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学习材料

2024-08-28

高考地理学习材料(精选9篇)

1.高考地理学习材料 篇一

地理学习方法——借东风(作者哈市文科状元刘婉芸)

“ 地理”一词最早出自《周易》这本占卜用书, 从中可见自然规律的难以把握性。我对地理奥秘的认识,最初源于诸葛亮成竹在胸的微微一笑,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我一直把它归为孔明的神通广大, 却从不知道经过学习, 每一个爱好地理的人都可以“ 借东风”。

一、东风何处寻

初中和高一学习地理时, 纷繁复杂的铁路线, 形状各异的岛国, 让人眼花缭乱。加之自己并不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对要素的分析,只是硬性地背诵, 这种机械而短暂的记忆也凝滞了自己的思维, 使学习始终停留在“ 听听全懂, 做做全错”的怪圈中, 对地理的印象同历史政治别无二致。面对习题, 尤其是遇到那种问“ 为什么”的材料解析题,只能尴尬的面对“ 答得很充分, 分拿得很可怜”的窘境。

其实, 地理学习不是简单的堆砌, 而是知识的综合应用。我渐渐认识到, 它既需要记忆和积累, 又需要一种观念的转变和思维方式的组织。地理学习的大方向是“ 面向实际, 解决问题”, 就像前面所说的,“ 借东风, 沙场克敌”方是目的。

二、夯实基础, 才能“ 有风可借”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处在基础地位, 学好了这两个部分才可以有坚实的立足点。“ 定位”是前提, 很多题目或给出经纬网, 或给出地形图, 或描述区域特征, 必须在分析题目时就要解决。如果在第一步走错,就满盘皆输。区域地理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去掌握: 1.区域特征

区域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大多繁琐杂乱, 容易遗忘。但是千万不能割裂这些要素间的联系, 因为这是巧背的关键。哪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谁和谁相互影响, 心中要做到清楚明白。此外, 区域地理学习正是培养地理兴趣的好时机。建议每次课前由同学准备该区域的时事热点或风土人情的“ 导引”, 突破陈旧知识的束缚, 增长见识, 培养能力。

2.以图为纲

“ 图”是地理的灵魂, 将地理变得灵活而丰富多彩。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应把每个区域的图多临摹几遍, 在“ 描”的过程中, 熟悉领土的形状, 掌握重要的海湾半岛及各类地形区, 包括山脉与河流的走向。“ 画”和“ 看”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把死记硬背变成一种经历性记忆, 才不会出现遗忘与空白。同时, 要时刻注意重要经纬线穿过哪些地形区和行政区域, 地形区域城市河流的相对位置等, 因为这里很容易出现“ 有印象但敲不准”。轮廓图画完后, 应该开始向上叠加气候类型。先根据纬度与海陆关系等依照规律自己试着画, 再对照原图来观察不同之处, 分析特例找出原因, 必将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飞跃。就这样一层一层的将地理信息与要素向原图上叠加, 不断地观察对比, 头脑中自然会形成清晰的心理地图。

此外, 在重新读图的过程中, 要遵循全面地看, 重点地看, 对比着看, 沿着线索看(如河流, 铁路线, 山脉), 方能不重复, 不遗漏, 不淡忘。

有了区域地理知识作为基础,相信我们就可以和孔明先生一样,足不出户而胸怀天下事了。

三、分析规律, 方知“ 何时起东风”

“ 地理”, 就是立足于“ 地”, 重在讲“ 理”。如果说区域地理是一种稍显被动的认知过程, 那么自然地理就是主动的探索过程。“ 借风”能否成功, 关键在此。

在学习中, 不单要把握规律, 更要把握规律起作用的方式;不单要牢记公式, 更要明白“ 为什么”;不单要记住现象, 更要抓住原因。地理题目千变万化, 要有追根溯源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自然地理需要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建立这类思维也有两个基本要素: 1.原理模型的建立

所谓基础模型, 就是对基本原理的把握, 比如天球模型, 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变原理, 板块漂移学说等等。这些东西很粗略, 但是也是解题最为重要的依据, “ 追根溯源”的根和源。

2.一定量的习题

对于自然地理来说, 一定量的习题是极有必要的。题型要多而全, 自己要善于总结, 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同一类题上。在解题时一定要敢想敢试, 不能依赖看答案, 要学会独立解题。往届高考题要仔细看讲解, 可以学到重要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寻找切入点, 摘取有用信息, 能够让我们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同时, 这些习题极富挑战性和趣味性, 这也恰恰是地理的难度与魅力所在。

自然地理是对区域地理的高度概括, 也是人文地理解题的重要手段, 因此一定要多下功夫, 以不变应万变, 透彻清晰, 融会贯通。

四、实战演练, 必将“ 风助火威,势不可挡”

人文地理是地理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尤其近几年命题的比重在加大, 面向实际的特点是它日益受到重视的原因。借来的东风是要服务于沙场的, 而人类生存发展的历程就是一场战役。自然和社会的结合点, 水平的体现, 考察的重点就是统筹规划能力。

这一部分切忌硬性记忆, 就算是教材上明显写出了原因也要再咀嚼, 明确如何归纳, 从哪些方面去归纳。“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要从教材的“ 案例探究”学习思维方法, 而不是写一个我们学一个。

人文地理的习题是综合性最强的。清晰缜密的思路与思维方式的转换都是不容易培养的。这里, 我建议大家试着“ 站在出题者的高度考虑问题”。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被动, 不认真思考问题, 同一个模式生搬硬套, “ 大水漫灌”式答题法, 答非所问, 好比粗放型农业一般。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劣势, 不够主动与细致,缺乏基本的答题思路。一要先冷静地分析, 清晰地找到切入点;二是要从全面地考虑问题, 从自然到社会,从内因到外因, 最终还原为书上的基础知识;还有就是规范化答题, 力求切中要害, 言简意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因此一定要多练多想多总结, 举一反三, 活跃思维。

总而言之, “ 立足基础, 追根溯源, 处变不惊, 运用自如”, 这是我在地理学习中得到的一些体会。如果说高考是一场兵家必争的战役, 只希望我在地理学习方面的一些心得能在秣马厉兵之时给大家一些启迪与帮助。相信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小诸葛, 必将万事俱备, 东风召之即来!

2.高考地理学习材料 篇二

一、夯实基础——“善记”

每年高考考试说明中都明确提出对识记能力的考查, 这就要“善记”。现在高考重在考查能力, 但离开知识去谈能力, 能力就是无源之水。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熟悉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 熟悉重难点, 抓主干知识, 纲举目张, 以干带枝, 这样能事半功倍。同时,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辨析概念, 做到所问所答。地理中有很多概念易混淆。在复习时应有意识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 真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

(2) 要重视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准确判断地理事物, 要掌握区域空间位置;用地图辅助进行区域地理的复习, 形成分析区域地理特点的知识结构;注重区域之间差异的比较, 突出可持续发展观点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3) 掌握原理, 讲求解题思路。答题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 明确原理, 掌握规律, 解地理题就入了门。

(4) 记“关键”知识及原生知识。关键知识是指对其他知识起着统领作用的知识, 原生知识指能“派生”出其他知识的知识。在记忆时, 不应记“推理出”的知识, 而应记推理前的知识。

(5) 查漏补缺。根据“木桶原理”, 一个人的知识在应用时效益如何, 取决于知识结构中最薄弱的部分。要加强薄弱环节, 就需要查漏补缺, 最终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把握知识——善思

思考是复习的灵魂。 (1) 保持问题意识。要经常保持着问题意识, 对所学的知识要善问“为什么”和“怎么样”。 (2) 理清知识结构。可以利用知识之间的因果框架图或画“脑图”, 构建知识体系。还要经常自画简图,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解决疑难——善问

(1) 问自己, 学会独立思考, 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2) 问同学, 学会合作学习。当问题自己实在无法解决时, 先要选择与同学讨论。 (3) 问老师, 学会利用资源。要充分利用老师这个“学习资源”, 让自己在复习中少走弯路。

四、提升能力——“善用”

(1) 善于使用不同方式表达地理信息。文字和图表是地理信息最主要的两种表达方式。读文字信息时, 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对图形知识, 要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在答题时, 若能借助绘制简图、添加辅助线、图文转换等方法, 能更快速、准确。 (2) 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我们身边的事情。合理地寻找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链接点, 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 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和评价, 能“盘活”理论知识。 (3) 善于分析各种地理信息与题目要求之间的联系, 找到回答问题的策略。高考复习也是应试技巧的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对精选练习试题的处理要做到“一题三用”。首先, 做完试题后订正评析;其次, 听老师进行剖析和点评;再次, 考前重新回顾、体会, 思考同类试题的处理方法。

3.高考地理学习材料 篇三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的主要特点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全国大部分试题难度有所降低,注重对基础的考查,如四川卷;淡化地球运动,地球运动部分的试题减少并且难度降低;弱化区域定位,全国各省(区、市)试题都对区域定位能力要求大幅度降低,给予的区域地图都是中等尺度的地图,而且多数都配有区域大图进行引导,这是新课程改革试题与传统高考试题的一大区别,也是今后的趋势;突出主干知识,常规主干考点仍然是考查的重点;重视各类图表,各省(区、市)试卷都大量采用图表资料呈现地理信息,并且形式多样,除了常见的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以及数据表格、文字资料外,还有景观图片、地理原理示意图等形式的资料;紧密联系生活,试题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创造新的命题情境,紧扣时代脉搏,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突出能力考查,命题彰显能力立意,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内容、方法和原理广泛串联起来,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认识和把握;探究层层深入,试题设置要求考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探究,对新课程地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开放设问明显,新课程高考试题更加重视对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开放性试题给予了考生更多选择的空间。

4.高考地理学习材料 篇四

大通二中

高三年级

2016-9-22

2016年高考地理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6年9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青海省教育学会主办、西宁市教研室协办的“西宁市2016年高考地理备考研讨会”。聆听了来自兰州一中陶少坚老师的讲座,共有两场专题报告。

在讲座中,陶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辅导:

一、分析2016年考试说明和2013-2015年青海高考真题,推断2016年命题趋势

二、2016届迎考策略

2014年及近几年高考地理难度不大,比较稳定,推测2016年的高考地理也不会太难,但也不会太容易。2014年考到了地球运动当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这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好几年没直接考到过,2014年又重新考到这个知识点,在2016年的备考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区域空间定位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气候、河流这两个知识点没直接考到,但是间接的出现在答案当中,所以在以后的备考当中,应该重视。

对于2016年的高考复习,一轮复习应该注重基础,依据《考试说明》对考点逐一过关。二轮复习是以专题复习为主的复习形式。二轮复习要充分考虑时间安排,积极,随时调整。避免重复进行知识的复习。教师应该少讲精讲,注重专题领域,搭建框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内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要素、气候因子,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也分布规律,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表现,气候对人口分布与农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联想。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等。这些内容分属于教材的不同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要求学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去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

人文地理的知识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在复习方法和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及区位因素(农业思维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及商业的区位因素),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

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通过对八要素的分析,弄清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通过典型案例,关注热点区域和热点事物。比如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南水北调中线开始向北京调水,乌克兰危机,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北京雾霾,APEC会议,单独两孩,重大工程建设等热点问题。

三轮复习时间短,头绪多,需要周密安排,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做回归教材的工作,寻找教材的闪光点,挖掘教材的空白点,重敲教材的关键点。

2、印发资料,语言规范到位。注重答题模式和答题角度的梳理。培养审题技巧,训练答题规范。规范的不仅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思路方法;规范更重要的是活学、活用。高考前的最后冲刺期间,应该少做新题,多看旧题;认真看书,梳理体系。整理错题,错题重做。最后几天应该调整好心态,以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

总之,聆听了陶老师的报告后我受益匪浅,决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抓,具体措施如下:(1)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

3、突出主干,落实基础。知识系统化。

4、注重总结。特别是地理事物、现象规律分析。(2)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都要对近十年的高考题进行研究,要将高考题做全、做透、做通。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3)教学质量摆第一:

1、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把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每一堂课都要做到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2、上课: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上好第一堂课,上课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注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每堂课的得失,养成每课一反思的习惯,并能记录下来,在反思中求进步。

2016年青海高考英语备考研讨会心得

2016年9月18日,我参加了由青海省教育学会主办、西宁市教研室协办的 “2016年青海高考备考研讨会暨备考经验(西宁)交流会”。本次研讨会在西宁四中举行,共有三场专题报告和两节复习示范课。西宁市教研室分管高中主任李斌主任所作报告:“状元之城”是如何铸成的?,介绍了西宁市近几年高考取得的辉煌成绩,交流分享了西宁市高中主要教育教学经验;

西宁四中刘红云老师作了主题的“青海省高考备考研讨”的报告,分析了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列出了近三年高考英语成绩统计数据、提出了教学与复习备考建议;

十堰市教科院何玮老师报告的主题是 “稳中求变出新 突出能力立意 紧扣课程目标 检测人文素养——2014年高考英语青海卷评析暨2016年高考英语学科备考策略探讨”。报告简要分析了2014年高考英语青海卷的主要特点,着重分析了近五年高考英语卷各版块特征并提出了2016年英语备考思路。

西宁四中黄海霞老师和西宁五中郑程老师各上了一节复习示范课。这两节课均以选修10第3单元阅读为上课内容。学生通过本课词汇、句式的学习,了解英语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并适当操练。教学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参与面广;师生互动,氛围活跃;教学效果好。

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观摩名师课堂,结合自己多年备考经验,我认为英语高考备考应该:

1、高考备考起始年级抓,三个年级统一抓:不能只重高三,高一起始很重要,高三与高一高二应有连贯性。

2、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青海省高考新颁布的考试说明,从考试说明中找命题与答题思路。通过描述的差异找到可能存在的命题思路甚至是评卷标准,及时调整学生的答题思路,避免走弯路。

3、认真研究高考试卷,确立备考标高;精心设计专题训练,促进能力提高。老师心中随时准备着高考题,上课中信手拈来,让学生知道高考中考什么,怎么考。教师自己没做过的试卷不应该给学生做。教师通过做题来选择习题,有时还得修改习题后才能给学生做,并在必要时提醒和指导学生做习题。

4、复习分两条线,即以语言点和核心语法复习为一条线,而高考词汇复习和新鲜语言输入为另一条线,即在语言点和核心语法复习,归纳巩固提高、查漏补缺应试过程中贯穿词汇复习和新鲜语言输入,再根据学生特殊需要作必要的知识补充和技能训练。

5、注重基础,以本为本,全面构建知识体系。全面回归教材,通过对教材的挖掘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知识体系,实事求是地开展复习备考。突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逐步扩大词汇量并着重培养语言运用中处理词汇的能力。同时注意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培养文化意识。但是,复习不是炒现饭。要有对旧知识的归纳提高,还要有新材料的不断输入。

6、预测检测效果:检测的目的之一就是检测复习效果,估计学生所做测试的结果,并在批改时检验自己的预测,以使教师自己掌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减少复习浪费。(Test what’s taught.Test what’s likely to be tested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

7、及时批改检测:今天的检测应该明天就讲评,故必须及时批改。测试过了2天3天后讲评,学生头脑中已经没有多少印象,对有些问题已经不感到兴趣,讲评效果当然不会好。建议小组内互批互改,同学间相互促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8、分析错误原因:对学生错误应调查分析、追究其原因,是学的问题还是教的问题?在哪一环节上出了问题?有时还得向个别学生请教,弄明真相,然后作必要的补救。

9、讲究讲评策略:讲评既不能全覆盖,而且要分步走:1)让学生研究自己的错误;2)教师有选择地讲解;3)学生仍然不理解就提问,由老师解答;4)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收获——即提炼一下,以巩固收获,避免多次重复相同的错误。一般说来,错误率不到40%的题目是不需要讲评的,教师可以把这宝贵的时间用在更富成效的教学活动上。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实现统计或估计每一道题目的错误率,然后决定要不要讲评。讲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质疑的机会;促进学生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5.高考地理学习材料 篇五

中学地理知识内容丰富、范围广大、识记点多、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但会增加学习负担,而且会降低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轻松记忆,提高效率呢?我个人的经验是积极采用歌诀识记法。它以韵化的语言荷载实用的内容,因其语音和谐、节奏鲜明、文字简练、顿挫有致、趣味易记而深受学生喜爱。实践证明,在教学中积极采用此法,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方便教与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下面,笔者就教学中地理知识歌诀识记经验点滴汇总如下,以飨读者。

1.七大洲名称及按面积排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

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大。

亚欧大陆和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3.世界人口超亿十国名称:

南极大洋均无他,人口超亿十国家。中美两印俄两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亚五国名称:

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里海岸边土库曼,中亚五国记心间。

5.中亚知识概括:

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水难。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

东和东南地势高,天山米尔边境间。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与图兰。

河流多数为内流,锡尔阿姆水量减。里海最大世著称,咸海变化危机现。

土库棉田产量增,功在卡库运河建。额尔齐斯外流河,流经三国向北穿。

产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国美名传。民族多信伊斯兰,最大城市塔什干。

6.中美地狭七国名称:

(1)中美地狭有七国,色地马拉伯利兹。萨、洪、尼、哥、巴拿马,香蕉咖啡天下知。

(2)危洪刷(萨)泥(尼)哥爸(巴)离(伯利兹),中美七国永牢记。

7.北美五大湖:

(1)北美五大湖,苏密休伊安。

(2)北美五大湖,相互连成群。冰川作用下,构成湖泊因。美加共有四,中间分界明。伊利、安大略,苏必与休伦。另一美独有,称之密歇根。五湖总面积,世界居第一。淡水资源丰,特别利航运。

6.高考地理学习材料 篇六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第一文库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7.高考地理学习材料 篇七

一、选择题 (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 每小题2分, 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完成1~2题。

1.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嫦娥二号”发射期间, 地球位于图中的 (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①—④之间

2.下列图中, 能正确表示天安门广场旗杆杆影在该日的影端运行轨迹 (虚线) 的是 ( )

读经纬网图, 完成3~4题。

3.同一幅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长度相等的是 ( )

A.①图和③图 B.②图和③图

C.②图和④图 D.①图和④图

4.若①②③④经纬网图的图幅相等, 则其比例尺大小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5.云贵高原在冬季常出现下图所示天气系统, 从图中可知 ( )

A.右图中的剖面呈东西向

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

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D.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均以冷湿天气为主

下图为“莫兰蒂”登陆我国的运行路径示意图。读图, 完成6~7题。

6.“莫兰蒂”势力最强时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

A.台 B.闽 C.浙 D.沪

7.当台风中心位于温州以西时, 温州盛行风向可能为 (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 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8~9题。

8.图中所示的人口增长状况分布, 能够反映该城市 ( )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9.伴随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 该城市 ( )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 完成10~11题。

10.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 ( )

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

11.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

A.政策、劳动力 B.市场、劳动力

C.地价、市场 D.政策、地价

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 回答12~13题。

12.四种农作物中, 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 )

A.热量条件不足 B.水分条件不足

C.水热配合不好 D.光照条件不足

14.2010年春季, 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 被网友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此现象对当年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是 ( )

A.大蒜、绿豆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B.促进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C.快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D.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2010年11月15日, 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铺通。该客运专线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7省市, 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 全长1318千米, 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据此回答15~16题。

15.有关京沪高速铁路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从上海到北京, 降水逐渐减少, 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B.连接我国中西部地区

C.穿越湿润、半湿润地区

D.跨越我国地形二大阶梯

16.京沪高速的建成 ( )

①会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体现了交通运输的专业化、高速化的趋势 ③会增加货物运量 ④会加剧大气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 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限度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所示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是 ( )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工业用水比例过大

C.过度利用水资源

D.不受夏季风影响, 降水少

18.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降水少

B.城市众多, 生活用水量大

C.灌溉用水量大

D.水资源利用率低

(二)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3分, 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 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下图中的数字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固结成岩作用 B.②—风化作用

C.③—重熔再生 D.④—侵蚀作用

20.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 )

A.石灰石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砂岩

下图是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1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22.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 下列关于近地面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吹向②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读图, 回答23~24题。

23.图中洋流L1、L2的流向可能是 ( )

A.L1向东流, L2向东流

B.L1向西流, L2向西流

C.L1向东流, L2向西流

D.L1向西流, L2向东流

24.假若L1、L2的流向相同, 则 ( )

A.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夏威夷高压强盛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25.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该城市所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

A.台风 B.春旱

C.伏旱 D.泥石流

26.给车辆进行导航可以借助的现代化技术是 ( )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雷达技术

第Ⅱ卷 (综合题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 (第27题~第29题) 和选做题 (第30题) , 共计60分。

27. (12分) 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问题等都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 根据所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1日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中国有关部门近日宣布, 中国已经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这可以说是中国给本次大会带来的一份靓丽的礼物, 这一主动减排的成绩单, 也为中国在本次大会上抢得先机。

材料二 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 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 2006年12月9日,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 (下图左)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 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下右图) 。

(1) 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和______。 (2分)

(2) 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其解决对策有

。 (4分)

(3) 分析气候、石油、粮食之间的关系, 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 ;

乙: 。 (2分)

(4) 乙醇汽油是否绿色燃料, 人们看法不同, 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

28. (14分) 阅读有关江苏省人口增长的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为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表。

材料二 来自苏南某市计生部门的消息:该市已连续7年实现人口零自然增长。2010年上半年, 全市共出生2789人, 出生性别比为107.51, 出生率为2.97‰, 自然增长率为0.32‰。

材料三 江苏省1978年和2004年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图 (左下图) 。

(1) 根据材料一中的数据, 在右上图中作出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折线图 (标出数据) 。 (2分)

(2) 当前江苏省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__型, 试阐述2004年江苏人口死亡率上升的原因:______。 (2分)

(3) 根据材料二可知, 该市人口总数在______, (上升或下降, 不考虑人口迁移变化) , 该市越来越突出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 针对该市的人口问题, 政府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有______、______等。 (5分)

(4)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原理, 预测江苏省2015年左右人口出生率将______ (上升或下降, 不考虑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的变化) , 试分析原因______。 (2分)

(5) 根据材料三, 分析江苏省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产生的变化。 (3分)

29.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20世纪80年代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 迅速由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成长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

材料二 目前,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珠三角经济圈作为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进产业转型中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双突破。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

(1) 20世纪80年代,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______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外, 最重要的国际背景是______。 (2分)

(2) 改革开放以后, 三大经济圈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 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______。 (4分)

(3) 实现由“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新跨越的过程中, 不断伴随着产业转移。当前东部地区转移出的产业的主要特点是______。这类产业转移对实现“效益东部”的影响有______。 (4分)

(4) 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圈发展的制约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 (4分)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 请选定其中两题。若多做, 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 (10分) 【海洋地理】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年平均逐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图。

材料二 2010年4月26日, 美国海上钻油台在墨西哥湾爆炸沉没, 原油在海底像“香槟泡沫”般以每日一千桶速度不断喷出, 海面油渍范围大如三个香港, 势将成为全球历来最严重的油污事件之一。2010年9月2日, 墨西哥湾又一钻井平台发生爆炸。

(1) 根据材料一, 简述图中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的分布特点______;图中0°—40°N海洋向大气输入热量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4分)

(2) 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多少会对水循环的______环节产生直接的影响, a、b两地中______地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多, 这对其沿岸降水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是______。 (3分)

(3) 材料二中的石油污染事件出现在图中______ (a、b、c、d) 区域, 该石油污染事件对其周围区域产生的影响有

。 (3分)

B. (10分) 【城乡规划】下图是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读图可知, 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明显受______因素的影响。 (2分)

(2) 该城市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蔬菜基地。其选址的共同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此外, 大型服装批发市场与大型超市相比还具有______的区位优势;蔬菜基地选址的自然条件是______。 (4分)

(3) 对老城区的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该如何保护? 。 (4分)

C. (10分)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香格里拉地区的主要部分位于青藏高原向川西台地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 地处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的交界地区, 为藏族聚居地。2003年, 以香格里拉为核心的“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以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214国道建成之前, 这里是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目前, 这里还修建了机场。2007年, 这里接待中外游客近400万人次。

(1) 香格里拉旅游资源丰富, 图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有______、______等种类。 (2分)

(2) 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分)

(3) 试对香格里拉的旅游资源特色进行简要评价。 (3分)

(4) 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3分)

D. (10分) 【环境保护】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 1998年以后, 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1分)

(2) 1999年以后, 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 其主要原因有______。 (不定项选择) (2分)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 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4分)

(4) 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共36分)

1.D 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 故为南极投影图, 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 也为顺时针。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日期分别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夏至日、春分日、冬至日。

2.B 10月1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太阳应从东南升起, 西南落下, 与之相对应的旗杆杆影从西北转向东北, 故选B。

3.D 本题考查地球上的距离, 难度较大。①图中两条粗短线经纬度跨度相同, 其经纬度位置也都相同, 所以实际长度相等。②图中东西方向的粗短线长度约为20°×110km×cos30°, 而南北方向的粗短线长度约为20×110km, 所以不相等。③图中两条粗短线的经纬度跨度相同, 但是低纬度地区粗短线的实际长度要远远大于高纬度地区粗短线的实际长度。④图中东西方向纬线的实际长度约20×110km×cos60°, 南北方向粗短线的实际长度约为10×110km, 所以大致相等。故选D。

4.B 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难度较大。①②③④图中的经纬线之间的度数差都是20°, 即图上距离相同。高纬度地区的实际球面距离短, 低纬度地区的实际距离大, 所以表示高纬度地区图的比例尺大, 表示低纬度地区图的比例尺小。其纬度自高向低的顺序是④③②①, 所以比例尺从小到大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5.B 由左图可知, 贵阳在昆明的东北方向, A项错误。由右图可知, 云贵高原的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C项错误。昆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 多晴朗温暖天气, 贵阳受准静止锋影响, 以冷湿天气为主, B项正确, D项错误。

6.B 台风刚登陆时, 中心附近的风力最强, 登陆后,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 风力逐渐减弱, 故选B。

7.D 当台风中心位于温州以西时, 温州在台风中心的东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正西方向,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向右偏, 故温州吹东南风。如右图所示。

8.A 本题考查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 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是压缩重工业企业的数量, 扩大重点企业规模,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新兴工业要求环境质量好, 交通便利, 不能继续布局在市中心。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 人口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注意题目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调整期间, 因此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导致的人口增加。

9.B 由于产业布局变化, 导致人口向外迁移, 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 居住用地要扩大, 交通用地也要增加。但工业用地扩大不是由于人口外迁引起的。

10.A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城市的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主要集中在市中心附近, 住宅用地主要集中在离市中心较近的地方, 而工业用地则分布在城市的外缘。

11.B 在距市中心4千米处, 形成一个工业相对集中分布的区域, 这最有可能是因为该地居民区广布, 劳动力资源丰富, 此外离市中心近, 市场条件好。

12.A 鄱阳湖平原地处亚热带, 积温在4500℃以上, 降水量在1000多毫米, 适宜①②两种农作物生长。③作物喜温凉 (由表中的生长期平均气温和积温知) , 对降水量的需求也较少, 不宜在鄱阳湖地区种植。④作物对热量的要求太高, 宜在热带地区种植。

13.D 成都平原热量充足, 降水丰富, 雨热同期, 水热配合较好, A、B、C三项不正确。②作物要求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 而成都平原是我国日照时数最少的地方, 故选D。

14.A 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需求量。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价格上涨, 市场供不应求, 促使农民扩大这两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故选A。

15.C 京沪高速铁路位于沿海地区, A项错误。京沪高速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中, 只有安徽省在中部地区, 其余都在东部地区, B项错误。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半湿润地区, 以南为湿润地区, C项正确。京沪高速沿线全部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D项错误。

16.A 京沪高速的建成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①正确。京沪高速为客运专线, 体现了交通运输的专业化, ②正确, ③错误。京沪高速能耗低, 高速列车利用电力牵引, 不消耗石油等液体燃料, ④错误。

17.C 图示地区水资源更新速度慢, A项错误。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工业并不发达, 工业用水量不大, B项错误。读图可知, 图示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项正确。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处在季风区, D项错误。

18.C A项是自然原因。河西走廊的城市并不多, B项错误。河西走廊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 灌溉用水量大, C项正确。由图可知, 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高, D项错误。

(二) 双项选择题 (共24分)

19.AC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质作用分别是固结成岩作用、搬运作用、重熔再生、岩浆活动。

20.BC 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为喷出岩, 常见的喷出岩是玄武岩, 侵入到地壳内部形成的岩石为侵入岩, 常见的侵入岩是花岗岩。

21.AD 图中②④两地位于沿海, ③地位于内陆。内陆地区热容量小, 气温的年较差大, 夏季气温比同纬度沿海地区高, 冬季气温比同纬度沿海地区低, 并且气温的日较差也大。故AD两项正确。

22.AB 45°N处位于西风带, 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 A项正确。大陆东岸近地面的等压面向高空凸, 海洋上向低空凸, 说明大陆上气压比同纬度海洋地区高, 风应从陆地吹向海洋, B项正确。

23.BC 根据经纬网进行定位, 图示区域在印度洋。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 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如下图所示。故选BC。

24.AD 由上图可知, 北半球冬季时, L1、L2两洋流的流向相同。1月初,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A项正确。冬季大陆的气温比同纬度海洋地区低, 等温线应向低纬地区弯曲, D项正确。

25.AC 图示地区种植水稻、柑橘, 应位于我国的亚热带气候区, 很可能是长江流域, 这里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寒潮、洪涝、干旱 (特别是夏季伏旱) , 故选AC。春旱是华北地区的气象灾害, 泥石流是山区的地质灾害。

26.AC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获得城市各区域的交通状况, 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来疏散车流。

二、综合题 (共60分)

27. (12分) (1) 气温 降水量 (2分)

(2) 全球气候变暖 (1分) 改变能源结构, 采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发展低碳经济;控制人口增长 (3分, 答出三点即可)

(3) CO2大量排放 石油资源的短缺 (2分)

(4) 加剧世界粮食紧张, 粮价上涨, 影响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巨大的利益刺激人们大规模开发新的土地, 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加剧。 (4分)

【解析】全球变暖一直是地理学科的热点问题。雪线的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与降水呈负相关, 故全球变暖, 山岳冰川融化, 雪线升高。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制作乙醇, 作为汽车燃料, 加剧了粮食紧张状况, 刺激人们大规模开发新的土地, 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加剧。

28. (14分) (1) 略。 (2分)

(2) 现代 老年人口比重大 (2分)

(3) 下降 劳动力不足 老龄化严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适当引进劳动力 (5分)

(4) 上升 人口惯性 (1990年前后出生率高) (2分)

(5)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3分)

【解析】2010年, 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 人口问题是2011年高考的热点。本题以江苏省的人口材料为载体, 考查了人口再生产类型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人口问题、预测江苏省的人口变化趋势等。本题考查了考生的读图、绘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9. (14分) (1) 劳动密集 (1分)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1分)

(2) 地处沿海, 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 产业基础好;市场广阔, 对外开放度高;教育和科技水平高, 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的扶持;现代工业发展历史较长, 基础设施较完善等 (任答四点即可, 4分,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3) 技术含量低、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等 (2分) 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 缓解土地、水源、资源、能源相争的矛盾;缓解环境污染压力;部分劳动力就业矛盾加剧等 (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分析即可, 答对一点得1分, 共2分)

(4) 水源不足 资源、能源不足 (4分)

【解析】经济转型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我国各大经济区应发挥各自的优势, 不断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我们只有加快自主创新,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0.A. (10分) (1) 副热带太平洋东岸 (或20°N等大洋、大洲的相关位置) 海区最低 (或用数值表示) , 并由此向西、南、北三个方向递增 (或用数值表示) (2分) 0°—40°N大洋东岸有寒流流经, 西岸有暖流流经 (2分)

(2) (海水) 蒸发 a 降水增加 (3分)

(3) c (1分) 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海洋生物死亡;鸟类死亡 (2分)

【解析】本题首先要求考生从图中读出海洋输入大气总热量的分布特点, 一定要以图为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本题还考查了洋流、水循环等地理知识。

B. (10分) (1) 交通 (2分)

(2) 交通便利 (1分) 市场广阔 (1分) 地价较低 (1分) 靠近河流, 水源充足 (1分)

(3) 以严格的法律或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新旧协调、同步发展;分类分区保护;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物, 协调配置新老建筑;注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 (4分,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读图可知, 老城区沿河分布, 新城区沿公路分布, 说明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因素制约比较明显。本题要求考生认真读图, 然后进行知识迁移, 再准确答题。

C. (10分) (1) 雪山 峡谷 湖泊 (2分, 答其中两点即可)

(2) 位置与交通 (2分)

(3) 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3分)

(4)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创汇创收。 (3分)

【解析】图示地区主要为横断山区, 这里多雪山、峡谷、湖泊, 各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但交通极为不便, 且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远。

D. (10分) (1) 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 总体趋势上升, 但有波动。 (1分)

(2) B、D、E (全对得2分)

(3) 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污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 (任意两点得2分) 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 (或人类生产活动) ;生活污水污染 (或人类生活活动) ;农业活动污染 (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任意两点得2分)

(4) 节约用水, 减少污水排放;兴建污水处理厂;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 (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 , 污水达标限量排放 (任意三点即可, 3分)

【解析】读图可得出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潮汐与洋流作用以及热带气旋活动, 可促使不同海域的水体进行交换, 藻类植物不能富集, 不易发生赤潮现象。

8.高考地理应考技巧点拨 篇八

一、选择题的快速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地理选择题为11道小题共44分,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选择题答题正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考的成败。选择题题目虽小,但其覆盖的范围却可能很大,如时间跨度、空间跨度、知识点跨度、思维跨度等,其范围甚至超过了一些综合题。其实,解答选择题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1.认真阅读试题材料,明确考查内容

⑴注意题中的关键词

题中的关键词,是试题的“题眼”,须认真把握才能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

⑵注意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

大多数情况下,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正确的选项,但也有少量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错误选项。

⑶注意观察和提取图中的信息

试题中的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就是题干中提供的明确解题条件,主要呈现方式有文字材料、图像材料和数字表格等。文字材料主要交代了命题的情景,其内容主要涉及到某区域在某时发生了什么地理事件。图像材料的类型主要有空间分布图、景观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剖面图等。有时,题干括号中的数字和文字也决不能忽视,因为这些往往成为解题的关键。隐性信息是指隐藏在题干选项和地理图表中需要通过分析联想才能获取的信息,如有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现象本质、地理各要素的联系等。

⑷注意题组中各题之间的关系

地理选择题多以题组的形式出现,一般情况下,题组中的各题并非独立的,而是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有时上题正好是解答下一题的重要条件。如果审题时不能注意到这一点,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读这一题组,而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题中,则会导致无法解题。与此相反,有些题组中还经常出现条件不断变换的情况,解题时千万不要将上题中的条件作为下一题的已知条件,否则极易受到干扰,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

2.选择恰当的方法,高效快速解题

⑴直选法

直选法主要针对一些考查记忆性知识的试题,这类试题在高考卷中分数虽然不多,但却不应该失分。

⑵精确计算法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有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备选项中找出与计算结果一致的选项即可。

⑶因果联系法

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会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设置障碍:①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性。②选项虽然正确,但选项和题干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③颠倒了因果关系。

⑷图文转换法

“无图不成题”,这是地理试卷的一大特色,考试时,考生一定要重视图文转换、图图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文)信息朝着自己比较熟悉的文(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

⑸优选法

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符合题目要求,而试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题,而应该采用优选法,选择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⑹排除法

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

⑺特例反证法

所谓反证法,就是在解题时,并不是直接判断某选项描述的正误,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找出不符合选项描述的特例,进而来确定选项的错误,从而排除一个个障碍。

⑻排序法

地理事物或现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围等特征,会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对于此类题目,同学们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分布规律,逐一进行排序。

⑼同意相溶法

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选项,因此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要能够确定其中某两项或三项的含义是相同的、相近的,就可把它们先去掉,这样就可大幅度地减小选择的难度,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3.应考技巧点拨

⑴利用辅助图像

①试题已提供图像,但需进行图图转换。

a.合并地理事物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联系的地理事物合并在一张图上,使它们的相关性明显展示出来,以方便思考和解题。

b.平面转换为立体型。如等高线图中判断两点之间是否可以通视,可过这两点做地形剖面图。

c.视角转换型。随着图形的不断翻新,一些似是而非的图形不断涌现。这种图形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图中蕴含的一些地理信息并不能充分得到体现,考生经常是无从入手,甚至被引入歧途。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当转换视角,把原图转换成平常学习中较常见、较熟悉的图形,使原有的关键信息得到充分显现,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

d.局部转换成整体型。该类题目所提供的图形经常是一幅完整图的一部分,一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同学往往无从下手,这时可适当增加一些相关内容,补充原图,丰富其条件,从而达到降低解题难度的目的。

②在原来的图像上做辅助线帮助解题。

在数学学科中,添加辅助线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在解答地理试题时,也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增强图像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这种类型常见于各种等值线图和日照图,添加辅助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③无图考图题。

这类题常用文字来描述地理情境,需要考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从背景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和各种地理要素,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能充分体现题意的图像,从而使比较含糊的地理信息明朗化、简单化,有助于迅速、准确地解答问题。例如,当台风中心位于舟山群岛附近的海洋面上时,试判断上海市区的风向。解答此题的前提是明确上海和舟山群岛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以舟山群岛为中心画一幅北半球气旋示意图,上海位于气旋的西北部,其风向为东北风。

【例】读某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N地吹东北风。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各点的气压( )

A.P地高于Q地 B.N地高于Q地

C.M地高于N地 D.P地高于M地

(2)假设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则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

A.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B.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C.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D.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解析] 第(1)题,本题需要作辅助线来帮助解答,在图中N地作出东北风风向,则图中两条等压线,北面那条气压高,四点气压的高低为M>N=Q>P。第(2)题,解答本题需要转换视角,作下图,近地面因为有摩擦力的影响,风速略小,偏转角度也小(一般偏转30°~60°);高空因为没有摩擦力的影响,风速较大,且偏转角度也大(一般偏转90°)。可以看出,北半球高空风向相对于近地面风向而言,发生了顺时针方向偏转。

[答案] (1)C (2)B

⑵利用图表信息

利用地理图表信息解题的一般步骤为:①根据图表名称,判断图表类型;②依据图例和注记,从图表中提取信息;③回顾教材,构建联系,找准解题依据;④调用知识,分析信息,准确作答。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挖掘图像信息。

⑶利用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该类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分析如下:

①从教材中迁移。高考试题教材化、考纲化的趋向明显,命题者往往将地理原理图表化,或将教材图表语言化。因此,考生要夯实基础,过好教材关,以便能灵活地从教材中“迁移”知识。例如,可以将鲁尔区的整治措施迁移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将京九铁路、南昆铁路的区位分析迁移到我国沿海铁路等的区位分析,将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迁移到我国长江、黄河等河流的开发治理。

②从生活中迁移。不接触生活,就不能将有用的知识“生活化”,积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之一。例如,观测北极星可以确定当地的地平方位和纬度;通过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可以测量当地的纬度。

③在新情境中迁移。高考试题往往提供新的情境,要求考生能通过对比、联想、延伸,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到新的问题上。这类题的解答经常要用到逆向思维。例如,从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分析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从三角洲与城市的关系方面,分析黄河三角洲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

二、非选择题的快速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得分率低,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高分瓶颈。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描述不全,遗漏重要得分点;分析不具体,不注重地理过程的分析等;对于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没有掌握好。非选择题设问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题型:

1.特征类设问

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⑴要正确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即应从哪些方面去分析:

①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②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③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④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汛期(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

⑤河流的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

⑥气候特征: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 ——热量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变化)——水分条件,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⑦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及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⑧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⑨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贸易、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

⑩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

⑵描述语言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②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

③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等。

2.原因类设问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要正确回答原因类试题,同学们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下面是部分常考地理要素的相关因子分析。

如气候的成因,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海陆分布、地形、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可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又如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比方说,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

成因(1)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2)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3)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比较类设问

要想正确解答比较类试题,同学们应掌握如下秘诀:四步审题、三项联系、二定要点及格式。

四步审题是关键。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做到能迅速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考生实在想不起所学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很有效的。

二定是指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相对更直观些。

4.评价类设问

评价类设问一般有两种情况:

⑴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此类设问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①要分别从有利和不利这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②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⑵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这类设问分析思路同第一种,但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

5.意义类设问

⑴地理环境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特征,因此,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时,通常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岩石、土壤、城市、交通、产业等)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⑵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来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一个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

6.措施类设问

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对于措施类试题,即使试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考生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解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入手。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总结:要做好非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目由哪几问组成,每一问在问什么,决不能答非所问。其次要看分值,根据分值可以确定得分点应该有几个。高考题每个得分点一般为2~3分,所以答题时,为了尽可能得满分,作答点不能少于得分点。再次,对于书面表达,一是要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精准的地理语言表述。二是要注意条理性和层次性,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你是从哪几个方面作答,得分点一目了然。同时还要分清轻重,将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次要的紧跟其后。一般是结论在前,原因在后。三是注重地理过程分析。这是近几年来高考的考查重点要求。要想得高分,答题时一定要注重地理过程的分析与表述,要写出逻辑推理过程。

【例】(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12分)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

[命题设计](1)本题考查地理定位,为特征类设问和原因类设问题型。(2)为考查地理过程和原因类设问题型。(3)为措施类和原因类设问题型。

[解题思路](1)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属于新加坡,根据给出的气候资料图,判定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结合材料,人口多,经济发达,河流短小等信息,分析淡水不足的原因。(2)根据材料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闸门能调控河流入海流量的信息,推断淡水和海水的多少,从而确定咸淡。(3)试题比较开放,但必需言之有理。

[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水坝修建前,水偏咸,原因是河流水流平缓,潮汐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偏淡,原因是闸门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使咸水逐渐变为淡水。(3)海水淡化。该国经济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设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规律总结]加强区域定位;善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掌握各种题型答题技巧;要注重地理逻辑推理过程。

三、应考时间与顺序安排

高考文综卷共有35道选择题,考生做题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5分钟,一般是按照题号顺序做,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题目,千万不要花太多的时间纠缠,要敢于先放一放,去做其它考题,等紧张消除后或思维清晰后再做。特别是那些平时成绩好的考生要注意这个问题。因为从近几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的阅卷反馈来看,有不少考生没有做完整套试卷,而且没有做的题目是选考题,非常可惜。其实,选考题一般比必考题要简单,所以考生一定要做完整套试卷,决不能空着题,尤其是空着选考题没做。对于基础较薄弱的考生,即使是没有把握也要敢写,碰碰运气也无妨。敢于猜测的考生有时也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地理选考题为42.(10分)旅游地理;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44.(10分)环境保护。考生只需从这三道题中选一道作答即可,考试时,考生应该快速把这三道题浏览一遍,选中自己认为最有把握的题目作答,千万不要犹犹豫豫。在这里向大家提一个建议:如果“42.(10分)旅游地理”是考查旅游区位因素的内容,而图示区域是你很熟悉的或图例等信息很详细,你就选做该道题;若是考查旅游规划方面的内容,你不熟悉图示区域或图例等信息不详细,就不要轻易选作该题了。所以说,新课标下的高考,非智力因素很重要。

9.地理高考复习口诀 篇九

地理高考复习口诀

1.一近快,七远慢。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公转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特别注意夏至日在远日点附近,而非远日点;冬至日在近日点附近,而非近日点。由此可以分析出北半球夏半年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极昼时间比南极极昼长。

2.左焦左倾左冬,右焦右倾右冬。在地球绕日公转示意中,如果太阳在左焦点,地轴向左倾斜,左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如果太阳在右焦点,地轴向右倾斜,右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冬至位置确定了,其余三个分至点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3.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北昼越长;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昼越长。

4.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在等值线图上,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低值;等值线向低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高值。这种方法对所有等值线都适用。

5.凹坡通视,凸坡不通视。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由高向低,等高线由密变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由疏变密为凸坡不能通视。

6.河流向凹,洋流向凸。在等高线图上,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即向凹;在等温线图上,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相同的,即等温线往哪个方向凸,洋流就往哪个方向流。

7.凹岸冲刷坡度陡,凸岸堆积坡度缓。较弯曲的河流,由于河水运动的惯性,河流对凹岸冲刷严重,凹岸坡度较陡;凸岸流速慢,泥沙堆积,坡度较缓。特别注意曲流处不能用地转偏向力。另外,凹凸岸的判断必须站在河中来看。

8.北逆南顺,冬逆夏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看为顺时针;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

9.低反高同。①受洋流影响,在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同。②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同。③中低纬度洋流呈现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中高纬度洋流呈现气旋型洋流。

10.左增右平,右增左平。在三角坐标图上,读取某一数轴上的坐标时,若该轴的数值向右增大(即逆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左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若该轴的数值向左增大(即顺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右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

高考地理答题得分技巧

一、抓紧第一轮复习的时间

第一轮复习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考生们要抓紧第一轮复习的时间,全面巩固自己的基础。毕竟无论高考地理题型怎么变化,都是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因而,考生一定要重视第一轮的复习。最好做到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当天消化。及时巩固头天所学知识,课后习题认真做好,纠正错题,掌握错题。如此,考生一定能有着厚实的基础,面对各种题型都能找到解决之法。

二、注意答题的严谨性

地理高考的答题是有要求的,要求条理清晰,文字准确,逻辑严谨。因而,考生答题的时候就要学会用地理语言规范的答题,不然容易失分。毕竟,有的考生客观题没什么问题,一到文字表述题的时候就到处扣分,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用地理语言规范的答题。考生平时的时候就要牢记课本语言的表述,而不是用自己的话去答题,以此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重视地理的地图

对于地理这门科目来说,地图是十分重要的,很多考高试题都是以地图为切入点的,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地理知识在地图上面都有体现。因而考生平时就要重视地理地图,更加要锻炼自己在读图、默图、填图甚至描图训练这些方面的能力,多做一些相关练习,提高自己解题的能力。总之,地图在地理这门科目当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答题要结合实际生活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这门科目很关注的问题,因而考生答题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生活,联系时事热点。具体来说,就是考生答题的时候,除了回答理论知识,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的现象,还要结合现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切合实际,不能天马行空。考生平时的时候,就可以关注一些地理时事,积累一些热点。

高考地理答题规范

选择题的答题规范和技巧

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

2、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

3、在解连锁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题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简答题答题步骤和要求

1、认真审题审图

认真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审图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所有信息,因为图中有可能就隐藏了应答出的知识点。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问题

地理事物或现象无论其成因或是影响、对策都多个方面的因素起作用,认真思考答题的各个方面,分出主次,并切记一定要将最重要的知识点写在最前面,抓住关键词,是答好简答题的保障。

如题中要求分析原因的,就既要考虑自然原因,又要考虑人为原因;如题中要求分析对策的,则要对症下药。如要求对条件进行评价的,则注意既要讲有利条件,也要讲不利条件。

3、答题用地理专业术语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

要回答好高考地理简答题,除了遵循以上答题规范外,根据目前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还应遵循以下技巧:

一是防止漏答,答题尽量少而精,但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适当多答。

二是要掌握详细和模糊的技巧。

上一篇:长沙派出所对公安工作的规划意见建议下一篇: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