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美好的随笔

2024-09-12

关于生活美好的随笔(精选8篇)

1.关于生活美好的随笔 篇一

美好的暑假生活随笔

清晨,我呼吸着新鲜空气,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享受着暑假生活的美好。

耀眼的太阳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天空上,太阳射出的光芒让每个人都换上了轻便的衣裳。午饭过后,小伙伴们急匆匆地跑到我家,叫我出去玩,原来他们准备去小河边戏水。

我们来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准备大展身手。我们互相泼水,即使脸上沾满了晶莹的水珠,我们也毫不在意,继续肆无忌惮地玩耍。玩累了,我们就坐到河边的石头上,讲笑话,玩石头剪刀布,不亦乐乎。

随后,我们又向田野跑去。西瓜,菜瓜,花生……各种作物让我们目不暇接。我来到自家的.西瓜地,挑了一个又圆又大的西瓜,用手拍了拍,有“嘭嘭”的声音,是熟瓜,我心里暗暗自喜。我抓住這个西瓜的瓜藤,轻轻一扯,西瓜就被我轻而易举地摘了下来。我们合伙抬着西瓜,小心翼翼地走上了回家的路……

到了夜晚,天慢慢地变黑了,星星和月亮都出来玩耍了。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漆黑的夜空上,闪烁的星星点缀着夜空,格外迷人。我把躺椅搬到了院子里,悠闲地躺着,享受着这美好的夏夜。

暑假里的生活是多么的快乐、美好!

2.关于生活美好的随笔 篇二

书中塑造了几个可爱的动物形象, 有胆小怕事又生性喜欢冒险的鼹鼠, 热情好客、充满浪漫诗趣的河鼠, 侠义十足、具有领袖风范的老獾, 还有喜欢吹牛、臭显、追求时髦的蛤蟆。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蛤蟆靠祖传家产挥霍浪费, 追求新奇玩意儿, 上当受骗, 锒铛入狱, 差点儿连家也保不住, 幸亏他忠实的朋友们帮他夺了回来。他们都曾在追求新鲜、刺激、冒险的心态下远离家园, 尤其是蛤蟆差点丢了性命, 但最终都在家的召唤下回归了家园和自我。这部作品优雅、诗意, 充满了田园风格, 也透露出了大自然蕴涵的质朴理念, 展现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

自然之美

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进入审美范畴的自然物的美, 其审美属性是以自然属性为基础的, 偏重于形式美, 如绚烂的色彩、柔美的线条、悦耳的声音、沁人心脾的香气等等。自然美的主要作用是愉悦精神和扩大视野, 从而提高生活情趣, 丰富人生智慧。

《柳林风声》中的自然美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和对动物的描写上。书中对四季的美景, 柳林间的风声和鸟语, 小窗外河水日夜的奔流, 河岸上生生不息的小动物的描述, 都是极细腻极文学的。例如, 第一章中鼹鼠与河鼠第一次相遇对河鼠登场的描写:“他发现洞中央有一个什么小小的发亮的东西, 像小星星一样, 闪了一下, 又一下……显然那是眼睛, 接着整张小脸露了出来, 就像镶着画的画框。一张棕色的小脸, 长着胡须;一张严肃的小脸, 眼睛闪闪发亮……精巧玲珑的耳朵, 浓密光滑的毛发。那是河鼠!”寥寥几笔便把一个机灵、充满活力的河鼠形象勾勒出来。书中对英国一年四季风光的描写有如一首首优美的散文诗。再如, 第七章中对自然的描写更是让人沉醉。河鼠和鼹鼠在夜里沿着河边寻找小水獭波特利时, 被眼前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惊呆了:“黑色的夜空下, 这里是一个银色的静谧的世外桃源, 青草和树木散发着清香, 草坪郁郁葱葱, 鲜花镶嵌在水边, 点缀着小岛, 玫瑰是那么娇艳动人, 柳叶是那么繁茂奔放, 绣线菊是那么芳香扑鼻……轻柔的微风在芦苇、香蒲、灌木和柳林中嬉戏, 发出沙沙的声响, 水坝轰鸣着, 翻腾的泡沫, 闪耀的亮光和泛着光泽的绿水倾泻而下, 以圈圈漩涡和串串浮沫搅动坝底平静的水面, 还有那美妙、欢快、流动的笛声。渐渐地, 大地笼罩在清晰透彻的黎明的曙光中, 鸟儿的歌声在空中响彻, 太阳发出万丈光芒, 微风掠过水面, 撩动起白杨, 摇晃着带露珠的玫瑰……”作者用优雅细致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柔和、恬静、舒适、怡人的美丽田园风光, 能够让他们看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惊异于大自然的优美。这其中也透露出作者泛自然神论的思想。当他俩在找寻小水獭的过程中惊讶于大自然的晨曦的神圣与美丽时, 陶醉在若有若无缥缈的笛声中时, 他们与森林之神潘神不期而遇。“鼹鼠突然感到一种强烈的敬畏之情, 让他四肢柔软, 低下头, 脚像钉在地面上一样, 寸步难移……事实上他感到的是由衷的祥和与幸福……河鼠也是很谦卑的样子, 因为受到震撼全身剧烈地颤抖”, 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自然是生命的必然场所和条件, 是我们万物生生不息之所。

家园之美

如果说自然是万物终极的家, 那里有四季的轮回, 有和风、细雨、阳光, 但也会有狂风、暴雨、寒冰, 所以作为有智慧的动物们利用自然材料给自己建造一个个遮风挡雨的人造的家同样重要。

《柳林风声》中对温馨的家庭生活的叙述贯穿始终, 随处可见作者对家的情有独钟, 对家庭生活的热爱。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家:气派豪华的“蛤蟆庄园”, 古朴坚实的老獾的地下居室, 岸边小巧舒适的河鼠的洞穴, 还有简单实用的“鼹鼠窝”。河鼠曾经对鼹鼠说:“ (我) 住在岸边陪伴着大河, 在水上水下活动, 对我来说, 它就是兄弟姐妹、姑妈姨妈, 是伙伴, 是食品饮料, 还是我洗洗涮涮的地方。它是我的世界, 别的我什么也不要。它没有的东西, 也不值得要。”家的召唤始终萦绕在耳畔, 盼望游子的归来。这一点在第五章达到了高潮。这一章的标题就是《回家》, 讲的是鼹鼠、河鼠雪夜从树林探险归来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所做以及回来之后的圣诞夜家庭聚会。这里有对人类温暖的家的赞美, 如:“最让人怦然心动的是一扇拉上了窗帘的小窗户, 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通透。墙里围起来的小天地充满了家的感觉, 把外面大自然的紧张和艰辛都关在门外、抛在脑后。”接着到了田野中鼹鼠嗅到了家的气息。“家!那充满爱抚的呼唤, 那些漂浮在空气中的轻柔的触摸, 像许多看不见的小手把他往一个方向拖!……而他的家显然也很乐意有他相伴, 思念着他, 想他回去, 所以散发出气息, 通过他的鼻子, 忧伤又哀怨地告诉他这些。但是, 既没有尖酸刻薄, 也没有大发雷霆, 只是在那儿悲哀地提醒他, 他就在那儿, 想他回去……与此同时, 漂浮在空气中的老家的气息向他苦苦哀求, 在他身边低语, 像咒语般地召唤他, 最后, 迫切地向他命令。”于是在家的召唤下鼹鼠带着河鼠回到他那“破旧的、狭小的, 家具摆设也颇为简陋的家”。家虽寒碜, 但有朋友的帮助和关爱一样是那么温暖。最后大家一起在鼹鼠的小窝里吃饭、唱歌、聊天, 度过了一个其乐融融、十分惬意的圣诞平安夜。格雷厄姆是这样结束这一章的:“想想他始终有家可归, 而且这个家完完全全是属于他的, 家里所有的一切随时随地都欢迎他回去, 就觉得真美好。”

家是美好的, 但也会有失去的时候, 这时我们就要有保护、重建家园的勇气和信心。书中蛤蟆一开始不懂得家庭生活的美好, 追求新奇, 豪宅被黄鼠狼占有, 但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重新做回了家的主人。最后一章《尤利西斯的归来》明确地指向了一个重要主题, 即“家园”。借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出征和回家的典故, 点明了整个故事的主线, 即蛤蟆迷失家园和重返家园。综观整部作品, 这一主线展示的蟾蜍历险实际上是蟾蜍重新认识和寻找家园的成长过程, 浸润着作者力图向儿童读者传达的强烈的家园意识。

友情之美

“患难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这句谚语放在鼹鼠、河鼠、老獾、蛤蟆身上再适合不过了。除了浓浓的家园意识之外, 坚贞的友谊也是全书的主要思想之一。朋友之间需要相互帮助、理解、坦诚、宽容、分享快乐、共担困难、纠正错误, 这些良好品德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

一个活泼热忱、宽宏大度、博学多识、掌控一切, 另一个细腻温婉、天真纯朴、忠诚可靠, 个性的互补和共同的善良真挚的天性, 使鼹鼠和河鼠很快成了最好最默契的朋友。在第一章中, 河鼠主动邀请鼹鼠坐着小船享受河上的美丽风光, 还用丰盛的午餐招待鼹鼠。从没划过船的鼹鼠任性地拽过船桨, 结果弄翻了小船, 搞得一团糟。当鼹鼠弄翻小船, 狼狈不堪时, 河鼠甚至都没有生气, 反而笑着安慰鼹鼠, 并把他带回自己的家, 邀请鼹鼠留下来享受河边的快乐生活。河鼠的体贴周到和热心肠让鼹鼠觉得“非常舒服、开心、满足, 体会到了真诚的友谊, 发现了生活的美好”。在第三章中, 当河鼠发现鼹鼠偷偷跑进野树林里, 他“扎上皮带, 别上手枪, 抓起大棒, 昂首挺胸地穿越整个树林……在没有路的地方到处搜索”, 最后将鼹鼠安全救出。当他俩又饿又累时, 是老獾为他们敞开了温暖的家门, 给他们端来好吃的食物, 铺好舒适的小床。“这两个刚刚饱受暴风雪折磨的动物, 现在像是进了安全的避风港, 外面寒冷而无路可走的树林, 已经渐渐远去, 而他们所遭遇的所有苦难像是一个快被遗忘的梦。”当鼹鼠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却发现没有什么可招待客人, 又对比到自己家不如别人家“舒适、漂亮、宽敞”, “回忆带来了一阵感伤, 抽泣得说不下去”时, 善解人意、聪明能干的河鼠竭尽全力地弄出了一道道美味的圣诞晚餐, 化作二人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他们在老獾的指挥下齐心协力帮助蛤蟆打败敌人, 顺利地夺回了家产。家是我们的居所, 但只有其中真挚无私的爱才使得它变得温暖, 让人牵挂和依恋。

探险之美

《柳林风声》中还有一个与固守家园看似相对立的主题, 那就是出门探险。看世界, 在路上这一条线也贯穿了全书。故事的一开始就是鼹鼠厌烦了大扫除, 在春天气息的吸引下从地洞中使劲地钻出了地面, 一个春光明媚的世界在他眼前舒展开, “一切都是那么欢欣鼓舞, 生机勃勃, 奔波忙碌”。也正是这次探险使他结交了生命的知己———河鼠, 认识了更多的伙伴。当河鼠反对蛤蟆驾马车出游时, 鼹鼠说:“蛤蟆这主意听起来好像还挺有趣的。”格雷厄姆评价道:“充满冒险和奇遇的生活对他 (鼹鼠) 来说太新鲜刺激、太诱人了。”正是鼹鼠在探险心理的驱使下一个人走进了陌生的大树林, 引发了河鼠冒着生命危险雪天营救的故事, 也正是这次探险让他们对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就连一直要坚守在河边居住的河鼠心中也有了出门走走看看的冲动。在看见燕子南飞, 听到航海鼠绘声绘色、天花乱坠地对海外流浪生活的表述后, 神情恍惚的河鼠心中那沉睡的探险精神苏醒了, 居然收拾起行囊要出门远游。后来在鼹鼠的拖拉下, 让他通过平时的爱好写诗来抚平心中的波澜, 宣泄出他的探险渴望。如果说河鼠的探险是精神上的话, 那么蛤蟆的探险则是行动上的了。蛤蟆的探险是全书最惊心动魄的情节。蛤蟆驾驶过游艇, 驱赶过马车, 在摩托车上风驰电掣, 蹲过监狱, 扒过火车, 还从火车上跳了下来。他是唯一一个进入与动物世界不同的人类世界的主角。这一趟探险之旅既紧张刺激, 又痛苦不堪, 但正是在探险中蛤蟆在不断地获得教训、不断地成长, 踏上了正确的轨道, 改掉了骄傲自大、盲目冲动的毛病, 而变得谦虚、温和。一番波折之后的回归已经是一个更成熟、更健康的自我。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探险与家园并不矛盾:我们一次次出门探险学到了新的东西, 结识了新的朋友, 加深了对家的理解和热爱;我们一次次出门就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正如鼹鼠的想法那样:“他一点儿也不想抛弃新的生活和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是想想他始终有家可归……就觉得真美好。”

自然、家园、友情、探险精神交织在一起吹奏出一首旋律悠扬的美好生活的颂歌。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家园是我们利用自然建造的避风港, 友情让我们感受到爱与人性的美好, 探险精神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柳林风声》是一缕温情的风、优雅的风、自然的风, 它给了我们一种深切的抚慰, 如同那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格雷厄姆用清新淡雅的文字, 以童话的形式隐含着隽永的人生况味, 呼唤我们共建和谐美好的生活。

摘要:《柳林风声》是苏格兰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代表作。作者用优雅细致的语言、热情饱满的想象力和动人曲折的故事情节编织出一个美妙的童话, 但这并不是仅仅给孩子们看的书, 其间洋溢着对自然、家园、友情、探险精神的热爱, 实际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

关键词:自然,家园,友情,探险精神

参考文献

[1].肯尼斯.格雷厄姆著, 姚佳、刘琪译:《柳林风声》,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7年版。

[2].罗良功:《〈杨柳风〉:一个关于家园的乌托邦》, 《外国文学研究》, 2006 (4) 。

3.美好的,美好的生活 篇三

还记得那时和同样是14岁的初中女生的邻居,站在楼道的阳台前一起涂淡粉红色指甲油的情景。我们的眼神里都有种喜悦,因为可以在周末到来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而不会遭到老师的责备。

那时的夏天,我渴望有一条太阳裙。后来真的有了,圆领儿的鲜橙色太阳裙,长度刚刚到膝盖上面几厘米,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穿着它,刚洗过澡系着一条红发带的头发还微微发湿,在院子里看男孩子们踢球。

那是在叛逆青春期之前的像珍珠般美好的童年。对物质的记忆是温暖的,那条裙子,那条红发带都混合着感情,挥之不去。

17岁的时候,我听摇滚,喜欢戴大大的墨镜穿紧身牛仔裤。那时候的物质观是欲求不满,全世界都是我的宝藏,而钱只有可怜的一点点。于是学会了买旧物或者自己改造衣服。那时候突然发现家长的黑色呢子大衣自己穿起来虽然大了点,但还是很好看的。

那时心中并没有名牌的概念,甚至买不起一瓶心爱的香水。身上只有不到十块钱,而感觉却比路边的自动取款机还要富有。尽管全身衣服加起来不到两百块钱,却感觉无比满足,无比自豪。那是段成长的岁月,我如饥似渴地吸收各种养分,从广播、书籍、演唱会和不同的朋友身上。与同类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穿同样风格的衣服,听同样的音乐,谈论彼此感兴趣的话题,那时候物质对我们来说,是种分辨同类和表达自我的必要手段。

20岁,在我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我穿着自己花一万块钱买的红色礼服,与许多年轻的诗友们挤在一起,轮流上台朗诵各自写的诗歌。那夜真是胜景,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一万块钱花得值。

后来,物质开始超过精神,成为第一需求。我们追求名牌,我们开始把自己打扮成另一个人。我们开始追求车子、房子,更贵的衣服、更高的享受。我们甚至变得虚荣。就像我在英语并不过关的时候,买过一本《名利场》。实际上,我根本看不懂。这就像我认识的一位时尚编辑,据江湖传闻,他曾经把借来拍照的名牌衣服换成从襄阳路买来的A货。他全身都有名牌,连红袜子都肯定是名牌。他幽默又有创意,但我听了他的故事后,只觉得啼笑皆非。

我们忘了最美好的事物是那些永远无法用钱买到的东西。比物质更高贵的,是灵魂的奢侈。是写出一首诗、画出一张画、创作出一幅作品,甚至是默默无语观赏美景的瞬间的快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最佳的物质生活,就是穿着打扮衣食住行无不体现出你真正的性格,与你所追求的生活完美相合。它应该像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是美妙的大自然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一样。

未来。这是一个美好的词,象征着希望。

曼杰施塔姆的这一首诗,目前最能表达我对物质的态度,它是我希望未来能够达到的物质状态——精神与物质的平衡:

我很早就爱上贫穷和孤独,

我是个贫穷的艺术家。

为了用酒精煮咖啡。

4.读书使生活更美好随笔 篇四

曾几何时,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确切的说,是进入创意经济时代——而好的创意,来自于对前人及其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消化,更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理性认识和把握,未来的社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信息、文化知识,技术,而通过读书,多触类旁通,并善于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无疑是有益的,而对于一个基本没有读书习惯甚至从不接触书本的人来说,这是很困难的事情。

曾经,我们或许一直为自己的“不读书”编造各种“真实谎言”,或说没时间读书,或埋怨书市泥沙俱下、不知道该读什么,或觉得读书费脑子,看电视玩游戏更轻松,或感叹社会.功利浮躁,没有读书氛围,读书无用总而言之,读书是一件极其无聊乃至非常痛苦的事。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著名作家林语堂认为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值得尊重即令人妒忌的享受。他觉得当一个人拿起一本书的时候,“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人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技能的一种方式!

一代伟人毛泽东,从来阅书无数,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让工作人员念书给他听,他的“成习惯,长知识,生智慧,会创新”的“读书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主张读书要求甚解。对于知识的获得要全面,这样才能把握准、看得清,从而更好地创造性工作,进一步找到创新点。

古人说,无利不起早。正常人做事都有目的,这是人类的本性决定的,读书也不例外。读书的吸引力在于对社会、对自己、对物质利益、对精神满足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处,所以好读书、读好书,有百益而无一害——关键在于不要急功近利。因此,带着功利性心态去读书,未尝不可,甚至在可助益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学子或穷经皓首、执着科举,追求达则兼善天下,成就一番事业的宏图大志;或潜心学问,归隐山水,实现穷则独善其身,品味内心宁静、精神满足的人生境界其实都是带着明确的`目的读书——追逐利禄名望是功利,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同样也是一种功利性目的。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认为,人类创造出书籍的目的在于传承文化和知识,使自己在阅读中不断习得有用的知识,或提升改造世界能力,或提升人生思想境界。正是这种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功利目的,让读书成为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正当方式和手段。读出能力并取得成果的人士也成为社会追捧、大众羡慕的成功人士。据说在哈佛,在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顺手把大衣扔地上,然后边吃边看书或是作笔记。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里,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于是,目前止——哈佛产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美国总统有7位。

窃以为,多阅读,再写些文章(其实也并非一定要写出来发表或结集出版、当作家),更多时候,当你脱稿发表演讲,自我介绍,陈述事件,汇报工作,其实本身就是在写文章——只不过是直接通过嘴巴说出来,把你在肚子里写好的文章,念出来;而如果读书多了,你的语言就变得流利、顺畅,出口成章,条清理晰,层次分明,人家就喜欢,大众就容易接受,那样,你也就成功或至少离成功不远了。反之,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半天蹦不出一个字——又怎能让人对你刮目相看!?

著名作家郑渊洁说,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人类生存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因此,钱生财不如才生财。我们不可能都当作家,而是会从事不同的职业。而一种通用技能,像魔法那样,我们掌握了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在和别人竞争时都能胜出?这种通用技能的名字就是:写得一手好文章。

许多事实表明,读书,可知史,明志,吸取别人经验或教训,少犯错误,规避折腾,理清进取方向,明确人生奋斗目标——而认准了自己的真正爱好与特长并持之以恒,成功便也不是什么难事。

5.关于生活美好的随笔 篇五

店里没有想象中午后阳光的味道,像地铁口那般,倒是金碧辉煌的很。三四张桌子,熙熙攘攘,比许多面家小得多,也静得多。听不清楚的低语和“呼呼”的食面声一阵阵徐徐吹进耳。他们是故意慢慢做这碗面的吧,故意让长途跋涉后的心沉静下来。心沉静下来,方才的感受、思绪也就一点点发酵得香醇了……提心吊胆生怕下错站、百度地图上看不到营业信息的小小惊惶、看到敞开的大门心口大石落下、后面大叔提醒后露出的微笑……也在这时酝酿成了雀跃,迫不及待地从心头漫到十个脚趾头。

面端上来了。吃云吞面得先喝一口澄澈的面汤,再吃一口爽弹的竹升面——这是桌上牌子说的。早已摩拳擦掌挤在唇舌间的感受器迫不及待把信号传给大脑,大脑再把“春草暖阳一般”的感觉发射到四肢百骸,隐约能听到身体舒坦的呻吟。

墙上的照片基本都有蔡澜先生。我最初想来吃这面,也是因为在一本美食杂志上看到先生对他的赞不绝口。(尽管那时我对蔡澜先生了解不深,甚至没看过他的照片,但看到的时候就恍然大悟,哦那是蔡澜先生;就像我没看过什么照片,不过一看到这碗面,便想,啊没错,这就是我想象中的云吞面)

出店门,我深深望了一眼衬着LED的木质招牌。和煦的暖阳打在朝街的彩色玻璃上映出中西交融的奇妙意境,直教人待的恍惚,身上也有些发汗。

6.关于生活美好的随笔 篇六

在国外,买东西和别人讲价,让对方便宜点,只是捉襟见肘的说了一个词:down!听得对方一头雾水;在国外,吃饭时想问问我点的餐好了没有,呆立在收银台前好久说不出一个单词,只得微信问我学英语的同事,然后获得了她的一句指点:my food is ok?如获至宝。

出了两次国,第一次有一个英语老师同路,我们去吃了当地地道的海鲜,像本地人一样去逛超市,买到很实惠的演出票去看了一场精彩的演出.......第二次,英语老师去外地学习没能一起去,我们几个数学语文老师只能逛逛有中文的、价格更高的机场店。出了国,语言就是你的底气,决定着你的表达姿态,是吞吞吐吐畏首畏尾灰溜溜,还是大大方方谈吐得体?

有时,语言决定你的生活方式:我在山城的大街小巷穿行,我在重庆的酷暑里寒风里挣扎,我把家乡的景点走了一遍一遍;亲爱的英语老师在欧洲十日游,在布拉格广场喂鸽子,在教堂听清朗如的天籁的唱诗班的吟唱,看大英博物馆里举世瞩目的收藏.........

也许你会说,我不出国。你有选择的自由,当然无可厚非,只是因为一门语言就放弃了生命的一种美好和广大的可能性,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当我们心里想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时候,因为语言,你的世界就瞬间缩小到原来的几十分之一。

是否出国关乎生活的更高追求,这样的可能性,不要,也不会伤大雅。但是,有些可能性的放弃,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比如升学的可能性;比如,你上到哪个层次学校的可能性,比如你能够上研究生的可能性。

初中是个重要分的分水岭,中考后,一个班级的同学你有你的方向,我有我的。但是这个方向是从现在开始就慢慢塑造的,正如我们所学的“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成功是个很不确定的结果,事情做成之前,没有人能说自己一定成功,所以,要用各个学科的优秀去保证!

那天和同学们分享了一个比喻,上到初中很像大家在山腰推着一块大石头。如果一开始你就稳稳的顶住它,然后一步步的推向山顶,虽然辛苦但一直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开学你就没有意识到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因为觉得累就把这块石头放弃,石头咕噜咕噜滚下山去,你得到了短暂的轻松。轻松之后呢?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抱着自己沉重的学习任务,一边抱怨,一边懒惰,去见证别人的胜利和成功;第二种,幡然醒悟,觉得不可这样堕落下去,重新把石头开始往上推,因为已经跌落谷底,所以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却不一定能够立马回到原地。

亲爱的同学们,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从来学习都是和枯燥为伴,和孤独为友的。如果你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你要感谢你的老师,课堂的组织和安排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心血的凝聚;你也得感谢你自己,是你的好奇心引领你,是你的意志力支撑你,这是人生里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要知道,多少人终其一生也没能找到学习的乐趣。

亲爱的同学们,学习又是极有乐趣的,否则不会从古到今、中国外国有这么多对知识孜孜不倦追求的人。当你寻觅到了学习真正的乐趣,不需要家长的监督,不需要老师的鼓励,照样能兴趣盎然,这源自你对知识的探索,对真理的实践,和过程中巨大的成就感。

有些乐趣,它是表面的,更重视声音的变幻,色彩的绚丽,新鲜感逝去之后,什么都没有。只有低层次的兴趣才会卑躬屈膝的去讨好你,深刻的兴趣从来都是骄傲的,是不需要华丽的装饰的,它本身就具备的吸引力让多少人终其一生废寝忘食、甚至倾家荡产的去追求。开学第一课里那个汉字叔叔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一个外国人因为对汉字的热爱,孤身来到中国,放弃优越的福利,面临被遣返的危险,还是愿意留在中国,整理汉字、宣传汉字!同学们,愿你能找到,你真正喜欢的,能给你提供内在不竭动力的事情,去努力去追求。

但是深刻的乐趣也会给你更大的回报,如果你愿意接受它的指引,你会进入一幅美丽的画卷,战胜了沿途的艰难险阻,你会拥有探奇索妙、引人入胜的特殊经历。只是,要找到深刻的乐趣,并不容易。

任何学习乐趣的获得,无论你是偶然进入还是刻意为之,都会经过一个开始时狭窄、幽深、看不见前路的山洞,也许会在这个山洞里挣扎良久,茫然无措,但是请你相信,复行数步,突破这个艰难的过程,一定会豁然开朗,会有一片如梦境一般的桃花源,让你乐在其中,让你收获同伴的羡慕,收获科学的学习方法........

我相信,那些成绩好的同学一定是觅到了学习的桃花源,获得了知识带给他的幸福、尊严和价值感。

英语的学习,从初中开始一直贯穿我们的学习过程,上到大学,你选择中文系,你不用再学数学,但是你必要要过英语四级;你选择数学系,你不用再学语文,但是你依然要过英语四级;研究生的考试,除了你学的专业,英语就是要考察的内容!可以这样说,如果你选择学习,你就无法回避这个学科!放弃它,就几乎是放弃了整个学业,放弃的代价太大了。我见证过很多学长学姐们因为英语的不好,只能被迫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我不希望你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凭借英语的优秀,抵达自己想要的高度,才能自由去选择自己的喜欢,如果一开始就放弃了努力的可能,以后的选择也会被局限。

希望你看到,比你成功的人更努力,比你成功的人更专注,比你成功的人更偏执。

7.为了美好生活 篇七

近年来,运营商不断加大农村投入,为农民提供了农技支持、农产品商情、就业信息等各类贴身信息服务;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科学种植、远程管理和产品溯源等系统正在迅速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村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和农村信息化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农村大地正在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2011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不仅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广阔的农村市场,更让我们重新审视通信的本意:为了美好生活。

随着3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ICT改变生活的进程明显加快。更多的农民兄弟用上先进的智能手机,装上宽带光纤网络,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微博上编织农村信息交流的“围裙”,这样的美好日子不会太遥远!

8.不完美生活的美好 篇八

在不够完美的生活中,我们有得就有失。但很多情况下,得到却通常意味着失去。理由很简单:对于得到的东西,人们通常不太珍惜。比如很多收藏家在收藏自己向往的东西时总是千方百计、挖空心思、费尽心机,但等到终于弄回家来,却是把玩一段时间就丢在脑后了,最后甚至忘了放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得到了,一旦得到了,他就不再去渴望那个东西了。如果一个人对一样东西失去了渴望和热情,事实上他就失去了这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已经不在他的心里了。但失去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失去了旧的,我们的心灵才会渴望和争取新的,这样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有新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失去反倒意味着生活的充实。事实上,正是因为有缺憾和不完美,我们的生活才有了多一点的进步,我们对生活也才有了多一点的领悟。

不完美的生活不一定是不幸福的。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快乐和幸福,很多时候我们是痛并快乐着。你知道生活中有痛,说明你知道自己的不完美和社会的不完美。从痛苦中获得领悟并最终超脱痛苦而获得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人活着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如果一个人真的达到了这种境界,他也就失去了活着的全部乐趣。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给大家讲一个《失落的一角》的故事,这是美国著名的绘本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讲的故事。

有一个圆缺了一角。他很烦恼,觉得自己缺了一角,不再完美。为此,他开始出发去寻找缺了的一角。他向前滚动,一边走一边唱:“千里独行路迢迢,我要去寻找失落的一角。”他忍受着日晒、冰凉的大雨,冰雪把他冻僵,太阳出来又把他暖热。因为他不是完整的圆,所以行走起来不是很快。他可以边走边和小虫说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或者超超甲虫的车,有时候甲虫也超超他的车。最美好的时刻是蝴蝶停在他身上的时刻。

他继续前进,越过海洋,经过沼泽和丛林,上山,下山,一边走一边唱,终于看到了一角。他高兴地问:“你是我失落的一角吗?”那一角说:“先别唱什么千里独行路迢迢。我不是你失落的一角。也不是谁的一角,我就是我自己。”这个圆听了以后只能伤心地上路。后来他又找到了另外的一角,发现太小;又找到另外一角,发现太大;又找到另外一角发现太尖,结果差点儿把他给刺破了;又找到了另外的一角发现太方了,不合适;又找到了一角发现挺合适,但是没有抓牢结果跑掉了;又找到了一角,这一次抓得太紧,结果给捏碎了。

他只得悲伤地继续前进,遇到了很多危险,掉到坑里,撞到墙上,最后终于看到了一角,看上去很合适,于是他就问:“你是我失落的一角吗?”这一角说:“我不是,我是自己的一角,但也可以是别人的一角,只要两者在一起合适就行。”于是他俩组合到了一起,感觉真好。总算找到了,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圆,什么都不缺少了。

他们一起继续向前滚动,由于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越滚越快,快得不能停下来和小虫说话,不能闻闻花香,不能让蝴蝶停在身上,但是他总算还可以唱歌,唱完美的歌:“走遍千山万水路迢迢,我终于找到了失落的一角。”但唱着唱着就没有歌词了。天哪,他现在什么都不缺了,因此再也没有可以歌唱的内容了。他想了想,终于明白了这里面有点儿问题。

他停了下来,轻轻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走开,一路走一路唱:“千里独行路迢迢,我要去寻找失落的一角。”他又可以和小虫说话了,他又可以让蝴蝶停在身上了。

其实,这就是生活,当你拥有一切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一切。当你不拥有的时候你在寻找,你寻找的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那点东西,还有你心灵中缺少的那点东西。心灵中缺少的那点东西往往是不可能用其他东西来弥补的,只能用你永不停止的脚步以及对每一天生活的感受来弥补。我们有的时候真的要去听小虫唱唱歌,到湖边走一走,登高望一望,这些东西能提醒我们不完美生活的美好。而任何一个追求完美生活的人也都应该明白,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生活,我们只能追求更好的生活。

上一篇:创卫实施方案下一篇:移动营业厅是移动公司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