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8篇)
1.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篇一
一重三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
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
我们本着“ 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突出应用 逐步完善 ”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完成光纤进教室,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健全、完善学校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3、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库,把现有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4、建立学校网站。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资料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资源共享,提高协作效率。
5、培养高素质的掌握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程度与人力资源关系密切,学校要从信息中心师资培训到全员教师培训两个层面对教师进行培养,建立一支技术全面的师资队伍。
三、学校近期基本目标及日程安排
1、扫盲式培训。本学期末完成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基本常识扫盲,学期末全体教师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电脑使用基本常识。
2、实施校内网络全覆盖。十月末联通办公室网络(已完成),十一月末接通班班通,完成校内网络全覆盖。
3、建立校园网站。十二月末完成校园网站建设,为建立资源库搭建平台。
4、修订并完善信息管理工作制度,规范管理。
四、学校中、远期计划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教师全员培训
只有让每个教师和学生懂得校园网络的各项功能和使用方法,才能充分体现校园网络的价值。做到:
(1)应先易后难、分层次进行。由于教师掌握计算机知识程度参
差不齐,培训工作计划在扫盲的基础上分层次进行,采取集中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有效培训。信息中心要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
(2)培训分期分批进行,保证重点。
(3)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学用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1、信息中心与教科室联手,以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为依托,推进教师培训工作,深化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如:视频展台、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丰富并加强现代教育手段。
2、利用购买和学校自建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丰富以多媒体素材、课件为主的学校教学资源库,充分挖掘和延续学校无价的教学资源财富。教师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资源共享,全角度实施整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积极倡导学科、年级组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研究。
五、网络管理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六、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开展具有学校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的任何
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中心在整个活动中要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一重三小
2013.11.13
2.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篇二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电力基础设施逐步转到地下进行建设,电力地下管线数量逐年增加,并呈现管线规模日益庞大、管线类型众多、管理复杂度高的特点,管理问题日益突出,管理模式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日常需要。且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对管理的精益化和精细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力地下管线的信息化管理需求强烈。
2013年11月22日,青岛发生燃气电缆通道爆炸,该事件受到高度重视,国家相关部门迅速下发地下管线相关的管理文件,要求开展地下管线的建设与管理工作。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重视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电力地下管线作为城市地下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快行动,引领全国地下管线设施信息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实践。
本文阐述一种应用地理信息、移动GIS、物联网、三维GIS、信息通信等新兴技术实现的电力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方案,以满足当前电力企业越来越强烈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1 方案概述
针对当前我国电力地下管线数据标准不统一、管线埋设现状不明、缺乏信息化手段支撑、管理方式粗放等缺陷,本文提出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地下管线管理的各阶段将信息系统支撑采集、二维图形化展现与管理、三维模拟及空间分析相结合,保障数据完整、准确,确保地下管线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建设,实现对电力地下管线的管理直观、清晰,达到可控、在控、能控,大幅提升管线规划、运行管理的工作效率,整体上提供信息化保障。
电力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的总体思路是依托探测、采集获取成果数据,再通过二维、三维管理平台实现对成果数据的管理和展现,利用数据库技术完成有效存储、查询统计、分析应用,再在此基础上搭建涵盖移动作业、在线监测、业务应用在内的深化应用,具体思路见图1。
该方案从整体上可分为基础支撑部分和深化应用部分,其中基础支撑部分是整个方案的基石,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部分,本文对其展开论述,它包括移动终端采集、地下管线管理平台,其中地下管线管理平台又分为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和管线三维应用。
2 移动终端采集
移动终端采集是指在进行电力地下管线数据采集过程中,通过移动终端对电缆、电缆通道、电缆井等地下管线设备设施进行数据采集。
2.1 数据采集内容
电力地下管线采集在不停电的前提下,通过物探技术、测绘技术和电磁感应技术,采用安全的作业方式,对地下的每一条电缆进行探测,一般要求按变电所为单位,对电缆路径、中间接头、附属设备进行精确定位,对变电站、杆塔、直埋电缆拐点、非开挖拖拉管电缆出入口等关键信息或设备点进行精确定位,完成现场数据采集;同时对作业现场进行影像拍摄,并整体实现井上井下三维实景照片。
为满足采集工作需要,对采集任务进行抽象,明确具体采集设备设施,包括:电缆、电缆井、电缆通道、电缆终端头、中间接头、电缆盘余、电缆终端站、电缆拐点、杆塔、变电站,各类设备设施间关系见图2。
2.2 移动终端采集模式
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数据采集,建立任务机制,明确采集任务工作任务分配、实现采集成果检查、达到内外业一体化,既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又保障了数据质量,其采集工作流程见图3,移动终端界面见图4。
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数据采集时,以下发的工作任务为采集工作入口,各类数据的采集方式见表1。
2.3 方案特点
1)任务机制:采集全过程建立任务机制,通过任务的新建、下发、执行、提交的全闭环管理,保障采集工作有序进行。
2)数据校验:移动终端提供数据校验功能,确保采集数据真实有效。
3)内外业一体化:以任务为单位,对执行任务获取的采集成果直接生成电子化数据,减免内业整理工作,提升整体采集效率。
3 基础数据管理
基于信息管理系统以图形可视化的方式实现对电力地下管线的专业化管理,完成对位置、走向、专业属性、照片、竣工图的全数据管理,提供多维度统计分析、专题图、空间分析等应用。
3.1 管理内容
基础数据管理主要包括:图形管理、台账管理、关系管理、照片管理、竣工图管理,形成电力地下管线详实、完整的数据资料,建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1)图形管理。根据采集得到的电力地下管线的位置、走向等数据,,形成基于位置的管线资源状况图,同时提供编辑维护,可进行图形的完善优化。
2)台账管理。对电力地下管线的各类对象分别进行专业台帐维护,为台帐数据的信息化留档和真实有效性保障提供管理手段。
3)关系管理。电缆通道、孔位、电缆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对这类关系数据的维护是电力地下管线基础数据管理的难点,也是重点。
4)照片管理。对电力地下管线设备设施的现场照片进行管理,可存放到系统中,方便查询,并实现留档。
5)竣工图管理。可对电力地下管线的CAD形式的竣工图存放到系统中,实现留档。
3.2 系统主要功能应用
基础数据管理以基础数据管理系统为支撑,系统主要从编辑维护、占用维护、查询统计、管线资源分析、孔位占用专题分析、地下资源专题图等几方面提供应用支持,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功能界面见图5。
1)编辑维护。提供图形编辑功能,满足对采集数据批量入库和自动成图的需要,满足手动修改完善的需要。
2)占用维护。以图形可视化界面维护电缆通道的孔位排布、维护电缆对孔位的占用关系,满足通道、孔及电缆间复杂关系的维护需要。
3)查询统计。提供多维度查询统计且对查询结果进行深度挖掘,同时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图表方式展示统计结果。
4)管线资源分析。统筹考虑空间连通和属性约束分析当前管线资源状况,规划合理路径,为建设施工及电缆占用提供辅助支持。
5)孔位状态分析。按实际应用情况,对孔位建立空余、占用、已申请、保留、损坏等状态,通过孔位状态分析可直接获取到各状态孔位的数量。
6)地下资源专题图。分析地下资源状况,并以专题图的方式直观展示。实现对电力地下管线各类专题信息的直观表达。
3.3 方案特点
1)基于地图可视化:整体基于地图展示,并对电力地下管线设备设施建立标准模型。
2)全数据管理:具备对其位置、台账、走向、照片、竣工图在内的全数据管理,形成对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机制。
3 ) 精细化管理: 实现对电力地下管线的台帐管理,并实现对电缆通道内部孔位或支架的排布管理。
4)全面支撑业务应用:全面支撑规划、建设、运行等业务应用,为电力企业实现对电力地下管线的精益化管理提供全面支撑。
4 管线三维应用
管线三维应用是应用三维GIS等技术对电力地下管线进行三维化管理,主要包括三维参数化建模,场景模拟和三维分析。
4.1 参数化建模
电力地下管线参数化三维建模指按照生成三维模型所需的参数自动生成电力地下管线的三维模型。针对电力地下管线的特点,电力管线三维建模可按图层简化为管线段建模、电缆井建模、电缆建模等,首先建立地下管线的电缆井实体模型库,在管线段实体模型生成时,插入相应的电缆井实体模型,并进行平移和旋转,实现管线段和电缆井实体模型的同步生成。
4.2 三维应用点分析
通过三维参数化建模完成三维模型及三维场景创建后,为管线三维管理平台提供基础数据,三维平台提供包括二三维联动、飞行浏览、三维量测、信息查询、综合分析等在内的应用支持,其功能界面如图6所示。
1)二三维联动。应用GIS及三维GIS等技术,分屏展示二维场景和三维场景。
2 ) 飞行浏览。 实现三维场景内的飞行浏览、 移动、旋转等,提供对三维模型的浏览查看。
3)三维量测。提供三维场景内的空间量测,包括水平距离量测、垂直距离量测、空间距离量测。
4)信息查询。实现包括空间查询、属性查询、台帐查询,满足在浏览查看三维数据过程中对设备设施信息查询的需要。
5)综合分析。建立包括空间碰撞分析、最短路径分析、纵断面分析、水平净距分析、连通性分析等在内的综合分析,实现对电力地下管线数据的三维信息挖掘,为相关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4.3 方案特点
1)参数化建模:应用参数化建模机制,实现根据采录参数快速创建三维模型。
2)二三维联动:建立二三维联动机制,实现从二维和三维两个视角对电力地下管线数据同时进行展示。
5 结语
本文提出的从电力地下管线数据采集到基础数据管理及三维应用的管理方案能够辅助电力企业实现对电力地下管线的数据摸底和信息化管控,可辅助电力企业做到家底清晰、管线资源使用可控,为规划、建设、运行等业务提供支撑。
且随着电力信息化工作的持续推进,以及电力企业不断深化的管理要求,未来对电力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也将不断加强。结合当前新兴的移动、物联网、传感技术,将在此论文基础之上,支撑实现涵盖移动作业、在线监测、业务应用等在内的深化应用建设,并最终实现对电力地下管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达到全过程信息化与智能化辅助。
摘要:文章对电力地下管线从数据采集到信息化管理提出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地理信息、移动GIS、物联网、三维GIS、信息通信为技术支撑,以移动终端采集工具、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及管线三维管理平台为管理手段,辅助电力企业实现对电力地下管线的精细化管理,提升电力地下管线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确保管线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建设,为规划、建设、运行等业务应用提供辅助支撑,实现对电力地下管线的管理直观、清晰,整体上达到可控、在控、能控。
3.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篇三
摘 要:对于工程造价而言,处于信息时代背景下,要求其实现信息化管理。现阶段,许多专家研发出许多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然而实施过程具有共性缺陷,如仅靠某一软件,无法完成工程造价。因此,笔者立足工程造价管理需求,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实行信息数据的交换与处理,实现集中管理与数据共享。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解决方案
由于不稳定的材料市场价格,对工程造价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材料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使合理的工程造价。在这种要求下,催生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一.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缺陷
首先,计算模式较为单一。目前,我国工程造价计价依据为省预算定额,未结合复合型人才、网络知识,大多数工程造价软件运算方式均模仿人工预算,使得软件只能套用定额、工程取费与材料单价修改等方面,计算模式缺乏灵活性。
其次,未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大多数单位注重应用软件使用,不重视数据资源,我国工程数据资料较为丰富,但较为独立与分散,使得软件系统处于非共享与封闭状态,无法有效利用许多工程造价信息资源。
第三,不能有效利用历史数据。针对工程造价而言,信息资源作为经验积累,是对工程技术、经济数据的直接反映。针对企业而言,工程造价指标作为数据资源积累,可有效反映核心竞争力。大多数公司工程造价指标均由人工统计,再实施量化计算,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且计算精度较低,不能有效分析、对比多个工程造价,难以有效利用造价资源。
第四,评标工作量较大。现阶段,许多招投标工作主要使用基本办公软件,在评标过程中,单价偏低或偏高、误算复核等工作量较低,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首先,数据库子系统。针对工程造价而言,其数据库可使用分布式管理系统,其客户端具有快速响应、存储量大等特点,具有较强的易用性。主要包含四个子数据库:其一,已完工数据库。该子数据库主要存储关于已完成的数据信息,涉及工程基本信息、专业数据等,能为前期估算、新建工程提供参考数据。在进行工程前提估算时,检索相关信息,可查找类似历史工程,再给予重新计算与调整;其二,指标库。主要存储典型造价指标,包含工程的造价指标、工程量指标,提供对比分析服务,为编制估算提供数据信息。其三,清单定额库。工程企业按照自身管理、技术水平,制定企业定额,其企业定额水平必须与自身管理、技术水平相符合。当企业管理、技术水平不同,其企业定额水平也不一致。定额编制时,必须按照国家与工程行业的相关规定,采用经验统计、定额修正、理论计算等方法,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按照工程量清单计算方法,对定额结构、工程范围进行调整,自行测算企业定额,吸取全国与行业定额精华,确保企业定额有章可循,为招标清单、标底、投标报价等文件提供数据服务;其四,人才价格库。主要为企业内部编制定额而服务,动态管理人工与机械,针对不同时期、供应商与历史工程的同一资源,实行价格比较,建立价格曲线。针对材料价格,必须具备过期提示功能,使用户能够合理设置材料有效期,便于用户有效管理价格变化频繁的材料。同时,创建数据接口,便于有关部门提供投标回标价格、造价信息价等,为投标审核、编制标底提供数据信息。
其次,估算、编制子系统。按照数据库的造价指标,实施快速估算,按照数据库历史工程,实施详细估算。在工程投资决策阶段,投资估算是按照特定办法、历史资料,合理计算工程投资数额,通过编制前提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工程决策的关键信息,投资估算准确性,直接影响经济评价结果,关乎施工图预算编制、设计概算。我国的工程投资估算,是初步设计前的一项工作,估算编制主要分为快速估算与详细估算两个阶段,通常采用参考历史造价指标,已完工数据,实施快速准确估算,再全面准确估算工程造价,是整个决策阶段、可行性研究的造价管理任务。
第三,工程量清单编制子系统。该软件主要具备如下功能:其一,子目录的编辑与录入,具有方便性、快捷性,对于清单定额,传统手工录入作为繁琐工序,软件必须立足用户角度,建立用户制度,为用户提供灵活、快捷的录入方式,降低用户工作量;其二,提取、输出数据。提取数据,主要包含企业定额库的清单定额提取与工程数据库的历史清单定额提取,设定多种方式,以便于用户组价;其三,动态化人材机价格管理。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工程材料价格日益变化,为确保准确报价,实现材料价格的动态工作价值,必须提供多种渠道,以便于查询材料价格,调整最新材料价格信息,使报价趋向准确;其四,费用计算必须的灵活、开放。处于工程量清单模式下,主要包含管理费、清单与利润清单,要求费用计算功能必须灵活与开放,以确保用户不同需求。
第四,电子评标。传统人工评标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的信息发展需求,在新形势下,必须实行电子评标,建立电子评标系统,必须详细评定投标文件、标底文件,检查雷同的投标文件,避免投标单位出现弄虚作假问题。及时生成工程评标报表,并能实现二次调整。通过电子评标,能检查投标报价数据,合理分析投标价格,比较标底价格,综合分析单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存在计算模式较为单一、未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不能有效利用历史数据、评标工作量较大等缺陷,为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率,我们必须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数据库子系统、估算、编制子系统、工程量清单编制子系统、电子评标、指标分析子系统等子系统,为企业与用户提供相应的造价指标数据,确保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更加准确、科学。
参考文献:
[1] 韦芳.浅论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J].商情,2013, (27):215.
[2] 任明,王洪峰.浅析互联网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影响[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4):41-43.
[3] 吴德全.完善和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
4.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四
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与国内外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区上下贯通、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把河东区政务信息网络建设成为高档次和高水平的优秀区域性信息中心。
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中心,即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四大工程,即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数据库建设工程和网络经济工程。
(一)建设一个中心就是建设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区信息化的技术体制和标准选择,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局域网站点设置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设置,为全区各种信息网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全区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的监控和管理等。
(二)实施四大工程
1、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外网)河东区政务公众信息网于~年8月份试运行,它不仅是我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公用信息平台。主要用于对外发布信息,介绍和宣传河东;公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办事程序、工作要求、工作信息、服务承诺,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工作服务水平;公布公益事业、公用设施建设规划和使用管理情况以及其它公用信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逐步建设各类网上交易专业市场,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林权、公用设施使用权拍卖市场等,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网上交易平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吸纳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是我区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全力密切协作。政府各部门要集中精力搞好各类政府信息、地域资源信息和当地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自身信息资源,努力把河东区政府网站建设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准确及时、信息量多、综合性高、实用性强、吞吐量大的“知名码头”,使其成为河东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商业贸易的桥梁、公众教育的学校、经济发展的引擎。(1)网络框架:以区网管中心为龙头,首先实现楼内各办公用房光纤直连;其次,计划3年内楼外部门、街道、重点企业实现光纤直连,在区内达到纵向、横向互通互连。(2)网络内容:主要围绕为上级服务、为同级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要求,以数据库为核心,将各个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服务型数据库。
2、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内网)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电子政务,对于各级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监管能力,打破垄断分割,实现资源共享,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并将有效地带动整个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我区计划在外网正常运行后,尽快开通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网络运行后,区委、区政府、区直各部门、各街道相互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双向传递,如发送公文、表格、会议通知以及其它办公事务信息,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可以根据权限查阅区委、区政府、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各类文件、区内重要会议资料、常用办公资料等信息。同时,根据上级政府安排,逐步将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接入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实现国内政府系统办公业务的资源共享和办公信息资料网上传递;根据需要逐步推进网上交互式办公,逐步实现政务活动电子信息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初步建成“电子政府”。
3、河东区数据库建设工程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重点建设经济、金融、政策、科技、教育、党务、政务、区域经济等23个数据库。各数据库从总体上分为历史年鉴(静态)和月度观测(动态)两大类。⑴综合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阶段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等。B、全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和月度观测。C、全区改革的基本情况。分别由区发展计划局、区统计局承办。⑵农业和农村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概况,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B、各街道办事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街道办事处和各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等;C、全区气象情况,历年降雨情况,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等。由区农业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局、区畜牧中心、区农机中心承办。(3)工业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工业概况,包括全区工业企业门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B、工业运行、特色工业等情况;C、技术进步、名优产品等。由区经贸局承办。(4)个体私营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个体私营大户概况(含个体私营者照片)、产品、价格、销售情况,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B、各街道办事处发展
5.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报告 篇五
(2015年4月)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单位成立3年来,已自建机房1处,位于三楼办公室内,机房占地总面积110平米,硬件系统包括机柜5台,服务器8台,交换机3台,路由器1台,防火墙1台,UPS 1套,KVM 2台,数据存储总容量40T,电信100兆独立光纤接入,为内部提供互联网应用并支撑网站服务器访问。为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已配备上网行为管理器1台、网页防篡改1台、安全网关网络防火墙1台。大楼内通过嫁接电信的CHINANET无线基础设施实现低成本WIFI覆盖,供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使用。
商务中心目前有简易机房一处,主要是中国电信的电话和网络设备,网络接入为两条50M的光纤,分为两个物理隔离的局域网运行。
基于自建网络环境运行的软件系统主要是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官方网站群管理系统、政务信息公开系统、政务微博发布系统、文稿采编系统、邮件服务系统、统一认证平台(单点登录)、OA办公系统、即时通讯系统及其/ 16 他支撑应用的服务软件,目前搭建的信息化系统已基本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
为了保证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按照安全管理要求,近期将采购正版Windows服务器操作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国产服务器杀毒软件,迁移财政局财务软件服务器端和数据,搭建下属各局单位网站群运行环境,为各系统的应用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行支撑。
二、内部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1、商务中心: 1)机房:商务中心建设之初没有考虑众多入驻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机房的设计和建设很难满足将来的各类需要和管理要求,问题包括防火、防尘、安全、防潮、承重、用电、恒温等无法满足将来需求和要求。2)网络运营商:由于只签署了中国电信为通讯服务商,无法达到某些入住单位的双线和专线要求。目前电信接入的两条50M光纤属于严重浪费带宽资源。3)楼宇有线网络:楼宇网络设计为单线接入桌面,无法达到某些入驻单位的内、外网同时使用的需求。4)5)无线网络:没有预先规划和建设无线网络。局域网划分:由于中国电信接入服务时,进行了物理划分,设备和信息管理上无法统一进行监控,将来会/ 16 遇到应用系统管理和使用上的很多问题。
2、办公室:
1)机房:目前办公室三楼的机房非常简易,达不到机房的标准,放臵机柜的办公室内还有工作人员办公,设备环境很不好,温度、湿度、防尘、安全、消防、用电等条件都无法满足,尤其是温度和灰尘对网络及服务器设备损害很大,目前各类设备的灰尘已经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再加上温度不能保证,设备寿命将大幅缩短。各类设备放臵在公开办公区域,毫无安全管理,当设备和线路出现故障时,无从追责。
2)网络:局域网目前运行稳定,但是楼层IP分配没有监控和分配管理,用户区与服务器区没有使用安全网关隔离。无线网络由于嫁接中国电信设备使用,经常出现无法使用的现象。
3)业务软件:目前处于各部门根据自身需要自行选购业务系统,由于没有专业IT人员统筹指引,软件选择问题较多,且各部门的业务软件运行形成了信息孤岛,不能有效汇集,发挥最大效用。OA系统目前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安全:目前没有对员工计算机进行安全管理,尚未安装桌面监控、病毒防护和监控、移动介质管理等,无法配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落实安全管/ 16 理,没有定期开展计算机安全审计,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管理漏洞。
5)数据:OA系统没有使用正版操作系统,没有搭建热备份系统。由于没有云存储服务器,所有的电子资料都存储在个人计算机上,很少有备份,互相无法查阅,工作交接也很不便,一旦电脑损坏,重要资料都无法找回,有些数据量很大的资料也无处存放,主要是拷贝在多个移动硬盘中,也无备份。
6)用电:随着设备的增多,三楼办公室的用电无法再支持新增设备用电,目前还有两台服务器无法启用,UPS电池组也已使用3年,未更换电池组,不能保证断电后的设备安全和紧急用电。
7)运维:部分设备已经超出厂商免费维护期,设备无人维护,设备种类较多,出现问题时很难及时查找出原因并找到对应工程师进行维护,设备没有备机,再加之大厦距离市区较远,在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替换设备保证正常使用。服务器软件应用由多家公司提供,个人计算机系统大多数由办公室员工兼职安装维护,没有专业的IT维护服务商进行运维,随着计算机数量的增加,势必无法满足运维需求。
8)制度管理:2014年信息中心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多次情况采集,目前正在制定相关的细则要求,国家也成/ 16 立了信息安全工作组,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提到很高的层次,而目前我们只有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办法的相关制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开发、应用、管理、维护、安全等方面全部都没有形成相关管理体系,在上级单位提出要求时较被动,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网上政务公开工作也没有相应的部门专门进行管理。9)人员:我单位目前没有配臵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岗位编制,更缺乏相对经验丰富、具有相关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未明确职能的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化建设,随着业务和职能的扩充,这类问题更为突出。
三、信息化建设需求
1、内部需求
不断增加的信息化硬件需求 不断增加的网络需求 业务软件的开发与管理 在线服务平台的开发与管理 软件和应用系统的维护和数据备份 硬件设备的运维 网络及相关设备的运维 计算机安全管理
合理建设和虚拟划分内部局域网 / 16 长期信息化规划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及内外联系等 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专业性指导和管理
2、外部需求 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 专线网络建设 双线备份线路建设 无线网络建设 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服务器使用需求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需求 区域基础数据共享建设与管理
入驻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需求(机柜、服务器、网络、用电、安全管理、运维服务等)
四、信息化目标和建设思想
我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作为配套的基础建设内容,已成为机构运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形式满足日常办公、业务的应用,为业务的开展和办理提供保障支撑,减少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我单位当前已建设完成了满足基本应用的网络、硬件环/ 16 境和门户网站服务等信息化系统,已基本满足当前的办公应用和宣传推进作用。随着部门分工的明确,管理职能的细化,信息化需求也不断增加,初步按照五年制订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经过持续信息化建设,打造省区先进、智能的“数字化城区”。
(二)、通过阶段信息化建设,满足新城内企业、机关事业机构、居民群众开展业务办理事项的正常运转,为业务运行提供信息化支撑与保障,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三)、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统一的基础信息库、数据中心、服务中心,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应用孤岛,通过统一、规范、标准的基础平台建设,各业务职能单位、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实现互通、共享、协同、协作。
(四)、通过透明、公开的信息化举措,促进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强互动渠道,更好的听取民意反馈,为改善政府职能工作提供反馈依据。
(五)、信息化工作应统筹规划、合理建建设,应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化资源过剩,现有信息化资源应最大化保值增值。建设过程应以实用性为前提,立足实际需求,把握技术、平台的先进性和扩展性,适度超前,但应避免盲目追捧新技术而导致过度建设和资金浪费。/ 16
五、阶段性规划建设内容
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目标明确、总体规划,重点突出、讲求实效,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总体原则,分阶段建设,建设过程应明确建设用户单位、建设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做好跨部门协调,各单位部门应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清晰。
信息化基础建设是支撑后期业务应用的基础,主要包括机房、网络、PC计算机、基础软件支撑环境,目前,办公大楼与商务中心大楼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毕,近期仍需进一步完成以下建设内容:
(一)完善商务中心机房设施
(1)于商务中心选择合适的位臵作为机房,要充分考虑安全、防尘、防潮、线路、用电、承重、消防等。
(2)在机房部署UPS不间断电源,保证停电后重要系统能够至少支撑运行30分钟。
(3)为支撑今后大容量数据的存储和备份,并确保各业务系统数据的安全,根据实际需求用量增加网络存储软件和设备。
(4)根据实际需求增加购臵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设备,并保证系统不间断运行。
(5)为满足商务中心大楼入驻的各职能单位、企业的/ 16 应用,根据实际需求改建基础网络环境,增加机房服务器、交换机设备,满足各单位的基础信息化需求。
(二)实现商务中心全面无线网络覆盖
单位主楼已局部覆盖智能无线网络,随着移动应用的增加,应进一步增加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包括主楼全部楼层,以及商务中心大楼全面覆盖无线网络。
随着工作计算机终端与无线网络终端设备(包括手机、iPAD)的增加,目前的接入带宽可能会面临压力,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实时分配网络带宽,以保证业务系统运行与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应通过网管设备软件实现对无线网络接入的监测与控制。
(三)满足业务应用软、硬件支撑环境
根据政府单位正版化要求,应根据实际业务系统应用需求和服务器梳理采购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支撑业务系统安全、合法的运行。
(四)业务职能部门信息化系统建设
1、基础资源服务与共享平台建设
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应以政务信息资源数据/ 16 以完成多库合一为核心,基础信息资源包括地区、组织、机构、用户、代码、标识等公共基础数据,为政务大厅工商、税务、质监、城管等各职能业务单位建立政务应用提供基础共享数据与公共资源服务。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采用基于身份管理的安全授权管理平台,实现用户身份统一认证,可同时为网站门户、OA办公等多业务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登录和访问控制功能。
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在未来将作为区内整体信息化系统提供公共基础数据,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平台提供统一的用户认证和基础数据统一管理,为所有信息系统提供总线型服务,从而满足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开放性、灵活性的要求。
搭建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应制订并遵循以下标准:
(1)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是关于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性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基础性标准、总体规范及技术框架等,在整个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中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的地位。
(2)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它包括基础通信平台工程建设标准、网络服务商互联/ 16 互通标准、网络安全标准等各个方面。
(3)应用支撑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是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标准,包括信息交换平台、电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库等方面的标准,是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中基本的组成部分。应用支撑标准主要针对部门级的电子政务应用,在规范部门电子政务应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4)应用标准
应用标准是为规范电子政务应用开发设计而制定的相关标准,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元及其代码、电子公文格式、流程控制等标准。应用标准是为承担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软件厂商提供的,对规范系统开发,提高系统开发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5)信息安全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是为电子政务实施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包括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数字证书格式等标准和规范。信息安全标准对维护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公众的隐私权、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6)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主要是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标准,它包括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电子政务项目验/ 16 收与监理、电子政务系统测试和评估,以及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评价体系等涉及到工程建设管理的标准。电子政务管理标准为实施电子政务监理和评估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有利于保障电子政务的实施质量和水平。
2、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的大框架下,应引入智慧城市管理理念,通过建设数字化智能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
通过建设智慧城管公共服务平台,扩大城市管理可视、可控范围,增强平台的服务能力,通过移动应用技术,增强民众互动参与程度,进一步理顺我区及各职能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责,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真正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相对独立的局面发展到协同一体的智能化、移动化公众服务。
通过智慧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动态巡查机制,实现移动智能化取证、多媒体实拍场景、定位轨迹、综合考核的自动巡查措施。可以有效落实执行“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社会承诺”等相关工作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加大督察督办力度。有力推进城区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公共服/ 16 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提升区内企业民众的幸福指数提供多方位服务。
3、各部门业务管理应用系统
应积极采集我单位下属各业务职能单位(部门)的业务需求和建设需求,协助使用部门做好技术支撑,协助采购、开发业务管理系统。并根据已有资源,对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提供支撑与运维保障。各部门选用系统或开发系统时,应尽量遵循数据互通性为基础,最好选用整套的基础应用系统,根据各部门需求挂接相关功能模块,保持内部业务系统的整体性,数据的集中性,有利于整体规划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五)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我单位信息化应用覆盖互联网范围的众多网络用户,承担着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的功能,其业务性质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导致它不可避免要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攻击,如黑客攻击、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从技术角度,各系统由网络连接设备、网络线路、网络节点、应用系统、应用软件等构成,这些要素自身都存在各种可被攻击的弱点。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安全性问题,才能确保整体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16 信息安全是具有广泛性的,涉及到各系统的帐户信息、公共资源共享与交换等等,这些应用都必须解决全网统一的身份鉴别,解决数据的完整性、资源的访问控制和授权、敏感信息传输与存储的机密性,以及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
信息安全的管理方面要考虑安全标准规范的建立、规章管理制度的完善、安全策略的制定、系统人员的安全培训等,与技术保障紧密结合,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安全管理及维护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应遵循“整体防护、务求实效”的原则设计建立。根据风险的不同层次,对信息安全防范要重视以下几点:
(1)机房的物理风险:如防盗、防火、防水、防断电等等。
(2)设备的物理风险:恶劣环境、意外故障、断电、超负荷运行或者不当的维修管理都可能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或重要信息丢失。
(3)数据的物理风险:储存场所的安全和不良室内环境可能导致信息丢失或物理介质永久损坏。
(4)网络风险:攻击者利用网络协议的弱点,进行网络信息监听,窃取网上的机密信息或用户信息,不合理的局域网设臵导致访问权限的开放和病毒的影响。
(5)系统风险:系统层的安全风险主要是操作系统系/ 16 统、业务系统自身缺陷带来的安全威胁和病毒攻击带来的系统异常。
(6)病毒攻击:一直是系统安全的很大威胁,尤其由于本系统信息交换频繁,如果受到病毒攻击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病毒发作。
(7)信息篡改:门户网站、行政审批等业务系统运行在公网,信息在处理、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遭到攻击者对信息进行恶意修改、删除,极大威胁业务的开展。
(8)管理风险:规章制度不严,使恶意攻击者可以钻安全管理的空子,发动网络攻击;技术措施不力,使系统安全维护得不到足够的技术保障;人员培训不够,使系统面临更多的误操作,从而削弱系统的安全性。没有定期开展安全审计工作,对于各类漏洞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
(六)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建设
信息化运行维护保障的目标是为我单位以及入驻单位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与服务,全面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故障,及时处理故障,保障日常办公应用。在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过程中对发生的问题、解决方式、处理结果、规范规章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
以省内外兄弟单位现有运维规范及标准为参考依据,根据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运维规范与/ 16 管理制度。规范的运维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运维服务中的运维工作记录、运维流程管理、运维考核制度。
6.顺德城信息化建设建议方案 篇六
(一)市场现状及分析
在面临着激烈市场竞争的今天,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依靠科技力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企业现有资源,搞好企业信息化,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
那么,顺德城作为商业地产项目的代表如何才算成功呢?商铺销售出去并不等于项目成功,销售只是意味着产权的转移,与物业本身是否发挥了作用并没有必然联系。商业地产必须使其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才算成功,其价值不在于用来居住,而在于能为商业经营带来利润,商业利润是通过商品交易来实现,要求商业活动频繁、交易畅旺,也就是通俗所说的人气旺盛,才能为经营者带来丰厚的利润,这样的商业地产项目才是真正成功的项目。可以说,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商业地产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形成反差,对企业而言,完善的管理信息化,意味着更多的生产、经营、决策所需信息,更高的准确性,更广的信息涉及范围,成本低、收效快的捷径,是实现职能转变、克服市场盲目性、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的基础。
而顺德城自从进入益阳开始建设以来,公司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人工管理方式;人治多于法治;企业没有完善的系统管理制度;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也远远滞后于其自身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的发展;业务流程不清晰,部门上下衔接不顺畅,业务指标和数据不精确,信息传输和沟通的不方便,都大大降低了的运作效率;从事信息化管理的专门人才和团队组织还很匮乏;
因此,建立完善的商业地产信息化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商业地产信息化管理优势及发展趋势
1.信息化将使企业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化。信息管理系统使项目部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有了明确的界定,对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也做出了清晰的规定,并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智能化的流转传递,使各工作环节衔接紧密,提高了工作效率。
2.信息化将使企业增加管理的透明度。由于信息化的应用,使造假、虚报等不良现象大大减少,同时公司对项目的管理力度也得到加强,公司领导可以查询项目各种数据报表,对项目的进度、资金、质量等情况可以做到了如指掌。
3.信息化将使企业实现系统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为顺德城未来的移动商务,电子商务,物流中心,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4.住宅发展智能化。网络时代人们对家居的要求是高度智能化,在21世纪发展智能化住宅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住宅的智能化功能将被列为评价楼盘综合性能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指标。社区提供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是家居功能向外拓展的必要条件。智能化的物业管理深入到各单位住宅,真正实现建筑智能化到社区管理的智能化。
5.大力发展的电子商务。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电子商务的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急剧扩大,各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拓展全球市场的有效手段。在这种良好的外部环境下,电子商务将会成为21世纪整个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6.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网站功能。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将成为房地产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这将彻底改变传统的购房方式。房地产网站建设将为购房者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市场服务新模式,将会扩大房地产信息服务的内容,建立房地产在线咨询服务系统,引入城市电子地图,实现网上售楼。
(三)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及风险分析(SWOT分析)
一
效益分析
1、信息化使企业更多资源得以共享
通过数据资源共享,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运营质态,参与管理,加快各环节响应速度,最终体现在企业快速应变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意识。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加快了信息化建设,加强了企业内部的协同,在快速应变市场方面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往往在企业全面实施信息化前,公司各部门资源都非常保密,处于孤岛状态
2、信息化的过程也是流程优化的过程
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企业流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在信息化过程中,我们将发现很多以前身边忽视的问题,如流程过于繁琐或过于简单
3、信息化使企业管理从事后控制逐步转变为事前控制
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解决!很多问题是有预兆的,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控,使得管理由事后控制逐步转变为事中控制或事前控制。
4、使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生产管理科学化
在市场竞争中,保证产品报价的快速、准确和及时;在库存控制方面,可使库存压到最低水平,减少过程所占用的资金,减少仓库面积,从而可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
5、信息化的过程也是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的过程
企业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使公司现有数据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推行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手工管理时基础数据不规范,人为因素很多,执行时沟通成本很高。
二
风险分析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也是一把双刃剑。通过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项目连续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6%的信息化项目完全成功,而28%的项目完全失败,其余46的项目则超过了预算或工期。产生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风险认识不足。虽然,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力,但是,如果不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那么信息化带给企业的影响很可能是反面的
(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阶段实施
目前顺德城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处于初期起步阶段,企业的基础业务系统、专业IT管理人才、网络与硬件环境、人员素质都存在缺口,一步到位的做法只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很难取得成功。因此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针对顺德城目前的建设状况,本人建议分以下几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初级阶段建设
根据公司规划和工程建设进度,在现阶段疏通公司业务流程是现实且必然的方向,业务是企业运作的核心,以业务系统作为信息化的切入点,能解决企业当前的主要业务瓶颈,而且实施周期短,成效显着,能为整体信息化建设建立基本的框架。日后在此基础上再实施辅助系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人认为可以从下列几个方向着手:
1、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团队或部门。之前由于房地产行业属于传统行业,很多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淡薄,认为信息化可有可无,个人建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由公司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组建信息部门及各业务部门挑选精兵强将来投入这个工作,建立一支高效,团结,进取的专业团队;(信息部门组织架构见附件)
2.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各部门明确各自的工作业务流程以及上下环节的衔接流程,以流程制度化,系统化来实现工作各项指标的明确和规范,避免人为因素,主观意愿,信息延误造成数据失真,失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的高速,准确,规范化运转;顺德城总部及下属公司的所有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通过广泛的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快速处理能力,将一切流程自动化。
3,采用专业的商业地产行业软件:购买商品化的商业地产管理软件系统作为管理平台,从选软件、上软件到用软件都是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公司的一切流程都以系统平台为准,不再走口头、电话、纸面形式,并用制度化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4.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网站功能。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将成为房地产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这将彻底改变传统的购房方式。房地产网站建设将为购房者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市场服务新模式,将会扩大房地产信息服务的内容,建立房地产在线咨询服务系统,引入城市电子地图,实现网上售楼
(二)中期阶段建设
根据公司二期规划和开发,逐步拓展管理模块和业务流程,针对一期规划内的博览中心,排铺,商务中心,设计中心搭建完整的服务平台。
引进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因特网,进行企业的信息发布,并建设企业外部网。通过采集和利用国家宏观信息、企业材料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生产流通信息、市场信息等经营信息,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的正确决策能力。
2.引进先进的国际管理经验和平台,实现商场运营管理服务流程的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商业地产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数据资料涉及规章制度、物业、设备、客户、业主、经营范围、商品资料、合同、财务单据,业务环节包括招商、租赁、合同变更、装修、维护、收费、投诉处理等等,数据庞大、环节众多,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采用信息化管理,能完善各工作岗位的配合监督,大大缩短业务处理时间,大幅度提高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降低管理成本,并能提供完整的统计数据,实现管理的高效严密,为经营者的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最大限度提高效能。
3.CRM客户管理平台搭建,为促进顺德城持续发展和繁荣,增进客户忠诚度,在运营过程搭建CRM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必然的趋势,该系统平台将整合所有已合作的客户,商场成交客户,挖掘外部优质潜在客户资源,在不同阶段,不同季节根据客户群体与厂商,经营户的不同需求,通过开展互惠互动活动,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信任的密切关系,从而最终为所有业主,经营户,管理公司吸引新客户,维系老客户,提高效益和竞争优势。
4. 发展电子商务。目前公司的电子商务尚处于原始阶段,主要针对第一期规划中的博览中心,商务中心,设计中心,商贸区以及二期规划中的商务园区,国际会展中心,酒店,以及智能居住区等提供电商服务和移动办公应用服务,(三)远期阶段规划
1.针对二期乃至三期规划中的电子商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产业园区等项目,运用物联网技术,360度网络展览技术,建立以“顺德城”为品牌的B2C商务平台,为所有入驻顺德城园区的厂商,经营户提供免费的网络展销平台和电商体系,同时吸纳各行业有志于开拓网络市场的行业和公司,实现顺德城的电商版块规模化发展
2.更加注重信息化总体规划,不是单一的买套售楼软件就解决了,而是需要能使整个业务流程管理提升的全套解决方案;赚钱的是营销管理软件,省钱的是项目成本管理软件;随着各期规划的工程进展,逐步拓展相应管理平台并实现融合,真正实现“大数据,大平台,云计算”的物联网体系,3、全程服务保障。搭建完善强大的售后服务平台,终端运营平台,研发创新平台,品牌孵化平台,国际采购平台,实现顺德城可持性,长远性增长,为消费者,经营户,业主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厂商,经营户获得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有句俗话,“万丈高楼平地起”。今天,顺德城百年事业的稳健仍然也需要一个坚实的地基,这就是信息化建设,它也将使公司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赢得核心竞争力,并使之长久立于当时代房地产界。
7.水泥企业仓库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篇七
1 水泥企业仓库管理信息化特点与地位
在崇尚良性循环、锦上添花的流程制造业-水泥企业, 由于水泥产品成熟、市场半径小、产品保质期短, 分批出入库合并结算、原材料品种少物流大、辅材品种多物流小等特点, 导致仓库管理非常繁杂, 同时派生出水泥企业的特殊艰难的发运管理流程, 使其财务与业务流程交接节集中在结算统计确认过程, 由于大物流固粉体物料计量难, 致使熟料产量靠倒推计算确定, 因此, 水泥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是以仓库管理为中心, 围绕着物料的进、出库进行的各生产环节的库存精细化管理是各项管理的重心, 也是公司ERP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
2 水泥企业仓库信息化主要前期工作内容
2.1 对仓库数据信息进行多维度分类, 并对逐个物料进行编码、属性定义和分类维护。
第一是对库存物料进行分类, 确定物料组, 根据库存中收货和发货交易记录生成的自动分录, 定义过账对应的会计科目, 过账到总账凭证;第二是定义计算库存成本库存模型组, 确定如何控制和处理物料收货和发货的设置, 定义物料的计价方法, 进货是否需要检验, 是否接收登记, 发出提货要求, 库存交易是否实时过账生成财务凭证等;第三是确定物料采用成本的核算方法, 如标准成本、加权平均和先进先出等。同步反映物料的成本与市场成本。将物料组与库存模型组分为:原材料、服务性物料 (有金额没数量, 如价差、电耗等) 、辅助材料、矿产品、熟料、生料、水泥产品等待;原材料采用标准成本, 当期进行量差、价差分摊, 辅材及其它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第四是制定或修订, 物料属性、编码的持续维护、管理, 包括增加、修改、停用等功能的制度与作业指导书;五是根据各物料实际应用情况, 定义集团化条件下物料的合理库存数量和调拨使用流程与制度, 并严格定义零库存物料的采购及出入库流程;六是定义物料的设备、配件关联属性, 以满足设备管理、配件管理、巡检管理基础信息与管理接口。
2.2 水泥企业ERP系统仓库初始化工作延展性工作
已领或下账的库存物资处理。在清仓查库阶段, 对车间领存的库存物资, 技术改造工程中和新建设企业已记账的剩余物资, 按等值资产置换形式入库后进行领用, 以保证ERP管理条件下制造成本的真实。对仓库系统数据整理, 要协同固定资产信息内容梳理, 便于ERP系统上线运行后的设备管理、资产管理、配件管理等系统的设计和集成。
仓库类别的划分与定义、各类编码定义、合理库存的预设等工作, 要便于水泥制造成本归集、还原和班组考核, 如对水泥袋装库以包装车间成本按计入销售成本计算。对办公、消防等与生产环节关联度小以及即购即领的物料, 按零库存方式进行一进一出库存作业。
树立大仓库理念:对占用资金较大或必须有一定库存的物料, 由集团公司组织专业人员, 对物料进行集团化合理库存的确定, 并分解存放公司或由集团成立专库存放, 制定公司内部废旧物资与资产调拨计价核算制度, 及时处理不用物资与资产, 最大限度降低库存资金占用, 同时按采购和销售处理往来账务。
新增子公司信息管理复制:由于公司发展, 有购并和新建设公司并入信息系统时, 要建设信息化建设管理复制标准流程, 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一是建立初始化标准, 统一物料组、库存模型组、终结点等;二是建立统一的产成品、原材料编码和二级类目的其它物料编码体系;三是对建立购并公司物料盘点与入账规范, 及时核销不良库存与对应账务;四是建立建全公司库存备料规范, 严格控制库存;五是建立适应公司专业化管理的编码维护体系, 全面适应公司出入库管理现场;六是建立库存对帐动态化措施, 即帐务理清后, 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出入库处理, 以保障信息系统与实际库存的帐实相符。七是对配件类三级编码要充分考虑设备管理、配件管理与巡检管理的关联接口。
物料编码定义与动态管理:按简单性、分类展开性、完整性、唯一性、一贯性、可伸缩性、组织性、充足性、易记性原则, 对水泥生产原材料、产成品和服务性物料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并在统一控制二级物料编码节点的同时下放三级与明细编码权, 授权子公司专业部门分类维护。控制表见表1。
3 仓库管理信息化流程与实现方案
以生产、维修、管理等领料为触发, 启动仓库业务的出入库流程, 按谁采购谁领用、科学备原料、严格备配件的原则对出入库过程进行综合管理, 生产领料按ERP系统的物料需求计划进行计算, 在当期进行盘点计算, 进行生产出入库处理的同时安排下期计划, 见图1。
该流程要附加审批工作流程进行综合管理控制。审批要点为:一对维修计划的审批, 依据保障水泥生产线主机设备的预知性、零故障、无病态健康运行, 材料到厂后遵循随到随用或科学备件的原则, 审核结点有车间主任、技术部门和采购部门;二是对原材料计划的审批, 依据是保障生产作业计划正常进行, 审核结点有生产管理部门和采购部门;三是对货物到厂后的验收确认审批, 除正常的验收外, 对需使用后检验质量和化学成份检验质量的部分, 要在合同和订单中约束, 已指导结算准确和配件的追溯管理。
4 方案实施
1) 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 财务部门、信息部门、仓储管理部门共同组成的仓库信息化建设工作组, 工作组分为库存盘点、信息规范、项目计划及工作指导监督三个工作小组进行相关专业工作。
2) 实物盘库与易出现问题处理
按上述编码要求, 组织专业人员, 按库存动态变化特征, 建立动态建帐, 及时调整数据;理清未下帐领料单, 上线时及时下帐, 对实物进行详细的清点整理, 分类分批、分件、分阶段进行盘点。同步对物料名称和制定编码和规范定置管理, 在物料存放货架上悬贴与信息系统相对应的标牌, 保证每一阶段的盘点数据准确无误和大件出库的线路。不用的资产处置, 要会议形成处置纪要, 及时下帐。ERP运行后, 在实物入库前, 必须在ERP中根据采购合同建立相应的采购订单及采购相关信息。
每月结帐日对帐与例行盘库, 要注意入库和领退料的动态性。休息、检修期间的紧急领料不能按时下帐的, 必须在第二个工作日内补回领料单及时下帐。
注意在仓库盘库中存在的以下现象:因串货等原因导致的帐实不符, 实物入库与帐目入库不同步, 实物领料与帐目领料不同步, 各车间部门存在小库房导致维修失真的库存占用, 成本数据不实等等。
各部门需配备兼职领料员, 对库管员职责进行合理化划分, 并对领料员和库管员进行ERP系统业务及计算机基础应用培训。
3) 建立信息化条件下出入库流程及相关制度
根据ERP程序设计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由信息规范组草拟出入库流程, 并由项目计划及监督组讨论完善后执行, 由库存盘点组和库房管理部门草拟库存相关制度, 并由项目计划及监督组讨论完善后执行。如出入库流程、仓储管理办法、库房安全管理制度
4) 人员培训
根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所制订的流程和制度为基础, 对库管员、采购员、领料员等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要求、物料分类介绍及应用、物料档案建立及维护, 领料单的建立及过账, 出入库流程介绍及相关要求、相关制度介绍及相关要求等培训, 要熟练掌握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 通过培训能够熟练的将相关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 能够按照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规范的进行工作。
5) 制度制订与执行
根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 由公司出台一系列与库存管理相关的文件, 传达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目标及要求, 规范与库存管理相关人员的行为, 并监督执行。每月根据实际盘库出台库存盘点表, 由财务部监督审核, 达到库存的帐实相符。
5 应用效果
通过以上解决方案, 理顺了公司采购计划、维修计划、计划执行、采购入库、领料出库、生产出入库等作业流程, 使仓储数据基本信息实时、全面、准确, 并为生产管理、配件管理、成本核算等管理的及时上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2007年祁连山水泥集团公司ERP全面建设, 经过半年准备工作后, 于2008年1月一次性上线包括集团公司本部、水泥生产基地6个、商混凝土站3个、粉磨站2个、销售公司5个在内的所有进出存产销业务, 通过一年的运行优化完善后, 2009年1月将财务业务集成运行, 达到生产经营业务信息化集成全覆盖和财务业务一体化目标。并形成了以仓库梳理、整理和物料编码统一为中心的新增公司ERP管理复制标准。使新建企业达到“三同时、一提前”, 即同时规划、设计、实施和提前运行, 新购并公司ERP与管理复制, 在3个月以内成功上线。至2012年未, 完成新建设的成县、青海湟中、文县、漳县、陇南等8个新建生产基地, 夏河、古浪峡、张掖巨龙等购并公司, 永登、甘谷公司产能扩张的管理复制工作。在产能扩张企业中, 甘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在新旧帐处理、物资调配的定置管理、大规模编码植入和仓库扩容中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并在应用中完善该方案。在夏河安多祁连山水泥公司购并后建设中, 对克服藏区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的情况下, 对编码过渡与辅导应用, 帐务处理、定置管理过程中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并在应用中完善了单据流控制, 同时, 在夏河公司多年来信息化上线十分困难的局面得到了根本变化, 购并后二个月上线, 三个月与公司总部看齐, 为半年后张掖巨龙购并后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方案。总之, 在公司信息化建设中, 库存管理信息化方案带动了公司各项管理提升, 促进了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实施过程中, 该方案以库房对物资的分类整理为切入点, 不同问题分别对待, 各项工作的开展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不断的细化, 同时仓库管理也是一个反复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 要有一个详细的盘点作业流程, 确保实物入库与ERP系统入库同时进行、库管员凭领料单对各部门进行发货, 库存管理和信息化系统就会达到完美的融合, 使之成为库存管理的利器。
摘要:水泥企业物料具有产品、原材料品种少物流大、分批出入库合并结算, 辅材品种多物流小等特点, 导致仓库管理非常繁杂、同时具有特殊艰难的发运管理流程, 是帯动水泥企业生产过程管理、设备管理、配件管理、巡检管理、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系统, 成为水泥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基础工作。同时, 由于固粉体物料精确计量难, 生产成果产量靠倒推计算确定。因此, 水泥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是以仓库管理为中心, 围绕着物料的进、出库进行的各生产环节的库存精细化管理是各项管理的中心, 也是公司ERP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水泥企业,仓库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彭庆华.微软ERP Dynamics AX 2009企业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398-405
8.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篇八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安全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1 项目来源
重钢集团公司按照国家“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原则,将重庆市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与重钢环保搬迁改造工程结合起来。随着重庆市经济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退出主城区,进行环保搬迁。重钢环保搬迁新厂区位于长寿区江南镇,主要生产设施包括码头、原料场、焦化、烧结、高炉、炼钢、连铸、宽厚板轧机、热连轧机和各工艺配套设施以及全厂的公辅设施等,生产规模为630万吨。
2 系统目标
重钢股份公司在搬迁的长寿区建立了全新的信息化机房,结合自身实际,决定部署一套符合自身需要的信息化平台。整个平台包含: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门户.OA系统、各产线的MES系统、以及企业的原料,物流系统等。
3 系统实现
重钢信息系统全由公司自主研发,服务器端采用:中间服务器操作系统win2003server+Oracle Developer6i Runtimes,数据库服务器:Unix Ware+ORACLE 10g。开发端:Windows 9x/2000/XP+ Oracle Developer 2000 Release。根据业务需求,公司统一按国家标准部署了装修一个中心机房,选择了核心数据库服务器小型机、其他小型机服务器、FC-SAN存储柜、SAN交换机,磁带库、PC服务器、网络安全管理设备,机柜、应用服务器软件、数据备份管理软件、UPS电源。等硬件基础设施对此系统项目进行集成。在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本人主要参与了整个系统项目集成方案设计和实施。
4 项目特点
4.1 网络设计
中心机房通过防火墙等网络设备提供网络互联、网络监测、流量控制、带宽保证、防入侵检测等技术,抗击各种非法攻击和干扰,保证网络安全可靠。同时网络建设选择了骨干线路采用16芯单模光纤,接入层线路采用8芯单模光纤,桌面线路采用六类非屏蔽网络线;光纤骨干线部分采用万兆+千兆光纤双链路连接,接入层光纤采用千兆链路接口至桌面。整个网络体系满足千兆以上数据传输及交换要求。
4.2 系统设计
本系统采用业界流行的三层架构,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层,后台数据库层。
4.2.1 应用层设计特点
在应用层选择上,重钢选择了citrix软件来实现企业的虚拟化云平台,原先安装在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客户端程序安装在Citrix服务器上,客户端不再需要安装原有的Client端软件,Client端设备只需通过IE就可以进行访问。这样就把原先的C/S的应用立刻转化为B/S的访问形式,而且无需进行任何的开发和修改源代码的工作。同时使用Citrix的“Data Collector”负载均衡调度服务器负责收集每一台服务器里面的一些动态信息,并与之进行交流;当有应用请求时,自动将请求转到负载最轻的服务器上运行。Citrix是通过自己的专利技术,把软件的计算逻辑和显示逻辑分开,这样客户端只需上传一些鼠标、键盘的命令,服务器接到命令之后进行计算,将计算完的结果传送给客户端,注意:Citrix所传送的不是数据流,而是将图像的变化部分经过压缩传给客户端,只有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才可以看到真实的数据,而中间层传输的只是代码,并且Citrix还对这些代码进行了加密。对于网络的需求,只需要10K~20K的带宽就可以满足需要,尤其是在ERP中收发邮件,经常遇到较大邮件,通常在窄带、无线网络条件下基本无法访问,但通过Citrix就可以很快打开邮件,进行文件的及时处理。
4.2.2 数据库层技术特点
在数据库层的选择上,重钢选择了oracle软件。利用oracle软件本身的技术特点,我们设计系统采用ORACLE RAC+DATAGUARD的部署方式。RAC技术是通过CPU共享和存储设备共享来实现多节点之间的无缝集群,用户提交的每一项任务被自动分配给集群中的多台机器执行,用户不必通过冗余的硬件来满足高可靠性要求。
RAC的优势在于:在Cluster、MPP体系结构中,实现一个共享数据库,支持并行处理,均分负载,保证故障时数据库的不间断运行;支持Shared Disk和Shared Nothing类型的体系结构;多个节点同时工作;节点均分负载。当RAC群组的一个A节点失效时,所有的用户会被重新链接到B节点,这一切对来说用户是完全透明的,从而实现数据库的高可用性。
Data Guard是Oracle公司提出的数据库容灾技术,它提供了一种管理、监测和自动运行的体系结构,用于创建和维护一个或多个备份数据库。与远程磁盘镜像技术的根本区别在于,Data Guard是在逻辑级,通过传输和运行数据库日志文件,来保持生产和备份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一旦数据库因某种情况而不可用时,备份数据库将正常切换或故障切换为新的生产数据库,以达到无数据损失或最小化数据损失的目的,为业务系统提供持续的数据服务能力。
4.2.3 数据备份保护特点
备份软件采用HP Data Protector软件。HP Data Protector软件能够实现自动化的高性能备份与恢复,支持通过磁盘和磁带进行备份和恢复,并且没有距离限制,从而可实现24x7全天候业务连续性,并提高IT资源利用率。Data Protector软件的采购和部署成本比竞争对手低30-70%,能够帮助客户降低IT成本,提升运营效率。许可模式简单易懂,有助于降低复杂性。广泛的可扩展性和各种特性可以实现连续的备份和恢复,使您凭借一款产品即可支持业务增长。此外,该软件还能够与领先的HP StorageWorks磁盘和磁带产品系列以及其它异构存储基础设施完美集成。作为增长迅猛的惠普软件产品组合(包括存储资源管理、归档、复制和设备管理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Data Protector软件还能与HP BTO管理解决方案全面集成,使客户能够将数据保护作为整个IT服务的重要环节进行管理。该解决方案将软硬件和屡获殊荣的支持服务集于一身,借助快速安装、日常任务自动化以及易于使用等特性,Data Protector软件能够大大简化复杂的备份和恢复流程。借助集中的多站点管理,可以轻松实施多站点变更,实时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5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平台系统集成不是简单的机器设备堆叠,需要根据企业自身使用软件特点,企业使用方式,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作为企业生产软件部署的基础,另外要合理利用各软件提供的技术方式,对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冗余性进行部署,从而达到高可用和可扩展的整体系统平台。
参考文献:
[1]肖建国.《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2]雷万云.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实践之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4).
[3]《Pattern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Martin Foeler
[4]周金银.《企业架构》.
作者简介:刘航(1984-),男,重庆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推荐阅读: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06-17
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09-13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方案08-07
企业信息管理方案07-24
购物中心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10-28
小学信息化教学设备管理职责分工方案06-11
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09-19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0-26
网站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方案07-31
信息化学校方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