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上《与练习》的教案设计(20篇)
1.数学六上《与练习》的教案设计 篇一
练习4
教学要求:
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搜集俗语。
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5、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来回答。(教师:有具体的含义)(3)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多不多?(使用广泛)(4)小结。(像这样的句子叫俗语,它是为群众所喜爱并广泛使用的语句,有着具体的含义)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有的讲自然风光,有的讲乡土特产,有的是讲民风民俗的)(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都是比较有名的,学生大部分应该听说过)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巨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整体布局和“清清爽爽、剪纸、梦境”等词的间架结构。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戒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阿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解释)(2)分组分问题练说。(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解释时态度要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3)让学生从题中提供的三种情况中,任选一种,认真阅读、领会,并要想清楚以下一些问题:向谁解释々解释什么?怎样解释?(4)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3、反馈。
(1)评议后.让同学自由上讲台说说自己被误会时是怎样解释的。
(2)推选一名同学上台谈谈自己本次口语训练的收获。(可以从材料准备、语言组织、表达时的经验等几方面谈)(3)评议小结。(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要得体.说话要通顺连贯.声音要响亮,速度要适中)
五、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大家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即、吹”。
4、指导。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即、吹”的书写方法。
5、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5、练习。
6、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2.数学六上《与练习》的教案设计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一、练习题要少而精
小学生不比高中生, 高中生能够应对题海战术, 而小学生注意力有限, 耐力也有限.所以数学课堂练习一定要少而精, 注重质量, 注重代表性和典型性, 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个题目来学会一类内容, 以此来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 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全面掌握、方法全面掌握、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实践证明, 练习量大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健康, 学生为完成作业而草率行事, 降低了练习效率。如练习份量少些, 完成作业的时间充裕, 学生做作业才能认真仔细、不马虎, 并且工整、准确、规范。因此, 教师在选择课堂练习题时一定要学会取舍,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练习要体现出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互动性
课堂练习的时间其实并不多, 每节课40分钟, 导入大概5分钟, 讲完新课大概需要25分钟, 也就剩下10分钟的时间来做课堂练习了, 所以课堂练习一定要体现出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互动性。
课堂练习的目的性就是在安排课堂练习的时候, 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 偏题难题怪题不能出, 所出的题目都要符合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及时完成作业, 把精力放在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上, 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 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堂练习的针对性就是课堂练习要分层次进行, 因为班上学生学习水平不可能是同一个层次的, 肯定会有优等生, 有后进生, 有中等生。如果练习没有针对性的题目, 就会使得一些学生无法做适合自己学习能力和需求的练习题, 以致学生得不到有针对性的训练, 那么题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成绩自然也无法很好地提高。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题, 作业要有弹性, 不搞一刀切, 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 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 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 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 按个体差异性原则因材施教, 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就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多变换题目的形式和内容, 使其充满趣味性, 避免一成不变的枯燥、机械的练习。可以用选择题, 改错题, 动手题来练习, 也可以用其他各种新颖的形式, 只要学生喜欢, 而且符合本节课教学目标, 就可以实行。
课堂练习的互动性就是指布置的课堂作业不都是要求学生一个人完成, 也可以有小组合作的形式, 也可以有竞赛的形式。教师要积极参与并进行指导或者点评,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课堂氛围会比较活跃, 学生积极性被大大激发。
三、练习要注重操作性, 突出形象性
如果理论和实践能很好地结合, 让学生动手操作, 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且能自如运用。所以课堂练习要注重操作性, 突出形象性。举例来说, 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 教师可以出一道引申题:“一张长16厘米, 宽9厘米的长方形卡纸, 用来剪裁边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 最多能裁几个?”我以为这么简单的题学生答起来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却令我大吃一惊, 没有一个学生做对。无一例外, 学生全用16×9÷ (3×3) =16 (个) 来解答。我静下心来仔细地分析了错误的原因后, 采用以下的方式纠错,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动手剪裁, 看看到底能裁几个。二是将题画在纸上, 试试到底能画出几个。三是讨论, 为什么做错了, 说说到底错在哪儿。四是确定此题到底如何解答。通过这一系列由直观到抽象的活动过程, 学生彻底明白了自己做错的原因, 也学会了一种解题方法——动手实践, 同时也深刻理解了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这一思维发展过程的重要性。
四、注意练习时间的合理性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一堂课练习的时间则更为宝贵。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时间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在时间安排上要避免断断续续, 避免过长地进行单一练习, 避免过多地进行难度练习。一般基础、巩固、发展三个层次的练习在时间安排上要紧凑, 过渡要自然, 巩固新知的练习所占时间比例要多些, 以达到掌握新知的目标。一般情况下, 练习时间安排少了, 练习内容就不全面, 使基本功训练达不到预期目的, 基本技巧运用不纯熟;练习时间过多、过宽裕, 易使学生产生疲劳, 磨掉学生学习斗志。如正负数加减法的练习, 计算单一, 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与厌倦。但因此而减少训练时间, 就完全达不到基本功训练目的。因此, 在练习安排上, 时间显得格外重要, 教师可让学生多做一些变式练习, 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教师在练习安排上必须注意时间的合理性, 使其安排紧凑, 又不乏节奏, 保持学生思维连续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其学习兴趣, 使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充满乐趣。
总之, 精心地设计练习, 科学地安排练习时间, 更好地优化课堂练习, 可以使数学教学从“方法教学, 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 使教学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参考文献
[1]邱永华.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 (7) .
[2]彭荣.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 (7) .
3.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设计与实践 篇三
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是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除了对基础的数字、图形、单位及一系列计算公式进行学习外,还需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实用能力。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就是为了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缺陷
(一)题目内容单一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题目时常常会出现练习的形式单调、练习的内容机械性重复等情况,这样往往会让学生在做练习时感觉枯燥乏味,对所学知识也不能全面巩固。一些教师会直接依照例题设计练习题,这样出题不仅会让学生在长期的做题之后产生惯性思维,做题时只考虑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同时,学生练习与例题相似的题目也不利于其思维的扩展。
(二) 设置缺乏层次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也常出现不合理的状况。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而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都是按照大多数人的学习需要,有的甚至是设计较为简单的基础巩固题。设计的难度还处于较简单的状态,没有层次的变化,难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三) 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认知不够
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认知不够是课堂练习中存在的最重大的问题。有些教师还是采取“题海”战术,认为只要多做题就能提高数学成绩;还有些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敷衍了事,因此设计的题目质量不高,还常常出现重复的习题。正因为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认知不够也造成教师在课堂中将大量时间花在对知识点的讲授方面,留给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较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新知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
(一)注重层次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在一件事上集中很久,因此,给小学生布置很多作业只会让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产生厌倦情绪,并慢慢失去兴趣,这样根本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重题目的质量,利用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
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也应当进行充分考虑,对课堂练习进行梯度性的设置,题目由最简单的课本知识到需要学生发散思维灵活运算的大题,这样的设置既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又能让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形状的面积时,就可以按层次设计不同的题目,基础题可以设置为:一块地长为4米,宽为3米,求这块地的面积。扩展题就可以设置为:一块地长7米,长比宽多1米,求这块地的面积。
(二)注重拓展性
数学对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要求较高,各个知识点间都有相应的联系。因此,在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题目的拓展性,将多个知识点融入一个题目当中,这样学生不仅能在练习当中对以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还能扩展学生的见识,让练习内容更加丰富,涵盖的知识点也更多。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需要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进行运算,这时教师在出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先求解其周长和面积,再求解表面积和体积。
(三)注重趣味性和操作性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自制力较弱,容易被事物吸引,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练习题,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做题,在较为欢乐的氛围中开始自主学习。
例如:教室里有5个人,教室外有8个人,若有2个人走进教室,则现在教室外和教室里面分别有多少人。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合理安排时间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合理安排讲授和练习的时间,避免因讲授时间过长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巩固知识点,或因练习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做题疲劳,兴致不高。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有节奏地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设计并不是单纯靠理论阐述就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层次性、趣味性、拓展性等融入到课堂练习设计中,通过不断变换练习题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李堡中心小学)
4.数学六上《与练习》的教案设计 篇四
观察物体:《搭一搭》教案
土城小学
杨文凤
一、教材简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过观察物体和由3,4个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和立体图形的形状,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本节课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学生由5个小立方块的组合,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的,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密切,并伴随学生的推理、想象、交流、创造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经历过观察物体,由3、4个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和立体图形的形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8页 《搭一搭》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六、教具准备:
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七、教学过程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猜积木游戏。
教师拼积木,让学生观察2个面,猜一猜图形是有几个积木搭成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回忆旧知识。
2、创设“比赛”情景一
(观察无遮挡的立体图形)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
(3)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项目一。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
(7)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侧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设计意图】:观察无遮挡的立体图形,直观的看到,不同的角度看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并能画出图案。
3、创设“比赛”情景二
(观察有遮挡的立体图形)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2)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项目二
(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5)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被遮挡住了)。(6)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 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设计意图】:观察被遮挡的立体图形,从直观到抽象性的过程,不同的角度看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并能画出图案。
二、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上面)(正面)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 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形)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设计意图】:设计过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达到知识的提升。
三、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正面)(左面)(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4)师:注意到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 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能说一说 什么搭的不一样吗?
(让生认识到根据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 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形状).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 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进行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重在“观察”。本节课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物体”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我让学生起经历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5.一年级数学《练习三》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练习。
书P30第3题
①出示书中的图。
观察:小明家、学校和少年宫之间的路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明要从家到少年宫可以有几种走法?
讨论。(一种,从小明家直接到少年宫;另一种,从小明家先到学校再到少年宫。)
哪一种走法比较近?说说你的想法。
(这个过程可以组织学生大胆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
②解决书中的两个问题。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读题,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注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列算式是为了提出解决的问题,所以要选择有用的条件。
2、算一算。
书P30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可以请学生来汇报,对于出现错误的同学要组织学生去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纠正。书P30第2题。学生在书上完成,请个别学生在黑板上板书。集体订正,对错题进行讨论。
游戏:小熊投篮。可以将书上的题目进行改编,准备几个篮,上面写几个数,再准备几个球的图片,上面写算式,请学生模拟投篮比赛。
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
总结。
第2课时
谈话,引出练习课的要求和目标。
练习。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口算卡,规定5分钟内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到时间后,同桌交换批改,看谁在5分钟内对的题最多。完成后,可要求学生在课后将错题改正,没做的题做完。
2、接着画。书P31第5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学生独立去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找到规律,说出应该怎样画下去。启发思考:你能不能也出这样的一道题考考大家?
3、写算式。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学生先独立写。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可以换一个图换一个数再让学生试试。
4、组织游戏:(书P31第7题)
出示图。这么多的`衣服和裤子,要想买一套衣服可以有几种买法?启发学生说出所有的买法,并比较各种买法的不同。淘气的妈妈有100元钱,要给淘气买一套衣服,可以买哪一套,应付多少元?独立算一算。
总结。
第3课时
谈话,引出练习课的要求和目标。
练习。
1、创设情境:大家还记得中国伸办奥运会成功时的情景吗?你知道在投票的过程中,中国得了多少张选票吗?
自己看书找到答案。(书P32第9题)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2、书P32第10题。此题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集体讨论应该怎样解决书中的问题,主要是第二个问题:怎样求还差多少元?用需要的23元钱减去带来的20元,就是还差多少元。最后可进行小组活动:每个人提出一个问题,大家一起来解决。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提出的问题。
3、书P33第11题淘气的小狗。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一起讨论第1小题应该填什么数。第2、3小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讨论。注意:后两题的答案不唯一,应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独立完成书P32第8题。
数学游戏。书P33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填每一组的前三题,然后集体讨论有什么规律。自己试着填后面5个算式。
6.数学六上《与练习》的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时间 1~3周双 基渗透思想品德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难 点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关 键
通过应用题从整数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示意图进行教学。
教 学进度
课时
教学内容
课型
授课安排
7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新授8/30-9/3
3
分数乘法应用题
新授
9/6-9/8
2
倒数的认识
新授
9/9-9/10
4
整理和复习检测和反馈
复习
7.数学六上《与练习》的教案设计 篇七
一、突出思维性, 多向变通
在数学教学中, 数学练习的目的不单单是巩固知识, 还在于引导学生运用一定数学思维方式来细心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强化或获取新的数学思想方法, 更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提高自学与解题能力。尤其是新课程教学中, 数学教师既要让同学们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 还要借助多样途径与方式, 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训练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发散思索, 学会创造性学习, 加深知识理解, 也提高观察、总结、概括等综合素养。因此, 在初中数学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 设计比较典型的“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一题多解”的变式练习活动, 发掘知识本质, 深化知识理解, 也培养学生多向变通、探索、归纳等思维能力, 形成良好数学素养。
如学习“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后, 设计“多题一解”的变式练习, 引导学会观察与总结, 拓展思路, 形成“以少胜多”的效果, 避免“题海战术。”
习题: (如图) 一条公路2次转弯后, 与原先方向一样,
若第一次的拐角是36°, 求出第二次的拐角, 并说明原因。
分析:该题是对平行线性质的考查, 将真实情景转变成数学问题。
即AB∥CD, ∠ABC=36°, 求∠BCD是多少度?
其中, AB∥CD这个条件就是问题的突破口。
∵AB∥CD, 根据“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B=∠C=36°∴第二次的拐角也是36°。
变式1:图 (1) 所示, 有条公路的弯道, 经过2次拐弯后再回到最初方向。若首次的拐角是130°请问第二次的拐角时在刚才的方向上拐过的∠DCE的度数是?
变式2:如图 (2) 所示, EF与MN代表两面相互平行的镜面, 光线AB照射到MN上, 反射光线是BC, 并且∠1=∠2, 一束光线BC照射到EF的反射光线是CD, ∠3=∠4, 请问AB和CD的位置关系是?
这些题目虽然有所变化, 却是“殊途同归”, 都要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求解。这样, 通过“多题一解”, 让学生深入认识“平行线的性质”, 能够做一道题, 解决一类题。
二、突显趣味性, 练有乐趣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 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同样, 在数学练习时, 如果教师能够在练习题的知识性与科学性上, 再增强练习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 那么会能够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当学生兴趣盎然的思考与解答时, 就能获得更好的练习效果。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设计与选取数学练习时, 教师还得突出练习题的趣味性, 可由如下方面入手, 进行优化与创造:一方面, 将练习内容寓于故事情境、生活情景或精彩动画中, 将学生吸引过来, 自觉思考;另一方面, 将练习游戏化、实践化, 由单一的计算中解脱出来, 让数学练习充满魅力, 乐趣多多, 不再枯燥、单一。
如在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中, 勾股定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可选取一些有关勾股定理的有趣数学题, 提高练习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如:数学家婆什伽罗的《丽拉瓦提》中记录了这样一道问题:波平如镜一湖平, 半尺高处出红莲;亭亭多姿湖中立, 突遭狂风吹一边;离开原处两尺远, 花贴湖面似睡莲;请您动动脑筋看, 池塘在此多深浅。 (这样的数学题目充满了诗意, 给学生全新的感觉, 促其发挥丰富想象, 细细品味字词, 探寻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解题时,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 而后相互交流, 一起分析题意, 得出解题思路)
解析:如图所示, 设AD为红莲, 出水处为C。
再如学习七年级下册“因式分解”后, 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将若干个图形拼凑为1个新图形, 然后计算图形面积, 往往可获得一些比较有用的式子。现在有1个两条直角边均为c的Rt△与2个边长分别是a、b、c的Rt△拼成新图形, 请尝试以多种方法来计算图形面积, 看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 会有所发现。这样, 在竞赛氛围中学生会跃跃欲试。
三、突出层次性, 各有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 他们在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平衡的, 而是有所差异。如果练习题缺乏梯度与层次, 有的学生感觉太难, 有的同学却认为有难度, 这就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而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不同的学生在各学科上有所发展。
所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也要以这一理念为指引, 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与知识水平等差异, 设计类型与层次都有所不同的数学练习题, 阶梯训练, 缩小坡度, 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同学的需求, 将数学练习与成功体验情绪交织在一起,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不竭动力。如教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后, 结合学生的差异性, 设计分模仿性基础练习、应用拓展练习、综合提高练习。比如基础题:在△ABC中 (图3) , DE与BC平行, AE=3, AD=5, BD=10, 那么CE的值是?综合题:ABCD (图4) , 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C, O为垂足为, 直线l和线段AD、CB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 (1) 请判断△ABC与△FOA是否相似?讲明理由。 (2) 判定四边形AFCE的形状, 解释原因。
这样, 由易到难, 由浅及深, 拾级而上, 给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8.数学六上《与练习》的教案设计 篇八
【关键词】练习课 设计与组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几年来,我着力研究小学数学练习课“五环节”的有效做法。即“准备—导练—概括—检测—反馈”的有效运用,收益颇多。但根据平时的随堂听课,一些老师总会说,“我这节课是上练习,没什么好听的。”不难发现:部分老师对练习课缺乏重视,应而对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没有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的价值。其实数学练习课也是很有讲究的。就做一道好菜而言,一份优秀的练习课设计就是上等的主材料,而如何组织上好这节练习课就相当于辅佐材料了。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做好“练习课”这道菜。下面以课例《测量长度的练习》(三年级数学上册)谈谈自己在中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与组织练习课教学的。
一、要上好一节练习课,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好的练习课设计。
小学数学练习课,根据练习内容可以分为单项练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两种。无论是哪种练习课,设计时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
2.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练习要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做什么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5.练习的分量要适中,做到质与量的兼顾。
6.练习设计中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内容“测量长度”(练习课),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巩固对1分米、1毫米和 1米长度的体会,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记忆长度单位及其他长度的方法。
2.体会并掌握“观察——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练习,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对长度单位间进率的认识更清晰。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准备[基本知识重现]
1.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吗?它们都用哪些字母表示呢?
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mm cm dm m
2.用手势比划并交流记忆方法。
3.相邻两个单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师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
mm cm dm m
10 10 10
(二)导练[精心设计练习巧导练]
1.找出日记中长度单位用错的地方并改正过来(单位的选择运用)
9月6日 星期二 晴
早晨,身高120米的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13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拿起一个高1毫米的水杯,喝下满满一杯水。接着走了200米远的路来到学校,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15厘米长的铅笔和5厘米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练习。
2.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约是多少?
(三)概括[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1.对于刚才日记中出现的错误,你想说些什么吗?
2.小结:哪一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四)检测[达标检测 因人而异]
1.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1)铅笔长19厘米或者说长( )毫米,还可以说长( )分米( )厘米。
(2)水杯的高约1( );跳绳的长约2( );直尺的厚约( )毫米;小明的身高是130( )。
2. 计算
23毫米+57毫米=( )毫米=( )厘米
85厘米-42厘米=( )厘米=( )分米
3.在○里填上>、< 或 =
7千米○6000米 9分米○2米 50毫米○5厘米 200分米○200厘米
4.小组合作完成。
50分米长的绳子,剪成10分米长的小段,需要剪几次?一米长的繩子,剪成1分米长的小段,几次可以剪完?如果剪成1厘米长的小段,要剪多少次?
你发现了什么?
(五)反馈[及时总结评价 拓展延伸]
1.及时评价检测题。
2.全课总结。
二、组织教学时要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习动力。
有了一份好的练习课设计,还得在组织教学上下功夫。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其年龄特点,在组织教学时我们要迎合各个年级孩子的口味,就中年级孩子而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学习的动力,我认为可以从灵活运用教学设计和师生关系两个方面去进行。
1.使教学设计情境化、生活化、多样化、实践化[1]
认知心理学也指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在练习课中,要有意识创设各种生活化的情境为不同学生程度的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改变习题的呈现方式和教学的组织方式,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活跃了练习课气氛又可消除了学习的疲劳。也可多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练习,给学生展示一个动态的真实的问题空间,把单调、僵硬的问题赋于生命力。充分提供学生操作、尝试、探究的机会。
2.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坚持激励性、多元化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品尝更多成功的喜悦,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同时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或期望,能够激发出孩子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力量。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上说:“本单元的‘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能称之为测量的教学。” [2]
基于这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适当的测量物品,以填写表格的形式,让小组合作完成。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发生碰撞,意见会有所分歧,但老师可以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恰当的引导,对活动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做到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浅谈数学练习课的有效实施策略》, 黄健新的博客 2009.2.27
9.五年级数学分数与练习教案 篇九
1、通过回顾与本单元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的方法,以及进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
师: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学会了比较分数的大小;
生2:我学会了约分;
生3:我学会了通分;
生4:我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揭题--今天,我们将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与练习“。(板书课题:与练习)
二、自主探究,巩固反思
1、小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2)约分和通分有什么区别?约分和通分的一般方法各是什么?
(3)你会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汇报交流,师生协作,将相关知识点作好。
3、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引导学生根据图形进行思考,也可以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思考,然后交流补充:图中的涂色部分可以用2/3、4/6、6/9、8/12等分数表示。
(2)完成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填写下面一行的两道题目时,可以把除法算式改写成相应的分数形式,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括号中要填几。最后在班中交流,说明思考过程。
(3)完成第3题。
理解题目意思,先圈出最简分数,再把其余的数约分,完成和集体核对。
(4)完成第4题。
可以引导学生先把题目中的分数都约成最简分数,再进行比较,其中15/10、3/2和18/12是相等的,可以用直线上的同一个点来表示。
(5)完成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指名口答,并说明思考的过程。
三、质疑,布置作业
师:通过这节练习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在哪个知识点上的理解掌握有所进步?有什么经验跟吗?(生自由发言)
作业:课后将这些知识点作。
10.数学六上《与练习》的教案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对所学知识分阶段进行整理的习惯。2.能力目标:
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梳理本单元知识要点。
教学难点:
提高应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本单元所学方程主要是哪两种类型的?(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1)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先各自解出方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的?要将方程进行怎样的变形? 汇报交流结果,说说自己的想法。
(2)本单元学习了用方程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举例说明? 汇报交流。
板书:ax±b=c和ax±bx=c。
2.这两类方程,分别设哪个量为x,怎样找数量关系?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独立完成计算。
这些方程可分为几类?分别有什么特征? 每种类型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展示作业,指导解题方法。2.完成第2题。读题,理解题意。
你是怎样找到与“铁路桥长度”有关的数量关系的? 怎样找与“公路桥长度”有关的数量关系的? 有两个问题,应怎样表示未知数? 完成解答。如何检验? 3.完成第3题。从图中,你看出什么?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怎样列方程解答呢? 完成解答。4.完成第4题。
你是怎样理解题目意思的?
印制画册的1740元包括几个部分的费用? 能找出数量关系吗? 分别怎样表示?
在小组中交流所列方程是否正确及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三、课堂小结
通过整理与练习,你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又有了哪些收获? 你认为正确解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11.数学练习题设计与学生兴趣更投缘 篇十一
【关键词】数学 练习 教师 学习 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79-02
数学练习题是在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巩固当堂课所学知识的练习题。它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让薄弱环节得以巩固,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形成和巩固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只有受学生欢迎的练习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种单调、机械的练习只能逐渐消淡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厌倦、疲于应付。那怎样使数学练习带给学生“特别”的感觉呢?本人认为,只有让数学练习生动,才能使学生心动。
问题1:教师的预设能否真正应对孩子的生成?
在对数进行分类时,孩子们交流到几百的分一类,几百几十分一类,几百零几的分一类,当时的我只是应和了一下,其实课堂上的我如稍加整合把学生交流的数有意地板书(500、1000、90、450; 305、708),再让孩子们读读,和同座说说有什么发现?我想孩子们一定能发现0在不同位置,读法上是有区别的,这样不就把这节练习课的重难点读、写数自然的生成出来了吗?
问题2:千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能否和后续的学习有效串联呢?
我们都知道千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认识万、亿以内乃至更大数的基础,也是学习千以内四则运算的基础。纵观全课我的眼光放得够远吗?在学生生成出单双数的特点时,我可以写出更大的没学过的数让孩子们判断是单数还是双数。同时这节复习课能否和下面计算复习有效的整合?让孩子的计算能力培养渗透到每一节课?
问题3:孩子的练嘴与练笔能否融合,让课的时空上充分的留空?
我们习惯于把一节课安排的满满的,其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一点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新知在静思中消化、构建直到创新,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那这节课的融合又该体现在哪里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又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思考。
一、练习的形式,讲求新
1.巧变“包装”,让练习“靓丽”起来。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为了使学生更乐意接受练习,应注意练习形式的“人性化”:如把“改错”说成“请你当医生”或“你来做老师”;把“判断”说成“秉公执法”、“我当包公”……
2.巧编“故事”,让练习“有趣”起来。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需求,用故事来包装练习。
二、练习的数量,要求精
1.巧改“类型”,让练习“变通”起来。
学生作业练习的量要少而精,要在“精”字上下工夫,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教师应根据每课时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巩固为主,发展为辅”的作业,力求做到少而精,以少取胜,改变一下题目的类型,设计一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题目。
2.巧用“比较”,让练习“完善”起来。
练习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围绕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难点来安排练习,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两方面去考虑,在疑难处、障碍处、易错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少走弯路。
三、练习的内容,力求实
1.巧借“生活”,让练习“亲切”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息息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理习题。例如在教学完《乘加乘减》后,我结合学校庆祝“元旦”的游园活动情况,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走迷宫,每人每次3元;碰碰车,每人每次10元;海盗船,每人每次9元;动物园,每人每次8元。问:(1)每项玩一次,一共要多少钱?(2)到动物园参观一次,碰碰车、海盗船各玩两次,一共要多少钱?(3)如果学校发给你们20元的游乐券1张,请你设计游玩方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计算出(1)、(2)要用的钱,学生想出很多办法,有的设计出数十种方案,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
2.巧添“品种”,让练习“丰富”起来。
除书面练习外,我还补充一些口头练习、实践练习,让学生动脑、动口又动手。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后,我曾“借”学生的学号设计了“快速反应练习”:
(1)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请起立并从小到大报数。
(2)学号偶数是质数的同学到前面来排队报数。
(3)学号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同学请到后面排队并报数。
四、练习的呈现,力求活
1.巧设“台阶”,让练习“机动”起来。
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要激发每个学生的练习兴趣,应给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我设计了下面三个层次的练习。
A层(基本题) (1)说一说,在我们的身边或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2)用各自准备好的小捧摆出—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指出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
B层(发展题) (1)用三角板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2)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点,找出下面图形未知边的长度。(图略)
C层(提高题)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
(1)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组织班上学生进行评比。
2.巧汇“群智”,让练习“流动”起来。
学生“吃惯”了教师出的练习题,久而久之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如果放手让学生之间相互出题练习,学生就会有一种被重视感和平等感。于是,我就在黑板一角专门开辟一个“数学角”,登载学生看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或者自己编写的习题,每天出二、三题,每题注明出题人的姓名,作为附加题请学生做在当天的作业本上。这一形式很讨学生欢心,无论是出题者还是做题者都是兴趣盎然。更可喜的是,班内掀起了一股爱阅读数学课外书和寻找身边的数学的好风气。
12.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 篇十二
一、练习要有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 增加练习的开放性, 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在省城一次听课时, 有位教师在“元、角、分”教学中, 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练习:她向学生展示商店的场景, 摆出各种物品供学生购买, 每生准备5元钱, 4个学生为一组, 每组要商量如何买才比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在这一过程中, 一要算好总价, 二要注意数量, 三要注意品种。这个教学实例证明, 一个开放的练习空间,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练习要“你中有我”
新课标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同构, 练习也应考虑这一点。我在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课时, 特备这样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 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 春鸟弄春色。”然后提出了以下问题:
(1) 哪一个字出现的最多?
(2) “春”字共有几个?
(3) “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这似数非数的练习, 新颖独特, 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 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 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环境。
三、练习的“民主自由”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 练习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如在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 我给出两组对应数据,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3个数自编一道正比例应用题:
(1) 10 25 (2) 20 50
学生在思考片刻后就说出了:“我用20元钱可以买到10本同样的笔记本, 买25本这样的笔记本, 需要多少元?”“我家买回20斤大米, 可以吃10天, 照这样计算, 买回50斤大米可以吃多少天?”“妈妈的青菜每10把卖20元, 今天共卖了25把, 一共收入多少元?”……这样的练习, 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 活动是自主的,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发挥。
四、练习莫要“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如我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 布置学生去观察学校内纪念亭的六根柱子, 看清涂漆的是圆柱的哪一面;教学“统计”后, 让学生统计学校门前公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教学圆的周长时, 组织学生去量一量篮球场中争球圈一周的长度……这样的练习设计, 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 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 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
13.六上语文第七单元阅读练习 篇十三
“我要活到1997年,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每当想起邓爷爷,我的耳边就仿佛响起邓爷爷生前说的这句话,他那娇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就在我眼前浮现。我是多么希望邓爷爷能够如愿以偿啊,然而就在距离香港回归祖国仅剩下的100天的时候,他却悄悄地走了。。。
2月20日,我们全家人从电视里知道了邓爷爷逝世的消息。正在炒菜的奶奶一愣,不知怎么了,一动也不动,连菜烧焦了也不知道,刚从外面进家的爷爷泪水寺眶而出;正在喝茶的爸爸则呆呆地坐着,手中茶杯跌落在地,跌得粉碎;妈妈边看电视边擦着泪水;我呢?听到邓爷爷逝世的消息,又看到全家这样子,我的眼泪像断线珍珠似的不住往下流。。。这天,我一直睛朗的天空,好像突然变得阴沉沉了;一向喧闹的街道,寂静得仿佛能听到人们心中涌动的悲伤;向来充满欢乐气氛的儿童乐园,变得冷冷清清;路旁的小树被风吹着,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在抽噎。。。整个县城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是啊邓爷爷不幸与世长辞神州震动举国同悲是他老人家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才使香港即将平稳回归,百年民族耻辱一期得雪;澳门也将在1999年回到祖国的怀抱。是他带领着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充满希望和光明的富强之路;是他。。。他的去世对我国来说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怎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深衰思呢? 邓爷爷毫无保留地把毕业精力和心血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邓爷爷的遗志,发奋努力学习,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成为合格的跨世纪的接班人。敬爱的邓爷爷,您慢走!
1、把第四自然段标点符号补充完整。2分
2、解释词语。4分
如愿以偿:
不可估量:
3、造句。
毫无保留:
4、文中“悄悄地走了”是什么意思?2分
5、用“——”画出文中一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3分
6、用“~~~”画出拟人句。文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7、文中第二自然段写了“我”一家人得知邓爷爷逝世的消息后的神态与动作,从中可以看出一家人。3分
大自然的文字(片断)
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yù zhào(),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1、用“——”画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1分)
2、用“~~~~”画出本段文字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比喻成()。(2分)
3、根据拼音写出文中的一个词语。(1分)
4、“砧状云”告诉我们的信息是()。(1分)
5、大自然的文字很多,除了砧状云以外,你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还有(),它告诉我们的信息是
()。(2分)6、大自然不缺少文字,缺少的是发现大自然文字的眼睛。要想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要()。(1分)
啄破硬壳
我们无数次地吃过鸡蛋,但很少有人亲眼看见过小鸡雏从蛋壳里钻出来的场面。那一年,我领着女儿到农村去,恰巧遇见了老乡家的母鸡在孵小鸡。
那是一只芦花色的母鸡,趴在土炕一角草筐里的鸡蛋上倾注着自己全部的母爱。鸡蛋挺
多的,我们能听到小鸡雏在蛋壳里面用力地啄壳的声音,“嗒,嗒嗒……”那声音()
弱小,()震撼着人心,这是小鸡雏在用自己的生命撞击着铜墙铁壁似的硬壳。过了
好久,一个湿乎乎的小脑袋才很艰难地从里面钻了出来。
女儿的目光集中在一个啄壳声响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鸡蛋上了。那鸡蛋壳的上端已经露出
来米粒大小的孔,从那个小孔里看见鸡雏用力啄壳的硬喙。“嗒,嗒……”几分钟过去了,那小孔还是米粒大小,似乎没有变化。
女儿为了要帮小鸡雏,她不顾老母鸡威胁的叫声,伸出手来要去剥那个硬壳。
这时,站在一旁一直没有吱声的老大娘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她一把拦住了女儿。
大娘说:“孩子,别去碰它,这小鸡雏()靠自己啄破硬壳()能活,你帮了它,也许就是害了它。”
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老母鸡是最护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它却“冷酷”地让鸡雏自己钻出蛋壳。农村老大娘无意中说的这句话那样平凡,而其中蕴藏的道理却让人思索。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平凡()冷酷()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硬喙:
蕴藏:
4、写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5、读带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冷酷”为什么要带引号?你觉得母鸡真的很冷酷吗?答:。
6、大娘的话里蕴藏着什么道理?请你写写自己的见解。
藏羚羊跪拜
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至今,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
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侯,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
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者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
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
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
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叉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蓬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叉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叉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接济()善良()清楚()圣洁()
2、仔细读3~6小节,理出事情的发展顺序。(2分)
发现藏羚羊→()藏羚羊→()藏羚羊→()藏羚羊
3、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4、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概括回答。(2分)
5、用“~~~~”画出描写藏羚羊跪拜的句子。藏羚羊为什么向老猎人跪拜?(3分)
6、短文最后写了老猎人把藏羚羊连同它没出世的孩子掩埋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2分)7、读了本文,你一定深受感动,有什么话想说吗?请写下来。(3分)
可爱的小鸟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在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那银色的胡子、尖尖的嘴巴,喏,怪有意思,像天庭下凡的神仙,独乘木帆,缓缓漂来,那个优雅劲儿,真是太妙了!
小鸟,那微小的身躯,面对着广袤(mào)无边的大海,它没有畏缩,在风浪过后,来不及沮丧、抱怨,便坚毅地站在生活之舟上,在左右摇摆中寻索,开拓着生命的小溪。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噗啦”一声落在船上。也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嫩黄。水手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深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qiān lìn)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彩。远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思乡呵,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飞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坚毅:
爱不释手:
2、仔细阅读短文第3、4、5自然段,仿照例子,从文中找出或概括能反映小鸟特点和品质的词语。
例:第2段:优雅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3、仔细阅读短文中加线的句子,你对其中哪句话最感动?请把句子写下来,并说明感动的原因。
句子:原因:
4、小鸟是人类的朋友。你真心喜欢小鸟吗?如果喜爱,请你做下面几道题。
(1)写出几种你喜爱的鸟的名称:
(2)用一句话赞美你最喜欢的小鸟:
(3)请你为“爱鸟日”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5、这篇短文的主题是()
A.赞扬了小鸟与水手间的真挚感情。
B.赞扬了小鸟的坚毅、奉献和恋乡。
C.借小鸟表达作者眷恋故乡之情。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我在上小学。6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一人拉扯着我和妹妹起早摸黑挣工分。(A)家里的日子清贫得像一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给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匆匆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3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B)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技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粑(bā)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糊糊吗?娘说过,她不喜欢粑呀!……等我回到家时,手中荷叶里空空的,连馒头屑也不见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大声地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5个白中带黄的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地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选用下面合适的成语,准确概括文中划线上的内容。(1分)
一尘不染一贫如洗狼吞虎咽狼狈不堪
(A)处:(B)处:
2、读短文,感受“我”心里变化的原因。(2分)
①“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那是因为(); ②“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那是因
为();
3、用“——”画出3句表现母亲神情变化的语句。(3分)
4、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或句。(4分)
14.数学练习课的设计与教学策略 篇十四
资中县重龙镇中心学校 黄伟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数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练习课的地位和作用
练习课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练习课在几种课型中占有重要比重。
二、练习课设计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没能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多数的练习课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掌握如何。
2、是为练习而练习,针对性不强,对练习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泛泛而练,面面俱到。
3、层次不清楚。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4、形式单一,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
5、不重视反馈。对练习结果心中无数。
6、不讲究效率。原因:一是教师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导致对练习课的教学目标的把握还不到位;二是对练习课缺乏重视,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对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没有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应有的价值。
三、练习课的基本要求
练习课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练习的编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练习的数量要适当,既要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学生的负担过重。
四、练习课的一般结构和基本流程:
(一)练习课的一般结构
(1)检查复习。主要是回忆已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本课内容所需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进行一些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算训练和应用题的基础训练等)。
(2)揭示课题。明确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3)练习指导。练习课应防止机械重复的练习,应该有指导地进行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教师的练习指导,可简要分析练习中要应用的法则、定律,并要求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时可先组织板演练习,然后通过对错题的评讲,进行练习指导,这样做比较自然。
(4)课堂练习。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练习要分层次,要注意应用题组练习,加强练习题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益。
(5)练习评讲。对练习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评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当堂解决问题。通过练后评讲,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6)课堂小结。可先让学生自己小结:通过练习课,自己有什么提高,弄清了什么问题,总结解题规律和分析练习中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练习。
练习课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往往练习分几个层次进行,可采用练一段,评讲一段;再练一段,再评讲一段,课堂结构中的第三、四、五段可重复几次。
(二)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1、基本训练。多采用口答、视算、抢答、比赛等方式。
2、范例精解。精选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强的内容作为例题供同学们研究。
3、综合训练。围绕练习目标、重点、难点组织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组织练习。
4、拓展延伸。练习课一定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拓展,把培优落实在课内。
五、练习设计与教学中常用的策略
(1)练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一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进行。首先,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而不应该平均使用力量;其次,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
(2)练习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课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练习容易使人乏味疲劳,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脑、口、手并用。兴趣的激发主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练习内容要鲜活,内容的选择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可感知的、熟悉的内容,增加亲近感;二是:呈现方式要灵活,趣味性要强;三是:课前准备要充分,多采用卡片、挂图、基本的教学具、小黑板等。
(3)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编排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必须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一是练习的内容要做到由易到难,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二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练习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对练习的不同要求,从而在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实现每位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4)练习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要注重应用性和开放性。在练习中,一要注意体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二是注意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新课程标准指出:练习的设计要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而且问题解决也成为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问题解决与常规练习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练习着重寻求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条件的开放性<2>、问题的开放性<3>、思路的开放性。<4>、结论的开放性。
(6)练习要及时反馈。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一节课常常要安排多次反馈性的练习,以便使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利用率,保证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每当学生完成练习,他们最为关心的是练习结果正确与否,但是这种关心程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对练习印象最鲜明、最清晰的时候进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质量,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反馈不只是为了知道谁对谁错,即使对了,也不见得是同一种解题思路,同一个思维水平。所以,通过练习的反馈还应作进一步的了解,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还应该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检查方法,提高自我反馈的意识和能力。总之,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获取矫正性的反馈信息,练习正是获取这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15.例谈数学课的练习设计 篇十五
一、练习设计要有目的性
数学练习题的选择要坚持目的性, 克服盲目性, 避免机械的、单调的重复。每次练习要有一个重点, 突破一个难点, 要把练习的意图集中地体现出来。巩固哪些知识, 形成哪些技能, 沟通哪些联系, 掌握哪些内容, 要做到有的放矢, 要旨鲜明。教师既要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这一阶段练习的内容, 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为新授课铺路架桥, 使新授课的难度降低, 坡度减缓, 利于学生接受,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从主观上乐学, 引起探究的动机, 为新授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之前先设计了下面三道题:
(1)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2) 用简便方法算出52×7+48×7的结果。
(3) 李明家距离李鹏家390米, 两个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家走去, 李明每分钟走80米, 李鹏每分钟走50米。
a.两人1分钟走的路程之和是多少?还相距多少米?
b.两人2分钟走的路程之和是多少?还相距多少米?
c.两人3分钟走的路程之和是多少?还相距多少米?
d.3分钟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在这三道练习题中, 第 (1) 题可为新授课后总结出“速度和×时间=路程”作铺垫。第 (2) 题为例题的两种解法提供了方便, 作好了准备。第 (3) 题具有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初步理解“相遇”的意义和条件的功能, 促使这一知识的正迁移, 为学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 对单一的练习不感兴趣, 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特别是练习时, 在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掌握的情况下, 如果练习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注意特点, 就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 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应变能力。
例如, 在设计教学《分数乘法》后的练习时, 我就先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 第一根剪去了41, 第二根剪去了41米, 哪一根剩下的多?引导学生从两根绳子都大于1米, 等于1米, 小于1米三种情况去讨论。然后设计另一题:一根绳子第一次剪去14, 第二次剪去了14米, 哪一次剪去的多?这样的练习既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
三、练习设计要有启发性
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学会一种方法, 掌握一种思路, 发现一种规律, 不断地受到启发, 达到举一反三, 闻一知十的目的。例如, 书店有故事书240本, 故事书相当于科技书的35, 书店的故事书和科技书相差多少本?教师在教学中, 注重启发性, 放手让学生广泛讨论, 可得多种解法, 第一类用分数的方法解答, 解法一:240÷53-240;解法二:240÷53× (1-53) 。第二类用倍比的方法解答, 解法三:240×35-3;解法四:240×35-240;解法五:240÷3;解法六:240÷3×5-3。第
5-35+35+3
三类方法用方程法解答, 解法七:设科技书有x本, x240=53;解法八:设科技书有x本, x240=35;解法九:设相差x本, x240=35-3;解法十:设相差x本, x×35-3=240;解法十一:设相差x本, (x+240) ×53=240。第四类用整数的方法解答, 解法十二:240×[ (5-3) ÷3];解法十三:240÷3× (5-3) 。
四、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是求知的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内驱、维持和强化的作用, 练习兴趣往往是和效率联系在一起的。提高趣味性, 可以有多种途径。我们的练习课离不开一个“新”字, 要有新的形式, 新的题材, 新的要求, 新的思路, 新的方法和新的体验。
16.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篇十六
新课程标准规定: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根据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分层次落实,积累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反思,逐步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练习量要适中;要有一定量的基本题和变式题,以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要有综合题和开放题,以发展能力,开发智力;要有好的数学问题,以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一、教师要做到练习内容的拓展和练习方式的创新
(一)练习内容的拓展
如现有新教材中,数与代数新增了估算、探索规律;图形与几何中,新增了视图、展开图、图形的拼摆、图形的运动;统计与概率补充了随机现象;新增了综合与实践。这些新增教学内容,需要我们收集和整理练习内容,做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
(二)练习方式的创新
我们在更新练习内容的同时,也需要创新练习方式。如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练习、操作练习和探索练习等。新的练习方式应在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应用,还可延伸到课外。
二、设计数学练习时,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设计的数学练习题,应重视生活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应用意识。要从生活题材出发,挖掘这些题材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并通过适度的加工使之与小学数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相对应,成为适合小学生解答的数学问题。
三、在练习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既要关注形式,又要关注内容
练习形式多样化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智力的一个方法。但形式过多,也会冲淡练习主旨。所以,设计练习题,要以教材为主、以基本练习为主、以练关键为主。教师要仔细揣摩每道题的设计意图,把握实质,才能发挥好练习题的作用。
(二)既要关注过程,又要关注结果
在习题设计中,教师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和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但在关注过程的同时,还要通过适量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即关注练习的结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好后续知识,他们的数学思考、数学能力才能得到稳步的发展和提高。
(三)既要关注记忆性知识,也要关注理解性知识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不断巩固和强化,基本技能的形成也应如此。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把教学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又有助于学生记忆知识。
17.数学六上《与练习》的教案设计 篇十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复习
1.口算。
25+5=18+8=40+16=36+10=
80+10=4+30=70+27=64-3=
79+3=20+32=15-8=7+58=
指名回答: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2.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39+4422+4865+2135+3
学生练习做完后进行集体订正。
3.指导练习
做课本练习二第5至第10题。
第5题,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在3分钟以内做完这5道题,而且要正确。让学生同时开始计算,教师计时,做完的同学立即举手,教师统计在3分钟内完成的人数,并核对计算结果。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肯定,对做得慢或错题较多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第6题,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三题的计算过程,对照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注重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并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第7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入课本相应的空格中,指名学生回答题末提出的两个问题。
第8题,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再请个别同学说本题的题意,同样也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
第9题,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订正时,教师着重强调,这是一道应用题,计算结果要写清单位名称和答案。
第10题,此题中既有封闭式题,又有开放式题,其中(1)、(3)题答案是唯一的。第(2)题答案不唯一,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寻找各种合理的答案。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以下几样玩具:
小飞机和小汽车:23+12=35(元)
小飞机和小火箭:23+17=40(元)
小汽车和小轮船:12+30=42(元)
小汽车和小火箭:12+17=29(元)
小火箭和小轮船:17+30=47(元)
学生做完这题时教师提问:
小玲能不能用这50元钱,买其中的三样玩具?
为什么小玲不能买小飞机和小轮船这两样玩具?
补充题,比一比。
18.数学六上《与练习》的教案设计 篇十八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调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较熟练地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调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关键: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调商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6×523×411×642×2
35×226×825×824×5
2、估商训练。
(1)填>、<或=。
28×5○14518×6○98344○43×8
(2)下面各题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2007×()<460()×90<453
3、试商训练。
说出下列各题的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商是几?
二、指导练习。
初商改商练习
(1)教师出示49、让全班学生计算完毕后,分四人小组讨论。每人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集中讨论:
商4小了改商5
归纳:“五入”法把除数49看作50来试商,商4小了,需要调商;改商5合适。
商9大了改商8仍是大了改商7
归纳:用“四舍”法把除数24看成20来试商,商大了,经过两次调商。
小结: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是除数被看小了,商可能偏大;用“五入”法把除数着作整十数试商,是除数被看大了,商可能偏小,试除中当商过大或过小了,就用调商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
三、作业。做练习十一的`第5-10题。
(7)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7,第53页例8,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掌握灵活的试商方法,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
教学难点: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关键:掌握灵活的试商方法,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4×515×816×425×4
(2)15×6+1525×8-25
(3)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16015×9○120
在订正第(2)题时,如15×6+15,学生可能回答:15乘以6得90,90加15得105,教师还可以问15×6+15也就是15乘以几?
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
举例说明。
二、新授。
1、说明有些除法题,为减少调商次数,试商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2、教学例7。
出示例7,14如果把11看做10试商,7显然是太大了,需要调商好几次。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试商比较快呢?
邻桌两个同学先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了解同学中的不同想法,然后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说出不同的试商方法,教师分别写出来,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明哪种方法简便。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52页,看看小芳、小明、小勇是怎样想的,你的想法和谁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
教师小结:遇到除数是十几的,像小明那样,利用口算想出一个一位数和除数相乘的积同被除数较接近,很快确定商几,这样试商最简便。如果学生中有其他好的想法,也要提出给予表扬。
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1516
全班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试商时是怎样想的。对不同的试商方法加以比较。如果有的学生从6个15是90,而想到16应该商6,要当即给予表扬。
3、教学例8。26
提问:怎样能很快想出商几呢?全班独立做题,教帅巡视。然后全班讨论,先说出不同的试商方法,再比较,看哪种方法简便。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3页,提问:小林、小强、小青是怎样想的?你的想法和谁的一样?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小结:有时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遇到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稍大,可以把除数乘以10,看比被除数前三位多多少,再把商适当改小。除数是25的,也可以先想25和哪个数相乘得整百,看乘得的整百数比被除数多多少或少多少,再把商适当改小或改大。
如果有学生想出其他好的试商方法,也要给予表扬。
试算“做一做”。2426
全班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对不同的试商方法加以比较。如果有的学生把除数24、26看作25来试商,也要给予表扬。
三、课堂练习。练习十二第1、2、3题。
19.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四要素 篇十九
一、学练结合——寓练习于数学活动之中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常常采用“照本宣科”的形式, 按照教材提供的知识顺序和课堂练习逐一来展开教学。其实, 教材的内容只是一个学习载体, 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 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做到学练结合, 寓练习于数学活动中, 使学生做到学与思、知与行的有机融合, 顺利达成知识建构。
【案例1】“圆的认识”教学片段——画圆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 初步感知圆的结构特征。
师:圆规是画圆的工具, 你能用手里的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吗?请试一试。
在学生尝试画圆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思考: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在学生交流中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针尖 (点) 不动, 圆规两脚距离固定, 转动一周, 做到首尾相接。
师:根据同学们刚才的建议, 现在老师也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请思考一下, 怎样才能画得又快又好。
师:根据刚才你们自己所画的圆以及老师的演示, 现在请你在纸上准确快速地再画出两个圆:一个画在纸张的上面, 一个画在下面;上面的圆画得小一点, 下面的圆画得大一点。
2.交流小结画圆的方法, 并认识圆各部分要素的名称。
师:刚才画的两个圆, 一个在纸张的上面, 一个在下面, 你是怎么做到的? (在学练结合中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一个圆画得小点, 一个圆画得大点, 你又是怎么画的? (在学练结合中体会: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从上述教学中可以看出, 教师并未采用“以讲为主”的方式进行圆各部分名称以及画圆方法的教学, 而是采用“学练结合”的方式, 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其中初次画圆作为尝试, 让学生体验圆形成的一般特点。再通过小结讨论、教师示范后, 进一步理解圆的构成及画法;同时结合思辨与讨论——“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让学生在练习体验中轻松地获取知识。这样学练结合的练习设计路径, 有效地做到了学与思、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二、整体推进——聚练习于思维递进之中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课堂理应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主战场”, 而一组有效的数学课堂练习就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载体。因此, 在设计练习时, 除了注重知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外, 更应重视思维层次的递进, 关注目标的指向与达成。教师要明确练习设计的意图与目标, 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于思维发展的体系。
【案例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片段
在学生探究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后, 教师设计了如下层次的练习, 整体推进学生思维的深度。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基础维度)
(1) 长方形周长:长6分米, 宽4分米。
(2) 正方形周长:边长7厘米。
2.生活中的数学。 (递进维度)
(1) 学校举行迎新年联欢会, 想在一块长30分米、宽10分米的黑板四周贴上花边, 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2) 花坛是一个正方形, 边长是10米, 一只小猫沿着花坛的边跑了2圈, 它跑了多少米?
(3) 学校的围墙边有一片正方形草地, 准备用篱笆把它围起来, 已知草地边长6米, 至少需要多少米长的篱笆?
(4) 老师要配一块长方形的玻璃, 记得周长是88厘米, 宽是20厘米, 却记不清长是多少了, 你能帮忙算一算吗?
上述练习设计中, 教师从两个层次维度集中指向目标达成。第一层: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进行列式计算;第二层:能运用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两个层次的练习既有内容上的联系, 又有难度上的区别, 为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找到了递进的路径。
三、聚焦本质——蕴练习于思维发散之中
在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中, 既要关注练习题设计的思维递进, 又要注意聚焦数学知识本质, 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原理, 有效地将思维策略具体化、形象化。也就是在巩固新授知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 从知识整体结构上进行对比联系, 展开练习中思维的过程, 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案例3】“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片段
在探究学习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并在学生进行了两组巩固练习的基础上, 教师出示了如下练习题组:
1.找一找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共同点。 (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 让学生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的认识)
2.小组研究一个梯形 (高8厘米、上底12厘米、下底10厘米) 的变化, 变化的方式是:高不变, 上底逐渐变短1厘米, 下底逐渐变长1厘米, 此时成了什么图形, 面积怎么计算?
3.进一步思辨:对于上面研究的梯形 (高8厘米, 上底12厘米, 下底10厘米) , 如果下底和高的长度不变, 而上底逐渐变短, 最后变成一点, 此时成了什么图形, 面积怎么计算?
这样的练习设计, 通过展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之间的关系, 不仅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 展开了数学思维的过程, 又系统地、结构化地梳理了三种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这样的练习设计, 有利于聚焦数学知识的本质,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实现数学知识的演绎与归纳。
四、拓展提升——融练习于知识整合之中
为理顺学生的知识建构, 防止练习模式与内容的机械反复, 在巩固性练习设计中, 教师还应关注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融练习于知识整合之中。即在练习环节中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 设计内容丰富、多样的练习, 既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巩固新知, 又能构建起知识网络, 促进原有认知的提升。
【案例4】“按比例分配”教学片段
1.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 底的比是2∶3, 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 (∶) 。
2.如果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而相对应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分别是8和12, 那么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是 (∶) 。
3.请你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并将其分成两部分, 使它们的面积比是1∶1, 应怎么分?
4.如果要使三角形两部分的面积的比是1∶2, 应怎么分?如果要分成面积比是1∶2∶3的三部分, 又应怎么分?
这组练习题中, 第1题是引子, 帮助学生理顺在等高的情况下, 面积比就是底边比的规律;第2题增加了难度;后两题则是学生在充分理解规律的基础上, 进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样的练习设计,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巩固新知, 促进学生形成“按比例分配问题与三角形面积分割”之间知识整合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可以摆脱呆板和机械的练习程序, 使学生的学习形式丰富而有趣, 学习内容更有挑战性, 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20.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 篇二十
关键词:课堂练习 教学流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052-01
一、数学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因此,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来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
二、循序渐进,注意练习的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对教材中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之后,可以安排以下几个层次练习:
(1)基本性练习。例:学校共有50盆月季花,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能分到几盆花,还剩几盆?(这样的习题出2~3个)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它的简单应用。
(2)综合性练习。例:在()÷9=5……□中,□里最大能填几,被除数最大是几?在( )÷□=7……4中,□里最小能填几,被除数最小是几?以上的练习可以更进一步地帮助学生理清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这句话的应用。
(3)拓展性练习。例:国庆节快到了,学校的操场上按红、绿、蓝、黄、橙的顺序插了81面小旗,请问第29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第50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第77面呢?
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第一、第二层次的练习,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第三层次的练习,从而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达到智力的自我最佳发展区,同时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新颖有趣,注意练习的趣味性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使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形式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练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我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起立,看谁反应快。① 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 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 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 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 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 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四、联系生活,注重应用性
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收集到的问题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它,就不再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了,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后,设计了调查统计活动,由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在班级同学生内对自己想了解的内容进行统计,通过活动有的小组调查的是同学们的生日,有的小组调查的是同学生的身高、体重,有的小组调查的是同学们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通过实践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了统计的价值与作用,并且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每位同学都亲身经历了完整的统计过程。
再如学习《计算器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算一算身边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每月、每年大约浪费多少水?这些被浪费的水用在我们的引水上,可以解决多少班级多少学生的饮水问题?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数学六上《与练习》的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六上数学同步练习答案09-26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练习教案07-01
数学广角的练习课教案09-04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案08-19
七年级数学相反数与绝对值课堂练习题08-07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说课稿07-31
六上数学渗透德育教案07-30
初一数学数轴练习07-17
小学数学练习题库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