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处工作职责

2024-09-14

招生就业处工作职责(共15篇)(共15篇)

1.招生就业处工作职责 篇一

招生与就业处工作职责

招生就业处在分管副校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的招生及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其工作职责主要是:

1.负责制定学校招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根据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在提出招生专业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分专业的招生计划。加强与初、高中学校的联系,建立稳定的生源基地。

3.负责招生宣传工作,编写、制作、发行招生宣传材料;组织招生宣传队伍,搞好生源调查研究;设点咨询指导考生填报志愿。

4.组织实施新生录取通知书发放及录取等工作,做好新生入学统计。及时编印新生录取名册,并协助教务处做好新生分班工作。

5.协同教务处,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做好就业政策、择业观念、择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与指导。

6.负责印制、领取、发放并指导毕业生填写《就业推荐书》、《就业协议书》等相关材料;负责向毕业生就业单位或生源所在地人事部门移交毕业生档案及其他毕业材料。

7.负责向社会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资源信息,包括学校专业设置、生源情况等;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组织搞好各类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处理毕业生派遣工作中的遗留问题。

8.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及就业管理,负责顶岗实习班级班主任的管理、考核和津贴发放等工作。

9.做好每年招生与就业的工作总结,统计并公布毕业生就业数据情况,将各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及时反馈给校长办,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

10.负责短期培训生源的招录和分班等工作。

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招生就业处工作职责 篇二

1 高职院校生源量减少的原因

受高校扩招政策和民办高校数量急剧增加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量逐年呈下降趋势,招生工作困难重重。调查显示,我国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困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的影响

受高校扩招政策和国家放宽了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文化成绩的限制双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就读高职院校是无奈之举。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素质比较差,在高职校园里只是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漠不关心,他们认为学好学坏都一个样。学生这种不思进取的状态给外界传递了高职院校的学风和学习现状,很多人对高职院校都没有什么好印象,如此的恶性循环则使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更加困难。

1.2 家长和学生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学而优则仕”这是许多家长和学生的心愿,在他们看来,只有在高等院校就读才能真正走上仕途,高职院校培养的都是工人,工作辛苦不说,永远也不可能真正走上管理层。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必须上普通高等院校,而且必须上名校。只有上了普通高等院校那才算真正的成功与成才,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因此,高职院校根本不在他们报考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上高职院校很多家长是无法接受的。所以,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才会难上加难。

1.3 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式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只有考上名校才能找到好工作,名校的学生在就业中才会更胜一筹,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找工作也面临着巨大困难,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才会是难上加难,他们找到的工作肯定是名校学生和普通高校学生挑剩下的,因此,很多学生想不管怎么样,都必须读本科院校。因此,学生对高职院校院校的就业顾虑也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生源量。

1.4 现实社会情况对高职生源量的影响

虽然我国在走向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但是,我国的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也是不争的事实。许多普通农村家庭无法支付高额的学费,这导致许多高中生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等院校就得外出打工,虽然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只能放弃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也是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重要原因。

2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其在就业中的劣势也不容忽视。总之,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优、劣势并存的。

2.1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重视程度比较高。我国的就业形势虽然不容乐观,但是一些企业却在高等院校找不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高等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差,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薪酬待遇却比高等院校毕业生少,在就业中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另一方面,技术人员缺乏严重,是我国目前各行各业的发展现状。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就是培养技术人才的场所。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果在学校勤学苦练,练好自己的基本技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2.2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劣势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劣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第一,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文化素质比较差,在高职校园基本上都是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缺乏理性的认识,导致其在择业过程中也处于盲目状态;第二,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采用大机器生产,对人员的需求量在逐步减少。高职毕业生与高校毕业生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他们在就业中都是从事待遇和发展前景都不是很好的职业,就业的稳定性比较差。第三,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严重制约着毕业生就业。高职院校不做市场调查,不明确市场的发展方向与需求,在专业课设置方面与市场方向偏离较大,导致毕业生能力差,就业比较困难。

3 改善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工作的对策

招生和就业工作要想实现新突破、新发展,学校必须调整和改进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积极调整学校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改善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3.1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特色强校

高职院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及时取消无市场需求的专业,增设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明确市场的需求是学校课程设置的指导,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转型,因此,高职院校也应该积极调整专业设置,促进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另外,高职院校重视就业对招生工作的作用,如果该校学生在就业中优势明显,招生工作的渠道也就此打开,招生工作将不再是制约该校发展的瓶颈。就业的优势源于优质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狠抓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校所在地方的特色产业,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院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就业,以就业率作为招生工作的突破口。

3.2 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强是在就业中的明显优势,学校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增设实训设备,增加实训教学的时间,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实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承担起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担,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让学生有明确的择业观,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充满信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思想上提前进入就业状态。

3.3 加强校企合作,拉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必须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在高职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涯中,前两年必须让学生明确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的能力与企业的需求到底还有多远的距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第三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增强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实习之前学校也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快速地融入实习工作中,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学生实习现状的记录工作,并将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反馈给学校,学校根据本届学生实习的现状改进下一届学生的教学思路与方案,促进学生就业。

3.4 发挥政府职能,统筹规划招生与就业工作

政府的职能不仅发挥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文化职能,统筹规划高职院校的招生与就业工作。国家和相关教学部门应该根据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教育部门应该对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进行审核,根据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就业率规划招生人数,对就业率高、教学质量好的高职院校应该增加招生计划,对质量差的学校应该限制或者暂停招生计划。政府应该做好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增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用看得见的手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强有力的调控,保证学生就业和学生招生工作的发展。

4 结语

招生和就业是控制高职院校发展的命脉,只有招生和就业工作都有新突破,学校才能健康平稳发展。该文从学生角度、就业观念、社会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困难的原因,并从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加强校企合作和政府职能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的对策和思路。望高职院校能够突破发展瓶颈,为我国的生产制造业继续输送优秀人才,为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好表率。

参考文献

[1]布赫.呼伦贝尔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思路与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258-259.

[2]李海军,李良敏.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3(6):49-51.

[3]袁远.论高职院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困境及对策——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才智,2014(17):132.

[4]宋继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工作一体化运行机制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9-42.

[5]黄诚.试论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的理念创新[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1-83.

[6]樊荣.浅谈如何做好注册招生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工作[J].才智,2014(11):46.

[7]张海鸣.扩招背景下宁夏地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思路探析[J].才智,2013(15):116-117.

3.招生就业处工作职责 篇三

【关键词】招生就业、网上报名系统、腾迅QQ、百度地图、微博、微信

【中图分类号】K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452-01

经过国家批准,原武汉市第一技术学校于2012年升级为武汉技师学院,成为湖北省武汉市唯一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技师学院。

近年,从十七大报告中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十八大报告中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对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投入。我校面向全国招生,以湖北省区域为主,坚持承诺对毕业生实行安置就业。在招生就业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利用目前广泛使用、技术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尝试部分新技术来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创新工作模式。

一、招生各阶段广泛使用计算机新技术

1、收集信息阶段

在每年3月份,我开始大量浏览全国同类型学校(技师学院、技工学校)网站,收集招生信息,比较学习优秀同行院校开办的招生专业,采取的有益招生政策。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我将收集的相关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相应数据库综合管理,以此提出招生计划方案。

2、发布信息阶段

我校与武汉中招网、湖北高招网和中部培训网等专业招生宣传平台建立联系,还利用局属学校优势,在武汉人才网、社保网等系统平台大力宣传,并且官方校园网建立了“招生就业”栏目,同时通过“新闻中心”、“专业设置”、“培训鉴定”、“教学工作”、“师资力量”和“教学成果”等配套栏目全方位展示学校各方面优秀成果。

3、咨询报名阶段

通过前期紧锣密鼓地招生宣传,5月份开始咨询报名。对于外地学生,我们通过QQ招生群和网络在线咨询平台及时、快速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校园网上“我要报名”中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和报读专业等相关信息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络后台,提取必要信息与学生主动联系,寄送录取通知书,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完成报名流程,这样就极大地方便了外地学生。

4、学籍注册阶段

我校招生高峰时间达到每年招生1000多人,新生报名学籍注册工作输入及修改量是很大的,我们通过计算机办公软件及时在每天下午输入计算机中,再通过人社部学籍管理注册系统软件,将新生报名信息数据导人。分类整理后,需要查询,则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地筛选,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

二、就业各阶段广泛使用计算机新技术

1、就业前指导阶段

实习前,我将全校待安置学生按专业班级集中进行就业指导。从目前就业形势到面试技巧、就业态度,我循循善诱,希望给他们一定帮助。我充分利用计算机专长,建立QQ就业群。作为群主,我可以通过群公告发布就业信息和就业活动通知,通过QQ学生可以和我进行互动沟通,将找工作的想法告诉我,我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具体安排。

2、就业中安置阶段

我校与722研究所、461军工厂、中铁集团、武钢集团、东风本田、斯摩摩(法资)、八千代(日资)、蒂森克虏伯(德资)等42大型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对于新单位,我先通过计算机电子邮件或者QQ在线方式收取招聘简章电子版,然后在百度搜索单位信息,在其官方网站了解,在百度地图中找到单位地址及乘车路线,便于学生面试及报到。

3、就业后跟踪阶段

在学生被单位录取后,进入单位为期半年或一年的实习期。我们每月会通过电话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回访,并在计算机中建立就业跟踪管理档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协调处理反馈的相关问题,做好服务工作。对于路途相对较远的单位,为了便于实习协议及时签订到位,我们通过计算机扫描成电子版后,通过网络传送给单位,盖章后再由单位回传给我校备档,切实保障学生、单位和学校三方共同权益。

三、计算机新技术创新工作模式

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现在,一些新型计算机技术层出不穷,我在工作中也努力学习。

1、微博

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11年10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成世界第一大国。

它具有如下优势:信息获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选择性,用户可以根据兴趣爱好,依据对方发布内容的类别与质量,来选择是否“关注”某用户,并可以对所有“关注”的用户群进行分类;微博宣传的影响力具有很大弹性,与内容质量高度相关;内容短小精悍;信息共享便捷迅速。

2、微信

它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它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2012年3月底,微信用户破1亿。2012年9月,不到6个月破2亿。截至2013年1月,用户已达3亿,而且仍在加速普及中。

它具有如下优势:跨平台支持多平台,沟通无障碍;支持主流的智能操作系统,不同系统间互发畅通无阻;输入状态实时显示,带给您手机聊天极速新体验;移动即时通信,楼层式消息对话更让人们的聊天简洁方便。

3、微信与微博两者之间的区别

(1)微博更偏向传统广告,微信则是真正的对话;

(2)微博的曝光率几乎是100%,微信的曝光率极低;

(3)微博有点扰民,微信没有这个麻烦;

(4)微博是媒体,微信是CRM工具。

4.招生就业处工作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标准为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学校提出的“抓管理,强内涵,提质量”的工作任务,将招生就业处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模块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模块

1、招生工作

1、思路:总结招生情况,落实招生奖惩方案。

2、措施:澄清招生来源,明确区域招生完成情况,分析原因,对照学校招生方案,奖惩兑现,同时总结招生成果,召开招生总结大会。

模块

2、就业工作

1、思路

多渠道了解就业信息,把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做为重中之重。

2、措施

(1)、摸清学校待就业专业及人数情况,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重点考虑本地企业,为明年上学期将学生安置到有利于学生前途的岗位和企业工作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切实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成才意识,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及今后的创业成才奠定基础。

(3)、强化就业制度,严格按就业程序操作,确保就业工作质量稳步提高。

(4)、加强对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和服务工作、确保学生就业满意。

(5)、挖掘毕业生典型、及时总结。组织毕业生成才报告会,培养学生爱学校、爱专业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总结职教成果,向社会加大宣传度,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模块

3、校企合作

1、思路

与企业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2、措施

积极与三一重工、广汽集团、威胜集团、中山纬创资通、北京唐宫集团等企业深度合作,以订单培养为主线,改变办学模式,加大实训投入,完善考核机制,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实用人才。

模块

4、顶岗实习

1、思路

为了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实用技能,及时按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

2、措施

在巩固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信息库,开辟有利于学生实习的新基地,特别是本地实习基地。

3、完善顶岗实习制度,签订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三方责任和义务,真正把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三、主要工作行事历

20**年下学期招生就业处行事历

时间

主要工作(活动)

九月份

1、新生报到编班,处室工作计划制定。

2、二年级电子检测计算机主板维修C341C342班去威胜集团定岗实习

3、招生区域人数摸底。

4、纬创资通领导来校洽谈电子专业办班事宜。

5、与北京唐宫集团联系酒店管理联合办班事宜。

十月份

1、招生经费结算。

2、招生总结座谈会。

3、优秀毕业生跟踪调查。

4、专访广汽菲亚特、威胜集团了解学生定岗实习情况。

十一月份

1、优秀毕业生创业成才报告。

2、对二年级就业学生就业意向摸底。

3、整理处室资料。

4、专访企业。

十二月份

1、了解企业用人招聘信息,考察用人单位,寻求合作伙伴,为明年上学期学生顶岗实习及优质安置学生做准备。

2、就业班学生职业指导。

元月份

1、专访企业提高校企合作办学力度。

2、统计就业学生人数,联系就业单位。

5.招生就业处2012工作总结 篇五

2012年是我院实施“四三二一”发展战略的攻坚之年,也是招生就业处成立,各项工作全面启动的一年。一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教学系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处人员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勤奋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招生规模和就业工作水平,推动我院招生就业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2年的主要工作,一是成功举办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吕梁专场)大型活动;二是大力构建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三是超计划完成了2012年招生工作任务

一、成功举办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

今年年初,经过和教育厅《山西教育•招生考试》杂志社、吕梁市招生办多次协调,决定在我校举办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吕梁专场。首次在吕梁举办大规模的全国招生咨询会,得到了校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我们和各部门、系部协调配合,成立了综合协调组、宣传工作组、学术文化组、学生工作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对外联络组等七个工作组,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组织和准备,把本次咨询会组织得严谨有序,收到良好成效。

6月11日咨询会当天,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120余所学校来到我校参加招生咨询活动,吕梁市近万名考生和家长和各高校的招生人员在现场进行了各种交流和咨询。

咨询会期间,我们还邀请吕梁市各县、市中学校长参加,召开了“吕梁学院优质生源基地、就业基。

员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培训;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外出考察学习,使就业工作队伍逐步向专业化过度。

4、就业市场常规化

积极组织各种招聘会和校企见面会,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帮助和咨询服务。全年精心组织召开了两场大型双向选择洽谈会,共有省内外15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同时我们还联系各类型用人单位在我校召开中小型专场招聘会20余场。组织各系分管就业工作的系领导一行18人参加了“ 山西省2013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校企见面会”,积极向各参会单位推荐我校毕业生,并邀请各用人单位来我校招聘。

通过以上“四化”建设,有效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201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3.6%,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9.4%。

2012年我校共有毕业生2879人,其中吕梁学院2569人(本科361人,专科2208人);太原师范学院吕梁高专办学点310人。

我处提前与原学生处进行了11000余份在校学生档案移接交工作,及时办理了2012届毕业生2879人的就业派遣,学生档案的封装和发放工作,使所有毕业生愉快地走向新的岗位。

三、超计划完成了2012年招生工作任务

我校今年普通高考招生计划5740人,录取新生7482人,实际报到6659人,新生报到率达到89%,超额完成计划919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着重抓了队伍、方法、服务、管理四个环节。

1、注重队伍建设。我们今年组成了以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和各教学系人员为主体的共26人的录检工作队伍,按职责分为录检组、联络组、综合组,并进行了专门的学习培训,大家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配合,整体工作安排合理、规范、有序,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2、改进工作方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两项主要措施:一是坚持和每一位考生或家长联系,在第一志愿、平行志愿、多次征集志愿等多次投档过程中,共投档考生17000余人,我们无论省内省外、第一志愿还是征集志愿,我们全部电话联系,拨打电话20000余次;二是除外省考生外,实行本省考生现场缴费的办法,提高了考生报到率,最终保证了招生任务的完成。

3、做好新生入学工作。今年我校新生人数多、结构杂、校区分散(两个3+2),为了确保扩招后新生入学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关于认真做好2012级新生入学各项工作的安排意见》,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迎新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各系、各有关部门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调动一切资源全力做好迎新工作,保证了迎新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真正做到了新生满意、家长放心。在为所有新生和家长提供热情周到服务的同时,学校专门设立了“绿色通道”,保证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顺利入学报到。

4、严格新生资格审查工作。根据教育部和山西省有关政策规定,学校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级本、专科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的通知》,对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方案、相关情况处理以及工作纪律做了认真安排,协同各教学系处理有关问题,对发现的违纪问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坚决维护学校招生工作的严肃性。今年从7月6日外省开始招生到10月31日专科新生注册结束,我们和各部门、教学系配合,奋战四个月,组织完成了招生录取、新生报到、入学教育、军训、审查注册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今年招生工作任务,为我校“四三二一”战略实施迈出了扩规模的重要一步。另外,我们还重点做了以下四项常规性工作

(一)、党风廉政建设

2012年我们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

1、学习教育。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使同志们认识到招生就业工作特殊性,努力做到常在河边走,保证不湿鞋。

2、严格制度。认真执行招生“六公开”、“六不准”和教育部“十条禁令”,制定了《吕梁学院2012年招生阳光工程实施办法》、《吕梁学院招生工作人员守则》、3、信息公开。通过网络、宣传栏、咨询热线电话、接待来访等形式,及时发布招生政策、录取进程、补报信息等情况,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接受群众监督。在整个招生过程中,招生监察工作办公室进行了全程监督,没有出现一例投诉,没有发生任何违纪情况。

(二)、制度建设

建立招生就业和各类内部管理等规章制度,并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和路线图,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1、制定了吕梁学院招生工作流程,招生录取工作方案

2、制定了用人单位校园招聘流程、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发布流程。

3、制定了就业报到证办理、改派、补办流程。

4、制定了吕梁学院学生档案管理办法。(三)队伍建设

努力打造三支就业工作队伍,在全校初步形成以招生就业处为纽带,以教学系为主体,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全员化”就业工作新格局。

1、确立了以各系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学生就业工作,充实和加强了就业工作队伍。

6.2011年招生就业处工作总结 篇六

2015年招生就业处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与校内各处室紧密联系,通力合作和本部门工作人员的大力努力下,为我校今年招生与就业工作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和指标,本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21%。同时举办了全省毕业生企业对接会,完成了二级系统的安装和使用,2008年建校以来优秀毕业生“校友风采录”等。具体工作如下: 9月份:

(1)准备市局优秀基地检查组所需要地材料(2)分配汽车工程系及机电工程数控专业学员就业(3)做好统计学校各系即将毕业学员人数 10月份:

(1)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力度,更好的辅助学校招生工作(2)要开拓新的就业市场,要走出去,走进国家知名企业,提高就业质量。11月份:

(1)建立学校就业信息网络,保证就业学员后期跟踪服务,确保学员与家长满意,同时了解企业实时所需人才信息。(2)走下去到学员就业单位进行实地调差,更好的了解企业信息与学员工作情况。12月份:

(1)加强完善就业机制,要求各系严格按照学校就业规定去给学员进行分配工作。(2)要根据合作企业反馈信息以及社会调研,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汇报,设置就业市场所需的新型专业。3月份:

(1)根据开学具体日期,举办校企对接会,要与各个系具体落实好会议议程,提前邀请企业领导与学员家长,通过此次大会学员及家长提前与企业进行面谈签约,另外要辅助招生工作 4月份:

(1)组织在校学员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参观

(2)通知各系通过此次学员到企业进行参观,对学员提出培养目标。5月份:

(1)邀请各专业领导对本部门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考核。(2)收集我校近三个月即将毕业学员详细信息,及毕业去向。6月份:

(1)组织企业到校开专场招聘会,在每周二举办,共计划举行四场。(2)举行招聘会同时邀请企业有关领导到校对学员进行沟通交流指导。7月份:

(1)总结6月招聘专场会(2)进行本学期工作总结 1、2013年我院毕业生人数1362人,就业人数1285人,为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我就业处为学生办理了派遣证,报送了2013年就业方案,就业方案中有52个字段信息要求填报,人均信息逐项录入到省就业办信息库,不得有丝毫误差。就业处还指导审核各系正确的填写就业协议,抽查就业单位的真实性,我们工作人员不畏艰辛,兢兢兢业业,不负重望,按时保质俣量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使我校就业率达到90.21%。

2、举办了2013年企业对接大会,省教育厅、省就业办领导亲临现场观摩。本次招聘大会邀请了三百多家企业和公司,场面大,学生多,我省多家大、中专院校老师、学生前来参加;这次供需见面会企业多,涉及的专业广,学历层次要求严,组织合理。江西都市报、江西卫视、大江网、南昌晚报、信息日报,教育电视台等各大媒体都做了相应的报到,给我校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给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和就业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就业回访和创业教育,搭建信息平台。2013年5月由就业处组织各系就业干事,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在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评价:适应性强,发展性好,稳定性较弱,创新性较好。学院办学水平、学生质量、社会效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积极响应省就业办的指示,向学生免费发放《创业你也能!》书籍,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引导毕业生树立创业意识。搭建信息平台,建立二级系统管理,完善就业网的管理,做好学院招生就业QQ群,就业短信平台、就业策划、宣传、就业工作简报。

4、积极创新就业服务工作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多元化拓宽毕业生就业出口,努力做到学院供应与市场需求相接轨;认真组织宣传军队士官招收、义务兵应征工作,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学费补偿工作。

5、做好毕业生的离校工作,毕业生离校后档案传递情况记录在册。今年浙江省,上海地区,北京地区,惠州市区等,各别毕业生有要求的,我们都通过机要局传递档案,并耐心的接受学生的咨询和查阅,及时告之。

6、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方面有知识。我校发放《与毕业生谈朋友》、《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等书。印发了《学院2013届毕业生信息介绍》、《学院就业服务指南》、《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跟踪调查表》。

7.招生就业处工作职责 篇七

招生、培养和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三部曲,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密不可分。招生生源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人才培养质量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率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招生,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理顺招生、培养和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升办学实力,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当前高校招生、培养、就业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招生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我国高校自1999年实行扩招政策以来,招生规模逐年递增,如表1所示。

招生人数从1998年108万人,增至2010年的630万人,增幅达480%。然而,高校在扩招的同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师资力量、配套设施等实际情况,一味地求大求全,尤其在招生专业设置方面,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高校为了经济效益和自身的生存发展,专业的设置不是基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分析和对未来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而是集中于当前就业前景好、热门的专业上,减少甚至砍掉当前看来不重要的一些基础学科、艰苦专业或者当前比较冷门的专业,缺乏长远眼光,导致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年一些基础学科、冷门专业几年后可能成为国民经济急需和市场需求旺盛的“朝阳”专业,而当年的热门专业可能成为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夕阳专业”。因此,当前高校招生专业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动态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2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现实表现为:有些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而有些专业人才却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弊端,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针对性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培养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轻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知识的灌输,轻实践实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践模式陈旧,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等。该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学习能力、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素质较低,因此缺乏就业竞争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1.3 高校内部招生培养就业三个环节相分离

目前,高校内部的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相互分离,处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当前高校招生、培养、就业工作机构设置的主要形式为:成立招生就业处,其下设招生办公室和就业指导中心,分别负责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人才培养由教务处负责。因此,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是完全分开的,是两个独立的部门,由两个领导分管,各自为政、协调沟通困难。教务部门只负责按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实施培养,很少考虑和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能力。招生与就业机构虽然处于同一个部门,但是却由不同的人员分别负责,相互之间的参与和融合程度低,招生办公室关注如何按招生计划将新生招进来,而很少考虑招生专业设置的合理性、教学资源是否充足以及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等问题;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如何将更多的毕业生推销出去,很少关注毕业生的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以及就业质量和专业的吻合度。招生、培养、就业之间的严重分离致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

2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模型

招生、培养、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三个关键环节。招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起点,充足而优质的生源是高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毕业生就业是衡量高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发展。

进口畅、出口旺、教育质量是保障,高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招生、培养、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来赢得就业市场,以毕业生高层次的就业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吸引高质量的生源,以高质量的生源促进人才质量的提高,使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最终形成学校良性发展的“闭路”,从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联动,即关联和互动,通常是指一个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建立的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它们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换信息,相互作用和影响。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高校的招生、培养、就业三项核心任务进行系统性思考,一体化统筹,打破招生、培养、就业各自为政的分离状态,加强招生、培养、就业各部门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良性互动机制,以招生促培养,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高校的多方共赢。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模型如图1所示。

首先,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地制定招生计划、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并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其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预测来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来反馈招生,设置和调整招生专业,确定招生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等,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招生、培养、就业三方联动包括:

2.1以就业反馈招生,实现招生与就业联动将招生计划的制定、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并实施专业预警机制,紧密跟踪并预测人才市场需求,科学地制定招生计划,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设置,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和各专业的招生人数。

2.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科学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内涵,凝练专业特色,更新教学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质量监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2.3衔接招生与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招生与人才培养联动一方面,通过加强学科建设,突出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专业,吸引优秀生源;通过建立生源基地,优化生源结构,从源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需要制定与招生专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招生和就业相协调的人才培养模式。

3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实施策略

3.1 建立并完善组织机构

首先,建立由院长、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对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评价。其次,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实施专家指导委员会,该机构为非常设咨询机构,由校领导、教授、企业高管、政府部门领导、人才机构负责人、优秀校友等组成,为学校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主干课程的设置、就业市场开拓等提供决策咨询,让社会上的专家参与到专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以及参与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指导等工作。最后,除了建立校级专门的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职能管理部门外,在各院系设置招生、就业和培养办公室,并设专职人员,形成两级招生、培养、就业管理组织、以加强各院系招生、培养、就业工作力量。

3.2 完善并创新工作运行机制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率为落脚点,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实施招生、培养、就业工作,做好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的有效衔接,加大彼此的参与和融合力度。一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就业指导处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从招生、就业两端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深度参与。另一方面,在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的全过程,实施就业率与招生计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经费投入、院系及部门绩效考评等挂钩政策,并建立一系列奖惩制度和层级责任制度。此外,积极推进和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试方法等途径,重技能、强实践,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3 建立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

首先,强化“一把手”工程,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凝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就业工作的组织体系。其次,对学生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即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就业和成才的教育和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讲座、校园文化活动、日常咨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和成才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人生价值观,使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再次,大力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就业信息的枢纽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积极探索远程面试、网络招聘等工作模式,为毕业生提供更加科学、便捷、高校的就业服务。同时,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最后,对就业人员培训,加强学习交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其业务水平。

摘要:招生、培养和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三个关键环节,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招生、培养、就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关系模型,并提出了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招生,人才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参考文献

[1]黄兆信,谢志远,应朝帅.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6,(1):81-82.

[2]陈世庆,鲍硕来.地方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构建.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7(12):67-70.

[3]黄兆信.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改革体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46-48.

[4]郑禹.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推进招生培养就业系统工程.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7-120.

[5]谢爱军,王慧,彭希林.建立高效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的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06,(5):82-84.

8.招生就业处工作职责 篇八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计民生的发展,更好的培养大学生,解决其毕业时候的就业问题,解决毕业即失业的难题,高校建立了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本文通过分析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探究该如何在高校构建一个招生就业的联动机制,应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哪些问题,从而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提高毕业生素质,实现高校招生就业联动。

关键词: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大学生培养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新鲜人才的一个重要地点,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成为了学校和社会两方面共同突出的重大问题。大学生就业关系到方方面面,也同时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是一件值得被重视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社会、政府、单位多方面的共同协调和努力。然而,如今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打破传统,将招生和就业直接联系起来,从招生开始就立下保障,一改以往招生就业分离的现象,高校从内部开始调整,改变专业教学的结构,注重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的走上工作岗位,最后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完成就业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减少了大学生毕业的压力,解决一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

一、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招生是高校人才输入的基础,就业时未来生活的重要保障。生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素质质量的高低,人才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一个学校的每年的就业率都会直接影响当年的招生,招生和就业两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这在教育界已经是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从高校的招生来看,影响招生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如果能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和其就业质量,那么不仅仅会提升自身学校的招生情况,还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建设,也同时解决了高校毕业即失业的就业困难,是一种带有持续性良性循环的一种发展。招生和就业两者之间是可以建立一种循环的良性机制,相互互动并且相互联系起来,对未来的高素质高质量的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市场,用优秀的就业率来吸引新的一届优秀学生,高素质的生源能够带动学校的培养,实现循环往复,协调发展,并且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是有益的,同时也能够稳定大学生的迷茫飘忽的内心,让他们有更坚定的就业方向,能够更加安心的在校园里面学习。

就目前来看,大学生毕业困难问题仍在逐步上升,从2000年的107万直到如今2016年突破770万人数的大学毕业生,每年的毕业生逐年增多但是毕业率却并没有相应的提升,每一年都成了“最难毕业季”,大学生毕业生们都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这时候高校的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尝试着慢慢地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这一些小小的改革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立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就现在的情况看来,对整个机制的研究尚为完全成型,还未深入的去研究去构建一种完善的招生就业的体制系统,还需要高校和各方面的不断协商,不断做出创新和改革,慢慢的培养大学生,并且提出招生就业联动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具体实施。

二、如何构建招生就业联动机制

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去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是如今不得不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坚持四大不变的原则下,通过专家研究,通过实践调研,通过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协商调整,通过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共同去构建一个招生就业联动机制。而这四大不变的原则分别是:

(一)坚持科学用人、科学管理、科学实施

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最初的创想和实际应用都应该遵守科学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做到科学用人,对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做到科学管理,对于在高校内学习的大学生,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不能过分放松也不能过分苛刻,不能让其因为最后的就业保障从而放弃学习。做到科学实施,在实施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过程中要确保科学的实施,正确看待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分析整个机制运行的可行性,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做到高素质招收高质量毕业。

(二)要根据市场需求导向来做出随时的变化

每一年的市场走向和市场需求都各不相同,掌握市场的变化,随时根据市场的走向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能和市场社会有正确的接轨,将其作为招生时专业设置和教学中调整的依据,这样就能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和社会的新专业人才。

(三)组建共同协作的统一战线联盟

学校、用人单位、政府、社会等都是关乎毕业生就业的,高校就应该积极的寻找各个相关部门,取得他们的支持,才能更好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学校为基点,优势互补,校内做到团结互惠互利,校外做到强强联合,这样提供给大学生毕业生的机会就将会更多,通过合作来帮助实现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立。

(四)加强创新的培养人才模式,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如何培养大学生是陷进一个重要的课题,创新能力是如今大学生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灵活变通,发挥大学生的想象力,做出相应的研究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这样的毕业生将会收到社会的喜欢,能够好的融入社会,有更好的发展,这才是学有所成。当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时,实践能力是重中之重,大学应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才能为学生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如何确实实现招生就业联动机制

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立必须要按照科学的指导,随时根据社会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然后学校和社会各种单位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形成良性的循环、良性的互动,多层次立体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立。要具体的去实现招生就业联动机制,要做到三个保障。

那就是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无论是学校或者是用人单位, 就应该做到建立专业的评估检查制度,有一定的制度和规矩作为保障,对于无法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人才的学校,应该做出及时的调整,落后被淘汰的专业可以直接停办,不光是要确保就业率的提升,更应该注重的是大学生的高质量培养。确定一系列与之有关的制度,绩效考评或者奖惩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的作用,能更好的保证向外输出的人才的质量。

然后针对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应该设立专门负责的部门对其进行管理,整个机制的实施要有组织保障,成立专门的招生办或者是职能管理机构,是为了确保生源学生流入的质量控制,后还要设立专门的就业办公室或者是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毕业生的毕业后的工作去向,一前一后两种组织部门相互配合工作,保证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完善,共同来构建出招生联动机制的组织保障。

而最后需要做到的是人才保障。学校要强化自己的专业学科,努力建设出优秀的专业培养人才体系,然后为了确保生源的稳定和高素质,可以建立相对应的生源来源基地,出台相对应的优惠政策,让中学教育的培养和大学的人才培养相对接,让学校能够被学生注意到,从而吸引大批的优秀高中生,还能树立学校的形象,从生源上保证人才输出的高质量。

四、结语

大学生的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是如今重要的一个机制,招生和就业是两个关键的环节。建立一个招生就业联动机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单位多方面的相互配合和支持,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然而毕业生的就业还是一项复杂困难的艰巨任务,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出新的解决方法,不断的去完善联动机制,使大学生的未来拥有更多的保障,能够更好的去学习,学校也应该加强教育的投入,努力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确保他们毕业后能够更好的就业,探究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保林,孙志强,刘文涛. 简论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J].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6)82-83.

[2]王英.高效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46-147.

9.招生就业办工作职责 篇九

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招就办工作计划并组织落实;学期末上交学期工作总结。

2、负责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安排,制定学校招生计划,负责招生广告策划、宣传和招生团队组织工作,录取新生,总结招生工作情况。

3、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安排和主持就业指导讲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念。

4、办理实习学生实习手续;负责联系和推荐毕业生就业,签定劳动用工合同。

5、负责毕业生追踪调查工作,建立毕业生追踪调查档案。对毕业生去向和近年内工作及收入情况、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毕业生对学校办理意见做出完整记载,并及时和定期向校领导反映情况。搜集毕业生中的成才和创业典型。撰写毕业生就业分析报告。

6、负责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协助学校确定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提供准确依据。

7、协助学校搞好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联系工作,引进先进办学经验和教学资源。

10.招生就业工作计划 篇十

在校党支部校长室的新学年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招生就业工作计划。稳定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推行校企合作和南北联合办学模式,力争在籍职高学生300名左右。加强招生就业宣传,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满足社会需要,努力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提高我校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功能。

二、工作目标:

1、认真细致的对09招生情况进行深入总结,完善各类资料,协调多种关系,不断完善招生计划。

2、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需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优质就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以“出口”拉动“入口”。

3、创新宣传方式和招生方法。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加强与生源校的融洽关系。

4、依托无锡市工业学校和惠山职教中心,继续实施南北对口招生,招收“1+2”或“2+1”模式的春、秋季学生100名左右;本地学生60名左右。

三、工作重点:

1、09级新生及08徐州学生编班,解决招生遗留问题,与校内、外各部门做好衔接工作。

2、根据本部门的工作特点,特别要对《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经济法律法规的学习,树立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对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水平和执行能力,做到一切按照法律办事。

3、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及就业需求,选准专业及培训方向,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努力稳定我校的学生就业实习。为下学期及以后招生专业的制订和学生就业做好准备,工作计划《招生就业工作计划》。

4、加强本部门人员的岗位学习进修,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适应新形势、新需要的能力。

5、建立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加强对企业等各用人单位的考察制度,努力减少失误,不做无准备无把握的学生输出。

6、推进校企联办学,探索用工培养模式,抓住企业用工需求机遇,与企业确立长期发展的关系。

7、通过班主任、职道课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心理、家庭情况、思想观念等的调查了解,强化学生的就业观、成才观,提高学生的自主就业能力与择业水平。以不断提高学生对工作的认识,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对待工作。

8、为改善徐州贫困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9、加强对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安全防范与事故处理程序的方法研究,做到预防为主,规范处理为辅。

10、加强我校学生就业单位资料的管理,对学校学生就业过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整理,并录入电脑,建立一个较为详细的学生就业单位资料数据库,为下届学生的就业推荐提供去向。同时可以对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有效的统计。

四、具体工作:

1、09级新生、08级徐州学生名单核对工作 2、09级新生、08级徐州学生补录取工作

3、编制09级新生、08级徐州学生花名册4、09新生、08级徐州学生花名册送各部门及班主任

5、招生名单送职教中心、市工业学校审批

6、配合做好新生入学报到工作

7、核实、统计新生原所在班级

8、办理二年级个别学生转学工作

9、统计徐州学生及外地学生数,购买火车票优惠卡

10、到工业学校办理学生证

11、协同班主任做好07级实习就业学生调研,配合公司处理学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12、06级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上报13、07级实习就业情况汇总

14、整理06级实习就业资料

15、收集07级实习就业资料

16、联系勤工俭学单位

17、有序安排双休日学生勤工俭学

18、结算并发放勤工俭学报酬

19、走访实习就业单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20、收集实习就业资料,为明年就业宣传作准备

21、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安全教育

22、完善实习就业协议

23、做好07级学生生源调查工作

11.招生就业处工作职责 篇十一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比2011年增加20万。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前不久,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在《通知》中,教育部首次提出,要让中小企业发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作用,积极为中小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搭建平台。

教育部:规定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入选人数上限

从前不久教育部出台的2012年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政策看,今年自主选拔录取计划原则上还是不超过本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5%。并且,今年教育部还首次为试点高校认定自主选拔录取入选人数量设置了上限——原则控制在自主选拔录取计划数的120%,最高不超过200%。另外,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不仅舞弊考生将受到严惩,而且如果高校出现违规承诺及操作、虚报或伪造、变造有关材料、考试作弊、替考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行为,将被暂停或取消自主选拔录取试点资格,并追究有关责任者的相应责任。

江苏: “小高考”时间确定

江苏省201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小高考”)时间已确定。具体安排是:信息技术考试时间2011年12月24~27日;必修科目考试时间2012年3月17~18日。

根据规定,参加2012年普通高考的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等级未达到下列要求的,不得填报统一录取批次相关科类的高考志愿:①文科类或理科类考生必修科目测试均须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技术科目必须合格);②不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专业的体育类、艺术类考生,其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等级中D级不得超过三门(技术科目不合格视为D级);③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的体育类、艺术类考生,在参加文科类或理科类专业录取时,必修科目测试均须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技术科目必须合格);参加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录取时,其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等级中D级不得超过三门(技术科目不合格视为D级)。

福建:省外外来工子女可在该省报考“高职单招”

12.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的调研浅析 篇十二

(一) 高职院校的概况

目前, 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大致包括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民办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等, 到2016年5月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582所。

(二) 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的现状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院校数、招生数、毕业生数占高校总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招生人数的扩大、专业设置不合理等因素给学生就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二、高职院校招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 只注重规模建设, 忽视了质量和内涵建设

部分高职院校, 为了突出学校的“大、多”, 一味地追求“扩”, 每年都在想方设法地搞基础建设、新增专业、扩大招生计划, 忽视了质量和内涵建设。殊不知, 规模、质量、内涵三者相辅相成, 质量和内涵搞好了, 规模自然而然就上来了;反之, 规模即使上来了也是“泡沫”, 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因为没有质量和内涵的高职院校, 不能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 毕业生达不到市场的要求, 更谈不上就业数量和质量, 学生也不会认可学校, 从这方面来谈, 扩大招生计划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

(二) 社会各界人士对高职院校存在偏见

在我国, 高职教育普遍被认为是层次较低的高等教育, 是本科的“压缩饼干”, 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复制。传统的用人单位从学历上嫌弃高职毕业生。还有其他一些传统观念也给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三)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当前, 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主要反映在招生工作形势日趋严峻和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上, 这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没有按市场需求科学地把专业建设与招生就业有效对接起来, 致使招来的学生送不出去, 送出的学生因所学专业缺乏发展后劲, 形成了恶性循环,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四) 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联系不密切, 校企合作没有深化

当前, 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存在合作层次不深、合作面窄、合作质量不高等问题, 导致学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停滞不前, 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对接不顺畅, 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

(五) 招生就业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因教育传统观念、高校自身制约等因素, 导致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队伍不稳定、不专一;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没有专职招生就业队伍;有些高职院校直接将招生就业划为市场行为去做, 完全失去了学校在招生就业市场中的主导和引导作用;也有些高职院校在招生就业工作上“全员皆兵”, 致使招生就业工作“形形色色”, 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控性和统一性等。高职院校的这些不足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 甚至是“生死攸关”。

三、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创新理念

(一) 加强规模、质量和内涵建设的统一

提高质量建设, 推动内涵建设, 加强规模建设。三个“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要有一定的顺序, 顺序合理了, “建设”也就合理了, 学校的就业—出口就“畅”, 招生—入口就“旺”。

(二) 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 淡化传统观念

俗话说得好, “心病尚需心药医”, 加大宣传高职院校在市场化中的作用, 从思想上让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一视同仁地看待各类高等院校。

(三) 调整专业设置, 建立特色院校

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高职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 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就业对招生的促进作用, 认识到质量影响内涵, 内涵决定特色。高职院校应按市场需求, 灵活调整专业设置, 提高院校就业率, 拓宽招生渠道。

(四) 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 建立学生与企业的绿色通道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 设立相关专业, 实行订单培养, 建立学生与企业的绿色通道, 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对接。学生在校的前两年可以学习专业知识, 学校也可聘请企业讲解案例专业知识, 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年学生要走进企业进行实习, 以便今后“零距离”进入企业工作。

(五) 建设专业招生就业队伍, 拓宽招生就业渠道

可以说招生就业是学校的生命线, 选好、用好招生就业队伍很关键。各高校应建立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的招生就业队伍, 拓宽招生就业渠道, 打破传统依赖有偿招生就业的观念。

四、结语

总之, 招生就业问题不仅事关学校的前途, 同时也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高职院校的发展应注重规模、质量、内涵建设的统一,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招生与就业的工作。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应更加注重规模、质量、内涵建设的统一。从数量上看, 高职院校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职院校发展的同时, 招生与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现状

参考文献

[1]姜先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学校专业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7) :33.

[2]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张志建.大学生就业指导[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3.招生就业处工作职责 篇十三

高校大学招生就业处2016年工作计划要点

16年,我们将在学院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各系(部)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围绕学院16年工作要点,以服务促管理,以服务促就业,切实做好招生、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立足本职,创新实践,着力抓好招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

二、继续加大 订单式 培养力度,做实招生工作

1、积极与省教育厅联系,落实3000人的招生计划;在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10个专业继续试行单独招生,并在招生类型和招生形式上较往年有新的突破。

2、积极协调各系,科学合理做好16年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推进校企合作,加大 订单式 人才培养力度,力争每个专业都有 订单式 人才培养计划。

3、编印16年招生章程、招生简章和招生指南等宣传材料,认真制定招生宣传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4、认真组织开展招生录取工作,努力完成学院下达的16年招生任务,新生报到率达90%以上。

三、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

1、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机制,保障就业工作

继续落实毕业生就业 一把手 工程,进一步完善 以学院为主导、以系为主体、分级负责、层层落实 的院系两级就业工作机制,继续执行 招生就业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实施办法 等一系列的量化制度,做实 三结合、四到位,三结合 即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指导毕业生就业与指导毕业设计相结合、毕业生就业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四到位 即院、系、班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到位、经费投入到位、考核奖惩到位、人员落实到位。

2、分类指导,统筹协调,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根据毕业生和在校生对就业信息的不同需求,整合各系就业指导教育的优势资源,分类指导,统筹协调,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就业指导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转变、职业素养提升等方面的指导教育。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充分利用 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求职招聘提供优质服务。编印我院《16届毕业生信息》宣传册,编印《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南》手册,为毕业生及时掌握并有效利用国家、省、市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提供服务。

3、走出去 拓宽就业市场,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

16年4月下旬,赴省内外走访顶岗实习的16届毕业生,对毕业生进行现场就业指导,并考察用人单位,联系16届毕业生就业及16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单位,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市场。

4、请进来 搭建供需平台,开展就业推荐,服务毕业生就业 16年5月至6月,开展 就业服务月 活动,协助基础部举办地方招考辅导班,协调各系进行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至少0余家用人单位信息,举办各类招聘会,推荐毕业生就业,力争初次就业率达到65%,年底就业率达到85%。

5、加强就业基地建设,推进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机制建设,通过指导各系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助每个系建立10个以上的稳定就业基地,为学生毕业即就业奠定基础。

6、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进修、研讨等途径,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

7、协助各系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专业辅导员助理,在强化学生 岗位意识 的同时,加强创业就业教育,加强学生价值观、就业观的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

8、积极指导我院大学生就业促进协会开展工作,使之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有效服务。开展第四次优秀毕业生事迹展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就业创业能力的相关活动。

四、加大顶岗实习工作监管力度,推进顶岗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1、进一步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规范实施 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实施办法 等文件,制定顶岗实习三级管理制度,对10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考核奖励。

2、按照 分类指导、统筹协调、以人为本 的原则,协调各系严格按照 16级人才培养方案 安排16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3、全面实施学生顶岗实习档案管理制度,督促各系与学生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学生填写顶岗实习申请表和顶岗实习任务书。

4、督促各系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确保学生信息畅通,促进实习与就业的链接,协调各系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进行回访。

5、指导并协助各系加强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力争每个专业建立10个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

五、档案管理及其它工作

1、认真做好16届毕业生档案整理、就业报到证的办理及发放工作。

2、依据学院《招生就业工作考核奖励办法》规定,对各系16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进行考核奖励,对各系16届毕业生每月就业工作、初次和年底就业率进行考核奖励。

3、做好招生就业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本部门人员的工作水平

1、继续加强本部门人员的组织纪律,保证本部门工作的良好运行。

2、加强本部门人员业务学习,坚持招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性、原则性、时效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14.2007招生就业科工作总结 篇十四

今年以来,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各科室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通过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2007年年初校党委行政及职代会的计划任务。全共招生886人,其中春季48人,秋季838人,创历年来最高记录。下面就2007年的招生就业工作做一简要回顾,以便吸取经验教训,为指导好2008年的招生就业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明确招生就业在学校整体工作的地位。

1、领导在战略上重视。学校领导历来对招生工作高度重视,把它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即重中之重,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招生工作的龙头地位,为切实做好招生工作,扩大办学规模,争取更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专门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及中层干部为领导成员的招生工作小组,制定招生工作计划,全面做好招生工作的决策,实施和监控等工作。

2、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招生计划的顺利完成。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前提下,为按时高效完成招生任务,根据当地生源学校的区域特点,实行划片招生,除校长负责总体协调外,其它招生领导小组成员均为各片招生负责人,并分配具体招生指标,同时纳入到年终工作考核之中,完善奖惩,奖罚分明,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积极性,在校内形成了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总负责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全方位宣传、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奠定社会基础。

1、组织人员精心策划,招生简章和宣传广告,使招生简章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宣传广告言简意赅,特色鲜明,具有创新意识,并利用学校网站,充实网页,让更多人通过网络来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

2、组织人员到每所学校发放招生简章,和年级组长及班主任联系,齐心协力、层层落实,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和有利条件,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宣传我们学校,办学规模特色、专业、学制、培养目

标,收费标准以及就业前景。

3、招生就业科,克服了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经常加班加点,整个暑假没有休息日,全体教职员工牺牲暑假时间、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村落家院,引导家长重视为子女成才定位,帮助为子女选择好一个专业。向家长征询一个职业教育好建议,用本村的中高职业典型说话,教育和影响家长成才观念。

4、以国家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制度为契机,大力宣传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促使人们的观念转变。力争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经费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项助学政策家喻户晓,切实感受这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的实惠,将吸引更多的初中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

5、职合办学带动招生。今年秋季与湖南省高等财经专科学校联合办学,开设计算机应用和电算会计大专班,202人。参加成人高考上线186人,录取160人的好成绩。

6、宣传就业典型,转变学生成才观念。请过去从学校毕业后成功就业的校友和初高中毕业打工受挫的典型学生,现身说法作报告,用事实教育学生和家长,请就业典型讲解凭技能就业,创业经历,增加了宣传的信服力和亲和力。匡正部分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引导初高中学生和家长选择接受职业教育。

7、多层次挖掘新生源,经过财政局和劳动局批准成为培训机构。6~9月举办了一期50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和预备制短期培训班。

三、高度负责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

实行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起步良好。学校与深圳富士康,上海昆山纬创、神达电脑、苏州华硕、惠洲等企业签订了2007年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既为家长学生也为学校节约经费,更为主要的是工作有保障福利待遇好,今年共输送学生4批次26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四、存在问题不足

1、对职教认识不高,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重普高、轻职高、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加之地方“保护主义”制约了招生,制定一些“土政策”实行地方保护,不允许中职学校到所辖区域进行招生宣传,更不允许辖区内的中学教师帮助其宣传,使学校招生受阻。

2、中职招生秩序混乱。民办职业教育机构、非法招生中介花大量的成本进行不正当“招生”,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招生秩序,某种程度上损害了职业教育的声誉,给正规职业教育今后的工作养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3、重招生轻就业。

15.我国男护生招生及就业形势浅析 篇十五

随着医学模式及社会观念的转变,医院护理正在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患者需求“为中心转变,整体护理也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1]。而男护士作为我国新兴的一种职业,正逐渐成为大医院护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备受社会关注。那么男护生的招生及就业情况如何呢?

1 国内外男护士状况扫描

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

据卫生部注册护士信息数据库最新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的注册护士总量已达218万人,其中男护士为2.1万人,约占注册护士总数的1%。医护比例严重失调。在国外则大不相同,国外男护士在护士队伍中的比例远高于我国。如在美国,男护士比例占到近10%。而且美国护士的社会地位较高,男护士的薪酬也要比女护士高一些。

2 男护生招生情况

从上世纪90年代,国内医学院校针对护理人才持续走俏,男护理人才尤其受宠的现实情况,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打破了本、专科只招收女生的惯例,开始招收男生。但根据各医学院校近年来的招生数据显示,每年护理专业所招收的学生中,男性护理人数仅占护理专业总人数的2-4%,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几年来,在我国的护士队伍中,男性比重也只在1%左右徘徊,个别地方甚至更少。虽然男护士就业形势一直看好,但并不被广大考生认可[3]。是什么原因造成男护生招生冷清的现状呢?

2.1 传统观念的束缚

多年来,很多医院的护士清一色是女性,许多人认为,护士就应该是具有文静、细心等特点的女性所从事的职业,男子汉当护士丢人,男性从事护士职业太没有前途。由于广大学生和家长对男性从事护士职业缺乏认同感,报考的积极性不高[4]。

2.2 社会对护士的认可、对护理行业内涵的理解不够

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护士职业的技术含量太低,在很多医院,护士就是打打针,配配药,照顾一下病人而已。而实际上,护理也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护士就是“半个大夫”,在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士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用药效果的观察及康复护理等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可由于目前护士工作相对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2.3

给予护士的地位和薪金不高,也是造成男护生生源紧张的原因,护理行业普遍偏低的工资无法体现护理的劳动价值,再者和女性相比,男性在社会及家庭中承担的责任更重,付出的和收入不成正比,也造成男性护理人员的流失。

2.4

长期以来,学校培养的护理人才以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理人才很少,一些人对男生当护士形成了误解和歧视,认为护士和医生相比没有优越性,也是造成生源紧张的主要因素[5]。

2.5 心理压力大

由于在体力、精力、应变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有许多女性不可比拟的优势,男护士大多数被分配到急诊科、精神科、男性科、重症监护室、泌尿外科等科室。男护士长期处于责任重、压力大、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心理疲劳。另外,男护士在工作时可能不被患者及家属理解,甚至会遭受患者的打骂,在受到伤害后长期压抑而得不到发泄,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6]。

2.6 个人及家庭因素

护理工作需要三班倒,节假日不固定,生活无规律,而且常常要值夜班。作为男性来讲,以上种种不利因素造成了男护士择偶、婚姻受到强烈冲击,家庭不稳定,亲人的抱怨更增添了男护士工作的消极情绪。男护士作为护士中的特殊群体,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中更大的压力,因此男生在报考护理专业时都持慎重态度。

3 男护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毕业大学生都为工作发愁的时候,护士专业的男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怎样呢?

3.1 需求激增,“男丁格尔”成稀缺资源

从病人需求、个性化护理及保护病人隐私权角度,男护士独具的优势日益显现,各大医院需求量激增,有些医院甚至表示,要护士只要男性。笔者通过走访省内各大医院看到,越来越多的医院出现了专业男护士的身影,各三甲医院的男性科、急症室都能看到男护士忙里忙外,他们的细心程度和专业知识丝毫不比女护士差[7]。据悉,目前省内各大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招收男生,男学生面对就业时往往很容易就能找到“东家”,有些男生刚进校门就被“抢订”。据某卫生学校负责招生工作的一位老师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学校的护理专业曾招收过男生,可是由于就业形势差一度停招。2004年,随着两名本科毕业的男护士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正式上岗,省内综合性大医院“女天使”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积极评价,认为高学历男护士的出现,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在人性化的护理行为上开了先河。现在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量很大,一些民营医院也都希望引进男护士,向这些男护士们抛出了“橄榄枝”,以高薪优待吸引他们南下谋求发展。

3.2

个别男护士就业后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不太容易安于现状。据了解,男护士转行的情况的确不在少数。中国男护士论坛曾进行过一个“关于男护士就业情况的投票”,共31名男护士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正在工作的男护士仅有5人,转行的男护士2人,待业中的有24人,比例高达77%。造成男护士转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至于男护士转行,大多数人认为,“待遇不高是主要原因”。毕竟,男性的生活压力大,护士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很琐碎,地位也不能跟医生比,有些男护士对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护士。因此,为了变换工作环境,或者通过考研改学其他专业,也都在情理之中了[8]。

4 对策

4.1 针对当前我国男护士紧缺的局面,要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全国许多中等卫生学校和医学类本专科院校,都开始招收和培养男性护理人才,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目前的培养速度和规模,还很难与整个社会的需求增长相一致。由于男护士“适销对路”,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设立男护士班,以进一步扩大男生的招生规模。

4.2 继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变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引导。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尽早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帮助他们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

4.3 护理专业人才一直都是国际公认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应加大培养具有较强的护理专业发展潜能的、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男性护理专业骨干。

4.4 随着改革开放,国际医学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宽容度日益增加。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让全社会都能理解和尊重护士的工作,无论男护士还是女护士,都是社会需要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4.5 男护士要想发展下去需要个人的努力,医院、社会的支持,也需要病人、患者的理解,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切实提高这个特殊群体的待遇,让男护士在选择这个特殊行业时没有后顾之忧。

4.6 男护士应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不断完善自我,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服务。

5 就业前景展望

5.1 在国外护士就业前景

目前护士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是最短缺的人才,其收入可观,工作稳定,生活保障度高,比起国际贸易、管理、计算机甚至MBA等看似热门好听的专业毕业生都有优势.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但发达国家引进护士人才条件也较高,一般要求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自身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

5.2 在国内护士就业前景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可以预见,未来的护士工作范围将会越来越广,综合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除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外,还要运用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学科知识去护理患者,还需参加诊断病因考试,写论文,管理麻醉品和治疗普通的疾病……护士只扮演医师的助手角色的时代将会一去不复返。而高学历男护士将会凭着性别、体力、心理承受力强及知识面宽广、容易同各种病人沟通、护理科研能力强等优势在护理工作中占据有利位置,成为各大医院极为抢手的目标人才。

6 小结

近几年,由于男护士就业率高,愿意献身护理事业的男性日益增多,护士先生的大量涌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在很多医院,男护士都成了业务骨干,但在短时间内,护士界“男女”各撑半边天的可能性不大[9],男护士要成规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内外良好的就业前景在给男护士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相信,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男护士们,更善于和病人交流,在尊重患者人格的基础上切实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会因“男丁格尔”们的加入有全方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北京首批高学历男护士上岗,女患者拒绝服务[N].北京晨报,2005年08月31日.

[2]男护士:招生难就业易[N].健康报2008年6月25日.

[3]就业形势好报考人数少男护士招生连年遇冷[N].高考网,2006年12月06日.

[4]男护生招生和就业形势分析[J].科学之友,2010,(6):96-97.

[5]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压力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2):2948.

上一篇:柚子树苗栽培技术下一篇:周一祝福短信:星期一上班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