(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现状,包括行政区划、人口、近三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工农业发展、交通、文化教育等相关内容;说明与建设项目关系密切的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文物保护等内容。

(3)项目所在园区规划环评审批情况,园区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及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3.环境质量现状

(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利用有效资料阐述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现状,并须提供相应监测资料,说明资料来源;结合环境功能要求评述环境质量现状,如出现超标现象,须分析超标原因;明确区域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项目所在区域是否发生过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

(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表说明项目评价范围内集中居住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以及大气、水、噪声保护目标,污水排口上下游饮用水源保护区(含清水通道)、取水口、水产养殖等水环境保护目标及生态敏感点等。以图的形式说明评价范围、环境敏感目标及其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

4.评价适用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

(1)环境质量标准:使用最新标准,列出标准文号和各评价因子的相应标准限值。

(2)污染物排放标准:列出标准文号和各污染物允许排放限值;废气含排气筒相应排放高度的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等;废水含行业允许排水量;如实行污水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如无国内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3)总量控制指标:按照“十二五”期间我国所列总量控制指标给出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按照《河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核定管理办法》执行。改扩建项目需填写总量“三本帐”。

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工艺流程简述并图示:简述工艺流程并绘制带排污节点的生产工艺流程框图,文字说明物料流向和加工工艺。如用字母或图标标示污染物种类的,须给出图例。

(2)主要污染工序:结合生产工艺流程阐述污染物产生环节及公用工程、辅助工程排污节点。

(3)生态类项目工程分析时段应包含勘察期、施工期、营运期和退役期。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表格中填写)

(1)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根据物料衡算、产排污系数给出,所给数据要有来源。

(2)噪声:列出源强较高噪声设备名称、噪声源强、距厂界距离等情况。(3)主要生态影响:针对区域生态特点与保护目标,从土地利用、动植物、水土流失、景观等角度分析建设项目对生态的影响。

7.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说明项目的施工内容、施工机械及施工时间,按照相关规范给出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分析施工期废水、废气、固废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对周围生态系统发生扰动的项目应当分析施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类别与程度;提出施工期污染控制与减缓生态影响的措施。

(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结合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分析对空气、水环境、声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明分析结果依据,必要时进行定量预测;如有无组织排放,须估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并图示;明确对项目选址周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说明是否会有扰民现象发生。

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1)说明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源治理设施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及预期处理效果(明确污染物去除率),达标情况;明确固废处理处置途径,并分析处理处置的可行性;说明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2)列表说明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要求将所有环保措施均填入,无漏项。

9.结论与建议

结论应具体明确、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避免从影响分析章节直接粘贴。10.图件、附件等要求(1)基本图件

①地理位置图:图示项目位置、交通干线、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城镇、自然人文景观等主要环境敏感目标。附风玫瑰图、图例和比例尺。

②厂区平面图:图示项目主要构筑物、污水处理站、排气筒、化学品库、储罐区、危险固废临时堆场、事故池等主要环保设施位置。改扩建项目应标明现有、在建和拟建项目区。附风玫瑰图、图例和比例尺。

③周边关系图:图示项目位置,标明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含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周边企业、交通干线等关注点与本项目的相对距离。附风玫瑰图、图例和比例尺。

④规划图: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图、园区产业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图、城镇总体规划图,图示土地利用规划、项目位置、配套设施等。附风玫瑰图、图例和比例尺。

(2)根据项目特征,必要时附下列图件

①排水路线图:图示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流向(主、次)、水工设施、厂址、污水排口位置(含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取水口、水产养殖区等敏感目标。附比例尺和方向标。

②土地利用现状图:图示建设项目场区及周边土地利用现状,适用于生态类建设项目。附图例、比例尺和方向标。

③卫生防护范围包络线图(可合并入周边关系图):图示项目位置,标明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含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标明产生有毒有害无组织排放的单元卫生防护范围。附风玫瑰图、图例和比例尺。

④环评技术导则和环保主管部门要求的其它图件。(3)附件

①立项文件:如为备案制则附备案证,如为审批制则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如为核准制则附核准证或发改部门出具的前期工作函件。

②规划符合性支撑文件:规划部门出具的选址意见书、国土部门出具的土地预审意见(在已有土地上扩建的项目可附土地使用证)、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出具的审查意见。

③项目配套证明文件:污水接收证明、供热协议、供气协议、危险废物处置意向协议等。

④项目需要的其它文件:水利部门出具的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文件、矿产部门出具的压矿证明、文物部门出具的文物保护相关证明文件等。

⑤环评委托书。

⑥审批登记表:按要求认真填写,填表人、经办人签字,盖公司公章。表格中数据要与报告中一致,同时注意有三本帐数据的填写;

⑦编制人员名单及其资质:根据最新格式编制,若为合作项目以合作单位格式为准。

11.写作及格式要求

注意表头、表格属性、表格内文字、图号字体、字号、加粗等一致,以及上下标、中英文单位的统一使用。

4.环境影响评价自查报告 篇四

一、自查工作内容我单位于2011年9月接到环保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目前正在进行省、市备案、加入协会等各项准备工作,深入学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及法律、法规等各项规章制度,截至9月底,尚未编制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没有实际工作业绩,因此本次自查只针对以下内容。

(一)法人资格及固定资产

1、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人资格和注册资金均符合条件。营业执照上的单位名称与资质证书上的单位名称一致(详见附件)。

2、注册地址:拥有房屋所有权证,房屋地址与注册地址一致(详见附件)。

3、固定资产近200万元,固定资产符合条件,固定资产证明清单与现场使用一致(见附件)。

5.环境影响报告表下载 篇五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按照县政府文件的精神,我局领导就关于加强交通行政处罚自查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以构建和谐、高效、便民的交通执法环境为主线,以“奉献人民,服务社会”的工作宗旨为出发点,围绕交通行政执法监查工作,开展了交通行政处罚行为自查活动,并就检查内容及要求进行了逐条对照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保障措施

局成立行政执法处罚行为专项监督检查领导小组,要求各执法站室负责人高度重视,组织开展行政处罚行为自查工作,同时组织执法人员学习《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及其使用规则》、《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行政法律知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

二、自查情况

.(一)建章立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行政执法管理,规范交通执法行为,提高服务办事质量和效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并结合实践经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每月组织一次政治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每年组织二次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培训,要求执法人员熟悉相关业务及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各种技能,同时为了检查学习培训内容,每季度组织一次考试,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如考试不合格者予以停职,再学习,直至合格后方能上岗。截至目前,全局无一起执法犯法和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二)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程序

在执法过程中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在处理行政处罚案件时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公开原则,即行政执法人员出示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告知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被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对相关证据进行详细的调查,使处罚决定建立在合法、公正的基础上。二是程序合法原则,在处理事实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特别是一般程序,即立案→调查取证→决定→送达→执行,并依法制作规范的执法文书。三是执法人员合法原则,只有持有执法证件的人员才能执法,每宗案件必须有2名以上执法人员执行。四是注重证据的真实性及完备性原则。五是办理案件遵守时效性原则。

(三)认真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

一是梳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项目。对法律、法规涉及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按照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幅度等内容进行逐项登记。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责任追究,认真抓好自由裁量权配套制度的完善。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培训。通过集中学习、使执法人员准确掌握细化的执法标准内容、程序规范和制度,确保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落实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四)严格执行罚缴分离规定

通过自查,行政执法案卷处罚主体正确,行政处罚依据明确,处罚种类和法律法规适用准确,案卷制作比

较规范,在行政处罚罚缴分离制度的执行情况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做到了罚缴分离,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款票据。案卷审批符合法定程序、权限和时限,能按要求归档,管理标准统一、规范。

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从行政执法处罚行为自查情况上看,我局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的工作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行政执法处罚案卷适用法律依据准确,程序合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存在的主要问题:(1)行政处罚案卷中文字组织、表述欠严谨。主要表现在案卷日期填写不全,勘验时间不够确切,部分处罚文书字句不清、材料顺序排列、页码编写不规范。(2)个别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法律法规学习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法律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3)执法人员学习行政法律知识不能经常化、制度化。

6.环境影响报告表下载 篇六

为全面了解崇信县煤炭企业参加,进一步促进我县社会保险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根据县人社局统一安排,11月份,县社保中心领导带队,组织人员深入周寨、新安等煤炭企业,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和职工面谈、查看资料的方式,详细了解煤炭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 我县社会保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制度运行基本平稳,社保基金规范运行,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截止目前,全县煤炭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共

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

人,失业保险参保

人,生育保险参保

人,工伤保险参保

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人。在推进非公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方面,人社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市人社局每年均组织开展一次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和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保险政策。同时,结合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编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知识问答》6000份,免费发放给企业及职工。

二是征缴扩面工作扎实推进。一方面,依法依规推动非公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凡是《社会保险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征缴基数、缴费比例,严格执行政策,做到依法征缴、据实征收,不打折扣;

三是便民服务进一步优化。调整、整合了社保办事大厅的布局,将养老、医保、失业三个大厅整合到一个楼层,实现一个楼层申报、同一个楼层办结;在政务中心开设工伤保险专门窗口,对建筑施工项目参加工伤保险进行规范征收;对重大工业项目的非公企业按最低缴费基数征收医疗保险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市非公企业发展迅猛,非公企业员工已成为我市社会保险扩面的重点对象,但我市非公企业社保扩面的难度非常大,已成为制约我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1.参保率不高。目前我市非公企业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外,在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方面覆盖面还较狭窄,且整体参保率不高。对企业而言,社会保险费用的支出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成本,减少了盈利,所以相当一部分非公企业总是在千方百计少缴或逃避社保费的缴纳,这也是导致非公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的原因之一。据2012年在衡阳县调查,除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95%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率分别为70%、51%、10%和27%,整体参保率低。在调研的一个企业里,职工2600多人,参加五大保险的职工仅有520多人,参保率只有20%,可见参保率之低。

2.参保意识不强。非 公企业的部分企业主和员工对参加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缺乏劳动风险损失补偿意识,不清楚企业负有什么样的社会保险责任,不了解社会保险是自己应有的保障权 益,法律知识也比较缺乏,对眼前利益考虑较多,因而,参保意识不强。有的企业主为了降低成本,不愿主动为员工缴纳保险费;有的企业员工也不愿意从为数不多 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参加社会保险,员工自己不愿缴费,就不会去监督企业主为自己缴费,于是造成了参保主体的缺位。调查了解,一些非公企业将部分社保费用列 入工资发放给员工,由员工自行去缴纳社保费,但是不少员工不愿意去缴费,竟将这笔钱看作是自由支配的工资。

3.劳动关系欠规范。非 公企业中的劳动关系的确立和变更缺乏规范化、法制化的制约,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手续不完备、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也 常常是以劳资之间权利、义务的不对等为前提。同时,非公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劳动关系不稳定,给企业参加社保带来一定难度。

4.制约措施乏力。《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施行,使广大劳动者有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为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但《社会保险法》中对于企业必须为职工参保无硬性条款,其中“责令改正”的规定,对拒不改正的没有明确的处罚办法,这种缺失形成了一些非公企业推诿、拖延甚至拒不参加社会保险,也是人社部门难以强力推进非公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的一个客观因素。

5.缴费基数偏高。按照现行的费率,养老保险费单位要承担工资总额的20%,医疗保险单位要承担6%,失业保险单位要承担2%,生育保险单位承担0.7%,工伤保险单位要承担1—3%,几项保险合计缴费率达29.7——31.7%,对于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讲,负担确实较重。由于我市养老保险单位缴纳费率为20%,比广东、浙江分别高出8个和6个百分点,加之,近几年湖南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年均以10%以上快速增长,尽管最低可按其60%计算缴费基数,但企业的负担仍然很重,对此,非公企业反映十分强烈。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企业员工的工资根本达不到省里核定的平均工资水平,但仍要求我们按人平工资的60%来缴纳各项保费,企业压力的确很大”。

三、几点建议

社会保险是民心所向、民生所系、民利所依的一项民生工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为目标,推进非公企业参加社保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和改进宣传方式。《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国家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连续调整,2011年跨省转移接续办法的出台,特别是我省在“十二五”期间要发放4000万张社保卡,都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提供了契机。要按照“简单、明白、活跃” 的要求,提高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针对从业人员想了解的政策和参保缴费的疑惑,积极做好解释工作。各 级各部门都要提高对社会保险工作的认识,齐抓共管,通力合作,推进我市社会保险工作。人社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宣传近年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成 果,宣传非公企业参加社保能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社保的强制性政策,对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能解决劳资纠纷,维护双方权益特别是非公企业主利 益进行重点宣传,提高企业主和员工对社会保险工作的认识,使他们了解社会保险的政策和法规,消除对参加社会保险的各种疑惑,提高参保的主动性。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社保意识。建 议在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教育机构甚至大中专院校开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课程,使员工明白“参加社会保险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 务”,提高劳动者依法依规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和能力;要继续加大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规模以上企业法人代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门的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培训,使企业主明白“用工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开业就要参加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与依法纳税同等重要”,把参保缴费变成自觉行动。

三、整合力量、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征缴扩面工作。一 要摸清底数。人社部门要会同工商、税务、统计、非公经济管理等相关部门对非公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集中进行一次参保登记和缴费数核定工作,摸清企业用 工、效益、参保等情况,找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做好社保扩面工作打好基础。二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建立人社、工商、质监、财政、税 务、公安、建设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中的责任,强化注册登记、年检年审、发放《组织机构代码证》、招投标、政府采购、评 先评优等方面的参保缴费前置牵制作用。三要强化监督。一方面,要建立专项执法制度,采取巡视检查和举报专查等方法,对没有按照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进行重点检查,依法依规加大惩处力度,督促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另一方面,人社部门应将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情况通过新闻媒体或其它方式进行通报,将企业是否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纳入企业诚信等级评定,并将结果予以公示,借助社会力量强化监督。四要进一步优化服务。逐步实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费合并征收。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整合社会保险费征收的各项资源,不断提升社会保险经 办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实行社会保险费的统一申报、统一征收、统一服务,不断创新征收管理体制,为广大参保对象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四、调整缴费比例,合理确定缴费基数。根 据非公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多、员工收入低的实际,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适当降低企业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制定切合实际的缴费办法。在用好、用活政策上下功 夫,加强分类指导,防止搞一刀切,吸引徘徊在社保门外的非公企业能主动参加社会保险。根据不同参保对象,确定不同的费率水平,享受相应水平的社保待遇。同 时,要根据各地区实际工资收入状况,合理确定缴费基数。特别要考虑灵活就业人员的认可程度和承受能力,有选择性地试行“低基数、低费率、低待遇”的制度模 式,使费率更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提高政策的吸引力。

7.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篇七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内容相差不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提纲,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已有规定,以下是典型的报告书编排格式:

一、总论

1.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

2.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3.编制依据

4.评价标准

5.评价范围

6.控制及保护目标

二、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规模

2.生产工艺简介

3.原料、燃料及用水量

4.污染物的排放量清单

5.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

6.工程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三、环境现状(背景)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

2.社会环境调查

3.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背景)调查

4.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5.地下水质现状(背景)调查

6.土壤及农作物现状调查

7.环境噪声现状(背景)调查

8.评价区内人体健康及地方病调查

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现状调查

四、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建设项目污染源预估

2.评价区内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土壤及农作物环境影响分析

5.对人群健康影响分析

6.振动及电磁波的环境影响分析

7.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温、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六、环境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2.废水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3.对废渣处理及处置的可行性分析

4.对噪声、振动等其他污染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5.对绿化措施的评价及建议

6.环境监测制度建议

七、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1.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2.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

3.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

八、结论及建议

1.评价区的环境质量现状

2.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结论,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3.建设项目对评价区环境的影响

4.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5.从三个效益统一的角度,综合提出建设项目的选址、规模、布局等是否可行。建议应包括各节中的主要建议。

九、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1.附件主要有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评价大纲及其批复

2.附件,在图、表特别多的报告书中可编附图分册,一般情况下不另编附图分册。若没有改图对理解报告书内容有较大困难时,改图应编入报告书中,不入附图。

8.黑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篇八

报告书简本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九月 1 规划概要

1.1 规划编制背景

湟水属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流经青海、甘肃两省,流域面积为32863km2,其中青海省29060km2,甘肃省3803km2。

近年来,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湟水流域水资源矛盾突出,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及生态保护面临诸多问题,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不完善,流域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这些都制约了湟水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7月,水利部以水规计[2010]156号文批复了《湟水流域综合规划任务书》,同意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组织编制《湟水流域综合规划》。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流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拟定总体规划方案和有关控制性指标;完善各规划水平年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提出省际水量分配和利用的原则、省界断面出境水量意见;提出农业、工业、城市用水的节水目标及合理的节水措施;编制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生态保护规划;提出湟水干流和大通河支流的水电开发要求和流域水电资源开发意见;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和水土保持等规划以及其他专业规划;开展大通河调水规模专题研究。在青海省、甘肃省水利厅及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黄委组织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等单位,于2012年8月编制完成了《湟水流域综合规划》(送审稿),主要内容包括:湟水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灌溉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生生态保护规划、防洪规划、水土保持保持规划、水能开发规划、流域管理等规划,并包括大通河适宜调水规模专题研究报告。

1.2 湟水流域综合规划简介

1.2.1 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

规划范围:湟水流域水系的湟水干流、药水河、黑林河、北川河、南川河、沙塘川、引胜沟、巴州沟,大通河、永安河、萨拉沟、老虎沟等14条河流以及流域范围内的水库,河长总计1644.7km,流域面积32863km2。行政区划包括青海、甘肃两省17个县(区)。

规划的现状水平年为2009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景水平年为2030年。

1.2.2 规划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规划任务

湟水流域属资源水资源缺水地区,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当前必须立足于当地水资源条件,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采取强有力的节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协调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根据流域自然资源特点、战略地位、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湟水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生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力资源;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能力,确保干支流防洪安全;加强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完善非工程措施,提高流域综合管理能力;维护河流健康,支持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各河段资源环境特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明确湟水干流和主要支流各河段的治理开发与保护主要任务。

(2)规划目标 ①近期(2020年)目标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城镇供水安全;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现有灌区的节水力度,使灌区的节水面积由现状的27%达到63%,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1提高到0.5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现状的60%左右提高到75%~80%;引大济湟工程建成通水,湟水干流缺水情况得到一定缓解。河流生态水量及河道水流连续性基本保证,水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基本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西宁市及重要城镇防洪工程全部达到设计防洪标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成,重点城镇山洪沟得到治理,重要城市和重点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新增治理面积3247.1km2,初步控制人为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初步建立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价体系。

②远期(2030年)目标

进一步加大节水力度,初步改善湟水、大通河水生生态系统,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体系,流域防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显著改善。以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创建和谐流域为目标,实现湟水流域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1.2.3 总体布局

水资源开发利用,一是要全面推行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二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是多渠道开源,增加供水能力。水资源保护以实现湟水流域水功能、保护黄河为总体目标,加强大通河流域水源涵养、严格限制入河排污口设置,加强域水资源保护监控能力和手段,完善流域各地区水功能区保护目标责任制,水生态保护以湟水干流和支流大通河为主线,以维持河流廊道功能及湿地、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为重点,结合严格小水电站建设及运行管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合理配置等,保证生态环境流量和河流廊道水流连续性;湟水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基本思路是:以保障城镇河段防洪安全为重点,护岸工程与堤防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采取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按照分区防治的原则,因地制宜配置各种治理措施。积极开展封山育林育草,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对已破坏的地表、植被和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恢复治理。把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加强流域管理能力建设,逐步形成较完善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体系。

1.2.4 规划内容

1.2.4.1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通过水源工程建设、强化节水等有关措施,在保证河流低限生态需水要求的前提下,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节水规划

规划在湟水流域全面推行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灌区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建设节水型农业;以西宁市和工业园区等开发区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植低耗水、低耗能和高产出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工业。采取各类节水措施后,现有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将由现状的0.41逐步提高到2030年的0.58,2020年可节水量为1.71亿m3,2030年可节水量为3.37亿m3。

(2)水资源配置方案

在黄河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框架下,统筹考虑湟水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对水资源的需水要求,统一配置多种水源、合理利用地表水、适量开采地下水、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时,为维护河流的健康,保障河道内留有合理的生态环境水量。经分析,湟水干流民和断面和支流大通河享堂断面河道内多年平均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8.6亿m3和12.23亿m3。

为满足湟水流域生产生活用水要求,续建和新建一批水库以及引大济湟和一些小型的引水工程。引大济湟工程近期引水量为1.89亿m3,远期引水量为6.0亿m3,缓解湟水干流供水压力,保证西宁市和海东地区的供水。

为维护地下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需保证地下水采补平衡。2020年、2030年水平湟水流域规划地下水开采量分别为3.03亿m3、3.22亿m3。

2020年、2030年水平流域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分别为0.14亿m3、0.34亿m3。

(3)大通河外调水量配置

湟水流域水土资源发布不均,支流大通河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资源尚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本次规划充分考虑大通河流域自身河道内外用水需求,根据各调水工程分布情况及大通河水资源条件,分河段研究可外调水量为13.44亿m3。根据各项调水工程受水地区缺水形势,规划2020年水平大通河外调水量为5.59亿m3,其中引大济西工程调水0.40亿m3、引大济湟工程调水量为1.89亿m3、引大入秦工程调水量为3.30亿m3。2030年水平引大济湟工程调水量增加为6.0亿m3,引大入秦工程调水量增加到4.43亿m3,大通河总外调水量将达到10.83亿m3。考虑2030年引大济西、引大济湟、引大入秦工程调水10.83亿m3后,大通河流域最大可外调水量为13.44亿m3,远景水平大通河剩余可外调水量2.61亿m3。

(4)灌溉规划

湟水流域川水地区的耕地基本发展为水浇地,存在着灌区配套不完善、灌溉水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且随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对粮食供给提出了更高需求。结合不同水平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规模,青海省主要以引大济湟调水灌溉工程为主,配合在建、规划建设的水库工程安排灌溉规模;甘肃省结合原有灌区进行改扩建,以及沿河山台地发展一些小型提灌。规划新增灌溉面积156.62万亩。

(5)城乡饮水安全

湟水流域内10个县城(区)所在的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共13个。各水源地水质均能满足饮用水水质的要求,针对城镇供水供水管网老化失修,管网漏失率较高;部分水源地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低;部分城镇用户地势较高,且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区范 围的扩大,城镇自来水管网配套不够,供水能力不足的主要问题,根据流域各县的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及现状供水情况,预测各城镇需新增的供水量3561万m3,大部分城镇需要改扩建或新建水源地,以满足新增供水要求。以现有水源地改扩建为主进行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建设。除在建水源地工程1处外,规划改扩建工程5处、新建水源地工程3处。

为了提高农村饮水保障安全,规划安排集中供水工程、分散供水工程。对于集中供水工程,按水源划分为地表水供水工程和地下水供水工程。

1.2.4.2 水资源保护规划

湟水干流水污染形势严峻,随着湟水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水资源保护形势将日趋严峻。加强湟水流域尤其是西宁等重点城镇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强化水资源保护监测和监督管理,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是维护和保障湟水流域及相关区域,甚至黄河流域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

(1)规划年水质目标

2020年,湟水干流黑咀以上维持现状Ⅱ类良好水质,湟水西宁城西工业用水区、湟水青干缓冲区实现Ⅳ类,其他水功能区消除劣Ⅴ类;北川河黑泉水库以上继续维持Ⅱ类良好水质,黑泉水库以下消除劣Ⅴ类;南川河沈家寨以上水质维持现状Ⅱ类,沈家寨以下消除劣Ⅴ类。大通河红古农业工业用水区水质得到改善,大通河全部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其他河流全部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2030年,湟水干流、大通河、其他河流全部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2)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

为实现流域水功能区目标,实行最严格的水域纳污“红线”控制制度,以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为约束条件,近期流域主要污染物COD入河量控制在1.31万t以内,氨氮入河量控制在1466t以内;远期全流域COD入河量控制在0.99万t以内,氨氮入河量控制在722t以内。

(3)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

为保障湟水流域水功能水质目标的实现,要加强大通河流域水源涵养、严格限制入河排污口设置,实施大通河调水水源保护工程;湟水干流湟源县以上禁止设置入河排污口,以青海省西宁市和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为治理重点,加大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实施面污染源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工程,严格论证和限制审批入河排污口。加强域水资源保护监控能力和手段,进一步完善流域水质监测体系和 水质监测能力,强化和提升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水平和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1.2.4.3 水生态保护规划

湟水流域位于生态过渡带,生境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脆弱,是黄河流域及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加强湟水流域生态保护,维护河流健康,保持水生生态平衡。(1)水生生态保护的对策措施

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区、干支流源头区、天然林草及湿地、土著鱼类栖息地等保护,将其划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统筹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严格水电站建设及运行管理,保持河道生态基流及河流廊道水流连续性;加强国家重要水功能区保护与管理,改善重点河段水环境质量;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流域水生生态保护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保证流域现有湿地规模不萎缩、天然森林质量不下降、土著鱼类栖息地不退缩,维持河流廊道生态功能及湿地、森林等水源涵养功能正常发挥,促进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同时,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水功能区的保护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将湟水干流海晏以上、大通河武松塔拉以上源头区及北川河大通源头水保护区、黑林河大通源头水保护区、永安河门源保留区、后和打士河海北保留区、萨拉沟海北保留区、老虎沟门源保留区等水功能区的保护区、保留区划为限制开发河段,以生态保护为主,禁止不利于水资源和水生生态保护的活动;针对对青海祁连山、大通北川河源区、甘肃祁连山、甘肃连城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及大通国家森林公园、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1.2.4.4 防洪规划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城镇化推进,对湟水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要重点做好城市河段防洪工程建设、完善干支流河段防洪工程、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

(2)建设规模

1)西宁市城市防洪工程规划新建干流堤防17.87km,支流堤防24.8km;对穿过西宁市的60条山洪沟道的沟口进行治理。

2)湟水干流河段全长336.4km(不含西宁市),其中重点保护河段57.54km,一般保护区河段278.86km。规划安排防洪工程160.57km,主要布置在河段重点保护区;农防护岸工程113.59km,主要布置在河段一般保护区。

3)规划安排重点支流防洪工程段治理长度277.41km,以护岸形式为主。4)规划对湟水流域内46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其中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0.18亿m3;小(Ⅰ)型水库2座,小(Ⅱ)型水库43座,总库容0.24亿m3。

5)规划安排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山洪沟道228条(不含西宁市),治理长度415.4km,防洪工程长度644.3km。工程主要形式为排洪渠、防洪堤、河道疏浚、护岸及防洪墙。

1.2.4.5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采取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按照分区防治的原则,因地制宜配置各种治理措施。在重点预防保护区,依法保护森林、草原植被和现有防护设施;对有潜在侵蚀危险的地区,积极开展封山育林育草,禁止毁林毁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和陡坡开荒,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在重点治理区,兴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小型蓄水保土工程,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因地制宜建设林草植被,在有条件的沟道内建设以治沟骨干工程为主体的坝库工程体系。建立健全流域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和机构,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格审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并监督实施,把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对已破坏的地表、植被和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恢复治理。

(2)规划措施

规划措施主要包括淤地坝工程、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基本农田建设、林草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等。根据典型小流域设计、关键治理措施及优化治理模式进行各项措施配置。近期每年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5.2km2;远期每年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9.8km2。近期安排综合治理面积3247.1km2,其中坡改梯18107hm2,人工造林129664hm2,种草32029hm2,生态修复144909hm2。远期安排综合治理面积497.7km2,其中坡改梯及坝地13807hm2,人工造林109044hm2,种草30312hm2,生态修复96606hm2。

1.2.4.6 水能开发规划

湟水流域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干支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969.8MW,截止2009年底,湟水干流及支流大通河已建、在建电站60座,装机容量690MW,为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但目前水电开发和运行还缺乏统一管理和调度,对流域水生生态环境和工农业供水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规范水电开发建设,实现梯级统一运行管理,协调发电与供水、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过本次规划复核,湟水干流、大通河干流共布置梯级电站65座,总装机容量869.75MW,其中湟水干流34座,装机容量145.67MW;大通河干流31座,装机容量671.08MW。除规划的纳子峡和在建的石头峡2座电站具有年调节能力外,其它为日调节或径流式的电站。

1.2.4.7 综合管理规划

规划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进行规划实施和修编的管理、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防汛抗旱、河道与水工程管理、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综合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2.1 规划协调性分析

规划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规划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工程布局等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次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部署为统领,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人水和谐相处的理念,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本次规划涉及“兰州——西宁地区”重点开发区域的主要规划内容有:发展水源工程、人饮工程、甘河、南川及生物科技园区等重点工业园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灌溉工程、防洪工程,这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对具有潜在侵蚀危险的地区实行预防保护,防止破坏,促进林草植被的修复等。这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限制开发区域“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黄河干流和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

本次规划涉及祁连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的规划内容主要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围栏封育、轮封轮牧,坚决制止毁林毁草、乱砍滥伐、过渡放牧和陡坡开荒,保护林草植被;对具有潜在侵蚀危险的地区实行预防保护,防止破坏,促进林草植被的修复等。湟水流域综合规划的内容符合《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生态保护主要措施,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符合的。

本次规划针对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主要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为核心,兴利除害结合、节流治污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强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综合管理。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划和政策。

2.2 环境影响分析

2.2.1 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规划新建的水库及电站将使河流的人工化调控进一步加剧,使下游河段的径流过程趋于均化,对水文情势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库区水深增加,水流速度减缓,将改变天然河流原有的河道形态。

2.2.2 水环境影响分析

(1)对水质的影响

规划提出的入河总量控制方案和水污染防治意见落实后,预计2020年湟水干流基本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2030年将全部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将得到整体改善。规划的水源地保护工程和地下水保护工程实施后,水源地水质将得到有效保护,局部地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满足城镇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对水质的要求,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将得到保障。

(2)对水温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部分水库水体呈现出随季节性变化的而不同水温分层分布。水库低温水的下泄,可能对下游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的生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下泄低温水,经过一定距离湍流后,热量交换作用,仍可恢复到原河道水温。所以低温水对农田灌溉影响较小。

2.2.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在总体目标、布局及具体内容中贯彻了生态保护的理念,且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等,为改善流域陆生生态环境、保障重要断面的生态环境水量、促进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规划实施后,流域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和改善,但对局部河段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非工程措施给予减缓、减免及保护。

(1)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对流域陆生生态的影响以有利影响为主,不利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规划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实施后,将减少人类活动对天然植被的破坏,改善了水土流失状况,陆生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通过实施林草植被措施,2020年新增林草地16.18万hm2,2030年新增林草地30.1万hm2,湟水流域植被覆盖率从现状年的59.7%增加到规划年的66.6%,植被生产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规划实施后在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引发的占地、移民等可能对局部地区的陆生动植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在具体项目建设环评阶段可以通过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不利影响进行减免和减缓;

骨干工程及跨流域调水项目的施工可能将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库区内植被的损失,水库运行会改变坝址下游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可能造成一定的减水甚至脱水河段,对两岸植被生长可能造成影响;水库将淹没部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觅食场所,但水库蓄水后,库周沼泽和湿地草甸发育,促使植物多样性增加,将有利于动物多样性增加,水域面积的扩大,有可能会给野生动物提供更为广阔和优良的栖息地。原河道下泄水量的减少,可能会导致河道内及其沿河两岸地下水补给来源减少,引起地下水位及其年内变化过程的改变,从而对沿河植被生存带来不利影响。

(2)水生生态影响分析

根据青海省渔业监测站2008年~2010年的调查成果,分析了水生生物的现状和影响 评价,并提出了减免措施。规划梯级电站和水库将对鱼类的种类、结构和数量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河流减脱水河段因水量减少,产卵场的规模可能缩小或消失。应在全流域统筹考虑人工增殖放流措施,并保证河道下泄最小生态流量,以减轻梯级电站和水库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2.2.4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后,将全面提高湟水流域的防洪能力,保障流域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从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三个方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有效缓解流域及相关地区的缺水矛盾,提高用水效率,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初步建成节水防污型型社会,有效的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促进了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规划的松多水库、二卡子水库、杨家水库和西纳川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和引大济湟调水工程实施后,将促进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5 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的影响

湟水流域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分别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分别为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5个,分别为青海大通国家森林公园、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甘肃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和甘肃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1个,为青海互助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其中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在湟水流域内的范围是重合的,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青海互助北山国家地质公园范围重合,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仙米分区位于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内。

规划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造成的主要影响为水电开发和调水工程造成的永久占地和淹没对天然林地、草场的占用,临时施工场地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扰动,由此对区域内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其中青海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和甘肃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内没有进行开发,基本可以维持天然的生态功能。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仙米分区内无小水电工程建设,三河源保护分区位于武松塔拉以上,本次规划无任何工程布置,所以不会对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造成影响。

2.3 环境保护措施

2.3.1 环境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

黑河流域综合规划的建设项目,在可研阶段必须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保护管理的规定进行各单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出项目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将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

(2)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环境管理,监督环保设施的落实,以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3)加强和完善黑河流域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和监测网站的建设,建立水质监测站,提高水质监测的自动化水平,水资源调度工作要参考水质监测结果;建立运行期生态监测制度,对区域地下水位、植被长势、分布、数量定期进行监测。

(4)在规划方案运行期间,要重视环境管理,及时发现运行中的环境问题,并根据运行期间的各种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工程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酌情采取相应措施减免不利影响。

2.3.2 水环境保护措施

湟水流域综合规划的水资源保护规划中,进行了水功能区划;根据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制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规划了修建污水处理厂和整治排污口等水环境保护工程措施;规划了水环境监测体系、提出了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排污口综合整治、强化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监测和管理相结合、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等环境管理措施。

湟水流域综合规划的水资源保护规划中,针对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划分了水源地27个保护区,其中包括17个地下水保护区,提出了隔离防护、湖库型水源地保护工程、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并提出了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监管能力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督管理等管理措施。

根据2009年湟水流域水质监测资料,湟水、北川河、南川河西宁所属河段是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建议青海省和甘肃省有关部门根据水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快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修编和制定,尽快增加城市污水处理的规模,确保水功能区区划水质目标如期实 现。具体保护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完善湟水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统筹协调黄河、湟水水资源保护,严格入河排污管理,逐步落实最严格的纳污红线监督管理制度,实施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控制制度,对水质严重超标的功能区,应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加强和完善湟水流域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和监测网站的建设,加强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具体工程建设、施工,运行中生产、生活废污水排放的管理。

(2)提高重点区域水污染治理水平

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强流域内水污染防治工作,将水功能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削减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企业和单位,在全流域工业污染实现达标排放,限期治理重点工业污染,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重点企业环境监管,优先安排污染小、低水耗的项目,严格限制发展高水耗、重污染产业发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雨污合流管网系统改造,提高城镇污水收集能力和效率。加大农药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推广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推进面源综合治理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减少水污染突发事件和偷排事件的发生。

(3)加强湟水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

全面加强湟水流域源头区水源涵养工作,开展重点污染河段水污染生态修复、清淤工程,适时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工程等,改善水环境。

(4)提高水资源保护节约水平,提高节约保护意识

继续强化湟水干流和大通河中下游灌区节水措施,大力发展中水回用系统,提高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流域居民的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节约再利用的意识。

2.3.3 生态影响保护与恢复措施

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区、干支流源头区、天然林草及湿地、土著鱼类栖息地等保护,将其划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给予严格保护,禁止和限制小水电开发。统筹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贯彻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和有效保护,维持河流合理生态流量,严格水电站建设及运行管理,保持河道生态基流及河流廊道水流连续性;加强国家重要水功能区保护与管理,改善重点河段水环境质量;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流域水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保证流域现有湿地规模不萎缩、天然森林质量不下 降、土著鱼类栖息地不退缩,维持河流廊道生态功能及湿地、森林等水源涵养功能正常发挥,促进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1)陆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进一步优化工程线路及布置,最大程度的减少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加强工程建设期的施工管理,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临时占地应保留表层土,并在工程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加强对水源涵养区的保护与管理,严格保护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的自然植被,严格管理水资源的调配,杜绝生产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现象发生,在流域内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工作,提高全流域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减少对生态植被的破坏。(2)水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将河道内生态用水纳入水资源配置指标,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超指标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严格水电站运行管理,实行水电站最小下泄生态流量制度,合理确定大通河调水规模、调水时段及水库优化调度,确保大通河自身生态用水及下泄生态流量。严格湟水干流小水电站开发、建设。管理与审批,维持河流基本生态功能。

湟水海晏至西宁河段,建议逐步关停个别小水电站,保持河流廊道连通性,采取增殖放流等措施修复因水电站建设破坏的土著鱼类栖息地,保障鱼类繁殖期生态用水;湟水西宁以下河段,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沿岸植被,禁止河道挖沙采石,保证生态基流及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加强水生生物监测。加强渔政管理,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保护野生水生动物特别是保护鱼类的自觉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湟水流域综合规划的实施,提高了流域的防洪能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城镇、工业、交通干线、生产生活设施遭到洪灾威胁,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提供保障。

规划续建和新建一批水库工程,适当建设一批引提水工程,新增供水能力7944万m3;通过规划的节水措施,流域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通过流域水资源配置解决当前流域内面临的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引大济湟工程解决湟水干流经济增长较快地区的缺水问题,促进流域经济的稳步增长。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水污染防治体系,水环境有较大的改观,湟水干流基本达到水功能 区水质目标,遏制水污染;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部解决,保障城镇供水安全,满足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对水质的要求。

各级梯级电站的开发运行不仅可以缓解湟水流域电力供需矛盾,还将大幅度改善湟流域的清洁生产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

由于本次规划的水电站和调水工程多位于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实验区的边缘,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不会影响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功能要求。

本次规划的水电工程、调水工程和水源工程的实施,将对流域的水文情势、水资源、水环境、局地气候、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等造成一系列影响,通过环境保护、影响减缓措施部分影响可减小或消除。

规划的实施后各梯级电站运行后,闸、厂址将形成减水、脱水河段,沿岸地下水位下降,河道两岸天然植被受到一定影响,水生生物和鱼类资源量将受到不利影响。在具体项目建设环评阶段应给予重点关注,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减免、减缓。

9.环境影响报告表下载 篇九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油田分公司长春采油厂 环评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2月

1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莫里青油田伊52区块2013年产能建设工程。建设地点: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项目性质:扩建。

工程总投资:7092.44万元,企业自筹。建设规模及工程组成:

莫里青油田伊52区块2013年产能建设工程位于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境内,部署开发井71口,其中油井55口,水井16口:新建计量间5座,新建支干线(DN200/DN150)7.0km,新建支干线(DN150/DN100)3.0km,新建支干线(DN100/DN80)1.0km,新建单井集油/掺水管线(DN65/DN50)16km,新建单井采用掺输流程带入新建计量间。新建DN150外输管线(伊52站-双伊联合站)15km。站内:新建掺输泵1台,新建外输泵2台,新建掺输炉1台,新增掺输集油阀组3组。生产辅助设施依托双伊联合站。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评价区域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除油田开发外,没有其他工业污染源,按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属于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孤山河、东李河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二龙山水库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水质分别按Ⅱ类和Ⅲ类标准评价。由评价结果表明,水库坝址处(一级保护区)和水库中心处(二级保护区)分别均满足Ⅱ类、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评价区地下水主要为生活饮用及工农业用水、评价标准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石油类满足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附录A中石油类标准限值。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及3类标准要求;说明评价区内各村屯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评价区内旱田和水田土壤各种污染物与土壤标准相比均不超标,且与背景土壤差异不明显。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3.1地表水环境影响

施工期:钻井废水排入泥浆池,用于调节泥浆浓度,循环使用,并随泥浆排入泥浆池内自然蒸发,不向地表排放; 压裂液返排液直接导入压裂液回收罐中,然后运至双伊联合站内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与联合站其他处理后的生产废水一同回注地下;生活污水排放于可移动防渗厕所内,钻井结束后及时清掏用作农家肥。

运行期:采油废水与原油一同通过集输管线输送至双伊联合站,再经站内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及推荐指标》中B2标准后,回注油层用于驱油,不外排。

采用集输流程。洗井废水最终以采出液形式再通过集输管线输送至联合站处理后再回注井下;修井时产生的少量废水用罐车运至联合站进行处理。因此,不会对地表水产生明显影响。

正常情况下本项目的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3.2地下水环境影响

废泥浆均置于井场内的泥浆池中,无害化处理处理,泥浆池防渗,对地下水影响较小。

目前吉林油田钻井过程中加设高强度表层套管,并且套管下至地下水层以下,固井水泥套管上返高度至地面井口,即全井四周均为水泥套管所包裹,同时,固井水泥中加入防窜降失水剂,有效控制了水泥浆的失水,同时保证固井质量。经采取上述措施后,钻井废水会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甚微。井下作业废水最终以采出液形式再通过集输管线输送至联合站处理后再回注井下。因此,正常情况下本项目井下作业废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3.3大气环境影响

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钻井时柴油机排放的烟气、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以及施工扬尘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NO2、SO2、TSP等。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

生产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主要为加热炉烟气以及油气集输过程中挥发损失的烃类气体等。加热炉燃用天然气,对与环境空气影响较小。3.4声环境影响

钻井时有可能对周围村屯造成噪声干扰,特别是对面向井场第一排和第二排的住宅影响更为明显。钻机柴油机和发电柴油机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柴油机组安装在活动板房内,可降低噪声20~30dB(A)左右。运行期抽油机噪声将对60m范围内的声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3.5生态环境影响

开发活动带来的占地影响是最主要的生态影响因素。虽然井区的井场、站场、道路、管线等实际占地面积较小,但占用土地使原来的土地结构发生变化,因而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进入生产运行期后,永久占地限定在较为固定范围内,临时占地等逐渐得以恢复,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在闭井期主要是对油田开发生态影响的恢复过程,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3.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泥浆池采取符合要求的防渗漏措施;同时对废弃泥浆采取无害化处理,实验研究表明,采用泥浆无害化处理技术,浸出液各污染物浓度低于毒性鉴别标准,属于第Ⅱ类一般固体废物。废弃泥浆经无害化处理后一个月,基本达到可站人的强度,三个月后可以覆土并恢复植被。因此废弃泥浆对地下水和土壤影响不大。

钻井过程中产生的钻井岩屑所含污染物的量很低,一般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其中一部分较大的岩屑用于铺垫井场或油区道路,将其转化为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较小的岩屑可与泥浆一起经固化处理后填埋。经此处理后对环境影响不大。4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4.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过程可采取对作业面洒水,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

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需要的燃油采用标号高、污染物排放量小的清洁柴油,严格控制其烟气的排放量及排放浓度。

加热炉燃料采用伴生气作为燃料,烟气中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可以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Ⅱ时段标准要求。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很小。

油气密闭集输减少烃类无组织挥发。采油井口加强密封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油气泄漏和溢出。4.2水污染防治措施

钻井废水和洗井废水一同排入泥浆池,并在泥浆池中自然蒸发,因此钻井废水不外排。

施工时吉林油田钻井队冲洗钻井设备、检修等目前均采用蒸汽冲洗,不再用水冲洗,因此不存在冲洗废水外排的问题。钻井期间应对钻井井场四周设置临时土围堰,与毗邻的农田隔开,阻隔钻井井场产生的各种污水、污油、钻井液等流入田间。

洗井时由联合站来的热水用槽车运至井场,经过加压后对油管进行反复清洗,洗井废水全部进入油层,不外排,最终以采出液形式再通过集输管线输送至双伊联合站处理后回注井下;修井时产生的少量废水用罐车运至双伊联合站进行处理。如有暂时不能收集的废水则可排入井场内贮污池内暂存,定期用罐车运至双伊联合站处理后回注井下,不外排。

钻井液配方选用无毒水基钻井液、无毒水基胍胶压裂液、井口防喷器、井口自封器,防止油套环形空间液体外溢。

作好泥浆池的防渗措施,对废弃泥浆和落地油及时清理和处理,避免污染物在雨水的淋溶作用下进入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

应加强巡视和监管,一旦发生套外返水等事故时,除立即对油井或注水井止水封井外,还有停止受污染水源井的使用,设立地下水监测点。

加强井场的环境管理工作,杜绝各种废水、废液就地倾倒。4.3噪声防治措施

井场施工时,钻机柴油机和发电柴油机排气管应安装消声器,并将柴油机组安装在活动板房内;工程车辆运输在夜间经过村屯时,严禁鸣笛,并减少夜间行车次数等,以降低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4.4生态保护措施

减少占地, 及时复垦并保证复垦质量。生态恢复和减缓措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建设单位对该项资金予以保证,并计入环保投资计划中单独进行预留。

5公众参与

本项目环境评价的时间从 2014 年 1 月开始,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 2006【28 号】)、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3]103号)文件精神,开展公众参与。

5.1 第一次环境信息公开

(1)信息公开的时间、方式和内容 时间:2014 年 1 月 20 日开始,公示 10个工作日截止。方式:采用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网站进行网上公示,同时在周边村庄张贴公告。

内容: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征求

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公示起止时间。

(2)反馈信息及处理情况

在公示的时间内,建设单位、评价单位没有直接收到书面、邮件和电话的反馈信息。

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莫里青油田伊52区块2013年产能建设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项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项目建设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认真落实可研和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各项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6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

单位名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长春采油厂

联系人姓名:马良才

联系人电话:0438-6239161 评价单位

单位名称: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511号

单位所在地:吉林省吉林市通潭大路东端经贸大厦 联系人:张海华

1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合同 篇十

编制合同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合同编号: 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编制服务合同

委托方(简称甲方): 受托方(简称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精神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执行。

一、项目建设内容

1、生产规模:

2、项目总投资:

二、环评收费及支付方式

1、本项目环评费用确定方式:固定总价(含税、监测费、编制费、评审费、评估费等所有费用)共计人民币:元整(¥元)。

2、支付方式:合同签订一周内预付元整(¥元),监测部门的合格监测报告完成后再付元整(¥元),完成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编制,通过专家评审、技术评估,甲方获取到环保局批复后,五日内甲方付清余款整(¥元)。每次付款前,乙方应事先向甲方提交当期应付款项的合格发票,3、否则甲方有权暂停付款。

三、报告书的评审和交付时间:

1、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评审单位:

2、合同生效且甲方提交编制环评报告书所需的资料后,乙方于个工作日内完成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包括监测部门的监测结果完成),并提交环保局的合格审批意见。甲方在合同生效后五个工作日内提交齐全乙方所需的资料。

3、乙方负责对所提交的环评报告中出现的遗漏和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修改或补充时间已包含在以上的提交期限内。如因不可抵抗外力因素导致乙方无法按期履约,合同期限应顺延,延长的时间由双方重新商定。

4、乙方向甲方提交通过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环保局审批通过稿)正式版10份(环保部门存档的由乙方提供),电子版一份。

四、双方责任

(一)甲方责任:

1、向乙方提供该项目备案确认书(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含电子版本)和地勘报告、****及其它必须的相关技术资料,并对这些资料的解释和可靠性负责。

2、为乙方顺利完成环境影响评价任务提供必要的协助。

3、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时间向乙方支付环评费用。

(二)乙方责任:

1、根据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研究该项目有关文件,现场踏勘,分析该项目的建设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得出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编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安排、组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评审会。

3、负责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和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要求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进行修改。

4、对成果资料和甲方提供的所有资料负有保密责任。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将甲方提供的资料再次提供给与本项目无关的任何单位及个人使用。乙方要妥善保管甲方提供的资料。如因乙方原因丢失,应当负责赔偿甲方相关的经济损失。

5、乙方负责协助甲方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的送审、报批及召开专家技术评审会的有关事宜。(协助甲方拿到环保局批复)

6、协助设计单位在有关设计文件中落实有关环境保护措施与内容。

7、乙方提交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不能满足合同约定时间要求时,每延误一天,乙方向甲方支付1000元/天的违约金。

8、乙方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不能满足合同约定要求时,乙方应负责修改、完善直至达到合同约定要求,合同约定时间延误责任及给甲方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

五、其它事宜

1、环境影响评估现状监测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评审费、环境影响技术评估费由乙方承担。

2、甲方根据合同约定按时提供评审相关资料,如未按时提交,在编制、评审期间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而造成的项目不能正常审批,责任由甲方承担。

3、因甲方原因不能继续履行合同的,乙方不退还预付评价费用。因乙方原因导致不能继续履行合同的,乙方要退还甲方预付评价费,并且要赔偿甲方因此而造成的项目进展延期损失费用。

4、由于乙方原因致使环评报告不能通过环保局及相关部门的审 查,乙方必须进行修改,直至通过审查,由此增加的一切费用均由乙方自行承担。由于甲方未按真实情况提供资料导致乙方未能通过专家评审、提交合格的技术成果和审批意见,甲方承担相应损失。

六、违约责任

1、甲方迟延合同约定时间提供资料,影响工作进度,乙方完成工期顺延;如所提供资料不准确,影响评估工作质量时,双方应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明确修订评估工作完成时间。超过合同约定时间的,甲方有权追究乙方违约责任。

2、乙方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获悉的甲方的有关资料等不得用于除完成本合同项下义务外的其他任何地方,也不得将获知的技术、资料、图纸等告知其他任何第三方。否则,将追究乙方违约及其他法律责任。

3、任何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时,由违约方承担对方损失。

七、合同争议与仲裁

执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调解。当调解不成时,双方同意由项目所在地仲裁委员会仲裁。或向项目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八、本合同一式份,双方各执份,经双方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涂改、变更或解除合同,双方履行完合同约定条款后,本合同即行终止。

上一篇:创先争优形成的经验下一篇:lng加气站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