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论文(精选17篇)
1.论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论文 篇一
论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摘 要:本文将针对当前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进行研究,以各种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19-001
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主要强调的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引导下,把数学教材作为教学的中介。其课堂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作为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的知识、发展培养数学能力,最终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数学活动过程。那么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要改变单纯的一个讲台,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创造问题与应用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并且能够学会学习。
一、高中数学中合作学习教学
合作学习是当今教育关于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和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定义是指人们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出发,从而设置出民主的教学氛围,并且通过学生之间一系列的相互帮助和教师引导解答表扬等相关活动的交互作用,来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最终真正达到让每个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积极发展效果。
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一是人人参与学习性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几个同学一组的分配,并做到学生成绩有好有差的搭配原则。二是学习主动性原则,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去参与学习,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一切思维,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创设问题情境的设置者,在学生方面也只是一个引导、组织、评价者。三是平等性原则。人人平等是一个人人格被尊重的基础,只有被尊重了,自己才觉得是集体中的一员,当其小组成功了,就会感到光荣和骄傲,而不断激励大家共同努力。四是自由性思考学习性原则。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参与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得到结论。这样才能让学生敢于学习勇于表现,让学生真正从个性、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多种数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创设情境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式学习。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多举案例,如假设老师在某市购物,恰巧遇到这样巧合的事情,在甲商店时,搞优惠销售活动,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在乙商店时遇到搞的优惠销售活动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为了买到更便宜的,现在要问同学们,老师到哪家商店购物更实惠。对于这种生活化的问题,与我们是息息相关,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就会来。他们也很想知道哪家商店更便宜更划算,有利于他们以后更好地节约钱,所以大家都会踊跃参与。通过这样的锻炼方式,把枯燥的学习知识引入到一个故事情境中去考虑问题,让学生愿意为这种生活问题去考虑,做一个精明的生活有心人。其实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并且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是学以致用的目的体现。
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多媒体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将会使数学的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因为多媒体教学是集声音、图像、图形、文字的功能于一体,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让同学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师在教授立体几何图形时,对于空间的想象同学往往感到很困难,教师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演示这些立体几何图形的变化、位置。例如:在电脑中放一个三角形,看三角形的几何变化,如把α、β、α+β这三个角作在同一个单位圆中,那么关于sinα、sinβ、cosα、cosβ的值很容易在单位圆上的位置找到答案,而我们的目的是期望能用cosα、cosβ、sinα、sinβ的几何值来表示cos(α+β)。结果是什么促使我们想到作“-β”?这时我们知道旋转变换就是在几何中常见的变换方法,那么就将△P1OP3逆时针旋转到关于△P4OP2位置的变化形式。通过多媒体,我们就能直观地看到其变化形式。在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学生开拓思路,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在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讲解,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即学生在听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演示,适当做好笔记,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
新课程对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要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此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出一些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发言与讨论。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总之,教与学是一个双边的事情,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方法,而学生需要更刻苦学习,才能把高中数学学好。
参考文献:
[1]逯全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王琨.浅谈如何做好高中数学教学设计[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2)
[3]韦剑.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2009,(14)
[4]施建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7)
[5]唐文勇.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07,(03)
2.论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论文 篇二
1. 1 课题来源
在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言堂”现象仍然十分常见,大多数的高中数学教师过度着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只关注学生对某些经验化的固定题型的解题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对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加之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学生虽然提高了数学的分数,但是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与所得的成绩并不成正比,也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解决这一现状,而探究性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 2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上来看,大多数教师仍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因素,对学生进行硬性灌输,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创设一些灵活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感悟,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思想,对于完善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问题的解决策略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展开广阔的思维,在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及信心;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合作交流意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
1. 3 我国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现状及分析
1. 3. 1 我国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的数学教学实践结果上来看,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很少用心设计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去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相反,教师更关注的是对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知识的传授。在数学课堂上,大多数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多教师不愿意或害怕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操作而自己包办了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做的就是听讲、记忆、模仿、机械的练习,外加强化训练,使学生硬性地掌握了一些零散的解题方法等,这样做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是百害而无一利,长期的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了很强的思维定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意识的形成。
1. 3. 2 影响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因素分析
影响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教师对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内涵理解的不够深刻,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过于看重探究性教学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探究性教学的内在实质,在强调探究性教学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到不同教学方法的同时运用,学校方面并未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因此,应该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全新认识,并且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进行探究性教学的环境。
因此,只有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的各方面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的前提下,并提高数学探究性教学由内容到活动、由目标到情境创设等有关联因素的过渡性,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培养目标的真正融合,学生才能真正意义地走进数学教学活动。
2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2. 1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内涵
数学探究性教学是学生自主或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具体地说,是指教师起启发诱导作用,让学生以手中的教材为基本的探究内容,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环境,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探究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并应用知识,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实际上,探究性教学是一种仿效性的活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方向和方法,并准备具有相关联系的各种教学材料,在学生茫然时给予帮助; 另一方面是师生要共同营造良好的探究气氛,探究性的课堂一定要和谐、民主,使学生放松无压力,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地拥有独立探究的过程和机会,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学生导向问题的答案。
2. 2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主要特征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为提倡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因此,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2. 2. 1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的提出”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是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主要特征。探究性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形成自主提出与解答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学生看到问题的本质,更深层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2. 2 自主性
“自主性”是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精魂。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对于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合作、交流、创新等方法不断地进行猜想与论证,时刻完善结论。
2. 2. 3 开放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一般来说,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比较程序化的解题方法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探究性教学讲究创设开放性的问题,由于问题自身的开放性特点,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答案就不再唯一,这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心里想去解决问题。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巨大的作用。
2. 2. 4 互动性
互动性也是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一大主要特征。“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时也一样,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看到的问题点是不同的,想到的办法也是不同的。在探究性教学的课堂上同学间的互动一定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生间的互动合作,更能够集思广益,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2. 2. 5 超越性
超越性是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高度发散的,由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的想象力极度膨胀,各种猜测和想象的萌芽滋生。这种猜测极其富于创造性,是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思维的体现,具有超越性。
2. 2. 6 探究性
探究性教学提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会自主探索问题的方法,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多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现实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探究中解决数学问题,从中发现规律与结论,体验成功。
2. 2. 7 整合性
知识的整合性也是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特点之一。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处于发散状态的,学生利用想象和猜想不断地进入新的问题情境,又不停地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种循环中学生会更深层次地理解问题并获得知识。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新旧知识不断整合,达到探究性教学的目的。
2. 3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主要类型
目前,由学生的认识形成、发展规律可把高中数学探究活动主要分为建构性探究、形成性探究、应用性探究三种类型。
2. 3. 1 建构性探究
在全面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建构全面的系统与网络,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但是这个过程应由其自主完成,这样能对完善学生所学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为创新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3. 2 形成性探究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针对现行的教材内容,提前把某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当做典型材料给学生设计成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这些材料可以是数学概念、猜想、公式、法则、定理等的提出过程,推导结论的过程,或者也可以是某种解题策略的探究过程等。
2. 3. 3 应用性探究
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更具有逻辑性,更具有难度,作为一门学科,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单纯的数学知识,而是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能够引起学生注意的事例进行探究性教学,如办厂亏赢预算问题、股票的风险投资问题等应用性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
3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遵循的原则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原则是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和所有教学实践工作者以自己对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规律、教学需要及教学条件的理解为基础,再通过对规范的数学探究性教学进行合理的假设及构想,进而归纳总结出来的用以指导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依据和准则。数学探究性教学遵循的原则如下:
3. 1 自主性原则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主张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以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目的就在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意识。实现这个最终目标就要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来养成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习惯、自主能力,进而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
3. 2 实践性原则
在有了较好的探究性的课题与猜想时,就应付之行动,寻找相关材料,进行探究。当然,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兴趣,还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否则,一切都是徒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不要轻易放过看似离奇的想法,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一大优点。
3. 3 探索性原则
高中数学的知识与初中数学相比更具有探究性,在深度上和高等数学相接连,所以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在进行探究性活动时应该进行再创造,或者让学生独立探究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数学思维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思维的限度,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性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掌握学习知识的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3. 4 动态化原则
动态化是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所遵循的必不可少的原则。教师在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时,首先要考虑数学知识的动态化,由于在该知识形成之前,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已知不变的。教师要把学生放在动态的数学情境中去,让学生把自己作为起点,从自己出发,使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去。
3. 5 个性化原则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设计探究性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时,需要因材施教。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个人想法的表达与集体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在固有的个性化发展水平上有所提高。一定不能用同一种固定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考虑学生自己的选择,并且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
4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步骤
为了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要让课堂活起来,变“教学”为“导学”。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的步骤:
4.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自主探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所以它也叫做问题导向式学习。在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整个过程中,通常把问题的创设作为核心,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切身加入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去,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层层深入地设问,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不断试误、改正、深化中获得新知。
问题情境往往是实现师生互动及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块磁性很高的磁铁,会将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师生感情紧紧地粘在一起,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4. 2鼓励质疑猜想,营造探究氛围
在创设问题情境后就产生了问题,带着疑惑进行思考,是学生创造性产生的基础。因此,制定探究性教学内容时就要鼓励并启发和诱导学生发问,鼓励学生踊跃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放弃任何一个看似荒谬的猜想,因为它极有可能是真理的源头,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质疑、猜想的同时还要用正确的、友好的方式指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要创造轻松、和谐、活跃、民主的探究氛围。
4. 3 倡导实践活动,探索探究方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问题情境中的疑问和猜想,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学生通过实验、亲身实践操作、体验失败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体验探求新知的过程,从而认识规律,得出结论,体验成功。
4. 4 引导自主探究,形成探究能力
在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主演”,教师是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知识坚决不提示,学生能探索而得出的结论坚决不代替。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经常发问,要最大程度地给学生留有实践活动的余地,鼓励学生上讲台,和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倡创新,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新天地。
4. 5 交流学习收获,分享成功喜悦
3.论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篇三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讲究的是严密的逻辑性和唯一性,这对于高中生而言显得高深莫测.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數学知识经验差异较大,智商、数学学习的努力层度,学科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产生了数学成绩、能力的优良学生,中等生,后进生.所谓优良、中等,后进生是相对的,可以改变的,理论上说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变成优良生.教学的目的就是减少后进生数量,提升优良数量和层次,全体学生学有所获,人人有进步.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三、分层应合乎学生心理,避免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
分层教学不是简单机械的把学生按成绩的优劣划分到所谓的快班和慢班,这样的分班制度会大大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分配在快班的中等生由于跟不上快班的学习节奏,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进而成为新的后进生.分配到慢班的学生即使原先成绩较好,经历分班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普遍存在“分在慢班干脆不学”的心理,成绩一落千里.所以科学的分层教学不是分班而是在教学中灵活分层,分层设疑,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检查,分层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学生分层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考试成绩等情况对所教班学生分为优良、中等、后进三个层次.这个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的成绩和平时解答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划分的标准为:优良层:学生不但能模仿,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应用、数学知识、问题的能力,少数学生有一定探究能力;中等层:能模仿,有一定的解题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后进层:不能模仿,或只能模仿,谈不上有数学能力.
2、教学分层
⑴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课堂设计以课本为主体,不拔高要求设置疑问,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作眼点,面向全体学生,中等学会,后进生基本学会为前提条件.
⑵课堂设疑分层次:简单型,较难型,少许难度型,不搞齐答,分类对应抽答,给中等、后进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错误不批评以鼓励为主,回答正确给予更多的表扬,赞许,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⑶课堂练习题目分层次:分简易题(基础题目),较难题(有一点深度),少许难度题(探究类).课堂练习以学生自主选择习题为主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量力而行,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越级练习(如后进生做较难题).
⑷课后作业分层次:分三个层次,简单类,较难类,有时也有难度类.学生可自主选择布置作业中的题目,较难题有记号,可全选简单类,也可全选较难类,还可以选一样选作一点,对降低层次解答题目的学生要时时予以纠正,提高层次解题的学生则给予鼓励表扬.作业题目不在多,而在精选,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困乏,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反感情绪.
⑸课后辅导分层次:中等生和后进生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优良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研讨类问题,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注重一题多解,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一些共性和个性,从而探索出解决数学问题一些规律.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加强数学能力的深度和广度.
四、“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4.论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论文 篇四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高中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概念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模式改革,为现代教育拓展了思维模式,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尝试.利用案例教学法,是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要知所以然,了解解决什么问题,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数学实践能力.利用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反思问题方式,进而拉近生活、教学距离,有效发挥学生的实践主体作用.本文立足高中数学角度,分析教学案例和概念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关键词】教学案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依靠单一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不利于学生思维扩散,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确保学生能?蚨嗤揪丁⒍喾绞浇邮招畔?,更为直观、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立足高中数学角度,分析教学案例和概念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一、案例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
首先,教师传统观念陈旧.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传统教学观念,手动制作教案,教案的内容、素材更新频率极低,一份教案使用时间可长达十几年.旧教案显然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某些数学教师即使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也只是书本照搬.部分学校由于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导致数学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较为沉重,不能及时更新现代化教学理念.其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未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大部分数学教师进行案例设计时,大多按照主观意识设计,以流水线方式对书本知识进行排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课件内容,单一的灌输式讲述,使得学生主体地位不能体现,教师始终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未结合学生意念,未考虑学生真正所需.第三,案例教学不合理,案例设计内容大多无关教学.许多教师设计案例时,一味强调案例疑难性,为设置数学问题,过度插入和教学无关的素材,使得案例纷乱,教学表现也比较烦琐.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案例只为吸引学生吸引力,而不重视案例内容,分散了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得案例教学的“辅助”功能与书本知识的“主体”内容发生本末倒置.二、利用案例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笔者在讲述教学归纳法,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多米诺骨牌”视频,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时,笔者抛出问题:学生们,大家知道“多米诺骨牌”依次倒下条件是什么.接着,学生们积极讨论,回答结果均在意料中.接着,将教材问题转入到数学归纳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对比,了解数学归纳法应用原理,由深奥转化为浅显,在数学归纳法运用中,使学生多方面理解.同时,笔者将数学归纳法、正整数等式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学生们积极参与,共同解答典型问题.笔者就是抓住了问题特性、知识特点,创建有效案例,进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学习欲望,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现代化课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性、新奇性较为显著,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新鲜生物,使学生逐渐感受到高中数学课堂的新鲜性,进而提升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三、利用案例概括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教学实践表明,无论是哪一节高中数学课堂,包含知识点内容较多,和其他知识点联系较为密切.同时,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的有效载体,可按照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提出诱导性和启发性问题,确保问题抓住关键点、要害点,使数学知识点、内涵关系在案例问题中能够渗透,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在探究、思考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正确方法,进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在三角形教学中,按照三角形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性质,通过类比推理,找出三角形面积和四面体体积的相似地方.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大多数学生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类比等于四面体内接球.接着,通过三角形周长类比,学生得出不同结论,四面体棱长和、表面积和侧面积和.此时,笔者提示学生,某些学生由二维类比至三维.在类比推理中,类比相似性越多,则相似性质、推测性质呈正相关,类比得出命题愈加可靠.类比结论并非全部正确,是从特殊到一般认知,有利于发现新事实、新规律.通过本节课研究,学生能够感受推理价值、推理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困惑,是学习最为有趣的地方,知道如何去证明规律、发现事实,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改变传统呆板、牢固的数学公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断提升学生认知能力.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模拟实际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按照案例素材认知、信息,结合所掌握理论知识,积极分析和认真研究,查找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所以,处于该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没有任何依靠,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做出决策、判断,让学生由要我学,逐渐转向我要学,有利于提升教师、学生互动,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四、利用案例教学的多媒体功能,提升学生参与度
运用案例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因此,必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基本上是运用PPT、WORD等软件.在现代教师体系中,教师呈中老年年龄特点,对于现代教学技术的掌握能力较低,大部分教师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图片、声音等插入无从入手.所以,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基本操作,能够更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案例.同时,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改和新理念趋势下,数学教师必须树立先进教学理念,在案例教学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紧扣关键要素,积极分析问题,探索知识内容,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设置疑难问题,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数学教学活动开展.通过案例教学方法,不断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5.论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论文 篇五
内容摘要: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条件,课堂教学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体会等方面阐述数学分层教学的概况。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分层教学课堂教学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一、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条件
1、创造良好的环境。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⑤;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③。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 1 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的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A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A层在听课时不等待,C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饱”,B层“吃得好”,C层“吃得了”。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例如,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什么叫函数?映射?
②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③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④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⑤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⑥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C层学生回答①②题,B层学生回答③④题,A层学生回答⑤⑥题。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了函数概念后,又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函数由哪三个要素组成?与映射有何关系?
②如何求自变量x取a时的函数值f(a)?并说明f(a)与f(x)的异同。
③自变量是否一定用x表示?两个函数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④说出二次函数f(x)=2x2+2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并求f(0),f(1),f(a),f(x+1)。⑤下列各式能表示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
1)y=2)y=3)y=4)y2=x2 ⑥下列各组中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
1)y=x2与z=u22)y=x与y=3)y=与y=()2 先让A层学生解决①②题后,请B层学生解决③④题,再由C层学生解决⑤⑥题。从而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 2 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4、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饱,C组学生吃不消。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层次学生选择: 第一层:解下列不等式: 1)4x2-4x>15,2)14-4x2≥x
3)x(x+2)<x(3-x)+1,4)-x2-2x+8≥0 第二层: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l)y=2)y=3)y=
第三层:已知不等式kx2-2x+6k<0(k≠0)
1)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x|x<-3或x>-2},求k的值:
2)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实数集R,求k的值;
分层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C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数学分层教学的体会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在教学辅导过程中,让A层的同学辅导B层的同学,B层同学辅导C层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由于分层的情况将随时因学生的成绩而改变,A层的同学不愿降到B、C层去,同时B、C层的同学又希望能升到A层来,这样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笔者对分层教学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索之中,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2002.2冯跃峰;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0付海峰;
6.课堂教学高中数学的论文 篇六
一、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应用正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中数学的学习要面对难度较大的题目,面对复杂的公式,客观地说,确实非常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应用正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才能够事半功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采取一些科学、新颖的教学方式,并且传授给学生一些增加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些简单的分组解题比赛,并制定一些奖励措施;又例如,对于不容易记忆的内容和公式,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记忆的口诀或者秘诀等。
2.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早已深入到教学的第一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同样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对于不容易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多媒体设备,把复杂、繁琐的知识可视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3.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这一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在内容的讲述中穿插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同学进行理解记忆,同时鼓励学生随时向教师提出不明白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二、提升课后反馈的有效性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学生说了算,因此,对于课堂教学的情况,老师有必要通过学生的课后反馈来了解。但是老师直接向学生了解可能不容易得到真实的结果,老师可以通过数学课代表的反馈间接了解多数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意见,这样,教师才能够从相对真实的反馈当中了解到自身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对症下药,各个击破,最终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
三、结语
7.试论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篇七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 一方面是重视数学教育, 另一方面还有不少学生怕数学, 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有效性都成问题。因此, 关注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研究如何制定教学策略来充分激发学生数学潜质是很有
如何展开教学互动, 因人而异。总的来说, 就是要避免使用“一言堂”、“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如果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那么如何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和技能快速有效地覆盖到整个班集体, 则是一门大学问。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课堂上保持互动, 因为只有双向的信息交流才是积极高效的。教师必须通过互动活动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状态, 只有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 不断调整教学进度、难度等因素, 学生才能尽快进入“状态”。学生通过参与中, 紧跟课堂节奏, 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更清楚发现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
2. 情境式发问
在许多学生的印象中, 数学就是抽象的公式和符号, 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几乎没有关联。这是数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 但有时候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误解, 觉得学习数学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将平时整理的一些问题情境应用到课堂上, 通过提出一些精心设计和准备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妙用,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可以采用实例和设定疑问的方式, 结合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还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小问题:用一张报纸分别对折30或100次的厚度是多少?学生可能凭自己直观做种种回答。然后老师公布答案: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可能对此答案感到很惊讶, 此时自然可以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引导到课题上来。然后师生通过共同分析和推导, 得出公式。这样就把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具体、有趣, 最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思维启发式题型设计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题海训练, 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往往导致学生只能重复解决老的问题, 不能用更开阔的思路来解决一些新问题, 这就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掌握能力, 偏离了数学本应该有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更多的创新思维启发题型, 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来理解数学知识。这些开放性数学题往往是无法套用常规方法解答的, 或者即使能解, 其解题过程也十分繁琐。只有不断思考, 得出最好的解体方法, 才能获得攻克难题的成功感。
4. 现代教学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数学的整合,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 图文并茂, 动静结合, 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接受信息, 大大增加课时的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不再感到单调枯燥,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 而这些内容往往很抽象, 学生学起来很枯燥, 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 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 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例如, 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 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形体上的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然后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 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 从而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 记忆相关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学习效果。
5. 教师反思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要及时, 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来思考自己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课上出现问题的原因, 学生学习的效果等。另外也可以通过学生反馈情况来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包括学生对数学活动中涉及的知识进行反思, 对自己思考过程进行反思, 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规律的反思, 特别是数学解题后的反思, 反思是使学生举一反三, 形成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向学生说明反思的目的和意义, 使他们自觉、积极去开展反思活动, 不断提高反思能力。也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全面反思, 反思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 反思学习的各个环节 (预先、授课、作业订正、复习) ;其次, 反思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总之,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 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学策略是多样的, 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 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践, 证明了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智慧性, 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 打消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 有效地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方法探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7.
[2]许成芝.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3) .
8.试论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篇八
【关键词】高中数学 兴趣教学 鼓励教学
数学作为一门运用广泛的课程,在人们历史和科技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中数学这门课程不但探讨了空間形式,还研究了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四有新人的要求,由此可见,高中数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由于高中数学的难度和深度相比初中数学来说有着不小的增加,许多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比较吃力,渐渐地学生就会对高中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恐惧心理,严重的时候学生甚至会找各种借口不去上数学课。面对这种情况,对于身为数学教师的我来说,心理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较好的从数学课堂中获取数学知识并应对各种学习上的挑战,另一方面,笔者也对数学给学生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感到迷茫。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社会对人才选拔机制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低迷等各种因素所导致,因此,下面笔者将从课堂教学的方面来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注重鼓励教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数学知识都是比较浅显的基础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学生新接触了许多立体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的内容,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所涉及的函数内容更加复杂和多变,学生学起来觉得吃力是很普遍的情况。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觉得很多题不会做,于是整张试卷上留有很多的空白;还有一些数学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做大题时几乎没有动笔的机会,一些大题的第二问和第三问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其实许多试卷上的数学内容在课堂上数学教师都讲过无数遍了,然而学生却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出现不应该有的丢分情况。
在这种时候,大部分数学教师会非常生气,进而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这种批评教学的方式有着一定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更加细心,更加留意。但是过分严厉的批评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特别是一些中等生和后进生,面对高中数学教师的严厉批评,学生们会觉得难受委屈,最严重的情况是,学生在课堂上明明认真努力的学习数学知识了,在考试时却不能够拿到理想的分数,因此学生的学习自信本来就受到了打击,在这个敏感的时期高中数学教师还对学生进行过于严厉的批评教育,学生们就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不是不够强,进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这会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弱,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降低,最终会让学生们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对数学课程躲避不及。身为一名数学教师,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状况出现,因此,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兴趣教学,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积极地进行鼓励教学,以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第一,高中数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都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个时期学生们的学习有了分水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两个极端,这就容易使班级中产生小团体。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得不到数学教师的关注常常无心向学,甚至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纪律涣散的氛围中也难以正常地进行学习和生活。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高中数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进行鼓励教学。为了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高中数学教师要适当的降低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慢慢的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例如,一道大题有三个小问题,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努力解决第一个小问题,学有余力的时候再去考虑第二个和第三个小问题,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后,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褒奖和鼓励,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比较复杂,这个时期学生的学习亟须得到数学教师的肯定,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不能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而是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积极地评价。
第二,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一定的好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拥有一定的动力,但是如果只是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能不会太长久。因此,为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能够更加持久,高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批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低级错误,在肯定学生努力的前提下,高中数学教师还是需要对学生的粗心马虎进行批评,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尽量少出现这种问题。此外,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还需要注意言语的得体,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二、理论联系实际
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除了需要教师积极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之外,还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把数学理论和数学问题有效的结合起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更加如鱼得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充分调动。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数学教师既能够融会贯通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能够信手拈来生活中的事例,将数学学习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学习起来才会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避免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适当延伸,但不可过于深入,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后,学生就会变得无法理解这个数学问题,最后的教学结果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降低。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需要把握好度,坚持适度原则。
9.论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论文 篇九
数学实验,是指应用某一种方法观察数学现象、分析数学现象、总结数学现象的行为,这是一种研究数学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强化实验教学.
一、利用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开展概念教学.高中的概念知识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有时学生难以感知抽象知识代表的意义.虽然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但是多媒体教学只能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学生有时还是不能完全了解抽象知识的意义.数学实验教学是一种能够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的教学方法.教师如果善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二、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如果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强,就能找到更多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时受到限制,因此数学教师可用数学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讲“绘制立体几何图形中图形的截面”时,教师可提出问题: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正方体棱AA1与CC1,求绘制出AM与平面A1B1C1D1的交点;绘制出AN与A1B1C1D1的交点;绘制出过点A,M,N的平面截正方形所得的多边形.这是一道检验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题型,学生很难仅依靠空间想象力完成这道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绘图实验的方法,一边观看图形,一边应用空间想象力尽可能地找出更多答案(略).在绘制图形时,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如果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较强,在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从一个数学问题发散到另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应用转换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反之,学生的解题思维范围便会狭窄,有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实验能给学生一个观察数学问题的平台,学生在做实验时可以激发想象力,尽情地发散思维,从而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三、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0.高中数学的教学相关论文 篇十
当然我们在充分认识“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不能片面地理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形式化地创设生活情境,要使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背景、认知基础及教学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情境才能起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绞尽脑汁捏造的“失当”情境,只会是“事与愿违”的“画蛇添足”罢了,定会导致数学课堂“数学味”的丢失。
因此,教师在选取情境要恰当,要具备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简洁性和铺垫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果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提高。
二、在教学过程中转换教师的角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去充分体验数学和欣赏数学,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过程,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扮演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
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等。
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
我们教师要允许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不管学生的方法繁简与优劣,他们都敢于用各自的方式探求并表达出对问题的理解。
所以说,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并加以引导,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使他们思维既富有个性又深刻。
如果教师仅限于传授知识,那么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不会闪亮,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会相对缺乏;如果教师对个性学习的理解仅限于多种解题策略,而缺乏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和提炼,那么学生的思维很难由自发走向自觉,得以深刻和升华,创造力就相对减弱。
这时教师不要以一个“传道者”的高姿态出现,而是鼓励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其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的学习个性就有里很大的发展机会。
个性化的学习转变了我们过去的教育过于注重“教”,而少关注“学”的做法,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中心,是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三、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等鲜明的教学特点,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通过短暂的影视片、简单的动画演示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直观地反映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还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手段。
“新课标来了,我们应该怎么教?”这是很多教师的共同深思的问题。
如何体现新课标,当中包含着很多细节、点点滴滴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思考。
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
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当然,作为新时期的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通过不断的交流获取经验与灵感,跟上时代的步伐,尽早完成向新型教师的转变。
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11.论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效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026
伴随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与素质教育的推广,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考虑的问题.而数学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在高考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因此,数学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开发教材价值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切实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转化自己的角色,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其中,教材作为教学展开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逐步加大对新课标与教材的深入研究,切实挖掘出教材中有用的元素,开发教材价值,优化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例如,在讲解“正弦定理”知识点时,笔者就将教材的前后知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问题:在△ABC中,已知a、b、c的长和∠A的大小,如何求得△ABC的面积?因为有了前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识的导入,学生自然而然通过作高来求得三角形的面积.接着,笔者又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只需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夹角,就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即
可见,充分把握教材的“度”,灵活应用教材,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展数学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对应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问题的设计类型应丰富多样、质量优良,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且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讲解《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时,笔者为了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学习的状态,就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探究活动中,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问题①: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指数函数y=2x及其反函数y=log2x的图像,那么你们从这两个图像中可以发现什么呢?问题②:取指数函数y=2x图像上的几个点,说出与这几个点关于直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并判断这些点是否在其反函数y=log2x的图像上.为什么?问题③:若P0(x0,y0)在指数函数y=2x的图像上,那么P0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在函数y=log2x的图像上吗?为什么?笔者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问题,并指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寻出问题的答案,归纳出相应的数学规律.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教师与课本的依赖,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联系新旧知识,突出概念教学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应重点强化对基本概念与基本思想的讲解,要求教师将数学核心概念与基本思想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以此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因高中生本身的认知结构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故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联系新旧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例如,在初中教学中,函数概念的要点就是“变化过程”“每个x”“唯一的y值”“对应”,并没有涉及定义域与值域.而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函数则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加入了“对应法则f”、定义域和值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阶段性的认知特点,从初中函数概念知识引入新课,逐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构建出“函数”的知识体系.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主动迎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开发教材的价值;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联系新旧知识,突出数学概念的讲解.教师应从各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君林.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J].中华少年,2015(18):155-156.
[2]王晓翠.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11):44.
12.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篇十二
高中数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高中数学是高中生所学的主要课程之一, 如何去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正确理解数学知识, 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 在高中教育中实行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正确掌握并理解数学探究式教学是高中生学好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的基础.高中数学涉及很多抽象的立体图形, 学生很难理解.探究式教学反映了数学中的学生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掌握是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前提, 是学生们学好数学公式和数学逻辑思维的有效保障, 也是学生计算、解答和证明数学习题的目标.数学探究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式.高中数学本身具有严谨性、抽象性和明确性的特征, 而传统的教学是灌输给学生知识,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或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交流, 因此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不利于高中教育的发展.新课程下的探究式教学适应了时代发展, 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了以往的刻板、灌输思维, 学生和老师互动,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根据实际经历把书本和现实结合起来, 学生们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因此, 探究式教学非常重要.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数学概念的作用和性质不相同, 有些概念简单明了, 容易理解, 而有些概念内容复杂, 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发展思维, 进行探索学习, 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知识的掌握具有关键的作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灵活应变.具体说来,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一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探究式的含义, 给学生以感官的认识, 学生们通过初步的认知达到对探究的基本把握.二是加强巩固, 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之后要进行深刻的理解, 通过具体的练习题掌握数学的应用, 通过学生的记忆熟练掌握探究的具体概念.三是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整体和系统把握, 由于高中数学体系不是独立和毫无联系的结构, 而是环环相扣的链条, 如果不能理解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就会影响到数学概念的理解, 所以, 学生要系统掌握探究式教学, 从整体角度把握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并很快促使探究式教学得到应用和推广.
三、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推广探究式教学
和谐、真实、愉悦的学习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条件, 老师对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 不能死板地灌输概念, 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 老师应该在教学之前创设一定的情景, 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 学生才能独立地探究, 大胆地发表见解, 激励学生大胆地猜想, 猜想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认识状况, 从直观的、具体的现实出发, 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 和现实联系起来, 进行对某一事物的推测,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对数学有种直觉.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优秀的教师而言, 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兴趣是最关键的一步, 只有学生有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才会和教师积极配合, 投入到吸引力强的课程当中.学生的每学年的第一堂课至关重要, 同时,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的首要前提.由于第一堂课使学生产生好奇和期待的心理作用较强, 一旦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课程, 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 学科的内容“有意思”, 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3. 加强互动的数学教学模式
进行探究式教学, 使探索成为学习数学的主要动力.在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 给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教师通过提问引思, 师生互动探索, 加强沟通交流, 加以应用与拓展, 进而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达到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目标.通过构建互动和谐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培养学生发现知识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互动探索中发现变化的事物中存在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愉快学习的感情和体验, 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形成浓厚的互动学习氛围.老师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勇于尝试, 师生之间增进沟通, 从而促进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科学与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 老师要掌握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以灵活应变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提高数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已进入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时期, 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因此,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 注重科学探究精神, 实施“探究式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 是对旧教学观念提出挑战, 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此论述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13.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讨论 篇十三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学生正是在这个阶段中最大限度的扩充着数学知识,提高着数学学习的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所以,身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尽自己全力去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开创出更多、更好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取得教与学的双赢。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方法;得到进步;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345-01
学好数学不仅需要学生的勤奋努力,更需要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用力“不在多,而在巧”的道理。而对于数学学习来说,课堂效率是不容小觑的一部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作为教师,不但应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个人的学习方法提出指导改进的意见,更应该针对这方面进行适当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的开发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从而做到更为高效的去学习数学、热爱数学。下面,我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提出如下几点讨论。
1.在课堂上做到理论知识与经典例题相结合,保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吸收
数学的解题大部分依赖于解题方法的使用,只要学生能够选对正确的解题方法,那么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题这部分内容却恰恰是大部分学生都头痛的知识点。此时更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贯彻,引导学生发现解题中的常见的突破口,从而在考试中能够更大程度地节约答题的时间。做到这点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论知识与经典例题相结合进行授课。数学的理论知识是解题的基础,学生如果连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想要解对题目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对每个基本定义做到了然于心,才能够在解题中更为熟练的进行运用。而经典例题的讲解则是为了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套用到所见的题目之中,数学题目是千变万化的。一个小细节的不同,就会演变出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做到灵活的变通。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学做经典的例题,让学生更为清晰的看到教师是如何进行解题的,包括寻找题眼、确定解题方法等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教会学生解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真正融入进数学课堂中来
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优秀的课堂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很多学生潜意识里认为数学是困难的、枯燥的。从而内心中一直隐隐约约对数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没有充足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真正学好数学。教师应该针对这点进行教学上的改进,最基本的措施就是创建积极活跃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才能更为积极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才能最大限度的吸收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教师创建优秀的课堂氛围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个人魅力,而且更应当钻研出相应的教学技巧。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一些与数学学科有关系的小故事、小笑话,调节课堂紧张的进度,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放松,从而更好的进行接下来的内容,对课堂的效率也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3.积极创新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更充分的能力提高
虽然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长期加以运用,学生会对课堂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倦心理,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毫无新意,学生课堂效率降低等等不良影响。依我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数学课堂的新鲜程度,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的对一些开放性课题进行讨论,对于开放性课题,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仅仅运用教师讲解的方法,学生很难对多种解题方法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通过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自由的交流彼此的思想,从别人的思维中得到灵感与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的记忆程度,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彼此取长补短,得到应有的能力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积极的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使数学课堂得到创新,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是一种一举数得的方式。
4.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以求达到共同进步的成果
除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上的辅助,学生之间的互助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对学习进行辅助,以求达到共同提高的双赢局面。例如: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一来可以让学生从对方的错误中得到认识,一种题目的错误方式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犯的错误又是有共性的,学生在批改作业的同时可以发现许多错误之处,让学生从这些错误中得到教训,避免自身在下次解题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二来数学中存在着“一体多解”的解题方式,即同一个题目具有多种方式的解答方法,通过批改作业,学生可以学习到多种多样的解题方式,从多种方式中得出总结,最终寻找到最简便又有效的解题方法,对学生本身是一件大有益处的事情。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设“一帮一”的辅助模式,由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一个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帮助过程中不断的巩固自身的能力与技巧,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学习对方学习中的优秀之处和优良的学习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成绩。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总体能力,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同时提升团结心理,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5.重视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反馈,依据学生意见不断进行改进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的重视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反馈。由于年龄的差距和一定的代沟,教师对于课堂的感受往往与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获取学生对于课堂的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意见及时对课堂模式、课堂进度等内容作出适合的改进,以求数学课堂能够最大限度的契合学生的需求,以便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和最高的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应该不断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仅要做学生的优秀师长,同时也要做学生最好的朋友,让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意见能说、敢说,并敢于对教师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14.论高中词汇教学的语境输入论文 篇十四
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灵活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而不是将所有词汇安排在同一个时机讲解,也不是随意的将词汇安排在不同的时机讲解。应当首先挑选出适合在文中教学的词汇。这样就要求教师首先了解单元的整体目标,把握它的中心脉络,分析课文,在设计阅读教学和其他部分的教学时,找出生词出现的语境,对生词的教学时机做出判断。如果课文为生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然语境,是可以被用来作为猜测词义的语境,并且该词在课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该词的重要教学内容,那么可以考虑在文中教学。
二、输入情境知识,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语境策略
高中学生对语境已经产生了朦胧的认识,程度高的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并在运用词汇时考虑语境。但是我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在口语表达中,特别是英语交际中,各种程度的学生经常不能够得体的使用词汇。这种词汇使用不得体的现象同学生欠缺语境方面的知识和语境意识相关。交际环节可以被用来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留心观察学生语言使用不得体的错误,选择恰当的时机指出来,引起学生对词汇运用的得体性的重视,同时向学生介绍语境、语用的相关理论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语言不得体的错误进行适时纠正。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语境。给语言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语境,创设紧密围绕本单元的话题的语境,来激发学生兴趣,学以致用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三、拓展词汇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词汇所蕴藏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赋予了词汇存在的意义,是词汇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上,很多教师割离了语言知识同社会文化知识,将重要的词语搭配视为词汇教学的重点,将一些同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词汇列为非重点词汇,讲授时多是领读、蜻蜓点水,因此学生也忽略这方面的词汇。针对这些词汇,教师可以有选择的进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介绍,或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搜集这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借助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更好的记忆词汇,理解词义。比如出现在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单词ivory(象牙),是课文中罗列的一些制作艺术品的材料,教师如果在单元开始时讲授这个单词,可以补充和它相关的文化知识——英语中常见的说法ivorytower(象牙塔),直译过来的“象牙塔”也频繁出现在汉语文章中,一些学生熟悉它的意义,因此可以提问学生“Whatisivorytower?”或者“Whatisusuallycomparedtoivorytower?”如果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Whyiscollegecomparedtoivorytower?Dotheyhavesomethingincommon?”,刚刚讲授过的单词表中这个单词之前的一些形容词如“rare”和“valuable”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此问题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运用巩固生词的机会。教师可以提示学生“Usetheadjectiveswejustlearned。”(可以用我们刚学过的形容词)。通过思考ivory和college的特征,学生对单词ivory进行了较高程度的加工,有助于记忆,同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训练。
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词汇教学中
词汇教学中很多教师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而学生一直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学生一直赶着教学的节奏,却没有真正的融入到教学中。部分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只停留在浅表面上,读、拼写,抄写例句并思考。没有或很少有机会创设语境来运用词汇,使得学生对词汇的思维加工程度较低,不利于学生记忆掌握词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课堂上的词汇教学中来,提供学生更多的运用词汇的机会,如造句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叙述故事或表演对话。在文中进行词汇教学时,对可猜测的词汇,不要直接讲解其意义和用法,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猜测词义的线索,如上下文,社会文化背景、情境、构词特点、近反义词等的提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对词汇进行了更深程度的加工,有利于学生记忆掌握词汇。
五、引导学生成为扩充词汇的主人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针对教材上的词汇的教学已经占用了英语教学的大量时间,同时教材上的词汇量已经给学习程度较低的学生带来了较重的学习负担,因此课堂上教师不宜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来扩充大量的课外词汇。考虑到很多程度较高的学生的需要和多数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或英语视听材料的兴趣,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难度适宜、题材宽泛的材料如体育英语、旅游英语、商业英语等或引导学生主动利用这些渠道例如英文报纸、杂志、网络和电影等来积累词汇,根据个人爱好和学习的程度学习总结词汇或其他知识用法,教师可以安排课下时间或课上少量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将自己的收获与其他学生分享,并定期对其检查。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学生既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又扩展了视野,增加了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15.论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论文 篇十五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欲望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并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例如:在教学对数时,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传说古印度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我的棋盘有64个格子,第一格里放1粒麦子,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每一格都比前一格加一倍,直到64倍,我就要这点麦子就够了。”国王还暗自欢喜,认为这个要求太少了,谁知经他手下的数学大师一计算,才知道发明人要的小麦数量相当于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同学们知道数学大师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可是计算非常困难。教师随即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看书,看谁先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学生一边看书,一边与同学研究。教师营造了一种竞争氛围,诱发了学生创新欲望。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二、运用类比思维,激发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由此将概念和法则进行延伸、推广和迁移,对探索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在复习立体几何时,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 (1)求上底面中心O1与平面C1BD的距离;(2)求B1D1与平面C1BD的距离;(3)求平面AB1D1与C1BD的距离;(4)求异面直线B1D1与BC1的距离。
本例是围绕有关距离概念进行类比,正确达到区分点与面的距离、线与面的距离、面与面的距离(即异面直线的距离)等概念,使学生把握其本质特征,并且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掌握解这类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注重渗透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中学数学中出现的数学思想有: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递推思想、模型思想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例(习)题讲解的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总结归纳过程中概括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思考实际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例如,排列组合的难点是含限制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但如果利用分类思想,按被限制元素的个数、被限制位置的特征进行分类,使每一类都成为最基本最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再结合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用0、1、2、3、4五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并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23140是第几个数?
解:第一类:1××××型:P44=24;第二类:2 0×××型:P33=6;
第三类:2 1×××型:P33=6;第四类:2 3×××型:P33=6。
前三类共有36个,第四类的六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为:23014, 23041, 23104、23140、23401、23410。从而可知23140是第40个数。
四、利用变式训练,培养创新潜能
变式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吸引学生多角度观察、联想,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与情趣,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同时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是教学中较常采用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增强。
例如:当m为何实数时,抛物线y=x2-mx+1与x轴无交点?讲解后,变换出下列问题,并提问:它们有什么联系?
变式1:m为何值时,二次函数y=x2-mx+1的值恒大于0?
变式2:m为何值时,二次三项式x2-mx+1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因式分解?
变式3:m为何值时,方程x2-mx+1=0无实根?
变式4:m为何值时,不等式x2-mx+1>0的解集为一切实数?
可以看出,上述几个变换问题,都是引申出一类问题,通过这些变换,可以活跃思路,开阔视野,加强各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应变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步骤地设计好思维情境、捕捉创新思维兴奋点,通过对思维方法的渗透,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类比思维、注重渗透方法、利用变式训练, 对高中数学教学有效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北京:数学通报, 2000.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出版, 2007.
16.论高中数学互动教学的实施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教学;师生关系
所谓互动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探讨,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探究,师生各施其力,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一个互动过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具体探讨高中数学课堂中互动教学的实施意义和策略。
一、高中数学互动教学的实施意义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整个过程都是由教师主导和安排,学生被动接受,这样不仅使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掌握学习情况,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新课改之后,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更紧密,推理性特征更明显,给教学带来一定挑战。所以,在新的要求下实施互动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对等交流,引领学生更好地合作、探究、创新就显得十分迫切了。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问题所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对症下药、差异辅导;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严师,而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有利于轻松、和谐课堂气氛的营造。学生也更能够理解教师的思维,跟上教师的步伐。通过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既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又培养了互相合作意识与精神。互动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对于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高中数学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实施互动教学,首先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有所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人,而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与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的学习地位,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之中。
例如,学习高中数学教材中“函数的概念”这一课时,教师不要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解理论、概念、定义;相反,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了解什么是自变量、函数值,什么是定义域、值域,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等等。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将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教师则针对个别学生不懂的问题做个别指导或点拨;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有疑问的地方,则进行共同讲解和分析。教师通过观察,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函数概念的掌握程度,最后对本小节的重点、难点及疑点知识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人,占据课堂的中心位置。教师与学生密切配合、高效互动,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师生平等互动关系的建立
实施互动教学的第二个要点,就是要建立起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一直板着脸,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和畏惧感,不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学习心得,这是不利于教学的。相反,教师若能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走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那么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瞬间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以一种平等心态共同面对学习,交流教学中争议性较大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高中立体几何时,师生以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进行教与学。观察认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棱柱体等空间立体几何的结构和特征时,教师可以先听听学生们的想法。这时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他们心目中的这些几何物体的特点,有的学生与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对比来观察,有的学生干脆直接将这些图形画出来。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还可以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之后教师再顺理成章地引出球体、圆柱体的概念、表面积计算公式、体积计算公式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适时加以引导。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关系的建立,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
3.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运用
互动教学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之外,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成绩具有很大影响。换句话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教学“概率统计”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将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和重点知识列出:一要掌握随机事件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二要掌握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三要正确理解正态分布和线性回归。然后,学生们进行分组学习、讨论、探究。最后,小组总结出各组成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学习到的解题思想和方法等。
参考文献:
[1]成卫东.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数学教研,2009,(12).
[2]张志.关于高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的思考及实践[J].现代阅读,2011,(12).
17.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篇十七
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实验,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就几种课型做简要说明。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通常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1.基础知识课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式” 基本程序是: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就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总的说来,新授课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新授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实例式导入,新旧知识类比导入,引趣式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例如,高一数学在引入反函数概念时,说明为何只有对应的映射是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可以采用“设疑式导入”,依次提问如下:
(1)当x∈r时,y=x有反函数吗?(2)当x∈(0,+∞)时,y=x有反函数吗?(3)当x定义在什么区间上函数y=x存在反函数?(4)什么样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这样学生的思维处于“问题情境”之中,在内在的驱动力下,就会积极思考、探索,最终获得知识。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展现。数学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培养人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策略,增强反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应该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高二立体几何球的体积和表面积,新课程的教材是运用“分割,先求近似和,再化为准确和”的方法推导的,即“化整为零,又积零为整”的极限思想,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定积分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学生今后学习极限和微积分等近代数学知识做了铺垫。这正是我们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数学领域,开拓数学视野的好时机。如果教师只是把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告诉学生,而忽略公式的推导过程,那么就失去一次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只能变成机械的解题机器,得不到能力培养。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在教师的启发下对知识体系中蕴涵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表面形式多是“两头活中间静”,所谓“两头活”是指在一节课的开头和末尾课堂上的交流气氛相当活跃。“中间静”是指在知识形成后的一段时间内,教师要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做题,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2.概念课教学采用“结构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是:自学→提炼→交流→形成结构→巩固练习。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建构性,主张知识结构网络化。即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索,找出共性,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并对知识结构网络化。这种方式对揭示知识规律,认识知识本质有很好的帮助。
例如,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中共线向量和共面向量,教材概念、定理和结论很多,学生不易掌握。采用结构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类比平面向量自学空间共线向量,然后由学生提炼出知识结构,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指导,完成认知。知识结构如下:
通过以上知识结构,学生会清楚、系统地掌握共线向量知识,并且通过类比自行总结共面向量的知识结构,从而使枯燥、零乱的一堂课变得生动而紧凑。
3.定理新授课教学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组织交流→鼓励猜想→引导论证→运用结论。
这一过程中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引导学生发现推理,形成知识,满足学生期待,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操作方法与启发探究式相似,重点是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
4.新授课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时应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在新授课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一种困惑,教材改革之后,课时和教材内容比起来显得较紧张,采用上述教学模式时总担心时间不允许,实际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就是要改变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方面是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丢掉面面俱到一讲到底的旧传统,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整合。例如,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教材安排三课时,在对教材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合。第一课时采用“结构教学模式”,主要解决如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坐标、点的坐标等问题,并且类比平面向量坐标运算公式,学生自行推导空间向量坐标运算公式。第二课时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把教材中的几个例题整合为一:
例
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边长为1,ae=1/3ac,df=1/3da,cg=1/3bc。
(1)求证:bd1⊥面acb1;(2)求证:ef∥bd;(3)求fb1的长;
(4)求ef和gc1的夹角余弦值。
再配以相应的习题训练,学生就能初步掌握运用向量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习题课教学模式
习题课教学采用“导练建构式”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是:变式导练→应用建构→归纳提炼→完善建构。
提高习题课质量关键是精选习题和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使学生通过自己做题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发展能力。习题应以变式题为主,变式训练可采用如下方式:
①一题多问式,如上述的例1,这种题型能使学生系统地对本单元基本知识点做归纳,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
②一题多解式,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超越常规,提出多种设想和解答。一题多解的例子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认识的空间,激发灵感,提高思维的创造性。③一题多变式,伽利略曾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故而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习题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高中课本第二册(上)第112页第10题:
“在椭圆x2/45+y2/20=1上求一点,使它与两个焦点连线互相垂直。” 变题(1):椭圆x2/45+y2/20=1上是否存在一点,它与两个焦点连线互相垂直?若存在求出该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变题(2):是否对任意椭圆,都存在椭圆上的一点与两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这种训练,紧扣教材、适当变形,使学生了解命题的来龙去脉,探索命题演变的思维方法,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④多题一解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陷在无穷的题海中,但实际上许多问题具有共性,对这样的问题不断总结、积累,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在本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立体几何线面角一节,教材安排这样一个知识点:
“已知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为θ,平面内一条直线和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为θ1,斜线和平面内这条直线的夹角为θ2,则cosθ=cosθ1·cosθ2”.利用这个结论,可巧解某些问题,如:
例2:已知三个平面oab、obc、oac相交于一点o,∠aob=∠boc=∠coa=60°,求交线oa与面obc所成的角。
解:由已知点a在面obc内的射影d在∠boc的平分线上,所以∠aod=θ1,∠boc=θ2=30°,∠aob=θ=30°由上述公式得cosθ1=√3/3。(高二教材(下)p47-2题)。
例3:已知正四面体abcd,求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
解:由已知点a在面bcd的射影o为△bcd的中心,所以∠ado=θ1,∠odc=θ2=30°,∠adc=θ=60°,所以cosθ1=√3/3。
三、复习课教学模式
复习课教学采用“导学模式”。基本程序是:复习→交流→概括→练习。
传统数学复习课一般是由教师对所要复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更多的是让学生做题。“导学模式”强调把系统归纳的责任还给学生,其目的是发展学生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复习时重在类化、系统化、概括化,并且可以和“结构教学模式”及“导练建构模式”结合起来。课前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复习中,如让学生看书自己查找学习中的漏洞,校正错误,写出归纳小结等,然后课上交流。交流形式可多样化,如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或错例分析交流,宣读小论文等。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组织交流、引导合作,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补充和完善学生的思维建构等。需要强调的是,数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己做会和悟会的,因此教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亲自经历这些过程。
【论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论文10-08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09-29
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如何提升论文08-17
浙江省宁波市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8-30
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07-03
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11-17
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论文5则范文08-11
高中数学教育渗透作用策略思考论文10-13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