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教学交流方案

2024-07-29

培智教学交流方案(15篇)

1.培智教学交流方案 篇一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培智学校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重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力求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特点,较全面满足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

3.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

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4.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 在课程开发上,继承我国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结合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探索、总结、发展和创造,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课程,使课程更适合智力残疾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6.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在课程实施中,各地在使用国家课程方案时,可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社区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在这些环境中的特殊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课程的多样性。

三、课程设置

三、课程设置

四、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本课程方案(简称“方案”下同)立足于智力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课程设置的原则,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方案充分考虑了智力残疾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构建了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组成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一般性课程体现对学生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约占课程比例的70%~80%;选择性课程着眼于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注重学生潜能开发、缺陷补偿(身心康复),强调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相关服务,体现学生发展差异的弹性要求,约占课程比例的30%~20%。两类课程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2.一般性课程为必修课,设置以下六类科目: 生活语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生活数学——以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时空认识、以及数的运用,学习运用简单的运算工具等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生活适应——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劳动技能——以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为主,对学生进行职前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能力。

唱游与律动——课程将音乐律动与舞蹈、游戏相结合。通过音乐教学、音乐游戏和律动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觉、节奏感和音乐感受能力,补偿学生的认知缺陷,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绘画与手工——通过绘画和手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运动与保健——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大肌肉群活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平衡能力,刺激大脑肌能的发展。提高安全意识和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习基础的卫生保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知识和方法,培养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选择性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的区域环境、学校特点、学生的潜能开发需要而设计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四类科目,课时可弹性安排。信息技术——以学习简单的通讯工具运用、计算机操作、互联网络运用以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帮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一般在高年级设置。

康复训练——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以及在运动、感知、言语、思维和个性等方面的主要缺陷,结合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治疗、咨询和辅导。课程力求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第二语言——在学生已有语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选择学习第二语言,如:地方语言、民族语言、普通话以及简单的外语等;对不能使用语言的学生也可以采用其它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或沟通辅具。

艺术休闲——通过程度适宜的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活动,使学生尝试学会感受美和表现美,丰富、愉悦学生的精神生活;学习若干种简单的休闲方式,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味,提高智力残疾学生的生活质量。

校本课程——学校可根据地域特征、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生活需要,设置和开发的具有本校特点的课程。课程的开设应当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与地方的课程资源。

4.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社会实践时间活动为2周,机动安排时间为2周(用于远足、参观、运动会、艺术节等)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为13周。1~6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不超过30节,7~9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不超过32节。5.每节课上课时间一般为35分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残疾程度和课程的性质进行适当调整。

6.每天安排15分钟晨会,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每天安排30~40分钟眼保健操、广播操和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不少于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每周安排2课时班队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建议低年级安排综合实践活动,高年级安排班队活动),高年级可安排2课时课外兴趣活动。

7.学校应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智力残疾学生制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将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训练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个体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的个别训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补救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8.课程评价

⑴ 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在不同层面的发展。⑵

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内容要有助于智力残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应根据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体设计社会性与情感、认知、语言、自理和运动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轨迹。

评价应促进课程建设与发展

评价应促进学校高质量实施课程。学校课程计划及其可行性,课程安排的适切性,课程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科学性,以及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针对性等都应成为学校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

建立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学校应积极收集各方面对课程实施的意见与建议,提高教师、家长参与课程实施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要积极宣传培智学校课程改革,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2.培智教学交流方案 篇二

一、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音乐兴趣

音乐教学是学前培智儿童教学的必要形式, 依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内容, 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唱唱、玩玩、跳跳、动动、演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从而建立正确的节奏感、韵律感、美感, 丰富了培智儿童的情感, 完善了培智儿童的个性,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1) 关注学生的手指游戏。绝大多数的培智学生肢体不协调, 手指更是不灵活。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手指谣教起, 比如《五指树》, 通过拔拔拇指树、拉拉食指树、揉揉中指树、捏捏无名树等活动手指。如歌曲《我有小手》, 跟着节奏拍拍手掌、搓搓手掌、轮捏手指、收放手指等, 增强手指灵活性。

(2) 重视学生的发音训练。一些培智儿童本身有较严重的语言障碍, 言语模糊不清, 只能说单个的词语, 甚至有的学生不会发音。因此, 对学生进行发音训练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前提。在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中, 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如老师唱“我爱我的小猫, 小猫怎样叫?”学生接唱“喵喵喵, 喵喵喵, 喵喵喵喵喵”, 达到训练发音的效果。

二、开拓教学途径, 感受音乐魅力

(1) 用图谱加深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一般的简谱和五线谱很难让培智儿童接受, 而图谱是用最简单明白的图画符号来表现音乐。图谱法参与音乐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不断地练习中锻炼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 (1) 有一些歌曲由于歌词的含义比较深刻, 不是孩子经常接触的语言, 所以比较难理解, 图谱能够在诠释歌词上给孩子们提供很多帮助。如在歌曲《大雨和小雨》中, 我们设计了用大雨点和小雨点来表现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为让孩子唱出小雨的轻快, 我们不但形象地画出小雨雨点小的样子, 还画出了拍子**佐**佐*-佐。孩子们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 很快理解了歌词并掌握了歌词, 也很好地掌握了整首歌的节奏。 (2) 声音的强弱变化, 也是培智孩子很难掌握的。了解这种感受的变化, 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听辩能力和音乐素质。如在《大猫和小猫》中, 我运用粗粗的波浪线表示大猫很响很粗的声音, 用细细的波浪线表示小猫细细软软的声音, 形象的声音曲线, 将孩子们的情绪调控得恰如其分, 表演得很有艺术的味道。同样, 在创编《大狗和小狗》中, 孩子们都能够演绎得很好。 (3) 有的音乐没有歌词, 通过倾听音乐发挥想象诠释音乐。我们所用的图谱直接影响到孩子对音乐的认识。如:《胖厨师和小老鼠》, 我除了设计整个厨房背景图, 还根据曲子的内容设计了更为形象的图谱, 如:为了表现厨师做菜, 我画了形象的水龙头、菜刀、锅铲表现洗菜、切菜、炒菜。这些图案对孩子理解和再现乐曲的节奏与内容, 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提示作用。

(2) 用游戏寓于音乐教学之中。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 是培智儿童所喜爱的教学模式, 尤其适用于学前的音乐教学。游戏活动要从孩子的感受入手, 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先感受再学, 边感受边学, 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例如在学习歌曲《理发店》时, 我带来了玩具理发工具, 小小的推子和剪刀使他们兴趣极浓, 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给小顾客理发,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整个音乐活动自始至终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3) 用情境教学贯穿始终。只有把音乐真正融入到培智儿童的生活, 使他们的音乐活动生活化、游戏化, 才能真正在幼儿、音乐、生活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 (1) 表演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运用故事、演唱、游戏等表演形式, 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如在奥尔夫音乐《洗衣机》中, 教师通过扮演洗衣服的小姑娘来创设情境, 达到教学效果。 (2) 语气渲染情境。如果教师总是用一种声调、语气来教学, 就吸引不了培智儿童的兴趣。需要采用儿童化的语言, 提高教师的语言表现力, 这显得尤为重要。如《猫和老鼠》中, 用不同的语气表现猫的可怕和老鼠的机灵。

三、尊重个性差异, 挖掘音乐潜能

每个孩子对音乐的感受都不同, 培智儿童对音乐的领悟更有其特殊性。如有的培智儿童听到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就会离开座位不住地跳跃或者是拍手点头, 我们应该允许他的个性化动作。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 让培智儿童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表演中, 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3.谈培智教学中的“快乐数学” 篇三

一、多激趣——创设培智“快乐数学”情境

学习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与正常儿童相比,智障儿童更需要教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听音乐、讲故事、看图景、猜谜语等手段,展示出学生喜欢、熟悉的事物,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苦学”变为“乐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1.以“情”激趣“启”快乐。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设计精彩生动或难易适中的学习内容,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营造自由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让智障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2.以“新”激趣“促”快乐。智障儿童“喜新厌旧”,“丢三落四”与“丢西瓜捡芝麻”的事时常发生。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新颖鲜艳的东西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以“真”激趣“诱”快乐。由于智力、记忆、思维、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抽象、模糊、深奥的事物难以引起障碍儿童的注意,而直观、简单、真实的事物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同和喜爱。

二、多体验——丰富培智“快乐数学”课堂

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体验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让培智课堂成为学生最美好的精神家园,成为宽松和谐并洋溢着欢乐的场所,成为知识与思想碰撞出绚丽火花的天空。

1.放开手脚,在操作中体验快乐。

有句名言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更能学得好。动手操作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培智教学中,让学生动一动、玩一玩,符合智障学生好玩多动的特点,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与肌能的发展,尤其是手指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多用、活用动手操作进行学习,让智障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发展能力。

2.自主尝试,在“探究”中体验快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获得活动经验。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引导智障学生尝试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探究活动,也许能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3.玩玩做做,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爱玩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游戏活动更是智障学生的最爱。在培智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动有趣、新颖好玩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圈一圈、比一比、连一连、说一说的活动,调动学生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和体验学习过程。寓学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玩有所得,乐有提高。

例如,笔者曾执教的“数学活动——6加几的复习”一课,全课以游玩“花果山”为主线。课始,教师便借助多媒体,以带领全班同学游玩孙悟空的花果山,激活了学生的兴趣。来到“花果山门”,猴爷爷出了两道考题:6+□=10,6+4+1=□;解答后来到“操作宫”,孙悟空“变”出:6+4+2=□,学生解答后进入“操作宫”;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分组帮助小猴子摆小棒,并教小猴子说思考过程,A组:6+□=12,B组:6+5=□;来到“表演宫”,学生先组好“智慧桥”才能过河:把河中的三块大石头——6、4、4相加得出答案,然后教小猴子说6加几的计算方法;来到“竞赛宫”,学生先找“聪明梯”才能上树:6+4+5=□,然后比赛“摘仙桃”:6+7=□、6+8=□、6+9=□。整节课,学生身临其境、兴趣盎然,自然踊跃参与。

4.拓展延伸,在“巩固”中体验快乐。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智障学生知识能力的拓展、延伸与转化,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教学“十几减9”(人教版培智教材第二册)时,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笔者设计了如下几组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11-9=( ),14-9=( )。让学生看算式自己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填上得数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圈一圈、算一算、说一说。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结合算式在图中圈一圈,再让学生说一说圈图时是怎么想的。

(3)看一看、算一算、举一举。

①教师出示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

②分组练习,一位学生出示算式,其余学生举数字卡片。

三、多鼓励——增强培智“快乐数学”信心

从某种角度讲,学生是为了“报酬”而学习的。教学实践表明,表扬与鼓励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智障学生对于表扬与鼓励的渴望比正常儿童更为强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表扬话语或一个激励动作、眼神,都能让他们铭记于心,甚至高兴好几天。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天真,多捕捉教学时机,多讲究评价方法,多进行及时的强化,多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1.口头语言表扬“激”快乐。

曾有学者把“语言”比作“蜜”,说它能粘住一切事物。的确,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只要乐于发现、勤于总结、善于利用,再难的教学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

2.肢体语言肯定“展”快乐。

在培智教学中,教师和蔼的笑容、亲切的眼神、温柔的动作都是融洽师生感情,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获得安全感和增强学习自信心的有力武器。

3.成功激励“生”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成功,会带给他们快乐和自豪的感觉,继而产生成就感与亲切感,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所以,在培智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都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创造竞争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多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成功,进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课堂应是充满欢乐、洋溢激情、富有趣味的,培智教学只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实际和发展需要,精设内容、巧选手段、活用方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能构建出生动活泼、和谐有趣、积极互动、自主参与的“快乐数学”课堂。

4.培智舞蹈教学初探 篇四

仙桃特校

欧阳华

培智学校的舞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练习中,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进行训练,付出辛苦的劳动,对矫正和补偿智障学生的身心缺陷、增强体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对发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得以全面的培养。

教师在选择舞蹈题材时要符合智障学生的心理、生理与思维特征,让舞蹈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愉悦,那么他们就会很自然的接受而融入其中。例如,我们班的学生对有些节奏感强的流行歌舞很感兴趣,只要音乐一响,他们便不由自主的跟着哼唱几句。根据这一现象,我在这一次筹备助残日活动中,挑选了《小苹果》健身舞操对他们进行训练,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智障学生记忆力差,所学知识都很容易遗忘,对于舞蹈动作更是如此。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我就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小苹果》健身操舞中有一个招手的动作,我就用:过来、过来、过来、过来;有一个挥手的动作。我就用:走开、走开、走开、走开;有一个捶胸的动作,我就用:这里疼、这里疼„„这些口令配合动作让他们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

智障学生由于大脑控制能力的影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许多问题,如动作笨拙、四肢不灵活、反应慢等,有时一个动作需要几节课的时间训练,此时教师切忌不要说一些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话,那样他们不仅学不会,还会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对舞蹈的兴趣。在教学中要以表扬为主,千万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扬,特别是对于这些原本就比较自卑的智障学生,更需要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要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本人兴致勃勃,学生才能精神饱满。多说一些像:“对,就是这样!”“你真棒!”“不错,做得非常好!”之类的话,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

5.培智6年级教学总结 篇五

在这个学期中,我担任的培智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同时担任培智三年级的活动课和美术课老师。

在培智六年级中上课时,班上学生的能力也有很多的不同。培智六年级班上学生的障碍程度和智力水平有明显的差异。班上总共有学生14名,有3名自闭症学生,唐氏的2名,肢体障碍的有1名,轻度智力学生有2名,中重度的智力障碍学生较多。

班上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较好,但是在书写能力相对较差。班上有4名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要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培智三年级的学生,年龄不大,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班上学生在卫生方面是越来越好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是很好,但是学生在班上的上课情况会有几个学生往外面跑,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针对每个学生来进行我的教学安排。

作为任课老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求来完成作业,其余学生会写,但是写的不规范。

服从安排,积极主动。

在每周16节课的情况下,要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的确有时感到力不从心。做到学期初进行合理计划,实施过程抓落实,及时反思小结,期末总结。这学期为了扎实地推进主题教学,我尽量抽出时间,按照计划,及时与教师探讨、交流。

提高专业素养,努力做好工作。

6.培智教师教学计划 篇六

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

一、教学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学生角度动身,以人为本,尊重差别,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出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出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指导思想:

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二)学生现状分析:

培智班的学生都属于智力障碍,年龄悬殊比较大,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

差异。本学期通过游戏方式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功能,形成敏锐的感知反应,协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概念和技能,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丰富和改善他们日常生活质量。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学生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老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维护环境,顾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在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我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地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六)、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结合:

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成果,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七)教学进度表:(见备课本)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工作的同时,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1、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意识,树立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改需要。

2、多读书、多考虑、多实践。我会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知识,让读书成为自身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充实自身。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开阔眼界,争取完善自身,创新自身,做到终身学习。

3、多反思、多总结。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业务素质,从“保

7.培智教学交流方案 篇七

一、以情优教,加强情感熏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两者既不能截然分割,也不能互相代替。它们或同步、或交叉协同的过程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培智学校每个班的学生都不多,在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不能因为教室里空荡荡的而产生一种失落感。培智学生也有自己的情感,教师也能用自己的激情把培智学生带入兴奋状态。当教师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融为一体时,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就会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培智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提高培智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改进评价方式,体现“以学论教”

我们之所以进行“教学是否有效”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改进培智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是为了让培智学生能更好地成长及康复、为了让教师的教学专业更进步。在这些目标中,“为了培智学生能更好地成长及康复”应该是一条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根本的目标,因此,“以学论教”构成了我们有效教学的评价根基。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师应遵循培智学生智力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培智学生的智力上的差异很大,所以是不能以学生学到了多少生字、学会了几首儿歌作为评价标准,而应该以培智学生是否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是否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是否与其他同学和老师有交流来进行评价。

三、鼓励学生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培智学生在玩喜欢的游戏或是看到喜欢看的事物的时候,就是在他玩得十分累时,也还会充满激情地继续下去,不会停下来去休息,就算是父母让他们停下来,他们会十分不乐意甚至还会哭闹。假如能让培智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时,那整个学习的过程也就会成为他们一次愉快的游戏。在教学《公园》一课时,我在下课时先带学生到学校各个角落里去转一圈,让学生各自采一点自己认为是草的植物。在上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所摘到的草分别陈列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辩认一下“这是不是草?”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了进来,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很快自己总结出草的特征。如果让培智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觉得语文学习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是一种美的享受,是和心灵的对话,那学习过程就像和一个老朋友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游戏,是到儿童乐园进行了一次玩耍。

8.探析培智教学中音乐康复课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培智教学 音乐康复课 应用

前言

培智教学属于特殊教育,主要是面对智障儿童,通过医疗和教学相互结合的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目前,特殊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特教学校也在不断增加。考虑智障儿童的特点,在培智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音乐康复课的重要作用

在培智教学中,培智学生由于存在智力方面的障碍,与普通学生相比,注意力很难集中,且保持时间短,感知速度缓慢,识记能力差,而且情绪不稳定,存在交往障碍。要想使得教学工作顺利展开,帮助其进行智力培训,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音乐康复课是利用音乐培养学生智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利用音乐“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通过优美的旋律来触动情感,震撼心灵,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和提升。因此,音乐康复课在培智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音乐康复课在培智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康复课在培智教学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奏训练

在音乐康复课中,通过节奏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康复。相关音乐教师应该针对培智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游戏、故事等形式,结合相应的音乐节奏,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例如,大象的体型庞大,行动相对缓慢,因此其节奏是又慢又重的,而松鼠体型较小,灵巧轻盈,其节奏是轻快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对于学习的兴趣。在取得一定成效后,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联系的难度,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相应的教学视频,配合音乐的节奏,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节奏变化的过程,在锻炼学生体能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判断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舞蹈训练

在音乐康复课中,舞蹈训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舞蹈的技巧或者学会一段完整的舞蹈,而是通过训练,锻炼学生的肢体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培养其注意力、观察力和专注力,逐步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因此,在舞蹈训练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在对舞蹈动作进行示范后,向学生提问动作的要领以及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应该要求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幅度、节奏等进行合理把握,逐步提升学生对于肢体的控制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对于培智学生而言,也许一个十分简单的动作,要想完全掌握并熟练完成都是十分困难的,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此,教师应该拥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对学生进行辅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即使学生最终仍然无法确保动作的连贯和协调,也难以拥有优美的舞姿,但是其注意力确实得到了显著地提升,对于学生的全面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歌唱训练

在唱歌训练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殊情况,将歌词与肢体动作相互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与歌词内容相适应的动作,掌握歌曲的要领,通过边唱边跳边玩的形式,使得学生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得其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巧,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培智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且保持时间较短,如果一直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得学生出现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在一节音乐课中,应该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以保证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课前准备阶段,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门口排好队,伴随着节奏较为明快的音乐,由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教室,并围绕教室转圈,当转到自己的座位时,学生入座,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智学生由于存在智力缺陷,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在培智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足够的耐心,利用音乐课程,通过节奏训练、舞蹈训练、唱歌训练等方式,逐步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判断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丽丽. 音乐康复课在培智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3(29):195.

[2] 金相莉. 从音乐对特殊教育的意义浅谈我省特殊音乐教育现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0):170-171.

[3] 彭丹丹.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意义探寻——以视觉障碍儿童为例[J]. 科教文汇,2009(8).

9.特殊儿童培智数学教学 篇九

摘要: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明显的缺陷,使他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比较困难,还缺乏学习兴趣,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内容比较广泛,抽象的学科。智障儿童更表现出学习兴趣的不足,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将游戏设计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改善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游戏

数学 弱智 课堂教学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明显的缺陷,使他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比较困难,还缺乏学习兴趣,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内容比较广泛,抽象的学科。智障儿童更表现出学习兴趣的不足,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将游戏设计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改善数学的教学效果。

一、游戏的功能

在希腊语中,游戏和教育这两个词的词根是一样的,都指称儿童的活动,这预示着对两者的关系的研究从来没有被教育研究者漠视过。[1]柏拉图是第一个研究两者关系问题的人,指出包括游戏成分,以游戏帮助教育。数学游戏,它寓数学问题与游戏中,让人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2]西奥妮·帕帕斯说“数学三剑客为-------逻辑、娱乐和游戏。”可见数学游戏在数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教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明确了数学游戏必须既是数学问题又是游戏,同时兼备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3]并且夸美纽斯、福禄贝尔、杜威等教育家早已对游戏的教育价值认可。马丁·加德纳曾经对数学游戏的的教育价值做了如下相当的评价:“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老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

徐朝辉在《对智障儿童数学教学过程的“游戏的”导引》中写到“多年以,在特殊教育领域特别是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上,老师往往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即使是最简单的知识,过多年的课堂教学,也很难习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明显不足。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之一,是儿童的本能,智障孩子也一样喜爱戏活动。游戏能有效地协调手、口、脑和现实生活活动,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教学教学过程游戏化也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欢愉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的设计是多麽重要。对于培智学校学生数学教学引入数学游戏更是重要。针对培智学生的心理特点:反应迟钝,不配合、惰性强、自控能力差,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教学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驾驭效果,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训练,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游戏设计的价值这里引用是什么意思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游戏的设计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是数学和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坚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智学生能力程度不仅低下而且差异很大,所以通过数学游戏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缺陷补偿,潜力开发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坏境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的发展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数学游戏对于善我们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游戏具有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和具有挑战性的特点,因此通过数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知识的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为数学和探索数学提供了动力。

(四)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自主性

数学游戏可以打破数学课程分割条块局面,是数学知识各方面、数学与其他课程、数学与社会生活知识相互融合。教师可以更具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调整教学内容,轻松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五)改变教学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

数学游戏使教师的作用和角色、学生学习环境有了变化,老师和学生一起游戏,使老师轻松教学,学生愉快学习的坏境,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最容易成为独角表演,学生注意力涣散,反应迟缓,若在课堂中设计游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使学习和教学活动轻松进行。

(六)使数学真正生活化

数学游戏是数学从课本上走出来,生动活泼的走向现实,走向生活。让培智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让数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对于培智学生的教学一方面发展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让他们适应现实生活。数学游戏就可以轻松的实现教学和生活目标,是数学知识和其他相互融合起来。[4]

三、数学游戏的特点(以下是游戏的特点还是数学游戏的特点)

(一)趣味性

游戏新奇有趣,是学生乐于接受,游戏本身的“魅力”或“魔力”就是能激发学生是玩的积极性。

(二)简易性

即游戏的要求简单易记,要求的表述明白易懂。设计游戏从总体上考虑培智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同时游戏不受场合、人数、年龄的过分限制,大家可以一起玩,一起乐。

(三)开放性

即游戏不指向一种结果,而像魔方那样,有很多的答案,这样差异不同的学生均能获得各自成功的心理体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处于课余学习的状态。

(四)拓展性

即游戏能晋级拔高,具有发展的余地,可以引出新的游戏或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思考和探究,从而不断想学生的智力潜能发起天战,不同年龄的学生可获得某一阶段成功后,攀相信的高度,并探究不已。

(五)生活性

即游戏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他们在试玩中体会到:游戏会给自己家人和朋友带来生活的兴趣。

四、游戏策略[5]从这开始,以下应该谈谈游戏设计(一)、做好知识铺垫

由于培智学生识记慢,遗忘快,保持不牢固,在现不准确的问题。而游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已有的知识经验,还可以引起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过程。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游戏就是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良药。例如:

(三)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游戏能把枯燥的数学游戏知识通过一个个具体形象的事例或生活情节表现出来,它能是纯数字符号变成形象具体的事物,是数学具体化为生动感的游戏。[6]起到直观形象,引人入胜的作用。

(四)、联系生活情景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在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情景中学到数学知识。

(五)鼓励自我探索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六)促进思维发展 学生通过活动,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为思维的概括准备了条件。通过大量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象征思维得到锻炼,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6]

(七)、拓展深化知识

在每节课的后半段开展一些有去的游戏,不但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嗨可以适当对知识惊醒拓展深化。

六、游戏设计的要点

(一)、游戏题材要适合,不已有繁难的计算或证明。

(二)、游戏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游戏规则、今明的游戏程序公正的评比结果评比方法,并有趣味性、生动性、竞争性。

(三)、游戏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愉快的投入活动。

(四)、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原理或方法。

(五)、兼顾每一位学生。

(六)、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营造气氛,及时引导和控制游戏的进展。

(七)、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游戏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智障儿童数学课堂需要含有数学内容的游戏,教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根据孩子的特点安排教学,将数学与游戏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作为数学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的,更好的,健康的,含有数学内容的游戏活动来充实我们的数学课堂,为智障儿童提供一个欢乐的学习氛围。[8]

[1]王幼军:数学中的游戏因素及其对数学的影响.自然通讯法,2002,25(10)2—5 [2]游安军:数学游戏与数学教学观.湖南教育2001(9)26-48 [3]肖斌:初中数学游戏课的教学设计与模式研究2005(5)[4] 肖斌:初中数学游戏课的教学设计与模式研究2005(5)[5] 王小波: 数学课堂中的游戏策略

[6] 张艳梅 让数学游戏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10.培智二班生活教学总结 篇十

一、切实做到在生活中学习锻炼,生活中成长

生活适应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和社会生存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比如在生活适应课《爱清洁 讲卫生》一课中,我就将这一课教学分为多个实践活动课。我利用有住校的条件,就将他们带到宿舍中进行如何洗手、洗脸、洗脚、刷牙、剪指甲,整理衣服、整理床铺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一位老师进行讲解分析,示范。一助教老师,帮辅,围绕他们进行操作指导,以满足班级中不同儿童个体需要。同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们在生活中多叫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在自身问题的解决上多让他们自己动手,家长教导。同时我们班中的几位老师达成一致目标:天天上课前检查个人卫生,穿衣情况。让爱清洁,讲卫生在每天的生活中进行,逐渐养成习惯,真正做到适应生活,在生活中讲卫生,爱清洁。

二、重视个别化教学

培智学生由于自身的障碍,使得他们有其共性和个性。怎样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让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生活自理的人,真正融入社会。就要求在生活课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以他们将来进入社会遇到的生活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于是我就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不同的个别教育计划目标。

三、重视将各科教学融合进生活适应课中

使培智学生具有适应生活、适应生存的能力,是对培智学生教育训练的最终目的。而生活适应课是这一目标的起点实践课堂。所以不管是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还是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也都是让培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通过生活适应起点课堂去实践操作。

如教授生活适应课中《认识常用水果》一课时,出除了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认识常见水果外,还要让学生能说一说,读一读,认一认水果的名称(生活语文),知道水果的颜色,通过品尝让学生知道水果的味道(康复训练),还可以结合生活适应课目标里“会清洗水果,切水果”让学生动手洗水果,数一数你洗了几个水果(生活数学),最后进行将水果削皮,把水果切成块,分给同学品尝(待客礼仪)。通过这样一堂课,培智学生不但认识了常见水果,进行了感知觉康复训练,还锻炼生活适应能力,学生了招待客人,又学习了一些生字词语。也将各科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巩固运用,又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生动气息。

四、树立学生的信心

培智学生虽因大脑不同程度的损伤和障碍造成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身心缺陷,表现为内向、怕生、胆小、自卑等情绪反复。怪异的行为。要使他们将来能够融入社会,走向生活,平时就要加强对他们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心的培养。不能因他们缺陷而冷落和歧视他们,伤害他们自尊心,更不能漠视他们的自尊,软弱就不鼓励他们面对现在及将来生活困难和挫折的自强、自立的坚强信心。而应在生活中精心地辅育和照料他们,帮他们树立信心,塑造坚强的品格,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生活适应教学工作总结

11.培智语文教学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篇十一

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的意义

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创设出逼真的教学情境,能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之下,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为语文教学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智障学生来说,受其身体与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其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较弱,尤其对于抽象的事物,学生感知起来的难度更大,随之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增大。那么,信息技术则能为教师教学提供载体,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从而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

促进语文教学中习题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层次、因人而异的习题内容设计,可以快捷地检验语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语文习题设计中,可以根据投影仪上的画面内容,让学生判断其描写的是课文中的什么内容,并进行简短的概括;还可以通过播放相关情境剧,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模拟表演,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与表现力等。这些多样化的语文习题形式都要通过信息技术才能实现。

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其学习的强大动力所在。针对培智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培智语文教学如何在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进而巧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人通过视觉感受能力来学习要比用其他方式效果更好,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例如,在《雷雨》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情境多媒体音像课件显现课文情境中的生动画面:从天空乌云密布到轰隆隆的雷雨、再到雨后天晴的彩虹、青蛙鸣叫等,这一幕幕的画面情景展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其视觉、听觉的感知,促进其形象思维的提升,进而激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展现丰富的画面场景,加强内容学生的吸引力。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智障学生的能力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其想象力与说写能力相对弱化,要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除了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外,还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声画结合教学形式,搜集更多的信息与知识,从而在正确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与知识量,借助多媒体对教学资料进行适当的处理或制成动画,在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智障学生在简单的思考过程中培养一定的想象力。另外,在培养智障学生的说写能力方面,教师也可通过动画式的教学资料展示以及说写情景的设置,在说和写中架起桥梁。学生根据动画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简单的内容书写,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并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动物界中蜻蜓的生活属性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演示蜻蜓捕捉害虫的动画,并追问学生捕捉蜻蜓会带来的后果。在学生讲述后,继续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蚊子叮咬人、害虫祸害庄稼的片段,通过片段展示,让学生从中感知蜻蜓的有益性并发挥想象,进行练习写话。在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锻炼了口语表达和写话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解决好重难点,才能达到教学效率的提升。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语言叙述、板书讲解及习题练习等方法来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然而,这些方法却不能适应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动画辅助重难点教学。教师通过这一多媒体动画技术对课程内容加以阐释,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学生能通过视听效果直观的吸收和理解知识难点,这对于语文重难点教学非常有效。例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同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小朋友掉水缸后的焦急与无措,再通过动画中人物的砸缸举动,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做法与态度,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与沉着。这种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为智障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表象,有助于帮助其化解学习中的重难点。

12.浅谈培智美术教学中的范画 篇十二

范画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 有效进行作画 (命题画、想象画、设计创作等)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 特别是培智美术教学中, 教师通过范画, 向学生形象地贯彻教学意图, 明确教学方向, 提出教学要求, 学生则能通过自己对范画的理解, 把握绘画要点, 在范画的“引领”下学习绘画。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 认为这样可以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范画在培智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 是孩子的一种语言, 没上学的孩子只要会拿笔就会涂鸦, 会涂鸦就会有绘画创造的源泉。然而, 培智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存在许多困难, 除手指、手腕不灵活, 手眼功能不协调, 导致基本的用笔动作掌握不到位, 画曲线存在较大困难外, 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差, 是他们的最大特点, 他们不能准确把握所画对象的外形特点, 因此创作绘画是他们学习绘画的最大困难。

而范画可以改变这一状况。范画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让学生照着画进行模仿作画, 而是对绘画的先后顺序、形式、内容等进行重新诠释, 学生或跟着老师绘画, 或按范画式样进行临摹, 目的是通过范画加深培智学生对作画顺序的认识, 对画作布局的感知, 对画作颜色的“理解”, 并学到一定的绘画技能、技巧。

(一) 强化构图意识。

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 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 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称为构图。然而由于培智孩子的自身因素, 不知道构图为何物, 更不知道它的重要性。许多培智孩子把物体不是画得太大就是画得太小, 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不是悬空就是下沉。有的只是天马行空的点状分布, 画面缺乏美感。范画就可以帮助培智学生获得较规范、系统的技能, 有利于使画面更漂亮、更顺眼, 有利于强化培智学生的构图意识。

(二) 形成色彩概念。

大部分培智学生的颜色概念模糊, 所以在他们的画面中经常是红当绿用, 蓝当黄用, 画面脏乱差。不论画的内容如何, 景物如何, 一股脑地把颜色往上涂, 他们认为只要色彩鲜艳, 就是“好看”, 且相对于比较深的颜色, 学生更喜欢比较亮的颜色搭配。

由此可见, 他们是爱美的, 而且向往美的事物、美的作品。教师在绘画教学中的范画颜色的合理搭配, 可以给学生提供示范, 范画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欣赏的同时, 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逐步形成色彩的概念。

(三) 提升绘画技能。

绘画技能是绘画表达的基本条件, 只有学会表达方式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而技能的学习需要指导和练习。由于培智孩子的认知、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原因, 在造型表现上还存在一定困难。在绘画活动中, 有的学生表现欲强, 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 只能用简单的色块、符号表达。教师唯有通过示范绘画, 并在绘画过程中讲解, 帮助培智孩子理解所要表达的物体, 学会更好地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物体, 才能逐步提高绘画技能。

二、范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范画在培智美术教学中有很大作用, 但并不是范画的数量越多越好, 范画应少而精;范画也不是一堂课的任何时间都可出示, 也有最佳时机。同时, 范画要分层, 并且要有启发性。

(一) 范画出示要少而精。

培智美术课堂中的范画应少而精, 否则范画的示范会催生学生的依赖心理。对于培智学生, 教师要整体了解班级学生的绘画技巧的情况,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决定范画使用的数量。例如教授《公园的一角 (临摹) 》, 这一课所要绘画的内容较多, 有太阳、亭子、小桥流水、树木, 因此教师应先出示一张完整的画, 引导学生观察。接着展示一张简单的构图, 帮助确定画面的协调性和完整性。最后展示难点部分———亭子。通过三张范画, 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到基本构图, 再到细部刻画, 逐一解决学生困难。

(二) 范画出示要时机适当。

范画使用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出示的时机是否恰当。在绘画教学中, 由于培智孩子认知、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原因, 经常遇到造型表现困难, 比如物体的遮挡关系、比例关系、手脚的造型、动作的表现, 等等。教师就应把握培智孩子的心理需求, 在遇到难点和疑虑时, 出示范画, 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当学生无法从观察实物或者活动中直接看到的, 如画面构图时, 教师可以出示相应范画。当需要一定绘画技巧时, 如踢球时的腿部姿势, 表现跳绳时的动态等绘画技巧时, 教师可以出示相应范画。教师要教授学生新的绘画方法时, 如刮画、吹画等绘画方法时, 教师可以出示范画并结合具体示范教学。例如拓展教学《吹画》时, 吹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绘画方式, 而且是吹出来的。如果教师仅凭范画, 则学生并不能理解吹画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在展示成品范画后, 现场示范吹画的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这种新的绘画方法。

(三) 范画要重分层。

所谓分层教学, 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 既尊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 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由于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生理缺陷, 决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 特别是培智孩子, 每个人技能的掌握有快有慢、有好有坏。教师示范讲解过难, 会使大部分培智学生画不好, 产生畏难情绪;而如果教师的示范讲解太易, 则不利于大部分培智学生水平的提高。

要在培智美术课获得理想的效果, 就要注意范画的分层。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对象的动手操作能力、绘画技巧、颜色分辨等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不同的范画。如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 范画可复杂些:构图、重点、颜色都要让他们“跳一跳”才能画好;绘画能力一般的学生, 范画可突出重点, 简洁明了, 让他们也能画好;对绘画能力差的学生, 范画则以大色块为主, 提供的画面则更为简单, 让他们在美术课上也能动手, 也有作品, 也有收获。例如教授《上学去 (描画涂色) 》, 这一课是描画涂色一个背着书包上学去的小女孩。针对轻度“智障”学生, 教师可出示画面完整的范画, 在画好人物的基础上加上房子、树, 组成有情节的画面。对于中度“智障”学生, 教师只要出示描画好并涂色完整的范画即可。最后, 重度“智障”学生, 教师只要求学生给人物涂色即可。

(四) 范画要有启发性。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 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范画的启发性主要是指用范画启迪和引导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要能通过对范画的观察, 有自己的理解, 或产生新的想法, 从而完成作品。因此教师在创作范画时要充分努力使范画有启发性。例如教授《一篮花 (临摹) 》一课, 花的品种丰富, 形态各异。教师按班级学生整体水平, 事先准备几幅“范画”, 有各种形状的花、各种颜色的花。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讨论交流, 让他们知道花形状可各异, 花颜色可多彩, 让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让他们绘出超于范画的表现内容。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学生产生依赖性, 缺乏思考。

笔者发现, 某些学生都依赖于老师的范画。没有范画就不知道该如何动笔, 只会依葫芦画瓢, 形成思维的惰性。没有范画, 学生目识心记的东西又少, 不能完全自如地表现, 这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 学生盲目跟画, 按部就班。

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 美术创作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答案。艺术表现和探索的魅力所在, 就在于它具有多种可能性。学生盲目地模仿老师, 以为老师的范画就是自己所要表达物体的本来面目, 不动脑筋照搬, 学生的作品风格单调划一, 学生作业千篇一律, 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如何发挥范画的作用, 让每一位培智学生在美术课上有收获, 有提高, 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是我们需要克服的一个难题。

总之, 在使用范画时, 教师要用宽泛的心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和想法, 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多把范画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 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关系。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天性,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 让美术成为他们抒发情感、表达个性的载体, 这样, 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陆丽红.画“话”与说“画”——从我班开展的“画出心中想说的‘话’活动”说起[J].东方教育, 2014, (1) .

13.培智班生活乐园教学计划 篇十三

2012年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二、《方案》对本学科要求

通过游戏方式协助儿童充分发挥感官功能,形成敏锐的感知反应;促进特殊儿童感知活动能力的协调发展;协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概念和技能,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丰富和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三、学情分析

向日葵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这些孩子都属于智力障碍,年龄悬殊比较大,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其中

是程度较好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基本常识较清,感知觉能力较好。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可看出** ,***等程度较深,只有基本的本体感觉,与他交流时风马牛不相及。**学习常规最差,课堂上乱走乱动,胡言乱语,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听觉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本学期地教学中,要通过游戏方式协助儿童充分发挥感官功能,形成敏锐的感知反应,协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概念和技能,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丰富和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培养特殊儿童利用感知能力去探索环境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本班采用的是培智学校支持性教育教材《快乐生活》,其中的“生活乐园”部分共有

个单元,分别是“活动园”、“

”、“

”和“

”。

第一单元《活动园》,包括“看到了我自己”、“听声音闻气味”、“变高变矮”三个部分,旨在通过游戏方式让孩子在学习中初步认识我们的身体,建立本体感觉,听声音闻气味的活动训练儿童的听觉辨别力和嗅觉辨认能力。教材也考虑了学生的特点,注重活动式教学,力争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学用具都是生活中常见用品。旨在培养特殊儿童利用感知能力去探索环境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总之,本册生活语文课程设置体现了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五、教学目标

1、认识新的教科书,初步了解新书的结构,能找到《生活乐园》部分。

2、利用直观的教学教具和丰富的生活资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听从老师讲解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的习惯,教育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和同伴和谐相处。

4、通过活动让孩子在学习中初步认识我们的身体,建立本体感觉,听声音闻气味的活动训练儿童的听觉辨别力和嗅觉辨认能力。„„„„

5、能将课堂知识的学习运用到生活中,指导生活实践,培养热爱生活、探索生活的兴趣。

五、具体措施

1、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科学施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重个别化教育。

2、采用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效率,争取人人有进步,个个有提高。

3、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加强实际操作,通过看、摸、听、嗅、动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眼、耳、口、鼻、手、脚并用,在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感统能力的提高。

4、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

5、在文化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教给孩子了解生活的能力,增强感觉器官运用的意识和技能,注重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学生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作好准备。

6、坚持“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四结合,视生甚子,锲而不舍。

六、进度安排

第一周看到了我自己

本体感觉训练 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 听声音

闻味道

变高变矮

听觉辨别训练

嗅觉辨别训练

14.培智一教学工作总结姜晓华 篇十四

特校

姜晓华 本学期我担任培智一年级的数学课。担任低年级数学课,而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一群存在智力问题,且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学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由于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群特殊的孩子,虽然学生不多,只有9个学生,但是他们的智力水平层次不齐,想让他们在40多分钟的课堂上坐住,并且认真的听课,是及其不容易的一件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二个星期里,我主要教会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教室,听到上下课铃声,能够自己进出教室,并且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使他们能够在教室里坐上40多分钟,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能够坐下到坐直,从能够坐直到起立,从认识课本到认识铅笔,从认识铅笔到正确握笔,从写字到拿书读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讲讲、说说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认真备课读书

一年级新课程的内容多、知识面广,但又是打基础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候,而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大量枯燥的练习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显得很零碎,不扎实。所以我总是想方设法带领学生轻松学习,让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上课,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课前都精心准备,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中总是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做游戏、讲故事、猜谜语、开展活动等,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知识。还不怕麻烦,制作各种教具,辅助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能更好地立足课堂搞好教学,平时利用空余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教研,开展探讨性的交流和反思。

三、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1)强调孩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学写数字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学生的字写得好坏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数学水平,也可以体现其文化素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数字,作为他们的数学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临写.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我都特别注意。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

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且积极肯定起思维结果,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我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有机会坦陈自己的想法,我尊重他们的想法,并加以引导,学生记忆时很快也很扎实。

四、与家长交流,获取家长的支持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我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加强和家长的联系,探讨教育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班的学生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增强了我的信心,相信下学期我们还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15.多媒体培智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路 篇十五

培智教学(Mentally retarded education)是针对智障儿童而展开的教学,其目标是“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乐观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明确指出要重视特殊教育建设,以均衡教育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在特殊教育的作用逐步受到关注,我国各类特殊教育学校逐步开始采用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在目前国内的培智教学中,由于教学对象是具有感觉迟钝、认知速度缓慢、思维直观具体、注意稳定性差和记忆力低下等特点的智障儿童,具有较高抽象层次、提取信息消耗大等特点的传统教学媒体和符号(如文字、教师口头语言等)明显不能很好地满足培智教学的教学需求。而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更为形象具体的表征符号,通过将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符号合理地组成多媒体符号系统,能够帮助教师将教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递给智障儿童,促进智障儿童对知识的接受、理解和记忆,是一种理想的培智教学资源形式。但由于缺乏成熟完善的教学资源开发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以及一线培智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资源开发技术的欠缺,我国目前仍没有形成完整的培智教学资源设计程序与方法,导致多媒体培智教学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大部分培智教师对多媒体培智教学的认识停留在理论探讨和经验之谈的层面上,相对于普通教育,我国多媒体培智教学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落后。因此,分析总结多媒体培智教学资源的设计原则和开发策略,对我国多媒体培智教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实践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

二、设计思想

1.“生活化”的学科教学设计思想

“生活化”的学科教学设计思想,注重在常规的学科教学中融入生活技能,强调体验学习,体验生活。由于智障儿童对知识的感知绝大部分与生活密切关联,因而多媒体培智教学课件设计必须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若采用学科与生活常识融合的设计思路,将智能发展的培养和生活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践,能帮助学生在提高智能水平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具有学习性和实用性的价值。

在本研究开发的以《开心购物》为主题教学内容的系列课件中,包含实用语文、实用数学、人际交往等内容的教学(如图1),将学科教学和生存教育有机融合。以《开心购物》之实用语文多媒体课件为例,围绕了“购物”这一生活化主题来开展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涵盖语文“听、说、读、写”的各个层面,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学习辨别不同的商品,说出商品名字,顺笔画描写简单的商品汉字,表达购物感想等等,这些都能有效促进言语智能的发展。

2. 多元智能的培养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一位特殊儿童除了他特有的缺陷导致某一种智能的相对欠缺之外,一定还具有其他可发展可利用的多种智能。因此,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开发特殊儿童在传统特殊教育中不被承认和未被发现的智能强项,已经成为特殊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

多媒体培智教学课件的设计应注重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强化智障儿童的优势智能,提升其弱势智能,促进其智能的综合发展。本研究设计的系列多媒体课件以《开心购物》为主题,在各学科中着重培养某种智能,通过多媒体教学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特定智能在生活中的发展。

三、设计原则

基于上述思想,本研究设计出以《开心购物》为主题教学内容的系列教学方案,采用Adobe Flash CS5、Photoshop CS5、Premiere和Audition等软件开发出与之配套的多媒体培智教学课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和探索,提炼出以下多媒体培智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以下将结合其中的《开心购物》之实用语文多媒体课件作为实例简要说明。

1. 构建符合智障儿童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

由于智障儿童的感知缓慢,范围狭窄,学习迁移能力较差,在构建课件的知识体系时(如图2),需要把智障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科教学法相结合,知识点的范围要小,知识结构要完整清晰,重视循序渐进,不宜过多的知识拓展区域,构建适合智障儿童的学习过程。

在课件的设计中,从课程的导入到练习测评,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划分清晰,知识层面由浅入深,按照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以“情景引入-看图说话-单字读写-练习巩固”的思路展开。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掌握的技能按照一定的难度梯度,将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分块梳理,符合智障儿童的学习与认知特点。

2. 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

(1)使用视、听、触觉的多维感官刺激

多媒体课件能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结合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虚拟情景中动手探索,得到视听触觉的多维感官刺激满足,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按照缺陷补充理论的观点,智障儿童往往也在感知方面存在不足,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可通过教学的效果来发现学生在视、听觉或其他方面的优、弱势,以便在日常教学中扬长补短,如图3所示。

但在设计课件时需要注意,并不是把所有媒体堆砌起来越多越好,而要根据具体教学需求灵活运用。智障儿童对注意的控制力不足,思维具有分散性和不连贯性,过度地随意地采用多媒体会分散其注意力,杂乱的图文排版和多余的音视频运用会扰乱其思维。教师在开发课件前要做好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充分媒体材料准备,对于哪些教学内容适合采用哪种媒体,对于媒体的细节,如字体规格、图像分辨率、配音用语等也要仔细斟酌。建议在教学设计方案中制作一个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列表。

(2)注重人机交互和及时反馈

人机交互和即时反馈是多媒体技术的显著优越特性,也是学习趣味性的重要来源。多媒体培智教学课件需要设计出丰富多彩、可控性强的人机交互方式,并实现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培智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人机交互具有趣味性、引导性和可控性的特点。在《开心购物》之实用语文多媒体课件中,“购物小精灵”会经常和学生“对话”,如:提问、提示和反馈。练习和游戏有各种有趣的交互形式,如让学生动手进行点选、拖拉、配对等操作。学生完成练习后会以动画形式即时反馈,告诉学生答案正确与否,给予鼓励和提示,促进学生思考和记忆。同时,也作为教师课堂上的一种形成性评价方式,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评价过程中,所有的交互内容具有控制按钮,可实现“重播、前进、后退”等功能,方便教师操控。

3. 有机结合多种培智教学方法

优质的多媒体培智课件需要基于一定的学习理论基础,有机综合培智教学法则,才能确保课件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1)情景教学

智障儿童信息输入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较差,对与之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信息更容易感知和接纳,因而情景教学是常用的培智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能将各类视音频和动画完美结合呈现,视音频还原真实生活情景,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动画可以虚拟仿真情景,让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情景教学法,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起点水平,设置有共同经验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内容。此外还能结合角色扮演等其他教学方法使用。

《开心购物》之实用语文多媒体课件中,以“走进商店”为情景引入教学,以卡通造型的“购物小精灵”动画作为小老师声情并茂地带领学生开始“购物旅程”,符合学生的喜好,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使他们乐于所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小步子教学

根据智障儿童认知差和接受能力慢的特点,需要把教学内容分阶段实施。程序学习理论认为:达到学习目标的系列应由许多“小步子”组成。小步子教学是将较大较难的目标分解为若干较小较容易的目标,每个目标是一小步,最初的步子很容易,逐渐增加难度,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一步又一步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一次又一次看到成果,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动机。结合多媒体的运用,每一个小步的教学都可采用音视频和动画展现。

《开心购物》之实用语文多媒体课件中,以学习“饼干”的“干”字为例(如图4),教学思路设计为“读一读-找一找-认一认-写一写-辩一辨-组一组”,先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字音,玩一个简单的找字游戏,然后提高难度,让学生记忆字形,跟随动画按笔画描写,再玩难度高的辨字动画游戏,最后图文并茂地学习组词,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掌握简单知识点后再逐步接触难度高的知识。

(3)游戏化教学

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较少,学习动机水平低,求知欲和主动性较缺乏。游戏化教学旨在寓教于乐,而追求快乐正是儿童的天性,在多媒体培智教学课件中,注意要创设欢快的游戏学习氛围,综合运用如卡通动画、儿童音乐、游戏任务等手段,充分调动智障儿童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充满兴趣地观察、体验,大脑皮层处于受刺激、兴奋的状态,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能有效促进智能的发展。

《开心购物》之实用语文多媒体课件中,我们每学习一种商品,都会有相应的小游戏贯穿学习过程,如学习辨认不同商品时,玩“拼图”游戏;学习辨认生字时,玩“找不同”游戏等,实现边学边玩边练,让学生在游戏中反复感知和强化记忆。

4. 注重重复感知与强化

由于和正常儿童相比,智障儿童在感知觉方法感知较为迟钝,知觉分化不够,联系少;在记忆方面,识记新材料的速度缓慢,保持不牢固,容易遗忘。因此,多媒体培智教学课件的设计,需要反复出现核心知识材料,如关键词汇、重要语录、图片形象等,让知识点印象鲜明、强烈、重复地呈现给学生,实现记忆的强化。在教授一个知识点时,需要利用多媒体在课件各个环节让学生重复接触这一知识,从新课引入到知识讲解、练习测评等整个教学中,多次设计相同或类似的感知过程,让学生一次一次地强化认知。不需要让媒体的形式过多或经常变换,否则学生容易混淆或分散注意,反而不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四、结语

在培智教学中,对教学资源(本文中特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培智教学必须要根据一定的方法和原则设计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以适应智障儿童特有的认知活动特点和学习特点,才能使多媒体培智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在目前多媒体培智教学资源的建设上,我国仍存在硬件设备与软件材料均不足的尴尬局面。而多媒体培智教学的设计和应用在特殊教育领域已成为信息时代下的焦点,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将会成为今后我国培智教学的重点发展方向。本研究试图抛砖引玉,引起国内同行对培智教学资源建设的关注,促进多媒体技术在培智教学中的应用,加快培智教学资源建设的步伐,让更多的智障儿童能借助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促进教育公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培智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在综合分析国内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培智教学中的优秀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在相关理论和教学法的指导下,结合为试点学校所开发的多媒体培智教学课件实例,分析培智教学中对多媒体课件的需求,归纳总结多媒体培智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路和原则,以求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培智教学,智障儿童

参考文献

[1]刘春玲,马红英.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75-89.

[2]陆修平.培智数学课堂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使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0,(6):27.

[3]Hasan Karal.,Mehmet Kokoc.Educational computer games for developing psychomotor ability in children with mild mental impairment[J].Procedural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9:996-1000.

上一篇:宜家调研分析下一篇:小区防盗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