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精选12篇)
1.亚太 篇一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成立之初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因冷战结束而趋向缓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
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潮流。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和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等背景下,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于1989年1月提出召开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东盟的积极响应。
1989年11月6日至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这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199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首都汉城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为官方论坛,秘书处对其活动起辅助作用。其议事采取协商一致的做法,合作集中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经济领域。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的总人口达25亿,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47%以上。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到目前为止,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其中,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等12个成员是于1989年11月APEC成立时加入的;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加入;1993年11月,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加入;1994年智利加入;1998年11月,秘鲁、俄罗斯、越南加入。东盟秘书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和太平洋岛国论坛为该组织观察员,可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及其以下各层次的会议和活动。APEC接纳新成员需全部成员的协商一致。1997年温哥华领导人会议宣布APEC进入十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
亚太经合组织的正式工作语言是英语。经过多年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形成了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委员会和专题工作组、秘书处等多个层次的工作机制,涉及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宏观经济政策对话等广泛的合作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形成的领导人宣言是指导亚太经合组织各项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亚太经合组织会标于1991年起开始启用,呈绿、蓝、白三色的地球状。会标不仅代表亚太经合组织这一重要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也代表着亚太地区的希望和期待。会标的含义:地球用太平洋这一半代表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绿色和蓝色代表亚太人民期待着繁荣、健康和福利的生活,白色代表着和平与稳定;边缘阴影部分代表亚太地区发展和增长富有活力的前景;中间是白色的APEC四个英文字母。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会议就有关经济问题发表见解,交换看法,会议形成的领导人宣言是指导亚太经合组织各项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此后每年召开一次,在各成员间轮流举行,由各成员领导人出席(中国台北只能派出主管经济事务的代表出席)。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加强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当前世界和地区经济形势的看法,以及对推进APEC合作进程的主张。与会领导人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9·11”事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会议通过并发表了《领导人宣言: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上海共识》和《数字APEC战略》等文件。与会各成员领导人还利用午餐会就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反恐声明》。2002年10月26日至2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10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会议就全球和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执行上海会议成果及反恐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发表了《领导人宣言》和《反恐声明》。江主席在会议上就亚太经合组织顺应时代潮流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广泛合作阐明了中国的原则立场和主张。江主席还就反恐问题作了重要发言,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演讲,并出席了与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的对话会。
历次会议
部长级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决策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年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包括: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进行必要的前期准备;贯彻执行领导人会议通过的各项指示,讨论区域内的重要经济问题,决定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方向和内容。部长级会议实际是“双部长”会,即由各成员的外交部长(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除外)以及外贸部长或经济部长、商业部长等(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派代表)出席。首次会议于1989年在堪培拉召开。
高官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协调机构,始于1989年,通常由当年举办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主办,每年举行3至4次会议,主要负责执行领导人和部长级会议的决定,审议各工作组和秘书处的活动,筹备部长级会议、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其后续行动等事宜。高官会议下设4个委员会和11个专业工作小组。4个委员会是贸易和投资委员会、经济委员会、高官会经济技术合作分委员会和预算管理委员会。11个专业工作小组分别为产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能源、海洋资源保护、电信、交通、旅游、渔业、贸易促进、农业技术合作和中小企业。
秘书处于1992年9月在新加坡设立,为APEC各层次的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秘书处最高职务为执行主任,任期一年,由每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道主指派。副执行主任由下届APEC会议东道主指派,一年之后成为执行主任。
工商咨询理事会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常设机构,1995年11月在日本大阪正式成立,其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太平洋工商论坛。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创造有利的工商环境提出设想和建议,并向领导人和部长级会议提交咨询报告。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工商界人士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合作进程。每个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派3名具有代表性的工商界人士参加理事会。工商咨询理事会秘书处暂设在菲律宾马尼拉,经费由各成员缴纳。理事会主席采取轮换制的原则,即由当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担任工商咨询理事会主席。工商咨询理事会每年召开3-4次例会,并在每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各成员领导人举行一次对话会。
中小企业部长会议的目的正是为了找出影响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域,协调政策措施并讨论如何在这些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各成员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中小企业在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地区95%的企业为中小企业,雇用了80%的劳动力,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60%和整个出口的35%。但由于规模和实力原因,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特有的困难。
妇女领导人会议由亚太地区经济体中商业、政府、学术界和民间、社会等方面的妇女领导人组成,是亚太经合组织框架内形成的妇女论坛,它不设领导机构和常设机构。其目的主要是为亚太地区妇女设立一个进行交流的论坛。它提供、传播、推动并应用与性别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重点为各国中、小企业的女企业家开展经贸合作提供机会,并向亚太经合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2000年文莱会议决定成立了由7人组成的妇女领导人会议协调组,负责承担宣传联络、监督、咨询等工作。妇女领导人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当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道国主办,会议议题一般与政府会议主题密切相连。
2.亚太 篇二
博科因其行业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而广受认可, 这些解决方案为服务提供商提供基础设施、园区局域网、云数据中心以及存储网络解决方案。据Forrester Research*调查显示, 亚太区是IT增长的重要区域, 2012年, 该地区的总投资预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 比2011年在整个地区组建并领导了一支强大而成功的合作伙伴部门, 这对于加速IP业务增长和保持SAN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至关重要。由于亚太区将继续在我们的全球业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坚信, 在Charlie的领导下, 该地区将很快发展成为我们的主要增长引擎之一。”
加入博科之前, 符永庆先生是Veritas-Symantec (亚太及日本) 的渠道与联盟区域总监。他还先后在IBM公司 (亚太区软件部门) 、康柏计算机 (亚太和新加坡) , 以及新加坡电脑系统担任区域高级领导职务。他在美国艾奥瓦州的迪比克大学获得MBA学位。
符永庆先生表示:“博科致力于通过其可用的最佳资源和支持来服务于本地区的客户, 并不断在本地区大量投资, 帮助他们充分利用其对博科网络解决方案的投资和信任。我很高兴能够担任新的职务, 通过与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密切合作而进一步推进我们在该地区的成功势头。
3.亚太 篇三
这次会议由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开发计划署共同主办。斐济总统担任主席。
与会代表审议了亚太国家在2012年达成的应对艾滋病区域合作框架,审视了为加强应对行动的有效性、加强区域合作和财政方面的可持续性而采取的措施。各方特别关注阻碍艾滋病高风险人群获取服务的法律和政策障碍,其中包括在就业、医疗保健、教育、旅行和保险方面的障碍。
新通过的行动框架旨在通过特定的措施加速亚太地区各国应对艾滋病的行动,使应对艾滋病的资金更具可持续性,并确保艾滋病诊断和拯救生命的药品价格为普通人所能承受。
On January 30, 2015, in Asia Pacific region, an estimated number of 6 million people are infected with the HIV, but only 33% of them can have treatment. This is mainly because of some obstacles in law and policy which barrier people to have access to services of AIDS. Under such background, 30 Asia-pacific countries held the "Asia-Pacific Intergovernmental Meeting on HIV and AIDS " in Bangkok from January 28th to 30th in which a regional framework for action is passed, aiming to end the AIDS epidemic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by 2030.
This meeting is launched by the ESCAP, UNAIDS and UNDP. President of Fiji acted as the chairman.
Delegates who attended the meeting reviewed the Asia-pacific regional cooperation framework for combating HIV/AIDS in 2012,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ponse strengthening, and actions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All parties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barriers which hinder the high risk population of AIDS to obtain the legal and policy services, including those of employment, health care, education, travel and insurance.
The aim of the newly passed framework for action is through specific 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national response to AID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make HIV/AIDS funding more sustainable, and to ensure the service of HIV/AIDS diagnosis and drug prices are affordable to common people.
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23383
4.亚太体能律动培训学习心得 篇四
外出参观“蟠龙山庄幼儿园”学习心得
4月16日,我和几位同事到东莞虎门镇蟠龙山庄幼儿园参加了亚太体能研讨会的培训学习。源自台湾林永哲老师全力打造的体能、律动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健康体魄,还给幼儿园带来非常活跃的气氛。
幼儿园的体能律动,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是非常大的,此次学习,让我的认识和体会非常的深刻,正如林老师所说,体能律动不同于舞蹈,体能律动是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基本活动能力的手段,将幼儿基本动作和体能发展有有机地融合在节奏明快或轻松愉快、舒缓的音乐中,让幼儿在锻炼的同时得到身心的愉悦与放松。我觉得亚太体能律动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内容丰富而有趣,节奏感强,更难得的是还充分考虑了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将体能与音乐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将一些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创编成动作表现出来。如:弹电吉它、小猴子、晾衣服、做家务等等,非常的生动有趣。
培训的过程非常精彩,培训的老师在活动中声情并茂、手舞足蹈,与全体学习的老师进行了互动,现场的气氛非常活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虽然有点累,但我还是一直坚持把所有的动作做完。
这样的学习,带给我们的是很好的启发,作为老师的我们,将会把学习到的东西带给幼儿,带给幼儿的将是无穷的乐趣。
孙秋利
5.亚太金融高峰论坛新闻稿 篇五
安
2014年7月26日上午,以“财富倍增诚信服务”为主题的“2014第十三届亚太金融高峰论坛”在西安开幕。此次论坛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中国金融出版社联合主办。有2000多名分别来自国内、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韩国的金融保险业精英、企业家代表聚首古城西安。论坛聚焦了“财富倍增诚信服务”的主题,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下,财富倍增,诚信服务非常有意义。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未来十年要让中国老百姓的财富翻一番。如何实现财富倍增,特别是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要在财富倍增的实现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将是本次论坛会议与参会嘉宾所共同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宓维新为本届论坛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做主旨演讲,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宣传部巡视员汪洋、中国金融出版社副总编辑张红地、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张领伟、世界韩人商工联合会理事长金德龙、亚太金融高峰论坛秘书长谢清顺等发表演讲。参加论坛的嘉宾还有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西安市副市长黄海清、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波、英大人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友谊、中国人寿重庆市分公司总经理周多光、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郭建明、世界NGO联合和平大使前任国会议员李相玉、国际投资促进会韩国会长郑昇哲、台湾捷鹏国际金融服务集团副总裁李智仁、亚太金融投资协会主席张彝伦、香港麦迪逊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段晓、亚洲风险与危机管理协会副会长黄炜、CCTV证券频道主持人苏培科等海内外政府领导、保险精英、企业家人士,开幕式最后由知名保险专家,保险正能量传播者吴志祥分享保险营销经验,现场掌声不断,引起了现场广大保险精英的共鸣,最后连CCTV的主持人陈可欣都说自己爱上保险了。
金融文化即金融之“道”,“诚信”是其基本元素。本届亚太金融高峰论坛将力促金融保险业在诚信、规范、理财、风险管理等方面达成一些共识。重点开展有关财富管理与家族传承、保险的市场营销与金融诚信服务、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风险管理师等丰富多彩的金融讲座与培训,论坛开幕式期间还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宣传部巡视员汪洋、亚洲风险与危机管理协会副会长黄炜、亚太金融高峰论坛秘书长谢清顺四人启动了人社部风险管理师项目,为中国风险管理人才提供了一个培训的平台,尤其对保险从业人员为客户做好理财的同时提高客户风险管理意识有积极作用,同时论坛现场有监管领导、知名保险培训师、国内外金融精英、保险精英亲临分享,六十多位嘉宾、三十多个专题,针对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场答疑解惑,力求为参会嘉宾提供切实的帮助,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实战性。
6.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评析 篇六
10
32
10%
55%
东南亚
8
21
8%
36%
大洋洲
3
5
8%
9%
源市场而言,亚太地区航空“可进入性”得以改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指出,1990 年,亚太地区国际航空客运量达 8700 万乘客人次,预计 1995 年将会达到 1.32 亿人次,2000 年达 到 1.89 亿人次,到 2010 年,亚太地区区内、外国际航空客运量预计会占到全球航空客运总量 的 51.1%。其三,主要竞争对手徘徊不前。欧美是世界上国际旅游最集中、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1986 年共接待全球国际旅游客总人次的 72%,而传统上,欧美地区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是区内 对流客源,即各国、地区互为主要客源,因此,欧美始终是亚太地区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扩大占 有份额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是,自 80 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加之全 球第一大旅游客源鹿用竦某龉糜问谐」 婺R呀咏胺舛ァ背潭龋蚨鞴⑻乇鹗堑鹿 鼍陈糜稳舜喂婺 驮龀に俣纫咽乔垮笾苣烟岣撸魑糜文康牡兀访栏鞴诮哟 : 视慰停ǘ嗍桥访辣就辆用瘢┤舜尾换嵊刑笃鹕翘厍髀糜文康牡氐么似趸诠事 糜蔚氖谐∩洗笙陨硎帧? 其四,亚太地区旅游业具有“比较优势”。如前所述,欧洲旅游业接待游客人次总量规模难以提 高,与此同时,欧洲区内国际旅游者对本区各主要旅游目的地旺季时的拥挤和人满为患感到不满 和失望,加上他们对新旅游胜地向往,流失于欧洲之外的国际客源与日俱增,而亚太旅游区作为 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既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又是各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混和体,既有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又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因此,欧洲流失的本土 客源将可能有部分作长距离旅游,前赴亚太地区,近几年欧洲赴亚太出国远程旅游呈增长趋势在 一定程度上就证实了这一点。就北美而言,由于美元对欧洲主要货币持续疲软,美国游客在欧洲 的购买力下降,美国客源对欧洲旅游目的地需求受到抑制,必须寻找转移地区,相反,亚太地区 许多国家的货币汇率都同美元直接挂钩,美元的价值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相对而言又较为坚挺和稳 妥,因此,美游客选择亚太地区为旅游目的地的人逐年上升。以中国大陆为例,1990 年赴华美 国游客为 233193 人次,仅两年时间,1992 年就达到 346303 人次。
(二)传统上,现代化都市一直都是亚太地区旅游目的地,亚太地区接待的国际游客,66%是为了一睹 亚太区现代化都市如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城市风貌,旅游消费结构中购物和美食占有相当比重
。进入 90 年代,由于国际客源旅游消费偏好改变,亚太地区热点旅游目的地发生转移,度假旅游 地取代现代化都市成为国际游客出访亚太地区的首先目的地,其中以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 尤为明显。与此同时,旅游基础设施、雇员短缺以及环境破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亚太地区旅游业 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基础设施方面:亚太地区过去 20 多年的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东亚、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引起了道路、电讯、公交系统等公共设施的老化和短缺现象,据预测,本世纪内更新亚洲 基础设施需耗 2.5 万亿美元巨资。在旅游业中,民航客机是亚太地区区内、区外国际客源的主 要输送渠道,尽管航空运力不断提高,但在香港、孟买、东京、汉城和新加坡等地,国际机场都 几近或已达到饱和的警诫线。据资料统计,香港启德机场每年最多能处理 13.4 万航班和 2400 万人次乘客,而 1994 年机场接待乘客人次高达 2609 万,仅在 1993 年,因机场无法容纳飞机频 繁的升降,6700 个航班被机场当局拒降,造成 140 万客源流失。在机场趋于饱和的同时,亚太地 区新机场建设项目数量有限,依据对供求双方的估测,只有新加坡、台北等地新机场落成启用后
能满足游客的增长;而老机场扩建、改建工程进展又不顺利,在日本、纳里它机场已趋饱和,但 其扩建工程因当地农户拒售农田而受阻,在南朝鲜,由于资金难以落实到位,汉城附近扩建机场 计划亦被无期限地搁置起来。亚太地区地面,尤其是城镇区交通有较大改观、由于区内各国(如中越两国)相互开放边境地区,区内长距离公路、铁路网络覆盖面得以扩展。尽管如此,亚太地区内仍有不少地方过度使用原有 陈旧老化的基础设施,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等问题产生,泰国政府正是迫于交通压力,才在公路出口建设尚未全部竣工的情况下,在曼谷开放其新建的公交系统。
二、环境方面:环境是旅游业的“生财之源”,它和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共同构筑旅游产品的整 体框架。综观整个亚太地区,环境质量却是每况愈下,对旅游业构成了极强的杀伤力,欧洲旅行 团就曾因污染严重而取消赴曼谷的旅游计划。虽然工业化一般被公认是亚太地区环境质量恶化的 罪魁祸首,但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是人所皆知的。亚太地区开发资金奇缺、开发技术落后,过度砍伐树木、大量侵占土地、破坏野生动物栖息之地,所有这些掠夺性开发无一不加剧环境质 量恶化,引起生态系统失衡。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亚太地区度假旅游目的地成批量开发,度假地 中必不可少的高尔夫球场也相应迅速
增加,整个亚太地区高尔夫球场泛滥。新加坡是全球面积较 小的国家,而其高尔夫球场密度却是全球最高。1992 年,泰国高尔夫球场多达 200 个,朝鲜也 已超过 178 个。预计到 2000 年,亚太地区将有 3000 个高尔夫球场。这些高尔夫球场对整个亚太 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工程宏大的高尔夫球场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用水量大(仅 一个高尔夫球场耗水量就可供 2000 户人家使用),而且污染严重,随着高尔夫球场的大量入侵,泰国主要农作物用水受到威肋,大米产量因缺水而不断下降。在马尼拉的海滨地区,高尔夫球场 产生的污水和工业废水结合形成“红潮”,严重危及海洋生物资源。
三、人力资源方面:亚太地区旅游业的永续发展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之一便是人力资源开发。然而目前亚太地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以旅游企业员工利用效率较低最为 突出,在饭店方面,员工利用效率低表现于饭店具有较高的员工——客房比率(见表二)。表二:主要国际城市饭店客房员工比率对比
东盟国家 雅加达 1:1.6 伦 敦 1:0.6 曼谷 1:4.5 巴 黎 1:0.6 马尼拉 1:1.3 旧金山 1:0.7 新加坡 1:1.0 东 京 1:0.6 吉隆坡 1:1.0 发达国家
资料来源:东盟饭店业人力资源调查报告 1991 年 其原因是亚太地区多数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富裕,价格低廉,饭店雇佣员工边际成本很低,人浮于 事自不见怪。与此相反,少数大都市却出现员工短缺现象,香港饭店业平均空缺约为 4000 人,
且香港雇员流动性很强,饭店业雇员年更换率达 30—40%,饭店业唯有以高薪相聘才能留住老 雇员,吸引新雇员,进而加重工资成本。亚太地区多是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培训设施、培训人员质量和数量都不 够理想,有的国家甚至一片空白,象越南就根本没有正式的接待服务管理培训机构或单位。旅游 培训不完善、不规范直接接导致旅游从业人员较低的素质(见表三)、表三显示,东盟各国饭店 业中熟练雇员仅占 34.4%,低于 40%的国际通行标准,而半熟练雇员和非熟练雇员比重高达 48. %,表明就业人员专业服务水准不高,31 从而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旅游形 象和国际竞争力。表三:东盟国家饭店业技术水平构成
技术等级 管理雇员 比重(%)6.40
高层雇员
10.89
熟练雇员
34.40
半熟练雇员
24.60
非熟练雇员
23.71
资料来源:见表二
(三)相对于西欧、北美的衰退而言,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前景较为乐观,欧美、亚太可望在 21 世纪 三分国际旅游市场,但从目前来看,却出现了一些
令人担扰的现象:其
一、亚太地区旅游业的迅 速发展同日本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直接联系,然而,步入 90 年代,作为地区经济发 展主要起动机的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又面临各种结构性问 题,亚太地区旅游业增长速度可能因此放缓,尽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悄然兴起的中国居民出 境旅游市场成熟尚需一些时日;其二,随着冷战结束,和平成为全球政治、经济生活的主旅律,大洋洲各岛国的战略地位相对下降,从西方国家获取的各种援助减少,直接影响其未来经济增长 和旅游业发展;其三,亚太地区局部(如菲济、泰国、柬埔寨)政局动荡,种族矛盾、宗教矛盾、阶级矛盾相互交错,不时酿成军事冲突,脆弱的旅游业经济受到冲击。亚太地区未来旅游业要保 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早日成为三强之一,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完善旅游供给体系。亚太地区各国政府应致力于改善旅游环境、扩建机场、道路和通讯设施,鼓励各界人士投资兴建酒店和新的旅游景点,逐步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完整旅游供给体系,并使之 成龙配套。例如,香港政府为缓解启德机场压力,耗资 1582 亿港元在 90 年代后半期开展新机场 核心项目建设。由于旅游基础设施耗资巨大,各国政府难以承担全部项目建设成本,因此可同私 营部门展开合作,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同时,对建成基础设施严加管理,合理使用,为避免对基 础设施造成过大压力,印尼政府就曾暂时冻结过巴厘的饭店开发项目。
二、开展区域合作和联合促销。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一旅游目的地很难在竞争中 占有优势,许多国家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认识到区域合作的意义,积极开展旅游协作,并取得了 巨大成功,典型的有东盟五国的“整体一位旅游”。因此,亚太地区各国应形成一种有意识的、共同拓展旅游市场的伙伴关系,借助优势叠加和资源互补,充实旅游活动内容。同时,开展地区 整体目的地营销和联合促销。亚太地区应是一个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和资源的互补性组成的联合区 域,在共同开发国际旅游市场和联合宣传促销时必将产生吸引“合力”,从而强化亚太地区旅游 形象并丰富其内涵。
7.中美亚太非“零和”博弈 篇七
冷战结束后, 为振兴国内经济, 美国对经济战略进行调整, 将经济重心从东欧转向亚太地区;911事件后, 美国逐渐结束后冷战时期的全球军事战略部署, 其军事战略重心日益明朗地向亚太地区转移;奥巴马上台后美国从经济、军事和战略上全面重返亚太, 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变化代表了美国亚太战略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大规模的实质性调整, 那么美国这么大的战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因为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变化, 中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亚太地区一直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据统计, 从2007年到2012年, 在全球经济增长率下滑的情况下, 亚太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总量却扩张超过50%, 而且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也相应增大。
第二, 新兴大国的崛起。中国、印度这样的大国以及一些中等大国正在崛起是亚洲将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中心的主要原因, 其中也包括俄罗斯的复兴。这些新兴大国主要是中俄印的崛起引起了美国的恐慌, 美国担心它们可能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领导地位。
第三, 美国克服当前金融危机、复苏经济的主要依托在亚太地区, 而且未来美国经济大发展和对外贸易和投资大发展的基地也在亚太地区。
2. 亚太地区对中国的重要性
亚太地区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亚太总人口的1/3左右是中国人, 中国贸易量占亚太贸易量的1/4左右, 亚太经济总量的1/5左右是中国创造的。目前中国约2/3的外贸是在大亚太范围内实现的。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万多公里, 倚陆靠海, 幅员辽阔, 直接与20多个亚太国家或隔海相望、或陆地毗邻。亚太迅速崛起为全球地缘政治中心也为中国成长为世界核心大国提供了“捷径”, 由此, 亚太崛起对于中国向世界核心大国迈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中美亚太非“零和”博弈与战略互信
亚太对于美国很重要, 对于中国也很重要, 美国是守成大国, 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大国, 过去10年是美国战略调整时期, 是中国迅速崛起时期, 两个大国两期相撞,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很难预测, 中美在亚太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双赢引起学界的争论, 美国能否打破冷战思维, 不以中国为最主要的“假想敌”, 难以得出答案, 中美之间能否走上新型的大国关系, 走上增强互信的合作之路, 中美能否在亚太建立良性互动, 对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谈得更多的是多极世界, 他上台的第一个月2009年1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一个2025年全世界大趋势报告, 谈八个大趋势,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多极化的未来”, 在这个多极化的未来美国仍然具有主导地位的力量, 但是它的相对杠杆作用在减弱, 所以美国要学会与其他国家相处, 最重要的是和非西方大国的相处, 非西方崛起大国的相处, 中国是最重要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要考虑的是怎么样在多极化背景之下与中国进行权力均衡, 而不是寻求霸权。在这种背景下来看, 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中国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不完全是唯一因素。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是在寻求机会为基础的战略, 而不是以对抗威胁为基础的战略。
奥巴马上台后举行了四次中美战略对话, 第一次战略对话在华盛顿召开, 奥巴马送给中国两个成语:风雨同舟, 同舟共济。第二年是到北京奥巴马说的是:殊途同归, 说明我们虽然制度不同, 但有共同的目标。2011年是: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今年2月习近平到美国访问也有一句: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还有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然后说太平洋足够大, 装得下两个大国。在今年合作会上胡锦涛又引用了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两国的政治家都把两国的合作作为长远的国策。可见中美未来在亚太地区是互利共赢的关系, 是非“零和”博弈。
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和中美两国间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 给双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在这样的机遇期, 既要正视双边关系中的困难与障碍, 又努力摈除不利于发展共同利益的陈旧思维, 逐步建立战略互信的新型大国关系。
摘要:奥巴马上台后对亚太战略的调整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 不可否认中国是其重要因素之一。中美关系也成了最重要大国的双边关系之一。在新的国际形势下, 中美之间不可能再寻求“零和”博弈, 而是积极探索新型的大国关系道路。
关键词:奥巴马,亚太战略,博弈
参考文献
[1]、宋玉华, 江振林.新兴大国——历史性崛起的博弈与前景[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2]、丁松泉.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3]、王缉思.钱颖一.王敏.贾庆国.白重恩.构建中美战略互信.国际经济评论[J].2012 (2) :9-16.
[4]、陈向阳.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应寻求中美和谐共处[J].瞭望新闻周刊, 2010 (9)
8.美军亚太新部署 篇八
美国是世界上军费开支最多的国家,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接连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以及联合北约发动对利比亚的作战行动,导致其军费开支飞速增长。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中,美国每年的投入近1500亿美元,占其财政赤字的10%-15%。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久拖不决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更是加重了美国的负担。2012年作为美国的大选之年,经济状况直接关乎奥巴马政府的政治命运。
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政府一方面不得不想办法尽快结束战争,另一方面,只能对已造成沉重负担的军费开支进行削减,并对美国全球军事战略作出新的调整。美国看中了经济军事同时崛起中的亚太地区,认为只有将战略重心东移至亚太地区才有可能获得军事经济的“双重转机”,才能扭转当前的政治经济被动局面。然而萧条的发展现状已无法有效依托经济措施进军亚太,军事成为其基本的突破口,并提出了“空海一体战”作战构想,加强与西太平洋地区有关国家的军事关系,依靠强大的武力高附加值寻求、获得其特殊经济利益。
冷战思想模式的惯性依赖
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苏联及华沙组织大规模战役机动集群构成的威胁,美国陆军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强调整合陆空作战力量,以空地联合作战的方式实施纵深打击,提高陆空力量的作战效能。苏联解体后,冷战虽然结束,但美国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并没有结束,他们一直在寻找下一个冷战对手,“9·11”事件和随后进行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这一进程,但并没有改变这一趋势。在欧洲,“空地一体战”理论在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实战检验,取得了巨大成功,极大的提升了美国陆军的地位和信心。然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特别是军事实力的增长,美国认为已经对其构成了严重威胁,是对其“毫无理由的挑战”。正如冷战时期前苏军是对美国陆军和空军最严重的威胁一样,美军认为当前我军军事实力的快速增长是对美国空军和海军最严重的挑战。因此,美军相应地进行全球军事战略调整,重新巩固和加强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空海一体战”理论的出台,既是美国“空地一体战”的思维模式延续,也是美国亚太平衡战略的有力支撑,其目的是以“空海一体战”作为支持美军在西太平洋军事行动的总体战略,进而遏制中国的崛起,确保形成美军所谓的“战略平衡”,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根本战略利益。
平衡军种矛盾的无奈之举
美国各军种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力量体系、指挥体系及具有各自特色的军事文化体系,追求本军种最大发展和利益最大化的趋势有增无减。当前,军种文化差异根深蒂固,门户之见和部门利益之争给美军造成了严重内耗,这也从根本上制约着其联合作战能力的生成。为此,如何在各军种之间实现平衡是美军战略规划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难题。“9·11”事件后,美国面临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增大,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非传统战争,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旷日持久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位日益上升,而处于传统优势地位的海军和空军则处境尴尬。按照计划,空军目前的61个战术航空中队到2017年将被裁减为54个,其F-22战斗机、C-17运输机等重大项目都遭到延迟或裁减,而海军的航空母舰、导弹驱逐舰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海军和空军不得不为本军种的生存和发展而寻找出路,而中国崛起、中国威胁则成为其很好的借口。美国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在西太平洋地区已出现了军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必须通过抵消这种日益增长的不平衡性趋势,才能确保自身的“领导地位”,否则将面临退出亚太地区的危险。为此,提出了“空海一体战”战略构想,进而抵消中国日益增强的“反进入”和“区域拒止”作战能力,并以此为契机,借以加强海空军建设,平衡各军种利益关系。
提升联合作战能力的军力融合
美军认为,现代战争是不分地理区域、不分陆、海、空、天、信息等边界的全面战争,未来将是太空战、网络空间战、陆海空战场相融合的新型联合作战,客观要求各军种必须与其他军种密切协同实施联合作战,提高作战效能。同时,透过美军发展战略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体化联合作战”是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核心思想,也是推动美军军事转型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依据。进入21世纪以来,美陆军提出“全方位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等思想,强调建设“目标部队”,要与空中、海上、太空和特种作战部队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空军提出“空天一体战”理论,强调建设能够控制全球战场的航空航天一体化作战力量;海军提出了“网络中心战”理论,强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各军兵种一体化实时联动。但是,各军种间实现一体化联合作战易说难行,各军种之间本位主义依然盛行,强调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作战体系和发展军事装备,装备“烟囱”现象十分突出,激烈的利益之争也一时难以消弥,这也从根本上制约着美军联合作战能力的生成。同时,相应理论上的质疑之声也从未中断,认为过于夸大信息技术作用,夸大了联合作战效能。为此,美军必须突破联合作战理论和联合作战能力建设的现实和理论瓶颈。亚太战略平衡需求为其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空军和海军力量联合实施的“空海一体战”作战構想可谓是“雪中送炭”,成为美军推进联合作战理论深入发展、联合作战能力生成的有力抓手,必将推动美军海空军力量的有效整合,提升联合作战能力。
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抉择
美军称中国在2007年用陆基导弹摧毁了报废的气象卫星,2010年实施了中段导弹拦截试验,针对航空母舰的“航母杀手”弹道导弹初步形成作战能力,新一代歼-20、歼-31隐形战机试飞成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顺利,新型航母平台交付海军,歼-15舰载机成功在航母平台实现起降等等,认为中国初步形成了较为强大的“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这一能力在未来还将持续增强,这对美军在西太平洋的空、海军基地和驻军等前沿军事力量以及美军的力量投送能力构成巨大的现实威胁。强调一旦发生冲突,美军想介入或采取行动,必将付出严重的代价。基于对亚太地区整体战略形势的判断,美国强调必须加速实施亚太军事平衡战略,抵消中国军事实力提升造成的不平衡性。2020年前,美国海军改变目前在太平洋与大西洋分别部署50%战舰的整体格局,调整为太平洋60%对大西洋40%,其中10艘航空母舰的6艘部署在太平洋地区。同时,围绕有效实施“空海一体战”作战构想,对美军空军和海军的这两个原本隔阂很深的军种进行资源整合,打造高度一体化的联合作战能力,有效破解“反进入/区域拒止”威胁。
(作者均任教于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9.亚太 篇九
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
2014年11月12日 06:37:07
来源: 新华社
背景
在2013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中,我们提出硬件、软件和人员交往互联互通三大支柱,实现亚太无缝、全方位互联互通和一体化的目标。
实现互联互通对于亚太经合组织这样多样化的地区组织是极具挑战的目标,但正是这样的目标将激励我们取得切实、有力的成就。
互联互通不仅对政府和工商界具有重要意义,对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也至关重要。实现亚太经合组织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增长中心之间的连接,将提升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促进亚太经济繁荣和韧性。
我们赞赏亚太经合组织各下属机构和工作组推进区域互联互通的努力和成就。各经济体在自身和区域层面也为此开展了大量实质工作。
近年,亚太经合组织虽然在促进互联互通方面取得很多进展和成就,但挑战犹存。硬件联通方面,域内基础设施及信息通讯技术设施的普及和质量仍不均衡。软件联通方面,由于各种管理限制或能力差距,现有规制在促进互联互通方面仍有很大不足。
人员交往互联互通方面,需要减少人员交往和流动障碍,为促进人员顺畅流动而共同努力。
基于上述,我们制定这份蓝图,为当前和未来实施合作倡议提供战略指导和高级别合作框架,指引亚太经合组织各机制工作并形成合力,使亚太地区联系更加紧密。
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愿景
我们决心在2025年前完成各方共同确立的倡议和指标,加强硬件、软件和人员交往互联互通,实现无缝、全面联接和融合亚太的远景目标。
为实现上述远景目标,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将在硬件、软件和人员交往互联互通三大领域采取切实行动。
此蓝图包含业已提出的互联互通合作倡议,鼓励激活原有倡议,欢迎提出未来合作新倡议,促进商品、服务、资金和人员更为有效的流动,推动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取得新成就。蓝图视野广阔,并将适应亚太不断变化的形势。
我们期待蓝图为平衡、稳定、可持续和包容增长提供动力和支持,联接本地区各增长极,并使亚太大家庭联系更为紧密。
硬件联通
硬件联通涉及很多跨领域问题,我们将重点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公私伙伴合作关系及其他渠道加强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基础设施融资。在评估基础设施项目建议时,采用包含关键质量要素的综合评估方式。在规划和实施基础设施项目时,加强运用良好实践,倡导以人为本的投资。我们欢迎财长会机制在基础设施公私伙伴合作关系领域为促进知识共享和能力建设所做的实质性工作。
我们高兴地注意到,在财长会机制指导下,亚太经合组织公私伙伴合作关系专家咨询小组已开始工作,并为印尼公私伙伴合作关系示范中心提供自愿协助。我们赞赏该小组协助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推广公私伙伴合作关系,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私人融资,发挥技术库功能,在本地区推广良好实践,并为有需要的发展中经济体提供技术援助。
我们承诺在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建立更多公私伙伴合作关系中心,组建公私伙伴合作关系中心区域网络,分享良好实践。从长远看,这些中心将为建立亚太经合组织范围内基础设施融资市场发挥重要支持作用。我们欢迎《亚太经合组织基础设施公私伙伴合作关系项目实施路线图》和《通过公私伙伴合作关系促进基础设施投资行动计划》。
我们将建设、维护和更新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信息通信技术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寻求提高亚太经合组织运输网络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普及宽带网络,促进可持续能源安全,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的韧性。
海上基础设施建设多为单边开发项目,我们将促进海上交通运输的高效和有效运作。我们注意到已有一些“探路者”合作倡议,期待未来合作收到实效。
我们将加强航空运输合作,增强贸易与人员交往联通,并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和良好实践提高航空互联互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我们注意到,自1989年成立起,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一直是亚太经合组织工作重点之一。加强信息共享,改善通讯技术,将使亚太人民之间、机构之间联系更加快捷和可靠,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我们决心继续共同努力,利用现有技术缩小数字鸿沟,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促进使用信息通讯技术资源。
我们决心挖掘亚太经合组织在发起未来能源合作倡议方面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能源贸易和环境可持续性领域。亚太经合组织以非约束性方式探讨拓展跨境能源贸易和可再生能源等理念。我们将进一步努力,确保所有经济体享有高品质电力供应。
软件联通
在软件联通领域,我们将采取共同行动,解决贸易便利化、结构和规制改革、交通及物流便利化等领域的重大问题。
我们致力于实现海关和边境管理机构现代化,推进政府整体框架下的规制建设,包括加强监管、标准制定和贸易主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
我们支持亚太经合组织在各经济体2020年建立“单一窗口”系统。我们鼓励促进各“单一窗口”系统的相互适用和无纸化贸易。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亚太经合组织供应链联通框架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各项倡议,通过实施能力建设计划,帮助经济体克服《行动计划》所提的8个阻塞点,系统提高供应链绩效。
在规制衔接领域,我们将通过分享最佳实践和规制案例,实施规制合作有关倡议。我们注意到产业对话机制已在这一进程中取得显著进展。互联网是各经济体实施良好规制实践的有效工具(如保障内部规制工作协调,评估法规制度影响,以及开展公共咨询等)。各经济体将进一步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段,开展良好规制实践,包括互联网时代规制公共咨询的倡议。
在经济结构改革领域,“亚太经合组织商业便利化多年期项目”为各经济体开展因地制宜能力建设提供便利,帮助实现运营成本、速度、难度等商业便利化指标改善25%的意向性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致力于推动自身政策与现有国际条约一致化,并同意考虑将商业便利化工作延续至2020年。我们承诺在亚太培育透明、可靠、公平竞争和运作良好的市场,包括电子商务领域。我们致力于在2025年前扩展安全可靠的信息通信技术和商务环境。
亚太经合组织需要制定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提高竞争力和生产力水平,完善监管体系,促进商业便利化等,将有助于部分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人员交往互联互通
在此方面,我们致力于便利人员跨境流动和创新理念交流。在这一支柱下将讨论商务旅行、跨境教育、旅游便利化和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等问题。
我们承诺继续扩大亚太经合组织商务旅行卡持有者数量,提高旅行卡效用和效率。我们承诺推进跨境教育合作,认识到学生、研究人员、教育提供者的流动有助于加强区域联系,促进人文交流,并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播推动经济发展。我们决定在2020年前实现亚太经合组织范围内跨境学生交流每年100万人的目标,并增加赴发展中经济体留学的学生数量。
旅游业是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亚太经合组织域内已实施了众多旅游便利化倡议。我们欢迎部分经济体放宽游客签证限制以及简化通关程序的内部举措。
我们将努力在2025年前实现亚太经合组织地区接待游客人数达到8亿人次的目标。为减少游客旅游成本和旅游不稳定因素,我们承诺制定“亚太经合组织区域旅游从业者行为规范”。
我们将加强亚太经合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力争在2017年前实现每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在其他经济体每年至少举办一场文化推广活动。
我们决定推进跨境科技和创新交流工作。我们赞赏每年一度的“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这个奖项授予同其他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科学家开展合作、并展现出卓越科研品质的年轻科学家。
在专业技术人才流动领域,我们欢迎设立交通和物流行业专业资质认定标准的倡议,更精确评估来自其他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专业技术人才的技能水平。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可在目前已有各类双边资质互认协议基础上,增加域内双、多边互认协议数量。职业技能和资质互认对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流动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强政策应对的针对性,有必要收集和分析技能差异和劳动力市场失衡方面及时而准确的信息。
我们承诺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人员交往互联互通,支持《亚太经合组织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就业质量,加强人员交往互联互通工作计划》。
实施战略:能力建设和私营部门合作
经济技术合作旨在缩小亚太经合组织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差距,是亚太经合组织核心支柱之一。为促进互联互通议程实施,我们将开展提高能力和加强机制建设的经济技术合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提供相关能力建设项目,并坚持经济技术合作的关键目标。因此,经济技术合作是落实蓝图的重要手段。
提出和实施互联互通合作倡议,需要掌握关于各经济体需求、期待、差距以及市场导向、失衡等方面的大量信息。基础设施需要何类项目、机制框架存在何种不足、劳动力市场缺乏何种人才等信息,对帮助各经济体实现互联互通目标至关重要。
各经济体应与私营部门合作搜集有关信息。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政策伙伴关系机制和产业对话机制在这方面可作出重要贡献,提供私营部门关于市场需求、趋势和期待的信息和见解。我们敦促私营部门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协调下,为本地区开展更为市场化的互联互通倡议提供直接支持。除通过公私伙伴合作关系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外,私营部门还可为能力建设、教育和文化交流等项目提供支持。私营部门也可在互联互通创新方面发挥作用。
其他国际组织在亚太硬件、软件和人文交往互联互通方面已提出倡议并实施项目。这些努力有助于推进蓝图实施。在可能并且合适的情况下,亚太经合组织应寻求与有关国际组织加强协调与合作,避免重复劳动。
监督、评估及审议
为完成各方共同确立的2025年倡议和指标,加强硬件、软件和人员交往互联互通,实现无缝、全面联接和融合亚太的远景目标,我们指示部长和高官每年对蓝图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特别是审议有关目标和任务的进展情况。
10.亚太 篇十
为做好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和《APEC会议期间全省限行机动车方案》,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2014年11月3日0时至11月12日24时期间,实施机动车(含临时号牌车辆)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唐山市区及各县(市)城区道路和高速公路全天禁止“黄标车”通行。
二、每天7时至19时,唐山市内所有道路禁止三个尾号非营运小汽车、摩托车通行(车号尾数为字母的,按“0”管理),具体如下:
11月3日限行尾号为:0、1、2; 11月4日限行尾号为:3、4、5; 11月5日限行尾号为:6、7、8; 11月6日限行尾号为:9、0、1; 11月7日限行尾号为:2、3、4; 11月8日限行尾号为:5、6、7; 11月9日限行尾号为:8、9、0; 11月10日限行尾号为:1、2、3; 11月11日限行尾号为:4、5、6; 11月12日限行尾号为:7、8、9;
以下机动车不受上述措施限制,允许在限行范围内道路行驶:
1、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
2、“绿色通道”车辆(即整车运送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包括新鲜蔬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等),邮政专用车;
3、车身喷涂统一标识并执行任务的行政执法车辆和清障专用车辆;
4、环卫、园林、道路抢修的专项作业车辆;
5、悬挂“使”字头号牌车辆及经批准临时入境的车辆;
6、殡仪馆的殡葬车辆。
三、唐山市区及各县(市、不含玉田县)城区道路,每天7时至9时、11时至13时、17时至19时禁止运输土方或渣土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以及未配装密闭运输装置运输散体物料或者密闭装置破损的车辆通行,“绿色通道”车辆除外。
四、玉田县城区每天0时至6时,禁止运输土方或渣土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以及未配装密闭运输装置运输散体物料或者密闭装置破损的车辆通行,“绿色通道”车辆除外。
11.五学者解读今日亚太 篇十一
伴随着地区的合作与发展,东亚以及整个亚太地区产生了很多地区机制,搭建了地区构架的平台。东亚及亚太地区是个很复杂的地区,它的地区构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认为,东亚乃至亚太地区合作构架最基本的特点是多元、多重、多样。这些机制相互之间并没有完全的等级结构,功能也有重叠、交汇,这也反映了东亚地区的现实。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务实的功能主义。东亚和亚太地区在经济领域中的功能性合作最有成效。二是合作的多边主义。这些合作表现出向多边主义发展的明显取向。但多边合作仍然是以主权国家为基本代表的合作渠道。三是开放的地区主义。地理上是开放的,对域外国家开放,甚至是跨太平洋的开放。制度上是开放的,从原来的10+3扩大到10+6,又加入了美国和俄罗斯,变成了10+8。由于整个体系是开放的,所以制度本身和地区发展也是全开放的。正像杨洁篪外长所说,所有域外的行为者都可以积极地对地区合作作出贡献。
中国从1990年开始与东南亚国家改善关系,积极参加地区一体化进程。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首先在参加地区合作过程中支持地区经济合作多元态势,比如支持清迈机制多边化、支持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库、支持建立亚洲债券市场,等等。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现在已形成一个有19亿人口、6万亿美元的大市场。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国提出了以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为核心内容的新安全观,对热点问题采取积极协调、促谈劝和态度,对复杂的、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是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东盟伙伴国,积极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积极支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尤其是对有重要影响的区外国家,中国欢迎他们参加到地区合作的过程中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也在加强。东亚地区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稳定、繁荣、进步的中国,对于东亚地区的和平、发展与合作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袁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五年前或者十年前人们谈起亚太,更多想到的是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合作,但是今天,很遗憾的是,人们会想起亚太地区的冲突,包括朝韩对峙、美韩军演、中美在黄海南海的战略博弈,等等。有人认为,亚太地区出现这些不好的苗头,很重要的原因是中美两国关系出了问题。中美关系去年好到令许多国家嫉妒的程度,今年却似乎急转直下。美国有人认为,中美关系出现问题主要原因在中国,因为中国外交更加强硬、更加咄咄逼人,不是美国变了,是中国变了。但中国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中国认为我们在对台军售上的合理反制、在钓鱼岛问题上对自己利益的合理诉求、在南海问题上对自己利益的重申,没有一个超出中国传统利益范畴,因此中美冲突主要责任在美方,是美国利用周边矛盾对中国进行战略包围、战略围堵。
产生这种认知上的差异,不能说双方都没有道理。我认为,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中美力量对比出现了一些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彼此战略心态的一些微妙变化。不容否认,今天的中国确实比以前更加自信、甚至自豪,同时人们也看到,美国则好像不像过去十年那么自信,而是有点焦虑。
第二是美国战略的调整。美国过去的战略重心在中东、中亚,现在突然来到亚太;以前是应对恐怖主义,现在要应对新兴大国的崛起。很自然,美国战略的调整导致美国和中国以及中国一些周边国家的关系出现一些较大的变化,这种大的变化有时候不可避免地被中国解读为是对中国不利的一个态势。
第三是一些偶然事件,例如“天安”号事件。
第四,中美关系也受到亚太其他国家关系的影响。
所以,中美关系的变化是综合因素促成的。我不认为美国对华战略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同时中国也没有改变对美政策。所以双方还是要坚持积极合作。胡主席即将访美,我觉得这是重新梳理中美关系的非常好的机会,最重要的话题就是如何实现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和平共处,而实现这个和平共处,有三方面的任务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是相互让对方放心,美国应该以正常的心态欢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崛起甚至合理的诉求,中国也应该欢迎美国在这个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二是要搭建一些框架或者行为准则,避免中美在这个地区发生冲突,尤其是海上的冲突。三是因为中美关系的发展离不开亚太其他国家的合作,所以应该实现中美和第三方之间的合作共赢。
刘古昌(中国国际问题基金会副理事长)
在研究亚太问题时,俄罗斯常常被人们忽略。实际上俄罗斯三分之二的国土在亚洲,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在亚洲。俄罗斯是APEC和东盟地区论坛峰会机制的参与者,加入了亚欧会议和东亚峰会,对亚太地区的作用都在提升。
当前的中俄关系正处在空前的高水平。我讲几个表现:一是两国领导人交往非常密切,双方高度互信,对任何问题都能够推心置腹、没有保留地交换意见。二是两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使4300公里边界成为友好合作的纽带。三是两国充分理解对方的关切,在涉及国家统一、主权、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提供坚定的支持。四是双方双边合作涵盖了几乎所有领域。五是两国对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对当今世界的认识和今后的发展有着广泛一致,随时保持密切沟通,合作卓有成效。
中俄关系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要启示是:一是双方超越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差异,尊重对方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家关系。二是双方都把国家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支持对方发展兴国。通过睦邻友好,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通过互利合作,促进本国发展,进而实现两国共同发展。三是能够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充分地照顾对方的关切,通过友好协商,冷静、妥善地处理突发事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四是双方恪守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国家关系定位,两国发展关系不对任何别国造成危害,相互不给对方与别国发展关系产生任何限制。五是双方认准发展睦邻友好、加强互利合作是各自根本利益所在,坚定地奉行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方针,不受国际风云变幻的影响,不受外部势力的牵制。对于形形色色的干扰破坏、挑拨离间保持清醒,不为所动。中俄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所得出的这些启示是中俄双方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也是对发展亚太国家关系的贡献。
中俄关系面临新的机遇。主要理由有:一是金融危机推动世界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中俄同属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朝什么方向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目标一致,有许多共同关切和主张。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中俄必须同舟共济、加强合作,同时也为双方合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二是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政治、经济中心的趋势日益明显,战略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俄罗斯更加重视亚太地区,更加积极地参与该地区事务,中国欢迎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三是在我国加快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俄罗斯也在实施发展创新经济的战略和加快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这样双方就成功地进行了战略对接,使双方的合作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推进。
刘江永(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中日关系在今年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明显不同,前暖后冷。上半年鸠山由纪夫首相执政期间,中日关系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是今年6月菅直人首相执政后,在外交政策上有明显调整,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与中国拉开距离,特别是9月7日日本在中国钓鱼岛海域非法拦截并扣留中国的渔船,这在历史上,或者精确地讲在战后以来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双方在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上有争议,但是日方企图按《国内法》处理这个问题,导致了中国政府采取了有力反制措施,两国关系出现了不愉快。在中方有力交涉下,日方释放了中国船长,不过两国关系到下半年仍然是有冷有暖,改善得并不非常理想,这还是由于日本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坚持按《国内法》来处理,同时强调不存在领土争议,中国政府没有办法和日方就领土问题进行直接对话。日方释放中国船长之后,10月上旬,温家宝总理在比利时会见了菅直人首相,11月胡锦涛主席出席在横滨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也会晤了菅直人首相。中国前国务委员唐家璇率团出席在日本举行的第一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且在会后和包括菅直人首相在内的日本主要政要进行了直接深入的沟通。
关于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我的观点是,近期中日关系仍然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但是从中长期看,我认为对中日关系应该抱有信心。近期的问题主要是在12月上旬日本和美国还要进行军演,同时在今年内日本有可能推出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如果这个大纲涉及钓鱼岛等问题,会给中国和日本关系带来消极影响。从中长期看,只要中日双方遵守已达成的四个文件的各项原则,从目前两国相互依存的关系越来越深、彼此很难分离的情况来看,我认为中日两国发展健康、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也符合包括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和平与发展的共同利益。
虞少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我首先讲一下今年以来中国和东北亚出现的问题。第一,针对地区热点问题的军事威慑与同盟行动进一步升级了,美国、韩国、日本针对“朝鲜威胁”的各类军事演习频度和力度明显增加了,三方配合性的行动也有实质提升。同时在一年中有关国家武器配置的升级和军费价码,也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相关国家围绕地区安全问题的立场差异凸显,双边悬案的摩擦加大,政治互信和合作关系遭受冲击。上半年的“天安”号事件凸显了中美、中韩在朝核问题以及对朝政策上的立场差异,年中的钓鱼岛“撞船事件”又导致钓鱼岛问题升温,近期美国航母执意到黄海进行军演激化了中美关系中摩擦对抗的一面。这些事件直接影响了各方对地区热点问题的合作,非常不利于地区稳定。
第三,地区内的突发事件更加频发、更加恶性,失控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比如说“天安” 号事件、钓鱼岛“撞船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延坪岛炮击事件,都给地区形势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几乎引发整体局势动荡。特别要注意的是,相比以前,这些突发事件不仅频度更密,而且更为尖锐,有些冲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更大灾难。
地区安全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我的结论是在于冷战的残余影响。朝鲜半岛分裂与对峙,就是冷战的延续。虽然朝韩之间已经有一些交流与合作,但是从根本上讲,双方敌对心理和军事戒备态势与冷战时期相比没有根本变化,有的时候起伏还很大,同时这种结构也体现在周边大国分别对朝鲜、韩国的关系和政策上,中韩、俄韩建交已经20年,美朝、日朝关系正常化却迟迟不能实现,由于围绕朝韩政策的分歧,周边大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又备受困扰,这种混乱失衡局面某种意义上可能比冷战对峙更加消极地影响了地区的稳定。再从思维上,就是安全观念来看,各国之间仍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共同安全的观念,部分国家是希望将自身的绝对安全建立在别国的不安全之上,或者是寻求用极端的形式挑战别国安全,从而确保自身的安全。
从各国对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方式选择上来看,我认为制裁、武力威慑等带有冷战特征的手段,阻碍了对话协商的进程,也使得热战危险难以排除。
东北亚如何走出当前安全困局?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应该认识到,在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和建立地区新秩序方面,各国的利益诉求虽然有差异,但是仍有共同之处,其中最大的共同之处,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这就应该成为各方处理地区事务的首要目标,如果没有这种大局意识,片面强调一方、一国或某一群体安全,则共同安全就无从谈起,东北亚长治久安更难以实现。
12.浅谈亚太自由贸易区政策 篇十二
亚太自由贸易区并非全新的提议,早在200年就已被提上议程。中国对其的大力推动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办APEC成员国首脑会议期间将FTAAP作为中心议题。
实际上,FTAAP是中国为结束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所采取的迂回政策。关于TPP美国在过去几年中已和其他11个亚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谈判,但是不包括中国。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APEC)共包括21个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韩国、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及越南。
对于TPP进行谈判中的12个国家和地区全部是APEC组织成员。没有被包含在TPP谈判中的APEC国家和地区有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菲律宾、俄罗斯、韩国和泰国。
FTAAP是否预示着TPP的结束?
TPP是非常野心勃勃的贸易协定———可能是有史以来基础规则最复杂的贸易协定。其不仅涵盖关税协定,还包括对农业、知识产权(IT)、政府采购、劳动力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条款。
TPP不仅涵盖范围广,而且在每一项条款上的门槛都很高———比WTO的规定高出很多,甚至比美国与其他TPP参与国现存的自由贸易协定都要高。在很多方面,TPP显示了美国对贸易建设的“美好愿望”,展示了美国对以其规则为基础的世界贸易的设想。因为其自身政治原因,美国一直坚持着这种“超级”贸易。
这一规则可以总结为贸易中的“大棒”,每个国家在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的政府行为和商业行为中都被要求深入并彻底的承担职责和义务。
事实上,TPP对于贸易达成进行了过多的要求。对出口型国家而言,贸易中的开放市场无疑是最大的诱惑,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市场具有竞争优势。TPP已经进行了二十几轮的谈判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然后不幸的是,由于以下两个主要原因,TPP并没有达成任何交易:
1) 对大多国家而言,美国的期望值实在太高———比如在和日本的农业合作方面(现在进口日本大米的关税大约为800%),和很多国家的IT合作方面,以及政府采购业务等等。
2)谈判刻意进行全程保密,这在美国外贸交易中还是首次,以往虽然进行安全保密但是国会例行参与,私营企业里头脑清晰的顾问也会参加。
由于最终决策要通过美国及成员国各自的政治审批程序通过,其中存在两项阻碍:
1)贸易方案必须经美国国会通过,然而国会可能并不愿意进行此类贸易。共和党不信任奥巴马会为美国赢得有利的贸易,而少数支持贸易的民主党也只会勉强同意这种“超级”贸易———如此高的准入门槛以及美国对参与国的大量需求。简而言之,只有前所未有的开放市场及准入贸易政策才可能有机会在被国会通过,特别是如果奥巴马需要对其必不可少的重要民主党集团的支持。
2)保密谈判是为了保护美国的谈判伙伴国。各国的政策发生改变将使得既得利益阶级产生不安。保密谈判的理想概念是在贸易细节公诸于众之前达成交易,当受到影响的各国宣布他们已经最大程度的保护自身产业利益时,贸易已经最终决策并无法改变。
然后不幸的是,不管细节保密工作对国外伙伴国如何有利,这一“秘密行动”已经在华盛顿失败了很多次———国会和私营企业甚至让这一“超级”贸易看上去到了耻辱的地步。
而FTAAP的方式则完全不同。
最重要的,FTAAP的贸易方式不像TPP那样复杂,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对大多政府来说比较容易接受。
FTAAP不像TPP那样是美国的“个人秀”,毫无疑问FTAAP将会是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主导的,基于这两国的发展历程,他们将坚持更宽松、更灵活的贸易方式。TPP的一些成员国(如日本)将毫无疑问更欢迎这些宽松的规则。
FTAAP带来的贸易前景将刺激在与TPP规则斗争的各国退出TPP,等待亚太贸易中更优惠的规则。此外FTAAP给予的两年研究考察期立刻缓解了日本的的压力,其他与美国强制的严格条款斗争的各国现在可以说他们需要时间等待亚太地区贸易形势的新探索。
实事求是的讲,FTAAP的谈判将会非常困难。美国将会在贸易范围,市场展望等方面与中国和俄罗斯进行争执 (美国对乌克兰危机的强行制裁将会是主要的政治和实质性阻碍)。有中国和俄罗斯这两大重要国参与将使得APEC会议比TPP谈判更加困难。中国和日本这样不可调和的对手如何合作也是有待关注的难题。
APEC提出的FTAAP是否可刺激美国为挽回曾经的努力成果而降低TPP要求仍具有争议,但其可能性是极小的。在这一方案末期降低其目标将使美国在亚洲地区丢尽颜面。此外,获得国会通过重大贸易方案是必要的,特别是对奥巴马来说非常重要的民主党可以为此进行牺牲,为了确保在国会的斗争中为奥巴马取得共和党的支持通过,这也是他任期内前所未有的动力。在这方面,共和党可能不会配合,不希望反对党的奥巴马获胜而使得自己党派丢脸。
总而言之,如果没有其他原因,TPP谈判仍将继续,持续给APEC贸易政策施加压力。尽管如此,FTAAP仍为TPP成员国打开了新的通路,为在与美国高门槛贸易政策斗争的各国一个方便的理由,对完成TPP要进行的艰难让步保持观望。
【亚太】推荐阅读:
澳洲亚太瑜伽教练培训学院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