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学习政治理论

2024-08-24

读经典学习政治理论(10篇)

1.读经典学习政治理论 篇一

素读经典

“经典”这个词,本身就给人一种威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那么何谓之“经典”呢?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更被单称为“经”,如老子、论语、圣经、金刚经。有些甚至被称为经中之经,位居群经之首,比如中国的《易经》,佛家的《心经》等,就有此殊荣。什么是“素读”

“素读”是指在阅读或观赏时不加以任何个人的偏见或喜恶,平和地完成,以更好的悟出原作者的思想和诉求!素读是对我国古代私塾教学方式的定义,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将其反复诵读,烂熟于心,从而达到夯实文化根基的目的。

早在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就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程度严重。“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语文教学中两个切近的问题》)在1995年《人民日报》上一篇名为《大学生的汉语怎么了》的文章也指出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时至今日,一个学期,我们的教研员,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和学生几乎全民皆兵,费尽心计,却奈何不了一本只有三十篇课文的语文课本,绝大多数学生学得苦不堪言,这怎么得了呢!

当代的语文教学出现问题后,遭殃的是学生。反观旧时只要有机会进私塾的童子,两三年功夫,就可吟诗作对,出口成章,挥豪成文。而在那时,读书时提倡的正是素读。朱自清先生早已看到抛弃“素读”经典的问题的严重性。他在《经典常谈》中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因此,他提出:“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应有接触的义务。”一股脑儿反对读经,走极端,弃之如敝履,造成文化的断层,这是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这却是„五四‟运动未曾解决好的问题。”

今天我们不能不审慎地思考这个问题,“经”原来是文明的结晶,杂文生命根底的道理,不读经,中国人的理性架空了,一个没有自我文化的名族,总有再大的本事,终究不能为世人所尊重。

足见,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接受本国经典的训练是必须的义务。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血。

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光是朗读文字,跟读一年之后,约可认得三千字;两年后,可有一般大学生的国文程度;三年者等同于大学中文系学生的程度,至于全然展现成果,约得学习十年之后才能检视。经典的意义是博大精深的,老师对其讲解,很容易误导学生对经典的理解片面化,会妨碍将来可能有的丰富而深刻的体会。

我们在孩童时期就需要接受国学素读经典的教育了,儿童经过正确的引导,在记忆力最好的时期,熟读背诵历史上的智慧精华——经典,那就可能再生命中渐渐产生影响力,等到长大,理解力增进了,他十五岁会懂一些,二十岁会再多懂一些,三十岁懂的又不一样了……随着人生经历的增长,对经典内涵会有更多的了解,伴着生命体验的丰富,对传统智慧将有更深的领悟,这就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源头活水。

“素读”对我们本民族的优秀人才有过怎样的影响呢?远的不说,单是20世纪前半叶的那一代文化人,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钱穆9岁就熟背“三国”,除把“四书”全部“吃”到肚子里外,还背熟了《朱子章句集》;更令人不敢想象的是,他后来还能背《史记》——史学大师就是这样锻造出来的呀!现在又有谁能像茅盾一样把《红楼梦》倒背如流、像鲁迅一样在幼小时期就背下了《纲鉴》?倘若不是有确凿的文字记载,谁能相信辜鸿铭竟然把37部《莎士比亚》戏剧全部背诵下来?而杨振宁在初入中学时

背诵过整本《孟子》……

(背诵也是有技巧的,育心的137学习法就是简单的诵读,读多了自然可以背诵,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求背诵,这无形中就给予一种压力。)

南怀瑾先生也不止一次袒露自己的心得:“我们以前读书是这样读的,会背来的……不要讲理由,老师说读啊,我们就开始吟唱了……结果几十年过去了,还装在脑子里。”在这些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人才心中,早在他们“素读”的时候就已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智慧的种子。“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这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

我们知道一个人只要掌握2400个常用字就可自行阅读。可是,我们现在要用六年的时间才让学生学完2500多个汉字,按六年的语文课时计算,平均每天识字才一个多点,这在任何一个语系的学习里都是不可能有学习成就的。最可惜的是,六年后,一个人的阅读兴趣培养期已经错过了,再补就为时已晚了。而古代私塾的“素读”,不追求讲解的精深透彻,学生有足够的诵读时间,在反复的朗读中自悟自得。那时选用的教材都是《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唐诗

三百首》等韵文或诗词,每个汉字都是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童在大量的诵读中不知不觉地熟知了文字的音、形、义,无须独立识字。经口诵心唯的训练,一两年时间就可以认识大量的汉字。为早期的拓展阅读和写作提供了条件。运用累积式学习法一篇《千字文》不用一个月学生就可背得滚瓜烂熟,文中只有6个字是重复使用过一次的。也就是说,不用一个月背熟它,基本能认990多个汉字,而四字一词的《千字文》每一句都是有具体意境可帮助记忆的,背熟了终生难忘。

“素读”经典的训练,贵在坚持,难以速成。我们每天坚持30分钟阅读,巧妙的运用137学习法,坚持五六年,奇迹就发生了。我们可以想象,如此“素读”之后,我们的人文素养、处事待人、品性修为都将有着巨大的变化。

我们的学习群:100958772

如何学习国学经典,如何更好的培养孩子阅读好习惯,为了孩子,家长必看:http:///programs/view/kzd-fdvQYec大易教育(上)

http:///programs/view/YMk0lDYq5rg/大易教育(下)每天付出30分钟亲子学习,共同成长。

2.我与父母读经典 篇二

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心灵的港湾,一个充满书香味的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深切的影响。为唤起青少年学生关注人类文明,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境界,营造中学生读经典的良好家庭氛围氛围,我校举行此次“我与父母读经典” 西外外国语学校读书节活动。

活动主题: 营造书香家庭与父母共享经典

活动时间:2010年3月30日~5月30日

参加对象:初高中学生及其父母

活动项目:

(一)首届家校读书节活动启动仪式

时间:4月2日9:30

地点:运动场

内容:领导宣布家校读书节启动,并介绍读书节活动内容和要求;学生代表做关于读经典读好书的动员发言

(二)与父母一起读经典

时间:4月3日——5月中旬

内容:利用周末和小长假的时间与父母共同阅读同一本经典读物。(经典名著数目由高中语文组和初中语文组推荐给出),与父母交流读名著的心得。

(三)共享阅读经典的快乐”——成立经典书籍交换站

内容:在班级或者年级之间成立好书交换站,人人都贡献一本好书与他人分享,营造书香

校园

(四)“今天我们怎样读经典”——名家进校园讲座

内容:名家进校园,以辅导、报告、讲座等形式对中学生读经典进行指导。邀请一些家长一起参加。

(五)“对话经典 一起成长”读书征文活动

时间:5月上旬

内容:学生和家长一起写读书心得,交流读书体会。

(六)“我与父母读经典”首届家校读书节交流会暨表彰大会

3.读经典有感 篇三

近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习近平曾经就说过:对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年轻的同志,有的过去没有读过经典的,要补上这一课。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也有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在现阶段主要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列经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源,只有从源头上去学,才能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理解,自觉运用。

4.读经典 学做人(精选) 篇四

——六年级共读《论语》汇报材料

学期初,学校提出经典名句诵读活动。我和王红艳老师商量后决定六年级四个班共同诵读《论语》。

我们的目的有三个:(1)、六年级学生即将进入初中,读《论语》可以为学生打下学习文言文的基础。(2)、学生已渐渐进入青春期,读《论语》可以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精神营养,学习做人、处世。(3)、给学生播下经典是种子。学生读《论语》也许在小学时对他用处不大,但他只要在脑海里留下印象,我坚信总有一天会对他有用的。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每天利用早读五分钟、语文课前五分钟、中午饭后十五分钟读看《论语》。要求人人做到大声、正确、熟练地读。晚上给家长读一遍当天读的内容。(2)、每周完成一篇内容。周五老师组织测评。(3)、周末完成一份本周所读内容的手抄报。

我们的苦与乐。首先,家长都很支持,当老师提出共读《论语》后,不到一周内六年级达到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手中拥有不同版本的《论语》。读《论语》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够背出许多《论语》中的名句;有的学生在习作中开始引用经典语句,令人欣慰。经过两个多月是诵读,有许多学生办出了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论语》中有许多字音和现在读音不同,有许多生僻字,学生经常闹笑话;许多句子读不顺,学生很难读熟练。由于版本不同,解释、译文也不同,学生很难正确理解把握意思。有学生没兴趣,齐读时偷懒,测评时效果不好。手抄报不能按时完成。由于时间短,我们

要在五一前结束对《论语》前十篇的学习,后十篇只好留给学生自己学习了。

我们的汇报。六年级四个班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汇报,具体做法

(1)、学生自己准备,小组合作汇报,(2)、围绕前十篇内容,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或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3)、形式自选。可以背诵,可以讲述,也可以演出故事。(4)编排节目单,选主持人,找评委组织一节汇报课。

5.读《朝读经典》有感 篇五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每周二早读,我们就会拿出这本《朝读经典》,聚精会神地读一篇小古文,记一篇小古文。

《朝读经典》分为六章,每章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第一章“志高远”。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当做迈向成功的起点。南北朝的颜之推曾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文章为,有远大理想的人,就会自我磨砺,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而没有志气的人,会变得懒散,成为平庸之人。

从此,我理解了志趣低俗的人势必对诱惑产生玩物丧志的情况;而有远大志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就像楚庄王,他虽然头三年不务正业,可一听劝说,于是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而卫懿公,为了养鹤连百姓的死活都不关心,到了第九年,敌人来攻打,将士们不愿为卫懿公效劳,于是他成了亡国之君。

翻到第三章,“贵以恒”,第11课是《孟子,告天下》的,《一曝十寒》。这一篇小古文虽短,但让我知道了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坚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无法成功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朝读经典》里面还记载着许多名人名言,使我受益匪浅,希望大家每天也记一点。荀子曾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要认为这点进步太小,而就此放弃!

6.“读经典,做善事”演讲有感 篇六

——“读经典,做善事”演讲比赛有感

王敬屯中学李小艳

12月13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局文件精神,响应市局号召,我校在语文教研组的组织下开展了全校师生“读经典,做善事”演讲比赛活动。

这次演讲是继上次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之后的又一次精神的洗礼。演讲比赛在轻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开始,每一位教师和同学都严肃认真地参与其中。他们激情澎湃,神采飞扬,吞吐自如,或谈自己读经典的经历,或谈自己或身边人的善行事迹„„

他们的演讲格调积极向上,语言自然流畅,赢得台下阵阵热烈的掌声。他们的演讲词我仍记忆犹新。

杨振勇老师说:“仅有善念是不够的,还要把善念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上去实行。善念是想出来的,只是一种念想;而善行是做出来的,是一种行动。没有被实行的善念犹如永不发芽的种子,将永远失去作为种子的意义。”多么贴切的比喻!它告诉我们:要把善念用善行去实践,真正把善念落实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来。

孙明东老师在演讲中说:“孔子曰:‘修之以身,其德乃真’身为人师,一定要修身立本。于是课堂上我少了几分严厉的目光,多了许多欢欣的笑容;课下少了几分默默无语,多了许多促膝长谈。”是啊,善是道德之源,善乃立世之本。心守大善,教师才会将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

李见广老师在《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至理名言让我经常反思,生活中的多少烦恼不是自己急功近利、患得患失导致的呢?但此时只要我们想想自己肩负的使命,想想课堂上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们能不专心吗?想想家长的期待,社会的关注,我们能不满怀信心吗?想想教师节我们收到的学生自己精心制作的一张张精美的贺卡,能不欣慰和幸福吗?读书,让我们忘却烦恼,让我们心胸开阔,让我们在教师这一职业上心甘情愿地奋斗一生。”多么深刻的见解!多么深刻的感受!

梁秀红老师在《关爱学生就是善》中说:“作为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是善。”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普通的任课教师,她从内心去接受、关爱每一位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问题。天冷了,她提醒学生添加衣服;衣服破了,亲自动手给他们缝;学生病了,她带他们到医院;学生情绪有变化,她就及时找他们谈心。她的勤奋和付出,赢得的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家长的信赖。她用行动诠释了她的演讲——关爱学生就是善。

程明重老师在演讲中谈到:“泰戈尔有一句话‘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有什么回报。’作为教师我们就如深埋地下的树根,为祖国辛勤培育出栋梁之才却并不为人知。但我们仍然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地工作着,因为这就是我们做教师的本色!” 多么直白的话语!多么朴实的表白!是啊,有人把我们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职业,但种种比方都没有

深埋地下的树根来的实在。因为我们就是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地把全部的给养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我们的果实——学生!

„„

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震撼着我的心灵,一句句朴实的表白感染着我的情绪,因为一句句都代表着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一句句都是他们善念善行的具体表现。我为我校有这样一支向善、崇善、行善的队伍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深信:在今后的岁月中,他们会一如既往地把“读经典,做善事”落实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因为他们已经把我们“辉县的教育精神——讲团结、顾大局、重实干、能奉献、善创新”牢牢地刻在了心中!

孙爱军主任在总结时说:“读书是一种品性,一种修养,一种操守。经典传播文化,文化陶冶思想,思想促成事业。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都能读善书,修善心,纳善言,行善事,做对社会有益的事,做对集体有益的事。”是啊,愿这次演讲如一股春风,吹散笼罩在我们头顶的阴霾;如一汪清泉,滋润我们向善、崇善、行善的心灵;更如一缕阳光,照亮我们向善、崇善、行善的前程!

7.百家讲坛我读经典语录 篇七

1易中天 我读先秦诸子

读先秦诸子就是读人读人生读人生智慧。

从孔子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仁),从孟子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义),从 墨子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兼爱),韩非一双冷眼直面人生(法)。

2王立群 《孟子》强势由人

三大核心观点:人性善,仁政学说,强势人格。自强不息,坚守本心,包容化育。

强势人格是内在的傲骨,而不是外在的傲气。

自强,不仅仅是超越别人,更应是超越自己;不息,不仅仅是指在逆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漫长的人生中坚持不变的信念。

3钱文钟 《中庸》独特的启蒙

中庸之道,不意味着保守,它提醒身处竞争的人们必须有节取中。

4孙丹林 《老子》无形中的指引

除去杂念,无欲无求,才能无私无畏。知足常乐。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只有抛弃私欲杂念,达到心静如水,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

5马骏 《孙子兵法》有用于无用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兵者诡道也”

6孙立群 《韩非子》

读诸子要读出味道来,不一定读出快乐,要把握诸子的精神实质。法术势的启示,讳疾忌医的启示,变的启示。老师应该像高明的医生一样及时发现同学的问题。发展变化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当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世异则事异,事异责备变。”

7康震 《庄子》庄子的人生境界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此小大之辩也。”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

“至人胜物而不伤,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一个人如果眼界大,他的理想才会大;理想大,他的人生境界才会大。庄子的哲学就是境界的哲学,它教人如何达到更高的境界。

真正能够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做人的最到 境界,也是庄子的人生哲学。

8阎崇年 《大学》明经读史感悟人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三纲领:“明德,新民,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9毛佩琪 《中庸》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根据原则,根据基本道理来表态,表做出对于事物的判断,这样才能达到和。读中庸四忌:肤浅,空疏,拘泥,间断。

10隋丽娟 《墨子》兼爱与非攻 墨子所倡导的爱就是博爱。

大爱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来表达,只要去关心就够了。

11孟宪实 《论语》君子与小人 做君子。

君子特征:第一君子以道德为指针,第二君子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第三言而有信忠于所事,第四乐观通达文质彬彬。

六种道德误区:好仁而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而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而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而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而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而不好学,其蔽也狂。

12孔庆东 《论语》的魅力

经典的魅力在于他不是一次性消费的,而是可以反复的,无穷次的消费下去。《论语》是中国文化里最重要的武功秘籍,关键看我们如何认真的对待他。儒家的思想看似温文尔雅,实则至刚至大。“知命,知礼,知言。”

13马瑞芳、纪连海 感悟孔孟

同行之间互相切磋取长补短,是更重要的学习方式。见贤思齐,向大师学习。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定求古人之微妙处-----朱熹

14葛剑雄 《荀子》的启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制天命而用之。” “行贵于知。”

我们人类应该是顺应天命,然后去利用它,用之;这个不是指认定胜天,不是人类征服自然,而是顺应自然。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好,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都能够有学习的机会。人的一生都是在走路,每一步都离不开知与行。

15徐放鸣 《孟子》浩然之气与人格之美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6于丹 在成长中感悟

什么叫做坦荡,就是万物进入心中皆能化解。道不远人,你总归能凭着生命的成长去接近。

经典的力量永远给我们一种支撑,永远默默地温暖着我们的生命。经典就是那些朴素的恒久的温暖的天真的生命状态。

17曾仕强 《易经》与人生

做人内方外圆。(是圆通而不是圆滑)不三不四指不仁不义。

中国人是和起来的民族。(阴阳一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做人先学墨子,再学孔子,最后至老子。

现代人要用科学的方法帮助我们去了解《易经》得道理。持经达变。(原则不变,方法在变)

年轻人应该少问喜欢不喜欢,应该多问应该不应该。中庸即合理,即是恰到好处。

8.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 篇八

孔子站在河边说:流逝的日子呀,象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在河边,必须是先抬头看天,看到斗转星移,昼夜交替,一天一天过去了,想到花开花落,四季交替,一年一年过去了。再低头看看河里的流水,昼夜不停地流,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这时孔子眼中滚滚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中流淌的还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阴。所以李白有一首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时间像水转瞬即逝。

《论语》所传递的第二个生活的要诀,便是持续平和的心态。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为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穷,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

9.咏读经典感悟成长作文 篇九

轻轻的翻开陈旧的书页,手捧一杯清茶,书页里溢出经典的芬芳。像蝴蝶一样收敛翅膀,用触脚轻允每一缕墨香,用啄点开那一朵朵花房。

当赤身的皇帝在街上游行,当那些天真的孩童一语道破权力下的谎言,我看见了安徒生的笔正在鞭挞那个时代社会的丑恶现象。贪婪的将墨香吸走,只留下点点墨痕。奶奶给我讲农夫和蛇的故事,好听的声音萦绕在耳际,突然明白,对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不会改变。感叹中,李白的一首“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便引出了多年来已忘却的家乡。伤怀时,曹雪芹先生用一曲《红楼梦》带我到太虚幻境观遍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不禁震撼。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

扑扇着翅膀,飞离那溢满书香的海洋,飞的远也飞得高,而我的心竟丢离那个地方,迟迟无法巡回胸膛。百思不解其中味,原来我一人在那里失了心,那片海是经典的.家乡,鲁迅也曾到那里游赏,终于懂得在我心里留下烙印的花蕊,浸透了人生的哲理。仰望那一处尘封的画面振翅高飞,远远的便嗅到那一抹清香。

总算学会如何寻找太阳的方向,迷惘时,那件“美丽”的新衣,为我指引航向,于是学会坚强,用真诚去面对世界。终于找到了希望,行路中,那条忘恩的毒蛇给我忠告。于是,拥有了一双慧眼,洞察人世的险恶。曾几何时,搏击风雨波浪,波涛汹涌,那个故乡给予我逆境的避风港……

踏入经典的海洋,寻觅人生的宝藏在冒险中逐渐成长。每一步都走的结实,每一天都过得充盈。纵然是炼狱,也坚信穿过去就会看到天堂。

在岁月中成长,不再选择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深邃永恒的历史,活得真实是幸福也是受伤,只有经历了灵魂的考验,才能茁壮成长。宽阔足下的一亩青田,播种爱和阳光,收获希望,含沙射影之间找到我最爱的伙伴,因为有友情的鼓励,即使天空会下雨,我也不曾想过要放弃。哪怕是最后一页,也要用双手去书写未来的人生。

咏读经典,我们在成长,每一本著作的背后,都有动人心旋的乐章,或悲或喜总能牵动灵魂。咏诵传奇,生命在汗水里绽放顽强不屈的花朵,撑出命运的弧度,持一支自信之箭射向未来,开辟出新的曙光。

10.周末读经典书籍心得 篇十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书中的革命志士们一个个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用鲜血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史诗。

这本书主要描写的事革命者们在狱中与反动派斗争的故事。书中塑造的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于新江等在酷刑下毫不畏惧,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我十分敬佩江姐,江姐的丈夫在革命的斗争中牺牲了,但她却忍着悲痛,接替了她丈夫的工作,任然在工作的第一线奋斗。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她在万县被捕,后被关押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再那里,她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但是她丝毫没有动遥甚至于当敌人残忍地将竹签子一根根插入她的食指时,她也是面无惧色,还说:“严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就这样,江姐宁死不屈,就在重庆即将解放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的杀害了。

我 读完书后,又深入地查了资料。我发现其实书中的众多烈士在历史上都是确有其人。如许云峰的原型徐建业,敌人用酷刑拷打,他只字不招,后来改用利诱,他仍然 不为所动。敌人恼羞成怒,给他施加了所有狠毒的刑罚,但他仍是沉默。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将奄奄一息的他关进渣滓洞集中营。最后,他高唱《国际歌》英勇就 义。

我们今天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可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当初那么多的革命烈士用鲜血书写历史,我们怎么可能有如今的生活呢?而面对这些牺牲的烈士,他们在酷刑之下信念始终如一,这对我们是不是也有所启示呢?

现在的许多人,一碰到困难就退缩,一遇到挫折就放弃。但革命先烈们在遇到数十倍、数百倍于此的困难时他们畏惧了吗?他们退缩了吗?不,他们没有!他们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用鲜血开辟了革命的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基石,这难道不应发人深省吗?

读完这本书,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被鲜血染红的红岩,出现了那些为了革命胜利而献身、为了争取自由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但我们时刻都应铭记:胜利的旗帜是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我们更应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关于周末读经典书籍心得2

故事大概在讲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蓝鲸是天上的使者,蓝鲸的眼睛可以让失明的人重见光明,一个青年夺走了蓝鲸的一只眼睛,给了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但女孩并不快乐,因为她知道,她的快乐给别人带来痛苦,女孩很珍惜这颗眼睛。一天,那只受伤的蓝鲸来报复渔民,青年为了证明渔民的清白,当着蓝鲸的面,杀了自己,蓝鲸游走了。一天夜里,女孩的爷爷和村里所有的渔民企图杀死蓝鲸,他们将蓝鲸的那只眼睛埋在土里,眼睛会因为没有空气而闷死,那样蓝鲸也会死。女孩知道了一切后,便去找那颗眼睛,女孩的鲜血流了下来。终于女孩找到了蓝鲸的那只眼睛,并且还还给了蓝鲸,蓝鲸升上了天空,那颗眼睛作为礼物送给了女孩。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泪珠在眼眶里打转。最后,我总结出两个字:“放弃”。难道不是吗?我们来看一看,蓝鲸放弃了仇恨,女孩放弃了快乐,青年放弃了生命,最后,他们发现:放弃会使你得到更多,青年放弃了生命救回渔村,女孩放弃了快乐得到了光明,蓝鲸放弃了仇恨得到了永恒。

今天,我又收获了一个道理:放弃会使你得到更多。

关于周末读经典书籍心得3

老师让我们读红色经典,而我们却想起了萝卜头,他在监狱里,但是却渴望着读书,最后刻苦都市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小萝卜头原名叫宋振中,8个月前的时候与母亲徐林侠一同被关在渣滓洞看守所。由于缺乏营养,他头大身小,面黄肌瘦,狱友都爱怜他小萝卜头。小萝卜头6岁时,他父亲提出让他出去上学,特务们怕暴露他的罪行,硬是不让上。但是小萝卜头,可想学习了,他不想整天在监狱里度日如年,他想读书,他渴望读书。经过小萝卜头的父母和狱友们的多次斗争,特务们才同意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和车耀先等3位老师都很喜欢小萝卜头。1949年9月6日与父母时遇害,仅9岁。

小萝卜头的事迹对我的感触额很大。记得我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我要买什么他们都满足。这对小萝卜头来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

关于周末读经典书籍心得4

红色经典青春之歌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战士的曲折过程。

林道静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她为了寻找个人出路,踏上了流亡之路。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老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余永泽搭救。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爱。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与他共筑爱巢。后来,林道静接触到北大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但由于余永泽一再阻拦她参加革命,并导致共产党员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决心离开自私的余永泽,犹如到抗日的.洪流中。从此她在革命者的引导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革命战士。

青春之歌主要通过对知识分子林道静的叙述,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与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_了这本书,我感慨万分,我要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谱写出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关于周末读经典书籍心得5

旁边的茉莉花茶正散发着它特有的清香,手上的《朝花夕拾》也散发着独特的淡淡书香。我的思绪随着吹过来的淡淡清风飘到了不知哪里。

晨曦中的鲜花故然绽放着娇嫩的花瓣,唤发着淡淡的清香,阳光下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娇嫩,却平添了一种迟来的成熟、风韵。这是鲁迅先生的童年,一个沾满碎屑的时光。

鲁迅先生是一个幸运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游玩;他可以静静地听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飘飘的冬天捕鸟……但同时他却承担着超越年龄的负担,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会放弃,抑制自己的欲望去背那些所谓的经典《鉴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纪的他就有着失去双亲的痛苦,小小年纪的他就要承担一个家的重任……

或许,这就是那个沾满碎屑的时光。在这个时光中鲁迅学会了长大,学会了承担,学会了思索,而我随鲁迅也懂得了成长。

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而鲁迅先生做到了,他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唤发了多少人的思考,唤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和曾经拥有的幸福时光。

小时候我喜欢在宁静的月光下和家人一起数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着那份浓浓的亲情与温馨。

上一篇:2024个人简历自我介绍下一篇: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