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共14篇)
1.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观课的真正意义。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其次要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真正站在上课者的立场上,跳出讲课人的思维框框,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执教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则是对被评者最大的帮助。我们的议课就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个,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有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加强交流。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4.加强反思。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
2.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二
一、区别两个概念
1、“听课”与“观课”。
从传统意义上讲, 两者是一回事。但也有区别:感观上看, 听课用的是耳, 观课用的是眼;效果上看, 听时可以不用眼, 而观用的是眼, 眼看的东西, 其声自然就听到了;听到的东西未必就是看到的。而看到的是直观的、真实的、客观的、可信的。因此, 观课比听课真实、客观、全面, 用“观课”似乎要比“听课”更妥贴些。
2、“评课”与“议课”。
评课和议课, 本质是一回事。从字面上讲, 两者有区别:评课者对被评人具有居高临下、危人正君的架势, 处于一种积极的优势;被评者却处于一种弱势、消极被动态势, 与评课者有相对的对立性和被压抑性。议课, 评课者与被评者处于平等地位, 持相互尊重的态度, 以各抒己见的形式平等参与, 容易让对方接受, 没有强迫的含义。因此, “议课”要比“评课”更人性化一些。
二、观课是议课的基础
观课是议课的基础, 也是议好课的前提。要想议好课, 首先必须观好课。要想观好课, 首先就要做好观课的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
1、思想准备。
观课是职业需要和心理需求, 不能抱着应付或者强求的思想去听课。观课应具备两个思想:学习反思的思想、研究借鉴的思想。只有这样, 观课才不会盲从或者抵触。
2、行动准备。
(1) 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与时俱进。 (2) 学习观课内容, 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位置、编排体系、训练要求。 (3) 了解学生情况, 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条件和能力。
3、观课。
(1) 观教材解读。教材解读, 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 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要通过教学过程, 了解教师对教材把握的深度、广度、精度、准确度、拓展度。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2) 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导课堂教学的预设, 对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与教学设计有直接的关系。A、教学目标准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的, 是实现教学的最终结果。教学目标的确定, 要考虑四个因素:教材因素, 教材内容和训练要求;学生因素, 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教师因素,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能力;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和设施能否满足教学的需要。充分考虑四个因素, 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B、提问设计凝炼。课堂提问, 是教学的向导和引领。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 体现提问的必要性和目的性、针对性和可行性。问题的设计, 要注意连续性, 使问题与问题之间紧密联系、层层相接、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浑为一体。C、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内容过渡自然、板书合理、拓展适当、训练内容科学。 (3) 观教法学法:A、以学生学习为主;B、以自主探究为主;C、以学生自学为主;D、以合作学习为主。 (4) 观教学互动:A、学习氛围浓、学习兴趣浓;B、师生配合好。 (5) 观教学效果:A、知识训练;B、能力培养;C、课堂亮点;D、思维创新点;E、教材拓展。 (6) 观教师素养:A、语言准确简炼;B、板书书写规范;C、教态亲切自然;D、教学灵活机智;E、打扮优雅简朴。
三、议课是观课的必要
1、端正态度。
观好课是议好课的基础, 没有观好课, 便议不好课。议课不是找茬子、打棍子、戴帽子。议课要以诚心学习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互相进步、共同提高, 是一次学习机会。
2、突出重点。
议课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要突出重点, 成功地方仔细说, 失败之处简略说;精彩地方肯定说, 遗憾地方巧妙说。议课要看人说话、看事说话、看场合说话。这是艺术, 也是智慧。
3、理论联系实际。
议课要有一定深度, 要理论联系实际,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切忌高深莫测、故弄玄虚;让大家听得明白, 才能共同受益, 收到效果。
4、突出针对性。
议课的内容要明确, 抓住感触最深、最具价值的内容去议。感触不深的内容, 即使大家公认的亮点, 也可不议。与其隔靴搔痒, 不如由它去痒。要抓住一点, 充分交流, 让大家认同、接受, 从中受到启发, 有所收益。
5、注意议课策略。
3.学校如何开展“观课议课”活动 篇三
如何实现教师的发展?宏观上讲教师要实现“教:学、研”合一,而最有效、最直接的发展途径就是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科学开展“观课议课”活动,为所有教师提供展示交流、快速成长的平台。
陈大伟老师在《怎样观课议课》一书中,提出并详细阐述了“观课议课”的概念,丰富了传统的“听课评课”内涵,并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文章《“观课议课”的一些实践问题与思考》。进一步从实践操作层面对中小学教师的“观课议课”活动进行了指导,为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开辟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学校层面如何有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学校开展的“观课议课”活动,往往是“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涵”。缺乏发展意识,缺乏科学规划。我认为作为学校首先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教师培养与发展规划,成立学校课堂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专题活动。可以按照以下四个层面进行。
一、基于青年教师培养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
主要以1~3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为培养对象。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实行目标追踪管理。以教学素质的提高、课程标准的理解、教材的把握、教法的运用等为重点,由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对每个青年教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先对培养对象进行全面观课,摸清整体基本情况,然后选择重点培训培养对象,根据其学科特点和教学行为特征,对其进行追踪“观课”,再通过议课活动,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基子薄弱学科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
以历次统考中成绩落后的学科组为指导对象。首先,开展学科教情、学情调查,将统计结果反馈至学科组每位教师,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制定整改计划。其次,由学校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对每位教师开展“观课议课”,进行集体“会诊”,作出综合评价,找出制约学科组成绩差的根源和因素,形成整改建议和计划。
三、基于薄弱班级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
以历次统考中成绩落后的班级为指导对象。首先,对班级从班风、学风、基础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组织班级协作组教师召开分析会,先自查落后原因。其次,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对班级协作组每位教师开展“观课议课”,把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师生关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精神状态、学习风气等作为“观课”重点,每周组织一次班级协作会,除了全体任课教师、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外,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共同分析查找班级成绩落后的原因,制定出提高班级成绩的计划、目标和措施。
四、基干特色推广的“观课议课”活动
学校涌现出的“名师”、“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优秀学科组,是学校的一笔巨大财富,如何使他们的教学艺术、教学特色成为学校的共享资源?“观课议课”活动是一条捷径。学校课堂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应有计划地选择确定出推广对象,然后分阶段开展活动。先由推广对象将自己认为的教学特色用书面形式总结出来,然后学校课堂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组织部分人员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在此基础上大家形成共识,总结出推广对象的教学特色,最后在全校范围内予以学习推广。通过这种方式,既有效地实现了名师带动和辐射作用,又避免了优质资源的浪费。
4.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四
学习了陈大伟老师的《怎样有效观课》,我对听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观课坐到学生身边去
传统的听课时,往往是坐在教室的后面,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如新课,如何让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练,教态是否自然大方,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而陈大伟老师认为要坐到学生身边去,你不深入学生中,你就不能获得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
二、要尊重课堂、尊重学生
我们认为,课堂是一个生命生长和实现的所在,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智慧的庄严神圣的地方,走进教室时,我们需要存有一种庄严神圣的态度和心情。对于观课议课,我们建议:一定要提前进教室,不能在教学开始以后,很轻率地敲门打断师生的教学;在课堂上要关闭通讯设施,杜绝旁若无人地接听电话;要集中精力关注和研究教学,不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诸如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不要和其他观课者闲聊,避免在课堂上对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评议。
三、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不同
观课议课与以前的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 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5.有效观课议课论文 篇五
题目:观课议课的定义和文化标识
单位:西九吉乡西石槽中心小学 姓名:董安宅 编号: 841170201
431
观课议课的定义和文化标识
一、观课议课的定义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研是对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认识实践中教育活动诸种因素和诸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并用取得的认识成果改进实践,提高行动的质量和水平。修是修养,“修以期其精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目的在于自我充实和完善。研修是什么呢?从目标上,它是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一方面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抓手,以参与问题解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变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前提,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研修是“成人”与“成事”的统一,让教师解决自己的问题,让教师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终极目的看,观课议课就是为了人的幸福,一方面通过改进教学,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幸福生活。
二、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关系
曾经有朋友提出“用观课议课取代听课评课”的说法,我不太赞成这样的理解。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犹如铅笔与毛笔,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评课适合用在需要作出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比如,学校实行绩效工资了,就需要对课堂教学水平通过“评”的方式分出等 第;要解决其他涉及选人和判断人的问题,评课也是一种合适的方式。所以,评课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取代。
如果需要研究课堂上的问题和发展教师,则“议”的方式更好。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学有这样的观点:“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论,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评论只会彼此伤害。”与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生活性、普遍参与性,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这种意义上讲,在校本的基于研究和改进的教研活动中,观课议课可能会成为方向和趋势。而且我相信,在通过观课议课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后,参与赛课也就更容易取得优秀的成绩,这会是观课议课对评课活动的一种贡献。
但我必须承认,观课议课提供的只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它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同时,尽管这种方式和途径与现在的评课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这种方式的运用效果却取决于运用者的水平。犹如原来大家只用铅笔,现在多了一种毛笔,虽然教给了磨墨的方式,教给了握笔和用笔的方法,但是成为画家、书法家,还是只会在自己脸上画花猫,则完全看自己了。我想说的是,对于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观察的角度,找到解决和引起讨论的方法,委实不是一朝之功。
三、观课议课和课堂观察的关系
课堂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研究课堂教学时偏执一端无疑是片面的,最好的办法是恰当好处地兼顾,但这只能是一种理想,在具体实践中总会有所倾斜。在科学和艺术的权衡中,观课议课更靠近艺术的一侧。这样,在研究课 堂教学中,我没有走条分缕析的科学分析道路。在看重具有意义的情境和故事,看重师生的状态和感情的前提下,观课议课大致是走整体感悟课堂的道路。齐美尔说:“在连接两只眼睛的直线上,目光承载着自己的个人人格,自己的心情,自己对对方怀有的冲动。”对于他人目光的解读,观课议课采用的方式是将心比心的整体感受和领悟。
四、观课议课的文化标识
文化的内在核心是价值观念,外在表现是行为方式。“标”的作用在于指示和引领,“识”的作用在理解和改进。
1.人际“和”。“和”意味着和谐,它是差异中的谐动和一致;“和”还意味着和睦,彼此在友善和关爱中共生;另外,“和”也是合作,不仅意味着共同担当,也意味着在活动中互相帮助。这样,“和”是一种方式、一种氛围、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境界。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注重和谐,不仅以自然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而且把和谐作为人生的幸福境界和价值追求。我们把“和”看成观课议课活动生长课堂教学研究质量和效益的土壤,也把它看成观课议课试图达成的一种境界。
从目标动机看,“和”强调参与观课议课者心往一处想,并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观课议课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和平台,理解教学、改进教学、创新教学的对话交流活动,它的主要目标不是对已经发生的课堂教学进行判断、作出结论,而是为了让参与者思考和研究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上出更加理想的课。它是参与者自我成长和帮助他人成长的目标整合,是自助、他助和助他的互动和统一。有效的观课议课,参与者需要建设和发展一种“互相培养的合作性同事关系”([日]佐藤学)。从参与者的行为方式看,“和”意味着对在场他人的理解、尊重和保护。这种理解和尊重体现在尊重他人的发言和观点,理解他人的处境和立场,欣赏他人的思考和创造,在对自身经验保持开放中接纳他人,给他人机会以成全和成就他人,保护彼此参与观课议课、讨论教学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求“不同”。在《论语》的“和而不同”中,“不同”指在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时,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盲目附和与苟同。“和”并不是同质,也不是没有差异,而是要尊重不同和差异。从语言学上讲,和谐来自音乐,音乐即是不同的声音“和”在一起,没有音调的差异和变化,声音就会因为单调而失去动听之感。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与同一性是相对的,它是要求有差异的,是“不同”的。
“不同”在观课议课中意味着参与者的独立思考,承认彼此的差异性,鼓励参与者发出“不同”的声音,尊重“不同”的方式,理解“不同”的表达,接受“不同”的结果,在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对话交流中激发人的创造性和超越性,它强调尊重和张扬人的理性和自由精神。
求“不同”,首先基于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教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具有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没有唯一。另一方面,教学改进并非仅仅是认识问题,而是一个以认识为基础的生活改进问题;教学活动对教师具有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存在和选择、生活意义的获得和创造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基于生活的特殊性,需要给“不同”留空间,需要存“不同”。求“不同”意味着议课的目标不是在不同意见中求“一”,而是在现有课堂的“一”中探讨出“多”的可能来。“多”的价值在于既为参与者的自由选择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参与者的自由创造留下空间。从实际效益看,单一性是生机和活力的杀手,有碰撞的思想交流才能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才能产生新的智慧。只有用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才能刺激和引起对原有经验的反思。观课议课的效益源于相异的信息刺激,和由此激荡的讨论、反思。
从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要求看,一方面要有“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责任,另一方面又要有“不同意你说的话”的权利。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参与者又要尊重自己,在议课时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3.致力“思”。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苇草”。本质上,人因思而变。与评课多用句号比较,议课强调多用问号。句号用作陈述和评定,问号引起对话和反思。强调用问号,一方面是强调通过询问互相理解,使议课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参与者不断思想,把思想从习惯的名词用法激活为动词状态。
思想用做名词与用作动词的区别,是议课中“他思”与“我思”的区别:在思想作为名词的时候,议课中的教师处于接受和消费他人思想的被动状态;把思想激活到动词状态,就是让参与者置身其中,以更加自觉而主动的方式关注和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作为和效果。强调“我思”的重要性,一是承认和强调“我”的独特价值;二是未来的“我的教学”需要“我”——而不是议课中发言的他人——来执行,对“我”自己负责需要“我思”;三是“我”的教学毕竟具有“我”的独特性,“他思”并不能真正解决未来的难以预料的“我”的问题,“我的教学实际”需要“我思”。
观课议课促进教师思想,首先是尊重教师思想的权利,为参与者的思想活动留下空间;其次是以参与者的思想过程谋求和实现议课的质量和效益,在彼 此理性争辩中思考和谋求更加合理而有效的教学;再次,议课的任务还在于培养教师思想的责任,促进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我们坚信,在自觉而主动地关注和思想自己的处境、现状、角色、使命和前途以后,教师将发现更加幸福快乐的人生道路。
教师成长离不开思想,观课议课质量源于有效思想。从波斯纳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中,我们认为,成长中的思想有“获得经验之思”和“反思经验之思”。“获得经验之思”是认识行动和行动结果的关系,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以这种对关系和联系的认识去规划和设计未来的行动。以获得课堂教学经验为例,对自身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思想是获得直接经验的途径,观课活动中对他人教学中这些关系的思想可以获得间接经验。“反思经验之思”的对象指向经验,在“反思之思”中,经验者对经验的依据、经验的过程、经验的结论进行深入的、持续的、批判性地审视,从而超越原有经验可能的狭隘、浮浅和错误。促进这种反思,需要其他经验的引发和刺激,实现这种超越,需要其他经验的映照和比较。议课意味着他人经验的参与,在彼此以相异的经验进行交流和对话、超越实现自身经验的议课过程中,参与者实现的是“反思经验之思”。
4追求“诗”。“思”是人的生存方式和手段,“诗”是人的生活目标和归宿。我们认为,“诗意”生活是一种富有理想和希望的生活,是一种顿悟自身当下处境并由此而自由创造和不断超越的生活,是一种超越世俗功利欣赏转而欣赏自身创造力量的审美生活,是一种因为创造和超越而享有愉悦、丰富和充实的自由精神生活。
课堂教学是教师永远未完成的一种创造。坚持这种发展开放的课堂教学观,观课议课以“思”为基础,促进参与者为未来教学而创造,在自由创造中追求诗意生活:因为课堂永远未完成,所以对现状永远不知足,对课堂教学永远有梦想和希望,对美好生活永远有追求和行动„„因为教学是创造,所以,需要激发和放飞想象力,让未来充满希望;需要鼓励和支持,让精神更加自由,让明天的生活在自由创造和超越中更加美好!
6.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六
维新二小 左后芳
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我经常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因此,我总以为“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没有区别。本学期参加<国培>学习以后,我才明白二者不一样。
我通过认真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是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观课议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课人,除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所有的观课者共同研究、探讨。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时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思考其行为与教学理念的联系程度;观察教学中学生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
7.长梁乡观课议课组织管理办法 篇七
观课议课活动是一种基于教师合作与促进提高的更高层次的听评课的形式, 本质上是围绕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开展的强调开放、促进互助的发展性评价案例教学活动。建设合作、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既是观课议课的目标, 又是有效观课议课的基础。学校观课议课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一、观课议课的组织形式
以观课议课合作行动小组为基本单位 (一般以备课组或学科组为单位, 行动小组4人以上) , 各成员围绕不同的观察线选择具体的观察评议点。观课教师立足于“点”来观察和思考课堂, 由“点”及“线”, 为教师从“面”上理解课堂提供支持, 从而引领教师反思课堂、改进课堂, 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品质。观课强调用多种感官 (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 搜集课堂信息, 议课强调集中话题、关注焦点、平等参与、深入对话, 探讨更有效教学的多种可能。
二、观课议课框架
开展观课议课, 观察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的现场, 可以有无数种角度看课堂, 所以, 也就有无数个观察点可以让我们去选择。观察点的确立应建立在全面理解课堂的基础上。在观课过程中, 观察角度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5条线:环节、显示、对话、指导、机智。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5条线: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各条观察线又有数个不同的观察重点。
(一)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观察:
1. 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2. 状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
3. 追求:有效。
4. 观察点设置:
(1) 课堂教学, 从“课程”出发, 以“有效”为目标;
(2) 观察课堂“平等中的首席”教师, 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整体“环节”安排、局部“显示”、“对话”、“指导”和教学“机智”;
(3) 五个指标均可从有哪些“行为” (有什么) 和行为“程度” (怎么样) 两个方向去观察。
(二) 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
1. 角色: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2. 状态: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建构。
3. 追求:有效。
4. 观察点设置:
(1) 学生学习, 亦从“课程”出发, 以“有效”为目标;
(2) 观察学生, 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倾听”“互动”“自主”等活动, 活动是否有效看“达成”;
(3) 前四个指标的观察均可从“行为”“程度”“习惯”和“态度”四个方向去观察。
三、观课议课的主要环节
1.观课前的沟通:了解上课教师的取向, 确定观课议课的研究主题;根据研究主题确定观课重点线;根据观课重点线设计问题体系;观课者根据实际选择具体观察点。
2.课堂观察:围绕观课线、点全面搜集课堂信息, 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想。注意分工协作, 注意观察表的记录, 注意个别的调研。
3.课后议课:被观察者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 观课者以观察到的内容为依据, 汇报观课的体会或建议, 主持人对本次观课达成的共识进行总结提炼。通过对话, 判断行动效果, 探询教育理念, 提出改进建议。
4.行动规划:参与者反省并明确自己的收获, 从中选择自己的改进行动。
四、观课议课的策略
策略之一:以学论教
1.内容:关注焦点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 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 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 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考查教师的教。
2.理论基础:加涅的“为学习而设计”和“为学习而教”。
3.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哪些方面? (七看)
一看学生的情绪状态;二看学生的活动广度;三看学生的活动时间;四看学生的参与方式;五看学生的参与品质;六看学生的活动认知水平 (接受式-探索式) ;七看学生的参与效果。
4.观课者的理想位置:教室的后二排学生中间。
5.观课议课探询思路:
学生学的效果→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教学设计→教师的教育假设 (教育观念) , 达到“以学改教”的目的。
6.“以学论教”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有效策略。
策略之二:直面问题
1.直面问题是观课议课取得实效的前提, 又是推进观课议课的困难所在。
2.问题是我们的朋友, 是改进教学的基础。问题包括现象问题、关系问题、意义问题和行动问题。课堂教学同样是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没有问题和困惑的课堂是不存在的, 没有必要为课堂中的问题大惊小怪。
3.操作核心: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 培养教师的批判和反思精神。
4.一个技巧:从细节入手, 以小见大, 找出关键问题, 同时不拘泥于细节。
策略之三:平等对话
1.议课是一种对话, 需要创设参与者进行平等对话的氛围。
2.操作时注意:
(1) 尊重教师的参与需要。提供自由发表意见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2) 尊重和创造多样性:对话中要看到他人, 并维护他人发表意见的权利, 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鼓励提出多种看法、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 达到共同创新课堂的目的。
策略之四:最近可能区建议
1.要领:一方面要立足于实际 (教师和学生的实际) ;另一方面要走在实践的前面, 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
2.操作注意点:
(1) 看对象:针对不同教龄、个性和素质的教师;
(2) 看条件:学生的基础;学校的条件;
(3) 看场合:如领导在场或大会点评时重在概括、评重点, 多鼓励, 少批评;在教研组内或个别点评时, 要优点说够, 缺点说透。
8.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八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教研活动。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并不只是词的变化,而是教研文化的变革。“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特别是用心灵感悟课堂;“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它强调平等、开放,是对单向的、权威的听课评课文化的反叛,适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如何有效观课
有效的观课需要观课教师主动进入,积极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三、如何有效议课
有效议课需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唯我独尊。要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另外,在议课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身处地,同情理解
一般而言,献课者和议课者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隔阂和障碍,组织议课活动的教师有责任消除这些隔阂,并引导参与者理解授课教师。这种理解是同情性的理解,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环境和条件,而且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感受,然后把这种理解真切地表达出来,使授课教师体会到议课者对他的尊重和接受。
2.面向事实,共同探讨
观课议课强调直面问题,但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凭主观判断,而是需要陈述现象,描述事实——“面向事实本身”,就事实讨论事实,就现象讨论问题,不以自己的偏见歪曲事件背后原因,不用外来的条条框框歪曲或滥用事实。这样才能使授课者和观课者心平气和地思考和研讨相关问题。
3.抛弃成见,理解可能
议课拒绝简单判断,提倡相互咨询。要想议课达到深入的效果和新的生成,就必须抛弃成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这样才能使议课活动表现为一种提问、一种探询,在探询中理解对方,在理解中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观课议课示例
笔者参加了“江苏省高中英语优质课展评(读写课型)”观摩,并参与了观课议课活动。这是一节高二年级英语读写课,整节课目标明确、结构清晰完整、内容紧凑。从执教教师的有效输入到学生的高效输出,整个教学过程深入浅出,水到渠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成功的读写示范课,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设计
1.从教学步骤与环节看:
(1)深刻话题,简洁导入。对于“人生是什么?”这一严肃的话题,执教教师通过29秒的动画视频导入了“29秒生命论”,简约而不简单,既生动有趣又激发了学生思考。
(2)以读促写,而非读写分离。平时我们处理常态的读写课,或是用现成的作文材料,或是就文章写读后感,而该执教教师为了让学生自然生成最后的写作,精心设计了写作前的各个环节。比如在快速阅读中让学生通过找出who、what、why三个要素,而迅速概括出文章的情节,即为写作的第一段;引导学生分析Rose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但同时执教教师并未完全依附阅读材料,而是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启发学生思考自己人生经历,即为写作第二段;依据电影《GumpFrost》中的经典台词“Life is like…”,让学生就“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life?”进行深度反思。循循善诱式的启发教学使“读”成为“写”的铺垫,“读”完全为“写”服务,即以“读”促“写”。
(3)注重思维阅读,关注学生情感,增强阅读体验。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最大化地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譬如,本节课的难点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说出“What islife?”在设计这一环节时,该执教教师从两张对比明显的图片着手,并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使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不同结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情感在这样的阅读思考环节中得到了深化与升华。
2.从教学活动看:
注重技能融合,整合读写教学。本节课虽为读写课,但“读”与“写”并非是教师唯一处理课堂活动的方式。教学活动还包括了:视频阅读、图片欣赏、齐声朗诵、小组讨论等。多层次、多维度地刺激学生感官,不仅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还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将各项技能得到了融合与提升。
(二)教学过程
1.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看:
教学风格个性化、学生参与多元化。执教教师热情飞扬,歌声动人,美式发音极具渲染力,“課前黄金五分钟”拉近了师生距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融洽浓烈。但是可能是出于执教教师的个人行为习惯,该教师的执教位置基本固定在一侧,课堂提问或者活动参与的学生也偏向于固定在同一侧,这不利于全班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参与行为也是多元化的,从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分工、个人独立思考、台前展示都为本节课预设目标的达成添了砖加了瓦。
2.从教学活动的实施看:
突破文本框架、增强学生写作能力。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体现了美国语言大师Krashen的“语言输入”在二语习得中需要注意“i+1”的原则。如,从叙事情节中利用三要素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归纳故事情节;抓住Rose在演讲中涉及的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启发学生思考“grow up”与“grow old”的深层含义,并突破框架,创设情景,欣赏诗意与哲理并存的“Life isnot from birth to death.There is a choice.”,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点可写。
(三)值得商榷之处
1.保持学生思维的完整性与辩证性。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上,该执教教师要求学生三人一组,合作分工各写一段。这样的教学活动的处理看似灵活机动,但本人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基于整节课上学生已经生成三段文本,采用独立完成的方式,让学生使用linking words和transitional sentences更能触发并保护好学生的整合辩证思维,符合Krashen的“i+1”语言习得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就本课的主题“What is life”,本人认为除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深度外,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广度。
五、结束语
9.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九
听课评课是我们的教学工作之一,今天听到的是观课议课这个概念,与听课评课有什么区别呢?如何做到观课议课呢?听课是单纯的用耳朵去听,而且是坐在教室的后面;观课是与学生坐在一起看、听、感受;评课是得出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结论,发现授课老师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供教学改进的方向;议课是参与者为自己上课进行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拿来交流、讨论和分享。议课则更适合日常的校本研修活动。与现有的竞赛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观课议课需要参与教师置身于“接下来我要上这节课”,积极主动地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的状态。有了这种状态和思考使我们不在是旁观者,而是深入地沉浸其中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真正成为自己准备这节课的过程,这样能让“观课议课”更好地成为自己学习教学的过程。
培训结束后,我又认真学习了陈大伟教授著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在读书中不知不觉成为了思想的参与者,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尤如聆听名师的讲座,置身于争鸣的学堂。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是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这一理念落实在观课议课中,首先体现在要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以人为本不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过对眼前人的关怀使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化和现实化。观课议课要致力引导教师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大创造,大突破,大快乐;小创造,小突破,小快乐;无创造,无突破,无快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感身同受。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以学论教”是观课议课的重要思想,也是本书重点论述的一个内容。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感悟之四:教师在成长中追求幸福,在体会中收获幸福。
我们的工作就是教育学生,“当我们意识到工作是实现自己的方式,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将更加热爱工作,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工作,以精彩的工作为生活添彩,从而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我们的生活质量要好,需要好好工作,改变自己的心态,把工作当做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成功,做一个最具成长力的教师,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工作的经验,积累经验成智慧;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学会更好地工作。
感悟之五:有效观课仪课指导我们有效教研。
我们经常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这属于教研的一部分。在平时的听课评课中,像陈老师所言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你好我好”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有什么意思呢?有这会时间,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我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这是我非常赞成的,我想,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
10.培训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十
本周开始,进修学校组织我们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培训班一行五十人前往县小、民小进行为期一周的观课议课活动,直到今天下午圆满结束。本周我们听了十八位优秀老师的课后, 觉得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这一节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观课议课后的一些体会吧:
第一、熟悉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例如:阿玲老师的《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阿玲老师紧紧抓住启示这个题眼,让学生读课文从重点句“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入手,让生读课文,找一找启示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知道钓鱼这件事的“是”是什么?“非”是什么?然后重点品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事的段落,从作者的心理活动,钓到肥美的大鲈鱼不愿放鱼的原因等几方面一步一步的深入文本,让学生明白题眼“启示”是在道德面前要有勇气和力量战胜生活中一些名利和金钱以及地位的诱惑。
第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此次的观课中我发现好多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方应萍老师的《新型玻璃》的拓展延伸的小练笔,孙灵梅老师的拼音的教学,万静萍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说秋天》的课堂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 杨成金老师的《听听,秋的声音》和杜新平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杨成金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地读并找出课文中描写秋的声音的诗句,再读课文,让学生品读诗歌的美走进秋天的田野这个辽阔的音乐厅,边读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主旨,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周文剑老师就要求学生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教学中他还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有的老师
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表述的准确,读书和书写的姿势,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活动,我知道了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地去读去感受。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
11.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十一
——小学英语观课议课教学诊断及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新章学校 李洋
翻开自己厚厚的观课记录本,回想着观课议课时心灵所经受的涤荡,感触很深,也越发感觉自己充电学习的迫切需要。非常感谢此次观课议课教学诊断及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它给我提供了学习与成长的契机。
我们共观摩了十位教师的公开课,各位老师展现的课堂都给我耳目一新,如沐春风的感觉,我被他们在英语课改过程中探索创新的精神折服。他们澄明宁静的探究教研的状态,灵动活泼的备课思路,挥洒自如的口语和神态,无不彰显了英语课改的勃勃生机与无穷魅力。他们优美的语音语调,巧妙的构思,高超的课堂艺术,犹如汩汩清泉注入心田,使我倍感沁醒。下面是自己的点滴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有层次性,操练面要大,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言权。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设计要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活动设计必须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给与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绝对不能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部分学生的专利,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也仅限局部。许平老师在讲授三年级Unit 6 Me 时,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这样两个题目“
1、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词并打√,然后读一读。选做第一题的同学奖励一颗星,选做第二题的同学奖励五颗星”题目如下: 1.Look, this is me.2.Look, this is me.I’m(fat/thin).I’m__(fat/thin). I’m(tall/short).I’m__(tall/short).“
2、PPT呈现全班学生的笑脸图片,抽取学生上台用学过的句型介绍自己”。许老师这种科学有效的活动设计,每个目标都有拟定的学习目标发展,活动与活动之间相互强化和巩固,又逐层提升,活动设计连贯、紧凑、有梯度且循序渐进,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能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消化吸收,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
二、教师是情境教学中的灵魂。许平老师和赵老师在教研活动中一再强调:“只有适切的语境,才有正确的语义。语言的功用一定是适切的。”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情境因素,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巧妙创设情境,合理运用情境,设计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觉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因为英语是一门交际的语言,脱离情境的语言教学只会显得枯燥无味,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设计出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年龄与能力的多种教学情境,在情境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化难为易,从而使英语实践活动趣味化、生活化、真实化,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寓教于情,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十位老师在完成知 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都关注渗透情感教育。以六年级教学知识为例,如:王安丽老师讲授Unit6E-friends时,希望同学们在谈论兴趣爱好、结交网友的过程中,了解异国风情,拓宽视野,建立友情。南燕老师在讲授Unit5 Animals in danger时,希望同学们在谈论野生动物的过程中,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李雪艳老师在讲授Unit12 The earth时,通过“给地球植树”的奖励机制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其实,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与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
在新课改日益推进的今天,如何以新课标的理念真正引领我们的日常教学、带领孩子们自由快乐徜徉于英语的语言美,这是我们所不懈追求的。正如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所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清”源于“活”,教师唯有静下心来认真注入有用的新鲜的知识和理念,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在日常教学中常思索,教学外多学习,不断反思教学,保持自己的教学之潭常有新水、活水注入,才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达到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
12.观课议课活动主持词 篇十二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绿草摇着永恒的希望,暖风轻拂最初的誓言。在这个姹紫嫣红的初夏时节里,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榕江县小学第二教研联合体最尊贵的客人———车江、寨蒿、三江兄弟乡镇的老师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诚挚地欢迎各位莅临我校指导工作!。
为了让这个议程有序开展,温馨提示到会教师将手机调整到振动或静音状态,议课组组长填好议课评价表,各校各科议课发言代表拟好发言稿,准备发言。本次观课议课活动共有三项议程:第一项是请执教者进行简单说课,第二项是分别请车江、寨蒿、三江的语文、英语科议课代表发言,第三项是由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刘昌武老师做总结发言,下面依次进行。首先进行第一项: 有请口语交际授课教师李文琴进行说课;杨胜菊、时秋菊 第二项:请车江、寨蒿、三江的语文、英语科议课代表发言
非常感谢车江、寨蒿、三江兄弟乡镇的老师们,让我们获得了启示,会后我们将进一步反思,努力推进主题教研工作向纵深发展,相信,在各位校长的带领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们主题教研之花定会是争相斗艳,绚丽多彩。最后,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感谢各位校长,感谢各位同仁,谢谢大家。
13.观课议课《夜莺的歌声》评课稿 篇十三
《夜莺的歌声》评课稿
又是一个好日子,我有幸 走入张辉老师的课堂。-----《夜莺的歌声》是一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跌荡起伏的战争故事,来自教材本身的刺激已足够调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这一堂课柯老师找到切入口和训练点,使其浑然天成般地不破坏教材原有的滋味,且在教师组织、引导和调控下感受成功,迸发智慧。
新课标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既要考虑学习的条件和方法,还应安排好学习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对于《夜莺的歌声》这样情节复杂、环环相扣的长文,梳理得越清楚通盘考虑得越谨密,重难点解决起来就越简单。教学环节新颖,勾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和思考欲望,从而整体把握周密而深刻,至此,我把教学重点引向品读、研读和美读上,让学生透过人物言行,在朗读感悟中凸显和活化人物形象。
听了张老师的课,我感受很深,整堂课从整体入手,到重点感悟,然后再回到整体的思路,先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到重点词句品味含着的意思,然后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总结学习。从目标的明确到方法的总结,不那么生硬;生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都比较有效,实现了文本与拓展的结合,这也正是我一直在思考、尝试、反思的几点,能在课堂上得以实现,这是刘老师的成功之处。
然而不足之处同样存在,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小夜莺的形象时,由于对学生的信任度不够,没有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说,而以老师的总结代替了,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再次,整堂课上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评价过少、鼓励不多。
14.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十四
而听课老师呢,事先对该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一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该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若有评课的要求,则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视该老师情况而定,或者给予其高度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或者以“仅供参考,很不成熟”的旗子下提出批评意见。上课的老师一律是谦虚的,谦虚之后,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再开课了。
观课议课的春风来啦,“观”是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观课议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在观课的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地,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课堂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还应该承认主题生成,鼓励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议课”和以往“评课”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议课”者并不完全是从旁观者的立场来评论上课教师,而是把自己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以执教教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议课”者与执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是“议论”式的而不是“评判”式的。
所以,这种方式不但适用于有专家参与的指导性议课,也适用于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相观课的同伴交流。“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提升实践经验,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观课时必须做到: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
第二,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具体话语结构上,大家比较普遍地接受“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
今后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课”的实践探索: 一、对于课堂教学中成功的亮点,请上课老师叙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一刹那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在教学时怎样想到采用这种策略的,过去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是怎样处理的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有效学习”培训心得06-29
读有效教学心得08-10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7-09
有效研修学习心得体会10-27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1-23
有效沟通培训的心得体会11-10
有效评课学习心得07-05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学习心得08-08
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