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逻辑思维戏(共13篇)(共13篇)
1.小学二年级逻辑思维戏 篇一
一、速算
1.9+99+9992.18+19+20+21+22
二、找规律填数:
(1)100,95,90,85,80,,70
(2)2,4,6,()
三、小红有一捆铅笔,她先给了弟弟一半又一只,又给了妹妹剩下的一半又一只,最后自己只剩下一只,小红原有铅笔___只。
四、小亮今年10岁,妈妈今年36岁,小亮25岁时妈妈比小亮大()岁?
五、已知△+○=30,○=△+△
△=○=
七、5个草莓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杏的重量,3个杏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桃的重量,()个草莓的重量是一个桃的重量。
八、一班、二班共有图书100本,如果一班给二班15本两班图书就一样多了,一班原有图书()本,二班原有图书()本?
九、在一次小学数学竞赛的领奖台上有五名同学上台领奖,他们每两人都相互握了一次手。问:他们共握了()次手?
十、钟鼓楼的钟打点报时,5点钟打5下需要4秒钟。问中午12点是打12下需要()秒钟?
十一、桔子和苹果共有360个,其中桔子数是苹果数的2倍,求桔子有()个,苹果有()个?
十二、用数字0,1,2,3,4中的任意三个数相加可以得到______个不同的和。
2.小学二年级逻辑思维戏 篇二
(一) 低年级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思维概论
在小学阶段中,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指学生在从幼儿园转移到小学阶段中学习数学, 开始通过对文字、图片和符号等因素的融合, 去提炼和吸收小学数学的很多基本的客观知识和理论, 从而归纳出一些能针对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计算问题和理解情况等, 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概括出合适的解题思维方向和流程等。
(二) 低年级学生思维缺陷的现状
1. 抵触文字理解, 盲目合拼数字。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期间, 学生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转变到小学阶段, 从原本的看图理解变化成图文结合的综合观察。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刚刚开始学习汉字, 对于文字还没形成足够的熟悉程度和理解习惯, 因此, 在处理应用题这些图文并备的题目时, 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对应用题内容文字的陌生感而有意或无意地过滤和抵触应用题的文字介绍。在这一条件中, 学生就会潜意识地看图找重点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式, 盲目寻找与合拼应用题中的数字, 从而在最短的时间中整理和排版出数学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模块和形式。
2. 片面阅读个别词语, 无视数字与单位的配对。
小学在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数学相关知识时, 往往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吸收能力、图文融合能力和数据文字配对等条件反射。在面对这些全新的解题思维下, 处于低年级学习的不同学生会根据各自的反应心态、接受理解和解决方式等多种元素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 如汉字学习程度比较低的学生会更加喜欢看到有图的应用题, 而且在阅读题意时会有意地忽视部分没有数字的文字介绍;或者在做题的时候没有分清楚数字与单位的配对, 造成解题的盲目合拼等。
二、二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出现思维缺陷的原因
(一)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育管理中, 教师如果想要灵活全面地培养学生形成合适的解题思维, 那么, 就需要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学生都接受到适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并形成一定的理科学习思维路线, 例如学会数字的加减、尝试图文的合拼理解和数据的运算审核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培养出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 与小学的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相比, 低年级学生在上课和学习的自制能力有待加强, 而且对于汉字还比较陌生, 在处理数学应用题时可能会因为没有培养好良好的抽象性的理论型思维而无法处理一些比较具体鲜明的题目。
(二) 教师分析应用思维时存在的障碍
1. 忽视解题思路的顺序和方向。
因为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重点与一年级数学教学相比是产生了一定的变动, 所以, 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各自的困难, 如记忆背诵、理解归纳和看图总结等, 而产生一定差异的学习思维障碍。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如果没能够客观性、针对性和整合性地归纳和总结出低年级学生在培养数学思维时已经出现或可能存在的解题问题, 那么,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在片面地根据个人的理解能力去覆盖性地介绍数学书本的基本知识点时, 造成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本知识点形成了具有片面性的理解和总结。
2. 没有及时说明数量关系。
大部分教师一般会提前考虑到上课时间段的限制和应用题模式的相似性等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忽视了学生直接模仿的学习特点, 片面介绍题中的数字, 没有考虑到数据与单位等多种条件的分析, 从而使学生在自主答题时找不到方向, 在解题时就会毫无目的地进行数字的拼凑。例1: (1) 红花8朵, 粉红花比红花多3朵, 粉红花有几朵? (2) 红花8朵, 红花比粉红花多3朵, 粉红花有几朵?在解题时, 学生如果在看题的时候没有看清楚“粉红花比红花多3朵”与“红花比粉红花多3朵”这两句话, 那么就可能会把两道题都理解为“8+3=11 (朵) ”。正确的解题: (1) 8+3=11 (朵) 答:粉红花有11朵。 (2) 8-3=5 (朵) 答:粉红花有5朵。
三、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方向
1.加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总结性。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知识面相对比较有限, 大部分题型的分析和解读都来仅仅是来自数字的加减合拼等经典的数学知识。所以,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 需要有代表地介绍和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图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文字的分析能力, 打破学生盲目背诵的错误认识, 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和总结零散的知识点。因此, 数学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统筹好应用题知识的答题模块, 就要学会使学生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总结, 构建出合适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思维结构。
2.培养学生解题时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虽然可以有很多种题型, 但客观上而言, 因为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认识数字的加减, 所以, 在解答应用题时, 教师更需要指导学生结合题目的特点和数据去进行合理解题思路。教师在设计和分析应用题的讲课模式时, 不仅应该及时地收集和分类一些和应用题有关的最新版的教材, 而且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和书本内容的结合, 通过运用言语介绍、图文合并及数据对比等多种多样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多提问,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促进学生能够灵活地理解题意, 慢慢习惯对应用题文字的阅读和吸收, 增强图文的综合理解。
四、总结
因为低年级学生很少大面积地接触对应用题, 因此, 学生往往是没有形成及时统筹和整理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规律, 在解题时就容易造成不知所措的困境。教师如果要灵活地化解二年级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面临的思维困境, 就需要及时改良教学模式, 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摘要:数学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时, 可通过图片演绎、文字过滤和分析归纳等多元化的思维形式, 做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探索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本知识和多种规律, 从而结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困境, 灵活构建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3.小学二年级逻辑思维戏 篇三
一、变思维的混乱性为思维的条理性
学生年龄小,如果让他们把思考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由于思考时缺乏一定的方法和能力,因此叙述出来的语言颠三倒四。针对学生思维的混乱性,在教学中,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教学概念,训练思维的正确性,只有在正确的基础上才能具有条理性。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建立清晰的概念,是训练学生思维正确性的重要前提。概念的形成需要有感性材料,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例如,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时,每个学生准备几捆小棒(一捆十根)。在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摆棒、观察、动脑后,再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概括出: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够除的,要先除十位上的数。然后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概念加深印象并进一步深化,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条理性。
二、变思维的单一性为思维的多向性
中年级学生学习知识和解答问题时,习惯于顺向思维,考虑问题从一个角度思考。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设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来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知识,发现多种解法,直至提出有创见的解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100-25×3时,要求学生在算出答案后,用文字叙述这道题。除了一般叙述外,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不要重复别人的回答。有的学生说:“100里面拿去3个25,还剩多少?”有的学生说:“100比3个25多多少?”还有的学生说:“25与3的积比100少多少?”……这样教学,既梳理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拓宽了解题思路,又得出了最佳结论,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培养了发散性思维。
三、变思维的惰性为思维的积极性
中年级学生依赖性和模仿性比较强,解题时常模仿例题和教师的讲解套解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结果出现大量差错。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些必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寻找解题途径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时,学生都懂得先求出总数,总数除以分数就得到平均数。讲解这个例题后,我设计了一道题:“小红期中考试后,三门学科平均分数是85分,语文80分,音乐83分,她的数学是多少分?”大部分学生模仿例题这样解(85+80+83)÷3。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种解法展开讨论,辨别对错,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85×3-80-83,并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提问为什么,引导学生去思考,使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样训练,克服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养成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变思维的肤浅性为思维的深刻性
由于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大明确,对于问题只求一知半解和满足于正确的答案。根据这个情况,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质疑、深思,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思维是与质疑直接联系起来的,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例如,在教学乘数有0的乘法时,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乘数中间有0的,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为了让学生对这个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启发学生思考:乘数中间有0的,用0乘这一步为什么可以省略?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用0乘这一步数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省略。由此出发,学生展开深思,对被乘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有个全面的理解。
思维能力是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所以设计的题目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坡度,让学生体验到经过思考问题得到解决时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如在教学除法计算时,我曾经出了如下一道题:“30连续减去几个6,得0?”学生们积极地思考,回答道:“答案出来了,但规律找不到。”这时,我及时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考虑。过了一会儿,终于有学生举起手来,高兴地说道:“30里面有几个6,就得减几次。”学生的答案得到教师肯定后,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通过鼓励学生质疑、深思,学生不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和对问题的模糊印象,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培养了创新能力。
中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还处在萌芽阶段,并且带来许多不利因素。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注意根据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把书教活,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多向性、积极性、深刻性。
4.大脑思维训练二年级教案 篇四
第一讲:解决问题
1.一块布5尺长,一天剪掉一尺,几天剪完?
2.5个小朋友玩捉迷藏,其中一个人负责找,他找到了一个人,还有几个人没找到?
3.盘子里有4个苹果,分给2个小同学,每个小同学都分到2个苹果,但盘子里还有两个苹果。想一想,该怎么分? 4.每上一层楼要走20个台阶,从一楼到三楼要走多少个台阶? 5.一根木头8米长,每分钟锯掉一米长,几分钟可以锯完?
6.一条小路5米长,两旁都每隔一米种一棵树,可共种树多少棵?
7.仓库原有一批货物,运出一些后,又运进20袋,这时仓库里的货物比原来多5袋,问运出的货物是多少袋? 8.小军家共养家禽82只。小鸡有26只,小鸭数与小鸡数相等,其余的是小鹅,小鹅比小鸭多几只?
9.有一根电线,第一次用2米,又用去余下的一半;第二次用去2米,又用去余下的一半,还剩12米。这根电线原来有多少米长?
10.一年二班原有男生24人,女生18人,又转来一些新同学,转来的新同学中女生比男生少3人,现在这个班男生比女生多几人? 第二讲:表内除法
1.6÷2读作____,表示____________。2.9÷3读作____,表示____________。3.填空:
()÷()=5,()÷()=5,()÷()=5,()-()=5,()-()=5 4.在()里填上两个相同的数,在○里填上+、-、×、÷。()○()=1
()○()=1
()○()=0
()○()=0 5.用3个数列4个算式。(1)13、5、18,(2)31、14、17,(3)5、3、15,(4)4、20、5。6.图形计算:看下面各图形代表什么数?(1)○+○=○×○,○=();(2)□×□=□÷□,□=();(3)□×△=□÷△,□=(),△=();(4)□-△=□÷△,□=(),△=()。
7.小明看书,第一天看了5页,照这样又看了两天,她现在看到这本书的第几页?
8.有5张双人椅,如果坐满了人,可以坐多少人?15.有20名同学,每几个人站一行,才能站5行? 9.美术小组,4个人3天画了12张画,平均每天画几张?平均每人画几张? 10.16÷2表示____,又表示____。11.42÷7表示____,又表示____。12.总数÷份数=(),总数÷每份数=()13.把4+4+4+3改写四种简便算式。(1)4+4+4+3=()×()+(),(2)4+4+4+3=()×()-(),(3)4+4+4+3=()×(),(4)4+4+4+3=()×()。14.哪两个整数相乘得7?哪两个整数相乘得6?
15.按第一行方法填算式。例:2、4、6、7,6×7=42(1)5、8、6、7,____(2)4、2、3、8,____(3)1、9、8、2,____(4)3、7、6、9,____(5)2、7、4、8,____ 16.判断正误,对打√,错打×。(1)36÷6×6=36÷36=1(),(2)63÷9×7=63÷63=1(),(3)5×8÷4=5×2=10(),(4)9×9÷9=9×1=9(),(5)32÷8÷2=32÷4=8(),(6)4×2×3=4×6=24()第三讲:万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不变
1.在卡片上写好0到9这十个数字,然后把卡片倒过来看,哪些数字大小不变?哪些数字倒过来看还是数字? 2.在卡片上写好0到100这101个数,然后把卡片倒过来看,哪些数大小不变?哪些数倒过来看还是数? 3.在卡片上写好110到120这11个数,然后把卡片倒过来看,哪些数大小不变?哪些数倒过来看还是数?
4.在一间房子的东墙上写好0至9这十个数字,然后在西墙上挂上一面大镜子。你往镜子里看,哪些数字大小不变? 5.在一间房子的东墙上写好0至100这101个数,然后在西墙上挂上一面大镜上。你往镜子里看,哪些数的大小不变? 6.在一间房子的东墙上写好110至120这11个数,然后在西墙上挂上一面大镜子。你往镜上里看,哪些数的大小不变? 7.在卡片上写好0~1000这1001个数,然后倒过来看,哪些大小不变? 8.在卡片上写的100~120这21个数,然后倒过来看?哪些数还是数?
9.在一间房子的东墙上写好0~1000这1001个数,然后西墙上挂上一面大镜子。你往镜子里看,哪些数大小不变? 10.在一间房子的东墙上写好1000~1200这201个数,然后在西墙上挂上一面镜子。你往镜子里看,哪些数大小不变? 11.有一张卡片上写了一个两位数,若把卡片倒过来看还是一个两位数。已知正看与倒看两个两位数的差为63,求正看时两位数是多少?
12.有一张卡片上写了五位数,若把卡片倒过来看还是一个五位数,并且倒看的五位数的每个数字各不相同。已知正看与倒看两个五位数的差是85905求正看时五位数是多少? 第四讲:克与千克 1.填单位使等式成立:(1)1()-9()=1(),(2)1()-99()=1(),(3)1()-2()=1(),(4)2()-2()=1()。2.1斤铁和2斤棉花哪个重? 3.2公斤铁和4斤棉花哪个重? 4.1斤铁和1斤棉花哪个重?
5.1粒粮食3尺长,不能吃来只能量。(打一量词,即计量单位)
6.小小木杆轻又轻,数它办事最公平,多是多来少是少,半点私心都不存。(打一工具)
7.一个小男孩,从一幢6层高的大楼里跳了出来,他不但没受伤,反而蹦蹦跳跳地跑走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8.木块上的数字:我国古代有一种玩具,是用五棵正小木块做的,每个木块的六面上分别写着如下的数字:
甲:483 285 780 186 384 681
乙:642 147 840 543 741 345
丙:558 657 855 459 756 954
丁:168 663 960 366 564 267
戊:971 377 179 872 773 278
玩时,把这样五个木块随便一掷,然后把每个木块朝上的面的数字加起来。例如:483+147+855+663+278=2426。这个得数可以在几秒钟之内算出来。你知道怎么算的吗?
秘密:五个个位数字加起来,作为得数的后两位数,再用50减去后两位数,所得差作为得数的前两位数。这样得到的四位数就是整个算式的得数。同学们可以玩一玩,算一算。9.数字表格,对比了解:
5.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 篇五
例:已知二次函数y的顶点(1,2)和另一任意点(3,10),求y的解析式。
解:设y=a(x-1)²+2,把(3,10)代入上式,解得y=2(x-1)²+2。
注意:与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不同,二次函数平移后的顶点式中,h>0时,h越大,图像的对称轴离y轴越远,且在x轴正方向上,不能因h前是负号就简单地认为是向左平移。
具体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当h>0时,y=a(x-h)²的图像可由抛物线y=ax²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y=a(x-h)²的图像可由抛物线y=ax²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²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²+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²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²+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²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²+k的图象;
6.小学二年级逻辑思维戏 篇六
一、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贯穿教学全过程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展思维要“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就是说每节课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如何发展学生思维。例如, 一支铅笔的价钱是5角, 一块橡皮擦的价钱是3角, 一支铅笔刨子的价钱是4元, 一瓶墨水的价钱是2元2角, 一支钢笔的价钱是6元8角。问: (1) 买一支钢笔与一个钢笔刨子要多少钱? (2) 买4支钢笔与一块橡皮擦要多少钱? (3) 买一支钢笔与一瓶墨水要多少钱? (4) 买一瓶墨水比买3支铅笔贵多少钱? (5) 买3支铅笔的钱可买几块橡皮擦?还可以根据试题编造文字题的练习。例如, 试题124÷4=31从意义上来编造的文字题有: (1) 把124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多少? (2) 124里面有几个4? (3) 124是4的几倍?
从术语上来编造的文字题有: (1) 被除数是124, 除数是4, 商是多少? (2) 除数是4, 被除数是124, 商是几? (3) 已知两个数的积是124, 其中一个因数是4, 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从读法上来编造的文字题有: (1) 124除以4得多少? (2) 4除124是多少? (3) 124与4的商是多少?
通过这些形式的练习, 学生不但进一步理解了除数、被除数、商的概念, 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而且还初步掌握了抽象、概括思维方法。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形式的练习外, 还经常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这些类型练习, 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灵敏性和敏捷性, 同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 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使用教具、学具、电化教学等手段, 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还有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概念、法则, 而且能激发学生思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依据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在使用新课程教科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析其发展思维的有利因素, 有侧重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如三年级“两步”应用题教学, 解答“两步”应用题时, 分析、综合较为复杂。教师要先把“两步”应用题分解为几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 进一步分析解每个简单应用题所需的已知条件, 然后把已知条件成对地结合, 连续地解答几个简单应用题, 最后得到问题的答案。例:“同学们做了12朵红花, 8朵黄花, 送给幼儿园15朵, 还剩几朵?”
想:要求还剩几朵, 须知道什么?——一共做多少朵, 送了多少朵。 (分析) 一共做多少朵知道吗?那么要先算什么?要求一共做多少朵, 须知道什么?——做了几朵红花, 几朵黄花。 (分析)
题目里告诉了什么?怎么求一共做多少朵? (综合) 知道一共做20朵, 现在可以求什么?怎么求? (综合) 另外还有四边形的教学, 教师特别要多使用教具演示变化的四边形, 这样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数学可能性的教学, 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7.小学低年级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篇七
一、创建情境,指引学生创新
创建情境,则是老师依据授课内容的要求,给学生打造一个亲近生活的情境,将数学贯穿在里面,开发大家的学习兴致,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创新理念,进而达到培育其创新才能的目的。比如,在讲授人民币的内容时,我给学生创建了到新华书店购买书籍的情境。(安排大家轮值做销售员)学生仔细观察各类产品的标价,再用自身所有的纸币购买、找钱,学生不但熟知了纸币的价值,并且还知道了找零,各种方式付款,甚而某些同学会用手中的商品去换购和其等价的别的产品,如此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主要的是培育了其创新才能。
二、亲手操控,开发创新才能
亲手操控对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致、培育处理问题的才能、培育创新才能等方面拥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在小学数学的授课中,适当地使学生亲手操控是一个手、脑协作的进程,是处理数学学识抽象性和低龄学生具象性思维之间差距的一个高效手段,且可以让讲学授课获得很好的成效。比如,在讲授圆的内容时,先用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列举,让大家认知了圆和别的多边形的相异之处,对于如何画圆,教师不必演示,可让学生自行处理。“你们能否绘画成标准的圆呢?谁的画法最多?”如此,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家动手、用脑,勇于探究,很多同学都清楚用圆规作图抑或依托圆形物品(像胶布、杯子、硬币等)来绘制圆形。
三、协助进步,激发创造性欲念
学习取得进步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致的关键要素。低学段的学生情绪波动大,对有兴趣的东西,都想要一试究竟,但一旦受挫,则会丧失兴致。我们都知道,任何人均会对进步充满渴望,孩子亦不例外。所以,身为数学老师,则必定要在任意时候都考虑到学生的此种心理需要,在课程授课内容的编排、活动的规划、评价的方法上面,均要贯彻“进步教育”,注重鼓励各种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带给他们的愉悦。举个例子,惯常的口算比赛,在五分钟的时间里,采用“开火车”、抢先答、争红花、揪毛病等方式来开展,题目难易不均,对于后进生可以实施“优先照顾”,如此确保每位同学均有被老师赞扬的机会,享受进步的喜悦。
总之,在小学低学段的授课中,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数学课程的抽象性,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推动教学对学生创新才能的培育。上述三项方法是笔者这些年的经验整理,期望能够给众位同行以参考借鉴之用。
参考文献:
[1]徐保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2]王西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科技资讯, 2010(25).
8.小学二年级逻辑思维戏 篇八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要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思维能力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另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思想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思维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错”、“很好”、“太棒了”。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锁。因此,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
9.浅谈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篇九
关键词:识字教学,积极性,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小学二年级的识字任务较一年级更加繁重, 学生翻开课本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这一年的学习中实现必要的字词积累, 教师应该在日常识字教学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教学方法,为识字教学增添动力。 要保证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多学字、乐学字、活用字,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识字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强化识字本领。 以下是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初识生字,带着生字去识字
识字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大量的生字,我们并不提倡教师“ 填鸭式”地灌输字形、字音,而应该让学生自主预习,自觉探索,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生字, 然后带着生字的学习任务开展接下来的识字学习。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在自觉求证的过程中给予适当提示,让学生试着回忆以前的学习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怎么做,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认识这些生字。 同时,提倡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依靠自己和同学的力量,大胆联想,自主解决生字的难题。 在初识生字过程结束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给出正确的读音,带领学生进行字词的学习。 问题激励学字方法带动下的识字学习,会比直接教授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二、巧设识字游戏,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二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还相对较差, 对于枯燥的识字学习过程会产生厌烦心理,在课堂上设置多样化的识字游戏,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识字。 学生喜欢游戏,更喜欢和大家一起做游戏,那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游戏这一形式,在游戏中添加识字教学的任务,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发现识字的乐趣。
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有很多,将游戏引入课堂,将会给识字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猜字谜:教师通过展示相应的字谜, 让学生猜出谜底,得出正确答案,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答案,这就能调动班级整体的识字积极性。 教师还应该在游戏结束之后,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鼓励学生多识字。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识字情境
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为广大教师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同样在识字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动画、视频的展示,在图画、声音、色彩的多重冲击下,调动学生多感官共同参与,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轻松识字。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领略汉字构造的奥秘,通过图画— 象形字—汉字的形象转化,轻松识字,简化思维过程,加深识字记忆,在形象的认知过程中牢牢掌握识字技巧,并运用到今后的生字学习过程中。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便了教师的识字教学过程,不仅给教师减轻了负担,而且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优化了识字课堂教学。
四、广泛实践,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有知识。 除了课堂识字学习之外, 教师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外识字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用发现的眼睛去学习汉字,扎实识字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识字任务,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汉字,广告牌上、 商场里、超市中、公共设施等等诸多场所建筑上,都有汉字的影子, 学生在发现生字之后以多种形式记录下来, 回到家中自觉查阅字典,记录字音字形,再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比比谁认识的汉字多, 推举出识字小明星,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自主识字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自主探索加深学生的识字记忆,扩充学生的词汇阅读量,这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有帮助的。
10.小学二年级逻辑思维戏 篇十
一、小学高年级段英语话题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们为了使课堂更生动有趣, 往往会组织一系列的听、说、玩、演等活动, 而忽视了对写作的训练和指导。同时, 教师也会抱怨:对小学生来说写作有点难度, 学生的表达中有许多语法和拼写等问题。写作又会影响教学进度, 批改比较费时费力, 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不易操作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更是加剧了教师规避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转而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练习作业中出现的错题指导。但是, 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其中任何一项能力的滞后都会制约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段英语话题写作的思维激发和能力培养策略
1.取材——源于教材, 贴近生活。例如,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话题是Our animal friends, 要求学生学会介绍动物的特征, 并通过整单元学习, 学会用完整的语段表达自己喜爱的动物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延伸到实际生活中他们喜爱的小动物, 通过有组织的语言进行完整表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就可以通过引导,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话题写作。
2.建构——激发思维, 形成框架。在确定好写作的话题之后, 教师就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下一定量的语言印象,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让他们回忆语言知识, 学会新旧整合、学会完整表述语言, 并在生生和师生互动中集思广益, 学会分享。最后, 给学生一定独立思考的空间, 让他们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作文框架。
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中, 师生通过对话、游戏和集体讨论形式确定本单元作文话题为My animal friend (s) , 学生可以描述一个或两个动物朋友, 可以通过对它 (们) 外貌、能力、习性等的描述让老师和同学来猜猜看究竟是什么动物, 或是直接给出动物名称让老师和同学们进行欣赏。其中一位同学描述的是一位动物朋友, 她通过对动物朋友兔子的外貌、能力等的描述让老师和同学喜欢这只小兔子, 并在结尾富有童趣地询问老师和同学是否喜欢, 比较富有个性:
My animal friend
Hello! I have an animal friend. It is white and black. It has a fat body and two red eyes. It has four legs and long ears too. It doesn’t have wings, but it has four legs and two big teeth.
It can run, jump, sleep, drink and eat, but it can’t swim or f ly either.
It likes me and my friends.It is a nice rabbit.
I like my rabbit.Do you like it?
Miss Ni, do you like my rabbit?
通过教师的引导,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搭建作文框架, 他们对于朋友的描述都相对比较完整。而且我们要明确:学生的话题写作只不过是对所学知识一个比较系统的复习, 我们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通过教师有技巧性的引领, 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思维运作, 将口头表达细致地自我重构, 通过书面语言呈现出来。
3.写作——善于模仿, 活用词句。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和句型毕竟是有限的, 因此, 为了完整表述一篇简短的文章, 学生势必要从教材表达着手, 对句型进行简单修改, 转化为自己的表达。对于教材中一些比较优美的, 或是能使句子之间衔接更通顺的, 或是比较有新意的词汇和句子, 如果学生能在他们的写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不仅能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且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就要带领学生对这些词句加以关注, 进行有意操练、举一反三, 在反复的口头操练中让学生将这些词句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4.评价——相互学习, 鼓励创新。为了调动学生模仿写作和活用词句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鼓励性措施, 例如在学生的好词好句旁敲上一个五角星, 并和学生约定, 集满20个五角星可以兑换一张作业免做卡。相信在这种鼓励性措施的推动下,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11.小学二年级课堂说话训练初探 篇十一
一、立足文本,进行补白延伸
二年级的学生说话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想像力也丰富,但想象扩散的面不够广,相对应地,语言方面也较为贫乏,所以教师要立足文本,并且多抓住文本中一些可以补白的地方,引导学生多读文章并且通过理解文章后去朗读,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最终用适当的引导句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
二年级下册第三课《笋芽儿》中有一个优美的片段: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她高兴地说:“多美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那个省略号的存在,并且让学生开动脑筋:笋芽儿看到的这个美好的世界,是不是就只有桃花,柳树,小燕子啊?还有什么?模仿“桃花笑红了脸”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来扮演笋芽儿和其它的角色,把‘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扩写成一组对话。教师可通过提供一些引导语,比如:桃花笑红了脸,说:“———————— 。” 笋芽说:“— — — — — — — — — — 。”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说:“— — — — — — — 。”笋芽说:“— — — — — — 。” 小燕子叽叽喳喳地说:“— — — — — —。” 笋芽说:“— — — — — —。” 通过这样的补白训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融入到角色中,又没有脱离文本,在训练上也不会给学生增添难度。
二、力求说话训练有角度、有方法
在训练中,让学生养成规范性练说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引导语提示学生发言的内容、方向。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已经能用上一下几个句式去表达所想。
例如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明白了、想到了、体会到……)如:从“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个句子中我想到了北京的晚上一定是灯光闪烁,像白天一样明亮。就像我们广州的珠江夜景一样,四处都是灯光,非常好看。
三、好词共享,训练学生“生动说”
说话过程要重视学生的说话体验,不仅让他们有话可说,还要让他们有感而说,并且喜欢这个过程。但是,二年级的学生语言积累少,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课外阅读又跟不上,如果仅仅是“我口说我心”,那么说话还是仍旧如白开水一样,很乏味。所以要注意词语、词句的积累。
二年级下册第18课《雷雨》,通过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学生自由说,教师及时地把好词写在黑板上。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把学生的口头语言中的精华部分呈现在黑板上,让他们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多用优美的词句,多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进行练习。
四、把握梯度教学
二年级的学生不懂句子的文法结构、逻辑系统等,说话时随心所欲,所以训练时,教师要先出示基本语言格式,再举例示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模仿扩说,力求让句子更加生动。以“天空飘着云朵”为例来说,引导学生:“天空是怎样的?云朵又是怎样的?”这时候,学生会给出诸如“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等答案。扩说的句子如下:蓝蓝的天空飘着白白的云朵。分层次再引导:蓝蓝的天空是怎样的?漂亮吗?可能给出的答案就会更加生动了:蓝蓝的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清透,可真是好看呀!那么,除了颜色方面,还可以从哪方面去说说天空?答案还有:宽广。扩说的句子如下:蓝蓝的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清透,可真是好看呀!这天空还一望不到边,非常宽广。
责任编辑 邱丽
12.二、四年级小学生从众行为研究 篇十二
人类社会有一个奇特的现象, 即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 放弃自己的意见, 转变原有的态度, 而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从众” (conformity) 。从众行为有积极和消极方面两种功能, 若社会人行动都一模一样, 人与蜜蜂就毫无区别。
对从众行为的经典性研究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herif的“光点游动错觉”实验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sch的“线条判断长度”实验。除此, 还有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有验证性的, 跨文化的, 或是分析某些人格与从众关系的, 或是分析影响从众的各种因素的, 其内容都是与Asch的“线段判断长度”类似的感知觉方面的认知, 但是认知除了物理方面还有社会认知方面的道德判断, 有关道德判断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岑国桢等研究结果显示, 8-12岁儿童在属于社会内容认知的道德判断方面, 有明显的从众心理倾向。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 心智不很成熟, 从众现象很普遍。
我国在从众方面的研究起步晚、数量少, 特别是针对小学生被试的研究数量较少,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二四年级小学生从众行为, 探讨小学生从众行为的性别差异。实验旨在探究:1.物理判断和道德判断的从众是否有相似性;2.这些从众与学生的年级 (年龄) 是否有关系, 或有怎样的关系;3.它与道德判断的不同内容 (财务损坏、人身伤害、成人权威) 的关系。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在一般小学采取分层整群抽样。从众实验情境的被试选取是石家庄机场路小学二、四年级学生, 分别为46人 (男21, 女25) 、41人 (男18, 女23) 。
(二) 材料
物理材料采用Asch实验的线段比较任务, A4纸上制作7组线段比较任务, 左边画有一条直线, 称为标准直线, 右边上画着三条直线, 与标准直线关系是相等、长、短, 三条直线的左右排列顺序随机。
道德判断材料采用“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中的一套对偶故事。这套故事为后果—意向式的道德故事, 包含了儿童道德判断的三方面:财务损坏大小/动机意向;人身伤害/动机意向;成人惩罚影响/动机意向。一方面, Piaget, Elkind, Jensen分别做过研究, 岑国桢等编撰了符合我国实际的故事内容对我国儿童也进行了研究, 确保了故事的有效和可信度。另一方面, 对这类故事的判断反映只可能有两种, 即不是从意向 (动机) 方面就是从后果方面做出反应, 适合做从众研究材料。
制定实验观察记录表, 包括人口学信息:姓名、性别、年级;各线段对比结果:回答时的表情和反应及备注。分别收集被试学生在从众场景设置中的回答, 随后访谈其原因。
(三) 实验过程、反应记录
在机场路小学进行情境实验研究。4名主试分别在4个房间对被试单独施测。线段判断任务中, 如果学生答对, 主试总是指着一个错误答案说:“今天上午我们询问了40名学生, 他们都说这个答案是对的。”此时, 多数被试会再认真观察一下, 此时记录的表情和反应。之后再记录被试的最终答案, 改变主意则判定为从众。如果被试第一次回答错误, 主试会指着另一个错误答案引导被试发生从众。此时, 如果被试回答出另一个错误线段则判定从众, 如果答出正确答案或坚持最初答案, 则判定为没有从众。其中第二、五题为非实验项目, 叙述按照实际情况, 为了防止被试猜出实验意图而设置。
接下来马上进行道德判断任务, 主试口头叙述故事, 第一、二个故事叙述完后, 指导语:“大家的结论是乙更不好。”第三个故事叙述完后的指导语:“大家的结论是成人该惩罚他。”道德判断任务中, 与主试的回答倾向一致判定为从众, 不一致的判定为不从众。每个故事判断完后, 主试都询问被试判断理由并做详细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 二、四年级物理判断、道德判断从众反应情况 (见表一)
表1中, 相比Asch线段判断30%从众率的结果, 本研究被试的线段从众比率均偏低。在物理判断方面, 通过记录学生自信、坚信的表情可以看出其坚定答案的正确性, 有的学生给出理由如下:如果我和别人答案不一样, 我也要坚持自己的。
道德判断从众中, 从众率最高的是故事2 (人身伤害/动机意向) , 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说家长或者教师讲过人身安全是更重要的因素。
(二) 年级、性别维度上物理判断差异比较 (见表二)
表2显示, 物理判断任务中, 表中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三) 年级、性别维度上道德判断差异比较 (见表三)
从表3中可以看出, 财务损坏大小/动机意向的故事1中, 年级差异达P<0.01的显著水平;女生的年级差异达P<0.05的显著水平;男生年级差异、二年级性别差异、四年级性别差异并不显著。人身伤害/动机意向的故事2和成人惩罚影响/动机意向的故事3中, 上述各项之间差异均不显著。3个故事总体来看, 有显著的年级差异, 达P<0.05水平;女生之间的年级差异也达P<0.05的显著水平。
四、讨论
从物理判断任务结果看, 从众率明显低于Asch经典实验。随着时代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开展, 新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道德任务判断属于社会认知范畴, 其从众倾向于物理判断的感知觉方面从众仍有差异。结果表明, 被试对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反应。财务损坏大小/动机意向的故事中, 年级差异非常显著;随着年级的增加, 自主性和独立性会有所进步, 这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实验结果来看, 二、四年级小学生从众反应次数无显著性别差异。长期以来, 国内外实验大多数支持女性比男性的从众性高的结论。本研究表明, 学龄初期学生尚未表现出从众行为的性别差异。性别角色的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文化所赋予的。本研究中独生子女较多, 无论男女在家中都备受关注, 女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不受性别影响。但不否认男女性别上的差异, 不管是生物学还是个性和行为方面,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从众反映是否会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仍需进一步实证研究。
五、结论
二、四年级学生物理判断比道德判断的从众性低。物理判断任务中, 年级之间、性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道德判断任务中, 财务损坏大小/动机意向的故事中, 年级差异非常显著;人身伤害/动机意向、成人惩罚影响/动机意向的故事中, 年级之间、性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李云捷, 伍永亮, 张同航.从众行为的心理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 :75-76.
[2]Noriyuk, M.Strong, quasi-, and weak conformity among Japanese in the modified Ash.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13.小学二年级逻辑思维戏 篇十三
一、在词句教学中,通过增加词汇量来激发思维
如,学“春”时,学生一口气说了“春天、春节、春风、春雨、春花、”之后,卡住了。这时,我及时引导:“要是把‘春字放在后面,能组什么词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又组出“早春、晚春、迎春……”等等,一发不可收,一连说了十几个词,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年级的学生是最富有想象的,他们的思维既形象又活跃。在生字字形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以初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小语第三册《识字四》一课中的“看”字,学生就是用“动画”方法识记的。当时我请全班学生都做一个“看”的动作,同学们站在自己的位子上,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有的双目圆睁,盯着黑板;有的抬头望着天花板;有的低头瞧地面……这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做了一个孙悟空表示看的典型动作,我连忙请他上台表演,只见他把手罩在眼上,大声说:“我看见了妖怪。”然后解释说:“你们看,我这只手就是‘看的上半部分,手下面的眼睛就是‘目。‘看就是由‘变形的手和‘目组成的。”他的方法非常好。
三、观察字形,展开联想
自己编字谜,在个人智慧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使之完善。如“头戴一顶帽,忠实又可靠。”——实。“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思。“山上山”——出。“工人力量大,建功立业少不了他。——功。学生在这种喜闻乐见的识字形式中,识字兴趣浓,想象、创造、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其间不时闪现智慧的火花,尝到创造者的快乐,成功者的喜悦,这样的识字效果当然好。 如,在学习“躲”字时,我先出了一个谜面:身边开了一朵花。然后让学生猜谜底,马上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很快猜出是“躲”字。这样既增强了识记效果,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必须达到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一半左右,可见识字任务之重。而小学生年龄小,生性好动易忘。如何提高识字效率,变这一“苦差”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呢?这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小学二年级逻辑思维戏】推荐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11-01
天台小学二年级09-22
小学二年级成语10-06
[小学二年级]二年级下册思品教案10-09
小学二年级教计划06-20
白兔小学二年级作文06-27
天气谚语(小学二年级)07-04
小学二年级精简评语07-16
小学二年级上册英语07-23
小学二年级日范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