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2024-10-21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精选16篇)

1.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篇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66~67 页《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学生自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猜想性质

⒈抢答

20÷5 = ( )

(20×3) ÷ (5×3) = ()

(20÷2) ÷ (5÷2) = ()

师:为什么你们算得这么快?有诀窍吗?

⒉想想填填

3÷5= () ÷10=9÷ ()

(1) 师:怎么想的?

( 2 ) 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我们知道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 ( ) , 分数线相当于 ( ) , 分母相当于 ( ) , 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 ( ) 。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你们能把上面除法算式写成分数吗?

( 3 ) 师:分数与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既然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 同学们猜一猜在分数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性质呢?如果有你想给它取个什么名称?这一性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⒊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提出猜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评析:教者由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回顾, 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找到新知的生长点, 引导学生猜想分数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性质呢, 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 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 进入到下一步的学习活动中, 像这样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直奔主题, 巧妙自然引出课题, 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活动展开。]

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1.观察图形, 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例题准备图)

生:这些图形可以分别用表示。

师:你认为哪几个分数大小相等?

生:我认为相等。

师:真的相等吗?我们来验证看看。

(电脑演示:三个圆及阴影部分正好重叠)

师:确实相等, 我们可以将这三个分数写成一组等式:。

师:大家看, 在这个等式中, 分数的分子变了吗?

生:变了。

师:分母呢?

生:也变了。

师:而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生:分数的大小却不变。

(板书: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不变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变了, 分数的大小却没变, 这其中隐藏着什么道理呢?

2.数形结合, 分析明理

师:这是一张正方形的纸, 你能折出它的吗?动手折折看。

生1、生2、生3依次汇报:将这张正方形纸上下、左右、沿对角线对折, 其中的一份都是它的。

师:我们选择其中的一种折法——左右对折, 这里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请同学们也用这种方法折一折, 并给其中的涂上颜色。

师:如果这时我们继续对折, 又可以怎么折?

生4:上下对折。

生5:也可以将纸左右对折。

师 (继续对折后追问) :这时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又是几分之几?

生6:。

师:我们发现它与原来涂色部分怎样?

生:与原来涂色部分大小相等。

师:这说明大小怎样?

生7:这说明。

师:同学们, 像这样继续折下去, 涂色部分还可以得到哪些与相等的分数呢?请大家折一折。

生8:我是在刚才的基础再对折, 就可以得到, 发现。

生9:我再继续对折, 涂色部分就是。

生10:再继续对折, 涂色部分就是。

师:我们从中选择几个分数——, 既然这些分数都与相等, 我们就可以得到一组等式:。

3.观察等式, 初步概括

师:请大家观察, 的分子和分母怎么变化得到的?

生1:将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就可以得到。

师:那么的分子和分母又怎么变化得到的呢?

生2:将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4就可以得到。

生3:将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8就可以得到。

师:现在我们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怎样变化, 分数的大小才不变呢?自由说一说。

生4: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扩大相同的倍数。

生5: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4.组织练习, 初步完善

师:同学们, 真了不起。老师把大家这一发现整理出来了。 (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自由读一读。下面我们练习几题。

师: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生1、生2、生3依次说出答案……)

生4:第四题可以都填8。

生5:我认为可以都填10。

生6:我认为什么数都可以填, 只要两个数相同就行了。

师:方框中真的什么数都可以填吗?

生7 (抢答) :0不能填。

师:为什么不能填0?

生:如果方框里都填0, 0 乘任何数都得0, 分母为0, 就没有意义了。

师:那你们有什么友情提醒呢?

生:还需把0除外。

师:现在这个规律完整了吗?请自由的读一读。

师:考考你们。

(生1、生2、生3、依次答题……)

生4:第四题错了, 因为分子和分母没有同时乘。

生5:我不同意你的意见, 第四题是对的, 因为分子和分母同时变大了, 它们都是乘的1.5。

师:看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的相同的数可以是整数, 也可以是小数, 还可以是分数。那么最后一题呢?

生6:最后一题不对, 因为这个分数的分子是乘2, 而分母却除以了2。

师:怎么改这题就对了呢?

生:我们可以把分母的除以2改为乘2。

生:我认为也可以把分子的乘2改为除以2也行。

5.合作交流, 完善规律

师:如果把分子改为除以2, 也就是说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是不是也不变呢?请将黑板上的等式从右向左观察, 请同学们分组合作讨论, 的分子分母分别怎样变化得到? (学生分组讨论)

生1:将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就可以得到。

生2:将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4就可以得到。

生3:将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8就可以得到。

师:现在你又能得到一条什么规律?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0 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同时除以相同的数时, 为什么也要强调“0除外”呢?

生4:因为任何数除以0没有意义。

生5:因为0不能做除数。

师: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到底怎么变, 分数的大小才会不变呢?

生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们今天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同学们真了不起, 请大家齐读一下这个重要的发现。

6.组织看书, 验证规律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67页, 找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并圈出特别重要词。

生1、生2:同时、相同、0除外都很重要。

师:其实性质中的每个字都重要, 只不过记住这几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记住这个性质。

师:现在大家知道刚才的为什么与相等了吗?

生:因为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或者3就可以得到, 分数的大小不变。

[评析:教者精心启发引导学生, 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逐步获取新知。实践操作为学生探索新知提供有力保障, 验证猜想是学生探究新知、独立思考的风向标, 环环紧扣的提问, 适时的讨论, 则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了新知。真正体现让学生不仅对新知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分层练习, 深化理解。

1.练习

(1) 填补空白。

(3) 判断下面的两个分数是否相等, 为什么?

(4) 发散练习。

2.游戏

奥运火炬传递赛 (形式:把学生分成5组, 每组每人填一个不同的分数, 同时手持火炬传递, 看哪个组填得又快又对。)

师: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运成功, 举国同庆。今天我们在教室里进行一场小小的奥运火炬接力活动, 为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加油, 同学们愿意参加吗?

师:这儿有四个队, 分别是砳砳队、欢欢队、迎迎队和妮妮队, 你想参加哪个队就站到队长的后面。游戏的规则是:每队给出一个分数, 每人后面写一个与它相等但分子分母各不相同的分数, 然后将火炬交到下一位同学手中再接着写, 看哪个队写得又对又快。

[评析:多层练习设计, 独具匠心, 既重视“四基”又注重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如:第四题中的第一小题学生既可以将16 除以400 改成分数的形式, 又可以利用刚才学到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解答, 还可以将分数改成除法算式,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解答, 很好地融合了三个性质;而后面的题目则是将变式练习和开放练习相结合, 给学生创设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自由总结, 拓展延伸

具体略。

[总评:整节课洋溢着数学美感, 课堂气氛活跃, 感染性强, 让学生插上猜想的翅膀, 自由翱翔在知识的海洋, 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是一节难得的好课, 主要体现在:

1.理念新。本课能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宗旨, 从简易的教学情境入手, 在师生交谈中, 组织学生从观察、比较两个等式入手, 让学生自己形成问题, 自主探究新知。而分数的基本性质, 是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前提下, 在自主讨论交流基础上, 通过读讲精练完成知识的建构的。课堂上学生参与率高, 学习气氛浓, 思维十分活跃。

2.重建构。在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中, 让学生把它与原有的分数与除法建立起非人为的联系, 加以比较与区分, 形成重新整合的认知态势, 形成了简明的一表。这就使新知学习在学生大脑中建立起了扩展的、联系牢固的认知结构。

2.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自主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其解决问题。

2.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学会探究方法,形成探究能力。

3.在规律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体味数学的魅力。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课件)实验小学准备举行校园科技周活动,同学们正在制作科技展牌。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三张,请看第一张大雁中队做的,图片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为什么?蜜蜂中队做的,图片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小绅士中队做的,图片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

评析:“展牌”是学校经常使用的宣传工具,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以“校园科技周”展示科技展牌为情境引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片断二:动手操作,提供素材

师:这三张展牌大小相等,第一张图片占了整个版面的1/2,第二张占了整个版面的2/4,第三张占了整个版面的4/8,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三个分数哪个大呢?

生众:一样大!

师: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用一张纸条来表示一块展牌,把它看作单位“1”,请小组合作分别折出1/2、2/4、4/8这三个分数,折完后比较一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操作得出这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相等,因此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师:请观察这三张纸条,你能再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生:1/3=2/6=3/9。

评析:通过让学生猜想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引发学生对三个分数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折纸证明分数大小相等,为规律探究提供素材。

片断三:观察素材,探索规律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两组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情况,分数大小竟然不变?难道分子、分母的变化里藏着什么规律?你能发现什么?请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生小组交流。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不变因素——分数的大小,观察变化因素——分子、分母,得出变化规律。这个过程使学生知道探究什么(分子分母变化,分数大小却不变),又知道如何探究(抓住不变因素举例,观察变化因素寻找规律)。

片断四:组间交流,总结规律

师:谁能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我们发现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都不变,因为……

评析:交流过程尽量让学生充分展示,教师只做适当引导即可。学生的发现虽然是不完善的,但是探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正是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好机会。

片断五:自主举例,验证规律

师:这是同学们根据这一组例子发现的规律,是不是所有的分数经过这样的变化,大小都不变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打开信封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素材,先用一张纸条或在一条线段上表示一个分数,然后根据规律变化找出另一个分数,并在另一张纸条或线段上表示出来。最后再放在一起比较,看两个分数大小是否相等。

生操作。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的验证情况。

生1:我用线段验证1/3和2/6大小相等。

生2:我用纸条验证1/4和2/8大小相等。

生3:我验证的1/4和2/6大小不相等。

师:咦?一个反例!

生:不对!1/4和2/6变化不符合规律。

师:符合规律的分数大小相等,不符合规律的大小不等。

生:符合规律也不一定相等!

师:为什么?

生1:(3×0)/(4×0)=0/0,3/4≠0/0。

生2:同时除以的数也不能是0,因为0不能作除数。

师:那你想对这个规律作什么补充呢?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评析:由两组素材探究规律,还是处于猜想的层面,要最后得出严密的科学结论,必须得到更广泛的验证。通过让学生经历从相等的两组分数发现规律,再验证由规律变化出的多组分数是否相等,从而得出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规律的严密性。

片断六: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请同学们看,这是咱班设计的展牌()!图片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4/8)你能找出两个与4/8相等的分数吗?写在练习本上。

师:同学们,三年级在科技周活动中要举行科普知识竞赛,大雁中队推出两组参赛选手,每人都拿着一个分数:2/6、5/25、8/16、1/2、8/24、6/18,第一组等于1/3,第二组等于2/4,谁能帮他们分一分。第一组是哪些?(2/6、8/24、6/18)第二组是哪些?(8/16、1/2)第二组缺一人,所以“2/4”组决定招收外援,你愿意帮助他们吗?如果你去,你准备拿一个什么分数?

评析:在练习设计中注重情境串的创设,在激发学生应用规律的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自然地体验到规律探究流程(发现问题—提供素材—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的完整性,形成科学探究规律的能力。

总评:这节课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让学生高效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了探究规律的科学的、严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掌握了探究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3.《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篇三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时,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基础上进行教学,以下两点是我在教学后的思考:

1、创设情境,通过讲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小故事的方式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情景引入和猜测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

4.分数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篇四

本节课教学是让学生在感悟中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它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感受,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在学生通过听故事看图片,感受到三个分数相等后,让学生猜想这三个分数是否真的相等,并联想学过的知识或借助学具,怎样证明你的联想是正确的。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证明这三个分数也是相等的,体现了学生思维恶的广度,这种设计克服了学生思维的惰性,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5.《分数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篇五

问题:

1、学生总结性质时说到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老师总是可以向乘或除以引导,有必要过分区分吗?

6.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篇六

一、教学片段一

学生通过观察, 得出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我出示了以下习题:

显然, 这三道题目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会直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求解, 同时强化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记忆, 可谓基础, 学生当然轻松过关。一个学生说:“分母2变成了24, 24是2×12的结果, 所以1也要乘12, 即二分之一等于二十四分之十二”;一个学生说:“同理, 24=8×3, 那么10×3=30, 所以第二题括号里填30”;又一个学生说:“第三题也不难, 9是3的3倍, 想21是几的3倍呢?自然是7。63÷21=3, ( ) ÷9=3呢?三九二十七。”

二、教学片断二

我指着学生刚才解答的提问:“现在以你们得出的为题, 男生填分子, 女生填分母, 看谁填得快?”

男生:1, 女生:2。

男生:2, 女生:4。

男生:3, 女生:6。

男生:24, 女生:48。

几组练习之后, 改为老师说分子, 学生说分母, 课堂气氛颇为轻松愉悦。但就在学生越发得意之时, 我说分子改为11, 请问分母是多少?

热闹的课堂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不一会儿, 有了窃窃私语:“12除以11除不尽呀, 怎么办?要么老师出错了?”我静静地等待着, 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 我觉得分母应该是22。”我追问:“为什么呢?”学生响亮地回答道:“12除以11是除不尽, 但是二十四分之十二不是等于二分之一吗?二分之一的分子分母同时乘十一, 就是二十二分之十一。”教室里掌声雷动。

三、教学片断三

我们回看前面的一题同学们的解题思路是理由谁能再说一下?学生答:“分子分母同时乘3, 分数的大小不变。”我接口问道“那

老师的题目刚一出来, 就有同学抢着说:“太简单了, 填10。”另一些同学笑了:“就这么简单吗?”没多久, 一堆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 一同学回答道:“加号是一个陷阱, 分子分母同时加上10, 分数的大小有变化, 不信你看而正确的解题方法是10+10=20, 20是10的2倍, 8×2=16, 16-8=8, 所以分子的括号里填8, 这样才符合分数的基本性质。”有理有据, 也正是我想说的思路呀。表扬了这位同学, 我紧跟着提问:“那么括号里是填24吗?”学生们先计算出了新的分子得32, 用32÷8=4, 再将分母10乘4得40, 最后用40减去10, 算出了要填的数30;小结中学生们还特意指出分子分母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 分数的大小不一定相等, 必须是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 , 分数的大小才不变。更欣喜的是, 有一个同学提出:“还可以这样思考, 把8当做1倍数, 加上24就等于加上了3个8, 这样分子变成了4个8, 那么要保证分数的大小不变, 对应的分母应该变成4个10, 也就是分子分母同乘4, 这样新的分母就是40, 40-10=30是答案。”你看, 分数的基本性质被学生用活了。

维果茨基说:“有效教学的不二法门, 乃是超越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 领先一步, 带领并辅助他们学习新知识。”差不多就是我们常常强调的“跳一跳, 摘果子”。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 片断一中的练习帮助学生初步运用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不难;然而以此题生长出片段二中的习题一下子置学生的思维于窘境, 因为初看上去, 这一题似乎并不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学生“接近全知而又不能全知”, 智力得到了极大的考验, 也就产生了如心理学家们所研究的那样:思维在紧张和好奇中, 得到充分激发, 灵感终于被唤醒。

7.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错例分析 篇七

错解:2= 4= 5=

错因剖析:这是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内涵所致。整数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非0自然数的假分数,但其方法必须是“用指定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与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其形式有变化,又保证其大小不变。此题错在改变了原数的大小。

订正: 2= 4= 5=

例2把 和 通分。

错解:====

错因剖析:错在片面理解了通分的概念。错解中虽然注意到了“把异分母化成同分母”,但忽略了通分中“分母变化,分子也必须随着变化,才能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重要条件。正确的通分方法是“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也就是说,分母相同了,要保证和原来分数相等,分子就要遵循分数的基本性质,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订正:12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

= ===

例3将约分。

错解:=

错因剖析: 错在没有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去操作。本题分子除以6,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也应除以6才对,而错解中分母却是除以4得到的。虽然分子分母都变小了,但分数的大小变了。分子分母应该同除以分子分母的公因数约分。

订正: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12

==

练一练

1.把1、3、6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2.把、和通分。

3.把约分。

8.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篇八

本节课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孙悟空请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贪吃,先分给它1/3,它嫌少;分给他2/6,它还想多要;后来分给它3/9,这下它才觉得满意,觉得自己赚了一个便宜?它真赚了吗?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出示教材例1,用一个圆表示一个完整的西瓜,让学生用涂色表示分数。观察发现三个分数相等。从而能初步感受新知。

二、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深入感知分数。

请同学们用一张正方形片代,动手折一折,通过三次对折,每次找出一个和1/2相等的分数。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有没有变化?(没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很容易得出:1/2=2/4=4/8=8/16,引导学生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经过总结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对此进行巩固后,再引导学生说出:0除外。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难点,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巩固练习,围绕中心。

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我设计了口答题、填空题、涂一涂等,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学生在此过程中兴趣盎然,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起到了加深理解的作用。

反思教学的主要过程,觉得在让学生用各种方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的时候,拓展得不够,要放开手让学生寻找多种途径去验证,而不能局限于老师提供的几种方法。因为数学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教给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9.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九

冷雨夜931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本课的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小组准备三个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三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直尺、彩笔等。教学教程

(一)、激趣引思、提出问题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

2、师讲故事(课件显示相关画面)

话说唐僧师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历经磨难。一天,他们走得又累又饿,幸好路过一个村庄,化缘得到三块同样大小的饼。唐僧心想:三块饼,四个人不太好分呀!但是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分饼的方案,他对徒弟们说:我准备将第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猪八戒其中的二分之一;将第二块饼平均分成4份,沙和尚其中的四分之二;将第三块饼平均分成8份,孙悟空吃其中的八分之四,你们同意这样的分配方案吗?师父的话音未落,猪八戒便跳出来说:“我不同意这样的分法,师父你太偏心了,凭什么猴哥吃那么多有八分之四,而我却吃那么少才二分之一。

3、出示问题:同学们,请你们判断一下,猪八戒说的对吗,师父真的偏心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这的样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贯穿在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究新知聚集动力。}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1、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得出: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一等于八分之一。

2、提出问题:像这样大小相等的分数,是不是只有一组,你们能找出一些给老师看看吗?

3、提出学习要求:

(1)、小组合作:找出一组大小相等的分数,然后想办法证明这组分数大小相等。(2)、思考:在写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1)汇报交流,共同评价(教师择机板书)

(2)交流发现,揭示规律

(3)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5、(1)指导看书验证规律

(2)引证:以前我们学习了商不变性质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意图:通过让自主写数、自主验证、自主发现,让学生在写一写,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求知程,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

三、自学例题,运用规律

1、自学第108页例2并完成相应“做一做”。

2、校对:重点让学生说说分母、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根据什么?

3、小结。

〔意图:学生能够学会的,老师不包办,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基本练习:

(1)说一说:下面各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合分数的大小不变。‘ A 把九分之五的分母乘以五;B 把十二分之八的分子除以四 C 一个分数的分母缩小3倍;D 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2倍。(2)填一填: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下列等式补充完整。

2、变式练习

(1)对对碰游戏:

玩法一:同桌之间,一个同学任意说出一个分数,另一个同学根据这个分数说出一个和它大小相等的分数。

玩法二:小组之间,一个小组任意说出一个分数,指定一个小组同学说出一个与之相等的分数。

(2)辨一辨:A、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B、〔略〕

C、〔略〕 D、〔略〕

F、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这两个分数一定不相等。()

3、实践题:

五年级同学参加学校举行的应用题选拔赛,其中五(3)班被选上的人数占参赛总人数的十六分之二,五(5)班被 选上的人数占参赛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五(3)班与五(5)班相比,哪一个班被选上的人数多?

〔意图: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保底而不封顶,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现时注意练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五、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10.《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11-02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会灵活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四、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五、教学策略:

1、由原有的知识点转化成现有的知识。

2、让学生多种思路化简比。

六、教学资源(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机。

七、课型:新授课

八、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还记得除法中有什么性质吗?分数中又有什么性质呢?

内容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复习,回顾旧知,让学生唤起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两个知识点,为转化成比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

(1)求比值:6∶8 12∶16 3∶4

展示学生完成的过程,同桌互改。

(2)比的基本性质。

通过刚才的练习,因为比值相等,我们有了这样一个结论:

6∶8 = 12∶16 = 3∶4

下面先请大家观察这两个比,发现了什么?

6∶8 = ( )∶( )= 12∶16

让学生尝试说说自己的发现: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2,比值不变。

再请大家观察另外两个比,又发现了什么?

6∶8 = ( )∶( ) = 3∶4

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发现: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2,比值不变。

由此得到:(板书课题及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教师强调:“同时”“相同”“0除外”几个关键词。

(3)化简比。

比的基本性质作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以2∶3为例,说明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即时判断:下面哪些比是最简比?

6∶9 2∶9 4∶2.2 7∶13

教学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讨论: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2)1/6∶2/9=(1/6×18)∶(2/9×18)=3∶4

小组讨论:分数比怎么化简?为什么要乘上18?乘上9可以吗?

(3)0.75∶2=(0.75×100)∶(2×100)=75∶200=3∶8

0.75∶2=(0.75×4)∶(2×4)=3∶8(更好)

小组讨论:怎样把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1)都化成整数比。

(2)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直到前、后项互质为止。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观察比值相等的两组比的特点,从而得到比的基本性质。再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整个设计过程,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新旧的转化及运用。】

3、区别化简比和求比值

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化简比的结果还是一个比,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

例如:25∶100化简比的结果是1∶4 ,读作1比4,求比值的结果是 ,读作四分之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清“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及结果的不同性,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4、巩固练习

(1)化简比

6∶10 0.3∶0.4

12∶21 0.25∶1

(2)选择

1千米∶20千米=( )

(1)1∶20 (2)1000∶20 (3)5∶1

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1)20∶21 (2)21∶20 (3)7∶10

(3)思考题

六一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倍,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新知识学以致用,并作进一步拓展。】

5、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化简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加深理解。】

九、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2)1/6∶2/9=(1/6×18)∶(2/9×18)=3∶4

(3)0.75∶2=(0.75×100)∶(2×100)=75∶200=3∶8

11.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一、明确核心, 寻找教学支点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其他知识的学习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因此, 课始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分数, 直接问学生对它有哪些了解?接着让学生在“一个物体 (图形、线段) , 一些物体 (5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10个) ”上表示出。最后小结: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单位“1”?要表示分数必须做到什么?进而帮助学生明确平均分是表示分数的基础, 要认识分数的意义必须要先认识单位“1”的量。

二、明确内容, 寻找知识联系

小学数学知识网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编排的, 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知识的纵横之间有一根根无形的线把它们有机地串在一起, 但数学教材的内容是一个一个断开的课时。复习课, 就是要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结成网,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这样不但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将成块的知识储存在大脑中, 以便学生可以随时提取和运用。

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 但是所有的知识都与分数的意义相关, 于是我们可以“25”为突破口, 让学生找“25”的朋友。学生可能的回答是:

(1) 分数:410615——分数的基本性质。 (你是怎么找出来的?)

(2) 小数:0.4——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怎么化?你是怎么想到的?)

(3) 153545——真分数, 分数单位。 (这些分数都比1 )

5565——假分数和带分数。 (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多少?)

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思维的骏马可以任意驰骋, 学生会快速地搜索脑中已有的知识点, 并产生联想, 于是不同的点连成了线, 相同的线构成了面,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知识点,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

三、明确体系, 强化知识应用

有了知识的点和面以后, 学生还缺少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这就需要通过一组简单的练习, 勾起学生对知识的联系。课中我运用了这样一组练习:

(1) () 5=410=16 () = () () = () ÷ () = ()

(2) 下面的分数你会怎么分类?说说你的想法? (先思考, 再同桌交流)

34117512244568792341111

第一题的主要知识点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等。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回顾方法, 并体会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二题分类的预设如下:①真分数, 假分数 (分数和1比较大小) ;②分母相同一类, 其他一类 (分数单位相同, 平均分的份数相同) ;③分子相同一类, 其他一类;④能化成整数的一类, 其他一类;⑤按是不是最简分数分等。主要是帮助学生回顾分数的分类, 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分数单位以及最简分数等知识运用, 并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本单元主要从分数的意义、分类、性质、联系四个角度进行了学习, 在反馈中逐步完善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完成板书。

12.《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说出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3、会通过操作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扩大缩小的规律,并推导出基本性质。

4、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

6、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7、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辩证唯物

学情分析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以分数大小相等为基础的。两个分数大小相等,学生容易联想到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等。为此,就需要课件先通过直观动画使学生了解、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大小是相等的。接着研究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要学生一下子说明道理比较困难,就需要一步一步分析,最终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熟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基关键词同时、同数、不为0

学习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具体解题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内含正方形纸,线段,直尺)

教法学法:

讲授法,活动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活动设计:

通过正方形和线段的平分探究和的大小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

同学们,今天刘老师能在这里和在大家一起研究数学问题,感到非常的开心。你们想看老师的魔术表演吗?(想),好,那老师就在在座的各位面前献丑了(表演)还想看吗?(想)那我就给大家表演一个数学的魔术吧!

出示课件:56 = 1012 =1518 = 2024

师:我能写无限多个与56相等的除法算式来,这个魔术你们会吗?那我有一个除法算式45,请你写出与它相等的除法算式(点名)教师板书:45

师:哇,你真厉害!那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把被除数和除数怎么变化了,但商还是不变了?

生:(引导说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师:是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这在数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商不变的性质。(板书:商不变的性质)

全班同学把商不变的性质说一遍,好吗?(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本节设计是为了

二、活动探究

师:我们知道,分数和除法是有着密切联系的,除法算式都可以写成分数,那么这些除法算式可分别改写成几分之几呢?

生: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师:上面的这些算式的商是相等的,那么由它们改写的下面这些分数的大小关系又怎样呢?

生:也是相等的,出示“=”

师:请同学们看,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各不相同,可它们的大小却相等,难道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中也有大小不变的性质?同学们,猜猜看,有没有?

生齐答:有

师:它是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怎样变化后,分数的`大小不变?谁来说说?点名回答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刘老师把同学们的猜想写到黑板上。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光凭猜想是不能下结论的,我们得想办法去证明它。

师: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出示课件)

师:比如,如果根据同学们的猜想,它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这个  和是相等的,反过来看,如果把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这个和的大小还是相等的。

师: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证明=呢?请同学们取出学具袋中所有学具,充分利用它们想出证明和相等的办法,谁想的办法最多,谁就是最聪明的,下面开始吧!教师行间指导。

师:同学们想了几种办法?(各不相同),想出一种方法的请举手先说说,请有两种方法的同学举手再说说,依次说完(出示学生说的课件内容)

师:同学们想出这么多办法,真不简单!(本网网 )刘老师也有几种办法要介绍给大家,我们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用小数表示分数值你们看(出示课件:可以写为12=0.5   =2 4=0.5 )

它们的结果都是0.5,说出和的大小怎样?(相等)

1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 篇十三

鲁庄中心小学 刘芳

一、教学内容:

课本57页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际例子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2、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涵并能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分子与分母的等值改写。

3、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索精神,形成良好的分数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

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生答)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的一个小故事:一天,师傅让悟空出去化斋,悟空一会功夫就化回来了一张正方形的大饼。师徒四人分吃这块大饼,八戒提议将大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而沙僧却说那样分每份太大了了吃起来不方便,应该分成八份来吃,每人吃二份,八戒大声嚷嚷着说:“那样我吃到的饼就少了,我可不干”。(课件出示)

2、问题:同学们,按照八戒的提议每人能吃到这个饼的几分之几?(四分之一),按照沙僧的提议每人能吃到这个饼的几分之几呢?(八分之二)那你觉得这样合理吗?(生答)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请大家看大屏幕,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答:每个展板的图片部分或文字部分各占整块展板的1/

2、2/

4、4/8)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板书:

(1)每块展板的图片部分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2)哪块展板的图片部分更大一些?

2、自主探索:

下面请大家独立完成下面的两个问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别表示出每块展板图片部分所占的分数是几分之几?

(2)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并将你的比较方法描述出来。要求:思路清晰,方法合理,描述完整,尽量要快。

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索。学生可能采用画图、线段、数字的形式进行表示与比较。

3、合作交流: 小组交流:

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交流刚才自己探索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时要描述清楚:

(1)三个分数分别是几分之几?

(2)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的结果怎样?

要求:(1)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补充与完善自己的想法。

(2)每个人都要表述出自己的观点,互相纠正。

(3)小组内形成一种最好的解决方法,以备上台汇报。学生交流,各抒己见。全班交流:

下面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汇报自己的交流结果。

小组上台展示。(2—3小组上台展示,方法雷同的可以互相补充。)最后教师课件演示一种比较方法。

4、精讲点拨:

(1)刚才同学们用个各种方法解决了这2个问题,版面分别占

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他们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呢?(生答)对,把1/2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就变成了2/4,同时扩大4倍就变成了4/8。反之,将4/8分子分母同时缩小2倍就变成了2/4,同时缩小4倍就变成了1/2。(2)指导学生填写57页上部的填空。(3)总结: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请你现在想一想开始的故事中猪八戒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回答。

2、请试着写出几个相等且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

3、判断

4、帮小猴子过河

14.“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反思 篇十四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 它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 掌握研究函数的方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描述法画图及学生对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发现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等学习数学的方法, 提高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进而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案例描述】

我指出, 可以从函数的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几个方面来考虑。学生很快得出这两个函数底数不同。一个大于1, 另一个大于0而小于1。我及时表扬学生善于观察, 在我的表扬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学习热情高涨。这时, 我再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底数不同的指数函数有什么性质。学生经过认真地探讨后, 很快得出了结论。我任选两个小组的代表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 回答基本上都正确。

【教学反思】

1. 要让学生充分体会认知的过程

2. 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是课改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彼此交往、团结协作等意识,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而本节课虽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考交流、同学间对比所作图象的环节, 但学生交流不充分, 不到位。由于时间安排上的限制, 未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交流的激情。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 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除了上述内容外,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 对学生合理进行分组。学生进行合作前, 教师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此基础上, 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出成果之后, 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

3. 善于运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

15.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认知:让学生经历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小组准备四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直尺、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讲故事(课件显示相关画面)

孙悟空请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贪吃,孙悟空分给他1/3,他嫌少;分给他2/6,他还想多要;后来孙悟空分给他3/9,这下他满意地笑了,觉得自己赚了一个大便宜。你觉得猪八戒真的赚了便宜吗?

让学生发表看法。(没赚到,猪八戒虽然拿的份数多,但是分的份数也多了,每份变小了,所以他实际上没赚到便宜)

谈话:那猪八戒到底是不是赚了呢?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实验研究,初步体验性质。

谈话:老师给你们三张同样大小的圆纸片,我们可以把纸片看做西瓜,纸片已分别进行三等分、六等分、九等分,请你们把孙悟空第一次要分给猪八戒的1/3,第二次要分给的2/6和第三次分给他的3/9分别涂色表示,再比一比三个分数的大小。

组织学生交流:通过比较,发现1/

3、2/

6、3/9其实是一样大的。(板书:1/3=2/6=3/9)问: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谈话:我们经过研究可以证明猪八戒其实没赚到便宜,他被戏弄了还沾沾自喜呢!

2、创造分数,再次体验性质。

提问:这三个分数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都不同,但是大小却相等,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创造出一组与1/2相等的分数来吗?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进行对折,涂色表示它的1/2.继续对折,每次找出一个和1/2相等的分数,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提问:你折出了哪些相等的分数?你是怎么折的?

展示折出的图并板书等式:1/2=2/

4、1/2=4/

8、1/2=8/16。(注意折法多样化的交流。)

提问:黑板上几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不变。

谈话: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变化规律。

3、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提问:观察例2中每个等式中两个分数,看一看他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我们先从左往右看,1/2是怎样变化成2/4的?再从右往左看,2/4是怎样变化成1/2的?你能把课本61页例2中的括号都填写出来吗?

学生观察思考,并把变化情况写下来。

组织班内交流,并板书变化等式。

谈话:观察1/3=2/6=3/9,你也能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写出像例2中一样的等式吗?板书(略)

提问:先观察左边的这组等式,从上面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试着归纳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都乘以相同的数)

再观察右边的这组等式,从上面的变化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分析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都除以)

引导思考:都乘以、都除以两个“都”字,去掉一个怎么改?(去掉第二“都”字,换成“或者”)再对照教科书中的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说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板书:零除外)

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找出性质中关键的字、词,如“都”、“相同的数”、“零除外”等。然后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

讨论:孙悟空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猪八戒要四块,孙悟空怎么分才公平呢?如果要五块呢?

质疑:让学生看看课本和板书,回顾刚才学习的过程,提出疑问和见解,师生答疑。

4、沟通联系,加深理解

通过举例,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 3÷4=(3×3)÷(4×3)=9÷12

三、理解应用,深化新知

1、采取师生对出数的游戏形式进行,如先由教师出分子,再让学生对出分母,也可以先由学生出分母,再让教师对出分子。

2、连续写出多个分别与1/2、3/4、2/3相等的分数。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得多。

让写出相等分数最多的学生报出来,师生予以表扬鼓励。

(四)、课堂小结。

16.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篇十六

1、为什么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不是1/4?

2、通过操作,结果明明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12块,取出其中的3块,为什么不能用3/12块表示呢?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策略:

1、复习环节巧铺垫。

在复习导入中增加一道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练习。其中一幅图是圆的3/4,另一幅图是圆的3/12。这样,当学生困惑于例题3/4块和3/12块结果时,就能通过直观图,前后呼应,使学生豁然开朗。

2、审题过程藏玄机。

在教学例2请学生读题后,首先请学生思考“3块月饼4人平均分,每人能得到一整块月饼吗?”然后用语言暗示“每人分不到一块月饼,那到底能分得一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实际动手分一分,看看分得多少块?”有了每人分不到一块月饼的提示,又有了“到底能分得一块月饼的几分之几”的暗示,学生探索的落脚点定位到了以一块月饼为单位“1”,且初步理解了问题是求数量“块”而非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沉醉于什么的世界中考满分作文下一篇:科技成果奖励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