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护理常规新

2024-07-07

产房护理常规新(精选4篇)

1.产房护理常规新 篇一

一、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 37 周小于 259d 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因此死亡率较高。

【 临床表现】

1.外观特点:体重、身长均明显小于足月儿,皮下脂肪少,肌肉少;头相对较大,囟门宽大,颅缝宽,头发短而绒,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胎毛多,趾(指)甲短软。

2.生理特点:呼吸快而浅,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

停,哭声很弱,常见青紫,易发生肺不张、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体温不升;吸吮、吞咽功能差,容易发生呕吐,导致误吸;消化吸收功能差,易发生腹胀、腹泻;神经系统的各种反射均不敏感,常处于嗜睡状态;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体重、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胎龄、生命体征有无异常、神经系统反应、各系统功能状况。3.了解辅助检查如脑CT、肺部x线及化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4.评估家长对患儿目前状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对预后的了 解程度、治疗的态度、经济状况。【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异常: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储备不足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能力差、摄入不足 及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有关。

3.有潜在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

有关。

【护理措施】

1. 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 26~280C,相对湿度 55%~

65%。生后即放置在暖箱中。戴绒布帽,集中护理,各项检查、治疗尽量在暖箱内进行,以减少失热。体温低或不稳定的婴儿不宜沐浴。2.保持舒适体位: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

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可采取以下体位。(1)促进屈曲体位: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鸟巢式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有安全感;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2)头颅塑形:使用水枕,可避免早产儿双侧头部平坦,以免因头部平坦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3)俯卧位:有资料报道,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

停的发作和周期性呼吸,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但须注意俯卧位时容易将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应密切观察。

3.喂养:早产儿可用母乳或乳库奶喂养,必要时使用适合 早产儿的配方乳。开始先试喂2次 10% 葡萄糖液,每次 3 ~5m1,再喂稀释奶逐渐到配方奶直至达到每日需要热量。喂奶切忌过速,以免发生胃食管反流致误吸;喂奶后不要 立即更换尿布以防止体位变动发生呕吐。保持半侧卧位或平卧、俯卧,头转向一侧,每 4h翻身、转换体位 1 次。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或鼻肠管喂养,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

1/3 以上则减量或暂停 1 次,必要时给予全静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低下,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 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的进人,工作人员患感冒时不能接 触早产儿。暖箱要彻底清洁消毒后才能使用,使用期间每日 用消毒液擦拭 1 次,使用7d 后要更换暖箱。暖箱内的湿化 器、氧气湿化瓶的水要每日更换,空气过滤网内的海绵要定 期清洗,头罩、吸氧管及与早产儿接触的各种管道、仪器要 定期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早产儿前要严格洗手,以免发生

交叉感染。奶具严格消毒,1 人 1 奶瓶 1 奶嘴。每日行脐 部、口腔护理 2 次。

5.保证有效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和次数,如有发绀、气 促、呼吸暂停及时给氧。通过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或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吸氧浓度,Sa02 85%以下给氧浓度 30%一 40%,浓度不可过高,以免发生氧中毒。维持氧饱和度 85%一 95%,勿超过 95%。发生呼吸暂停时给予弹足底、托背,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震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如果频繁发生呼吸暂停,经处理自主呼吸不易恢复,及时给予人工气囊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注意有无呼吸时呻吟、呼吸窘迫发生。

6.减少外界环境的刺激: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安静幽暗环境。说话轻柔,走动轻柔,监护仪及电话声音设定于最小音量,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要用力碰关暖箱门,避免敲击暖箱等。降低室内光线,暖箱上使用遮光罩24h 内至少应保证 lh 的昏暗照明,以保证婴儿的睡眠。【应急措施】

1.持续低体温:在合理的环境温度和充分的保温条件下体

温仍然不升,提示患儿病情严重,应立即通知主管医师协助查找原因,是否存在循环衰竭的可能,及时应用改善循环的药物。

2.呼吸困难或停止:如发现患儿面部及全身青紫或苍白,立即加大氧流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出现呼吸停止时立即给予强刺激或人工呼吸,呼吸不能恢复或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迅速采取气囊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3.发生呕吐误吸: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用吸痰器 吸出误吸的奶液。

4.发生惊厥:立即遵医嘱给予药物止惊,并协助查找病因。【 健康教育】

I.早产原因主要为母亲因素,多数可以通过孕期保健来预

防。加强健康宣教,注意休息,避免感染,孕期后 3 个月暂停房事。定期产前检查,预防和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防胎盘早期剥离,治疗前置胎盘,纠正贫血,加强心脏病孕妇管理。

2.早产儿属非正常生产,是未成熟儿,母婴暂时分离时及

时指导产妇保持泌乳,有条件的可喂采集的母乳。及时和家属沟通,让其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进展和改善情况。3.出院指导

(1)精心喂养: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妈妈一定要有信

心和耐心。没有母乳的可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待早产儿的体重发育至正常(大于 2500g)才可更换成婴儿配方奶粉,原配方奶粉每次减少 1 匙,改添婴儿配方奶粉 1 匙,直至完全更换成功。

(2)应对吐奶:轻微的溢奶、吐奶,孩子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人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状况及

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应迅速将孩子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如果呛奶后孩子呼吸很顺畅,最好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气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异常即送医院。

(3)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 24 一 280C,相对湿度

55%一 65%,如果室内温度偏低,可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需注意安全。保持婴儿体温在 36 一 370C,并保证体温的稳定。当婴儿体重低于 2.5kg 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 2 一 3d 擦拭婴儿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在 3kg 以上,每次吃奶达 lOOmI 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寒冷季节,应特别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

(4)预防肠道感染:口腔粘膜不宜擦洗,喂温开水清洗口

腔。不要挤乳头、挑马牙以免感染。母亲及陪护人员患感冒时尽量远离孩子或戴口罩。

(5)科学喂养:出院后遵医嘱坚持口服补血、补钙药物防

治贫血和佝偻病,2 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注意保健,早产儿体力、智力、体质完全可以赶上正常儿。按生长发育量表记录早产儿发育情况,如有偏差及时复诊。(6)按时预防接种。

二、早产儿贫血的护理

贫血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见现象,严重者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贫血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早产儿红细胞寿命比足月儿更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早产儿生长迅速,血液稀释;疾病因素,早产儿易患许多疾病,加重贫血;需取血做各种检查致医源性失血;营养因素。【 临床表现】

早产儿贫血多发生于生后 2 一 6 周,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倦怠、无力,肌张力低,哭声低微,吸吮力弱,吮乳少,有时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稀。贫血严重者面色多虚肿,体重不增,肝、脾大,机体抵力差,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疾患。【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评估患儿的胎龄、体重及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询问孕妇有无全身性疾病。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皮肤、粘膜颜 色,有无气促和发绀。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了解患儿心脏有无扩大、血常 规检查有无异常、血红蛋白含量。

4.评估家长的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了解家庭经 济状况。

【 护理诊断/问题】

1.反应差、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下有关。3.喂养困难:与反应差、吸吮无力有关。4.体温过低:与摄人不足、寒冷有关。

5.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无力或吸吮、吞咽 不协调有关。

6.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儿皮肤娇嫩及营养不良 有关。【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度贫血患儿全身衰竭,反应低下,应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情况,并合理吸氧。病情危重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2.保持有效静脉通道: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时,输液速度要

慢,预防心力衰竭,详细记录 24h 出人量,每日测量体重。长期输液要注意保护血管,留置套管针时注意观察局部血管情况,防止液体外渗、肿胀、感染等发生。

3.贫血严重者,遵医嘱输以新鲜血液。输血速度要慢,每

15min 测量心率 1 次,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准确应用治疗药物并观察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

4.合理喂养:有吸吮能力者经口喂养,患儿吸吮慢,喂奶

时要有耐心,每次喂奶不少于 15min,使患儿侧卧,防止呛咳引起窒息;吸吮能力差或无吸吮能力者采用滴管或鼻饲喂养,鼻饲注奶要缓慢,以防胃部突然膨胀而影响呼吸。注意观察患儿的耐受情况,有无腹胀、呕吐等。5.注意保暖:置患儿于暖箱中,根据患儿的体重、日龄及

环境温度调节箱温。各种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患儿能量消耗。6.保持新生儿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日紫外线照

射消毒 2 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与感染患儿隔离,注意无菌操作,护理患儿前后洗手,防止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涂擦口腔 2 次,涂擦时动作轻柔,勿损伤粘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注意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褶处的护理。

【应急措施】

1.出现呼吸暂停:立即采取摇动、轻弹足底、轻拍打患儿

和托背部的方法促进呼吸恢复,维持足够的通气。鼻咽有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时及时轻轻吸出,对刺激无效的患儿给予面罩与呼吸气囊加压通气。2.喂奶过程中发生呛咳:及时用吸引器吸出,并轻弹足底,使患儿哭出声音。

3.心力衰竭:患儿出现心动过速(安静时心率持续> 150 次/min)、呼吸急促(>60 次/min)及呼吸浅表、面色青紫、呼吸困难、肝大或 6 心动过缓、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吸氧,遵医嘱给予洋地黄类药物及镇静剂。

4.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处理,所输血 液送化验室检查。【 健康教育】

1.向家长解释早产儿贫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详细说明为 了预防并发症应注意的问题,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2.向家长解释治疗情况及病情进展,以取得理解与配合。3.患儿痊愈出院时,向家长讲解护理患儿的注意事项。(1)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

泻、肺炎等,因此应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患病者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

(2)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

注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3-4 个月可给蛋黄 1/4 个,以后逐渐增加到 1 个,5-6 个月加菜泥,7 个月后可加肉末、肝泥,设法提高婴儿食欲,防止消化不良,合理喂养纠正贫血。

(3)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制剂,最好在两餐之间服,以减

轻铁剂对胃粘膜的刺激,利于吸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水喂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遵医嘱服用,以免用量过大出现中毒。(4)严重贫血的患儿哭闹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应尽量 让患儿保持安静。定期复查血常规。

三、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孕妇有慢性或严重疾病(如心功能、肺功能不全,严重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等)、异常分娩(如头盆不对称、宫缩乏力、臀位、用产钳、胎头吸引等),以及胎儿、胎盘原因(胎儿过大、早产、先天畸形;胎盘前置、早剥、老化;脐带脱垂、打结、绕颈、过短、牵拉等),致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即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 7 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神经系统损伤及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经及时抢救大多数窒息患儿能够恢复,少数发展并累及心、脑、肾器官,消化系统而呈休克状。5mim评分仍低于 6 分者神经系统受损较大。【 临床表现】

1.胎儿宫内窒息:早期表现为胎心增快(>160 次/min), 胎动增加;如缺氧持续存在,则胎心变慢(<100 次/min),胎动减少或消失。由于缺氧致肛门括约肌松弛,排出胎粪,羊水可被胎粪污染为黄绿色。2.新生儿娩出时窒息:其程度可按生后 1mim 及 5mim内的

Apgar 评分来判断(0 一 3 分为重度窒息,4 一 6 分为中度窒息,7 一 9分为轻度窒息,10 分为正常)。1mim 评分反映生后情况,5mim 评分反映预后。评分越低,窒息时间越长,神经系统损害越重,且多是不可逆的。【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有无全身性疾病,孕期有无异常情 况发生;评估生产过程;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识程度。2.专科情况

(1)患儿呼吸的深浅、次数,有无喘息性呼吸、呼吸暂停 及抑制。

(2)根据全身皮肤颜色估计缺氧程度,轻度缺氧全身青紫,重度缺氧者皮肤苍白。

(3)有无肌张力增强或肌肉松弛。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气分析显示缺氧程度,脑 CT 有无缺血、缺氧改变。【 护理诊断/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导致低氧血症 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与缺氧、体温调节能力差及环境温度低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有关。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皮肤娇嫩及更换尿布不及 时有关。

5.家长恐惧、焦虑:与担心孩子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护理措施】

1.积极有效配合医生按 A、B, C.D.E 程序进行复苏 抢救。

A 畅通气道: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粘液、羊水及分 泌物。

B 建立呼吸:拍打或弹足底,摩擦背部促使患儿建立自主 呼吸,可用复苏器(密闭口鼻)加压给氧。

C 恢复循环:采用环抱式拇指或食指、中指按压法进行胸

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 1 一 2cm,以能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为有效。D 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道,静脉或气管内给予强心 药及扩容、纠酸等药物治疗。

E 评价:边复苏边评价复苏效果,确定进一步救治措施2.复苏后护理(1)注意保暖,体温维持在中性温度 36.5℃左右,减少耗氧。(2)加强呼吸监护,密切观察呼吸、心音、面色、末梢循

环、神经反射及大小便情况。待呼吸平稳、皮色转红半小时后,停止给氧。(3)如喉有痰鸣音,呼吸时声音粗糙,呼吸停顿或有呕吐,及时应用一次性吸管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

(4)重度窒息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

物再度引起窒息。若无呕吐,抬高上半身使腹部内脏下降,有利于肺的扩张,减轻心脏负担和颅内压;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喂养,鼻饲前先用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记录余奶量,并将其重新注人胃内,喂奶量的计算公式为:鼻饲奶量=医嘱喂奶量一胃内余奶量,以防因奶量过大而溢奶引起呛咳。鼻饲喂养不能耐受者则静脉补液。

(5)行气管插管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工作人员手及环境的消毒,严防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应急措施】

1.复苏后易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发现呼吸暂停立即给予弹足底、托背、挤压胸部等刺激,促使其恢复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弱或不规则者可用面罩接呼吸囊行加压呼吸。

2.咽喉部有分泌物时及时吸净,如有呛奶应立即用吸引器 吸出,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3.发生抽搐:立即遵医嘱应用解痉镇静剂。【健康教育】

1.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胎心异常提示胎儿缺氧,及时给 产妇吸氧,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

2.临产时产妇情绪要稳定:因过度换气后的呼吸暂停可使

胎儿的氧分压降至危险水平。产妇用麻醉剂、止痛剂、镇静剂一定要掌握指征及剂量。

3.指导产妇合理喂养:喂奶速度要慢,喂奶后上半身稍抬 高,以防呕吐再度引发窒息。

4.患儿病愈出院时告知家属,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神灵活程 度、四肢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四、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

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或脑血流减少和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的脑损伤即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坏死、出血为主要病变,可造成永久性脑功能障碍,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1.轻者表现为兴奋、易激惹、肢体及下领颤动,拥抱反射 活跃,肌张力正常,脑电图基本正常。

2.中度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前囟张力稍

高,拥抱及吸吮反射减弱,脑电图轻度异常,CT 检查示脑组织密度降低。3.重度表现意识不清,肌张力松软,肢体自发动作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呼吸不规则或暂停。脑电图及影。像检查明显异常。【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围生期健康史,患儿有无窒息史,有无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心搏骤停史;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意识状态、肌张力、各种反射情况、瞳孔反应及有无呼吸暂停。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脑 CT 检查注意有无缺氧缺血性改 变,脑脊液压力有无增高。【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与抽搐及气道分泌物增多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4.喂养困难、营养失调:与吸吮能力受损或吸吮吞咽反应的协调受损有关。5.家长焦虑:与担心患儿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护理措施】

1.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如大流量头罩

吸氧、CPAP 正压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尽快改善缺氧情况,但不宜长期高浓度吸氧。

2.密切注意有无抽搐先兆,如尖叫、兴奋、易激惹、斜视、四肢肌张力增高等,及时给予抗惊厥处理,避免抽搐发作。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尽可能减少干扰和刺激。

3.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4.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严格 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5.建立通畅的静脉液路,应用脱水剂控制脑水肿,应用促

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防输液处外渗。6.保证营养,少量多次喂奶,吸吮吞咽困难者可采取鼻饲

或滴管喂养。重症或伴有呕吐者暂不适合哺乳,可由静脉滴注液体及营养。总结每日出入量,做好护理记录。

7.向患儿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以取得理解。【应急措施】

1.呼吸停止:立即弹足底或托背部,帮助患儿恢复自主呼

吸。刺激无效时配合医生给予气囊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

2.心跳停止:应用 1: 10000 肾上腺素静推或气管滴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健康教育】

1.自怀孕之日起,孕妇要定期到医院做产前检查,学会自 测胎动,以便早期发现宫内缺氧。发现胎动次数增加或减少,及早就诊。

2.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给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 儿的复苏和供氧,出生后让患儿平卧,头稍抬高,少扰动。3.此病常见后遗症有脑性瘫痪、脑积水、智能低下、癫痛

等,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可能遗有运动障碍。新生儿期以后的治疗与随访从 2-3 个月开始,必要时持续至 6 个月,注意观察患儿眼神、四肢动作的协调能力、肌张力,如有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早期给予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恢复。指导家长掌握康复干预的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脑瘫康复治疗。

五、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皮脂硬化症,多见于早产儿。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少,因此熔点较高,于寒冷季节容易凝固。【 临床表现】

1.患儿表现为食欲缺乏或拒乳,反应差,不吃不哭或哭声 微弱,心率减慢,尿少,体温低于350C,重者甚至低于300C, 肢体凉,皮肤硬肿,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有凹陷性水肿。2.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一大腿一臀部一面颊一上肢一全 身。严重者可导致心、肺、肾多脏器损害,甚至出现 DIC。【 评估要点】

一般根据体温、硬肿范围和器官功能(反应、心率、血生 化、尿量等)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1.轻度:体温<350C,硬肿范围< 20%,各器官功能无明

显改变。

2.中度:体温 <350C,硬肿范围 20%一 50%,各器官功能明显下降。3.重度:体温 <320C,硬肿面积> 50%,器官功能严重障 碍或衰竭。

【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低:与早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寒冷、感 染等因素有关。

2.营养失调:与面部硬肿活动受限、吸吮无力、热量摄人 不足、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肺出血:与肺毛细血管受损、严重微循环 障碍有关。

5.知识缺乏:与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有关。【护理措施】

1.复温护理:轻者可用热水袋(50-700C)在 4 一 6h 内使体温升至 360C ;中度、重度者,先将患儿置于室温 24 一 28℃的房间内 lh,再放入预热至 30℃或高于体温 1-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 10C。在 12-24h 内使患儿体温升至 36 一 370C。体温正常后维持箱温 30 一 340C。不可升温过快,以免引起肺出血。

2,加强喂养:复温至 34℃即可开始喂养,吸吮力弱者可给

滴管喂养或鼻(口)饲,吞咽功能恢复后选用小孔较软奶头试喂,以免呛咳。增加喂奶次数,缩短间隔时间,观察无青紫发憋逐渐增加奶量。体温 34℃以下按医嘱给予静脉补充水分和营养,输液速度宜 3 一 4m1/(kg ・ h)。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低流量吸氧。观察患儿的呼吸

及肺部体征、四肢皮肤颜色与温度、硬肿减轻和消失情况、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详细记录治疗护理措施与效果以及病情动态变化、出人量等。

4.患儿肢体活动差,要勤变换体位,防止皮肤压伤。做好 口腔、脐带、臀部皮肤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

5.预防感染:加强消毒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皮肤完整。【 应急措施】

发现患儿呼吸浅表,循环不良,面色突然发青、发灰等心

衰、内出血的征象,立即报告医生,协助抢救,遵医嘱应用止血、强心药物等;尽早使用 CPAP;如鼻腔喷出红色泡沫样液体为肺出血表现,在抢救过程中避免挤压胸部做人工呼吸,以免加重出血。【健康教育】

1.向患儿家长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和育儿知识,注 意保暖,维持体温在 36 一 37℃。

2.合理喂养,注意远离有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人工 喂养时注意奶具及其他用物的清洁消毒,预防感染。3.按时预防接种。

六、新生儿呕吐的护理

呕吐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尤以 3 一 4d 的新生儿多见。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较多:如分娩时吞人含有胎粪或血液的羊水刺激,喂养不当,服用某些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环境温度过热、过冷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均可导致新生儿呕吐。此外,还可因消化道内外感染引起;还须警惕各种消化道畸形: 如先天性食道闭锁、幽门肥大性狭窄、先天性巨结肠或任何肠段发生的闭锁或狭窄等。【 临床表现】

1.呕吐多以三种方式出现:一是溢乳,表现为乳汁或乳凝块从口角溢出,而无其他反应,多为生理性或喂养不当引起。二是一般呕吐,患儿呕吐前常有恶心先兆:烦躁不安、拒乳等表现,呕吐后可恢复安静入睡。三是喷射性呕吐,大量的胃内容物经口腔及鼻腔喷涌而出,呕吐物容易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人性肺炎。2.伴随症状:生理性或喂养不当引起呕吐一般情况较好,无其他症状,改善喂养后呕吐症状即可消失。由肠道感染引起的呕吐多同时伴有腹泻。由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喷射性呕吐可伴有神志异常、抽搐、前囱饱满、颅缝增宽等。消化道所引 14 起的呕吐多伴有胃肠型、腹胀等。【 评估要点 】

1.一般情况: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尤其是母亲的妊娠史、患儿的出生史、喂养史;家长对疾病病因、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2.专科情况

(1)呕吐的方式:是溢乳、一般呕吐还是喷射性呕吐。(2)呕吐的性质:是暂时性或间歇性,还是持续性。

(3)呕吐开始的时间:是生后就开始呕吐或 1-2d 开始呕吐,还是生后 7 周左右开始呕吐。

(4)呕吐物的性状:是奶汁或含有乳块,还是含有粪样物。

(5)了解胎粪排出情况,伴随症状,患儿哭闹程度,判断有无外科情况。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血常规、便常规有无异常。必要时拍腹部平片或做胃肠造影。

【 护理诊断/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呕吐物吸入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反复呕吐、摄人量不足 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反复呕吐、摄人量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

1.按医嘱禁食、洗胃或试喂奶。

2.防止窒息,喂奶时观察有无呛奶、青紫、发憋,轻症患儿进食时或进食后 lh 予以保持头高仰卧位,即床头抬高 300,头偏向一侧。呕吐严重者 24h 予以此体位。

3. 仔细观察呕吐物的性质,观察新生儿呕吐伴随症状,有无精神萎靡、发热或体温不升、纳气拒食,有无消瘦、眼眶下陷、皮肤干燥起皱等脱水征,有无前囟饱满、气促、唇绀、口吐白沫、肤色灰暗有花纹、腹部膨胀、腹泻水样大便或血性大便、大便不通等,协助医生查找病因。

4.每次吐后洗净面颊及颈部,颊部可涂少许凡士林油保护皮肤。

5.禁食患儿按医嘱保证药液和补液量顺利进。可哺乳者少量多餐,增加喂奶次数,缩短喂奶间隔时间。胃管喂养者,每隔 1 一 2h 鼻饲 1 次:记录出人量,如入量不足、尿少及时报告医生。【 应急措施】

如患儿发生误吸窒息,立即给予吸出,并适度吸氧。【 健康教育】

1.介绍合理喂养的方法及喂奶前后患儿的最佳体位。要在喂奶前换尿布,喂奶后将孩子竖起,轻拍其背部,使吸入的空气排出,以防溢奶。喂奶后尽量少搬动孩子,取右侧卧位,略抬高头部。

2.向家长介绍新生儿溢乳和呕吐的区别。溢乳多数是从口角自然流出,孩子很安详,无明显异常表现。呕吐之前往往可以见到小儿烦躁不安,呕吐时有痛苦的表情,呕吐物从胃中冲出。

3.出院后要根据孩子的恢复情况合理喂养,一次喂奶量不可过多,要遵照医生的嘱咐循序渐进增加喂奶量。

七、新生儿黄疽的护理

新生儿黄疽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疽和 病理性黄疽。前者一般不需要治疗,而后者应积极寻找病因给 予治疗,否则易导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疽:大多数在新生儿出生 2 一 3d 后出现,4 一 5 d时最明显,程度比较轻,以巩膜、面、颈及躯干为主,很少出

现在四肢,多于 7 一 lOd 后消失。婴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好,吃奶好。2.病理性黄疽:一般出现早,生后 24h 内即可出现,并且进展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疽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疽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2 种。

(1)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性黄疽。②阻塞性黄疽,生后 2 周开始出现黄疽,16 并进行性加重,皮肤呈黄绿色。

(2)感染性:①新生儿败血症时由于细菌毒素的侵入加快红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患儿除黄疽外,还伴有全身中毒症状。②新生儿肝炎一般生后 2 一 3 周出现黄疽,并逐渐加重。【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异常,了解孕妇有无肝脏疾病、患儿有无感染病史,评估患儿及父母血型及家族遗传性疾病。

2.专科情况:黄疽出现的时间、程度、进展的快慢,以及波及的范围。3.评估家长对疾病的病因、预后、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4.实验室检查:及时检测和动态观察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心力衰竭。

2.知识缺乏:与患儿家长缺乏黄疽护理知识有关。【护理措施】

1.生理性黄疽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正常状态,供给充足的水分和葡萄糖,早开奶,以促进葡萄糖醛酸的形成,及早排出胎粪,必要时灌肠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有利于黄疽的减轻。

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及神经系统表现。3.血胆红素超过 257 umol/L 应实施光疗。4.光疗护理

(1)光照时遮盖双眼以免损害视网膜,会阴部用小型尿布遮盖,其余尽量暴露,灯管光源与婴儿距离 35 一 40cm。

(2)患儿光疗时,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及时调整箱温和适当补充水分及热量。(3)2h 翻身 1 次,以使全身皮肤能得到均匀照射。(4)准确记录光疗开始及停止时间。5. 注意保暖,以免低体温加重黄疽。【 应急措施】

患儿如出现拒食、嗜睡及吸吮无力、精神萎靡、呕吐、肌

张力减低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要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 或换血准备。【 健康教育】

1.做好产前检查及孕妇预防性服药,生后尽早喂奶,可诱导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于排便,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2.向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光疗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预后,以取得家长合作。

3.母亲哺乳期特别注意不能吃蚕豆及其制品、也不能服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磺胺药、阿司匹林等),以防急性溶血的再次发生。4.对可能留有后遗症的患儿,指导家长早期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八、新生儿溶血病的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至今发现的人类 26 个血型系统中,以 A, B, 0 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为最常见。【 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与溶血程度基本一致。轻者除黄疽外,可无其他明显异常;严重者贫血明显,同时有水肿、心力衰竭、肝大、脾大甚至死胎。ABO 溶血病多为轻症,Rh 溶血病一般较重。

1.黄疽:与溶血程度及肝内形成结合胆红素的能力有关:>77%的 Rh 溶血患儿出生 24h 即内出现黄疽并迅速加重;而 ABO 溶血病仅为 27.7%,以第 2 一 3 天出现者较多。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型为主,但亦有因胆汁淤积而在恢复期出现结合胆红素升高者。

2.贫血:程度不一,严重者可有心力衰竭。有些 Rh 溶血病患儿于 3 一 6 周时发生晚期贫血,这是由于血型抗体在体内持续 存在,继续溶血所致:

3. 肝大、脾大:轻症患儿无明显增大;重症患儿水肿时有明显肝、脾增大,骨髓外造血所致,多见于 Rh 溶血病。

4,胆红素脑病:多发生在生后 2 一 7d,早产儿多见。随着黄疽加重逐渐出现 18 神经系统症状,首先为嗜睡、喂养困难、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很快出现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前囟隆起、呕吐、哭叫、惊厥,常伴有发热,如不及时治疗,1 /2 一 1/3 患儿死亡。幸存者常遗留有手足抽动症、听力下降、智力落后、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观察生命体征,询问或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血型;了解家长对疾病病因及该病预后的认知程度。2.专科情况

(1)黄疽出现的时间、进展的快慢、加深的程度。

(2)水肿出现的时间、范围、性质,皮肤的颜色,了解胎盘和胎儿重量的比例。(3)贫血出现的时问及严重程度。(4)观察有无神经系统指征。

3.实验室检查:了解血液胆红素检测结果。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2umol/L、早产儿> 256.5 umol/L,即为高胆红素血 症。血清胆红素>342 umol/L 易引起核黄疽。【 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核黄疽:与红细胞大量破坏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3.体温不稳:与患儿裸露及暖箱内温度有关。【护理措施】

1.在蓝光治疗和遵医嘱应用白蛋白及抗生素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黄疽进展情况,观察患儿有无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或尖叫、抽搐、双眼凝视等表现。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每日洗澡 1 次,加强颈项、腋窝、腹股沟以及臀部的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两次喂奶之间喂水 1 次。

3.注意监测患儿体温,在光疗时间内,勤测体温,根据体温的高低及时调整箱温。护理等各项操作要集中进行,以免开箱盖时间过长引起患儿着凉。【应急措施】

患儿一旦出现核黄疽而抽搐时,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

予镇静剂止痉,加强蓝光治疗和输液。病情危重者,协助进行 换血治疗。【 健康教育]

1.怀孕妇女做好产前检查和咨询及预防性服药,以便早期知道母婴血型不合,及时进行干预。

2.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取得家长的配合。3.对可能留有后遗症者,指导家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九、新生儿脐炎的护理

新生儿脐炎系因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残端被病菌 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严重者可造成脐源性败血症。

【 临床表现】

脐带根部或脐带脱落后的创面发红,有脓性分泌物,脐部 周围皮肤红肿。细菌可能通过未完全闭合的脐血管进人血液循 环,造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出生断脐时是否严格消毒、出生后脐部处理是否得当;了解家长对疾病的病因、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脐部红肿的程度、分泌物的多少、分泌物是否有异味,脐部周围的腹部皮肤有无异常表现。

3.实验室检查:对脐部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检测血常规有无异常。【 护理诊断/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断脐和脐部感染有关。2.潜在并发症:败血症。【护理措施】

1.脐部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轻者沐浴后用 2.5% 碘酒进行局部消毒,再以 75% 酒精脱碘;局部有脓性分泌物者,用 3%过氧 20 化氢液冲洗后以聚维酮碘涂擦,消毒时要将脐带提起,把脐窝内的分泌物擦净。脱碘要净,避免皮肤烧伤。必要时每日做数次脐部护理。

2.局部发生蜂窝组织炎时,可用如意金黄散调敷。如有脓肿形成则需切开引流;重者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时,遵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3.如有肉芽组织增生或慢性肉芽肿形成,可用硝酸银棉棒烧灼(注意勿损伤周围皮肤),然后生理盐水擦洗,再涂以聚维酮碘。4.预防感染:勤换尿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大小便污染。【 应急措施】

1.脐部渗血:立即消毒后加压包扎,或局部给云南白药止血。

2.发现体温增高、精神萎靡、拒乳等败血症征象,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健康教育I】

1.做好产前宣教,到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生产。

2.做好家庭护理,保持脐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切不可在脐部撒没有消过毒的药粉或香灰。脐带未脱落的新生儿不要洗盆浴,洗淋浴时要保护好脐部。洗浴后重新消毒脐带残端和根部。尿布上端不要紧贴脐部,以免浸湿脐部。

十、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因有吸人性和感染性两大类。因羊水、胎粪、乳汁等吸人引起的为吸人性肺炎,其中以胎粪吸人性肺炎最为严重。吸入性肺炎可引起呼吸衰竭、肺不张、肺气肿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治疗原则为尽快清除吸入物,给氧、保暖,纠正酸中毒,应用抗生素,适当限制入液量及对症处理。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为感染性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出生时及出生后。宫内感染发病早,产后感染发病较晚,出生后感染多因密切接触了呼吸道感染者引起。【 临床表现I】

1.宫内感染引起肺炎:潜伏期短,生后 12~ 24h 出现症状表现为在复苏或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伴发绀、呻吟、呛咳等。常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反应差,少哭,面色及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时有呼吸暂停。有窒息史者多于复苏后即出现症状。可出现体温不稳、黄疽加重、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心力衰竭、休克等。

2.产时及产后感染引起肺炎:潜伏期 3 一 5d,主要表现为呼吸浅促,鼻翼扇动,口吐白沫,点头呼吸,不吃奶,厌食,呛奶,发绀或苍白,出现三凹征,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严重者呼吸衰竭。足月儿常发热,也可体温正常,早产儿多体温不升。不同病原体引起肺炎各有特点。3.吸入性肺炎:在喂养过程中时有窒息或发绀发作。【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出生时有无吸入污染的羊水,喂养时有无乳汁吸入,有无断脐不洁史,有无接触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等;了解家长对疾病的病因及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了解呼吸困难出现的时间,呼吸的次数、节律,呼吸音的强弱,有无呼吸暂停及暂停的次数,是否伴有呻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体温、精神反应情况,面部、四肢、全身皮肤的颜色。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有无胸部 x 线纹理增粗或肺部片状阴影、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及病原学检查异常。【 护理诊断/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无力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3. 有窒息的危险:与呛咳、吸人羊水、奶汁有关。4.有心输出量减少的危险:与肺功能不全有关。【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拍背并经常更换体位,以利于痰液排出和改善受压部位的肺扩张。分泌物粘稠者可行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促进分泌物排出;痰液过多无力排出者及时吸痰,注意勿损伤粘膜及引起小儿疲劳。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人。抬高床头,改善呼吸功能。

2.合理应用抗生素,烦躁不安者可按医嘱给适量镇静剂。严格控制输液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患儿的反应等,体温高可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发生高热惊厥。观察呼吸、心率、肝功能等,警惕合并心衰发生。

4.吃奶时患儿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或斜抱位喂奶;奶嘴孔要小;间歇喂奶,以吃奶时患儿不感觉呼吸困难为宜;病情较重,呼吸困难,呛咳明显者给予鼻饲或滴管喂奶。

5.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 3 一 4 次,通风时注意 患儿保暖。【 应急措施】

1. 患儿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青紫加重,立即报告医生警惕发生脓气胸。2.患儿吃奶时一旦发生乳汁吸入,立即停止喂奶,将患儿置于侧卧位轻拍其背部,使吸入物排出,必要时及时用吸痰器吸出奶汁。

3. 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肝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时,提示可能合并心力衰竭,应立即通知医生,按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剂,保证氧的供给。【健康教育I】

1.定期做产前检查,孕妇有感染性疾病要早做治疗。

2.新生儿抵抗能力及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要保持房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温 23 一 250C, 湿度 50%左右为宜。早产

儿或体温不升者应有保温措施,使新生儿皮肤温度达 36.50C。经常开窗通风换气,避免与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人 接触。当母亲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孩子或哺乳时应戴口罩。每次哺乳时应将孩子抱起,以正确姿势进行喂养。喂奶时以少 量多次为宜,以免发生呕吐和误吸。

3.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如出现拒食、呼吸急促、流涕、咳嗽或面色改变应尽早就诊,以免耽误治疗,加重病情。

十一、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肺出血可以是肺泡出血、间质出血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是多种新生儿疾病的一种严重症状,常常是病危的表现。早产、窒息、低体重、低体温、硬肿、感染是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

【 临床表现】

在原发病十分危重的基础上,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发绀迅速加重,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双肺迅速出现细湿哆音或湿哆音明显增多,随之口鼻流出或涌出泡沫样血性液体。【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有无异常,体温在 24h 内的变化,能否维持在 36 一 37.5℃之间。

2.专科情况:有无呼吸困难和呼吸暂停并进行性加重,原 发病的症状有否改善。

3. 评估家属对病情与预后了解的程度、心理状态与对治疗的态度。4.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是否异常,胸部 x 线检查判断出血量的多少。【 护理诊断/问题】

1.气体交换障碍:与肺出血影响肺泡气体交换有关。2.体温不升:与原发病和循环障碍有关。

3.知识缺乏:与家属不了解相关知识和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

1.做好应急准备,随时备好呼吸机和抢救药品(5% 碳酸氢钠、地高辛和吠塞米及酚妥拉明等),以赢得抢救时间。早发现,早插管,早上机。新生儿肺出血从开始少量渗血到大量出血时间很短,往往在数十分钟之内,如能及早察觉,早插管,早上机,则预后大不一样。为此护士对重症患儿要勤巡视、细观察,尽早发现,尽早采取措施,赢得治疗时机。一旦确诊肺出血,立即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正压通气,有效清除气道内的含血痰液,并给予人工辅助呼吸。

2.经常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固定是否牢固,避免发生脱管或插管位置过深;保持气道湿化,每日更换湿化器中的蒸馏水,保持水温 33 一 350C,及时清除呼吸机管道内积水,并每日更换消毒。当出血量较大时应尽可能不从插管内吸痰以免加重出血。

3.提供足够的平均气道压力,尤其是呼气末正压。患儿口鼻腔内分泌物较多,及时给予清除,并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炎的发生。肺出血上机后不主张执行 24 常规翻身、拍背、吸痰等护理操作,保持安静,只要无堵管,应尽量延长吸痰间隔,以免频频吸引和扰动,不利于止血和吸收。当病情稳定后,气管内无血性液体吸出,x 线胸片好转,呼吸机可下调参数。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胸廓起伏程度、呼吸频率及患儿自主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4.保暖:尽早将患儿置于预热的暖箱中,暖箱温度根据患儿体温、体重进行调节,保持中性温度,并保持良好湿度(40%一 65%)。

5.合理使用氧气:新生儿可用头罩吸氧,流量 1 一 2L/min,注意观察面色及呼吸情况,若吸氧后缺氧症状无明显缓解者应 予高度警惕。

6.高危患儿在输液时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有条件时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24h 匀速输人。观察呼吸、心率及尿量情况。应用静脉留置针提供 24h 静脉通路使静脉管理更加科学,可减少患儿痛苦,并方便静脉给药及急救处理。7.控制感染及保护性隔离:床上用品给予高温消毒,病室内保持空气清新,接触患儿前严格洗手,消毒。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戴一次性手套,减少呼吸道外源性感染机会,同时做好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护理。8.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禁食患儿从静脉中补充营养,维持血糖于正常水平;早产儿吸吮反射差的,可使用滴管滴喂,少量多次。喂养过程要细心观察,防止腹胀及呕吐的发生。

9.及时和家属沟通,讲解本病的治疗和转归,增强家属的信心,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应急措施】

1.一旦确诊肺出血立即转置抢救室(配有新生儿开放暖床、抢救车、呼吸机、监护仪、低压吸引器、输液泵、SpO2、血压仪、氧源等)抢救,早插管,早上机。2.上机过程中如血氧急剧下降,迅速检查有无堵管、脱管,必要时立即重新插管。

3.心搏骤停者,立即给予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内滴人或静推肾上腺素。【 健康教育】

1.加强产前检查,预防早产: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肺出

血最有效的方法,对有围生期病史特别是缺氧史、低出生体重儿或早产儿、生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呼吸窘迫,并突然加重患儿应高度警惕。2.一旦发生肺出血,应和家长讲明本病的严重程度,让家

长有思想准备。同时也应讲解痊愈的例子,增强信心,取得家长的主动参与和配合。

3.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如注意呼吸、体温的变化,预防感染,及时复诊,定期检查。

4.患儿死亡或留有伤残,对其家长尽可能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尽快让家长度过痛苦的心理路程。

十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生于 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生后 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1.患儿出生时或生后不久(6 一 12h)即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 60 次/min)、呼气呻吟声、鼻翼扇动和吸气性三凹征等 典型体征。

2.由于低氧血症,表现为发绀,严重时面色青灰,并常伴有四肢松弛; 3.心音由强转弱,肺部听诊呼吸音低,以后可闻及细湿哆音。

4.如体温不升,四肢肌张力低下提示病情较重,严重者可于 3d 内死亡:如能存活 3d 以上,又未并发脑室内出血或肺炎者,则可逐渐好转。【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的胎龄、有无肺部感染史、孕妇有无糖尿病等;了解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了解呼吸的次数、性质,缺氧程度,如面部、四肢及皮肤颜色,26 四肢肌张力的高低,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肺部呼吸音有无改变。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x 线胸片可协助诊断,血气分析可协助判断缺氧程度。【 护理诊断/问题】

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进行性肺不张有关。2.气体交换受限:与肺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导致肺透明膜形成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人量不足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下有关。5. 家长恐惧:与患儿病情危重有关。【护理措施】

1.保暖:有条件者将患儿置于暖箱或辐射式远红外开放抢

救台上,保持体温在 36 一 37℃,相对湿度在 55%一 65%,减少水分消耗;防止低体温影响机体血液循环加重组织缺氧。护理 相对集中,减少散热。

2.给予有效吸氧或机械通气:轻者可用面罩、头罩吸氧,氧流量不少于 5 L/min,氧分压<8kPa 者应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

通气(CPAP); 无自主呼吸或频繁呼吸暂停者,氧分压<6.65kPa(50mmHg),应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

3.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患儿平卧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彻底吸净气道分泌物。将硅胶管通过气管插管送至气管下部,抽取药液从气道中滴人,转换体位呈左侧卧、右侧卧及平卧位,用复苏囊加压给氧以利于药液弥散。用药后 4 一 6h 内禁止气道吸引: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及体温变化。

4.机械通气时定时给患儿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次吸痰前向气管内滴液 1 一 2ml,使痰液稀释后再吸净,同时将

口鼻腔内的粘液吸净,1 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发现呼吸节律 不整、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加重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拔管后 给予大流量头罩吸氧 4 一 6h。

5.详细记录 24h 出入量及病情。保证营养供给,不能哺乳者可给鼻饲奶或静脉 27 补充高营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有条件者应用输液泵),维持水、电解质平衡。6.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心电、血氧监护并专人守护,随时检查呼吸机各管道是否通畅有无脱落、扭曲等。掌握病情动态变化,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各种检查化验结果,认真做好护理记录,与医生密切联系。

7.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 应急措施I】

1.备好各种抢救用物(气管插管、呼吸机),发现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征象立即插管上机。

2.遇到停电,及时进行人工气囊加压辅助呼吸。

3.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及其他情况,如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患儿全身仍青紫,及时检查有无气管插管脱出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健康教育】

1.防止早产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选择性剖宫产尽可能推迟到 37 周。预防围生期窒息,控制母亲孕期糖尿病及促成本病的其他因素。

2.对需提前分娩或有早产迹象而胎儿不成熟者,分娩前2 一 3d给孕妇肌注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 6mg, 2 次/d;或氢化可的松 100mg 静脉点滴,2 次/d,共 2d。分娩后可从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胎龄不足 34 周者,效果显著。3.帮助家长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以取得最佳合作,同时做好育儿知识宣传工作。

4.指导家长学习早产儿喂养方法,少量多餐,每次喂完奶后,竖起孩子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以防溢乳。

十三、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的护理

新生儿出血症又称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 依赖因子所致。【 临床表现】

1.多于生后第 2 或第 3 天发病,最迟可于生后第 6 天发病(早产儿可迟至 2 周)。多为人乳喂养。

2.常见脐残端渗血、胃肠道出血(呕血或便血)、穿刺部位长时间渗血、皮肤出血.(以受压处最多见,如足跟、枕、骶尾骨部受压处呈大片淤斑,甚至发展成血肿),偶可见鼻出血、肺出血、尿血、阴道出血等,一般为持续不断的渗血,个别发生消化道或脐残端大量出血甚至导致休克。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可致命或后遗脑积水。: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健康史,产前有无应用抗凝药(双香豆素)、抗癫痈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及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等;患儿是否母乳喂养及维生素 K 的使用情况、了解患儿有无肝胆疾病、感染及缺氧病史。2.专科情况:观察患儿出血的量及其部位以及生命体征变化。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脑 CT 有无颅内出血,血化验凝血功能是否异常。【 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脑疝:与颅内出血致颅压增高有关。2.有感染的可能:与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3.营养失调:与消化道出血禁食,摄人不足有关。4.家长焦虑:与缺乏疾病知识及护理知识有关。【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出血的部位及有无新的出血倾向。记录生命体征和出血量,如患儿面色苍白、出血量明显增多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按医嘱应用维生素 K 治疗,输鲜血或血浆、输液。

2.注意脐部的护理,消毒纱布覆盖,绷带加压包扎。胃出血者生理盐水洗胃后再注人止血药保留,根据情况可间隔 6 一 8h 重复胃管内注止血药:有消化道出血者,按医嘱禁食,禁忌洗胃。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每日 2-4 次用生理盐水棉签涂擦口腔粘膜,注意动作要轻柔,勿损伤粘膜。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停止后开始试喂奶,避免长时间禁食。

3.每 2h 翻身 1 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各项操作动作轻柔。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穿刺。必须穿刺或注射时,局部应加压止血 5min 以上并观察有无继续出血。4.加强保护性隔离,避免继发感染。

【应急措施】

1.患儿出现突然意识丧失、瞳孔变化等颅内大量出血征象时,立即快速静点 20%甘露醇等高渗降颅内压药物,协助进行必要的诊断性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部位,做好急诊手术准备。2.患儿因消化道出血出现窒息征象时,立即使患儿侧卧,头偏向一侧,用吸痰管吸出口、咽喉、鼻部血液及呕吐物,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健康教育】

1.做好围生期保健,产妇分娩日可口服维生素 K 片剂。母乳喂养者,指导哺乳母亲多进食含维生素 K 丰富的食物。新生儿于生后每日 1 次肌注维生素 K11-2mg,连用 3d;乳母每次服维生素 K 20mg,每周 2 次。

2.新生儿出生后,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如有轻度少量出血,如脐部渗血时可重新换纱布包扎压迫止血,如果消化道出血量多以及其他部位严重出血及时送医院治疗。

3.向家长解释患儿的病情及治疗情况,以取得理解与配合;同时介绍相关的医学知识。

4.有颅内出血的患儿,指导家长出院后注意患儿的眼神,定期测量头围,按期复诊。

十四、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因产前、产程中或产后缺氧及产伤引起渗血或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部位可在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脑室和脑组织的任何部位。【 临床表现】

1,意识改变:出生后兴奋或嗜睡,易激惹,表情淡漠。眼凝视、斜视、震颤。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降低。

2.颅内压增高表现:尖声哭叫、前囟膨隆、惊厥、呼吸不规律或暂停等。3.面色苍白或青紫、不吃奶、吐奶,出现黄疽或贫血。【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围生期健康史,胎儿有无宫内窘迫、患儿有无窒息史,30 有无产伤和窒息等不正常生产史及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识程度。2.专科情况

(1)观察患儿意识状态:有无兴奋、易激惹、嗜睡、反应迟钝或昏迷。(2)评估肌张力及肢体活动情况,有无肌张力减低或消失,观察并记录惊厥的次数。

(3)检查患儿的各种反射情况,如吸吮、拥抱反射有无减弱或消失,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及有无对光反应。

(4)评估有无缺氧、循环衰竭及程度。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脑 CT 和 B 超检查可协助辨别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化验血生化 CPK 一 BB 活性增高,血常规有贫血表现。【护理诊断】

1. 潜在并发症,脑疝:与颅内出血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与呕吐、昏迷有关。

3.家属焦虑:与患儿生病、家属缺乏疾病及护理的相关知识有关。【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意识、眼及瞳孔、囱门张力、肌张力的变化,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定期测量头围,准确记录阳性体征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2.保持静卧,头肩抬高 300,右侧卧位。减少噪声,尽量减少移动和各种刺激,治疗护理要轻、稳,避免头皮静脉穿刺和过多搬动头部引起患儿烦躁,加重颅内出血。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给间断低流量或头罩吸氧。

4.维持体温在 35.5 一 36.5C,体温高时即给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应用暖箱、远红外辐射床或热水袋保暖。

5.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输人新鲜血浆以增加凝血

因子的止血作用。恢复期给予毗拉西坦、脑活素、胞磷胆碱等营养细胞的药物促进脑功能恢复。

6.病情严重时,宜推迟喂奶。待病情平稳后可先鼻饲,5%

0 31 葡萄糖水 2ml,观察无异常再给配方奶,从 10-20m1 开始,每2h1次,根据病情增加奶量。喂奶毕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发生窒息。吸吮、吞咽困难者可鼻饲喂养。

7.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做好口腔护理。【应急措施】

1.患儿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青、唇周发绀等窒息表现时,立即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床旁备好吸痰器、开口器及气管插管等抢救用物。2.患儿突然出现呼吸节律变慢、心率徐缓,双侧瞳孔不等大、面色苍白、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消失、四肢肌力减退,头颈后仰、四肢挺直、躯背过伸、呈角弓反张状等脑疝症状时,立即由静脉输高渗液降低颅内压,以暂时缓解病情,进行必要的诊断性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部位,协助进行脑室外引流或做好手术准备。

3.一旦发生脑疝随时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可能,积极配合 医生进行抢救。【健康教育】

1.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2.对不正常产婴儿加强护理,常规给维生素 K1 预防。

3,向家长讲解颅内出血的严重性、疾病的治疗过程及预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讲解控制探视、安静的环境对患儿康复的重要性。4.给予安慰,减轻家长的焦虑,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耐

心解答家属的问题,帮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尽早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减少脑损伤。

十五、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

新生儿败血症指新生儿期细菌侵人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 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出生体重越轻,发生率越高。【 临床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常缺乏典型的症状,特别是早期常因为没有

特异性的症状而被忽视,以致延误诊治。多出现“三少二不一 低下”症,即少吃(或吸吮无力)、少哭(或哭声低)、少动; 体温不稳定、体重不增;反应低下(精神萎靡)。体格健壮的新

生儿可伴有发热,但体弱儿、早产儿多为体温不升;常出现黄疽加重或原已消退后又再次出现黄疽。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出现肝大、脾大、皮肤出血点和淤斑,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有休克表现,面色苍白,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脉搏细而快,四肢发软,少尿或无尿。还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脑膜炎等并发症。【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产妇有无感染、发热病史,有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浑浊。了解家长对本病病因、性质、护理、预后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患儿有无不吃、不动、不哭的症状和体温不升等情况,有无黄疽发生、皮肤粘膜损伤、脐部分泌物等,有无皮肤发花、脑性尖叫、抽搐等并发症。3.实验室检查:在应用抗生素前取血做培养可查明致病菌。【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调节无效:与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娇嫩、脐炎、脓疱疮等感染灶有关。3.活动无耐力:与吸吮无力摄人量不足有关。4.潜在并发症,核黄疽:与严重感染有关。【护理措施】

1.控制感染:应用抗生素前抽取血标本送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作为选用抗生素的依据,遵医嘱由静脉输入有效抗生素,并要现配现用,确保疗效。有效清除病灶,脐部感染者,用 3%过氧化氢擦拭后,涂以聚维酮碘,行无菌包扎;皮肤有小脓疤者用 75%酒精消毒周围皮肤,用无菌针一头穿刺,吸出脓液,再涂以 7%聚维酮碘,每日换药 1 次。

2.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患儿应住隔离病室,病室温度保持在 22 一 28C,相对湿度 60%一 65%,酌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病室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消毒 1 次。禁止上呼吸道感染者护理败血症患儿,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预防交又感染。

3,保温:将体温不升的患儿放人婴儿保温箱内,箱温设为30 一 320C,相对湿度 60%一 65%,使患儿皮温达到 36℃即可。患儿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禁忌药物降温。

4.喂养:有吸吮能力的患儿,尽量喂母乳;有吞咽能力无吸吮能力的患儿用滴管喂养,无吞咽能力及吸吮能力的患儿用鼻饲法。喂奶前换尿布,喂药时抬高头部,以防呛咳或呕吐。

5.吸氧: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常拒食或呕吐,且因电解质紊乱、血液粘稠度增加、携氧能力减低,易产生组织缺氧,应及早吸氧,及时清除口腔及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6. 对症护理

(1)惊厥:严密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如患儿有嗜睡、激怒或烦躁不安、尖叫、眼球固定或不自主的反复吞咽动作等为惊厥表现,按医嘱给苯巴比妥 5mg/kg 肌内注射。

(2)腹胀:患儿常出现呕吐、腹胀。腹胀明显者,应予肛管排气。

(3)密切观察皮肤色泽与出血点进展:黄疽常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体征,黄疽由轻变重,皮肤出血点增加,提示病情加重。同时观察大便颜色,小便的量及颜色,如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4)供给充足的营养与液体:采用留置针静脉穿刺,确保液路通畅。输液时严密观察,速度不宜过快,必要时输血浆或新鲜血,以提高机体免疫力。(5)有休克者遵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应急措施】

患儿出现尖叫、哭声发直、四肢肌张力增高,双眼凝视、眼球上翻或呈落日状,可能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应立即通知医生抢救处理。【 健康教育】

1.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发现孕妇有感染性疾病,应立即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治疗。分娩时要选择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可能。孩子出生后做好保护性隔离,谢绝有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的人员探视,每次换尿布、喂奶前后要洗手。

2.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持清洁卫生。注意保护皮肤、粘膜、脐部 34 免受感染或损伤。每日洗澡,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在护理新生儿时,细心观察吃、睡、动等方面有无异常表现,尽可能及早发现轻微的感染病兆。当患儿有感染灶如脐炎、口腔炎、皮肤小脓疤、脓头扉子、眼睑炎等,及时就医,妥善处理,以防感染扩散。

3.出院 2 周后复查,如患儿出现精神、食欲、体温改变等症状及时就诊。

十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由于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感染革兰阴性 杆菌,向周围邻近器官扩散。常继发于新生儿败血症或神经系 统有缺陷者,不易早发现,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幸存者往往 留有后遗症。【 临床表现】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常与败血症相似,脑膜刺激征及颅内 压增高出现较晚或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拒奶、吐奶、嗜睡、凝 视、尖叫、惊厥、面色青灰及囟门紧张或隆起。多于生后 I 一 7d 发病,中毒症状重,黄疽加深。【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异常,询问家长患儿的生产史,评估患儿有无皮肤、脐带、消化道、眼结膜感染史或皮肤、粘膜损伤史,有无先天性畸形如颅骨裂、脊柱裂、脑脊膜膨出和皮肤窦道、中耳炎等,以及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2.专科情况:监测体温。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易激惹、尖叫及哭声发直。观察眼睛有无上斜、凝视等异常表现,惊厥有无固定的模式,有无呼吸暂停。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脑脊液化验白细胞是否异常增高,脑 CT 检查有无异常。

【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异常:与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代谢增加有关。3.有受伤的危险:与患儿频繁抽搐有关。

4.潜在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或脑积水:与感染及颅内压增高有关。5.家长焦虑:与担心预后不良有关。【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的动态变化,每 4h 测体温1 次,体温高者,给予温水浴或减少盖被物理降温措施,并记录 降温效果。体温不升者,给予保暖。

2.遵医嘱应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3.加强营养支持:不能吸吮的患儿给鼻饲喂养,必要时给静脉高营养。呕吐频繁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4.保持环境安静,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惊厥时及时给予止惊药物。

5.发现患儿前囟持续饱满、头围迅速增大、反复呕吐、惊厥、嗜睡、昏迷、骨缝分离、双眼落日征,提示有硬脑膜下积液或脑积水的可能,要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6.热心接待家长,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感受及需询问的问题并耐心解答。【 应急措施】

1.患儿出现体温持续不退、前囟饱满、反复呕吐、昏迷等颅内高压症状,立即通知医生,给予 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惊厥者给予药物止惊。2.呕吐患儿一旦发生误吸,要立即取侧卧位并用吸痰器吸出。【 健康教育】

1.分娩时要选择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可能。孩子出生后如发现有皮肤、脐部、消化道、眼结膜感染或皮肤、粘膜损伤,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2.安慰、关心家长,使其接受疾病的事实,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讲清治疗、护理方法,使其主动配合。3.定期复诊,对恢复期和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指导家长给予相应护理,坚持进行功能训练,促使其尽快康复。

十七、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

新生儿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从脐部侵人而引起的一种急 性严重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牙关紧

闭为特征,一般在出生 4 一 7d 出现抽搐症状,故有 “脐风”、“七日风”、“锁口风” 之称。由于无菌接生法的推广,其发病率已大大下降,但在偏远的山区及私自接生者仍不罕见。【 临床表现】

1.潜伏期大多 3 一 8d,也可为 2 一 21d。潜伏期越短,病情 越重,病死率越高。

2.早期症状是牙关紧闭、吸乳困难、烦躁不安,继之出现肌肉痉挛及强直,包括咀嚼肌、腹肌及脊柱竖直肌。由于牙关紧闭、面肌痉挛而出现苦笑面容,颈强直、吞咽困难、腰肌强直性收缩造成角弓反张,上肢屈曲、内收,双拳紧握。由于喉肌、呼吸肌痉挛可导致窒息和青紫,甚至死亡。

3.患儿神志清醒,早期多不发热,以后可因全身肌肉强烈痉挛或继发感染而致体温升高。经及时处理能度过痉挛期者,其发作逐渐减少、减轻,2-3 个月恢复正常,不留后遗症。【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出生断脐时是否曾用了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剪刀、线绳,接生者的手或包盖脐残端的棉花纱布是否严格消毒。

2.专科情况:观察患儿有无抽搐的表现,特别是轻微刺激后抽搐明显;有无本病特有的抽搐表现,即牙关紧闭,苦笑面容,上肢屈曲、内收,双拳紧握,角弓反张。

3.评估家长对本病病因、护理、预后知识的认知程度。【 护理诊断/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喉肌、呼吸肌痉挛和气道分泌物增多有关。2.有受伤的危险:与反复抽搐有关。

3.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抽搐增加消耗及面肌痉挛、张口困难、吞咽困难有 37 关。

4.家长焦虑:与患儿病情危重有关。【护理措施】

1.将患儿置于单独房间,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如强光直射、大声喧哗、碰击病床等,以免诱发痉挛发作。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宜在镇静剂发挥最大疗效时集中进行,尽量减少搬动和刺激。选用头罩吸氧,以避免鼻导管的刺激。应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引起患儿抽搐,保证药物顺利进入体内。

2.按时准确应用镇静剂。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反复发生痉挛、呼吸暂停及严重青紫者,要及早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3.密切观察、记录病情变化,注意抽搐发生的时间、强度、次数、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抽搐发生时患儿的面色、心率、呼吸等。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一旦发生强直性抽搐、窒息等危急情况,立即进行抢救。

4.加强口腔、脐部护理,脐部有感染时,每日用 3%过氧化氢液或 1:4000 高锰酸钾液清洗脐窝内脓性分泌物,再用碘酒、酒精消毒,消毒后的棉签、纱布应焚烧。

5.给患儿剪短指甲,双手掌心握无菌纱布,防止抽搐时指甲刺破手掌皮肤。患儿因抽搐出汗多,特别是颈项、腋下、腹股沟等部位,要每次洗净后用软毛巾擦干。

6.本病病程长、消耗大,加上牙关紧闭、喂养困难,病初痉挛发作频繁时须暂禁食,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痉挛减轻后给鼻饲。插胃管前应先给镇静剂;每次喂奶前先抽取胃内容物,明确有无胃储留;根据胃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喂奶量;喂奶后取侧卧位防窒息。在病情稳定或好转后,试用奶瓶喂养来训练患儿吸吮力及吞咽功能,达到最后撤离鼻饲管的目的。【 应急措施】

1.出现强直性抽搐不能自行缓解时,及时通知医生,静推镇静止抽药物。2.出现呼吸暂停,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加大氧流量吸氧。【 健康教育】

1.分娩时要选择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如在家中急产,脐带未适当处理时,应该将婴儿送到医院或卫生所进行重新处理。在条件差的地方,应将剪刀 38 煮沸 lh 后才能应用。结扎的脐带残端应用碘酒、酒精消毒。脐带用消毒的纱布覆盖和包扎,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向患儿家长讲授有关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脐部护理。

3.患儿出院时向家长详细交代喂养方法、肢体按摩法,促进功能恢复,避免后遗症。

十八、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护理

新生儿低钙血症诊断标准为血钙低于 1.75mmol/L 或游离钙低于 0.9mmol/L 称低钙血症。新生儿早期低血钙发生在生后 48 h内,晚期低血钙发生在生后 48h 以后。【 临床表现】

患儿表现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惊跳,手足搐搦、震颤,惊厥等,严重者出现喉痉挛和呼吸暂停。早产儿血钙降低时常缺乏体征:发作期间一般情况良好,但肌张力稍高,腱反射增强,踝阵挛可阳性。【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母亲孕期有无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患儿是否早产儿及是否有窒息史。

2.专科情况:患儿有无不安、惊跳、肢体震颤、喉痉挛、惊厥等症状。3.实验室检查:血钙或离子钙水平是否低于正常。【 护理诊断/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抽搐造成喉痉挛及呕吐有关。2.婴儿行为紊乱: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有关。

3.有局部组织坏死的危险:与输注葡萄糖酸钙造成液体外渗有关。4.家长恐俱: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护理措施】

1.遵医嘱给予 10% 葡萄糖酸钙静注或静滴,用 5%或 10%葡萄糖液稀释至少 1 倍,缓慢推注,推注速度< I ml/min,并专人监护心率,以免注入过快引起呕吐甚至心脏停止等毒性反应。如心率<80 次/min, 应停用。

2.静脉滴注时确保液路通畅,宜用静脉留置针并加强巡视,以免药物外渗而造 39 成局部组织坏死。

3.口服补钙时,应在两次喂扔间给药,禁忌与牛奶搅拌在一起,以免影响钙吸收。

4.密切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及面部表情、四肢肌张力及活动情况,抽搐频繁时遵医嘱正确应用镇静剂并给予氧气吸人。床旁备好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等急救用物,一旦发现喉痉挛,争分夺秒组织抢救。

5.注意保暖,新生儿室温应维持在 22 一 240C,相对湿度在55%一 65%,减少水分消耗。

6.保证营养的供给,鼓励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时可给予母乳化配方奶喂养。【 应急措施】

1.惊厥发作时:立即遵医嘱给予止惊剂。如用安定,应缓慢静推,以免抑制呼吸。

2.出现呼吸暂停、喉痉挛时:立即报告医生,床旁备吸痰器、气管插管等抢救物品,协助抢救处理。

3.如发现含钙药液外渗:立即拔针停止注射,局部用25%-50%硫酸镁湿敷,并密切观察外渗处皮肤颜色的变化,如有红肿,局部涂以抗生素软膏,以防感染引起败血症。【 健康教育】

1.嘱孕妇在怀孕末期注意补钙,多食含钙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等。有小腿抽搐者应口服钙片,以预防婴儿早期佝偻病。必要时检测母亲的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预防新生儿低钙血症。

2.鼓励母乳喂养或给予母乳化配方奶喂养,多晒太阳。保证钙的摄人。婴儿自出生后 1 周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 D 4001U,早产儿每日补充 8001U。及时添加辅食。

3.新生儿低钙血症惊厥虽然每次发作时间不长,不发作时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但家长仍应重视,反复的惊厥可致脑损伤,引起脑发育障碍,智力低下。如发现小儿烦躁不安、抽搐应送医院治疗。

十九、新生儿腹泻的护理

腹泻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混有脓血或粘液。新生儿腹泻直接影响婴儿营养的吸收,不利于生长发育。由于腹泻损失大量水分及电解质,可引起新生儿脱水、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代谢紊乱,甚至威胁生命。【 临床表现】

1.轻型:一般情况良好,仅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由于病原体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表现,可为黄绿色蛋花汤样便、黄色稀便、粘液脓血便等。

2.中型:每日大便 10 余次或更多,精神较差,可伴发热、呕吐、食欲减低。3.重型:全身情况差,高热,精神萎靡,可发生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喂养史包括喂养方式、人工喂养儿喂何

种乳品、冲调浓度、喂哺次数及量,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了解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2.专科情况

(1)腹泻的次数、量、性质、颜色、气味,询问家长患儿腹泻开始时间。(2)脱水程度的估计,测量患儿体重,观察前囟、眼窝、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是否减少;检查肛周皮肤有无发红、发炎和破损。(3)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大便致病菌培养和血 生化等化验是否异常。【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2.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有关。3.有交叉感染的危险:与腹泻致病菌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体温、心率及大便的次数、性质、量,腹部症状,并 41 详细记录 24h 出入量。认真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量,及时送检,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细心观察患儿有无脱水表现,注意四肢温度与小便量,有无口腔粘膜干燥、皮肤弹性下降、手足冷凉、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和治疗。脱水严重者,建立双静脉液路,一条途径用药,另一条途径快速补液。

3.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的同时,喂患儿稀释脱脂奶,调节肠道功能。4.按消化道隔离常规进行护理,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防止交叉感染。5.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吸干,必要时涂以油剂或软膏保护,防止发生尿布皮炎。皮肤破溃者局部可用烤灯照射。【 应急措施】

患儿出现四肢冷凉、皮肤发花、反应低下等严重脱水、电

解质紊乱、酸中毒表现时,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急查电解质、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补充电解质、应用纠酸药物等抢救措施。【 健康教育】

1.提倡母乳喂养:在喂奶前后要洗净双手及乳头,如发现周围

有腹泻的婴儿,尽量远离;如果妈妈出现腹泻,暂停喂奶,对婴儿进行隔离。2.给家长讲解喂奶卫生知识,人工喂养时牛奶或奶具严格 消毒;护理过程中,避免成人细菌传染给新生儿。

3.出院最初几天要少量多餐,注意气候变化,注意腹部保暖。

2.产房护理管理制度 2 篇二

1、工作人员进出产房前应更换工作人员进出产房前更换手术衣裤、拖鞋、戴好口罩、帽子,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2、产妇进出产房后应有专人陪伴,给予心理支持及指导,以防发生意外。

3、产妇在产程进展中,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并积极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4、工作人员态度要严肃认真,对产妇应体贴、关怀,不能任意谈笑,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5、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6、产房每日要全面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24~26℃,湿度50~60%。

7、凡无菌物品应有消毒日期及有效期,各类物品要定物、定位、定量放置,有专人负责,随时整理、消毒及补充。

8、每日检查抢救物品、药品,保持功能完好。

9、产房内一切物品不能随意带出,借物应严格遵守借物手续。

10、产后半小时内应进行新生儿早吸吮早接触。

11、接产后由接生人员及时、准确填写各项记录。

12、产后观察2小时,若无异常护送母婴返修养室(母婴同室)。

二、消毒隔离制度

1、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应更衣,穿拖鞋,戴帽子、口罩。非产房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2、保持产房清洁、规范。产床、家具、台面等每日用含氯消毒液(1:100的84消毒液)擦拭,产房每日通风2次。每次分娩后,产床、器械等要及时清洁、浸泡、消毒、灭菌;用后的垃圾分类放置;墙面,地面每周用消毒液刷洗一次。分娩室要求无尘,对空气、物表,每月作细菌监测,并记录。物品表面细菌少于5cfu/cm2,空气少于10cfu/cm3。

3、无菌物品注明消毒日期和签名,产房器械,产包等物品一用一灭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4、产包≥2小时如仍未生产,应重新更换并再次消毒外阴。

5、干缸无菌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消毒一次。

6、开启的无菌物品每24小时更换消毒。铺好的无菌盘每4小时更换消毒,并注明开启时间。

3.产房护理常规新 篇三

关键词:产房;护理;带教;体会

由于产科专业性、理论性强,专科复杂操作多,根据在产科实习时间短,任务重的实际情况,要使实习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实习计划,系统地掌握产科护理的各种特点及基本技能,除了护生本人的主观努力及客观能力外,带教的科学性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具体带教过程中努力探索及学习带教的方法及技巧,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努力提高自身的带教水平,以培养优秀的“新力军”为目标,抓思想、抓道德,重理论、重操作,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现将带教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建立服务思想,继续医德教育

1.1妇产科工作,特别是产科,产妇分娩季节性强,昼夜之间分娩也很不均衡,造成医护工作上的忙闲不均。加班加点,医务人员经常不能按时下班、就餐和休息。另外,还要经常接触产妇分娩时的羊水、血液、大小便等等,这些因素要求医务人员(包括护生)必须具有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辛苦、不计工时、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献身精神。因此,在带教过程中首先应让护生了解到产房工作就是为孕产妇服务,帮助护生建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意识,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和勇于为发展医学事业、为人类健康献身的精神。产房是关系到母婴生命安危的重要科室,工作责任重大,只有对产房的工作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主动地为孕产妇提供良好的优质服务。

1.2其次,还要继续加强医德教育。产房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对道德修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医德教育是医学生在医学院校及岗前的基础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只具备了良好的医德,才能真正发挥救死扶伤的医学人道主义的精神,才能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真正成为保卫人民群众健康的白衣天使。在实习实践中,不仅仅是进行专业

专科理论实践,还应把从学校中获得的医学道德理论运用到医疗卫生服务中去,通过实践加深理解,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把医德基本原则和规范转变成自己的东西,成为指导自己医疗实践的行动指南。为此,我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经常教育护生对产妇要有耐心、爱心及同情心。对一些哭闹、呻吟及不合作的产妇,要给予细心地解释、安抚及指导,使之能顺利分娩,绝对不允许冷落或训斥产妇。

2巩固基础理论,理论联系实际

2.1由于在校学习理论时间较短,产科的专业术语多、难懂,这些单纯的理论对于没有临床经验与见识的护生来说有些难度。如: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等概念繁多,理论性太强,不易吸收与掌握;分娩机制、骨盆轴等,专业性太强,内容抽象复杂,不易理解与记忆。再加上近年来接收的实习护生多为中专生,学习专业多为护理专业,妇产科为考查科目,并非主科。另外,又因为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有极少数护生会有偏科的倾向,觉得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花太多的功夫与精力等种种原因造成护生产科理论知识欠丰富,基础欠扎实的情况。

2.2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实习初期对护生进行理论摸底,了解护生的实际理论掌握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实习期中,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并采用不定时提问和临床观察的方法了解教学的效果,及时对教学方法和进度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实习末期对护生进行转科前的理论与实际技术操作考核,并总结经验。

3制定实习计划,实行“因人施教”

3.1以教学“三部曲”,即“讲解、示教和回示”为基础,根据实习生的实际掌握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并结合学校实习大纲的要求制定实习生的带教计划,对实习生实行“因人施教”的带教策略,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强化专科理论知识。帮助护生结合临床产妇自然分娩复习产程观察及分娩等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学

会抓重点与难点,训练护生的病情观察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并及时消化。

3.2在实际操作前带教老师给予指导护生复习理论知识,然后做示范操作。强化各项技术操作规范,督促她们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无菌操作。另外,尽量多给她们进行直接护理操作训练的机会,让她们通过实际的操作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教学目的。

3.3根据产科专业性强、专科复杂操作多,实习护士产科理论基础欠扎实,实习时间短等特点及难点做出相应的对策,进行分阶段、有目标、有计划、从易至难、从简至杂的施教方针,随时注意护生操作的进展,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讲解,认识检查工作是否细致,操作是否规范,查对制度是否认真执行,如有不妥之处,及时给予指出、纠正,确保护生在严格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实习,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3.4注重护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意识地抓住典型病例来培养实习生的应急能力。产科病人来势凶险,病情变化快,护生如果没有很好的应急能力,则很难胜任工作。如遇上产科大出血的病人,她们往往惊慌失措,带教老师应指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并让她们亲自参与抢救、体验,做到急而不乱,沉着、冷静地完成抢救任务,通过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培养学生敏锐的判断力及抢救技能,激发她们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3.5培养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及严谨向上的工作作风。要求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发现新现象时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遇到问题勇于提问、勤于思考、勤于翻书。帮助护生提高临床观察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4提高带教老师素质,增强带教意识

4.1护生能否较好地完成任务,带教老师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临床带教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动,对于刚刚踏入实际工作的护生,老师的影响甚至可成为她们终生的行为模式。因此,老师要增强带教意识,树立爱学习、爱劳动的榜样,树立敬业、爱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良好形象,刻苦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

水平,身教胜于言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脏、不怕累,以身作则做好本职工作。

4.2大部分护生对陌生的环境和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这就要求带教老师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要有一颗爱护学生的心,尽快帮助她们熟悉环境,开展实习工作。对护生既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讲解,帮助消除紧张心理,较好地完成任务时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和尊重学生,理解和支持学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降低学生在临床学习环境中的压力,对护生的学习成果产生正向的影响。消极的师生关系会引起护生的焦虑[1]。在工作中有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应掌握护生的心理变化,尊重她们的人格,不应在病人及家属面前进行批评,以免她们心情紧张,产生消极的情绪,降低学习热情,影响实习效果。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医院感染

产房接触最多的就是分泌物和血液,随着流行病和传染病病人的日益增多,艾滋病、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的广泛流行,医务人员面临被感染的危险也越来越大。产科病人的流动性大,许多传染病人表现为无症状的带菌者。即将毕业的护生消毒隔离概念较模糊,对传染疾病的认识不够深刻,又因受强调奉献精神和不怕脏的教育,导致自我防护意识较淡薄。带教老师有义务和责任保护护生避免受到感染,并应有意识地增强她们的自我防护意识。教会她们各种防护措施,如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后及处理病人用物后,均应洗手;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血液或处理病人用过的敷料、器械时,应戴手套等。

6体会总结

临床实习是学生完成从护生到护士角色转变的过程,实习带教是这个转变过程的关键。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是对带教老师的再次检验,也是对实习护生所学知识的重温与实践。要搞好产房护生的带教工作,既要重视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又要注意对被带教护生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使护生成为知识全面、技术精湛、谦虚上进的合格护理人才,以适

应现代护理工作的发展及需要。

参考文献:

1宋春燕,吴欣娟.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师评价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教育,2004,1(1):

4.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篇四

一、观察要点

1、鉴别真假临产。

2、观察宫缩、胎心及产程进展。

3、了解子宫复旧、评估产后出血。

二、护理措施

1、讲解自然分娩对母婴的好处。

2、关心、支持孕妇,给予心理安慰。

3、了解下腹阵痛情况,辨别真假临产。

4、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胎动。

5、胎膜未破时自由活动。

6、指导进食丰富营养、易消化食物。

7、告诉孕妇宫缩痛时的呼吸技巧及应对措施。

8、临产后及时送入产房并交班。

9、产妇回休养室及时了解分娩过程,产妇及婴儿情况

10、指导产妇注意休息适当活动,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技巧。

11、按时了解子宫复旧,查看会阴垫,评估出血量。

12、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产褥期保健、卫生知识指导。

13、讲解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指导护理方法。

14、指导产妇采取合适的避孕措施,产后42天来院复诊。

三、健康指导 1、1、讲解分娩的过程,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及应对措施,树立孕妇阴道分娩的信心。

2、讲解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及如何进行新生儿护理。

3、进行孕产妇营养、保健知识指导。

4、教会产妇及家属新生儿沐浴、脐部及臀部护理方法。

5、指导产妇采取合适的避孕措施,产后42天来院复诊。

正常分娩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鉴别真假临产。

2、观察宫缩、胎心变化。

二、护理措施

1、保持产房安静、清洁,冷暖适宜。

2、讲解分娩的过程,关心、安慰产妇,给予心理支持。

3、注意休息,指导进食易消化食物,及时排空大小便。

4、胎膜未破裂前鼓励自由体位,告诉产妇自由体位的作用,骑坐分娩球的方法。

5、肛查或阴道检查,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定时检查宫缩、胎心,了解产程进

展,绘制产程图。

6、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配合接产。

7、根据情况选择无保护或保护会阴接产,注意减少母婴损伤。

8、观察胎盘、胎膜娩出情况,检查是否完整。

9、正确测量产后出血量,监测子宫收缩情况。

10、正确及时做好各种产程记录。

三、健康指导

1、讲解自然分娩的好处。

2、鼓励产妇及家属的参与。

3、鼓励产妇进食易消化流质,胎膜未破时自由活动。

4、告之产妇缓解宫缩痛的方法及无痛分娩的实施方法。

5、指导母乳喂养。

催产素引产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宫缩的强度、持续时间、宫颈成熟度、宫口扩张度及先露下降情况。

2.观察胎心及产妇血压情况。

3.催产素滴注的速度及有无过敏症状。

二、护理措施

1、专人负责观察、陪伴,定时记录。

2、遵医嘱准确使用静脉用液体500 ml加入催产素2.5U,先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500ml,开始调整滴速8~10滴/分,每20-30分钟一般每30分钟调整一次,直至出现有效宫缩,有效宫缩判断标准为10min内出现3次宫缩,每次宫缩持续30-60秒,最大滴速一般不 得超过10mu/min(40滴/分),如达到最大滴速,仍不出现有效宫缩,咨询医生是否更 换一瓶新液体500增加缩宫素5U浓度,滴速减半重新调整宫缩,最大增至20 mu/min(40滴/分),原则上不再增加滴速和浓度。

3、专人观察宫缩宫缩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及胎心率变化并及时记录,有胎心异常及宫 缩过强者应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吸氧,停滴催产素等处理。宫口开大3-6cm进入活 跃期,咨询医生是否停药。

4、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及宫缩、产程进展(胎心、宫缩、先露下降、宫口扩张及血压情况 及时记录等)。并绘制产程图 三。健康教育

1、指导产妇放松情绪,给予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支持。

2、配合治疗,不可自行随意调节输液滴速。

3、鼓励孕妇进食、饮水,督促排尿。

无痛分娩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宫缩痛的缓解程度。

2、监测宫缩、胎心及产程进展。

3、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

二、护理措施

1、讲解麻醉方法及配合要点。

2、指导产妇注意休息,保持体力。

3、动态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15分钟一次。

4、监测宫缩、胎心及产程进展。

5、教会产妇正确运用腹压。

三、健康指导

1、告知产妇无痛分娩的最佳时机。

2、无痛分娩后注意休息,保持体力。

3、指导产妇活动、上厕所时防止跌伤。

陪伴分娩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宫缩、胎心及产程进展。

2、关心产妇及家属的心理变化。

二、护理措施

1、告知产妇及家属分娩的过程及基本生理知识,消除恐惧与焦虑。

2、鼓励产妇表达不适,解释不知的原因,教会产妇缓解不适的方法。

3、指导家属给产妇按摩,减轻产妇的不适感。

4、观察宫缩、胎心及产程进展并及时与产妇及家属沟通。

5、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

6、正确测量产后出血量,指导母乳喂养。

三、健康指导

1、向产妇及陪伴者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并告之家属只能在限定区域内活动,不能自由出入产房。

2、解释宫缩发生的原理,指导缓解疼痛的方法。

3、解释各种操作的目的。

剖宫产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腹部伤口、子宫复旧及阴道出血量,监测生命体征。

2、乳房泌乳情况、新生儿情况及喂养情况。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讲解麻醉方法及各项术前准备的目的。

2、关心产妇,做好心理护理。

3、准备好术中用药及接婴儿用物,送产妇到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班。二)术后护理

13、产妇回室详细了解手术过程、妥善安置产妇。

24、妥善固定尿管,便于床上活动。

3、了解新生儿情况与产房助产士交接新生儿并在交接单上签名。

4、指导产妇早接触、早吸吮并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

5、预防血栓形成:教会踝泵运动、协助产妇床上活动,尿管拔出后及早下床活动,早解尿。

6、定期观察了解子宫复旧及阴道出血量(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查看会阴垫,评估出血量。

7、指导产妇饮食、睡眠,讲解自控镇痛泵的使用。

8、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指导,强调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9、讲解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指导护理方法。

10、讲解产褥期保健知识,教会产后操。

11、指导产妇采取合适的避孕措施,产后42天来院复诊。

三、健康指导

1、讲解手术后早活动的意义,指导家属协助产妇早活动。

2、讲解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及如何进行新生儿护理。

3、进行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指导。

4、教会产妇及家属新生儿沐浴、脐部及臀部护理方法。

5、指导产妇采取合适的避孕措施,产后42天来院复诊。

妊娠期高血压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监测血压波动,尿量,了解有无自觉不适。

2、观察胎动、胎心,了解胎儿情况。

3、观察有无下腹阵痛,了解有无临产征兆。

二、护理措施

1、安置舒适安静的病室。

2、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愈后,关心安慰孕妇。

3、卧床休息,以左侧为主。

4、询问有无不适,如有异常及时汇报。

5、教会孕妇自测胎动,按时测胎心,胎心监测。

6、按医嘱正确使用解痉、降压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指导孕妇正确留取24小时尿蛋白定量。

8、观察有无下腹阵痛,了解有无临产征兆,及时送入产房。

9、病情需要终止妊娠时做好孕妇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做好术前准备。

10、产后给予产褥期保健、卫生知识指导。

11、教会产妇及家人新生儿喂养及护理知识。

12、指导产妇采取合适的避孕措施,产后42天来院复诊。

三、健康指导

1、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病因、预防及保健知识。

2、告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策略(控制体重增长,控制过多能量摄入,膳食结构平衡,碳水化合物化合物是主要供能物质,但要减少蔗糖的摄入,适当增加Ω-3不饱和 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D、E、C和钙的摄入。

3、告知定期产前检查的意义,未分娩出院的孕妇告之复诊的时间。

4、告诉产妇产后继续治疗高血压,防止遗留高血压病。

5、进行产褥期保健、康复及卫生知识指导。

6、教会产妇及家人新生儿喂养及护理知识。

7、指导产妇采取合适的避孕措施,产后42天来院复诊。

晚期妊娠出血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阴道阴道流血与宫缩的关系,判断出血类型。

2、测量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先兆。

3、监测胎动、胎心,了解胎儿安危。

二、护理措施

1、安置舒适安静的病室,绝对卧床休息。

2、安慰、鼓励孕妇安心接受治疗,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的食物。

3、建立静脉通道,备血、输液。

4、收集会阴垫,评估阴道流血量,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5、吸氧并解释目的。

6、按医嘱用硫酸镁、抗感染等药物,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7、出现异常必须终止妊娠时,做好解释工作。

8、做好术前准备,备好婴儿抢救用物。

9、产后特别注意观察子宫复旧情况及产后出血情况。

三、健康指导

1、讲解晚期妊娠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2、告知定期产前检查的意义,及时治疗妊高症的意义。

3、指导产妇采取避孕措施,避免人工流产,注意经期卫生对减少前置胎盘的发生意义。

4、孕妇避免长期仰卧位,避免腹部外伤。

5、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的食物。

6、避免受凉,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压增加的动作。

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监测血糖波动、尿酮体变化。

2、监测胎动、胎心,了解胎儿安危。

二、护理措施

1、关心孕妇心理,鼓励孕妇表达自己的担忧并有针对性解释。

2、告诉孕妇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进行糖尿病饮食指导。

3、准时、正确测量血糖,按医嘱及时留取尿标本、监测尿酮体变化,遵医嘱测量血压,遇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4、按时准确注射胰岛素,并教会孕妇注射方法及常用注射部位。

5、讲解自测胎动的意义并教会孕妇自测胎动。

6、按时测量胎心、定期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安危。

7、孕妇出现临产症状及时送入产房,产时加强监测宫缩、胎心及产程进展,每小时动 态监测血糖变化。

8、必须终止妊娠时,做好术前准备并解释目的。

9、产后做好会阴部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逆行感染。

10、新生儿出生后动态监测血糖变化,出生半小时内喂25%糖水10-30ml,防止低血糖,做好母乳喂养指导。

11、按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健康指导

1、告知孕妇高血糖可能产生的危害,加强监测的意义。

2、讲解控制饮食的意义,同时指导孕妇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3、指导新生儿喂养知识,防止低血糖。

4、出院后定期复诊,坚持饮食治疗及药物治疗并重。

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羊水量、颜色、气味、产妇脉搏和体温。

2、观察宫缩、胎心及产程进展。

二、护理措施

1、未足月需保守治疗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臀部。

2、垫消毒会阴垫,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3、收集会阴垫,观察羊水量、颜色、气味。

4、需催产素引产时送入产房与产房助产士交接班,引产过程中加强监护,并告之孕妇 及家人催产素引产约需12-18小时及催产素的作用,取得理解配合。

5、按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6、观察宫缩、胎心、胎动及产程进展,自然临产后及时送入产房与产房交接班。

7、未足月者按医嘱使用促胎儿肺成熟药物,讲解用药目的。

8、需终止妊娠时,讲解原因,取得孕妇及家人的理解。

9、监测体温变化每天三次,按医嘱抽取血液化验检查及时发现感染征兆,需剖宫产者 及时做好术前准备。

10、与孕妇多沟通,多关心安慰,做好心理护理。

三、健康指导

1、讲解胎膜早破的可能原因,治疗过程,取得孕妇及家人的理解。

2、告知孕妇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抬高臀部的意义。

3、讲解留取会阴垫观察羊水量、颜色、气味的意义。

4、指导孕妇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抵抗力。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皮肤温、湿度,表情、意识。

2、观察子宫复旧,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

二、护理措施

1、安置舒适安静的病室,安慰关心产妇保持情绪稳定。

2、氧气吸入。

3、备血,建立二条快速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必要时输血,维持体液平衡。

4、根据医嘱输入缩宫素、止血药,观察药物的作用。

5、定期立即经腹按摩或经腹经阴道联合按压,按摩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 缩状态为止按摩子宫,观察子宫复旧情况,观察会阴垫准确评估出血量。

6、需清宫及手术者做好解释及术前准备工作。

7、做好饮食、母乳喂养知识及产褥保健,卫生知识指导。

三、健康指导

1、讲解产后出血的原因,治疗方法。

2、指导产妇采取有益于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方法,如按摩子宫,吸吮乳头、排空膀胱等。

3、指导产妇产时、产后注意休息,适当活动,及时排空膀胱等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

4、告知产妇注意避孕,减少人工流产等因素所致的胎盘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

5、指导产妇产时配合,减少产道损伤所致的产后出血因素。

6、做好产前、产时监测,及时发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时给予恰当治疗。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监测胎动、胎心,了解胎儿情况。

2、监测血总胆汁酸和甘胆酸浓度及药物治疗效果。

二、护理措施

1、讲解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对母儿的影响,告之通过药物治疗可减轻症状,消除孕妇焦虑 心理。

2、左侧卧位,氧气吸入。

3、教会孕妇自数胎动。

4、每2小时测胎心一次,定期胎心监护。

5、遵医嘱抽取血标本监测甘胆酸和总胆汁酸变化,发现异常随时汇报医生,需终止妊 娠时做好解释及术前准备工作。

6、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做好皮肤护理。

三、健康指导

1、告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对母儿的影响,药物治疗的意义。

2、指导低脂饮食,皮肤涂抹含薄荷醇的润肤霜,炉甘石制剂

3、讲解左侧卧位,氧气吸入,监测胎动的意义。

4、解释皮肤皮肤瘙痒的原因,指导皮肤护理。

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测量心率、脉搏、呼吸次数,了解心功能。

2、监测胎动、胎心,了解胎儿情况。

3、观察尿量及水肿情况。

二、护理措施

1、安置舒适、安静、空气流通的病室。

2、卧床休息,左侧卧位,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适当限制液体的摄入。

3、关心孕妇心理,鼓励孕妇表达自己的担忧,有针对性解释。

4、及时了解心功能,记录出入量。

5、加强胎儿监护,教会孕妇自数胎动,监测胎心。

6、需终止妊娠时做好孕妇及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做好术前准备。

7、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药,控制输液滴速。

8、产后注意子宫复旧,减少缩宫素的使用。

9、心功能不好者,暂时停母乳喂养。

三、健康指导

1、讲解妊娠对心脏负担的影响,注意休息,避免疲劳。

2、加强产前检查及心脏监护。

3、指导进食低盐、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适当限制液体的摄入。

4、指导避孕措施,避免再次怀孕。

5、加强复诊,根据心功能决定活动量。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新生儿体温、肤色、睡眠及反应。

2、了解母乳喂养情况及婴儿排泄情况。

二、护理措施

1、维持室温相对恒定。

2、指导母乳喂养,强化按需喂养。

3、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母亲有糖尿病的新生儿出生后动态监测血糖,血糖低 于2.6mmonl/l,给予喂糖水至血糖﹥2.6mmonl/l

4、新生儿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异常,随时监测血糖变化

5、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

6、做好预防接种及出生医学证明办理。

三、健康指导

1、讲解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及应对措施。

2、教会新生儿喂养及护理知识及技巧。

3、出生后42天健康体检,告之需随诊的异常情况。

早产儿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早产儿体温、肤色、睡眠及反应。

二、护理措施

1、置于恒温箱内维持体温恒定后出暖箱,加强保暖。或用鸟巢或袋鼠式护理,使婴儿维 持体温及良好的睡眠。

2、动态监测血糖,至血糖﹥2.6mmonl/l,血糖﹤2.6mmonl/l,给予10%糖水喂养

3、加强喂养,不能吸吮者母乳挤出后用滴管喂养。

4、做好早产儿皮肤护理,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

5、交待预防接种的补种事项,办理好出生医学证明。

三、健康指导

1、讲解早产儿的特点。

2、指导早产儿的喂养及护理技巧。

3、解释母乳对早产儿生长的促进作用。

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时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子宫收缩及胎心变化。

2、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3、仔细观察子宫下段及疤痕处有无压痛。

二、护理措施

1、保持产房安静、清洁,冷暖适宜。

2、由有经验的助产士观察产程,讲解分娩的过程,关心、安慰产妇,给予心理支持。

3、注意休息,指导进食易消化食物,及时排空大小便。

4、胎膜未破裂前鼓励自由体位,告诉产妇自由体位的作用,骑坐分娩球的方法。

5、仔细观察产程进展:肛查或阴道检查时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密切观察子宫收缩、胎心变化,绘制产程图,注意子宫下段及疤痕处有无压痛,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

6、产程中开通一条静脉通路,备血,一量出现先兆子宫破裂症状,立即使用宫缩抑制剂,输液,送手术室紧急剖宫产。

7、在第二产程中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禁止加腹压,以防子宫破裂,因避免过度用力,可行会阴侧切必要时用吸引器或产钳助产,以缩短产程

8、胎盘、胎膜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的完整性,并常规检查软产道、详细检查宫 腔是否完整、宫颈有无缺损,特别是子宫下段,注意疤痕有无裂开。

9、胎儿娩出后及早使用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正确测量产后出血量,监 测子宫收缩情况。

10、正确及时做好各种产程记录。

三、健康指导

1、讲解自然分娩的好处。

2、鼓励产妇及家属的参与。

3、鼓励产妇进食易消化流质,胎膜未破时自由活动。

4、告之产妇缓解宫缩痛的方法,分娩镇痛方法。

5、先兆子宫破裂的可能表现,出现不适及时告之助产士。

6、指导母乳喂养方法。

水囊引产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子宫收缩及胎心变化。

2、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3、观察水囊有无脱落。

二、护理措施

1、观察有无宫缩、及宫缩的规律性。

2、关心、安慰产妇,给予心理支持。

3、注意休息,及时排空大小便,经常牵拉水囊的下端。

4、胎膜未破裂前鼓励自由体位,胎膜破裂时及时告诉医生取出水囊。

5、出现规律宫缩立即做胎心监护,并通知医生取出水囊,肛查或阴道检查了解产程进展,进入产程后密切观察子宫收缩、胎心变化,绘制产程图。

6、水囊脱落或取出后遵医嘱使用宫缩剂,调整宫缩,按缩宫素引产护理常规护理。

7、进入产程后按正常产程护理。

8、正确及时做好各种产程记录。

三、健康指导

1、讲解自然分娩的好处。

2、鼓励产妇及家属的参与。

3、鼓励产妇进食易消化流质,胎膜未破时自由活动。

4、告之产妇缓解宫缩痛的方法,分娩镇痛方法。

5、出现宫缩过强或胎膜破裂时,及时告之助产士。

妊娠合并贫血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有无头晕、乏力、耳鸣、心悸、食欲缺乏、腹泻等症状

2、观察有无贫血貌、皮肤、粘膜苍白等体征

3、监测胎动、胎心,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4、监测血红蛋白及全血情况。

二、护理措施

1、安置舒适、安静、空气流通的病室。

2、加强孕期指导,积极治疗引起贫血的疾病。适当增加营养,多吃含铁和维生素丰富的 食物,必要时给予铁剂补充。

3、孕期血红蛋白在70g/L以下者完全休息,避免体位改变时因头晕、乏力而晕倒。

4、孕期血红蛋白低于60g/L者,遵医嘱输新鲜血或输红细胞。

5、孕20周以后补充铁剂及维生素C,指导铁剂服用注意事项。

6、加强胎儿监护,教会孕妇自数胎动,监测胎心。

7、监测血红蛋白及全血情况,积极预防孕期并发症。

8、临产后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鼓励产妇进食,避免产程过长或急产。必要时给予阴道助 产,减少孕妇体力消耗。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

9、产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观察子宫收缩及恶露情况,密切观察体温。

10、产后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及营养,避免疲劳。按医嘱补充铁剂,纠正贫血。

11、严重贫血者不宜母乳喂养,指导人工喂养方法及回乳方法。

三、健康指导

1、加强宣教,使孕产妇能够积极地应对缺铁性贫血对身心的影响,掌握自我保健措施。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

2、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建议孕妇摄取高铁、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C食物,以改善体内 缺铁状况,注意饮食均衡。

3、指导母乳喂养,:一般情况母乳喂养。重度贫血不宜哺乳者,指导产妇及家属掌握人 工喂养的方法,采取正确的回奶方法。

4、指导避孕措施,避免再次怀孕。

妊娠合并甲亢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变化

2、观察胎儿宫内情况

二、护理措施

1、提供心理支持:教会孕妇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紧张

2、饮食指导:孕妇每日保证足够的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忌辛辣、烟酒咖啡、浓茶、不含碘饮食

3、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受凉感染

4、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测体重及基础代谢率、及时发现甲亢危象如体 温、脉搏、和血压变化,突眼做好眼部护理

5、指导孕妇观察胎动,密切监测胎心变化,根据医嘱做胎心监护

6、指导孕妇正确服用药物,监测甲状腺功能,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咽痛、发热、乏 力、关节酸痛等

7、产褥期观察子宫收缩、心脏功能变化,防止回心血量增加所致心衰

8、不能哺乳者做好退乳的护理

三、健康指导

1、指导孕妇丰富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质、清淡无碘饮食

2、指导孕妇注意休息,避免感染、情绪激动和精神刺激

3、没有药物禁忌者教会母乳喂养技巧

4、指导避孕措施

产房产妇一般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宫缩、胎心、宫口开大情况

2、注意产妇的精神、心理及生命体征

3、分娩后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4、准确评估产时出血量

二、护理措施

(一)临产前:

1、产妇急诊入院或由病房转入时,助产士立即询问产妇孕产史、预产期及本次妊娠情况,宫缩情况判断有无临产

2、生命体征检查

3、产科检查:宫高、腹围、胎位、胎心、胎先露,根据情况肛诊或阴道检查,胎心监护

4、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5、确认未临产送产妇入病房休息

(二)分娩时:

1、指导产妇进食易消化半流质或流质食物

2、指导产妇自由体位、指导非药物镇痛方法如宫缩时呼吸技巧、骑坐分娩球,导乐车行

走,音乐、艾炙等减轻分娩不适

3、胎膜早破先露未入盆者左侧卧床休息,提高床尾

4、正常产妇每4-6小时监测血压、脉搏一次并记录,有合并症根据医嘱执行

5、准确认真绘制产程图

6、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时检查并判断,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7、第二产程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胎头拔露后打无菌产包准备物品上台接产、根据产

妇情况选择麻醉方式会阴保护或无保护接产,尽可能减少会阴侧切和裂伤

8、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正确评估产时出血量

9、全产程中给予产妇生理、心理支持

10、检查软产道并按解剖层次缝合,术毕肛门检查,排除有无缝线穿透

11、协助产妇采取舒适体位休息,每15-30分钟按压子宫及监测血压一次,密切观察阴

道流血情况

12、指导早接触、早吸吮(正常出生30分钟内)

13、准确、及时书写产时记录,产房与母婴同室交接单

14、观察产妇的膀胱充盈情况(嘱产后2小时排尿),避免引起产后出血

15、产后二小时送产妇回病房与母婴同室护士进行床边交接

三、健康教育

1、介绍分娩经过和注意事项(产后康复指导)

2、指导产妇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上一篇:新员工管理经验下一篇:新塘村委学校预防溺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