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九寨沟教案教学实录

2024-08-06

23九寨沟教案教学实录(精选4篇)

1.23九寨沟教案教学实录 篇一

《九寨沟》教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者:杨戈

一.复习导入,激情引趣 上节课我们走近九寨沟,初步领略了它的动人风光,作者称它是一个?——(童话世界)还记得在这个童话世界里我们欣赏到了九寨沟的那两个神奇吗?(指名说 自然风光、异兽珍禽 板书)

有道是“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这堂课就让我们再次跟随巴金先生一起走进那片神奇的土地——九寨沟。

二.走进“九寨沟”

(一)欣赏奇景,体会美丽

1.走近九寨沟就像到了童话世界,那里有怎样的美丽风光呢?

(1)先别急着回答,自己用心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拿起笔,快速地找一找这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多媒体依次出示:雪峰、湖泊、森林、瀑布)(2)你最喜欢哪一处风景呢?画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思考这处景色有什么特点?(生自读)

(3)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重点 湖泊和瀑布)谁愿意把你喜爱的景色介绍给我们?(指名)a.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问:这些山峰有什么特点呢?(多、高、美)答:“一座座”——雪峰很多,重重叠叠,连绵不绝

“插入云霄”——雪峰很高,高耸入云

“银光闪闪”——雪峰很美,覆盖白雪,银光闪烁 读:这里的雪峰海拔3000米以上,峰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如此雄伟壮丽的景象,能读好吗?(指名读,两位)(要读得雪峰高起来,读得峰顶亮起来。)b.湖泊: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问:这里的湖泊有什么特点?

答:数量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这是一个什么句子?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___比作___ ___比作___

这大大小小的湖泊形状肯定各不相同,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呢?)

湖水清——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颜色多——色彩斑斓、五彩缤纷、五花海、五彩池(想象一下,在这幅图画中,会有哪些颜色呢?(预设:倒影、石块、水草、鱼儿、飞鸟……)总:湖水竟有如此多的颜色,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课件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美丽的五花海、五彩池,感觉怎么样?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想象此刻你就站在五彩池边,让我们带着美 的感受齐读这段文字。

c.森林: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问:这句话让我们了解九寨沟的森林怎么样? 答:数量多、分布广。

过渡:不仅如此,九寨沟还有更神奇的呢!那就是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

d.瀑布:(出示句子)自由朗读这段话,思考瀑布的特点。(自由读)问:你感觉九寨沟的瀑布怎么样? 答: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问:从哪些词体会到?

答: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问:白练和银花是什么意思?

答:白练——瀑布像白色的绸带一样。银花——飞溅下的水花。

(出示图片1)同学们看,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瀑布顺势层层跌落。这就是课文中的哪个词——高低错落

(出示图片2)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下面,请大家结合图片,自由练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如果此刻你就站在旁边,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

小组讨论交流。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瀑布之壮观。

(随机)总述:同学们,九寨沟,山美、树美,水也美,让我们齐读第三段,把这美丽的童话世界留在心中。(配乐)

(二)亲近动物,感受神奇

自然风光是这样迷人,别忘了,一些珍稀动物正等着我们去交朋友呢!快速浏览第四小节,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异兽珍禽。(指名回答 多媒体出示)

1.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动物读一读,并圈出一个最能表现它特点的词语。(自由读)2.汇报交流(1)金丝猴

a.读句子

b.问:它是一只怎样的猴子?(体态粗壮)

遇到你时它是怎样做的?(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

窥视是什么意思?(偷偷的看)

能不能做一个窥视的动作?——真是一只机灵可爱的金丝猴。

(2)羚羊

a.读句子

b.它有什么特点?——善于奔跑

从哪句看出来的?从哪一个字最能看出快呢?—蹿,蹿是什么意思?——一下子蹦出来(可真算是一个赛跑冠军啊!)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你试试看?指名试(3)大熊猫

a.你为什么喜欢大熊猫?——很可爱

b.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很可爱呢?——憨态可掬

看它这幅模样确实很可爱,让老师也忍不住要来读一读了,看——(范读)(4)小熊猫

老师还看到了一只小熊猫呢,谁来读一读?(指名)它有什么特点呢?——行动敏捷。这个词我们应该要读的?——快一点(再指名读,齐读)

这天真的小熊猫还很爱美呢!他在?——(美滋滋地照镜子)3.喜欢这些小动物吗?来到九寨沟,我们一定能看见这四种动物,是吗?(不是)为什么?(前面用的“也许”)去掉行不行?(不行,因为它们住在?——林深叶茂处)4.九寨沟的珍禽异兽可远远不止这四种,你可能还会看到些什么动物呢?同桌讨论

出示:也许,________

想象力真丰富!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展示)

5.这么可爱的动物,这么美丽的景色,难怪作者在最后一小节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出示句子,生齐读)

问:这段话只有一句,是否可以把它省去不写呢?——不能

说明这句在文中起这很重要的作用,谁来说说看?——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问:这段中,那个词最能总结九寨沟的特点呢?——人间仙境(板书)

(随机)这六个小圆点里还藏着九寨沟的哪些神奇呢?你能说上几个吗?(奇花异草,青山秀水,鸟语花香,溪流清泉,奇峰怪石)

总:不愧是人间仙境,再读 三.走出“九寨沟”

1.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我们就要离开九寨沟了,在离开之前,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题,()的九寨沟,你想在前面加什么词?(任意说)

2.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一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这美丽的九寨沟也忍不住高歌一曲,最后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九寨之行,请听《神奇的九寨》

四.课外延伸

1.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完成一首小诗《美丽的九寨》

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 这里有(银光闪闪)的雪峰,这里有(色彩斑斓)的湖泊,这里有(古木参天/五彩缤纷)的森林,这里有(高低错落/层层叠叠)的瀑布。

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 金丝猴(正在向你眨眼),小羚羊(跑来跑去/飞快地奔跑),大熊猫(憨态可掬/咀嚼着鲜嫩的竹叶),小熊猫(美滋滋地对着湖水照镜子)。

假如我来到这美丽的世界

我要()2.以九寨沟美景作题材的文章还有很多,课后搜集一下,举行“九寨沟美文朗读赛”。

2.23九寨沟教案教学实录 篇二

2.继续学习记住先后顺序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正确、流利、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指导学中学会并掌握按先后顺序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

1.齐读课题,说一说:读了课题后,你能知道课文会写什么内容?

2.那你认为课文会围绕着哪个字来写?(学)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

2.介绍王冕:王冕是我国元朝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从小刻苦自学,晚年隐居九翠山,以卖画为生。他善画没骨梅花,题画的梅花诗也很有名。他还写过不少反映无未社会现实的诗歌。

3.学习课文第1段: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的是什么?

②“只读了三年书”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说明王冕家里很穷,条件差,上不起学。也说明他的知识少。)

③遇到王冕这样的家境,一般小孩会怎样?而王冕又是怎样做的呢?请你在文中画出来。

④你怎么理解“一边放牛,一边找些书来读”这句话?

“找”‘这个字体现了王冕没有钱买书,但他为了读书,千方百计地去寻找书来看。

“一边„一边„”说明王冕很爱读书学习,所以在放牛的同时也不忘了找书看。

⑤再读课文,思考:这些和他以后成为著名的诗人和画家有什么关系?

4.学习第2段:

①默读课文,说一说:你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雨下得很大?

乌云密布:这是雨前的景象,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

一阵大雨,清水滴滴,水珠滚来滚去--说明是大雨,而且下得不长。

②读一读第3-4句,思考:这两句写的是什么?

(雨后景色和湖中美丽的荷花。)

③你从那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这真是美景?

(满湖通红更鲜艳粉红色的花瓣碧绿的荷叶清水滴滴水昧滚来滚去)

④我们看:夏日的一阵雷雨过后,晴朗的天空,通红的湖水,映衬着湖里鲜艳的荷花。

这真是一幅极为奇妙的图画。王冕面对这样的美景怎么样了?

(出神——说明他对自然的美景的喜爱。)

(心想„要是„那„——觉得很美,想留下它。)

⑤齐读这段,想一想: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清楚的?

按雨前--雨后的先后顺序写的。

1-2句:先写王冕在湖边放牛,忽然下起了大雨。

3-4句:接着写湖面上的景色和美丽的荷花。

5句:然后写王冕看荷花,想把它画下来。

5.学习第3段:

①齐读课文,思考:王冕是怎样学画荷花的?

②默读,标画出重点词语,体会理解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省下来的钱买了又找来开始他画不像不灰心,天天画)这说明他学画很刻苦,肯下功夫。

③指名读最后一句,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说明王冕荷花画得好极了,和湖里真的荷花没有两样。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思考: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成功。

2.在学习上,你要向王冕学习什么?

四、练习:

1.练习背诵课文第2段。

2.看着书中的插图,想一想: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图中的意思?你能把这几句话背出来吗?

3.填空练习:

()的傍晚

()大雨

()的荷花

()的花瓣

天空()

水珠()

情水()

3.23九寨沟教案教学实录 篇三

1.了解姚鼐及 “ 桐 城 派 ”。

2.结 合 注 释 通 译 课 文,积 累 文 言 基 础 知 识。3.反 复 朗 读,整 体 理 解,达 到 背 诵。

4.学习本 文 烘 托、动 静 结 合 的 写 景 方 法。5.积 累 一 点 古 文 化 常 识。【自 读 程 序 】

1.结 合 注 释 ① 和 教 师 的 讲 解,了 解 姚 鼐 及 “ 桐 城 派 ”。

2.借 助 注 释 自 读 课 文,找 出 文 言 知 识 点,并 口 头 翻 译 课 文。

3.用 原 文 句 子 回 答 下 列 问 题,深 入 理 解 课 文 内 容。

① 由 课 文 的 哪 些 句 子 可 以 推 断 出 泰 山 和 泰 山 日 观 峰 的 地 理 位 置 ?

② 作 者 是 如 何 从 京 城 到 泰 安 的 ?

③ 叙 述 作 者 登 山 的 过 程。

④ 登 上 山 顶 后,作 者 按 照 由 高 到 低 的 顺 序 描 写 了 “ 望 晚 ” 时 的 哪 些 景 物 ?

⑤ 文 章 通 过 景 物 变 化 来 写 泰 山 顶 上 的 日 出,分 别 写 了 哪 些 景 物 ?这 些 景 物 是 按 什 么顺 序 排 列 的 ?

⑥ 作 者 还 写 了 泰 山 的 哪 些 人 文 景 观 和 自 然 景 观 ?

(解 说 : 此 设 计 旨 在 训 练 学 生 的 文 言 文 自 读 能 力,让 学 生 在 熟 悉 课 文 的 基 础 上 理 解字 词 的 含 义 和 用 法。做 思 考 题 时 强 调 字 不 离 句,句 不 离 篇,一 方 面 使 字 词 知 识 得 以 巩固,一 方 面 从 整 体 上 把 握 课 文 思 路,初 步 扫 除 文 字 和 理 解 上 的 障 碍。)【 自 读 点 拨 】

1.姚 鼐 和 “ 桐 城 派 ”

姚 鼐(1731-1815),字 姬 传,一 字 梦 谷,安 徽 桐 城 人。乾 隆 39年 辞 官 后,曾 在 江宁、扬 州 等 地 书 院 讲 学 四 十 余 年。治 学 以 经 为 主,兼 及 子、史、诗 文。作 品 多 为 书 序、碑 传 之 类。有 以 其 室 名 命 名 的 《 惜 抱 轩 全 集 》。

“ 桐 城 派 ” 是 清 代 散 文 的 主 要 流 派,创 始 人 是 康 熙 时 的 方 苞。方 苞 注 重 文 章 的“ 义 法”,主 张 以 “ 清 真 雅 正 ” 之 文,载 孔、孟、程、朱 之 道。刘 大 木 魁 师 事 方 苞,并 发 展 了 他 的 理 论,强 调 “ 义 理、书 卷、经 济 ”,要 求 作 品 阐 发 程 朱 理 学,同 时 又 主 张 在 艺 术 形 式 上 模 仿 古 人 的 “ 神 气 ” “ 音 节 ” “ 字 句 ”。姚 鼐 是 刘 大 木 魁 的 弟 子,他 的 口 号 是 : “ 义 理、考 据、辞 章,三 者 不 可 偏 废。” 实 际 上 是 以 “ 考 据 ” “ 辞 章 ” 为 手 段 来 阐 发 儒 家 的 “ 义 理 ”。因 为 上 述 三 人 都 是 安 徽 桐 城 人,所 以 人 们 称 他 们 为 桐 城 派(但 后 来 的 桐 城 派 作 家 并 不 都 是 桐 城 人)。

2.基 础 知 识 重 难 点 解 析

① 通 假 字

a.成 五 采(“ 采 ” 通 “ 彩 ”)

b.多平方,少 圜(“ 圜 ” 通 “ 圆 ”)

c.其 级 七 千 有 余(“ 有 ” 通 “ 又 ”)

② 词 性 活 用

a.汶 水 西 流 济 水 东 流(名 词 作 状 语)

b.明 烛 天 南(名 词 作 动 词)

c.山 多 石,少 土 ; 多平方,少 圜 ; 少 杂 树,多 松(形 容 词 作 动 词)

③ 积 累 并 掌 握 “ 当 ” “ 余 ” “ 以 ” “ 及 ” 等 一 词 多 义 现 象。

④ 文 言 名 量 表 示 法

文 言 文 中 名 词 与 量 词 的 位 置 与 现 代 汉 语 不 同,是 先 名 词 后 量 词。如 “ 数 十 ” “ 云 一 线 ” 在 现 代 汉 语 中 应 为 “ 数 十 ” “ 一 线 云 ”。

3.学 一 点 古 文 化 常 识

① 关 于 “ 阴 ” “ 阳 ”。

② 关 于 “ 朔 ” “ 晦 ” “ 望 ” “ 既 望 ”。

③ 古 代 纪 年、月、日、时 方 法。

4.课 文 内 容 重 难 点 把 握

全 文 分 五 段,第 1段 点 出 泰 山 及 日 观 峰 的 位 置,第 2段 写 登 山 经 过,第 3段 观 泰 山 日 出,第 4段 介 绍 泰 山 古 迹,第 5段 介 绍 泰 山 冬 季 景 色。其 中,第 2段 和 第 3段 为 课 文 重 点 第 2段 写 登 山 经 过,可 分 为 三 个 层 次 : 一 是 由 北 京 到 泰 安,二 同 从 山 麓 到 山 顶,三 是 到 山 顶 以 后 所 见 到 的 景 物。第 3段 是 全 文 重 点 中 的 重 点,也 是 写 得 最 精 彩 的 部 分。作 者 按 时 间 顺 序 依 次 写 了 待 日 出、日 将 出、日 正 出 和 日 出 后 的 情 景,以 云 天、东 海 和 群 峰 为 陪 衬,表 现 了 泰 山 日 出 的 万 千 气 象。写 等 日 出,着 意 写 了 当 时 的 环 境 和 氛 围,以 “ 大 风 扬 积 雪 击 面 ” 形 容 风 力 的 强 劲,以 “ 足 下 皆 云 漫 ” 显 示 日 观 亭 高 耸 于 云 天 之 上。在 这 样 的 环 境 中 等 待 日 出,内 心 自 然 是 充 满 豪 情。写 日 将 出,则 集 中 表 现 东 方 天 际 的 变 化,最 初 是 被 白 雪 覆 盖 的 山 峦 微 微 显 露 出 来,接 着 天 际 出 现 了 一 条 “ 异 色 ” 云 带,一 转 眼 又 变 成 了五 彩 斑 斓 的 云 霞。这 一 层 全 是 写 景 之 笔,但 从 “ 稍 见 ” “ 须 臾 ” 这 两 个 词 语 也 可 以 看 出 作 者 全 神 贯 注 进 行 观 察 的 情 状。写 日 出,只 有 两 句,但 “ 下 有 红 光 动 摇 承 之 ” 却 是 泰 山 日 出 的 特 有 景 象。最 后 写 日 出 后 日 观 亭 以 西 诸 峰 的 “ 绛 皓 驳 色 ”,另 有 一 番 妖 娆 之 态,又 用 一 个 拟 人 化 的 比 喻 “ 若 偻 ” 来 烘 托 日 观 峰 凌 空 俯 瞰 群 峰 的 雄 姿。

5.表 现 手 法

① 抓 住 景 物 特 征 从 旁 烘 托

本 文 写 景 状 物 主 要 采 取 抓 住 景 物 特 征 从 旁 烘 托 的 写 法。例 如 写 泰 山 的 高 峻,先 用“ 其 级 七 千 有 余 ” 暗 暗 点 出,然 后 借 人 在 山 顶 俯 视 所 见 “ 半 山 居 雾 ” 的 形 象 和 人 在 日 观 亭 时 “ 足 下 皆 云 漫 ” 的 图 景 来 进 行 烘 托。又 如 写 “ 雪 ”,除 “ 冰 雪 ” “ 雪 与 人 膝 齐 ” 等 正 面 描 写 外,又 以 “ 明 烛 天 南 ” “ 白 若 ” “ 绛 皓 驳 色 ” 等 来 从 旁 烘 托。作 者 是 在 严 寒 中 登 山 的,而 文 中 不 着 一 个 “ 寒 ” 字,但 从 “ 大 风 扬 积 雪 击 面 ” “ 冰 雪,无 瀑 水,无 鸟 兽 迹 ” 等 句 中 都 可 以 想 见 气 候 的 严 寒。

② 动 静 结 合

动 静 结 合 是 本 文 写 景 的 又 一 特 色。如 “ 及 既 上,苍 山 负 雪,明 烛 天 南,望 晚 日 照城 廓,汶 水、徂 徕 如 画,而 半 山 居 雾 若 带 然。” 皑 皑 白 雪,覆 盖 青 山,银 色 雪 光,映亮 南 天,本 是 一 片 静 景,但 作 者 用 拟 人 化 的 “ 负 ” 与 用 如 动 词 的 “ 烛 ”,将 静 寂 的 远 景 变 为 一 幅 视 野 开 阔、气 势 宏 大 的 动 景,让 人 一 洗 寒 冬 游 客 寥 落 的 孤 寂 之 感,平添 阳 春 盎 然 之 意。汶 水 河 一 息 不 停、徂 徕 城 辞 旧 迎 新,作 者 “ 如 画 ” 一 笔,又 将 动 景 绘 为 一 帧 静 态 水 墨。“ 半 山 居 雾 若 带 然 ” 更 是 化 动 为 静 的 神 妙 之 笔,缕 缕 云 雾,时 聚 时 离,飘 浮 不 定 ; 作 者 仅 以 “ 带 ” 绘 形,“ 居 ” 字 描 态,“ 半 山 ” 定 位,以 静 写 动,寥 寥 数 语,将 画 面 开 阔、气 象 万 千 的 丽 色 风 光 展 现 给 读 者,让 人 怦 然 心 动,登 临 绝 顶,“ 一 览 众 山 小 ” 的 豪 情,超 乎 俗 众 的 意 境 悠 然 于 笔 外。

③ 叙 事 简 练,语 言 形 象

全 文 只 有 六 百 多 字,却 充 分 表 现 了 雪 后 泰 山 的 特 殊 情 趣,给 读 者 留 下 深 刻 印 象。文 中 叙 事 简 练,如 从 京 师 到 泰 安 的 途 程,只 用 “ 自 京 师 乘 风 雪,历 齐 河、长 青,穿 泰山 西 北 谷,越 长 城 之 限,至 于 泰 安 ” 几 句 就 完 整 地 表 现 出 来 了。其 中 “ 乘 ” “ 历 ” “ 穿 ” “ 越 ” 四 个 动 词 都 很 形 象。【 自 读 思 考 】

1.下 面 各 句 中 加 点 字 与 “ 明 烛 天 南 ” 中 “ 烛 ” 的 用 法 相 同 的 一 项 是()

a.腰 白 玉 之 环

b.孔 子 师 郯 子、苌 弘、师 襄

c.其 阴,济 水 东 流

d.后 世 之 谬 其 传 而 莫 能 名 者

2.下 面 各 句 括 号 内 所 填 省 略 的 词 语 错 误 的 一 项 是()

a.苍 山 负 雪,(雪)明 烛 天 南

b.余 始 循(之)以 入

c.中 谷 绕(以)泰 安 城 下

d.少 杂 树,多 松,生(于)石 罅

3.对 下 面 句 子 理 解 有 误 的 一 项 是()

a.苍 山 负 雪,明 烛 天 南。

青 山 上 覆 盖 着 白 雪,(雪)光 照 亮 了 南 面 的 天 空。

b.泰 山 之 阳,汶 水 西 流。

泰 山 的 北 面,汶 水 向 西 流 去。

c.或 得 日,或 否,绛 皓 驳 色。

有 的 得 到 阳 光 照 射,有 的 没 有 被 照 到,或 红 或 白,颜 色 错 杂。

d.山 多 石,少 土。

山 上 多 有 石 头,少 有 土。

4.将 《 登 泰 山 记 》 的 第 3段 扩 写 成 描 写 冬 天 泰 山 日 出 壮 丽 景 象 的 文 字,不 少 于 500字。

4.《感受音乐》课堂实录-教学教案 篇四

(动感的迪斯科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心情!和张老师一起来扭一扭!

(教师随着迪斯科音乐有节奏地边扭边喊口令,学生欢快地扭动起来)。

师:今天我们痛痛快快地来玩一玩。先让台下所有的老师都来认识一下你,但是今天的自我介绍不一样,要和着节奏来介绍。

(电子琴节奏响起,教师带着学生拍四二拍节奏,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师生有情感地拍打节奏)

师:开小火车,从我开始,(合着电子琴节奏)我-叫-张-敏。

(教师将话筒一一递到每个学生面前,学生和着节奏有表情地介绍,有的学生转着圈、有的做出吹笛子的样子,有的摆头„„进行过程中,学生速度有所不稳,教师不断调整)

师:下面张老师点到谁我们就一起喊他的名字。

(师指某一同学)

生(全体有节奏地喊):楼宇琪|楼宇琪|楼宇琪|„„

(师先后指向不同的同学,学生有节奏地喊他们的名字)

师:下面我们不用电子琴的伴奏,看着张老师的指挥,一齐喊“陈新佳兰”的名字。

(师关闭电子琴并指挥,学生喊:陈新佳兰|陈新佳兰|陈新佳兰|„„教师一会儿猫腰,一会儿双手在空中挥舞,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强弱的变化。教师突然收住,学生没有反应过来,引得台下的教师一片笑声)

师:嘿嘿!没有看懂。刚才张老师的指挥什么在变化?

生1:强弱有变化。

生2:音量有变化。

师:音量,就是她说的强弱。我们继续。

(师指挥,学生喊:楼宇琪|楼宇琪|楼宇琪|„„教师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速度的变化。教师收住,学生也收住了,看懂了指挥)

师:什么有变化?

生1:强弱有变化。

生2:速度有变化。

师:很好,速度和强弱都有变化。再听,又有什么变化?

(师指挥,学生喊:张斌|张斌|张斌|张斌|„„教师一会儿左右大幅摇摆,作陶醉状,一会儿双手在胸前作短促跳跃状,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变化。)

师:什么有变化?

生1:感情有变化。

生2:一个是有弹跳力的,一个是非常抒情的。

师:非常好,一个是跳跃的,一个是连贯的。

二、快乐扮演即兴舞蹈

师:我们演唱的真好听,有一个小木偶也想来参加我们的合唱队,他来了。

(播放舒缓的长笛协奏曲《阿莱城的姑娘》作为背景音乐,教师戴了一顶圆锥形的彩色小高帽,鼻子上粘了一个粉色的小圆球,化装成了小木偶)

师:表演我是一个提线木偶,主人把我挂在了墙上(学生根据老师的解说一起表演:双脚踮起,双手高举不动)。主人把我放下来了;头,放下(一下子头垂下来);左手,半放(大臂先下,作投降状),右手,半放;左手,全放(垂下在身边),右手,全放;左肩,放下;颈线放下(90度弯腰,两手垂下);最后全放下(师生一起扑倒在地板上,引得满场笑声、掌声)。

主人又把我挂起来了:先挂颈线(上身直立,低头),然后挂右肩、左肩、左手、半起、挂上、右手、半起、挂上,最后是头线(头直起,双脚踮起)。平时小主人可喜欢我了,经常摆摆我的手(双手半垂,卡通式摇晃)摇摇我的腿(双腿抖动,台下听课教师笑声、掌声)。

师:小木偶有一位好朋友,是一个会跳舞的洋娃娃。闭上眼睛,听,洋娃娃在跳舞了。

(背景音乐关,播放小提琴独奏曲《会跳舞的洋娃娃》,教师坐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静心聆听,师生随着音乐,在座位上摇晃)

师:洋娃娃是怎么跳舞的?

生1:有精神地跳舞。

生2:洋娃娃在跳圆圈舞。

师:圆圈舞。你会跳吗?(生摇头)不会,那你们想看洋娃娃跳舞吗?(生齐声:想)那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班会跳舞的洋娃娃。

(生鼓掌,师走到一位女同学面前作出邀请状。该女同学随着音乐即兴跳起舞来,教师和其余学生坐在座位上欣赏)

(音乐进行到一半时)

师:洋娃娃跳得好吗?(生:好)怎么没有掌声呢?(生鼓掌)台下的老师好像也没有掌声。(台下掌声、笑声)让我们和洋娃娃一起跳舞吧!(教师和全体学生随着音乐欢快地旋转起来,教师拉着不太会跳的男同学快乐地转圈。台下多次笑声、掌声)

三、利用古诗大胆创作

师:洋娃娃的舞跳得真美,这时,小主人回来了。小主人今天学了一首古诗,听,他在朗诵呢!

(师带着学生轻声地朗诵起来《春晓》)

师:请你带着大家有节奏的朗诵。

(在一生带领下,全体学生朗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除了节奏,有没有小朋友想用乐器为这首古诗伴奏一下?张老师这里有一台电子琴和一架古筝,你觉得用哪样乐器伴奏比较好听?

师(对一生):你想用电子琴伴奏?(该生点头)你有没有学过?(生:没学过)你想不想在台上一秒钟速成电子琴演奏家?(生:想)来,张老师告诉你一个诀窍,掌握这个诀窍就可以速成电子琴演奏家。师故作神秘对着该生耳语:等会儿弹琴的时候,全部弹黑键,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其实通过话筒,已经被现场的每一位学生、老师听见)。

(生点头,台下老师笑声、掌声)

师:好,先请他找找感觉。(该生在琴上试了一下)可以开始了吗?小演奏家!(该生点头)演奏家请坐(师给该生拿一凳子让其坐下)需要帮着朗诵吗?(该生点头)预备:春眠不觉晓„„

(全体学生轻声朗诵,该生摇头晃脑,很投入的用电子琴黑键演奏。全场笑声、掌声)

师(邀请一位女同学):你会弹电子琴吗?(该生摇头)那你现在上台会演奏吗?(生答:会,刚才我听见秘诀了。)张老师不小心泄密了。先来一段前奏吧!开始!

(该生抒情的演奏黑键,一段前奏后,全体学生朗诵。表演完,台下笑声、掌声)

师:有没有想用古筝伴奏的?(一女生举手,师对其问道)你学过古筝吗?(生答:没学过)没学过你也敢?那你知道秘诀吗?(生答:不知道)那你想知道吗?(生点头,师故作神秘状对其耳语)随便弹(台下笑声、掌声,该生坐到古筝边)。预备,前奏开始。

(该生一段轮奏后,全体学生跟着朗诵《春晓》。教师盘腿坐在地上,为学生举着话筒。朗诵完后,该生又用一段轮奏作为结束,台下又是笑声、掌声)

师:了不起啊!还能用别的办法来表现这首古诗吗?

生:可以用歌声、口哨、报纸、舞蹈„„来表现。

师:小朋友们,下面我们就分组来编创这首音乐版的《春晓》。

(音乐响起,学生自由分成四个组开始忙活起来)

师:该我们表演了,标准是:第一看有没有把这首诗的意境表现出来,第二看美不美,第三看有没有创意。哪一组先来?(生踊跃举手)先有请“小伙子队”上场!

(六位男生上台表演,一位男生朗诵,其余学生双手在头顶摇摆,一生同时吹着口哨;第二遍,朗诵改为用《好大一棵树》的旋律演唱,台下阵阵掌声、笑声)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他们很有创意,罗其宣的口哨很好听。我觉得他很辛苦,从头到尾都在吹(台下老师笑声)。

师:口哨表现了什么?

生:春天有许多鸟叫声。

(师请第二组“笛子演奏队”上前。六位学生表演,第一遍两生演唱,一生吹口哨,一声吹笛子,两外两生在后排用报纸模拟风雨声;第二遍演唱改为朗诵,一生演奏柳琴。台下笑声、掌声)

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位同学临上场前急得要命,她的柳琴一根弦断了,刚才她是用三根弦的柳琴演奏的(台下掌声)。

师(问弹奏柳琴的学生):这首曲子以前演奏过吗?

生:是我自己现编的。

师:你们的报纸是干什么的?

生:是下雨的声音。

师:真棒!我们抓紧时间,请第三组。

(七位女同学上前。第一遍,三位女生边朗诵边舞蹈,一生古筝伴奏,另外三位女生用自制沙球伴奏;第二遍,演唱并加入口琴演奏)

师:他们加上了古筝和口琴,也很棒。我们有请最后一组表演(同学们上台动作稍慢了些)下面掌声不热烈,他们就不太愿意表演(台下掌声)。

(七位同学用二胡、笛子、报纸、朗诵等形式表现)

师:四组同学都表演完了,今天同学们用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用音乐的手段来表现了这首诗,非常有创意,很美。我们问问台下的老师。(转身对着台下)你们说,是吗?(台下老师轻声答“是”并鼓掌。师又转身对着同学)老师们能说这样的音量,已经非常不错了(台下大笑、掌声)。

四、踩着节拍出会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说说、唱唱、跳跳、动动,你快乐吗?

生:快乐!

师:这些都是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语言是音乐、动作是音乐、琴声是音乐、古诗是音乐,生活中到处都是音乐。音乐是美的,所以生活也是美的,你能感受到这种美吗?

(播放背景音乐——约翰施特劳斯《嘉洛舞曲》,教师指挥全场听课教师一起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击掌,然后带着学生随着音乐律动走向观众席)

上一篇:召开述职述廉会议下一篇:初中优秀作文我家的端午节作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