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保:危机后的国家风险分析

2024-11-26

中国信保:危机后的国家风险分析(精选2篇)

1.中国信保:危机后的国家风险分析 篇一

与欧洲、日本等经济体不同, 中国的金融市场并未完全开放, 也与他们的进入体制不尽相同, 受到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但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间接影响却作用明显:

1、进出口贸易

(1) 国际收支顺差减少

金融危机后, 我国的货物贸易增速放缓甚至下降。07年, 货物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 但顺差增速较06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下滑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 08年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较07年下降8个和1个百分点, 而贸易顺差增速更是下降了31个百分点;在09年, 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呈现下滑趋势, 出口和进口出现20年来首次下降, 货物贸易顺差相对08年下降了31%。

以美国为例, 2001年以来, 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 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 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根据相关分析, 美国经济增长放慢1个百分点, 中国出口就会下降6个百分点, 对应我国经济增长就将放慢1.8个百分点。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中, 纺织品、鞋袜、低端生活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美国中低收入阶层, 但在这次次贷危机中他们遭受很大的损失, 必然会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2)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我国外贸企业陷入困境

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国内部分行业失业严重, 这就给政府强大的压力, 使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因此, 我国对外贸易贸易壁垒大大增加。美国、欧盟、日本、东盟、俄罗斯等国对我国出口产品提出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每年至少损失几百亿美元。2009年2月, 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 将“购买美国货”正式写入政策,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剧,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 美国、欧盟等国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等绿色贸易壁垒会更加频繁出现, 中国的出口贸易将面临严峻考验。

2、人民币汇率

(1) 人民币升值压力大。次贷危机导致美国国内经济衰退, 美联储为了促进投资和消费, 连续6次降息, 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事实上, 07年到09年,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持续升值, 特别是07和08年, 都升值6.9%, 使2005年汇改以来累计升值21%。这直接蒸发了我国的外汇储备, 减轻了美国对外债务。这和日元持续升值后的经济危机类似, 美元持续贬值, 日元大幅升值, 逐渐吸引了众多国际资本纷纷踏入日本的投资市场, 使日本房价在1986~1990年间提高了2倍, 股市飙升了3倍, 但是几年后国际资本逐渐获利撤离, 使日本的经济泡沫破裂, 继而引起日本历史上最漫长的经济萧条期。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很大的压力, 不能过快升值。

(2) 热钱流入, 泡沫增加。2007年到2009年收益项目逐年增多,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就如国际球星罗纳尔多不把他所得工资汇回巴西一样。他在国外获得的是美元或欧元等非巴西货币, 如果他把自己的工资汇兑成巴西雷亚尔, 再存在国内, 表面上没有什么差别, 但是由于存在汇率问题, 再加上巴西国内的通货膨胀, 一年后罗纳尔多的财富就会缩水, 所以他不愿意将财产汇回巴西。

在次贷危机背景下, 我国经济形势相对外国较好, 人民币相对美元坚挺, 致使很多海外工作者或者华侨等愿意将自己挣得的美元汇兑成人民币, 通过职工薪酬净流入存在国内, 或进行短期投资, 进而获得比在国外更高的利益。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08年时我国的热钱数额高达1.75万亿美元。而这么多的热钱, 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股市和房产市场的波动和较大涨幅。人民币资产投资回报相对较高, 国际资本流入的动力增加, 国内银行、企业及个人将境外资产调回境内转化为人民币资产的倾向增强。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略有变化, 投资高新技术领域和设立研发中心的热情不减;房地产等领域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较快。房地产业, 07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资金额比06年增长98%。

(3) 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总的说来, 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相对外币而言提高了, 削弱了“中国制造”产品的价格优势, 将进一步打击我国的出口企业。同时, 美元的不断贬值, 也推动了各类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以石油为例, 因为主要产油国亿美元作为原油出口的结算货币, 所以, 欧佩克国家赚的美元;另一方面, 这些国家需要从欧洲、中国等地进口所需商品, 就要用欧元或人民币。这样, 虽然这些国家实现了高额财政盈余, 但是由于美元汇率不断下跌, 而欧元、人民币等汇率相对上涨, 使得进口成本加大, 不得不以增加油价来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经济损失, 最终导致各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二、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

1、推动人民币汇改

自建国以来, 我国人民币汇率先后经过了频繁波动时期 (1949~1952年) 、相对稳定时期 (1953~1972年) 、高估时期 (1973~1980年) 、内部贸易结算时期 (1981~1984年) 、不断贬值时期 (1984~1994年) , 以及1994年至今的小幅升值时期。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综合实力的增强, 长期看来, 人民币肯定会升值, 也会不断国际化, 但人民币在何时、以怎样的方式升值, 怎样在国际贸易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才是需要考虑的。这要求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是人民币有序与美元脱钩, 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真正的有管理浮动。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将有助于我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 进而平等地参与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运行规则的制定, 规范国际融的市场行为。或许, 如部分学者所说, “在主动、可控、渐进原则下, 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 适时合理的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 则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2、优化进出口结构

中国多年贸易顺差, 由此获得大量外汇储备。但顺差的背后却存在这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贸易顺差的实质是用国内的原材料和劳动力, 换来外汇。顺差国将有形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消耗掉, 获得的是名义上的外汇。中国就是将国内的大量原材料和劳动力用于制作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 换来大量的外汇储备, 但留下的却是国内的污染, 美元贬值后的外汇储备蒸发, 以及“出口8亿件T恤, 换来一架飞机”的尴尬。毫无疑问, 这样的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合理。借着金融危机这个机遇, 中国应该调整进出口结构。

另一方面, 在进口中, 中国只能进口粮食、大豆等农产品和飞机等工业品, 而真正高科技的产品并不能进口。如美国在世界上最占优势的是高科技、设计、军工产品, 但是美国对中国有出口限制, 中国得不到这些产品。经过此次金融危机, 美国要寻求快速走出危机的方法, 除了提倡美国人买“美国货”外, 更好的办法就是放宽出口。而中国可以对美国施压, 加快美国放宽出口限制, 获得这些高科技产品, 一方面改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 一方面弥补中国因技术不足而产生的成本;最终,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创造竞争优势, 使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中国制造”的主体。

摘要: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了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也未能置身事外。在这个后危机时代, 怎样走出危机推动经济走向新一轮的繁荣是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并提出金融危机后中国应该在挑战中抓住机遇, 推动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转型, 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挑战,机遇

参考文献

2.中国信保:危机后的国家风险分析 篇二

43个国家参考评级发生变动

2014版国家风险参考评级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商业环境风险和法律风险四个维度考察一国风险。其中,政治风险关注政治稳定性、社会环境、政府干预和国际关系等四大类指标;经济风险考察宏观经济、金融体系、财政收支、国际收支、主权债务和双边经贸等六大类指标;商业环境风险研究税收体系、投资便利性、基础设施和行政效率等四大类指标;法律风险分析法律完备性、执法成本和退出成本等三大类指标。

与2013年国家风险参考评级相比,2014年,国家风险水平下降、评级调升的国家有28个,包括:科威特、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比利时、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格鲁吉亚、意大利、西班牙、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国家;国家风险水平上升、评级调降的国家有15个,包括:乌克兰、阿富汗、索马里等国家。从调整结果看,评级调升的国家主要是部分西欧和中东欧国家,其经济呈现触底回升态势,投资者信心有所上升,未来经济逐步复苏可期;评级调降国家主要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和新兴国家,其受地缘政治局势动荡、外部经济风险冲击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发展可能面临更大阻力。

全球国家风险体特征

总体而言全球国家风险体现出如下特征。

一是部分地区局势动荡加剧,西亚北非地区局势持续动荡,乌克兰维持加剧政治风险的外溢效应更加明显。上述地区动荡的原因和自身历史、宗教等问题外,其背后的助推因素,是大国地缘利益格局调整和多国利益之争。中日、中越、中菲领土和海域之争仍未结束;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矛盾冲突。总体看,地缘政治局势复杂性更加突出。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与恐怖主义势力宗教与民族问题错综交织,各种矛盾与冲突难以解决或缓解,地区局势动荡,无论是西亚北非局势动荡乌克兰危机演变还是亚太的韩日纠纷都难以在短时期内有明显改变。

二是世界经济贸易增速趋缓,增长潜力转弱投资动力仍然不足。根据国际货备基金组织7月的最新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3.4%,较4月下降了0.3%点,部分国家需求变弱,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放缓,欧元区经济乏力以及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都制约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增速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世界贸易组织6月的预测,2014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为4.7%,低于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

三是世界贸易与金融秩序逐步调整。自由贸易区商边投资协议的构建正在改变世界经贸格局,大国争夺未来贸易规则主导权的竞争愈演愈烈。美国希望通过构建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以及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定,意在继续保持其在国际与经济贸易的主导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各国诉求不同,特别是政治因素掺杂其中,主要伙伴国之间谈判尚未达成。新兴贸易和投资大国正加紧推进对自己有利的自贸区和双边投资及谈判协定。未来一段时间,相关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区域之间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将呈现错综复杂的交织状态。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在求新求变。7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及相应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明确了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步入实质性阶段,这将对世界金融产生深刻影响。

四是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仍然严峻,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增无减。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将其视为转移国内矛盾和民众视线,拉动本国资金增长的重要手段,截止2014年5月底。20国集团成员国在最近6个月中实施了112项限制贸易措施。虽然略低于之前6个月的116项,但整体而言贸易限制持续增加。2008年至今20国集团成员国,已经实施了1185项限制性贸易组织。到2014年5月中旬,仍有近1000项措施正在实施。针对中国的各类贸易壁垒更是层出不穷,主要涉及建材、钢铁、光伏、化工等行业,这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中国信保构筑风险防护网

当前,国际经济的新格局、新秩序正在悄然变动,中国已经踏上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征程。纵观全球风险态势,展望全球发展趋势,中国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既面临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复杂的风险考验。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防范风险的“安全网”。这个“安全网”包括政治的、军事的和经济的。作为专门防范信用风险的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信保就是这个经济“安全网”中的重要一环。中国信保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积极履行政策性职责,为稳定外贸增长、扩大对外投资,以及支持“产能转出去、企业走出去、货币流出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4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信保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中求进,优化结构,完善机制,控制风险”,各项改革和发展取得新成效,在国际局部形势持续动荡、国别风险频发的情况下,中国信保充分发挥了对外经贸的“导航仪、稳定器、减震阀、安全网”的独特作用。1~7月,中国信保实现承保金额2596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6.8%,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32.4%。其中,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76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2065亿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2.6%;服务支持小微企业2.6万家,支持新兴市场等高风险出口业务1656亿美元。

今后,根据开放型经济面临的世界经贸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中国信保将积极参与构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自贸合作等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大潮,充分发挥政策性作用,加大对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资的支持力度,推动形成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适应深化改革需要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力地支持我国外经贸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人力资源部10月总结报告下一篇:票据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