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处对学生的讲话稿

2024-12-06

德育处对学生的讲话稿(15篇)

1.德育处对学生的讲话稿 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现代社会迅速的发展,人们在不懈追求物质上富足的同时,有些人往往忽略了精神上的追求。现在社会上随处可见人们低俗的行为。有的人为了节省自己的时间,就加塞插队;为了自己少走几步路,就将垃圾随手乱丢。 作为新世纪的公民,难道我们忘记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了吗?

记得有一次,我乘公交车去上学,刚找到一个座位坐下来,看见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上车了,这时车上已经没空位了,老奶奶站在那里腿脚直打颤。我心里想:让不让座呢?让吧,就意味我要站好长一段路程,还有,别人会不会说我出风头呢?可不让的话,老奶奶万一摔倒了怎么办?我心情复杂极了,就在这时,我低头一看,看见了胸前鲜艳的红领巾,它仿佛在说:“还是少先队员呢?”耳边顿时又想起了老师的教导:“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想到这里,我脸红了,鼓起勇气站起来对老奶奶说:“奶奶,您坐这里吧。”奶奶感激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旁边的人也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当你看见地上有一张废纸时,你应该弯下腰把它捡起;当你遇到一位盲人过马路时,你应该主动上前去搀扶他;当你在车上遇到老人时,你应该主动起身让座。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只要你肯迈出这一步,道德之路就会为你开启。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优良传统更是不能丢。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琐事做起,从我做起,去捍卫道德,宣传道德,实践道德,人人争做有道德的新时代合格公民!

2.德育处对学生的讲话稿 篇二

关键词:德育,网络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因特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有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经济实惠等优点。它包罗万象无所不能, 有了它就可以通向世界使人们互动沟通, 它可以资源共享使人们开阔眼界……诸多的好处不胜枚举。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潮流的冲击下, 学校中互联网网民, 特别是学生网络“痴迷者”越来越多, 有的甚至上网“成瘾”。学生在网络中可以了解世界, 可以学习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可以和其他同学、朋友相互沟通。同时, 通过网络也不可避免地使学生受到负面信息影响从而产生很多的问题。作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师, 既不能让学生任意发展, 也不能让学生断绝网络, “因噎废食”。如何既能让学生适度、合理上网, 又能使学生自觉抵制不健康信息的影响, 不至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让网络为我所用, 而不是成为网络的奴隶, 能够让学生阳光、快乐、茁壮成长, 这是摆在所有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目前, 学生热衷网络人数越来越多, 有些学生禁不住诱惑, 上课时用手机偷偷的上网, 不专心听讲。有些学生晚休时钻在被窝里上网聊天, 交一些不健康的朋友, 或者谈情说爱, 往往聊到晚上十二点以后, 这样直接影响第二天的听讲效率, 睡眠严重不足时就趴在桌子上睡觉。甚至有的同学迷恋网上游戏, 逃课到网吧玩游戏。长此以往, 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等意识到成绩受影响时, 却已经跟不上课了, 这时他们很少能够摆脱网络奋起直追, 而是得过且过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变成差生。怎样指导学生理性利用互联网, 让学生有鉴别地吸取有用知识, 自觉抵制不健康信息的诱惑, 就成为我们乃至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给学生适当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我接手这个班级时, “差生”也很多, 但我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家长座谈会感化, 通过课下聊天沟通, 使他们改变了不少, 尤其使我感到惊讶的是, 这些差生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智力差、基础差, 相反很多都是脑瓜很聪明只是误入“歧途”而已。这更加使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德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在学生误入“歧途”时, 我们应该承担起“拉他一把”的重要责任。

那么, 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合理地利用网络呢?

首先,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 进行心理疏导。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学生, 应该有勇气接受新事物, 有信心尝试新的方法。所以, 我们要求学生学习电脑知识, 掌握网络技术。因为将来的世界是信息的世界, 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网络。同学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建立一个内心防护墙。信息健康有用, 应积极学习, 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对于网上聊天, 我们也不能由于学生网恋不能自拔而阻止聊天。和同学朋友正常交往, 相互倾诉心中的苦闷, 共同分享心中的快乐, 对学生身心健康也是有益的。但要适度, 正面要求学生聊天注意时间、场合, 比如周末在家。不要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另外, 远离黄色污染,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 犯罪分子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其心理的不成熟进行欺骗。一定要加强自己的防范意识, 主动拒绝黄色污染。

其次, 通过各种制度来约束学生, 提高学生自制力。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来约束其言行。必须明确, 包括中学生, 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文明礼仪和国家法规, 如“宪法”“民法”“刑法”,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在网络上也一样适用, 网络上的很多行为都是违法的, 学生不能盲目涉足。在学校制定“学生违纪处罚条例”来约束学生, 要求学生通过正常渠道合理上网。

再次, 有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打击和冷落, 就通过玩网络游戏来找成功感和安全感, 他们认为只有网络才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才能称王称霸。有些学生由于家长忙于工作疏于管理和沟通, 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性格孤僻, 就想通过网络聊天来寻找温暖。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陋习, 通过谈心找到学生的“病根”, 对症下药才能见到成效。比如:多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 多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多表扬网瘾有进步的学生, 听取专家关于网络的讲座, 等等。

3.浅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篇三

首先,传统的德育教育虽然在内容上顾及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能逐步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但是在方法方式上却忽视了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

就拿道德规范或知识学习来说,在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初期,还未有完善的理性思维,其人际交往活动区域和与外界有效交流量较小,此时直接向儿童传授具体的行为规范,先入为主,排斥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影响,使正确的道德行为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也许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当儿童成长到一定年龄,逻辑思维开始发达,人际交往频繁,对外界社会的交流和了解增多,单纯地进行灌输,容易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导致其道德价值观的混乱,进而会感到成人社会的虚伪,并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可以说,学生中出现对德育工作的逆反心理和“抗药性”与此不无关系。总之,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在内容上,也应该在所采取的方法和方式上适应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依然沿用大中小学生一个样的德育方式方法,必然劳而无功。

其次,忽视了儿童发展的时代特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倾向。对上一代人极为有效的方法,若全盘照搬,对下一代则可能收效甚微,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德育方法在某个阶段或时期有效而在另一个阶段或另一个时期又不那么有效的现象。当今的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当代的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老一套的方法和与他们时空距离较远的内容,对他们的作用自然十分有限。无论是哪一个年级的学生,如果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和枯燥,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其效益必然递减。

第三,忽视了道德的内化过程,学生的道德认知过于感性化而理性程度不足。

对中小学生采取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方法来进行道德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对他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文明规范有很大作用。但如果道德教育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与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他们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识和操作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则难以培养其自律品质。因为他律必然是有时空条件限制的,当学生处于失去外部道德规范制约的环境中,不少人就可能会有不道德的言行。

第四,存在忽视道德教育形式和本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有机联系和统一的倾向。

在道德教育中,教育形式或教育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它们只是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手段。单纯的活动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活动一定要和必要的事先、事后或进行当中的道德诱导和启发密切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如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时,有的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做好事,而忽视了必要的思想引导,没有帮助学生去正确认识学雷锋活动的实质。在情感教育中也存在片面性倾向,如仅仅强调了教师这一头以情感人,却未能很好地研究如何激发学生那一头的道德情感升华。

第五,忽视学生的潜在能动作用。

学生到达一定年龄,自我意识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他们逐步形成了自我评价标准,并会根据这些标准逐步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内心世界,自我评价逐步成为他们行为的主要调节器,并开始调节、控制自我。当然,学生的自我认识、评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主观片面性,他们评价别人的品质比较清楚,但评价自己的品质则显得模糊和软弱无力,而且他们的自控能力还比较薄弱。如果学校、教师能引导学生从道德的角度正常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挥他们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的潜力,逐步深入地剖析自己个性品质中的优缺点,并设计和调节自我,加强自制力,就能推动他们自我道德的发展和完善。但在我们学校目前的道德教育活动中仍存在由教师布置、组织、安排等包办代替、从头管到脚的现象,致使学生在品德和心理上不是有严重的依赖性就是有很大的随意性,而缺乏自主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自制力也得不到发展和提高。这些不足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容忽视的。有了问题就必须寻求解决的办法,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将很难向更高的层次进步。

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作为一名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理解、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以爱心出发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做为教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于加深师生的感情,从而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生,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因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要注意班风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是积极向上。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4.德育处对学生的讲话稿 篇四

对初中学生实施德育基本原则的思考

初中学生正处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过渡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时必须把握好几项基本原则.实践证明,时刻以这几项原则指导我们的德育工作,有助于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提高德育工作的力度和实效性.

作 者:张存兰  作者单位:兰州市第三中学 刊 名:天津教育  PKU英文刊名:TIANJIN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G63 关键词: 

5.德育处对学生的讲话稿 篇五

[论文摘要]高校德育是人才工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好这一任务,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人,就必须借助德育实践,必须在德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主体需要,以实现德育价值,提升德育效果。目前德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论文关键词]高校德育;大学生;主体性;思考

高校德育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直接为社会培养思想索质过硬、道德品质高尚的合格人才的重任。德育具有双重目的,它既要使个体的人社会化,又要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把他们塑造成为富有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人。所以高校德育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学生主体需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目标,以指导他们准确定位个人的价值取向,培养他们的自觉性、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大学生德育主体性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认同和重视。

一、对大学生德育主体性的再认识

现代德育主张受教育者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在教学、工作、研究等活动中,自主接受教育者传递的德育信息,并通过受教育者的思想矛盾运动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平等的双向互动的关系。由此可见,德育主体性是由教育者主体性和受教育者主体性构成的整体.对于教育者主体性,事实上是传统德育观念中一再强调的内容,因此研究也很深人,而受教育者主体性,尤其是大学生德育主体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受到重视.大学生德育主体性是指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大学生作为德育实践的主体,不再单向地、被动地、简单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德育标准、概念和结论,而是根据自己的自主意识和判断对德育内容进行选择和理解。在德育中,每一个学生都足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个人的意志、人格和价值取向,具有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权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在德育过程巾的自主性。自主性是个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能够在教育者指导下独立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其次,大学生还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对象,对德育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利用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去认识、接受和升华德育信息。

第二,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主体在对象性关系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大学生能主动、积极地作用于教育者所提供的德育信息,对德育活动主动参与和进行组织管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增强就意味着他们能自觉、自主、积极地参与自身和社会发展活动,从而也就愈能在德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思想道德行为方式。

第三,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的特征和能力,它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表现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就是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的创造能力。现代大学生面临的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多冗的文化体系,其中必然存在复杂的思想道德问题和经常的思想道德冲突,这就需要他们创造性地执行思想道德规范并不断地创造出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思想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德育主体性不强的主要表现与原因分析

德育应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重视人的发展,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德育工作的中心。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大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受到尊重,研究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然而在现代的德育过程巾,大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明,而且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置个方面:

1.德育的功利的片面性。在现实的高校德育中,大量存在着德育以谋取利益为目的的现象,有明的功利性。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或学生自已组织的的德育活动,有往往是为了达到某个功利性目的,如为了宣传学校或教师、提高学校或教师的知名度等。这种“德育”往往注重做表面功夫,不仅不能使参与者形成良好的品德,反而会使他们的道德行为功利化,形成双重道德人格。究其原因,是由于受我国传统的、片面的社会本位主义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对德育的本质、口的、功能和价值等作出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要求的新的科学回答,呵魁爿惯于用功利主义价值观来理解德育的目的及价值,片强调个人的社会价值,没有把受教育者的人格权利和发展需求置于应有的地位。

2.德育参与的被动性。实践是“土体和客体之间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在实践活动巾,参与者在改造客体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改造,从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德主体。以这样的观点透视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德育实践,可以发现在一些德育实践中,学生由自由自觉的主体沦为被动消极的客体。学生的不少德育实践是由学校和教师白上而下组织并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学校和教师为学生实践安排了一切,从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到活动方案的制订,从活动的时间、地点到活动的方式都由学校和教师一手安排,学生对参加德育实践的意义缺乏明确认识,只是被动地、例行公事般地参加活动。这种德育实践由于参与者不是作为主体参加的,没有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选择性,因而难以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双向对象化,特别是难以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达到德育实践的目的。这是因为传统德育把受教育者视为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取决于教育者的能力和需要,忽视对大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

3.德育形式化和非经常性。德育是一项细致的,长期性的工作.有的学校或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追求表面的轰动效应,形式上十分热闹,但是,由于教师在实践前不引导学生了解其目的和意义,实践后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思考,不仅使德育实践的价值大打折扣,而且使一些学生在无形中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品质,给学生的品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有的学校习惯于针对某个问题,搞几次有声势的实践活动。这种仅仅想通过…两次运动式的德育活动就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的学生的做法,不符合品德形成的规律。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在经常性的德育实践中形成的,仅靠运动式的德育活动无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问题根源在于德育目标过于抽象。德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有自律道德的人,而不是停留在他律阶段。如果将具体德育活动的完成视为德育目标的实现,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样化的道德实践不关心,难免导致不少学生只有想法而没有行动.这样的.德育,很难使正确的理论真正内化为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坚实的行动。

三、增强大学生德育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在德育巾,师生之问足“主体间性”的关系。而主体问性所表明的是主体。三体在积极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交互主体为中心、为特征的和谐一致性。它致力于各个主体之间的互相理解、对话、沟通,以实现认同,达成共识。

1.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德育必须立足于“为人”,以承认、尊重人的主体性为前提,把大学生的兴趣、需要、追求以及接受能力作为德育的起始,从大学生主体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出发,德育才会真正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要更新观念,真地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足由高等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婴求教育者转变工具论的德育观。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是德育的目标,所以,大学生是高校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处于德育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育者建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尊重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价值取向。要着眼于对学生正面的引导和肩发,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便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日的。

要创新方法,发腱大学生的个性。大学生是正在发展并不断趋于成熟的个体。小仅有思想,有情感,还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以及充分体现其自身特点的个性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具有独立的人格。因此,德育不能把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其他人格要索割裂开来,而要因势利导,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丰富的人和全面的人,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发挥学生独立、自主、进取、创新的个性品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已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并鼓励学生在该领域内不断开进取,有所作为.

要转变机制,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传统德育仅仅依据“社会需要”去设计德育,根据社会本位塑造人才。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每个人充分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所以,在德育选择上,不仅要符合我国德育的目标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规律,更要贴近、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个体带来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要扎根生活土壤,融人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职业规划等的关心指导当中,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德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受教育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德育主体性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素养,这种素养的生成有赖于外因与内因的有机结合,相对受教育者,教育者在这种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是外部力量,而大学生自身才是决定性因素。

要主动参与。主动参与是主体对活动目的有明确认识后,自觉产生的原动性意识及行为,是大学生德育主体性发展的内因。从现实看,处于相同环境下的不同个体,其主体性素质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它取决于个体的主动参与水平。一般来说,主动参与水平高的学生,其主体性素质发展相对较好,反之则较差。主动参与的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倾听、吸收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不固执己见,对压力有较强的承受力,在活动中也能按照自已的需要自主地确定德育活动方案,自主选择口标、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通过亲身的合作、体验、服务,提高道德认识、生成道德情感、确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要培养合作意识。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不仅是主体独立自主地养成的,它也应该是在与其他学生主体团结协作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不管是在学生阶段,还是将来走向社会,每个学生主体总是生活在群体的范围之内,是群体中的主体。同时,当前在众多领域巾,已经发展到了高强度的竞争,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取得成功,仪仪依靠个人的智慧和力量足远远不够的。因此,大学生要自觉形成合作意识,学会在合作性的集体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在与其他学生主体的互动合作、联系中发现自我价值,培养乐于和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6.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篇六

学生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法律、法规常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德育人

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者如何去育人。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我认为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以德育人,才能做好德育工作。

(一)、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运用文明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为孩子竖起榜样,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言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为人师表是教师在平时展现在学生面前所留下的良好形象,如:看道操场上的塑料袋、食品袋、碎纸,拾起来放到垃圾箱里;为学生整理学习用品;天热时问一声热不热,天冷是问一声冷不冷。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而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品德熏陶。

(二)、用爱心进行爱的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核心内涵是一个“爱”字,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爱,教育学生会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作为是学生的第二父母,让学生在离开家庭和父母时,在教师面前体现出父爱和母爱,即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其家境如何,也不管学生是聪明的还是迟滞的,教师要把自己诚挚的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家庭困难的、父母离异的、孤儿、学习差的学生更需要爱。我是在德育处工作的,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班主任送到德育处的学生,多数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孤儿、学习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压抑感和失落感,对这些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因人制宜。在他们面前处处体现出母爱和父爱。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前途和理想教育。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二、抓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机

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新学期开始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好起点,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德育教育。

新学期一开始,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受,加之内心潜藏的自尊心的催化作用,这时总是暗暗提醒自己要干出个新样子来。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和鼓励他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倍增学生的进取心。因此,我们德育处十分注意新学期开始的第一早会。在这个早会上,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爱家乡教育。激起同学们的自信心,然后定出新学期德育教育的计划,有针对性对各班制定出新学期的学习、纪律、卫生各方面新的目标,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努力,在哪一方面争当小标兵,怎样为班级争光。学生确立目标之后,注意给予热情的鼓励,表达自己对学生的信任以及美好的愿望,为学生增添动力,把新学期的第一个早会上成点燃学生新希望的思想动员课。

(二)、在学生获得成功时,抓住时机进行鼓励

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驱动下,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有目的的活动。活动的结果又能反过来作用于行为的动机。学生获得了成功,如果又及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则会以更大的热情去夺取下一个胜利。就拿夺取流动红旗来说吧,我们德育处对全校各班天天检查周周评比,并在每周一的早会上为获得流动红旗班授予流动红旗。每周夺得了流动红旗的班,学生的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回到教室后,班主任又利用晨会时间对同学们大加鼓励,说:“这是咱们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咱们新学期新目标的第一个达标,我们来了一个开门红。我相信下个星期流动红旗一定还会挂在咱们的教室里!”学生个个摩拳擦掌,充满信心。在我们学校形成了在上课、下课、做操、放学站队时都非常遵守纪律,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各班都憋着劲儿想争夺流动红旗。形成了良性循环后,多次获得流动红旗的班。对班集体是这样,对于个人更是如此。学生取得好成绩或有所突破时,迫切希望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肯定。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认真总结取得成功的经验,提出下一步前进的目标,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表扬或奖励,不但能激发获得成功学生的进取热情,强化其学习活动动机,对其他同学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六年一班的鲁玉芳是班里众所周知的后进生,可她在运动会上,她得了第一名。同学们为她鼓掌,她自己更是兴奋得满脸通红。班主任有一次把她叫到跟前,问她:“得了第一名,心情怎么样?”“高兴!”她脱口而出。“这个第一名得得容易吗?”“不容易!”她咬着下嘴唇说。这时班主任要适时地引导她干什么事情,要想取得成功都不容易,学习也是这样。可是只要努力了,你就会取得进步,跑步能拿第一名,学习只要肯努力,同样会取得好成绩。老师希望你在学习上也是一个好样的!从这以后,鲁玉芳同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课时听讲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作业本交得也及时了,是这一次的成功,这一次的教育鼓励,使她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三)、抓住典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低年级小学生是最善于模仿的。如:在课堂上,谁做得好,班主任就应抓住机会对他进行表扬,其他学生立刻就像他学习,争着做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又如:五年二班的丁太龙拾到了一元钱,主动交到了德育处。我们德育处利用早会对他进行了表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做拾金不昧的好儿童,从那以后全校的每一位同学拾到东西都能主动交给德育处或班主任。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德育处善于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产生良好的“时机效应”。

三、优化思品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所谓优化,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

(一)、少灌输,多体验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个环节设计,唯有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历经心灵碰撞,获得真情体验,才能使他们的灵魂得到浸润,情感得到升华;做人的真谛才能悠然心会、澄明敞亮、深深悟得;道德的法则也才能会在孩子们的内心牢牢地筑起。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未成曲调先有情”,如:在教学《瞧,我们这一家》时,以自己小时候的全家福为引子,让学生猜照片上的人物,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他们的兴趣也很浓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而其中稚嫩的童言,让大家开心不已。紧接着我真挚、深情地讲述家人关爱自己的一件小事,这样带情的开场白,这样煽情的课伊始,一下子走进了孩子们的中间,把他们吸引到本课的话题中,为整节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充满真情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增强体验,身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为引发学生热爱家人的真情实感,德育处布置各班让学生们写感恩卡,读感恩卡,在倾听同伴们发自内心的真情诉说后,孩子们体验到了源自心灵深处的巨大冲击——对亲人爱的奔涌。我还穿插了一首歌曲《让爱住我家》,通过这首歌曲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境,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歌曲播放完毕,那短短的几秒钟的留白,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可是不正如古人说的吗?“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室的角角落落都溢满了情,每个人心灵深处都为之震撼。我为防止“课内激情课后抛”的现象,趁着学生回报亲恩的情绪高涨,顺势进行了课外活动延伸,要求学生人人做一些使父母满意的事。结果,有的学生父母生病,他就会关心、照顾父母,给父母倒水、拿药;有的学生父母工作忙,她就洗衣服﹑收拾屋子。

二、少教条,多内省

品德课堂教学不是造就学生的思想,不是拷贝学生的思想,而是引导学生从课堂中汲取营养,吸收养分,从而不断感悟,不断内省,收获属于自己的思想成果。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时时刻刻牵绊着父母的心,父母的情,可是在这一切,尤其当今的独生子女,她们都是熟视无睹的、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我爱爸爸妈妈》这一课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父母的一个拥抱,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罗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对自己的照顾。为学生准备了一段动画,之后引导学生们在内心中不断的反省,自己为父母做了什么事呢?有首诗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才使鹅卵臻于完美”。同样,教育也需要水样的艺术。

以上是我们德育处对学生德育德教育的几点看法和体会,在教育工作中,单一的方法是难以达到教育目的的,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指导德育德教育工作,实现教育目的。而且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德育处还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总结好的经验,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推一个新台阶。

7.德育处对学生的讲话稿 篇七

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手段, 使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1.必须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让他们懂得, 相互服务是人之间新型关系的一个基本内容。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宁, 很大程度上是同各种岗位工作者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尽忠职守密切相关的。

2.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崇高的理想必须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 必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 要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要让学生懂得, 要把自己追求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 只有这样, 经过努力, 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教育他们干一行, 爱一行, 与同甘苦共命运, 积极参与企业改革, 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 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要努力拓宽学生的职业道德面

1.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单靠职业道德课是不够的, 要让所有教学分担教育任务, 在各科教学中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育人效果。比如, 专业教师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同时, 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反复强调会计岗位是一个特殊的岗位, 会计人员直接同金钱打交道, 处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特殊位置上, 不仅要掌握各种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更需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专业精神, 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 开展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在带领班学生春游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爱护环境教育, 引导学生用眼睛去欣赏美, 用心灵去感受美, 用感情去体会美, 让情操得到美的熏陶。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努力创造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在美丽的校园里, 随处可见的名言警句以及家肖像使学生耳濡目染, 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1.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把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践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的基础, 也是职业学校的显著特点, 职业道德教育要以实践为落脚点。只有通过实践, 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 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职业道德标准的意义, 并予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使他们更好、更多地观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 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转化为行为。

2.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目标和各专业特点及学生思想素质, 与实习单位或联办单位签订协议, 团结合作, 共同研究和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办法和措施。在实习中, 加强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道德实践的紧密联系,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受到良好的职业道教育和熏陶。

8.浅谈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认识 篇八

德,乃人的生存之基,立足之本。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家庭、学校乃至于社会都非常重视人的道德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及特点的特殊性,德育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待人处事,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立场和态度,因而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由于中国加人WTO、普通高中扩招等诸多原因,目前,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更为艰巨的任务。因此,在新的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

一、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最基础的方面,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我校从学生一入校,就把强化学生组织纪律管理,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开学初的首要任务。日常管理从起床、早操抓起,从课堂纪律抓起,从就餐、就寝抓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从而养成高尚品德。同时,充分发挥学生成长档案作用,点评学生周表现,实行周记月结,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在此基础上,把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吃苦耐劳、毅力坚强、基础扎实、技能优良、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作为总体培养目标,逐月分步实施。随着时代发展,我校又进一步提出: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原则,着力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奠基,打造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利用校内德育资源

我校树立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理念,学校也深入广泛地在校园开展座谈会、征文、论坛、德育沙龙等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校团委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18岁成人宣誓仪式,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等。心理辅导办公室举办“青春形象代言人”选举、“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书画竞赛等活动,学校还有书法、舞蹈、集邮等各种社团,参加社团也是学生修身养性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都是很好的德育形式。学校每年一度的运动会也是培养集体荣誉感、弘扬合作精神与健康生活理念的机会。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内活动,让学生爱祖国从爱校园开始,敬业爱岗从好好学习开始,遵纪守法从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开始,珍惜生命从保护环境开始,道德构建从点点滴滴开始。

三、人格魅力是实施德育的必备条件

人格是指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理想的人格,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是人类优秀品质的充分体现。因而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众所周知,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按照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所以要求教育者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这一点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学生在校三年的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接触的是学校教职员工,他们的言谈话语、举止行为无时无刻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一个具有“向师性”的学生群体而言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讲,对于模仿力很强的学生而言,恰似无声胜有声。大家都知道,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指挥员不是单靠军事命令指挥战斗,在关键时刻是靠不怕流血牺牲,冲锋陷阵的大无畏的实际行动带领全体指战员去拼杀,这就是榜样的行动所产生的效应。而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每一个教职工的处事为人,举止言谈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德育效果,这难道不值得深思熟虑吗?所以我觉得学校的每一成员——事实上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站在德育工作者的高度,站在为全体学生负责的高度,不断拼搏、勇于奉献、敢于创新,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用自己精湛的业务、完美的形象、高雅的语言、不凡的气度营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去熏陶、感染和影响学生,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9.班主任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篇九

学校教育是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结合体。很多的学校很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但是却疏于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或者说是思想道德教育跟不上。我认为一个真正为学生服务的学校,一个真正为学生的未来着想的学校,不但要抓思想道德教育,而且应该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知识教育的前面,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去做。试想,一个知识水平很高,但是思想品德却很差的人,怎么可能是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之才呢?所以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仅关系着学校的未来,也关系着学生的未来。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根据我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体会,我有以下体会和想法。

一、重视每周的班会课,把班会课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很多人认为班会课没有什么可以上的,或者把班会课上成是对某些学生的批斗课或是某些学生的表扬课,这样都挫伤了一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把很好的德育机会也丢掉了。我想我们应该把十几周的班会课做一个计划,都要上什么内容。我在开学初,把我们的班会课做了详细的计划。我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我的零花钱父母的血汗钱、好的习惯受益终生、我自信,我能行、坚持是一种力量、夸夸我的同学、安全在我心中、我要做个文明人、同学老师我想对你说、锻炼时一种享受”等方面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归纳起来也就是“感恩思想、刻苦学习汇报社会、养成文明礼仪”等方面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我在进行这些班会课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如我在做“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周末回家给父母洗脚的感受,再让学生读一些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父母为孩子生命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学生唱歌曲《感恩的心》,教师朗诵赞颂父母的诗歌,清唱歌曲《母亲》,班会进行到这时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已经泣不成声,连我们班最调皮、最恨他父母的学生也留下了悔恨的眼泪。我想我的班会达到了对学生德育的效果,这比滔滔不绝的说教好了很多,让学生对父母说自己内心的话时,孩子们发自肺腑的话让人感动。这样的教育是对孩子心灵的洗涤和灵魂的净化。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种子在他的内心扎下了深根,我们教师可以笑看其开花结果了。

二、班主任要善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教育学生发挥“以人影响人的效果”。

班主任教师是学生在学校时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信赖的人,有些和父母不说的话都和班主任老师说,可见班任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有多么重和多么高。并且初中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是特别强,但是他们的模仿力却很强,他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班主任教师。所以班主任也要主抓这个机会,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班主任在平时和同学们说话时是否做到了和蔼可亲,宽以待人,如果你做到了,他们可能从你身上学到的也是“和蔼可亲,宽以待人”,如果你是对别人冷嘲热讽,斤斤计较,他们学到的也是如此。对于班级中有些学生的课本掉在地上了,我会主动给他捡起来,班级有纸屑,我也会主动放到垃圾箱里。我想这些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会时时刻刻向他们的班主任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习惯。当我所有的晚自习都来和大家一起上时,他们也许明白了什么事奉献,当我到宿舍嘘寒问暖时,他们也许知道了如何关心他人,当我和他们一起跑步游戏时,他们也许理解了什么事

榜样与和谐民主。不要小看班主任的德育力量,用你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他们,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利用课本中的内容和专题活动及励志歌曲去熏陶感染学生。

我是教语文的,在我们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对我们学生的德育教育非常好,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课文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学到《紫藤萝瀑布》时,学生们学到了坚强勇敢,学到了《行道树》他们理解了什么事奉献,读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他们懂得了做人要诚实,读了《寓言四则》他们知道做人要本分,不要妄自尊大。这些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题材,我们在讲课时要不断渗透。学校的课余活动很丰富,我们邀充分看到活动的力量。很多活动是寓教于乐的,这些活动往往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佳契机。教师节学生明白了老师的奉献和无私,他们也学到做人应该对别人有所奉献,不要一味的索取。“九一八事变”他们了解了我们国家那段受辱和压迫的历史,他们决心要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富有而努力学习。校园文明礼仪周活动,他们知道做了一个文明人该有多么自豪。校园运动会上,他们为了班级体的荣誉而拼劲全力,他们理解了集体荣誉的内涵,磨练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意志。这些活动,不仅愉悦了学生的身心,而且使学生的精神品质得到了洗礼。唱歌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事,我不让学生唱那些唱起来没劲,听起来缠绵凄美的爱情歌曲。我让学生唱那些励志歌曲,利用班会课和周六周日的第八节活动课,我们班形成了唱励志歌曲的风。周一唱周华健的《朋友》,周二唱卓依婷的《明天会更好》,周三唱成龙的《真心英雄》,周四唱郑智化的《水手》,周五唱唱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周六唱付笛生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周日唱《走进新时代》。这些歌曲不仅要求学生唱,而且还要把歌词背下来,我们还专门用一节课来品析歌词,“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认真的过每一份钟”等歌词都成了许多学生的名言和口头语,我想这样的德育教育是随时随地的,是深入内心的。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德育工作中的做法。我想德育工作是贯穿教学工作始终的,德育工作是一班主任教师为主导的,做好了学生的德育工作,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状态都会有很大的改观。围绕着德育这个核心去组织教学,让学知识和学做人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定会有很大改变,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我们班主任管理起学生也会轻松多了,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快乐也合格的班主任了。

奈曼旗东明中学:肖丽军

10.德育处对学生的讲话稿 篇十

红帽子学校

董立明

学校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阵地,尤其是校运动会,不但能够增强学生体质,还是学生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综合素质提高的有利时机。所以我觉得运动会期间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德育教育:

1、在训练阶段要让学生懂得要打“有准备之仗”,积极配合体育

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做好体操、队列、项目、节目等训练,不求第一只求做到最好。

2、3、培养学生奋力拼搏、敢于超越自我的向上精神。啦啦队学生在群情振奋的同时,时刻不忘要文明助威,勿说脏

话,不打架,不乱丢垃圾等,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4、充分利用趣味性项目的特殊性,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

队合作精神。

5、6、应该加强养成教育,让学生知道讲卫生、懂礼貌的重要性。高年级抽调的学生应该加强他们忠于职守,认真服务的工作态

度的教育。

7、加强对学生不作弊,讲诚信的教育,让公平比赛,文明比赛的精神,贯穿大会始终。

8、让学生知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做好挫折教育;还要对

11.德育处对学生的讲话稿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原则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12-01

我国在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时候,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但是往往刚走进大学的大学生由于之前的生长环境,以及个人习惯等因素使得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这样的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学校的老师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耐心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有的放矢为工作方式,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系统的指导,健全学生自身的人格,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创造自己的价值。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

1、学生勤于思考,思维较为活跃,但想法过于偏激,是非较为混乱

高职院校的学生总是在看问题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为自己想要的结果去努力,主观性过强,经常忽略事件的客观性与实际性。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并不好,而且轻视理论方面的学习,往往认为自己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思想解放,这样会使得学生出现不明是非情况,最终做出错误的决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发展。

2、高职院校的学生勤学上进,自己也渴望成才,但是欠缺固定的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生知道自己的成才之路就是靠学习铺垫的,但是自身存在着不稳定性,在学习的道路上缺乏一定的毅力,更加缺少自我奋斗的精神与思想。当学生遇到较难的问题与课程时,往往选择回避,甚至认为这类科目与自己的专业无关,就选择放弃。当学生进入实习阶段,有很多人会觉得工作过于繁重,而且又脏又累,这时候部分学生就会选择偷懒的方式避开实习,久而久之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的就会大幅度的下降。这类学生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过分的依赖父母与上天给的机遇,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3、缺乏一颗感恩的心,希望闯出一片天地,但是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目前,我国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都受到父母的宠爱,久而久之就使得学生自身在做事时只会考虑自己,毫无关爱之心。部分学生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自己的父母家人,而且这类学生心里一直都希望能够做出一番事业,但是自身的劳动观念较为浅薄,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至于无法自立而成就一番作为。

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的相关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原则又可以称之为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这主要是指在对学生进行理论培养的时候要注重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通过理论进行相应的实践行动,让学生的思维与行为达到一定的统一。在学校中,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以身作则,告诫学生做人的原则,让学生当成是自身的一部分,同时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的参加社会的实践,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2、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入手,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教师在加强学生管理的时候要切实的从实际出发,一般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相关规律,要保证德育教育的一贯性与先进性,同时还要让德育教育能够随证学生自身的成长而逐渐深化;要考虑到学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德育教育要切实的做到因人而异;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以及学生的内心,全面的、多元的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

3、集体教育同个人教育有机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整体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整个集体从而更好的教育学生个人,也可以通过教育学生个人来提高集体的整体素质。教师应当将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有机的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更好的在集体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积极引导,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德育工作的实质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坚持积极引导以及正面教育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除了要做到将心比心,更多的是要辅以相关纪律的约束。学生在青少年时,世界观以及人生价值观正处于成型阶段,他们肯于思考、善于追求,但是自身的阅历较少,常常会沾染社会不良风气,甚至有些学生会误入歧途。因此,教师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为学生指明发展的方向,在关键的时候要对学生有所批评。同时,教师自身应当将加强自身的修养,坚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

三、结语:

高职院校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应当切实的予以重视,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学生心态的成长。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坚持正面引导,而且应当及时与学生的家长进行相应的沟通,让学校与学生的家庭能够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从而更好的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高校的教师应当明白学生的发展状况代表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将会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走向,因此务必要坚持德育教育的相关原则,真正的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与积极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杨艳.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J].职业,2010.

[2] 张丽.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化解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2.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篇十二

一、身正为范,以身作则

教师应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治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体育教师上课时穿皮鞋、牛仔裤、戴墨镜,却要求学生穿运动鞋裤,这怎能使学生信服。育人先育己,育人先正己,教师只有先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以自身行为去感染学生。而且体育教师终日在户外坚持上课,不论严寒还是酷暑,不怕苦与累的精神也能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自觉地将文明习惯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并使之升华为道德认识。

二、抓住时机,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由于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在不断地变化,会经常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例如:有一娇气的孩子磕破膝盖却不哭,这种情况应在课后小结时,加以表扬,鼓励其他学生也要像他一样坚强;又如,在组织班级郊游时,有个别学生将红领巾扎在腰里,这时就须严厉批评,并针对这一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如,有个别学生纠缠打架,要及时处理,处理时一定要分清是非,做到公平公正,以理服人。

三、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1. 在耐久跑教学中渗透坚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尤其是女生缺乏锻炼,怕长跑、怕吃苦,教师要认真地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在耐久跑教学时,笔者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按学生的体能分组,每组推荐一个体能较好的学生作为队长,在他的带领下按照不同的方式练习。此时各组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自觉、主动、积极地练习起来,其坚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2. 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教学中渗透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3. 在游戏教学中渗透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游戏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游戏教学几乎都是集体活动,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先决条件。体育游戏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活动。对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小团体行为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正确引导,从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13.对高三学生的讲话 篇十三

同学们:

刚才,我们认真倾听了几位同学的经验介绍。这几位同学是我校众多优秀学生的代表,他们已经顺利地通过了高考,并取得了娇人的成绩,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进军大学的通行证,在此,我代表学校向这几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祝愿他们在大学中思想更加,学业更加优秀,并早日学有所成,为我们伟大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平原一中是藏龙卧虎之地,代代拼搏精神相传,届届优秀学生相接,才缔造了平原一中辉煌的过去和美好的未来。我们相信,我们这一届高三学生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团结拼搏,求实奋进,敢打硬仗,善创佳绩的优良传统,靠我们的科学态度,靠我们的顽强奋斗,用我们的青春之热血,一定会让自己在明年的高考中,用我们更加出色的成绩,来证明:江山代有才人出,2004届毕业生更加出类拔萃。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讲以下几个方面地问题:

第一,正确认识今年的高考形势,为明年的高考做好心理准备

2003年,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一个丰收年。文化课本科上线461人,艺术体育类考生专业课和文化课双上线57人,飞行员4人,高职本科7人,总计是529人,圆满完成了学校下达的本科上线人数突破500人大关的奋斗目标。这一成绩,充分说明我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充分说明我校拥有一支志向远大,文明守纪,勤奋刻苦,勇攀高峰的学生队伍。这是我们取胜的保证,也是我们能够不断攀登高峰的依据。

尽管如此,今年的高考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深刻的。突出表现在,一些学生,特别是一些文科考生,由于试题较难,没有发挥出最佳水平。充分暴露出平时的学习、训练存在着和高考脱节的问题,存在着知识积累,能力储备与高考还有较大的差距的问题。希望,前一届学生存在地这些差距和不足,能够引起各位同学的认真反思,并努力加以克服。

我们说,尽管高考年年有不同程度的扩招,但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毕竟不能够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进入到进入到大学深造,谁在知识上领先,心理上领先,并且能够做到提前准备,未雨绸缪,谁就占得了先机,谁就会在高考这个人生重大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因此,从现在开始,同学们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要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用高考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用高考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我提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假如明天就高考,那么,你好好想一想,自己现在准备好了吗?你能够做到信心百倍地走进考场,并取得成功吗?

在有些同学看来,现在想这个问题,好象是十分遥远的事情,其实,掐指算来,现在的距离高考仅仅还剩十个月左右的时间,时间相当紧迫。这个问题,也必须好好的思考一下,从而找出差距,找出解决的办法。

第二,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立志成才

同学们,进入高三,你首先感到的是压力无处不在,节奏快了,题量多了,同学们的志向格外高远,学习热情也格外的高涨。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对你有了更多的期待,使你感到无形的压力。这样的期待和压力,可能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也可能是一句低声的呵斥,于是,你明白了你已经进入了战场的前沿地带,就要进行生死的搏杀了。于是,你在“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的呐喊声中,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了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去。你满含激情,相信付出的一定会有回报,相信天道酬勤。你努力着,奋斗着。

可以说,这样,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我要告诉你,你成功的仅仅是一半,距离成功还有很遥远的距离。行百里者半九十,需要你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尽管,我反对给学生分

类,我反对给学生分等级。为了说明问题,我还是要把学生的情况划分一下。

第一种学生,他们基础好,头脑聪明,学习也比较勤奋。这样的学生老师喜欢,家长放心,自己对待前途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这样的学生考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别人这样想,自己也这样认为。时间久了,这样的学生就会慢慢发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容易产生满足感,造成眼高手低,从而忽视了对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高难度的题目的攻关上。其实,在高考的题目中,中抵挡的题目要占到3/4左右,比较难的题目仅占1/4,有些平时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他们往往在中抵挡的题目上失去分数,高难度的题目要是再抓不住分数,那么,所得的分数就会很少。还有平时分数好的学生,不一定基本功好,比如书写问题,平时自己的老师因为偏爱,可能会忽略这些问题,一到高考,有些学生就会因这些缺点而让自己吃哑巴亏。因此,我建议这些同学平时一定要练好基本功,做好基本题,还要做好打硬仗,打大仗的思想准备,切莫大意失荆州,断送了大好前途。目标定位要高远一点是正确的,但一定要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

第二种学生,他们基础也比较好,但是不见得智力水平多么高,再加上学习不够刻苦或者存在学习方法上的问题,造成自己平时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按照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些学生的变数很大,平时容易患得患失,有时还会被自卑的情绪所笼罩着,考试的时候,他们往往是接近优秀分数段或本科的分数线,因为小有差距而功亏一篑。对待他们,我想首先要鼓舞起他们的士气,要在高三这一年里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的学习,千万不要一暴十寒,千万不能动摇自己的自信心。奇迹,是可以在那些坚持努力的同学身上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正确的估价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及时端正自己的态度,及时修正自己的缺点,克服思想和学习上存在的心理障碍,尽快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努力提高自己。

第三种学生,基础不好,有的还厌恶学习,对考学失去了信心,有的出现了混天熬日的不良思想。我想,这是很不应该的,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经济社会,在竞争的社会中,只有靠实力来说话,靠实力来生存,现在不努力,将来要为自己今天的失误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人生不同情甘于平庸的弱者,高考不相信哭泣的泪水。中国有句古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现在距离高考还有十个多月的时间,十个月可以孕育一个生命,难道不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我希望这些同学从理解并且掌握课本的知识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用蚂蚁啃骨头的韧劲和耐性,坚持到底,自己为自己打造一片亮丽的天空,为自己抒写一个完美的人生。请同学们牢记这样一句话,没有人能够挽救你,如果你不想挽救你自己;没有能够打败你,如果你不想打败你自己。

第三,高三阶段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学习与遵守纪律的关系。纪律是约束我们的行为的,约束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做事情。人没有了纪律的约束,就像是短了线的风筝,可能当时会放纵一下自己,以后就再也不会高飞起来了。真正有所作为的人,必定是严格地按照纪律来约束自己的人,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不能够算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有那么多的学生,如果上课纪律很乱,可以乱说话,可以随意迟到、旷课,那么这个班级就显得学习的气氛不够浓厚,这样的感觉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大家会逐渐在这样的环境中丧失前进的动力,会逐渐泯灭了上进心。因此,不遵守纪律同学,所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学业,而是破坏我们班级,我们学校整体的团结、奋进的气氛。这是我们坚决不能够允许的。讲究纪律,不是说不要大家休息和放松,而是说休息和放松要按照要求去做,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该做什么的时候,必须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坚决不能够做。要把自觉的遵守纪律,看成是提高自己的前提,坚决按照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了配合这一要求,学校将对那些无视纪律,扰乱教学的同学以严肃的处理。

其次要处理好学习与珍惜时间的关系。一个人的一生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具体到我们高三这一年,在经历了十一年的寒窗苦读之后,今年就到了积累和收获的时候,行百里者半九十,这一年,对于我们每个同学的一生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进步的过程,没有时间做保证,提高学习成绩就是一句空话。珍惜时间不仅仅意味着抢时间和挤时间,还意味着要利用好属于自己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本身就是对时间的珍惜。有些同学认为中午不休息,晚上加班加点,就是珍惜时间了,这是很不正确的。假如没有休息好,而在正常上课的时候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的效率低下,那么这就不是在挤时间,而是在浪费是时间。算一算,我们一天有十二节课,假如这些时间学习效率极高,就完全能够保证学习效果。假如这些时间不能够好好利用,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因此,我们说,珍惜时间的关键点是要学会科学的分配和利用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量。

再次是要处理好学习与锻炼身体的关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是学习的保证。身体好,精神就好,学习起来就感到轻松,而不觉得多么疲劳。有人说,到了高三,就是拼基础,拼智力,拼意志,拼体力,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加强营养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条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早操,课间休息,课外活动,都是锻炼身体的好机会。锻炼身体,不仅仅会强健体魄,也会对自己意志品质的锻炼。有些住校生,一到起床上早操的时候,就这不舒服,那不得劲,想方设法找理由,编借口,逃避上操,还有一些通校生早晨六点半,甚至六点五十分才起床,不仅仅锻炼没有时间,而且早饭都不吃,具有这种懒散作风的同学,怎么能够让自己在学习上紧张起来呢?

第四是处理好学习与良好习惯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能有这样的感受,有些时候也可以听得明白就是不会做题,有些题目也知道怎么做,可一做就错。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个人以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练习做的少,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好,说到底还是习惯不好造成的。一些同学习惯于看,不习惯动笔,习惯于想,不习惯抓落实,这样就造成了必要的训练没有跟上,差距就会随着产生。说和练是有距离的,读和写是不同的。尤其是文科的一些同学,今年高考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定时定量的训练,结果在高考中难以适应题目虽不算难但题量很大的特点。在平时做作业的时候,要努力做到“认真、仔细、规范、高速、准确”。认真就是要认真对待每一科,认真对待每堂课,认真对待每个单元,认真对待每个题目;仔细主要是指书写仔细,美观好看,最起码要求你的字迹好辨认;规范,就是要做到知识规范,思考规范,步骤规范,审题和做题符合要求,不遗漏步骤,不遗漏要点;高速,就是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提高做题的速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速准确的全部完成训练,以适应将来高考题量加大的特点,准确,就是要在做题时要立足“三准”:坚持做到看得准,想得准,做得准,消除“三一”即一念之差,一不小心,差一点儿。

第五要处理好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主要是要处理好自己和老师、和家长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尊敬老师,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从老师那里获得了知识,还在于尊敬老师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尊敬老师才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要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要听从家长的话,同学们要明白,孝敬父母是热爱父母的体现,好好学习,努力成材叫父母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更是对父母的热爱,每一个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人成材,热爱父母,就不要叫你父母的希望变成失望,不要叫你的父母的梦想变成空想。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季节,是为将来打基础的大好时光,而有些同学在却热衷于和异性同学的交往,这是很愚蠢的举动,必须加以坚决制止。同学们的思想在变化,命运在变化,异性同学之间的好感并不能够等同于将来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假如在这样的事情上耽误了过多的精力,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极端不负责任,更是对对方的极大伤害,本来很纯洁的同学友谊假如掺杂上不应该掺杂的东西,就会使之变得庸俗而丑陋,这是很值得同学们反思的。

同学们,高三一年,是紧张而充实的一年,高三一年是创造奇迹的一年。希望同学们高

标准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学校盼望着你都成材,家长盼望着你成材,老师盼望着你成材,时不我待,人心思进,让我们一起加油,一起拼搏,一起走向成功。

14.德育处开学典礼讲话稿 篇十四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祝全体老师在新的学期里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全体同学在新的学期里学习进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上学期,在校领导、全体老师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成绩终究属于过去,在新学期,我们要有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希望。在此,就学校德育工作,我代表学校给同学们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1、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佩带耳环耳针。

2、一定要听从老师的管理,上楼下楼、课间活动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珍爱生命,注意交通安全。

3、卫生是文明的标志。坚决禁止乱扔垃圾,如纸屑、包装袋等杂物。做到见纸就拣,见脏就扫。

在学校里,见到老师恭恭敬敬地说一句:老师好,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学习勤奋,这是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的表现。见到同学说一声:你好,这是与同学友好的表现。在公共场合,举止文明,不争不抢,这是对他人尊重和关爱的表现。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这是文明的体现。在这些方面,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同学都会做得不错。但也有个别同学满口脏话粗话、不跟老师打招呼,拿别人的东西,在楼道里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等,这都是一些不文明的表现。所以本学期,要求全体同学做到: “三个随手”(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笼头、随手捡拾废纸)

“四个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取放物品轻)

“五个不”(不趴窗台阳台、不串班级楼层、不乱涂乱画、不追逐打闹、不进网吧游戏厅)

“六个禁止”(禁止迟到、早退、旷课、私自离校;禁止吸烟、喝酒、赌博;禁止偷盗;禁止携带匕首、管制刀具等入校;禁止以大欺小、敲诈勒索、打架斗殴;禁止拉帮结伙与社会人员勾结)

同学们,学校里多数是小事,但又没有小事,说它小,比如:弯腰捡起校园内的一张纸屑,听到铃声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整理好学习用品等,事情都很小,但都关系到同学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是大事。

新的学期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轮新的希望,更是一个新的征程,让我们在新的学期里发扬互帮互助、积极主动、探索创新的精神,取得各自满意的成绩。让我们全校师生上下一心,以更新的理念,更新的姿态,更加扎实的行动来证明: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15.德育处对学生的讲话稿 篇十五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1道德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住集体宿舍的学生经

常发现个人物品失窃, 导致同学间人际关系紧张, 彼此无法信任。另外一个问题是人情淡漠。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不良, 起因往往是交往双方不能以诚相待。

2学习生活中的诚信缺失。弄虚作假、抄袭作业、迟到早退等现象在许多学生的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考试作弊现象比较严重, 作弊群体庞大, 作弊方式层出不穷。还有些同学借找工作随便开个假就业证明便回家去了, 目的只是逃避学习, 逃避考试。

3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大学生拖欠学费是一

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其中部分大学生家庭并不困难。一些大学生甚至将家长让其交学费的钱用来买手机等高档消费品, 就是不交学费。一些领取助学贷款的大学生不讲信用, 毕业以后就杳无音信了, 贷款到期也不还。这种学生尽管数量不多, 但却严重地破坏了大学生整体的信用形象。

4就业中的诚信缺失。为了找到一个待遇较高的单位, 有不少大学生在毕业推荐表上做文章, 伪造各种荣誉证书、社会实践经历, 有的甚至篡改学习成绩以充实自己的求职材料。还有不少同学很早就与一些单位签定就业合同, 之后却继续参加各种招聘会, 遇到待遇更好的单位就随意毁约, 让用人单位和高校非常头痛与无奈。

5网络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

信息传播媒介, 已成为广大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少数大学生借助网络的匿名特点信口雌黄, 随意发布虚假消息, 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不讲诚信的不良风气。

二分析杜威的德育思想

约翰·杜威 (John.Deway) 是现代美国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世界许多国家内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其中道德教育思想是他整个思想的一个中心环节, 其德育目的、原则、方法也能为我国学校的诚信教育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

1杜威关于德育的概念阐述。杜威认为道德是在

实现自身利益前提下的利他化, 是一种发自日常生活的道德。德育的涵义是宽泛的, 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一切行为中, 不能限定在某个专属的领域。杜威提出的道德教育不是狭义上的道德教育, 里面渗透了关于政治和思想的观点。所以, 杜威关于“大德育”的观点可以为我们提供诚信教育方面的借鉴。

2杜威的德育目的———“培养合格公民的良好

品格”。杜威在《教育中道德原理》一书中, 通过区别“道德概念” (moral ideal) 和“关于道德的概念” (ideals about morality) 这两个概念来阐述自己关于德育目的的观点。他认为, 如果学校道德教育是以“关于道德的观念”为目的, 那么只需在学校的课程中设置道德课, 直接向学生传授有关道德的知识和信息就行了。然而, 这种不能导致学生道德行为的“道德教育”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所以, 学校道德教育不应以灌输道德观念为目的。

杜威从其民主理念出发, 讨论了教育的社会目的与道德教育的目的, 指出教育有三个要点:儿童生活、学校与教材、社会。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成人社会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机构, 它必须执行其特殊职能以维持和增进社会生活与福利, 必须服务于社会。学校在社会中的角色就是介乎儿童与成人社会之间的渡桥,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儿童走过这座桥, 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名合格的公民。相应的, 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应当是培养社会公民应具备的良好品格。

3杜威的德育原则——“从做中学”。“从做中学”

是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在杜威看来, “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 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杜威由此认为道德品质是离不开行为的, 不能把道德从行为中抽象出来孤立地进行培养, 否则道德教育就成为空洞的说教。“知识不能和寻常的行为动机、人生观融为一体, 道德就变成了道德说教。”离开了活动, 优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无法形成的。

4杜威的德育途径和方式———“学校道德的三

位一体”。杜威重视德育并以此来解决社会的问题。“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即通过学校生活、教材和教法进行道德教育, 使“学校社会化”“教材社会化”“儿童社会化”, 强调将道德教育与社会相联系。主要内容为:第一, 应通过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来对学生进行“间接的道德教育”, 而不必专门开设道德课程, 因为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都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第二, 杜威认为, 当时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是直接由教师来训练学生, 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控制太多了。他认为, 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 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 因此, 学校生活应是社会生活的简化。第三, 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是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生活, 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应有的道德训练。如果只给学生讲些规则、准则, 而不组织他们直接参加社会生活, 训练出来的学生也只能像游泳学校的学生那样, 在道德上“沉没”。

三杜威的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

1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学校德育要与社会法制

紧密结合, 培养合格公民。“纪律、自然发展、文化修养、社会效益, 这些都是道德的特性, 都是教育工作所要促进的一个社会优秀成员的标志。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人光做好人还不够, 他还必须做一个有用的好人……生活得像一个社会成员。”在杜威看来, 德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良好公民的品格。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因此在德育的内容和途径上有所不同, 但有一点无疑是相同的, 那就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为大学生, 首先应当树立的目标就是从道德和法律范畴全面理解诚信的涵义, 诚实守信, 成为合格的公民。当前,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诚信在道德层面的涵义, 却忽视了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诚信教育。“关于道德的观念, 关于诚实……的见解, 在性质上是不能自动地使这些观念变为好的品性或好的行为。”杜威认为要使这些观念成为主动的观念, 指导行为的动力。所以在学校里, 师生都应该明白诚信不仅是道德义务, 更是一项法律义务。其次, 既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 又要通过法律的“他律”来规范诚信。一方面, 通过以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方式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另一方面, 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 违反诚信就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通过这种教育使道德的“自律”与法律的“他律”相辅相成, 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 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2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创新诚信教育理念, 将诚

信融入课堂。“教育上合乎需要的一切目的和价值, 它们自身就是合乎道德的, 之所以还有人不懂这个道理, 这是由于狭隘的和说教式的道德观。”在杜威看来, 学校不用专门设置德育课程进行专门训练, 事实上德育在学校里无所不在, 它的意义受社会因素所制约, 所以必须把它们与学生的现有能力与现实社会需要联系起来, 把我们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用于学校工作的教材上面。如果将道德教育与社会标准分离开来, 那是非常有害的。

“关于大学的教育方面的工作:大部分都借助于理论、讲演、参考书进行教学而不是通过教学本身的实际工作。大学应当把它的一切资源供实验学校使用, 对于发展有价值的教材和正确的方法有所贡献。”因此, 高校应积极推动诚信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在实践中认真落实, 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通过加强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 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 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理解,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要创新道德教育理念。要充分理解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突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一。再次, 要更新教育内容, 实现传统诚信向现代诚信的转型, 汲取西方国家法理诚信、规则诚信中的有益成分, 按照科学性、教育性、有效性等原则进行诚信教育。最后, 要把握突出问题, 讲究教育方式。在教育方式方法上, 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 重点在道德情感的内化。

3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建立活动体验式的情景道德教育, 实现诚信教育实践化。杜威主张道德教育应

该是在学生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应该进行由直接的课堂教学式的知识传授方式到间接的学校德育活动体验方式的转换。道德是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 道德学习一定要在生活中学习, 道德学习的目的并不是掌握知识教条这种结果。如果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出发认同道德的合理性, 那自然就会笃信笃行了。教育者应力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某种生活角色或场景, 来引起他们灵魂深处的触动, 引发其思想或态度的积极变化, 发生由认知失调到认知协调的过程, 进而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高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 丰富的教育资源, 学生诚信理念的建立和诚信行为的养成虽然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优化, 但也离不开高校自身特有的先导触动作用。首先, 学校要充分发挥其文明窗口的作用, 在自身的管理和办学方针上首先实现遵守诚信。其次, 要建立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 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诉制度和听证制度, 加强对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 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学术风范。再次, 良好的校园信用环境, 学校的管理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应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因此, 教职工在诚信方面要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良.社会诚信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63-64.

[2]石玉.杜威的道德教育观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学研究, 2006 (2) .

[3]罗石.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 1999 (1) 38.

上一篇:树木定购协议书下一篇:电磁铁的应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