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读后感

2024-08-03

大学生就业指导读后感(精选15篇)

1.大学生就业指导读后感 篇一

一、指导审题,理清题意

写好读后感,审题理清题意是关键。例如我教《养花》一课,要求学生写读后感。首先让学生明白“感”是什么?“感”就是要求写自己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接着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可以先讲作者怎样说,怎样做,然后写自己“悟”出什么道理。

如何给文章定题目呢?读后感题目多种多样,既可以直接题目,如:《养花》读后感;也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做正题,如:学习要善于摸门道―《养花》有感。

总之,要使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写作上要求,审题最关键。

二、抓中心,定要点

《养花》这篇文章写读后感,就是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谓“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是中心思想,写体会的读后感,“感”应该围绕中心思想去开展。

第一步:先让学生回忆《养花》一文的中心思想,理清要点。第二步:我归纳习作要求,《养花》这篇文章抓住三个要点:①、养花能增长知识。②、养花能调节脑力劳动。③、养花可以创造劳动果实,发展友谊。

三、抓住要点,联系实际,理清结构

首先我让学生讨论《养花》一文几个要点,有几个方面体会较深。接着指导如何联系实际谈体会,最后介绍写读书笔记的两种方法:

1、先叙后议。方法是:先介绍什么书,讲了什么内容,反映什么中心思想,围绕中心结合自已例子说感受,最后写对自己的教育。

2、夹叙夹议。即围绕中心抓两三点,联系实际,扣紧原文发表感情,或者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去开展议论。

四、指导几种开头方法

1、开头谈总的感受。如:最近我读了老舍先生《养花》一文,觉得越读越有味道……接着再谈自己领会最深的那几点。第二段逐点谈体会,结尾小结全文,谈谈自己的打算。

2、开头提出问题。如:学习上难免有挫折,一个学生该怎样对待挫折呢?最近学习了老舍《养花》一文很受教育。然后参照上一种写法,从第二段开始,逐点谈体会。

3、开头指出某种不良现象。如:班上有些同学把读书看成是苦差事,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在课堂上垂头丧气,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引出《养花》这篇文章,逐点谈体会。

五、学生编写写作提纲,小组发言交流。

六、学生动笔写习作。

由于我指导学生写《养花》一文读后感方法得当,学生写起来文章没有千篇 一律,开头和结尾基本上能按读书笔记方法去写,中间段学生能用自己的例子去谈出体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怎样写好高中的读后感?高中读后感与初中的区别何在?

老师要我们根据读过一篇散文之后写一篇读后感,但是由于太久没写,又因为自我觉得不想以初中的模式去套入高中文章之中,所以特意指教各位

我觉得读后感的写作有很多种,看你读后对哪些方面更有心得和感悟。可以偏重思想与理趣,也可以偏重语言或结构。可以就文章整体进行评价,也可以选一二细节做深入分析。若针对文章观点,可赞和,可批判,也可进一步阐发。若结合文章语言或细节,可以比较、联想、评论赏鉴。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见解,写出独有的感受。这样,就会通过写作使阅读得以条理化和深化。在作业中记录下自己思考的轨迹。不是很不错的一件事吗?其实,一篇文章,只要有一句话留给你深刻印象,让你长久不忘,那这篇文章就没白读啊!就值得写呢!

一般来讲呢,初中时候的读后感比较侧重的是读完后的思想与感性上的波澜。而高中的读后感更偏重的是较为理性的平叙与论述,也就是更侧重于弘扬理性,更强调从“点”到“面”。通常的情况下,议论文的写作是最快适应高中读后感的好方法之一。自下的愚论不多,阁下若有更好的方法小可极盼赐教。

初中时候的读后感比较侧重的是读完后的思想与感性上的波澜,观后感《观后感评语》。而高中的读后感更偏重的是较为理性的平叙与论述,也就是更侧重于弘扬理性,更强调从“点”到“面”。通常的情况下,议论文的写作是最快适应高中读后感的好方法之一。

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与评论的异同

初学者对读后感和评论这两种文体的写作掌握不够好,常将读后感写成了评论,或将评论写成读后惑,为此,谈谈这两种文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读后感和评论的相同点

1.读后感和评论都属于议论文,都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即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2.对原文的内容或所议之事都要有切实的感受和体会,并能做一定的联想。

3.都有一个引出问题的引子,先概述原文的要点,简要地叙述所议之事。

(二)读后感和评论的不同点

1.对象不同

读后感涉及的对象是:写自已读了某部作品或某篇文章的心得体会,要以写自己的认识为主,如《纳谏与止谤》即如此。评论(包括思想评论和文学评论)所涉及的对象是:思想评论以人们的思想现象为评论对象,如《乌飞鱼跃的联想》;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思想及文学流派,如《<普通劳动者>是一篇很好的小说》。

2.“人称”不同

议论文本没有人称的说法,这里套用记叙文的提法。读后感是写“我”得到怎样的启示,获得怎样的收获,并不涉及第三者如何。而评论文章总是某种思想或某部作品怎样,不必把自己摆进去。

3.任务不同

读后感重点落在一个“感”字上,其任务主要是写自己读了什么文章后,有怎样的感受及受到怎样的教育和启发,对文章所阐述的问题产生了什么新的见解。评论文章的任务是:思想评论是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肯定正确的,提出偏颇的,批评错误的,它是一种报刊文体,不失时机地进行宣传教育。文学评论是“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它可以向读者推荐和阐述作品,文学评论者作为作者的知音和读者诤友,应该使读者和作者、读者与作品的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使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欣赏作品的创作艺术”。“它还肩负着引导读者正确地认识作品的重任,或抵制作品中的消极因素,或洞察错误作品的有害实质,井给读者以有益的指导”。

4.作者的“地位”不同

读后感一般是顺着原意生发感想,评论则是针对原意表示态度,如果把读后感比作顺水推舟,那么写评论就是指手画脚了。过去有句话“见官大三级”,评论文章正好处在这样一个地位。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得出下面的公式,从而看出二者与一般议论文的关系。

[如何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读后感 篇二

1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岗位,然而在庞大的毕业生基数面前,工作岗位仍然捉襟见肘。“即便是让大学生先择业,再就业,或许这能在提高就业率方面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但对于大学生整体就业质量的提高并无实质性影响。”[2]

1.1 现有岗位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毕业生就业需求

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使人才供求矛盾日益显著,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开始降低了招生的门槛,进一步扩大了招生的规模,然而与此同时高校所开设的专业与社会的供求尚不能完全实现高质量的匹配和完美的契合,高等教育的扩招也引发了一些高校教育质量的下滑,进而引来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从目前来看,相比于快速增长的大学生就业需求而言,现有社会岗位的增长十分缓慢,有限的就业岗位与庞大的就业缺口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供求矛盾。

1.2 部分用人单位招聘条件苛刻

从整体发展趋势而言,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就业市场相对低迷。在此背景下,由于人才的过剩,选择空间的加大,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例如对于专业门类的硬性要求、对于工作经验的考察等,这对于就业难状况下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限制。大学生要想完全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并不十分容易,再加之缺少社会与工作经验,因此往往在求职的过程中吃下闭门羹。此外,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存在性别歧视的问题,一些岗位公开声明不录用女性员工,或标明“男士优先”,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再次陷入困难境地。

1.3 竞争对手较多且实力较强

从全国范围来看,重点城市的人才招聘往往对于学历的要求较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至今,本科学历已经不能成为大学生就业竞争的重要优势。同样是在就业难的压力下,更是出现了“考研热”,继而涌现了一大批的研究生,而国内经济发展的持续升温,也极大地吸引了来自国外的劳动力以及海外华人等就职竞争者,2014年度我国727万的就业学子便遭遇了史上最大“海归潮”,30万的海归人才与国内应届毕业生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同时,往届毕业生的求职脚步仍未停歇,从整体来看,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还将在一段时期内客观存在。

2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少内涵上的深入理解。尽管一些高校在组织结构上设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关部门,然而这些部门的工作仍然带有极强的行政色彩,缺少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一些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足,并没有将就业指导列入教学的整体计划之中,严重忽视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没有全面发挥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与引导作用;第二,就业指导内容与形式单一。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的问题,就业指导工作十分随意,“走形式”倾向明显,缺少实效性与实用性,匮乏对于就业市场的分析以及就业观念培育,大学生无法在学校的就业指导中获得有价值的帮助;第三,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有待加强。分析就业政策与人才市场动向、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与自我评定等是就业指导教师的基本工作,同时考验的是教师的综合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师多由辅导员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兼职,教师的专业性还有待提升;第四,就业指导出现转移就业压力的问题。由于无法有效解决国内岗位与人才之间的矛盾,因此一些教师引导大学生先入职,再择业,简而言之为不挑剔,即便工作不满意也要先入职锻炼,尽管这对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的提升有所帮助,但是仍然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此外,一些高校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的就业率,要求大学生填写“已就业”的调查表格,弄虚作假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也日益下滑,就业压力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五,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结合不足。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却没有全面的参与到改革的进程中来,与当前社会发展的环境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势结合度不足,直接造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弱化。

3 就业难困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优化对策

从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以及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必须要采取主动措施,进一步优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整体模式,从而保证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就业指导。

3.1 深入理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应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议程,全面加强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深入理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将其视为是高校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点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就业观念的教育,使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使之能够客观理性地认识当前的就业环境。在组织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要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建议,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树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服务理念,从而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地位与实效性。

3.2 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多元化

针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和内容单一的问题,要重点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入职心理转变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使大学生平稳地度过内心焦虑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因此,必须要进一步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为大学生全面解读就业政策,对于就业市场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大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不断地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以及安全教育与就业教育整合起来,通过合理的指导设计,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收集和整理就业信息,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动态性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模式。

3.3 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师的整体水平

首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师必须要加强专业性学习,要充分了解就业指导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进一步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要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尽可能地了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动态,更全面地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从而为大学生的就业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要做大学生就业的指路人,消除大学生在社会适应阶段的内心不适感;最后,教师要依托校园平台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一来可以及时获取就业信息;二来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3]为大学生提供或争取更多的就业信息与机会。

3.4 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全程化跟踪服务

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程之中,将以往就业指导工作集中在大四毕业阶段的模式改变为从大一至大四的全程指导,打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种临时性工作的局面,进一步建立完善统一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要进一步加强就业与创业教育,“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基础。”[4]要根据专业设置的不同,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全程化的跟踪服务,在大一阶段重点进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二阶段重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大三阶段对于大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指导,而在大四阶段则重点实施择业和观念指导等。

3.5 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高校的教学改革充分结合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改革的同时不能遗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高校的教学改革充分的结合起来。始终以市场为中心,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主动引入竞争机制,不断优化和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课程结构,对于教学计划进行动态修订。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置于整体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之中去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强化和巩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大学生在形成改革思维的基础上,树立创新性的就业观念,养成就业竞争必要的拼搏精神。

总之,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才,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研究有利于社会与大学生的双向发展。因此,需充分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整体环境,分析形势,反思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转变观念,加强重视,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使之与高校改革充分结合,从而用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顺利地度过人生角色的转折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天津考察时的讲话[N].新闻晨报,2013-05-16.

[2]陈成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治本之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5(1):84.

[3]孙井恒.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9):116.

3.大学生就业指导读后感 篇三

关键词:找出“感源”;萃取“感点”;关联实际;升华“感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看书是如同吃饭一样的要紧,也是生活所必需的。”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高年段学生在阅读方面应拓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阅读教材内的文章,更要加大阅读量,尽可能多的阅读课外书籍。

不过,学生在阅读量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对于以往阅读过的书籍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悟也逐渐开始遗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尽快培养好的阅读习惯,而写读后感就是行之有效的良好阅读习惯之一。

读后感指的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好读后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读好原文,找出“感源”

读后感中“感”的前提是“读”,并且是有效的读。如果是浮光掠影般的无效阅读,那就很难有深刻的感受。只有在读好原文这个前提下,学生才会有较为深刻的感受。小学高年级学生接触的文章题材主要有以下几类,面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学生的阅读也是有针对性的。

阅读记叙文,要抓住文章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抓住它们,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弄清中心事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感受人物的品质,体会作者的观点。同时回味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动以及感动的原因。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仅仅抓住议论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其次要充分关注议论文的语言。边读边思考从该文章中获得了哪些启发,有没有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作者的主张。

阅读说明文,既要关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也要重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

有了针对性的阅读后,再来写读后感。首先要一定交代书名或者篇名,因为并不是所有读者都读过该作品。其次进行简要的概述,这样既使读者对该作品有所了解,又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此之后,应该简洁地提炼出该作品的中心思想,这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你的感受是与文本紧密结合的。

二、结合原文,萃取“感点”

一篇合格的读后感,必须要紧密结合原文,表达出对文章中心或者观点的真实感受。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本身已具备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技巧,当读完一篇文章后,极可能会有许多“感点”。此时学生应具备萃取“精华”的能力,即在众多感受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最能流畅表达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通过自己的论证写成一篇读后感。

三、关联实际,由点到面

紧密关联实际表达自己的感想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所在。关联实际的范围比较广,不但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将自己与主人公鲁滨逊比较,发现自己与鲁滨逊在意志品质方面的差距然后写下来,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以曹文轩的《草房子》为例,文中的主人公虽然生活在偏远的农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积极地面对人生。我们的孩子虽然生活在都市,生活条件优越,但是面对苦难和挫折时,心生怯懦,缺少乐观和勇气。当学生把这份感受写出来时,就更能引发读者们的共鸣了。当然还可以联系历史教训、当前形势、周遭环境……无论如何,关联的实际必须“接地气”,充分体现时代特征。

四、总结全篇,升华“感点”

一篇好的读后感既可以结尾处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同时也要注意,无论使用的是哪种结尾方式,都一定与前文和谐呼应,这样的读后感整体性才会比较强。

4.《小学生学习指导全书》读后感 篇四

我是一名新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不到三年。回首这近三年的教育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事语文教学是我的一大乐趣。我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每节语文课下来,我总不忍心立即离开教室。因为我被孩子们下课了还在教室认真学习的精神给拽住脚步。经常要我去“赶”他们出去,每当我说“先休息一下,别累着了”,学生往往会说“等我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再出去”,从他们的脸上我看不出学习的困扰,多是对求知的热情。

我将自己在教学成长过程中的感想与同行们分享。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要我教小学五年级语文。当时我一听就懵了,觉得自己的数学水平还可以但是语文水平不高,怕无法胜任。当时有点想当逃兵,可是内心有个声音对自己说不可以,一定要勇敢面对自己的弱点,人贵在学习,学习能力强的人凡事都能克服。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最终,我迎接这一挑战。开学前头一个星期我就在准备第一课,写好的教案让詹老师给我看看。詹老师和蔼可亲,很有耐心的一次次帮我修改教案设计。原以为自己的教案设计十分完美了。开学第一课,两位校长来听课,由于缺少临场经验,那节课上被我糟蹋了,光是词语就上了大半节,节奏把握不好。非常郁闷的回办公室,拿出自己准备的教案再仔细的研究几番。第一课《草原》在我反反复复的修改中足足上了一个星期。虽然第一节课上我很失败,但是我要求自己要把第一课上好,不能随随便便的就过去了,要对得起认真听课的孩子们。内心不断的重复这一句话“研究透第一课,为后面的课程教学打下基础,加油,你能行”。《草原》那一课我前前后后我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对于我在之后的教学成长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后的课程上起来也轻松多了,顺手多了。

对于语文课,我最害怕的是自己上课讲解错了。如果老师的文化素养跟不上,那么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呢,于是我自己不断的进行看书充电。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不确定的,会和学生一起探究。学生也一样,最怕上课举手发言回答错了。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更何况是孩子。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我上课也得心应手了,从学生课堂发言积极,热烈讨论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5.大学生就业指导读后感 篇五

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这篇文章后感觉自己有很大的收获,也掌握了一些教育的规律。

学生的劳动修养乃是老师的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学生思维的特点:抽象思维越来越强,学生用心地感知新信息,同时积极地思考,加工这些已经获得的信息,所以要求老师表达要准确、清晰,这里清晰指的是逻辑结构清晰,不应使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透彻理解和系统化时所进行的积极的脑力劳动发生紊乱。

要想使自己教学表达清晰那么对老师的要求应该是对课堂所讲的知识要多10倍,20倍,以便能够掌握教材,从而使我们注意力并不是自己的表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

这个年龄期正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迅猛过渡的时期 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识记方法,教给他们怎样对所听讲和所阅读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要求记住最重要部分。学生们以强烈的兴趣来对待这种活动,因为这样做是符合他们的乐于思考的愿望的。377

读《劳动和智力发展》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这使我想到了我们一年级小朋友所学的一篇课文:“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俗话说:“心灵手巧“,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去参加课外劳动,因为劳动里充满着一种丰富的智力生活,在劳动中使孩子发现问题,去尝试自己的能力,从而去解决问题,这样以来,在劳动中就开发了孩子们的智力。

6.大学生就业指导读后感 篇六

本学期,我园将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中重点研讨,我读了《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这本书,从中也学到不少知识经验。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就是以游戏为主。而区角游戏,是我们每天在园都在做的事情,是幼儿期特有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是幼儿在自由状态下的自主活动,同时也蕴涵着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充分认识自己的作用、地位,时时把握好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关系,并进行适度的指导。从而让幼儿能在区角活动中通过自主活动达到教育目标。但是,在看似简单的区域活动中,区角的创设、活动氛围、活动形式、材料提供、幼儿兴趣及发展需要、活动作用、教师的观察指导等等都是值得大家深思熟虑的地方。结合朱园长的讲座及自己在区角活动中的困惑及问题解决作如下总结与感想:

首先,理清区角活动定义,了解其活动功能。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一种形式,实际上是指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托,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它能够促进幼儿自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幼儿是通过自己的发现自主的游戏、学习的,他们在寻求游戏中的快乐;在游戏中锻炼、发展其某些方面能力,学到新的知识、本领。

其次,把握年龄差异、班级特点,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纲要》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获得满足和成功。”所以首先需根据各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动手能力程度,设定活动目标。

区域游戏的创设和开展不光光仅停留在教师组织的区域游戏时间里,我们更多的要考虑它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创设区域游戏环境以及提供游戏材料时,要注意空间的合理安排和开放。各班级中的区角安排要考虑到班级中的整体环境与之相互和谐的。这其中也加入了教师的一些主观因素,要根据教师的特长、审美等方面来决定环境的创设,努力让孩子们在特有环境下更好的游戏生活。总体就是做到“敏感捕捉,理性筛选,适时投放”。

同时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添置是关键,它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选择活动内容,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开展活动。在投放区角材料时,需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以及同一年龄段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采用层次性策略。投放的材料既要符合幼儿原有水平,又能起到提升幼儿经验、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给了孩子一个良好的游戏区角后,接下来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对于游戏的规则,预设和生成的灵活把握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合理的观察指导策略

区角活动的主题内容往往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反映,其实他们不需要教师的单纯灌输,而喜欢在活动中自己尝试。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因素,他们认识的知识,只是周围生活中最粗浅的,所以有时无法直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正是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因此,我觉得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有助于幼儿各种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目标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等等。

教师在活动中,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幼儿,再进行观察,观察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

7.大学生就业指导读后感 篇七

一、建立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限于“毕业前进行指导”, 而是要贯穿学生职校生涯的整个过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应该根据学校的学情进行, 比如针对低年级职校生侧重就业宣传教育, 重点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 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高年级及毕业班的职校生则开设就业指导课, 侧重于就业求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演练。

二、就业指导工作要行之有效

1.做好学生就业前的心理指导

学生对实习工作缺乏足够的理解, 缺乏正确的认识, 所以实习不久就会出现烦躁、心态浮躁、缺乏必要的冷静等现象。因此, 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指导, 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 引导学生学会用最快的时间接触新的事物, 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 并在短时间内掌握规律并处理好他们。岗前的心理教育应该为今后的工作做好铺垫, 为今后的安置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和现实

有的学生进到工厂以后, 发现有的工作其实很简单, 人人都能做, 他们所学的技术、专业好像没有用到, 所以就认为这样的工作门槛低, 不是什么好工作, 其实他们不明白, 刚开始工作都应该从基础干起。可是学生们不屑于去做基础工作, 在他们看来这些都不是好工作。其实我们能够理解学生们的这一想法, 他们觉得学习了两年的专业知识, 自己肯定能做一些比较专业的工作了, 于是不屑做那些基础性的工作。这就涉及自我能力的评估, 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因此要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和现实的差距。

3.帮助学生做好角色转换, 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

有人说“职场如战场”, 在这个社会中最微妙也是最难处理的是人际关系问题, 作为刚出学校的中职毕业生, 要学会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充分认识和正视社会环境与学校生活的不同。要学会去正视社会, 面对现实, 客观分析社会现象, 以指导自己以后的工作与交往。其次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虚心向老一辈学习, 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才能获得他人的爱心, 当然, 也就拉近了你与他人之间的感情距离。最后, 要学会以诚相待, 相互理解, 相互尊重。应该学会理解与接受他人的缺点、错误, 尊重他人, 对他人的痛楚表示关心, 对他人的困难给予帮助。这必将获得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的效果。

4.学校要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做好求职前的书面准备

毕业生参加各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会、洽谈会、招聘会、访问用人单位, 都需要一个书面介绍自己的材料。因此, 撰写有说服力并能吸引用人单位注意力的书面资料是赢得竞争的第一步。毕业生的书面资料包括毕业生推荐表、求职信、简历、成绩单及各种证书、已发表的文章、取得的成果等。因此, 帮助毕业生做好毕业前的各种准备, 是学校把学生推出去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要教会学生怎样写好个人简历。简历重“简”, 有条理地说清楚在校期间学了些什么、参加了哪些活动和具备哪些能力等, 简历的写作要真实有针对性。谈自己的优势时, 不得掺假、造假, 用谎言来美化自己。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 最好一个职位一份简历, 为用人单位量身定做, 针对性强成功率自然更高。

三、要切实有效地落实就业指导工作

为了把职业指导工作有效地落实到毕业生身上, 学校还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如:

1. 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的校本教材。

2. 制造机会, 让将要毕业的学生与用人单位见面,

以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职业需求的范围、职业素质要求、待遇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3. 安排学生深入用人单位去见习或实习, 接触单位

员工、单位领导和工作岗位, 以便学生掌握第一手人际交往资料。

4. 负责就业的指导教师要做好社会调查, 在广泛留

意和搜集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的基础上, 上好每一节就业指导课。

5. 请毕业生返校现身说法, 讲就业经验。

6. 召开在校学生的就业座谈会, 掌握在校学生的就业心理, 加强就业指导。

7. 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师资的培训, 提高就业指导教

8.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比较研究 篇八

摘 要:本文对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借鉴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就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思考。

关键词:中国 美国 就业指导 比较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大学生人才价值和高校教育价值的主要形式。然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分析,总体形势上,随着新增劳动人口在增加,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本文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借鉴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就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思考。

一、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特点

1.高度重视性

美国高校极为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学校对大学生就业虽不承担责任,但因为学生的就业状况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人数,而招生行情又会影响学校的学费、公司捐款等经费收入。因此,各高校均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通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来增强学校的知名度。

2.体制完备性

就业指导体系完备。一方面是就业指导主体多样化,大学、企业和社会都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政府进行宏观就业政策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就业指导机构比较完备,服务人员队伍整齐,素质高,大学的就职部、企业的人事部及一些社会性机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3.内容多样性

就业指导的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国外就业指导的内容涉及职业的性质、发展前途、经济收入、就业的难易程度、学生职业兴趣的测定与调查、择业准则和技巧等。就业指导的形式主要有讲座、报告、咨询服务、模拟实验、心理测试等,并且利用计算机来收集整理并提供信息。使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就业预测信息,并提供多样帮助,提供多种合理就业意见。

4.自由灵活性

随着就业市场的需要,美国高校可以自由地增加新的学习科目和淘汰过时的科目。许多大学的医学院、理学院、社会学院、工程学院、企业管理学院等不紧与兄弟学校有联系,组成高校联盟,而且他们又都同企业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高校间可以实现方便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一些发达的企业提供资金及先进的科技赞助学校的教育和科研。不少大学的教授及研究人员为不同的企业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他们的很多研究课题是由相关企业委托而进行研究,并由企业提供研究资金。学术研究和企业发展的紧密联系既直接促进企业的发展,又使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得到实际的应用。使待就业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更多的社会经验。

二、中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特点

1.就业指导更侧重于整体

我国高校擅长群体服务,工作特点是先面后点,点面结合,主要精力侧重于指导课和招聘会。不大注重个体化和专业化,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在应在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能。

2.政府规划管理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各级政府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政策推动、项目带动、公共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2003年,我国正式确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为主的体制。学校层面主要以高校为依托、以中介为辅助。因此,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是一个网状结构,政府、高校、学校、学生等各个节点发挥不同的作用

3.双向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和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逐步由国家“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化。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通过比较,我们还进一步了解到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与市场需求及职业界的要求相结合,与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就业指导人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而我国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大多只限于狭义的就业指导教育,大多高校只进行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技巧方面的指导,理论性高于实践性,而且大多只针对应届毕业班的学生进行服务与指导,绝大多数高校忽视对在校生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职业准备的前期指导,使毕业生仓促走上社会,致使增加了毕业生对社会和职业岗位的适应期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出入,也加剧了就业难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借鉴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进而完善自己的就业教育指导体系。

1.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理论模式和工作机制。美国就业指导起步早,发展到现在,有了较成熟的理论体系。我们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体系和工作机制。马克思主义的就业指导观,解决的是个人发展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相和谐的问题,与美国的自由择业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尊重人的个性,但造就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虽然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存在着差别,但二者是可以协调和统一的。我们既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人选择,又要引导大学生根据国家的需要合理的流向,只有把个人的愿望与国家的需要协调和统一起来,才能使职业主体成为自由的人,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

2.规范和完善就业指导的机构建设和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实现就业指导机构专门化、队伍专业化和专家化。当前,因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不完善,极易造成因忙于应付大量的行政事务而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因此,为确保就业指导的实效,首先,就业指导机构必须与行政部门分离,逐步形成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就业指导队伍的专家化。因为没有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就不可能有专家化的实现,也就不可能有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机构专门化、队伍专业化和专家化,可以使就业指导的理论和研究进一步深入,更好地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其次,要加大就业指导的投入,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就业指导提供和落实必要的经费及人员编制,同时要为就业指导人员创造学习深造、定期培训、职称评定的条件和机会,就业指导人员要加强对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3.建立全程化和全员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大学生就业指导不是学生毕业时或择业时才有的临时事件,必须贯穿整个大学教育过程。高校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职业发展、职业规划的教育,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培养。并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拓宽就业指导途径。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就业指导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按照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指导内容和重点,使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及时应对社会变化和需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校内外所有涉及和关心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切社会力量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Darrell Anthony Luzzo. Career Coun

seling of College Student [J].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0:79.

2.Gordon,Howard R. D. The History and Grow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merican[M].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9.

3.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9.读后感写作指导 篇九

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提笔前要先读懂文章,知道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然后在行文中用一段话简单介绍文章的内容,读者对文章有所了解,才能与下文抒发的感想产生共鸣。在介绍文章内容时,有的同学会里嗦写一大堆,这样在整篇习作的布局上就详略处理不当。因为“读后感”“感”才是重点,因此不宜过多重复文章的内容。

如何写好“感”这一部分?既然“感”是重点,就要花多一些笔墨。同学们可以总体谈谈自己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从中明白什么道理,或者从中产生什么感想;也可以谈谈自己被文中哪句话哪处描写所感动;还可以谈谈自己读文章时联想到哪些生活事例;有时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这样写出来的“感受”清楚明了、入木三分,读者也会受到感染。但是也要注意感想与事例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毫无关联,这也是读后感容易出错的地方!有的同学抒发的感想是热爱祖国,所举的事例却是帮助同学,这就“牛头不搭马嘴”了。

10.读后感的写法指导 篇十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

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

我们读书看报看电影是视剧等都有一个过程,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接受的。这第二部分就是要说这个过程。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电影电视剧的感人的情节,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能感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电影电视剧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结论部分。

小学生读后感应该注意哪几方面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小学生写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棘手的事情。其实,写读后感也有章可循,写法一般可归纳为“引”、“议”、“联”、“结”4个字,即引用原文的内容或观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然后由此及彼联系实际加以阐述,最后总结全文,提出看法。

“引”

适当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议”

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写一点,最后,什么也讲不深、不透,重点部分却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掠而过,这样的读后感会很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联”

密切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

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结”

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

贯通,浑然一体。

11.大学生就业指导读后感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指导机制;教育机构

目前我国的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我国的经济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市场经济,大学生的就业要依从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的安排。因此,为了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必须提高人才质量和就业机制,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现状相当严峻,很多高校实行扩招之后毕业生人数不断上涨,如何改善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变成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供需失衡

最近几年高校流行扩招,使大学毕业的人数不断上升,已经侧面加大了大学生的竞争压力。同时,企业、事业单位的就业岗位存在很严重的岗位不足现象,很多职位供不应求远不能满足大学生数目上涨。加上很多大学生大学的专业不能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口,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就业。与此同时,受到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破产也减少了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大学生数目剧增导致大学生就业现象出现严重的就业不均衡现象。中国很多低层岗位又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这其中也与大学生不愿意从最底层做起的心理原因有关。与此同时,白领的工作岗位又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很多大学毕业生争相竞争,所以中国目前的就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大学生的专业与岗位不对口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着重倾向于经济、计算机等热门的专业,很多大学毕业生存在专业人数分布不均衡的现象。而很多企业也开始改变观念,不再只关注学历重能力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很多企业认为本科生流动性很强,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会着重选择本科生还有专科生。在中国很多高层,依然欠缺人才,而用人单位考虑到女性以后会生儿育女,产假时间太长导致就算岗位空缺但是依然不用女性,女性的就业压力较大。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服务业、模具设计和制造、机电产业等专业的服务类的岗位毕业生很少,一些计算机、机械、行政部门的毕业生又人满为患,形成了很多热门的专业大学生就业热,而一些急需专业的用人单位又导致就业难的现象。

不仅如此,中国的国情是中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经济欠发达,一些高等院校集中在发达的城市,大学生毕业后择业意向也是偏向这些发达的城市,西部的城市毕业生的人数和压力比较小,导致了人才分布不均匀,阻碍了社会的均衡化发展。

(三)理想与现实不符

目前很多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会普遍存在一个心理,希望自己能拿到很多工资,但往往他们的理想都高于企业和用人单位能提供的薪水水平。最近几年,出现的“公务员热”都能显示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心理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际生活中大学生总是很难实现心中的理想,这也导致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就业的志向。

针对大学生盲目追求高薪的目标,企业给出的意见是在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希望大学生能够调整就业心理,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帮助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也能找到一份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改革与创新的影响因素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的机制在大学生就业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和缺点,而这恰好导致很多大学生就业的困境。究其原因,還是因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缺乏创新。

(一)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很多职业的教育的办学方针一向以服务为宗旨,但仍然存在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就算学校成立了相应的就业指导机构,但是工作停留在表面工作。就业指导的教师也很缺乏,有的指导职工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待提高。所以高校必须对职业指导机制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服务。

(二)就业指导工作安排滞后

有很多高校的领导和教师的观念依然很传统,没有充分认识到“全程化”就业的意义。很多教师只有到毕业生到毕业的时候才意识到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而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该如何更好地发展欠缺考虑。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总是在学生快毕业的时候才会开展,这样的教学只不过是走过场,学生仅仅只是掌握了应聘和面试的一些技巧,而不能挖掘学生的工作能力。就业指导工作的滞后,导致产品与社会市场的需求脱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很艰难。

(三)大学生就业的内容机制单调

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很艰难,仅仅是就业的方针还有就业的求职技巧,而真正有内涵的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规划、创新内容反而没有真正落实。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指导。由于缺乏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的了解,一些高校的就业部门欠缺信息的有效搜集而难以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满足不了学生对就业的指导工作的需求。

(四)就业指导机制的职责范围狭窄

一些高校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主要的任务和责任是与用人单位联系,尽可能地为学生争取就业岗位,为学生提供就业帮助。但是这类就业指导机构却不能体现高校的职责,并没有真正承担学校对学生的职业教育的影响作用。实际上,高校应该还要承担向学生阐释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办学目标的职责目标,不断扩大学校的就业指导机制的工作范围。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完善与创新的相关对策

(一)健全就业指导机制

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从他们刚开始迈进大学教室的第一天开始,这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就业政策进行指导,对就业观念、就业心理进行指导。教师应该将入学的专业情况、教学现状等结合,认真分析未来的就业发展的现状,还有就业的发展趋势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帮助他们打好专业基础,不断建立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指导观,能够自己规划好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对于面临找工作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能够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给予帮助,帮助形成就业指导机制。

nlc202309081114

(二)通过创新完善就业指导内容

很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与就业指导教育有关,还应该与就业指导教育和择业的指导有关,首先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和心理测量,主要是对新生进行心理测量的结果进行分类,以此提高学生就业培训的效率;其次在职业规划的生涯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优势,能够帮助学生规划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最后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意识培养。学校要善于将就业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的政策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还有创业意识,能够帮助学生牢固创业和灵活创业的意识,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培养学生就业指导的形式

教师应该结合实际,不断认识自己和分析自己,不断了解社会的就业需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和信心,降低对就业岗位薪水的期望,以良好的心态和素质面对社会的就业市场和竞争情况,不断扩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要积极对大学毕业生开展心理咨询,能安抚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自己。教师要摒弃只立足书本的理论,结合实际为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另外,教师应该多对学困生和困难生给予帮助,让这类学生感受到班级和学校的关心,对未来树立希望并且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四、结语

目前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企业的新生,但同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企业岗位富余和不足的情况,加之现在大学扩招,大学的数目不断增多,大学生就业面临瓶颈时期。一些教育机构应该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机制,帮助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通过完善和创新就业机制,引导学生培养创业的意识,确保大学生就业的光明和就业指导工作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玉涛,王佳.大学生就業指导现状与社会化路径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3).

[2]黄权标.浅议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指导机制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3]马宁.大学生就业现状多维剖析及就业指导长效机制构建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6).

[4]刘友辆,满燚.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对策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8).

[5]赖友新.以促就业为目标的大学生就业机制现状与反思[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6]田锡鹏.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

作者简介:邱红祥(1986-),男,山东莘县人,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硕士。

12.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 篇十二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观念的教育, 虽然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 但是在实际的效果中还是没有那么理想, 存在一定的不足, 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比较形式化与理论化, 缺少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往往学校为了开设而开设, 并没有结合学生的情况以及社会就业情况来授课, 导致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仍有许多困惑。第二,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度不强, 高校对这块工作不重视, 比如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是其他任课教师来兼任, 这就导致他们在专业度上有所欠缺, 不能做好全面的指导工作。第三, 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只针对毕业生择业的教育培训, 教育内容比较程式化, 内容缺乏更新, 与社会实际脱节。由于很多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不重视, 教材内容年年重复, 没有新意, 久而久之与社会实际有偏差, 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效果不理想。第四,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急功近利, 很多高校只为了完成指标, 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缺少规划性, 甚至有部分高校只对学生说有合同才可以顺利毕业, 导致学生在择业的时候没有合理的最自己做规划。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思路

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是要让学生能顺利找到一份工作, 还要让学生的自身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并且要让学生找到的工作能适合自身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更新就业指导理念, 让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 顺利找到工作, 还应该帮助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 最终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创新可以有以下几点:第一, 方式调整。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时候要让学生掌握相关就业政策和规定, 要让学生依法就业,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让学生少走弯路, 在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条件下, 让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都能保证到合法权益, 减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纠纷以及违约现象。但是目前, 我国的大学生都会受到眼前利益的驱动, 以至在择业时会急功近利, 并且择业的期望值也过高, 考虑的是薪水问题、是否大城市, 但是对于个人的发展前景、是否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些都没有做就业考虑。因此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时要转变学生这种择业观念, 要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要健康引导, 要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调整就业期望, 让学生的择业需求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同时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要进行指导, 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并且能在今后的就业中心态越来越好。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有些岗位面临着人才紧缺的现象, 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会被几家公司同时看中, 这时候要让学生树立起诚信道德, 不要盲目签约, 也不能同时签约违背诚信原则, 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 要加强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 并且这种教育要灌输到教学、生活等各方面, 夯实毕业生的道德基础。在信息时代, 就业信息的披露已经进入新型化, 各种现代化的通讯信息都能让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 但是往往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并没有花太长的时间, 并且对信息也没有去粗取精, 辨别真伪的能力也相对会弱一点, 因此,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应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科学准确的去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最终能选择到一份能实现自己理想的职业。除了就业以外,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创业的道路, 当代大学生都是富有激情、具有创新意识, 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不仅为今后自己的择业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更提供了一批岗位让更多的人就业, 因此培养一批具有创业思想、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二, 方法上的创新。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要让大学生具备综合素质能力, 并且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单一的让学生掌握到如何找到工作, 还应该指导学生培养自身的潜能与创造力, 培养大学生独立生存能力才能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认识自我。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是很重视, 基本上都是在快毕业的时候进行统一的进行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工作, 要把这种教育全面贯彻到整个高等教育中, 比如对于大一的学生, 侧重点在于让他们更加快速的适应大学生活, 而到了大二的时候, 是要让他们认识的自我, 要努力的扎实基础知识, 在大三的时候是要提高学生的能力, 拓宽知识面, 大四的时候就是要解决学生的择业困惑, 只有各阶段互相结合, 才能让学生在今后职业通道上越走越远。大学生就业指导想要做的有效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特别是在我国这个工作的开展比较晚, 在经验上有所欠缺。因此必须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做得更加专业, 要组建专门的辅导机构, 建议一支高素质的辅导队伍, 开展各种形式的辅导工作, 不断提升辅导水平。

结束语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各大高校也在对大学生指导工作不断改进与创新, 不仅仅只关注于提升学校的就业率, 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通过自我认识, 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并合理健康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发挥应有的效果, 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 经验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不过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虽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但是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 各大高校也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善与创新, 发挥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让大学生的就业能顺利完成, 并且能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玉奇.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思考[J].学术论丛, 2009, (09) .

[2]黄林楠.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分析研究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02) .

13.儿童发展指导读后感 篇十三

作为母亲,同万千个家长一样,在将孩子送进幼儿园的同时,一并交付的还有对老师的信赖、对教育的希冀。我们期望孩子在这里接受优质的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矗入园短短三周的时间,上至园领导,下至老师,特别是小一班的三位老师,用真爱与付出,赢得了孩子的信任与亲近。作为家长,我们心中时刻涌动着最朴素的一句话:“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

作为家长,我深知教育绝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有效的教育必须依靠家园携手,合力共进。因此,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向孩子的老师打听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及需要家长配合教育的方面。于老师在向我介绍了孩子的表现情况之后,还推荐我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本小册子。利用本周双休日的时间,我通读学习了全书,感觉获益匪浅。

收获之一:你的发展我了解,让爱不再盲目

相信许多爸爸妈妈和我一样,在接触这本小册子之前,看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育儿书,比如《卡尔维特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懒妈妈胜过好妈妈》等等。育儿书里往往充斥着各种教育理念、教育经验,让人有一种错觉,似乎只要依样画葫芦,我们也能培养出一个明星宝宝。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身边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个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往往无法复制。作为家长,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培养孩子的共性指标,在这个共性指标的指引下,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指南》中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发展目标与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家长读后,可以非常准确地知道孩子在各大领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采取怎样的教育可以促进目标的达成。

例如:“健康”领域中,有“动作发展”这一内容,列举了三个发展目标,分别是“具有一定的平和能力且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在“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这一目标下,又详细地例举“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能快跑15米左右”等内容,帮助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是否达到发展目标,如未达到,差距在哪里,提出教育建议,让家长可以有目的地改进。

我自己在看每个目标的时候,都细心地用笔在旁边进行批注,有的孩子能全部做到,我就批上“合标”;有的部分能做到,我就注上“部分合标”。全部读完,孩子各领域的发展情况,就非常清晰地有一个轮廓了。孩子的优势在哪里?孩子的不足有哪些?通过阅读,家长心中的方向感愈加明晰,今后教育的着力点也就更加准确了。我认为,这比盲目地让孩子学这个、练那个,更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爱孩子,就不能揠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知道孩子现在在哪里,将来要到哪里,怎样帮助孩子一步步到达那里,而所有这些,《指南》都能给家长非常有效的指导。

收获之二:你的特质我熟知,让爱看得更远

如果说,《指南》中各类目标能让家长知道前进的方向,那么细心的家长还可以从孩子的目标达成情况中窥见一些孩子个体的特质,或者说,未来成功的密码。

以我的孩子为例。在上述五个领域中,他在“语言”、“科学”领域发展要优于一般标准;“社会”领域发展基本合格;“艺术”领域除了对音乐的接受与表现较差外,对于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的美接受较为迅速;“健康”领域除了情绪较好之外,体能以及生活习惯普遍较差。

从孩子上述的标准比对结果来看,我的孩子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因此他的语汇相对丰富,能够比较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事物记得都比较清楚,对于机械类的事物(如热电厂的烟囱、啤酒厂的酒糟槽子、沁水河的闸门、挖掘机推土机铲车等机械)尤为痴迷,对于机械的运转、操作也能津津乐道。

但另一方面,因为遗传基因,所以相应的体能素质较弱。因为孩子爸爸唱歌跑调,所以孩子在歌唱方面明显地先天不足,唱歌没调,这也制约了他在这方面的发展。

因为有了《指南》的帮助,所以家长能够非常明白地看到自己孩子的优势在哪里,劣势是什么,将来可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对我而言,我决不会奢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音乐家或是歌唱家,或者送他到NBA去打球,或许成为一名水利工程师倒是比较靠谱的事情。人贵有自知之明,教育孩子更要头脑清醒,这也是《指南》给我的启示。

收获之三:你的成长我参与,让爱做得更好

《指南》中给我启发最多的,还有教育建议。这些教育是写给教育者的,但更多的是写给家长的。因为教育决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真正有效的教育更需要家园携手,合作共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老师。父母是否是称职的老师,很大程度上要看父母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是如何尽到责任的。那些眼里只有成绩,出了问题就往老师身上推的家长,实在是不称职的家长。关于如何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南》用朴实的语言,给父母指导与启示: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那么父母就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要求孩子诚实守信,父母首先要诚实守信等等。我常常想,家长总是要求孩子这样做得好,那样要得第一,要孩子成为自己夸耀的资本;但却很少想想,自己是否是个优秀的父母,自己是否是孩子的骄傲。父母先给孩子做好榜样,是不是才更有资格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这值得所有的父母深思。

其次,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很多家长在幼儿园时期就过早地将孩子的教育与小学衔接,提前学,提前练,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过于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孩子品德、个性、健康、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场马拉松,是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得晚一些,并不能影响整体的进程,因为长跑拼得是能力,拼得是耐力,只有短跑才拼在起跑线上。相对于孩子长长的一生而言,幼儿园的教育,更是一个奠基工程,地基要挖得深,面要铺得广,地面要夯得扎实,将来方可树起高楼大厦。因此,每个领域都重要,每个方面都要培养。

第三,父母要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南》中各个领域的目标,其培养途径都不能离开生活,我们不能期望孩子背下各种规则,然后自觉去做。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孩子通过体验、参与、操作,加深印象,形成感知。因此多带孩子活动,多带孩子体验,多陪伴孩子,是孩子成长的不二法门。

14.写读后感作文指导 篇十四

寒假期间,我读了曲波先生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这本书描写的是新中国解放前夕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林海雪原剿匪的故事,故事的主线是以少剑波领导的精干小分队,与当地的群众配合,设巧计、斗智谋,出生入死,不畏艰险,最终消灭了一股股土匪,保证了解放区的和平安定。书中主要刻画了智勇双全的少剑波、杨子荣等英雄人物和凶残狡诈的许大马棒、座山雕、蝴蝶迷等土特顽匪。每个故事都生动形象,每个人物都跃然纸上。读书的时候,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解放军战士同欢乐、共悲喜,每当他们面临险境,我都会替他们捏一把汗;每当他们胜利脱险时,我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使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小故事是《逢险敌,舌战小炉匠》。讲的是杨子荣乔扮土匪、智取威虎山的一个关键情节。当时杨子荣设计为座山雕庆寿,大摆百鸡宴,聚众匪于威虎厅便于小分队一起歼灭。计划顺利进行时,小炉匠栾平冒冒失失、灰头土脸地闯了进来,他在山下时曾被解放军活捉过,认识杨子荣,便向座山雕指认杨子荣。我的心立刻揪了起来,因为杨子荣只身陷虎穴,一旦败露,不仅他会牺牲,而且会使小分队的剿匪行动毁于一旦。但我们的杨子荣,艺高胆大,镇定自若,利用座山雕的多疑和土匪之间原有的矛盾,巧施反奸计,反把栾平给消灭了。最终,把座山雕这伙土匪一举歼灭。杨子荣不愧英勇无畏、智勇双全!

读完此书,我觉得这些解放军战士身上,都有一颗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赤胆忠心从何而来?是他们都有一个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灵魂!像杨子荣,如果没有无畏和勇敢,安能舍生忘死、独闯匪穴、舌战栾平、独赚九彪?像少剑波,如果没有勇敢和舍生,哪能敢走三官道、孤军奋战大甸子、毁巢切屁股(不畏疲劳对土匪穷追猛打)不惧艰险?像栾超家,如果没有舍生取义之心,怎么可以做到舍命辟天道、疾跑送情报?英雄们都是把自己的生命化为了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真正做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恶者”,他们已经是“虽高于人民,又低于人民”的人,真正是人民的子弟兵,人民的守护神。如果没有他们的浴血牺牲,哪有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他们的光辉,将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永远不得玷污。

反思我自己,生活在安逸的环境里,连个平常的家务活都不做,与小朋友们交往也很平淡,没有急他人之所急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凡是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幼稚的清高,浅薄的自足。而故事中的`高波,年仅18岁,却为了掩护群众和战友们撤退,死战不退,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和英雄们相比,真是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今后,一定要向英雄们学习,勤奋苦干,乐于助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沉吟良久,我觉得英雄们就是新中国的创建者,没有他们的浴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们幸福的小家。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时代,更要在这个时代警醒,时刻不能忘记烈士们的鲜血,警惕那些忘祖背典、玷污烈士的人们。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守护好这个伟大的时代!

掩卷长思,觉得收获颇多。

思路分析:

五六年级的同学,在学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就应该已经掌握了读后感的写法――课本上有专门的关于此文的读后感。但真正能写好读后感的却寥寥无几。原因何在?

上文《雪原上的战魂》应该是当堂完成的最最打动人心的读后感――没有之一。了解了这篇文章的诞生过程,或许就找到了原因。

春节后开学第一天。虽已在开学前作了充分准备,但因需发放各种学习用品及收交查点假期作业等,尚不能立即开新课,于是我布置了:“回顾假期所读书籍,选取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依据已掌握的读后感的写法要求,写一篇读后感。”当天两节语文课都用来写此文,到晚饭后写作业时间依旧无人完成。

肖迪夫同学因事白天请假,晚写作业时间方才到校。进教室明确同学所忙之事后迅速归位行动,于放学前五六分钟时完成并上交――当时上交的再无他人。我快速扫了一眼,感觉文章甚好,予以肯定的后只是改动一个小地方,即放学。

次日语文课,我请肖迪夫同学谈一下读《林海雪原》的过程和方法,他说:“连读带讲有三四遍。和妈妈外出,在火车上读、在飞机上读,到了酒店就给妈妈讲。因为特别感动,回家后又给爸爸讲了某些情节和具体人物。”然后我请他上台朗读自己的读后感。

看着他昂扬朗读的样子,我眼里噙满了泪水,在想:一个孩子或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完全可以因读书而富魅力。是气冲霄汉还是精神萎靡,也是取决于家庭氛围及所读书籍!

如何能写好读后感?

此时,相信大家的答案已了然于心:

认真对待要读的书籍,投入地读――熟通、读透,并让自己感动。

如果只是一知半解、半通不通,只能生硬地搬取原文语句和内容,几乎不会有丝毫真正属于自己的感受。

15.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 篇十五

1. 1 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水平没有机的统一在一起

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和需要的实践技能脱节已经是当前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的成因之一。据用人单位表示, 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出缺乏实践创新能力, 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这些问题往往是通过面试后在试用期间暴露的, 由于高校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而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实践, 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的实践能力产生了怀疑, 失去信心。

1. 2 高校的课程设置还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当今高校大学课程设置方面相对不够合理。 “目前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专业趋同现象严重, 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 另外课程设置不合理还严重体现在教学与实习严重脱节。很多大学生高分低能, 动手能力差, 满腹经纶却没有一点实践精神。很多大学, 有的专业有实习, 往往是走过场, 华而不实; 有的专业甚至没有实习课程。”当代高校的课程设计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

1. 3 毕业生创业意识不够, 创业人数和创业成功的案例较少

在西方国家创业人数要多于我国的创业人数, 由于其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和比较开放的思想, 学生更愿意自主创业。而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的是创业者少, 创业成功率不高的现状。而且国家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小, 大学毕业生因为存在较强的求稳心理, 缺乏自主创新意思, 缺乏创业精神, 给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2 大学生自主创业所产生的问题

从目前的现状看, 政府相关机构对大学毕业生是 “安排”的思路, 这就使得大学生缺乏能动性, 而不是 “帮扶”的思路, 这就使得大学生缺乏能动性, 这使很多的努力难以落到实处, 也使被授命安排的各方面苦不堪言, 难以有实质性的作为。特别是2013 年以来, 每年政府和全社会都在此问题上倍感压力, “最难就业年”的困境一直没有找到合理化解的路径与办法。在如此严峻的形式下, 需要我们调整新的思路, 政府推出一些切实可能的帮扶计划和思路, 才能环节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问题。若能通过有力的疏导和扶持, 改变的不仅仅是大学生就业问题, 也能较好地实现多方面的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

3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与相关主体

一般而言, 扩招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主要是针对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 对市场所需人才的匹配问题。对其原因做出科学具体的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保障大学的的就业问题。它是一个社会性、系统性工程。而该问题主要涉及到国家、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等四种不同的行为主体 ( 当然, 不单只这四种) , 故此我们可以从这几种主要的相关行为主体展开讨论。基于上面的简述, 我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体系框架做出以下模型。

3. 1 充分就业问题研究。这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核心, 也是解决该问题的目标。充分就业就要求社会所需的就业岗位和当代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相匹配。我们要注重的对就业现状、成因, 对策等的总体研究, 不断地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3. 2 就业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是指从宏观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集中探讨就业政策的调控作用, 并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开展就业政策研究, 国家和省部有关部门制订科学的、前瞻性的就业政策。目前,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但仍需与时俱进、不断改进。

3. 3 培养机制问题研究。要以就业的具体情况为参考, 结合各高校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专业设置情况、学生能力要求以及相应的培养机制做出微调, 建立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反馈机制以及相应的调节应对机制。“以就业为导向, 坚决调整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4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方案

4. 1 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学生就业的有效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通过多方面对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研和深入的研究, 针对大学生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 政府行政机关、高校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断地深化改革, 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市场所需保持统一, 并且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根据多方位的统计和深入分析, 应该采取适当的对策不断地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的挑战。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政府给予一定的帮扶力度, 并且要将工作落到实处, 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加强宏观指导与实时监测。

4. 2 高校就业服务体制改革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由最初的 “包分配”落实工作, 到现在的 “自主就业”, 并且不断地根据社会发展, 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式也大不相同。期间高校的改革步伐却没有随着时代的步伐发展, 显现的脚步慢了, 因此高校体制改革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大学生就业难揭示了高校教学体制的弊端。要推动高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4. 3 改善学生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

我们应建立和完善学生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 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好的认知自我, 认知社会。 “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 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就业观一些大学生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 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重金钱利益的追求, 轻事业的追求, 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体现在就业观念上, 愿到经济效益好的合资企业、经济发达地区, 而不愿意到或很少愿意到民营乡镇企业、西部地区。注重个人发展淡漠社会责任和贡献, 诚信意识弱化。”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新世界出版社2013.9

[2]《关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探讨》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上一篇:18看hr如何筛选简历下一篇:近五年中考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