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2024-07-10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共14篇)

1.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篇一

第二,怀有感恩的心。

作为一个学子,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每一个曾经施恩于自己的人,学会知恩图报。父母饱尝艰辛把我们拉扯长大,我们应该记住父母的恩情,发奋学习,好好孝顺父母,但是感恩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父母,我们可以感谢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帮助过我们的人。有了这颗善心的支撑,才能在走向社会后处处散播爱的种子,才能回报社会和他人,从而形成高尚的人格,完善我们的道德品质。当代大学生是不能缺少“感恩意识”的,否则,往往会使他们存在着人格缺陷,而马加爵残害杀死四名同学就是例证。

第三,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应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引导自己能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推进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对荣辱观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让大学生知道做什么事是光荣的和做什么事是耻辱的,通过自身不断地反省、批判与激励,使荣辱观逐渐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法律素质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大学生法制现状的需要。

在这次调查中,有很多的被调查者例如被问到“你买了某种商品但你后来发现被骗了,你会怎么做?”“假设不幸遭劫或被盗,你会报案吗?”等关乎自身切实利益的问题时,他们都会积极地运用法律武器去保护自己。但是当被问到“当你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偷正往路人口袋里偷东西,你会怎么做”等不与自己利益形成直接冲突的问题时,虽然有42.5%的被调查者会立刻告诉被偷者,但是却有22..5%的人会选择“明哲保身,视而不见”,选择后者的比例虽然不高,但这就表明了当某些大学生遇到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情时,他们那种维护别人权益的主动性不会太高,因此,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注意。

由于当前学校里有存在着法制教育的不足以及当今社会上某些法律制度的不明朗化,致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存在着缺失,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对法律一知半解、没有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2、法律意识淡薄,崇尚权力,忽视义务和责任,形成“只要有权就有势,有势就有钱”的错误价值观念,对法治没有充分的信心。

面对着这些问题,我们大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呢?对于大学生来说,我认为至少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持愉快的心境。要做到心理健康就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有了良好的人格品质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去超越道德的底线。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观看优秀影视剧等,去培养良好的人品。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去看待四周发生的一切现象,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2、加强法制教育,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大学生应自觉加强自身的法律素质,努力掌握法律知识,适当地参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模拟法庭、辩论会等活动,自觉地做到遵纪守法。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善于、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就好像在本次调查中,有77.5%的大学生都肯定了以上这个观点,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可以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大学生在自己学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促使人们多一点了解、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遵纪守法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发展。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当自己或别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但是这必须以保护自身安全为前提。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可以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总之,一切都要按合法的途径去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身和别人的权益都要同时维护,把已学的法律知识用于实践中。

当代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期的大学生都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要抵制那些对大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就要求大学生能够自觉地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做一个德才兼备、知法守法的称职大学生。

2.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篇二

一、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缺乏正确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

有些学生受社会上不良现象和影视作品的影响, 把本来错的看成对的, 恶的看成善的, 丑的看成美的。有的学生喝酒、吸烟, 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便对同学大打出手, 把所谓的“哥儿们义气”看成真正的友谊, 将影视作品中的“黑老大”看成“英雄”, 极力崇拜并加以模仿。中学生本该穿着朴素、大方、得体, 符合中学生身份但有些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美”, 却做出了与美格格不入的言行。有的学生将原本乌黑柔顺的头发, 烫得干枯凌乱、染得五颜六色且发型怪异, 以为这样很时尚;有的学生穿耳洞、戴饰物, 甚至不惧皮肉之苦;有的学生穿必名牌、戴必高档, 哪顾父母血汗, 在他们眼里, 标新立异就是美, 逞强好胜就是酷。

2. 日常行为习惯不规范。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集中体现, 高素质的人集中地反映在良好的行为习惯上, 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中造就与培养的。一些学生无视文明礼貌的重要意义, 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 随地吐痰, 随手乱丢果皮杂物。一些学生与人稍有争执便满口污言秽语, 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 互不相让, 甚至大动干戈。更严重的是, 有的学生吸烟、喝酒、偷盗、抢劫、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故意损坏财物,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3. 学习压力大, 厌学情绪严重。

目前, 学校课业任务繁重, 竞争激烈,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厌学是目前在学生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不仅是学习差的学生不愿学习, 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有这种倾向, 而且年级越高, 学习压力越大。调查显示我校60%以上的学生表示“压力很大, 心理负担很重, 甚至有厌学的情绪”。对中学生来说, 尤其是农村学生, 许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 一年中很难与子女交流。由于打工艰难, 他们往往希望子女考上大学来跳出“农门”, 摆脱受歧视的打工命运。于是, “考上大学”像一副沉重的枷锁, 压得很多农村学生喘不过气来。有些学生觉得反正升学无望, 于是上网聊天、打游戏成了他们进行自我逃避的主要方式。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但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又不得不坐在课堂上, 但他们的学习态度消极, 学习效率低下, 人也变得烦躁不安, 顾虑重重, 容易发怒, 注意力不能集中, 甚至看什么都不顺眼, 对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厌烦, 每天如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的学生公开表示只要不让他学习干什么都可以, 有的甚至采取逃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来抗拒学习。

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对策

1. 国家应建立系统完整的道德教育网络。

首先, 国家应普及准确的道德教育理念。其次, 国家应逐渐投资建设一批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基地, 如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 开办“青少年电视台”等。再次, 国家应通过各种手段将政府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形成全社会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层次结构及合力, 做到政府牵头, 齐抓共管。

2. 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 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和安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 坚持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加强校纪校风建设。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 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特别是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要改变思想政治课重纸笔考试轻学生实际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重学校教育轻家庭社区教育的现状, 更新观念, 改进教法, 充分整合各种德育资源,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3. 切实抓好家庭道德教育这一重要环节。

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 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启蒙教育, 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循循善诱, 以事明理, 引导其分清是非, 辨别善恶。在家庭生活中, 每个家庭成员应以良好的言行举止, 相互影响, 共同提高, 从而形成良好的家风。

3.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篇三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李宗玲(1964- ),女,山东日照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与贸易系党支部副书记,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广西桂林541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一批立项)课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桂教高教[2005]168号)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117-02

近几年,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比较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特殊地位,采取了不少措施,投入了不少资金;另一方面,思政课的教师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艰辛的劳动。应该肯定,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课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思政课教学在高职高专院校的状况,2006年下半年,我们分别对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贺州学院(在校专科生)、梧州学院(在校专科生)、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共10所广西区内外高职高专院校的7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84份。

一、问卷分析

对问卷典型问题整理分析的结果如下:(1)学生对待思政课的态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状况。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于思政课是抱着学校怎么安排就怎么学的态度,他们既不厌烦也不喜爱思政课。(2)在回答“学习思政课对你有何影响”时,52%的学生选择了“提高认识能力”,21%的同学认为“对活跃思维有帮助”,认为“能够帮助自己完善知识结构”的约占47%,23%的人还认为对其他方面有影响。91%的同学认为思政课对他们有正面作用,而认为完全没有作用的只占9%。9%的比例虽然不高,但相对于大学生的绝对数量很大的客观情况,就不容忽视了,因为依此推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将近600万人,9%就是50多万人。(3)有86%的同学在思政课结束后,仍对老师有印象。说明思政课教师这几年确实在教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4)在问及上思政课的感受时,69%的学生认为对思政课的学习存在困惑。而感到困惑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学难致用”,所占比例为34%。学生的这种困惑也给思政课教师带来挑战,说明思政课如果不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现实生活和工作、学习等方面的问题或者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方法上的指导,就会失去大多数学生的认可。(5)问卷收集了学生在以往课堂上的反馈信息,90%以上的同学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有过愉快的经历,这主要是因为授课方式好:认为案例生动的占58%,课堂讨论的占23%,课堂辩论的占21%,讲课精彩的占39%,多媒体教学的占37%。这些信息既是对任课教师辛勤工作的肯定,同时也对今后如何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个明显的指向。(6)多数学生很在乎老师的知识面、幽默感以及思想观点的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协调好教材的知识性和教学的灵活性的关系,同时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7)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学生喜欢的居第一位的教学方式是案例教学,占63%。说明学生希望思政课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而空谈大道理则不受学生的欢迎。(8)通过问卷也了解到实际上有59%的学生喜欢课堂讨论,喜欢课堂辩论和社会调查的学生占到了53%,喜欢参观工厂、企业的学生占48%,喜欢深入农村的占47%,喜欢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学生占42%,喜欢演讲的学生占31%。由此可认为,思政课教学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而以上的方式恰恰是理论联系实际最有效的,即属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范畴。那么各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如何呢?从问卷中了解到认为“徒有虚名”的占23%,30%的学生回答“根本没有”。对开展过实践教学的学校,问到效果时,43%的学生认为效果好。(9)问卷最后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你想了解社会的热点问题有什么?结果显示,想了解“腐败现象的根治和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学生有61%,“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占60%,“三农”问题的占52%,“国家统一问题”的占50%,“科技革命方面的问题”的占48%,“政治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占40%,“社会主义命运”的占37%,其他方面的占42%。而上述这些问题都是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

二、对策与思考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我们认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素质等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而加强实践教学则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为此,我们呼吁要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力度。《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中强调,高等学校思政课“要加强实践教学”,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的经费。”中央的精神也给广大的思政课教师从事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思政课中开展实践教学,是由思政课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更深入地、更准确地理解政治思想理论,提高对思政课的兴趣,更热爱思政课。其次,思政课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思政课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任务,而人的培养不仅是靠知识的简单灌输所能解决得了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更深的理解和运用。再次,实践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参与性、互动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大学生容易接受和非常喜爱的教学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有更易于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以及社会现实的显著特点,并且思政课也是能够采用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检验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程度,从而改造主观世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从而解决对思政课学习上存在的困惑即“学难致用”的问题。

那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凡能使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并在直接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应归属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参观考察工厂、企业活动,农村社区实地调研活动,学雷锋活动,“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等,属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课堂开展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组织学生讨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辩论,观看反映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资料,邀请成功人士、校友和知名学者走进课堂给学生作报告等,也属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因为这些授课方式的目的不仅为了让学生了解、接受知识,而且让学生在参与讨论或辩论中思考问题,明辨是非,在观看影视资料中直接或间接接触社会现实,体验社会生活,动脑思考,做出是非判断,并在积极参与中表现自我、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如何保证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实施及质量呢?

第一,提高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思政课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意识;把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置于和专业课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确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直接关系到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问题。

第二,建立规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和运行机制。在不脱离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思政课实践环节实实在在纳入教学计划中,有课时保证,以每门课程的1/4为宜。学分制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有学分保证,每门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1/3为宜。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全方位、多视点地构建规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实施中,要有周密的计划和严密的部署,并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及预期的目标。

第三,提供专项经费保证,建立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基地。在校内的实践教学,对于表现突出的要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奖励;而校外的实践教学,没有经费保证是不能进行的,所以建议至少生均10元。

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使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社会实践教育合同或协议,所在单位保证按计划接纳学生参观、访问、实践;学校也要做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或参加劳动,以便培养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的意识,锻炼服务社会的多种能力。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能力。新时期,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复杂性、多样化,使青年学生面临太多的诱惑,而同时通过网络与新闻媒体,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视野也很开阔。很多时候,我们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也很难回答大学生提出的问题。

目前,很多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一直在象牙塔围绕课本,从事理论教学,没有机会深入到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社会实践中体会、感悟。所以,一方面要有计划、分批派送教师到第一线如工厂、企业、社区挂职锻炼;另一方面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问卷了解到新时期的大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要求更高,他们要求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是综合和全面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首先是知识面要宽和对社会有很深的洞察力,占71%;紧跟着是要有幽默感,占66%;经常与同学交流思想,占59%;敢说真话,占55%;品德高尚,占53%;思想能跟上时代步伐,占52%;教学组织能力强,占49%;政治素质高,占47%;普通话标准,占42%。同时,建议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不定期地兼任大学生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大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交流与沟通,并通过多种渠道如问卷、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从而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第五,建立合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合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的建立,要坚持以下原则:对学生,要强化对其综合素质的考核;强调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成绩的界定采取定性与定量、评分与评语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师的评价要坚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因为,我们评价的目的不是为奖励提供依据,奖勤罚懒只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思政课教学质量才是真正的目标。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应坚持科学、全面、可行的原则。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将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余茂辉.“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4).

[2]尹晓敏.“两课”社会实践教学探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1).

[3]吴修荣.试析高职院校学生两课考核[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4]李光辉,等.重庆市高校“两课”教学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4.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调查 篇四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责任心、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其

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

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

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面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

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

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如上种种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

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5.大学生道德素质调查问卷 篇五

1.你无意中捡到一张饭卡、银行卡或现金,你会归还到食堂失物招领处或通过学校广播站找到失主吗?

A.会,要拾金不昧B.不会,捡到的就是我的C.视情况而定,有必要的话可以私留

2.食堂打饭,你会自动刷卡吗?

A.会,主动一点B.不会,能不刷就省点C.视情况而定,忘了的话就算了

3.计算机课上机操作时,若你没带鞋套,你会不穿鞋套进去吗?

A.会,讲究卫生B.不会,反正也没人看见C.视情况而定,要求不严格就直接进去

4.你去汝水森林公园旅游,你会在树上或建筑物上刻字作画吗?

A.会,值得留念B.不会,不能损坏C.有待考虑

5.你会在上课之前永久占座吗?

A.会,要不然就没位子了B.不会,要替他人着想C.视情况而定,能占就尽量占吧

6.你赞同上课占座的行为吗?

A.赞同,反正不会影响他人B.不赞同,会使得其他同学没位子C.无所谓,得有个先来后到

7.你认为有没有必要经常主动参加一些以提高道德素养为主题或学习先进思想的活动,即自主地提高自己道德素养?

A.有B.非常有C.没有D.无所谓

8.你认为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老师,见面应不应该主动问好?

A.尊重,见面问好B.鄙视,见面忽视C.随意,心情好就打招呼

9.你认为大学生应该培养那些思想道德素质?

A.乐于助人B勤奋好学C.诚实守信D.舍己救人

10.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人做了不道德或没素养的事你会怎么做?

A.当场指出批评B.当做看不到C.事后找他商量D.和他做一样的事

11.上课时你发现课桌上或抽屉里有垃圾,你会怎么做?

A.随手带走扔垃圾箱B.置之不理等别人来处理C.视情况而定

12.你认为大学生在课桌上乱涂乱画怎么样?

A.没素质,应该批评B.个人喜好,不应干涉C.很好,留个足迹

13.你认为大学生在空余时间干什么?

A.继续学习B.做志愿者,参加课外活动C.找对象D.玩游戏E.睡觉F.随便

14.你能不能做到随手关灯,随时关闭水龙头?

A.这是必须的,能做到B.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时能有事不能C.不在意,不用关

15.你认为学校应不应该规定定时关灯?

A.应该,便于节约B.不应该,严重侵犯学生自由C.无所谓

16.你认为学校应不应限制学生上网?

A.应该,避免学生沉迷B.不应该,这是我个人的事C.随便

17.你认为学校应不应该禁止学生谈恋爱?

A.应该,保持校园清静环境B.不应该,纯属个人自由C.与我无关,无所谓

18.你认为学生应不应该经常去图书馆?

A.应该,学习知识B.不应该,浪费时间C.有时间,有需要就去

19.在路上你看到一起交通事故,你会怎么做?

A.赶紧帮忙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C.看看热闹

20.你会帮忙搭载同学去上课吗?

A.会,这是我应该做的事B.不会,我没有这个义务C.看情况吧,情况紧急就帮

21.你认为考试可以作弊码?

6.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篇六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 体育锻炼; 行为现状;

大学是有体育课程的最后一阶段, 也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最重要的阶段。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特殊的群体, 大学期间要面临繁重的学业任务, 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来支撑, 而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最好最简单的方法。所以医学院校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临床医学20xx、20xx、20xx级部分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共发放1500份问卷, 回收有效答卷1400份, 回收率为93.3%, 男生40.6%, 女生59.4%.

(2) 统计分析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的整理、汇总、制表、统计、分析。

(3) 实地访谈法:对我校在职体育老师进行实地访谈, 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及意见进行分析。

(4) 文献资料法:查阅、参考相关文件、专着。

2、结果与分析

2.1 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及态度与动机的研究

经研究表明, 52.1%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减肥和保持体形, 31.5%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剩下的16.4%的学生是多年养成的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70%以上的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是无所谓, 觉得体育锻炼并不重要, 也无法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得到欣喜和快乐。这个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锻炼的认识不够, 没有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2.2 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容及场所选择的研究

结果显示, 大多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容很单一, 80%的学生都会选择跑步, 70%以上的男生会选择打篮球;剩下少数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体育锻炼项目, 比如:游泳、健身、跳舞、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随着各种健身软件的流行, 很多女生也会选择健身软件制定的计划。80%以上的学生选择在学校操场进行体育锻炼, 很多学生表示体育馆很少对学生开放, 而且学校设施较少, 无法满足学生进行多方面体育锻炼的想法。

2.3 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频度与时间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学生体育锻炼频度与时间结果显示, 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在“30min以下”占34.5%, “30-60min”占45.6%, “60min以上”占19.9%, 大部分学生为一周锻炼两到三次, 极少数学生为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且在60min以上。体育锻炼是一种长期坚持才能出成效的健身方式, 机体只有在长期适应与提高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得以提高。对我校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发现, “看手机”占38.6%, “阅读杂志小说”占39.7%, “学习专业知识”占58.3%, “体育锻炼”占43.5%.符合医学院学生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的主流, 但是体育锻炼也同时占据重要地位, 只要加强对健身知识的教育、注重引导, 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加深主动参与。

2.4 探究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

经研究发现我校学生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课业繁重, 60%以上的学生在上完一天的课程之后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再去进行体育锻炼, 同时又因为对体育锻炼认识不够, 无法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得到放松。10%的学生表示进行体育锻炼很累, 不想进行体育锻炼。30%的.学生表示自己一个人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 自己的同伴表示不想进行体育锻炼。影响锻炼的因素多种多样, 主要是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

3、结果与讨论

据调查显示, 我校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 锻炼时间与频度处于较低水平, 锻炼项目和可选择的锻炼场所较为单一, 以下是针对本次调查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意见和建议。

(1) 加强对体育健身基础知识的宣传, 加深学生对体育健身的认识, 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2) 学校增加关于体育方面的竞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享受到快乐, 增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3) 学校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 为学生提供一个可多方面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 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4) 建议学生本身也要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不再仅仅局限于保持身材和减脂, 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 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锻炼的方式, 积极参与。

(5) 建议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参加体育活动, 体育锻炼能增进身体健康, 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 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细胞循环, 加强基础代谢, 提高自身免疫力, 长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张平, 张津宁, 崔柏青。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习惯调查分析[J].卫生研究, 20xx, 43 (3) .

[2]魏永, 王晓红, 庞宇, 庞博, 徐平, 冷杰。泸州医学院医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 20xx (2) .

[3]查娜, 秦荣, 阿拉坦齐齐格, 王宗霞, 应康, 张长在。医学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xx (7) .

7.基层农民信息化素质情况调查研究 篇七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反映全国整体情况, 本次调查根据我国东、中、西部的地区划分, 分别选取了东部地区的辽宁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福建省和海南省, 中部地区的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及西部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云南省、四川省、甘肃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调查地区。调查组成员自2011年4—8月, 分赴这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2个市和区县。在1 800个接受“三农”网络书屋建设与信息技术科普培训项目的人员中, 抽取1/3的样本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 总量共计623个。

在调查样本的选取上主要面向当前农村基层具有一定网络知识基础, 对农业技术信息具有迫切需求的各类群体, 包括农村基层干部、农技协领办人、农技协技术骨干、农业技术人员、科普工作人员等。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各地区精英农民为主、普通农民为辅作为对象, 从电脑设备、能否上网、电脑使用熟练度、网络使用频率、网络使用内容等5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方法主要是非随机判断抽样发放问卷, 辅以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从村镇和调查样本家庭应用网络的设施条件、调查样本的网络使用能力和使用手机网络的能力等方面考察农民信息化素质的基本状况。

2.1 调查样本具备的设施条件

对问卷分析结果显示, 调查样本所在乡镇单位能够上网的有548人, 占样本总数的88%, 其中拥有个人电脑的样本数为535个, 占总数比例的86%。上网设备中拥有台式计算机的最多, 比重达到60%;其次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各占总数的20%和19% (图1) 。

本次参与调查的样本以精英农民为主, 因其家庭收入水平高于一般农民, 因而其家庭信息化设备的拥有率和网络接入率也要高于一般农村居民, 但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力量, 其自身对信息化设施设备的高拥有率也为网络科技文化知识在农村的应用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2.2 调查样本的网络使用能力

在对调查样本对互联网的认识进行考察时发现, 能够熟练使用电脑的占37%, 会简单操作的有57%, 还有6%的人不会使用电脑 (图2) 。调查样本使用网络频率显示, 被调查者有67%会每天上网, 14%每周上网, 16%偶尔上网, 还有3%不上网 (图3) 。学习使用电脑上网的途径主要有向家人及朋友学习、读书自学、参加相关培训和在学校里学习, 分别占总数的26%、25%、23%、21%, 仍有5%的调查样本未学习过相关操作 (图4) 。由此可见, 作为目前农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 其对互联网还缺乏系统的基本知识的学习, 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和学习。

对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 被调查者中20%选择看新闻, 19%选择查阅信息, 11%用于收发电子邮件, 11%用于办公, 还有部分人玩游戏、看电影、聊天和销售农产品等, 只有不足1%的被调查者不上网 (图5) 。可见, 互联网在农村已经被普遍应用, 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 这说明可以把互联网应用于农村科技和信息服务, 互联网的作用和影响力将在广大农村地区逐步显现。

2.3 调查样本使用手机网络的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中有61%会使用手机上网, 39%不会使用手机上网, 其中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占22%, 39%的人偶尔使用手机上网, 还有39%的人从来不用手机上网 (图6) 。这主要与手机配置要求和资费标准较高有关。对于手机上网的被调查者, 有37%的选择看新闻, 19%用于聊天, 10%用于收发邮件, 还有19%从不用手机上网 (图7) 。

3 结语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就被调查者家庭来看, 其计算机拥有率和入网率达到了较高水平;在信息化素质方面, 被调查对象作为农村基层工作者, 其信息化素质较高, 其中绝大部分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 各地区也针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组织过相关培训;此外, 互联网现已逐步应用到农村基层的科技和信息服务工作中, 其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认可。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 要推进网络科普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 还需要在基础条件和保障措施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部分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和资金保障不足, 缺乏相应的网络建设, 无法通过网络进行相关信息知识的查询, 农村信息化活动难以推动;部分农村基层工作者虽然对计算机有初步认识, 但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还停留在简单操作的层次, 且手机上网能力不足, 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地相关知识培训, 并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展信息技能培训。

“三农”网络书屋建设与农村信息技术科普培训作为提高基层农民信息化素质的有效手段, 对于农村科普、农业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调查发现, 开展信息发布、网络培训等手段受到了大部分农民的认可, 在被调查者中, 94%的被调查者表示培训内容容易理解, 96%的被调查者对培训教材内容很满意, 超过1/2的人认为培训对其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交流机会, 提高了培训人员的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农业科技信息、农村科学生活的能力, 对其实际工作有很大帮助, 达到了培训的预期效果。且参加培训的人员可利用其在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民合作组织中的重要角色, 更好地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带动更多普通农民获取科技文化知识。通过调查发现, 能够熟练运用“三农”网络书屋查找生产生活中所需技术资料的农村基层工作者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方面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三农”网络书屋的建设发展对促进基层农民信息化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因此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力推进此类项目的建设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瑛, 伍艺.湖南省农村文化信息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馆, 2009 (2) :58.

[2]朱丹, 袁小玲, 张忠凤, 等.农村信息服务现状和农民知识获取能力的分析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 2010 (2) :40.

[3]原小玲, 贾君枝, 朱丹.山西省农民信息需求调查研究[J].情报科学, 2009 (8) :1194.

[4]李静, 杨玉麟.陕西省农民居民信息需求调查报告[J].情报杂志, 2011 (8) :80.

8.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篇八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调查研究

一、引言

在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中,青少年逐渐成为主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积极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很明显,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产生影响的程度与他们使用网络的情况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必须对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二、调查对象和研究工具

(一)调查方法和对象

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的形式,随机选取了泰西中学124名中学生和泰山学院132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工具

调查以自主编制的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问卷内容包括上网基本情况调查,例如网龄、上网场所、上网时间等;使用网络行为的调查,例如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购物、网络学习等;网络使用所持的态度的调查;网络使用行为及其影响的认识的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6份,有效回收253份,有效回收率98.8%。采用统计软件工具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有关青少年上网时间、场所的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青少年大多都有上网的经历,而且男女生的比例分别是52%和48%,差别不大。在这些青少年上网群体中上网时间多集中在晚上、周末和节假日,大多数青少年能够比较理智地控制上网时间。在调查中,有2%的青少年上网时间在4个小时以上,并且中学生的上网时间明显少于大学生。调查显示,有4%的青少年有逃课上网的经历。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以学业为中心,基本情况良好。对上网场所的调查结果显示73%的中学生在家上网,24%的中学生在网吧上网,3%的中学生在同学或朋友家上网。而68%的大学生在宿舍上网,16%的大学生在网吧上网,14%的大学生在家上网,仅有2%的大学生在图书馆或是机房上网。此示上网地点的不同与青少年所处的环境有关。

(二)有关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态度、目的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8%的青少年认为网络对于自己非常重要,87%的青少年认为比较重要,4%的青少年认为一般,仅有1%的青少年认为不重要。选择不重要指标的是中学生,因为他们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可见,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更是如此。互联网有效地将原本分散的各类信息融为一体,另外具趣味、形象的特点,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消遣娱乐方式。另外,大学生们承受着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压力,他们渴望获得压力的释放,而网络恰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空间,从而备受他们的青睐。

在使用网络的目的方面,选择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学习知识” 的青少年所占比例分别是81%和78%,说明青少年对网络的利用情况是令人满意的。选择“玩游戏”、“通信”、“聊天交友”、“听音乐、看视频”的青少年分别占14%,12%,13%,14%,选择“网络购物”的青少年占10%,可见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看黄色内容”的青少年所占比例很小,仅占1%。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少年都具有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三)有关青少年对网络道德认识的问题

网络对青少年学习和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家长们最担忧的一个问题。对此,我们针对使用网络对其影响的认识,按照指标“上网是否耽误学习”、“上网是否使人道德变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7%的青少年选择“上网会耽误学习”,19%的青少年选择“上网会使人道德变坏”,这些选择中中学生占了很大部分。而选择“上网不会耽误学习”、“上网不会使人道德变坏”的青少年各占83%、81%。由此看出,对“上网会耽误学习”、“上网会使人道德变坏”的说法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对“上网不会耽误学习”、“上网不会使人道德变坏”的说法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年龄差异现象的存在,说明越是年纪小的学生越容易受大众传媒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辨别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同时说明多数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认识是积极的。

四、影响研究

基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问题。此数据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对待网络问题的态度以及认识深度还是值得肯定的。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正面的影响。但是青少年對事物的判断力及自我掌控能力相对较弱,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更不能忽视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何消除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家长、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社会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环境的维护,承担起必要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应当加强监管和控制,打击网上不良信息。国家还应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网上信息健康度。其次,学校应当对青少年上网作出良性引导,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防止部分学生逃课上网。再次,家庭应该加强教育与疏导。最后,商家也应有道理良知,将那些有暴力、淫秽及封建迷信的东西拒之店外。

参考文献:

[1]沈晓梅,谢莹,洪建玲,刘鹏展.关于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9),124-127

9.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篇九

根据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关于组织20**银行从业人员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全员学习、测试竞赛活动的通知》和总行党群工作部《关于组织开展20**年广发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学习、测试竞赛的通知》精神,我分行高度重视,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学习,严格按要求进行测试和考试,现学习、测试和考试工作结束,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习、测试和考试顺利进行

接到通知后,我分行高度重视,召集相关人员举行会议,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全员学习、测试竞赛活动做了精心部署和周密安排,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要求,由分行办公室具体负责本次活动,确保学习、测试和考试顺利进行。

二、严格学习、测试和考试纪律,确保活动取得实际成效

我分行严格学习、测试和考试纪律,做到全员参与、努力学习、认真测试、认真考试,达到参与积极,整齐划一,效果明显。一是明确学习、测试和考试时间。除个人自学外,分行集中安排学习3次,分别为日、日和日;测试时间为日,考试时间为日。二是集中学习实行签到制。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由办公室清点签到,要求每个员工准时参加学习,不得迟到早退,无特殊原因未按规定参加者给予通报批评。三是测试和考试要求全员参加,以认真、细致、严肃的态度参加测试和考试,力争测试合格,取得考试好成绩。

三、学习、测试和考试基本情况

1、学习情况。我分行共有员工名,都认真参加了分行组织的3次集中学习,没有出现迟到早退情况,没有人无特殊原因不参加学习。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中,大家认真听、认真思考,对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参加测试和考试打下了扎实牢固的基

础。

2、测试情况。我分行于日举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测试,分行名员工全都参加了测试。在测试中,大家认真看题审题,仔细答题,努力把测试题做好,力争测试合格。经过测试评卷,我分行参加测试名员工全部合格,合格率100%。

3、考试情况。我分行于日举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考试,分行名员工全都参加了考试。我分行安排好考场,严肃考试纪律,要求每个员工认真应考,努力考出好成绩。经评卷,本次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全部参加考试人员得分都在60分以上,其中取得90分以上好成绩的有人。

10.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篇十

一、调研的意义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故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2.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3.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4.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5.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6.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7.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8.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持续扩招, 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

2市场化不断推进, 而市场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3社会需求不断更新, 而高校学科设置及培养模式陈旧

4市场主导发生变化, 而毕业生就业观念相对落后就业机制转变, 而就业指导工作不相适应

(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趋势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四)调查情况

1.社会竞争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私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2.扎堆现象

专业扎堆现象在上面已经跟大家讲过了,下面就来说说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还有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会很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先选择此类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象大西北,西藏等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3.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2大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用人单位要求提高:

1.需求:研究生9%,本科47%,大专及以下43%

2.求职:研究生6%,本科44%,大专及以下50%

3.职位需求比:研究生1.5:1;大专及以下2.6:1

四、解决方案

第一,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第二,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尽管,当前就业形势总体并不乐观,但是,我们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毕竟,个体在就业中存在差异,同时,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找份好的工作是完全没问题的大学生就业一定要认清并接受这个事实,不要再挑肥减瘦,避免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因为一个正规单位的财会人员是要和单位上上下下各部门都要打交道的,所以,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决定了你能否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

11.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河南省中学生; 篮球进攻技术 ;教学; 调查与研究

A Survey of the Teaching of Basketball Offensive Skills to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DI Ai-fa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Basketball is one of the favorite sports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 The imparting of knowledge about offensive skills is among the main tasks in the teaching of basketball skills.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reveals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basketball skills in Henan high schools. The research concerning the problems helps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basketball.

【Keywords】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Offensive skills of basketball; Teaching; Survey and research

1 研究目的

针对河南省部分中学生篮球进攻技术知识情况的调查,了解篮球进攻技术目前在部分中学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改进中学篮球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和意識,为高一级的学校和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综合分析法、统计法、比较法、文献法进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中学生学习篮球进攻技术知识现状

通过河南省中学生篮球进攻技术知识情况的调查了解到,篮球是目前中学生最喜爱也是最常进行的一项运动,中学生篮球爱好者已超过学生半数。由于篮球进攻技术知识内容比较多,学生自己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通过中学的体育教学课,使学生比较规范掌握篮球进攻技术知识。根据河南省中学生篮球进攻技术知识情况调查表,我们组织了郑大体院在校学生对所在家乡的一些中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78份,问卷收回率为98%符合课题要求。为了使课题调查情况更合理,我们分别按东、南、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几个区域进行发放问卷。其中东区有:开封东郊中学(初中)、开封二十五中(高中)、河大附中(高中);南区有:漯河市一中(高中)、.城实验中学(初中);西区有:洛阳市外语中学(初中)、洛阳市九中、十九中(高中);北区有:新乡市一中(高中);西南区有:南阳市唐河八中(高中);东南区有:周口实验中学(初中)、商水一高(高中);东北区有:濮阳市台前县一中(高中)。为了使调查的数据更合理、真实、全面,我们特意选择了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因为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刚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对新进的学校情况不是特别了解;初中三年级、高中三年级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我们选择了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首先了解河南省篮球进攻技术教学的基本情况。如表1。

长期以来,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热衷于篮球运动,但不喜欢上篮球课的现象。由于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对学校的篮球教学课不太热情,但从表4看,仍有53%的学生是喜欢上篮球课的,不喜欢的仅占9%,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体育教学是认可的,他们中37%的学生对篮球有兴趣, 36%的学生是为了健身娱乐,19%的学生是为了培养体育特长,将来考体育院校,16%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教学安排。一小部分不喜欢上篮球课的学生也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不感兴趣的占20%,二是担心受伤的占22%,认为教学安排不合里的占23%,怕苦怕累的占12%。总之,学生不喜欢上篮球课,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方面的客观原因,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进行锻炼。

3.2 河南省中学生学习篮球进攻技术知识的途径

河南省中学生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和学习篮球进攻技术知识?调查的情况见表2。本题目是多项选择题,表2说明,有48%的中学生是通过电视、录象、网络了解篮球比赛,获得篮球运动的有关知识的;有17%的中学生是通过现场观看比赛了解篮球运动这个项目的,但是,54%中学生是通过学校体育课学习、掌握和学习篮球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这些数据说明中学体育课是学生获得体育锻练手段和习惯的重要方法,要使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最大程度的来学习、了解和掌握篮球运动有关方面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为以后走进大学和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基础。因此,在中学阶段进行篮球进攻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是符合中学生的特点的,对中学生的篮球运动的进一步开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表3的调查数据说明,通过电视、录象、网络学习、掌握篮球进攻技术的只占19%、37%,在体育活动场所学习和掌握进攻技术知识的只占23%,而在学校体育课上学习和掌握运球、传接球、投篮、突破等进攻技术的分别占到了73%、65%、73%、50%,其它仅占10%的比例,这个结果更进一步说明,学校体育教学课是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篮球进攻技术、知识和技能主要手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中学篮球教学课上注意发挥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或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4 结论与建议

我们认为:新课程要求不注重技术教学完整性,但并不是不学技术动作,而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趣味性、竞争性,深受中学生的喜欢;同时它又是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主要内容,因此,上好篮球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体质,所以,上好中学篮球课是十分重要的。

4.1 篮球课堂教学组织既要严密,又要有趣味性

要努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取而代之为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 在篮球的运球教学中, 就可以用运球接力进行练习,可先分组进行, 然后让技术熟练水平较高的学生, 把这些不同的分组练习进行优化组合, 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展示性表演, 让大家点评改进, 从中激发学生们动脑筋思考如何训练,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充分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游戏的特点是使参加者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活动, 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篮球运动是游戏的高级发展, 因此中学的篮球教学不应太呆板, 也就是说游戏特点应该体现得突出一些。教学实践证明, 篮球技术中的运球、传球、投篮等练习, 都可以以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和练习, 以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形成趣中促学。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小组练习中, 可充分考虑进行个性化编组, 按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来组织小组练习, 以鼓励学生互相沟通,自信地与人交往, 促进处于青春成长时期的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 开阔的心胸; 把握好课堂的节奏, 多变与松紧相结合, 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 让他们充分体会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4.2 篮球课堂教学应突出竞赛性和教育功能性

所谓竞赛性, 体现在一些技术动作多以竞赛形式进行。竞赛性的练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因此, 采用竞赛性的练习方法是提高中学生练习情绪、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比赛之前, 要使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教师要注意观察球场上的情况,对赛场要进行调控,要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后,再组织正规的教学比赛。

中学阶段是学生全面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 此阶段, 教学和教育的双重任务都不能忽视。结合篮球教学的特点, 培养学生勇猛顽强、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协作、集体主义、克服困难及责任感等思想品质。为此, 教师从教学过程到课堂小结都要有意识地观察, 并抓住有利时机向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对学生思想品质和优良作风的培养是个长期的教育过程,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心和热爱学生, 特别是体育较差生;练习中, 要求学生认真训练, 每球必争, 通过对抗练习和竞赛,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要教育学生坚持自觉地克服困难, 战胜自我, 树立必胜的信念。

参考文献

〔1〕刘新环,谈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与考评〔J〕.体育师友,2006,02,16-17.

〔2〕卢炳坤.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中学篮球教学改革〔J〕.体育师友,2005.(03)28.

〔3〕何加信.新课标下篮球教学的特点〔J〕.体育师友2005.(3 )17.

〔4〕王淑芝.中学生接受体育技能教育状况调查 〔J〕.科技信息,2007,28.

〔5〕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郑宣忠.浅析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7〕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体育与健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责任编辑:赵 环)

12.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篇十二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 经常表现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其根本因素又是由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而决定的。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成员, 对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尤为重要。

素质是一个具备基本先天条件的人,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要求下, 通过内化, 在观念、品质、能力等若干方面表现出的综合反映。也就是说, 素质是沉淀于人的主体内的一种潜在的、稳定的、基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与品格倾向。根据素质的概念, 可以把构成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起支配和导向作用, 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 是成才教育的灵魂。

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十个公民道德规范, 其虽属于道德范畴, 但由于涵盖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诸多方面内容, 对于强化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笔者认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和知行统一。

大学生道德素质通过道德行为来表现, 道德行为产生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基础上, 其发展过程存在着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阶段, 道德认知是先导, 道德情感是内心体验, 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基础, 道德行为是最终结果。

关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这些年来一直有很多的恶评, 认为世风日下, 大学生普通存在思想道德危机。有人还列举了大学生的种种不是, 如私欲膨胀、崇洋媚外、凶残脆弱等, “一代不如一代”, 这些言论自古有之, 几乎每一代都不满意下一代, 都有很多批评, 然而历史照样前进, 同样, 每一代都对他的上一代有所不满, 最后还是接了上一代的班, 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以致有资格来批评下一代人。所以有些担忧可能是杞人忧天的。就总体而言,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积极的, 健康的, 是向上的, 整体素质是一代比一代好。

本文针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了解大学生的知行是否一致, 以便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武汉某部属高校调查为例, 抽取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采用比例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 根据各个院系的人数比例确定相应的调查对象数量, 在各个院系中, 再根据要抽取的对象数量随机抽取班级, 所抽取的班级全部进入样本。最后回收问卷780份, 有效问卷740份, 有效回收率92.5%。从调查对象构成上来看, 性别方面:男生379人, 女生361人;年级方面:一年级145人, 二年级163人, 三年级282人, 四年级150人;就读学科领域方面:文科249人, 理科275人, 工科154人, 农科62人。

2. 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 问卷采用7分制量表, 从“完全不相同”到“完全相同”随着符合程度的提高分别评定为1-7分。

3. 数据处理。

在获得可靠数据之后, 本研究主要运用专业统计分析工具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1. 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特征。

研究中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内容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方面, 社会公德是指大学生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职业道德反映大学生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家庭美德则反映大学生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研究涉及道德发展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阶段, 在了解各个阶段的总体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各阶段发展的一致性。

(1) 道德认知方面。道德认知是指大学生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包括对社会公德如环保、爱国、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态度认识, 对职业道德如诚信、团队合作、爱岗敬业、职业操守的态度认识, 以及对家庭美德如尊老爱幼、人际关系、勤俭、男女平等的态度认识。在具体操作上, 被调查根据自身对各种道德的认同态度进行赋值, 值越大表明个人对该道德的认同程度越高, 最高值为7分。

研究结果显示, 大学生对各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认知水平整体较好, 绝大多项均值都达五分以上, 多数项均值在6分以上。这表明, 大多数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较高, 这是较为乐观的一面。同时, 相对于其他道德内容而言, 大学生对“干一行, 爱一行”观念的认同程度较低, 达各项道德内容认知的最低值4.7。根据笔者的进一步了解发现, 多数大学生表示自己的理想是“爱一行, 干一行”, 但由于目前的就业和社会形势, 现代生活压力影响下, 人们往往从事一些并非自身喜欢的的职业, 社会对不同职业赋予不同的声望和认同, 要做到“干一行, 爱一行”是比较困难的。

(2) 道德情感方面。道德情感是指大学生运用自己所认可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是产生道德行为内心驱动力的基础。研究中涉及的内容同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方面内容。其中社会公德具体操作化为大学生对爱国、爱校、环保方面的情感倾向, 职业道德操作化为大学生对诚信、职业操守方面的情感倾向, 家庭美德包括大学生对性别平等的情感倾向。

研究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倾向总体较为积极, 有民族自豪感, 对破坏环境卫生、贪污等不道德行为表示愤慨, 注重诚信, 提倡性别平等, 各项均值都在5.8分以上。但同时, 调查结果显示, 在学校自豪感一项中均值仅为4.4分, 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学校满意度不高。笔者深入了解到, 大学生的学校自豪感与学校的名气和声誉密切相关。一方面, 作为大学生本身应该客观评价和全面认识自身的学校, 以公正而非“世俗”的眼光看待学校;另一方面, 作为学校方面, 需要进一步发挥优势, 提高综合能力。

(3) 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大学生的具体道德实践, 包括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行为倾向和实际行为表现。社会公德具体操作化为大学生的助人为乐、环保、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表现, 职业道德具体操作化为大学生在团队合作、对受贿行为、诚信方面的行为倾向, 家庭美德具体操作化为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方面的实际行为。

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部分道德行为较为乐观, 基本上能够做到乐于助人、爱护公物、文明礼貌、待人友善, 主动让座等等, 这部分的均值多在5.7分以上。尽管如此, 大学生的一些道德行为出现消极倾向, 如环保方面习惯使用塑料袋, 上课迟到, 售货员多找钱不会主动退还以及高消费不节俭等等方面, 其均值都较低, 多不到5分。其中大学生在处理寝室同学关系方面存在较大障碍, 该部分均值仅为2.4分。笔者了解发现, 由于大学寝室成员互动的频繁性、成员关系私密性的特征, 成员之间“朝夕相处”, 互动涉及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 因此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增多。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论述其形式社会学中指出, 在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合作中都同时存在冲突, 完全和谐的社会合作是不存在的。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是密切, 他们之间的意见反而越容易产生分歧, 感情越容易不融洽, 这种密切关系是建立在一种矛盾心理之上。在经常的和密切的接触中, 一方面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一方面越密切的关系越不掩盖冲突。用齐美儿的越亲密越冲突理论可以理解大学生寝室成员关系的这个特点。但是, 尽管如此, 如何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技能是当前大学生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2. 大学生道德知、情、行一致性分析。

虽然研究大学生道德知、情、行过程中, 各阶段采用的测量指标数量和内容有所不同, 但是各个阶段在考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三方面内容时都涉及共同和十分相近的指标, 因此, 在一致性分析中笔者主要从这些相同或十分相近的指标入手进行。经过研究比较, 社会公德的分析主要以环保为核心内容 (知、情、行都涉及环保指标) , 职业道德分析以诚信为核心内容 (知、情、行都涉及诚信指标) , 家庭美德分析以尊老爱幼和性别平等为内容 (知与行涉及尊老爱幼指标, 而知与情涉及性别平等指标) 。

比较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如环保, 知、情、行一致性比较差, 知的均值较高, 6.2分, 而行为的均值最低为4.8分, 情感分数居中为5.9分。职业道德如诚信, 知、情、行的一致性也较差;道德认知水平高, 情感次之, 行为最低, 三者均值分别为6.2分、6分、4.5分;家庭美德方面, 如性别平等, 认识水平的均值低于情感水平, 而尊老爱幼方面, 知与行基本保持一致。

因此, 当前大学生的环保、诚信方面的道德存在认知水平高, 情感较为薄弱和行为消极的特点, 充分显示了知易行难的困境。这一方面表现了大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较高, 主要受其教育经历和教育水平影响, 从而体现出道德认知水平高的特点;另一方面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较为薄弱, 道德实践水平不高, 缺乏热情。

3. 大学生道德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以上研究分析发现,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主流是积极乐观的, 他们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乐于助人、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呈现积极、务实、健康、向上的态势, 这与目前社会上普遍流行的, 认为今天的大学生道德素质差, 现在的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是不相符合的, 缺乏科学依据。尽管如此, 我们同样需要警惕:研究发现大学生在部分的道德中呈现知、情、行不一致的情形。多数学者从学校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出发, 指出应试教育模式和道德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道德知、行脱节的重要原因, 而事实上影响个人道德素质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个体因素、同辈群体因素, 也有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因素。

根据被调查大学生的问卷资料显示, 对个人道德素质发展影响程度较强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 而同学、教师、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在研究中被调查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各种因素的影响强弱进行排列, 笔者将影响最强的因素赋予6分值, 最弱的赋予1分值) 。结果显示如下表:

笔者认为个人和家庭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影响是显性的, 易为大学生自身所觉察和了解的, 因此在影响强度中多数学生会认为这二者的因素占据重要的位置, 同时个体和家庭可以视作内在因素;而同辈群体、教师和学校、社会的影响则是潜在的, 不易为大学生所觉察的, 同时又是一种外在因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1)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个体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了解认知各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形成对道德的理性认识。与这过程相伴的还包括个体不断社会实践和参与人际交往, 从而实践道德行为, 形成个体的价值判断。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也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 这种规划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道德素质。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和人生规划四种个人因素中, 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影响程度最高的为人际交往, 然后是社会实践, 理论学习和人生规划的影响程度较低。

(2) 同辈群体因素。同辈群体, 又称同伴群体, 是由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个体组成并进行直接或间接互动的非正式群体。它包括好朋友、同寝室同学、同班级同学、同院系同学等。同辈群体以亚文化的形式影响成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这种亚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状况和发展具有规范与引导的作用, 这种作用以“群体压力”的方式进行, 在这种压力中, 个体在思想观念的矛盾发展中形成了道德观念和行为的整合与发展。

研究发现, 在各种同辈群体中, 好朋友与同寝室同学的影响较大, 前者对大学生影响强的比例达92.3%, 后者比例为92.2%。相对而言, 同班级同学和同院系同学的影响较弱。这与同辈群体的互动交往性质有关, 好朋友与同寝室同学的互动交往更为频繁, 群体成员关系更为亲密, 这种群体特点使个体受群体影响的机会和范围更大;后者的群体互动相对较少, 关系更为松散, 因此对个体的影响也较弱。

(3) 教师因素。教师在个体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承担着传承文化知识与道德理念的作用, 同时教师自身的行为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中教师包括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公共课教师等。

不同教师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和形成其影响程度不同。根据调查研究发现, 各种教师中对大学生道德影响最大的为专业课老师、班主任、以及思想政治课老师, 三者影响强的比例分别为57.6%、49%和40.2%, 辅导员和公共课教师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较弱。

(4) 学校因素。学校是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价值标准的正规场所。大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部分道德行为的实践都是在学校进行的, 因此, 学校的教育模式、学校自身的校风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因素包括学校的自然风景、人文氛围、学风、教风、校园网络、文体活动、学校规章制度、食宿条件等等。在这些因素中, 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学校的学风、教风、人文氛围三个方面, 其余因素的作用较小。具体如下: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主要途径。随着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日益重视, 学校的德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与此同时, 德育具体实践教育还比较欠缺。大学生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大学文化之中。多数学校依然是以专业知识教育为理念, 大学的德育教育缺乏系统, 显得支离破碎, 而没有作为大学的深层的和内在的价值指向。另外大学德育教育的途径还有待改进, 单纯的知识灌输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知、情、行的脱节。

四、结束语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 有助于客观的评价当代大学生, 有助于我们根据邓小平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找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从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能否实现本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在于能否培养本民族、本国家自己合格的接班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是国家的栋梁,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在全社会形成育人重德的大气候。

摘要: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总体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文章将参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涵盖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公民道德规范内容,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个方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现状, 分析大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道德发展阶段上的一致性程度, 并探索影响大学生道德水平的主要因素, 以期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滨主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论.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8

[2].燕国材著.教育十论.我对教育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8

[3].刘春雪.同辈群体对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影响的心理机制研究.湖北社会科学, 2008 (9)

13.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篇十三

关键字:大学生 道德素质

摘要:本次调查报告主要是针对大学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状况,及其对道德素质问题的看法展开调查。

近年来,高校录取率不断提高,教育普及进一步发展。但高学历是否就意味着高的道德素养?德才兼备是我们每个人希望做到的,但现实中两者并不一定是正比例相关。一些大学生违背道德,甚至泯灭人心的事,在网络媒体发展的状况下,时常“活生生”出现在人们眼前。作为温州大学的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审视自我,了解环境。特作此调查。

一.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本次调查报告由温州大学学生处信息调研队发起,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的主要对象为温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从道德素质基本认识及看法、自身道德素质水平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反馈回来的调查表统计总结得出温州大学在校生在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报告的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26份。

1.道德素质基本认识

首先,什么是道德素质?89.9%的受调查者认为是一种道德修养,89.7%的同学认为是一种道德情操,认为是一种文化素质的占71.3%,还有59.7%的同学将之认可为一种心理素质。本题既然为多选题,并且每个选项都有半数以上人选择,可以看出道德素质是多方面综合性的。它既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也必会受到心理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随后通过一定的外化,将这种内在的抽象的素养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在对当今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认识上,认为非常好和好的总共仅占20.1%,67.5%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还有12.3%认为差。这样的数据不免让人疑惑而心有微凉之意。我们从小所以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所以为的德才兼备,所以为的要读书,先做人,难道到了大学,到了更远的社会就淡化甚至是遗忘了?

那么大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53.7%的人认为是道德修养,有德才是最基本的;24.7%的人看重社交能力,11.6%的人认为成绩优异最重要,还有10.1%选择了创新思想。而在当今社会知识与道德素养孰轻孰重的问题上,58.4%的人认为两者都很重要。

而另一方面,即在道德对公民制约作用的问题上,21.7%的人认为作用很大,而72.3%的人认为作用正在弱化,6%的人则认为完全没有作用。这不仅需要政府学校方面的宣传教育,更重要的是构成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的自我改善。只有人人道德向上,才会使道德的公信力和约束力增强,真正起到无形之法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42.3%的人认为在于个人觉悟,30.7%的人认为在学校教育,还有26.4%的人认为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确实,道德素养既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存在,在其养成的道路上必然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

2.自身及周围人群道德素养水平

这一方面为本次调查的重点。

a.在公交车上看到老弱病残。

78.1%的人会主动让座,15.4%选择“别人不让,我也不让”,5.3%的人会假装没看见,还有1.3%的同学不管怎样都不让。在平时乘坐公交车的经历中,其实经常能看到温大学子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有些同学甚至觉得让座麻烦,干脆一直站着。但是还是有一些同学没有这种谦让的意识,觉得同样花钱坐车,凭什么让位于人。这种想法虽然不能受制于法令法规,但必然会受到道德上的质问谴责。

b.在人行道为红灯,但此时恰好没有车辆经过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仅有29.2%的人会坚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了再通行;19.4%的人表示会随大流,别人走我就走;16.1%的同学认为能快点走最好,而35.3%则会视情况而定。不论人走我走,还是视情况而定,其实都是人侥幸心理的体现,以为车少,以为自己速度快,而就此酿成大祸的又何尝少,真正到了那时就追悔莫及了。

c.对于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和公益劳动。

56.4%的人认为只要是能得到好处而且相对轻松,那么就会参加;

33.2%的同学表示什么活动都愿意参加,10.3%的人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

确实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学分相挂钩后,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似乎不再那么纯粹。有的学生加入青年志愿者,只是为了取得相应学分,不是为志愿而志愿,只是为学分而志愿。但是试想,如果志愿者活动没有相应的学分奖励,当代大学生又有多少能发自内心不求回报去做这一份事业?这是值得人们反思的问题。

d.如果你的舍友在出门前忘了关台灯或热水器,导致台灯或热水器开了整整一早上,你会怎么做?

80.1%的人会与其沟通,希望对方下次注意;

8.6%的同学会选择保持沉默,但是心里会就此留下疙瘩;

另有11.3%的人持无所谓态度。

随手关灯关热水器是一个需要养成的好习惯,生活中确实会出现由于一时马虎而忘记关灯关水一类的事,这个时候,作为寝室成员,就应该互相沟通,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来养成这种习惯。

你是否介意不道德的行为?

69.8%的同学表示介意,16.1%表示不介意,另有8.8%和5.3%的人表示无所谓和习惯了。

在遇到不道德的事情时,25.7%的人会坚决反对,21.2%的人选择随波逐流,47.1%的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6%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什么都没发生。

对于不道德的行为敢言敢指出,才能避免这些行为更加猖狂。但现在的风气是,公交车上如果有人在实施偷窃,很少有人敢正义指出。这是社会的悲哀所在。

接下来是一些不好的有违道德的做法,列表来说明:

你或你的同学是否出现以下状况 是 否

乱吐痰 27.7% 72.3%乱穿马路 73.3% 26.7%乱扔垃圾 61.5% 38.5%随口说粗话、脏话 55.9% 44.1%作弊 41.8% 58.2%

说谎 42.3% 57.7%抄袭 50.9% 49.1%

其中对于考试作弊现象,我们又进一步对其设置了问题调查: 你对考试作弊持何种态度? 是 否不能接受,自己从来不作弊 30.2% 69.8%可以理解,为了考高分 28.0% 72.0%

可以理解,学生压力太大 38.0% 62.0%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做过 11.8% 88.2%

可以理解,总比补考好 30.5% 69.5%没什么大不了,不被抓就ok了 16.6% 83.4%其他 5.8% 94.2%

在周围人对父母是否孝顺的问题上,仅33.2%的人认为这一方面做的好,60.7%认为一般,还有6%的学生认为做的比较差。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做到,其他道德之事恐怕也不必再谈。

那么所有这些不道德没素质的行为产生的原因何在?

你认为产生不道德和没素质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是 否

图方便 51.1% 48.9%不那么讲究 44.6 % 55.4%

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 35.8 % 64.2%习惯成自然 50.1 % 49.9%

社会风气造成 69.0% 31.0%个人意识太差 55.2% 44.8%

缺少宣传和教育 32.5% 67.5%人性本恶 13.4% 86.6%

原因各方各面,有主观,有客观。但所有都不能成为道德素质下滑的借口。

三.本次调查总结

据有效统计,总体上看我校学生对于网络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其中的问题还是不容小视,忽

视不道德因素做缺乏素养的事的人并不在少数,这其中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调查,就如何解决网络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一.大学生反思自我,从自身点滴做起。很多大学生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人立于世的根本。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做学问,才能成就我们各自的人生道路。

二.学校作为教授知识的场所,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如果一个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没有道德的约束,那么很可能给社会带来的不是贡献而是危害。

三.扩展到更大的层面,便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居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如何改善这个社会大环境?说到底还是需要从小处做起。人与社会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信通过学生道德意识的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更有效的开展落实,国家对道德工作和谐社会的大力关注。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14.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篇十四

前言: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在培养我们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仍有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难学,为此感到苦不堪言。因此我主要围绕学生情况、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看法,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课堂感受、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设计了一份问卷,希望通过进行此次调查来了解和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我的建议和看法,以帮助老师们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问卷设计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所学的专业是?()

A.理工科类B.文科类C.艺术类

3,【多选】你已经上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

A.《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B.《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您认为上思想政治课堂课堂效率?()

A.很高B.有点高 C.一般D.很差

5,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感不感兴趣?()

A.非常感兴趣B.一般感兴趣C.不太感兴趣D.反感E.其他

6,您认为政治理论课对您的未来有什么影响?()

A.使自己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

B.使自己能较好地适应社会

C.对自己的工作可能有帮助

D.不会有较大帮助

7,在课堂中,面对老师的提问,您的感觉和行为是?()

A.非常感兴趣,愿意去思考

B.担心被批评,被迫去思考

C.漫不经心的思考

D.没去思考,等其他同学或老师自己回答

8,您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

A.学习目标模糊B.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合理

C.学习动力不足D.学习氛围不好

9,【多选】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A.教材过于偏重理论,与现实结合不足

B.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

C.任课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

D.学生和任课教师有代沟,沟通交流比较困难

E.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只为了应试

F.其他

10,您学习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收获?()

A.学到许多知识、掌握了理论、拓展了思维空间

B.学到一些知识,知道一些国家大政方针

C.认识很多同学

D.没有收获

11,【多选】你觉得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义是什么?()

A.仅是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相关内容

B.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

C.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E.学校和社会的形象工程

F.其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此次调查的同学男女比例约为:3:7,其中理工类的同学占总

体的37%,文科类的同学占总体的51%,艺术类的同学占总体的12%。从问卷结果中可以看到,抽取的同学中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思想政治课,但很多人对思想政治课都不太感兴

趣,非常感兴趣的很少。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人认为思想政治课对他们今后有帮助,能使

自己较好地适应社会,说明大学生对该课程的悟性还是很高的,内心非常了解学习该课程对

自身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在课堂中,面对老师的提问,多数人的选择是:没去思考,等其他同学或老师自己回答,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课堂互动这一环节不足之处,学生积极性不

高,不愿意参与思考。另外,当问及在学习思想政治课中碰到的困难时,居于首位的是学习

动力不足,学习氛围,老师的教学方式等次之,说明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因素不一,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至于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不过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很多人还是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有一定的收获,可以了解国家的大

政方针,学到许多知识、掌握了理论、拓展了思维空间。所以开设思想政治课有利于培养大

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多数人的看法。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从问卷第4个问题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效率

一般。这说明由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固定,教学形式单一,有点枯燥,所以大家上课没

有多大的耐心,课堂效率普遍不高。

问题二,从问卷第5个问题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很多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并不浓厚,普遍不会像主课一样受到重视。我们知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成效是长期形

成和潜移默化起作用的,并不立竿见影,所以很多人认为学习起来并没多大用处。

问题三,从问卷第7个问题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时,很多

人的选择是等其他同学或老师自己回答。说明师生互动这一环节的效果并不显著,学生参与

度不高。

问题四,从问卷第9个问题的统计结果中看以及我自身的感受,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之内,而且多为大班上课,这虽然充分利用了资源,却及不利于师生互

动。另外,缺少课堂以外的实践教学,与现实结合不足,也是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四、我的建议和看法

㈠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间互相质疑、问难、求异。

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

生们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因此,希望老师们能摆正师生之间“主导”与

“主体”的关系,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构建心灵沟通、互相信任的平台,可以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朋友,坦诚地交换意见

等渠道,使学生真切地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一面,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这样才能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答问,多鼓励少批评,对错误观点耐心地加以正确引导;对不同的意见,心平气和地且有效地去进行研讨,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才能精力集中,能量充沛,努力且认真地去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㈡ 学会主动发现问题,激发自身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识结构的过程。通过带着问题主动地去学、去尝试、去探究,才能不断进步。因此针对在学习过程中,政治课教材理论性、系统性较强,没有生动的描述和精彩的情节,比较枯燥乏味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在在教学中进行互动,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如:可采用讲故事、对问对答等形式。另外,老师的教学艺术,引信入胜的导语,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都会对我们产生浓厚的吸引力,从而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㈢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突破原有知识结构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潜力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死记答案,对同一问题、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一个问题(或材料)产生多样、新奇、独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或得出不同的结论。

2、联系时政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这样一来,既巩固了相关知识,又积累了新知识。

3、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联系,能使我们在融合贯通中产生能量。这就使我们站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上,用全新的角度和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

五、报告小结

通过进行这次调查,我收获颇多,了解和发现了一些问题。尽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但是如果老师能满怀激情,生动传地讲解,诱导学生积极投入,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那么我们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扎实,能在课堂上充分参与,体验学习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教学的效果就好。因此,希望大学生们能注重自身学习的不足,敢于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动地去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慢慢改善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也老师们能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育的新途径,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

上一篇:公司资金情况汇报下一篇:网上购车意愿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