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精选9篇)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篇一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引入】在上课伊始,先请大家观看一个最近网上热传的实验-小马达实验。
【演示】小马达实验(用展台)
【教师】是什么使得小马达转动起来的呢? 【学生】电池
【教师】电池释放的电能来自哪里?今天我们就将循着科学家们的足迹,通过实验再一次去探究电池的起源及其工作原理。
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要求完成【实验探究一】,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并根据提示思考、讨论学案上的两个问题。【学生】做实验、思考、讨论
【教师】现在找一位学生代表向大家报告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教师】通过实验,大家共同分析产生如此现象的原因何在。锌片上为何产生气体?因为锌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来。铜上无气泡是因为铜与酸不反应。连接导线后,铜上却有气泡了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大家就打个大问号,放在这,先看下一个实验现象。电流表转动了说明有电流产生。以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早在1799年就被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捕捉并加以研究,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伏打电池,即原电池。【板书】
一、原电池
【教师】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两个现象,我们可以借助学案上的第一个
问题。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与锌片连接后,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气体最可能是什么?是由什么粒子转化而来?该粒子所得到的电子最可能是谁提供的?
【学生回答】气体是氢气,由氢离子转化而来……
锌铜用导线相连后,锌失去电子形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因为锌失去电子,发生什么反应?氧化还是还原?锌片的周围有许多来不及扩散到溶液中去的锌离子,锌离子对氢离子有排斥作用,使氢离子很难在锌片上直接得到电子。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入铜片,铜片周围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铜片附近溶液的氢离子减少了,锌片附近溶液中增加的锌离子就会向铜片附近游动,硫酸根离子向锌片附近游动。从而使电极和溶液形成了一个电流回路。其中锌片是流出电子的一极,铜片是流入电子的一极。通过实验4对比干电池的正负极,大家可以判断该铜锌原电池中谁是负极,谁是正极? 【教师】ppt演示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教师】经过分析,大家明白了铜片上产生气泡以及产生电流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写出两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板书】学生板书
负极(Zn):Zn- 2e=Zn2+(失e-氧化反应)正极(Cu):2H++2e=H2↑(得e-还原反应)总反应式:2H++Zn =H2↑+Zn2+
【过渡】原电池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能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
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那么构成原电池要有哪些条件呢?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要求完成【实验探究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并在小组间展开分析、讨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学生】做实验、思考、讨论 交流实验结果,并总结。
【教师】除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的这两个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外,还需要形成闭合电路、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板书】
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活泼的电极做负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
(4)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教师】请同学们依据你们自己得出的结论判断下列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如能形成原电池,标出正、负极。【学生】练习1 【教师】今天这节课,在座的各位表现的都非常的出色,那我们就为自己喝彩一下吧,不过庆祝怎能没有音乐呢,我带了一张音乐贺卡,但是没电了,太扫兴了。不要紧,我还有秘密武器。这是几个西红柿,就用它来为我们的音乐卡提供电吧!【教师】演示水果电池
【教师】水果电池就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当然原电池只是实用电源的雏形,如果用它做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
快减弱,因此不适合实际应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没有什么改进措施?且听我们下节课分解。
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篇二
墨西哥研究和发展研究中心 (CIN-VESTAV) 电气工程专业理学硕士学位的Alvarez Ruiz宣布可以利用温差来发电。
制备出具有经济效益与杰出化学条件的陶瓷是研究的焦点, 可以用于引擎车辆的外壳或防止管泄漏。这将确保热量的再利用, 极大地节省燃料。
一直以来, 都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能量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而释放到环境中。Alvarez Ruiz指出, 除了机器、车辆, 甚至人体生成的能源都不能得以利用。
寻找廉价的陶瓷
含有氧化锌的纳米陶瓷作为关键组件, 一直用于半导体工业。本质上, 这种材料十分充裕, 环保且经济。
CINVESTAV的科学硕士Alvarez Ruiz说:“我所做的研究就是利用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来改善材料的性能, 因为当前的高效陶瓷昂贵且有毒。商业材料的效率是4, 我研制的材料效率为0.6。这其中差异很大, 但优点很明显, 我们的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 这在未来对社会是有益的。”
曼彻斯特大学研制的陶瓷可以利用热电材料转换热量, 并产生足够的电力。
3.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解题规律思考 篇三
【关键词】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解 电化学规律 学习效率
电化学是高考必考内容,很多同学感到很棘手。本人认为化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除了要夯实基础之外,还应该通过总结,找出规律,提高化学学习效果。怎样才能在高三化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本人以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为例,浅谈一下电能转化为电能规律,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一、解题思路规律总结
很多同学拿到电化学题目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如何才能让同学们快速弄清题意,顺利找到解题突破口,需要进行总结。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发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一类习题的解题思路都有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先判断电极(判断电极的阴、阳极,阳极是否是活性电极),再分析溶液中有哪些阴、阳离子,根据离子放点顺序确定有哪些离子放电,用表格法写出电极反应式。根据这个规律很多难题迎刃而解。
例1、用铂电极电解CuSO4和KNO3的混合溶液500mL,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均得到标准状况下5.6L气体。(假设溶液体积忽略不计) 求:(1)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亮浓度为多少? (2)电解后的溶液的pH值是多少?
思路分析:先判断阳极是铂电极(非活性电极),再分析溶液里离子有:Cu2+、H+、K+、和OH-、SO42+、NO3-。最后確定放电顺序,阳极离子放电顺序:OH->SO42+、NO3-,阴离子放电顺序:Cu2+>H+>K+。电极反应式见表1。
根据分析不难得出H2和O2各0.25mol, Cu2+也为0.25mol。所以C(CuSO4)=0.5mol/L,c(H+)=1.0mol/L ,PH=1。
例2. 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比为1:3的硫酸铜,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有下列反应的那几个?
思路分析:先判断阳极是惰性电极(非活性电极),再分析溶液里离子有:Cu2+、H+、Na+、和Cl-、OH-、SO42+。最后确定放电顺序,阳极离子放电顺序:Cl->OH->SO42+,阴离子放电顺序:Cu2+>H+>K+。电极反应式见表2。
根据分析很容易得出2、3、4正确。
二、电子守恒规律
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装置中,电子由负极流出到阴极,阳极失去电子给正极。阴、阳极之间的电解质溶液没有电子转移,是离子在移动,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阴极、阳极、正极、负极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
例3、如图1为相互串联的甲乙两个电解池,甲池为CuSO4溶液。请回答:若甲槽阴极增重12.8g,则乙槽阴极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
由表3可知,要使得加0.1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阴极析出0.1molCu和0.1molH2,阳极析出0.1mol O2。无论从阴极看还是从阳极看,都是转移0.4mol电子。
三、可逆电池
可逆电池问题令很多同学头疼,如果细心研究这类问题很有规律性。可逆电池的规律是:
“放电”反应表示原电池反应,可将该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反应为负极发生的反应,特点是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还原反应为正极发生的反应,特点是得电子化合价降低。
“充电”表示电解池反应,阴极的电极反应就是原电池负极反应的逆反应,阳极的电极反应就是原电池正极反应的逆反应。这类问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铅蓄电池。电池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放电时可将电极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
四、多池组合
多池组合问题也颇令同学棘手,这类问题的解决模式就是电极活泼性差距最大的一组为原电池,其他池为该原电池驱动下的电解池。由该原电池的正、负极,确定电解池的阳、阴极。
例5、如下图2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
B.甲池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2H2O=CO32-+8H+
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
D.甲池中消耗280 mL(标准状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45g固体
思路分析:本题甲池明显为原电池,乙池、丙池都是甲池驱动下的电解池,通入甲醇一级为负,与之相连的Pt电极为阴极。通入氧气一级为正极,与之相连的石墨电极为阳极,所以A明显错误。甲池为碱性溶液,不能产生H+,所以B错误。乙池为过量的CuSO4溶液,没有水损失,所以加Cu(OH)2恢复溶液是错误的。甲池中消耗280 mL(标准状况下)O2,为0.0125mol,该电极转移0.05mol电子,所以丙池也要转移0.05mol电子,产生0.05mol OH-,产生0.025mol的Mg(OH)2固体为1.45g,D正确。
以上只是笔者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一教学内容上的一些思考、总结的一个片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顺应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本职工作。老师不能只是个教书匠,学生也不能只是个知识的容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引领着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总结,学会创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让学生尽可能的少走弯路,尽早地成才。学生也应该活学活用,加强反思,总结规律、这样定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毕华林.探究学习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化学反应原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四
本节课是以人教版必修教材《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中的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注重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电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本节课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涉及的化学原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动手探究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构造,运用已有的知识认识和理解本节核心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重建,并让学生感受到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及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等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在物理学习中对于火力发电工作原理有所了解,这对学生学习本节知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学生缺乏微观原理分析能力及感性的实验体验。因此,本节设计为:“互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利用边讲边实验探究和多媒体,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三、设计思想
1.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教育心理学原理是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师鼓励学生从事积极的实验活动和思维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如何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知识是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构建、自我发现的,而不是从外部传递给学生的”的认知目标。
2.以学生亲自设计、亲身体验水果电池为教学情景,并在一系列合作实验探究中,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原理相结合,运用化学知识分析、思考可能产生的物质及发生的变化以完成本节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初步了解化学电池―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探究、合作讨论等活动形式,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水果电池”为主线,首尾呼应,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艰辛历程及分享探究成果的愉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的理解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的探究。
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原电池反应原理及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六、教学模式设计
为了凸显重点,突破难点,围绕“生活即化学、科学就在身边”的思想理念,采用“指导发现、探究教学”模式,以“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学习任务,都是通过学习小组对“问题情景”的讨论、探究、实验、评价完成的,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七、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1.视频:将很多橙子分别插上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起来给手机充电。
思考:橙子手机电池利用了化学中的哪方面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及蕴含的知识。)
交流讨论:学生思考、交流后得出结论――原电池。
2.提出问题:化学能否转化为电能?指导学生制作“水果电池”,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入新课题。
(1)铜片、锌片同时插入水果(学生提前准备好的水果:苹果、橘子、橙子、西红柿等),并与发光二极管相连。观察发光二极管是否发亮?
(2)铜片、锌片同时插入水果,并与灵敏电流计相连。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3)用小刀将水果切割分开,使铜片和锌片分开,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再将水果合拢,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思考:(1)上述实验过程中看到什么现象?你想到什么?
(2)特定条件下的水果电池会产生电流,你还联想到什么?
(3)再仔细想一想:电子从何而来?电子如何移动?水果味道怎样?离子如何移动?
交流讨论: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师倾听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当铜片和锌片用导线相连同时插入水果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能直观地看到?由水果是酸的味道,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选择盛稀硫酸的烧杯替代水果,探究铜片和锌片用导线相连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能看到什么?
学生实验:(提醒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铜片和锌片的导线之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2)用导线把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3)将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铜片和锌片不能互相接触)。
交流讨论:
(1)实验1的灵敏电流计显示有电流通过,电流是如何产生的?电子从何而来?电子如何移动?(2)实验2和实验3的实验步骤有何差异?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为什么当锌片和铜片连接后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在铜片上看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却都是无色的?锌片和铜片上可能各发生了什么反应?
(4)1、2、3实验中锌片的质量将有何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离子如何移动?
课件展示:播放微观和动画课件,让学生感受到现象与对应的微观变化的本质,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认识并理解锌与溶液中的氢离子之间是怎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怎样产生电流?了解化学能是如何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的。
因为电子的定向移动而产生了微电流,从本质上说,这种微电流是在化学反应(两级分别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归纳、板书:
(1)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用导线连接两块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极,同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两极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思考: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但是在原电池中,铜片并没有参加反应,那么,铜片的作用是什么呢?
交流讨论:电子在电压的作用下,才能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当锌片和铜片同时浸入电解质溶液时,由于两种金属的原子失电子能力不同,会在两者之间形成电势差,当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时,便会产生电流。
学生实验:
(1)将锌片和铁片用导线相连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2)将锌片和石墨棒用导线相连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归纳小结:构成原电池的基本要素。
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利用水果电池让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由于开始时学生用一个水果做电池连接发光二极管时不发亮,但连接灵敏电流计时指针偏转,说明一个水果电池产生的电流较小,不能对外做功,因此二极管不亮。为了呼应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推向高潮,设计这一教学环节。)
(1)实验准备:用水果(西红柿、苹果、橙子、橘子等)和金属片制作电池,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常识――两个干电池串联能使灯泡更亮的道理,设计将水果电池串联起来后让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参与活动并适时点拨,鼓励引导。
交流汇报:小组代表汇报设计的方案及实验成果,交流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实验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活动情况,展示有创新的小组的实验成果。
提出问题:原电池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具体应用?
探究:探究钢铁在潮湿空气中易腐蚀的原理:
新旧知识衔接:在《化学1》中已经接触过钢铁制品在潮湿空气里很容易生锈,今天用已学知识深入了解腐蚀的原理。
视频: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边看边思考边交流讨论,从原电池的角度探究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本质。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阅读《化学1》和《化学2》资料卡,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方程式。
迁移思考:在水闸、水下钢柱、船舰的尾部、船锚和锅炉内壁,通常将锌块镶嵌在钢铁的表面,为什么?
交流讨论:学生类比钢铁生锈腐蚀原理进行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倾听的同时,指导完善。
5.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教学设计 篇五
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王明娣
教学目标:
1、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其涵义。
2、能正确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并用图像从定性、定量表示
3、能构建负电荷闭合回路图正确快速的判断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名称并书写电极反应式
4、知道氢能的优点,开发及利用现状 教学流程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1 参考几种燃料的热值,分析用氢气作燃料相比于石油和煤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知道氢能的优点。问题2 既然氢能优越性如此显著,为什么氢能的开发和利用还没有普及,利用它的困难在哪里——氢能利用存在的三大问题——开发及利用现状
1、制取(廉价制氢气方法)——首要难点
2、贮存(廉价安全可靠的贮氢方法)——关键
3、如何利用(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
二、问题的研究
(一)首先研究氢能源的利用——在这块内容中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氢能源两种利用方式的比较
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的比较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学会看图和作图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多角度:电子的移动方向、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等等)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二)氢能源的制取——在这块内容中要解决的问题
1、以水为原料写出制取氢气的方法及工业应用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及常见类型
3、构建回路图判断电解池的电极名称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三)贮存(廉价安全可靠的贮氢方法)——作为常识了解
四、课堂检测题(见附件)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课后练习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1.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硝酸铵
C.氯化镁
B.生石灰 D.食盐
2.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X(△H >0)② 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3.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4.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5、分析右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2A+B═2C;△H>O
B.2C═2A+B;△H<0 C.2A(g)+B(g)═2C(g)△H>0
D.2A(g)+B(g)═2C(g)△H<0 6、2011年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下列行为不符合活动主题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控制含磷洗涤剂的使用,防止水体富菅养化,保护水资源
C.更新采煤、采油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D.落实资源的“3R”发展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7、如图所示烧杯中均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4)(3)(2)(1)
B.(4)(2)(1)(3)
C.(3)(4)(1)(2)
D.(4)(3)(1)(2)
8、发生原电池的反应是释放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H2O(l)+ CaO(s)== Ca(OH)2(s)
B.2KClO3C.Ba(OH)2·8H2O+2NH4Cl===BaCl2+2NH3·H2O+8H2OD. CH4(g)+2O2(g)===CO2(g)+2H2O(l)
9、有关如图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KCl+3O2↑
A.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B.若X为碳棒,Y为NaOH溶液,开关K置于N处,保持温度不变,则溶液的pH变大
C.若X为银棒,Y为硝酸银溶液,开关K置于N处,铁棒质量将增加,溶液中银离子浓度将减小
D.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铁电极移动
10.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 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 表示为:2H2+O2= 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 + 2H2O + 4e-= 4OH-
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
2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11.如图1所示,把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碳酸饮料的烧杯中(20℃),先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铝片,再用滴管滴加5 mL浓NaOH溶液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片上_______,铝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 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 篇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
睢阳区李口二中
谷伦宏
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转化后进生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我认为,及时..而全面的掌握每一位后进生的情况,并分析出其化学成绩差的原因,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前提;充分利用“师爱效应”,是促进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催...................................化剂”;耐心对后进生因材施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关键。.............................一:及时而全面掌握后进生的情况。
在给后进生担任化学课任教师时,除了通过课堂提问、批改作业、个别辅导、学习成绩检查、个别交谈等途径来了解他们的情况外,还应及时通过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家长、同学来了解他们的情况。这样,才能及时分析出他们的化学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才能正确分析出他们的个性心理及其形成的原因。
二:以爱心为良药,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认为,真诚地热爱学生,是增进师生感情的溶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敲门砖”,因此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诚挚的爱心。思想上不歧视,更多地关心体贴这些学习上的“贫困者”,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每次谈心总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也会促进他们的智力、情感、意志、个性的发展,会促进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1:平时笑脸走进课堂,以减少后进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常请后进生上来,以增加他的学习机会,答好了给予表扬,答错了善言鼓励。
2:在辅导、化学实验等教学环节中,应给后进生以更多更细致的关注。3:经常对后进生家访,既可密切师生关系,又可与家长探讨教育其子女的方法。
4:参与后进生的课间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热情指导他们搞好化学课外活动,缩短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
5:在生活、身体健康等方面对后进生多加关照,并指导他们与其他同学搞好关系,帮助后进生改变他们在班集体中的形象。利用交往动机激励后进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6:后进生在乎老师的评价,为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经常在作业本上写上“有进步”、“加油啊”、“只要你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等简单批语鼓励他们,使他们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看到希望,重新唤起早已泯灭的信心。
三:耐心对后进生因材施教。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耐心对后进生因材施教。
(一):培养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
1:帮助后进生正确认识学习化学的目的。有的想升入职业中专的后进生认为化学学得好或差,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没有什么影响。化学教师应及时向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关系;让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的就业将面临着双向选择;并让他们认识到即使将来不从事与化学有关的工作,也可能因为没有掌握某些基本的化学知识而发生不应发生的事故。
2:激发后进生的成就动机。经常进行“无差错作业训练”和“满分测试”,学生作业错了,我不急于打“╳”而是帮助他们检查原因,分析问题,弄懂了当面纠正,做对了再打“√”;考卷上有差错让他们修改,再错再改,直至全对打上“100分”,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害怕考试的心理,收到了检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的考核目的,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利用家庭化学小试验激发后进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后进生普遍对学习化学感到“枯燥”。化学老师不但应在授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还应根据他们的特长,为他们设计或改进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并认真指导,利用家庭化学小实验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帮助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化学学习方法。
有的后进生没有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化学教师应在主要学习环节中,引导他们会预习、会听讲、会复习、会抓住重点,并指导他们做好易错题笔记和掌握记忆方法。
7.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教学方式
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课堂内学习探究与课堂外调查相互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对原电池的技术产品──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应用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之后,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化学电源的设计、工作原理和应用。
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复习提问:
下列装置哪些可以形成原电池?
若能形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并指出电子流动方向。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常见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 负极(锌):
2+Zn-2e—=Zn(氧化反应)正极(石墨):
+—2NH4+2e=2NH3↑+H2↑(还原)
【学与问】
锌锰干电池即使不用,放置过久,也可能会漏液失效(作为电解质的NH4Cl的水溶液显酸性)使用和保存时应注意什么?
2、充电电池
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又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如此充放电可循环进行,至一定周期后终止。
(1)铅蓄电池
(2)镍-镉碱性蓄电池
(3)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锂离子电池
特点:高能电池,电压高,质量轻,贮存时间长等。用途:电脑、手表、心脏起搏器等。(4)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
— —2H2+4OH-4e =4H2O(氧化反应)正极:
——O2+H2O+4e=4OH(还原反应)总反应:2H2+O2=2H2O
【思考与交流】
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充电电池?
完成练习
自己收集废旧干电池将其破开观察干电池
为了延长电池寿命和提高其性能,人们将电池内的电解质NH4Cl换成湿的KOH,并在构造上作了改进,制成了碱性锌锰电池。
观察其构造
学生阅读课本P40
废电池中含有汞、镉、铬、铅等等大量毒性很强的重金属,随处丢弃会给土壤、水源等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通过人类的食物链给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另一方面,废电池中的有色金属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果能回收再利用这些废旧电池,不仅可以减少对我们生存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是对资源的节约。小结
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过的知识的联系是电解质溶液和氧化还原反应,其次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转移电子要通过导线(导体)传递才能实现,这样就形成了电流,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填写下表: 电极材料 介质 同一容器 现象
能否形成原电池 Zn—Zn 稀硫酸
Zn—石墨
Fe—Zn
Cu—Zn 乙醇
Cu—Zn 一个西红柿
Cu—Zn 两个西红柿
Cu—Zn 橙汁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2.充电电池(1)铅蓄电池
(2)镍-镉碱性蓄电池
(3)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锂离子电池
特点:高能电池,电压高,质量轻,贮存时间长等。(4)燃料电池 作业布置 完成试卷 课后反思
领导签字
8.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篇八
在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企业绝大多数员工绩效考核分数都很高,甚至超出企业期望,但企业的整体绩效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企业的战略目标并没有实现,是考核标准有问题吗?一些企业考核标准设计也非常科学,考核的也正是员工的主要工作。而不少优秀企业的考核过程也有章有法,人力资源部设计各种考核表格,部门主管和人员答分、面谈、反馈,一个都不少,但结果还存在这个情况,企业考核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调查发现,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战略与考核脱节,形成了两层皮。考核的初衷本来是实现战略,但很多企业并没有把事关企业命运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设计进考核体系,战略被悬在了空中,没有转化为员工行为。这样的结果就导致战略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标语和口号,考核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战略为什么会同考核脱节?
首先是战略的神秘性。在许多企业,战略往往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普通员工感觉它高不可攀,是企业高层甚至是 “一把手说了算”的事情。企业老总、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对战略一清二楚,但中层人员、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对企业战略不很清楚,战略在高层与中基层人员之间形成了断层,因此,当人力资源部和部门主管在制定考核目标时,也是就事论事,依据自己的理解,把手头上的工作确立为目标,对企业战略考虑的很少。这样,很多时候考核就成了考行为、考态度、考细枝末节的事情。而绝大多数员工更不了解企业的战略是什么,既然有了考核指标,完成指标就成了首要任务。于是就整天忙于埋头把事情做对,而忘记了应该做正确的事情。
其次是战略的空洞性,
许多企业的战略往往就是口号或者是财务指标,“冲击世界500强”,进入行业前三名,产值翻番等等,造成了战略过于空洞,没有具体的可实行的目标体系予以支撑,好看不好用。近些年来,许多企业的飞速发展主要是依赖于整体大环境地发展,依赖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微利经营时代的到来,许多企业过去的成功已无法复制,而影响企业未来业绩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什么,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在哪里,许多企业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制订战略时,仍旧摆脱不了过去的惯性思维,战略与实际不太吻合,这些也导致战略落不了地。
第三是人员努力方向不一致。许多企业的绩效系统制定了相互矛盾的目标,导致各个部门的工作方向不一致,人员劲不往一处使,战略得不到聚焦。例如企业把创新作为战略目标,创新应该是每个部门的头等大事,但很多情况下并非如此。生产部的指标仍旧是产量和质量,而研发部则因新产品试制中生产跟不上而与生产部龌龊不断,原因在于生产部经理没有这项考核指标;销售部门的考核依据还是销售额和客户开发,费时费力的新产品销售并没有在他的考核中占一定例。生产部门则因采购部门的采购物资不及时而耿耿于怀,而采购部门则因财务部门不能提前交付供应商的货款而大发雷霆,但在财务部门的指标中,保证资金安全成了主要考核指标。从指标完成角度来说,生产、销售、财务经理们完成的都很好,而且他们的做法也无可厚非,但从公司全局来看,这些人都交了一分不合格的答卷。可是,真正错的不是他们,是企业的考核导向与战略形成了南辕北辙,把他们的行为都导偏了。
9.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篇九
【摘要】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每年中考后都有很多考不上理想高中的同学,其中有一部分是化学学科拖后腿, 本人在多年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做了一些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一、形成化学学困生的原因
1、地域原因: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边远落后地区的教学设施虽有部分投入,但实验设备仍严重短缺,现有药品不足或过期,仪器匮乏等诸多因素导致许多趣味实验、探究实验和分组实验无法完成,这样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的新鲜感来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影响了后继学习。
2、学科原因:首先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要学好化学,理解和记忆缺一不可。理解了但没记住,或死记硬背但不理解,都不可能学好化学,也不可能有好的成绩。其次,化学学科的连贯性极强,一环扣一环,开头没学好,中间就学不好,中间没学好,后面就学不了,所以一旦形成某个知识上的盲点或弱点,后面的学习就很困难了。
3、家庭和社会原因:农村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子女,家长因养家糊口外出打工而无暇顾忌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这些学生缺少生活上的关怀、学习上的督促和监管,导致养成许多不良习性。有的学生结交社会不良青年,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变得贪图享乐、不思学习,甚至厌学逃学。有的学生父母经常吵架,使其心灵受到伤害;或者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不能得到双亲全面的关心。
4、教师自身原因:教师授课无激情,缺乏艺术性,经常训斥学生,对学困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导致有些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理解、尊重、宽容和善待学困生:
任何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学困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但他们学习成绩差,常常犯错误,会遭到冷落、讽刺或批评,他们的自尊心严重受挫,由此产生自卑心理。教师鼓励的眼神,和善的表情应多照顾这些学生,让他们时常感到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占有与其他同学同等的地位。老师要切记的一点是“一碗水要端平”,不要以学生一好代百好,让学困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如果这样因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而产生敌对情绪,师生关系就会弄得很僵,对以后的教育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也是千差万别,同是学困生,各有个的特点。这就要我们老师去关注、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困生,老师应注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无数事实证明,学困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法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柔的触摸都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2.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 学困生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针对这一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表扬为主。我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在我班上使用最多的是“我们班的学生真聪明”,“读书很整齐、很响亮”,此后,整个班级读书情况越来越好,思维也越来越活跃。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每个化学老师都知道记忆基础知识很重要,但要在这样的班级实行起来就有点困难,我就用同样鼓励的办法。有的同学已经把自己定位在差生上,还有的干脆说从初中开始就没背过书,想要他们改变有点难,第一次检查,是读了一个早读课之后,课堂上检查时有的同学还背的结结巴巴,我知道这时候绝不能批评,但也不能表扬。我一边客观的分析原因,一边把背的不流畅的原因说成是紧张的缘故,背的不好的同学没有背书心理负担之后,背书的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实在背不完的,利用中午时间单独辅导。美其名曰“开小灶”,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也融洽了师生的关系,不像有的老师,学生背不了书就向班主任、向家长告状。如果学生中午提前到学校,不要对父母说被老师罚去背书只要说是老师叫去:“开小灶”,家长一般都会很支持,而不是指责。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师生又有了共同的秘密,关系就更融洽。这时你再去教育他,老师是真心为我着想,你说什么他都比较容易接受。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渴望进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他们的成绩差,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做具体的分析,各个击破。要找他们多谈心,找到他们身上的发光点,多表扬,增进他们的上进心。“成功教育”就是一个好的尝试。
三、根据化学自身的特点,积极采取科学的方法: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笨鸟先飞”:
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参加化学竞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学困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学困生大都自卑,易“破罐子破摔”。一般采取感情倾斜法:1.做到不歧视,更多地关心这些学习上的“贫困”者;2.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3.笑脸进课堂,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
2.课堂上多提问,给于表现的机会:
学困生上课时大多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人人参与。另外,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用短暂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课堂上尽量问他们简单的问题;课堂上将好差生搭配起来,利用集体的力量,带动学困生的参与,让学困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3.督促学困生课后复习:
在作业的批改上,我一般选择面批。因为大多数学困生不自觉,老师布置的任务,他并不当一回事,过后就忘了,这就要老师督促。另外,对学困生的作业要难易适当,要不然,学生就会作业过难、不会做而去抄作业。面批作业既可以让学困生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及时订正,而且养成他们按时交作业的习惯。4.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学困生:
学困生的思想是复杂的,要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既需要老师用爱去动其情,以理去晓其心,也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学困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我抓住家长普遍都关心孩子学习这一特点,利用家长会及家长来访保持和家长们经常联系,让他们督促孩子做作业、。这对学困生的成绩提高都有很大的提高。四.讲究批评艺术,保护自尊心:
批评是教育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但对学困生要慎而又慎,因为处理不当,极易损伤他们那本已不堪一击的自尊心,引起逆反心理,导致旧“病”复发。必要时也要做到:一要客观,要实事求是,对事不对人;二要带有感情,让他们感到老师的批评是善意的;三要注意场合、分寸,切忌在公共“撕面皮”、“翻老账”、说过头话。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化学与电能》教学反思07-11
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07-09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反思09-09
《化学键和化学反应》教学设计案例12-06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教学案09-01
化学教学改革的新事物:微型化学实验11-18
化学情景教学11-01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09-20
微型实验化学教学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