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工作职责

2024-10-26

社区志愿者工作职责(共13篇)(共13篇)

1.社区志愿者工作职责 篇一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部分, 高校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 向大学生志愿者发布服务信息、提供服务岗位, 志愿者按照要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当然志愿者也可按照相关规定, 主动的、自发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志愿服务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实践平台, 是构建和谐文明校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缺失和不足, 还需要从强化组织管理、加强区域交流等方面加以完善提高, 以推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1 社区志愿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时, 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如志愿服务的功能定位、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及相关政策等方面。具体如下:

1.1 缺乏志愿者的情况。

与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 我国目前的社区服务存在很多的问题, 比如说志愿者的人数, 质量方面。现在我们社区的服务志愿者大多是老年人, 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项工作, 青年人没有时间也缺少足够的欲望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中来, 但是老年人也有不方便的地方, 毕竟他们能力和身体条件有限, 有时候满足不了社区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调动青年人更多的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中来。

1.2 志愿者组织行政化倾向。

在国外有很多的社区服务志愿者工作是自行组织的, 而在我国更多的是由政府组织的, 常见的就是街道办, 居委会。有很多志愿者工作甚至是在他们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很多志愿服务工作就是街道办, 居委会的成员, 这样就与政府直接挂钩, 缺乏自由组织的灵活性与创新性。而且政府组织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并不能满足社区的需求, 因此政府应该从志愿者服务工作中脱离出来, 更好的发挥民间组织的灵活性, 让他们来完成志愿者服务工作, 政府只需要对他们进行宏观的管理即可。

1.3 服务理念过于表面化。

志愿者往往被理解为政府组织和领导要求的义务加班, 或者到社区“学雷锋, 做好事”。志愿服务只是一种形式, 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社区解决一定难题等方面很难真正发挥作用。社区志愿服务不完全是“施舍济困”的慈善性质, 要更多地体现出公民的社会责任, 是参与者更高的生命价值的体现。志愿者用良好的态度、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向社会提供更广泛、更深入、更有品质的服务, 展现志愿服务的社会表率作用。当前社区居民的志愿参与程度很低, 对于社区建设起的作用有限。如何提高社区居民对志愿活动的认知程度, 激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志愿活动, 就成为今后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2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社区志愿服务, 就是个人自愿参加, 以社区为依托, 为社区提供有意义的公益性的服务工作, 满足居民的生活工作需求,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促进了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锻炼了社区志愿者的能力, 促进了小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且有益于我国现在正在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从社区来说, 充分挖掘了所在社区的人才资源, 使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进行了更新, 员工的人力资源模式也从员工为主, 义工为辅转变为义工为主, 员工为辅的模式, 更能满足社区的需求, 促进社区良好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 这份工作给他们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增加了对社区甚至社会的责任感, 让他们从学生变成了一个社会人, 锻炼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了他们的社交技巧, 也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与奉献的精神。

3 关于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

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志愿者的服务工作, 政府要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开展培训志愿者的工作, 在他们开展工作之前给他们传达一些服务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技巧, 增加他们的服务能力。凭借对志愿者的培训可以建立志愿者与他们服务的社区的关系, 促进更好的沟通和服务工作。同时金钱是工作的保障, 国家政府也要提供资金扶持社区的服务工作。并且对于志愿者的工作要有良好的鼓励措施和评价措施, 调动他们服务的积极性, 也让社区工作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化, 规范化。对于社区服务的工作管理也要加强, 这样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才能有效的工作, 开心的工作, 满足社区的需求也满足志愿者的需求。并且要积极引导社区服务志愿者参与一些自己擅长的社区公益活动, 比如说社区的法律帮助, 帮助困难户, 家电维修等。

4 结语

志愿者服务工作不仅是一种慈善活动, 还是一种责任, 无论国家或者个人都不应该逃避的责任, 对于它的宣传也不能只停留在道德层面上, 而志愿者的选拔也不能只从那些勇于牺牲自己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人中选出, 应该让每一个合适的人都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中来, 这是公民的一个不可逃避的责任。但是不论公民是否参加志愿者的活动, 都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不能干涉他们的选择。对于志愿者来说, 志愿服务工作不能仅仅是一种爱心奉献工作, 他们也应该从中得到应该得到的回报。可以从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角度重新扩展认识志愿服务的价值, 寻找合适的志愿者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工作, 从而达到双方互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少君.公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社会工作 (下半月) , 2007 (6) .

[2]北京志愿者协会编著.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6.

[3]佟王宜.问题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J].中国青年研究, 2001 (2) .

2.社区志愿者工作职责 篇二

关键词: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建设

一、研究背景

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国家,到2014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5.55%。面对巨大的养老压力,选择何种养老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养老相对于其他养老方式来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首选方案。而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社区养老的质量,需要特别关注。只有积极促进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才能改善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稳定老年群体,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相关概念

(1)社区养老。虽然众多学者对社区养老定义的阐述有所区别,但共同之处在于以下三点:1)社区养老是多方协调,共同开展养老活动的一种模式;2)社区养老都离不开家庭养老与专业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3)社区养老突出养老需求的多样化。社区养老综合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点,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与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方面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能性。因此,社区养老是目前解决我国养老难题的一个可行之策。(2)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又称为社区助老服务、社区老年服务、居家服务等。虽然社区养老服务名称各异,各个学者的对其定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指依托政府,社区协同,多方参与,共同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老年服务的一种模式。(3)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从广义上来看,凡是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可以被统称为养老服务人才,因此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也是养老服务人才的一部分。

三、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存在的问题

(1)志愿者数量不足。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发展较为缓慢,志愿者数量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在美国,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的志愿者人数大约有9000多万人,而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我国的社区志愿者人数目前大约只有540万人数,而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就更少,差距显而易见。(2)志愿者来源渠道不畅。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大都是经过校园招聘的形式招募的,大学生群体有限,愿意参加社区养老服务志愿工作的大学生更有限,所以仅仅靠这一方式招聘,显然满足不了需求。(3)志愿者流动性大。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目前还没有严格的准入与退出制度,导致了志愿者队伍极不稳定,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现象突出。再加上,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大都没大学生,他们的课业比较繁重,时间也不固定,所以很难把这一群体给稳定下来。(4)志愿者服务质量不高。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与训练,简单的了解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工作后就上岗,专业性较差。志愿者群体大多为大学生,所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在生活照料方面的技能较差,不能很好的照顾老年人;并且,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没有心理辅导、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老年人的服务范围有限,导致志愿者的服务质量不高

四、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对策

(1)结合志愿者的特长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一方面要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在志愿者的社区养老服务技能培训中,注重志愿者的志愿精神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发掘志愿者的特长,给志愿者安排适合自己的工作,帮助志愿者运用自己的专长去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工作。(2)壮大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服务队伍。进一步扩大低龄志愿者队伍,发挥老年人余热,促进青年群体的加入。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注册制度、志愿者服务资金保障机制、志愿者激励机制等。吸引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加入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3)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信息档案。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的信息档案,可以有效的使用志愿者资源。(4)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有偿服务机制。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大资金投入,对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提供一定的补偿,可以是经济上的经济补偿,如交通费补贴、餐饮费补贴或是按服务质量与服务时间给予少量的工资,赠送纪念品;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补偿,如在社区网站上公开表扬,在学校综合测评中给予加分认可;还可以是物质补偿,如赠送纪念品等。

参考文献:

3.社区志愿者工作个人总结 篇三

社区志愿者工作个人总结范文1

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需求,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这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义安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在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让“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这个中心,以“社区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为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推动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建设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开拓工作领域加强项目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贴近民生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项职责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队伍。在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由上百名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服务队伍,发挥各自职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真正发挥组织机构的功能作用,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二、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社区宣传栏、党员学习日、组长会议以及社区举办的文体活动等活动载体,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和重要意义,提高了居民群众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为社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liuxue86.com

三、组织志愿者,结合社区实际开展活动。

1、充分发挥辖区单位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例如,在学雷锋月与卫生院,共同开展辖区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两次,清运垃圾车,为整治辖区的环境卫生做出了贡献。另在端午节活动中,我社区志愿者同卫生院一起为辖区孤寡老人送去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让辖区孤寡老人、低保人员过上了一个温暖、快乐的节日。

2、积极组织社区志愿者举办知识讲座,与辖区居民进行交流。例如安全消防知识讲座、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卫生健康讲座、环保意义讲座等活动,提高了辖区居民知识水平和加强社区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3、及时了解辖区内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情况,定期到老人们家中打扫卫生,嘘寒问暖,解决他们生活实际困难,成为老人们诉说衷肠、解疑难的好帮手,让社区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4、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在社区内开展“洁美家园行动”,志愿者清理了小区内卫生死角,并且开展文明劝导工作。

这一年我们志愿者工作初具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我们将继续努力。使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发挥其更大作用。

社区志愿者工作个人总结范文2

2019年,社区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开拓工作领域,以社区志愿服务为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的志愿服务活动正向着持久、规范、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一、注重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为了切实把志愿服务站工作落到实处,把志愿服务意识和回报社会理念深入居民,我社区成立了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及多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先后开展了为老服务、科普宣传、法律援助、禁毒志愿者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社区志愿者的积极响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开展各项活动,确保社区各项志愿服务正常有序。

1、清洁社区,爱护家园。社区志愿者定期开展打扫社区卫生、为居民宣传政策法规安全知识等服务活动,平日里打扫小区的卫生死角,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还居民一个整洁、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当前全民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下,志愿者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及实干活动,为社区清洁全力出击。

2、便民利民。社区志愿站定期开展大型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各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计划生育、修伞、修鞋、修自行车、理发等各种便民服务。

3、维护社区治安。对社区进行全天治安巡逻,有效维护了社区治安,将在巡逻过程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或存在的各种隐患及时传达给社区,极大地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在巡逻过程中,志愿者还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有力维护了小区的文明、安全、稳定。

4、帮困服务。社区组织各志愿者队成员于节日、不定期对社区低保人员、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进行慰问关怀,平日里经常上门询问生活情况,发现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在春节期间,社区组织帮困志愿者一起上门走访了困难群众,给他们送去了生活必须品。不定期上门为居民修理电器、照料困难人员、解决生活困难。

5、科普宣传。社区法律服务志愿者、科普宣传志愿者不定期上门为居民传播科学、法律,为其提供法律援助。不定期对居民以讲座、座谈等形式进行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与传播。青少年寒暑假期间,文体志愿队还特地组织学生学跳健身操、舞蹈、唱歌等,丰富学生假期生活,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校外文化教育氛围。

6、在社区计生服务方面,志愿者努力为社区育龄妇女提供满意服务,为她们和她们的家庭更多的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和婚育新风的有关知识,介绍各种避孕节育方法“计生小信使”服务,向她们介绍紧急避孕方法,并为她们提供避孕药具及对孕情监测的服务,使她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文明、幸福、美满。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将一如继往做好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志愿者队伍,增强志愿者服务意识,提高志愿者服务技能,实实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志愿服务。

社区志愿者工作个人总结范文3

20XX年,XX街道按照区文明办等相关部门要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重点从工作体系、运行机制、组建队伍、深化活动等方面入手逐步使志愿者工作走上正轨,探索依托社会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的新突破。

一、搭建工作体系,强化组织领导

搭建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捋顺工作关系,加强组织协调。街道和社区分别成立了此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街道志愿服务工作由工委副书记主抓,文明办为牵头单位和责任科室;10个社区分别明确了此项工作负责人,以此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体系。各级领导班子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内容,以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志愿服务工作有序扎实深入开展。

二、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工作保障

为了使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街道文明办从制度建设入手,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一是完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继续加大志愿者招募工作力度。2010年,我地区注册志愿者人数为8962人,达到了辖区常住人口的8%以上。

20XX年,我们在夯实以往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志愿者招募和注册登记工作力度,将工作触角从社区居民延伸到社会单位,从两新组织延展到商务楼宇;二是完善培训工作制度。将志愿者按照不同职业、年龄和本人志愿服务意向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和归纳,建立不同种类的志愿服务队伍,定向进行培训,满足地区居民和社会单位各种服务需求。三是建立激励保障工作制度。

街道制定了《20XX年志愿服务行动方案》,投资10万元,建立文体、兴趣、环保等各类志愿者小组,招募不同爱好和兴趣的各类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年底按照志愿者本人和志愿者队伍情况,落实对志愿者星级评定表彰奖励制度和对志愿服务品牌队伍的表彰激励制度。

三、组建各种队伍,强化凝聚作用

落实《20XX年XX街道志愿服务行动方案》,办事处机关组织了交谊舞、足球、游泳等兴趣志愿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地区共建单位组织了创建传媒、经典诵读、影片巡放等志愿服务小组;7个社区组织了合唱、舞蹈、环保、治安、培训等各种志愿服务队伍。

各志愿者小组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小型分散的志愿行动,既围绕社会公益事业开展主题志愿者行动,也围绕本行业、本领域弱势群体开展健康志愿、专题献爱心等行动,不断拓展志愿者活动领域,同时增强了各种志愿小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广泛开展活动,强化品牌意识

各种志愿服务队伍在全地区范围内开展了以红歌合唱、诗歌赛、乒乓球、羽毛球、棋牌、健步走、足球、游泳、手工制作等为主要内容的趣味文体活动;在共建单位中开展了创建传媒、经典诵读、心理咨询、培训、影片巡放等志愿者行动;同时,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全年开展了10次大规模的以城市交通、环境整治、城市卫生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志愿者行动。

在工作中注重培育典型和特色品牌。我们一是与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通过党员志愿者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创党群共建工作新局面。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了党员志愿者队伍,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开展了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

二是与推进市民素质提升结合,组建了市民学校义务师资和指导员志愿者队伍,加强市民文明学校建设,切实提高区域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三八”节期间组织开展了女性风采展示赛;“五一”期间,组织了社区歌咏比赛、舞蹈比赛等红色大舞台系列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组织了第二届“端午时节话文明”等特色活动。

三是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品牌活动。暑假期间,在7个社区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争当六小志愿者活动”,XX社区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区艺术绘画、知识问答和互动游戏取得了很好效果。

四是与“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等主题活动相结合,XX社区组建了环保志愿者队伍,鼓励居民自觉开展垃圾分类,维护社区环境。

五、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

1、居民志愿者普遍年龄偏大,社会单位志愿者发动有待进一步加强。

2、志愿服务需求与志愿者资源之间尚需有效衔接。

3、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服务积极性需要进一步加以保护和激发,志愿活动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扩大。

建议发展社会组织,将此项工作由政府牵头逐渐转变为由社会组织牵头,广泛招募社工开展各项工作。

社区志愿者工作个人总结范文4

参加志愿活动已经半个月了在团市委的指导下和局领导的关心下,积极开展了志愿服务工作,履行志愿者的职责,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工作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在参加志愿活动的半个月中,我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其中有一件事情另我印象深刻。记得当时是,早晨公交车最拥挤的时段,有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上了车,一个中年男子主动站起来给老人让座,老人笑呵呵的向他敬礼,说了声谢谢。而他起身离开位置的一刹那,我才发现,他的右腿好像不太方便。原来,他是一名残疾人!而车上的乘客也发现了男子的不便,纷纷站起来给他让座。这虽然是件小事情,但是温暖着每个乘客的心。

参加这次活动,我受益良多。我将始终以一名共青团员的纪律、责任感来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以及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在工作方面,发扬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认真参加了局里组织的共青团员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并扎实学习了党的理论、政策,坚持党的建设总目标。以“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完善自己、弘扬新风”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认真履行志愿者的职责,为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积极参与局里组织的学习,严格遵守单位的纪律要求。

我的志愿服务期已经结束,这半个月的志愿服务经历是值得我终生铭记的。在这半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深刻体会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将以这次的志愿服务经历鞭策自己,继续弘扬志愿精神,为社会做出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贡献。

4.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总结 篇四

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总结

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需求,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这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在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让“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这个中心,以“社区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为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推动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建设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开拓工作领域加强项目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贴近民生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项职责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队伍。在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由上百名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服务队伍,发挥各自职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真正发挥组织机构的功能作用,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二、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社区宣传栏、党员学习日、组长会议以及社区举办的文体活动等活动载体,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和重要意义,提高了居民群众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为社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志愿者,结合社区实际开展活动。

1、充分发挥辖区单位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例如,在学雷锋月与卫生院,共同开展辖区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两次,清运垃圾车,为整治辖区的环境卫生做出了贡献。另在端午节活动中,我社区志愿者同卫生院一起为辖区孤寡老人送去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让辖区孤寡老人、低保人员过上了一个温暖、快乐的节日。

2、积极组织社区志愿者举办知识讲座,与辖区居民进行交流。例如安全消防知识讲座、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卫生健康讲座、环保意义讲座等活动,提高了辖区居民知识水平和加强社区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3、及时了解辖区内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情况,定期到老人们家中打扫卫生,嘘寒问暖,解决他们生活实际困难,成为老人们诉说衷肠、解疑难的好帮手,让社区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4、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在社区内开展“洁美家园行动”,志愿者清理了小区内卫生死角,并且开展文明劝导工作。

5.试论当前社区志愿者工作 篇五

前言

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工作,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我解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总体而言,社区工作是繁琐的,但却又是和社区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社区志愿服务是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从社区成员多种需求出发,组建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组织网络,开展各种无偿公益服务,协助解决社区问题,倡导社区居民互助,共同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公益服务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的主体是社区志愿者各社区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由社区内自愿者服务队和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组成。志愿者组织机构的职责: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招募、培训、管理志愿者,确立服务项目,落实服务活动,为社会公益工作和社会保障工作等提供服务。

一、社区志愿者的标准

注册志愿者的基本条件:热心于公益事业,不怕困难,具有奉献精神;具备与所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根据自身愿望和条件选择一个志愿服务项目,从事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思想品质优良,无不良嗜好,无违法乱纪行为,遵纪守法;能遵守《邵武市志愿服务条例》的相关规定,服从各级志愿者组织地管理;年龄16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的可以跟随监护人或在有组织情况下参加志愿服务)。均可到社区志愿者组织申请。

一个规范化的社区志愿服务站必须具备“八个有”:有常设的领导机构;有统一的标识〈统一悬挂“管城区北顺城社区志愿服务站”牌匾 规格:55cm*35cm〉;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公场地和必要的办公设备;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有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档案;有相对固定的服务项目;有完整的活动计划和活动内容记录〈图片文字影像资料〉;有规范的规章管理制度。

二、志愿者的保障与奖励

社区要确保有专门的志愿服务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可接受社会捐赠和资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挪用。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依法接受街镇团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监督。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要落实专人分管志愿服务工作。各级党、团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

作,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发挥主体作用。社区党员志愿者组织、妇女志愿者组织等统一纳入社区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接受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协调管理。建立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和绩效评价制度,统一发放《注册志愿者工作手册》,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数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考核、表彰志愿者的重要依据。注册志愿者每年至少要参加20小时的志愿服务

三、志愿者活动的功能

1、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着眼于“便民”、“利民”,各社区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社区、共建单位的志愿者开展便民设摊、教育培训讲座等服务活动,服务项目涉及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美容美发、法律法规、劳动就业、权益维护、科教文化等多个领域,以其面向特殊人群和公益性的特点,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公共管理功能。着眼于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巡访队积极扮演“啄木鸟”角色,对市容卫生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为街道落实整改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小区日、夜防队负责巡视居民区,承担了社区稳定工作,积极维护社区治安环境;交通文明志愿者积极协助交巡警、交通协管员维持交通秩序,宣传文明出行;不少社区还组织居民成立了护绿队、护园队,积极协助街道、社区以及辖区单位参与公共管理,提高了管理水

平。

3、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社会保障功能。着眼于帮助弱势群体,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社区志愿者广泛与困难家庭、优抚对象、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结对帮困,积极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有效实现了社会保障功能在社区的延伸,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四、志愿者工作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街道志愿服务活动比较活跃,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和谐社区建设的更高要求面前还有差距,社区志愿者工作顺应形势的能力尚待提高。从目前来看,制约和影响街道社区志愿者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出多头,缺乏统一管理。街道虽然建立了志愿者总队,但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缺乏远景规划和协调统筹,导致志愿者分队称谓繁多、档案重置。目前,街道就有科普、日防夜防、法制宣传、环保、交通值勤、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巡访等志愿者队伍20支以上,这些志愿者队伍由街道不同部门、社区以及单位自行组建,从登记注册到工作记录都存在大量重复性要求,无端增加了工作负担。平时又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组织,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2、管理散乱,缺乏机制保证。目前,街道社区志愿服务还停留

在搞活动、上项目的阶段,短期性、随意性强。主要表现为:(1)没有建立志愿者注册登记机制,造成志愿服务供给信息匮乏;(2)没有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反馈机制,缺乏对志愿服务行为的认同和肯定;(3)没有建立志愿服务需求信息采集机制,社区内大量的服务需求不能通过有效的渠道反映出来;(4)没有建立志愿者约束激励机制,志愿者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内化为志愿服务的精神动力。

3、宣传无力,缺乏正面引导。近年来,街道对志愿者活动也有报道,但忽视了典型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对志愿者活动中所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个人鲜有及时、持续、系统的宣传报道,宣传的手段还较为单一,时间上也缺乏连续性,影响了典型作用的发挥。

4、参与面窄,缺乏活动载体。尽管街道几年来相继开展了“三百工程”、“在职党员联系社区”、“文明在我脚下”交通文明值勤宣传等志愿者活动,各社区也有社区课堂、法制宣传站、便民设摊服务等一批活动载体和阵地,但仅限于特定人群,很多志愿者都是老面孔,真正适合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载体并不多,志愿者活动的能量还有进一步挖掘释放的空间。

5、存在误解,缺乏正确认识。目前,社会上对志愿者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甚至存在误解,严重影响志愿者工作的持续开展。主要表现为:(1)形式主义论。认为开展志愿者活动是逢场作戏、摆花架子,都是为应付上级检查和工作宣传的需要,没有实质内容。(2)

6.社区志愿者工作职责 篇六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全区东部、西部和中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抽取4名医护人员作为一级培训对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共抽取12名,包括全科医 生 、 护士及公 卫人员 , 男性3名 , 女性9名 , 年龄(32.71±5.86)岁,均为中专以上文化。并从相同的乡镇中各抽取3个社区,3个社区各抽取10名社区志愿者作为二级培训对象,社区志愿者共抽取30名,包括社区居委会干部、村干部及乡村医生,男性10名, 女性20名,年龄(35.11±6.96)岁,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1.2方法

培训内容主要为健康素养66条、授课技巧及教案设计等。培训方式:对学员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和“一对一健康教育”的能力培训,集中培训2天,模拟训练2天,共计4天。模拟场景要求受训者独立完成一份简单的教案设计,进行一次授课和现场的“一对一”健康教育。模拟场景现场对受训者进行摄像,随后由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最后对受训人员再次进行授课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

1.3效果评估

考评组(30名社区居民和5名健康教育专家)对学员培训前后的授课技巧、教案设计及“一对一”的健康教育能力等进行评分,每个项目设1~5分,最高分为5分;学员对培训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对接受学员健康教育指导的社区居民于培训前及接受培训1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使用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1.4数据录入与分析软件

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双录入,经核对一致性符合要求,对数据库进行整理后,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 12名医护学员的培训效果

培训后,12名医护学员的教案设计、授课内容、课堂气氛及授课技巧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P<0.01),见表1。“一对一健康教育”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对居民的帮助性、行为影响及知识面有显著提高(P<0.01),见表2。 12名医护学员的健康教育能力明显提升,接受社区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指导的社区居民,培训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有提高(P<0.01),见表3。12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学员认为此次培训效果很好的达90%以上,见表4。

%

2.2 30名社区志愿者的培训效果

培训后 , 30名社区志 愿者的教 案设计 、 授课内容、课堂气氛及授课技巧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P< 0.01) , 见表5 。“ 一对一健 康教育 ” 能力得到 明显提升,对居民的帮助性、行为影响及知识面有显著提高 (P < 0.01) ,见表6 。 30名社区志愿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提升,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 影响明显 提高 , 差异均有 显著性意 义 (P< 0.01) ,见表7 。 30名社区志愿者认为此次培训效果很好的达85%以上,见表8。

%

%

3讨论

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演练教学,在模拟的场景中不仅演练如何操作和处置,更重要的是体会所担当角色肩负的责任和心理活动,在本位思考外达到换位思考。通过此次培训可知,体验式教学法得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的一致好评,12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学员对培训方法、培训内容、授课安排和培训材料的满意度均为90%以上。30名社区志愿者对培训方法、培训内容、授课安排和培训材料的满意度均为80%以上,他们均认为这种非填鸭式、互动性强的受教方式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到技巧。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是社区健康促进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工作技能及组织指导能力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都有重要的影响[5]。 因此,提升他们的能力,对于普及健康知识、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体验式教学法运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训,通过将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时存在的问题一一记录,并在专家和社区居民两个层面予以现场指导,使得社区医生能清楚了解自身不足,并及时予以改正,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学员在实际工作能力上得到了提升。培训前后12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学员“集体健康教育”和“一对一健康教育”能力均得到提升(P<0.01)。通过访谈得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学员认为四天的培训时间合适,期望下次再有机会参加类似培训。

7.志愿服务促社区和谐 篇七

关于志愿服务和社区和谐的关系。笔者认为,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和谐的基础,是社区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

志愿服务是社区参与的演兵场。社区志愿服务,一是要参与者自己自愿,用自己的时间、资源、精力和技能,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有困难的人和社会公益事业、福利事业提供的服务。所以,我们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实际上就是倡导居民参与、鼓励居民参与,使居民养成参与社区事务的良好习惯,这本质上做的是为构建和谐社区添砖加瓦的工作。

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是以服务为宗旨的参与。首先是为最困难的人和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这实质上也就体现了对社会资源的第三次分配。同时,它又要为社区的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贡献力量,比如,环保、教育、卫生、扶贫,等等。这些都无不说明社区志愿服务在实现社区内的公平公正,在推进社区内的社会进步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区志愿服务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不仅帮助了他人,促进了社会进步,而且也使自己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思想境界上又得到了新的升华。所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对于促进社区文明,全面提升人的素质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社区志愿服务,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区安全也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志愿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可以化解一些社会矛盾和减少一些社会冲突。特别是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们思想比较混乱的时候,通过社区志愿者的心理卫生普及和心理辅导服务,可以解开人们心里的困惑,疏解人们心中的情绪,使人们保持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顺心顺气顺畅,增强社会认同。在社区志愿服务中,有许多的社区居民和社区老年人,自愿组成巡逻队、联防队,白天黑夜从不间断,成了社区居民的守护神,织就了基层的第一道安全网,有力地保障了社区的安全和稳定。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和谐社区的品牌志愿服务形象,可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如:

党员志愿服务 充分发挥各部门党员志愿者先锋作用,立足基层、服务社区,开展植绿护绿、扶贫济困、社会公益、爱心助学、助残帮扶等活动。

社区志愿者 以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建设为基础,组织志愿者常驻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开展为社区居民送文化、送法律、送健康等各种便民利民活动,推进社区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建设,探索开展社区青少年预防与自护教育、大学生挂职居委会主任助理、暑期社区社会实践等活动。

文明志愿服务 以重庆目前开展的“市民素质大家谈”活动为主体,协助城管部门解决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举办捡拾垃圾、擦洗小广告、维护城市公共公用设备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身体力行维护城市环境,增强广大群众维护城市环境和秩序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生态志愿服务 组织志愿者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创建“全国生态区”的号召,以普及环保观念、加强生态教育、组织环保实践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培育生态文化、开展生态体验、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动员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生态环境建设,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卫生志愿服务 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力量,实施以“进社区、送温暖”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适合、有效、便利的卫生信息和健康服务。结合卫生纪念日,联系实事工作进程,及时有序地开展义诊咨询、送医送药、健康教育、扶贫帮困等活动。同时,定期组织全区志愿者参加无偿献血、骨髓捐献活动。

此外,要构建和谐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于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认识,不断提升对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督导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将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纳入全局工作日程,组织部门和街道(镇)组织,要经常深入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志愿者服务开展工作的情况,强化督促指导,并将此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之中。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社区文化宣传设施,广泛宣传社区志愿服务的知识、技巧、意义以及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典型,使志愿服务的价值得到认同,劳动得到肯定,精神得到弘扬,人们价值观得到改变。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塑造新时代的志愿文化。

8.社区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简报 篇八

***社区志愿者队伍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一向十分高尚的事业。努力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

党员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共同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形象在社区”“六个一”即:不良行为管一管、利民建议提一提、邻里纠纷劝一劝、社区治安护一护、扶贫济困帮一帮、美化环境干一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使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模范作用。8月的`特大暴雨,造成我社区多处险情,党支部组织党员、班子成员及志愿者对地势低洼的蔬菜大棚和木材市场进行了抗洪抢险工作,大家冒着暴雨疏通排水管道,抢救居民的物资财产;为迎世博和广州亚运,社区志愿者兴起了文明礼仪之风,根据社区实情在橱窗内张贴宣传材料并悬挂横幅,大力宣传“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依托文明市民学校、社区活动中心,志愿者队伍加大了文明礼让、遵章守纪宣传教育,大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在全社区树立注重礼仪、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告别陋习、提升文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党员志愿者以居民生活环境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活动。10月,志愿者队伍积极粉刷墙壁,清除垃圾和卫生死角,去除“牛皮癣”,为广大居民营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

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青年志愿者在辖区创办了“爱心课堂”,为辖区内弱势群体和部分外来人口子女提供了课外学习辅导和生活帮助。积极参加“建卫日”及“创城”活动,“九九重阳”与老人一起开展“老人节”趣味活动,与社区老党员、孤寡老人开展“结对子”活动,7月,青年

志愿者在黄华街岗楼与交警一起维护交通秩序,积极倡导市民安全出行。青年志愿者还配合社区开展了多项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11月,青年志愿者和红波荣获晋城市优秀交通志愿者称号,使我们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巾帼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定期走访孤寡老人,陪老人聊天,帮助打扫卫生,为老人过生日;每逢年节都会为辖区的孤残儿童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等,他们还在辖区开展了以“相知、相识、问事、解难、送暖”为主题的“四千”即:串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服务活动,创建了社区“悄悄话室”,设立了“谈心角”,使面临破裂的家庭得到了挽救,邻里、家庭纠纷也得到了调解。

9.社区志愿者服务2012工作计划 篇九

为进一步完善我镇志愿服务体系,规范和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壮大志愿者队伍,积极培育文明风尚,让更多的志愿者成为我镇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爱心城市、和谐xx”建设的传播者、实践者,让群众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文件精神,根据xx市志愿服务总队、xx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总体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制订镇志愿者服务工作2012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我镇勇当如皋实现基本现代化排头兵的总体要求,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作为志愿服务精神,以创新志愿者工作机制为着力点,注重普惠民生,注重为困难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进一步构建具有丁堰特色、彰显丁堰魅力的志愿者工作体系框架,为把如皋建设成为繁荣、和谐、长寿的现代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无偿、利他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活动有举措、有台帐、有记录、有资料,做到量力而行、务求实效;

(三)坚持志愿服务与实现个人发展相统一,让人们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同时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理念;

(四)坚持自愿参与和社会倡导相结合,努力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

(五)坚持社会化运行模式,把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组织动员起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三、工作内容

(一)、职工帮扶。开展对企业困难职工的帮扶活动,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引导和帮扶活动。

(二)、青年志愿者活动。以青年为主力,结合各类重大活动开展各种主题和形式的志愿服务。

(三)社区服务。针对社区(村居)孤寡老人、残疾人士、弱能人士、重症人士等特殊群体,开展探望、饮食起居照料等力所能及的服务。

(四)妇女、儿童帮扶。针对妇女、儿童,开展“春蕾计划”、“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进社区”等活动。

(五)法律咨询。为居(村)民提供交通、工伤事故,经济、赡养、婚姻等民事纠纷等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等服务。

(六)科普服务。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以及结合民生关注热点开展各类专题性宣传教育活动,加深市民对科普知识的感性认识。

(七)党员志愿者服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以便民利民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文明劝导行动和社区公益活动,以帮困助弱为主题的帮

困结对、定期走访、慈善捐增活动。

(八)心理咨询。对居(村)民发生家庭矛盾、邻里矛盾进行劝解,为高龄、孤寡老人提供上门聊天或电话问询、临终关怀等心理咨询服务。

(九)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提供交通指引与咨询,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维护候车秩序,开展文明劝导,倡导文明出行。

(十)“五老”志愿服务。组织热心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战士、老教师、老劳模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法制教育。

(十一)、老年人志愿服务。根据老年人特点,建立具有老年特色的文体团队,发挥他们的余热和才能,以此丰富居(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保障措施

(一)队伍保障。进一步充实加强建立起一支包括扶贫济困、扶弱助残、帮老扶幼、支教助学、抢险救灾、环境保护、科技普及、医疗卫生、治安防范、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社区服务、大型社会公益活动等志愿服务队伍。

10.社区志愿者工作职责 篇十

一、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概况

1.参加活动的对象主要是以电子专业的师生和具备专业特长的学生为主,学校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来组织实施活动。

2.活动范围一般都是在学校周边的居民生活区。

3.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社区居民维修家用电器,排除家庭线路故障,解答居民在电脑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

4.开展活动的几点注意事项:一是做好的物质准备工作,交通工具、常用电器的零部件、维修工具等要准备充分,活动场地的选择要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等;二是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这种室外实践活动是非常辛苦的,要充分做好防冻、防暑的准备,还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

5.活动实施规范。活动过程中需要校方实时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规范管理,学校建立了《电子专业社会活动评优细则》《社区活动指导手册》《活动经验交流手册》等。

6.活动的意义。开展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旨在检验教学效果,提升技能水平;服务社会,弘扬雷锋精神;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加强学生团队凝聚力,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学校团委、实训处、政教处、教务处等部门都参与了该活动,客观上给活动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这支服务队究竟由哪个科室具体负责,目前并无明确规定。

2.无成熟的运作模式。每学期的活动日程安排、人员组织、联系社区等事项,由于开展活动的时间短,无成熟的经验。

3.人员管理方面有难度。由于活动按照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而且活动时间多安排在节假日,因此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参与人员流动性大,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的探讨

1.中职电子专业社区实践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依托专业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中职生通过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提前了解更多与专业相关的情况,明确定位后续的学习目标,查漏补缺,从而为今后发展做充分的准备。

2.中职教师到社区实践难在哪里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它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活动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职业学校、社区和教师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困难与阻力,这可以通过制订地方性法规、建立相应机构、完善学校长期的教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制订个性化实践方案等途径,来促进专业教师到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一是缺少教师到社区实践的可行性制度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准则,但是各学校缺少后续的相关专项法规,导致教师到社区实践缺少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实践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二是缺少独立运行机构,难以保证教师到社区实践活动的高效运作。要建立中职教师到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的相关制度,建立独立运行的机构必不可少。目前,学校搞这些活动时,是临时组织、发动老师和学生。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和社区均没有设立负责教师到社区活动的具体执行机构,造成各部门对活动的计划和过程缺少统筹、安排、监督和管理,这不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是缺少活动经费分担机制和完善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根据笔者了解,大部分中职教师到社区活动期间的课时费等完全没有或仅有部分发放,而且教师的这种社区实践活动并不会在学校的年终考核上得到体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到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3.来自社区的阻力

由于缺乏长期合作机制,导致一些社区不愿配合此类实践活动。正是意识到了社区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完善校社合作制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对成熟、认可度较高的机制和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尚处在研究、探索和试运行阶段。

4.教师自身的误区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缺乏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障,导致目前职业教育教师的来源十分复杂。这些教师由于在职前培养过程中缺乏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规划,导致多数教师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整体理解和对其内在规律的把握,更谈不上对教学规律、课程安排、专业设置等问题的认识了,也就使得部分教师意识不到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对职业学校学生的重要意义,认为校内技能训练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了其重要意义,并且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但是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渴望并不强烈,认为“吃老本也够用”。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到社区实践更重要的不是提高技能,而是改变思维方式,了解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对职业道德的要求等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安排那么长的时间参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针对中职生的特点,要求中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到社区第一线开展实践活动,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必将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形式和职业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的有效载体。endprint

四、铺平社区活动之路事在人为

1.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使其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仅靠学校和社区双方的自觉合作很难保证活动的长久性和有效性,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的运行更应该得到学校的支持。笔者认为,有两项内容学校应重点明确规定:一是专业教师在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中的人员数量、比例、时间、经费支持等问题;二是教师参与活动期间的工资发放、待遇提升、职称评定、奖金补贴等问题。

规章制度是否能够得到高效、严格的执行依赖于专门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职业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执行与监督机构,负责本校的教师参与活动的具体落实,以保障教师实践的时间和质量。该机构具体工作应包括:①专业选择。可采取问卷、访谈等方式获知需要进社区活动教师的专业,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以安排新兴专业、强调动手操作的专业、当地社区需要的相关专业为主、为先。②社区选择。专业确立后,开始选择当地的社区,应主要选择在当地区域代表性较强、群众基础较好、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社区作为重点联系的实践基地,并争取将其建设成长久性的专业教师活动基地。③制订地区性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在与社区沟通好实践的时间、人员、地点后,制订该地区(学校)的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包括实践的专业名称、参与的学校数量、教师人数、起止时间、活动内容、考核办法等。 ④信息公布。将制订的学年(学期)活动方案通知相应学校或在网上公布,教师可依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并提交申请。⑤统计人员。统计教师提交的申请,依据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分布、需求等综合情况统筹安排,确定活动人选。⑥监督管理。活动前召开动员大会,强调到社区活动锻炼的目的和纪律;活动过程中,派专人全程监督社区活动的各项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⑦总结评价。教师进社区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对进社区活动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情况,改进教育教学,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为组织好下一轮的进社区活动提供参考。

2.制订并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到社区活动的学年(学期)活动计划

专业教师学年(学期)活动方案的制订,有利于专业教师了解自身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总体地位和发展方向,刺激教师不断发展专业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规划适合自我发展的生涯设计以及制订自主的、个性化的社区活动方案,使得教师到社区活动的目的性、有效性大大提高,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教学服务。

3.建立深层次紧密型的校社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训的紧密结合促进教师到社区活动

目前,在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常是学校派遣教师到社区,其固然是学校和社会联系的途径,但它只是一种单向的、松散型的合作方式,对学校来说,很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与社区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成为双赢共生的合作伙伴。

4.制订教师进社区活动的个性化方案,提高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11.浅议社区矫正中的志愿者参与 篇十一

一、社区矫正中的志愿者参与概况

(一) 国外社区矫正中的志愿者参与情况窥视

在国外, 志愿者积极投身到社区矫正活动中, 是从事社会治理的特殊形式。例如日本社区矫正的国家机构是保护观察所, “有1200名左右, 但需要矫正的对象则达7万多人, 而事实上, 社区矫正的具体工作是由保护所和5万多名民间志愿者共同开展的”。[1]“在加拿大, 西部的太平洋地区而言分为四个假释区, 下设22个中途住所, 65个假释官, 200个社区志愿者, 共管理1100名联邦社区矫正对象。”[2]发达国家在社区矫正上是比较依赖于志愿者广泛而积极参与的。

总结这些国家社区矫正中的志愿者参与情况, 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 志愿者的自治程度高。例如被称作失败者的哈佛大学的美国迪兰西街矫正中心完全没有政府的参与, “有关事务则由志愿者自身成立的董事会和矫正对象组成的多个理事会进行全面管理。”[3]其次, 志愿者结构的广泛性。他们通常具备特殊的经历、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渊博的人文知识、一定程度的社会威望、流畅的表达能力等等。再次, 志愿者参与的实效性。在国外, 某些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也可能被处以社区矫正, 这就使得社区矫正机构任务繁重, 从而对志愿者委以重任, 志愿者在矫正工作中有很大的自主而实质性的安排自由。

(二) 我国社区矫正中的志愿者参与情况概述

我国社区矫正中的志愿者也有很大的发展。以湖北省为例, 2005年在试点地区发展了1450名社区矫正志愿者, 其中矫正对象为890人;到2010年随着试点地区推广, 全省有11127名志愿者从事社区矫正工作。[4]各地有关社区矫正志愿者数量统计的情况显示了社区矫正制度日益成熟。

但志愿者参与情况中还存在如下几个制约社区矫正功能实现的重要问题:首先, 部分志愿者存在参与的被动性。我国社区矫正志愿者在招募、管理方面主要都是在司法行政机关的直接组织下完成的, 这种通过行政手段登记注册的志愿者容易缺乏对自身工作的准确认识, 缺乏与矫正对象互动的热情, 在其看来, 完成司法行政机关下达的指标比真正帮教矫正对象更为紧要。其次, 志愿者队伍的结构比较单一。仍以湖北省为例, 2005年82%的志愿者属于街道或者村民、居民委员会的干部, 12%是矫正对象的亲属, 5%是矫正对象的同事或老师。2010年仍然有65%的志愿者属于干部。[5]在浙江省, “具有志愿者性质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也大部分属于乡镇街道等内编人员或者具有村民、居民委员会、招商引资等干部身份。”[6]再次, 志愿者的帮教水平仍有待提高。社区矫正的志愿者不同于一般的志愿者, 他们的工作关乎犯罪人的自新和社会稳定, 不是只要投入劳动就能完成的, 而是需要特定技巧才能实现的。但“根据2008年7月对成都市青年志愿者的问卷调查显示, 在被调查的59.2%拥有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的青年志愿者中, 大多数人参与社区矫正的意愿不强, 没有太大的热情, 导致本来就门槛偏高的社区矫正工作很难招募到合格的志愿人才。”[7]由于社区矫正志愿者缺乏专业性, 使得他们难以实质性地参与到帮教工作中去, 未起到较大地降低司法成本和有效地改造犯罪人的作用。最后, 志愿者的管理缺乏相对统一的规范。例如志愿者的身份、法律权利与义务、职业道德、经费保障、违规惩戒等方面的内容都处于空白或者混乱阶段, 从长远来说, 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二、社区矫正中志愿者参与的正当性

(一) 人民主权的实质性

然而当代政治实践中普遍依赖代议制, 这使得实然状态的人民主权与应然状态的人民主权存在很大距离。且实践中的人民主权更多的是程序意义上的, 其范围十分狭隘, 这就可能导致国家认同感降低, 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就可能遭受质疑, 故当代社会人民主权从程序化逐步渗透到了实质性领域。例如听证制度、检察监督员制度、陪审员制度都可以被视为人民主权实质化的努力。从法理上看, 志愿者参与到社区矫正中,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矫正对象的个人信息和人身危险性、监督其参加公益劳动、辅导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对矫正对象进行就业培训等, 这些活动实际上也是人民直接参与到刑罚的执行领域, 通过直接方式分享国家的刑罚权。

(二) 法律文化的宽容性

早期刑罚建立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这种朴素正义观的基础上, 即便是现代刑罚也仍然没能完全脱离这个基础, 只不过现代刑法以道义报应取代了早期的复仇报应。复仇报应则强调报应的主观性和个体性;道义报应强调报应的客观性, 即刑罚是对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回报, 而采取何种刑罚以及如何实施刑罚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社会共识;故现代法律就对国家机关适用刑罚提出了某种内在约束, 也就是对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提出了禁欲的要求, 即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权力保持谦抑, 尽力通过理性摆脱个体情欲的束缚。这个内在要求实际上也就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品格:宽容。

当代刑法理论逐渐认识到刑罚本身也是一种恶, 其虽有必要性, 但也应该最小程度地加以适用, 如果通过轻刑或者非刑罚同样能达到保卫社会和恢复社会秩序的目的, 那么轻刑或者非刑罚就有正当性。此外, 当代刑法理论还逐渐认识到如果通过具有特别技术的公民志愿参与, 同样能到达到保卫社会和恢复社会秩序的目的, 那么公民的有序参与就具有正当性。这意味着司法机关对自己刑罚实施权的谦抑, 对自身保卫社会和恢复社会秩序能力的理性质疑, 对公民参与刑罚实施的审慎选择, 体现了当代刑法的宽容化趋势, 使得轻罪犯罪人的改造成为开放性的工作。

(三) 司法工作的效率性

司法的生命在于公正, 但这并不意味着司法工作可以忽略效率, 因为正义应当以社会公众所期待或者所能容忍的时限内得以实现。司法工作的效率可以理解为司法活动所得到的保卫社会和恢复社会秩序等收益总和与其所投入的金钱、时间、公民权利损耗、纠错成本等总和的比例。传统行刑注重通过监禁的方式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 这需要监狱的维护成本、警力成本和供养犯罪人的成本等。而社区矫正则有效减少了监狱人口, 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提高了犯罪人改造的质量, 减轻国家刑罚投入。社区矫正降低司法成本的重要原因在于志愿者的广泛参与, 如果没有志愿者无报酬的参与, 那么如此众多矫正对象的矫正工作全部由司法工作人员亲自完成是不可能的。而且社区矫正通过司法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与矫正对象一对一的辅导和帮教, 可以避免矫正对象在监狱中的交叉感染。如截止2007年, “浙江省各试点地区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新罪率控制在0.2%以下。”[8]这种收益虽然难以通过准确的数字量化, 但从长远来说, 它对巩固社会的稳定是极有助益的。

三、改进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 增强公众的公民意识和宽容意识

在社区矫正中, 公众公民意识的提高则意味着, 公众充分认识到, 国家机关行使司法权和行政权以改造犯罪人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据在于人民的授权, 但人民仍然有广泛的权利空间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同时只有通过自身力所能及的参与, 才能防止国家权力异化, 确保国家权力用于正当目的。具备公民意识的志愿者可以相对独立地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 甚至可以通过志愿者协会等自治活动因地制宜地为特定社区进行犯罪人矫正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案, 志愿者而不再仅仅成为完成上级行政指标的附庸。此外, 近年来志愿者社区矫正工作的浅尝则止与部分社会公众对犯罪人的缺乏足够宽容意识是有关系的。例如对诸如打击贩卖盗版光碟等活动的根本是呼吁政府拓宽就业和提高民众收入, 而不是重刑, 此即为一种宽容意识。增强社会公众的公民意识和宽容意识, 最重要的则是要加强宪法宣传和教育, 这种宣传和教育并非仅限于其条款的枯燥教说, 而应当宣扬宪法的原理和精神等。

(二) 加大志愿者工作的资金支持

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工资主要是用于志愿者工作的食宿补贴和支付矫正工作所需费用。我国目前社区矫正志愿者资金支持绝大部分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持。但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志愿者资金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部分地区因为缺乏资金保障导致社区矫正流于形式, 没有起到吸纳志愿者有效改造犯罪人的作用。对此, 一方面要将社区矫正志愿者资金支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中, 同时通过公开预算等方式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另一方面, 也可以鼓励社会积极捐助资金支持社区矫正工作, 同时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等有关规定对募捐者实施税收优惠。在加大对志愿者工作资金支持的同时, 要建立健全财务公开、会计和审计制度, 保证有关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 创设形式多样的社区矫正方式

我国当前的社区矫正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矫正对象进行“帮扶”, 即主要是在矫正对象遇到生活或者心理困难时求助于矫正工作人员。这种矫正方式使我国社区矫正沦为与民政部门对困难群体进行给予生活保障无特别差异的救济活动。而社区矫正的本意乃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 主要目的是改造犯罪人和恢复被破坏的社会秩序。因此, 社区矫正方式应当包括帮扶、监督、考察、教育、引导和组织有关活动等。正是由于社区矫正方式的多样性, 这就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类别丰富的志愿者队伍。例如可以吸收民营企业家、技术专家、心理医生、群众工作者和学生干部等群体各具所长地共同参与, 创造多样化的矫正方式。

(四) 完善社区矫正志愿者管理机制

首先, 要建立相对统一的志愿者准入制度, 社区矫正志愿者应当具备服务社区矫正的热情, 必要的矫正技能、充裕的时间等。志愿者的准入条件应当较为宽松, 对于曾经有犯罪记录但已服刑完毕且自我改新的公民在其他条件合格的情况下也应可加入。其次, 要通过规范性文件确定志愿者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角色, 授予志愿者必要的权利和科以相应义务。例如授予对矫正对象服刑和必要资料的调查权、获得表彰权、参加行业协会权等和科以服从安排、按时工作、接受监督等义务。再次, 建立志愿者服务记录档案, 即将志愿者在服务期内从事与矫正有关的事务加以必要记录, 同时结合群众和矫正对象等群体的意见了解志愿者的业绩。复次, 对业绩突出的志愿者应该授予荣誉和给予有关公务工作录用的特别倾斜。社区矫正志愿者通过自己的行动维护社会稳定, 恢复被破坏的社会秩序, 通过改造犯罪人增强犯罪人对社会共同体的内在认同, 其贡献不容忽视。笔者建议, 可以尝试对业绩突出的志愿者授予荣誉公民、市民等称号, 同时在司法行政系统录用公务人员时可以给予录取指标或者录取加分等倾斜。最后, 建立志愿者的退出机制。对于服务期限已满、违反纪律、不符合招聘条件、提出辞职并获批准的志愿者应当及时解聘并向社区公告。

摘要:社区矫正现已被写入刑法典。社会力量尤其是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的问题不容忽视。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在法理上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实质性、法律文化的宽容性和司法工作的效率性。改进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应从培养公众公民意识和宽容意识、拓宽资金支持渠道、创设多样性的矫正方式和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社区矫正,志愿者,正当性

参考文献

[1]梅义征.从日本、新西兰社区矫正制度看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方向[J].中国司法, 2007 (9) :104.

[2]陈和华.国外社区矫正的经验和问题[J].犯罪研究, 2006 (1) :64.

[3]颜九红.美国社区矫正的成功典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5 (2) :64.

[4][5]数据来源:许振奇.湖北省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状况调查与思考[J].中国司法, 2010 (1) :77.

[6]吴强军.浙江的社区矫正实践[J].政法论丛, 2007 (1) :17.

[7]李琳.四川省社区矫正志愿者资源调度平台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 2008 (中) :237.

12.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十二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化发展,广大居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呼声的不断高涨,对志愿者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社区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社区需要不断探索社区志愿者工作机制,丰富社区志愿者服务内容,努力提高社区志愿服务水平。

一、光华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基本情况

光华社区现有实际运作的志愿者队伍三支,楼道长队伍(主要配合社区的各项工作开展)、义务巡逻队伍(主要负责小区治安的日常巡逻,共有14人,楼道长6人)、锦荷物业志愿者队伍(主要对小区居民开展志愿服务),总人数为50人,占社区居民总数(约人)的0.25%。

二、社区志愿者工作面临的问题

1、管理散乱,缺乏机制保证。目前,社区志愿服务还停留在搞活动的阶段,短期性、随意性强;志愿者信息登记不完整,一般情况下只登记姓名、年龄、住址和电话;法律不完善,志愿者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2、参与面窄,缺乏活动载体。志愿服务的对象仅限于特定人群,真正适合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并不多。很多志愿者都是老面孔(退休老年居民),或重复参加多个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少。

3、存在误解,缺乏正确认识。目前,社会上对志愿者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甚至存在误解,严重影响志愿者工作的持续开展,主要表现为形式主义论,认为开展志愿者活动是逢场作戏、摆花架子,都是为应付上级检查和工作宣传的需要,没有实质内容。

三、主要对策及工作设想

加强社区志愿者工作,从长期来看,就是要在社区志愿者工作的阵地建设、人员配备、管理激励等方面寻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要在成熟和完善的`机制下形成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自我良性运行状态;要使每一位志愿者都乐意在社区内从事服务、贡献力量。根据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对策和设想:

1、强化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建设。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思路,社区建立志愿者服务站,专人负责所有志愿者服务资源的管理、统筹、调配以及登记管理工作。

2、强化志愿者信息管理。按照志愿者登记的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服务时间等进行分类,由社区志愿者服务站进行信息登记,方便信息查阅和组织活动。

3、健全招募工作机制。改变以往“拉壮丁”式的招募办法,以自愿为主,通过各类宣传阵地,长期张贴志愿者招募启事,为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提供信息,形成一种人人皆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4、建立培训工作机制。根据志愿者或具体工作需要,社区志愿者服务站运用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对相关志愿者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重点加强志愿者骨干的培训,使之成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者,最大程度发挥他们在志愿服务中“自我管理、自我运作、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

13.社区211年志愿者工作实施方案 篇十三

为进一步做好社区志愿者工作,在辖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展示社区志愿者的良好道德风尚,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动员辖区居民积极参与到志愿者行列,以实际行动为有需要的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时间 :全年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社区志愿者活动的领导,成立了街道社区志愿者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长:董会玲

副组长:李宝琴

成员:赵文英

孙丽敏

周金霞

王迷香

四、主要工作

1、以规范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为重点,继续深化志愿者为老服务行动。一是以规范志愿者服务站工作为重点,初步形成以志愿者协会为中心,以志愿者服务站为枢纽,以志愿者服务队为终端的志愿助老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志愿者助老行动的规范性发展。二是组织志愿者与孤寡、离退休等需要帮助的老人结成“一助一”、“多助一”互助对子,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清洁卫生、法律咨询、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除在元旦、春节、三五、五四、七一、十一、重阳节集中开展志愿者助老服务活动外,还要继续开展“一助一”助老长期结对服务,动员一名志愿者或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为一个有困难的老年人或家庭提供其所需要的经常性服务。与老龄组织协调配合,立足社区,认真调查研究,掌握辖区内老年人的分布、数量及服务需求,确定重点服务对象。把困难老人的服务需求和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确定志愿者的服务项目和内容,组织志愿者为老人进行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三是在老年人集中的场所普遍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通过“多助一”方式组织志愿者或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经常性地为服务基地的老人们开展各类所需要的志愿服务,不断扩大志愿者为老服务工作的参与面和覆盖面。

2、以社区为重点,联合民政等部门对孤寡老人进行摸底,确定1000名孤寡老人为服务对象;摸清老人的实际困难,确定服务项目和具体内容;组织有条件、有能力的千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千名孤寡老人结成互助对子;以力所能及为限度,以资金援助、清洁服务、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等为主要内容,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要在服务实效上狠下功夫。大力弘扬尊老爱幼、扶弱济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平等互助的社会新风,展示当代青少年的时代风采。

上一篇: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苏轼下一篇:消防安全的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