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栽培推广方案(共5篇)(共5篇)
1.双孢蘑菇栽培推广方案 篇一
工厂化栽培双孢菇
空调蘑菇房的设计要点
上海大生泰保鲜设备有限公司
孟宪明 高级工程师
双孢菇的栽培方式正由传统的顺季节栽培向工厂化周年栽培发展。特别是近两年,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工厂化栽培双孢菇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全面推广工厂化栽培双孢菇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人员的水平良莠不齐。在工厂化栽培双孢菇项目设计时,由于对工厂化栽培双孢菇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及设施、设备掌握得不够全面,导致项目设计有一定缺陷,特别是空调蘑菇房设计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在蘑菇房的结构、空调装置的选型等方面设计的不合理,都较大地影响栽培的效果和产能。本人结合几年来设计、施工及栽培的经验,对空调蘑菇房设计的基本要点简介归纳如下,仅供参考。
一、空调蘑菇房的主要特点
(一)、空调蘑菇房与传统栽培的蘑菇(棚)房区别比较
1、通风方式和栽培工艺不同。传统蘑菇房用传统工艺栽培是靠自然通风,料层比较薄,一般在10-15厘米,风量、风温都不能精确控制,一批料单产大约在8-15Kg/m2。空调蘑菇房用现代栽培工艺是控制通风,进入蘑菇房的室外空气都要经过净化过滤,风量、风温、湿度及CO2浓度都是根据栽培工艺要求严格控制,一批料单产大约在20-30Kg/m2。
2、栽培周期不同。传统蘑菇房每年只能在温度适宜的季节出菇,空调蘑菇房可以四季出菇,每年可以栽培四到八个周期,其中通过第二次发酵隧道发酵的培养料每年可以栽培六个周期。传统栽培追求的是每批料的产量,工厂化栽培的空调蘑菇房在追求每批料高产的同时还要追求一个蘑菇房全年的产能。空调蘑菇房只有在每平方米栽培床架全年产量达到120Kg/m2/ 年 以上时才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二)、空调蘑菇房与其它菌类空调出菇房区别比较
1、空调蘑菇房要经过高温蒸汽消毒,湿度较大,对蘑菇房的保温材料和空调设备要求较高。
2、空调蘑菇房出菇时CO2浓度不能太高,需要大量通风。
二、空调蘑菇房的平面结构设计要点
在确定空调蘑菇房的平面布置及结构形式时,应根据场地的形状、地势、主要风向等因素,尽量减少培养料生产和蘑菇房相互污染,最好选择培养料生产基地和空调蘑菇房有一定距离,尽量避免空调蘑菇房和发酵场地靠在一起。
空调蘑菇房的平面结构一般采用整栋双排结构,整栋单排结构和简易单体大棚式三种结构形式。
(一)、整体双排结构的空调蘑菇房,是采用整体式建筑,一栋菇房内建10-24间空调蘑菇房,分两排布置,中间是公共走廊通道,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可以安装在走廊内,走廊宽度一般在5-6m,每间空调蘑菇房占地在130-260m2,栽培面积为260-600m2,蘑菇房上、卸料门装在两侧外墙上。采菇门装在走廊侧的内墙上。主要特点是,①走廊通道内的温度波动较小,可减少开关采菇门时对蘑菇房内温度的影响。避免采摘的鲜菇直接与室外高温接触,有利于鲜菇保鲜。②两排空调蘑菇房公用一个走廊,可节省部分建筑费用。③蘑菇房的设备都集中在公共走廊内,便于管理。④整体双排空调蘑菇房的平面布置可选择下图形式。
(二)、整体单排结构的空调蘑菇房,也是采用整体式建筑,一栋菇房内建6-12间空调蘑菇房,单排布置,一侧为走廊通道,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可以安装在走廊内,走廊宽度一般在3-4m,每间空调蘑菇房的占地面积和栽培面积与双排空调蘑菇房基本相同,蘑菇房的上、卸料门装在没有走廊侧的外墙上。采菇门装在走廊侧的内墙上。主要特点是,①与双排空调蘑菇房一样,走廊通道内的温度波动较小,可减少开关采菇门时对蘑菇房内温度的影响。避免采摘的鲜菇直接与室外高温接触,有利于鲜菇保鲜。②单排空调蘑菇房走廊的一侧墙体直接与室外接触,便于引进新风和走廊采光。③蘑菇房的设备也都集中在走廊内,便于管理。④整体单排空调蘑菇房平面布置可选择下图形式。
(三)、简易单体大棚式空调蘑菇房,是采用单体式建筑,一间空调蘑菇房为单独一栋(也可在有采菇门一端安装一个公共通道),每间空调蘑菇房占地面积因地而异,栽培面积一般不应小于200m2,主要特点是,①便于项目审批,结构简单,造价低。②在没有公共采菇通道时,日常管理没有整体菇房方便。③ 简易单体大棚式空调蘑菇房的结构可选择下图形式。
空调蘑菇房的墙体结构要做到密封、保温。基本要达到保鲜库的保温、密封要求。
三、空调蘑菇房进、出料门设计要点
空调蘑菇房进、出料门的设计是空调蘑菇房设计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菇房的保温质量和生产效率及成本。进、出料门的位置、形式及大小是由进、出料的方式来决定的。一般有三种情况,①正对出菇床架。这个位置只适合拉布式机械化上料方式,门的大小要与栽培床架匹配,门的宽度一般在1200-1800mm,高度一般是高于最顶层菇床面300mm,门的安装形式可采用悬挂移动式、铰链侧开式或滑道平移式。②正对两排菇床架中间的通道。这个位置适合用传送带上料或人工上料方式,门的尺寸及安装形式与其一相似。③对应两排菇床架及中间通道安装一个大门。这种门即可机械化上料,亦可传送带或人工上料,门的宽度一般在3800-4600mm,高度一般是高于最顶层菇床面300mm,门的安装形式一般都是采用悬挂移动式。下图是悬挂移动式大门的简易安装方式。
四、空调蘑菇房栽培床架设计要点
空调蘑菇房内大多都是采用层架式栽培,栽培床架一般是采用热镀锌型钢或铝合金型材。每间蘑菇房内安装两排或四排栽培床架,栽培床架每层间距600mm,一般不超过6层。每层床面的宽度一般在1200-1500mm。料层厚度180-230mm,栽培床架要有一定承重能力,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培养料重量一般在80-120Kg。栽培床架的侧面要便于采菇和通风。下图是整体双排结构空调蘑菇房两排床架的安装形式。
五、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的设计要点
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是一年四季内保证蘑菇房鲜菇产量和质量的重要设施,关系到蘑菇房是否能实现四季出菇,稳产高产。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包括温度调节、湿度调节、CO2浓度调节及净化控制系统。
温度调节、湿度调节、CO2浓度调节三因素是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制约。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要在保证净化控制的前提下,能够有效调节蘑菇房内的温度、湿度、CO2 浓度,满足栽培蘑菇的工艺控制要求。设计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时,主要是根据蘑菇房的大小、保温情况和栽培面积来确定空调装置的制冷量、制热量和通风能力。其中,栽培面积和单位产量是确定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负荷的重要参数。一般要求蘑菇房的温度应在15-28℃范围内可调,相对湿度在70%-98%范围内可调,CO2浓度在600-5000PPM范围内可调,培养菌丝阶段一般不用主动控制CO2浓度。
净化控制系统包括净化过滤系统和正压控制系统。空气只能通过装有过滤器的进风口进入蘑菇房内,过滤器的净化等级要保证蘑菇的孢子粉不能通过进风口进入蘑菇房内。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蘑菇房内应始终保持正压。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选型时,在考虑蘑菇房结构尺寸、栽培面积、净化要求等因素的同时还要考虑地区环境的温度、湿度及海拔高度以及蘑菇的销售方式等因素,如果是以鲜品销售为主,对空调的除湿能力要求高一些。如果是为罐头、速冻等加工做原料,对空调的除湿能力就要求低一些。
1、对于整体结构有公共走廊的标准空调蘑菇房,蘑菇房较多时可选用单体水源冷(热)空调机组,在北方地区也可考虑集中制冷(制热)分散控制的中央空调装置。
2、对于蘑菇房较少或分散建设的菇房,应考虑单体空调装置。
3、对于以鲜销为主的蘑菇房要选择除湿效果好的空调装置。
4、对于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考虑水源热泵机组。
5、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要保证菇房内各部位通风量尽量一致。
特别要提醒的是栽培蘑菇在出菇时要控制CO2浓度,千万不要把冷库或金针菇房的制冷机组或空调装置做为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那样会严重影响鲜菇产量和质量。
六、空调蘑菇房水系统设计要点
空调蘑菇房内的水系统包括菇床面喷水用的净水系统、清洗用水系统、空调用水系统及排水系统。
栽培床架喷水用的水源要达到饮用水标准,每间蘑菇房至少有一个接口。清洗用水系统主要用于蘑菇房地面、走廊地面清洗,工具、周转箱等清洗。走廊内要有清洗槽,每间蘑菇房内要有一个接口。
空调用水应按空调装置的要求安装。
排水系统主要是蘑菇房清洗排水和空调冷凝水排水。蘑菇房的排水系统要保证蘑菇房之间不串气,室外污水及空气不能倒灌进入蘑菇房内。
在设计空调蘑菇房时,除考虑以上设计要点,还要考虑栽培的具体品种,原材料、环保、节能等因素。总之,工厂化栽培双孢菇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根据具体项目、具体环境、具体工艺来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一个规模、品种相同的项目,在南北方不同的地点建造,设计要求也是不同的,千万不要照搬一个模式,那样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双孢蘑菇栽培推广方案 篇二
在分类学上属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双孢蘑菇是一种草腐菌,属中低温型菇类,依靠菌丝从腐熟的培养料中吸取营养物质而生活。培养料中常见的碳素物质麦秸、玉米和高粱等作物的秸秆,而常见的氮素物质则多为牛、马、猪、鸡等牲畜的粪便和部分无机氮肥。
二、双孢蘑菇的栽培新技术
双孢菇栽培主要以秋季为主,一般播种期安排在8月份。
1. 培养料配方
配方:秸秆1.5吨,鸡粪1.2吨,尿素10千克,石膏1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石灰40千克。(调节pH值在8.2~8.4左右为宜)。
2. 一般多采用室外集中式简易棚二次发酵技术
用塑料薄膜搭一简易式的塑料棚,棚里离地面20~30厘米处搭一床架,在晴天下午趁热将培养料运进棚内集中铺放在床架上建二次发酵堆,料中间插有通风筒,棚两端各开一个通风窗,以便利于通风和控制温度。建堆后第二天,料温达60~65℃,保持8小时后,适当通风降至52℃,维持3天时间运进棚内,待料温在28℃以下时播种。
3. 播种技术要点
在进棚前,料堆周围喷洒0.5%敌敌畏和1∶400倍多菌灵,菇房也要喷一次较浓的石灰水,菇房周围喷一次1∶3000倍多菌灵和0.5%敌敌畏。培养料进棚后,菇房必须用敌敌畏熏蒸。然后打开菇棚通风换气。测定料温无回升趋势,并稳定在28℃以下,即可播种。
4. 发菌期管理
要求在培养菌丝过程中料层的温度在22~26℃。播种7天内,若料温超过27℃,应采取夜间通风的办法降低温度。播种7天后,菌种萌发吃料正常,即可逐日加大通风量,促进菌丝往料中生长,直至菌丝生长到料底部。在正常情况下,播种1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培养料。
5. 覆土技术要点
覆土前培养料表面应保持干燥,切忌在料面喷水。这样覆土调水后,菌丝很快恢复,爬土快。
覆土配方:草炭土80%,沙子20%(过筛,直径4毫米左右),石灰(调节pH值达以7.8~7.9)。
整理料面,进行覆土,覆土层的厚度要求为3~4厘米且厚度均匀一致,覆土后,要进行覆土层调水,调水的原则是先湿后干,让培养料的菌丝逐渐往上层里生长,防止菌丝很快长到覆土层的表面。在覆土2~3天内,采用少喷勤喷的方法,把覆土层的含水量调足。
6. 出菇期的管理
蘑菇从播种到出菇,在适宜的条件下,需35~40天。蘑菇出菇期间要求适宜的环境条件是:温度为14~16℃左右,空气相对温度为80%~90%,培养料的湿度60%~62%,土层的湿度17%~19%,空气新鲜等。因此,菇房的管理要把通风、保温、水分调节等结合进行。
(1)水分。产菇前期的喷水,一般就掌握看菇喷水的原则,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菇房遇到连续22℃以上高温时,就不要喷水,多开窗通风。
(2)通风。注意保持菇房空气新鲜。喷水时和喷水后要多通风开窗,避免菇房湿闷,以保持菌丝生命力。
(3)菇房管理。以保湿为主,适当兼顾保温、通风。要避免床面喷重水,以减少死菇,有利于保护土层菌丝生命力。喷水方法一般掌握看土喷水的原则,防止表面干。
(4)清理床面。凡在床面留下的死菇、菇头和发黄的死菇根要全部清除。
3.高海拔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篇三
关键词: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105-1
地处于德化县城西北部的赤水镇,海拔97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7℃。雾期每年在140天左右,有霜期达165天左右。雨量充沛,湿度大,年相对湿度平均在80%以上。高山气候明显,利用高海拔秋天季风早临、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根据自身优势,德化县建立反季节双孢蘑菇栽培基地。
1 季节选择
双孢蘑菇属于低温结实性菌类,秋季和早春都可栽培。但双孢蘑菇子实体发育期较长,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安排在秋季栽培。
2 菇房要求
应选择交通方便,给排水方便,环境洁净,且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菇房座北朝南,菇房排列和堆料场地应布局合理,菇房保湿、保温好,空气流通,无直射阳光,电灯照明度均匀,内部整洁。每座菇房栽培面积按230平方米设置,占地面积长11米,宽7米,两侧操作的床架宽度1.5米,单侧操作的床架宽度0.9米,通道宽度0.7-0.8米,中间通道宽度1.0米,菇床5层,底层离地0.2米,层间距离0.6米,顶层离房顶1米以上,床架之间每条通道两端各开上、中、下纱窗,窗的大小为 0.3×0.4米,每条通道中间的屋顶设置拔风筒,筒高0.5米左右,内径0.3米,3-4个。
3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3.1 品种的选择
选择耐低温能力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的福建省蘑菇菌种推广站杂交菌株As2796。稻草、牛粪应新鲜无霉变、其他辅料应购买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生产和出菇管理用水应使用自来水或符合饮用标准水的井水、山泉水。
3.2 推荐配方:(以栽培面积230平方米计算)
干稻草3450公斤、干牛粪2300公斤、过磷酸钙90公斤、石膏粉90公斤、碳酸氢铵69公斤、石灰粉69公斤。
3.3 堆场的要求
堆场选近菇棚、水源,地势高爽,排水通畅的地方,堆场就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料堆的余水流出,防止料堆底部积水,将场地夯实,堆场宽度在2.7-3米以上,顺着料堆的长度方向,在堆场的中间开一条宽15-20cm,深25cm的通气沟,上铺砖块或竹片,便于培养料中央通风换气,在堆场的周围开一条沟,而且在堆场的四个角开一个坑,以便将堆料时从料底溢出的肥水流入沟内,聚汇于坑中,重新浇到料堆上。
3.4 培养料堆制发酵
培养料堆制发酵是双孢蘑菇栽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堆制发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双孢蘑菇的产量高低。过去培养料只有一次性的长发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培养料的发酵进行改革,采用二次发酵。二次发酵在室外进行前发酵,时间12-15天,然后把培养料放入菇房内进行6-7天的控温后发酵,可以杀死潜伏在菇房和培养料中的杂菌虫害,培养料的营养转化充分,可以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降低栽培的风险。
3.5 播种
待料温降至27℃以下时开始播种,每平方米用一瓶菌种,选用撒播法,均匀撒在整平的料面上,播后用薄木板轻压实,使菌种与培养料紧密接触,利于菌丝萌发吃料。播种完毕把门窗封密,并把温度计插进中层料中以便检查料温。
3.5.1 播种后管理 发菌从播种到覆土前是发菌阶段,此期间的温度应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播种后3天内,一般密闭不通风,以保温、保湿为主,3天左右菌丝开始萌发,这时应加强通风,使料面菌丝向料内生长。当菌丝长至培养料一半以上后要增加通风,并注意检查和防治病虫害。预防的最主要方法是加强通风,降低培养料的含水量和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
3.5.2 覆土材料和覆土后管理 覆土用的土选择田土。每一平方米的菇床需用土2-2.5平方米。土应取表面15厘米以下的土,覆土前3d,在覆土材料内掺入1%的石灰粉,拌匀即可覆土。把土均匀拨撒在料面上厚度为2-2.5厘米,第3天左右开始喷细水,让覆土层充分吸水,但水不能渗到料里,喷水时要做到勤、轻、少。覆土后经20天左右开始发现绿豆大蘑菇子实体,此时,因高海拔山区日夜温差大,菇房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5℃左右,这时应做好通风,保湿工作,这样才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加强水分管理是关键,当菌丝扭结成小白点时,开始喷水,增大湿度。随着菇量的增加和菇体的发育而加大喷水量,喷水时要加强通风,高温时不能喷水,采菇前不能喷水。当蘑菇长到黄豆大小时,须喷1-2次较重的“出菇水”,每天一次,以促进幼菇生长。停水2天后,再随菇的长大逐渐减少喷水量,一直保持到即将进入菇潮高峰,再随着菇的采收而逐渐减少喷水量。应注意,喷水时要做到勤、少、细,阴天少喷,雨天不喷。
3.6 采收
当蘑菇子实体的菇盖直径长到3-4公分大小、末开伞前时应及时采收采菇时要轻轻扭转,尽量不要带出培养料,避免影响周围小菇蕾的菌丝,造成小菇蕾死亡。随采随切除菇柄基部的泥根,以防影响商品价值。轻拿轻放,碰伤处极易变色。每采完一潮菇后要清理料面,采过菇的坑洼处再用土填平,保持料面平整、洁净。
4.双孢蘑菇栽培推广方案 篇四
1 标准双孢菇房的选址
建设菇房应选择地势高燥, 排水方便, 周围环境清洁而开阔, 远离鸡棚、畜舍、仓库及饲料间, 近水源并有堆料场地的地方。方位以坐北朝南 (东西向延伸) 为好, 南墙最好搭出廊檐。
2 双孢蘑菇菱镁保温板房建造材料及费用
目前, 建一座9 m×17.5 m的标准菇房所需材料及费用见表1。
3 标准双孢菇房的建造方法
3.1 确定方位
方向不限, 菇房长17.5 m、宽9 m, 划矩形图 (见图1) 。
3.2 开挖地基
沿矩形线向内开挖30 cm宽, 20 cm深的地基, 夯实。
3.3 切割好墙板
将1 m宽规格菱镁保温板切割成1 m×4 m规格, 36块;1 m×1.8 m规格, 2 块;1 m×4.5 m规格2 块, 沿板材一条对角线切割为直角三角形板材。将0.8 m宽规格菱镁保温板切割成0.8 m×4 m规格, 18 块。
3.4 竖立墙体
两个侧墙分别用9 块以1 m ×4 m规格菱镁保温板竖立而成, 山墙用直角三角形板材拼接而成 (见图2) 。前墙用10 块1 m规格 (8 块1 m×4 m, 2 块1 m×1.8 m) 与9 块0.8 m×4 m规格, 依次竖立 (见图3) 。后墙用10 块1 m×4 m规格菱镁保温板, 与9 块0.8 m×4 m规格, 依次竖立 (如前墙, 但无门) 。所有竖立板材下埋20 cm, 用混凝土压实固定。前墙或后墙理论长度应为17.2 m, 因两侧墙板材厚度均为0.12 m, 再考虑到板材拼接之间的空隙, 实际菇房的长度约为17.5 m。
3.5 开挖通风口
在前墙或后墙上, 先从上到下每36 cm划条水平线, 共10 条。在前墙或后墙的1 m宽板材上, 从上到下第1、2条水平线间开挖25 cm×36 m通风口, 位置水平居中, 依次第3、4 条水平线间……, 直至第9、10 条水平线间, 每块1 m×4 m板材上5 个通风口, 每块1 m×1.8 m板材上2个通风口 (见图4) 。
3.6 粘结缝隙
用玻璃纤维片做基质, 菱镁水泥 (卤片< 六水氯化镁>、轻烧粉< 氧化镁>、水) 做粘结剂, 将板材拼接的缝隙以及通风口门口等裸露泡沫的地方粘结平整结实, 形成粘结好的无缝无顶菇房。
3.7 地面硬化
菇房内用混凝土全部硬化。菇房外预留足够的堆料场地, 最后硬化。
3.8 搭竹架
在棚内用竹竿搭建9 组层架, 每组层架南北走向长8m, 东西宽1.2 m, 每组7 层, 最下面一层距离地面45 cm, 层层相隔45 cm, 每组间过道留60 cm。搭建到最高层后, 继续用竹竿搭建房顶“人”字形支架。
3.9 铺设房顶, 做好防水
用36 块1 m宽, 5 m长规格菱镁保温板铺设在房顶支架上, 用玻璃纤维片和菱镁水泥粘合好缝隙, 保温板上面铺设一层油毡, 做好防水处理。菇房基本成型。
3.10 层架上铺设塑料网
按照层架规格裁好塑料网, 每一层都绑缚网片, 形成床面。塑料网上面再铺设一层编织网, 以减少漏料。
3.11 安装挡风板
在通风口上下侧安装插槽, 要使挡风板刚好插入插槽。
4 栽培季节选择
长子县反季节双孢菇栽培, 6 月1 日原料预湿开始至6 月底室外堆料发酵结束, 7 月1 日进料开始, 7 月2 日—7 月5 日二次发酵, 7 月6 日播种, 发菌20 d左右, 7 月下旬—8 月下旬覆土, 9 月1 日—11 月下旬出秋菇, 11 月下旬—翌年3 月下旬休眠越冬, 4 月27 日后打水3~4 d, 5 月1 日出菇, 6 月下旬生产结束清除废料。
5 培养料配制
将玉米芯 (当年新收获的或上年无霉变的) 粉碎至花生粒大小。以100 m2生产面积计算, 玉米芯2 200 kg、干牛粪2 200 kg, 尿素30 kg, 过磷酸钙50 kg, 熟石膏粉50 kg、干石灰粉100 kg。
6 预湿
预湿3 d, 所有原料必须充分湿透 (手紧握原料, 刚能滴出一滴水) 才能保障室外堆料发酵的水分供应。因玉米芯干时较疏水、湿时较保水的特点, 玉米芯预湿需水量大, 与干牛粪必须分开预湿, 防止混合预湿时粪肥养分流失。
7 建堆发酵
将预湿好的玉米芯、牛粪和部分辅料搅拌均匀, 建成下宽2 m以上, 堆高1.5 m以上梯形长堆, 7 d后第一次翻堆, 加入剩余过磷酸钙, 补充水分。6 d后第二次翻堆, 加入剩余熟石膏粉, 补充水分。5 d后第三次翻堆, 加入剩余石灰, 4 d后进料装棚, 装棚前堆料喷洒低毒杀虫剂, 菇房进行彻底消毒。具体翻堆时间以堆料温度升至65℃~70℃为准。堆料完成后, 要求主料松软, 含水65%~70%, 无臭、无酸、无氨, p H值8 左右。
8 二次发酵
进料后, 铺平床面, 整理好菇房, 通风1~2 d。然后, 通入蒸汽温度一般控制在58℃~59℃ (保持24 h) 就可以进入保温状态, 温度控制在50℃~55℃ (保持72 h) , 在保温期间必须通风放气。加温最后1 d, 加温桶里倒入甲醛 (100 m2/kg) , 加大火力使药液随蒸汽进入菇棚。加温结束后打开门窗降温, 当料温降到28℃以下, 播种前打一遍水, 每1 m2打0.5 kg水左右 (100 kg/ 水加0.15 kg石灰粉) 就可播种。
9 播种
播种前, 翻料、正平, 使培养料疏松透气, 先将占总用量一半的菌种均匀撒在料面, 然后用手将菌种翻入料中, 深约4~5 cm, 其余一半均匀覆盖料面, 轻轻拍平即可。
10 覆土
当菌丝长满料面, 料底也长满白色菌丝时覆土。 每1 m2栽培床覆盖土中需加入:谷壳0.75 kg、干石灰粉0.5 kg。覆盖土厚度约为3 cm, 每立方米泥土可以覆盖大约26~30 m2 (覆土后要适当调湿, 土粒含水量达60%~65%) 。粗土∶细土=2∶1。
11 出菇管理
11.1 秋菇
覆土十几天后, 即刚进入9 月, 气温刚开始转凉, 适合出菇, 土缝中刚见到菌丝时, 及时喷结菇水, 同时加大通风量。喷水一般在14℃~18℃时进行, 促进菌丝纽结。当菇蕾长到黄豆大小时, 喷结菇水, 同时通风, 防止闷棚。菇体生长过程中喷维持水。结菇水要狠, 出菇水要稳、维持水要常。室温在18℃以上时, 早晚通风开南北通风口, 白天只开北窗。室温在15℃以下时, 尽量多开南窗。采菇后清洁茬根死菇, 用土覆平床面凹坑, 适当喷施尿素、萄葡糖糖等作追肥。
11.2 越冬
11 月下旬, 菇房内不再打水, 打开全部通风口, 通风、降温、排湿, 使覆土层保持偏干状态。及时清除菇茬、清洁菇房。
11.3 春菇
翌年4 月, 天气转暖后, 开始喷水, 使菌丝恢复生长, 5月上旬可以出菇, 采收直至6 月下旬。春茬结束后, 清除废料, 清洁菇房。
摘要:菱镁保温板是一种新型板材, 因具有结构简单、轻质抗震等诸多优点, 主要用于畜禽养殖、临时板房等, 将其用于双孢菇栽培属于新型用途。长子县利用该设施栽培双孢菇, 实现了9月出菇, 比南方提前了2个月, 填补市场空白,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介绍了菱镁保温板双孢菇房的建造技术和配套栽培技术。
5.双孢蘑菇栽培推广方案 篇五
关键词:双孢蘑菇;工厂化;低产因素;培养料;覆土材料;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 S646.1+10.4 文献标志碼: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295-03
双孢蘑菇生产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由国外双孢蘑菇产业发展历程可知,工厂化生产必将是我国双孢蘑菇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经过多年的摸索,目前国内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量迅速增长,但工厂化生产投资高、成本大,尤其是单产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改进和创新生产技术,提高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产量,是当前应首要解决的问题[1]。
江苏省是我国双孢蘑菇的主要产区之一,但其工厂化生产比例很低,在南京市目前仅有2家冷库栽培双孢蘑菇工厂,但运营状况均不理想。作为江苏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2-3],南京市高淳区在2011年便开始尝试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成立了固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设“冷库”式菇房面积 2 800 m2,配备温度、湿度、CO2浓度等监控系统,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双孢蘑菇单产平均为10 kg/m2左右,远不及25 kg/m2以上的国内先进水平,连漳州季节性栽培的 15 kg/m2 也没有达到,生产效益很不理想。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对高淳区固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实际生产状况、管理水平进行了调研,结合相关的科研试验,对造成低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供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参考。
1 低产因素分析
1.1 培养料
培养料是蘑菇生长的物质基础,高质量的培养料是双孢蘑菇优质、高产的关键要素[4-5]。目前固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培养料上存在着以下问题。
1.1.1 配方原料不稳定 合作社几年中尝试了不同原料的多种配方进行培养料生产。最初采用稻草加尿素的合成培养料,这也是自然季节菇农采用最多的配方,但蘑菇产量、质量均不理想;后来采用麦秸、稻草加牛粪的粪草培养料,但采购的牛粪中常含有较多的泥土,造成地雷菇现象严重;而麦草配方发酵时缺少技术,按稻草配方的发酵技术操作,结果是发酵不彻底、栽培失败。其间还尝试过金针菇“废包”的配方,均无法稳定生产,目前主要以稻草、菜籽饼、有机肥和尿素的配方进行培养料生产。由于配方复杂、原材料不稳定,加上配料比例基本以经验为主,没有科学的计算,因此无法堆制出稳定的培养料[6],产量也可想而知。
1.1.2 发酵工艺落后 培养料的发酵是双孢蘑菇生产中最重要的工艺。出于成本考虑,合作社没有建设培养料隧道发酵系统,还是采用国内普遍使用的室内二次发酵方法,为此还专门建有二次发酵室,但使用中发现通风系统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根本无法堆制。改用工厂出菇房进行二次发酵时又发现问题,通入蒸汽加温时菇房保温板的“吸湿现象”非常严重,保温效果差,且对设施的损害也较大[7],无法正常进行。目前合作社采用避雨阴棚内一次发酵,铲车翻堆,二次发酵改在塑料大棚中进行,利用保温棉加强了保温效果,培养料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双孢蘑菇堆料关键在于规范地控制一、二次发酵的环境,仅靠简陋的设施和落后的设备,凭经验、用感官来判断发酵的标准[8],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培养料,产量也得不到保证。
1.1.3 投料量不足 国内高产菇房的培养料干粪和草总量应达到35~45 kg/m2[4],即发酵好的培养料约为65~75 kg/m2,菇床料厚度应达到20 cm以上;而国外工厂栽培投料量达到90~110 kg/m2[9],以便保证蘑菇产量。为了方便操作、节省劳力,固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用了框式栽培,但食用菌栽培框高度仅为18 cm,料厚仅15 cm左右,紧实度也不均匀,投料量最多达到40 kg/m2,这也直接导致后期出菇营养不足,产量无法得到提升。
1.2 覆土
双孢蘑菇生产必须覆土,否则无法出菇。覆土材料的好坏至少会影响双孢蘑菇3~5 kg的产量,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由于通风换气、升降温等操作相对频繁,空气流动大,水分蒸发多,对覆土材料的保水性、持水性要求更高[6]。国外工厂化栽培采用的泥炭覆土材料吸水率高达78%左右,然而固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至今仍使用传统田泥为材料,饱和含水量不足20%,常常造成床面过干,严重影响子实体的形成。此外,由于覆土操作是极其繁重的体力劳动,而近几年来劳动力资源日益缺乏,操作工人基本为老人和妇女,由于体力原因,规范无法跟上,工作随意性很大,覆土厚薄不均,造成丛生菇和出菇不整齐现象[10],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双孢蘑菇的产量与质量。
1.3 栽培环境
虽然固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出菇房配备了一些制冷、通风等设备,但是由于建设资金限制,没有安装空气过滤、加湿等系统,因此所谓工作化仅仅只能算是“冷库种菇”,加上建设时施工不够专业,压缩机和蒸发器制冷系数不协调,压缩机和蒸发器不匹配,制冷量远大于菇房实耗冷量,造成“大马拉小车”的现象[11],常有局部温度变化过大现象,出菇受到很大制约。
另外,由于监控设备的质量不过关,很多参数不够准确,加上技术人员为传统栽培出身,没有掌握工厂化栽培的控制技术,还是依靠目测、看表象、凭经验来操作,环境控制很不稳定,加上通风换气时新风没有过滤系统,病虫害传播也很严重。还有菇房缺少加湿系统,无法提供双孢蘑菇生长的适宜空气湿度,培养料、覆土常常缺水,喷水过多又容易造成漏床,合作社主要栽培品种为W192,该品种需水量比传统的As2796要多,结果是生产中薄皮菇、开伞菇很多,死菇现象也很严重[6,12]。
nlc202309010031
2 改进建议
2.1 提高培养料的质量与稳定性
提高培养料的质量与稳定性是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保证双孢蘑菇高产稳产的基本条件。为增加效益,固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也尝试过采购外地隧道生产培养料进行双孢蘑菇栽培,但双孢蘑菇培养料集中发酵工艺技术复杂,国内企业多数采用自主研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酵设备与设施,发酵工艺不够先进,技术也不稳定[1,13],加上南方地区主要以稻草为主要原料,而稻草质地柔软,易于腐烂,发酵过程中透气性差[5],所以合作社無法保证培养料稳定的品质,这也被科研人员抽样检测的数据所印证。
固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购培养料的检测数据与标准工厂化培养料指标[14]的对比如表1所示,供料的2家企业均是自主研发的隧道生产模式。2批料的化学指标与标准相比均有较大差别,2次发酵后培养料的含氮量均低于标准,碳氮比与pH值均高于标准,培养料指标均不够理想;抽样中还发现,2家企业培养料发酵还不够均匀,都有少量秸秆的抗拉力强,而企业1的培养料栽培产量为11.3 kg/m2、企业2为 10.4 kg/m2,与传统发酵培养料产量相差无几。据固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透露,购买料的费用比自制料的费用增加不少,最终的生产效益反而下降了。
当然这只是1个批次料的结果,培养料的质量跟许多因素有关,但至少可以说明2家企业培养料生产的稳定性不够。由此可见,作为规模不大的菇场,在没有掌握足够的技术工艺下,投资隧道进行培养料生产并不明智。当务之急是尽快寻找到适合自己生产的培养料配方,改善2次发酵设施,掌握好成熟的室内2次发酵工艺,生产出相对稳定的培养料来提升栽培产量,并利用冷库式菇房进行错峰栽培来增加生产效益,这也不失为双孢蘑菇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过渡模式。
2.2 优化覆土材料
传统的覆土材料严重制约着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的产量与质量,迫切需要更换适宜的材料,优化覆土配方和相关技术是提高双孢蘑菇产量与质量的最有效而现实的技术措施之一。大量试验表明,采用泥炭土作为覆土材料可以提高蘑菇产量达15%,目前国内许多双孢蘑菇生产企业采用传统覆土材料加部分国产草炭来提高双孢蘑菇生产效益[1,10,15],但国产草炭质量鱼龙混杂,掺假商品较多,固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也曾采购过国产草炭进行覆土,由于草炭中混杂物太多,影响消毒质量,覆土后青霉病严重;同时还发现采菇时草炭土极易黏着在子实体上,不易清洗,影响商品质量,而最主要因素还是使用成本过大,投入产出率低,最终只能放弃继续使用。
近年来,随着从业者对覆土材料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双孢蘑菇新型覆土材料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科研力量投入也越来越多。最近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配制出新型覆土材料,经过多次试验,前3潮菇产量提升30%左右,目前正在高淳区进行示范推广。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应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根据不同品种及不同的市场需求,配制出适合自己生产的覆土材料,才能有效提升双孢蘑菇的产量与质量[6]。
2.3 加强栽培管理
据国外蘑菇专家多年栽培证明,在其30 kg/m2的蘑菇单产中,10 kg由隧道发酵技术贡献,5 kg则由草炭覆土材料贡献,而剩下的15 kg是基础产量[15-16],这说明即使没有隧道技术,没有草炭覆土,只要栽培管理技术到位,也能得到 15 kg/m2 的产量,然而目前国内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产量大多数达不到这个数据,其中与栽培管理粗放有很大的关系。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固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试验时前3潮菇的产量仅为7.6 kg/m2,而同样的材料在单位试验菇房中栽培,尽管新建设施存在不少问题,栽培管理加强后,产量也达到10.2 kg/m2,可见一套成熟的栽培管理技术对双孢蘑菇产量的提升极其重要。因此,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人员应彻底更新观念,认清工厂化栽培与传统栽培的技术差别,全面学习改进自身技术,加强栽培管理,尤其在栽培环境控制上,应熟悉菇房设备的性能与操作[6],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及时调整好适合双孢蘑菇生长的各阶段环境指标,以达到节能省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目标[11]。
3 结论
目前我国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还处在发展阶段,产量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其中也有很多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优势。双孢蘑菇工厂化企业应相互学习与吸收同行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技术,提高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为我国双孢蘑菇工厂化产业发展共同努力[1,16]。
参考文献:
[1]郑 玲. 我国双孢蘑菇产业转型升级道路探讨[J]. 食药用菌,2012,20(1):5-7.
[2]黄建春. 中国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 食用菌,2012(2):1-3.
[3]孔德华. 高淳食用菌产业十年发展之路[J]. 江苏农村经济,2011(6):27-28.
[4]蔡为明.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讲座(四)——品种选择、培养料的堆制与发菌管理[J]. 浙江食用菌,2010,18(3):12-15.
[5]卢政辉. 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的变革和最新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09,28(1):3-5.
[6]钟孟义. 论制约我国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发展的因素与对策[J]. 食药用菌,2013,21(3):133-138.
[7]管道平,胡清秀.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节能分析[J]. 食用菌,2010,32(1):1-3.
[8]黄 毅. 图解欧洲双孢蘑菇栽培(二)——蘑菇栽培料的制作[J]. 食药用菌,2013,21(6):326-331.
[9]杨国良. 国外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问答(续前)[J]. 食用菌,2010,(3):78-79.
[10]黄 毅. 图解欧洲双孢蘑菇栽培(三)——泥炭土的制作[J]. 食药用菌,2014,22(3):123-126.
[11]管道平,胡清秀.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节能分析(续前)[J]. 食用菌,2010,32(2):1-3,5.
[12]黄 毅. 图解欧洲双孢蘑菇栽培(一)——蘑菇出菇库设置与设备[J]. 食药用菌,2013,21(5):263-268.
[13]黄建春,黄丹枫. 双孢蘑菇培养料集中发酵工艺技术研究及其应用[J]. 上海农业学报,2005,21(2):53-57.
[14]桥本一哉. 蘑菇栽培法[M]. 黄年来,译.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00-120.
[15]杨国良. 国外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问答(续前)[J]. 食用菌,2010(5):75-77.
[16]杨国良. 国内外蘑菇工厂化生产的模式及效益[J]. 食用菌,2003,25(3):29-30.
魏 力. 微拟球藻中潜在C4循环对不同抑制剂、光质的响应[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298-302.
【双孢蘑菇栽培推广方案】推荐阅读:
a09双孢蘑菇栽培技术08-10
中班采蘑菇06-10
中班手工:蘑菇11-11
美术课堂蘑菇房子06-21
蘑菇该奖给谁作文08-06
关于蘑菇的儿童故事09-05
蘑菇伞作文100字09-13
采蘑菇日记两百字09-17
采蘑菇叙事作文400字06-26
蘑菇伞店童话作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