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与应用(精选8篇)
1.集成电路与应用 篇一
炼化企业MES与ERP集成应用研究
中国石化以ERP为主线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所属的炼化企业已完成了ERP系统的建设,建立了以REP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平台。同时,企业生产层面的信息系统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茂名石化等部分炼化企业实施了MES系统,形成了以MES为核心的炼化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平台。ERP和MES的应用在生产及经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ERP和MES系统的深化应用,这两个系统的应用集成的需求不断地显现出来,MES系统的生产过程管理的结果数据如何支撑ERP系统,通过MES和ERP系统的集成应用,在企业建立一个由预算、生产计划、调度排产、生产过程管理、评价和反馈等环节组成的企业生产和经营全过程闭环管理系统,是炼化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的主要内容。炼化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层次
目前,炼化企业信息化应用的经营管理层、生产执行层、过程控制层的三层结构。
经营管理层:以ERP为核心,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资金运作为主线,以销售管理为龙头,以计划和预算管理为依据,涵盖企业财务、资金、计划、供应、销售、设备检维修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业务管理,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规范的企业经营核算管理平台,实现企业各种资源的有效管理,为企业高管层提供决策性应用和信息的综合展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产执行层:以MES系统为核心,建立以生产物流动态管理为核心,以数据集成平台和核心数据库为支撑,集油品移动、罐区、仓储和装置操作、物料平衡、进出厂管理、公用工程等信息为—体的炼化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平台。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生产物流数据和应用支撑。
过程控制层:以实时数据库系统为基础,建立企业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平台,为先进控制和装置操作优化等生产过程控制的应用和生产过程管理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生产过程数据,全面提升企业生产过程的监控水平和装置“安稳长满优”的操作水平。MES和ERP的基本应用
ERP主要支撑经营业务管理,就是从原料采购、市场营销、财务资金入手,满足企业经营决策、重点解决企业人、财、物等资源的规划,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地进行。ERP系统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系统,共有FI(财务会计)、CO(成本控制)、TR(资金管理)、PP(生产计划)、MM(物料管理)、MRO(物资供应)、SD(销售分销)、PM(设备维护)和PS(项目管理)等功能模块,覆盖了企业财务与资金管理、生产计划与产成品库存管理、物资供应管理、产成品销售业务管理、设备检维修管理及工程项目管理等各经营核算业务。ERP的实施建立了一个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资金运作为主线,以物流管理为基础,以销售管理为龙头,以计划管理为依据,以设备检维修管理为保障的管理信息平台。
MES则侧重于生产过程优化,就是以生产作业计划制定、加工流程方案选择、生产资源分配为核心,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动态优化管理,特别是解决生产过程中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问题。MES系统通过装置校正、油品移动、统计平衡和公用工程等模快,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了生产物流各个环节的主要数据,以班组为单位提供了全厂生产信息,以天为单位提供全厂的物料平衡数据,每旬向ERP系统提供生产统计平衡数据进行旬确认,每月向ERP提供全厂生产统计平衡数据进行月结算。茂名石化的MES系统不仅依托国家“863”项目建立了数据集成平台、油品移动信息系统、罐区操作信息系统、公用工程信息系统等生产过程基本应用平台,而且通过集成DCS、PLC等系统产生的实时数据,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罐区和油品移动系统、物料平衡等系统产生的过程数据,建立了企业核心数据库系统,为ERP 提供生产计划完成信息、物料和公用工程平衡信息、生产能力、材料消耗、劳动力和生产线运行性能、油品库存状态、实际定单执行等涉及生产运行等数据,实现了上下计划层和控制层的信息交互。MES和ERP的集成应用
经营层ERP为生产层MES提供有关工厂维护,物料管理,质量管理,销售与分销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的相关信息,并协调企业内外资源转化为近期生产计划,生产层MES则通过将ERP系统下达的计划转换成生产任务下达到生产环节,并生产过程中的执行结果反馈给经营管理部门,MES通过计划、生产与控制之间承上启下的“信息枢纽”,消除了企业计划与生产控制间信息“断层”,使企业真正“实时反应”起来。它们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实现企业的连续信息流。ERP与MES间数据的连接与共享,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一体化,统一计划与物流调度,对现场的生产、质量的控制与管理的目的。这种将生产行为与管理行为集成的信息化层次架构,将促使管理以职能为中心向以过程为中心的转变,更易于集成和实现,进而解决信息系统在经营层和生产层之间脱节的现状。
ERP与MES之间的集成接口主要包括:
(1)生产计划信息。ERP根据企业生产组织、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的优化,给出企业的产品策略和生产计划,并将生产计划信息传递给生产执行系统MES。包括产品种类、产品质量与产量以及原油原辅料采购,主要用于指导生产排产,优化生产方案。
(2)生产成本信息。生产执行层MES将相关生产计划优化数据,平衡后的生产数据,传递给经营管理层ERP的生产计划模块(PP),包括装置投入产出、三剂及水电风汽消耗数据,主要用于核算生产成本,进行生产绩效分析,也为调整生产经营计划提供依据。
(3)物料库存信息。生产执行层MES将相关物料存量数据传递给ERP的物料模块(MM),包括原(料)油、半成品和成品库存及交库数据,以便销售系统及时采取相应的销售方式,实现利润最大化。
(4)物料移动与计量信息。生产执行层MES将相关物料移动数据传递给ERP的销售模块(SD),主要包括成品进出厂的种类、数量、时间、运输方式和对应订单的数据,以便销售系统及时进行发货过帐,加快货物流转和资金结算速度。
MES和ERP的集成应用就是从集中精力从优化生产过程、强化经营管理入手,强调通过精细排产、优化操作、先进控制等手段使过程实现优化生产,通过强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等方法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将经营目标转化成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目标,并通过反馈执行结果,不断调整与优化,形成一个周期性的从生产经营到生产过程和过程控制的高效能闭环系统。
MES和ERP的集成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企业基础规范的管理
ERP体现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主要宗旨是将企业的各方面资源进行科学地计划、管理和控制,用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合理、优化和规范的业务流程把相关联的业务紧密连接在一起。
实施ERP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程序、经营效率、资源分布和利用等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提升的过程。ERP和MES的实施,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将会得到规范和优化,基础数据得到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将有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的内部资源通过集成化管理和统筹调配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少了重购重储造成的资金占用,促进降本增效;信息的传递效率大幅度提升,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得到改变。通过ERP建设和应用,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变革提供动力,为规范管理创建条件,为堵塞漏洞提供手段,为信息共享提供平台,为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ERP和MES系统为财务、生产、销售、采购、库存、物资供应、设备维修、在建工程项目管理等各类信息提供了统一的管理决策信息平台,为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本增效、促进生产精细化管理、帮助强化预算控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信息支持,为优化决策提供了信息依据。
(2)计划与生产的分析与控制
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计划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生产计划指导实际的生产,而实际的生产结果又效验计划的准确性。目前,公司生产计划有PIMS,调度排产有ROION,生产管理有MES,销售和财务核算有ERP,如何用好这些系统,协助业务部门利用这些系统,加强对生产数据的分析,与生产计划的比对,实时根据生产完成情况,对物料成本和利润等进行预测,及时进行调整,使得每月生产计划和成本利润指标在控制范围内。
从ERP、PIMS、ORION到MES,计划越来越详细与具体、精度和准确性越来越高,这些应用系统的配合使用,可以解决中长期计划与短期生产作业计划的分离、计划与控制脱节的矛盾,在ERP系统产生的长期计划的指导下,PIMS完成月总加工量计划的优化,ORION细化生产现场操作计划,MES根据底层控制系统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进行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的优化等工作,MES作为计划、生产与控制之间承上启下的“实时信息枢纽”,通过消除企业计划与生产控制间信息“断层”,使企业真正“实时反应”起来。ERP、MES等应用系统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实现企业的连续信息流,通过“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算”的实时集成功能,实现经营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有机结合,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
ERP建立了一个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资金运作为主线,以物流管理为基础,以销售管理为龙头,以计划管理为依据,以设备检维修管理为保障的管理信息平台,初步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全面支撑企业经营管理核心业务,计划和控制能力明显加强,计划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是为跨部门的计划整合提供了更强大的计划分析工具,及时、细化、全面和集成的信息提高了企业依据事实的制订计划的科学水平。
MES通过数据集成平台、装置校正、油品移动、统计平衡和公用工程等模快,特别是“2+1”核心数据平衡流程,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了生产物流各个环节的主要数据,以班组为单位提供了全厂生产信息,ADVISOR据此可以迅速出具物料投入产出、公用工程和三剂等旬、月平衡报表,并向ERP系统成本核算提供了某一产品、某一生产过程,某一生产装置乃至全厂的可靠的数据依据,通过计划与实际对比,可以准确地掌握各种原料和产品的流动、消耗和存储状态,提供优化的原料配置、合理地安排储运能力,为生产计划的滚动制订提供了依据。一个由计划、执行、评价和反馈等环节组成的闭环生产计划执行系统成效更为显著。
(3)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MES未实施前,许多生产数据,包括物流、能耗等数据,是通过人工报量实现的,数据频度低,范围窄,时间滞后,特别一些装置为考核目标,人为进行自我平衡后再报,严重影响了数据的真实性,通过MES系统的应用,大部分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并利用误差侦破和超差报警技术进行全厂联调,实现了各装置的数据校正和全厂物料平衡,数据的获取更加及时、准确和完整。MES系统的实施使得生产数据的覆盖范围更广、数据频度更高、数据粒度更细、数据准确性更高,从而为提升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MES为分公司各生产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业务处理平台,涉及计划统计、生产调度、生产装置、油品储运、计量等多个业务部门的关键岗位,贯通了从生产装置、罐区到调度、再到统计的生产过程数据管理的全流程。
通过物流的全面可视化跟踪和管理及时掌握生产运行情况。MES以物流的移动为纽带,对原油进厂、到装置加工、油品调合、再到成品出厂,实现了物流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天候的可视化跟踪,跟踪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情况,保障企业安全平稳生产。
通过组分跟踪优化油品调合。MES系统实现了原油分品种及组分跟踪,为油品调合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
通过数据校正,使得数据的获取更加及时、准确和完整,为生产管理业务部门提供了多方位的高效信息支撑和技术手段,为生产改进提供依据。通过MES系统的成功应用,消除了原有的信息孤岛,原始数据来源只有一个采集点,实现数据源的采集唯一性,避免了的一个数据源来自不同采集途径的不一致性,例如原来调度跟统计数据由于时间与数据途径不一致,存在着一定差异,通过MES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调度与统计数据的一致性,提升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通过误差侦破、超差报警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发生的操作失误,减少损失。通过MES系统的应用,许多生产数据,包括物流、能耗等大部分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全面、及时的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操作错误(如物流倒流现象),进行纠正,保障企业的安全和平稳生产,将以前的事后评估,变为事中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通过公用工程的有效管理,实现节能降耗。MES系统公用工程模块通过对全厂能源消耗数据的及时采集和管理,做到能耗数据“日跟踪、旬平衡、月结算”,从而极大提高了公司对于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准确计量与全厂能源消耗平衡计算分析的要求,大大的降低了公用工程统计平衡的时间,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了数据支持。
MES的实施将极大促进企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在MES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装置的模型、油品移动的模型,提高了对生产过程管理的能力,使业务人员和管理者尽可能地了解生产过程的真实状况。
通过MES与ERP的接口,实现了生产与经营过程的集成。MES以实时数据为依据、经过平衡处理后物料数据和公用工程数据为PP提供了投入产出信息,并为CO成本的精确计算提供了可能,更加正确及时地反映整个生产情况。
(4)装置安全经济运行的保障
公司提出了“强化管理、降本增效,装置要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这对装置的运行提出更高的要求,装置不单要确保安全稳定运行,而且要优化操作,降低能耗。目前,各生产装置的公用工程管理还是比较粗放的,ERP/MES上线运行,也暴露出了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计量点少、准确性不够、实时性差,公用工程消耗分摊的依据不足。
装置经济运行一是依靠技术进步,严格控制和优化工艺指标,二是科学考核装置水、汽、风、电等消耗,MES公用工程模块可以实时、全面地提供全厂各计量点的真实数据,并为ERP成本核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为进一步达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目的,促进装置安全经济运行就要继续加大公用工程模块的应用力度,努力提高装置水、电、风、汽消耗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在ERP/MES系统的基础上,利用ERP/MES全面、及时的运行和消耗信息,借助计算机高速运算的优势,开发和完善装置成本考核系统,通过科学、细化、量化的考核指标和考核要求,实现在线分析,及时调整、优化操作参数等方法,推行经济运行模式,逐步提高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达到高产低耗的目标。
(5)经营管理的预测和分析
企业都有纷繁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企业业务系统的订单、库存、交易账目、客户和供应商等,对信息进行增值分析,将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预测和分析能力提供高效支持。茂名石化ERP系统已含盖了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各个方面,其中涉及经营管理的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主要的业务已全部在线上运行,在这方面,ERP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和预测功能,比如在物资需求、库存和采购计划等环节提供了实时分析平衡的功能,可提高采购的准确性;在产品销售方面可实时地统计分析产品生产、库存和销售情况,迅速有效地了解和分析所经销商品的销售额、毛利率、销售成本、库存及客户、市场的状况,对于把握经营商机、做好经营预测和决策、确保市场占有率有极大的帮助。由于ERP上线时间不长,这方面的功能有待挖掘,下一步要协助有关业务部门,认真分析业务需求,逐步挖掘系统功能,作好相应的二次开发工作,使ERP系统得到进一步应用,提高经营管理的预测和分析能力。
(6)全面预算的强化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可对企业所有经营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销售、成本及各种费用,这些预算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的趋势预测获得,也可以直接录入或通过相互间的关系直接计算。预算值可以通过上下传递,最终确定一个执行预算金额。最终的预算值对企业所有业务起到控制作用,通过实际值与预算值的比较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问题。ERP和MES的集成支持从预算编制、预算跟踪控制、预算分析调整、业绩考核等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ERP支持企业全面预算执行。ERP实施后,实现了物质统一采购、产品统一销售、资金统一调配,源头数据单点录入,压扁了信息传递层次。通过ERP系统内以资金统一筹划、集中管理为核心的资金管理功能模块,解决了在采购、库存、分销、成本核算等环节的财务资金信息时效性差、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的突出问题。通过ERP细分成本中心和MES生产过程信息的集成,动态实现对于单台设备的相关成本归集与评价,把成本控制的压力细化到、传递到基层,利用系统提供的成本费用的分配、分摊功能和各种内部订单,可以准确反映各责任成本主体的责任成本,满足了企业内部多层次经营责任制考核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物料消耗和产品入库可以同步过帐到总帐科目,可以监控所有与订单相关的成本,在系统中查看目标/计划/实际的成本信息,从而对整个生产活动进行控制。结论
ERP与MES的集成应用,实现了生产系统和业务系统的有机结合,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建成以ERP/MES为核心的信息化框架,达到主要经营管理业务统一到ERP系统平台上进行,生产过程业务统一到MES系统平台上进行,实现公司上、下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提高公司的决策水平,促使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业务的全面优化。(作者何力健,何千里单位系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信息中心)
2.集成电路与应用 篇二
为了克服上述困难,加拿大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95/98/NT操作系统的EDA软件(Electronics Workbench“电子工作台”,EWB)。他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电路组合成混合电路进行仿真。EWB是用在计算机上作为电子线路设计模拟和仿真的新的软件包,是一个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目前已在电子工程设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目前流行的电路仿真软件相比较,EWB具有界面直观、操作方便等优点。他改变了有些电路仿真软件输入电路采用文本方式的不便之处,该软件在创建电路、选用元器件的测试仪器等均可以直接从屏幕图形中选取,而且测试仪器的图形与实物外形基本相似,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子设计工作的效率。此外,从另一角度来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与电工设计,已经步入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时代,采用虚拟仿真的手段对电子产品进行前期工作的调试,已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实际电子线路的仿真分析,从而提高对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创新能力。
1 EDA技术与EWB软件的特点
EDA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高级、快速、有效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它经历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ssist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Computer Assist Engineering Design,CAE)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三个发展阶段。利用E-DA技术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用软件的方式设计硬件;用软件方式设计的系统到硬件系统的转换是由有关的开发软件自动完成的;对设计电路功能是否正确可进行仿真分析。目前流行的EDA软件有Protel 99SE,EWB,Multisim,PSpice等几种。
而EWB软件最明显的特点是:仿真手段切合实际,选用元器件、仪器与实际情形非常相近。其元件库不仅提供了数千种电路元器件供选用,而且还提供了各种元器件的理想值,如对分析精度有特殊的需要,可以选择具有具体型号的器件模型。作为虚拟的电子工作台,EWB提供了较为详细的电路分析手段,不仅可以完成电路的瞬态分析、稳态分析、时域和频域分析、器件的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电路的噪声分析和失真分析等常规电路分析方法,而且还提供了离散傅里叶分析、电路零极点分析、交直流灵敏度分析和电路容差分析等共计14种电路分析方法,以帮助设计人员分析置各种故障,如开路、短路和不同程度的漏电等,从而观察到在不同故障情况条件下的电路工作状态。
2 电源电路的仿真分析
2.1 仿真步骤
仿真分析开始前可双击仪器图标打开仪器面板。准备观察被测试波形。按下电路启动/停止开关,仿真分析开始。若再次按下电路启动/停止开关,仿真分析85停止。电路启动后,需要调整示波器的时基和通道控制,使波形显示正常。
2.2 仿真输出结果
2.2.1 整流滤波
可用EWB工作台上提供的万用表、示波器观察实际电路输出结果。
2.2.2 稳压电路
可以模拟一下输出短路时,电网波动10%为242 V时的情况,这在实际分析中不易做到,而用工作台来模拟非常方便。先在输出端加一负载电阻,让其阻值近似为0,如为1~10Ω,然后再模拟电网波动,只需用鼠标对准电网的电压双击,根据屏幕提示将其由220 V调到242 V,选用元器件库中的电流表接在电路中(这种电表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存放在显示元器件库中,可供多次使用),电流表显示调整管的电流为1 A。用示波器观察调整管Vce的波形,平均电压为5.5 V。
3 测试仪电源电路的扩流设计
在进行仿真的同时,还可以存储测试点的所有数据,列出所有元器件清单,以及存储测试仪器的工作状态、显示波形和测量数据。EWB的仪器库存放有7台仪器可供使用,他们分别是数字多用表、函数发生器、示波器、波特图仪、数字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和逻辑转换仪。在连接电路时,仪器图标方式存在。此外该软件创建电路图所需的元器件库与目前常见的电子线路分析软件如“SPICE”的元器件库完全兼容,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同时在该软件下完成的电路文件,可以直接输出至常见的印制线路板排版软件,如PROTEL,ORCAD和TANGO等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软件,从而大大加快了电子产品的开发速度,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节约成本,不能对原来电路进行全新设计,只能在原来电源电路基础上,通过增加部分电路来增强其带负载能力。改进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a.选择合适的滤波电容。电源输出直流电压要稳定,纹波小。
b.增加了扩流电路,当电源电压不稳定或测试系统负载增大时,电源带负载能力强,输出电压稳定。图1为经过改进的带扩流功能的电路,带负载能力较强,能扩大电路的输出电流。Q1为外接扩流功率三极管,R1为Q1的偏置电阻。该电路带负载能力与Q1的参数有关。C1,C4为滤波电容,C2为0.33μF,可抵消输入接线的电感效应,C3可防止高频自激,消除高频噪声,改善负载的瞬态响应。
电源电路扩展输出电流的工作原理:二极管D1用于消除三极管Q1的发射结Ube对输出电压的影响(相当于发射结的导通电压0.7V),并提供电容C4的放电回路。设三端稳压器78M05的最大输出电流为Imax,则晶体管的最大基极电流Ib=Imax-IRL,因而负载RL上电流的最大值I可表示为(图2)。
一般三极管的基极电流Ib很小,与Imax相比可忽略不计,I比Imax大许多,可见输出电流提高了,从而可提高电源的带负载能力。
4 结论
总而言之,应用EDA仿真技术,使用EWB软件,能方便电路设计,并可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从而使集成电路测试仪电源电路的仿真设计更加方便快捷,从而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摘要:集成电路测试仪可用来测量集成电路的好坏,在电子实验室中应用广泛。本文主要研究了集成电路测试仪电源电路的仿真设计,探讨了EDA技术的应用,EWB软件在集成电路测试仪电源电路的使用。
3.地震解释系统的优化集成与应用 篇三
关键词:集成;OPENWORKS;瘦客户端;刀片系统;冗余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Optimization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eismic Interpretation System
Wang Zhengsheng1,You Lina2,Yang Xiaoyun1,Chen Zhihong1
(1.Dagang Oil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Tianjin300280,China;2.Dagang Oilfield Gas Company,Tianjin30002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oil fields as,increasi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sks to increase and Dagang Oil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the original conditions of thin-client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s can not meet current research needs of users of seismic interpretation thin client system(Application Hosting)the use of a higher demand.System performance and equipment needed to upgrade.
Keywords:Integration;OPENWORKS;Thin client;Blade system;Redundant design
一、引言
2008年,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安装部署了一套基于瘦客户端系统Application Hosting的企业版OPENWORKS系统,该环境投入使用两年以来,为大港油田勘探系统提供了OPENWORKS 2003解释软件远程应用的软硬件服务,系统运行平稳,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科研生产需要。
二、现状分析
从2009年开始,LANDMARK公司推出了OPENWORKS新版本R5000系统,具有比2003更加强大的功能,用户也不断的增加,整体架构和设备都需要进行提升和扩充,在使用阶段面临以下问题;由于多用户、大数据量、频繁的I/O输入输出时,常出现反映缓慢的问题,由于硬件、系统性能的局限性,ORACLE数据库服务器运行速度慢,现有的系统是按照30至40个用户设计的,随着地震解释系统瘦客户端工作模式的普及,需要瘦客户端用户数至少在70个以上,现有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科研生产的需要,需要进行硬件、软件扩容。
三、实施方案
(一)设计思路。首先要保证现有系统的稳定性,新添加的设备用于安装Open Works R5000,等R5000经过测试完全稳定后,再逐步迁移2003的数据到R5000,在迁移过程中不影响原环境的正常应用。
(二)硬件集成应用环境。整个环境的硬件系统可以在现有的应用基础上进行建设,分为网络环境、磁盘存储、用户前端显示设备和刀片服务器等。1.网络环境。整体的网络环境分为两个部分,到达用户的桌面网络和服务器与存储之间的高速数据交换网络。桌面网络:10/100/1000Mb/sec的网络环境都可满足系统使用条件,服务器与存储之间的高速数据交换网络:在服务器和存储盘阵之间使用最高传输速率10GB的万兆光纤交换机,以保证应用服务器对磁盘阵列进行大数据量的访问。2.用户前端。用户在办公室或其它地方的访问,可以通过Landmark的Team Workspace门户来实现。系统管理员经过对系统的定制和优化,使用户通过IE方式来触发后台的应用系统,因此,只要能够访问企业的网络,就可以使用整个系统,满足所有的需求。对于一些特殊需求的用户,比如地震资料的交互解释,需要配置双屏显示器,能使工作更为方便和快捷。3.磁盘阵列。在此系统中,所有的软件代码和生产数据都是以集中的方式进行存储,数据环境和运算服务器完全分离,满足数据共享和分布计算的要求,彻底改变以前的单机工作的模式。4.核心服务器配置。现有的设备是HP刀片服务器,为保持系统连贯性,增加的设备也应该依然是HP刀片服务器为好,根据对性能完善扩充的测算,大概需要增加13个以上的刀片服务器,计划引进16节点的hp 680全高刀片服务器。Geo Probe软件对硬件的计算、显示要求比较高,需要根据需求情况,增加服务器。考虑研究院现有设备情况,此次优化使用2台SUN V890服务器分别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且互为备份。
(三)软件应用集成系统。1.操作系统。目前本环境涉及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 2000/2003企业版平台,Linux Redhat Enterprise 5.0及以上版本,Solaris 10等,所有操作系统实行硬盘镜像方式进行备份。2.数据库系统。本系统涉及的相关数据库系统主要两个,MS SQL Server 2005 Enter Prise,Oracle 10g环境,SQLSERVER为Team Work Space门户系统提供后台数据库支撑,Oracle 10g为R5000系统提供数据库支撑。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方案中采用了冗余设计,所有硬件、系统、数据库以及用户数据全部采用冗余设计,最大限度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总体需求
(一)新增硬件需求。在保证现有生产科研需要、Open Works 2003和Open Works R5000共同在线的前提下,研究院需要新增设备如下表所示;存储采用NAS+SAN存储结构,NAS存储可以直接连接到LAN网中,保证多种系统如unix、linux和windows都可以使用NAS存储。这就要求必须有CIFS,NFS和FTP协议支持,同时为了更好地传输数据NAS存储必须支持ISCSI协议,这样才可以远距离、高速访问存储空间中的数据。
(二)软件配置。提供系统所需的Open Works R5000和相关的第三方系统软件,(包括Citrix,Exceed等)。同时把Landmark的相關产品安装到系统中。
系统增加设备的软件安装信息如下;
控制节点,OS类型:win2003/RH5.0,应用软件:Citrix、EXCEED、Terminal Services CAL's/Admin(NIS Server),硬件设备:HP 680C/HP380;
计算节点:RH5.0,OpenWorks R5000/GP,HP 680C/HP9400;
ORACLE:Solaris 10,数据库服务器(Oracle冗余备份),SUN V890;
FILE:Solaris 10,文件服务器,SUN V890;
目前,整套系统已升级完毕,整体上提高了Oracle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的性能,用户可以同时使用OpenWorks 2003和OpenWorks R5000进行勘探研究,在线用户增加到80个,解决了目前所有地质研究人员不能同时使用Application Hosting的问题,科研生产人员的可以在任何可以登录企业局域网内的地方进行研究,实时解决科研、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蔡琦.刀片服务器在集美大学图书馆的应用[J].现代情报
4.集成电路与应用 篇四
云南地震应急卫星通讯技术的系统集成与应用
根据云南地震应急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卫星通讯技术系统的三类设计方案.实现了卫星通讯技术系统与地震现场应急技术系统和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的.集成.该系统集成在多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和模拟应急演习中得到了应用和检验.最后分析了系统集成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工作方向.
作 者:李永强 曹刻 赵恒 龚强 曹筱璇 钱进 LI Yong-qiang CAO Ke ZHAO Heng GONG Qiang CAO Xiao-xuan QIAN Jin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 刊 名:地震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 年,卷(期): 30(1) 分类号:P315.9 关键词:地震现场应急 卫星通讯 地震指挥中心 云南地区 系统集成5.集成电路与应用 篇五
在仿真分析给定实验电路的基础上,模仿实验电路完成运算应用电路的设计,并给出仿真和实测结果。
(1)用Multisim10.0仿真观察附图中给定运放应用电路的实验工作
现象。
(2)改变CJ和RJ的参数,观察CJ、RJ网络对输出阶跃响应波形的影响规 律,分析其滤波特性。(3)根据实验数据解析电路中各个运放所构成单元电路的运算功能,写出电 路输入-输出函数表达式,分析电路实现的整体功
能。
(4)模仿给定运放应用电路,设计一个运算应用电路,选择合适的 CJ和RJ 参数,使得电路的仿真输出阶跃响应波形如下图
所示。
(5)电路的实测输出阶跃响应波形如下图所示。
二、设计要求
(1)搭建Multisim10.0环境下的仿真电路,完成电路的仿真测试,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CJ、RJ网络参数的影响规律。(2)解析电路传递函数,简述电路工作原理。
(3)通过安装、调试实验电路,完成电路性能指标测试,记录并分
析实验测试 结果。完成实验报告。(4)分析实验数据,给出实验结论。
(5)写出实验报告,说明实验过程中是否出现故障,分析故障出现 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6)发挥你的想象力,给电路设计一个应用场景。简要分析说明你的设计依据。
三、实验目的
⑴ 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实验分析方法,培养学习专业知识能力。⑵ 掌握运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实测实验方案设计方法,培养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能力。
⑶ 掌握电路设计说明书和实验分析报告的书写方法,培养专业技
术。
四、实验设备
1.计算机; 2.Multisim软件;
3.Windows2000/XP环境、MS Office 2000以上版、Adobe Acrobat 5.0以上版。4.模拟电路实验箱。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电路图如下:
1、用Multisim10.0仿真观察附图中给定运放应用电路的实验工作
现象。
2、改变CJ和RJ的参数,观察CJ、RJ网络对输出阶跃响应波形的 影响规 律,分析其滤波特性。
(1)仿真图:
(2)调节CJ和RJ的参数,使 CJ由 10uF到1000uF, RJ由30k 到 3000k。
1、CJ=10uF,RJ=3000K
2、CJ=10uF,RJ=30K
3、CJ=100uF,RJ=3000K
六、实验现象与规律总结
在CJ不变的前提下,RJ越小,波动频率越大。在RJ不变的前提下,CJ越小,波动频率越大。
七、电路输入输出函数表达式
Uo1=(-R3/R1)U2-(R2/R1)Uo3 Uo2=[-R5/(R4+Rj1)]Uo1 Uo3=(-1/R6C2)Uo2(t2-t1)+Uo(t1)
八、运算应用测试电路各组成部分作用
本实验电路一种直接耦合的多级放大电路。它的放大倍数非常高、输入电阻也高,输出电阻低,应用非常广泛。它的内部电路比较复杂,但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偏置电路、输入级电路、输出级电路和中间级电路。各部分电路特点为: 1).输入级:
一般由差放电路组成,它的特点是:输入电阻高,放大共模
信号,抑制差模信号。2).输出级:
一般由互补对称电路组成,它的特点是输出电阻小,输出功
率大,带负载能力强。3).中间级:
一般由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它的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高。4).偏置电路:
一般由恒流源电路组成,它的特点是能提供稳定的静态电 流,动态电阻很高,还可作为放大电路的有源负载。
经计算,选择合适的CJ和RJ参数,CJ为0.1uF,RJ为0.8M时得到实验要求的仿真图
九、实验心得体会
(1)在实验进行的初步阶段,经过仿真,我们发现总是出现错误的波形,无法得出实验结论,后来经过我们耐心的调整,找到了合适的CJ和RJ参数,得到了正确的实验结论,这让我们知道了在以后的实验中无论出现何种结果,我们都应该保持自己的一份耐心,这是很重要的成功因素。(2)实验过程中,我们总需要不停得翻阅书籍,这表明其实我们对课本知识掌握的并不是那么好,这也影响了实验的顺利进行,这提醒着我们今后要多花时间去扎实自己的基础知识。
(3)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发现在实验中总会犯一些小错误导致实验结果出错,这些错误影响了实验进度,这些错误提醒了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更加细心。
十、参考文献
(1)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 4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电子技术课程组,电子技术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3.3(3)课程设计专栏,内蒙古工业大学“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公共网站
6.集成电路与应用 篇六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是2003年教育部针对国内对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设计人才大量需求的现状而最新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是多学科交叉高技术密集的学科,是现代电子信息科技的核心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集成电路开发、电子系统集成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集成人才为目标,重视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本信息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管理和教学方面工作的专门高级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对微电子材料及其工艺技术有所了解,而且更具有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技术以及系统封装设计,多芯片组件设计和微电子工艺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本专业毕业生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分析、解决理论及实际问题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集成电路应用实验、现代工程设计制图、微机原理与应用、软件技术基础、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波、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等
核心课程
固体电子学、电路优化设计、数字通讯、系统通信网络理论基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CAD、微处理器结构及设计、系统芯片(SoC)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射频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方法学、微电子封装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VLSI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及设备、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主要实践环节
电子线路CAD、单片机课程设计、数字系统课程设计、电子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等专业发展前景
集成电路设计涵盖了微电子、制造工艺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众多内容,目前国内外对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需求旺盛。集成电路的应用则覆盖了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电子系统的集成与开发,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国内对高层次系统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基础知识、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和电子系统集成所必须的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通信等知识。
通过课程设计、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基础知识逐渐转化为实际的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等技能。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集成电路工具的研发等工作,也可在电子系统(如计算机、通信、家电等)领域中从事教学和研发等技术工作。在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阶段可从事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片上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等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研究,也可从事计算机、通信、信号处理以及电路系统开发等集成电路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就业方向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介绍可在与通信产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设计单位、国防军工企业、政府部门、大专院校、邮电等单位和研究院所从事现代通信系统、通信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无线通信、遥控遥测、INTERNET、INTRANET、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嵌入式INTERNET技术等有关工程技术的研究、设计、技术开发、教学、管理以及设备维护等工作。约15%优秀毕业生学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开设院校
国内该专业主要开设院校:青岛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4西安邮电学院
5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6华南理工大学
7天津大学
8天津理工大学
9华中科技大学
10黑龙江大学
1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2重庆大学
13哈尔滨理工大学
14华侨大学
15南通大学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课程
大三上: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专业英语、光电子物理基础、半导体器件物理、电子工程物理基础、集成电路工艺;
大三下:文献信息检索、大学生职业辅导、微机原理、集成电路原理、集成电路封装、集成电路测试、硬件描述语言;
大四上:MEMS技术、集成电路CAD、MCN组件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功率器件与功率集成电路、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电磁兼容技术、微电子材料及制造设备、系统芯片SOC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基础及应用、复杂数字系统设计2节。
7.玉米高产创建技术集成与应用效果 篇七
1 高产创建技术规程
1.1 选用良种
近几年,共选用了株型较好、抗性强、增产潜力大的高产优质品种,如南玉8号、永丰16、中正3号、荆单8号、富友2号、正玉8号等。
1.2 适期早播
集凤镇十年九旱,为了避开6月中下旬的夏旱以及少数年份的绵阴雨,高产创建玉米全部实行了适期早播。于3月1—10日,一律实行营养坨或塑料软盘育苗,覆膜保温保湿,4月5日前移栽完毕,确保了抽穗期避开夏旱和绵阴雨。
1.2.1配制营养土。
肥团育苗用肥沃壤土8 250~9 000 kg/hm2、腐熟堆肥4 500~5 250 kg/hm2、油枯150~225 kg/hm2、过磷酸钙75~150 kg/hm2、草木灰225~300 kg/hm2混合均匀;塑料软盘育苗用肥沃壤土1 500~1 800 kg/hm2、有机肥450~525 kg/hm2、过磷酸钙30~60 kg/hm2混匀堆沤腐熟。
1.2.2 建好苗床。
选择背风向阳、疏松肥沃的地块,采取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做床,四周开好排水沟,2 m开厢,1.33 m厢面,0.67 m走道,欠细整平。
1.2.3 精细播种。
用种子22.5 kg/hm2,播前进行了严格精选,除去霉、杂、瘪粒,晒种2~3 d。播时做到精心制团制盘;肥团大而质地疏松肥沃,每团播1粒粉嘴种,细土盖种;塑料软盘育苗,则是在充分浇足底水的基础上,将塑料软盘横摆2盘;竖摆2行于床厢上,每个盘孔先装营养土3/4,播1粒粉嘴种后,再装满营养土,然后轻压玉米盘,使其与床土充分接触,喷湿营养土。播后立即起拱盖膜保温,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秧。
1.3 规范移栽
于2叶1心至3叶1心进行移栽。在移栽前,严格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精细整地。二是开沟施足底肥。即在厢面中间开16.7 cm深的沟,施碳铵450~525 kg/hm2、过磷酸钙600~675 kg/hm2、钾肥150~225 kg/hm2、锌肥15.0~22.5 kg/hm2水肥22.5~30.0 t/hm2,然后覆膜。三是肥团育苗或塑料软盘育苗均揭膜炼苗2~3 d,严格去除病、弱、杂苗。
土壤墒情较好时进行移栽,大、小苗分栽而不混栽,双二五(即双83.3 cm,下同)、双三0(即双100 cm,下同)中厢带植模式地块,预留空行种2行玉米;双五尺(即166.7 cm下同)和双六尺(即200 cm,下同)模式地块,预留空行栽行玉米,实行单株错窝定向栽植,栽后及时施足定根清粪水。
双二五规格种2行,行距40 cm,株距20 cm;双三0规格种2行,行距40~43.3 cm,株距16.7 cm;双五尺规格按宽行60.0~66.7 cm,窄行30.0~33.3 cm,株距20.0 cm;双六尺规格,按宽行73.3~80.0 cm,窄行40.0~43.3 cm,株距16.7 cm种植密度达到6.0万株/hm2。
1.4 膜草覆盖
对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高磅望天田、二磅田、坝地及一、二台土春玉米全部实行膜侧栽培,并在土壤墒情较好时抢墒覆膜,基本都是凸瓦背形覆膜,同时示范推广了节水抗旱的双槽覆膜。盖膜做到了紧贴厢面,四周及苗孔用细土压实封严,保持膜面清洁、透光面宽,并拉伸盖严不漏气,使其充分发挥增温、保墒、保肥、节水抗旱的作用。对不适宜搞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块,全部实行秸秆覆盖栽培,玉米移栽后及时用麦秆或稻草5 250~6 000 kg/hm2覆盖玉米行间,既保墒防旱,又实现了秸秆还田,地力培肥。
1.5 配方施肥
以产量10.5 t/hm2计算,施纯N 375~450 kg/hm2、P2O5172.5~202.5 kg/hm2、K2O 210.0~270.0 kg/hm2、锌肥15.0~22.5kg/hm2,做到底肥重,苗肥、拔节肥、粒肥补,穗肥猛。底肥用尿素300~375 kg/hm2,或碳铵1 050~1 200 kg/hm2,苗4肥要穿林早管,在小麦收获前用尿素75~90 kg/hm2早施苗肥,小麦收获后用尿素120~150 kg/hm2及时施入拔节肥。大喇叭口期要结合揭膜,用尿素450~525 kg/hm2或碳铵1 500~2 250kg/hm2对粪水灌施,猛施攻苞肥。视苗情,叶面补施2%尿素溶液作粒肥。
1.6 辅助授粉
由于加大了种植密度,玉米的授粉结实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提高结实率,减少植株营养损失,在玉米抽雄始期,实行隔行或隔窝去雄,实行人工辅助授粉。
1.7 综合防治病虫害
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应用频振杀虫灯、阿维菌素Bt乳剂、井冈霉素、井·枯草芽孢杆菌等,或按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的化学农药等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控,做好苗期土蚕和毛虫,大喇叭口期螟虫、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的综合防控,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8 适时收获
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表明玉米成熟,此时可收获。
2 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2.1 经济效益显著
2006—2014年9年全镇累计实施玉米高产创建1 320hm2,经市区农业部门组织的专家验收,平均产量7 650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1 200 kg/hm2,增幅18.6%,按2.元/kg计算,增加产值2 880元/hm2,共增加产值380.16万元。其中,攻关田6 hm2,产量达9 570 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3 120 kg/hm2,增产值7 488.0元/hm2。
2.2 节约生产成本
应用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虽然增加一定肥料、农地膜用量,在育苗、盖膜(草)、施肥、辅助授粉等环节增加劳力投入,但节约用种,加之高产创建,盖膜(草),玉米生长健壮,杂草大大减少,病虫发生也轻得多。因此,除草和施药等环节可节约大量人力与物力资源。一是比常规直播栽培省种50%,二是节约农药投入品费用35%。据测算,这2个方面节省费用减去新增投入费用,节省生产成本至少300元/hm29年共节省费用39.6万元。
2.3 社会效益显著
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的应用,确保了全镇玉米和粮食生产安全,实现了玉米和粮食产量连续12年增产,并多次创出历史新高,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2.4 生态效益显著
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病虫发生和危害,减少农药投入量,降低农残污染,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质量,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陈国平.美国的玉米生产及考察后的反思[J].作物杂志,1992(2):1-4.
[2]陈国平,杨国航,赵明.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2008,16(4):1-4.
[3]刘志全,路立平,沈海波,等.美国高产竞赛简介[J].玉米科学,2004(4):111-113.
[4]陈国平,赵九然..试论超级玉米的育种、栽培模式[M]//孙政才,赵久然.玉米栽培研究50年——陈国平先生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433-440.
[5]刘志全,李万良,路立平.200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的启示[J].玉米科学,2007(6):144-145.
8.集成电路与应用 篇八
关键词:企业;应用系统;数据集成技术;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P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086-02
根据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信息系统的建设。据国际数据中心统计,在过去的5年间,全球各大企业在信息系统方面的投资超过了9万亿美元,而巨大的投资也为企业建立了众多高质量的信息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处理内外部事务,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使企业内部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经过大量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用在建设信息系统的投入中,有35%的预算是用于研究应用系统数据集成技术上的。因为单独的应用系统或许只适用于单个部门工作的开展,一旦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工作,进展起来就比较困难。也就是说孤立的应用系统无法高效地提供跨系统、跨部门的信息;无法实现对企业业务的全面掌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也无法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存取,导致数据的不一致,造成部门与部门间的矛盾。以上种种原因均会导致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困难,甚至会提供给客户错误的信息,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基于企业应用系统数据集成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也是众多企业关注的问题。
1 企业应用系统数据集成的分类
要想掌握良好的应用系统数据集成的技术,就要对集成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关于企业应用系用集成技术的分类,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不同的方面集成技术的实现目标不同,系统内部、系统间以及企业间的集成难度和效益也不同。
1.1 从广度上分类
①单位内部的信息集成;②单位之间的信息集成;③企业级的信息集成。
1.2 从深度上分类
①数据的抽取;②数据的迁移与转换。
2 应用系统数据集成技术的必要性
传统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技术是一种点对点的单方向体系结构,当两个应用系统之间有合作关系时,就需要为这两个系统研究相应的连接组件,但这种连接组件仅仅只是适用于这两个系统之间的业务往来,随着业务的增加和交易伙伴的变更,就需要添加新的连接组件,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连接组件数量迅速增加,给应用系统的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因为传统的应用系统数据集成技术是一种点对点的连接关系,因此,任何一个系统损坏需要升级或维修时,就要对其相应的应用系统进行修改,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当有新的应用系统纳入时,就要编写新的语言,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总而言之,点对点的应用系统连接接口复杂,信息交流比较紊乱,维护系统的成本较大,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应用系统的扩充和发展。高质量的企业应用系统数据集成技术应该能够将企业内部各种不同的应用系统整合起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影响系统本身。保持各个系统协作性与独立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工作有序进行。
3 常用的集成方法
3.1 传统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交换技术是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物处理或文档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换言之,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的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而这种传统的集成方法的缺点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所使用的格式信息是固定的,一旦有新的贸易伙伴加入,就必须要设计新的格式信息,而且一旦自身企业或合作企业的业务规则发生变化时,也要重新编写新的接口。因此这种传统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不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贸易合作关系,运用范围比较狭窄。
3.2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是由OMG组织制定的一种标准的面向对象应用程序体系规范。这种结构集成方法在解决企业的异构性或者在其基础已有系统的集成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利用IDL语言来进一步描述合作对象的接口,所谓的LDL,即交互式数据语言,是一种数据分析和图像化应用程序及编程语言,具有快速分析超大规模数据的能力,可以灵活方便地分析任何数据,也可以读取和输出任何有无格式的数据类型。不过这种集成方法的缺点在于对编写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对变化的适应性差,实施耗费时间长,对计算机病毒的阻拦功能差。
3.3 关于XML集成技术
XML,即可扩展标记语言。其可以对文档和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从而可以在各部门,单位或者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交换,进一步实现企业数据集成。XML技术因此先进的技术而具有跨部门、跨企业工作的优点,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强,能够及时反映信息的变化,为企业客户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同时,XML技术具有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在企业应用系统数据集成方面使用广泛。
4 XML技术的特点介绍
4.1 可扩展性
XML技术的可扩展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允许设计者研究自身的模式和文档类型定义,还能够设计应用性强的扩展标志物;二是XML技术的设计者还可以通过增加附加标准,实现对XML技术的扩展,从而进一步达到增加XML技术功能的目的。
4.2 跨平台性
传统的点对点之间的集成技术连接的局限性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而XML集成技术的一大优点就在于它能够跨平台,跨系统工作,也可以在多个平台同时工作,而且可以解释多种编写语言,因为编写语言的文档结构是相通的,因此在分析这些应用系统的语法时所需要耗费的费用比较低,一定程度上较少了企业的费用,也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使用。
4.3 灵活的开放性
XML集成技术在网络上是开放使用的,任何人都可以对XML技术进行分析,这也为客户了解企业的情况提供了一种渠道,增加了贸易伙伴的信任感。另外,XML技术可以使用户数据与结构化数据分离,便于工作的开展。
4.4 自描述性
XML技术较其他集成技术简单、实用性强、易学,而且支持多种语言混合使用,因此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差异下使用,并且能够对任何集成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5 结 语
由于企业结构庞大、业务复杂的特点,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比较困难,各部门都有符合所在部门特点的应用系统,但企业是一个整体性强的工作场所,因此,对企业应用系统的集成数据研究就十分重要,其目的在于方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交流,保持信息的及时更新,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而XML语言技术因其自描述性、跨平台性、可扩展性等众多优点适合当今企业对应用系统的要求,值得在企业之间推广。
参考文献:
[1] 范玉顺.网络化制造的内涵与关键技术问题[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2003,(7).
[2] 蔡铭,林兰芬,陈刚,等.网络化制造环境中制造资源的智能发现技术研 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7).
[3] 苏越良,徐禾芳,王爱虎.网络化制造环境中技术创新的基本特点及其 不确定性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3).
[4] 林兰芬,高鹏,蔡铭,等.集成环境下产品建模技术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 报(工学版).2005,(8).
【集成电路与应用】推荐阅读:
mes与erp集成应用01-04
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方案09-12
浅谈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11-28
集成电路设计论文12-05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概述07-15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09-06
集成电路认识实习报告07-08
数字集成电路思考题12-31
信息系统综合集成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