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村卫生室)

2024-06-19

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村卫生室)(共12篇)(共12篇)

1.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村卫生室) 篇一

广州市“城中村”环境卫生管理情况调查

根据广州市抗击“非典”爱国卫生突击月中暴露的“城中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严重问题,为健全和完善市容环卫管理机制,加快“城中村”城市化进程,近期,市市容环卫局组织专题调研小组到有“城中村”的区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对67个“城中村”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城中村”137条,其中荔湾区3条、海珠区19条、白云区44条、天河区26条、黄埔区15条、芳村区17条、开发区13条。总面积3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万,外来人口125万,日产垃圾2100多吨,占全市日产垃圾量的三分之一。

在现有“城中村”中,被城区包围,城市化水平较高的33条,占总数的24.1%;处在城区边缘,城市化进程有一定发展的47条,占总数的34.3%;距城区较远,城市化进程较慢的57条,占总数的41.6%。按城区标准进行保洁的村55条,占总数的40.1%;自行组织保洁队伍,保洁标准较低的村72条,占总数的52.6%;无保洁队伍,日常保洁制度处于放任自流的村10条,占总数的7.2%o在环境卫生清洁费的收取上,收费率50%以上的45个村,占总数的33%;50%以下的92个村,占总数的67%。垃圾处理费,除极少数经济效益好的村代交外,尚未收取的,环境卫生状况相对较好的有55个村,占总数的40.1%;较差的82个村,占59.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城中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卫生死角比较多,与中心城区的环卫水平差距较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环境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抗击“非典”突击月整治前,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多数村垃圾清扫收运不及时,乱丢乱倒、露天长期堆放垃圾,甚至就地填埋、焚烧垃圾,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出租屋和闲臵工地等,乱搭乱建窝棚、乱摆卖、随地丢弃垃圾、乱堆乱放杂物、乱张贴、乱涂画等“六乱”现象比较严重。在抗击“非典”突击月中,全市每天增加垃圾量1000多吨,这些垃圾大多数产生在“城中村”。有的村清理多年堆积的垃圾500多吨。

(二)环卫经费严重不足。按城市居民标准每户每月应收取环境卫生清洁费10元,垃圾处理费5元。但目前只有少数的村收取清洁费,有的村按户收取清洁费仅 3-5元/月,有的村按人收取清洁费1-2元/月。垃圾处理费和外来人员的垃圾清洁费难以收取。以2002年为例,按城区收费标准,全市“城中村”应收取环境卫生清洁费8391万元,垃圾处理费2797万元,但实际收取环境卫生清洁费3737万元,收费率为44.5%,垃圾处理费基本为零。收费缺口部分只能由村经济垫付,经济效益不好的村却无法垫付;大多数“城中村”的环卫收费只能解决日常清扫保洁的费用,无法承担垃圾的运输费用。

(三)环卫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目前,“城中村”在环卫管理体制上多种多样,有的由街进行管理,有的由村自行管理。在环卫收费上,有的由村统一收取,有的由街收取,有的则由环卫工人收取,还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统一支付。在营运机制上,有的实行由区(街)专业队伍统一保洁清运,有的由街发包给保洁公司,有的由村发包给保洁公司,有的则由区市容环卫局保洁所负责保洁清运。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导致“城中村”卫生保洁水平参差不齐。

(四)环卫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从调查情况看,“城中村”环卫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有的环卫设施多年失修,破旧不堪,有的村基本没有卫生公厕、垃圾压缩站、环卫工具房等配套设施。

(五)居民环境卫生意识差。“城中村”居民虽然已经“农转非”,但身份转换后思想观念并没有转换,旧习俗和旧习惯难以很快克服,对有关环卫法规知之甚少,乱丢乱吐,乱扔乱倒垃圾的现象比较严重,拒交环卫清洁费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解决“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的几点建议 “城中村”环境卫生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面广,涉及部门多。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城中村”改制工作的若干意见》(穗办„2002‟17号)精神,加快城中村城市化进程,必须规划先行,综合治理,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一)规划先行,综合治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城中村的环卫配套设施建设普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因此,改制后的城中村的环卫配套设施建设,要按照城市标准,纳入城中村总体规划,科学确定规模和布局,体现功能分区合理,适度超前,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的要求。市、区有关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支持配合,在政策和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和扶持。各村、街是主力军,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形成“目标一致,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局面。

(二)适当增加对“城中村”环境卫生经费的投入。“城中村”的村民已转为城市居民后,“城中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应同等对待,每年市、区两级在城维费预算安排时,要按照城区现行标准和办法执行,尤其在环卫设施配套和垃圾运输经费上给予适当倾斜。“城中村”的居民应按照城市居民的标准交纳清洁费,不足部分由区环卫经费补贴,以解决城中村的垃圾出路问题。

(三)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分类指导。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城中村”距离城区位臵、建成区面积和流动人口等情况的不同,将现有137条村设定分为A、B、C三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A类为已被城区包围,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城中村”。对这类村按城区的作业标准进行清扫保洁,由市、区负责环卫配套设施和垃圾运输,街道和村负责收取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清洁费和垃圾处理费。在2年内如果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收费不足,则由原村集体经济补贴。

B类为处在城区边缘,城市化进程已有一定发展,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城中村”。对这类村参照城区的标准对建成区进行清扫保洁,由市、区负责环卫配套设施和垃圾运输,街道和村负责收取居民的卫生费和垃圾处理费。在3年内如果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收费不足,则由原村集体经济补贴。

C类村为距城区较远,经济实力较差的“城中村”。对这类村应重点解决垃圾出路问题,由市、区负责村的垃圾运输,由街道和村负责收取清洁费用于清扫保洁。环卫配套设施视城市市政设施及城市化进程情况再作考虑。

二是理顺营运机制,实行管干分离。A、B类村实行环卫作业社会招标,统一由专业环卫实体负责保洁清运。C类村先由村和街道组织队伍保洁,街道统一检查考核。三是理顺监督机制。区、街建立专司监督的管理机构,对“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实行经常性的监督。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渠道和制度,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

(四)改进现行环卫收费办法。考虑到目前“城中村”环卫收费难度较大,对收费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对设定的A类村的居民和暂住人员的环卫清洁费和垃圾处理费与水费一起收取;二是对B类村的居民的环卫清洁费和垃圾处理费实行与水费一起收取,对交纳垃圾处理费确有困难的村可给予免收1年的过渡期;三是对C类村居民的环卫清洁费降低标准,逐年提高收取;垃圾处理费给予免收3年的过渡期。争取到2006年“城中村”环卫收费率达到80%以上。

(五)逐步完善环卫配套设施建设。

1.垃圾压缩站。按照城市垃圾压缩站的建设标准,全市“城中村”需建垃圾压缩站177个,目前已建成73个,缺口为104个,可随“城中村”的城市化进程逐年进行建设。

2.公共厕所。全市城中村仅有城建公厕94座,农厕455座。缺口80座。对缺口的部分,根据城市化进程的需要逐步建设;对现有农厕,按照城区公厕的标准进行改造。力争三年内使“城中村”的公厕数量、分布达到规范的要求。从厕所数量、分布及未来城区的需要来看,城中村现有的农厕都应保留并改建为城市公厕。

3.垃圾压缩车。目前用于“城中村”垃圾运输的运力缺口约40辆垃圾压缩车。应在三年内分批分期配足“城中村”的垃圾运输车辆,解决垃圾运输困难的问题。

4.环卫工具房。随着“城中村”环卫作业管理标准的提高,环卫机具将大量增加,“城中村”应按城区标准,适量建造设臵环卫工具房,避免露天当街存放。

(六)加大市容环卫宣传力度。

当今“城中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首要的问题是农村居民缺乏环境卫生意识。因此,要通过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大力提高村民的环卫意识,普及环卫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环境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引导农村居民抛弃小农经济意识和落后的传统习俗,培养他们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形成人人自觉关心和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风气。各街(镇)、村还应通过法律、法规、规章的教育,让他们懂得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搞好环境卫生,提高村民自治自管的能力。新闻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促使农村居民养成讲文明、讲秩序、讲卫生的好习惯,树立现代农民文明新形象。

(七)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根本在于加强管理。城中村尤其如此。环境卫生管理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抓好建章建制,制定“村规民约”,严格依章依法管理。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的力度,对违法违章行为要坚决予以处罚,充分运用行政、教育、经济、纪律的手段促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落到实处。

2.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村卫生室) 篇二

一、数字化医院建设

促进医疗卫生体系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MIS) 、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 ACS) 、放射信息系统 (RIS) 、检验信息系统 (LIS) 、电子病历 (CPR) 以及临床信息系统 (CIS) 等。

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指的是将医院当成一个经济经营体来进行经营与管理的一种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 该系统也是由若干的子系统来构成的。这些子系统主要包括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办公系统、医教信息系统、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信息服务系统。数字化医院建设通过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可以将放射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 从而更方便的进行采集、储存、阅片以及网上共享的工作。通过放射信息系统的建立, 可以有效的管理放射科内部的工作流程, 进一步的将其优化。因此, 放射信息系统是医院主要的信息系统之一, 通过运用该系统可以极大地丰富形态诊断信息以及图像的层次, 进而达到提升诊断水平的目的。除此之外, 检验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的建立, 极大的提升了医疗卫生的工作水平, 促进了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

关于社区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早在几年前《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3-2010年) 》中就指出当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时候, 应该以居民健康档案的保管为重点, 建立起覆盖计划生育、就医记录、健康体检以及公民预防免疫的档案管理。通过各种医疗信息的覆盖, 逐步的完成“多档合一”的工作, 将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到底, 进一步的实现健康档案和临床信息的一体化工作。所以说, 非常有必要进行统筹策划、分步开展、一网多用以及资源共享的工作方式, 将社区医疗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建立起形式有效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想要进行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 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网络与计算机技术, 完善社区医疗的服务功能、社区传染病防治、社区慢性病防治功能、社区妇幼保健功能、社区卫生信息功能以及社区脆弱人群的心理服务功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 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从而提升整个的医疗水平。

三、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信息化

进行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需要依托于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平台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库, 要关注其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结合, 建立起农村三级卫生网络信息系统。对于从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农民工的城乡医疗一体化的问题, 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条件。这就需要医疗单位制定出明确的异地医疗审核以及转诊的流程, 真正的实现“异地看病, 属地报销”。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 让他们享受更加及时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是由美国远程医学会以及美国国防部卫生事务所在1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 它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技术、遥感技术、全息摄影技术以及电子技术来实现。这样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各个医院的中心医疗技术以及设备优势, 解决那些由于医疗条件差的地区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我国来说, 与远程医疗相关的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 到了90年代后期, 就已经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 依托于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基础设施, 已经逐步的建立起了大容量、高速率以及技术先进的公用数据通信网, 远程医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对于远程医疗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三种, 提供医疗服务方、申请医疗服务方以及通信网络和相关的医疗设备。在这之中, 通信网络主要指的是普通电话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以及因特网。而对于远程医疗的基本结构来说, 主要是开放的分布式系统, 由通信网络系统、多媒体系统以及计算机系统组成。通过利用各种通信网络以及相应的医疗设备, 可以有效地实现远程医疗, 继而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五、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

电子病历也可以叫做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 主要是通过利用电子设备来进行病人医疗档案的保存、管理以及传输, 进而取代纸张病历。通过电子病历, 可以有效的实现病人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以及传输工作, 更好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健康档案指的是一种信息资源系统, 它是为临床医生服务的安全, 实时面向医疗点, 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通过建立健康档案, 可以安全有效的向使用者提供各种将身体信息, 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

六、结语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的提升, 对于健康的要求也随着提升。因此进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通过有效地信息化建设, 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经得到了逐步的确立, 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 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 医疗卫生开展工作时面临的国际以及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许多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也涌现出来, 因此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卫生体制的改革。因此,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也迫在眉睫, 促进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医疗卫生的工作水平, 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温晟.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李长平, 崔壮, 马骏.卫生信息化系统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王帅, 苏维.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村卫生室) 篇三

近年来,我局根据上级有关信息化建设的部署,坚持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建设服务型机关为宗旨,积极推进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落实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任务,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信息建设队伍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化建设的大趋势,它正积极推动着各行各业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只有领导重视,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有效的推动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我局根据上级工作要求,成立了县卫生局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其他领导担任副组长,各股室长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并列入本单位本系统重要工作日程。形成了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纪检做监督,职工、群众共参与的长效机制。为提高工作认识,我局利用局周会,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政策,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做了详细安排。

(二)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

从2003年起我局相继投入十余万元,用于改进办公设备,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网络运营良好、高效,建立区域平台。此举不仅节约了办公成本,还解决了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1-

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

(三)推进网络建设,加大宣传力度

2008年起我县正式启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我局派员参加相关工作会议及培训班的学习。为规范公开内容和形式,方便群众查阅信息,我局编制了符合本局实际的政务信息公开目录,明确公开的范围、程序、依申请公开有关事项。制定了信息公开编制计划,对信息公开的操作规程、公开范围与责任股室、时限要求等作了明确规定。近期,我局又投资数万元,装备添置了信息显示屏,按照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我们对公众应知晓的,涉及群众利益的相关信息都做了第一时间及时发布。如: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的公开招考、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内容及时公布与更新,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卫生系统是窗口行业、服务着全社会各阶层的群众,要让群众满意,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落实好政务公开工作尤为重要。对外我们通过公示栏、简报、电视媒体、网络信息等多种形式,积极向群众宣传。对内我们加大对职工利益相关的内容进行公开。如国家政策法规、经费使用、人事任免、领导班子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将重大决策向职工公开,并根据实际有所侧重,对公开内容、形式作了相应的规定。

(四)建立短信信息平台,构建沟通新渠道

为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加强卫生系统党建工作,结合创

先争优、创业服务年、“转变作风暨环境创优”活动,我局积极与县电信部门联系,开通卫生系统短信互通平台。通过点对点的宣传,增进党员干部和广大医务人员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敏感性和主人翁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总之,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局在信息建设化工作上的不足:

(一)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二)资金设备投入不足。

(三)宣传力度不够,信息更新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打算

今后,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继续加大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领导,规范制度;二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四是加大督导力度,规范工作程序。

4.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村卫生室) 篇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整改情况汇报

*市卫生局:

我院根据卫生局印发《关于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检查情况的通报》的通知要求,立即对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并进行了专项整改活动。现将我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确保卫生信息化建设有人抓、有人管。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责任落实,确保卫生信息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如期实现既定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可操作性不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欠完善;对医护人员培训缺少系统的计划和相关记录。

整改措施:完善充实制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添加装修机房、增加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升级情况的说明,充实各项系统建设的内容;完善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机房、网络、人员、视频会议、卫生室监控等制度);制定对医护人员培训计划,做好相关记录。

(二)中心机房建设简陋且未独立,服务器老旧,各类设

备无标记。

整改措施:建设完善中心机房,进一步对中心机房进行升级改造,更好地与上级卫生平台对接,同时做好数据、信息安全工作,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并做好数据异地存储工作;对各类设备进行整理标示,对网线的走向进行标记。

(三)门诊医生站未对调用的健康档案进行合理使用;对于就诊的病人信息采用登记簿的方式记录之后再与公共卫生服务站进行交接,由公共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档案录入工作,临床科室对于健康档案的维护工作尚未真正开展。

整改措施:维护完善门诊医疗管理系统与公共卫生管理系统的对接,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对于就诊的病人信息由临床科室人员完成维护,使业务科室和公共卫生服务站紧密联系起来。

(四)无专用视频会议室

整改措施:我院正在进行门诊病房楼的扩建工程,完工后将建立专门的会议室。

(五)部分村卫生室监控掉线;部分卫生室操作员收费时一般只用默认的医生姓名,未根据开具处方的乡村医生姓名进行选择

整改措施: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落实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人进行专项管理;加强对卫生室操作员的培训监督,严格按照财务系统操作要求,统一收费医生姓名与处方医生姓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目标

通过此次检查,我院认识到了问题和不足,我院将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认真落实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工作,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卫生信息化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培养和储备卫生信息技术人才,提升我院卫生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整体水平,全面促进和提升医疗服务,为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环境和水平,树立医疗行业新风气。

5.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村卫生室) 篇五

为进一步提升县城整体形象,切实改善县城环境,界湖街道办事处联合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县城的城市建设及环境卫生情况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通过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获得一手资料,重点就环境卫生保洁、乱搭乱建、流动摊点及西山社区等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区基本情况。

县城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辖14个城区村,主干道条,新增外环路条,共有个大型居民区,拥有环卫工人 名,道路保洁面积米,保洁车辆,垃圾中转站一处。城区绿化面积平方,有农贸市场处。……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增城区面积平方公里,2011年,结合三城一强及举办第四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的契机,我县大打城市建设牌,大手笔、大制作,县城综合容貌得到了显著提升,城市环境大为转变。

二、存在问题。

1.环境卫生方面。经费不足,保洁人员短缺,导致保洁工作不到位,特别是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更是令人堪忧…

2.乱搭乱建现象突出。

3.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现象突出

4.社区配套设施老化,环境落后,安全隐患频现。随着社区

内人口、商铺增多,社区道路通行能力日渐不足、配套设施老化明显。

三、加强城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卫生保洁管理。“大战背街小巷100天”,实行村收集、镇清运

(二)乱搭乱建管理。成立四大网格,1.在村一级:实行先发现,先汇报的管理机制,将违法建设监督管理列入年终目标考核,对疏忽管理、知情不报的村居年底考核扣除相应分数。

2.管理区一级:负责管理区内违法建设的巡查及对各村居的督察督导,将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列入管理区的工作重点。

3.执法人员管理:新增联防人员,配备执法车2辆、警车2辆,将执法局现有两个执法中队划归界湖执法中队。

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遵循三个步骤,一是严格杜绝新增违法建设,将违法建设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逐步消化老建设,通过各项拆迁保障措施的落实到位,确保旧有违法建设逐步拆除,化整为零,从有到无。三是突出城区违法建设的查处拆除工作,抓住重点,突破关键。

(三)流动摊点管理。

1.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在综合调研,本着便民原则,在城区设立处标准化农贸市场,彻底取缔流动摊点。既便利了居民生活,又合理安置了小商小贩,还有利于市容市貌的管理,一举

多得。

2.在县城14个城区村统一设置农贸市场。重点建设大成庄牛市,实现定点屠宰(屠宰不出村)、定点交易(规范经营)。

(四)西山社区改造。

西山社区占地,现有人口1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90,城区人口的1/15,是我县最早建成的一个社区,同时也是目前较大的人口聚集区。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实施社区改造措施:

1.在小区内增设变压器,把主线路铺设到楼,消除居民用电隐患。

2.对于破损道路进行修复。

3.对下水道管网进行疏通

6.林甸县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篇六

林甸县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 松嫩平原中部, 全县幅员面积3 746 km2, 非铁路沿线, 交通相对封闭。下辖4镇4乡3个林牧苇场, 83个行政村, 总人口27.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7个, 其中村卫生室83所, 医务人员233人, 村卫生室承担着全县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

林甸县作为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村卫生室服务功能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

一是村卫生室网点布局不合理。“以家代室”, “一少一多”的现象突出, “以家代室”是村医没有进行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整合, 以家为单位在自家执业;“一少”就是一室一人, 独立经营, 各自为政, 恶性竞争, 服务能力有限;“一多”就是有的一村多室, 无序竞争。

二是村卫生室条件差。由于在自家执业, 诊疗区和生活区不分, “炕头抓药, 炕梢点滴”状况普遍存在;基本医疗设备仅靠血压计、听诊器和体温计老三样维持, 基本的消毒灭菌均达不到要求, 医疗垃圾随意处理, 严重影响着农村卫生服务质量。

三是承载能力有限。由于受布局不合理和医疗条件的影响, 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难度大;新农合门诊统筹难以达到方便快捷的要求;基本药物制度难以实施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整合、配置现有的卫生资源, 使其发挥更大效能, 以达到彻底解决百姓在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成为林甸卫生人急需破解的难题。在实践中, 我们借助卫十一项目优势, 不断创新建设思路, 借助项目资金的引领, 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下, 全县8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 实现了“一村一室”的目标。

2 主要做法

按照“完善功能, 充实内涵”的原则, 改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 配备必要设备, 加强人才培养, 完善规章制度, 使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标准化、诊疗操作规范化、规章制度统一化和标识标牌统一化。2012年年底前, 完成全县83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

2.1 因地制宜, 合理设置

2.1.1 按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 本着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原则设置村卫生室。

1个行政村只设立1所村卫生室。

2.1.2 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与村委会、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相结合。

独立设置, 医疗用房与生活住房严格分开建设。

2.1.3 村卫生室占地面积不少于150㎡, 业务用房面积105㎡。

诊疗室、处置室、观察室、预防保健室、药房和静点大厅 (健康教育室) “四室一房一厅”分设, 布局合理, 独立设置。配套建设值班室、供水设施、卫生间和宣传栏 (室外固定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长宽不小于150㎝×90㎝) 等。

2.1.4 室内采光、通风好, 墙面光洁, 地面硬化并防潮、卫生。

门窗洁净无蜘蛛浮尘、家具整齐无灰尘、器械干净整洁, 物品摆放有序。室外环境美化, 种树栽花, 地面平整无垃圾杂草、墙壁清洁无乱贴乱画、门窗洁净。

2.2 抓规划审批, 合理选址建设

由县政府牵头, 组织住建局、土地局、卫生局、项目办及村卫生室所在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 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和便于管理的要求, 由村委会和乡镇卫生院共同确定。

在村卫生室选址上遵循地势不低洼、水通、电通、网通、路通和居民就近的原则, 选择村民居住中心区域, 村内公共设施相对集中, 外环境整洁、干净, 距离公共厕所、垃圾处理 (转运) 站及污水沟塘等污染源直线距离在100米以上的地方, 用地由村委会无偿提供, 保证“布局合理、方便村民及便于管理”, 确保了选址工作合理、公开、公平和公正, 实现了低成本、可持续和全覆盖的乡村“半小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的目标。各村及时召开村民代表议事会, 村民代表们签字同意建设。规划部门选址确定后, 积极办理建设规划、土地审批和财政审批等相关手续, 确保工程如期开工。

2.3 多方筹资、保证建设投入

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程共计需投资1 691万元, 对林甸县这样一个贫困县来说, 是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林甸县坚持走多元投入的路子。一是用好“卫十一”项目资金。严格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 认真编制每年的计划, 累计使用土建资金267万元, 设备配套资金24万元, 总计291万元。二是积极争取省里支持。省卫生厅扶持各类设备资金166万元。三是积极争取市里支持。两年来, 大庆市扶持建设资金493万元。四是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投入394万元, 确保了匹配资金到位。

2.4 抓施工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

为了规范采购行为, 林甸县采用小额邀标方式进行采购, 并严格按照项目《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开标。工程开工后, 县里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严格执行相关质量规定, 聘请质量监理工程师, 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同时, 明确了1名主管局长监管责任, 带领项目办工作人员及监理工程师督导检查83个村卫生室建设工作, 对工程的地基开槽深度、宽度、底梁水泥标号、墙体砌柱、上梁、棚顶钢骨架、墙体保温和室内外装饰等进行检查, 一经发现问题, 及时组织召开施工项目经理与班组组长紧急会议,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在建设施工中他们探索制定了七步报验制度, 即验开槽、验底梁、主体砌筑、验上梁、验屋架、验天棚保温和验内外装修, 每项子工程完成后, 必须由监理工程师签字, 报告卫十一项目办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为使标准化村卫生室布局和建设更加合理, 邀请设计公司专家、建筑工程专家、乡镇卫生院院长和村医代表, 针对村卫生室建设合理性和实用性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统一建设标准。每个村卫生室建筑面积均达到105 m2, 设有“四室一房一厅” (即诊疗室、处置室、观察室、预防保健室、药房和静点大厅) 。

在建设中根据实际情况, 边建设, 边联系设计部门对图纸进行修正:一是针对医生在诊疗室看不到静点大厅的情况, 在墙体中间设计了透明玻璃窗。二是了解静点大厅患者静点时间长, 滞留患者量大的情况之后, 在总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扩大了静点大厅, 缩小了预防保健室。三是为防火安全, 将原棚顶隐蔽电源更改为明线电源。四是更改电话线与网线。为了美观、便捷, 将两线出线口设计在诊疗室, 医生办公桌旁。五是由于村卫生室为暖气供暖, 外露供暖管线较多, 为做到村卫生室地面无障碍, 确保老年人行走方便, 更改原供暖管线为地埋回水管线。为不浪费有限空间, 每个房间的门在开门时都开在死角处。

土建工程全部完工后, 林甸县卫生局及时组织监理公司、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等方面进行了验收。验收采取三步完成。一是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及整改。二是监理工程师针对村卫生室工程质量与完成情况进行初检, 发现问题后责令限期整改。三是施工单位将工程内业资料整理齐全, 交付卫生局卫十一项目办存档备案, 按竣工时间完成最终工程验收。

2.5 购置设备、确保医疗和办公设施到位

林甸县在对全县卫生室建设的同时, 积极为卫生室配备医疗设备, 在卫十一项目、省、市资金支持下, 为全县83个村卫生室配备中医康复、多功能微波理疗仪等诊断、治疗、健康教育、妇检和急救基本医疗设备, 电脑、打印机和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30余种, 共计3 000多台 (件) , 价值331万元。同时对全县村卫生室的宣传栏、各项制度、村所和科室牌、药品目录、卫防妇幼资料、合疗监督公示、处方及门诊日志等进行了统一标准、统一制作和统一发放, 达到了诊断、治疗、用药和收费等就诊流程的规范化。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统一制成匾牌, 悬挂于室内相应位置或印制成册。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价格。配备《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西药150种以上 (其中必备10种急救药品) , 中成药40种以上。积极争取资金166万元, 给83个村卫生室分别新建了燃煤仓房、公共厕所和渗水井等必备设施, 并进行了绿化、美化。

为使广大患者充分享受健康教育, 林甸县对83个村卫生室每个静点大厅都配备1台液晶电视、DVD播放器、健康教育光碟以及慢性病和孕产妇管理等12种健康教育资料, 并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患者静点时可以观看健康教育视频, 使静点不再枯燥乏味。在室外设置了标准的可更换式宣传栏, 定期更换健康知识内容。

2.6 优化队伍, 规范村卫生室服务

所有执业人员都具有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按所辖村人口的1‰~2‰配置乡村医生, 至少2人, 其中有1名女性乡村医生或专兼职女性保健人员, 有条件的村所配备了中医药人员。

3 取得的成效

目前, 林甸县83个村卫生室的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建的标准化村卫生室统一规划建设, 改善百姓就医环境, 保证了室内“四室一房一厅”的设置和足够的建筑面积, 功能完善, 适应了新时期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程, 不但为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而且规范了农村医疗市场, 保证了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工作的开展, 推动了新农合门诊统筹普及, 促进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和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村级卫生室的建成并投入使用, 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深受欢迎。

摘要:近年来, 林甸县的村级卫生室建设在卫十一项目的支持下, 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 着力加强村级卫生室能力建设, 积极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促进了农村卫生的改革与发展, 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村级卫生室,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农民健康,林甸

参考文献

7.村卫生室建设意见 篇七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村卫生室建设意见》的内容,具体内容: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供大家参考!范文篇一...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供大家参考!

范文篇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村卫生室建设步伐,全面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素质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的通知》(鄂政办发〔2013〕51 号)等文件精神,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全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到 2015 年底,全市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力争达到 30%,乡村医生年收入不低于 22 万元,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标准。

二、全面推进村卫生室“五化”建设

(二)科学制定村卫生室设置规划。各地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本着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村卫生室的设置规划。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 1 所村卫生室,人口较少、交通较为方便的行政村可实行村村联办,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可不设村卫生室。对服务人口超过 3000 或覆盖范围超过 2 个行政村的卫生室可设为中心村卫生室,中心村卫生室的数量一般不得超过村卫生室总数的 20%。

(三)加大村卫生室建设资金投入。各地要在统筹中央和省级项目补助的基础上,科学测算村卫生室实际建设经费,对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予以配套。市政府将对村卫生室建设考核合格的县市区给予适当奖励。对村卫生室建设资金要加强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和截留。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质量监管。

(四)加强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各地要依托中央和省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推进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确保到 2014 年底全市村卫生室房屋产权 100%公有化。新建村卫生室的建设用地由村卫生室所在地村委会无偿提供。在建设模式上,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与组织部门开展的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乡村一体化管理相结合,与村集体闲置用房有效利用相结合,与村民实际需求相结合。

(五)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布局、统一外观、统一标识标牌、统一设备配备”的要求,扎实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和基本装备要符合国家、省规定标准。原则上村卫生室

业务用房面积为 100~160平方米,设“四室一房”(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卫室、药房),配齐 29 种常用设备。

(六)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各地要制定和完善村卫生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诊疗操作规程,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要督促乡村医生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完善业务记录和财务记录;要将乡村医生待遇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乡村医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七)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确保到 2015 年底村卫生室信息系统联网率达100%。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新农合即时结算、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绩效考核管理等重点工作的信息融合互通。

(八)加强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全面落实“六统一两独立”(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监管、统一绩效考核和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的要求,加强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

(九)创新村卫生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行村卫生室“村办院管”、“村办共管”、“院办院管”等管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村医上挂”、“村医直管”、“村医乡派”等试点,实现乡村医疗卫生人才良性流动。探索农村卫生“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大力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主动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三、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十)严格乡村医生配备标准和执业准入。原则上按每千名服务人口配 1名的标准,对乡村医生总量、岗位、身份进行核定。按照“退出一批、培

养一批、调配一批”的原则,将超额配备的乡村医生在 2015 年底前全部调整安置到位。乡村医生必须具备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要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十一)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从 2014 年起,依托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农村医学”专业学历教育,“订单式”免费培养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立乡村医生培养和补充机制。各地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确保乡村医生每年参加免费岗位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

(十二)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各地要严格落实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偿政策,确保乡村医生年收入不低于 2?2 万元。要全面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和新农合支付政策,实行一般诊疗费总额控制的地区,要按不低于“村卫生室服务人口×2?5 次/人×4 元”的标准落实。要将 4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并经绩效考核发放。要按照乡村医生服务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 5 元的标准,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后,不足部分由县级政府足额落实到位,并列入常年财政预算。要按照每年每室 3650 元的标准落实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补助,县级要足额落实配套经费。所有注册的村卫生室必须参加医疗责任保险,费用纳入基本运行财政补助范围。要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在规定时限内将村卫生室基本运行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位。

(十三)妥善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各县市区政府要积极研究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问题,将乡村医生纳入养老保险制度范畴,通过参加新型农

村养老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提高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参保率和保障水平。采取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在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四、强化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县级政府是村卫生室建设和落实乡村医生待遇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既定任务目标。从 2014 年起,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的责任目标考核。

(十五)落实部门责任。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重点抓好村卫生室的规划建设、乡村医生队伍管理和乡村医生待遇政策落实等工作;发改部门要会同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制定村卫生室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积极争取将全市所有未达标和房屋产权私有的村卫生室纳入国家和省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补助范围;财政部门要统筹国家和省支持村卫生室建设的项目资金,落实配套资金,加强使用监管。

(十六)强化督导检查。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综合督办,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市发改、财政、卫生和计划生育等部门要加强指导,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市政府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督办,并予以通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 年 1 月 2 日

范文篇二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为进一步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提高村卫生室综合服务能力,巩固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农村群众健康安全。市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到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工作,确保全市每一个行政村(城区等不设置村卫生室者除外)有一所村卫生室并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实现“疫情有人报,防病有人管,小病有人治、大病及时转”的目标。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陕政发〔2009〕14 号)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最基层组织,是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机构,也是农村卫生工作中最薄弱的地方。它担负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信息统计和报告,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等职责。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关心农民身体健康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来抓,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为推动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汉中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市长任组长,卫生、发改、财政、监察、城建规划、国土资源、审计、药监、红十字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强化领导,夯实责任,为这项

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严格标准,积极实施

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核心是建设规范、管理达标。要按照先选定村医,后进行建设的要求,一个行政村建设一所村卫生室,实行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用药目录、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全面提高村卫生室业务水平,增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各县区政府要认真学习借鉴南郑、勉县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试点经验,结合县区情,积极探索,围绕目标任务,积极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联络,严格标准,把握细节,确保按时按标准完成任务。通过建设,基本建成设施条件标准、内涵管理规范、医疗服务优质、考核督导健全的乡村一体化的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网络体系,基本满足当地农民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使村卫生室达到建设规范、运行顺畅、管理科学、保障有力,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县区的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要在 2009 年 3 月底前编制完成并报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县区和乡镇政府是建设工作的主体,要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充分调动方方面面参与村卫生室建设的积极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市村卫生室建设的统筹与指导,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依法对村卫生室机构及人员实施指导、考核、评价、准入和监管工作;发改部门负责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项目,加大对上争取扶持力度;财政部门负责将村卫生室建设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

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到位;城建规划部门负责落实建设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落实村卫室建设用地优惠政策;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加强村卫生室药品监管;各级红十字会要将灾后重建、社会援助资金向村卫生室倾斜,加快建设步伐。

四、强化督导,严格奖罚

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对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检查督导,采取月报、季报、联合检查等形式推动工作迅速开展。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的县区要在 10 月底前向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村卫生室,实行“以奖代补”,以县为单位每个村卫生室平均补助 1 万元。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组织力量对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同时将这项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对圆满完成任务的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态度消极、进展缓慢、失职渎职的县区将予以责任追究。

二○○九年三月十日

范文篇三

20xx 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医疗工作实施新医改政策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基层医疗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农村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看病难看病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目前农村医疗事业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围绕基层医疗单位在医务人员结构、医疗设备、门诊和住院人数、医务人员待遇等方面情况和存在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

一、新医改后基层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基本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需求。文昌农村人口 44 万人,现有基层卫生院 27 家,在职职工 972 人,其中医生 260 人,护士 294 人,药剂 113 人,医技 114 人,编外跟班学习191 人。自 2009 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 4131 万元建设乡镇卫生院,各镇卫生院普遍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化验科、防疫科等科室,拥有 B 超、心电图、X 光室、自动生化分析仪、洗胃机、心电监护仪、救护车等医疗设备;共投入 1506 万元建设村卫生室 159 间,村医 179 人。2013年全市镇卫生院门急诊 930175 人次,同比增长 85742 人次,增幅 9%;住院3254 人次,同比下降 391 人次,降幅为 12%;业务收入 5873 万元,同比增长 19%;村卫生室门急诊人数 392106 人次,销售国家基本药品 220 万元。在镇卫生院就医人均花费 63 元/次;在村卫生室就医人均花费 5.6 元/次,比新医改前大幅减少,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通过实地视察,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认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相对滞后,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具体表现:

(一)医疗水平不高,卫技人员缺编较多,难以适应新医改的要求

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从职称上看,文昌各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初级职称占80%以上,中、高级职称人员较少,放射、检验科目大部分人员都是非专业的“半路出家人”。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空编较多。文昌卫技人员编制 853人,现在编在岗 631 人,空岗 222 人,占卫技人员编制总数的 26%。三是骨干医师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大部分镇卫生院只有一至两名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年龄老化,知识更新不够,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中青年医务人员不多。四是村医人员缺乏,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文昌尚有 69 间已

经建好标准化卫生室没有乡村医生。

(二)工资分配上实行“大锅饭”,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是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后,编内职工工资按照档案工资发放,收入难以拉开距离,工资水平比较平均化,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因此严重挫伤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医务人员各项合规的津贴补贴项目,比如:医疗行业服务特殊性的的“夜班、加班、节假日值班”等 8 小时以外的工资、高温补贴、交通补贴等尚未列入财政预算。

(三)基层医疗机构普遍负债经营,欠账严重

一是医改后乡镇卫生院突出公益服务性,压缩并减少了收费项目,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造成基层卫生院利润收入减少,使乡镇卫生院低利润或零利润运转。二是岗位编制设置不合理,无编制而又必须的岗位只能临时聘请,增加医院负担。三是镇卫生院编外人员较多,全市编外人员 191 人,如锦山镇卫生院编制 72 人,实有 95 人,超编 23。编外人员工资由镇卫生院负责,压力较大。四是大部分镇医院都向药品供应商借款发放工资,负债经营。据不完全统计,文昌各镇卫生院共负债 800 多万元,其中锦山镇卫生院负债 169 万元,冯坡镇卫生院负债 75 万元。

(四)村卫生室布局不合理,配套不完善,村医养老问题无保障

一些村卫生室建设在墟镇周边村委会,一些卫生室建设在人口稀少的山坡上,造成资源浪费,如文城南阳新合卫生室建设在新合 向蓬莱方向两公里处,周边没有村庄,距离南阳卫生院又较近,每天来就医的群众都没有几个人。大部分村卫生室水电、绿化、硬化、网络没有配套,村医 2013年人均月收入 2116 元,待遇低又没有办理养老保险,积极性不高。

(五)医疗设备陈旧,维修费用大。

一是设备配置不齐全,影响到医院正常医疗业务和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二是设备老化失修维护费用过高,随着医改的推进,基层卫生院公益性质的特点越来越得到强化,而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和修理费用较高,目前基层卫生院普遍存在无力承担此项费用,导致部分设备已不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省卫生主管部门要制订基层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工作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到省市各级医院跟班学习,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医务骨干的业务培训,解决镇卫生院人才青黄不接问题。二是各级政府应尽快解决镇卫生院人员缺编问题。三是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本科以上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解决卫技人员缺编和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四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爱岗敬业。

(二)建立健全机制,调动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积极性

一是尽快建立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机制。省卫生主管部门要根据新医改政策实施前的镇卫生院管理状况,结合当前实行药品零差价、收支两条线后的一些实际情况,尽快出台绩效考核机制和管理方案。要重视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奖惩机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职能,调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积极性。

二是基层卫生院要打破 “大锅饭”分配方式,建立绩效工资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及医德医风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分配方式,使医务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及劳动贡献挂钩,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

(三)妥善解决镇卫生院非医疗人员过多和负债经营的问题

一是省卫生主管部门要充分调研基层卫生院非医疗业务岗位工作量,严格控制非医疗人员岗位指标。二是对在岗不在编的医务人员和救护车司机应当尊重历史事实,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尽量让长期工作在医疗战线上的聘用医疗人员继续在体制内工作,以稳定镇卫生院人员队伍。三是对基层卫生院负债经营的情况,建议由各级卫生部门区别不同情况,提出处置意见。

(四)加强村医的管理,解决村医养老问题,合理规划村卫生室建设

一是省卫生厅要严格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大村医免费培训力度,提高村医技术水平,二是建议各级政府把村医养老保险问题摆上议事日程,解决村医后顾之忧,稳定村医队伍。三是要合理规划建设村卫生室。各市县卫生部门在建设过程中要依据村民居住特点、交通状况和实际需要,合理规划建设,要加大投入,完善村卫生室水电、网络、硬化绿化等配套设施。四是基层卫生院要担负起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职能,规范村医的从业行为,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能力。

(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镇卫生院保障能力

一是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基层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将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各项合规的津贴、补贴以及医疗设备(包括救护车)的购置和日常维护维修费用等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建议省、市政府在药品零差率销售方面应

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增加基层卫生院经济收入,确保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各项工作业务正常开展。三是建议省、市政府划拨专款定向培养医卫专业大学生,以战略目光加强村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村医业务水平。

8.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村卫生室) 篇八

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开展乡村医生配臵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对辖区内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辖区共42个行政村,现有村卫生室13个,其中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13个。村卫生室均为乡村医生个人承办,位于乡村医生自建住房或租赁房内,大部分村卫生室能做到业务用房和生活用房分开,保证3间以上业务用房,100%的村卫生室统一挂牌,有血压计、听诊器、输液架、诊断床、电脑、打印机等基本设备。现有乡村医生52 人,男乡村医生37人,女乡村医生15人,30岁以下含(30岁)6名,30-45岁(含45岁)18名,45-60岁(含60岁)17名,60岁以上11名。其中男性60岁以上11名,女性50岁以上5名。大专及以上学历5名,中专学历47名,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2人,具有乡村医生证的52人。

二.乡村医生待遇保障

1.待遇低、流失严重。一是乡村医生的待遇至今没有从国家制度和法律层面上予以明确。乡村医生承担繁重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他们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不相称,其中有近十个行政村无专人承担计免工作。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外出打工,农村人口

逐渐下降,真正在家的农村人口不足80%。所以,村卫生室覆盖的人群不大,医疗资源较少,就诊病人不多,医疗业务收入逐年下降,很多乡村医生的经济收入已经低于当地务农群众。加之,村民看病又普遍存在赊欠药费的现象,给村卫生室的运转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由于较小的行政村由于收入较低,无人从事疾病预防工作,年轻乡村医生队伍流失至今仍在继续。影响乡村医生的积极性。

2、村医收入普遍偏低,没有养老保障。大多数乡村医生收入主要来自医疗服务,基本费仅有很少的补助,乡村医生没有养老保障。

3.补助标准与当地教师收入相差较大,大部分乡村医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从事农业生产上,收入的巨大差距使乡医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认为从医不如从农,极大的限制了乡村医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乡村医生收入有待提高

以前乡村医生待遇主要从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获得,主要收入来源于药品加成和医疗服务性收入。今年实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面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上级财政按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卫生室核定补助标准,即每个卫生室每年12000元,作为对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补助,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乡村医生待遇水平。但是,由

人口分散,政策补助少,乡村医生收入仍然过低。村卫生室的网络、水电、办公、房屋维护等费用支出目前仍自筹承担,增加了村卫生室负担,影响了村级卫生组织的健康发展。建议在每个卫生室每年补助12000元的基础上提高补助标准,采取分类指导原则,实行乡村医生补助制度。同时,财政要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网络费、水电费、办公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并进行合理补助。

2、为乡村医生建立社会养老保险体制

目前乡村医生养老保险主要是参加新农保,生活水平以后无法保障。为优化和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巩固一体化管理成果,保障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区财政也应为纳入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办理社会养老保险。

3、对农村卫生室建设投入需进一步加大

2010年至今,我区村卫生室建设政府承诺给予建设补助经费,到目前每个卫生室仅配备一个档案橱,此后未再下拨项目经费或配备设备。导致村卫生室绝大部分由乡村医生自行筹资建设。对建设村卫生室认识不足,存在着应付、凑数的思想。有的村虽然提供了房屋进行改扩建,但条件过于简陋,难以达到标准;有的村没有做到“房屋公有化,办医集体化”,有的村仍然拿村医的私房进行改扩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村卫生室的建设问题。

xx中心卫生院

9.村卫生室建设实施方案 篇九

为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健全村级卫生机构,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基本消除空白村卫生室的目标,根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为指导,以加强农村

卫生室建设为基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实现消灭空白村卫生室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价廉、方便、安全、优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环境。

二、目标任务:

按照合理配置、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建设思路,力争在2007年底按照县政府新批复的行政区域划分。把卫生室组建到位,达到村村有卫生室目标。

三、建设标准:

按照湖北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实施,做到人员、房屋、基本医疗设施、培训四到位。

四、实施步骤:

(一)2007年5月底前各乡镇制定空白村卫生室建设方案,并向所在乡镇政府和卫生局上报;

(二)2007年6月底前做好新建村卫生室房屋的建设,人员的配置和培训工作;

(三)2007年10月底前新建卫生室的各项工作全部准备到位,并向县卫生局申报;

(四)2007年11月底前县卫生局组成专班对新建卫生室进行考核验收并办理相关证件;

(五)2007年12月底前将我县消灭卫生室空白村工作情况向县委、政府和市卫生局书面汇报,接受考核检查。

五、保障措施:

(一)消灭卫生室空白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乡镇卫生院要把消除卫生室空白村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目标管理。院长要亲自抓好该项工作并组织精干有力的工作专班具体组织实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得力措施把工作落实到位。为保证全县消灭卫生室空白村任务的实现,县卫生局成立以局长邓祥根为组长,副局长王均发、彭先言为副组长,防保股、医政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由陈明同志负责具体工作。

(二)加强联系,上下联动、多方筹措,搞好协作。一是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村卫生室建设工作的支持,把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多途径解决村卫生室用地和房屋问题;二是要把消除卫生室空白村工作与全省第一批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和计免接种点建设相结合,实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稳步推进;三是按照“先办后规范”的指导原则,引进社会力量,引进社会医疗人才,可采用卫生院承办,联办和派遣村医的方法,尽快把空白村卫生室建设落实到位;四是积极争取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从物资、设备、人员培训上给予大力扶持,使村卫生室建设工作扎实开展,不走过场;五是加强督办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县卫生局已把消除卫生室空白村工作作为硬性指标,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考核,县卫生局组成工作专班,不定期对该项工作进行督办检查,对工作任务完成较好地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

1、一般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2、空白村卫生室建设名单

附件1:

一般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

(试行)

一、设置要求

1、按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本着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填平补齐的原则设立一般村卫生室。

2、资源共享、优质互补、充分利用。

二、人员

按所辖村人口的1—2‰配备,最多不超过4人。有条件的要配备能掌握和应用中医药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人员。

三、房屋

1、面积

占地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60~100平方米。

2、设置

有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并按要求严格分开。

四、常规设备

10.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村卫生室) 篇十

(单位、社区与镇辖村卫生)

9月25日,县创建办、上梅镇、上渡办事处相关负责同志陪同市检查考核团对单位、社区与镇辖村卫生情况进行了实地考核。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标本单位

环保局、地税局、梅苑卫生院、长青电子陶瓷有限公司、勤二村(上渡)、唐家岭社区(上渡)、工农河社区(上梅)、永兴社区(上梅)、平山垅社区(上梅)。

二、主要问题

1.创卫相关资料不同程度存在不够齐全、质量不高的问题。上述单位中,除勤二村、唐家岭社区、永兴社区与工农河社区资料比较齐全外(但健教宣传栏缺本底资料),环保局资料不齐全,地税局称其管资料的负责人去党校学习拿不出资料,长青电子陶瓷有限公司与平山垅社区几乎没有任何创卫资料。各单位大都缺的是爱卫组织、卫生管理制度和开展卫生检查评比与创建卫生户活动的相关资料。

2.各单位、社区的“牛皮癣”未清除,有的还存在卫生死角。

3.办公场所(会议室)控烟未落实。有禁烟标志,无熄烟沙盘,有在禁烟场所吸烟的行为,未撤除烟灰缸,等等。此项看似是个细节问题,也最易被人忽视,但事关创卫成败,不能丢分。

4.镇辖村家禽家畜没有实行圈养。

5.创建工作存在盲区,没有实现全覆盖。一些本应列入创卫责任单位范围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规模民营企业没有列入考核监管范围。

三、专家意见

1.严格对照创卫标准着重对资料进行查漏补缺和修订完善,争取在资料上少丢分或不丢分。

2.将相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车站、规模企业)纳入创卫目标管理考核,切实消除创卫责任主体盲区。

3.镇辖村创建市级卫生村要尽快申报。

4.单位和居民区要清除“牛皮癣”和卫生死角,治理“六乱”现象,确保辖区环境整洁、市容美观、秩序良好。

5.单位、社区和镇辖村家禽家畜要实行圈养。

6.镇辖村自来水、卫生厕所普及率、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要达到省级卫生县城标准,要搞好村落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1.全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验收办法 篇十一

村卫生所建设项目是2009年市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之一。为确保这项民生工程高标准化、高质量完成,科学、客观评估验收全市村卫生所项目建设情况,特制定本验收办法。

一、基本原则

按照“乡级初审、县级复核、市级抽查”的原则,开展全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竣工验收工作,各级验收结果作为财政补助资金拨付的依据。

二、验收内容

按照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2009-2011年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庆政办发(2009)32号)要求,对2009年至2011年三年建设的标准化村卫生所项目,涉及8县区,共1123所。市上随机选取10%的村所进行抽查。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乡级初审(2011年3月1日-3月14日)各县区在完成辖区全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后,由县区卫生局统一安排部署,各乡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协调村委会、施工方对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进行预验收。

第二阶段:县级复核(2011年3月15日-3月30日)县区卫生局协调县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对辖区村卫生室进行验收,可采用分阶段、分区域等多种工作模式,在

既定时限内完成辖区所有村卫生室的验收工作,向市卫生局提交验收报告,并附《县(市)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验收清单表》(见附件2)及各村卫生室《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竣工验收表》

第三阶段:市级验收(2011年4月1日-4月10日)由市发改委牵头,市卫生局、财政等有关部门,对县区竣工村卫生室进行验收复核。新建村卫生室抽查建设总数的10%,改扩建村卫生室抽查建设总数的20%。

四、具体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项目是市委、市政府为完善我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目标而确定的惠民政策之一。各县区高度重视,积极做好衔接完善,县区“标准化村卫生所领导小组”要督促辖区全面完成三年建设任务,做好本辖区的自查自评工作,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做好本县区的建设资料整理及完善,迎接市上检查验收。

二要认真准备。各县区要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对照《全市标准化村卫生所验收评分表》,抓紧汇集和整理工程资料,要为每个项目村所建立统一式样的档案(含村所基本情况、项目实景图片、产权证明、项目批复、设计、施工图纸、施工合同、竣工决算及审计意见、验收资料等),形成完整的项目工程永久档案。要认真做好竣工资料的收编和归档工作,切实做到工程档案规范、齐全,确保顺利通过各级验收。

三要加强管理。各县区要抓紧做好其他配套建设工作,认真做好乡村医生的配备和培训,做好乡村卫生所的管理工作。按照医改政策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规定,配备基本设备和药品,健全管理制度,做到房屋、人员、设备、管理、技术五配套,确保村卫生所能为当地居民提供方便简廉的健康服务,确保这项民生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附件:准

12.村卫生室和村医调查报告范文 篇十二

辖区内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卫生室的基本情况

官埠桥镇辖区内14个行政村,现有村卫生室11家、4家卫生服务站,均为新农合定点单位,村卫生室医改前均为乡村医生个人承办,位于乡村医生自建住房或租凭房内,大部分村卫生室能做到业务用房和生活用房分开,保证3间以上业务用房。医改后,石子岭村卫生室、马安村卫生室、紫潭村卫生室、窑嘴村卫生室等5家村卫生室设置在村委会内,均按标准化建设标准已达标,符合“五务合一”的要求。雨坛村卫生室是我院在2009年投资约25万余元建设(楼下约130平方米为村卫生室,楼上两层借给村委会办公);甘鲁村、栗林村、渡船村、河背村等村在温泉和咸安城区周边,由于城市扩展和拆迁等原因,这几个村委会的办公地点只是临时的,无法为村卫生室提供房屋,因此这几家卫生室只能在他们的私家房屋办公,2011年和2012年分别建设成标准化;官埠村是我院官埠卫生所的所在地,小泉村是我院八斗角综合门诊的所在地,泉湖村和张公庙村是我卫生院的所在地。目前这四个村的所有公共卫生服务均由我卫生院承担。泉湖村原有乡医陈元睦,男,1944.5.8出生,现年69岁。原来卫生室的

办公地点就在自己家中,自从2010年底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就基本处于停业状态。小泉村卫生室原乡医彭丽萍,女,1952.12.24出生,现年60岁,原来卫生室的办公地点也在自己的家中,近两年来,一直住在湖南省长沙市的儿子家带孙子,卫生室已经停业了。

2.村医的基本情况

现有乡村医生22人,男村医13人,女村医9人,30-45岁含45岁有10人,45-60岁含60岁10人,60岁以上2人,其中男性60岁以上1人,女性50岁以上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0人,中专学历7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2人,具有乡村医生证的20人。分布:附表(不含4个退休)

二、乡村医生待遇情况

1.医改前收入大概情况:马安2万元,甘鲁6万元,栗林8万元,渡船12万元,湖场9万元,小泉1万元,河背4万元,石子岭3万元、石子岭卫生站3万元,紫潭村2万元、紫潭齐心服务站5万元,雨坛村4万元、雨坛村永利服务站5万元,窑嘴村3万元、窑嘴服务站3.5万元。

2.医改后收入大概情况:马安2万元,甘鲁3万元,栗林3.2万元,渡船4万元,湖场3.8万元,小泉0万元,河背3.5万元,石子岭3万元、石子岭卫生站2.6万元,紫潭村2万元、紫潭齐心服务站2.6万元,雨坛村3万元、雨坛村永利服务站2.8万元,窑嘴村2.7万元、窑嘴服务站2.5万。

三. 目前乡医存在的问题

1.随着国家城镇化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外出打工,农业人口在逐步减少,真正在农村居住的人口不足40%。很多乡村医生的经济收入已经低于当地务农群众。

2.乡医队伍的年龄偏大,业务学习机会不多、知识更新衔接不上,行业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规范,患者的需求越来越高,大多数村医不能胜任目前的各项工作,在百姓中的地位无形下降。

3.乡医在医改前大多是半工半农,医改后既要行医又要承担繁重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相比下,她们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不相称。

4.目前国家没有具体的政策来确定他们的身份,养老是他们的一块心头病。(2010年区政府出台乡医养老保险政策,因上缴费用较高,我镇大部分乡医不愿办理)

5.同在一个乡镇的乡医,由于他们的业务水平、人缘关系、地理位置等不同,收入很大差异,人员调动难。

6.医疗风险无法承担。

7.现在的大中专医学毕业生不能正确对自己的定位,没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不愿意做基层卫生工作。以致基层卫生工作后继无人。

8.医改前,乡村医生是坐堂行医,是老百姓上门来求医,医改后,是上门服务,在乡医的心理上形成很大的反差,他们的思

想很难接受。

四、建议

1.乡村医生收入有待提高

医改前乡村医生待遇主要从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获得,主要收入来源于药品加成和医疗服务性提高。现在实现基本药物制度、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面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尽管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但是与他们原来的药品利润比起来相差甚远。如果政府的补贴、公共卫生服务工资及医疗服务收入等加起来在3000元/月,作为一名乡医来说,基本可以养家糊口,也可以起到暂时稳定乡医这支队伍。

2.对村卫生室建设投入需进一步加大

村卫生室绝大部分由乡村医生自行筹资建设,部分村卫生室由村委会提供了用房,常用的医疗设备基本备齐,由10家已经达标准化。但是,卫生室的日常开支、网络运行费、房屋维修、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等费用,政府是否应该承担一部分呢? 3.尽快想法改变乡村医生农民身份,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加入乡医的队伍,每月给予一定的休息时间。4.政府应该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使老百姓的意识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加大对村医的系统培训和“洗脑”,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上一篇:七不讲剖析材料下一篇: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赛程表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