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2024-08-23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论文(共13篇)

1.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篇一

摘要:赏识教育是现阶段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推崇,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和情感判断。再者,小学语文是对母语的持续发展,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小学语文在审美价值、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优越性。赏识教育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有不断的新的认识,从而不断的完善自我,最终成就真正的自己。本文主要是探讨赏识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系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重要性

赏识教育作为现阶段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对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现实意义大大高于其他类型教育。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潜能,认识自我,从而更好的完善自我。但是,赏识教育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赏识教育不能完全的、充分的发挥它的教育效果,这需要相关教育部门进行探讨研究,从而使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

1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1特殊性

小学时期仍然处于教育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是对母语的一种持续发展,能有效的增强母语培养的效果。再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倾向性,但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针对以上特点,为了能够让学生保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态度,教师应积极的赏识学生的好奇心,不断保持语文教学的鲜度或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1.2必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生持续的,各阶段的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每一阶段都会有一个以上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而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会因这个心理社会问题引起。假使个体能顺利解决本阶段的问题,危机也就被化解了,这时候对个体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危机没有化解,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通常是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双重身份,不仅仅要较好语文知识,还有负责管理学生在校的日常。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交流中开展赏识教育,当然更要遵守校规校纪,鼓励学生张扬自我个性,从而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颖智慧,营造良好、友爱、积极的学习氛围。

1.3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家庭、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群体,经常会给教师的教学任务带来很多的新的挑战。庆幸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和道德理念都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强。教师要重视赏识教育对学生认知能力、道德理念以及审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小学生能够认知和了解日常事物,学会守规守矩,认真观察身边事物并且发现事物美的本质。

2赏识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

2.1赏识教育能提升小学生的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主要是在小学时期,由家长和教师对其的评价和赏识形成的。也就是说,在可塑性很强小学阶段,如果无法调控好不自信心理发展因素,很容易导致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做事无主见。因此,小学生一旦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老师和家长都有给予适当的肯定,将其优点合理的放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效率,但不能过分夸张,不然会适得其反,过分肯定会使学生骄傲,骄傲的人容易看不起他人,自以为很了不起,容易不思进取。还有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的特性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课堂,更便于增强学生的自信。

2.2赏识教育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真正的小学生的教育活动不能仅仅是依靠单一的读写练习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来进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还要积极的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且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重视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发掘学生潜能,对症下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如在讲医生救死扶伤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自己就是医生,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进行了解,如病原体的产生及其传播途径、如何预防传染疾病等等,待学生了解和认识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并正确引导学生向着理想奋勇前进。

3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巧妙的运用赏识教育,对学生的成绩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此外,赏识教育还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宽广的胸怀,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之美、点滴之美、事物本质之美,从而使小学生在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感受学习的乐趣,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效率。

2.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篇二

一在阅读教学中, 让学生在赏识中找到自我

大家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 阅读本身由于个人的理解感受、人生经历等的差距, 对于文本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别, 我们教师可能会在阅读教学师生问答中遇到学生们五花八门的答案, 对于这些答案, 老师要给予肯定, 即使有些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有些片面、错误, 我们也切忌“一棒子”打死, 要多发现其闪光点, 应当给予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学生那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 这样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比如在教学蒲松龄的《山市》时, 我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后, 就提出了四个问题: (1) 作者描绘山市时, 是以什么为序呢? (2) 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市的变化的? (3) 山市的变化是很快还是缓慢的?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 文中用哪些修辞方法对山市景象进行了描写?要充分发挥全班所有学生的主动性, 就要区别对待, 给他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于差生我只让他们回答 (1) 、 (3) 两题, 而对于优等生, 我就让他们回答 (2) 、 (4) 两题。同时我再加以适当赞赏, 特别是对差生, 鼓励其大胆发言, 对其发言给予特别肯定, 肯定他们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肯定他们能围绕问题到课本中找答案, 这样逐步减轻差生的心理压力, 让他们也尝试到成功的体验, 从而形成全班学生都能主动思考问题、争着回答问题的氛围。有的学生没有围绕老师设计的题目思考课文, 他会提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一些其他想法, 老师要尊重他们的感受, 课堂有时间则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课堂没有时间则鼓励他们写下来, 课后围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从而也使语文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培养其探究能力。课堂中, 我们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都能给予合理的肯定与鼓励, 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 获得审美的体验, 收获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的质量, 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鲜活生动, 富有生机与活力。

二在作文教学中, 让学生在赏识中展现个性

作文教学, 学生如能得到教师的赏识, 无异于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提高写作水平的大门。而现实中的作文教学, 为了应付考试, 教师过多地讲解作文技巧, 学生则用大篇幅的文字进行模仿写作, 而笔下的文字则脱离了他们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进行作文指导时, 首先结合他们的写作特点, 要求他们写真事抒真情, 告诉他们“文贵乎情”, 只有真情才能感染人、打动人。要求他们课后写日记、写周记, 不许胡编乱造, 要写生活中的本真, 对作文中那些虽然篇幅短, 文字并不华美, 但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的作文给予隆重表扬, 并拿来与全班学生进行分享。在批改作文的时候, 我的评语总以鼓励为主, 委婉地指出学生作文中要特别注意的一两个问题;在评讲作文的时候, 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给予表扬, 尽一切可能抓住每位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 以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赏析他们写得好的句子、使用得准确的词语、写得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处处做到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这样效果往往会比较好, 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能力得以同步提升。

三在朗读教学中, 让学生在赏识中欣赏自我

我在教学《行路难》时作如下设计:在介绍完诗人李白写作《行路难》的具体背景后, 让学生进行配乐诵读比赛的环节, 看谁能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读出诗人在诗歌中表达出跌宕起伏的情感。学生都感到新奇, 跃跃欲试, 在音乐声中, 学生的诵读仿佛让大家再次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体会诗人在苦闷中仍然坚信自己的理想会得以实现的心路历程, 诵读中, 他们结合自己的人生体悟, 朗读中各具特色。作为教师, 我逐个加以点评表扬。而在紧张的比赛中诗句逐渐为学生所熟悉、牢记, 诗歌的情感也慢慢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老师在此基础上, 在不断加以点拨指导。在这表现自我的诗歌朗读舞台上, 学生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朗读水平, 而且在无形之中增强了自信心。而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不断鼓励、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探究, 在探究中发现自我, 收获喜悦。

赏识是一种理解, 更是教师发自内心对学生的激励与表扬。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憎恨的是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老师。”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 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在课堂上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我坚信学生的智慧之门一定会被打开, 思维之花一定会绽放得绚烂多彩!

3.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参与合作;主体地位;自主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89-01

作为培养学生这种素质的主要阵地的“课堂”要多给学生参与、讨论、表达的机会,组织学生学会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组成小组,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得到锻炼展示的机会,形成快乐、自主的课堂,以达到有效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意义。但是,低年级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都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怎样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呢?

一、加强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建设

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小组人数一般在5到7人为宜。因为人太少气氛不够,不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太多容易分散精力,个别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发表自己见解,会有同学得不到锻炼。各组学生的搭配也要合理,应该是好、中、差结合,这样可以让优秀生带动学困生,让一些学困生有机会与同学们交流、思考了。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的合作,就是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当然,教师依然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不过教师把以前自己多说、多讲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用了。课堂教学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变成了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了,教师由幕前走到了幕后。这样,自主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二、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学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教师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实践者已是必然。

(一)交给学生选择权,唤起自主意识。

“选择”,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选择机制,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整体素质,也更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从而促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一篇课文中,有许多使用确切妥贴、生动传神的好词佳句,不同的学生自然会不同的喜好。所以,我经常让学生挑最喜爱的词句来品赏、交流,读读背背。如在教《找春天》这篇课文,深读课文时,为了使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读出春天的美丽,感受春天的生机,教师需要抓住春天的生机、春天的美好,让学生再读课文,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些景物,说些什么,然后挑一项自己认为最喜欢的说给同桌听。请不要小看这一“挑”调控行为,“挑”在这挑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因为学生有权决定自己爱讲、能讲的一点;“挑”在这里改变了课堂的基本結构,传统教师的“讲”懂,就成学生自己的“练”懂,你讲这一点,他讲那一点,在教师的点拨下、沟通下,由“点”组成了“面”,形成了“体”。

(二)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

“疑”是追求新知的开始,是创新的萌芽。学生多方面的疑,也许是来自老师教学的“遗漏”,也许是学生自读自悟中的“疑惑”,也许是教材中的“空白”或“欠缺”,不管什么样情形,都是学生内化语言文字过程中的一种自觉思维火花的闪现。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的兴趣。老师应给足学生质疑的时间,及时抓住闪光点,给予鼓励,并组织其析疑、解疑,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对于低段年级的孩子,教师要消除“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年龄小不会提问题”等不正确的认识。从一年级开始就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孩子从课题、从词句等小范围处去提出不懂的问题。一年级小学生不仅敢提问题,而且会提问题。浅显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答;重点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的问题引导帮助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最后教师讲解评价。如教学《画风》时,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风怎么可以能画呢?怎么来画风?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大家去读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篇简单的课文就在质疑课题、分组合作学习、对话朗读练习中学完。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潜力充分开发出来。

三、突出人文关怀,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一)多一些民主和平等。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教学氛围。要凸现学生主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从而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要有目的地拓宽学生自主活动的天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与学生商量后确定。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学生的心灵才会舒展,愉悦地进入学习情境。

(二)多一些信任和尊重。

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已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学生都应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肯定。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学力较差的学生,也要鼓励其“我能行”的信念,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在教学时,经常用“你真行”“想一想,你肯定会说好的”“你真聪明,连老师也没想到”“你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等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更好地在语文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广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论》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宋祥教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4.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篇四

课题实施计划

一、研究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反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面向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是掌握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实现有“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学习上获得主动,自主和独立。

二、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我校的教学常规建设,完善我校的语文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认真进行课题研究,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语文熏陶。

三、研究方法:

1.被试的研究方法与组织形式。

2.实验变量的操作方法

3.变量的控制与观测

四、研究思路:

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撰写有关论文:开展问卷调查,摸清我校自主学习的现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开展自主学习的教育实践。探索和开发有利于我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激励性评价机制。

五、研究假设:

通过开展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研究,转变、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教育观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通过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主阅读,自主设问解答,自主检测,自主评价,自主反思,自主习作,自主写字等一系列的自主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和开发有利于我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拟创新点:

在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写字教学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激励性评价机制。以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六、活动安排:

1、召开第一次课题组会议,根据分工明确任务。

2、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与技术的培训。完成课题研究的设计和论证工作。

3、对实验班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着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调查。

4、推出自主学习研讨课,组织教师对课列进行分析,不断改进策略和方法。

5、根据研究情况写出论文,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一份。

6、写出个案分析和论文各一篇,总结自主性学习的策论和方法。

7、推出展示课 1-2 节,写出结题报告

8、进行校内经验交流

9、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结题论证。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总体目标

通过研究,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构建新型自主学习教学样式及其策略;通过研究,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通过研究,转变、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形成融科学性。

2.预期成果

初期成果:课题调查论证,课题研究申请书、申报立项、课题研究论证书,研究实验主体方案、案例实施方案等。

中期成果: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案例报告、心得体验文章、教研论文、阶段总结。

5.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篇五

依兰县道台桥镇中心小学赵红双

提纲: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及兴起的背景(问题的提出)

1、国际背景

2、教育环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

(1)、在学生学习中的意义

(2)、在学生发展中的意义

三、理论思考

人的全面发展合作交往、创新精神

四、实验的进行(实验的实施情况)

1、小组划分

2、过程操作

(1)、制定小组活动规则

(2)、小组学习的策略

(3)、教师的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1)、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2)、管理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3)、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五、实验的评估

(1)、实验所产生的效应

(2)、学生参与的状况

六、实验观察结果

七、实验的不足

提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及相关的理论依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教师在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的不足,以引起进行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人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创新评价合作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走进新的世纪,教育也带着些许新鲜、激动与惶惑。手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二十一世纪最新教育丛书一一《学会共处》一书,想到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许多新的任务必须面临,有许多新的问题必须研究与探讨。

共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等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形式。在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生活在具体社会生活中的人的合作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显得尤为重要,并已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是,现实中,由于学校管理、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封闭与保守,加之很多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当等,导致一些学生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尊重别人,不善与人交际。这与未来社会

对人才的需求构成一对矛盾。要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应依据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有效落实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实验,以利于促进学生群体性发展和师生互动性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小组合作学习及其意义

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环境里师生间展开,课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与探讨。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按照一定的条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活动。既有学习主体自主学习的成分又有合作的成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因此,不同的学生看到事物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1]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建立多向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吸收、理解、内化各种学习内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采取的是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即学生的学习是在“目的和对象”的引导下先进行个体自学、再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个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与小组的成员协商后得到帮助,或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如果连小组合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形成初步的社会活动能力的有益形式。其意义在于: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和学生的发展中的意义。

1、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义体现在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并融其他同学的经验为自己所得。具体表现在:学习在本质上是一个小组成员自行组织,个体参与,集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整体范围上的智力相互交流的关系,以及道德和理性的合作。”(皮亚杰语)其根本意义在于把学生引向“终身”教育的历程中,让学生在有限的师生、生生交流教学活动中学会怎样获得知识,培养一种对现有知识进行思考、判断、质疑,改造与灵活运用、创造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在此意义上“教”是为了“不教”。

2、合作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意义体现在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持积极的态度,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和个性的发展,强调知识的传递、交换与分享,重在教给方法、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包括语文能力、数学能力、对他人负责的行为能力,创新与合作交往的能力尤为重要。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合理安排活动能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继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理论思考

1、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从学生和谐性发展出发,体现健全人格的特点。健全的人格,以忠于真理,思想解放,追求创新,个性和谐,心胸坦荡,坚忍不拔等品质为标

志。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充满自尊、自爱和自信,培养完善的人。即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和谐发展的人。[2]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我们的基本观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及合作、审美等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总目标之—。

2、心理教育理论。在人的素质的整体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提高各种素质的基础。心理教育能使学生产生动力和欲望。所以,小组合作过程中应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充分地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

3、创新教育理论。在所有发展性能力中,创新是核心。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会学习,增强创造力。因此,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因为,只有学生能发现问题和提

出问题,才能产生创新意识。

四、实验的进行

学会合作是21世纪成熟人的重要标志,今天的小学生如果不善于合作,那么,他们在未来社会成功的道路上就会受阻。所以,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是成功的需要。

1、小组划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有效学习的合作性要求教学能够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并在教学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形成对知识更加丰富的理解,以便学习的广泛迁移。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将全班学生按照学科成绩、艺术特长、组织能力等分档,再有意把学生分成5--6个小组,每组4--6人。为了便于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分别将每组学生随意编上号,并按组指定一名组长。教师把各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一位指定为组长。当然不必要告诉学生因为其各方面表现突出才被选为组长,让学生感到组长是随意指定的,但是教师心里要有数。因为号是随意编的,所以小组长的号数也是不同的,可以是1号也可以是2、3、4、5、6号。过一段时间,待学生得到锻炼,能力有所提高后,组长就轮流担任。这样,以学习成绩优秀较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组长,可以让他们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帮助在活动或作业中有困难的学生,代替教师行使督促检查的职能。帮助同组同学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成绩,这种形式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对于组长来说,作一名“小老师”能够给他人提供帮助是一种优良的品德,同时在与其他同学的相互交往中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发现了别人的长处。对于组员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同龄人的观点和讲话的方式。一般来说,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从事共同的活动时,易于理解、协作、沟通,有较多的“共同语言”。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共处环境对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技能,吸收社会经验,培养责任感等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3]

2、操作过程

(1)、制订小组活动规则。制订规则是保证小组活动不走过场的必备环节。为鼓励自主性,教师要让学生有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通过制订课堂活动的起码规则,使学生发扬一种代替教师权威的义务感。这些规则是当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必要性时才建立的,不是在他们没有理解之前由教师把现成的东西强加给他们的。学生建立他们自己的规则并开始遵守,同时还要辨别行为的正误,他们愿意接受自己协商的结果而不伤自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听取和协调他人的意见,从而引起相互之间的尊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和增强学生非认识心理品质等。切记,任何一种强加都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严重破坏。包括每次活动中组长要以与大家平等的身份参与,不享受特权。在汇报学习收获的时候,组长要把每位组员的意见尽量都容合到一起,再加进自己的观点。或者明确分工,不可以偏概全。

(2)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互作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活动的方式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过程中教师可提供适当的协作学习任务,以激励学生积极动地参与交互活动。如;一年级数学73页有关于人民币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人民币有不同的版本,然后让学生去调查访问“人民币为何改版?”在此之前告诉学生一些访问的注意点。如,准备问谁?问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学生分组调查访问,再小组汇报,班级交流。再如:低年级学生复习生字时,课前让每组学生自行准备生字卡片、饮料瓶和一个球。课堂上,分组进行打“保龄球”比赛,将生字卡片贴在饮料瓶上,看哪组比赛进行得快,认字多;高年级学生在进行专题研究时,让各组学生自主选题,再根据需要分工合作,或查资料,或调查访问,或实践操作等,然后讨论交流,最后课堂汇报。这样,课堂上提供了交互方式,课外提供自主化学习环境,使个别化教学与交互协作完美统一。

(3)教师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教学中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

面发展,重新定位自我角色。

①育人者教师就在于如何为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生动、主动地发展。

②、参与者教师把自己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建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可以轮流到各个小组中去参与活动。

③、服务者与欣赏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查找有关材料等。用平等、乐观、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教与学的活动成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场所,表现自我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自我创造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欢乐。

要使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对话性教学过程之中,首先得让学生有话可说,所以应积极寻找、创设对话的“话题”与说话的“空间”。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即重申小组活动规则。

如:对发言者的要求:你在汇报交流学习收获时怎样发言才能使其他同学听得清楚、明白,从中学到不会的知识;或者说,你怎样汇报才能展示你经过努力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这样让学生明白说是为了让别人听得懂或听得清楚。使学生汇报有了明确的目的和对象,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兴趣就高了,责任心就更强了。同时也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说话要求。即愿意或积极主动地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吐字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有礼貌,能说意思完整的话,语句通顺,更培养了学生心中有他人的优秀品质。

对听者的要求:听别人发言时,你应当怎样做才能学会你不懂得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听,培养良好的听讲习惯,边听边吸收、学习别人的观点并结合自己所知,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也落实了新课程标准口语交际中提出的认真听别人的讲话,边听边想,了解主要内容和意思。别人发言时不打断,有不明白处要虚心请教。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了紧张、放不开的感觉,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经验、能力和特长使活动成为自我肯定、自我表现的过程,即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评价的功能评价活动对学生具有导向、反馈和调节、激励等功能。评价应着眼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综合素质、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特长的发展。做到

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重过程、重应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即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交流、对话的程度,看学生是否发挥了主体作用。评价中不完全以活动成果为重点,应挖掘活动环节中内含的因素作为个性教育素材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如一次手工课上学生用橡皮泥捏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和小动物,作品做得非常好。这时,我们就不能仅限于对作品的评价,应评价学生对活动的投入以及小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再比如在一次实验中,甲组的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很快做出正确的答案,乙组学生总想找出其他方法来解决,齐心协力进行了尝试结果没有成功。评价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乙组同学的学习过程是失败的,他们在探索中最起码获得了一种探索艰难性的体验。这是一个人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新所必须的经历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不可量化的“长效”和“内隐性”。按照主动获取学习、独立思考这样的学习目标来衡量,乙组的学习是发展性、具有独立思考的价值,而甲组只是重复前人的经验,从学习过程上看乙组的收获就比甲组大。所以,评价时要注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②、管理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以激励为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之产生投身其中的志向。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改、评学结合的效果。③、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没有前者学生评价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没有后者,个人参与活动的表现就会失去了反馈,不利于个人的改进和提高。同时,小组评价可以增强

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但是,评价项目不能太细。可采用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评价,培养其自我认识的自觉性并提高其独立的分析能力,在评价开始时都要作认真的指导。如:如何引导学生都参与发言;如何在评价中抓住问题引起大家讨论;评价时与人为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开始评价时我们规定不要有“XXX说错了”的说法,表明自己观点时要说“我是这样认为的”或“我再补充一点”等体现学生自己的个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评价的重点是是否积极参加活动;活动中与同学团结互助得怎样;分配给我的任务完成得好不好?也可以制成评价表如下。这样创设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如何协调学习并从中获益,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

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汇报总结评价表:

组长:组员:

总结内容 评价是否积极参加活动与同学团结互助得怎么样自己完成的多还是同学帮助的多遇到困难是怎么办的,有什么体会今天的活动有意思吗今天谁表现得最好

五、实验的评估

(1)、产生的效应

a、吸纳效应互相吸纳别人的优点,不断取得进步。当然,也不排除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

b、互补效应师生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c、竞争效应适度的竞争是有好处的,竞争对于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十分重要。缺乏竞争,只想依赖、等待产生不了人才,干不成大事。[4]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适当的竞争,提倡竞争与合作并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适度竞争观念和合作精神。

(2)学生参与的状况从学生参与状况来看,有大部分学生能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积极对学习充满信心,很喜欢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认为这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愿意坚持下去,却不认同学习伙伴对他们的帮助。少部分学生则表现出较低的自信,不愿意这样做。原因是没有老师提问,自己又不知道说什么,有时还插不上话。

六、实验观察结果

看起来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因人而异,获得的学习结果也是不同的,一些人受益多,一些人受益相对较少。学习较热情的在动机方面也表现出了差异。除了自主性以外,其他可能导致学习结果差异的因素是:学生对自己,对老师的期待。那些较热情的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期望较高,对学习需要的条件也有较清楚的认识。同样,对教师的期望也较高。而那些不太热情的学生对自己能做什么不太清楚,过分依赖老师,不能抓住机会向同伴或老师寻求学习上的帮助。所以,对学习表现的热情较低,学习也相对低效。

七、实验的缺陷

1、可能影响了一少部分学生参与的兴趣。

2、活动设计不太容易,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与教师的自身水平有一定的关系。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以便更快地适应并胜任这一任务。

3、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帮助较少。资料太少,有的条件还不成熟。

以上谈到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不断探索,以求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相信我们只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民主、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氛围,其对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必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注释

[1] 肖川《建构主义学习观与学校德育》《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2] 张国翔、顾静《人格培养: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江苏教育》2001年第15期

[3] [4] 沈明阳《学会共处——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话题》《江苏教育研究》2002年第3 期 参考文献

李丽丽编译加ICY.Lee著《让语言学习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高峡康健丛立新高洪源著《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周稽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江苏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6.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篇六

摘要:新课改要求学生从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自主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主要是:激趣,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质疑,让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学习信息反馈等。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主要是: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实施策略

21世纪人类迎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通讯便捷化、教育终生化日趋深刻的社会。为了适应这种多变的社会环境,每个社会个体都应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新环境下自我寻求答案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未来社会将日益显现出“学习化”与“创造性”的特点,这必将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对学生的毕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手段,它是实现教育效率和效果的捷径。卢梭也是自主学习的拥护者。他提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是一切学问的开端。我国《论语》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论述,就是强调自主思索的作用。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诸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其表现形式的一种实践活动结构。它将教学的诸因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中介性、针对性等特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指导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理论依据:

(一)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者认为,正确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其实质是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认为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应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应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1页(共7页)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什么内容应该有学生先学,做出了明确的划分,为在教学中选择自主学习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他的原则是:如果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在他们已有发展区之内,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如果学生学习的内容超出了他们现有的发展区,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旁指导,或需要学生一定时间的摸索。

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不是个别教师在某个学科在较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动态把握自主学习进程,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在教学观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的坐在座位上专心听讲。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的目的了。这样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注视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则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自主学习的目的是创新教育,而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今天的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样,建立一个新型——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现代教学改革中,对“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认为教师的“教”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作为起点与归宿。也就是说,最终以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与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这一舞台上,学生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是必需的指导者、辅助者与调控者。

(二)要动态把握自主学习进程

学习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自主学习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手段,因此,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学生刚开始学的时候,通常由于知识较少,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的训练,必然在学习和自主学习两方面的进展都很缓慢,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要依靠教师的指导。这也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小学生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要在具体教学中考虑到。在自主学习的后期,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会将自主学习的策略内化,使之成为自动的过程。这一阶段学生学习过程会明显缩短,学生回自动、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课程的内容目标得以不断实现的过程,并且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面对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要想彻底改变课堂教学少、慢、差的现象,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是要优化学习过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是学习的灵魂。因此,教师要研究认知规律,研究思维发展的规律,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时时进行积极思维活动。摸索出一种以育人为根本,以调动学生为核心,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以自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激趣、导读,创造和谐、融洽、平等、最佳的求知氛围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可用语言激趣、情景激趣、谜语故事激趣等教学方法。创设与课本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潜能和欲望有所指向。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就要引导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把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地探索。在课堂中,教师要爱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发言,给他们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在学生互相讨论时,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听他们发言,并鼓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摸摸他的头说:“我很想听听你的理解,你能说一说吗?”或“没关系,你理解多少就说多少,说不出来的地方大家为你补充。”

教师有技巧的导学与和蔼亲切的话语,优美适度的身体动作与恰当丰富的表情,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师的关系、热爱、期待、提示或肯定,并化为激烈的学习情绪活动,从而创造一个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气氛,创造最佳的求知气氛,以顺利完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感情的交流与知识的传递。

(二)自学、质疑,教师要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

自主学习,概括的说就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教学目标上,课堂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制定,教师仅在“那些指引终身的基本价值方面,始终要有极大的坚定性”。

2.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设计学案进行导学,让学生借助学案,尝试自学;反馈问题,合作解决;总结突破,探求学习规律。

3.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创造性地选用教学内容,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或指导其去寻找不同程度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

4.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法指导,包括学习过程各环节的指导,提出提高学习能力的指导,发展非智力因素等。

5.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建立开放性课堂,“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

此外,“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圣贤对于学习、思考和疑问的关系所做的精神论述。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思维、主动质疑,就能一改“被动接受”的“万马齐喑”局面。这对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对学习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标志这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积极思考,去发现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所以教师应精心激疑、设疑:

激疑,力求制造悬念,使注意力集中,思维兴奋,有利于接受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但力求符合孩子的求知欲,正中下怀,使教学顺利展开。这就是设疑了。设疑也许学生的质疑不能包含学习重点的全部,因此,教师可将学习目的、重点难点都提炼成问题,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想学生发问。尤其对课文的关键语句更是得重锤敲打。设疑启发学生自学上一门教学艺术,其间我们要注意:

1.设疑要紧扣课文重难点。2.设疑要明确,要有启发性。3.设疑要难易适度。4.设疑要有递层性,问题由浅入深,联系紧密。5.设疑要扣紧学生已知与未知的交接点,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6.设疑要新颖有趣。7.设疑要对教材深入研究。

(三)讨论,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由于学生情况不同,其自学效果也不尽相同。通过自学,学生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摸索,或是略有所悟,或是不得要领,或是全盘错误,这当再来听教师指导,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

较深刻。所以,训练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堂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或领座的。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教师的提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在讨论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指导学生讨论的思路与表达方法,指导他们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关系,让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孔子曾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也是课堂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个人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解决个人思考探索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合作学习也以采用讨论、竞赛、辩论等形式。让他们围绕教师提出或自己致意的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观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也可以采用组织学习互助组。互助组除了在上课讨论及自主学习中加强信息交流外,还在课外互助互学,共同提高。

(四)学习信息反馈与评价,检测学习效果

学习,是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无能到有能的过程,那么,采用反馈手段,则是使这个过程正常运作的前提和保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活动情况,以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必要的点拨,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可以从以下方法:

1.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

尽量做到当天了解,以便根据作业情况和存在问题,或者对学生进个别指导,或者在课堂集中解答,不使问题累积起来。

2.课上留几分钟进行小练习

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可即使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针对他们的问题予以再一次的指导和帮助,直到克服困难,结局问题为止。在教学中,我发现利用课堂练习,及时反馈信息具有许多优越性。比如,信息传递最迅捷;有利于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利用练习作业不会像课后作业那样增加学生的负担等。

3.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检查、评定

这一方法具有评定、反馈、预测以及激励功能。尤其是激励功能,它可以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在教学评价中,应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要关注教学过程,使评价在学生眼中不再是教师严厉目光下的“监督劳动”,而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增进了解、共同反省教学经历,形成共同谋求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

(2)教学评价要成为学生广泛参与的过程,要注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3)对不同性质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及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

四、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是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它是建立在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内在需要的基础上的,是在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探索、检验、变革的自主活动过程中实现和完成的。学习的目标不仅在于获得知识,而是去探索人的价值观、活动方式以及培养认识能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新课改的教学思想

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从注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与传授转变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长远发展,而非是“应试教育”。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充分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动机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1.激发求知兴趣,开启学生动机

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很探究之心,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感和愿望。此外,教师要不断提高起教学水平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精心营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大胆、主动求知。

2.适时进行激励,强化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激励的措施主要有:表扬激励。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要适度,要有的放矢;成功激励。教师可以用成功来“引诱”学生对下面的学习感兴趣。可采取分层指导,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思考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思考。

1.激活学生思维

比如,可采用实验法、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训练思维策略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比如,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自我质疑、科学猜想等,着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思维,使学生掌握各种思维策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不是课堂上的“贵宾”,应该让他们自己动手烹调他们的“美味佳肴”。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我们要时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这课堂改革的道路是漫长的,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尤其是教师自身的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交流与升华,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子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5

[2]肖温雅,课程模式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探索,2006

[3]范诗武,新世纪教师专业能力与教育行动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3

[4]郑金周,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5]杨小微,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钱源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7]温寒江,论教师素质,燕山出版社,1991

[8]王宝祥,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与修养》,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9]高谦民,小学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致谢

在我的毕业论文将要完成的时候,想要说的感谢很多。这篇并不太长的论文,不仅使我想到近半年来的艰辛工作,三年来的函授生活,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时间的一个句号。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一个迷惘的学生成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

一次次的失败,一丝丝胜利的曙光,导师鼓励和指导引导我走过了这最重要的时光。仅以致谢的方式远不能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可以说没有恩师就没有这篇论文的完成!

本论文中的思想来源于许多方面,感谢文献图书的作者们、感谢出版社。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感谢我的朋友们,我认真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使这篇论文表述更加清晰,对发现的问题给出更加合理的修改方案。祝愿他们笑容常伴,学业、事业双丰收!

7.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篇七

为什么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赏识教育理念呢?因为赏识教育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 说得再迟再差, 我们也会说“贵人迟语”, 父母从不抱怨和责备, 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 结果每个孩子都学会了说话和走路, 所以对于启蒙阶段的孩子学习英语词汇学得再差, 老师也不能抱怨, 而应该不断地鼓励、赞赏他们, 其效果一样令人欣喜。我就是这样在小学英语词汇课堂上开展赏识教育的。

一、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赏识教育

1. 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

赏识教育承认差异, 允许失败, 符合生命成长规律, 它能重塑学生的自信, 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 使其最终走向成功。例如, 在2010年下半年新学期开学时, 一位学生的父母在我第一天上课时就告诉我, 因为他儿子身体残疾, 导致其性格内向、孤僻, 很少和人说话。于是我从一开始上课就一直关注他, 不论我如何引导和鼓励, 他都不愿意开口, 但我并没有就此放弃。这一天, 我带着一大堆水果进入教室, 学生们一下子兴奋了, 这时我看到他脸上也露出一丝喜悦, 于是我改变了本已决定的开头, 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复习水果单词。我这么做是为了给他一点时间, 让他做一个好的准备。我走到他的面前, 将上一节课所学的单词一一和他一起复习, 重点帮他复习apple, 他复习得很认真。接下来, 我拿着准备好的水果让学生品尝并用英语说出水果的单词来, 学生个个把手举得很高, 并喊着:“Me.”我看到他脸上不一样的表情, 特地走到他面前, 给他拿了一个大苹果, 让他品尝, 然后问道:“What’s this?”大家都注视着他, 他顿了一下回答道:“Apple.”“Good!”我激动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同学们也高兴地鼓起了掌, 他脸上露出了羞涩的微笑。以后的英语课堂上他再也不沉默地坐在那, 而是积极回答问题。

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天赋不同, 外部条件也不同, 自身努力程度不同, 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做到“人人能进步, 人人能发展, 人人能成功”, 使人尽其学, 学尽其能,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的成功感。

2. 学会宽容, 换位思考。

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的宽容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紧张的局面, 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得到消除, 防止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 使“严”收到最佳的效果。由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较差, 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单单领读单词和听录音磁带会使英语词汇课堂枯燥无味。例如:在教单词peach, pear, orange时, 可以设计一个去水果店买水果的课件, 在鼠标的点击下, 如果谁能正确说出该鼠标所点击的单词, 就让他“买”走, 最后比一比谁“买”的水果最多。又如在教run, swim, fly, jump四个单词时,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一边大声说, 一边做动作, 这样既记住了单词,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 由于学生认知能力存在着差异, 当学生记不住单词时, 就不能这样批评:“算了, 我看你是不行了。”应耐心地鼓励他:“你已经记住了两个单词, 我相信你也能记住其他单词的, 试一试吧!”在此过程中, 我们允许学生说错单词, 只有这样激励, 每个学生才能跃跃欲试,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耐心教导, 持之以恒。

作为教师,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并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有些教师付出一定劳动而见不到学生成绩提高时, 就开始失望或怀疑学生的能力, 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 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 并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有耐心, 即使学生在一百次还出错, 他也可能会在一百零一次说出正确的单词。具体在词汇教学时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也就是在词汇教学中要坚持词汇教学和句型教学相结合, 坚持以句为单位, 由旧句型引出新单词, 旧单词引出新句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My Home”中Part B部分词汇, 我由bedroom引出新单词bed。首先把bedroom分解成bed和room两个单词, 引出新单词bed, 同时也复习了旧单词;然后把bed放在短语“make the bed”和句型“Is this a bed?Yes, it is/No, it isn’t”中, 让学生在学习单词的同时也会运用单词,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每一位英语老师都要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学生的眼睛, 通过老师的赏识, 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 找回自信, 激发潜能。“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要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学会宽容, 换位思考;耐心教导, 持之以恒。我们呼吁英语词汇课堂百花齐放, 因为“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所以要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在参与中提高。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赏能力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力找出学生的优点, 并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从而增强自信心。为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培养自信、享受成功的学习环境、条件和机会, 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性格进行分组, 如:

A组:有组织才能的学生, 可以负责活动的安排及开展;

B组:性格内向、善于记忆单词的学生, 可以负责书面作业;

C组:性格活泼、大胆的学生, 可以负责口头背诵及表演作业;

D组:擅长美术的学生, 可以进行美术设计。

当然, 在很多场合都可以组织这类合作小组。如教完“food”这个单词后, 要求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食物, 并在图旁边作简洁的语言描述。在作品完成后, 交换作品, 每组选派两个代表以对话的形式互相询问, 并评出“最佳绘画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构思奖”、“最佳口才奖”等。

这种分组方法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符合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 让学生在“我能行!”, “我真棒!”“我很出色!”“这办法真妙!”“我真为你骄傲!”的话语中走向成功。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才能加以赏识。”他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过激励后, 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尽量提供机会、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特长, 在同学当中提高知名度, 树立威望, 形成优越感,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这样既符合英语课堂教学原则, 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总之,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给学生设计任务, 使学生在任务中探索, 在争辩中明理, 在合作中进步, 在创新中提高;使他们不时产生一种成功感,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参与的技巧,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做到人人参与。最后, 通过积极评价, 学生体验参与的成功, 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三、赏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赏识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因此要做好赏识教育, 教师自身也应该具有良好的品质和素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自身修养, 做到慧心仁爱。

加强师德修养, 炼就一颗仁爱之心。赏识教育, 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宽广的胸怀和仁慈的心灵,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断加强品德修养, 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善待每一个学生, 不以学生成绩好坏、门第差异、长相乖丑而有不同, 加强知识修养, 炼就一颗聪慧之心。赏识教育不仅要教师热爱学生, 而且要教师善于热爱学生。因此教师拥有较高的知识素养, 掌握好教育教学所必备的专业技能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根据自己所教学科和所教对象的不同需要, 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 改善知识结构, 更新教育观念, 丰富教学方法, 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从而使自己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宽厚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 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成功地开展赏识教育。

2. 善于发现问题, 做到赏识有术。

教师是进行赏识教育的主要行为主体, 而赏识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对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这就要求教师细心观察,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 抓住其优点并将之放大。在赏识时还要注意艺术性, 即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给予肯定性和鼓励性语言进行赏识;而学生犯错误时, 态度要宽容, 批评的语言要婉转。如在学生英语书写很潦草时, 老师应该说:“如果再工整些就更好了。”“相信你能写得更好!”又如在有的学生怕出错不敢张口说英语或声音太小时, 老师可以说:“说得不错, 如果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记忆英语单词是英语课最重要也是最难的, 对于有记忆单词很困难的学生, 老师可以说:“很好, 十个词你已经背出了两个, 就这样背, 相信你能背好的, 试一试看!”说话时的语气要温柔, 态度要诚恳, 这样既可帮助学生找到不足, 又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 实践证明, “赏识教育”教学模式是时代的需求、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它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乐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会”过渡到“会学”, 从而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技能, 发展辩证思维。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及其引发教学观念的改变已被众人所瞩目, 如果将赏识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英语词汇课堂的教学当中, 既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荡起心灵的双桨, 努力划向成功的彼岸, 又可以使那些课堂上不敢开口的学生鼓起勇气, 大胆地去尝试, 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调动学生的潜能,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郝建平, 李静纯.小学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0.

[3]王柳珍.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M].河北:教育文学出版社, 2005.

[4]罗森塔尔著.唐晓杰译[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5]郁池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 2010-09.

8.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篇八

“赏识教育理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激发审美情趣

世界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身上的美术课堂的老师必定都具有从美术作品中发现美的能力,因为他们需要交给学生专业知识,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作品。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老师要善于赞赏,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也具有审美的意识。如《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因为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画中的人都是微笑的。微笑代表肯定,所以这幅画俘获了很多人的心。赏识教育会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善于发现美,乐于发现美。

2.满怀自信心

自信是最阳光的品质,而老师的肯定无疑会带给学生莫大的自信。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美术学习中,面对同一幅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应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看法,了解学生的审美意识,善于赞赏 ,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如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课文《画杨桃》中。老师让学生画摆在课桌上的杨桃,有一位学生交了一份五角星上去,好多学生都哄堂大笑,老师径直走到那位学生的位置认真观察了以后,让其他同学也去相同位置观察,结果其他学生也表示像五角星。老师在课堂上说:“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肯定让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自信心的养成将会让他的一生都受益匪浅。”也让其他同学明白了要理解他人,不要轻易嘲笑他人。

3.乐于创作

美是可以创作的,学生拥有与老师不一样的视角,他们的作品有自己的美。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创作,对他们的作品表示肯定,让学生搜集美的要素,融合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将极大提高,审美能力的提高又会是作品更完美,如此良性循环,学生将会乐于创作,乐于发现美,极大提高美术课课堂的教学效率。

“赏识教育理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中的

应用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

新的教育理念要有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老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如老师在准备讲解一幅画,不要把画挂出来,自己讲解,可以先听听同学们对画中内容的描述,和他们看待这幅画的感觉,然后老师先要肯定学生的看法,再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进行民主的讨论。这种在新颖的教学方式中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审美情趣。

2.理解信任学生

很多时候学生的看法是与老师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世界,当学生提出不一样的看法时,老师要善于从其中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如在欣赏梵高的十六朵的《向日葵》时,学生看到时肯定会感到其中又明亮又强大的生命力,也会有同学感觉到并不美丽,当学生提出这种看法时,老师与同学交流时要注意用语,不要批评,要理解学生,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与大师的作品产生共鸣。老师可以拿一些其他的作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注意鼓励。“赏识教育理念”就是要充分理解信任学生,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3.因材施“赞美”

每个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不同,欣赏美的观点也不同,有的人善于欣赏雕塑,有的人善于欣赏水彩,每个人创造美的能力也不同,有的人表现的豪迈奔放,有的人表现的含蓄委婉,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这些不同,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更好的进步。对于学生擅长的方面要毫不吝啬的表扬,对于学生不擅长的方面要不余遗力的鼓励。例如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冉有与子路二人,后来从政都有成就,多久了孔子对弟子的因材施教。老师也要因材施“赞美”

才对。

总结

“赏识教育理念”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教育理念,他将使得教育者与学习者形成更融洽的关系。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恰当的赞赏将让学生更自信,更乐于学习,更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赏识的语言和行动如同温暖的阳光和滋润的雨水对于学生这些“小树苗”来说必不可少,正确的运用赞赏之词会使学生更快的进步和成长。同时,教师也会在上市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更加理解作为老师的艺术。希望所有老师都能接受并运用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9.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篇九

根据我在一线课堂中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民主,幽默的课堂气氛,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讨论,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热闹,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样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教学一年级快乐读书屋中的《荷叶姐姐》时,开篇便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美丽的视频情境,引导学生欣赏荷塘美景,优美的景色,同时配上动听的音乐,立即将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全部调动起来,将学生带入美的境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通过视频让学生对荷塘荷叶的美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利用板画(展示荷叶姐姐),想不想听听她的故事,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的兴趣立刻调动起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要下雨了》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使学生更形象生动的感受到下雨前小动物们的变化,同时通过观看小白兔与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激发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的兴趣。此情境的创设连接出下一情境,让学生在连续的情境中,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

望和需要,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学习。

二、营造氛围、激发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学习中学会自主探索,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为了在语文课中能让学生自主探索,我有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索环节,有时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风》一课时,由于课文结构具有相似之处,所以第一节我引导学生去学习,剩下的两节向

让学生看一看有什么相似之处,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节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其中的知识,并把自己的得到的收获汇报给大家。这样一来,孩子们即主动又积极,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是短期行为,而应当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如果像搞运动一样,一阵风吹过就结束,学生燃起的探究之火也许会渐渐熄灭,我们的民族创新意识也就永远落后于别人。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设法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最终让学生形成自觉探究、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质疑问难、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当我出示课题后,学生马上对课题产生兴趣,借此时机学生会问:“小壁虎的尾巴怎么

了?”“他为什么要借尾巴?”“他都向谁借尾巴了?”等等,此时的他们正用头脑中的问号,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又如教学《春雨的颜色》时,学生质疑,“雨是没有颜色的,她们为什么说春雨的颜色呢?”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给予真诚的鼓励,让学生敢于质疑;给予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善于质疑;努力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经常质疑。

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教学中我选择故事情节较强,人物较丰富,内容有趣的课文,引导学生演一演,如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进行故事情节表演。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再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因为要表演,学生得仔细揣摩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因为要评,表演时学生得认真仔细欣赏,整个过程学生热情高涨,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又如

学习《北京》后,要求学生课外收集北京的一些著名建筑,和古代遗址的图片、文字资料,围绕“美丽的北京”为主题,以全班为单位制作黑板报。这样学生对北京的了解更丰富了,同时也更加热爱祖国的首都北京了。

五、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语文知识无处不在,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也要传授生活中学语文知识。我们学语文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要“有意”在生活中学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一切新的、美的事物,周围发生的好人好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网络、新闻、广告、对联和各种自然、社会现象都有观察的必要。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 XX 啤酒,步步领鲜”、“使用 XX 牙膏,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便形成了在生活中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课文中也要再现生活。如学习《风》一文,风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看看在我们生活中哪里可以找到风。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又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10.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研究论文 篇十

赏识就是一种期待,而期待则是我们给成长中的学生最好的礼物。学生们会从这种期待中看到:自己得到了一份特别的爱和关注。这种爱和关注会使他们全身心地感到愉悦和激动,并充满了一种回报期待的欲望和勇气,而最终这种欲望和勇气又将产生怎样的奇迹,我们自己也难以预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作为教师,也许你不经意地对学生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简单的一个爱抚,随意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记,也会让你因此而走进孩子的心灵,因为这就是心灵对话的魅力。

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要让学生摆脱“伤害”,真正地理解学生,必须把他们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善待每一个生命,用真诚的对话与心灵的交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用赏识的语言去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充满自信,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在职业高中的班级里,虽然有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一般数量很少,大多数的学生是很调皮,成绩一团糟,且问题不断。如果班主任老师每天都把心思花在挑学生的毛病上,那只会让自己头痛不已,逐渐对学生丧失信心。因此,赏识教育变得尤其重要。“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因此班主任老师不应把精力放在挑学生毛病上,因为毛病会越挑越多,绝不是越挑越少,而应把注意力放在赏识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上,并加以引导、赞扬、褒奖,激励他们去争取更大的成就。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沟通,是平等,运用赏识教育去正确地看待学生,善待学生,不是一个能一步到位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赏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理论所推崇的教育方法

“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且可操作性极强的教育方法,它对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赏识教育”的兴起和逐步推广应用,它将在教育中发挥出越来越重析主导作用,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所推崇的教育方法。它对于当前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提倡人性化、个性化教育,有效地减少青少年犯罪,搞好社会治安,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一个人在幼儿期还不懂得什么是赏识的时候,他们就受到无尽的慈爱和赏识:每个家长都以教会孩子做一件事、说一句话而感到高兴,并注意夸奖孩子;孩子们也为学会了说每一句话和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感到兴奋、自豪。在这种充满激励、充满乐趣的环境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许多知识,而且学得既快又好。孩子们上学以后,当他们越来越懂得赏识的重要,也越来越需要赏识时,赏识却离他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家长和老师越来越多的埋怨和责怪:怎么考得这么糟?这么容易的题也会错?„„孩子们的内心一片困苦与无助。

“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团结合作、善于自律等优良品质,倡导以表扬、鼓励和欣赏为主,引导和培养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地去学习的习惯,主张把求知变成人世间最大的快乐。事实上,使学生在充满赏识的环境中,自觉、快乐地学习,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方法,因为每个学生心录深处都渴望得到赏识,这是一种不需要任何投资、任何条件、随时随地可用的教育方法,故其操作性强。事实证明,人们利用“赏识教育”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不言而喻,我们的社会杰出人才越多,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就必定越快。赏识的观念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面„„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充满理解、充满快乐,它能有效地改善和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们把各自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班主任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

首先,老师要爱所有的学生,不论是乖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全心全意地爱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

其次,要学会信任和宽容学生。这种信任,不仅仅只是对学生能力的信任.更是对学生品质的信任。在学生表现良好的时候容易做到信任学生,而在他们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时,甚至更糟的时候,往往容易怀疑的学生。其实.这时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支持和信任;在信任的同时需要宽容,班主任之所以不信任学生,是因为他们身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殊不知,“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宽容就是接纳,面对现实,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同时,宽容还有另一面,那就是班主任的自我反省.学生问题的存在的本身原因是否调查清楚,班主任解决事情的态度和方法是否合理,这些都与学生息息相关。

三、在赏识中指出学生的不足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现人本教育的今天,赏识教育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尤其班主任的关注,并努力在教育实践中大力推行。实践证明,赏识教育确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理念。

一句话可以使人笑起来,一句话也可以使人跳起来,关键就在于这是一句什么样的话。直言不讳,快人快语,固然痛快,但是,太直接的批评有时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赏识学生,也并不是“万金油”,而要恰到妙处,用得好就能很顺利地推动学生前进。如果到处滥用,不把学生的不足指出来,有有就和纵容学生无异。

学生需要别人对他的肯定与赞赏,身为班主任,出于爱心的需要,我们应该扮演好这个角色,我们不但要给学生以司愉悦和自信,还要把伴随着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用赞赏的方式指出,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愉快的、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

如此微小的投入,却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教师的赞赏往往会决定一次教育的成败,甚至影响学生的命运。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班主任老师有必要用一种欣赏的思维去激励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敢于面对自身的不足,并不断进步。

四、“赏识教育”会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确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许多在中专学校正面临生源质量下降,学校管理、师生关系都不尽如人意的今天,用该教育方法,对于融洽我们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等均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条教育技巧:

1、“豆腐嘴”、“刀子心”

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错误,遵循一个原则:态度平和、原则坚持、“高压线”不能碰。所谓态度平和是要在保持理智的情况下教育学生,才不至于情绪失控,让“刀子嘴”伤了学生的自尊,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所以说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要在“豆腐嘴”的前提下,必须坚持原则,直到学生意识到没有希望为止,此谓“刀子心”。

2、禁止意味着加强

当班主任一再指出学生的缺点时,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惯性,认为自己在各方面真的很差,产生消极的心理,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害无利。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多关注学生的优点,不断给他优点的心理暗示。赏识教育认为“优点能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激励把眼光集中在学生的优点上,这不仅会强化、巩固良好习惯的养成,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生命的成长。

3、学会等待

俗话说“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冰化三尽非一日之暖”,对待“问题生”班主任以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并非一日形成,要求学生克服、改正缺点恨不得全部在一日内完成,事实证明这种不切实际的管理方法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学生改正缺点的规律是: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

4、学会反思

这既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方法。赏识教育的观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种不好庄稼的农民”。因此,我们要学会反思,遇到问题不是要问“你怎么了”,总在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自问“我怎么了”,从管理方式、态度或自身其他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及时解决。

学校是一方净土,学生终究要走向社会,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不仅为他们提供快乐的、自主的学习空间,更重要的是在感悟中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世界,对人生始终抱一种感恩的心态,学会在日常繁琐的生活中寻找点滴光芒,学会在阴云密布的日子里享受没有阳光的时刻。

班主任们,就让我们以欣赏者的身份,把这股“生命的力量”馈赠给我们的学生,相信我们的眼睛里,一定会有更多惊喜的发现。

教育是一种任重道远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伴随着改革的东风,继续努力,坚持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坚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和对待我们的学生,让职业教育更加具有魅力吧!

怎样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赏识教育

泰来县职教中心

11.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赏识教育;运用

G633.3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正常的学生存在很多的不同,所以在正常人看来比较容易的语文教学在这些孩子面前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困难,尤其是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突破方面。如何从心理上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建立语文课堂学习的耐心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思考的问题。赏识教育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样的难题,从特殊学生的心理上解决问题,让学生享受到尊重,能够在赞美中、激励下愉悦地接受语文课堂教育,最终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全面学好语文,利于未来发展。

一、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赏识教育的原则、

如何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更好地应用赏识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把握好赏识原则,既可以达到鼓励学生,提高学生自信心,又能防止学生产生自负、依赖的性格弱点。

(一)赏识教育需要及时

赏识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中要把握及时,这样才能对特殊孩子进行针对性教育,更有效果。虽然特殊学校的孩子都是存在缺陷的学生,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优点,特殊教育教师只要善用发现的眼光,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优点,那么就可以针对性给予赏识教育,所以赏识教育也就显得更加及时、准确。通过对特殊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闪光点”的赏识,鼓励和赞赏,然后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无限潜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二)赏识教育要适度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赏识教育并非是无度的一种偏袒式教育,相反,对于这些特殊情况的学生,赏识教育需要节制,需要适度。现代化的赏识教育不再是一味的鼓励和表扬,这不是最佳的教育模式,如果长期只鼓励,那么就会形成一种偏袒,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的心理,一种自以为是的心态。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更好地学习,还会导致学生利用“荣誉”在课堂上捣乱,无视课堂纪律。所以任何事情都需要“度”,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中的赏识教育也需要有“度”。

(三)赏识教育要公正、客观

赏识教育要注重公正、客观,要有理有据。对于特殊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尊重,并不是同情,所以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对“事实”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自己也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去挖掘闪光点,帮助学生成长。如果一味牵强地赏识学生,会让学生感觉不真实,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最终失去赏识教育的优势。

(四)赏识教育要平等对待

赏识教育最忌讳就是“厚此薄彼”,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自信心增加,部分学生自卑心增加。所以在运用赏识教育中需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特殊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除了生理或者心理上不同外,自己与同龄人受到的赞美、鼓励以及待遇都是一致的,这样更加利于特殊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赏识教育实施对策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中需要制定好赏识教育的对策,才能更加有效发挥出赏识教育的优势。

(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搞好师生关系

要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中应用赏识教育,首先需要充分了解特殊学生的情况,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全面把握,让学生的闪光点都被完全暴露出来。同时还要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最不利的因素找出来,以便于进行赏识教育时更具针对性。另外,要积极搞好师生关系,让孩子能够与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更加默契。一旦教师对学生采用赏识的方式赞扬和鼓励学生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份荣耀,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例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权威”形象,更加亲民,平时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充分获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不怕教师,而是尊重教师,这样可以更好地开展赏识教育,并且取得非常有效的作用。

(二)学会欣赏特殊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每个孩子都有优秀的一面,对于特殊性学生而言也不例外。所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天生或后天有缺陷就对学生放任自流,甚至唾弃学生。教师要学会发现和赞扬学生优秀的品质和能力,学会用欣赏的目光来赏识学生,让学生时刻都能在愉悦的环境下建立自信,将优点发挥得更有效。例如在语文课堂中,一些学生的声音比较优美,那么教师完全可以将课文朗诵的任务教给学生,让学生锻炼朗诵的能力和口才,并通过赞扬的方式来赏识学生,提高学生自信,从而让学生更喜欢语文课堂。

(三)相信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一改“包办”的思想,不能完全替学生做主,要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要相信学生可以完成任务,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独立能力的一种赏识。学生获得赏识信号后就会积极应对任务,一心想要出色地完成。这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直观提升其能力,让其发展更好。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将课文的生字词教给学生自己解决,将课文提前进行分段、归纳段意的独立思考,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

三、结束语

除了以上几种措施可以提高赏识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应用效果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要多赞美学生的不同想法,语文课堂本来应该是一个包容而百花齐放的平台,教师不要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要学会赏识学生不同的思路,让学生可以在赏识教育中成就不同,但同样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陈欣.分析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措施[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20.

[2]徐磊.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促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2:170+174.

[3]顾艳红.通过赏识教育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5:64-65.

[4]张桂荣.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4,29:175.

1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 篇十二

一、什么是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而言的, 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调整学习策略, 积极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要想做到自主性学习, 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这样, 学生学习起来才有目的。

笔者认为,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应该做到学习之前自主设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计划, 并做好学习准备;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反馈;学习结束后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评价。

二、如何进行自主性学习

古人曰:“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好的教师不是单纯教会学生知识, 而是教会学生学习。21世纪需要的是会学习、会创造的新型人才, 所以,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给学生灵活的学习方法和读书方法作为重点,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

(一) 学生自主选择“学法”

不同的学生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不同, 所选用的学习方法就会不同。例如, 对于记忆生字词, 有的学生采用死记硬背法, 有的学生采用联想记忆法, 有的学生采用情境运用法……各种学习方法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只要是适合的方法就可以。因此, 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样学习起来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积极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能, 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并不断优化, 使学习活动取得卓著的成效。

(二)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是阅读。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 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因此, 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阅读, 尤其是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课文。

首先, 要读通课文, 扫除生字词障碍。有的生字词在课后的生词表中有, 有的没有。对于生词表中没有的字词, 学生要发挥自主性, 查字词典, 把读音、注释了解清楚。

其次, 要读懂课文, 扫除难懂或不懂句子障碍。对于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要联系上下文反复读, 不断揣摩它的意思。对于实在搞不懂的句子要勾画出来, 待教师讲解时要特别留心, 看教师是怎样解释的, 自己所揣摩的与教师的解释有多大差距, 为什么当时自己没想到这一点。不断寻找差距, 不断进行反思, 阅读理解的能力就会快速进步。

再次, 要读熟课文, 扫除思维不连贯的障碍。俗话说,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课文读的遍数越多, 对课文内容就越熟悉, 思维起来就不会受到字词句段的阻碍, 从而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有透彻的理解。不仅如此, 熟读课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使学生在写作等语文实践中信手拈来。

最后, 要读好课文, 扫除情感障碍。笔者认为, 要想读好课文, 必须要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深刻的理解。每篇课文都包含着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渲染的“情境”, 领会其中的“情调”, 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 学生自主发表见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权, 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 不因某个学生学习成绩好, 而多给他发言的机会, 也不因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 而不给他发言的机会。对于同一个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受其他同学的影响, 自主发表见解。例如, 对“小学生玩网络游戏”这一现象, 很多学生的观点就不同。有的学生认为, 小学生玩网络游戏有利于开发智力, 协调眼、耳、手的配合。有的学生认为,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玩网络游戏容易上瘾, 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一不小心就会落个“粉身碎骨”……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唇枪舌战,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自主性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 学生自主练习运用

语言实践有助于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 因此, 学生要自主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从而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

语言知识的练习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方法不求统一, 但求有成效。笔者认为, 语言的练习与应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写作, 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写作。例如, 学生自主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不要求长篇大论, 也不要求刻意生搬硬套所学知识。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所感所悟, 只要发自真情实感, 都可以写入日记中。这样, 学生语言知识不但得到了运用和巩固, 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总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生普遍具有依赖性, 这使得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性学习任重道远, 但我们相信, 通过教师的努力, 再艰难的道路也会走得更远。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自主选择“学法”、自主阅读课文、自主发表见解和自主练习运用是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方法和表现。

13.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篇十三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预习、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对此,我谈一下我的六提倡看法:

一、提倡课前预习,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教师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白杨树》一课,学生提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为什么还能长出这么直这么大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

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倡明确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卖油翁》时,在上课之前我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卖油翁》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有的同学说:“我学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物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得特别精彩”„„我趁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我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提倡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我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学生提问“马玉祥为什么去冒险救朝鲜小孩?”

“他们这样做不觉得苦吗?”“文中排比句有什么作用?”“第十五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我都不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提倡多读品味,自主感悟文本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我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我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速度快慢适当。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我还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热闹街市”高声快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低语缓读出流连山乡村野的舒畅。最后,我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五、提倡讨论交流,分小组合作学习

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做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家人之间,至亲至深之情的前提下,让4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你最喜欢哪个段落?为什么?”进行合作学习,有的小组认为第四段写的好,因为他写出了对春天的生机盎然,在全文起过渡作用;有的小组认为第七段写的好,因为写出了对春景的向往,与前文相照应,起衬托作用;有的小组认为最后一段写的好,这样写意义深远„„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提倡激励评价,树立坚定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我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是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是要根

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如:“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再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就更全面了”,“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能够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将学生的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让学生在动口动脑的言语实践中学习语文。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识世界和情感世界。

上一篇:我家是个动物园作文下一篇:工程学毕业生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