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2024-06-10

高三政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精选2篇)

1.高三政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篇一

专题35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把6 000余枚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经过数天太空旅行,小鼠早期胚胎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从细胞到囊胚的全程发育。这一实验首次证明了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完全可以发育到囊胚阶段,迈出了解开人类太空繁衍谜团的第一步。这一实验()①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再一次印证了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将推动人类太空繁衍研究的不断深入 ④是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实践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答案】B D.②④

2.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C.②④ 【答案】B 【解析】潘建伟团队在安全的通信方式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现了①。潘建伟团队十多年来一直为提高信息安全而努力,体现了③。②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说法错误。3.依照牛顿经典定律推算,暗物质可能占宇宙总质量的27%,但因其不发射、吸收、反射光子,也不体现电磁效应,故从未被观测到。而拥有当前最先进技术的“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很可能会凭借其精确而独特的测量粒子能量和鉴别粒子种类的功能,真正获得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材料表明()①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水平受实践水平的制约 ②前人的认识成果是寻找暗物质的根据 ③

B.①④ D.③④ 学实验在内的实践能够促进认识的发展,①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源泉,②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6.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黑豆皮提取物能够促进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带皮食用黑豆能够改善贫血症状,这项研究成果为我国研发安全、高效的药物来治疗贫血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材料表明()①意识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②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来造福人类 ③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利用真理促进实践的发展 ④认识的目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真理 A.①② C.①④ 【答案】B B.②③ D.③④

7.古文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可见,古人认为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霾。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霾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这说明()①人的认识应在原有谬误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②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永恒使命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C.②④ 【答案】C 【解析】认识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是以谬误为基础,①错误;从古人对霾的错误认识到今天人们对霾的正确认识,体现了要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②正确;③在材料中未体现;今天人们对霾的科学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出的,体现了真理性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正确。

8.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从哲学上看,这表明()①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③认识随着社会实

D.①③ 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却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①医学家和患者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 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可以无条件转化 A.①② C.②③ 【答案】C 【解析】通常情况下,人感冒了要多喝点水。但是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反而对身体有害,这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③正确;①在材料中未体现;真理与谬误的转化是有条件的,④错误。

12.从人类对物质的神秘未知,到长生不老的神话猜测,到出神入化的炼丹工艺,再到严谨精微的现代化学不断地从“神秘”“神话”那里赢得地盘。这表明()A.人们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有多种真理性认识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实践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D.新获得的认识总会更加深刻和准确 【答案】B B.①④ D.③④

13.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人类一直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有效方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靠简陋的设备,从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在内的2 000多个方药中筛选寻找抗疟有效提取物,都没有成功。后来,他们从东晋葛洪“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中得到启发,利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成功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如今依托人工化学合成技术,青蒿素已实现批量生产,许多人因此而获救。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的特点的?

【答案】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屠呦呦团队提取青蒿素所使用的设备、技术手段都是客观的,其实践的过程及结果也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利用青蒿素治疗疟疾,说明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通过团队合作成功提取青蒿素,说明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从古代用青蒿治病到今天青蒿素的批量生产,说明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解析】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实践的特点,可调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6-

2.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0分)

1.“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

3.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三峡大坝最高蓄水位选择为175米是充分论证之后得出的结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蓄水方案是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勘察、规划、设计和论证,最后用了40多年时间才最终确定。三峡大坝蓄水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右侧漫画《“点子”从哪儿来?》所犯的错误是,没有认识到()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知识只能通过亲自实践来获得

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

5.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而贩者,用猪羊胖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侯蚁人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老百姓利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

①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③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 ④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于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煤的使用价值被不断发现说明()

A.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7.最近,我国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量法的技术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70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的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习近平同志在广州视察时指出:作为时代伟大思想结晶的科学发展观,也有其适应的范围,在贯彻和落实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A.真理是普遍的B.真理是主观的C.真理是有条件的D.真理是绝对的9.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A.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10.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B.千虑一得C.百感交集D.三人成虎

11.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1

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的问题的争论表明()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2.美国航天局宣布通过实施“撞月”计划显示月球上有相当数量的水,这一成果为人类了解月球翻开了新篇

章。实施“撞月”把我们对月球的认识带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月球还蕴藏着众多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示。这表明()

A.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 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C.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13、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

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① 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② 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 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④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4、2010年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此有

专家指出,全球已进入地震多发期。当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世人还在被地震困扰。这说明()

①有些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目前还不能预知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认识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④人类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

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6、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7、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8.德国思想家莱辛说:“人的价值不在于是否掌握真理,决定人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这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不同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19.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不断创造出新的东西。这主要体现了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A.实践是客观物质的活动B.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D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0.以色列科学家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但在30年前,由于该发现被认为违背科学常识,谢赫特曼面对的是来自主流科学界及权威人物的质疑,被斥为“胡言乱语”“伪科学家”。材料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②客观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显现和改

变③敢于批判和勇于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可贵品质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A.客观性B.条件性C.反复性D.主观性

22.曹操墓究竟在何方,民间流传有“七十二遗冢”之说,专家学者也对此说法不一。对此我们应该坚持的观点是

A.根据权威专家的定论最终确定曹操墓B.必须回到三国时期才可以最终确定

C.用历史书籍判断一切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需要历史考古等证据不断证明

23.“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的关系,才会有生产。”马克思这段话说明()

A.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B.人们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决定了人们的生产活动

C.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对自然界的关系 D.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24.人类究竟能否在太空看到长城。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2003年10月,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返回地球后表示没有看到长城。这体现了()

①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多数人的意见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④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的正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5.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B.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C.实践的主观能动性D.实践的直观现实性

26.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

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人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7.“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而且那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A.人们并不能使每次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B.人们在每一次对事物的认识上都具有终极的意义

C.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本身

D.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2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29.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物质是运动的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30.面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有人担心地提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

①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是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④真理的发展是真理不断克服和战胜谬误的过程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1.“真理是在漫长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是客观的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对于这一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认为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②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③承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④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二、材料题

1、材料一 : 自上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便有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说法,在“又快又好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

材料二 : 在2006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人注目地提出了经济发展要“又好又快发展”,这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有所改变。“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即由过去更多的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好”字当头,又好又快,将是今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路。

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哲理?

2、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先行者,踏上了奔月的征程。我国从“嫦娥一号” 发射成功再到“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探月工程这一世界高科技领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本次嫦娥二号发射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剖析材料。

3、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不断从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推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论观点的?

4、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5、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3)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2分)

6、材料: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上一篇:没请假的检讨书1000字下一篇:学校50周年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