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精选17篇)
1.如何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 篇一
如何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调研报告
钟琴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乡经济发展滞后与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失衡,主要表现为“五难”,即:就业难、参保难、扩面难、发放难、管理难。由于经济欠发达,特别是工业经济不强,就与快速发展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形成较大反差。就业难表现为“一少四多”:就业岗位少,城市新增就业人员较多(各类学校毕业生、退休后就业者等),失地农民增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近年来,乡党委抓住就业热点,突破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和城镇新增就业难的瓶颈,搭建就业平台,组织专门力量,开发各类就业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为无业居民提供职业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立足本乡实际,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素质和竞争能力,发挥本地区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更多的开发就业岗位和创造就业机会,则是我乡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本乡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现状分析
1、择业观念陈旧,影响着就业与再就业。当前,部分失业人员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择业观念的束缚。脏活、累活不想干,赚钱少的工作不愿做,宁可在家等、靠、要,也不去干没“面子”的活,总是觉得只有进机关或进大企业才算是有了工作,对再就业期望过高,对工种、工资待遇等所提要求也不切实际;自身
1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比较弱,无法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好高鹜远。
2、劳动技能单一,开发就业岗位难。缺乏工作经验的失地农民,缺乏技能的毕业生和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的“4050”人员逐年增多。而失业人员对就业培训重视不够。在失业人员中有技之长的技术工人稀少,如:机械加工行业,想找些水平高点的车、钳、电、焊等技工非常困难。
3、可供整合的辖区资源有限。由于本乡地域环境狭小,在本乡范围内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公益性岗位有限,待遇也比较低;其次,劳动力供求关系错位,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个内在原因。从下岗失业人员和无业居民与市场的供求现状看,虽然总量供过于求,但在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却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边是有人无事干,一边是有事无人干;一边是有事不愿做,一边是有事不会做。
4、本乡劳动保障协管员的水平和能力跟不上发展趋
势。随着形势的变化,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还不能摆脱上级下指标、领导派任务的传统习惯,穷于应付、事务缠身,超前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自主意识都亟待加强和提高。
二、本乡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就业工作任重道远,乡劳动保障所要以“面向全乡、灵活就业”为方针,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办好,把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本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规范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服务标准,提供热情周到服务。在开展就业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可实行 “一次告知,两次办结、三次上门”的服务承诺,即对第一次前来办事的人,告知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在第二次办完,第三次如还没办完,则主动上门服务。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文明规范的语言,热情、细心、耐心的服务态度,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做好本乡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对困难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和服务。用“五送”即“送服务、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温暖”来解决困难群体再就业的难题。
2、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开发本乡公益性岗位,促进“4050”人员再就业,促进再就业援助制度的形成。要把开发本乡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和帮助批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作为首要任务,依托服务平台,形成种长期有效的援助制度。是要做好基础工作,使符合条件的岗失业人员都及时领到再就业优惠证,特别是摸清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基本情况;二是进步拓宽就业渠道,挖掘本乡的各类公益性岗位,方面要通过联系本土企业来安置失业人员;另方面要积极与本乡以外企事业单位、人才交流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等联系,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岗位。三是在就业服务中心的支持下,为困难对象提供专门的帮助和便捷的服务;四是要协助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对政策的宣传解释,使就业再就业人员对政策能准确把握,很好运用。
3、加强职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本乡有相当一部分人因技能单
一、年龄偏大、文化偏底,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而无法实现就业。为解决这问题,今后我们应采取自
办、联办、定向、非定向等多种培训形式,对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如本乡劳动保所可以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职业学校等单位联手,开办电脑、家电维修、烹饪等各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班,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提高生产、生活技能,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同时,我们还可以与辖区内有用工意向的单位建立挂钩制度,对就业再就业人员实行定向培训,解决再就业问题。另外,我们还可以积极争取本乡各个企业单位对就业工作支持和帮助,建立本土单位就业联谊会,并把服务功能不断向辖区外延伸。
4、做好一个乡的劳动保障工作,人是最关键的因素。要把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素质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了解就业再就业援助,都掌握动态管理和统计的方法,都知晓政府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加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及素质建设。劳动保障工作任务艰巨,所以必须强化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积极参加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邀请有关方面劳动服务中心进行业务指导,使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为民意识不断增强;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不断改进; 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做到政策运用到位,办事程序规范,业务操作准确。
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乡服务平台建设。乡服务平台是联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键环节。平台建立了,工作做好了,就能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送到广大老百姓心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就能真正落实“三个代表”,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宣传,为
政策实施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在本乡组织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科学地完成本乡当年劳动保障工作目标任务,并层层分解,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目标到单位、责任到部门、任务到个人”三落实的工作机制。
总之,劳动保障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工作。因此我们劳动保障所会准确把握形势和政策,努力开拓进取,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平台,通过自身努力,使平台建设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居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克服自身工作的不足,完成今后的工作任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争做贡献。
2.如何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 篇二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以消灭各类刑事案件和火灾事故为目的的一项综合性工作。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企事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维护稳定工作是指通过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工作总称。企业发展二者缺一不可。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 为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贡献呢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企业保卫工作者,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 建立常态工作机制
根据上级有关基建企业安全工作要求以及上级公安保卫部有关企业负责人“综治消防安全”考核标准规定, 我们明确了以一把手为综治消防用电安全第一责任人, 建立了把综合治理, 消防用电安全与生产经营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要求、同检查、同落实“五同”常态工作机制。一是一把手与安全主管单位领导及时传达落实上级及地方政府有关安全工作文件和要求。提生产安排, 必提安全要求, 在单位月度工作计划和周例会上部署安全工作并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单位与各部室、公司签定了部门负责人综合业绩考核办法, 与重点防火安全部门负责人签定了“综治、防火用电安全责任书”, 明确了以质量安全、生产安全、行车安全与防盗防火安全为基本内容的四项考核指标。三是建立了单位安全工作例行检查机制。安全责任部门每月底检查一次办公区、家属区防盗及消防用电安全工作。每遇重大节假日或重要社会活动由主管单位领导亲自带队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或限时整改。四是要求对办公区、家属区消防设施和防盗设施例行每周检查一次, 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的在控状态。五是要求安全责任部门根据全单位消防用电安全工作所处常态和时态, 建立建全消防安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使单位消防用电安全长期处于制度能控、可控、在控。六是设立了以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有关稳定安全组织机构。
(二) 配合企业主体工作, 推动消防用电安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保持并不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是我单位确定的长期经营管理目标中心之一。保卫责任部门被纳入到“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贯标部门。负责单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以及消防用电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通过落实“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标准和要求大大促进了我单位消防用电安全管理标准化、制度化工作。其效果体现在不断完善健全了消防、防盗治安规章制度, 巡检巡查工作制度, 使制度更建全, 管理更得力, 检查更及时, 工作更细致。成效显著。
(三) 抓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抓好治保和消防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做好治安综合治理和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 我单位根据《内保条例》和《陕西省消防条例》对治保和消防人员的要求, 配备责任心强, 业务能力高的管理人员, 切实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有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同时熟悉与综治消防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并能具体运用于安保工作的实践中去。单位有关领导、保卫干事在重大节日特别是春节期间、深入办公区与保安同值班, 确保节日安全工作无漏洞。由于持续不断的坚持抓队伍建设, 进一步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取得了连续多年全员治安消防案件事故零发案好形势。
二、维护企业稳定工作
(一) 领导重视, 对做好维护企业稳定工作思想到位
近年来单位领导对稳定工作十分重视, 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 切实维护企业的稳定, 在工作会议和月度例会上多次强调维护稳定的重要性, 并提出具体要求。单位领导注重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心群众生活, 密切联系群众, 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 关注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遏制了各种矛盾的萌芽, 杜绝了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为我单位的发展提供了稳定和谐的内部环境。我单位近年以来稳定情况良好, 未发生集体信访事件、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
始终坚持厂务公开制度, 采取职代会、职代会团组长会、月度例会、周例会以及通过电子大屏幕、宣传栏、信息简报等形式, 对应该公开的事项, 及时进行沟通、协商和公开。
(二) 及时开展调研排查, 抓紧抓好焦点问题和重大事件中的稳定工作, 有重点有计划的保证企业稳定性
近年来, 我单位借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东风, 狠抓了稳定工作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单位领导非常重视这些活动。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全单位上下统一了思想, 提高了认识, 凝聚了人心, 使全单位形成了一个科学管理、稳定发展的良好氛围, 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 单位以稳定促生产, 以工作促稳定, 不仅全力保证了电网建设任务的全面超额完成, 还凝聚了人心, 振奋了精神。职工思想稳定, 队伍稳定, 企业发展在稳定的前提下大踏步地前进。
(三) 制定预案, 落实责任制, 为维护稳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制定了《关于保持稳定处置突发事件预案》, 明确了应急领导小组和安全委员会的人员和职责, 确立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的方式和原则, 以备出现紧急情况、矛盾激化时从容应对。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保证体系, 把稳定工作和各级干部业绩考核挂钩。明确把稳定工作纳入干部考核之中, 强化了各级干部维护稳定的责任。加强学习和执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企业稳定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强化制度, 落实责任, 为维护稳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四) 关心职工生活, 提高职工群众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关心职工生产, 通过坚持每两年免费为职工做一次体检、恢复了工间操、开办健康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免费自助午餐的质量等方式维护职工身体健康;召开一线职工家属座谈会, 慰问一线员工;通过举办迎春运动会、春节联欢会、组织职工春游等丰富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舒缓他们的工作压力。
多年来, 由于坚持做好以上工作, 取得了企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用事实证明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企业可持续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3.如何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 篇三
关键词: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思想政治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是国家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克服了人少事多的困局,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个别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在执法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责任心不强、为民服务意识欠缺。这与党的十八大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存在差距,为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下面就如何做好此项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要围绕理想信念,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做文章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执法人员要是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难正确地执行法律法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对执法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对执法工作有一个正确的立场;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对我们的执法工作作出正确的评估,进而选择正确的方法。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凝聚力量。二是要密切联系群众。要时刻把群众利益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时刻牢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权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三是要严格廉洁自律。严格廉洁自律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尤其要严格廉洁自律,提高反腐拒变的免疫力,做到见利不争、见钱不贪,切实做到法为民所执。
二、要围绕新形势、新要求,在提高执法能力上下功夫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任务艰巨繁重。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
一是要提高业务能力。当前,部分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违法超时加班等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使用童工、强迫劳动等严重违法行为尚未完全杜绝。随着新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劳动保障监察的监管范围不断扩大、监管对象和监管事项不断增多,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为重大。这就要求监察执法人员要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二是要增强团队精神。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既要“高手”,更需“联手”。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必须具备全局观念和团队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推进工作相互搭台,发现疏漏相互补台,取得经验相互交流的良好局面。三是要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源于创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也是如此,要主动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投身创新实践摇旗呐喊、加油鼓劲,激发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在实际监察工作中的创新热情。
三、要围绕信息社会要求,在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动脑筋
面对信息传播大加速、思想文化大激荡、价值观念大混杂,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善于因势利导、求同存异、灵活多样,最大限度地凝聚正能量。
一是要注重平时教育引导。身处信息开放社会,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思想活动无时无刻不受到现实的影响。要保他们的思想活动和执法行为,符合主流价值和执法法纪要求,防止受到不良社会风气污染,就必须重视做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通过谈心活动经常化、思想汇报制度化、思想分析规范化、教育疏导随机化,时刻把握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思想实际问题,采取个性问题对口做、共性问题集中抓、敏感问题大家解的办法,把大道理讲实、把小道理讲活、把歪道理驳倒,不断矫正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思想偏差和行为偏差。二是要注重工作中的成就感。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重视解决思想问题,更要让他们在严格执法中体会到成就。当前,由于全国各地的劳动监察建制和级别层次不齐,有的是事业单位,有的是参公管理事业单位,有的是机关的监察科,有的是机关事业合署办公,干同样的甚至更多的事情,因身份不同,待遇差距太大,挫伤了劳动监察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三要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榜样传承着社会的正能量,雷锋、焦裕禄等之所以受人们敬仰,就因为他们是“正能量”的优秀代表。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善于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感召作用。尤其要在一线执法人员中树立榜样,让大家亲身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从而营造一个人人争当榜样的良好氛围。
总之,做好新时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灵活性、科学性,才能牢牢把握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强大的组织力量支撑。
4.如何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 篇四
劳社部发„200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发布实施,标志着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5年是《条例》发布施行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关键的一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以深入贯彻实施《条例》为统领,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全面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劳动保障法治环境。经研究,现对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贯彻实施《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
各地要在广泛宣传《条例》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加大对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2005年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在一季度以清理非法职业中介为重点,与公安、人事、工商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检查,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各类欺诈行为,取缔一批非法职业中介机构。二是在三季度以打击非法使用童工为重点,开展贯彻实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情况专项检查,对非法使用童工的行为,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使非法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基本得到遏制,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三是在四季度以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检查为重点,继续严肃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减少并逐步杜绝新的拖欠工资行为。四是切实保障举报投诉渠道畅通有效。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设立举报投诉信箱,为劳动者举报投诉提供便利。同时要加强接待举报投诉人员力量,认真负责地做好举报投诉调查处理工作,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还要尽快制定对举报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的办法,向社会公布,并积极实施。
二、以推进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为重点,抓好劳动保障监察常规检查
各地要重点推进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设,全面建立以诚信数据收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信息交流体系、失信惩戒机制为内容的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建立诚信基础数据。要充分运用《条例》赋予的法律手段,扩大日常巡视检查覆盖面,认真做好对用人单位按照要求报送书面材料的审查工作,重点检查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支付职工工资、执行工时制度、参加社会保险等情况,依法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有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行为的用人单位要依法向社会公布,以警示违法者。
三、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监察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
各地要围绕贯彻实施《条例》,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和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中央编办等 11个部门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2#20号)关于协调解决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构编制问题和保证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工作经费的要求,积极与编制部门加强沟通协调,解决省、市、县三级监察机构编制问题,并将事业编制监察机构名称逐步规范为总队(省级)、支队(市级)、大队(县级)。同时,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部门的支持,切实解决监察机构的人员、办案、举报奖励等项经费问题。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执法能力建设。通过举办学习《条例》培训班、专题研讨和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员的业务素质和办案能力。加强监察队伍勤政廉政建设,严守监察工作纪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为群众办实事,树立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的形象。
四、充分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建立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作协调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工商、建设、卫生、人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法院等单位的协调沟通力度,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严厉打击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要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开展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的作用,定期召开由相关部门和组织参加的协调会,互通情况,分析研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的形势,提出相关对策措施。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对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和现象,给予公开曝光,通过依靠各有关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
5.如何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 篇五
“农村富,主要靠
劳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结合实际,积极主动与区劳务输出中心、经贸局等单位联系,精心组织,认真策划,统筹安排,在今年1-2月份重点组织了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转移就业为主的“春风送岗位”活动和“就业援助月”活动,重点帮助因企业关闭、停产或裁员而失去工作的城镇新增失业人员,特别是其中新出现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
一、“春风送岗位”活动。
春风送岗位活动期间共发放“春风卡”等政策宣传材料2500余份,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53个,组织了3场专场招聘会,为355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免费职业介绍,帮助了115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输送转移到省外的主要在山东青鸟,广东等地就业)。组织了69名农民工报名参加了培训(神骏驾培基地、安通公司、农机学校学习驾驶专业,以劳养武基地保安专业,东隆公司建筑专业)。
二、“就业援助月”活动。
通过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到社区入户走访,召开企业、社区等有关工作人员座谈会,了解企业失业职工的各种情况、就业愿望、现有技能等情况。积极寻求岗位和帮扶企业的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和失业职工渡过难关。共发放政策宣传材料1028份,并通过多种途径成功帮助援助对象212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在“就业援助月”活动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寻找就业渠道,努力挖掘就业岗位。活动期间发布用工信息5条,提供就业岗位897个(区内就业岗位),通过集中与非集中形势促进就业346人(其中下岗失业职工136人,城镇失业人员16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44人,区外户口42人。)。
6.如何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 篇六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劳动局关于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洪府厅发〔2009〕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市劳动局《关于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OO九年元月二十二日
关于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工作的意见
(市劳动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厅《关于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赣府厅发[2008]77号)精神,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工作,促就业、保民生、维稳定,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返乡农民工信息登记制度,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返乡农民工动态监控联络点,以社区、村劳动保障协管员为动态监控联络员,通过上门入户,摸清返乡农民工的人数、返乡时间、返乡原因、返乡地点、返乡前所从事的行业和技能培训、创业就业愿望、社会保险缴费情况等。建立农民工返乡回流和培训就业创业需求基础台帐,实行微机动态管理,掌握农民工返乡后的动态。各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要对农民工返乡增减变动情况及时进行动态统计,指定专人负责,每月25日向市劳动保障部门上报基本情况及相关数据,遇重大情况要及时报告。市劳动保障部门将对返乡农民工就业以及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情况每月进行一次调度和通报。
二、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实施专项技能培训。大力实施专项技能培训,开展《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紧缺技能人才培养政府资助计划》及《工业园区制造业专项对接培训计划》,为工业园新招员工及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开展技能提升及创业培训。从2009年开始,全市每年从促进就业资金中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及工业园区对接培训,其中,市本级每年组织开展3000人青年高技能人才、1000人紧缺技能人才、5000人工业园区制造业对接专项培训,采用发放培训券、专项政府招投标及组织相应资质企业的方式,面向返
乡农民、高校毕业生、工业园区骨干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停产裁减失业、待岗人员开展培训,全面提升我市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及技能水平,解决工业园区企业招工难问题。各县区可根据民生工程任务,结合当地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及时安排落实培训资金,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相应的职业培训。
三、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提供就业援助。劳动保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要增强就业服务理念,丰富就业服务内容,强化就业服务手段,针对返乡农民特点开展专项就业服务。要在就业服务及社保经办服务大厅设立返乡农民工服务窗口,充分利用全市就业服务的网络优势,实行网上“远程面试”职业介绍服务,使农村劳动者足不出户就能在本市用人单位和工业园区找到就业岗位。要重点做好元旦、春节期间为返乡农民提供就业援助的“春风行动”等一系列活动,采取就业直通车、送岗下乡、送培训下乡、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为其提供快捷、便利、实用、免费的服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创业指导服务平台的功能,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查询、专家咨询、创业见习、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担保、后续跟踪等 “一站式”服务,及时解决其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其成功创业。
四、做好岗位对接工作,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当地就业岗位信息专项调查,摸清辖区内各类企业和新开工项目的用工需求,充分运用“两个合同、三个台帐”全面收集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要明确责任,分片包干,挂点对接,市人力资源市场负责协助高新开发区、昌东、昌南工业园区和小兰工业园区搞好调查摸底和岗位对接工作,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重点协助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英雄经济开发区、长堎工业园区和安义工业园区的调查挂底和岗位对接工作。各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也要与本地工业园区建立常态对接机制。要加强企业用工信息的发布力度,坚持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每日有信息、每周有专场、每月有送岗、每季有活动的制度,积极实现返乡农民工与用工企业岗位的快速对接,引导企业尽快办理求职农民工的录用手续。要采取措施积极稳定市内企业就业岗位,加强劳动保障、经济、工商、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间联系与协调,了解辖区内企业经营状况和农民工就业情况,全面落实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避免困难企业大规模经济性裁员。加大失业调控力度,企业裁员20人以上或者裁员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需提前30日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一次性裁员超过本企业职工总数20﹪或一次性裁员200人以上的,须提前30天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和政府报告。裁员单位在6个月内需新招用人员的,优先从本单位裁减人员中录用。
五、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降低贷款条件,拓宽担保方式。将小额担保贷款全额贴息范围扩大到符合规定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和所有从事合法经营项目的创业项目。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5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对当年新招用返乡农民工达到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最高提供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积极推动创业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鼓励、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拓展农村贷款担保模式,实行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培训的有机联动,对获得国家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组织的创业培训“结业证书”、创业项目经其开业指导
专家咨询论证通过的返乡创业人员,取消反担保。各级财政要根据需要,适时增加小额贷款担保资金。
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降低返乡创业人员创业成本。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创业者参与各领域的投资创业,重点支持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创办农村经济实体,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对返乡创业人员自其在工商管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进入政府公益性创业孵化基地的小企业,自创办之日起,一年内减半房租费和水电费,三年内免缴物管费、卫生费。加大政府投入,市本级要创建一个创业孵化基地,有条件的县(区)都要建创业孵化基地。同时全面落实创业的各项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培训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将有培训需求的返乡农民工、企业停产裁减失业、待岗人员,高校应届毕业生及退伍军人纳入政府补贴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范围;鼓励企业招用返乡农民工,对企业招用返乡的40岁以上农村劳动力、贫困户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交纳社会保险的,按实际安置人数和有关规定,给予企业一定额度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七、建立返乡农民工失业登记制度,落实失业保险待遇。将在用工地稳定就业,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按规定缴纳了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返乡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失业登记范围,对符合申领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可由原用工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将其应享受的失业待遇转移至我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每月10日前转移并进行失业登记的,由我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社会化发放制度,支付一次性的生活补助,每月10日以后登记,次月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对符合申领失业保险金条件的返乡农民工。补助标准按我市失业保险金月基数标准的60%计发,补助的期限按缴费每满1年(未满整年的按整年计算)计发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计算,对暂不符合申领失业保险待遇的,可将其缴费关系转移至我市失业保险机构,与其重新就业后的缴费时间合并计算。
八、搞好社会保险服务,解决返乡农民工后顾之忧。全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设立“返乡农民工”经办窗口,为返乡农民工及时办理社会保险接续手续。返乡农民工可凭就业地社保经办机构出具的参保缴费证明或养老保险参保手册,到户籍地社保经办机构开设的“返乡农民工”经办窗口办理续保手续。其在外省的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转移等手续,由续保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协商办理。
返乡农民工在工业园区企业就业并继续参加社会保险的,其缴费基数统一按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予以核定;灵活就业或自谋职业的,其缴费基数按我市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核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返乡农民工在我市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后,其在原参保地的参保缴费年限与我市的参保缴费年限合并计算,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实际缴费年限满15年的,按
我省政策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农民工返乡务农的,对其转移到我市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可根据其个人意愿转入新农保个人账户,并按规定享受新农保待遇。要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研究,尽快按市政府的要求建立农保经办机构,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返乡农民工在我市城镇用人单位就业或自谋职业的,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在外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建立个人帐户的,在转回医疗保险关系时,可以按照我市规定继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外省的参保年限视同医疗保险缴费年限。
返乡农民工在原用工地参加了工伤保险,并经工伤保险鉴定机构鉴定为工伤或职业病的,其工伤保险待遇由我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与原用工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委托协议,代为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九、建立领导联系挂点制度,开展“党员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活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已建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挂点联系制度的基础上,增加返乡农民工联系挂点内容,挂点领导要深入一线,及时掌握情况,充分落实优惠政策,帮助当地政府、用工企业以及返乡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企业用工进行帮扶、指导。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百局帮百村、百企带百村、百居(社区)联百村”帮扶任务,组织党员、干部与返乡农民工开展“一对一”结对联系帮扶。重点做好“五帮”,即帮思想、帮温饱、帮就业、帮创业、帮维权。对农村低保户家庭成员、失地农民要实行个性化服务,并在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方面优先安排,力争每户解决一名就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领导,要与返乡农民工比较多的乡镇联系挂点,及时协调有关方面,与当地政府一道制定帮扶农民工就业创业有效措施,加强就业信息、培训资源、创业指导、创业资金的调度,切实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便捷服务。
7.如何做好新时期社会保险档案工作 篇七
一、加强领导
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从增强档案法制意识入手, 采取各种方式方法, 广泛深入地宣传加强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意义, 及时交流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 引导、指导各级社保部门逐步建立重视、支持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管理机制。在实际工作中, 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社保主管部门的通力合作, 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新局面。社会保险档案工作虽然从总体上看发展比较快, 但还存在着不同险种、不同地区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切实加强档案管理部门与社保部门的协调配合, 积极采取措施, 使落后的地区迎头赶上、先进的地区更进一步, 形成社保档案工作全面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还可以通过组织系统培训、联合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来加强社保系统的档案管理, 共同推进社会保险档案工作整体上层次、上水平。
二、强化归档
1. 明确归档范围。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是覆盖面最大的五个社会保险险种, 部分地区也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档案的归档范围应将上述险种业务经办过程形成的专业性文件材料容纳其中。由于地方社会保险机构设置不同, 既有“五险分设”的, 也有“多险合一”和“五险合一”的, 这就造成各地社会保险机构的归档范围各不相同。从国家劳动保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和地方社会保险机构工作实际来看, 各个保险险种经办程序虽然各不相同, 但也有共同的管理环节。例如, 五大险种均要求进行社会保险登记, 对参保单位的相关情况材料进行留存;五大险种都要进行针对性稽核, 对骗取保险金案件按既定程序进行查处。但是, 养老、医疗和工伤等险种要进行个人账户管理, 医疗和工伤保险要进行定点医疗机构或个人的管理。所以说, 经办过程形成的专业文件材料既有不同, 也有共性。因此, 笔者认为, 社会保险档案的归档范围既要按不同的社会保险险种详列形式一致的文件材料, 也要指出不同保险险种的特殊内容的文件材料。
2. 确定归档方法。
应针对不同门类的档案, 确定不同的归档整理方法。首先, 确定立卷原则。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 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按社保档案不同价值性质分类, 以便于保管和利用。其次, 确定归档形式。根据各社保经办单位文件材料形成的类型, 确定以“件”或“卷”进行整理、归档的文件材料范围。最后, 根据社会保险档案的保存价值确定“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保管期限。
三、完善机制
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险工作的特点和管理机制, 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切实建立起有人管、有人抓的集中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险档案工作机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加强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领导, 把所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档案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规划和检查、考核、奖惩内容。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落实分管领导, 把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 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在人员、设施配备、经费、库房等方面给予保证;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档案工作机构, 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的要求列入各项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及各部门、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 并对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和考核。
四、健全管理体系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系, 对社会保险档案实行集中管理, 逐步实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的五险合一, 以避免部门间的交叉重复, 实现社会保险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并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实现电子化、进而实现全国联网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 应以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和劳动及社会保障标准体系为指导, 以投融资与运营模式和项目实施监理模式为依托, 按照多层架构的模式将系统自上而下构架成为组件与业务组件、业务运作支撑平台、IT基础设施三个层次, 建立以监控及管理、信息安全为主的贯穿三大层次的两大体系模式。为适应劳动者的流动和工资收入的变动, 对每个劳动者按号码设立档案卡, 用计算机储存公民个人历年的工资收入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设立社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 对每个劳动者的情况进行追踪记录;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网络查询接口, 允许公民定期查询。社会保险档案是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为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奠定重要的基础。
五、加大投入
8.浅析如何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篇八
一、目前河南省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城镇居民失业人员持续增加,给农民工就业带来冲击。过去在城镇从事粗、重、脏、累、差工作及第三产业的主要是农民工,如今,城镇下岗职工也开始涉足。二是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一些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岗位流失增加,用工需求减少。三是城镇吸纳就业数量减少。河南省资源型工业比重大,恢复比较迟缓,这些企业用工需求将继续下降;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不发达,城镇整体吸纳就业能力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导致工资水平偏低。
(二)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是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据有关部门统计,71.8%的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即使已签订合同的农民工,不少人也不清楚合同内容,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拖欠、扣发工资现象时有发生。问卷调查显示,23%的农民工不同程度地被拖欠过工资,有些企业还存在克扣和变相克扣现象。三是劳动安全生产条件恶劣。据调查统计,外出务工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建筑业的占62.2%。这些行业普遍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差,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隐患突出,工伤事故时有发生。四是利益诉求和维护渠道不畅通。
(三)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只涵盖城镇就业人口。虽然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企业用工交纳养老、工伤保险作了一些规定,但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型私营企业并未执行,以工期为时限的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更是缺乏社会保障机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保率普遍偏低。
(四)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从总体上看,一方面,农民工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仍然较低,在文化、技能等方面还不适应非农产业岗位需要。另一方面,受培训资金不足、培训愿望不强、培训体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人数较少。
(五)农民工就业组织化程度低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部分地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体制尚未理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滞后,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管理和服务滞后,就业信息、培训信息传递滞后,农民工不能就近就业,外出就业随意性、盲目性大。
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和建议
(一)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一是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通过继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等形式,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其加快发展;采取优惠政策,更多地承接沿海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更多地吸纳富余劳动力。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要引导农村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建立大批工业集聚区,鼓励企业在城镇、在集聚区发展,转移农民就近就业。要积极发展城镇,提高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实现省外、境外劳务输出,以减轻省内就业压力。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出台符合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实现社会基本保障的全覆盖。二是完善与《劳动法》相配套的有关劳动保障法规,为外来工维权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依据。三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查处侵犯外来工权益的违法行为。四是建立综合执法机制,把企业的不良行为纳入信用记录,与企业年检、贷款等挂钩。
(三)加强农民工就业的组织领导
一是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健全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二是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各级政府要及时准确地发布劳动力输出和输入地的供求信息,引导外出农村劳动力的有序和有效流动。三是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
(四)彻底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
9.如何做好社区社会组织工作 篇九
近期,突然觉得社区社会组织的话题变得十分的火热。不仅是政府在讨论这个问题,甚至居民都开始关心北京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这与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居民的精神文明水准日益提高密切相关。
社区社会组织与一般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地域性更强而且规模相对更小。本次的研讨会,听取了很多前辈和专家的发言,学习了很多。在这里,提出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以求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政府经费逐年投入有一定差距。目前,大部分社区社会组织基本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而且社区工作自筹经费十分有限,也抑制了社区为民服务的范围,影响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更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2、社区发展不平衡,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社区办公条件虽有改善,但社区活动用房严重不足,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开展较大的活动往往受到限制。影响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
3、社区社会组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社区的社区组织大多数为社区内的中老年人,年轻人较少,因此根据我国教育水平,大多数社会组织成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二是社区服务项目较少,难以对居民群众形成吸引力。
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加大宣传,进一步提高对建设社区社会组织重要性的认识。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医疗环境的改善,居民平均寿命越来越高,因此,社区内老年人群逐渐增多。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社会组织年轻化是更好更快发展的前提
2、加强领导,逐步建立良好的社区社会组织机制。社区社会组织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要切实加强社区居委会对社区社会组织改制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整合社区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赋予社区社会组织一定的自主权、协管权、监督权,为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3、加强管理,进一步优化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一是要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人员素质,鼓励有特长的居民加入行列当中,改善社区社会组织人员的结构。二是要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每年至少一次的集中培训,适当地聘请一些专业人士讲课等。
4、理清社区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搞好社区与驻区单位的关系,实行资源共享,是双赢的项目。这样也能减轻社区的行政负担,为和谐建设的顺利推进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
10.如何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 篇十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当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利益、矛盾冲突有所加剧。如何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三者的关系,认真调处社会矛盾,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摆在社区干部面前的重要问题。每年泉口街道都要组织社区认真开展社会矛盾化解专项整治活动,大力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有效预防和妥善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现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如何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谈些个人看法。
一、抓源头、抓预警是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基础
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就要从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入手,紧紧围绕影响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因素,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做到对涉及各类矛盾纠纷的信息反应灵敏,对涉及稳定的重大隐患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预警,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有效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街道成立综治信访维稳联动 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在各社区建立了排查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责任网络,由社区主任对社区的社会稳定工作负总责,居委委员对所包片的社会稳定工作负责,层层分解责任,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状责任制。及时向社区居民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并做好有关热点、难点问题的咨询解释工作。(司法所日常调解工作的案例,省略)
二、早发现、早处理是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关键
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就要对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梳理,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及时掌握群众信访动态,抓住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建立快速有效的工作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群众稳定在当地,为解决矛盾纠纷赢得时间和空间。原先各社区分别从居民小组中选出信息员,坚持信息员每天向社区居委会报告、社区居委会每周向街道报告制度,实行有情况报情况,无情况报平安,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理”。我想现在有了网格员上岗,应该对信息掌握得更加准确和详细。准特花社区武某反映耕地被大车碾压遭到严重破坏,经社区信息员及时报告,2009年夏季,我们街道辖区内一大型企业工人因为工资待遇问题与厂方多次交涉没有结果,工人很恼火认为厂方领导没有诚意,于是一千多名工人暗中联合起来准备堵截国道,闹出大动静来引起市委市政府的关注。这时信息员发挥了作用,街道马上把这一重大信息向上级有关单位汇报。因为获得信息及时和准确,加上处置得当,才避免了一起特大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仅2011年,因为有了信息员的及时报告,有效地避免了15起重大纠纷的发生,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0%,上访案件比上年减少40%。
三、稳民心、解民忧是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重点
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就要始终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以排查化解小纠纷为切入点,认真排查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各类不安定因素,千方百计为群众提供支持和帮助,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为使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落到实处,泉口街道要求每个社区每月召开一次居民代表和辖区单位内保例会,通过例会使社区干部倾听居民群众的心声,了解居民群众的疑难,做好解释工作,并及时进行处理。苏台社区因为要配合东宝工业园区的建设需征用土地,居民有意见,要求提高补偿标准,拆迁征地阻力大,街道干部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向居民宣传政策,了解居民想法与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得征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某公司运煤通道洒水除尘不及时,严重污染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引起了50余名居民阻拦公路,禁止运煤大车通行事件。街道社区干部及时赶到,协调双方进行协商,稳定了人心,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金龙泉社区30余住户因自来水设备老化、污垢沉积多、管道狭窄造成室内水压低经常停水,居民对此反映强烈。社区及时向上级单位反映并多方筹资用1年时间分批对管网进行改造,逐步解决居民供水难问题。针对村民反映环境差问题,社区组织辖区单位,开展卫生清理义务劳动每星期1次,更换垃圾箱60个,美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干部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有效地理顺了党群、干群关系,减少了矛盾纠纷,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困难。
四、建机制、重长效是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保障
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就要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扎实有效进行。街道坚持“存在问题台帐制、处理问题调度制、排查问题多渠道、解决问题责任制”的工作原则,实行包案责任制,保证来人来访有领导接待。对辖区居民反映的问题,不管大小事情都要高度重视,并且利用司法所、信访办等部门力量,建立了联合型服务平台,做好登记记录,通过召开解决问题专项会议,讨论解决措施,安排负责领导定期协调解决。建立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台帐,针对矛盾排查情况,根据矛盾重轻缓急区别,分三类登记造册,落实牵头部门和责任人,限期解决问题。即:三类问题(如邻里纠纷、环境卫生等)由社区党支部、居委会进行协调解决;二类问题(如私搭乱建、等)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行协调解决;一类问题(土地问题等)由街道办事处与市区政府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综合解决。此外,街道还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机制,重大矛盾纠纷必报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受理分流、首问责任、挂牌督办、领导干部包案制度,建立健全了信访工作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使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能够便捷畅通地反映,群体性事件和群访信息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和处置。
11.如何做好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工作 篇十一
一、住房保障档案的概念和归档范围
(一)住房保障档案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住房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进行基本保障,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住房保障档案,是指在住房保障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或者依法取得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可分为住房保障对象档案和住房保障房源档案两种类型。以余姚市为例,根据住房保障对象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三种不同的住房保障类型。此外,纸质档案应当同步建立电子档案,各类住房保障档案之间应当彼此关联,相互印证。
(二)住房保障档案收集归档的具体范围
1.住房保障对象档案收集归档的范围
根据住建部《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住房保障对象档案指正在轮候和已获得住房保障的住房困难家庭或者个人的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范围为:
(1)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住房状况和收入、财产状况证明,诚信申报记录等相关资料;
(2)审核材料:包括审核表,审核部门对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住房状况和收入、财产状况等审核记录;
(3)实施保障材料:包括轮候记录、实施保障通知书、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买卖合同、货币补贴协议等相关材料;
(4)动态管理材料:包括对住房保障对象基本情况和住房、收入、财产状况等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审核材料,不良信用记录及违规行为查处材料,变更或者终止保障等动态变更材料。
2.住房保障房源档案收集归档的范围
根据住建部《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住房保障房源档案指已分配使用的保障性住房的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范围为:
(1)申请材料:包括房屋来源和权属证明材料,房屋地址、所属项目或者小区名称、保障性住房类别、房号、户型、面积等情况记录材料;
(2)使用管理情况材料:包括房屋承租人、租赁期限、租金标准、租金收缴,房屋购置人、购置价格、产权份额,租售转换、上市交易,房屋入住、退出交接手续等情况记录材料。
二、住房保障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业务,轻档案
在具体的住房保障工作过程中,各县市区往往重视住房保障审核分配环节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忽视后续的档案管理工作。一些县市区虽能根据上级的法律法规,及时跟进出台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但在住建部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办法》以来,各县市区出台相关住房保障档案管理细则的少之甚少,比起对业务的重视度而言,对档案的关注度显然是欠缺的。《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办法》只是针对普遍情况适用的管理办法,由于各地的住房保障工作开展情况不一,需要及时跟进相对应的档案管理配套政策,才能不断建立和完善各地的住房保障体系。
(二)重纸质,轻电子
在新形势新条件下,人们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要求日益提高。但目前,一些县市区的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未将住房保障审批纳入政务网审批流程,仍以纸质资料审核为主,因涉及的部门多、资料多、流程多,导致审批时间过长,工作效率极其低下。有时一本纸质档案需数次流经同一个工作人员之手,导致多次重复翻阅,降低工作效率,且在流转到不同的审核部门时,经常还会因为个别工作人员不慎,发生保障对象档案资料流失或破损现象,最终导致申报家庭因补交资料而引发不满情绪,不利于维护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三)人员散,专业弱
由于住房保障工作的专业性和动态性,档案材料的归集形成在具体的工作部门,但归档又在不同的工作部门,加上保障家庭成员的人口、经济收入和住房登记等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导致保障档案资料会不断发生变化。由于专职档案员对于住房保障档案材料的增减、更新不易把握,加之从事保障工作的业务人员因机构编制紧等原因,临聘编制的工作人员占多数,流动性较大,给住房保障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同时,对住房保障档案管理人员缺少相应的专业培训,容易因专业基础薄弱,导致收集归档的材料不全、更新不及时,影响日后的利用效率。
三、加强住房保障档案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一)健全制度,不断完善管理体制
做好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一是明思路,重发展。从提高认识入手,加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感。改变工作思路,将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重要工作日程,将其作为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来抓。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保障工作的高效性。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办公设施设备的投入,逐步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减少工作流动性,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规范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负责本市住房保障档案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定期对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依法行使监督和指导职权,对违反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进行处罚,进一步健全档案的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好管理细节。
(二)转变思路,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新形势下的住房保障工作需要大量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从事该业务工作的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要与时俱进,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具备住房保障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当下建立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是时代的需要,通过利用档案特别是电子档案可随时掌握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材料的审批情况、住房保障对象的情况及实物购房或实物配租情况、货币补贴发放等情况,运用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对住房保障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级各类报表的生成和管理,大大提高工作效能。同时,在住房保障档案最初形成时就保证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双套并存模式,特别是通过网上审批,一方面可以实现各部门信息数据互通共享,另一方面有利于缩短审批时间,同时避免纸质档案在流转审批过程中丢失,加快实现住房保障的规范、高效和动态管理。
(三)加强培训,提高档案专业管理水平
由于住房保障档案形成量大,专业性和政策性强。如果将档案全部移交给本单位综合档案室,将大大增加专职档案员的管理负担,而且专职档案员缺乏住房保障的相关业务知识,不利于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如果存放在业务工作部门,虽然利用方便,但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因此,建议建立住房保障专业档案室,由该业务科室的人员专人管理住房保障档案。同时,需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加强住房保障主管业务部门、审批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住房保障档案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做好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档案管理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丰 王磊.保障性住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山西档案.2008.05
2.谢小红.保障性住房档案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兰台世界.2013.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CJJ/T117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保障与城乡建设部.CJJ/T158城建档案业务管理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2.如何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 篇十二
一、保障铁路运输的几项措施
1、增强铁路员工的责任感。
做好铁路运输保障工作需要一批有责任心的员工。铁道部门在进行人员选拔之时, 要考察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素养, 坚决不用那些毫无社会公德与不负责任的人员。铁道部门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培训, 提升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求工作人员一切以乘客为先, 努力满足乘客的合理要求, 为乘客提供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
2、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
做好铁路运输保障工作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在整个铁路运输服务中, 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可以大大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也可以明确各个人员的责任, 对铁路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 可以保证人员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避免员工之间或者部门之间出出现任务的不合理分配, 也可以很好地防止越权行为的发生。安全的铁路运输需要有一套安全有效的保障机制, 在大力加强保障工作的同时, 铁道部门需要不断完善铁路运输的协调工作, 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 按照协调机制保障铁路运输的正常进行。在制定协调方案与保障方案时, 相关部门要尽可能的保障此项方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并在此基础上, 尽可能的细化方案, 根据实际运输情况, 及时进行方案的调整与完善。
3、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
为了提高铁路运输的能力, 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铁路发展、推进客运专线建设、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高度重视, 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全国铁路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和加快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和“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 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铁道部的政府主导作用和中国铁路市场巨大的优势, 成功引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机车车辆技术, 同时, 以全面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为重点, 深入实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 努力做好铁路运输的保障工作。
二、进一步提高铁路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能力
在新形似下, 铁路运输的保障工作仍有待加强。面对日益严峻的运输铁, 党和政府以及铁道部都在进行持续的努力。铁道部近日强调, 铁路运输要继续坚持运力向重点物资运输倾斜, 对煤炭、石油、粮食、化肥、棉花、救灾物资和人民生活必需品实行优先安排运输计划、优先配置车辆、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卸车“五优先”政策, 确保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铁道部要求, 各铁路局要突出抓好电煤运输, 继续加强电煤台账分析, 及时掌握电煤装车和重点电厂存煤情况, 随时报告电煤运输中发生的问题, 对存煤可耗天数低于3.5天的电厂, 要组织抢运, 给予重点保证, 确保电煤运输均衡。
三、保障铁路运输工作, 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铁路运输是大宗物件转运的重要方式,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 做好铁路运输保障工作, 就是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美好供良好的保障, 就是为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的和谐生活。铁路运输运输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在运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铁路部门要始终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集中运力资源积极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完善和落实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机制, 积极推进重点物资运输规范化、制度化。铁路运输要继续坚持运力向重点物资运输倾斜, 对煤炭、石油、粮食、化肥、棉花、救灾物资和人民生活必需品实行“五优先”政策, 确保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四、坚持科学发展, 确保运输质量
铁路是人们常用的交通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铁路运输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铁路运输安全也难以保障。每年春节, “春运”就会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买票难也是困扰广大民众的一大难题, 如何做好铁路运输保障工作, 提高并完善铁路运输系统,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难题, 是政府和铁路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召开之时, 党和政府一再强调, 铁路系统要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建设“优质、平安、绿色、和谐”铁路目标, 以强化质量和安全为重点, 坚持科学发展, 加快建设步伐, 推进自主创新, 深化改革开放, 加强队伍建设,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近几年, 经过政府和铁道部门的努力工作, 我国铁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首先, 铁路建设取得新发展, 路线更加合理, 铁路服务更加优良;其次, 铁路客货运输实现新增长, 大大增加了人员以及物品的流通量, 为保障人民正常出行以及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外, 铁路运输领域实现了技术的创新, 铁路运输新技术取得了新的成果, 为铁路运输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铁路运输改革开放迈出了新步伐, 在交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铁路运输要想在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进行整个行业的改革与创新, 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并将铁路运输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提高经济利益为中心;经过长期的努力, 铁路运输安全保持基本稳定, 较之前的状况有所改善。
铁路运输工作是保障人民正常出行, 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形势下, 我国的铁路运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铁路运输工作要动用各方面力量,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从基层工作做起, 注重细节, 努力实现铁路运输的现代化。在大力加强铁路运输保障工作的同时, 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 努力贯彻国家关于铁路运输改革工作的重要精神, 真正实现铁路运输在新形势下的转变。
摘要:铁路运输是一项很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是保障人民安定生活, 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新形势下, 铁路运输面临严峻的挑战, 铁路运输保障工作有待加强。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走好铁路运输保障工作。
关键词:铁路运输保障,改进与优化
参考文献
[1]张书淮;构建铁路运输价值协同网络的研究[J];中国铁路;2010年08期[1]张书淮;构建铁路运输价值协同网络的研究[J];中国铁路;2010年08期
[2]陈飞亮;铁路应急通信系统研究[J];科学之友;2011年10期[2]陈飞亮;铁路应急通信系统研究[J];科学之友;2011年10期
13.基层检察院如何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篇十三
检察经费,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所必需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就检察经费保障问题,韩杼滨检察长于2001年3月10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检察经费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一些地方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检察院办案经费不足、装备落后的问题尤为突出。”可见,检察经费不足,是基层检察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我院近几年检察经费,除人员经费能足额下达预算外,公用经费未按“高于同级一般行政机关一倍以上”予以安排(在中办发[1998]30号文件下发后),业务经费更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见下表)。
1999-2002年财政拨款与实际支出情况(业务经费)
年度
申报预算
下达预算
实际支出
下达预算比实际支出(+ -)
1999
350
100
299
-199
2000
500
130
389
-159
2001
550
130
454
-324
2002
650
260
450(1-9月)
从上表中可看出,业务经费超支严重。经费困难,成为制约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作好基层检察院的经费保障工作?笔者从我院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 抓住机遇,依靠政策
14.如何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 篇十四
结合消防部队正在开展的“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主题教育,按照消防部队后勤保障工作任务和要求,后勤部门机关服务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党委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它所涉及管理的内容是行政上的所有事务,涉及服务的对象是领导和机关人员。机关后勤服务工作是机关工作中最繁杂最辛苦的一项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结合消防部队实际,针对后勤保障工作适应全局性工作要求,认为做好消防部队机关后勤保障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抓四个工作关系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处理好抓大事与小事的工作关系。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大大小小事务繁多,但大体上可分为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两大类。这两大类工作每类都有大有小,后勤保障部门只有坚持抓住每类中的大事,为领导出谋划策,后勤工作才算抓住了主要矛盾,当然每类中的小事也不能忽略,小事和大事是比较而言的,只抓小事而不抓大事,就会成为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但是小事是大事的基础,小事一点不抓不办也不行,而且在某种情况下小事就是大事,或者会变成大事。因此,要正确处理抓好大事和小事的关系,两者要点处理得当,大小事务处理起来就不会乱,就会井然有序,就会促整个事务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对于保障机关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对于方便机关工作人员也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正确处理党委的中心工作与后勤工作的关系。后勤保障部门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党委的中心工作,协助领导抓好中心工作,但是作为后勤工作部门,党委后勤保障部门又有自己的工作,如日常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等等,这些工作做好了,也有利于促进党委的中心工作,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在工作安排和人员使用上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集中力量抓好后勤工作,又要适当分工,加强党委中心工作,做到党委中心工作与后勤工作两不误。
第三,理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后勤保障部门是党委的综合性职能部门,担负着一定的管理职能,比如行政管理、车辆管理、后勤管理等等,它关系到党委日常工作的运转和相关决策的实施,决不能忽视。但是,它的内涵决不是纯粹的管理,这种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是服务的手段和途径,为领导、为机关、为业务服务才是机关后勤管理部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优质高效服务的原则,不断改进管理手段,促进管理和服务的有序进行。
第四,正确把握好参谋与助手的关系。作为后勤部门的干部职工,就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言,是当参谋的,作为参谋就必须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从全局的整体工作看,又都是助手,充当的是配角,因而就不能喧宾夺主,必须对领导负责,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工作中要坚持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并根据领导的意图出主意想办法,在执行中,要努力体现领导意图,严格按照领导意图办事。
二、做好协调工作是党委后勤部门工作的重点
机关后勤部门作为支队的综合性职能部门,对单位及其领导至少应当有三个职能作用:一是管理作用,二是服务作用,三是协调作用。协调工作是机关后勤管理、服务作用的直接体现,是受领导委托处理各种问题,解决大大小小矛盾的工作,但是协调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范围很广,渗透到机关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后勤部门在发挥每一种职能作用时,都兼有协调的职能。如车辆管理中,有两个部门同时要求派车,又是同方向、同地点,而且是同一天上午,但不是同一时间,在两个部门均无特殊的情况下,这就需要后勤部门与两个部门之间协调,力争一车前往;再如后勤服务中的来宾接待工作,当接待一批客人时,协调问题就有很多,有对内、对外的协调,有对上、对下的协调等。因此,搞好协调工作是做好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给领导减轻许多事务性工作负担。应当说,搞好协调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认为,做好协调工作,一要讲效率,尽快解决问题,不拖不靠不扯皮;二要讲原则,按规定办事,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不搞简单的“摆平”,不“和稀泥”;三要讲方法,在按政策办事的前提下,尽力妥善地处理问题。另外,做好协调作,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一是要有准确领会领导意图的能力。按领导意图办事,是机关服务部门严肃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管理、服务作用的一种体现。只有准确地领会领导意图,才能有针对性地发挥协调作用;二是要有全局观念。协调本身是一项全局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如:某科或个人要求派车、物品领用等,往往是根据其本身工作需要提出来的,有的和全局利益一致,有的不完全一致,所以就要综合平衡、相互协调,对一些不符合全局利益的应提出否定意见,并做好解释工作,使得对方放弃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树立全局观念。要克服部门的局限性,因为后勤保障部门也是一个独立部门,也有自身利益和自身建设的需要,切不可近水楼台先得月,只有这样,在协调工作时,人家才能心服口服。要搞好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地掌握各方面的情况,这样遇事才能妥善处理,发言权就多,点子献出得精明、全面。
三、提高机关后勤人员素质是保障后助工作的前提
机关后勤工作具有“杂、高、多”等特点,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归根到底是要人具体去克服、去做、去落实,毫无疑问,人员素质是后勤服务工作质量高低的关键。因此,配好后勤人员一定要选准选好,既要符合其个性特点,要会管善管。具体说,笔者认为应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素质:
第一、要有变通处理问题的能力。变通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是创造性工作的具体体现。在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过程中,既要按照一定的工作原则和领导的意图办事,但又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动性,把原则性和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这就是变通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实际上是理顺领导机关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工作关系。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要诚信服务。机关后勤工作职能之一就是服务,诚信为领导、为机关、为基层服务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其次自己的位置要摆正。作为机关后勤服务部门它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作为工作人员不可以搞特殊,处理事务、发表意见要以机关后勤工作人员的职责身份出现,不能以领导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也不能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更不能以领导的指示、意见压人;再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向领导、同各部门干部多汇报、多联系、多沟通,在平时就形成一种相互了解、关系融洽的基础,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服务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要有区别轻重缓急的能力。后勤服务工作繁杂,事务很多,有主有从,有大有小,有急有缓,除领导(特殊情况)有专门交待之外,哪些事先办,哪些事后办,作为机关后勤工作人员应该考虑周全并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避免忙乱现象,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第四、要有会管善管的能力。机关后勤部门承担着接待服务管理、办公环境管理、生活管理、安全管理、车辆管理、服务管理等等行政后勤管理工作。这些管理工作管好管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的工作好坏,关系到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作为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会管善管的能力,做到日常管理不缺位,管理责任不缺位,管理制度规定落实不缺位,这样才能使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管而不乱、管而有序。
第五、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机关后勤服务工作性质决定其工作的从属性,但从属性并不意味着完全被动,被动与主动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只要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好,牢固树立为领导、为机关服务的思想,力争主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5.如何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 篇十五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就是指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科学的定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有效的教学,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进行评价,应该包括如下的教学内容: 老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对教学的管理、所创设的教学环境。其中,最为核心的评价内容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是在教学环节中最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评价内容为: 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教学内容。评价不但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评价的主要部分,如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好,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也好。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合理测试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的对象不光是包括教师的教,还要包括学生的学,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才是高质量的教学,对二者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有价值的判断。不管是评价谁,都要体现出学生的健康成长价值、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体现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所以,品德与社会老师要知晓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更以学生学来体现教师的教,这样,教学评价就会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二、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途径
l. 有效评价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来指引教学活动的方向,以便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教学标准,找出合理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配合教学目标的达成。现行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有一个总的目的,即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全国56个民族之间要团结友爱成一家,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我们家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引领下正在逢勃发展。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尊心,形成对民族的自豪感,能在老师的组织下或者自行为学校、家乡等地方做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贡献等。教师在从事教学评价工作时,要做到全面,力求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学习与实践中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 有效评价主体是学生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对象而展开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者是真正的课堂,突出这一教学理念,教师起到课堂的引领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启发与引导作用。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评价者之一,家长在家里可以监督学生的学习,督促他们主动观察生活。学校与社会大环境对于学生的品德起到检验作用,也应该加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中去。这样,对教学的评价才会多元化、综合化。
例如,在《品德与社会》“朋友之间”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就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阅读理解本章节的内容,老师则通过启发与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本课内容,让他们在讨论与探究中明白生活中朋友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懂得朋友之间的友谊是无价的,要在班级里多与同学相处,相互帮助,以诚待人。那么,对这一知识的教学评价,则可以运用学生在学校或者家里与朋友、同学之间的交往进行评价,教师运用、观察、谈话等方式进行深入评价,也可以听取学生对同伴的评价,通过评价,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朋友观与世界观。
3. 多元素评价
在品德与社会这教学中,首先是对老师的评价,评价时可以多听课,多考察,多比赛。这种评价方式适合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而对于学生“学”的评价,也要多样的评价方式去衡量。例如,在“你我同行”的知识学习时,让学生正确理解男生与女生的相处问题。特别是到了六年级,男生与女生之间的交往变得微妙起来,有的同学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发生了障碍,不能很好地相处,或者远离异性。那么,我们也要教会他们之间的交往,体会到男生与女生的和谐相处的乐趣,了解男女生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学会学习异性的长处与思维方式,学会欣赏异性。这也是对学生品德一个评价要素,教师在这方面的评价时要做到多观察、多引导,也可以布置作业,如让他们写一写你心目中的异性的优点与不足,这样的评价更为合理,而且会让他们以欣赏的眼光去了解异性朋友,也实验了综合评价的多样化。
4. 做好评价的实效性
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号不足,并能迅速地改正,如果失去了实效性,评价的功能就大大减少了,甚至评价是无用的。评价的实效性,就是让学生在对他们的每次的评价后都能得到反馈,能起到足够的激励效果,从而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促进自己的学习不断进步,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比如,在品德与社会“成长的足迹”的知识点学习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自己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如身体的变化、学习的进步、生活经验积累变化等,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成长都是在家长与老师的不断指导、同伴的帮助下进行的。所以,这方面的评价要做到实效性要高,让他们在评价中切实了解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评价是多元化的,要明确评价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形式,注重评价的实效性,切实让学生得到合理的评价,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战胜自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主动学习品德与社会知识,学会适应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摘要:小学道德和社会课程最为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既要上好品质品德与社会课程,还要学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教学评价也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评价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基于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搞好有效的评价,这是当前教师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通过实践教学,分析了教学评价的内涵,进一步论述了实施有效评价的策略。
16.如何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 篇十六
关键词:社会消防工作培训宣传业余消防队伍
中图分类号:X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21-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预防火灾事故,如何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消防安全保障,切实加强社会消防工作,迫在眉睫,笔者根据多年消防工作实践,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会消防工作,谈几点粗浅认识。
1、做好社会消防的广泛宣传培训工作
消防宣传是应社会经济的需要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面最大,涉及人数多,也是消防宣传普及的一个难点、热点,许多企业、群众因得不到有效的消防安全常识教育普及,缺乏防火常识和火场逃生自救能力,而忽略了身边的消防安全,致使社会面上隐藏着许多的安全隐患乃至发生火灾,做好社会化消防常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刻不容缓。
《消防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意识”。然而,就是在国家法律的强制监督下,火灾事故仍然频发,不得不让我们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下面我浅谈一下个人的一些观点。
(1)对消防宣传认识不到位。目前的社会消防宣传工作还停留在表面工作,发发传单,开开动员会,应付上级检查,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很普遍。应当加大消防宣传力度,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各地广泛发动广播电视、新闻、文化、教育、民政、安监、司法、旅游、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团体,共同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并深入推动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工作和中国消防志愿者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2)健全和完善社会消防培训机制。近年来,由于消防意识淡薄,消防知识匮乏的等因素造成的巨大火灾不乏少数。就2010年来说,上海11.15大火,起火原因就是由于缺乏消防安全常识,最终酿成大火。外来务工人口具有文化水平不高、流动性大等特点,加强这一部分人的消防宣传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使他们掌握了必备的消防常识,无论走到哪里,对社会都是一个保障。目前我国还没有健全和完善社会消防培训机构,对社会流动人口的消防教育与宣传,持证上岗,定期培训是一个长久利民大计。社会消防培训是指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务人员、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消防专职人员、科技含量较高的消防设施管理维护人员进行的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责任、火灾事故预防、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2、推动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工作
(1)家庭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组建社区,社区组建社会,做好家庭消防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工作中,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消防进社区,送情到家庭”等活动,大力宣传消防基本常识,以及灭火器材的使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以及生活中应该注意的消防问题。
(2)企业是社会中重点的火灾预防对象,消防部门应积极推进检查和加大整改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等“四个能力建设”;积极开展企业掌握火灾危险性、逃生路线和安全出口位置及逃生自救方法、会使用熟悉场所内简易防护面罩和手电筒等设施器材的位置及使用方法等;进一步减少火灾隐息和火灾带来的损失。
(3)积极组织“百日村寨无大火”、“消防宣传进公交车”、“包院联户”等行动,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开展上门服务。
(4)青年是一个国家未来的栋梁,抓好青年的消防工作也是一个国家大计。具有持久性。目前我国高校众多,可是利用高校青年学生宣传和带动社会消防的工作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开展多样化,趣味化的宣传培训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鼓励人人争当消防志愿者。着力培养下一代的消防工作计划。
3、增强社会业余消防队伍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飞速发展,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各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素质的不平衡,加上一些企业主只追求产量,消防意识放松,企业的大部分员工也缺少消防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致使近几年火灾频发,损失惨重,给企业、社会、家庭带来沉痛的教训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虽没有对企业设立消防宣传设定明确的条文规定,对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人(法人单位的法人和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的设立和职责分工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履行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等职责。要实施和组织落实下列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拟订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等职责,同时要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我国业余消防队伍的现状:根据公安部“十一五”消防规划和“镇镇建队、村村配泵”的要求,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所有行政村建立配有手台消防泵等基本灭火装备的义务消防队”的要求还存在较大距离。在已经建成的一部分政府专职队中,由于经费保障不到位,导致队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管理松散,无法保证正常的灭火抢险救援。企业中,原则上是以保安为主体的业余消防队,消防知识匮乏,技术装备,人员安全思想意识不高等特点尤为突出。这些多种形式的业余消防队是在发生火灾时,最先发现、最先扑救的队伍,发展好,建设好至关重要。所以,要想切实抓好、建设好业余消防队,还是要请各级行政机关给予政策扶持和督导。为加强我国农村消防站队伍建设,巩固我国社会面火灾的防控体系工程,结合村、企业消防安全的实际情况,消防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已有的业余消防队,要加强队伍管理和训练,切实提高战斗力,一旦有火灾发生,能够及时赶往现场,确保拉得出,打得赢;政府部门给予经费,加强业余消防队伍的建设,补充消防器材装备,确保有力的维护消防安全。
总之,新形势下的社会消防工作已经是关乎构建和谐社会的因素之一,各级人民政府,消防机构应当审时度势,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引领全国人民,动员全社会力量,增强消防意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经济的蓬勃发展,开拓新的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2]刘盛,刘明洁.消放安全教育读本[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3]黄郑华,李建华,黄汉京.企业消防规定[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4]徐晓楠.消防基础知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郑永强.政协第九届温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报告[R].2009年7月3日.
17.如何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 篇十七
一、全力做好关系群众基本生活的各项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要求,从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入手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对城乡贫困群众给予救助。为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五保对象发放一次性救助资金;对城市特困群体中患重大疾病、遭遇重大灾害等意外事件的家庭实施救助。二是安排好对特困群众的应急救助。春节期间,市、县(市)区设立临时救助站,随时救助临时出现困难的群众,安排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返乡。三是对困难职工进行救助。市总工会组织对城镇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和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生活临时困难的职工进行救助。四是做好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扶持。2009年1月在全市开展再就业专项援助月活动,举办有针对性的就业困难群体招聘专场洽谈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援助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对2008年新产生“零就业家庭”就业人员逐户进行回访,确保就业稳定。五是做好社保、低保金和农民工工资发放等工作。确保社会保险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的社会保险金、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畅通农民工举报投诉渠道,重点跟踪监控有欠薪记录的用人单位,切实保障工资及时足额支付。及早安排2009年为农村住房困难户、危房户修建和维修住房。
二、安排好各项走访慰问活动
春节前,在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前提下,要全面安排好各项走访慰问活动,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组织的关怀送到方方面面、千家万户。一是安排好走访慰问贫困户工作,对农村困难户、城市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残疾人进行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结合“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活动,各定点帮扶单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所帮扶的贫困群众进行普遍走访慰问。二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走访慰问驻军官兵和优抚对象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民的鱼水情谊,巩固双拥成果。对企业师、团职军转干部和1953年底前入伍的营职以下军转干部进行普遍走访,对其他营职以下企业军转干部、建国前老战士、抗美援朝老兵要按比例进行重点走访。有帮扶任务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对所联系的企业军转干部要安排一次走访慰问。(下转A2版)(上接A1版)三是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同志。安排好对农村敬老院和市光荣院、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及市地级老领导、老三八红旗手、老妇联干部、老红军和红军遗属的走访慰问,安排好老同志的节日活动。四是做好其他各界代表人士的走访慰问。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要在节日期间,对优秀专家、各界高级知识分子、党外干部、宗教界人士、台商、台属、台胞、侨胞、侨眷和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节日期间在岗工作的公交、供水、供气、供暖、环卫行业职工进行广泛的走访慰问,向他们表示诚挚谢意。
三、丰富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一是保障市场供应。根据节日期间城乡市场需求情况,做好粮油价格监测工作,搞好肉类、禽蛋、蔬菜、烟酒、海产品、水果、食盐等商品的储备,保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要组织相关商业企业,面向偏远山区开展送货下乡活动,保证山区群众就近买到物美价廉的商
品。搞好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货源储备,确保渠道正规、质量可靠,经营安全有序。二是安排好文化娱乐活动。搞好广佑寺新春庙会,办好春节大型综合文艺晚会、“开门红”优秀秧歌展演、迎新春辽阳艺萃民间舞蹈展演和焰火晚会等大型文化娱乐活动。组织文化进敬老院活动,举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和新春笔会。与驻军部队共同举办军民迎春晚会。辽阳广播电台、辽阳电视台要精心安排,精良制作,不断推出精品文艺节目。要结合两节期间的文化活动安排,组织搞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是搞好“三下乡”活动。科技、文化、卫生部门要组织专业力量较强的工作队伍深入农村,集中为农民送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卫生知识和服务。特别是市卫生部门要组织二级医疗机构深入乡村巡诊,为农村贫困患病人员提供免费诊治服务,对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特困户、荣复转业军人、五保户进行重点诊治,并搞好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四是整治好城乡环境。继续抓好城市亮化工程,保证街灯亮灯率在98%以上。加强市容管理,合理规划设置节日市场。提高除运雪和环卫工作水平,加大城乡结合部、村镇的环境整治力度,保证节日期间全市城乡道路畅通、环境整洁。
四、切实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
一是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强化农业投入品、农产品、食品生产原料、上市动物及其产品、药品的安全检测和管理,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以及食品小摊点、小食杂店等为重点,强化对各类集贸市场及超市入口商品的监督检查,严防销售过期、“三无”和不合格商品,保证市场流通食品、药品安全。农业、动监部门要加强对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查处在生鲜乳收购、运输,饲料生产企业蛋白原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化工产品和瘦肉精等违禁药品行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强化对宾馆、饭店、餐厅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执法监督检查,保证公共饮食场所的食品安全。工商、质监、公安、物价等部门要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和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保持市场价格特别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基本稳定。旅游部门要加强对各类旅游景点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严肃查处坑害游客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巡逻防范力度,严厉打击“两抢一盗”行为,防止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生。深入开展“民警进万家活动”,有效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高度警惕和有效预防暴力恐怖活动的发生,确保节日期间社会政治稳定。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保证影剧院、歌舞厅、网吧等公共文化娱乐场所规范经营,满足群众健康的文化需要。三是加强节日期间信访工作。深入落实在全市开展维护信访稳定“人民战争”实施方案,大力开展“解难题促和谐”实践活动,建立联动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从源头解决矛盾和隐患。健全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预案,突出稳控重点,严密掌控重点群体动向,依法处置去省进京非正常访。
五、强化安全生产工作
要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密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元旦、春节前,要开展两次全市性安全生产大检查,特别是对高危行业企业进行隐患排查,确保不发生事故。安监、公安、城管等部门要组成检查组,开展全市烟花爆竹销售、储备、燃放及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检查。煤管、公安、工商、电力等部门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在节日期间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巡查,严厉查处煤矿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商场、学校、医院、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地区和大型集会场所的安全检查,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安全生产部门要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准备应急救援物资,提高应对和处置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要认真组织搞好供暖、供水、供电、供气和电视信号传输设备、管网的检查及维护工作,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各供暖企业要调配优质燃煤,保证供暖质量,确保城市居民日常室内温度不低于16摄氏度,两节期间95%以上供暖户不低于18摄氏度。房产、城建、电力、广电等部门要制定节日期间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抢修方案,遇有突发事故,在最短时间内妥善处置。安排好“春运”工作。经委和公安、交通、城建、工商等部门要开展营运车辆安全管理及运营秩序检查,打击非法营运,严查交通运输工具带病运行、客货运输超载超速以及驾驶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对所有桥梁逐一进行排查,对危险路段的安全设施可靠性进行全面检查。铁路、公路交通部门要做好运力安排和旅客疏导工作,加强检查,严禁烟花爆竹等危险物品进站上车,确保“春运”安全有序。
六、坚决禁止奢侈浪费行为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执行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制止奢侈浪费、收受礼金、赌博等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拜年等名义用公款相互宴请。要减少、简化各种茶话会、联欢会,严格控制年终各种评比、表彰、奖励活动。要严肃财经纪律,严禁利用过节巧立名目突击花钱、滥发钱物,禁止违反规定制售、赠送和接受各种礼金、代币券。严禁向企事业单位和群众乱摊派、乱收费,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接受下级单位的宴请和馈赠。禁止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支付高消费娱乐活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节日期间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明确责任,逐项分解,落实任务。一是严密安排好帮扶工作。凡涉及下乡帮扶和走访慰问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制定具体的帮扶方案,确保各项帮扶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加强帮扶资金管理。凡涉及直接发放款物的,要严格审核发放对象,严密发放程序,确保不重不漏;涉及组织各种活动的,要厉行节约,努力发挥每笔经费的社会效益。严禁挤占挪用扶贫资金,一经发现坚决查处,严惩不贷。二是新闻宣传部门要制订细致的宣传计划,及时报导各行各业、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及先进典型,全面反映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带动全社会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三是加强节日期间应急管理和值班值宿工作。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制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预防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
【如何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推荐阅读:
如何做好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09-13
如何做好警务保障工作07-05
浅谈如何做好质监机关后勤保障工作08-23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10-02
如何做好工作09-08
做好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07-12
如何做好招商工作11-26
如何做好科研工作06-08
如何做好预算工作介绍06-16
如何做好党群工作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