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导论

2024-07-14

政治哲学导论(共10篇)

1.政治哲学导论 篇一

哲学导论教案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听到这样的赞许:“你讲话好有哲理啊!”“你讲话好有深度,像个哲学家了!”,似乎,大家对哲学都有一种敬畏感。很多同学认为,哲学跟我们药学有什么关系,其实,哲学更是对一个人世界观的培养,可能不一定让你一下子吃饱饭,确实教你如何吃饭,如何看待饱和饿,如何从吃饭中学会更多,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哲学。

二、教学内容及板书设计(约70分钟)

导论(板书)

一、哲学的含义(板书)

1、哲学的含义——爱智慧(板书)

哲学可以使人聪明,使人明朗,学哲学可以让人有智慧。

2、哲学的大概框架

唯物论(物质和意识,主观和客观)

辩证唯物主义(本学期学的内容)

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

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历史唯物主义

3、哲学的指导作用(板书)

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很有作用。比如生活中的实例。

当你遇到挫折时,很多人会劝你,向前看,不要灰心。这里就用到了辩证的看问题,这一理论。以及发展的理论,接受挫折,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再如,学习方法。有的同学晚睡看书效果好,有的就不好。这里用到了哲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

总之,哲学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过度】首先,由海子的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开始第一章内容的学习。

【导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分析】海子的诗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千丝万缕关系的社会。这个社会有人、有自然、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海子生活在世界中,在各种关系中。

今天,我们的第一章的内容,就是认识这个世界。

第一章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板书)

第一节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板书)

一、世界的构成及其本质(板书)

1、世界的构成(板书)

世界的构成有三部分组成:首先,自然界。【导入】提到自然界,很多同学认为自然界就是我们说的大自然,其实非也。大自然,或者说我们认为的植物、动物等等仅仅是自然地一部分。那么自然界到底是什么呢。(1)自然界

A

自然界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宇宙万物。B 地理环境——理解为“纯自然”

C 人类活动的自然—— “不纯的自然”,“人化自然”。人劳动与自然,参与到“纯自然”,于是自然便有了人的足迹。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2)人类社会(板书)

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3)人自身(板书)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世界的本质——物质(板书)A

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板书)

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源。B 物质的概念(板书)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包含两层意思:首先表现为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其次,表现为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表明可知。

【补充内容】

(了解即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本体论)可知与不可知。(认识论)

三 小结(约5分钟)

通过今天的课我们知道,在我们生活的日子里,时时处处都与哲学有关,学习哲学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今天的可我们应该掌握一个概念:物质,理解物质含义中包含的两层意思。明确一个事实——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世界是物质的。同时,要了解世界的构成,世界的组成要素,以及每个要素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特别是自然界和我们了解的自然界有什么区别,要将自然界和简单动植物、山山水水相区分。

2.读政治学导论有感 篇二

首先,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政治学的启迪,尤其是本书的写作非常注重对学生发散性和启发性思维的培养。

因此,本书并不是一本建立在某种国家意志上并带有明显意识形态色彩的推论和说教式教材,而是一本相对来说比较客观、比较可读、通俗易懂的政治学理论入门丛书。

而且有意思的是:这本书每章的开头都是以一种类似于朋友之间有趣的对话的形式来带领我们一起走进政治科学的世界,它就像一本有关政治学的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充满着奥秘和趣味!

另外,在每章结尾,作者都会给出一系列发散性、启发性的问题供读者研究、思考。而这些问题是不可能直接在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的,它的回答依赖于读者独立、自发的思考和主动地求索。

而反观我国的政治学丛书,动不动就引经据典,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动不动就马列毛邓,几乎每一部分、每一章、每一节你都可以看到马列主义的经典对白!每一块儿内容都渗透着来自党中央的最高指示!

就好像今天要研究的政治学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早就全部、透彻、根本的研究完了似的!就好像党中央就是政治学,政治学就是党中央,中国政治学者不需要搞研究只需要在党中央屁股后头亦步亦趋、东施效颦就行了!

如此一看,我们的党和我们的理论真是太“伟大”了!因为,我们今天根本不需要费劲研究,只需要就做着照读照念就行了,而不需要再质疑、也不需要再思考了!

这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本来好好的马列主义,这么一搞反倒降低了它的可信度。我不得不说:尽管我信仰唯物主义,但是对于这种国家机器的宣传模式,我却非常反感!

而且,实事求是的说,中国的教科书不是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本马列主义的宣传册或者一本马列主义大辞典,这也不仅仅是指政治学,也包括相关的社会科学教科书。通篇都是枯燥、乏味、单调的论述,真是让人作呕!

甚至,我敢百分百打赌:就是马克思在世也得被中国的教科书活活气死。

因为,我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我原以为这一定又是一本同样枯燥、乏味、抽象的理论性著作。读后才发现我错了,《资本论》绝不是一本抽象的、索然无味的纯理论著作,而是一本人类精神的经典!

书中,马克思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和缜密的思维彻底的、完全的征服了我!我当时读完就一声感叹:

我靠!这那里是一堆字?这那里是一本书?这分明就是一本闪耀着金子般光芒的散文诗!这分明就是一本蕴含着无限真理的论文集!真是让我如痴如醉的、发自内心的喜欢!

尤其是序言中的那句话,我至今依然清晰的铭记:

“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

还有,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他的评价: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哎,这是一种多么洒脱、多么执着、多么坚定的性格!我非常喜欢,非常钦佩、也非常敬仰!一个真正的学者就应该是这样一种血肉、这样一种性格、这样一种精神!也唯有这样一种特征才能使他发现人类的真理,作出巨大的贡献!

所以,向马克思表示最真切的致意!同时,也向中国教科书表示最悲哀的感叹!

——————————————————————————————

请看中国学者的真实翻译水平!

这是本文要探讨的另一个话题。坦诚的说,这本书我刚开始并没有读懂,后来反复读终于搞明白了原因,之所以读不懂主要受以下三条因素影响:

一、对西方哲学、宗教、历史、文化的了解不够,而书中又大量的涵盖这些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解的困难。

二、对政治学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也在相当程度上使我步入了某些误区。

三、这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某些中国政治学者的英文翻译水平太滥了,实在不敢恭维!真不知道这帮英语都是怎么学的,翻译的文章简直狗屁不是,请允许我于此处纠正一二:

例1:

原文:“由于政府和政党十分明显的转入到有关体育和艺术的决策活动,故排除政治的论点只不过是一种掩盖政治目的,赢得支持的一种企图。”

何批:这段文字纯属狗屁不通,一看就知道翻译者过于追求直译,懒得意译和思考,并忽视了中文的表达习惯和思维逻辑,我是这么给他纠正的:

修改版:政府和政党企图将明显的决策活动引入到体育和艺术领域,以便于掩盖其政治目的,并赢得公众支持。

例2:

原文:“南非政府通常利用„把政治排除在体育之外‟的论点来尽力诱导外国运动员破坏国际上对这个国家的杯葛,以使其建立在种族歧视之上的政治合法化。”

何批:这又是一段狗屁不同,嘛也不是的屁话。我是这么纠正的:

修改版:为了使南非政府建立在歧视之上的政治合法化,政府通常会抛出要“把政治排除在体育之外”的观点来获得外国运动员的支持,并避免来自国际上的批评。

例3:

原文:“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对各种政治问题和社会弊端展开的公开讨论极具扩张。然而,难道我们可以说1985年之前的苏联存在着诸如政治活动之类的事?我们可能说被认可的政治活动出现了。在决策过程中的确发生了争论和讨论。党和政府官员醉心于其中的活动,不论其受到何种约束,都与西方自由民主国家那些我们称之为政治家参与的活动具有相似性。”

何批:我都懒得评论这段话了,一看就知道翻译者没有好好翻译,糊弄事呢。此段不是缺主语,要么就是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或者转折词使用不当,胡说一通。什么东西啊,翻译者太不负责任了吧。如果您没读懂,这很正常,我当初也没读懂,要想知道原作者真正的意思,请看我的何批纠正版:

修改版: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社会上产生了很多关于苏联政治问题和社会弊端的公开辩论。可是,我们能否根据这点就下结论:1985年以前的苏联就已经存在着这些政治活动呢?或许我们可以说那种被认可的政治活动出现了,而且,在决策过程中,这些政治活动也的确引起了争论。当时,苏联党和政府的官员们醉心于这些关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辩论活动,而且,不论这种活动受到何种约束,它都与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的政治活动(即我们称之为政治参与的活动)具有相似性。

以上三段话只是举个例子,类似于这样的屁话整本书几乎到处都是,我都懒得改了,与其费半天劲自己找主语,自己重新修改,还不如直接买英文版看得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深圳大学的那些所谓的教授们翻译水平实在太低,真不敢恭维,上面三个例子就是其中一个翻译者黄卫平翻译的,什么玩意啊,我写了一个打油诗,好好嘲讽嘲讽他,就冲这个,深圳大学这样的滥学校也不值得去。

评黄卫平老师的英文翻译水平

何军

有个专家黄卫平

翻译文章有水平

大段大段读不懂

一看原文识原形

哈哈,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把《政治学导论》的课后题都想一下,然后就开始背第二遍和第三遍英语单词吧。努力!加油!

P.S.开心网的网管们,如果你们又认为我写的东西和当局唱反调,我不反对你们把它和谐掉,同时,我也不反对给与你们最无情的鄙视!

只是希望你们在和谐前通知我一下,最起码告诉我一下缘由,请不要无缘无故的移走或删除掉别人的东西,要知道,正如英国政治学家约翰*洛克所说:

3.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 篇三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的含义

一 什么是政治

1、一些基本的政治观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3、政治的定义

二 作为博弈的政治

1、政治博弈的要素 2、政治博弈的规则 3、政治博弈的类型

三 政治的地位

第二节 政治学

一 什么是政治学 二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 2、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3、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三 政治学的范围

1、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2、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三节 政治学方法论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1、历史唯物主义 2、阶级分析 3、制度主义

二 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1、行为主义 2、理性选择主义 3、新制度主义

第二章 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权力与权利

一 政治权力的概念 二 权力的类型

1、强制性权力 2、功利性权力 3、操纵性权力 4、人格型权力

三 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四 权利

1、公民身份问题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 法治与民主

一 法律与制度 二 法治 三 民主

第二篇 政治意识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第一节 政治文化

一 政治文化的概念 二 政治文化的内容

1、政治认知性成分 2、政治情感性成分 3、政治评价性成分

三 政治文化的类型

1、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2、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四 社会资本 五 政治文化的功能

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的已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4、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 一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二 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三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1、家庭 2、学校 3、同辈团体 4、工作场所 5、大众传播媒介

6、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 7、社会政治组织

四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第四章 意识形态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

一 意识形态的概念

1、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 2、曼海姆对两种意识形态的区分 3、韦伯的信仰体系

二 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1、现实性 2、总体性 3、阶级性 4、相对独立性 5、依赖性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

1、2、3、4、5、6、马克思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新自由主义 新保守主义 社群主义 民族主义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一 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二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1、保护团体内部团结和稳定性 2、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

3、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 4、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5、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

三 意识形态的变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意识形态的特征与经济增长 2、意识形态变革的滞后性及其影响 3、意识形态的变革方式与经济增长

第三篇 政治体系

第五章 国家 第一节 国家起源与国家的目的

一 国家的起源

1、国家神权说 2、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3、社会契约说 4、国家统治说 5、国家的目的

6、国家的本质 7、国家的基本目的 8、国家目的的矛盾性 9、国家能力

第二节 现代国家建设

1、2、3、现代国家的含义 民族与现代国家建设 阶级与现代国家建设

二 现代国家建构的危机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

1、现代国家建构的危机 2、全球化时代的国家

第三节 国家类型与国家形态

一 划分国家类型的方法与标准 二 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的划分

1、奴隶制国家 2、封建制国家 3、资产阶级国家 4、社会主义国家

三 以国家与社会关系为标准的划分 四 以政治治理形式为标准的划分

1、集权主义国家 2、分权主义国家

五 国家形态

1、失败国家

2、依附性国家以及相关国家形态 3、自主性国家

第六章 政府

第一节 政府体制理论

一 政体论 二 政体类型

1、君主制 2、共和制

第二节 中央政府及其行政机关

一 中央政府的制度类型

1、总统制的中央政府 2、内阁制的中央政府 3、混合型的中央政府 4、中国的中央政府

二 行政机关

1、官僚制理论 2、官员行为理论 3、行政机构的作用

第三节 国家元首、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

一 国家元首 二 立法机关

1、议会主权 2、立法机关的结构 3、立法机关的职权 4、中国的立法机关

三 司法机关

1、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制度 2、中国的司法制度

第四节 国家内政府间关系

一 单一制国家 二 联邦制国家 第七章 政党

第一节 政党理论

一 政党的概念 二 政党的类型 1、按理念的本质和角色来划分 2、按集权的程度来划分

3、按政党对党员的控制能力来划分 4、按团结性来划分

三 政党的作用

1、目标制定 2、利益表达 3、动员和社会化功能 4、精英的形成和遴选

四 政党的适应性问题

第二节 政党制度

一 政党制度的含义 二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1、资产阶级政党的起源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

三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1、一党型 2、中国的政党制度

第八章 政治社会

第一节 利益集团

一 利益集团概念的界定 二 利益集团的分类 三 利益集团与资本主义政治

1、集中各种利益 2、政府的助手 3、制约政治权力 4、利益集团的弊病

第二节 新型社会组织

一 新兴社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二 新兴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

1、参政议政 2、政府助手

三 新兴社会组织的政治作用

1、影响政府决策并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2、民间组织的活动改善了政府的形象,增强了公民的政治认同感 3、民间组织的自治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目标 4、非组织性的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潜在利益群体的活动直接改变了政府的行为

第三节 新闻媒体

一 作为一种权力的新闻媒体 二 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三 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

1、传播信息 2、影响舆论 3、设置议程 4、政治社会化 5、监督政府

第九章 政治人

第一节 政治人与公民

一 政治人的含义 二 公民

第二节 政治家

一 政治家的含义与政治家的产生 二 政治家的类型

1、阶级标准 2、职业类型 3、历史标准 4、人格类型

三 政治家的责任与作用

第四篇 政治行为

第十章 政治统治

第一节 政治统治理论

一 政治统治的若干理论

1、精英统治论 2、多元统治论 3、无统治阶级论 4、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论

二 政治统治的本质

第二节 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

一 政治秩序的确立 二 政治统治的合法化过程 三 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 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

一 政治统治的类型

1、以合法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 2、以阶级为统治基础的政治统治

二 政治统治的规律与政治统治的失败 第十一章 公共治理

第一节 公共治理的概念与原则

一 统治与管理

二 治理、善治与公共治理 三 公共治理的原则

1、参与原则 2、透明原则 3、责任原则 4、回应原则 5、协作原则 6、合法性原则 第二节 公共治理的模式

一 市场化治理 二 弹性化治理 三 多中心治理 四 公民治理

第三节 公共治理的实践

一 国家治理 二 城市治理 三 跨地区治理

1、经济合作区域联盟 2、大都市区

四 公共资源治理 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含义

一 政治参与的定义 二 政治参与的价值争论 三 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

1、投票 2、选举 3、主动接触 4、政治结社

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一 社会经济发展 二 社会环境与社会地位 三 政治制度

1、政治平等和自由 2、政党制度

四 政治心理

第三节 政治参与的作用

一 政治参与和政治民主 二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三 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

第五篇 政治发展

第十三章 政治现代化

第一节 政治现代化理论

一 政治现代化的概念 二 政治现代化的道路

1、英国式道路 2、德国式道路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一 政治革命的含义

1、革命的含义与革命的类型 2、政治革命的条件 3、政治革命的作用 二 政治改革

1、改革的含义 2、改革的战略

第三节 现代化问题

一 腐败

二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 三 现代性与风险社会 第十四章 政治民主

第一节 政治民主理论

一 民主的含义

1、古典民主主义 2、精英民主主义 3、多元民主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5、协商民主理论

二 政治民主的相关变量

1、经济发展和民主 2、政治文化和民主 3、社会自治和民主

第二节 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

一 资本主义政治民主 二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 三 转型中的民主政治 第十五章 人权

第一节 人权的含义

一 人权概念的演化 二 人权的概念和性质 三 两种人权观 四 人权实现的条件

第二节 人权的基本类型

一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

1、生存权和生命权 2、平等权 3、自由权 4、政治参与权

二 社会和经济权利

1、劳动和休息权 2、社会保障权 3、财产权 4、受教育权

三 民族权利

4.《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读书笔记 篇四

一.导论

60年代欧美有一些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开始对国际政治中的经济因素和世界经济中的政治因素,给予越来越多的注意,并且努力把国际政治学和世界经济学结合起来。于是,国际政治经济学脱颖而出。

在这批开创先河的学者中,著名的英国国际关系专家苏珊·斯塔兰奇教授就是一个突出代表。而《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国家和市场》则是她多年从事这门方兴未艾的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最新成果。这本书目前成为西方名牌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的首选教材。

二.内容概述及写作特色

(一)生动形象。书本以荒岛的故事开篇,以荒岛上三个团体引出受不同社会价值观念支配的三种社会模式:体现现实主义模式的封闭社会、代表理想主义模式的公社、属于经济模式的市场社会。为整本书提供了大的叙述背景,也由此引述“不同的社会在安排政治经济顺序时,会有不同的价值偏好”。模式1:市场较权力机构处于次要地位;模式2:创造财富比安全和自由更为重要;模式3:国家(或其他权力机构)对市场力量尽可能不干预。

(二)简明清晰。作者首先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分析方法、主要流派的观点做了简单评介(第一编);再区别了联系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以世界经济中四个基本权力结构——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第二编,第三章到第六章)以及四个从属结构——运输、贸易、能源和福利(第三编,第七章到第十章),更为详尽地综合分析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剖析国际社会频繁复杂的政治经济现象;最后提出了如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尚未解决的几个问题、以及几个相矛盾的结论(第四编)。

(三)充满批判性思维。在简述政治经济学发展的过程时,对以往各种的理论思想进行了批判。如以国际体系问题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容易忽视或低估跨国关系、忽视原则、规范、条例和决策过程对权力的影响以及权力的来源。既指出它们的不足之处,又提出自己的结构分析法,两相比较。相形之下。作者指出,“提议采用的方法——集中研究权力机构与市场之间相互关系,并着眼于分析安全、财富、自由和公正这四种基本价值观念——应当圆满地着重阐述各种体系和非体系,决策的失败和非决策,而决策的失败和决策的成功一样,已经影响并将继续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此批判性思维亦体现在,作者正视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学尚未解决的问题:一为是否存在单凭经验的方法阐明哪一种结构居统治地位、哪一种结构变化将是决定性的;二为国家定义及受国家影响主体的不确定性、国家管辖权范围的不确定性。

(四)注重引导,以问引述。第三章叙述安全结构前提出四个一般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安全的提供是否随着参与国际政治体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安全的提供是否受到市场的作用、工业化和经济的发展阶段的影响”;“国际关系、模式或‘几何图’是否重要”;“安全结构是否受到以及如何受到技术革新、特别是各国所使用武器变化的影响”。整章围绕着这几个问题展开。

在论述生产结构的第四章中,面对生产结构的变化提出“为什么发生这两种变化,以及已经带来了什么后果”,“为什么西欧在经济上领先?”,“生产的发展能跟得上人口的增加吗?”,“为什么美国的工业生产比欧洲领先?”“为什么跨国公司逐渐主宰和改造了全球生产结构?”,由此些问题入手,运用结构分析法,从生产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五)大量的举例论证,说服力强。在论述金融结构的第五章中,在说明了在国际政治经济学当中金融结构的内涵后,具体地将社会主义体系和市场体系、原始的金融结构和发达的金融结构对比,运用了大量相关国家的实证。同时举例19世纪,具体地说明了这个世纪持续的金融稳定主要原因在于“主要的贸易国英国拥有一种稳定的货币,大量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均以英镑进行”;举例二战后的黄金时代,具体地分析一个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举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时期,具体地介绍纸币美元本位制。通过大量有现实背景的论述,体现出在金融结构当中所暗含的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最后指出,“因为现在金融市场既能为经济服务,又可能严重危机经济发展前景”,所以“国家是负责处理货币和控制‘他们的’银行体系的权力结构——以及卷入世界市场经济的国家和金融市场的关系”。

在论述知识结构的第六章中,就以具体的时代背景为例,针对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以及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科学国家。作者提出:知识结构“提供和控制信息与通讯系统方面”、“语言的使用和非口头交际渠道” 方面、“对人类条件的基本理解和信仰”方面,出现了变化,影响到对价值观念的判断,并进而影响到对政治和经济的决策、政策等等的判断。最后得三个结论;“各国之间的竞争正变成争夺知识结构领导权的竞争”;“各国在获得知识和享用知识方面的政治权力越来越大小不一”;“知识结构的变化引起国内外的权力、社会地位和势力的重新分布”。

(六)全面而体系完整。“尽管它们是根据价值取向在其中作出选择的框架,但它们也是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这四种基本结构的辅佐,四种基本结构对于次级结构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的”。权力结构既有重要的也有次要的,互为补充。

1.第七章中:运输体系同样受到国家和市场的影响。选择一条交通线路,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问题,其中市场显然也在起作用。同时由谁来经办交通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政治性的选择实际上产生了颇具影响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不同集团的相互竞争的权益”。从整个权力结构来看,“交通不是偶然增加的。它是在国际政治体系中发展起来,在这种国际政治体系里,国家是管理市场的主要政治机构,同时必须为自己的生存提供条件。并且,当交通体系超越了国界,安全仍旧是政府主要考虑的问题。再者,随着生产的全球化,海运和空运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还有,金融结构通过贷款和保险,支持着交通体系的发展。通过技术,知识结构也深刻地影响着运输体系。

2.在第八章贸易中论述了国际贸易的流动、内容和条件如何地严重依赖着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结构这四种基本结构。由此指出“国际贸易的交换不仅仅由市场力量和供求关系所造成。相反,它们是一部分经济谈判、一部分政治谈判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3.在第九章能源一章中,可知,能源供应对于国家安全影响重大,以美国为例,能源的不安全会损害美国的防务政策和外交政策。能源市场的不稳定就很大程度由生产结构造成。金融结构对能源系统的影响有两点:石油价格和国家货币的多变;富国较穷国、世界大石油公司较一些贫油国更易获得贷款。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公司的力量源泉之一。

4.最后,在第十章对福利做了具体阐述。“有关‘福利’的一个永恒的政治经济学问题是:多少福利来自市场的运行,多少福利来自权力机构的政治干预?”从安全结构来看,随着“获得外国陆军和空军基地的重要性已经下降,而新型先进的洲际防御和进攻系统的发展日益重要,所以把对外援助(包括军事援助)作为一种管理国家事务的一个工具,已失去了一些以政治自身利益为借口的号召力”。从知识结构来看,“有一些国际福利不是由国家机构提供的,而是由出于慈善动机和利他主义信仰的宗教组织或者非宗教组织提供的”,因此“涉及人们观念和信仰的那部分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总的来看,国家是分配福利的主要来源,所以福利主要是国家的事;不同国家之间在能够得到的福利和进行分配的福利方面存在非常巨大的差异。

三.小结

苏珊·斯塔兰奇独到地提出了结构分析法。从三维空间来看,每种权力结构:安全、知识、金融和生产可由四面体的一面表示,整个结构性权力的模型呈现为一个四面体。“每个面都与其余三个面接触,并且依靠它们才在这个棱锥体中占有一席之地”,即每种结构影响着其余三种,但没有一种可以必然地占据主导地位。结构分析法,较以前的侧重于联系性权力的观念,更为立体形象、更为切合实际地对国际政治经济中的权力作出评价。既独到新颖,又极富借鉴意义。

尤其,当前中国仍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处理好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仍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于是,斯塔兰奇的结构分析法在今日的中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还不能不说,斯塔兰奇高超的写作才能——将如此专业的书籍写得深入浅出,生动而引人入胜。

5.政治哲学导论 篇五

1、社会工作的目的与“环境中的人”

目的是“提高各年龄层人们的社会功能”。通过怎么的努力达到上述目的呢?通过三方面的努力达到上述目的:(1)帮助案主解决具体问题,提高他们应对环境和发展自己的能力;(2)与各类组织、机构打交道,并改革这些系统使之更有效地满足案主的需要;(3)把人和环境联系起来,帮助案主获得资源、服务和机会。

可见,社会工作不仅关注个人行为,也关注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2、社会工作的过程与“环境中的人”

社会工作的基本步骤?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正确理解人、问题或情境至关重要。总之,社会工作者首先必须透彻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内、外影响因素,理解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缺乏和社会功能失调的原因和行为表现,然后,才能恰到好处地应用社会工作的技能和方法。学习目标

本章要求了解人类行为的一般特征,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掌握人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人在环境中分析视角在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动态关系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与难点

领会和掌握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一、人类行为

(一)人类行为的涵义

社会工作通常界定:人类行为是由生理、价值、态度、感受、行动等内外因素合成的整体,以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

(二)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

1、适应性。

2、复合性。

3、变化性。

4、多样性。

5、累积性。

(三)人类行为的种类

依先天或后天,分为「本能的或天赋的才能」、「适应行为」。

依行为的功能,分为「生理行为」、「精神行为」、「情绪行为」、「社会行为」。

依是否符合常模、社会规范,分为「正常行为」、「偏差行为」。

在社会工作中,最常见的划分是正常行为和非正常行为。

正常行为通常是指同时符合以下标准的行为:

第一,符合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规范,或与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行为相似或一致;第二,符合人类行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一般发展规律,而且发展良好;第三,行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是平衡的、和谐的。反之,如果不符合以上标准中的任何一条都算是非正常行为。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指的是人类个体生息于其中的,由生物(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社会系统。

社会工作学者还将社会环境划分为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生系统和宏观系统等四个层次:

微观系统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之有长期的和直接的接触的个人、群体、组织或机构,比如家庭、学校、朋友、邻居等等。微观系统是个人生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境,对个人行为及其发展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中介系统是在个人所处的微观系统之间发挥联结和中介作用的系统。(家长会)

外生系统是个人与之没有或很少有直接的接触的和互动,但却可以直接影响个人生活的群体、组织或机构等。(教育部)

宏观系统是指能够对外生系统造成直接影响的制度、文化、意识形态或社会结构等。(减员增效、下岗分流)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查尔斯·扎斯特罗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人的生存环境的微观、中观、宏观系统总是处于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情境中。

首先,在社会生态环境中,微观系统与中观系统相互作用。

其次,个人微观系统也会受到社会环境中与之互动的宏观系统的重大的影响。

微观系统内部的生物、心理、社会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二)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例:孟母三迁)

3、个人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影响。(例:选举、革命)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

(三)社会工作者要科学地分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结构的角度----主要考察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契合程度。人类不断对个人和环境进行调整的根本目的,是使个体和环境之间达到最佳的契合。

2、发展的角度----主要考察个体的生长和发展过程及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发展的角度衡量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好坏,关键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培养了个体的自我规划能力。所谓自我规划能力,是指在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需要的同时,能够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明智的决定,并采取有效行动付诸实施的能力。

3、运行的角度----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两个过程即压力----应对/防卫、挑战----奋斗。杰美因和布鲁姆认为,个人与环境往往是以生活事件为中介而相互作用的。所谓生活事件,就是对个体和环境造成扰动的某种刺激。第二节

生命不同阶段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儿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2、弗洛伊德的理论

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儿童阶段的特性

1、儿童的生物特性

2、儿童的心理和人格

(三)儿童问题及对策

1、儿童问题

当今,我国少年儿童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性格和气质上的缺陷。

2、原因

家庭对儿童的影响表现在家庭形态变化和家庭教育不当等方面。

学校是向儿童提供学习知识、技术并且训练其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多元化是儿童所在社会环境的重要特征。

3、对策:儿童面临的不少问题和困境是其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微观机制

宏观原因

二、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青少年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2、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

3、科尔伯格关于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二)青少年阶段的特性

1、生长迅速,生理机能逐步加强;

2、身份与角色的混淆;

3、活动范围扩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扩大

(三)青少年问题及对策

1、青少年问题

表现形式很多:逃学、早恋、婚前性行为、适应不良等。

2、原因(1)社会控制理论(2)社会学习理论(3)拉力理论(4)认知发展理论

3、对策:(1)针对个人原因,一般可以采用微观的社会工作手法。

(2)针对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社会工作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分析采用相应对策。

三、成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成人发展理论对策

1、成人问题

1、斯通和邱尔奇的健全成人特性理论

2、荣格的分析理论等对成人行为的说明

(二)成人阶段的特性

1、成人期的生理状态曲线

2、成人的情感与事业成败

3、更年期综合症出现

(三)成人问题及对策 1.成人问题:(1)婚姻问题和就业问题(2)社会竞争与更年期问题

2、原因

3、对策:(1)要对成年人士面临的问题和需要的原因机制进行深入剖析。(2)提出若干备选工作方案。

(3)综合考虑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诸多因素,在备选方案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三、老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老人发展理论

1、伯克莱的成长研究

2、卡明和亨利的老年撤退理论

(二)老人阶段的特性

1、生理特征

2、心理特性

3、老年人的角色改变

(三)老人问题及对策 :

1、老人问题 老龄化是当代的普遍社会现象。经济的、情感的、生理的。

2、老人社会服务与社会政策 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的建构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2、掌握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包括社会工作领域内的社会科学理论和实务理论。第一节

理论的含义及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

一、理论的含义

(一)理论的界定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个一般性水平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包含几层含义:

1、理论是一种经得起时间、空间考验的、合乎逻辑的概念;

2、理论是由一群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概念所组成,用以解释一种或一系列的社会现象;

3、理论是一组可被验证,或已经被验证事实间关系的逻辑解释。

(二)理论的类型和功能

1、类型:一般分为描述性的理论、解释性的理论、预测性的理论和提供解决方案的理论;

就社会工作专业而言,理论的主要类型则通常分为外借理论(或主体理论)和实务理论(或助人模式)。

2、功能: 争论:(1)过分夸大了社会工作所处理对象的个性、特殊性、变异性,而忽略了更多的共性。(2)错误地认为“理论”必须是绝对正确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从而某些人、在传统社会工作中忽视甚至否认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理论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的理论及其应用是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助人问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的必然要素,它能有效地帮助工作者澄清社会问题和受助者个人的困境,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技巧和策略。

(二)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意义: 建立和发展社会工作的理论的目的在于:第一,发展出社会工作领域独有的概念,从而使它们能更精准地描述和分析助人实践中的“问题域”;第二,有助于弥补其他外借理论解释和分析功能的不足。

理论对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贡献: 第一,理论可以帮助专业人员认识不同的情境并分析经验的异同之处; 第二,理论可用来解释专业活动,从而使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术被验证和评估; 第三,理论本身可以反映出社会工作者在特定情况下的知识状况; 第四,理论的储备使专业人员对实践更具信心,并对其他的理论有自己的判断。

总而言之,社会工作是集知识、价值观和技巧三个要素为一体的专业,它们彼此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而三者都需要理论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工作者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是十分有益的

社会工作行政

社会工作行政,是指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中心含义为制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

社会工作行政特征: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范围的有限性。

2.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职能的非赢利性。3.社会工作行政服务手段的专业性。4.社会工作行政服务实施的层次性。

社会工作行政运作程序的环节

组织,计划,执行,评估。社会工作行政应遵循的原则 :

1)社会工作价值原则。2)整体性原则。3)专业责任的原则。4)法制原则。5)协调的原则。

6.论文:学科导论 篇六

题目:

职业规划

姓学专提

名 号

业交

班日

级 期

20140528

一、对专业的认识

电子与信息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的老牌学院,09级以前设有信息工程、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物理电子技术、电类联合班等五个专业,10级以后的专业设置发生了一些改变,开始实行大类招生政策,具体到大二下学期才分方向,在分专业方向之前是按照电子信息科学类(工程)、信息工程(卓越班)来招生的,分完专业方向后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卓越班)三个专业。现在具体地介绍一下学院的这些专业概况:

1、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与电子工程)

这个专业培养学生掌握信号分析、掌握现代通信系统中信源、信道及系统组成的理论和方法;对高速发展的电子与通信技术及通信技术系统具有软件、硬件级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

2、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

这个专业主要学习继承模电、数电,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毕业后凭借微电子技术,就业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企业,电信部门,电子整机生产企业,或者进入科研机构从事科研、设计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3、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

这个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路设计、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领域的研究、设计、只在、开发、管理和教学方面工作的专门高级人才。本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场兼容技术、多芯片组件设计和微电子工艺方面的知识。

4、物理电子技术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电子、光信息传输(光通信)/处理、信息工程、光电探测与传感等相关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配件、乃至光电子系统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5、电类联合班

这个专业以培养引导电子信息领域拔尖学术性人才为目标,将依托学院强大学科资源,以课题及导师制的形式,让学生进入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工程中心以及国家级人才培养基础,重点培养其数理专长与学术探究能力。

6、卓越工程师班(卓越班)

这个专业以培养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紧缺的高端复合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目前主要围绕通信技术(三星、TCL通信等)、智能家居技术(TCL多媒体、创维等)、集成电路技术(中兴、华为、炬力等)以及电子应用技术四个方面,与区域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紧密合作,重点培养其突出的工程实施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7、电子信息科学类(工程)

为满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延续学院优良人才培养传统,迎接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培养学生成为新潮电子产品或新型信息服务的首创发明者、技术管理者和行业开拓者,学院2011年实施“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类)”大类专业招生。此大类专业以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着重从综合创新能力、“宽深厚”知识体系和专业精英思维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此大类专业覆盖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与电子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四个本科专业,三年级时按学生意愿为主转入相应专业。学院重视教学改革,强化数学和工程科学基础教育,通过全方位工程引导,注重学生个体的充分自我发展,促进形成以主动性、责任感、合作性为表征的良好价值观念

二、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从全球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默默无闻”跨越到了“名列前茅”。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2010年,我国电子消费品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0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外贸总额达到了34%。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消费电子产业销售收入规模达7.8万亿元,增长29.5%。消费电子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专业发展势态好。

其次,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当初会选择这个专业,主要是对无线电这个领域比较好奇,其次,我的物理基础还不错,第三是这个专业嘚就业前景一片大好。但是如果更详细的分析自己,我是否适合这个专业呢?

我刚入学,就为自己制定了比较系统的学习计划。首先,我不是学霸型人才,很难做到学习拔尖,所以我要保证自己的成绩中上就行;但是,由于学习成绩的不足,我必须找到别的东西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有一定的项目经历,比如有丰富的学生活动经验,所以大一我加入了一个校级组织,并结交到一些朋友和累积到一些技术、经验。大二的时候由于学习任务的加重,再加上参加了学校的SRP的一个项目,就决定退出社团组织,专心学习和项目。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在计划范围内。

我计划,在接下来的两年在校时间里,除了要保持成绩中上之外,还要丰富项目经验,例如做出一个成功的比赛。

依照我的计划,毕业后:

1、从事通信行业与技术有关的技术维护、管理等类型的工作;

2、进入大型的通信运营商,有一份体面的薪水;

3、累积工作经验,逐步从基层转入管理类岗位。

三、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

学科导论课是一门对新生入学迅速了解本专业状况的很好的课程,它具有引导性的作用,能让新生在对专业、前途认识很迷惘的时候,结合前人的工作、经验,给本科生很好的例子和思考空间。它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向新生阐述本专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就业前景,让新生可以更 加了解和喜欢上这个专业。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分析,学科导论课,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专业的情况,对 我们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从学科导论课上了解到我们专业 致力于将我们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能在通信行业 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人们创造出更多新技术。而且,我们还可以获知当今社会需要 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要发展成管理型,工程师型,还是综合型人才。对于自己专 业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做出更准确 的定位,从而为个人发展提供有利形势。不仅仅如此,学科导论课,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学科前沿的动态,让我们能够紧跟科学前进的步伐,知道通信领域的 发展情况。我们还能从学科导论课上知道我们学院的教授、团队正在研究的与世 界先进技术相关的项目,感兴趣的还可以跟老师一起做项目,提高自己的动手能 力和丰富自己的项目经验。

学科导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每个学生都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好好地在这门课上学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 知识,了解足够多的信息,努力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为自己的专业课程的 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而对于学院来说,我觉得应该加大在这方面课程的投入 力度,花更多的课时在这类课程上面,毕竟这是对学生的人生道路具有指导性意 义的课程,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些。

在上学科导论这门课之前我对这两门专业还是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通过学科导论这门课的学习,老师给我们让我清楚的认识到我在大二应该在我这个专业走哪个方向。

总之,我觉得这个课很值得上。当然,我觉得下面几方面改进一下就更完美了:

1、互动少,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有时老师讲的时间过长,学生想问问题,都没有时间;

2、在课堂上,老师只是简单、平面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进度,学生因为本来就对这些东西比较远,所以容易有距离感,所以想能不能带我们参观一下他们实验室,让我们开开眼界,增加我们的科研兴趣。

3、建议老师在每次上课前,通知学生去找相关资料,先做功课,这样再去听课,可能效果会更好。

7.化学导论论文 篇七

熊俊杰

材化学院应用化学一班(03111128)摘要: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在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生活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目前化学科学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切技术领域,它在为人类提供丰美的食品、丰富的能源、品种繁多的材料、治疗疾病的医药,以及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先说说化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 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而塑料,这是我们每天都必须接触的东西,电脑外壳,键盘,鼠标,塑料杯子,拖鞋,衣服,都离不开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

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可以说没有化学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这几年苹果产品在全求掀起了一股热潮,但是一切物质包括我们人类自己,都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所以没有化学就没有苹果的产品。不但如此,现在我们生活用的电子电器产品譬如手机,相机等都离不开工程塑料。化学与生物

再说化学对生物医学的影响。医药上:所有西药及部分中药都是化学合成的,青霉素,阿司匹林这些都属于化学范畴,在医药方面有重大贡献,而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举个例子,1933年Fleming氏十年前(1928)发现青霉素可以对抗很多致病菌的文章后,对青霉素的兴趣大增。Fleming虽然发现了青霉素的抗菌性能,但是认为要把它提纯大量生产作药用,却是很难实现的。傅氏却不接受这一看法,与另一个化学家Chain氏合作,而使用工业的方法,在二次大战末期,大规模生产出实用的青霉素。使战场受伤的士兵伤口受到感染的机会大减。后来又用於对很多其它细菌感染的疾病,产生

奇迹般的疗效。青霉素的开发成功,估计挽救了8000万人的生命。班氏 生於加拿大,是第一个分离出胰岛素的科学家。自那以后,每年成百万的糖尿病患者,不再只有死路一条。胰岛素的问世挽救了1600万人的性命。医学是人类健康的保障,而化学医学发展的基础。

化学对科学技术也有巨大的贡献。2011年11月1号,我国神州8号载人火箭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又一个里程碑。未来去月球旅行将不再是梦。火箭之所以能飞上太空,因为它所使用的燃料是能量巨大的火箭推进剂 ,有固体和液体两大类。固体推进剂可分为双基推进剂(主要由硝化棉和硝酸酯类增塑剂如硝化甘油等组成)和复合推进剂(主要由可燃剂——粘结剂如聚氨基甲酸酯、聚硫橡胶、聚丁二烯等和氧化剂如硝酸铵、高氯酸铵等组成)。液体推进剂由可燃剂(如液氢、肼类、胺类、硼烷、石油产品等)和氧化剂(如液氧、液氟、过氧化氢、发烟硝酸、四氧化二氮、四硝基甲烷等)组成。而现在航空飞机的在升空时会产生很高的温度,为了避免仪器被烧坏,所以有了吸热材料的产生,这又是化学对航空事业的一大发展。现在纳米材料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贡献。现在社会的科学研究一切都离不开精密的仪器,但是仪器大都是由新型材料构成的,这又是化学的一大功劳。化学与环境

提到化学,我们又不得不谈化学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化学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但是化学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大。化学对环境的污染体现在多方面、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水体污染

比如,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发生的煤烟雾事件死亡4000人。人们把这个灾难的烟雾称为“杀人的烟雾”。据分析,这是因为那几天伦敦无风有雾,工厂烟囱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废气烟尘弥漫在伦敦市区经久不散,烟尘最高浓度达4.46毫克/m3,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竟达到3.83毫升/m3。二氧化硫经过某种化学反应,生成硫酸液沫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滴上,随呼吸进入器官,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比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

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所以 保护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要继续坚持绿色化学的原则。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让化学继续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 徐培珍, 赵斌, 孙尔康编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2】绿色化学与环境/魏荣宝等著.—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42页;23cm.—(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3】化学与生活/齐立权编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

【4】化学与生活/应礼文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8.信息导论 篇八

经基本上完成了企业的信息化,欧洲和日本的企业也计划在本世纪初完成信息化的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薄弱也制约了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据CCID 2000年的数据显示:2000年全球B2B的交易额为2260亿美元,而与此相应的中国的B2B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为767.7亿元人民币,中国占全球的份额仅为4.11%。

通过对国内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项目所占的比重并不多。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现阶段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程度差别较大

由于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程度的不同,企业信息化建设受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很多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还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买几台计算机,然后

联网;开发信息系统就是找人编程等等,所以企业对此在重视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别。

2.行业、区域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不一致

信息化建设水平因行业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而不一致,大中型企业需求比小企业旺盛,沿海地区比内地城市需求旺盛。

3.信息化建设模式各异,效果不一

目前,在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MIS、MRPII、CIMS等均有实施。而开发手段也不一样,有自主开发的、有联合开发的、有全套引进的。而且各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效果也不一样。

4.信息化建设中重复建设严重

在已有的信息化系统中,很多企业花了很多钱,实效却不大,结果又重新搞一套系统,进行重复建设,这对于资源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保障信息系统工程签约双方的利益,确保国家信息产业更加健

9.专业导论报告 篇九

我是一名学生,对于即将迈入大三殿堂的我们面临着严峻的专业选择问题。刚进校时本专业在招生时以电气信息大类为主。新生进校后,一、二年级按专业大类进行教学,进入大三学习前,再分专业完成三、四年级的专业学习。大类培养模式使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科学、合理,专业思想也更稳定,既兼顾了学生的不同兴趣及个性化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就业。

根据本人志愿和兴趣,结合专业教师的指导,往届同学的认识和自己对本专业的认知,我决定选择电子信息工程作为我的专业。以下是我对这一专业的总体概述与体会。

信息时代: 欧美及发达国家的时间跨度概念是从公元后1969年(1969AD)-未来我国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对信息时代指的是从公元后1984年(1976AD)-未来比欧美晚了15年。人们常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历史时期,人类文明的发展时代历程:如石器时代,红铜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黑暗时代,启蒙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等。用这种思维模式来观照20世纪,你会说,在近100年里,人类从电气时代走向了信息时代。

当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 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新科技革命以电子信息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为标志,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五大领域。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极大地降低信息传播的费用,其结果是: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些新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

信息的主要特征:

可转换性: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如自然信息可转换为语言、文字和图像等形态,也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和计算机代码。

可处理性:人脑就是最佳的信息处理器。人脑的思维功能可以进行决策、设计、研究、写作、改进、发明、创造等多种信息处理活动。计算机也具有信息处理功能。

可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时进行的。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话等是人类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

可再生性:信息经过处理后,可以以其他形式再生。如自然信息经过人工处理后,可用语言或图形等方式在生成信息。输入计算机的各种数据文字等信息,可用显示、打印、绘图等方式在生成信息。

可共享性:信息具有扩散性,因此可共享。

信息技术的分类是管理信息系统和工程信息系统,电子信息是工程信息系统的分支。而工程信息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感测技术、通信技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的内涵:从科学技术的“拟人律”角度定义,它是指能扩展、延伸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

信息技术对经济产业有促进作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在产业界常用“三业一化”来描述我国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三业一化”是指负责管理电子信

息产业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专业认识:

电子信息工程

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2.基础理论比较成熟。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 异,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

3.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均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培养目标及要求:

培养目标 :

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注重培养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及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一般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应用能力;具有对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维护管理能力;具有对通信设备、家用电子产品电路图的阅读分析及安装、调试、维护能力;具有对机电设备进行智能控制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具有阅读英语资料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包括生产实习和室内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专业现状和前景: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其相关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现状和前景: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 主要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要求专业人才能够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 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从项目助理向做项目主管路线拓展,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课程学习及目标: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英语、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VB程序设计、电子CAD、高频电子技术、电视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网络与办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等课程。

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对于我自己来说,要学习好基础和专业课。我的数学一直都不是很出色,因此我必须好好学习数学知识,最好拥有扎实的基础。学会融会贯通。

其次,学好外语。本专业要求具有良好的英语知识,且考研必考英语,而相关工作也会对英语有一定的要求。虽然现在我的英语四级已经过了,但是哈你是要加紧考六级,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然后,培养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大一大二的大量实验已让我们有了基本的动手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也拥有大量自己动手的设计课题,但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更要认真对待。

最后,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锻炼自己,为让自己以后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准备。

10.政治哲学导论 篇十

第一编

政治的性质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一、什么是政治

1、各类政治观

君权神授说;治国说;权力说;政府说;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本书观点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

3、博弈和博弈论(分析利益冲突的框架)

4、要素、规则、类型

三、政治的地位

5、政治的地位或作用

6、SSP范式 第二节

政治学

一、什么是政治学

7、政治哲学、政治科学

二、政治学的发展

8、中国古代政治学的特点

9、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四阶段

古典主义政治学;传统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1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三、政治学的范围

11、简述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四、政治学的研究路径

第二章

政治权力

第一节

政治权力及相关概念

一、政治权力的概念

12、韦伯的权力观

13、简述政治权力的概念和主要因素

简述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二、权力政治的作用方式

14、简述权力政治的作用方式(权力结构、权力主体结构及二者的关系)

三、政治权力的四种类型及相互关系(相互关系要结合合法性来讨论)

15、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2005年考研简答题:简述强制性权力与功利性权力的区别)

操纵性权力;人个性权力(2006年考研论述题:运用政治权力的基本类型理论,说明当前美国的伊拉克政策)

四、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19、权力、权威与合法性及其相互关连性

如何实现合法性权力?简述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五、政治权力的基础

20、政治权力基础的概念及具体内容;简述政治权力的制度基础 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分配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21、选举制及评价

22、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比较

23、多数两轮投票制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分配

简述当代中国的权力分配制度

第二编

政治意识

25、政治意识的概念

第三章

政治文化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内涵

26、关于政治文化含义的三种代表性观点:阿尔蒙德、凯泽罗夫、部分中国国内学者

27、政治文化的概念

28、简述政治文化的内容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

一、政治文化的类型

29、统治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

30、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阿尔蒙德和维巴)

二、作为新型政治文化的社会资本

31、社会资本理论(普特南):概念、作用、主要特征、基本要素等

三、政治文化的功能

简述政治文化与政治变革的关系

第四章

政治意识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涵义与特征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33、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

34、曼海姆:“特殊”意识形态与“全面”的意识形态

35、韦伯的信仰体系

36、意识形态的概念

37、意识形态与政治心理的区别

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38、5个基本特征:现实性、总体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和依赖性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

39、马克思主义

40、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

41、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42、保守主义和新保守主义

43、社群主义

44、民族主义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45、如何看待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46、简述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47、论述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48、论述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五章 政治社会化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及特点

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

49、政治社会化的定义

50、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双运动过程”

51、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与功能

52、简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53、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54、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比较

55、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56、政治自我(政治人格)

57、亚政治文化

第三编

政治体系(重中之重)

58、名词解释:政治体系;政治制度

第六章 国家

第一节

国家理论

一、国家的起源

59、简述社会契约论

二、国家的本质

60、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三、民族国家的建构

61、民族与国家(民族国家的定义)

简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62、民族国家的要素

63、简述民族国家建构的危机

四、国家的目的(职能)

64、国家的基本目的

2005年考研论述题: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国家职能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65、国家目的的矛盾性(诺斯悖论)

06年考研论述题:运用国家目的的理论解读中国新领导的政府行为特征01、02、06三次考研均涉及的题目:国家能力 第二节

国家的类型

一、划分国家类型的方法和标准

66、分类法:亚里士多德

67、类型学:韦伯

二、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的划分(马克思主义)

68、封建制:中西封建制比较

69、资产阶级国家

70、社会主义国家

论述:“三个代表”理论的政治意义

三、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标准的划分

71、吉登斯: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现代的民族国家

四、以政治治理形式为标准的划分

72、集权主义国家

73、法西斯主义国家

74、简述威权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

简述20世纪70年代威权主义国家民主化浪潮发生的原因

75、分权主义国家(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第三节

国家的结构形式

76、单一制国家

77、联邦制国家

78、邦联制国家 第四节

国家机构

79、国家元首

80、立法机关

议会委员会制度;三读法、委任立法制、预算批准制度、委员会批准制度

简述如何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

81、司法机关

违宪审查权或司法审查权、司法独立原则、司法民主原则、法律平等原则、陪审团制

第七章 政府

第一节

政府体制

一、政府体制理论

试析国家与政府概念的关系

82、三权分立说

比较洛克、蒙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简述制衡原则

83、议行合一(04、06两年考研题目)

二、政府职权理论

84、新古典经济学派政府职权理论

85、简述福利经济学派政府职权理论

86、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理论

三、政府行为理论

87、公共选择(布坎南)——2005年简答题

四、政府体制的类型

88、政府体制的定义

89、君主制:专制君主制和等级君主制;立宪君主制

90、共和制的要素与意义

03年考研论述题:论述西方国家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样式 第二节

行政机关

91、总统制的行政机关

试述美国总统的权力及其扩大的趋势

92、内阁制的行政机关

93、混合制的行政机关(法国总统与总理之间的权力关系分析)

94、如何认识中国行政领导机关的“议行合一”体制?

论述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党政关系

简述归口管理制度 第三节

官僚部门

一、官僚制

95、官僚制涵义及其作用分析

简述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二、官员理论

96、简述官员理论(官僚自主性、信息不对称、预算扩大化倾向)

三、官僚的作用

97、行政机构与官僚机构的区别

98、官僚机构(官僚制)的职能

99、如何控制官僚主义

第八章

政党

第一节

政党理论

100、政党的概念及其特征

101、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

102、政党团结星

103、传统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

104、中国共产党由革命性政党向执政性政党转变的分析

105、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的作用

106、简述寡头政治铁律

107、简述政党适应性

108、亨廷顿的适应性理论

109、政党体制变迁和政党嬗变理论

110、权贵党、群众党、全方位党和卡特尔党 第二节

政党制度

111、两党制的特点:简述美国和英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

112、多党制的特点是什么?

113、试用政党理论分析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

114、试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中的政党关系

第九章

利益集团

第一节

利益集团的涵义及分类

115、压力集团;院外活动集团

116、简述政党与利益集团的区别

117、利益集团的分类(6种)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

118、简述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基本活动方式

119、结合对外政策的国内政治过程,说明利益集团的作用(06年考研论述题)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性社团

120、试论20世纪80年代社团在中国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121、试述当代中国政治性社团的兴起对治理结构和治理状况的影响 第十章

政治人

122、简述影响良好公民形成的因素

123、交易型领袖、变革型领袖、群众路线、道德型政治家

124、简述巴伯的总统人格理论

125、简述政治家与官僚的关系

第四编

政治行为

第十一章

政治统治

第一节

政治统治理论

126、简述精英统治论

127、多元统治论、多元主义

128、无统治阶级论

129、试析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理论

130、简述现代西方国家的职能的扩大化和膨胀的趋势 第二节

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

131、简述建立或维持统治秩序的基本因素

132、简述政治统治的合法化

133、简述意识形态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 第三节

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

134、简述以合法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的主要类型

135、简述克里斯马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家产制,法理型统治

136、简述全能主义

第十二章

政治管理

137、简述公域、私域的概念

138、治理和善治的概念

139、简述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140、试述政治决策科学化的因素

第十三章

政治参与

141、政治参与的概念

142、如何看待政治冷漠

143、简述政治参与的作用与制约因素

144、简述政治心理因素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145、简述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政治民主的关系

第五编

政治发展

第十四章

政治现代化

146、试述政治现代化的涵义与标准

147、政治发展理论评述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148、运用政治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政治腐败问题149、简述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150、结合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政治民主 151、古典主义民主;精英民主理论; 152、简述多元民主主义的基本含义

153、试论民主与自由的关系(04年人大考研论述题)154、简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征

人权 155、简述人权的涵义和特性

上一篇:质量检查员试卷答案(内部考试资料)下一篇:教学反思到底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