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共12篇)
1.“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篇一
中国联通2010党建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
单 位
完成时间
在企业管理中如何体现 “以人为本”理念
中国联通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分公司
2010-10-14
目 录
摘 要………………………………………………………… 3
一、‚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4
(一)从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以人为本‛的渊源…………………………………………………………………5
(二)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以人为本‛思想的精华…………………………………………………………………6
(三)从商业实践中学习‚以人为本‛管理的精髓……6
二、地市分公司管理现状………………………………………9
(一)环境变化与行业改革影响下的企业文化…………9
(二)企业文化影响下的企业管理机制…………………11
三、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两大途径……………………………15
(一)积极推行‚大人力资源‛理念……………………16
(二)构建先进、开放、和谐的企业文化………………21
在企业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分公司综合部 孟刚
[摘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文化,是社会和历史进步的成果,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战略,研究和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地市分公司管理现状、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两大途径三个部分,详细阐述了什么是‚以人为本‛、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以及如何‚以人为本‛。本文的主旨不在于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是力图结合基层企业的实际,以相对更广的视角来透视‚在企业管理中应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这一命题。
[关键词] 企业管理 以人为本 大人力资源观 企业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从‚三个代表‛到‚以人为本‛,预示着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飞跃性变化,表明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观发生了科学性变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不断的学习,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在企业管理中,企业行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探讨什么是‚企业管理‛。
教科书中将‚企业管理‛定义为: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人既是管理活动实施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服务的客体,任何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都离不开人这一决定性要素。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然要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
作为特大型国企,中国联通在经历了重组剧变后,一方面综合实力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企业规模的扩大、环境变化的加快以及企业转型战略的实施,使企业管理工作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50万联通员工的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理解、关心员工,依靠员工办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传统和优势。在新形势下,如何扬弃我们的传统,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有效整合人力资源,是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在本质上是以服务于人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它从积极的、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管理。但在极力推崇利润最大化的今天,‚人本‛被片面理解成了尽可能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照此说法,它依然只是企业创造利润的一种手段,而企业中的‚人‛仅仅作为一种与资金、技术、劳动工具别无二致的资源而存在,这和人本管理的实质是背离的。世纪初,美国人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是在管理理论百花齐放的今天,其作用也不可低估。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其所倡导的标准化管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
(一)从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以人为本”的渊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标志,管理科学开始了要素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经济人‛理论,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20世纪30年代以人际关系理论产生为标志,管理进入行为研究阶段,认为人是有多种需要的‚社会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在组织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根本手段;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企业的飞速发展,使学界和业界开始注重研究人的主体意识,管理科学进入了主体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是企业文化理念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在吸收了以效率为核心的西方管理精髓的前提下,融入了东方文化中‚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在西方管理偏重于制度、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强调人与团队的重要性,体现了东西方管理文化的融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人本管理‛理念从此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究并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二)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以人为本”思想的精华 ‚以人为本‛要扬弃地继承传统价值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人本主义哲学并初步建立起以‚爱人、贵民‛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体系的国家,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现代人本管理体系不可能抛开中国的传统文化而重建。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曾提出‚欲使民者,必先爱民‛的治国思路;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更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礼记 礼运》篇说:‚人者,天地之心也‛;孟子‚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闪耀着民本的理性光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走入近代,人本思想的光辉毫未褪色,反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伟大的革命先躯孙中山先生毕生倡导‚天下为公‛,倡导‚博爱‛精神;伟大领袖毛泽东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执政理念。这些思想和观点,强调无私、利他、爱人、忠诚,折射出人性化的灿烂光辉。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只有重视并坚持人本思想,认真研究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发挥人的创造性,企业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从商业实践中学习“以人为本”管理的精髓 透过东西方人本管理文化的表象,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的管理思想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东方文化在认识管理本质的过程中,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强调整体性,但忽视个性发展,强调民本,但忽视独立人格,以‚柔性管理‛见长,但缺乏冒险精神。另外,因过于强调人情因素而容易破坏企业的整体平衡;西方文化突出个人主义,在管理活动中强调制度管理、规范管理和条例管理,以‚刚性管理‛见长,缺点是相对显得僵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出现问题往往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要实现东西方管理的融合,就要把这些特点有机结合,实现刚柔并济:其中主动引导、柔性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同时,硬性的制度约束也必不可少。
在我国当前的商业实践中,海尔公司比较成功地做到了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本土化,值得我们借鉴:
海尔的管理理念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高,不断改善。
海尔集团上至总裁,下至普通员工,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十分清楚自己一天工作的目标,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干多少,按什么标准干,要达到什么效果。当天发现的问题必须当天处理,就是所谓的‚日日清‛原理。海尔认为,如果让一些本来极易排除而未能及时处理的小问题和事故隐患积聚下来,时间长了就会成为积重难返的大问题,以致严重影响目标的实现。
对于国人的性格,张瑞敏曾这样形容:‚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6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会擦6遍,慢慢地觉得5遍、4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他认为,中国的企业需要一种管理机制专攻这一毛病,这一机制同时还要承担下述功能:不管领导在与不在,企业都会持续良性运转。
于是,张瑞敏发明了被誉为‚海尔管理之剑‛的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法,其中‚O‛代表‚Overall‛,意为‚全方位‛,‚E‛代表‚Everyone,Everything,Everyday‛,意为‚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C‛代表‚Control and Clear‛,意为‚控制和清理‛,即全方位对每人每天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其本质就是把企业核心目标量化到人,把每一个细小的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海尔员工的身上。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是一种促使企业及每个员工、每项工作都能走上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良性循环轨道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在海尔,有一条管理原则叫‚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具体是指:将企业内部的所有事务通过层层细化,落实到各级人员,并制定各级岗位职责及每件事的工作标准。为达到实时控制的目的,每个人根据其职责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每个人的管理范围、工作内容、每项工作的工作标准、工作频次、计划进度、完成期限、考核人、价值量等。为确保其完整性,每个人的台账由其上一级主管审核后方可生效。由于每个人的工作指标明确,工作中既有压力又有相对自主权,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管理,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OEC‛管理模式是海尔人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它经历了由无序到有序,由有序到形成体系,并且始终处于不断优化和上升的动态循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始终在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中‚人‛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
重组后的中国联通拥有50万员工,而我们的转型之路刚刚起步,相关的管理经验还比较欠缺,怎样调动起这庞大队伍的活力,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满足员工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需要我们在吸收借鉴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管理哲学。
二、地市分公司管理现状
从政企分开到企业重组,从独家垄断到引入竞争,电信业的每一步改革都给企业带来了剧烈的冲击,企业的广大员工在变革中经受了一次次的感情激荡和思想洗礼。企业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员工受到了什么影响?这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实施人本管理不可回避的问题。这里仅从笔者所在的地市分公司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公司管理现状进行简单的剖析,试图由‚一斑‛而窥‚全豹‛,以此引发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环境变化与行业改革影响下的企业文化
在和老员工们的相处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们对过去‚老邮电‛时期的那份留恋。很多人把这称之为‚甲方意识‛,认为这是计划经济的思想残留而加以批判。其实,如果更深入地研究一下中国电信业的改革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中国电信事业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路,其间的发展导向非常鲜明。过去,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作为国民经济的先锋官,我们通信企业靠着一股顽强的拼劲,埋头抓发展、搞建设,依靠科技进步,走了一条高起点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这段特定的历史经验,造就了通信企业根深蒂固的发展文化,而这种发展文化很大程度上又是技术驱动、生产驱动的。以笔者所在地市分公司为例,在岗员工中很大一部分过去从事的是话务、建设和维护等生产工作,他们技术精湛,很多曾获得过省、市一级的技术标兵称号,他们熟悉老邮电时期的生产运作,他们把确保通信畅通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甚至不计成本和代价。这种行政体制文化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曾经创造过辉煌,但是在当今的市场化浪潮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战略也随之调整,过去由技术驱动的大跃进式发展文化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今后通信网络的规模不可能再有不计成本的发展,企业已经开始走上了商业化转型之路,从过去的发展型服务文化转变为现代商业服务文化。而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之一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相对薄弱,这一点在基层单位表现的尤为明显:
企业重组初期,通信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观,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笔者所在地市分公司根据省公司的统一部署,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很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员工被充实到营销一线,分公司1550名从业人员被划分为职能管理、网络建维和前端销售三条线,三线人员比例约为1:2:5。从形式上看,我们基本实现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配臵。从管理学角度来讲,环境变化导致企业战略的转变,新的战略又导致组织内部结构的改革,而在组织变革中,人的变革是最关键的。我们是否做好了迎接变革的充分准备?不妨从与员工利益最密切的绩效管理切入,来粗略分析一下目前基层单位的管理机制与其中的弊端。
(二)企业文化影响下的企业管理机制 1.绩效管理现状
通信业的最大特征是‚全程全网‛,这决定了通信业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说,面对迅猛的改革进程,基层对改革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并不充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企业从以往政企合一式的发展文化转型为商业服务文化,观念转变的要求是如此迅速,而配套的管理手段、系统平台建设、员工的知识体系等基本处于摸索和适应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管理的唯一认识似乎就只有靠一些冷冰冰的考核指标来衡量。以我地市分公司为例,公司倡导‚以业绩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机制,在绩效考核方面,员工薪酬与其个人业绩贡献挂钩;在职位晋升方面,采取垂直与水平的双通道职位晋升机制。这种管理方式打破了过去‚论资排辈‛的晋级模式,‚以业绩论英雄‛,体现了金钱、职位等稀缺资源的优化配臵,与公司目前的经营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从经营方向来看是符合企业转型要求的。同时,这种方式有利于员工开展关系营销,在一定范围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但其缺陷同样显而易见:一是传统的‚本职工作‛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在权责体系没有清晰界定的情况下,大量支撑维护人员承担营销任务,使其本职工作受到影响,进而使专业工作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并造成了集体的负面情绪;二是在经营管理经验匮乏、员工整体知识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各基层单位在经营指标的重压下,几乎无一例外地走入了‚数字化‛考核的误区,经营工作完全围绕‚统计表‛来开展,对员工的激励被简单地金钱化。在这种主导思想下,拥有广泛人脉的员工成为公司的明星,而管理工作则成为经理人‚无从下手的刺猬‛。并且这种方式对组织整体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它颠覆了通信企业传统的‚全程全网‛概念,极易在组织内部滋生不平衡的气氛。
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来讲,月底或年底由各部门汇总上来的绩效考核表基本上就是一堆枯燥的数字,而公司费尽心血制定的考核办法,在各级管理者手中,象一个死程序、死循环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重复使用。
从员工来讲,年复一年重复撰写的工作总结,基本没有管理者认真过目,考核沦为一种‚形式‛,只要不出错,结果都不会太差。‚干活不如把上司的脉‛,这样一种投机作风在企业里并非个别现象。
从实际效果来看,销售端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支撑端对自己的工作目标也不是很清楚,前后端都存在有些事没人做,而有些事大家又重复做,同样的问题在重复地发生,但是好像没有人能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企业而言,以正向为主的激励手段在基层被普遍采用,就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种以金钱推动的手段在初期的确起到了效果,但并不能带来持久的繁荣。笔者所在地分公司对营业和装维两个工种实行计件制考核,初期有明显效果,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有很大改观,这一点从相关客户服务指标可以侧面反映出来。但在大约半年后,关于服务态度和装维及时率的客户重复投诉再次反弹,工作中诸如‚挑易避难‛‚趋利避害‛等种种现象也屡次发生。这一方面或许是考核制度仍有待完善,但根本还在于激励手段单一和基层综合管理能力不强。
显然,从企业管理的操作层面来讲,我们普遍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而所谓的绩效管理就是填表和交表。我们的经理人并没有真正理解何为管理,或者说其认识仅仅停留在口头或经验上。这说明,现阶段我们的管理方式与‚以人为本‛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要知道,没有员工素质的普遍提高,企业要想长远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2.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绩效管理是企业在物质层面的管理因素,让我们换一个角度,从精神层面来看企业的管理现状如何。
我们知道,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企业文化正相当于‚企业意识‛,它必须要适应企业的发展水平,并能够指引企业及企业的员工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当前,企业的确存在思想教育和生产经营脱节的状况,这一方面说明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被弱化,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没有把准时代的脉搏,没有想员工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剧烈变化的今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依然延续着传统的党政理论内容和单向宣传方式,过于注重政治说教而缺少对前沿管理科学的深入研究,缺少与员工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了解员工的真实困惑。企业所举办的各类活动,对员工而言只是一道‚旁观的风景‛,无法真正引起员工的情感共鸣,自然也就无法对员工的思想起到有效的疏导和教育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员工,也就失去了员工的信任,而这是企业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
3.员工思想动态与职业发展现状调查
笔者所在地分公司曾在2010年中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企业778名20-40岁的中青年员工开展了一次关于职业状况与思想动态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占77%的员工认为,目前的绩效考核办法不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评价公司的绩效考核办法时,44%的员工认为考核的内容和方式过于粗放,34%的员工认为考核过于偏重金钱激励。在问及个人才能是否在工作当中得到有效发挥时,认为发挥有限和无法发挥的员工占66%。在问及公司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否明确时,回答不明确和完全不了解的员工占56%。另外,高达65%的员工对自己的薪酬不满意。从中可以看出,青年员工对当前企业管理与发展涉及到自身的结果总体上不令人满意。
在如此强调发展、强调绩效考核和正向激励的情况下,我们的员工仍然普遍对薪酬待遇不满,那些因业务发展好而取得较好报酬的员工,或者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会提出除报酬以外的更高要求,而金钱、职位等稀缺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人无限增长的需求,因此,单纯以稀缺资源为‚诱饵‛的激励手段无法提供持久动力。
三、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两大途径
前面第一部分阐释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指出企业实施人本管理是时代进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部分对地市分公司的管理机制从绩效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从中看出,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我们的基层管理还在较低水平徘徊,各级经理人在企业转型的十字路口上充满了困惑。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应当从人员能力和企业文化出发,确立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形成企业文化主导的软性管理和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的硬性管理的协调统一。只有物质和精神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充分满足员工的需要,提高组织的绩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推行“大人力资源”理念
当前,企业在管理中十分重视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毫无疑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考核,但考核仅仅是管理工作的一小部分,如何提高组织绩效、使组织运转顺畅是管理工作更高的目标。通信企业基本上是同质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应当在产品上,而应在管理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转变以往‚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的观念,将‚大人力资源观‛贯彻到上至管理者、下到基层员工的每一个人。
所谓大人力资源观,按照教科书的定义,就是以系统、全局的观点来看待人力资源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并不局限于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域,而是作为支持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力量,在企业远景、经营战略、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使它与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以达到短期内促进企业业绩提升,长期内推动企业战略实现的目标。简而言之,‚大人力资源观‛就是企业的所有管理者,上至总经理、下到每位主管以至每名员工都应承担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也就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重新定位。
1.“大人力资源观”的角色定位
首先,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当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国内外的先进企业早已进入人才导向的发展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从后台走向前台,企业要想在更大范围内获得竞争优势,必须确立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基础性地位。
其次,人力资源部门应从目前非主流的职能性部门转型为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在更高层次执行企业的制度规划、质量管理、人才选用与优化配臵、职业生涯规划、智力开发、监督评价等核心工作,并保证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与发展战略相匹配。从企业调查情况来看,员工希望人力资源部门能够为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制度体系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来确定需要运用哪些技术、通过哪些途径来满足员工的需要。人力资源经理应逐渐从过去那种行政性、‚福利委员会主任‛的角色转变为学习型组织、企业高层主管的咨询顾问、管理专家。
对于人力资源以外的其他管理者而言,绩效管理应当是其日常工作的核心,这也是当前基层经理人的最大短板。人们总是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利,这一观念如果得不到彻底转变,企业管理工作将永远是低效率的重复劳作。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几个重要的构件:目标->计划->培训->检查->评价->激励->反馈,仅盯住其中的一个构件,无法保证组织绩效的持续提高。某个销售人员可能会凭借其自身能力在短时间内获得效益,但假如他本人工作调动或是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那么组织的绩效就会受到影响。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它强调的是通过目标、措施、培训、评价、反馈等一整条工作链,在达成目标的同时,提升整个组织的能力,使组织获得可持续发展而不会受某个人的影响。显然,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其中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更注重过程,它反映的是未来的绩效,而考核更注重结果,反映的是当前的绩效。企业当前急需的正是这种全面的绩效管理和持续运作的能力。
对员工而言,网络时代对其个人能力既是考验也是机会。网络的发达,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便利,这必然导致竞争节奏的加快和对个人能力要求的提高,不适应者将被淘汰。传统的‚老板驱动‛型工作方式必将被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所取代,这已经是被海尔公司证明了的成功模式。所以,学习、合作、自律等价值观应当在企业内部被大力提倡。
理念不可能自发形成,要自上而下地推行,这也是通信企业改革的特征。必须首先从管理层的培训着手,转变管理者的领导观念;其次要有完整的信息系统支持,在企业战略的规制下,建立起统一、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最后,管理制度和措施要切实可行,不能‚挂在网上,贴在墙上,讲在嘴上‛。
2.以市场为中心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管理是如此重要,它真正能为企业创造高附加值。但很显然,我们当前还没有把管理上升到应有的战略高度,我们仍然只是沿袭传统,把整个组织结构按照营销、技术、职能三条线来划分,而职能线表面看来似乎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但在实践中却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智力劳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导致企业的运作在某些层面前后脱节,‚以市场为中心‛的战略思想沦为一种形式,在现实中大家基本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状况。
‚大人力资源观‛的推行,除了使企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更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为优化组织结构、降低运营成本、打造‚智力型‛企业奠定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管理模式面临深刻变革,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与此相适应,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设计日益盛行。大型企业虽然风险承受能力更强,但庞大的机构和迟缓的反应,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反观中小企业,精简的结构使其市场反应更加迅捷,职能管理部门被最大限度地浓缩,使得管理成本大幅降低,而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又使其管理效率能够得到保证。因此,建立精简高效、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是以市场为中心的企业战略布局的关键,必须在‚大人力资源观‛的指引下,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臵。企业应针对不同部门的不同需求来进行人力资源配臵。通常,营维一线需要具有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员工,而当前所谓的职能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优化整合,转型为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大量吸收通晓业务、信息技术、管理知识和具有信息采集、分析能力的高水平知识型员工,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提供最具价值的咨询与管理服务。而一些非核心的、过于细节化的业务如用户端维护、会计核算、人事管理、后勤保障甚至前端销售等事务性工作应当寻求外包,或在企业内部集中独立完成,以节省人力和成本用于核心管理和业务,真正形成‚一切围绕市场‛的运作流程。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向海尔和中国电信学习,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在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上下功夫,而非简单地搞‚一刀切‛式的人员调配。
3.探索激发员工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高层次目标,也是人本管理的核心所在。企业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激发员工创造力的环境和机制:一是在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创建更加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通过分权,削减中间管理层,以矩阵式、团队、虚拟组织等更加灵活的组织机构取代垂直管理机构,使员工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二是完善人才选用机制。注重员工招聘、筛选、录用到员工离职等各个环节相互间的衔接,每个环节都应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于组织整体士气的提升,不能过分偏重学历或业绩,要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干部任职的考察成本,比如根据对环节干部的不同能力要求,开发一套评价模型,设臵一个模拟管理环境,通过严格的综合考试来测试该准干部是否称职,避免因选材不当造成资源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三是丰富激励手段。采取利润共享等物质激励手段和以工作内容为依据的弹性工时制等更加个性化的精神激励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激励方式,并给予员工更多参与企业决策的机会。不仅要关注员工的物质需要,也要关注员工的精神需要;不仅关注员工工作时间内的需求,也要关注员工事业、生活和家庭的平衡;四是创造一个鼓励员工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宽松环境以及活跃思想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企业必须组织员工不断学习以更新知识,引导他们面对现实去研究市场的新变化、技术的新动向,研究现实经济生活所提出的种种挑战,明确规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具体目标,并从政策导向上让拥有决策权的管理者真正重视创新活动。比如,对于在QC管理等各类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团队或个人给予重奖,真正在企业内部形成重视创新、尊重创新、引导创新的良好氛围。
总之,新型人本管理要求企业从培育人、塑造人的角度出发,推行‚大人力资源‛理念,优化人力资源配臵,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质,以使企业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二)构建先进、开放、和谐的企业文化
在上一段论述中曾提到,人本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整个组织的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整个团队共同努力,因而员工的平均素质就成为管理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单纯依靠硬性管理或物质刺激将无法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难以应对日趋复杂和要求越来越高的外部环境,这可以从我国众多民营企业的衰败中得到教训。企业文化不明确,难以形成整体综合竞争力。目前很多企业只是在诸如团结、拼搏、务实等共性理念上做表面文章,实践中并未针对企业特质进行创新,导致理念和实践‚两张皮‛。根据通信企业特质,结合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应从以下层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1.提炼和培育个性化的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卓越的企业精神可以为企业提供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气质。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海尔‚产品零缺陷‛,无不彰显着独特的个性魅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精神的培养和提炼具有基石作用,在表达上,绝不能简单地以开拓、创新、求实、进取等共性词汇来模糊定位。企业精神必须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宗旨和发展方向,不求其全,但求其特。通信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全程全网‛,因此,团队协作、奉献和忠诚应当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2.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联通在三大运营商中处于弱势地位,这样的地位要求我们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要比别人先行一步,因此,实施人本管理,并尽快过渡到知识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创新不能单靠个别人的聪明才智,而是要着眼于组织内的群体相互作用、相互启发,由量变到质变,这样才能产生较为理想的效果。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把人的文化背景放在第一位,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实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动力机制。这一点,日本佳能的‚细胞式生产‛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内蒙古联通当前正在开展的班组文化建设中,应当更多从这些优秀企业的文化创新中汲取经验。
3.构建完善的制度创新文化
如果企业只有创新的观念,而缺乏制度的落实,那么企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员工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在日本,多数企业都设有鼓励员工在各自岗位努力创新的提案制度,例如广为人知的‚QC管理‛。这种制度使员工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行为习惯化。反观我们则缺乏这样的意识,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保障和激励创新的一整套措施。因此,构建完善的、有益于创新的制度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在行为层面的重要内容。
4.塑造形神俱佳的企业品牌
品牌不是商标,它是企业整体素质的视觉表现,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决定企业品牌价值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如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企业文化。比如一提起麦当劳,人们立刻就会想起它遍布全球的整洁、便利、亲切的餐饮连锁形象;一提起苹果,就会与个性、时尚、创新联系在一起。所有这些,离不开其背后强大的文化支撑,这些名牌的设计,无不具有浓郁的文化匠心,其品牌的视觉形象与品牌内涵是高度一致的。正如可口可乐公司的某高级主管所说:‚即使可口可乐今天被大火烧掉,明天我就能重建一座新的可口可乐帝国大厦。‛ 企业品牌必须体现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而非仅仅着眼于企业战略,比如服务,我们应当以统一、规范的形象出现在客户面前,并能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使人们一提起联通就会想到标准、先进和畅通,成为高素质的代名词。这是一个整体的提升,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不仅仅靠强化个体责任来完成。
企业文化不是口号,也不是简单的文体活动,它是支配企业行为的‚思维‛能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务之急一是在企业文化融合中强化诚信、公平、合作等商业文化因素;二是加快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在工作中应用管理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理论,加强对企业所处环境的研究,对企业变革的研究,对员工思想动态的研究,从现实的角度和人文关怀的高度加以疏导和引领,培育‚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企业管理者要多与员工面对面交流,综合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员工非物质文化需要的研究,引导员工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关系,将思想教育与市场实践真正结合起来,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新焕发活力,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员工的进步指引方向,使企业与个人实现共同成长。
最后,就用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对人本管理的诠释来作为本文的结尾: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
参考文献:
[1]韦克难:组织行为学.中央电大教学网
[2]曹金洪:中国通信业竞争力培育与运营创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07 [3]党书国:海尔管理模式全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1
2.“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篇二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与应用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 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抓住他们的个性特点, 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的素质、鲜明的个性, 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凝聚力、创造力。
1. 用心
用心管理是班级工作得以高质量运行的基本准则, 而“以人为本”思想的基本精神实质就是:“作为人来说, 是管理活动的主体, 是管理的核心及其动力,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精神, 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人本管理就是从人出发, 依靠人、为了人的管理理念与系统方法。
2. 用情
在班级管理中, 要注入情感, 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在了解学生、认识学生, 与学生的沟通交往中, 把交往的方式控制在成人状态, 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交往者, 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谐、不惧怕教师, 在心里佩服教师。注重以情感人, 使学生得到温暖而把班级当做自己的家。
3. 因人而异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切忌千篇一律、程序化和公式化。处在成长、不断求知的过程中的学生, 个性差异很大, 这就要求班主任对不同个性的学生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对变化着的班级环境、管理措施、手段应推陈出新, 作出相应的调整。管理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变化发展的需求, 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文化素质、道德水准、人生理想的差异。故此, 注重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等各个细节, 创造性地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
二“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班主任的工作应该是以理服人的, 而不是专横地实施压制。因为高中学生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 这个年龄段最为叛逆, 他们讨厌高压政策, 反感专政。所谓压迫越大, 他们的反抗就越大, 压制只会使他们的不满愈加积累, 虽然可能不会直接对抗, 但会暗中较劲, 或背地里用更恶劣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要强调说理, 以理服人。教师要保持高度的思想觉悟,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平等待人, 尊重学生。
1. 设立有效而符合本班实际的目标
目标是追求的方向, 是前进的动力。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设立有效而符合本班实际的目标。既有个人目标, 又有班级目标。对学生个体来说, 设立个人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进行“自我教育”。作为班主任, 应常常引导学生尝试战胜自我的快乐, 体验自我放纵的痛苦, 从感情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制定具体有效的自我教育计划, 如高三年级在春季学期开学初, 教师与学生一起在板报上画出一个倒计时钟, 每天由一名学生去换写一个数字, 这个数在逐渐减少, 距高考还有多少天, 随时在学生心中产生一定的效应, 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2. 运用激励机制管理
表扬鼓励是班级管理的常用策略。班主任要认真、细致, 善于发现, 只要学生表现良好, 不论是多么细小的事, 都要加以表扬, 加大表扬的力度, 这样在学生心目中可以带来价值感和荣誉感, 可以使学生更加奋发地学习。在班级管理中, 对于那些问题多、难管的、意气用事的学生, 要时刻关注他的行为, 用情感去感染他, 他就会听从你的教诲。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个性特点的不同, 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也要具有多样性,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
总之, 管无定法, 管必有法, 贵在得法!对待不同班级、不同学生, 教师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所以, 每位班主任要力争把握好管理机智问题, 只要做到管而有理, 管而有度, 管而有序, 那么就会达到管而有效!
参考文献
[1]刘心武.班主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1610
[3]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篇三
【关键词】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 思考
引言
当前,有不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注重量化管理模式,盲目地追求精确性,从而以示学生间存在的差异。特别在小学时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常按照自己的个性化工作及学校所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办事,没有重视起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以及实际需求,存在着诸多的误区,笔者认为,当前应创设“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建立“以人为本”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精力充足,有活力,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和被人所尊重,向往着合理、民主、公正。所以,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加以高度的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学生不再是以往的被监督对象,而成为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使得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全面的发挥,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且形成了良好的民主意识和健康的人格。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科学合理的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巨大价值,同时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1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主体意识
小学时期,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主体意识,这是推动他们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只要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参与自身发展的积极主动性也就会越大,这样他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也就会将自身的能动力量全面的发挥。同时,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对于自己发展的责任也就会越来越大,那么,就会对自身有着较高的要求。
1.2能够给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在基础教育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培养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缺乏爱心、缺乏责任心、合作度不高、集体意识与社会意识不强等等人格缺陷多数都是因为班级管理制度中严重缺乏以小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完全和人本主义理念背道而驰。人本主义的班级管理模式除了能够培养出熟知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较高智力的人,同时,对于小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等非理性因素也进行了良好的培养,也就是说,对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培养十分有利,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与智力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立、良好的人格。
2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将自己的管理理念进行全面的转变,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特点以及教育资源,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从而将班级管理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2.1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不仅是其的客体部分,同时还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教育者必须将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全面的转变,从而让每位学生在组织结构中都能够将自身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促进他们个性自主的发展。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充满鲜活生命的人,所以班主任在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时,不仅不要忽视、冷漠他们,也不要一味的灌输、强制、体罚他们,而是要对学生表现出热爱、尊重,对待学生必须时刻以民主、平等为原则,主动地接触学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将管理过程中原本属于学生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多方面的需要,因此,班主任在面对需要时,也应作出多方面的选择。不仅要对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选择予以尊重,同时,还要对他们选择错误以及重新选择的权利予以尊重。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特征,不过,班主任绝不可以将自己当成塑造者,应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与帮助者,通过教育者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习与体验以及生活,从而实现主动全面的发展目标。
2.2重视方法、过程、情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首先,对小学生的自主管理方法予以一定的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过程中,班主任不能不闻不问,因为他们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应将自己的主导作用全面地发挥,对学生的工作加以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结合班级的具体特征,自主能动性的开展工作,增强自身工作责任心,做好学生们的参谋后盾。其次,对小学生自主管理过程加以关注;实质上,班级管理是在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过程就是学生间合作管理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一套新的广播体操时,体育委员将班级学生分为了四个小组,要求各组长统一动作,然后分别指导本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体育委员与组长之间必须紧密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教好广播体操。所以,班级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必须与小组间紧密的合作,这样,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另外,对小学生参与管理的情感予以关注;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各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制定《文明小组评比细则》,每一星期做一次小结,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这样,学生就会将自我管理当做是为组争光的任务来抓,不自觉中提高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情感。
3 结论
4.“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篇四
杨敏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转型,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管理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管理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从它提出的意义、实施现状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做好提出建议。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对策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学生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转型,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管理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管理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同时充分贯彻了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用心去沟通和感化,营造浓浓的亲情氛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充分施展学生的才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概念及意义
1.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概念
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根本出发点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提出来的,即高校的学生管理者视管理为一种完全服务于人的手段,以促进管理对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管理方式。本的办学理念。高等教育中为“本“的“人”很多,应该包括学生、教师、员工、学生家长等等。但是核心应该是以学生为本。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包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1]
2.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意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作为高等院校,根本任务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大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谐大学是以人为本、拥有和谐融洽育人环境的大学,是由若干和谐班集体组成的大学;为创建和谐大学,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运用情感教育模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真正达到创建和谐文化、和谐大学、和谐班集体的需要。
二、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1.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工作是很讲究方式方法的,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级管理、集权式、有科室设置;二级管理、分权式、两处型;二级管理、分权式、单处型、有科室设置;二级管理、分杨敏(1986—),女,陕西商洛杨斜中学,研究生。E-mail:yangminspy@126.comTel:***
权式、合属型、无科室设置。各种体制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由于管理方法实施的不科学或是管理环境不协调,在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就出现一下问题:政治、工作不分,在开展活动中从策划、组织到实施,都是一手操办,无闲暇时间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工作平庸无创新性可言[3]。另外,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缺乏锻炼,压抑了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自主能力的提高。管得过细、过死,一竿子插到底,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政工干部孤军作战,对学生不闻不问是高校学生管理现象中常见的问题。
2.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存在的缺陷
所谓管理理念就是指管理的指导思想或宗旨。在高等院校,教育和服务的对象是学生,高校管理的科学理念应该是为学生成才服务,高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和服务于这个宗旨。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体制下种种观念的影响和现行体制的束缚,在我国高校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主从关系,高校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则是被动的受教育者和管理客体,这种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学生工作中具体体现就是严格的“制度管理相统一”,过分强调“统一性”,过分依赖制度管理,而忽视大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为了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他们强烈追求统一,追求一个步调、一种风格、一种色彩,从而使不同高等院校学生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水平能力等方面差异性太小。这种僵化的管理方式的弊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日益凸现,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3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理念影响心理咨询者观念相对滞后。多年来,大多数学生认为去心理咨询室的人都是有神经病或精神病,都是不正常的,他们以同情或歧视的目光看待那些访问者,结果是有心理障碍者障碍更重,无心理障碍但需心理帮助的同学也望而却步,最终使心理咨询活动无法开展。虽然咨询者和被咨询者都有建立联系的愿望,但是因观念相对滞后而形成一道推不开的门。
其次,学校及领导对心理咨询工作重视不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预防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更好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但目前还有很多学校及领导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得过且过,既不投入资金,也不计算工作量,心理咨询队伍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造成的结果是心理咨询的水平不高,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只是挂个招牌,并无实际意义。
三、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对策研究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校的学生管理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多样性,在具体工作中要贴近学生生活、倾听学生呼声、了解学生要求、关心学生疾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要以学生满不满意、喜不喜欢、接不接受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否收到了实效的唯一标准。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根据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条件及现状,对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下面对策:
1树立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应该是为学生成才服务,应该紧紧围绕促进大学生成长来开展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大学里学习、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巨大的变迁给学生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冲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社会各方面需要关注的紧迫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4]
首先,建立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配置专门人员,切实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正确地审视自己,客观地评价他人,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律能力。其次,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忽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科学的方法帮助毕业生了解自我,以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帮助学生合理定位和正确择业。再者,建立大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让贫困学生无忧无虑上学,拓宽他们的视野及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建立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指导中心,使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单调,学生们寻找适合自己需求的“兴奋点“,追求个体差异性,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自我调整、自我约束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2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专职队伍的素质
高校学生管理的服务和管理对象都是高层次的大学生,因此,学生管理队伍的稳定程度、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以及政治思想素质。另外,由于高校学生工作方位全,内容广泛,涉及部门多,要使学生管理队伍保持高效、有序、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需要各部门间理顺关系、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构建工作合力系统,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管理者要定期进行资格培训和认证,从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岗位设置和聘任,积极发现人才利用人才,给学生锻炼机会。
3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
人既受环境影响,又能改变环境,只有在不断改造的新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校园环境是学生施展才华开辟通道的基地,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并且这种影响力还相当持久。如何创建校园环境使其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影响学生?
首先,这里的校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学校的建筑设施、设备、绿化、美化等外显的东西;软环境包括学校的人际关系、校风学风、文化氛围、道德、信念等内在的东西。其次,在硬环境的建设中,要以人为本,为人创造环境。创设良好的硬环境,要求我们在校园建筑设计上,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观赏性,更注重人性化色彩,以学生使用便利、顺畅、愉悦为目的。最后,创设良好的软环境,是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中的主要部分,在校园中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软环境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尊重学生合理的生活需要、工作需要、发展需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营造优良的师生人际关系和浓厚的师生情谊。创设良好的校风环境,引导校园舆论,建立公平、民主、科学的激励机制,树立自由探讨、求实创新的学风,以达到育人环境的最大优化,是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的最终目的。4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代教育心理学家曾研究指出:情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有效的教育章程。因此,要增强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实效性,达到其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在工作方法上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运用情感教育模式,注重情的渗透与感化作用,运用多种方式把自己的爱传给学生,滋润他们的心田。以情感人是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要有深厚的感情,要用情感去影响、打动、感召学生,使双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相通,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思想的转变和升华[5]。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实施情感教育模式是创建和谐文化、和谐大学、和谐班集体的必然需要。
5注重软性管理,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不否定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作用,但这些管理只能是帮助和引导型的,而不能是强迫、压制型的。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即“参与管理”是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提倡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6]可以说,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另外,学生管理工作是针对学生的,管理机构直接作用者是学生。学校管理出现有些问题,不处在其中的管理者,是难以发现的。而学生生活在其中,学生感觉是最敏锐的,最能亲身体会到自己的需要。吸收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中,学校管理者直接听到他们的心声,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价值趋向。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特别是作为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身处知识经济的时代,现代人的节奏意识就更要加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产生的,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有其自身的优势是它得以拓展的主要原因。文章针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一点对策以供高校学生管理做个参考。因为,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处理问题时认真地去思考,去分析,要不断的探索新的管理观念、策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方法,争取达到最优韵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帮胜.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理念[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2):123
[2]贺志燕.试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情感教育模式[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6):93
[3]孙宝舫,郭红,王宏利.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 [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6):93
[4]张勇.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35
[5]胡广鹏.试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创新[J].管理科学,2008(11):191
5.“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篇五
在当今时代里,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只有以科学的方法开发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以来,企业也紧跟中央指导精神,把该理念运用到管理工作中来,通过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引导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创新,使得管理工作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以人为本就是将人的管理放到突出位置,尊重人、关心人,让人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上对人才的竞争力度逐渐加大,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企业中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很多企业也认识到的人才管理的重要性,成立了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人员的规范化管理,也开始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作用。在现代管理学中,要想实现一个企业的持续、平稳、高效发展至少需要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的融合,这四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是其它各个资源的基础。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里中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实现管理的开放性、自由性,实现员工及其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缺乏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一个企业领导者的观念意识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方式,如果企业领导者没有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就不会带领企业发展前进。我国改革开放时间较短,但是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人才需求显著增加,人力资源管理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没有得到广泛执行,这就使得人力资源的开发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长此以往,企业就会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2.缺乏高素质员工
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我国企业更加注重短期效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管理机制,员工得不到有效的培训,很多培训都是应付上级检查,这就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差强人意。此外,员工整体素质偏低还导致了员工队伍结构的不整齐,出现了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员大量剩余,不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在高端人才方面,企业缺乏相应制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很难留住人才,这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3.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是,我国企业却缺乏规范的绩效标准体系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很多企业在设计绩效指标的时候只是照搬照抄,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了执行上的偏差,设计参数与实际参数无法对应,最终沦为一纸空谈。
三、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策略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企业管理者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以人为本,就是充分考虑人的本身属性,尊重人、发展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在管理工作中,以人为主体,通过不断思考、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更强的潜能,将企业发展成为自由、民主、和谐的管理环境,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更大进步。在企业中员工为主体是人本管理的最高理念,人本管理要以激励为核心,通过高效创新的途径,去满足人性的需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质就是充分促进员工的自由,使其全面发展,从而满足企业健康的发展。
2.加强人本管理在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也正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真实写照,企业无论何时都应该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放到首位。对个人来说,加强人本管理可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进步,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对企业来说,加强人本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管理高效化,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就是运用柔性的方式去管理人力资源,控制并不是仅仅依靠制度和纪律,而是依靠人的内心心理和行为规律,对管理对象实施软控制,使他们内心顺畅的同时激发其内心潜力和创造精神。完善人才的选拔标准,在招聘时客观有效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加强考核的层次性,如笔试、面试、无小组讨论等,依靠成绩来进行人才的选拔,而不是第一印象。在企业员工培训中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培养,第一,观念的培养。企业管理层要接受新观念的培养,使战略决策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第二,加强中层员工的培训。中层员工是企业战略的执行管理者,他们的团结可以使企业更加具有凝聚力,满足企业的持续发展需求;第三,普通员工的培训。时代快速发展,员工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跟得上技术的进步,因此,加强普通员工培训有利于企业的战略的具体落实,引导企业在竞争大潮中稳步前进。
3.加强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完善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情绪,激发员工的热情,使得企业内部团结一致,更好的创新发展。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对员工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的肯定。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够激励员工的成长进步,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对于员工不同的学历、生活背景以及个性差异,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激励方案以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管理工作人员要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展开考核,对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进行奖励,考核成绩作为评级、升职的上升方式之一,使得员工在工作中人人勇于争先,敢于创新。具体来讲,首先,完善福利、津贴、奖金制度,通过提升奖金额度、扩大奖金发放种类等措施的实施,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其次,创新奖金发放形式,改变传统企业以现金为实现方式的奖金发放形式,可以在企业内倡导“你消费、我报销”,根据企业的能力给予员工不同的消费类型,如每周“请”员工喝一杯咖啡、看一场电影、打一次车、吃一次午餐等。从而起到缓解员工工作压力,提升员工对企业热爱程度的作用;最后,拓宽员工考核、录用机制。给予每一位员工晋升的机会,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事业感。如,每年定期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业务能力考评,结合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对员工进行综合评分,以确定晋升岗位人员。屏蔽掉原有的员工逐层进阶的形式,为普通员工提供与现任管理者同样的竞争机会。
四、结语
总之,人本理念作为当今社会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既符合当今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又是企业管理未来的一种大势所趋。企业管理者只有在重视本企业人力资源人本建设的基础上,才能够促进企业未来的良好发展,为企业发展顺应社会大环境的变革提供充足、高质量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建荣.浅谈企业“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03).
[2]康彬,朱海涛.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人力资源管理,(12).
6.“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篇六
向 明 雄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092)
【摘要】良好的班级管理活动是班级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需要班级教育管理者在科学、前卫的班级管理理念指导下才能实现。基于此认识,本文拟就“推拉式”理念在薄弱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初步尝试进行探讨,以求能够抛砖引玉,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实践和研究。
【关键词】 “推拉式”理念;班级管理;运用
教学质量不高是薄弱中学的一个明显标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其中导致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班级管理,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将班级教育和班级管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学生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正如曹长德在其书中所说,“班级管理活动是为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服务的。班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班级管理活动的支持和配合,没有班级管理活动的进行,班级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班级管理活动同样也是在班级教育管理者的组织引导下,由班级教育管理者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管理活动保证了班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
诚然,良好班级管理是班级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只有千方百计做好班级管理,才能实现班级教育的目标。然而,要做好班级管理,需要有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理念做指导。“班级管理理念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班主任工作行动的指南和力量的源泉。班级管理理念不同,管理效果则有明显差异。因此,科学、前卫的班级管理理念,是班主任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前提和实施人本教育的重要保证。”
[2]
[1]据此,笔者拟就引入“推拉式”理念指导班级管理,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方式,以求对改变现在薄弱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有所裨益。
一、“推拉式”理念简述
理念是目前学术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可以从词源学的角度这样理解这一 【作者简介】 向明雄(1983-),男,云南昆明,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改革与发展,邮编:650092,联系电话:***.概念。“理念无论是汉语的用法,还是英语的用法,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在很多情况下,理念和观念都是可以互用的。”在理解“理念”这一概念的基础上,笔者简要对“推拉式”理念进行介绍,这一理念就是要强调“推拉”,就像打乒乓球,有人打出去,就有人接和推回,并不断的来回推拉。引用“推拉式”理念指导班级管理,就是在班级管理中,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地位的平等。要求教师不断推出班级管理的新想法、原则和行动支持,学生推回来的是具体措施、意见和行为变化,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协调和配合,不断优化班级的管理。
[3]
二、“推拉式”理念在薄弱中学的运用
薄弱中学地理位置特殊,多处于城乡结合部、老城区、新建城区、山区等地方,导致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薄弱学校缺乏应有的关心和支持,因此引入科学的、有效的班级管理理念改善薄弱中学的班级管理就更显得必要。引入“推拉式”理念于薄弱中学班级管理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师列出原则,学生制定班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班约是开展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要想班规起到切实的效果,需要充分尊重和采纳学生的建议,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班规才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更容易落实和见效。具体做法是教师在班会上说明制定班规的意义,提出制定班规的一些原则,比如公平原则,奖赏适度原则,民主参与和激励原则等等,鼓励学生在班会上畅所欲言,提出班规的具体建议。通过集思广益,初步拟定出本班的班规和条款,并在以后的班会中,把班规的修改和讨论纳入每次班会课讨论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已制定的班规在持续的修改和讨论中完善。
(二)建立班干部绩效评价办法,实行非定期任职班干部制度。现在的中学生具有生理上早熟的特点,个性心理开放,独立意识强。他们渴望得到锻炼,表现自己的才能。当班干部是他们展现自我,得到别人认同的好机会,都想争取当班干部。正视学生的这种心理,建好一套有效的班干部制度。具体做法分三步走:第一,民主推选班干部。首先教师根据班级管理需要,确定班干部的总人数,以不记名的方式实行初选。规定每个学生所选人数不得超过所限定的班委总人数,同时规定每个学生都是选举者和被选举者;第二,根据初选结果定出候选人,在第二步选举中需将职位与候选人对应进行选举确定班委。然后教师拟定并宣告每个班委的职责,由班上学生畅所欲言,拿出班干部的绩效考评办法,班主任根据提议归纳出细则;第三,建立功过绩点簿,实行功过绩点,每隔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不宜太短),召开一次专门的班委留任或下岗的班会,对班委在任期间的功过进行评价,根据先前拟定的 每个职位的考核细则,每条细则一个绩点,多数学生认同就算一个绩点,相反就减去一个绩点,低于每个职位规定的总绩点的三分之二,就重选该班委,一学期任留任的班委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总之,这样的办法可以尽最大可能照顾多数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建立好班级管理制度,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力量,又可以在监督与考核中优化班级管理。
(三)学生自己组合,创建班级管理和学习小组。每个班级中的学生,都有他们自发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开展班级管理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群体力量。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本班的学生人数,提出需要组建多少个小组,然后由学生自己组合,并要求学生把每个小组人员和组长的名单报到班主任处。以后班级中碰到的日常管理问题先由每个小组讨论并拿出意见,然后由老师综合裁决。学习上的奖惩也以小组为单位,这样既可以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又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努力地沟通和合作。
(四)创建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学习和才华。薄弱中学的学生,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往往经历了许多不适应的消极情感体验。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将会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利用教室的墙壁,规划出一定的空间,并在其中规划出不同的栏目,如优秀作文栏、绘画栏、书法栏、好人好事栏、奖状栏、建议栏等,鼓励学生创作,由班会讨论和评议,决定作品的采用。这既可以为学生进行才艺和特长展示提供一个平台,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经历的成功体验中进步,加以适度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将会激励学生更加自信、乐观的成长,为他们今后积极向上地学习和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能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都有展示自己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渴望。根据加德纳的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擅长的方面,要求教育者尽量去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通过取长补短,使之尽量的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具体做法是由教师提出活动的项目,如开展(游戏、植树、主体班会、音乐、舞蹈、辩论赛)等活动。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内容,报班主任批准,班主任对可行和有创意的活动设计给予肯定和支持,并实行好活动设计优先实施的原则,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擅长的能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反思及建议
班级管理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和合作;班级管理不是为学 生制定条条框框,而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自主管理;班级管理不是要老师强行为学生设定执行标准,而是要学生主动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标准。“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场景。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参与状态与参与程度,影响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与质量。”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者应该做学生的知心人,做学生的合作伙伴。作者认为“推拉式”理念将会为班级管理提供一种借鉴和指导,并就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的班级管理者的关注,将之运用于班级管理的实践之中。
薄弱学校是近几年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强调的问题。教学质量不高是薄弱中学存在的一个明显标志,影响其教学质量不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素质、生源质量、班级管理等方面都影响着薄弱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其中班级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改变传统班级管理方式,优化班级管理,对薄弱中学教育质量提高将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7.“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篇七
一、将以人为本融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1. 将以人为本融入到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中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是我党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上形成并逐渐发挥作用的, 企业在发展中具体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是需要加深与各级员工的交流, 更好的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分析其工作、生活状况, 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发展计划以最终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思想工作是企业在解读我党相关政策方针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而具体展开的思想教育工作, 是团结各级员工人心的重要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强化, 国外独资、合资等企业在国内的大量出现使西方经济文化意识逐渐渗透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因而我国企业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我党重要思想在企业内部发展中的实际贯彻落实情况, 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营造正确的思想文化氛围。
2. 将以人为本融入到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中是推进企业协调发展的要求。
和谐的内部工作环境与良好的业内形象是确保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精神基础, 企业在发展中要充分尊重各级员工的自尊、价值, 只有让其充分意识到其在企业中的受重视程度, 其才会更愿意将更多心力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 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好的融入到政治思想工作中去, 使负责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人员深入到各级员工身边并与每位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 充分了解员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状况及其对企业发展中的各项建议, 让企业制定出更有利于基层职工的制度规范, 以强化企业员工凝聚力。工作在不同岗位上的基层员工是直接接触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 更容易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因而企业要加大与基层员工的交流与重视程度, 促使其掌握更多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 以推进企业全面稳定发展。
二、以人为本在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1. 将以人为本思想视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指导原则。
以人为本思想突出强调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搞建设, 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基础上确保我国社会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 从而推进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其内部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去, 并将其视为政治思想工作的指导原则, 在充分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推进各项政治思想工作的具体展开。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企业积极从企业内部各级员工中挖掘工作态度好、心理素质高、思维和悟性强的员工组建思想教育团队, 这些员工来自于不同的工作岗位更能了解各级员工的所思所想, 因而其在教育过程中更能够有效掌握员工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这样更有利于各级员工意识到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另外, 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原则是建立在充分尊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及我党相关政策、价值观的基础上的, 将其融入到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中的同时企业也逐步实现了多样化的发展, 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创立了企业文化, 确保企业在和谐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发展。
2. 将以人为本融入到员工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中。
以人为本在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中的一大体现便表现在其对企业原有规章制度的冲击作用中, 使企业领导及思想工作者更加意识到维护各级员工根本利益不受侵害的重要性, 因而企业在贯彻落实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加大了对于员工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的重视程度, 通过适当的调整使这些规章制度成为更好的凝聚员工向心力的有效途径。首先, 制定公平的薪酬制度, 越来越多的政治思想相关的工作人员站在普通员工的立场上对企业发展中不合理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 在确保基本薪酬制度的公平性的基础上构建了绩效奖惩制度, 即将员工的具体工资与其业绩直接挂钩, 对工作优异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金鼓励, 而对出现工作失误的员工根据其错误引起的损失情况予以酌情惩治。其次, 制定严谨的责任制, 针对企业很多部门存在的一旦发生问题便将责任推脱给其他员工的事件的时有发生, 企业结合其经营类型、内部组织结构等各方面问题制定严格的责任制, 即出现问题不但要加大严查打击力度, 争取做到“不冤枉一个好人, 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从而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公平的工作环境。
3. 以以人为本为基础构建并完善相关机构。
构建相应的机构以确保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可以被切实落实到位, 是企业强化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途径, 而企业首先应构建的便是企业内部的维权机构, 确保员工的正当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维权机构, 为基层员工提供一个投诉的平台, 当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机构内的相关人员需要在安抚员工情绪的同时对事件的整体情况进行调查, 并通过正当渠道帮助员工维权。另外, 企业也应积极构建“爱心工程”, 以政治思想工作为核心开展不同类型的献爱心活动, 及时为有困难的员工送去温暖, 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与照顾, 从而激发其感恩心理, 以更加敬业的态度与实际行动回报企业对其的帮助。
三、总结
以人为本思想是我国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切实作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其会对社会不同类型企业指明发展方向, 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文章具体分析了以人为本在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其具体体现, 认为将人本思想融入到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中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是新时期企业发展中可以尝试的有效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梁志平.以人为本的员工思想工作思路浅析[J].广东科技, 2014, 06:131-132, 94.
8.“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篇八
【关键词】高中英语 陶行知 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就是把人的发展视为学生发展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成绩观,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引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要要遵循发展规律,把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的展示放在首位,并勇于接受实践的检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教师关注学生,以生为本自主探究知识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全面发展。在“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和思考,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探究就会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受益终身,促进学生形成英语思维和英语语感。教师有了“育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就会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语法《定语从句》的时候,教师不要把定语从句的语法规律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通过对例句的分析和思考进行规律的总结。为了让学生掌握介词加关系代词的定语从句中介词的选择时,教师可以展示:Do you know the boy with whom Tom talks?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on which I joined the Army.等句子,让学生去总结这些句子中介词是如何选择的,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会总结出:第一句中的with 来自习惯搭配;第二句中的介词是由先行词来决定的。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就总结出了知识规律,而且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进行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问题引导,促进学生课堂积极思考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教师给学生设置科学的问题,一方面会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对问题进行探索,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构建知识,形成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教师的问题会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从而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育人为本”。
三、任务学习方式,学生主体课堂有的放矢
陶行知认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育人为本”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任务来驱动学生,用任务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促进学生在任务中内化知识,习得知识。有了任务的驱动,学生在课堂探究中就有了动力,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向去探索,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学习模块六 Unit 2 阅读中的重点词语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堂练习任务,写出汉语让学生找出英语短语。“回顾__、优先__、解决问题__、帮助某人做某事__……”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让学生可以快乐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展现生命活力。
四、学生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氛围畅所欲言
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讨论和交流的舞台,让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在合作中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在无形中让没有思路或者不知道该如何用英语表达的学生产生了灵感的火花,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兵教兵”,促进了学生的共同提高。
例如在学习模块六 Unit 4阅读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共同去讨论:what’s the best ways to help people whose houses were hit by a flood? 面对这个话题,有些学生并没有思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该使用怎样的英语去表达。可是通过讨论的方式,英语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就会用到donate money,built a house 等表达方式,这样在这些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下,其他学生也产生了学习的思路,开始用英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了。随着学生的不断交流,一个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成为另一个学生灵感产生的导火索,促进学生更全面、完整地对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和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时刻牢记“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不断地提高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郑桂锋.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J].中国教师. 2012.04.
9.“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篇九
职业教育理念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体现
现代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在全面展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将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师不断充实自己,自我提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融入生物化学的教学中,逐渐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适应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作 者:于雪黔 Yu Xueqian 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年,卷(期):28(6)分类号:G40-03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念 生物化学教学 教育改革
10.“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篇十
摘要:目前,在分级诊疗背景下,我国医院政治思想工作力度不够,经常出现医患纠纷事件,医院政治思想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改革的挑战。医院领导应重视医院政治思想工作,积极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
关键词:医院政治思想工作 以人为本 管理理念 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是指按照治疗难易程度以及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的疾病治疗,各自履行职能且各有所长。分级诊疗形成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格局。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政治思想管理是不可或缺的[1]。在医院政治工作实行高效管理,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整体的素质,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在医院中改革政治思想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此管理思想与实践相结合,并贯彻落实于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2]。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的社会价值,在社会中塑造行业口碑和良好的形象。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狭义上,以人为本是指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主观需求为出发点,注意个人利益得失,研究社会与个人的利益关系,使个人利益得到最大化,使管理目标和利益目标实现统一。广义上来说,在管理工作中,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指导思想,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人的主动性,保证人和利益组织管理共同发展[3]。
二、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重要意义
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贯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必然的。政治思想工作的主体是以人为本,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至工作始末,才能确保医护人员秉承合理引导方针,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自身的价值。
在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中,不仅要满足医护人员的精神需求,还应注意尊重医护人员的个体差异性,使医护人员在精神和物质层面上都得到满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服务质量,坚持服务于人民的理念。
三、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以培养医护人员的信念和理想作为政治思想工作改革的中心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医院,大部分医护人员均存在着“个人至上”或“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理念,造成医护人员信念和理想方面的缺失。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应当将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和行为准则。
(二)不断地强化医护人员的道德教育工作
道德教育可以约束医护人员自身行为,也是其拥有的基本道德素质。若思想道德观念较弱,则医护人员的道德底线坚守较难,在工作中也会发生违反道德观的失误行为。因此,只有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才能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防止走入误区,达到在工作中辨明是非的目的。
(三)注重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中,医护人员大部分直接与病患进行交流和沟通,为他们解决问题和消除负面情绪。病患往往会因为经济条件不好、疾病的困扰等,导致情绪不好、态度恶劣,将气愤、不满等情绪发泄到医护人员身上。因此,医护人员应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
(四)在政治思想工作中融入法律法规
在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道德水平和加强对理想信念追求的基础上,需将法律法规融入医院的政治思想工作中,这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法律法规可以约束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违法乱纪的行为,确保病患与医护人员的契约关系,维护两者的义务和权力。
四、政治思想工作中必须注重人文关怀
思想观念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的,在解决根本性问题时,与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相结合,提升医护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医院工作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主动了解医护人员特性,营造学习环境,激励其进行实践和学习,并给予部分精神或者物质奖励[4]。与此同时,医院主管应了解医护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工作状态,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此平台上实现自我价值。此外,医院应根据整体的发展和需求,利用和调配人才,完善人才使用制度,最大可能地使医护人员人尽其用。
五、强调“以人为本”应注重方式上的巧妙和新颖
(一)营造气氛、引导、启迪有机结合
人的思想变化是需要引导和教育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在社会生活中必然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且需要结合社会主义经济的新需求、结合在思想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定位、结合改革发展和形式建设、结合社会精神需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方式、内容、手段等方面协调调整,营造具有良好引导作用、时代思想风气、时代潮流的良好环境,确保医护人员在此环境下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5]。
(二)规范养成和正规教育相结合
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应科学地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就是将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到政治思想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发展科学的学习教育理念。教育也并非唯一的学习手段,应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针对性地输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避免传统的工作模式带来的阻碍,将教育和管理完善成一个整体,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并树立正面的形象。
(三)强化鼓励和示范诱导相结合
工作人员精神离不开文化的陶冶,文化又是思想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需要牢牢地把握人的基础特点,致力于塑造和发现典型,联合利用鼓励制度,引导医护人员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管理,鞭策和鼓励医护人员前进[6]。
(四)需处处以人为本
在处理医护人员和医院的关系上,需坚持以人为本,给予医护人员充分的信任和关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注重提高医护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做到有效率、有目的地开展思想工作。与此同时,医院领导应以人格魅力感染医护人员,需要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塑造自身形象达到强化政治思想工作说服力的目的。医院领导应在工作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会换位思考,并不断摸索,以自身的魅力引导医护人员提高自身素质。
六、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如何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开展医院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人思想的变化,是需要慢慢改变的,循序渐进进行,也需要医院创造的良好政治思想氛围。在此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影响医护人员,不断完善和改变医护人员自身的整体素质,形成良好浑然天成的风气。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不断的正确引导医护人员,提高其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也使得医护人员的政治思想理念赶上医院思想改革的步伐[7]。
(二)丰富教育的方法
采用何种教育方法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只是简单的对医护人员进行知识宣教,不懂得变通和创新,打消了医护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因此,目前在改革过程中,应采用新颖大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三)树立典型形象
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注重树立典型的形象,引导和指导医护人员,扩大教育的层次和范围,促使医护人员不断完善自身和不断地学习,影响和督促他人一起进步,达到形成良好循环状态的目的。
(四)优化工作体系
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注意工作的方法,改变传统的生硬和单纯的说教方法,引入新的、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不断完善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体系。优化工作体系重点是创新,工作任务主要是解决矛盾、处理关系,并注重提升和培养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并树立公道正派、业务纯熟形象,并且注重启用和培养大胆年轻的人士,给工作体系中注入新的血液。与此同时,应选用先进的思维、创新的方案、科学的方法开展培训,匹配新任务以及新形势,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彻底落实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8]。
(五)扩大思想工作的影响面
在医院工作领域全面地扩展政治思想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传达和落实卫生政策,协调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应注重提升政治思想工作的层次,体现全面性和全局性,优先重点解决倾向性和关键性问题,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医院的运营和发展。
七、结束语
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政治思想工作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理念。以人为核心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可以提升医护人员的使命感和思想道德水平,发挥医护人员自身潜能,提升服务质量,不仅保障了国民的健康,而且实现了自身价值。在不久的将来,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会发挥更大功能,促使医院收获经济效益,也能保障社会获得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1.“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篇十一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86-02
1.前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师逐渐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班级管理过程中。其管理核心是对学生的人性进行开发,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班级管理即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重心,借助班级内部的各项资源对其进行管理,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长环境。
2.“以人为本”理念概述
“以人为本”是在现代教育体系下发展起来的。同时,它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更加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尊重和理解等,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能够构建一个平等的班级团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日常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并赋予他们应有的权利,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
3.“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3.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班级管理背景下的“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作为班级和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尊重学生,强调学生在班级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个体特征进行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将学生作为日常教学的核心,及时发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其进行沟通,以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所思所想。初中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其身心发展不够健全,但是他们渴望独立,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班主任要充分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
“以人为本”的本质是尊重学生,既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人格,也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班主任不要对其进行盲目的批评和惩罚。要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调查事情的始末,尊重学生的人格,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选择学生能够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确保能够从心理层面对学生产生影响,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同时,教师也要学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我在教学过程中,曾经遇到一个女生,她很注重个人形象,喜欢打扮,吸引了班级内很多男生。放学之后,我将她叫到办公室,与她进行沟通。她告诉我,她想吸引男生的目光。我拿出一本泰戈尔的诗集和一朵玫瑰,让她选择,她选择了玫瑰。我告诉她,玫瑰会枯萎,而知识是永恒的。女孩要用自己的优秀吸引男生尊重的目光,而不是用美貌吸引男生短暂的目光。这次谈话我们聊得很愉快,她告诉我,她以后会努力学习,用知识丰富自己,做一个美貌与涵养兼备的人。
3.2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
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对他们进行个性教育。班主任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立体评价,认识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例如,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曾有一个学生,他的成绩在班级里处于中下水平,但是他爱好读书和写作。我任命他为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经常将他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级上进行诵读,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课下,我与他进行沟通,对他的才华进行了肯定。进而告诉他,其它学科的学习也很重要。同时,我也与任课老师进行了交流,让他们对他进行关注和督促。
3.3 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渴望别人的关注和肯定。班主任要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广泛采纳学生的意见,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同时,重视班风建设,与学生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教师在班级中设置意见箱。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看法,以及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写下来,实现班级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4.结语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平等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日常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华凤.加强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J].黑龙江科学,2014,12:132.
[2]薛丽.论人本理念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32.
[3]江建荣.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07:256.
12.“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篇十二
一、部队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意义
首先, 坚持以人为本是更好的保持人民军队宗旨的要求。作为人民军队, 要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部队领导人员要为广大士兵服务, 在考虑顾全大局的基础上, 把官兵的利益作为部队工作的出发点。其次,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军营的重要条件。因为建设和谐军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要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能够切实维护士兵的利益, 尊重官兵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进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实现管理与效益的和谐统一。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部队管理中的应用
1、加强民主管理, 强化官兵的主体地位。
要实施民主管理, 就要以部队的条令条例为基本的管理依据, 积极发挥基层官兵在部队建设中的作用, 充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让人人参与部队管理, 实施民主监督, 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
1.1转变思想观念。部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一部分管理者在思想认识方面不到位, 认为士兵就是被管理者, 还有一部分人甚至有“官尊兵卑”的错误思想。针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管理者转变思想观念, 认清士兵在部队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消除潜意识中的分等级观念, 从思想上认识到士兵是部队建设主力军的地位。
1.2引导士兵参与管理。部队可以定期召开士兵代表大会, 也可以在管理处设置相应的官兵谈话信箱, 甚至可以在军事网站上开通谈心论坛, 通过这些方式来了解士兵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听取基层官兵的呼声, 对于那些涉及到部队建设方面的问题, 也可以广泛发动士兵出谋划策。当士兵管理过程中出现难题的时候, 可以把大家集合在一起讨论解决方式。要积极鼓励大家发言, 做到敢于讲真话, 为部队的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
1.3注重士兵互管。作为部队管理人员, 要给于士兵充分的信任, 要在条令规定的单位内把权利下放, 给士兵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要积极发挥士官所起到的骨干作用, 让部分士官在工作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大范围开展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教育的“三互”活动, 让士兵积极参与进来, 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 把原来的少数人管理变成现在的多数人管理, 让每个人都在组织中活动。
2、加强柔性管理, 真心爱护士兵。
要进一步实现部队的管理目标, 单纯靠硬性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重视柔性管理, 这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应用, 也是人性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2.1加强与士兵的感情沟通。沟通协调是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对于部队基层士兵来说, 都有着比较强的好胜心, 希望得到上级领导的尊重。管理者可以把握这一心理特点, 了解关心士兵, 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士兵的工作成果, 不能讽刺和挖苦, 否则会让他们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 甚至对部队管理越来越反感。在实际管理中, 如果管理者经常责骂基层士兵“笨蛋”、“垃圾”、“白痴”, 士兵在委屈的同时, 还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 渐渐的给自己贴上这样一个标签, 给自己形成这样一种心理暗示, 并渐渐的影响其个人意识和自我行为。虽然有时候, 批评指责可能让他们以标签相反的方向改正缺点, 但应少用慎用, 更多的应当给了解关心士兵的工作和生活的实际状况, 让士兵信任干部, 有了问题愿意找干部诉说, 遇到困难也主动找组织解决。
2.2解决士兵切身利益问题。在部队管理过程中, 除了要积极引导广大官兵进行无私的奉献,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还要认真坚持物质利益方面的原则, 对官兵的合理需要进行满足。只有逐渐关注官兵的内心世界, 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才能从心底中激发官兵的训练、工作的积极性, 也能把一些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及时化解不必要的矛盾。
3、重视文化建设, 净化内部环境。
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军营文化, 用文化的力量来对部队管理产生影响, 净化部队管理的环境, 一步步实施人本管理。
3.1营造良好的风气。一个部队的风气好坏是衡量这个组织是不是和谐的重要因素。部队风气正, 就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风气不正, 就会打消各方面的积极性。一旦在部队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在新的士兵加入进来之后, 慢慢的就会受到感染, 在这个氛围中迅速成长, 进而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而如果部队风气不好, 那些思想行为比较先进的同志也不能发挥其积极带头作用, 组织的凝聚力就会随之降低, 人心也会越来越涣散。所以, 在部队管理过程中, 要把重点放在建立健康向上的军营文化应将营造良好的部队内部风气上, 并且把这种风气很好的坚持下来, 形成部队优良的传统, 这就成为部队管理的无形力量。
3.2创设相对宽松的空间。在部队条令条例允许的范围之内, 管理者要准许士兵走出军营, 让军营适度的融入社会, 营造出一个相对宽松的管理环境, 在维护内部稳定的基础上创造和谐的管理环境。虽然部队自身的性质决定其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但是这样的封闭不是决定的封锁外界的消息。要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教育和引导士兵具备自我辨别的能力。要保证基本的规章制度得到贯彻和落实, 特别在一些敏感性、热点问题的处理上必须透明, 落实大家的参与权, 知情权、维护大家的切身利益。
三、结论
综上所述,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要求以人为本, 部队各级干部要贯彻落实这一方针, 积极转变观念观念, 在坚持从严治军的基本前提下, 尊重官兵在部队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提高广大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 实现部队建设与人员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韩建华.着眼军队职能特点, 以人为本推动部队建设[N].责州日报, 2011-12-21.
[2]宋晶, 徐蓓, 张硕.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军校教员队伍建设[J].管理观察, 2012 (3) .
【“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推荐阅读:
谈高中班级管理与理念创新09-16
班主任培训资料用家的理念管理班级11-21
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10-24
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运用策略09-13
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提高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水平01-09
在班级管理中的几点做法12-11
试论《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08-16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06-27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严爱统一08-21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意蕴》读书报告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