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精选20篇)
1.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一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初步树立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途径。能否进行行之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已经成为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发展的有效依据。因此,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教育部对公民道德建设关注的重点。
一、贯彻新课改的主要精神,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要求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负责引导学生,适时提出建议。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给予学生发挥和创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摒弃原来学习的被动状态。无论是在学习时间、内容还是学习方法上,给学生更大的支配自由及空间,师生之间可以平等交流、互助合作,使整个思想品德内容的`学习过程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二、运用多媒体先进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粉笔黑板式课堂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多以思想品德性的观点为主,本身就很枯燥,如果教师再以传统教学方法教学,便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先进技术,将枯燥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以音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现,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更具形象性、新颖性、趣味性,利于学习内容的识记与掌握,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重视学习过程的合作与讨论,强调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是一个互助合作的过程,教师的重点不只在于教学生学会知识,更在于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这个道理。学生不是孤立的学习者,在初中思想品德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自己的道德素养,提高道德素质及文化水平,而这一切靠学生自己是无法完成的。
合作学习的形式多样,可以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应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热情高,讨论得出的结果当然也会不错,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在无形之中即可达到。
四、教学重点生活化,重视学以致用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思想品德学习不似语文学习般生动活泼,也不似数学学习般逻辑性强,它更为道理化,生硬化。更多内容学生不知该怎么理解,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能够将教学重点生活化一些,联系生活实际,以身边确实存在的人、事、物帮助学习理解和分析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理解到,学习到的知识能够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会成为鞭策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教学重点生活化,重视学以致用,对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五、多角度切入教学主题,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听教师的讲解,这样在学习中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思想品德教师在授课时要多角度、多方面切入教学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自己真正动脑分析、思考,知识掌握得才更牢固,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利于学生自身文化水平及道德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真正明确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项英志。浅谈初中政治的有效性教学[J]。读与写,(01)。
[2]柳艳普。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探讨[J]。大观周刊,(37)。
(作者单位 湖南省祁东县归阳镇中心学校)
2.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二
要培养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并不太容易。因为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都已经接触到了思想品德这门课程, 但是在小学阶段, 很多的教学开展仅仅是为了完成“素质教育”层面上的任务, 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做好这一方面的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所以初中阶段不仅是一个培养学生兴趣的阶段还是一个补救小学遗留问题的关键阶段。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多多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吸引学生连接到相关的思想品德教学之中, 让学生在学习之中产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成长在社会”这个章节中就有一个课时的教学是“感受社会变化”, 在这个部分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
教师:同学们, 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有趣的问答。好不好?
学生异口同声说:好! (这一个问题就已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下面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如何让大家更有兴趣。)
教师:大家现在放学回到家中都喜欢看电视、上网, 在周末的时候甚至会和家人一起去外面, 有很多的娱乐活动对吗?
学生:对。
教师问:好, 那么现在就给老师总结一下你们娱乐生活中离不开的一些东西。
学生1:电脑。
学生2:游戏机。
教师:嗯, 很好, 大家都很诚实。但是你们知道老师小时候都玩什么吗?
学生摇摇头。紧接着教师就借助多媒体播放20世纪早些时候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活动:抛石子、跳皮筋、丢沙包、录音机、老式自行车等。
教师:在以前我们的物质生活都很简单, 这些都是我们以前非常奢侈的玩具。
教学开展到这里, 学生已经被年代差异不一的娱乐活动产生了兴趣, 而且学生对那个久远的年代也充满了兴趣。这样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将“感受社会变化”等相关内容带入教学。
这样的一种方式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要调动起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要注意找到正确的入手点, 才可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二、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培养起了学生的兴趣可以说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高最为关键的一步。而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则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关于这一点, 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找到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
初中阶段有一个章节就是关于“国家统一, 反对分裂”的内容, 这是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 相信很多的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有所关注。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其他科目的知识, 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相关知识来谈一谈自古以来中国的分裂、统一历程。通过这种科目之间的融合教学, 学生对分裂、统一问题就有一个具体而准确的认识, 进而进入到思想品德中的“统一、分裂”问题时,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自然被点燃, 学生在课堂上会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并且能够结合相关的思想品德知识。
这样, 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获得发展和提升的同时学生的课堂表现欲望增强, 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三、适当的课外活动巩固课堂教学质量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之外, 这一教学同样重要。所以, 教师要适当地在课外开展相关的活动, 一方面巩固课堂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学生正确三观形成的关键步骤。此外, 课外活动的开展还能够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 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标也将实现。
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开展辩论赛, 可以辩论为促进台湾回归应该不应该使用武力, 为什么。还可以辩论为什么社会注意发展到了今天依然还处于初级阶段等等。2.开展思想品德常识竞赛。3.开展思想品德时政新闻积累竞赛。
3.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三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93-01
随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们要不断俱进,努力进取,积极探索,使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再上一新台阶。
一、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思维及教学手段往往会因为其教学理念的不同而显示出差异,它直接关系到老师对于所执教学科的认识。有什么样的学科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而不同的教学观念让老师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不一样的教学结果,其有效性必然会出现差异。在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执行的是死板的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讲台下记,机械式的填鸭思想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使学生产生对于学科真正发自内心的喜爱,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受到质疑。所以,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一线思想品德初中教师必须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切实把学生的发展放到首位,从纠正不正确的教学观念开始,一步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终身性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把死板的课程内容灌输转变成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生动课堂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课堂不再是老师自己的舞台,应该是学生与老师一同互动的交流平台。
二、研究课程标准,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现今全国各地正在使用多种版本的教科书。各区域的教师如果仔细读一下旧版本的思想品德教材及新版本的思想品德教科书后,就会发现旧版本的《思想品德》教科书全国也有很多种, 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 都是在同一体裁的基础上对原来“课程标准”的阐释。教材资料都是根据学科内容系统构建, 各年级所学的教材内容在课程标准中也都做出同一的规定, 即七年级是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是法律常识教育,九年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国策教育。因此, 教科书一定会成为上课内容与测试的根据,教师只要精读教材,就不必研读课程标准了。而新的課程标准第一次突破了学科内容和对一定年级的教材资料的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统一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有关的教材资料, 为教科书的编辑和制定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教科书的体裁和内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而教科书已转变为只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源。因此,教师备课必须首先研读课程标准, 才能理解并掌握课程的整体要求, 才能更好地使用教学资料完成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性。
三、联系生活实践,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人的思想道德就是在生活中不断形成并加以完善,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应当以学生逐渐增长的生活阅历为基础,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处理个体、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摈弃传统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开拓并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选择学生关心的课题, 针对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 协助他们了解并把握现实生活的规律,学会利用这些规律来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 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牢固的奠基石。例如,在讲授“未来的中国”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安排了一个任务:让他们通过调查、采访等手段,了解我国近十年来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在各个方面发生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外资企业遍地都是,城市环境不断绿化,小轿车进入普通人家等等。以此为基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有关知识, 探究、分析我国产生如此大的变化的起因,加深学生的认识,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就如在讲授“一国两制”时,如果很直接地问:什么是“一国两制”?它的提出有哪些重大意义?这些问题尽管重要,但过于直接、平淡、无味,往往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若能变换角度投石问路,效果会更好。比如,大家是否知道现在中国大陆实行的社会制度和香港、澳门及台湾实行的社会制度是否一样?怎么个不一样?这种制度的差异会影响祖国的统一大业吗?为什么?你认为台湾的出路是什么?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在教师层层设问之下,学生就会被一个个感兴趣的问题吸引住, 并且会积极地查阅教材或联系实际作分析说明。这时只要教师稍微加以引导,需要解决或弄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五、多媒体展示,形情交融
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具有说服力的课件进行有效的播放,可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促进学生学会乐观地面对一些问题或者困难,帮助学生很好地消化要学习的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与挫折同行》这节内容的时候,笔者通过播放震撼全国的《千手观音》作为新课的导入,这种有效的情景导入让学生意识到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挫折,我们师生在学习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利和失败,但是我们也要学习“千手观音”中的那些聋哑人的那种坚强乐观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敢于向困难发出挑战的勇气,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教学也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升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效率任重道远,必须拓宽视野,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下功夫,既要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又要注重运用政治课特有的教学策略,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新课标普及政治知识和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浩科.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指导策略研究[J].教育革新,2012(2).
4.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的反思 篇四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教研室包双连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旗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展开新课程有效教学实验研究。广大中小学教师,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很多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验研究、经验与成果。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研员,在有效教学实践中,我与广大基层教师一起成长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感受颇深。
一、关于教师的培训学习和教研活动的体会
‚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得是‘有效老师’‛。也就是说教师要拥有有效教学的思维、理念,要掌握许多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这就需要有一个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的过程。‚有效教师‛是发展、成长起来的,而不是短时间能‚造‛出来的。因此,用更多的时间自己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多与同行交流,多借鉴优秀、成功的教学经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有效教学,勇于承担教改的责任,力争当一名‚有效教师‛。
二、关于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进一步思考和认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具有很大的德育功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能发挥它的首要地位作用(德育功能),能否实现‚三维‛目标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
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实现课程目标,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何。‛思想品德课程综合性相当大,决定了其课程目标内容丰富、导向多样,但其主任务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最终目标是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好公民奠定基础。在分类目标知识的学习、传播,能力的培养、锻炼,情感的体会、发展及价值观的引领、生成,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互相作用和转化。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重要的,是三维目标中的主导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主导目标呢?‚在课堂上,教师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达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观点及其相对应的基本材料、事实的基础上,重点对课文中的活动探究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这方面的真实情境(如重大时事政治、热点问题等)展开对话讨论、分析应用、反馈评价等,来完成三维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们知道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内课外相接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有效课堂要延伸、拓展到课外,回归生活,‚知行合一‛,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才‚有效‛,三维目标才最终实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和社会实践。内容上可以按主题模块方式进行;组织形成式可按全班、自愿、分组、分点等方式行动;方法有:劳动、宣传、搜集、访谈、调查、建议、倡议等等。
三、关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初中思想品德是以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的课程。其内容、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真实学习情境,还知识的本来面目,是抽象的只是具体化、感性化,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会知识、获得能力,学会在感受、体验中认识世界,丰富人生经历‛。要面向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恰当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做会有以下几点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和更新知识内容;提高理解、分析和辨别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逐渐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联系生活实际,首先要联系学生个体实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心里、性格、身体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智差‛、‚能差‛、‚势差‛的学生给予关爱和帮助,创造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使之有信心地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其次,要联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学校的历史文化淀积、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文明户等等,一定要恰当地、经常地运用到教学中来,才能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使课堂更加有效。再次,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这一点尤其重要。由于不同版本的思想品德教科书相对稳定,造成教材中的资料、数据、事实、人物事例等相对陈旧,‚过时‛。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取得进步;同时,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时期,信息化、价值观多元化、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出现,某些方面改革阻力依然很大等等。这对于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5.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五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焕发课堂活力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作者/经腊宝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很多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展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思想和方法,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多彩,课堂上出现了小品表演、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模式,许多公开课也是别开生面、热闹非凡,然而在热闹和自主的背后透射出的多是放任和浮躁。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依旧摆在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的面前:这样的课堂教学有效吗?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教学;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正是有效教学、人性化的一次飞跃。
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学习和教
学的满意程度、学生自我认识的改善程度以及确保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如何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有位学者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把这15克盐放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把15克盐给吸收了。()教学中的情境对于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就如这汤中的盐,盐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要溶入情境中,才能体现出它的活力,学生才会乐于接受。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的.,但表征它的文字符号却是很抽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语言符号和实际生活积极联系,理解教材所蕴含的知识。
教学情境就是用直观的方式反映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的事物和相关背景。通过教师提供的真实的问题背景让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有相应的感性认识,产生情感共鸣,完成知识的构建。思想品德课常用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竞赛情境、生活情境等。
在讲授初三的《灿烂的中华文化》时,笔者用了一段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学生通过画面中的山水画、象形文字、昆曲、京剧、太极拳,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当然学生对这一课内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实践证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勤思,创造善问的课堂氛围
余文森教授在回答“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这个问题的时候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出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从余教授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把课堂建设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的实验室,教师可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和学生共同创造勤思、善问、积极的课堂氛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新课程“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中国的学生虽然很勤奋,但是普遍存在这样的不良现象:上课不善于提问;不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质疑、设置悬念的教学技巧,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一种认知冲突和民主和谐的课堂讨论中独立思考,获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大胆质疑,在与组员的争论中达成共识,分享彼此的经验,发挥自己的潜能。
课堂上,提出问题很容易,但要提一个有效的问题却很难。所以教师除了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设计有效的问题,问题尽量与学生日常经验相联系,力求有实用价值,具有开放性,能拓宽学生的视野。问题还要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跳一跳,摘果子”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学习的体验。
三、利用人文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传授书本知识,教学要创造条件,根据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学校周边的人文资源,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体验,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其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思想品德课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我们学校周边的人文资源相当丰富,有雨花台烈士陵园、郑和墓、汤山温泉、南唐二陵墓、阳山碑材等,学校经常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利用国庆长假让学生收集与社会主义建设有关的资料和实物,做成展板和橱窗展,让学生积极感受中国的变化与发展,感受祖国繁荣富强的脉搏,激发爱党爱国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反思课堂教学,更新课堂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师应该常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学会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有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反思,教师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所在,摆脱经验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反思的内容很多,比如,学生的课堂反应如何?学生接受的情况怎样?教学目标实现否?教学结构合理否?有无闪光点?有无改进之处?等等。教师要不断反思、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和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走向有效教学。
总之,从一定意义上说,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程应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本着“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研上下功夫,积极实践创新,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释放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6.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六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教与学依附于学生积极有效的课堂参与,离开了学生积极有效的课堂参与,活动课程便名存实亡.针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参与品质提出若干做法,开展探讨,力求通过提升课堂参与品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作 者:饶小峰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樵北中学 刊 名:江西教育 英文刊名:JIANGXI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课堂参与品质 更新观念 收集信息能力 课堂调控能力
7.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七
一、教师转变观念,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1.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
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感化学生, 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 从而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教学环境。改变以往的“满堂灌”、以“教”为中心的现象, 由“教本位”向“生本位”转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 观念指导行动, 细节体现关爱。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 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因此,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感染学生, 使学生情感愉悦, 精神振奋。例如, 在上课时, 看到学生开小差, 教师可以轻轻地拍拍他的肩或者轻轻地拍一下桌子;常对后进生送去严厉而诚恳、赞许、信任的目光;有意识地、尽可能平均地把自己和蔼、信任的目光, 投向全体学生。这些微小的动作都可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让学生看到学习的希望、看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增添其学习的动力, 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课前充分准备, 上课驾驭自如
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教师必须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才能上课驾驭自如, 提高效率。
1.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一名课堂上发挥出色的教师, 他必然会在课前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 多设情境, 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 回归学生现实生活,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教学的素材, 有的放矢, 将思想品德课中抽象的理论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揭示出来, 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注重情感体验,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从而实现三维目标。
2. 驾驭好课堂, 向45分钟要效率。
在教学时, 我们态度要认真、言词要恳切, 能为学生着想。如果教师上课时不认真, 照本宣科, 不求进取, 教学敷衍了事,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上课时既要注意知识的讲授, 更要在教学过程中, 适时地结合实际事例, 使思品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 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深奥的内容浅显化, 死板的内容形象化, 从而寓教于乐, 激发起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 并能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 重视学生主体, 促进学生参与。
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 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 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 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 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开展辩论赛等, 都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转变评价方式, 细抓课后小结
传统观念仍是看成绩, 看分数, 但新课改下的思品课更应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价值的评价。课后小结, 可由学生站在讲台上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并指出重点、难点;也可让学生画出“知识网络”, 将知识的主干和支干全部画下来。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识记, 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8.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八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想,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切教学实践活动的先导都是教学思想,教师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充当着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是主导性的。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以及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不是具有新型的教学思想。然而,在实际中,大部分的教师还是未能够摆脱旧的、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是无效或者是低效的。与此同时,教学有效性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是不是得以发展与进步。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将单调枯燥的讲解向生动有趣的教授转变,将被动学习向积极主动学习转变,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转变,将教学课堂留给学生,积极地探究师生互动的方式和途径。教师应当多多关注学生,要求学生发表自身的观点,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跟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实效性
鉴于初中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特点,应当将学生实际生活当中的一些认识和教材上的知识统一起来,只有如此,才使得教学多姿多彩和活泼生动。事实上,人是在实践过程中以及实际交往当中形成思想品德的。为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当使学生固有的认识和课堂教学统一起来,以推动初中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应当避免空洞的说教,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知识相统一,指导学生对实际的社会生活进行理解,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师在讲解关于环境保護知识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对所在地的一些污染现象进行了解和记录,以获得一些信息资料,在学生认识这些污染现象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再启发学生将调查素材写出来。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要求学生对保护环境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进行归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的话题应当新颖
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资源,这是新课标的基本思想。固有的教材仅仅是为教学提供一种范本,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应用教材。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教材的知识往往具有滞后性。教师要想提高教材的时效性,就务必根据国内和国外的时政,提出一些新的话题让学生探讨。近些年以来,我常常要求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以使学生更加关注时政新闻,同时也给课堂教学提供新的话题,实施互动性的教学。学生自己所搜集到的话题,尤其易被其他的学生所认可,学生为了发表自身深刻和独到的观点,就一定要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这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人结合一些时政新闻实施教学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更多地对他人和社会进行了解,明确了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实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组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究与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有益于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体现集体的智慧,从而更好地将问题解决,同时,这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高效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策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存在不同观点或者是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合作。这样,各个学习小组之间能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学生自主考虑的前提条件下,激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以使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小学合作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遵循了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的原则。比如,教师在讲解如何依法自我保护这个问题的时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且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生活感受说出如何面对会出现的一系列危险,更好地依法保护自己。教师需要在小组进行探讨之后,要求小组的代表进行总结和汇报,然后要求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此所有的学生都充当了评价者和学习者的身份。在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之后,学生就能够加深印象和理解,此外,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就务必要摆脱旧的、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转变教学模式,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利用创新型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够凸显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10.
[2][美]佩奇.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英]迪克西.有效的课堂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学)
9.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九
王华忠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管厝学校初中部)
一、导致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效率低的原因
1.学校不够重视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对主课分数的高低非常重视,而对于像思想品德这样的小科就很难得到重视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分数低的科目就要给分数高的科目让步,不管是时间上还是人员的配置上都会有所差别。
2.教学方式落后
虽然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育教学活动都得到了扎实的推进。但是相对来讲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还较为落后。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将教学与适当情境结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3.教学空间受到限制
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走出课堂,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到生活中去,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扩展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空间,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道理,获得知识,得到进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但是,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还只是停留在课堂上。
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效率的对策
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当的教学计划,以多元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走进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1.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融洽关系是保证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积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上,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的不断进步,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或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尊敬教师,信任老师,这样朋友式的交流,才会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率。
2.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集思广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感悟到课堂上要讲授的知识和道理,让学生能够理解,然后促使自己进步,逐渐适应这个社会。
情境教学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社会中、观察生活,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进入到其中去感受和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感受法律的尊严》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法院旁听或播放庭审视频,在法院庄严的氛围中,感受到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并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教育学生要知法守法,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益。通过这种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到教学内容,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大大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3.要优化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效率,还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只有教师充分了解教材的内容,才能更准确、更细致地进行讲解,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教师应进行充分的备课,并精心设计出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通过阅读大量的.有关教学内容的参考书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课外知识,以活跃课堂气氛,增长学生的知识,同时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其他的学科有些不同,它有很大的可拓展的空间,于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很多与时俱进的教学信息,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知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重视教材内容的发掘,积极地开展探索与尝试。教师要重视对时事政治信息的收集,上网查最新的新闻消息,一旦遇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就可以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教授学生珍爱生命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时,教师可以联系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明星吸毒”“富二代”飙车事件,促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和追求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了升华。在教材的拓展上,教师也不要把教学内容只停留在一般的讲解上,而是要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同时,教师也要重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指导学生不断地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2)教师要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感悟到道理,帮助学生学会做人,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因此,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上要注重实践的重要性,要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认识自我,感悟做人的道理,并且通过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更好的进步和成长。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身边的诱惑》时,教师就可以参照现在部分初中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关于沉迷于网络而害人害己的新闻,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锻炼学习能力,同时也警示学生不要过分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要学会控制,并且对自己进行反思。当然,在我们努力通过实例来证明和说服学生之外,还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外时间,这样才能很好地抵制不良上网等现象的产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到了一起,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管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还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都有很大的帮助,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知识和成长。
(3)教师要积极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握教材的内容,为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这样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教师要熟悉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的特点,为学生展示更加准确、直观、易懂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有声有影像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隐私和隐私权》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小龙人》,熟悉而且欢快的音乐会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通过这首歌来进行提问:什么是秘密?小龙人为什么要隐藏秘密?由此导入教学内容,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隐私和隐私权》的教学时,教师问:“隐私对于我们的生活重要么?”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让学生一起看一则新闻――安检中的透视眼,并请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利用多媒体的展示,把较为抽象难懂的思想品德知识更加具体,促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组织开展思想品德课外活动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又能使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初步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此外,课外活动还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的视野,发展学生对各学科的兴趣和才能。思想品德学科可以开展辩论会、时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竞赛、手抄报评比大赛、时政热点评析、社会调查等活动。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比如,针对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内容联系新环保法的实施,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法律知识竞赛和环保调查,这样做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能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思想品德的教学十分重要,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深入研究教材,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来,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凌云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效率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09)。
[2]赵红亮。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效率[J]。都市家教,2013(05)。
[3]车宝鸿。全面实行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10)。
10.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十
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周家硷中学
张娜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手段单
一、教学信息量少问题,传统的“口耳之述”的教学方式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严重阻碍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妨碍了思想品德课发挥德育主渠道功能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人类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发展时期。这些新技术革命正在影响人们的生产与工作,影响着教学和培养的活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以其独特性更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发展密不可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都要以此为原则,通过技术层面这一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品道德质与信息素养,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域得到发展。
一、在典型性课题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视、听、形、声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活动的优化,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实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典型性课题包括了内容的精辟性、概括性、科学性、准确性及极强的说服力等。
在上《世界文化之旅》一课时,在教学主题上选择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典籍以及世界各地的代表人物。如:中国当代的毛泽东和古代的李世民;美国的林肯和罗斯福等。
在《行使生命健康权时》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关交通肇事的新闻视频,讲述把醉酒驾驶、飙车等行为将列入刑法的必要,让学生明确国家法律在保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也能更深刻的理解尊重和珍惜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尊重和珍惜生命健康权既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应该承担的一种责任,从而增强有关生命健康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并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依法维权。
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课的教学中,播放三鹿奶粉事件中对相关责任人的庭审录像,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络新闻,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知识。利用2010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http://),联系经济常识里的财政、社会保障制度等,政治常识里的国家性质、职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这样以多媒 体教学课件授课,有说很强的服力,表达直观,而且能体现出政治学科的时政性特点。
多媒体授课在教学内容容量上比较大,这就要求教学素材的选择上要精心,避免罗列大量重复的、简单的材料,要选出有典型性、时效性、真实性及贴近学生实际的材料。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功能搜索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注意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教学材料时,有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合教学、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材料。
二、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应用信息技术,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注意教学内容,如果主次不分、杂乱无章,就会导致上课时学生一味地注意课件中的图案和动画效果而忽视了对具体内容的学习,因而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课件的容量要适当,要对搜集的众多材料进行筛选和取舍;版面设计和颜色的选取要突出主体授课内容,避免图案的色彩和动态的视觉影响学生对具体内容的掌握;对主体授课内容的字体设置上要突出重点等;演示上要注意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链接等,要注意速度快慢,使用其他媒体的先后顺序。这样才能将科学性、辅助性融为一体,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实效性的目的。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信息技术应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可使抽象的概念和说教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在技术上提供了可能。在教学八年级《难报三春晖》一课时,学生对“怎样孝敬我们的父母”这一重点问题看法不一,小组讨论时七嘴八舌,纷纷发表议论,难以达成共识。这时不要急于评价,而是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给母亲洗脚》、《妈,我们为你献歌一首》、《二十四孝之“埋儿奉母”》并提出以下问题:
1、看看你对父母的关爱程度如何?给父母洗脚跟招聘有联系吗?
如果让你选择为父母做一件事,你会选择什么呢?
2、“妈,我们为你献歌一首”和二十四孝之“埋儿奉母”这两则漫画反映了什么?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很快明白了孝敬父母要从了解父母、关爱父母开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更要有孝敬父母的行动,不能盲目愚孝。
三、用信息技术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教学的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片的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多媒体教学课件,为 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人在活动,是师生双边的交互活动,信息技术手段只是一个中介作用。要避免让信息技术牵制教师的教学进程,避免信息技术引领教师的思路,牢牢控制着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在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努力创设情境,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自己发现问题。或相互讨论,或网上查询资料,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让投影屏幕、网页等信息技术完全替代教师板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黑板教学媒体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有即时展现力强、现场表达及时、语言文字符号意义强化的特点,科学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作用,对学生思维具有“纲要信号”的功能。运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板书取长补短,是传统课堂教学工具的延伸,二者不可偏废,要有机结合,才能发挥信息技术与传统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以信息技术手段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政治教学的目标之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必须注意将思想教育溶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国情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教师要把相关的内容渗透到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之中,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党、对社会主义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11.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实效性 篇十一
一、注重平时教学
1. 注重思想教育性。初中思想品德课更多的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所以在课堂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德育,传授知识很重要,但学生的习惯养成更重要。我本着“先成人再成才”的理念,在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自身修养得到了提高。
2. 注重趣味性。思想品德课比较枯燥,如果单纯的讲授知识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擅用生活中的实例、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导入,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地进入角色,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學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有效地调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3.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总是与学生相处融洽。学习中循循善诱,避免生硬,就算有了错误也不会粗暴地对待学生,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算是批评也会让学生心服口服,不会在心中留下任何芥蒂。日常生活中我也与学生走得很近,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会找我来解决,有了烦恼也会向我倾诉。有些学生就算是毕业很久了,也会与我联系,把我当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上好复习课
复习课对于学生的学业测试至关重要。复习就是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珠子串成线,做到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上好复习课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给学生讲清楚目标。每复习一章我都会给学生下发复习提纲,在提纲中明确目的,指出侧重点,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重点做什么,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了。
2. 把握重点。复习课要有中心,重点突出。复习课里,要着重指出这一单元或一册教材的关键在哪,何为主要矛盾、何为次要矛盾,什么样的内容易出选择题,什么样的内容易出简答题。这样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踏实,教学效果也明显。特别是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运用案例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是较好的办法。
3. 把握教材,注重热点。在学业考察中,题意比较贴近生活,并且紧跟教材。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以课本为本,并紧密结合时事热点,把当前的一些国内外大事与课本所学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用政治的视角去看待身边所发生的问题,从而在解题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三、做好课下指导
因受学时影响,可能有些问题利用上课时间无法全部解决,这时可以利用课下的零散时间,做到“一对一过筛子”。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绝不可以千篇一律,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失。比如,对优等生要做到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对后进生要注重基础,力争及格。努力采取办法,真正地做到:培优、补差、提中间。
12.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探究 篇十二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实效性问题的分析
(1)知与行需统一。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通常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到实质、从微观到宏观的。由于看到现象在先,很容易忽视事物的本质,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往往会选择现实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利益。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时教师往往停留在空洞的口头说教之下,脱离实际,把德育目标定得大而远,虚而高,脱离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基础。实践证明,如果德育目标太广泛,离学生现实生活过远,小学生难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知与行有时便可能得不到统一。
(2)树立人文主义道德观。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未来挑战的必由之路,而思想品德课的素质教育本质是塑造人和培育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一个健康、合格的社会人。德育不是空泛的说教,其功能是要弘扬人性,使人回归自然,充满爱心。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存”,如何更好与自然相融、如何更好与人相处、如何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帮助学生较好地解决个人自身的情感、意志和理性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树立人文主义道德观。
(3)存在的现实问题。
①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学生增多。德育一直是思想品德课的首要工作,但一段时期以来,受家庭及社会一些负面的影响和教育上重分数轻德育、盲目追求分数的效应影响,出现了学生中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忙功课,忙升学,而另一部分认为中考无望的学生,有的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甚至发展到旷课逃学,在社会上游荡,导致问题学生增多。例如,某地一名学生谈对象,班主任劝说了几句,该学生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喝药自杀;某地一学生怀孕,父母过问了几句,孩子竟离家出走,一个月后在自家的祖坟上找到喝了农药的孩子……
②出现五加二小于七的现象。受有的家庭、一些社会现象的影响,学生在校时间和在社会中的时间表现不一致,显示出双重人格,使学校德育工作出现了五加二小于七的现象。例如:学校教师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但孩子回到家以后就完全变了样,一切由父母包办,完全脱离了德育实效性的策略。有这样一幅漫画,主题是“尴尬的教育”:一个清洁工人在扫马路,路上走来一个年轻的妈妈,她用手牵着自己的孩子一边走,一边对孩子说:“你可要好好学习,要不长大了就得像她一样整天扫马路”。哎,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再谈“劳动光荣”的高尚品德,恐怕是苍白无力了。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实效性的对策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着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所以,新时期的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自己不仅是高高在上什么都懂的教师,而且是学生的朋友,教师要时常跟学生坐在一起谈心,将一切不健康的思想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只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就会因为喜爱老师而做到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2)净化“真、善、美”环境,培养良好的习惯。在思想品德课中,我们一定要歌颂人间真、善、美,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感恩。从爱自己开始,达到学会爱父母亲、爱朋友、爱学习、爱劳动、爱班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的境界。要经常关注学生的朋友和爱好,学生与谁经常在一起,性格就接近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家庭习惯,树立集体意识,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找一些学校真实存在的事迹在每节思想品德课上展示,弘扬正气,表扬好人好事。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增加社会实践内容,如举办演讲比赛、组织参观访问等有益活动。
(3)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德育的实效性。学校的教育工作,需要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使学生在学校与在家的5+2天时间内都能接受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德育,确保德育的实效性。
(4)评价品德成绩、考试采用开卷形式。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又考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设立小品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站起来,去做一名学生应该做的事。
13.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十三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永恒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新课程改革取得实效性的重要标志。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高中思想政治课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1、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生活中,“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等,很少对学生全盘否定;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几乎不用“×”,而是用“?”来代替。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能使学生不断自我肯定,不断进步。
2.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老师的肯定往往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曾经有一位学生,成绩总是不太好,但他的歌唱得很好,还在校歌唱比赛中获过奖。于是我在给他的评语中对他的特长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勉励他在学习上的表现,希望他能鼓足干劲,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后来,改生奋发学习,成绩取得了突破。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1、“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讲《学会自主学习》一节时,“云南一女大学生退学”的事例,由一句“离开父母我不知该怎么活了”的话,以此设计出如“她为什么会退学”“父母不在身边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上课教师讲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一字不漏答要点。没有其他生动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是模糊的。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公民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将一个公民的财产权制成动画播放出来,让学生结合书中的文字介绍,自己去理解体会,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创造合作学习,达成有效互动
合作学习是培养思维创造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是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具体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数据、发言、总结、汇报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来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3、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方法,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14.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十四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现阶段我们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还相对比较落后,普遍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新需要,我们现在的许多政治课堂教学还处在政治课的表面形式——知识的传授,还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考试分数是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尺度,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关键词:转变观念 学科特点 第二课堂作用 素质教育
青少年作为学校的一个主体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良好的学校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价值体系面临着多元化的冲击,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甚至干扰着中学生的德育教育。这给我们的教学人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思想品德课程必须转变教师观念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议,把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而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则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学校不能只看到中考与本学科内容矛盾的一面,更应该认识到本学科与校风学风建设、学校常规管理、学校教学质量相统一的一面,努力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实现学科教学与学生思想教育的“双赢”。思品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就是师资问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奇缺,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的正常开展。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品德课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对他们的要求更高——既应当成为理论功底较深厚、知识较渊博、教学艺术较精湛的“经师”,更应当成为以身示范、富有人格魅力的“人师”。因此,必须精选高素质的人才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师,并在业务培训、师德教育、社会考察、教研活动、晋升职务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以全面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建设。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短缺是历史形成的,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改善这一现状是最迫切的。对本专业教师加强新课改理念的灌输,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要给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让他们多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观摩,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差距、在学习中提高水平。对非本专业的和兼职兼课教师,首先要求他们摆正心态,加强校本培训,依学科组、备课组集体的力量来提高本学科的整体水平。要慎重选定学科领头人,切实发挥他的示范作用。当前,学校教育的热门话题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会学生做人。
初中教育对一个人的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又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作用,按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上好每一节课.
二、本学科的特点是探究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思想品德课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它是依托知识的思想教育,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就是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党在各个具体时期的方针政策,结合学生实际讲课,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关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还要有探讨意识。我们所处的.时代新问题层出不穷,重大的理论问题、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去回答,必须以探讨的态度去对待,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学习方法上要体现探究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进入社会,在调查研究中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互动式学习中,将“听、读、想、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学生主动地、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之中理解和感受理论知识,经过思考、归纳,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并把它内化为自身的认知和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种“设疑、自学、调查、交流、答疑、自我总结”的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增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三、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加强德育教育
这里我们所说的第二课堂,包含家庭教育、班风教育、校风教育三部分。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每个人最先接受教育并且终身受到影响的地方。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不仅影响着子女的个性发展,而且对子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家庭环境的教育资源,使其更好地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服务。班风教育是校园环境的一部分,是中学生成长的大熔炉。良好的班风班貌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班风班貌的内容很广泛,班级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布置都渗透着一定的审美文化意蕴,能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一幅画、一句名言、一个警句、一条标语,能给学生传递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信息,催人奋进,助人自律。
15.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探索 篇十五
一、把握教材特点,准确理解教材
1.正确把握教材中正文与辅助材料的关系。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中,主要有正文、图片、案例和“相关链接”等几部分内容构成。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正文部分而忽略了其它的辅助材料部分,除正文外的辅助材料都是用来丰富正文内容,帮助进一步深刻理解正文内容的。如果只重视正文部分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辅助材料的作用,一笔带过或者根本不讲,就难以让学生真正明白教材中表达的观点。
2.做到图文并重。具体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其反映的内容。比如,教学“循环利用资源”这一节内容时,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态农业图”之前,学生对循环利用资源这个概念是一头雾水,可以说根本无法理解,觉得很空很不好理解。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态农业图”之后,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明明白白。学生可以直接从图片中看出是如何循环利用资源的。学生分析图后,轻松理解了“循环利用资源”这一概念。
二、教学生活化,兴趣不断激发
1营造生活化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此时学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生成灵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要达到上述目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应从传统的权威中走出来,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创设生活化情境,鼓励合作探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这种情境:学生自觉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通过体验来实现自我教育,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的自我心灵塑造者。
3.走进真实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公共生活的过程中扩展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课堂活动多样化,兴趣培养要常抓
1.重视课堂小品表演,培养学习兴趣。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变化教学方式,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相关的小品来强化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在“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情景:自负的小江,自卑的小华,自信的小倩在一次作文竞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放学后,他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要求每个小组5分钟准备,并派代表上讲台表演自负、自卑、自信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组最生动。同学们在活动中参与、思考、体验,在活动中认识了自负、自卑、自信的不同特点,促使学生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最终也实现了课程目标。
2.开展形式多样的辩论赛,提高善辩能力。通过辩论活动,可让学生初步掌握辩论的方法和技巧,尤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人际协调能力。在讲到人民版八年级教材上册《不要侵犯我的隐私》这一课时,笔者以“当自身的隐私权受到父母或长辈的侵害时,我们该不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为题,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辩论,使学生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从而也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有人曾提出:“2l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由重点培养竞争转向重点培养合作的教育”。在教学《竞争·合作》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活动: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抽出四名同学来参加400米接力赛,最后获胜并合作得较好的小组获得一定的奖励。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
参考文献
[1]车允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尝试[J].中学课程辅导,2014,(29).
16.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十六
关键词:思想品德;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59-001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政治课教学一贯处于尴尬的状况。从学生成长方面来说,政治课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大有加强的必要。为了使高中政治教学充分发挥它的功能,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第一,转观念,生为本
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强调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参与。这就要求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分析概括、参与体验等问题上,而不是花费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机械记忆相关知识点。当然,必要的识记还是要有的,因为那是学科的基础。任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为依托,但不能让学生单纯地记忆结论或知识点,而应该让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重教法,活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师生互动、知行统一”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对象,相应地采取探究式、参与式、提问式、辩论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方法进行教学,探索多种多样学生参与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性。
第三,巧设计,找联系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收获。”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力求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在创设情境中体验、感悟,探讨交流,收获新知,升华情感。从而突破重难点,完成三维目标。比如:在处理“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一节时,教材由导言和“了解继承法”及“依法维护民事权利” 两个话题组成。这样安排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有些繁杂、凌乱,学生不易掌握!我认真研读教材后,对教材从标题到教学内容做了科学、大胆的整合,将原课题调整为“依法享有财产权利”,分别介绍“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继承权”,最后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财产权利”。这种调整既尊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又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效地化解教材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法律常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从而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提高了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借媒体,添趣味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多媒体能使政治课堂教学由枯燥乏味变得直观、生动、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课本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要考虑的。在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采取网络教学、电子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立体、多维的影响,扩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从而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勤反馈,强落实
受中考开卷考试的影响,许多学生懒于读书,懒于思考,喜欢吃现成饭。考试临时抱佛脚,成绩好坏不以为然。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对学生讲清楚,开卷考试对学生记忆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记住是应用的前提。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就好像蓄水一样,平时不积累,考试时靠什么?其次,勤反馈,强落实。我们全组成员上课,都要组织学案。内容包括前检后测,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新知识进行巩固;时政热点和书本知识联系;知识归类,主要是专题总结和知识比较,同质找不同点,异质找相同点;知识检测,包括单元检测、阶段测评等。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前后的检测,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知识联系既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线索,又有利于学生学习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第六,养习惯,着长远
有位哲人说过,习惯养练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实践证明,在所有成功的人士中,不一定都有超人的智慧,但一定都有良好的习惯。现在的中学生,好习惯不多,坏毛病不少。学习怕吃苦,对己不负责,在思想品德学习上突出表现为:缺乏记忆的积极性,答题不规范,字迹潦草,专业素养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低层次的要求出发,七八年级教师不贪高求远,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比如,学习掌握某一课内容,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及怎么做,学习时怎样对知识要点做圈点勾划和批注,答题时如何用序号整齐排列,怎样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等;九年级侧重于技能训练,备战中考,讲规律,讲联系,讲考法等。这样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出发,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奠定了基础。
总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多样,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我们一定要努力改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局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7.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十七
庄河市第三十五初级中学孙淑凤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许多政治课教师变为了思品课教师,而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矛盾,让许多人难以适从。但矛盾不是普遍存在的吗?好多事物不都是矛盾的吗?特别是中考政治学科推行开卷考试,试题趋向开放性试题后,很多学生的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如:开卷考试不复习;开卷考试不用记忆;翻翻书就可找到;试题容易;试题要求高、难度大;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多抄几段就行了;等等。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实施信的课程标准,在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学习障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去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取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比较信服,也觉得丰富了只是,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兴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运用录像、表演、歌曲等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情感等,必然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二、稳扎稳打,稳中求新,落实三维目标的统一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是新课标、新教材、老考法。我们在积极探索新教法、活动方式的同时,更要把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特别是知识目标一定要适时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个矛盾: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能力其次,最后才是知识。而无论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都要考,而且是闭卷。情感怎么考?没法考。目前,我们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还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所以从实际考试来看,还是落实到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注重课堂改革,把课上的形式多样,放手让学生活动,联系时事新闻、多媒体运用等,这样一来学生高兴了,但往往容易忽视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或者可以说没有足够时间去把握。而只注重知识目标,我们的课会失去吸引力,学生丧失兴趣。我们就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思想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应对考试。
三、加强师生交往,转变教学方法
目前,从考试分值的角度说,该门课程在无形之中定位了“小课”的地位,每周就2节课,按传统方式精打细算安排时间,学新课的问题能解决,往往考试、考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就必须丰富师生交往形式,重过程,以过程为主线,巧妙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整合多媒体资源,从分发挥多向交往的功效。如: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课前准备的作用,让他们课前预习,学会收集资料等,创设情景,适当的让学生执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也可以加强交往,共同讨论。此时,他们觉得自己将可能会象老师那样为同学们上课就会更认真的做好预习、分析教材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细做好了,相应的思想观念也会留在脑海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可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而实现该门功课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增加些活动课,也可把一些教学的任务安排到班会活动中。这样,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思维能力、判断力、表现力、组织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扩大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增强师生交往的多维性。
18.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十八
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思想品德课题组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设问的研究》是柏林庄中学精心设置的莱阳市课题,根据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精心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本课题的研究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力求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以此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同时也为农村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寻找一条发展模式。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立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课题通过研究与实验,解决思品课上学生主动性不强,知行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在活动课中真正把教材中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具体化,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锻炼和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行的统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教师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课题实验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实验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再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通过课题实验拉动新课改,通过新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二是理论研究与科学决策相结合,把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决策依据,以科学决策促使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化,推动课改进程。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做到了的“六个落实”,即:指导教师落实、时间落实、活动落实、管理落实、交流展示成果落实、评价落实。这些基本经验在学校发生了重大影响,该项成果已在我校全面推广。
通过开展有效设问的实践与研究,试验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实现了四大转变:即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观和教本观的转变;人才观的转变。
19.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十九
一、巧设情境
(1) 举物示例, 巧设情境。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 巧妙构思, 精心组织, 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情境。例如:在讲授“意志的特征”时, 先让学生活动体验。让他们用肘关节夹住笔来写自己的名字, 看看写得怎样;然后坚持写一行字、两行字……写完后请同学们谈谈活动的感受。学生亲身体验, 感受非常明显:字写得很难看, 时间长了手很酸痛。教师引导学生:肘关节夹笔写字很难, 因为酸痛不容易坚持, 要写得好就更难了, 但是有人做到, 我们来看一看《无手博士——赵行良》。课件展示:写字, 手没了, 用什么写?开始, 行良尝试着用脚, 脚指头太短, 夹不住笔;他又改用肘, 用光秃秃的肘端, 可笔却怎么也不听使唤, 好不容易夹住, 它又从肘间滑落, 行良又夹, 又滑;幼嫩的皮肤磨破了, 缠住破布继续……就这样, 也不知过了多久, 他的字终于跟正常人的一个样了, 后来, 甚至比班上所有的同学都写得漂亮。引导学生谈感想:无论做什么事, 都应该有坚强的意志。事实证明:这样的情境导入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身临其境, 从中受到教育。
(2) 巧编故事, 创设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爱听故事的占96%, 故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教师编了故事“两只青蛙”:两只青蛙在觅食中, 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牛奶罐里。青蛙A想:完了, 完了, 全完了, 这么高的一个牛奶罐啊!我是永远也出不去了。于是它很快地就沉了下去。青蛙B在看见同伴沉没于牛奶中时, 并没有沮丧、放弃, 而是不断告诫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 我一定能够跳出去。”它每时每刻都在鼓起勇气, 鼓足力量, 一次又一次的奋起、跳跃——生命的力量与美展现在它每一次的搏击与奋斗里。教师:“如果说青蛙A代表的是被动承受挫折的生活态度, 那么, 青蛙B又是代表了怎样的一种什么生活态度?”学生大声回答:“面对困难挫折, 要主动出击。”教师继续讲故事:“不知过了多久, 它突然发现脚下黏稠的牛奶变得坚实起来。原来, 它的反复践踏和跳动, 已经把液状的牛奶变成了一块奶酪!不懈地奋斗和挣扎终于换来了自由的那一刻。”这样的故事怎能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在教学中体现了乐趣, 韵味十足。
二、立足生活
毛泽东曾经说:“理论要变成实践, 须由实践来检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教师应该用生活的实例来论证教材的观点。例如, 在讲授“勇敢地承担责任”时, 教师课件展示了文花枝的事迹:湖南湘潭导游文花枝所在的旅游团队乘坐的旅游车行驶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境内时, 不慎与一辆超速改道货车迎面相撞, 造成6人死亡, 22人受伤。左骨胫骨断裂、骨头外露的文花枝, 其腰下部位被卡在座位里动弹不得, 当火速赶来的救援人员准备先将坐在前排的文花枝抢救出来时, 文花枝却平静地说:“我是导游, 后面都是我的游客, 请你们先救游客。”最终, 多数游客成功获救, 因而抢救时间延误, 文花枝却被实施了左大腿截肢手术。思考: (1) 文花枝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会这么做? (2) 你觉得她这样做值得吗?说说你对她这种行为的看法。 (3) 如果是你面对当时的情况, 你会怎么做?学生非常感动:文花枝的行为是一种勇敢地承担责任的行为。只有我们将责任意识深深地植根于脑海, 在日常的行为和工作中, 才能表现得更加积极, 也更加卓越。
三、激励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计, 激励学生质疑, 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 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 及时鼓励, 及时引导。例如, 在讲“公民要树立法制观念”时, 以漫画“视而不见”作为切入点, 启发学生思考“视而不见”, 反思“视而可见”, 并提出问题:如此危险, 此人是知险而行, 还是不知其险呢?“视而不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反思:“视而可见”情境是怎样的?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积极讨论, 踊跃发言,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紧抓重点
课堂重点是众多知识点的核心, 明确了重点就把握了课堂的精髓, 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例如, 在“代沟形成的原因”教学时, 教师请一位学生扮演儿子, 要求扮演的同学能按照不同年龄段的想法, 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并要求其他的同学也要身临其境地体会自己对爸爸的看法。学生非常踊跃, 展开对话: (1) 为什么儿子眼中的父亲, 竟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2) 随着你年龄的增长, 你对父亲的看法有什么变化? (3) 你的父亲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通过学生的扮演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对话, 分析代沟形成的原因。
20.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二十
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有机整合显性课程资源(指教材)和隐性课程资源(指在课堂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以达到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的各项目标。
一、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必要前提
这里所说的准备指的是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要准备好课堂中要用到的教学辅助工具如各种教学媒体等等。在所有的一切准备中,备好课是最重要的。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在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师怎样才能备好课呢?
(一)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只有通过研读熟悉课程标准才能胜任教学。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
(二)关注社会热点,备好时政,把国情、省情、市情溶入课堂教学之中
思想品德新教材的特点是“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把国情、省情、市情与教材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深刻领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按新课程标准,备好学生
思想品德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课堂上跃跃欲试,逆反心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在课堂上要做到师生真正互动,这是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有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还要落实到课堂上来,课堂上有效才是最终的有效,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一)思维度是提问成败的关键
如果提出的问题学生都回答不出,或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那么,这样的提问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水平有3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课堂提问不宜过多地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太难或太易。太易则没有兴趣;太难则失去兴趣。教师应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二)由浅入深提问要有递进度
所谓递进度,就是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我们要像《学记》中所说的:“善问者如伐坚木,先其易者,后气节处目……不善问者反此。”这就是说,教师在提问时,影响砍伐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易砍的地方砍起,然后再伐木材的关节。本文中上述所举巧妙的课堂提问无不如此,概不赘述。
(三)质疑问难提问要有双向性
课堂提问也要有互动,高质量的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疑问、追问、深问。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巧妙的提问一定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想问题、发现问题。我在《财产留给谁》(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一课中,用视频播放了电视连剧《马大帅》中的一个情景:马大帅给苏老太太保姆时对老人无微不至,感动了老人。老人临终留下遗嘱:把房子和50万元存折交给马大帅。事后,引起了苏老太太的儿女向马大帅索要遗产的风波。图像放完之后,老师问道:“谁能结合教材知识针对上述案例提出问题?”。有的同学提问:“这份遗产究竟属于谁?”有的同学提出:“苏老太太的兒女属于第几顺序继承人?”也有的同学提出:“马大帅继承遗产的方式属于哪一种?”“法定继承人就一定有继承权吗?” 等等。老师的问是为了让学生问,类似这样的课堂提问是传统课堂提问的转型,从课堂的反映中看出这种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学习,这种提问应该成为课堂提问的发展趋向。
【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11-02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12-09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6-28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2-13
有效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教学研究07-13
薄弱学科提高总结 思想品德09-27
怎样提高教学成绩08-03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08-21
怎样提高双语教学质量08-27
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性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