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计算的魅力在数学课堂上绽放

2024-09-02

让计算的魅力在数学课堂上绽放(共8篇)

1.让计算的魅力在数学课堂上绽放 篇一

让“提问”之花在英语课堂上绽放

【摘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很善于提问,“问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面上,这实际上仍然是教师控制、主导的课堂,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将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提问的能力。本文将结合教学案例,阐述将提问权还给学生的重要性,并从多角度探讨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以及笔者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关键词】提问权 英语提问 策略 注意点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教师要时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只有变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为平等的学友关系、伙伴关系,学生才能敢于开口。

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师既可以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一次教“Travelling”单元时,正逢假期,学生们课间都兴奋地讨论着自己和家人的出行计划,直到上课铃响了,还未回过神。我灵机一动,因势利导,“I want to go travelling,too.”马上大部分的学生便瞪大眼睛,“Oh,really?”接着,就有位平日较活跃的学生问道,“Shelly,您打算去哪啊?和谁去……”我沉默了会,说道,“Can you ask in English?”学生们会意地一笑,接着便是越来越多的问题:Shelly,where are you going?What are you going to do?Who are you going with??τ谘?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没有直接给予回答,而是先引导同学猜,把问题再一次抛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自然复习并运用了本单元的重点句子,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提问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图、文、声、像等鲜活的情境。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丰富的图、文、声、像等鲜活的情境,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激活其思维,问题火花即可由此迸发。在课堂上,一段激情澎湃的导入,一个巧妙设置的悬念,一处特意留下的“空白”,都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教学中,有多节语篇教学观摩课都给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图、文、声、像等鲜活的情境,激发引导学生提问的能力。如来自北京张燕燕老师教学的《Travelling》课中,张老师利用Ling Ling和Tony谈话的图片来导入文本内容,并引导学生就图片来发问,“Ling Ling is talking about her plan.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er plan?”,由于学生都想知道Ling Ling的计划,接着好多不同的问题便纷纷涌入课堂,“How is she going there? Where is she going? When is she going?...”好多问题甚至是在老师预设之外的。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又很好地滚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游戏或竞赛,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美国教育家皮亚杰强调儿童运用游戏形式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多样的游戏,分组竞赛,调动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在情境、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并体验情境、游戏所带来的愉悦。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My school C Story time》的教学中,一位教师设计了猜一猜的环节,让学生运用句子:Is this/that a …? 来猜猜学校里的建筑物,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很自然地运用英语来提问,在竟猜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非常突出。

三、指导提问方法,使学生善问

1.激活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提问。英语教学要体现生活,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并试着从生活中寻找问题。

2.激活文本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扩充知识,还要通过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培养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提问时应重点增加激发思维的开放性问题。

3.激活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问。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检测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点上的提问,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相当重要,而且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许多事实表明,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提问能产生认知困惑,有困惑,才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为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发现创新精神、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学会提问。巧妙地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不仅说得精彩,而且问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2.让计算的魅力在数学课堂上绽放 篇二

一、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 在数学教材中, 有很多章节的后面都附有与本章节内容有关的数学史, 在这些数学史中有一部分内容反映了中国人的发现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例如, 七年级 (上) 数学教材第44页阅读内容《漫长的历程》中记载:我国早在战国初期, 李悝这个人就在《法经》一书中用“不足”来表示亏空, 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 是至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详细论述“正负术”的数学著作, 书中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 与我们现在所学的完全一致, 而外国最早使用负数是在公元7世纪, 比我国迟了一千多年。我们在关于负数的教学时,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 让学生在感受到古人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同时, 产生爱国热情。

(2) 在数学教材中, 有很多题目的背景具有德育意义, 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 七年级 (上) 数学教材第94页, 习题4.1第5题:七年级某班为希望工程共捐款159元, 比平均每人3元多24元, 这个班的学生有多少?这个题目是以为希望工程捐款为背景的, 教师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希望工程的知识。让学生在解题的同时, 感受到一方有难, 八方援助的集体精神。

再如, 七年级 (上) 课本第114页22题:某自来水公司按如下规定收取水费:每月用水不超过10t, 按每吨1.5元收费, 每月用水超过10t, 超过部分按每吨2元收费, 小明家9月份的水费是22.8元, 小明家9月份用水多少?在讲解这个题时, 教师在解释超过部分为什么要提高收费标准的同时, 应对学生进行节水的教育, 让学生了解到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

二、自编题目, 让学生在解题的同时受到教育

例如, 在进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时, 我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统计数据和我国近几年来的大事 (2008年奥远会) 编制了几个题目。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我国的经济稳步增长, 我结合2006年我国与美国GDP增长率情况编了一道应用题:2006年我国的GDP增长率为8%, 比美国的GDP增长率还多2%, 求美国2006年的GDP增长率。通过这道题的解答, 学生感受到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远快于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课后, 我又让学生回家去向家人调查20年前家里的收入情况与生活水平, 以及现在家里的收入情况与生活水平, 并根据调查到的数据编应用题, 结果学生很感兴趣, 全部完成了任务。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 加深了学生对中国近20年的变化的了解, 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 近两年, 2008年奥运会成为人们的主要话题, 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北京人的变化最大, 为了迎接奥运, 有很多人都在学习英语。我以此为背景编了一道应用题:小明的爷爷奶奶为了迎接奥运, 主动向小明学习英语, 小明每天都教给爷爷奶奶一些英语单词, 并检查他们的学习成果, 有一天爷爷记住了一半, 奶奶记住了2/5, 并且爷爷比奶奶多记住3个单词, 求小明这一天一共教给他们几个单词。

(3) 有一次, 我发现班级中有不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集体荣誉感不强, 在完成了教学任务后, 就要求学生根据本班级男女生人数编一道应用题, 结果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班级有多少男生, 多少女生, 就只好将这个作为课后作业。在下课后, 有几个学生自发组织起来要求大家都坐在位置上不动, 清点班级男女生人数。通过这个作业, 学生发现自己太不关心集体了, 对班级的了解太少了。通过他们的反省, 学生的集体观念慢慢增强了。

三、组织切合教学内容的活动,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 在学习正负数时, 学生知道了可以用“正数”表收入, 用“负数”表支出, 我要求学生课后回家去向家长了解家中每个月的收入情况与支出情况, 并用正负数记录下来, 然后进行汇总计算家中这半年来的收入, 学生兴致很高, 回家后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到家长挣钱养家的辛苦与不易, 学会了节俭并体谅家长。

再如, 在进行数据统计的教学时, 正好学校有一位学生身患重病, 且家境贫寒, 学校号召各班级为该学生捐款, 倡议每位同学捐出一个星期的零用钱。我让学生统计本班级的捐款情况, 并对捐款数额进行分析, 然后去估计其他班级学生的捐款数额, 大部分的学生兴致很高, 很快完成了捐款数据统计的任务, 结算的结果与学校公布的结果基本相符, 学生很高兴, 认为学习的知识很有用。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德育渗透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协调, 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二是数学课堂上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的活动, 要持之以恒。

3.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数学课堂上 篇三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政治思想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教书育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新课标把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与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到同等地位看待,使教学目的更完整更全面。新课程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其必要性。

如何才能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发展主要指学生心理发展,而心理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心理因素。习惯是非智力心理因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认真负责地对待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学生刚入学,就要抓紧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怎样做才是好习惯。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用他们喜爱又容易接受的儿歌形式提出具体要求。如专心听讲的习惯,歌诀是:“眼不离老师,脑不离问题,勤思多开口,智慧属于你。”认真书写和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歌诀是:“写作业时要做到:写字姿势要摆好,细心看题要记牢,一心一意认真算,数学成绩一定好。”及时复习和准备学习用品的习惯:“回到家里要做到:回想上课学多少,打开课本复习好,书本文具放整齐,准备明天上学校。”

仅仅对学生提出要求还不够,还要进行具体指导及训练。老师要教给学生自自查作业的方法,并做示范给学生看,再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长期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成绩会不断提高,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刻苦地学习,自觉受到思想教育。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教育学指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学习目的性越明显,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心理学认为:“学习上的自觉性,就是指学生对学习目的和它的社会意义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积极性。”

我们常说要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建设而学的明确目标,这是一个总目标。要达到这样的总目标,就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每门功课,每一章节,乃至每一堂课的目的。为祖国建设而学的大目标是建立在许许多多“小目的”的基础上,离开了每个“小目的”的教育,大目标也就难以达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奋斗目标。

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教育有四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在课堂上结合具体章节宣传我国数学历史上的成就,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可以激发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勤奋学习的热情。要注意阐明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使学生学习了解古今中外的数学成就,以及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努力使学生形成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比如讲到数学的应用时,介绍现代数学家华罗庚的爱国事迹及数学贡献,讲学习数学方法时介绍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伟大贡献。结合学习目的性教育时,可以介绍我国的卫星发射、核潜艇、载人飞船等等。总之,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单调的说教,而应以生动具体的事例,与祖国四化建设紧密相连的。

4.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并非枯燥无味,它里面渗透了许多美妙的自然音符与线条,它与自然界是和谐的,只有漫步在数学王国时,才会深深地感觉到其中的乐趣,品尝到常人无法领略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每堂课教师的讲述犹如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舞台上主持节目一样,一言一行至关重要,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容貌衣着,板书设计,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若教师言简而意赅,开门见山,遣词造句恰如其分,动作潇洒,精神、态度和蔼可亲,板书美观工整,必将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美的印迹。

小学数学作图,解题规范,作业要求,无处不体现着数与形的美,学习态度与心灵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全身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的艺术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

教师对学生应注入感情的美,特点是对待进生不能动不动就训斥,挖苦打击,更不能放任自流,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意志美。美育和德育是一对孪生兄弟,同步而行,因此教师授课不能简单化,不能单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断提高识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从数学科角度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4.让魅力绽放三尺讲台 (六年级) 篇四

从没有认真思考去理解过什么是“魅力”。回到家,打开电脑一查才知道,所谓魅力,含义为特别的吸引力、迷惑力。对一个人来说,他(她)的魅力可以是笑的魅力、声音的魅力、眼神的魅力,也可以是身体的、性格的甚至是人格的魅力。总之一句话,人的魅力可以无所不在,包括发怒、忧伤、哭泣等负面情绪也会成为魅力的源泉。

结合电脑中对“魅力”一词的解释,我想,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其魅力应该更多地体现在能给予学生的积极影响方面,那些机智幽默的语言,博古通今的学识,随机应变的能力,善良正直的品质,青春阳光的心态,大方得体的穿着,恰到好处的动作,精致养眼的容貌,健康匀称的身材……所有这些内在的、外显的、有形的、无形的美好的东西,无疑都是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的,而它们都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学生喜欢教师身上所散发的魅力,自然就会喜欢教师上的每一节课。课堂上,教师的魅力可以随时随地尽情挥洒,只要合适,只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魅力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是后天打造的,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修养凝聚而成,是长期学习修炼的结果。魅力也不是靠一天两天的修炼就能拥有的,而是需要一年、十年、甚至一生的打磨。

教师从事的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的魅力,蕴于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与瞬间。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努力修炼、提升自身的魅力吧,让学生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甚至成为我们和我们所教这门课的忠实fans!

5.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篇五

一、教学时要找准最佳结合点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不同于政治,小学思想品德,是与数学科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有机结合进行的。因此,教师要通过在数学中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意志培养、道德规范。要特别注意历史的教训,防止出现穿靴戴帽的情况。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注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适当地、自然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形成了能力,也受到了良好的德育。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找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与德育的有效结合点。这个结合点,一种是固定的,一种是可变动的。一般与数学知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或数学史料的结合点是固定结合点,它具有客观性,多表现为显性的,只要教学时组织好学生学习相关数学史料或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即可达到渗透有关德育观点的目的;而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结合点,则是可变的,表现为隐性。教学时要“化隐性为显性”。教师要遵循数学规律去揭示隐藏在教学内容之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到感知,从而自然地受到唯物思想及辩证法的教育。在讲方法时可以用朴素的语言引导学生领会对立统一,以及矛盾转化并强调重要条件(转化),当然对小学生不能进行深入解释,这取决于教师占有具备思想性的教学教材的情况,以及是否善于选择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这样体现了教学的时代气息,又进行了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思想教育。

二、从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入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一种求实、创新的态度,在思考或处理问题时,只服从以事实为根据的真理。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自主的学习品质具有独特的功能。

1.回归本体,感受数学知识本身的严谨性

数学在概念语义的准确性、推理的严密性、计算的规范性、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体现出数学知识的严谨性。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虽然有时在概念的呈现上不会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但教师不能因此降低对数学概念理解要求。以“三角形”的概念为例,它的概念一般这样呈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仔细推敲和分解概念,概念中“三条”“线段”“围成”“封闭的”“平面图形”这5个要素没有哪一个是无关紧要的,也没有哪两个有语义上的重叠。因此,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充分理解概念的含义,感受理解数学概念严谨性的这个特性。由于数学是以计算为主的学科,所以计算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掌握法则,然后再做到有条不紊的准确计算。在每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要特别注意采用恰当的方式,力求做到直观、具体、透彻,以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的目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只有严格规范的过程才会产生准确的结果,深化对数学严谨性的认识。

2.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同时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在小学低年级,主要在认真听讲、书写规范、计算准确等方面提出要求;小学中、高年级,还要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善于质疑问难、养成验算的习惯、能够有错必改并能够针对错误进行反思、能够对知识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等方面提出要求。同时,教师既要坚持一贯的、持之以恒的严格要求,也要辅以有效的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联系生活的数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人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飞船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飞船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飞船成功返回的画面,让学生说出返回的时间是几时。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出现的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来引出课题和收尾,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性、道德潜质,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6.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光彩 篇六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一篇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其中很多运用贴切的词语,起到一字传情,境界全出的作用。我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关键词语的表现力量,使学生更加喜爱这些优秀作品。如教杜甫的《春夜喜雨》时,我满怀激情,引导学生作了这样的分析:

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知”、“乃”二字,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雨,赋予雨以人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了春雨善解人们的意愿,在春雨贵如油,人们盼望云霓的时候,适时而降。诗人仅用两个字就把对春雨的主观感受融合到对春雨的描述之中,表现了春雨的可喜,抒发了喜爱春雨的愉悦这情。尾联“晓春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个“晓”字,由夜雨到晓晴。“红”、“绿”、“重”三字进一步从视角到雨后景物,描写出雨后的花朵更加姹紫嫣红,艳丽奇目,为锦官城增辉的景象,把诗的意境地推进一步,深涵了着诗人喜爱春雨的丰富感情。

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愉悦的诗意中,身心舒畅,融情于景,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使学生对这首诗的情感不仅清晰、强烈,理解也会更深刻,更加喜爱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二、教学实践融入“情感”

一篇文章,在课堂上分析时,能情景交融,充分体现文章的情感色彩,这堂课就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教《敕勒歌》时,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绪,进入角色。然后生动、形象、抒情的语言,将这首诗中所写的景物:平川、阳山、苍天、阔野、穹庐、微风、绿草、牛羊描绘成一组有声有色的大草原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通过极其简朴自然的语言,粗犷豪放的格调,大笔写意地为我们描摹勾勒出了塞外草原上的奇景美象,它结对大自然的色泽、光亮、音响、形状等方面无不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片刻,同学们兴奋之至,禁不住院拍手叫绝:“哎呀,这草原太美了!”这样,无声的文字就可以变成有声的语言,就可以变成优美的画卷,就可以把课文教得有立体感。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掘出来了,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悟其情,这情感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整个课堂洋溢着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浓浓感情。

三、师生交融,引发“情感”

课堂,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深思。如《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主题就饱含了极其凝重的爱国思想,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改变旧中国落后状况而顽强战斗的精神。为使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叩击学生的心灵,我教此文时引导学生对文中重要词句、关键段落作了着力推敲。通过学习了解到作者跨洋渡海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对清国留学生龉龊生活的厌恶鄙夷深寓其中,就可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此文关键段落“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在课堂上还有一个我”,我就组织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咀嚼,让作者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情感流入学生心田,这情感在语文课上荡漾,感动我,感动学生。

四、用“情感”塑有志少年

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抓住课文生动感人之处锤炼,晓喻学生以理,振奋学生的斗志。让作者的情感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心中树起做人的目标,使学生终生受益不尽。如《岳阳楼记》流传千古永久不衰的原因,就是由于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东”的思想境界高于常人,这种思想境界是中华优秀儿女崇高品质的反映。这样在教学中以情感激发情感,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的天地里遨游,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教育,树立起了为国勤奋学习的志向,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得到了落实。

7.让艺术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篇七

一、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学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美育,培养的是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情趣、自由活泼的个性,使他们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融入文章,感悟文章的内涵。

语文教学的美学艺术主要表现在简笔画的运用上。成功的秘诀是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激发兴趣有很多方式,而不用花费多少力气的简笔画则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手段。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体会到简笔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激趣、解难、画龙点睛等重要作用。

1.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要求学生理解“众星拱月”一词,但是单纯地解释词语,比较枯燥。教学时,我在黑板上先画了一个圆代表圆明园,让学生结合文中的句子理解“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围绕在圆明园周围”,请学生在黑板画示意图。学生都知道在圆明园的周围画小圆,显然,他们已经明白了“众星拱月”是指围绕着一个中心分布的意思。学生从抽象思维转向形象思维,利用简笔画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2.简笔画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生动

在教学古诗词,解释词语或句子时,一般是教师说学生记,形式单调枯燥,所以出现了学生怕学,教师怕教的现象。事实上,只有领会意境,才能使学生接触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当然,引导学生领会意境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难点,我尝试把简笔画带进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例如,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时,我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词语,引导他们在黑板上画出词中所说的月亮、星星、青蛙、稻田、茅社等景物的简笔画,让学生结合诗词的内容联想。学生在联想的天空中画出了一个独特的夏夜,有明月清风、疏星稀雨,有稻花飘香、蛙声喧闹……学生们都陶醉在山村夏夜迷人的情境中。用简笔画来帮助理解,以“话”说“画”,以心悟诗,跨越时代、情感的障碍,才能真正领会古诗的韵味。

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声学艺术

语文教材是人类文化情感和美质的积淀,而这些情感和美质往往是内蕴的。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教师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和讲解使学生有所体会的。如果再借助音乐这种情感艺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那学生就会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品味得更深。音乐能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教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的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以一个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负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的实例,配上当时黑暗社会的背景资料,让学生直视历史,目睹中国人所受的苦难。学生心海难平,在这个时刻,我播放了《义勇军进行曲》,激动人心的音乐唤起学生的民族意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将有力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着。文本与音乐的巧妙结合使学生走进了文本,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切切实实地提高了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表演艺术

声情并茂的表演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无疑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这种教育效果当然胜过空洞的道德说教和枯燥的课文分析。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姿势,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是整体的语文素质。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很适合进行课堂表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景阳冈》一文,在教学“武松打虎”一段时,我让学生抓住武松的“三闪”和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进行表演。学生投入地表演,把老虎的凶猛和武松在危急关头的沉着机智、英勇无畏的非凡之举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表演,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还在头脑中描画出了老虎和武松的形象。我把表演当做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深刻理解课文,感受语言文字,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手段,在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领略文本中的美景;像一个睿智的演说家,引导学生针砭时弊;像一个优秀的乐手,时时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与教师、文本产生共鸣。

我们要把语文教学看做既是完善学生人性的一门艺术,也是完善自己人性的一门艺术。我们要让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流动美,就要优化教学的结构、课堂氛围的营造,从而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语文课堂成为流动着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的课程 ,使语文新课改获得丰收。

8.让计算的魅力在数学课堂上绽放 篇八

一、推动交际表演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

首先,新课标的推动作用。新课标的出台使义务阶段的英语教学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更加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重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交际表演活动适应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英语活动方式。其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词汇、句式等已经达到了基本交际的要求,原有的课堂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交际表演活动重新回归课堂已经势在必行。

二、交际表演活动的设计策略

1.倡导自主领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交流”,即不拘泥于话题和形式,也不限制小组表演的人数和使用的道具,有表演意向的可以找课代表报名。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表演内容,同时积极主动地做准备,进而在实际的表演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2.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可能因为担心表演不好受到嘲笑,因此不敢去报名。为了不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多鼓励他们,让表演较好的学生带领这部分同学一起表演,帮助他们学习表演技巧,同时给予一定的评价倾斜,这就使原本落后的学生重新树立起信心。课堂不是优秀学生秀场,而是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平台,教师要关注所有层面的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大胆表演,让学生在表演活动中收获知识、收获成功。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就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表演活动的评价也十分重要,既要注重表演的过程,也要关注表演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即要制定一些硬性的标准,要在表演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竞争中保持较高的热情,提高表演的实效性。

3.深挖教材内容,实现内容上的丰富

在表演活动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表演内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除了在固定的课时中开展表演活动,教师也可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即兴表演。例如,在讲授一些英语小故事时,教材中的内容一般会比较简略,人物之间的对话较少,也缺乏形象的表演,传统的教学只是一遍遍地听内容,老师带着读,没有让学生体会到故事带来的乐趣,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故事的内容画出故事发展的流程,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创作对话内容,在下节课上台表演,要求学生注意模仿人物的表情,创作一定的表演动作,这样就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了教材。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要积极地挖掘教材,把印在纸上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通过表演,将所学的语言融入进去,从而适应学生兴趣,最终实现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为学生展示各种dog的图片,让他们收获一些dog的知识,这样学生在表演时就会得到有意的启发。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有意的注意教材的细节,通过对细节的放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鼓励学生创作,积极提倡表演

鼓励学生创作就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用英语写剧本。学生创作实际是一种创新,学生从自身的视角使剧本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只有减少对教材的反复操练才会使学生保持较高的表演兴趣和热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活动。学生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教师要多引导他们多用学过的知识,避免随意地想象,这样才能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教师要充分利用录像等技术将学生的表演保存下来,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的评价学生的表演,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因此,教师要将所拍的视频保留,供学生及家长查阅,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增强参与表演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交际表演活动的设计要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要以学生为本,创新表演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这样才能使交际表演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上一篇:危险作业模拟考试试题下一篇:教师系列中级职称申报相关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