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作业

2024-07-02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作业(精选12篇)

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作业 篇一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齐读课题

2.复习字词(课件1)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上节课学习的词语。

休养探望 欣赏姹紫嫣红

脸庞妻子愉快 红扑扑

3.复习课文内容,板书。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讲述的是伟大作家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齐读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二、新授

(一)学习2——5自然段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75页。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感到高尔

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感情怎样?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把它们画下来,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交流1:高尔基的儿子特别爱父亲(出示第2——5自然段)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家去了。

(1)同学们看看,这段文字写的是儿子在做什么?那我们就先来说一说高尔

基的儿子对父亲的感情如何吧!

(2)生说

(3)体会探望、只有10岁、顾不上、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评价:

你真会读书!或思考的孩子)

(4)种满院的花草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此时,我们仿佛看

到(看提示,想象说话):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也不觉得,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他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说的真好!)

(5)小结、朗读。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板书:子爱父 让我们把这浓浓的爱读出来,好吗?(注意感情)

3.欣赏第四自然段美景,指导朗读

(1)导入:春天到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到这块芳草地。

(2)师范读第四自然段。(配乐)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3)想象说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看到:花儿争奇斗艳,争着比美,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跳舞,摆动着美丽的衣裙,扭动着腰肢。

听到:风儿和花在做游戏,小蜜蜂边飞边歌唱。

闻到:阵阵芳香,沁人心脾

(词语用得好鼓励)

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着,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

(4)朗读指导。真想去看看呀!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实现这个愿望?(抽2名学生读,再齐读)(评价:你把老师带进了一个满院春色的境地)

4.交流2:高尔基特别爱儿子

(1)导入:多美的院子呀,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2)儿子如此爱自己的父亲,以至于来到岛上后顾不上休息去栽花,那父亲对儿子呢?

(3)生说,体会:欣赏,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这些盛开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 在父亲的眼里呢?)

(4)小结、朗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与思念呀!(板书:父爱子)你能把这这深深的爱与思念读好吗?(抽2名学生读)

(二)学习6——9自然段

1.过渡:子爱父,父爱子,这浓浓的父子情深怎不令人感动?高尔基看着这满院的花儿,儿子那红扑扑的脸蛋就在他的眼前跳动着,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给儿子写了信,信里说:(出示,抽三名学生读)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少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评价)

2.请静下心来再次品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的同学讨论。

4.班级交流。体会两处“美好的东西” “给”“拿” 的意思

(1)“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美好的东西”指什么?

(你真会读书,连破折号都不放过)

(2)“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少愉快呀!

这里的“美好的东西”又指什么?

(3)“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是什么意思?“拿”又是什么意思?

5.„给‟,永远比„拿‟愉快……”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感受吗?原来,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不只是一封信,最重要的是还在(教育)儿子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呀!这不是一种更深厚的 “爱”吗?请记住,齐读: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少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7.让我们牢牢地记住高尔基对儿子、对我们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吧!齐读背诵:

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__________

那时侯,________________。你要知道,“____”,永远比“____”愉快„„

8.我们明白了高尔基给儿子信的内容,这是在教儿子做人

三、写信

1.我们读懂了,高尔基的儿子呢?也一定读懂了!就让我们替他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吧。

2.友情提醒:

(1)儿子接到信以后,想到自己一点点的劳动会给留在小岛上的爸爸带来这么多的欢乐,此时,他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呢?

(2)看到爸爸那意味深长又饱含爱意的话,他又会想些什么,要对爸爸说些什么?

(3)请注意写信格式。

3.写信,交流。(师巡视加五角星)

4.小结:听到你们替高尔基的儿子写的回信,老师知道你们已经牢牢地记住了高尔基的话:齐读:„给‟,永远比„拿‟愉快……相信大家也会成为一个不期望回报的人。

四、拓展

1.师配乐朗读《我不期望回报》

2.生读关于付出的名言。

同学们,其实好多伟人不都是付出的典范吗?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奉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高尔基

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奉献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 苏霍姆林斯基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

—— 泰戈尔

五、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请记住高尔基这个作家,记住他的那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样你的人生将会无限愉快而精彩。

板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

子爱父父爱子

写信教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

2.大师和他的儿子 篇二

他满大街地转了一天,依然没有找到工作。情绪极度低落的卜劳恩去酒吧坐了半天,直到将身上最后一点钱换了酒喝下肚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

可是,家里也不是天堂。他寄予了唯一希望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并没给他争气,他的成绩居然比上学期还退步了。他狠狠地瞪了克里斯蒂安一眼,再也不想跟他说话,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呼呼大睡了起来。当卜劳恩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他习惯性地拿起笔写日记:5月6日,星期一,真是个倒霉的日子。工作没找到,钱也花光了,更可气的是儿子又考砸了,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卜劳恩走进克里斯蒂安的房间,准备叫儿子起床时,发现他已经上学去了。同时卜劳恩突然发现,克里斯蒂安的小日记本忘锁进抽屉里了。他忍不住好奇,便拿过来翻看起来:5月6日,星期一。早上去上学的时候,我帮助一位盲眼老奶奶过了马路,心情很好。只是这次考试不太理想,但当我晚上将这个消息告诉爸爸的时候,他却没有责备我,而是深情地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使我深受鼓舞。我决定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好,不辜负爸爸的期望。

怎么会是这样呢?明明自己是恶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怎么就变成深情地盯着他了呢?卜劳恩好奇地翻开了另一页:5月5日,星期天。山姆大叔的小提琴拉得越来越好了,我想,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请教他,让他教我拉小提琴。

卜劳恩又是一惊,赶紧去屋里拿来自己的日记本看:5月5日,星期天。这个该死的山姆,又在拉他的破小提琴,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日,又被他吵得不得安生。如果他再这样下去,我非报警没收了他的小提琴不可。

拿着两本日记,卜劳恩跌坐在椅子上,半天无语。他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起,竟然变得如此悲观厌世,烦躁不堪,难道自己对生活的承受力还不如一个小孩子吗?

那天之后,卜劳恩变得积极和开朗起来,他日记里的内容也渐渐变了:5月7日,星期二。今天又找了一天工作,虽然还是没有哪家单位肯聘用我,但我从应聘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想,只要总结经验,明天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5月8日,星期三。我今天终于应聘成功了,虽然是一份钳工的工作,但我觉得我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出色的钳工。

他就是著名的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1903年3月18日生于德国福格兰特山区的翁特盖膝格林村,曾经在工厂当过钳工,后来又给《横断面》《新莱比锡报》《前进》《诙谐报》作过画,还为他的朋友——作家埃里西·卡斯特纳的许多作品画过插图。

卜劳恩的连环漫画《父与子》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艺术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从而使卜劳恩成为海恩里希·霍夫曼和威廉·布施之后的又一漫画巨匠。连环漫画《父与子》的素材,大多来源于他和儿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的日子。《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受到人们一致的高度赞扬,声誉远远地越出了国界。

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教具准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感知体验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对话探究

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6)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四、建构生成

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试背诵6—9自然段。

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板书: 栽花赏花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

写信教子

教学反思

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篇四

整篇文章围绕了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对于这样一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一、栽花赏花,在劳动中体会子爱父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情感和课文中的主人公有机融为一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读体会儿子的不怕辛苦。学生能找到“顾不上”、“一直”、“忙着”等词,真切地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然后,让学生欣赏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观察高尔基赏花的神情,想象春风中姹紫嫣红、蜜蜂飞舞的画面,感受阵阵花香中赏花的愉悦。此时在高尔基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对自己浓浓的爱,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些都是子爱父的表现。

“栽花赏花”是情感河流的源头,10岁的儿子就像刚播种的花草苗儿嫩嫩的、纯洁可爱,他顾不上休息,在小岛上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不仅给小岛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更是他深爱父亲的体现,小小年纪就懂得把美好的鲜花留给别人,这种情感很值得学生细细品味。为了体会儿子的这种爱父情结,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大胆地展开想象,。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训练:看着满院种下去的各种各样的花草,儿子的心里会说些什么。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对儿子爱父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中。美丽的鲜花在春风的吹拂下竞相开放,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不仅高尔基欣赏到了,同学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也似乎欣赏到了清香溢满园的鲜花。“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高尔基,看着满院的鲜花,你想对自己的儿子说些什么?”问题一出,学生话匣子打开了,父子亲情自然流淌。我让同桌合作表演父子之间的对话,学生的兴致异常浓厚。

二、联系实际, 感悟“给予”

在教学写信教子的环节,我设计了一个问题“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让学生联系实际来感悟文本,把自已的情感带进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与碰撞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的一个最佳途径。如,高尔基给儿子的那封信中,他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对儿子的爱升华到更宽泛、更崇高的境界。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给”,什么是“拿”,我启发学生先默读信的内容,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写下自已的感想。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和同桌说一说我们自已的哪些行动或行为算是“给”。最后在班上交流自已对“给”和“拿”的理解。交流汇报时,有的学生说:“在家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算是一种‘给’。”也有学生说:“我在班上做好班里的卫生也算是一种‘给’。”“在公交车上让座也可以称作‘给’。” 孩子们,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要永远记住高尔基的这句 ——“给”永远比“拿”愉快!给予永远是快乐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爱结束今天的课堂,走向今后的生活。

三、写话训练,升华情感

在教学最后的环节,我布置了学生代替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联系信的内容,注意书信的格式。学生写的非常感人。有的孩子写到“爸爸,你在来信中告诉我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鲜花。爸爸,我记住你的话,在学校里和社会中,我都严格要求自己,为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因为我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人生的意义在于风险,而不在于索取。”还有的孩子写到“爸爸,你在意大利要安心养病,我会照顾好妈妈的”听着回信,多懂事的孩子。还有的孩子,把鲜花盛开的那一段引用了进来,为回信增色了许多。小练笔,不仅让孩子明白了做人之道,更重要的体会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带着情感回信,孩子不仅训练了文笔,更是上了一堂生动的亲情课。

5.《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篇五

课文主要讲:高尔基的儿子在花园里种了许多花朵,自己却离开了,等到了春天,这些花都争先恐后地绽放了,高尔基回了一封信,‘给’永远比‘拿’愉快。

同学们,你有没有送给父母一句鼓励的语言,你有没有送给同学赞美的语句。有时候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就会感动无比。你帮助了别人,不仅对方感动,而且你自己也觉得非常快乐。

在跑步的时候,当同学感到没有力气时,你喊一声加油,他有可能会集中所有精力向前冲刺,当父母感到疲劳时,你一个动作,有可能他会振作起来,疲劳便抛到九霄云外。

有时候,不要什么贵重的东西,来送给对方,只是你平常时间,多一份安慰,比什么东西都要有情意。正是书上所说的‘给’永远比‘拿’愉快,意思就是送给别人,永远比拿别人东西好。

6.憨教授和他的CEO儿子 篇六

2009年6月8日,是郎家文和儿子郎洋值得纪念的一天,他们共同打造的了解传媒网正式上线。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典型,媒体以《富二代郎洋“借钱”当CEa挑战百度》为题报道了其创业经历。

这多少有些让他啼笑皆非。要知道,他并不是什么富二代,相反,父亲算得上一个“穷人”。

百万出书

媒体说郎洋是“富二代”也不算错。父亲郎家文以前是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的副教授,虽不算大富大贵,倒也家境殷实。如果不是因为郎教授的远大理想,郎家还可以继续殷实下去。

2007年春运期间,成都的天空漫天阴靃。各地返城的农民工像人肉沙丁鱼一般,从成都火车站倾泻而出。50岁的郎教授抱着一叠书,穿梭在人山人海的车站广场。“来,免费书,送给农民工兄弟。”他不停吆喝,很快地,身前便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郎家文抱着自己写的书,一边递给农民工,一边讲解书的内容。拿到书的人直接在广场上席地而坐,翻一翻。不时和旁边的人交流几句。

郎家文很细心地观察着农民工们对书的反应。这是它耗时三年的心血,为了写这套《都市生存》系列叢书,他离开了研究所,不顾妻儿的反对,自己贴了一百万元…想到此,心里虽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满足。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看见农民工被骗,心里不好受,就想为他们做点事情。写书写了三年,涉及到农民工的三十个职业,自己做调查,希望能引起政府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郎教授是一个心怀理想和使命感的人,深深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他决定为农民工出一套实用的丛书。

2004年起,他开始辗转奔走在城市里颠沛流离的打工群体间,进到农民工务工的不同现场去收集素材。他希望能给农民工提供一套全方位的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就业竞争,拓展发展空间的信息文学读本。

这是个浩大的工程,郎家文倾注的不光是钱,还有所有的精力和时间。这也正是他与妻子和儿子之间,几年来不可调和的龃龉。

影子般的丈夫

曾经,周末的时间,是一家人的欢乐时光。自从郎家文开始写书,这样的情景再也没有了。

2004年至2D06年期间,郎家文常常为跟一个线索,在外和民工同吃同住,数日不归。妻子是个性情温和的女人,除了偶尔的责备,哭是她唯一表达不满的方式。

有一次,丈夫已经三天没回家了,她从郁闷变为生气。这个好脾气的女人终于忍不住打了电话,电话里带着威胁的语气。

见妻子发火了,郎家文马不停蹄往家赶。到家已是深夜,妻子没有睡下,沉默地坐在客厅。他走到妻子的面前,妻子颤巍巍,含着眼泪说:“你太过分了。”接着一哭不可收拾。

郎家文试着让妻子了解自己追求的价值,试图让她理解自己所做的事的意义。可一个女人,哪里管得了这么多社会责任,她只想像以前那样,平静踏实地过日子。这两年,丈夫不仅不往家拿钱,还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欠下了债。一家三口还住在原来的房子里i家具电器还是原来那些,生活于她似乎停滞了。这不是她心目中的幸福生活。

妻子的眼泪能让郎家文在家安静几天,但不久又拎起包走出家门。时间一长,妻子失望了,慢慢习惯了影子般的丈夫。

同样失望的还有郎教授。他认为妻子完全不理解他。采访中,郎家文有些理直气壮地告诉记者,“我从研究所出来,就是想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做点事,妻子不理解也没办法。我是个尊重别人想法的人,像我妻子以前喜欢跳舞,我就不干涉,自己在家带小孩。对儿子也一样,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放养的儿子

郎教授认为自己是最民主的丈夫和父亲。妻子却觉得他多年来对儿子不闻不问。

郎洋在成长过程中,跟其他男孩没什么两样,淘气、爱玩。小学时父亲买了第一台电脑,郎洋自从摸过电脑以后,就疯狂地爱上了这个玩意。“当时成天对着电脑玩游戏,我爸也不骂我。后来学习不好了,妈妈急了,但我爸还是由着我玩。”

郎教授跟大多数中国家长不一样,在儿子小的时候,就以一种开放的方式去对待他。他不喜欢给儿子划定未来的路。他说:“就像你的目的地是北京,我不管你是坐火车,搭飞机,还是走路,总之,能去就行了。而我只希望,你能快乐,阳光生活。”

郎教授对儿子仅有的一次干预还记忆犹新。当时郎洋还在读高中,学校办了个电视台,郎洋兴致高昂地参与了进去。但繁琐的事务影响了郎洋的学习,高考在即,班主任跟郎教授商量,想个办法让他停止电视台的工作。于是,在选择台长的时候,郎洋没选上,他把原因归咎于某人背后去老师那告小状。他垂头丧气地回家,忿忿不平地扬言要报复。郎教授对儿子讲:“把朋友变敌人容易,把敌人变朋友就难,这需要耐性、智慧和胸怀,而你以后能走多远,就取决于你有多大胸怀。”

郎洋的成长,显然被父亲的经验、修养、理想和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在我遇到人际关系上的问题,第一想到的就是问爸爸,他比我更加理性。”

父子兵

家庭关系的转折,在郎洋大三的时候。他放弃了去IBM的实习机会,组建了一支自己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开发了一套专门针对商品资讯的搜索引擎,挑战百度和谷歌目前存在的不足。

郎洋拿着自己的商业投资计划书,兴冲冲地跑回家,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们。郎家文认真地阅读每个章节,越看越惊喜,越看越激动。这个项目,能带来的不仅仅是利益,他还隐隐从中看到了更深的意义。得到父亲的认可,郎洋很高兴。但在一旁的母亲抓狂了,丈夫的任性妄为已经让家里囊空如洗,如今再加上个儿子……郎洋见状,安慰母亲说,“如果项目执行不下去,我一毕业就去打工,妈妈你别担心。”无可奈何的母亲只好妥协。

郎教授和儿子拟定了一份合作协议书,注资3万元,成了儿子公司第一个股东。他把出书的热情全部转移到儿子的事业上。这又使妻子落落寡欢,但看着丈夫是为了儿子日夜操劳,做妻子的又忍不住心疼。和抵触出书不同,妻子关心丈夫儿子生活的同时,不由自主地也开始关心他们的事业。

互联网是个烧钱的行当,在消费者没为你买单之前,你就是冤大头。郎家文告诉记者,儿子本来只管技术,但没钱发工资,员工都是心甘情愿跟着他。他给自己很大压力,稚嫩的脸上堆满了深沉。父亲瞒着儿子,透支信用卡也把工资发出去,“不能让跟着你打江山的人没饭吃。”

郎家文为儿子筹划推动新项目,用尽了人际资源。功夫不怕有心人,终于有人被打动,注入了资金。公司摆脱了第一个困境,父子间的谈话变得频繁起来。郎洋发现,爸爸身上的执着、耐力,不安分的基因同样潜藏在他的血液里。他还意识到,爸爸比他想象中的更有理想,爸爸告诉他,“如果这个项目做成功了,将是一个多么大的学生就业平台,现在大学生就业太困难了。”

7.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写写帮推荐) 篇七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材简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父子间的两件生活小事,表现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的育子先育心的拳拳之心。【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抓住父亲对儿子的爱这一主线问题,通过朗读体悟、联系背景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感受高尔基的育子先育心的拳拳之心。2.初步学习寓理于事的写法。(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重点):

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从重点句子切入: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孩子。【语言文字训练点】

1.课文第5自然段,抓住“欣赏、说不出、红扑扑”等词语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爱。2.课文第7——9自然段,找出本段中心句:给永远比拿愉快。【需学习的表达方法】寓理于事的写法。【拓展读写】

1.学习寓理于事的表达方法写个片断; 2.你替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回信。【资料补充】有关高尔基的小故事。

【拓展阅读】继续搜集阅读高尔基的资料和故事;搜集其他寓理于事的文章,读一读。【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小组内进行认读、检查。3.思考:你对课文怎样的了解?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对高尔基的了解。指名读资料。3.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同位互查,开火车读)

修养 妻子 探望 顾不上 栽种

姹紫嫣红 散发 欣赏 红扑扑的脸庞

【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预习基础与自读基础,所以开课首先从检查预习开始】

二、精读感悟

(一)指导读第一句切入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请同学们看书,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你读了后有什么想法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疑问,老师随机指导学生阅读文本】 那么主要讲了什么事?

3.请你快速读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写了高尔基对儿子的爱?生交流。

(二)感悟父子的爱

同学们,好书不厌百回读,请你细细地默读课文四、五自然段,课文写了樟树的什么特点?划出有关的语句,抓住重点语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

【预设重点指导:栽花赏花】 讲读课文第二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儿子种花草的句子。

3、交流这些句子。

4、练说: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

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心里想。

5、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春天美景图。

练说:看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7、出示高尔基坐在花园中的情景。体会高尔基当时的感受、心情。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过渡:欣赏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的心里非常兴奋、激动,同时又感慨万分,他欣然提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预设重点指导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

1、出示高尔基的信,指名朗读。

2、自由读一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小小组组织讨论。

3、交流讨论。重点理解以下句子。(1)、第七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2)第八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

(3)第九自然段中的“‘给’永远比‘拿’愉快”

4、有感情地朗读第7——9自然段。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深入体会高尔基话的意思,从而领悟文章寓理于事的写法。】

(三)学习由浅入深寓事于理的写法。

【设计意图:指导学习由浅入深寓事于理的写法】

三、布置作业:

课外查阅有关高尔基,更多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作家,了解他身上那些高贵的品质。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听写前先看一看——听写——小组间相互批阅—— 小组长上台讲评、订正出错的字,教师随机强化——学生修改错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过课文,体会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自己感情朗读全文——练读、指名读。检查背诵。

三、交流搜集的高尔基小故事。

四、学习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

1、补充两篇寓理于事的文章,读一读:想想事和理有什么关系?

2、讲授写法:表面是写一样事物,先写出这一事物的特点,通过这一事物来表达一个道理。

3、学生根据已有材料进行习作。

4、交流点评。

5、修改。

资料补充:

高尔基被前苏联当局誉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也跟列宁有 “伟大的友谊”,但从克格勃档案里看,高尔基与这位俄国“革命之父”之间发生过多次观念和政治冲突,几乎闹到决裂地步。高尔基稍有摇摆,列宁就会批评他,高氏则报以诙谐一笑:“我知道我是一个很差劲的马克思主义者。说来说去,我们这些艺术家都有那么几分傻劲儿……”。十月革命发生后,高尔基被事实震骇,在《新生活报》(左派孟什维克办的日报,1917年4月在彼得堡出版)发表文章,公开反对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认为这是俄罗斯的悲剧和毁灭,由此,1918年夏列宁则以一纸命令关闭了这家报纸。第二届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开幕时,列宁评论高尔基为此次会议写的文章“毫无共产党人气味,却有浓厚的反共性质。因此,这种文章绝不能在杂志上发表。”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8.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八

1、认识7个生字,能积累由生字所组成的词语,通过图片理解词语“姹紫嫣红”。

2、描摹5个生字,重点指导描摹“妻、霞”两个生字,在认真书写过程中有意识记忆这些字。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高尔基和他儿子间深深的父子情,重点读好第四、第五小节。

4、能熟读课文了解内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话,感受“奉献”比“获取”愉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在体会父子情深的基础上,熟读课文第四、第五小节,并能背诵。

2、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感受“给予”的快乐。

教学难点:

1、通过多种认字方法,识记本课7个生字和其所组成的词语,正确描摹5个生字。

2、联系课文内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与课文相关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揭示课题:

1、练习:连连看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好多关于名人的课文,通过课文中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加深了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你们还记得他们吗?

安培 伟大的革命家 不懂就问

杨时 法国物理学家 专注科学

孙中山 宋朝著名学者 刻苦练琴

贝多芬 伟大的音乐家 尊敬老师

训练句型: 是 (职业) , 他 (怎么样) 。

2、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名人,他就是著名作家____高尔基。(媒体出示高尔基照片,简单介绍)。

师:想认识他吗?那就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媒体出示关于高尔基的文字介绍)。

3、师:我们这篇课文正和他有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媒体出示课文第三小节)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找找哪些词语说明儿子对父亲感情很深。(媒体突出显示)高尔基的儿子一到他身边后,就忙着栽花。(板书:栽花)

从哪几个词语看出儿子很爱父亲?

(媒体突出显示)顾不上、一直。

(2)这么一个懂事、可爱的孩子有多大呢?(指名回答)师强调突出“只有”。

“只有”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儿子年龄很小。他那么小却为父亲栽花,间接说明他很爱他的父亲。

(3)齐读课文第三小节,再体会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

2、学习课文第四、第五小节。

(1)(媒体出示课文第四小节)师范读。

(2)学习生字。

① (媒体突出显示“姹紫嫣红”),师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姹紫嫣红”。

② 晃:编编顺口溜:日加光,晃晃晃。

③ 阵:用合一合的方法:左耳旁与车合起来就是“阵”。

(3)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试着来背一背吧。(师引背)

(4)区分“欣赏”和“看”。(“欣赏”是带着愉悦的心情去看,文中就表示高尔基边看边想念儿子。)

(5)高尔基满心欢喜地说不上话来了,你能替他说一说吗?(填空)

高尔基坐在院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心想:______________。

三、深入学习,感情升华:

1、过渡:师读课文第6小节。(板书:写信)

2、(媒体出示信的内容)请你把自己当成是高尔基的儿子,自己读读这封信的内容,再把你读信后的`感受告诉你的同桌。(板书:收信)(指名交流)

3、补充信的内容:(媒体出示)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文中“给”和“拿”分别指什么?(给:儿子栽花给爸爸欣赏。拿:爸爸赏花思念儿子。)

4、复习巩固,描摹生字。

(媒体出示)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全班齐读,师及时正音。

师指导描摹生字:妻、霞。(学生在书后田字格里写一写)

5、师:在这封信里,高尔基两次提到了“美好的东西”,第一次这指的是鲜花。第二次指的是什么呢?(指名回答)

师:是啊,对别人小小的关心,对别人的称赞和鼓励,哪怕是一声轻轻的问候,甜甜的微笑,这些都是美好的东西。当你把这些美好的东西给予别人的时候,你就会感到特别的快乐。

6、说一说你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的事情。(配乐:《让世界充满爱》)指名交流。

7、师总结:这对父子就是这样在载花和赏花,写信和收信中流露出了对彼此深深的爱,这爱就是浓浓的父子情。(板书:爱)

四、再读课文、积累名言。

1、如此深刻的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课文,再来细细品味一番。

2、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填空)

高尔基是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___。

9.《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后反思 篇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本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刻。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的`:向学生提问: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作家,他还很爱自己的儿子,有普通人的情感,这时你又会产生怎样的情感?这段教学的目的是把高尔基这样一个伟人和学生心理上的距离拉近,也为深入学习课文定好了感情基调。“栽花赏花”部分我问:高尔基的儿子爱他的父亲,没有说一个“爱”字,而是用行动来传达了这样的情感,多懂事的孩子啊!生活中你有没有过类似这样没有说“爱”字,但却传达了爱的情感的经历?生答“三.八”妇女节那天,我帮妈妈洗脚,我打来热水,帮妈妈脱去袜子,轻轻地洗起来,当时,妈妈没有说话,可是一会儿我看见妈妈眼睛了流出了泪水。

10.苏科版小学语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篇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抄写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理解其中含义,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想。

4、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选择迁移运用于实践活动。

5、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义。

2、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

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明确: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简介高尔基

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式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

(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看拼音读课文,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点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教师示范,指导自读。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朗读技巧指导。

本文内涵丰富而深刻,抒情气息浓郁,要求学生朗读时把握好朗读基调。

4、教师范读,学生体会。

5、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6、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匀称。

“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读出正确读音。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xiuxinfangchayan

()养()赏()香()紫()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

(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与伟大作家高尔基和他的10岁儿子只见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三、评析第2~5自然段

1、那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

(明确:第2~5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是背诵。

(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十岁”为什么?

(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而且,这里的“只有”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义紧密相连,去掉了语义久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

(3)来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

(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 一直 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龄相仿,你们有没有向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教育)

(6)试背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的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 味:阵阵芳香、引来一直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是心情怎样?

(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和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上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

5、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所取。

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个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6、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7、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指导: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年”、“春天到了”、“傍晚”、“不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理解顺序,边想边背。

第三课时

一、迁移练习。

1、练笔。

三个话题,自选一个

1、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

2、如果说儿子栽花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给高尔基带来了愉快;

那么高尔基的信给儿子带来的又将是什么呢?请大家从老师这一省略号,展开丰富的联想,选择写一段话。

3、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得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 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举例如下:

A、读了您的信……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二、拓展与延伸

高尔基(1868—1936)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伟大代表。他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只上到小学三年级,8岁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统治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文艺作品抨击黑暗,宣传革命。曾主持《真理报》文艺栏。著名作品《海燕之歌》、《母亲》等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无产阶级文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业设计:

1、补充习题P31第三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春风吹来,()的花儿(),散发出

(),引来了()。

傍晚,彩霞()。高尔基(),(),心里()。瞧,那些盛开的花朵()!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再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教后记:

在高尔基给他的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的理解比较片面,他们往往把这个“给”理解为给别人东西,“拿”则认为是拿人家的东西。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片面的。于是,我问学生,学了今天的文章,你能用文章中的事例来解释这句话吗?这容易,马上有学生说,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留下了他种下的鲜花,爸爸得到这样美好的东西,很高兴,而高尔基的儿子也十分愉快。这就是“给”比“拿”愉快。于是,我又说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你还能举一些吗?学生大同小异,举了这样一些:生1:我们为贫困生捐款,他们得到我们捐的款,就有钱读书了不起,而我们看到他们和我们一样学习,心里也十分愉快。这也是“给”永远比“拿”愉快的一个例子。

1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作业 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3.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教学难点:

从课文学习中受到教育,知道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查找有关高尔基的资料,了解他的主要作品。(2)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2)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了解他的主要作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整体感知

1.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让我们回顾一下课文讲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哪两件生活小事?

(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父子之间的情感关系。(板书:爱)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3.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栽花赏花这件事的?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同时,提出新的问题,引领学生学习。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自由读文,画出具体写儿子栽花,父亲赏花的词句。

2.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子爱父”。

(1)交流儿子栽花的词句。

师:儿子是怎样栽花的?你找到了哪些词句?

(学生读出句子,师出示画线句子。生齐读。)

师:在读这些句子时,你会特别注意哪些词?

学生汇报,找出“只有”“还”“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等词语。

(2)体会“子爱父”的感情。理解“顾不上”,插入“年纪小”“路途远”的内容。

师:此时,高尔基的儿子需要休息吗?请你联系课文想一想;当时他才多大呀?怎样理解“还没有镢头那么高”?他顾不上休息,在忙着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小结:高尔基的儿子不远万里来探望父亲,顾不上休息就为父亲栽花,可见儿子深深地爱着父亲。(板书:子爱父)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

3.学习第4、5自然段,感受“父爱子”。

(学生交流找到的父亲赏花的语句。)

师:儿子回家了,但儿子种的花开了,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1)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其他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师引读)多美的画面啊!——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学生齐声朗读。

(3)课件出示填空。

12.《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3.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教学难点:“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

四、课前准备:

前置性学习:

1、查阅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2、生字组词。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生活入手,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主谈一谈,父子、母子及母女等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主谈)

当学生谈及到父爱或母爱时,相机引出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著名作家父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板书课题:《

14、高尔基和 儿子》(师有意留出空白,将“他的”二字不写,让学生补充),同时让学生体会《我和妈妈》与《我和我的妈妈》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然后再谈谈上述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

3、让学生谈一谈和高尔基有关的话题。诸如:高尔基的名言等。

4、出示课件(名言、画像等),让学生思考问题: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他的儿子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5、出示课件,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略)

6、在了解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生平之后,我们通过读题知道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那么,到底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呢?

过渡:下面我们只有通过读文,才能知道故事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1、初读课文,(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b、借助后面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事。(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A、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提醒学生注意字生字词的读音(轻声、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大屏幕出示生字(略)

三、再读课文,总体领略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爱”

1、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

2、学生读,大家评论。指导读好长句子。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3、让学生说说本文讲了什么事。(预设:可以把儿子栽花、爸爸赏花放在一块,也可把其分开。)

学生自然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总启,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第一件事——儿子为爸爸栽花。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第二件事----高尔基赏花。

第四段:(第6—9自然段)写第三件事——高尔基写信勉励儿子。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感知高尔基父子亲情的“爱”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这里的“爱”字,与题目中的“他的儿子”是相互照应的)

五、指导写字和生字词

做到“身直、肩平、头正、臂开、足安”和“三个一”(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纸一尺)。将课后3个生字认真描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爱是人类讴歌的永恒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深深的爱。

2.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生活小事?(板书: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3.师述: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教育儿子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通过——写信来教育儿子的,你认为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哪一句话含义最深刻?(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4、今天,就让我们围绕这一中心来学习课文。(齐读中心句)

二、走进课文,解读“给予”。

(一)儿子的“给予”。

1、好好读读课文,文中的“给”指的是什么?(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儿子是怎样给予的?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自由读)

(1)从这段话里你们觉得儿子给予得容易吗?(不容易)从哪儿看出来呢?(顾不上:儿子不远万里从苏联赶到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的父亲这儿,却没有休息。一直忙着:一直都没有闲着。

各种各样: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付出了许许多多的劳动。只有„„还没有:年龄小、个儿小、力气小,这些事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非常不容易。)

(2)看提示,想象说话: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也不觉得(),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生:我不在的时候就让这些花儿代替我陪伴爸爸 ;生:闻到花香爸爸的身体会好的快些的)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自己新手栽种的花草,幸福的笑了。他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

师小结过渡:是啊,儿子要告别爸爸了,他留下了鲜花,也留下对爸爸一份浓浓的爱意,一份深深的祝福。

(3)小结: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了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期待学生回答:爱,板书“爱”),这真是父子情深。让我们抓住关键词语用朗读把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的孝顺读出来。

(二)父亲的“得到”。

1、过渡:有人给予就必然有人得到,高尔基得到了什么?

2、高尔基得到了鲜花,从哪儿看出来?(出示: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3、鲜花美吗?美在哪儿? “姹紫嫣红”写出了花儿的颜色美,“轻轻摇晃”写出了花儿的姿态美,“阵阵芳香”写出了花儿的气味美。

4、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然后齐读。师范读第四自然段。(配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里的一块普普通通的地,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着,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

想亲自去吗?美美地读读吧。多美的花儿呀,就让我们通过背诵记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这些盛开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 在父亲的眼里呢?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是个打比方的句子,这样的比方恰当吗? 你能读出感受来吗?试一试。

5、高尔基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花儿,心里有——(期待学生回答:说不出的高兴)。投影出示: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6、为什么而高兴呢?我们帮他说出来。(鲜花美,这是儿子种的花,儿子小小年纪就这样懂事、孝顺,看到花儿就如同看到了儿子)

7、朗读体会高尔基陶醉于花中,思念着儿子,充满着自豪,享受着幸福。

8、此时老师再送大家一句话:【投影出示】给予是一种快乐,得到是一种幸福。——汪国真

三、学习书信,领悟“给予”。

1、过渡:高尔基欣赏着儿子栽种的美丽的花儿,如痴如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可是儿子不在他身边,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心中的话语。投影出示: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用书信的格式)

2、学生自由读书信,指名读。

3、高尔基写这封信想告诉儿子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也可以逐段引导)第一自然段,告诉儿子:你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第二自然段,告诉儿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第三自然段,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4、高尔基写这封信主要想告诉儿子什么?投影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

(1)“给”在本文指高尔基的儿子“给”了高尔基鲜花,鲜花——代表美好的东西。在文中两次说到“美好的东西”他们的意思相同吗?(第一个“美好的东西”指的是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指的是鲜花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还包括对别人的关心、帮助,哪怕是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2)高尔基儿子的“给”,指的是在岛上栽种各种各样的鲜花,你们的“给”可以指什么?(打扫卫生,让教室里干干净净;„„)

(3)“给”,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给予、奉献、付出、作出贡献)你“给”了同学什么?“给”了班级什么?(同学遇到困难,主动帮助;在各种比赛中为班级争光„„)你“给”了同学、班级美好的东西后,心情如何?(快乐、自豪、幸福)

(4)“拿”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什么?(高尔基欣赏儿子栽种的鲜花)联系自身实际,说说自己的“拿”。“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享受、索取、得到、接受、收下„„)

(5)高尔基并不满足于儿子只给予他一个人,也不只是希望儿子栽种鲜花。他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让“所有的人都需要”。

投影出示: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不仅仅在(),还可以在();无论在什么地方,不仅仅在(),还可以在();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还有(),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学生根据内容,合理填空。

(6)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奉献比索取好;有所奉献,就容易得到愉快;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5、齐读整封信,体会高尔基的语重心长、育人育心。

6、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收到父亲的来信,这时你有什么想对父亲说的话。拿起笔写在书上空白处。

三、总结延伸 1.总结:(结合板书)

•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中,你觉得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主要表现在哪里?(教儿子学会做人,塑造儿子美好的心灵。)

2.说话训练: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经历吗?(赠人玫瑰,手留遗香。)

3.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是高尔基对儿子的教诲,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4.(课件)高尔基留下了这样的教子名言。这里老师也赠送几则名言给大家:

给予是快乐的。

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比亲情更崇高、伟大的是有益于社会。

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注意书信的格式。

板书设计:

上一篇: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填表规范下一篇:你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效率随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