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民族工艺品

2024-08-06

我喜欢的民族工艺品(精选19篇)

1.我喜欢的民族工艺品 篇一

我有一个布老虎枕头和一双布老虎鞋子,我非常喜欢布老虎。

它们是我不到一周岁的时候,奶奶一针一线辛辛苦苦缝出来的。我听奶奶说她做这两个布老虎一共花了一天的时间呢!从早上7点到夜里11点才做好,奶奶除了吃饭,就没有下过凳子。

听妈妈说,我小时候每次睡觉都枕着奶奶给我做的老虎枕头,睡得很香甜。如果没有虎头枕头我就会睡不着。更可笑的是,那时我也不穿妈妈给我从商场买的鞋子,只穿奶奶给我做的虎头鞋。

我觉得奶奶给我做的虎头枕头很奇怪,没有腿,没有脚,枕头两边各有一个虎头。头上竖立着两个耳朵,好像倾听着周围的动静似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鼻子圆圆的,看起来很呆萌,很可爱。虎头鞋上的老虎给人的感觉也很勇猛,似乎能保护我的安全。

每当我不想学习的时候,布老虎好像对我说:“小主人,先把作业写完再出去玩吧。”我看着布老虎那双有神的眼睛,就不想玩了。奶奶给我做的布老虎真神奇啊!

我很喜欢奶奶给我做的老虎枕头和老虎鞋子,直到今天我还好好保存着呢!

2.我喜欢的民族工艺品 篇二

民族工艺是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某种层面上也反应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是民族信仰的一种体现。同时, 也是一面镜子, 呈现给我们的是与之相适应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民族工艺既是一种实用性的物质产品, 也是一种蕴含着人们审美情感和民族信仰的艺术品。民族工艺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依据民族工艺与人们需求目的的不同, 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实用性工艺, 主要有饮食器、服装、家具、盛储器等;二是欣赏性工艺, 主要有身体装饰 (首饰、头饰、项饰等) 、建筑装饰 (白族住宅的墙绘装饰、宗教建筑的壁画和神灵雕塑、瓦猫等) 、宗教祭祀用的法器等。“从历史的角度看, 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 其生产和组织形式有多种, 可分为民俗性质的工艺美术、官办作坊的工艺美术、民办作坊的工艺美术和现代产业化的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作为民俗、民间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 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点, 市场化程度较低。” (邱春林:《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的文化矛盾》)

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的滇池之畔, 占地面积89公顷, 是反映和展示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 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基地, CIOFF中国委员会民间传统文化基地和国家民委全国首批民族工作联系点之一。云南民族村作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荟萃了云南各民族优秀的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 是反映和展示边疆各民族社会生活的窗口, 为美丽的春城增添了又一令人难忘的旅游景点。以“传承文化, 引领欢乐”为核心价值观, 深入地挖掘和提炼民族文化的精髓,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景观和活动为核心, 以创新制造差异, 来培育和壮大云南民族村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集旅游观赏、休闲娱乐、体验民族文化为一体的现代旅游主题公园。

二、民族工艺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族工艺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文化, 是本民族和整个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徐万邦先生在《中国少数民族工艺》一书的序言中指出:“民族工艺产生于劳动, 根植于生活, 因而不但有顽强蓬勃的生命力, 而且有广博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工艺品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生化环境和经济发展;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 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妇女更加尊重和欣赏;了解我们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民族工艺从造型、图案、色彩、纹样、材质到整个工艺品的制作流程, 都体现着各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创新、纯朴、善良、友善, 也传达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最求与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邱春林在《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的文化矛盾》一文指出, 这些年全国各省市对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对工艺美术在全球化时代遇到的文化矛盾认识不足, 以至出现保护与发展上的失衡现象。1.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的矛盾;2.用与美的矛盾;3.经济事业与文化事业的矛盾;4.文化丢失与文化再生的矛盾;5.文化保护与文化自觉的矛盾。对工艺美术的保护不能急于求成, 既不能假想它不变, 也不能完全以政府行为替代工艺美术师的主动性。保护工艺美术, 应该尊重这些技艺主体的个人权利, 由他们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那些受过现代教育, 有着开阔眼界的年轻一代艺匠有广阔的市场意识和惊人的创造力。

1.民族工艺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民族工艺是历代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结晶, 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历史进程,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传承与弘扬民族工艺, 不仅是对传统创造发明的尊重, 也是对我们人类自己历史的肯定, 更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之一。只有铭记历史, 真正了解这一符合规律的发展过程, 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卓越的传统民族文化, 才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精彩更辉煌。

2.民族工艺传承与保护的必要性。在当今政治、经济、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冲击下, 民族工艺由于自身的某些特点, 已处于濒危甚至是消失的边缘。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能够如此的丰富多彩、变幻无穷, 正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丰富性、可发展性在起作用, 正是民族文化让我们的主流文化变得更具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三、民族工艺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砚祖在《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中指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技艺精湛, 需要系统地加强挖掘、整理和研究。一些继承传统技艺的大师和技术人员, 有的年事已高, 他们作为传统工艺技艺的直接传承者, 是活文物, 如何在其有生之年, 加强对这些人才和技艺的保护和研究, 亦是十分迫切的课题。”民族工艺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主城部分, 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物质载体, 反映着时代变迁的过程, 更是了解和研究一个民族历史的实物资料, 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人文价值甚至是经济价值都是十分显然的。笔者认为民族工艺传承与保护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价值观念方面——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 保护民族文化。

2.经济建设方面——以现代技术为基点、与时代特点结合而创新, 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西南地区的经济。

3.社会发展方面——借鉴民族文化的合理成分, 宣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以市场供求为导向, 分类化、系统化、规范化开发的原则

民族工艺是时代的产物, 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审美变迁等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不可避免地受到地域、政治、经济、宗教、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因素的制约。

就我国民族工艺发展的现状而言, 民族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快民族工艺的合理性、高效性、规范性、再生性的持续保护与开发。

“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活动是从我国古代工艺美术活动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这就决定了中国一方面存在着传统的工艺美术, 另一方面由于西方设计思潮, 设计理论的影响, 引进逐渐发展的现代设计。两种活动并存的形式决定了当前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活动的性质。” (《工艺文化研究》,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研究会编.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3年9月.p140)

1.经济规律原则——依据消费人群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差异进行开发、生产、销售;在市场分析调查的情况下, 对调查信息分类分析, 制定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开发、生产、销售方案。在产品开发方面, 以实用性工艺品的加工生产为主;观赏性工艺品要做精做细、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和竞争力;产品的包装设计上可以文字或图解的形式增加对该产品的介绍, 既合理利用了资源, 又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应。生产方面, 加强合作, 培养团队精神, 集体力量远远大于个体力量之和。销售方面, 制定相对统一的价格标准, 尽量避免内部竞争引起的低价竞争等矛盾。同时, 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个人兴趣需求, 体验工艺制作活动的乐趣。这种参与活动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义比购买民族工艺品更为深刻、更为具体。

2.可持续性保护原则——民族工艺的创造者要提高文化自觉的意识, 实现自发保护、自觉保护, 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 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 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也就是处理于异域文化相接处的人的态度, 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 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 明白它的来历, 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促进世界和平, 这是费先生身后的最大心愿。

所谓“文化自觉”, 是借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 是文化的自我觉醒, 自我反省, 自我创建。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 群言出版社, 2007年1月第2版, 第190页。)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经济利益的追求只是次要的。如果这种文化的存在空间发生改变, 必然会影响到文化内涵的改变,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云南大理周成扎染, 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解决了部分的就业压力, 也在某种意义上繁荣了传统扎染工艺, 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洱海的水源污染问题) 。

3.创新性开发原则——依据时代变迁、审美风尚进行创新, 在不损害民族文化本质的前提下, 促进民族工艺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时代性是由于工艺美术反映现实生活方式, 审美趣味以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所体现的。” (《工艺文化研究》,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研究会编.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3年9月.p17)

“时代性是由民族性来体现, 而民族性则是时代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 时代性是艺术的内容, 而民族性则是它的形式。时代性是一个横向的时间的概念, 民族形式一个纵向的空间的概念······两者辩证的统一, 两者有机的结合, 则是艺术的本质的、完整的、成熟的标志。” (《工艺文化研究》,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研究会编.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3年9月.p18)

少数民族人民更了解自己的文化, 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性。在民族工艺传承与创新方面, 可以结合时代变迁更好地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例如, 工艺品制作材质、程序、技术应用等环节对一些新材料、新方法进行尝试, 但前提必须是保证期文化内涵不受影响和保持原貌。

4.特殊保护原则——政府通过减税、资金补贴、专业人员技术指导等方式, 为民族工艺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利有效的发展环境。

政府在民族工艺的保护与开发中的作用主要变现为: (1) 加大民族工艺保护的宣传力度, 是当地民众明确传统民族工艺保护的重要性, 并形成一种自觉保护的意识; (2) 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 进行减税、资金补贴、技术培训指导等方式, 提升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提高文化软实力; (3) 引导人们采取再生性的持此续发展战略, 使民族工艺的发展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广大少数民族人民是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也是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保护者。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需要我们整个社会乃至世界的共同努力, 才能源远流长、枝繁叶茂、蓬勃发展。

五、专业学者们的一些反思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真正的为民族工艺的发展尽一份力。

《民间文化立法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一书中, 在谈到民间文化保护与商业化开发的关系时, 通过分析羌族民族民间文化的出的其实和思考有:1.商品经济对文化最大的改变就是创造出文化市场;2.发掘民族地域文化, 是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手段;3.当地政府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强是决定因素;4.羌族民间文化复兴不是简单地复旧, 二是从文化上进行创新和弘扬。 (《民间文化立法保护的理念与实践》/卓仲阳, 韩林, 杨正文著.-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9.7 p167-171)

福建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黄宝庆提出, 传统工艺美术既是历史的活化石, 又是当代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现在的问题是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比如, 一方面是技艺失传, 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过去子承父业, 现在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 其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 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十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对于急功近利的一些当代人而言, 确实视为畏途。此外, 在国际上创新乏力也正在导致原有的行业优势逐渐丧失。面对我国现当代史中第三次传统工艺复兴的历史契机, 针对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借助这次历史机遇, 探寻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走上发展和前进的正轨, 使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将进入更大的发展空间。 (工人日报:2008年05月09日02:38)

3.贵州民族工艺品进京巡展 篇三

民族工艺品展示华夏灿烂文化

自古以来,贵州这个多民族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有着民族特色明显的工艺品。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原因,这些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鲜为人知,民族手工艺品很少走出贵州,因而也不能被世人广泛认知。贵州省商务厅来京举办工艺品巡展活动,旨在充分挖掘和开发贵州省珍贵的民族民间工艺产品资源,进一步提高贵州省民族特色工艺品设计、制作、生产、营销能力和产业水平,树立“多彩贵州”品牌,逐渐形成贵州工艺品从设计生产、国内批发、零售以及出口国际市场的整套商业链,把贵州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商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提升贵州工艺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切实有效地推动贵州省民族民间工艺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琳琅满目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不仅是华夏悠久灿烂文化的精彩展示,更是一次践行文化强国的成功探索。

将多彩贵州与北京798完美相融

在北京的东北角,有一个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命名的艺术区,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这就是798艺术区,如今798已经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此次巡展选择在这座文化创意园区中,从而将浓郁民族风情的多彩贵州与现代时尚完美相融。而拥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8个民族的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丰富。此次巡展活动,主办方经过精心挑选的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银饰、刺绣、蜡染、陶瓷、面具、剪纸、芦笙、漆器等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大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位擅长制作的心灵手巧的民间手工艺大师,更是在北京的798将这些“土得掉渣”的千年传承的民族民间绝技现场打造成“美得叫绝”的佳作。

驻华使节和外国采购人士前来参展

本次活动规模盛大、品类繁多,展出面积近500平方米,主办方已经邀请到10余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外宾20多人,以及商界采购等有关人员40余人参加开幕式。此外,很多对中国民族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专家和采购人员、文化名人也将到场参观。5天的时间里,主办方将专门为观众安排众多互动交流活动,让国内外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多彩的贵州。届时,贵州省内近30家知名民族民间手工艺品企业将现场展示,更有贵州历年发掘的民族民间手工艺精品展示。即时将有银饰、刺绣、陶、奇石、竹木漆等能工巧匠现场制作献艺,奉献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观众可以欣赏到制作的全过程。目前,展会准备活动进展一切顺利,其中的关键一点即是政府主导,专业化运作。

奥运景观大师与民间工艺大师对话

4.我喜欢的一件工艺品作文 篇四

几年以前,小木偶还是个会眨眼的布娃娃。现在我长大了,再玩布娃娃,人家见了会嘲笑我的!丢了吧,又太可惜。于是,我萌发了把布娃娃改成小木偶的主意。我把布娃娃的头和手剪下来,把妈妈做衣服多余的布包上棉花作身子,最后缝上头和手。我只要用一只手操纵,就可以控制小木偶自如地活动了,当然,小木偶的眼睛依然会一眨一眨的。 你看,小木偶戴着一顶天蓝色的帽子,多像一个小小的蓝精灵啊!它有两道弯弯的淡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把它放倒,它就闭上眼睛乖乖地“睡觉”,

 

5.我喜欢的一件工艺品作文300字 篇五

我的“小雪人”可漂亮了。它差不多有我的食指那么大。它头上戴着一顶乌黑的“礼帽”,帽子上还扎着一条红色的带子,带子上还插着两片绿油油的树叶。帖子顶上还拖着一条银色的链子,链子上红色和绿色的小铃铛。你轻轻地碰一下它,铃铛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好像在和你打招呼。帽子下面它那白胖胖的脸上还有两颗“小葡萄”,那是它的眼睛,金黄色的萝卜鼻子显得格外醒目。它的樱桃小嘴总是向上翘着,可爱极了。它身穿雪白的外衣,外衣上还有两个黑钮扣。手上戴着红色的手套,右手拿着一棵绿色的圣诞树。

它可好玩了,它的脚下有两个小按钮。只要按一下小按钮,它就会闪闪发光。五颜六色的光把小雪人映衬得更加可爱了!

6.我喜欢的一件工艺品作文500字 篇六

那是暑假的一天,爸爸下班回来手里拿着一个东西,神秘兮兮得让我猜是什么?我猜了很久都没有猜到,后来爸爸笑着把它拿出来递给我,呦,原来是一个手编自行车,爸爸太有才了!当时我欣喜若狂,爱不释手,太好玩了。

小自行车外表是黄色的,结构虽然复杂,但是特别清晰,我把它放在了我的书桌上,它在我心中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它不仅仅只是父亲送我的礼物,还包含着父亲在学习上对我的鼓励和生活上的关心。父亲对我说,因为他工作忙,就让这个小自行车代替他一直陪伴着我,带我跨过所有的艰难险阻。

还记得那一次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太难了,有一道题冥思苦想了很久都做不出来,就在我打算放弃的时候看见了那辆自行车,想起了爸爸对我的期望,一瞬间,我的心充满了自信,我一定要努力的完成这道题,一定不让爸爸失望。最后,我终于成功了,我举着小自行车欢呼了很久。

7.异彩纷呈的青海少数民族手工艺 篇七

青海, 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

它的美丽之处在于它的自然风光雄奇壮美, 山峦起伏, 草木茂盛, 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青海境内。长江源头景色秀丽, 几十米高的冰塔林耸入晴空, 绵亘数十里, 婉如座做水晶峰峦, 千资百态;黄河源头风光宜人, 水草丰美, 湖泊, 小溪星罗棋布, 甚为壮观。黄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 适于探险性漂流。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青海是新疆与西藏的融合, 有“世界屋檐”的美称。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

数千年来, 居住在这里的汉、藏、回、蒙古、土、撒拉等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这块土地的同时, 创造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及制作技术便是这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8.我喜欢的民族工艺品 篇八

【关键词】中职 民族工艺品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3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具有民族风的饰品,并用它来进行服饰搭配或者家居的装饰,从而社会上需要更多的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的人才。目前民族工艺品制作人才主要来自职业院校,但由于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开办较晚,教学模式尚未成熟,为了尽快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机构,创新教学实训模式等,使其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以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探讨中职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假想案例,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只是在最后一个学年进行实训实习。由于工艺品发展十分迅速,必须跟上时代的需求,因而这种教学模式与市场和行业发展严重脱节,并且还存在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内容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起步比较晚,主要在一些民族地区开设有相关的专业课程,因为地域民族特色的区别,开设的核心课程也有所区别,因此专业建设可以借鉴的不多,加上很多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行业的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创新意识,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就业,也会影响到学校的专业招生水平,如此下去,将会是一个恶性循环。

国家非常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也正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工艺美术类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举措

(一)融入企业课程学习。工艺品的发展迅猛,它紧跟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如果按照传统的定岗实习模式,最后一个学年去企业定岗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必然与企业严重脱节,因此,除了每年定期派送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以外,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每年定期安排学生到梧州市旺发新工艺品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企业课程学习,由企业的师傅对学生进行工艺品制作工艺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指导,这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亲身体验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回到学校后能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定位和改进。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对于中职生而言,因为其学习主动性很差,往往学习效果不好。对此,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把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以微课的形式放到校园网上,学生在家用电脑或者手机网络完成工艺品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了教师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建立实践型教育教学模式。工艺品是指通过手工将原料或本成品加工而成的产品,原料既可以分为可食用的原材料也可以分为不可食用的材料,因此本专业的研究对象很广泛,需要根据当地的特色来进行课程设置。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民族工艺品特色,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要求把梧州建设成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需要把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因此民族工艺品专业以旅游为主线,贯穿梧州市的宝玉石饰品及特色食品工艺。经过深入调研,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民族工艺品专业分为两个方向:民族工艺品(以珠宝首饰加工为主)、食品工艺(食品雕刻、摆盘等);每个专业方向都有实践课程,不拘泥于理论,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比赛,比如首饰设计大赛、工艺品制作大赛等,在比赛中找到不足,这更有利于学生将专业技能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创建“民族创意工艺坊”学生工作室。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民族创意工艺坊”最先是由教师引导创办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室为平台,以准就业的形式开展,工艺坊中有专门的管理制度,设有工艺品制作技术人员40名,仓管2名,销售人员2名,会计人员2名(由会计班的学生担当),都由学生担当,教师在其中起着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学生不仅在工艺坊中完成了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又参与了具体项目的制作,关键是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顺利毕业的同时,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学生不仅拥有知识和技术,还兼具理论和实践,这样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能够实现就业零距离。

(五)利用微商手段改革教学实训模式。民族工艺品制作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手工艺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需要学生在传统的制作理念上融入时尚的元素,因此需要一种开放式的实训模式。当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信息交互、娱乐休闲之外,为了更加方便我们的生活,微商应运而生。所谓微商就是利用社交工具微信所做的一种营销,利用微信的这种社交属性,先交友,后卖东西,很自然,先打造个人品牌,树立信任,树立圈子影响力,东西自然卖得出去。

中职学生基础较差,不喜欢枯燥的理论知识,却往往喜欢关注新鲜的事物,手机购物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对此,可以将微商这个平台运用到教学实训中,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放到网上去宣传销售。在这个环节中,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销售能力,还能在反馈中不断改进技能操作水平,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动性,为家庭减轻负担,也能减少学校实训耗材方面的开支,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在教学实训环节中,教师先是传授工艺品的基本制作方法,让学生去熟练操作,然后让学生按照5人/组分别进行模拟创业实战,组员们需要每天上网关注同一类工艺品的发展,包括工艺品的销售和评价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并掌握一些受欢迎的工艺品的制作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工艺品个性创意设计,尽量做到独一无二。最后组员们分工合作:负责工艺品的检验、编号入库、拍摄上传到微店、微店的售前、售后管理、财务统计等,按照企业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模拟实战。教师以网站的流量和销售业绩等对小组成员进行综合评定。

總之,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教育结构及学生的获知途径已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时代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用人单位的需求等,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更好地就业、服务社会为宗旨,对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建增录.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4(5)

[2]李高峰.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建设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

[3]黄依珍.对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职业,2012(36)

9.我喜欢的民族工艺品 篇九

我喜欢许许多多的工艺品。例如中国结,储钱罐,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工艺品是一个漂亮的八音盒。

这个八音盒上面是两只用玻璃制成的天鹅,晶莹剔透漂亮极了!尖尖的绿嘴,弯弯的脖子,绿蒲扇似的翅膀,短短的尾巴,透明的身体,颜色虽然不是那么花哨,但却让你觉得漂亮非凡,让你不由得想起骆宾王七岁写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两只天鹅下面是淡粉色的转盘,用连笔字写着英文单词Happ意思是快乐。转动最下面的底座就可以播放出优美的乐曲-《天鹅湖》了,这首曲子既优美又舒缓,让人听着非常陶醉!而此时漂亮的天鹅也将随之转动起来。还有一个按钮是控制灯光的,可以让天鹅变成黄色、红色、蓝色的彩天鹅,此时关上灯来欣赏更是别有一番风趣!

我非常喜欢这个漂亮的八音盒。有时我在写作业时听一听,它能让我开拓思维;有时我在心烦时听一听,它能让我的心情更加舒畅;有时我在睡前也听一听,它能让我尽快进入甜蜜的梦乡。

我真喜欢我的八音盒,它日日夜夜陪伴我,就像我的好朋友一样。

10.民族工艺品的小学作文 篇十

在我的书桌里放着一件精巧美观的工艺品,是去年我生日那天,爸爸买来的。它既不会跑也不会叫,是个用绒布做的“小布狗”。

我十分喜欢这只身长仅8厘米而且会摇动的“小狗”。它那两只炯炯有神圆溜溜的眼睛,好像在察看动静。一张爱啃骨头的嘴,长在嗅觉不灵敏的鼻子下面。“小狗”的全身是红褐色的。一对大耳朵微微下垂,仿佛在侧耳倾听。咦,“小狗”怎么只有两条腿呢?噢!原来,他的那两条腿在身子底下卧着。它的爪子“锐利”的很,一条小尾巴微微向上翘,还真有一副调皮的模样呢!它整天静静“保卫”着我的书架,只要一有陌生人过来它就好像在说:“谁敢动我小主人的知识宝库!”有一次,我无书架上取书,不小心蹭了它一下,它的头就上下不停的晃动,好像在说:“小主人,你要看书吗?请!”我赶紧摸摸它的身子,连忙说:“对不起!谢谢!”我看它对待工作那么认真,便在它的脖子上扎了一条红丝带,还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这下,它就变得更加神奇了。

看着这只逗人喜爱的“小布狗”,我便想起了设计和制造这件精美工艺品的工人叔叔,他们是多么可敬可爱啊!

11.我喜欢的民族工艺品 篇十一

【关键词】民族文化 手工艺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48-02

民族文化和民族手工艺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通过在工艺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工艺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手工艺和民族文化的兴趣,促进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如何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民族艺术,并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感受和学习,进而参与到文化和手工艺的传承、表达、创造上,推进民族文化和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工艺美术老师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一、民族手工艺文化进课堂的现状及意义

(一)现状

近年来,很多地区、学校都在尝试民族文化、传统手工艺在各学科中相互渗透的课堂实践活动,美术及手工艺教学作为一种手段和方向,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往往把重点过多地集中在培养学生的传统民族文化知识认知和单一的学习某些民间工艺制作,却忽视了让学生把这些传统民族文化和民间手工艺技术与专业技能和实用性联系在一起;还有的教师对本地区传统手工艺形式过分推崇,没有将本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置于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中进行综合考量和客观评价,回避和忽略传统手工艺中存在的缺陷,没有很好地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相结合,使传统手工艺品焕发出现代气息,古为今用。

(二)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民间工艺只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我们要发掘传统、继承传统、立足现实、面向世界,着眼于提高学生对民族手工艺文化的审美素养和情趣,依据工艺美术学科的特点及学习特点,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元素,通过工艺美术这个载体,不断创新民族手工艺美术,让民族手工艺美术与当代艺术发展接轨,跟上世界艺术发展的步伐。在实践工艺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整理、利用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作为一种工艺美术教学资源,适时渗透,让传统文化为教学服务,开辟工艺美术教改的新天地。让学生对艺术的学习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学习,而成为一种文化渗透下的学习,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民族艺术,并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感受和学习,进而参与到文化和手工艺的传承、表达、创造上,推进民族文化和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二、本地区民族手工艺文化进课堂的多种途径

(一)将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工艺美术课堂教学中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少数民族各自的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各具特色的艺术和文化资源,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从中汲取相关传统文化内容中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和审美情趣,通过在工艺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工艺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文化的渗透,作为工艺美术教师,不但需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讲解、教学,在平时的德育课和基础课程中同样可以随时渗透。特别是在德育课上,对于本地区民族文化和重要节日的内容以参与活动设计为形式进行游戏式的教学,学生会更有参与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让传统手工艺注入新元素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丰富的各种特色手工艺,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其中的艺术审美情趣,通过在工艺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工艺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手工艺和民族文化的兴趣,促进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当代社会对艺术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被需要。我们一直希望通过创新使传统手工艺及文化恢复活力,创造性地使之更加具有现代气息,转为现代型,使之成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民族文化传播形式,并使之生生不息,世代绵延。

1.民族人物形象变卡通图案

广西少数民族人物形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壮族少女头戴三角帽的形象。对于老一辈来说,这些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和现实代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充斥着卡通、漫画的时代,电视银屏上播放着大量的卡通剧,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卡通形象的图片,对于民族服饰,现在的孩子实在是太遥远了。所以,将壮族人物形象设计成年轻人容易接受的卡通图案,就可以更容易的让他们去接受和喜爱,从而对这一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有新的认识和兴趣,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2.在产品设计艺术中,民族符号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

在广西,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家里多少都遗留着一些民族文化的印记。一套母亲亲手缝制的蝴蝶衣、一只竹编的渔篮、一顶漂亮的银头饰、一对妈妈手中的绣花鞋、一块家里织布机上的织锦……当每个学生把一件件自己平时身上穿的、生活用的各种物品汇聚在课堂上的时候,整个课堂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民族文化博物馆。这样的活动,是让他们发现民族文化及手工艺在生活中最直接的途径。

通过从家中发现的民族文化用品,将它进行再设计,让产品能够与现代美学设计相结合,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我们工艺美术课堂在进行民族文化渗透教学中应该达到的目的。

3.民族手工艺融入现代美术课堂

如何在美术课堂里结合教材渗透家乡的民族艺术,把当地的陶艺、银器制作纳入雕塑造型课,剪纸、木雕﹑编织纳入手工课,刺绣、扎染、织锦纳入图案设计课,木楼、歌会成为绘画创作课的素材,并且定期地开展走进民族手工艺人工作室,与民族手工艺人们一起玩泥巴、织织布、试着剪剪纸、唱唱山歌,亲身体验民族艺术的创作过程。通过这样形式多样丰富的课程融合,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创新性的为民族艺术的推广和传承走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到了有序性和长效性。

(三)走进自然去寻根,走进节日去体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民族文化的元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发现民族文化艺术的身影,随时用手机收集、记录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民族艺术。哪里有木楼飞檐,有石刻木雕,有竹子水车,有侗寨山歌,有织布纺线……把生活变成我们的民族文化大课堂,这也是学习民族文化艺术最有效的方法。

另一个从生活中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莫过于走进节日去体验了。节日的热闹、节日的欢庆是所有人热爱的。广西有很多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艺术的大荟萃。走进节日,参与各种民族活动,亲身去体验民族艺术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莫过于“过大年”,唱山歌、做祭祀、抢花炮、斗马、吹芦笙……活动丰富多彩,简直是民族艺术的“满汉全席”。

总之,我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学生学习了解认识本土文化任重而道远。通过平时的课堂引导学生不断吸取民族文化艺术营养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将民族艺术创作注入新时代的元素,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发扬和继承,在发扬中不断创新,使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既有民族特色古朴的美感,又闪烁着时代的气息,既包含了民族手工艺术,又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实现了工艺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新课程理念。

12.我喜欢的民族工艺品 篇十二

一、现代设计工艺的发展需求

现代设计工艺的的发展需要满足多个方面的需求,从设计的目的性、对象性和时代感等考虑因素出发,现代设计工艺回归传统成为时代发展最为迫切的需求。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和设计的独到理念都能能为现代工艺设计发展带来多种发展的可能性,现代设计工艺的发展不是盲目的创新,也不是单一的继承,应该深入都市场当中,在时代发展的语境下,以人们的需求性、文化发展的需求性、社会发展的需求性为基础,实现工艺设计的突破和创新,需求性的分析是现代工艺设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经阶段。

(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发展需求

时代发展的快节奏下,新的文化元素正在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当中,传统文化的发展正在日益被淹没,在现代工艺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追求创新和超越,将更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现代性的时代创作上,对于传统的设计的精华都忽略的,甚至都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的工艺设计必然会被取代,没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传统文化是伴随着历史发展延续至今的,传统工艺设计更是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现代设计的创新既是对传统的突破,也是对传统的创造。悠久的历史文化需要得到时代性的发展,将传统的文化精华加以时代创新,这是传统文化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呼声。

(二)现代工艺的人文性创造需求

随着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性正在不断地提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趋势下,现代工艺设计应该体现人文性,不仅满足实用性的需求还应该体现人们的审美需求,设计体现的一种人文情感,少数民族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情感需求,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现代工艺的设计创新应该面向多个层面的人群,超越年纪、阶层等符号,同文化的传承一样,体现着大众性的服务需求,让人们在感受现代工艺品的设计时代感的同时唤醒人们内心的文化情怀,赋予设计工艺以人们情感,充分体现了工艺设计艺术的人文价值。

(三)现代设计的市场性价值需求

现代设计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化价值上,市场价值也是衡量一个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现代设计的市场价值需求显示了对设计师的肯定,从现代设计发展的趋势上来看,成功的设计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符号,无论是功能性、形象性还是在文化性都能是其市场价值的体现。而近几年的设计趋势对于传统文化的把握和体现成为主流的趋势,人们更愿意现实独特个性的工艺产品,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时代的感官当中去,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只有这样的设计产品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才会更有市场发展空间,调动大众的市场购买欲,从而实现工艺产品的市场价值,不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积极的开拓国家市场。

二、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中的文化符号

贵州少数民族成分丰富,是仅次于云南的第二大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因此贵州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成果非常的丰富,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中有很多文化符号,从本土化的生活习性到服饰语言等符号特征上,都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在细节上都体现了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色彩的和谐搭配展示了淳朴的民风和民族精神,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工艺设计的理念能够为现代设计提供更多的创意和元素。

(一)工艺用料的生态考究

贵州少数民族崇尚的自然原生态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工艺的生产中自然会更加注重对本土的原料进行选择和使用。工艺产品的设计更是注重最原始的加工,以手工设计加工为主。这种设计理念体现的是环保健康,对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这样的工艺品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民族信仰非常坚定,崇尚神灵尊重自然的力量,工艺原料的选取也是体现这样的信仰,工艺产品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信仰都有密切的联系。这种工艺设计理念对现代设计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能够为现代人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现代设计的生态环保。

(二)色彩搭配的和谐自然

在色彩的搭配上少数民族地区的设计体现的和谐自然的特点,颜色同自然融为一体,色彩鲜明。以回族、苗族、土家族这些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为例,在色彩上充分的展现着自然的色彩,用鲜明的色彩和简单的线条构成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图形图案。细致的花纹加工设计能够展示少数民族人们的精巧细致的设计技巧。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是有自己的色彩搭配习惯,现代的设计元素中也应该善于使用色彩搭配技巧,将色彩的搭配和谐度提升,为人们带来视觉的审美享受,体现了每一个工艺品设计的现代性和独特性,将民族元素赋予时代创作的精神,实现少数民族工艺设计同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

(三)工艺设计的精致独特

贵族少数民族地区工艺设计多以独特的民族元素作为参照原型,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吉祥物,所以工艺产品的花纹设计都很精致独特,与现代的时尚元素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从头部装饰到服饰在到配饰等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精美的图案展示了设计者的深厚的艺术功底。看似简单的花纹设计,其实都经过繁杂细致的工艺设计。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也有很多的禁忌和独特习惯,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也保留了自身的原则性。现代的工艺艺术设计也是一样,保持自身的设计风格,合理的运用现代元素,而不是没有道德底线和设计原则的胡乱设计创新。少数民族工艺设计为人们展示的不仅仅是设计的工艺手法,还有这独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精神文化。

三、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设计工艺和传统工艺元素的相互融合是具有必然性的发展选择,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元素以其自身的特色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市场中去,这一民族性的融合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其人文价值还是市场价值都能够为人们的现代生活带来很多的改变,为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升带来更多的工艺产品。因此,将贵州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提升工艺设计品味,丰富现代工艺设计成果是非常有意义的实践。

(一)传统工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结合

传统工艺设计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现代设计的责任和重要的任务,这种少数民族的工艺设计有着非常广泛的市场,少数民族的工艺设计元素在现代设计的应用中体现时代发展的需求,将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市场当中,让消费群体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并且自觉自发地愿意去接受和购买这一类工艺品,通过精神文化的力量来打开消费市场,实现文化的市场价值。将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工艺产品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工具,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具有中国设计特色的工艺品牌,充分的实现少数民族工艺设计的设计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传统工艺的人文设计理念同现代创新理念相结合

现代设计的创新是需要有现实依据的,能够充分的体现人文设计的理念,贴近人们生活、实现人们的情感依托的设计才是具有现实价值的创新设计。贵州省少数民族的工艺设计理念就是与少数民族的确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饮食习惯和民族信仰等多个方面紧密联系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是现代工艺设计的切入点,正确的理解现代设计的初衷,在对文化传统正确的理解和传承的基础上,深入到市场当中,合理地计入民族元素和时代元素,创造出更多具有现实人文价值的工艺艺术品,实现其文化传承的价值。

(三)传统工艺设计技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

现代化的设计工艺体现的是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对于生产机器的依赖性较强,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就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收工技法的精致细微。所以实现传统设计工艺的技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完美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设计长处,这成为现代工艺设计最为有效的手段方法。少数民族地区的工艺设计手法应该得到设计的重视,并且被广为的传承下去,而现代技术手段又能够很好的提升生产的效率,设计出更多的图样花式,丰富创作内涵,将工艺设计的有点充分的发挥出来,体现现代设计的创新发展。

四、结论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凝结了历代人智慧,其审美意识、传统积淀都为现代设计工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念。现代工艺设计对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继承既能体现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能丰富现代设计创新理念。将传统工艺以现代的形式保留下来,不断的提升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品味,实现现代设计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身的文化特色,这些经典的工艺创作理念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创意源泉。从少数民族传统设计工艺中所展现的艺术文化符号应该得到现代设计的广泛重视,从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视角实现对传统和现代的完美把握。本文从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元素出发,结合现代设计的发展现状,实现对少数民族元素的现代化运用,提出了合理的对策,旨在提升现代设计的时代感和创新力,推进现代设计工艺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元素,现代设计,运用对策

参考文献

[1]章国利.《现代设计美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2]杨娟国:《符号与象征——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3]刘伯群撰.传统纹样与平面设计[J].魅力中国,2010(2).

[4]丁瑛.《论服饰设计中装饰语言的符号特征》[D].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4.

13.我最喜欢的工艺品五年级作文 篇十三

我有一件很精美的民族工艺品,那是一个木偶,一个蒙古族的小伙子,我很是喜欢。

它重约两百克,身上穿着纯布的.衣服,在袖领上还织了一把蒙古短箭,在它的衣襟上也织上了一匹匹骏马。

它的身上带着不少的装饰品,有两个环子套在它的脚上,两只环子都带有摇铃,一晃它,摇铃就“叮叮当当”地响,可有趣了!

它的帽子上也有许多的装饰物,有吊环,一串一串的珠子和精致的小花,头上还有一个大大的“福”字。它身上戴着一串链子,链子下有一个铜片,铜片上钉着“长命百岁”四个字,旁边有十二个奇怪的图形,我费了好长时间才知道那指的是十二生肖。

说起这件工艺品,我和它还有一段小故事呢。记得那是我一年级发生的事,一天晚上,我睡得迷迷糊糊,觉得窗外有个黑影晃来晃去,我害怕极了,这时我看到蒙古小伙子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一边盯着窗外,一边好像在对我说:“朋友,别害怕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会陪着你保护你的。”后来我一觉睡到天亮,睡得可安稳了。从那以后,我一害怕或遇到困难,只要想到有蒙古小伙的陪伴就什么也不怕了。

14.我喜欢的民族工艺品 篇十四

我的俄罗斯套娃是爸爸送我的生日礼物,它分为七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很美丽,一个套一个,十分有趣。其中,那个最大的套娃的图案是一位俄罗斯少女,她的样子很好看,她的眉毛又细又长,一双蓝色的大眼睛炯炯有神,特别是那长长的睫毛,楚楚动人,一个小巧玲珑的鼻子下面还有一张樱桃般的小嘴,最令我难忘的是她那一头金黄色的长发,还扎了个长长的麻花辫随意的往肩上一搭,显得那样的自然和大方。

如果你把它们分散开来排成一排,你会惊奇地发现她们变的越来越小,到后来只有拇指那么大,看起来真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真是有趣极了。 ?

我查百度还知道了俄罗斯套娃,寓意着你都有我,我拥有你,大家团结一心,永不分离,我觉得一个套娃代表一个家,无论是一个大家还是一个小家,只要团结一心,就是一个幸福的家,我爱我的俄罗斯套娃,因为它带给我很多的开心和快乐。

15.我喜欢的民族工艺品 篇十五

目前, 广西工艺美术行业产品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 从业人员近150万人, 年销售值约为200多亿元。

近年来, 我们通过培育和构建工艺美术行业特色区域, 加强对行业产业的规划和引导, 有效地促进了广西工艺美术行业步入产业化的发展阶段。目前, 广西获国家级特色经济区域授名的有3个:博白县——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北流市——中国陶瓷名城、钦州市——中国坭兴陶之都;还有一批省级特色经济区域。

在广西工艺美术产业版图上, 我们形成了北海贝角雕、桂林木根雕 (纸扇) 、钦州坭兴陶、博白编织工艺品、北流艺术陶瓷、河池铜鼓和金属工艺品、百色壮锦和绣球、凭祥红木家具、梧州人造宝石等产业集群区域板块 (见图1) 。

在具体的品类中, 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玉石类为例, 广西现有龙胜红碧玉、恭城平安玉、岑溪金沙玉、玉林北海的南流江石、防城港五彩石、贺州荔枝冻等玉石类等小集群。

二、乘势而为, 牢牢把握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 广西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目标任务。工艺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西工业发展规划中, 把工业美术产业发展列入工业结构优化调整振兴行动计划和工业富农行动计划当中。2014年, 工信部关于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颁布实施。这些都给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广西工艺美术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刘云山 (前一) 郭声琨 (左三) 同志视察钦州市坭兴陶企业

我们敏锐地把握机遇, 统一全行业认识, 发挥体系完整的资源优势, 乘势而为, 举全行业之力, 将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 以全面推进和优先发展相结合、传承保护与发展提高相结合、创新发展与吸收引进相结合、突出特色和发展比较优势相结合为发展原则, 加快发展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和提高行业服务效能, 促进工艺美术产业的协调发展。

2013年6月19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访华期间, 苗绣团扇被作为联合国全体驻华工作人员赠送给他的礼物。

广西联社主任黄荣健 (左一) 陪同钱桂敬副主任 (前中) 与全国政协副主席 (原广西区政府主席) 马飚 (右一) 及自治区部分领导巡视广西首届工艺美术优秀作品暨大师精品展

三、踏石留痕, 扎实工作, 抓好五个关键环节

(一) 抓政策引领。

2013年, 在原自治区政府马飚主席亲自指导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纳入了自治区政府的立法项目, 自治区二轻工业联社承担了《办法》的起草、编制工作。《办法》以主席100号令, 于2014年3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是广西工艺美术界期盼多年, 第一部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传承和发展而颁布的行政性法规。《办法》理顺了关系, 明确了自治区二轻工业联社在工艺美术方面的职责, 一是协助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的具体工作;二是负责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办法》颁布实施已来, 效果显著, 部分市级联社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贯彻落实。

(二) 抓平台建设。

近年来, 我们以展览展会、项目申报、大师精品工程、产业集群建设和《广西卷》编撰为载体, 完善工艺美术发展的服务平台建设。

步正发主任 (中) 、杜同和副会长 (右2) 在广西联社领导陪同下, 了解基层“精品创作工程”情况

2015年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工程第一期学员合影

1.展览、展会常态化, 创设的“八桂天工奖”成为广西工艺美术业界有影响、最权威的新品牌。截至2014年, 自治区二轻工业联社联合有关单位已成功主办三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暨大师精品展览。每届展览均有上万件作品参展参评, 参展人数和规模逐年攀升, 参展作品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累计有1000多件作品获评广西工艺美术行业最高奖——“八桂天工奖”。成功承办了两届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广西艺术作品展览工艺美术类作品展览, 选送了1000多件工艺美术类作品参展参评, 近200件作品获评自治区政府优秀作品。目前, 广西已基本形成自治区、市两级工艺美术展览平台, 为各类别、各层次的工艺美术创作者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此外, 广西还组织工艺美术企业参加各类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博览会等, 依托各类展览平台, 有力地推动了业界的合作与交流。2009-2014年, 广西工艺美术作品累计获国家金奖63个、银奖116个、铜奖158个,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的“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8项。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崭露头角。

2.开展促进工艺美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扶持项目申报工作。2011年起, 在自治区工信委的支持下, 我们理顺了工艺美术产业项目申报工作关系, 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调研指导, 组织举办多期项目申报培训班, 基层联社帮扶工艺美术小微企业的服务效能显著提升。2014年广西工艺美术行业获批项目18个, 落实专项资金895万元。

广西工美大师黄老三的缅甸楠木巨型木雕《八骏雄风图》, 作品重达14吨。

3.组织开展大师精品创作工程, 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我们从2012年起, 在北海、钦州的试点成功, 2014年在全区全面铺开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工程活动。这项工程被列为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化项目, 并纳入了自治区财政经常性专项科目预算支持。充分发挥工美大师和高级工艺美术师的引领作用, 通过“带徒传艺”, 培育工艺美术人才。截至目前, 广西已成功组织开展了三届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工程活动, 成立了162个精品创作小组, 141项创作取得成果, 43项创作获奖。专项资金绩效考核我们获得94分的优秀评价。2015年, 大师们的参与热情更是空前高涨, 精品创作组数量实现了“翻番”。

《广西卷》主编蒋廷瑜 (前排中) 及各品类执行主编颁发聘书现场

4.着力于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 已形成20个特色经济区域, 其中8个为工艺美术产业特色经济区域。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 集约经营的竞争力得到充分体现。

5.《广西卷》编撰工作有序推进。《广西卷》编撰工作领导小组于2014年2月成立, 主要做成了三件事:第一, 组织体系先进。建立起从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挂帅、一直到市级分管副市长及相关部门参与的、较为完善的编撰组织工作体系, 形成政府主推, 部门主管, 协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的合力;第二, “纲举目张”, 组建队伍。确定了《广西卷》包括各品类篇的编撰大纲, 落实了主编、各品类篇执行主编, 以及各篇目的专业编撰团队, 工作有序展开;第三, 资金基本落实。落实了编撰工作专项经费300万元。

(三) 抓人才培育。

广西累计进行了六届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 其2014年第六届评审工作, 由自治区二轻联社依照《保护办法》独立组织。目前, 广西现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31人, 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累计评出高级工艺美术师85人。我们出台了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 规范其带徒传艺;举办大师培训班, 提高大师创新能力和创作素养;组织大师们赴台湾和其他省 (区、市) 学习交流;推荐和培育国家级工艺美术人才。我们采取多种方式, 完善养育本土工艺美术人才的长效机制, 带动全区行业的繁荣和持续发展。

(四) 抓协会组织。

2006年组建广西工艺美术协会以来, 我们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支持成立了6个市级工艺美术协会。省市两级协会, 在行业自律, 组织行业企业参加各类展评、展示、展销活动, 工艺美术理论学术研讨, 工艺美术教育培训和交流, 企业宣传和作品宣传及组织学习贯彻实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等方面, 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 抓资金保障。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近年来, 我们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扶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截至2014年, 已获得“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工程”财政专项资金140万元;传统广西工艺美术行业扶持专项资金265万元;《广西卷》编撰专项工作经费300万元等。

广西工艺美术产业总体上, 仍然属于基础薄弱、欠发达地区。近年来, 广西工艺美术产业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区域民族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形态, 有如雨后春笋, 蔚为壮观, 呈现出乘势而上、来者可追的喜人状态和后发的蓬勃生机。我们有信心将广西工艺美术产业努力打造成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新名片!

16.民族手工艺:在传承与颠覆之间 篇十六

生存是传承的羁绊

46岁的李宗渊原本是陕西礼泉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当他成立了咸阳市第一家手工织布协会后,他的命运就和这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联系在一起。

礼泉县隶属咸阳、位于渭北旱腰带,半数以上的村子都是山区。当年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把织布的手艺带到这个民风淳朴的村落,种棉、纺织、刺绣,使这一带的手织布发展到了一个很高水平。但是到了现代却只剩下家家户户闲置已久的老织布机,再也不见当户织的妇人。

重新复兴手织布的路很难走。2005年夏天村里受灾,村干部想用发扬手织布生产自救,却遭到了村民们的冷遇,“这东西能赚钱嘛?”李宗渊虽也是农民,却是这一带少数生活还算不错的人,学过技术,思想开阔。就在大家反对这一想法吋,他跟镇干部拍了胸脯,“放心吧,就是砸锅卖铁,俺也要让乡亲们靠织布发财。”

为了吸引村民们加入手工织布协会,他买来棉纱,分发到各家各户,只要谁同意加入手织布协会,他连娃儿们上学的学费都垫,说是提前支付的工钱。就这样,才有一些妇女陆陆续续拾起了这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活。

“手工艺人首先要生存,没有钱怎么养活老婆孩子”,来自现实的生存压力不仅是这些偏远山区的村民们要面对的,城里生活的手艺人同样也要面对。河南丝绢烙画艺人张贵春曾如此感慨。京城内的内画传人、古兆斋主人姚桂新也发出这样的无奈:“我有退休金,能够为了这份理想继续热情地做,但是很多像我一样的手艺人之所以不做了,很多情况都是受生活的牵累。”

如今的手工艺人一方面要维持生存,另一方面还要背负传承和将技艺创新的使命,其身心双重压力可想而知。

古老与现代的脱节

李宗渊的开发传统手工艺的梦想有了开头就持续着,协会如今已经有了1000人,织布机700台。据老李介绍,礼泉北部山区的八个乡镇,有传统老织布机六七千台,能织布的妇女有2万人,所以发展空间依旧很大。老李扩展了陕西省内及周边的市场,销量不错,村里人的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的人家盖起了新房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然而,如今李宗渊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原来家家户户尝到了甜头,家家户户都开始了织耕,存货越来越多。当他兴冲冲为了把市场扩大到全国,去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后,结果让他愁白了头:城里人根本看不上他们的布。

“俺们觉得好看的,城里人都觉得土,城里人看上的,俺们都觉得不好看。根本没有销路。”如今10万米的库存让老李急得吃不下,睡不着,还大病一场。家家手织布的伙计也停了下来。

传统手工艺品透着民族气息和古典的气质,这是如今现代人普遍喜欢的原因,但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同样是挑剔的,如果只是一味传统的古老和朴素,缺少和现代融合的感觉,同样得不到市场。

香港乐施会一直以来都希望在中国推广惠贫贸易,并选择了以民间手工艺作为切入点。当乐施会中国部的项目主管李艳找到李宗渊时,她明白了问题所在。“这些东西都是最传统的样式,离城市太远,和时尚潮流更是不沾边。他们需要的是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使之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李艳说。

当手工遇上大机器

同样怀揣着开发手工艺梦想的还有路维民。他原是山东省菏泽区的一个考古学者,现在是鲁锦博物馆馆长,当初为了建馆他下定决心开发鲁西南地区独有的传统手工艺鲁锦。鲁锦在当地的历史中有着极高的发展水平,但是当地农家女早已放弃了这门手艺。当路维民一家一户去劝说村妇们捡起手艺时,鲁锦工艺已经断档了10年之久。

在路维民承诺一定有钱赚后,一些村民才陆续加入其中。历经了10年的发展,他的确实现了当初的承诺。如今鲁锦在鄄城、荷泽,以至山东地区都获得了相当大的市场空间,而鄄城县从事鲁锦生产的妇女也达到了两三千人,鄄城一县的鲁锦经销商就达20家。

但是和李宗渊一样,路维民发现鲁锦在融入现代经济后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由于缺乏设计,在消费者眼中,鲁锦的花色、质量、式样等均趋雷同,这迫使众多从事鲁锦织造的企业竞相降价,利润越来越低;然而,更重要的是,大量的机织鲁锦及低质鲁锦的出现以更低的价格冲击着纯手工艺织锦的生存。

虽然说在机器大生产占主流的当下,手工艺制作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应该使其愈发显得珍贵,但是现实中,机器生产却成了许多门老手艺消亡的终结者。京城内的蛋壳艺术大师赵伟独创“一蛋双画、一蛋双雕、一蛋双绣”三绝技艺,有着“宣南绣娘”美誉。面对机器生产的冲击,她说手艺人们大都坚持得很累。

“一方面是成本的加大,此外面向市场时,总是受到那些大量充斥其间的相同但却做工粗糙的东西的冲击,很多都是机器加工或贴膜等,出品很快,非常廉价。”赵伟说。

这一问题也是让乐施会的李艳想得最多的问题。当这些传统的手艺活碰上了标准化的流水线,在成本和出品速度上总是失去优势。“如何更好地市场定位应该才是解决的办法。”李艳表示。

后继无人的尴尬

更让手艺人心痛的是,当老一辈儿做不动时,新一代却找不到踪影,这种后继无人的尴尬成了传统技艺传承的另一最大隐忧。

姚桂新是京城叶派内画鼻烟壶的第三代,也是目前为止最后一代。她的内画鼻烟壶、水晶葫芦等作品精巧独特,形象生动。内画鼻烟壶是中国工艺品里较为独特的一支,始于清朝嘉庆年间,它是用一种独特的构形毛笔和构型竹笔蘸取国画颜料,在壶内壁精心勾画而成。

“除了前期选料、加工壶的形状、设计壶内的图案等功夫外,画一个鼻烟壶,快的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慢的要一个月。比如我画水浒一百单八将,正反两面,每一个人物的表情、动作、服装都不一样,没有一个月是画不完的。“姚桂新说。她选择的材质一般都是水晶,成本很高,稍有画错损失很大。”姚桂新介绍说。

“我们这拨8人里可能只有两个人在画了,而且我年龄也大了,眼花了,现在都必须要戴眼镜才能画。如果我们画不动了,以后怎么办?”姚桂新对此十分担心。

据统计,300种京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00多位传承人,而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据八成,而像“风车梁”梁俊、“面人汤”汤夙国等大师都已七八十岁高龄。赵伟说很多手艺人的后代都不愿意继承技艺,一是耐不住寂寞,有的还嫌赚钱少。而一些弟子们也都陆续因为生存压力而放弃了手艺。

据一些媒体报道,在“非遗”丰富

的西藏,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已经没有人会唱了,而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独有的传统铁雕技术目前也只有一位老人还掌握着……

既要传承也要颠覆传统

天桥市场的民俗工艺坊7月末正式开张,赵伟的蛋壳艺术品、姚桂新的内画鼻烟壶都是工艺坊的重要作品,此外,老北京“哈氏风筝”传人哈亦琦的风筝,北京料器(琉璃)第六代传人邢兰香的料器,蒋丽娟的绣鞋,张俊显的面塑等也都陈列其中。

与其说这是一家经营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商品店,不如说更像是一个小型的展览,所有大师的作品一一呈现在眼前。“有一些是外卖的,有一些是获奖作品,只供观赏收藏的,不少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了。”赵伟笑着介绍说。

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这些传统手艺变为商品,再升华为艺术品,获得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双赢呢?显然京城内这些大师们成立的工艺坊是一个方向。大师们希望能将它做成民间工艺沙龙,不但可以有现场开展工艺大师技艺展示和多地区手工技艺交流等活动,还可进行青少年培训、失业人员培训、创业基地,让这些手艺广泛传播下去。

而乐施会也在做全新的尝试,希望能够帮助这些偏远山区的村民们真正依靠传统手工艺脱贫致富,并最终将这些千年艺术传承下去。乐施会借鉴国际公平贸易的经验,和合作伙伴制定出按高于等于生产地主流市场价格收购手工艺品,且返还生产者每笔订单利润的5%用于社区建设的约定,以此保障手工艺人的利益。而且乐施会还请专业家纺人士和设计师改进现有产品,确定可被城市消费者接受的15种颜色重新包装,让产品多样化。

“我们一直认为纯手工产品注定其应定位于中高端市场,无论在产品设计、制作及品建设都该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决定在北京建立工厂合作和产品研发设计室,一方面尽己所能的将现有产品开发为家居用品与商务礼品两个系列,另一方面,以北京为平台,整合市场渠道,将所有产品按统一的惠贫品牌形象推广并销售。”李艳介绍着具体的操作,她说希望产品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传统文化。

17.我喜欢的民族工艺品 篇十七

这幅画创作于1941年秋季长沙战争期间。此时,抗日战争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要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当时徐悲鸿听说国难当头,心急如焚,悲愤不已,在痛苦和悲愤之下,连夜画出了这张价值连城的《奔马图》,抒发自己的忧伤心情。

图中画的是一匹正在奔腾的骏马,这匹马活灵活现,四蹄腾空,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极为生动健美,马头画得极有个性,神态也栩栩如生。图中的骏马飞快地奔跑,脚下卷起了滚滚尘土,它的鼻孔张开,眼神中充满着严肃和愤怒,它的尾巴仿佛不停地甩着,它好像要奔出画面,要自由地奔跑,它张开马嘴,要向日本侵略者疯狂地咆哮,它整装待发,要为祖国的尊严而上战场……

18.我喜欢的民族工艺品 篇十八

在人们的生活中,会有许多令人关注和喜爱的东西,或一幅画像,或一首曲子,或……,可是,最让我着迷的,还是那展出在泥塑学校的一个泥人,我记得,那天有许多人……

听老师说,获奖的泥塑马上就要展出在我们的面前了,许多的学生都跑来了,想一睹获奖泥塑的风采,想看看它好在何处。我们排着队,一个一个地去参观,队伍像一条长龙,慢慢地向前移动着,我们那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那获奖作品慢慢地向我们靠近,近了,更近了。我们的心就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一样,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

作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这是捏的.一个孙悟空三大白骨精的场面,真是惟妙惟肖,就像真人似的,令我们惊叹不已,好多学生都甘拜下风。瞧,那孙悟空,机灵劲可强了,一只手挠着头,好像在想打白骨精的方法,一只手拿着金箍棒,朝着白骨精,仿佛想把她马上打死。哇!孙悟空的脑袋后面还有三根毛呢,作者真细心,连这都捏出来了,怪不得能获奖呢。我服了。

看着这获奖作品,我就好像身临其境似的,自己仿佛也在白骨精的洞穴里,此时,我就想扑上去,帮孙悟空一把呢……

19.我喜欢的民族工艺品 篇十九

平遥推光漆器, 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以其独特的手掌推光著称天下, 距今已有4200 年的历史, 属中国“四大名漆器”之一 (平遥描金彩绘、北京金漆、扬州点螺、福州脱胎) 。平遥古城“三宝”之首 (漆器、牛肉、长山药) , 于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曾出口四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山西省出口免检产品。平遥推光漆厂成立于1958年, 为手工业属下集体企业, 产值不足300 万。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 于2007 年破产倒闭, 技术人员流落市场, 形成了目前的前店后厂小作坊近140 家, 从业人员近3000 人, 营业额突破三个亿, 为平遥旅游市场的丰富做出了贡献, 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 由于分散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 人才技术浪费,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特别是以天然大漆为原料的推光漆髹饰技艺频临断代。为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髹饰技艺, 平遥煤化 (集团) 公司, 在主业做强做大、转型跨越、创新发展之际, 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发展文化支柱产业的号召, 在省市县大力倡导下, 通过对平遥推光漆器人才资源的二次优化重组整合, 创建了平遥唐都推光漆器公司, 投资2.3亿, 建设平遥推光漆艺文化产业创意园, 集约化管理, 规模化经营, 品牌化推广, 互补性融合, 形成了目前国内最大化的“一馆一园十大区域”即: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 (5000m2) ;漆树种植生态园 (万亩漆树种植) ;传统手工制作区 (6800m2) ;漆艺文化传播区 (4600m2) ;生漆使用推广区 (400m2) ;漆艺文化学说交流区 (800m2) ;全国工艺美术院校实训区, 国际型大师创作区 (1119m2) ;文化旅游商品区 (2000m2) ;国际型漆器展览区 (4700m2)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 (平遥) 漆艺文化博览会, 连续两届山西省漆艺技能大赛摘银夺金, 获两届山西省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 全国文化礼品金奖, 中国 (平遥) 漆艺文化博览会金银铜奖, 2014年为国家指定产品参加了法国普罗万斯世纪节艺术品博览会, 成为全国推光漆器行业规模大, 实力强, 品种全, 质量优, 信誉高的产业园。在全球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 预计全年实现销售5000万, 职工人均纯收入增幅在21.9%。带动平遥推光漆行业发展的同时, 实现了社会效益、文化效益、艺术效益、经济效益、旅游效益的同步发展, 成为送给世界的新名片。

一、依托资本优势, 传承民族技艺

平遥推光漆器, 兴于唐朝, 盛于明清, 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 成为手工业属下的集体经济, 计划经济时期发展平稳。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 个体私营经济的冲击, 由于历史形成的包袱沉重, 二轻集体经济频频落伍, 面临当今信息时代的崛起, 苦于资金的匮乏, 单枪匹马的格斗, 传承发展民族特色技艺渺然。虽有发展, 但做不大、做不强。平遥煤化是一家全员股份制公司, 集“煤炭采选、炼焦化工、天然气营运、新型建材、铁路运销、房地产开发、农林生态、金融贸易、光学材料、煤矸石造纸”等综合型集团公司, 总资35 亿, 上交国家税金已达7 个多亿, 在其主业做强做大之际, 跨入文化产业, 起点高、速度快。通过整合社会资源, 由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及其专业人员跨界融合组成研发设计与制作团队, 显现唐都品牌效应。

二、合作协作、融合发展

产学研用结合, 与全国100 余所工艺美术院校合作, 建立实训基地, 将传统工艺与时代元素相融, 丰富创意内涵, 传承民族文化, 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用途径, 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成果转化, 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与国内外漆艺专家乔十光、周剑石、大西长利、金圣洙、翁美娥, 以及扬州、北京、福州、新绛、稷山、天水等合作协作, 形成不同习俗、不同地域、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不同技法, 丰富平遥推光漆器创意设计内涵, 引领漆器艺术潮流。

三、回归自然, 展示环保

平遥推光漆器之所以著名天下, 一是“漆”, 二是“艺”。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加之“漆器”涉及千家万户, 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当下使用漆为传统“天然大漆”, 是一种以漆树上割取的汁液, 防腐、防蛀、防潮、耐碱、耐强酸、抗老化、抗冲击, 采用30余种传统手工制作流程, 调色为矿物质颜料, 银珠、石青、石绿、石黄, 图案丰富多彩, 冷热并重, 为确保大漆质量, 稳定漆源, 种植万亩漆树, 同时与西安生漆研究所合作, 研发漆树叶、核的深加工, 并与相关漆器产品下游配件厂家的合作, 达到整体完美无瑕, 再显民族特色。

四、人性化定制, 功能性选择

传承是规矩, 创新是工具。产品定位紧扣时代发展主旋, 生产一代, 试制一代, 研发一代, 构思一代, 定制设计, 衍生拓展。平遥推光漆之所以走遍大江南北、欧亚大陆, 除实用性更重要的是文化与艺术性, 为此当下在家具的制作上注重了复古留恋型、小型功能型, 在文化旅游纪念品注重地域型, 收藏品注重文化与艺术性, 网上预定, 3D设计, 线下看样, 送货上门, 终身保修, 服务和速度、质量与环保成为唐都品牌竞争核心。

五、品牌宣传, 实体体验

投近300 万新闻媒体、高速高铁、互联网、水、陆、空、电视、电台、海外、报刊、杂志等品牌宣传的同时, 在北京、深圳、包头、洛阳、西安、太原等主要城市开设实体体验店, 形成网络与实体店的互动, 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品牌推广模式。

六、依据漆器博物馆, 扩大社会受众

推光漆器博物馆珍藏了不同历史时期及国内外漆器精品3860 余种, 展示了中国漆艺与平遥推光漆艺发展史, 建馆以来, 累计接待游客近200 万人次, 成为观平遥必到之处和省内省外学生、员工民族传统教育的重要窗口, 特别是连续五届漆器博览会的召开, 成为国际型合作、交流、展示、交易平台。近期全面实施“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中国漆艺之都”的创建工作。

总之, 集体企业历史以来, 分分合合, 分久必合, 是中华民族发展的见证, 在新的历史时期, 抢抓国家发展文化支柱产业的号召, 围绕“一路一带”建设, 开启“漆艺之路”, 让平遥唐都推光漆器步入家庭, 走向世界, 走向未来, 在“十二五”中期营业额突破1 个亿, 上交税费3000 万, 新增就业岗位300 个, 实现移动互联网和新三板上市, 带动平遥推光漆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平遥唐都推光漆器厂技艺专家录

薛生金简介

薛生金 亚太地区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漆器博物馆馆长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

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

1937 年生于娃留村, 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漆艺。1953 年进入平遥文化布景社随城内著名画师侯文华学画戏剧布景。1958 年进入平遥推光漆器厂师从乔泉玉学艺。在继承推光漆器古老工艺的基础上恢复了已失传的堆鼓罩漆工艺, 创造了“三金三彩”工艺, 设计了千余幅图稿, 研究创作了几百种推光漆器作品, 授徒百余名, 成为一代漆艺宗师, 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1982 年作品在全国漆器行业评比中获单项第一名和第二名。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 并当选全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全国漆器质量管理协会理事。

1984 年作品《仿汉代凤纹四喜柜》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6 年, 作品《春苑献翠》获国家银杯奖。《琼山初曦》、《万千山楼正曙色》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馆收藏。

1990 年6 月, 作品《神州韵史》和《彩绘宫廷柜》获全国百花奖金杯奖。

1995 年, 作品《关圣大帝》创造了中国漆器屏风之最, 并获山西省1 号版权证书和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

1997 年作品《九龙》被山西省政府作为礼品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8 年创作《山西风光》被“世博园里的山西风光”采用。

2008年作品《玉宇琼楼》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8年入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梁中秀简介

梁中秀1955 年生于平遥, 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世界漆文化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在漆器彩绘方面不拘于泥古, 敢于创新, 大胆地将油画、水粉、水彩画的表现手法和个人风格有机地融入漆器艺术。基本功扎实, 用色明快鲜亮, 线条严谨流畅, 主题鲜明, 系我省漆绘艺术新一代的优秀代表。其作品获 (原国家轻工部) 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优秀奖、省级一等奖、银奖和铜奖等。1980 年在四川美院工艺系进修。1990 年与薛生金大师合作《神州韵史》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一九九四年获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屏风《江山颂》、《岳阳楼》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 漆器卷) 。2006年5 月荣获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 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 。

2006 年12 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授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漆画作品《山西风光》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胡晓明简介

胡晓明国务院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国〔宾〕礼特供艺术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

教育网信息中心漆画艺术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

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

《中国民间艺术名家指南》入刊艺术家

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 被山西省政府授予“三晋技术能手”并记“一等功”, 入选〈中华文化名人堂〉被中华文化研究院授予“中华文化名人”称号、经ISO9000 A资质认证, 荣获:国际“世界功勋艺术家”资质称号。

1976 年生于山西平遥, 自幼酷爱绘画. 16 岁开始学习齐派大写意国画, 因有国画基础, 在漆画制作中把写意花鸟运用到漆画配景中提高了漆画的艺术品位。传统漆画基础扎实, 对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等题材的绘制, 都有较深的研究, 特别是在花鸟和走兽方面, 总结出了自己独有的一套的表现手法, 能够更加逼真地描绘出走兽的毛皮质感以及神态。近年来自行创作了不计其数的猫虎作品、各种造型的关公、仕女、花鸟等作品, 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赞誉。

漆画作品《关公》、《双猫图》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藏. 国家级音乐类核心期刊《广播歌选》之艺术作品珍藏版、《市场信息报》等刊物曾详细刊登其作品.其个人简历和作品录入《当代杰出工艺美术师》、《中国国礼推荐与采购》、《中国工艺美术师精品集》、《中国民间艺术名家指南》、《中国知名品牌产品分类采购指引》、《中国行业企业百强》、《中国精品艺术》、《华人精英人才大典》、《工艺美术》、等多部典藏书籍。

猫作品《五子戏舂图》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银奖, 设计制作的漆器工艺品获第二届平顺特色礼品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漆画作品《和谐家园》获2012 唐都·晋艺杯首届山西省工艺美术精品展优秀奖, 漆画作品《威震华夏》、《观猎》、《丰收曲》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首届漆文化艺术节精品展, 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漆器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平遥县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平遥县美协漆画专委秘书长、平遥白石画院副院长、中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刘金海简介

刘金海平遥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高级工艺美术设计师。曾担任绵山风景区艺术设计总监八年, 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三晋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首届山西省工艺美术职业技能〔漆器〕大赛第一名。是漆艺界最具发展潜力的青年才俊, 其作品被国内资深专家、学者、收藏家推崇为最具升值潜力的青年艺术家并在各类展会中屡获殊荣。

1976年生于平遥县沿村堡村, 自幼酷爱书画并自学书法、国画, 高中毕业后到推光漆器厂画工车间学习漆画, 在此期间对花鸟、山水、人物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钻研学习, 打下了坚实的漆画基础, 并具备了独立设计图纸与操作之能力。

1997 年至2006 年5 月受聘于介休三佳煤化有限公司商文部任职艺术设计总监。从事绵山风景区艺术工程设计, 寺观彩画、壁画设计、制作、雕塑设计以及工笔长卷及写意山水、人物画漆画的创作、文物复制等美术设计工作, 在绵山风景区任职艺术总监期间拜中国著名人物、壁画家朱基元先生为师, 进修中国人物画与壁画设计课程, 在此期间, 收益颇丰,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与艺术表现语言。

尤其在人物画方面, 对传统民俗题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学习。创作出近百余幅原创性国画、漆画作品。

2006 年6 月成立金海工作室至2011 年11 月一直从事原创性漆画、国画的创作、制作, 并受到业内专家、教授的高度评价。2011 年12 月受聘于平遥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任专职画师、高级工艺美术设计师。

其漆画的艺术表现语言方面,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深入挖掘平遥漆器特有的擦色、装色、描金等技艺, 再融入国画、油画、壁画、版画、水粉等姊妹艺术的营养和技法并有所创新,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法与艺术风格。将平遥传统漆画技法进行创新、融合其他艺术营养并运用到作品中, 这样极大的丰富了漆画的文化性、历史性、理论性、与观赏性。

1997 年受聘于介休三佳煤化有限公司商文部, 从事绵山风景区壁画雕塑设计等工作。

1999 年任职绵山风景区艺术设计总监。

2004 年原创作品《介休宋昌圣迹图》《文彦博造像》《文彦博圣迹图》《晋商事迹图》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5 年被山西晋中人事局任职“民间工艺美术师”

2007 年《吉祥如意》作品入选中国漆文化艺术精品展。

2008年国画作品《上寿图》荣获“中国人寿杯”书画大赛中青组一等奖

2009年《祥瑞图》六曲挂屏作品入选中国漆文化艺术节。

2011 年《跃龙门》入选中国 (平遥) 第三届漆文化艺术节并参加第六届中国北京文化创意博览会, 受到专家、学者, 藏家的一致好评。

上一篇:四观两论实施方案下一篇:有关快乐就在生活中的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