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16篇)
1.《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 篇一
课堂上讨论《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们一致认为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写得最详细,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最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够反映出作者挑煤的艰难、意志的坚强和旧社会的黑暗。
写作者家里穷、矿工工作条件差及第二次挑煤较简略,因为这些是次要材料。然后根据重点,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又写了读后感,大家纷纷写到:读了《劳动的开端》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也懂得了,人要志气,人要有毅力,人要有决心。
如果没有像吴运铎一样有志气,有毅力,有决心,我们的学习就不可能有进步。可见,同学们的思想还是有所触动的。
在学生充分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后,所以在课堂结尾时又重新回到开头:经过刚才的学习讨论,你对“开端”又有了新的认识吗?这样从开头进入又重新回到开头,做到问题学习有始有终,但始终围绕课文的主线,可谓形散而神不散。
2.《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 篇二
一、教学引入要注意与趣味性相结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 能变无效为有效, 化低效为高效。古今中外, 凡有大作为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 可以说是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从而取得成功。兴趣与人的性格、成长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等方面是息息相关的, 但兴趣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 兴趣的发生和发展, 一般要归功“有趣—乐趣—志趣”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按照这样的规律, 我们教师应当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而这个趣味性不一定要来自数学知识本身, 在教学引入的合理设计下同样可以使学生感到趣味无穷。例如, 我们在教学引入时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数学知识方面的名人典故, 介绍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小故事, 一定可以吸引学生关注接下来所要讲授的数学知识。
比如, 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个公式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先把印度国王和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之间的小故事介绍给学生。众所周知, 等比数列这一部分要学习的公式较多, 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相对会比较枯燥, 如果在教学引入时将这个小故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愿望,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给学生灌输真善美的理念。
二、教学引入要注意与实际应用相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 要让学生学好数学, 必须把数学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又能将知识传授与应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 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如何用数学。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知识, 发展思维, 掌握技能,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主动的地去观察, 去操作, 去测量, 让他们自己去整理, 亲自获取信息, 从中探究某些规律, 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必须在教学中有目的地介绍数学相关知识的应用问题。
例如, 在讲到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 我们会涉及到三角形的相关图形。面对不断重复的三角图形问题, 再有耐心的学生也会逐渐对此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如果我们在教学引入的时候能够尽量地从一些实际问题着手, 相信教学效果会有所改善。比如, 我们可以把航海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思考进而掌握解三角形这一问题的方法和应用。又比如, 在讲到概率部分知识点的时候, 如果我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抽奖问题、保险的理赔问题等进行教学引入, 相信一定会给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引入要注意有针对性
我这里所指的针对性是指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职业中学。由于种种原因, 这些学生在中考中失利, 未能进入自己所向往的普通高中, 带着些许的失意进入了职业学校。在他们的眼里, 进入职业学校就是为了今后的工作而学习的。因此他们对于专业课较感兴趣, 相对地, 也就普遍把数学这类基础课不太当回事。甚至有些学生会说, 我今后是在流水线上工作的, 这些枯燥无味的数学和我今后的工作不会有任何联系。
当遇到这样的学生这样的问题时, 我就常常在思考, 应该怎样来调整我的数学课教学, 使学生们改变先前的这种观念呢。我发现, 如果在数学课的教学引入中把所要介绍的数学知识和学生所学的专业密切的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学生们以前的那种基础课与专业无关的想法在渐渐的改变。
例如, 如果是面对财会专业的学生, 在教学的时候, 我通常会加强对他们的计算器使用的教学, 在讲到与他们的专业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点时也会多加讲解。比如, 统计这一章的知识点跟财会知识有较多的联系, 像特征值的分析, 频数频率分布表的制作和分析等等。
为此, 在介绍这些知识点的时候, 我会先用财会中的一些专业性问题引入来进行讲解, 以期能够让学生感兴趣。那么如果是面对的机电或者数控专业的学生, 在讲到平面几何或者解析几何的相关章节时, 我也会尽量以他们专业中的一些知识点来引入。当然这样做的话, 对于我们这些基础课老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将数学知识讲解透彻, 同时也要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有所了解。
总之, 不论是用哪种方法进行教学引入, 不论是以哪方面为侧重点来进行教学引入,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选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为新知识点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引入;实验;知识;生活;故事;新闻;多媒体。
好戏开场,往往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开场白;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首先要有一个成功的开端。正是所谓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授课的开端是引入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新颖、别致的新课引入能调动学生立即投入学习的激情,使学生从上课一开始就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于学生圆满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设计新授课的开端部分即引入新课的环节呢?本人在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对此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一、用实验引入新课
中国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对于授导型的物理新课,开始时,先做一两个简单、有趣、生动的小实验,不但能增强课堂的感染力,而且能创造一种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气氛,有效地吸引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同时也能逐步发展学生智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先演示杯口向下而水不流出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出于强烈的好奇,就会急切地投入探究学习活动中。
在使用杜郎口教学模式时,课前布置预习尤其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如果把这一环节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实施,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甚至超额完成预习任务。
二、由学过的旧知识引出新课
由旧知识引出新课的方法的实质,就是运用物理知识各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由旧知识而引入新知识。比如在学习初三“比热容”概念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没有学习物理之前,我们凭借物体的颜色、气味、形态等特点来辨认它们;在建立了质量的概念的基础上, 又学到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那么,在我们学习了热量的概念以后,能否引进一个和热量有关的物理量来辨认各种物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实践证明,这种引入新课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把新旧知识沟通和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旧知识,加深对旧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使学生在心里上积极准备接受新知识,最终使学生所获得的新旧知识成为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
三、由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最暴露的问题引入新课
初中学生年龄尚小,学习功课往往从兴趣出发,被兴趣所左右,而且常自以为是,暴露出知识上和技能上的不足和缺点。教师应根据课本所涉及的范围,选择学生在自然界中和日常生活中所观察过的和新课有关的物理典型事例,有意识地给学生设计思维陷阱,让他们碰钉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热爱中追求,在追求中发展。例如初二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针对大部分学生认为使用刻度尺简单容易,早就会了的错误思想,拿出一把刻度尺,让三个同学上来分别测出黑板的高。并把数据写在黑板上,结果相差较大。这时,不要立刻批评和纠正,而是讲述这样或类似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国家在五十年代由于不重视产品质量,在加工一个只值几分钱的小零件时粗枝大叶,加工得不够精密——相差头发丝直径的百分之几,结果致使一架大型客机坠毁。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感到学习测量非常重要,不可轻视。
运用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在自然界和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有关物理学方面的一知半解的知识得到科学的解释,纳入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还会使一些平常对物理没有兴趣的学生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由有趣的物理故事引入新课
对于实验探究课,最适宜这样的开端。
例如学习《磁体和磁极》时,首先讲秦始皇防刺客的故事:传说秦始皇在建造阿房宫的过程中,命令工匠们用磁石砌成了阿房宫的北阙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企图行刺,立刻就会被发现,因为磁石具有吸铁性。
再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先讲北宋僧人怀丙和尚利用浮力原理从水底打捞铁牛的故事,指出这与现代浮箱打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探索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严谨细致地操作,而且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成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五、由最新的热点新闻引入新课
最近甚至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印象,正处于活跃状态。如果能利用事件中与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密切相关的某些环节,将新课内容引出,就会使学生对新课内容立刻产生极大兴趣,最快地进入高效率的学习状态。
比如,在学习《熔化和凝固》这一节时,联系当年刚刚发生的中国南方雪灾中的冻雨、冰凌现象;学习机械能的知识时,联系汶川大地震中的山体滑坡、堰塞湖等现象;学习《物质的属性》时,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的建筑材料的选取说起等等。这样的引入新课的方式,能迅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保持愉快的心态,使这一节课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都十分令人满意。
六、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入新课
現代化教学手段正稳步进入课堂,物理教师在硬件使用方面又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动脑动手,创造出新颖别致的引入新课的方法。比如针对性地放一段DVD短片,展示一个较短系列的PowerPint课件,甚至是声像俱佳、生灵活现的Flash动画,既能使学生的心理从疲弱状态中兴奋起来,有效地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欲望,克服多数学校安排物理课时位置的劣势,又能为学生理解新课内容提供生动直观的帮助材料。既开好了头,又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做了一个有用的铺垫。
4.《劳动的开端》反思 篇四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也要考虑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除了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外,还需要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就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也是把作文写的生动、形象的必要条件。在学习课文中,掌握必要的句式也是把作文写生动的一大因素。
本文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在第一次劳动过程中所受的苦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这些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也更好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所以这么多的比喻句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在教学时,我把这些比喻句作为重点,让学生自行研读,小组讨论,使学生理解这些句子所表现的含义。同时加强朗读,通过多种方法的朗读,加深理解,掌握规律,便于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大胆运用。
5.五年级《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篇五
五年级《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名人。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看看视频介绍了谁?他是一位怎样的人?他有哪些伟大的成就?
2、交流。
视频中介绍的是吴运锋同志(板书),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把一切献给党》。
二、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劳动的开端》(板书课题)就是选自该书第二章,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开端是什么意思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下面问题浏览课文思考:
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了什么内容?再写了什么内容?最后又写了什么内容?
1、交流汇报:作者先写了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纲“决心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3、交流汇报
四、品读课文
1、指名朗读
2、师生共评朗读情况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围绕“我”决心去挑煤写了哪3个方面的内容?
4、交流汇报(①家里穷苦②非人待遇③下定决心)
5、品味语句,情感共鸣
(1)家里穷苦
① 哪些词句突出反映了作者家里穷苦?找一找。在旁边作好批注
②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12岁的“我”心情怎么样?
③ 重点品味“看着家人挨饿了我心里像油煎”
(2)非人待遇
① 哪些词句突出表现了劳动条件恶劣,两个像狗一样说明挖煤工人遭受了非人待遇。
② 汇报交流
a、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一个斜洞,就算是煤窑环境十分恶劣.b、“工人进出„„拖出来”提示出工人遭受非人待遇的社会现实
(3)下定决心
有感情地朗读(5-7自然段)
① 哪些词句表现了我的决心大?
② 交流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压遍了”
③ 指导工作有感情地朗读
④ 分角色朗读
⑤ 再请学生上来表演
⑥ 学生再齐读一到七自然段。
五、教师小结
在黑暗的旧社会里,那些本该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上学读书的孩子,那些本该像我们拥有幸福、快乐和理想的孩子们,却要过早地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12岁的吴运锋;因家境所迫,只好去挑煤,他会经历哪些艰难呢?下节课我们再一同去学习.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根据本单元语文天地的金钥匙,找出第一次挑煤有关句子,做好批注。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吴运铎
6.我的劳动开端 篇六
洗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家务事,可这就是我的劳动开端。记得四岁的一天吃过晚饭,由于我看到父母很劳累,就主动帮他们洗碗。把碗泡进池子里,滴上几滴洗洁精,然后拿出洗碗刷------滴了洗洁精的碗光溜溜的,用小手端一个光溜溜的大碗,还是要有几分技巧的,稍不留神,就“咣”一声,不但把碗打破了,说不准自己的小手也会被划破呢!。第一个碗洗得不算太干净,由于没有洗过,好几次差点就把碗捽碎了,第二个碗由于有了第一个碗的经验,就顺畅多了,后面的碗对我来说就是个小意思。碗终于洗好了,我得意急了,就连忙叫妈妈来看,妈妈夸奖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虽然弄湿了衣服,但我的付出有了回报,我尝到了劳动的甜头。
从此,我常帮妈妈做家务,因为我知道了我的劳动没有徒劳,有了丰实的果子,我的收获要比我付出的劳动多的多。
7.“?”是创新的开端 篇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问”, 本身就意味着创新的可能, “敢问”“善问”“好问”则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有一个适合的环境, 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会自然而然地继续发展, 从而进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这是创新型人才的根本基础。学习的欲望愈被满足, 潜能的激发程度就愈高, 学生才会将其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从而获得最好的成果。
那么, 怎样培养孩子“问”的本领呢?
首先, 要创造一个适合问的环境, 让其“敢问”。在旧式的私塾教育模式下, 教师“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 具有无上的权威。试想, 这样的师生关系, 有哪个学生敢大胆提出问题“刁难”自己的“严师”呢?久而久之, 学生都学会了亦步亦趋跟着教师, “师云亦云”, 不敢越雷池半步。创新何其难也。因此,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其“敢问”, 首先应该保证师生地位的平等。如果在课堂上, 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 努力创设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学生“怕问”的思想必然会被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代替。
当然, 在“问”的开始, 由于缺乏长期的系统的训练, 学生可能会较少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往往只拘泥于某个词语或者句子的理解。接下来, 就应该教给其“问”的方法,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其“善问”。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抓“预习”问; (2) 抓“课题”问; (3) 初读课文后问; (4) 教学过程中问; (5) 教学结束后问。
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 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 由“敢问”到“善问”, 最后必然会乐于“问”, 喜欢“问”, 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从而“勤学好问”。质疑问难, 最终将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而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甚至终生。
8.劳动的开端作文 篇八
在我十岁那年,大姨要给我的大哥盖一顶房子,叫爸爸去帮忙。我从妈妈口中得知,爸爸这次去农村是要帮大姨盖房子,便去和他商量:“爸,你去盖房子也带上我吧!”“你去干什么?”“我去看看呀,看你们是怎样盖房子的,有什么技巧……”爸爸实在没法跟我辩论,只好带上我了。
我们来到了大姨家,她热情的招待我们吃了一顿饭,然后开始搬材料,建筑最重要的材料就是砖头了。走到院子里,只见二姨夫已经在搬砖了,“江卓,快来搭把手。”姨夫说道。本来没我什么事的,可是爸爸却对我说:“生命在于劳动,虽然很辛苦,但也是最光荣的,从现在起你要学着劳动,为大家做出一些贡献。”于是我也开始学着搬砖头。
我们要将十余米外的砖头搬到大姨的院子里,真是件苦差事,更何况当时骄阳似火,我一抱起砖头,那些砖头就像被施了魔法,不听我的使唤,坠的我东倒西歪,一下坐到了地上。正当我准备放弃之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砖头并非不听使唤,只是你一次性抱的太多了,听我的,你一次先抱一块。”“一次抱一块怎么能有效率?”“搬砖也有技巧,你每次抱一块,当你觉得一块轻时,你再抱两块,这样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像那样一次抱那么多块,反而没有效率。”
我听了爸爸的话,从一块开始,慢慢提升自己抱砖的数量,别说,还真是很轻松,我用这种方法一直搬完了砖,这时,我已经大汗淋漓。我和爸爸、姨夫一同来到一片树荫下,爸爸夸我:“你的耐力真不错,而且还不退缩。”并且奖励了我,让我尝到了劳动的甜头。
9.劳动的开端作文 篇九
我回到奶奶家,卷起裤腿,穿上雨鞋,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然后我去约了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到了田螺所隐蔽的泥地。
小伙伴们一个一个跳进湖里,开始挖了起来。而我却有点胆怯,半信半疑地走到湖边,把手伸了下去。“恶心!”我一把手伸进又湿又脏的泥地里,就忍不住地叫起来。再回头看看小伙伴们,他们早已开始摸田螺了。我也不甘示弱,赶紧小心翼翼地走进泥地下去摸,可是过了很久,我们都一无所获。
“啊!终于摸到啦!”远处传来了一个小伙伴的叫喊声。我赶紧把目光从泥巴上移开,往他那望去。他手上抓着一样闪闪发光的东西——是金子?不!是硬币?不!哦!原来那是一颗田螺!
我也继续努力找着。突然,“砰!”我的身体重重地碰到了湖面,我赶忙用手撑住,好险,好险,我的手和衣服虽然沾上了泥巴,但至少最少嘴唇没和地面亲密接触。
乍一看,小伙伴们已经快摸了一盆了,而我却啥也没捞到。我生气地想到:凭什么他们就摸得到,我就摸不到呢!?我的手也生气地往地面上的小洞洞挖过去。
咦?好像有什么坚硬的东西?是不是田螺?我挖出来一看,天哪,真是好运!难道有洞洞就有田螺呢?我又试了试,真的耶!我在挖的时候还挖到了几个大河蚌,真是天将好运啊!
10.古代绘画颜料与早期颜料的开端 篇十
最早的颜料
在15000年之前, 洞穴人开始使用颜料来装饰他们的洞穴内壁。最早的颜料都是土系颜料, 他们包括了土黄、土红与粉白。同时, 他们还利用焚后的动物脂肪来取得了炭黑。这些颜料被用来绘画出光感而细腻的作品, 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些模板。
古埃及人
已有证据表明,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 古埃及人便已经具备了制作颜料的能力。他们通过水洗来提高土系颜料的纯度, 并借此来提高颜料的色彩强度与纯度。同时, 他们还用到了一些新的原材料。最著名的古埃及颜料是埃及蓝, 生产于约公元前三世纪, 这是一种由沙子和铜制成的一种蓝色粉末。这种颜色直到16世纪才被Smalt所取代, 而在19世纪钴蓝则又取代了Smalt的地位。
埃及人还用到了孔雀石、石青与朱砂。他们把这些矿物质碾碎并水洗来制取颜料。朱砂被认定为最早的亮红色颜料。
植物染料是古埃及人的另一项杰作, 他们找到了一种通过透明的白灰来从混合的染料中提取色素的方法, 这个过程称为“色淀合成”。
古代中国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与古埃及一样驰名世界。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许多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明, 例如钟表和纸等。而在颜料方面也同样如此, 中国人对于朱红色的使用比罗马人整整提前了两千年。在古时候, 中国人利用把水银与硫磺加热, 来生产出一种非常不透明的红色色素。这种色素直到18世纪才完全被朱砂取代, 而在二十世纪末, 出于更好的耐晒性的考虑, 艺术家们采用镉系的红色来取代朱红。
古希腊与罗马人
古希腊人为艺术家颜料的发展同样做出了贡献, 他们首先开发出了铅白, 一种完全不透明的白色。生产的过程需要好几个月, 方式是通过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 把数根铅条堆积在醋和动物的粪便中。这样的方式 (后来仅有小部分改进) 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在那时仍在争论它是否应该被视为最好的艺术家颜料色素。这种颜料的物理结构, 以及与油之间的化学反应, 使它可以提供一种柔韧度极佳且持久的颜料膜。古希腊人还制造出了红铅, 一种可以作为绘画底色的金属, 它一直被画家们所使用,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铅系列的色素被全面禁止。
古罗马的颜料在极大程度上继承了古埃及和古希腊的方法, 公元79年的庞贝便是其中最好的历史明证。朱砂, 被数次证实应用在庞贝的墙体画中。在此期间另一种重要的颜料是泰尔紫, 它也是最为昂贵的颜料之一。这种颜料, 需要从海螺的腺体中研磨制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海螺贝壳, 然后在地中海岸通过古代的染料生产途径制造。1908年, P.Friedlander利用12000个海螺采集了1.4克的泰尔紫。由于其高昂的价格, 泰尔紫仅仅被用来为古罗马君主的长袍进行上色。
文艺复兴时期
在文艺复兴前的1000余年间, 艺术家所使用的颜料并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直至14世纪的文艺复兴, 才带来了许多新型的色素原材料。
意大利人进一步开发出了土系颜料, 他们通过煅烧的方式来制造出了深红色的“熟赭”和深棕色的“熟褐”。土系颜料的使用是他们绘画技法中的显著特征。土绿是他们在绘画肉色色调时常用的底色之一。
意大利人还在古埃及的基础上改进了铅的生产工艺, 并藉此开发出了不透明的铅系颜料。但是在大家的印象中, 文艺复兴的个性还当归属于天然群青色的开发与使用。
作为色素之一, 天青石在开始时仅仅是被简单研磨后便投入使用。然而即使是最好的矿石, 仍然含有高达90%的杂质。不过,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发现从天青石中提取出来的蓝色可以对于绘画有很强的帮助。这种明亮的深蓝色可以提供出绝佳的耐晒牢度, 同时它也是已知的最为昂贵的色素材料。这种高贵的颜色也是圣母像得以呈现出高雅的蓝色的因素之一。
现代色素的开端
直到十八世纪, 世界上还没有实现各个洲之间的贸易互通, 现代化学工业也还并未兴起。
1704年, 一位德国的颜料制造商Diesbach在制造红色染料时, 由于他当时已经用光了本该作为原材料的纯净的碳酸钾, 便只能用混了动物油杂质的碳酸钾作为替代。然而这样一来, 本该得到的红色却意外地变成了紫色和蓝色。这便是世界上第一种化学合成颜料, 普鲁士蓝的离奇创造过程。普鲁士蓝直到今天仍然是一种常用的颜色, 而且它具有一种奇怪的能力, 它可以在白天的光照下褪色而在夜晚复原。
十九世纪早期
十九世纪早期的工业革命, 为色素的制造与贸易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与可能。出于市场上对更持久的颜料的需求, 科学家们开始了更积极的尝试, 并开发出了我们今天称之为“传统色”的颜料。
钴蓝在1802年由Thenard研制出来, 它可以提供一种绝佳的透明效果, 而且这种颗粒化后的蓝色具有极强的持久性。它在制陶业中被广泛应用, 同时, 画家们也喜欢它用来做减色和快干的效果。钴绿虽然在更早些的1780年就被开发了出来, 但却在钴蓝之后才投入使用。钴紫与钴黄同样属于钴系颜料, 分别在1860年与1862年问世。另一种重要的钴系颜料钴天蓝, 在1805年问世。通过氧化钴与铝、磷、锡、锌等金属的结合, 不同色别的钴系颜料被大量开发出来。由于钴系颜料的价格昂贵, 因此对于更有性价比的蓝色颜料的研发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在由法国政府悬赏出6000法郎的奖金, 来鼓励化学师们去研制成本可以控制在300法郎每千克之内的群青色。法国的化学师和德国的化学师都做到了这一点, 不过这笔奖金最终被Guimet在1828年获得。著名的法国群青也从此问世, 这种色素与天然群青有同样的化学结构, 而且由于其并无天然群青的杂质而使得它的色泽更加纯正。
十八世纪末期出现的新材料, 也在这一阶段的颜料开发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国1820年对于铬的开发, 为铬黄颜料的生产提供了更简单的方式。铬黄是一种价格虽低然而却具有很强不透明性的颜料。虽然铬系颜料有变黑的趋势, 但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它们都始终由于具有很好的遮盖能力与性价比而被画家们所喜爱。从化学成分上讲, 这类铬系颜料都有铅元素, 因此在那时法律最终中止了它们的使用。
类似地, 在1721年锌元素的成功提纯给十八世纪末期氧化锌的使用提供了可能。由于它的毒性更小、而且在水彩中的持久性更好, 因此艺术家们更倾向于使用锌白来代替铅白。然而锌白始终受到遮盖能力较差的诟病, 直到1834年, 人们才通过加热氧化锌使得这一问题得以解决, 这种类型的氧化锌颜料也被称作中国白。
早在1817年, Stromeyer便研制出了金属镉, 然而直到1846年, 镉黄才首次被应用到艺术家颜料的生产中。随即, 由于镉黄系颜料极好的持久性、丰富的色别系列、始终的色强度和高不透明性, 各种镉系的黄色迅速成为了黄色系这一区域的中流砥柱。而镉红却直到1910年才被开发。
最后, 这部分的历史还需要另外两种著名的艺术家颜料的补充才能完整。首先是印度黄, 这是一种非常美丽而透明的颜色, 同时耐晒牢度绝佳。它是通过奶牛的尿液中提取出来的, 而且这种奶牛只能喂食芒果的树叶。最终这种虐待奶牛的行径被印度政府在二十世纪初期所禁止, 因此一系列色素被开发出来去试图填补印度黄的位置,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
11.我的劳动开端作文 篇十一
我是个不爱劳动的懒人,因为那时不管是地上脏,还是床上乱,都会有爷爷奶奶收拾,我就不用管,从此以后这样的我越来越懒,也越来越不爱劳动。爸爸妈妈每次让我干个啥,我总是磨磨蹭蹭很不愿意干,每次地上脏了我总是视而不见,自己懒得收拾,就一直等到爷爷奶奶来。我也很不爱拖地,扫地,这样做似乎更加验证,我这个懒人的称号。
三年级以后,情况就开始有改变了。因为老师让我当了管卫生的,我每天早早就到学校教室里,去打扫卫生。每次打扫完之后都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这种感觉激励着我一直扫地,不管自己值日不值日,因此我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想我一定会坚持每天早上都扫地。
家里比以前好多了,再也不用奶奶操心了,我自己就能整理,但整理的不太好,希望今后继续加油。
扫地的劳动,虽然不伟大,但是能让同学们有一个干净的教室,我也就非常开心啦!
12.我的劳动开端作文 篇十二
但凡事都有个开端,我从哪儿做起呢?哦,对了!平常我的小书房里总是乱糟糟的,跟个猪窝一样,我为什么不把它收拾一下呢?我先扫地,接着我又把书桌上的书本收拾完,然后我檫桌子,把帕子往水中一浸,一拧,再用它一檫就行了,之后,我整理书架、叠被子,折个两下三下也就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只剩下拖地了!说干就干,我抄起拖把,往肩上一扛,昂首阔步径直进了书房,做刚才的事情,只花了将近二十分钟、“嘿呀,嘿呀”,我好不容易满头大汗地拖完地,可我扭头一瞄,不禁叫出声来——地上到处都是水,湿淋淋的!
天!木地板啊!在愣了片刻之后,我冲进生活阳台,抓起吸水拖把往里冲。好不容易待我气喘呼呼地吸完水,好多了。可是吸水拖把会把吸不完的水推向一边,于是形成了东一道,西一道的污水印!不能让它干了!不容我犹豫,只能立马去拿帕子。
待我俯下身去檫完地,便累得趴在床上,这时,我瞧了一眼钟——拖这地,我弄了一个多小时!再瞅一眼身上,已经被灰尘、污渍布满了,汗水也湿透了衣襟。
13.《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 篇十三
一、美国开端计划提出的背景
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繁荣的背后却掩藏着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残酷事实。 一方面,以马丁·路德·金为代表的黑人民权运动,展开了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人权斗争,全国数以百计的黑人区几乎都发生过罢工、游行示威、暴乱等活动;另一方面,由于贫富差距,大量贫民缺乏充足食物、住房和医疗条件,贫困成为一种恶性循环,社会动荡不安。1962年,美国分析学家迈克·哈林顿(Michael Harrington)出版的 《另一个美国:美国的贫困状况》(the Other America: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作者纪实性地描述了贫困的各种现状,并估计当时有1/4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至少有300万人的子女完全得不到适当的早期教育。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总统肯尼迪(John F.Kennedy)推动了同贫困做斗争的活动项目,约翰逊总统(Lyndon B.Johnson)则坚信教育是解决贫困的途径。[2]1964年约翰逊总统签署了 《经济机会法》 (Economic Opportunity Act),该法案为当局政府的“一揽子”反贫困行动予以立法保障,并成为开端计划运行的法律依据。且第一次以法案的形式提出为学前儿童提供补偿教育,要求政府为3—5岁幼儿创建托儿所、幼儿中心等学前教育机构。[3]
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向“遗传决定论”提出质疑,认为环境对人类发展有着持久的影响力。1961年美国著名学者J·亨特(J.McVicker Hunt)发表了《智力和经验》(Intelligence and Experience),认为智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输入信息质量的影响。1964年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 Bloom)发表的《人类特质的稳定和改变》(Stability and Change in Human Characteristics)进一步补充了亨特的观点,认为环境因素同遗传因素对儿童大脑的早期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得出结论认为一个儿童普通智力发展的可变量有50%是在4岁以前完成的,强调生命中最初4年是儿童智力发展尤为重要的关键期。[4]随着对儿童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福特、肯尼迪基金会等非营利性组织的资助下,全国开展了“伟大城市”、混龄教学、丰富贫困儿童智力体验等示范性教育实验研究。就这样,在公共政策、学术研究成果与公益组织的共同推动下,1965年夏开端计划正式实施。
二、开端计划的普惠性特点分析
1.开端计划的价值选择
“开端”(head start)一词,在马赛语中表示“并驾齐驱”的意思,联邦政府希望通过此项措施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学前教育和健康保健等综合性服务,使得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能够和中产阶级的孩子一样为进入小学接受教育做好入学准备。
第一,入学机会平等。在整个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联邦政府首先保证了处境不利儿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开端计划办公室在资格审查时明确规定:只有税前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家庭或高于贫困线但仍需要接受政府援助的家庭(不得超过10%),以及接受寄养的儿童才有资格接受此项服务。此外,针对3—5岁的残疾儿童,开端计划制定并多次修改,于2002年颁布了《开端计划服务残疾儿童的执行标准》(Head Start Program,Performance Standards on Services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对残疾儿童的招收、注册、健康、个人教育计划、营养、家长参与等一系列服务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第二,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差异、提升少数民族文化地位、促进教育公平是开端计划致力解决的问题。根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NCES)公布的资料来看, 各民族都有接受开端计划的服务,而黑人(25.1%)和阿拉斯加原住民(31%)是开端计划的最大受益民族。[5]据统计,开端计划共有140多个利用民族语言进行教育的服务项目,使得母语不是英语的家庭更好地理解其服务内容。同时,开端计划还为一些族裔设置了专门的服务机构,满足其特殊的需求。
2.开端计划措施的国家支持
(1)联邦政府立法,向质量进军。1989年,著名的《银丝带报告》向开端计划敲响了质量的警钟,指出开端计划存在资金不足、质量滑坡、培训滞后等诸多问题。为保证质量,1990年由国会通过并由乔治·布什总统签署的《1990年开端计划扩展和质量提高法案》(The Head Start Expans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Act)第一次明确提出开端计划的服务扩展到所有符合条件的儿童,到2000年实现每一个儿童都为学习做好准备(be ready to learn)的发展目标。[6]并首次提出设立质量促进基金,要求在资金预算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改进现有的服务,确保质量。1994年,比尔·克林顿总统签署了开端计划重新授权法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质量标准和项目监督,并对质量促进基金的用途、员工的聘用、绩效标准、 培训和技术协助等提出了新的要求。1998年,克林顿总统签署最终议案,此次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教育项目的质量,注重儿童读写能力的提升。并制定了囊括数学、社会发展、生理健康、科学等8个领域发展的 《开端计划的目标成绩结构表》,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提出指标要求。20世纪90年代的三次重新授权法案以提高服务和教育质量为中心,更加关注社会的实际需求,并在完善监督机制、规范评估工作、提高教师素养、扩大服务范围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一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质量支持体系。
(2)财政支持。开端计划的财政投入坚持以教育公平为导向,对低收入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和特殊儿童都有专门的资助项目。其80%的经费来源于联邦政府的教育财政拨款,其余20%主要通过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解决(如劳务、场地以及税收返还等方式)。每年由政府的健康和人力服务部门向开端计划的各实施部门提供资金资助,1965年夏季开端计划实施之初政府就提供了9 640美元的项目拨款,近50年来从未间断过,即使2008—2009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仍未减少财政投入,2009年政府拨款71.1亿美元,截至2011年政府拨款数已是1965年的78倍。此外,在美国2013年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教育仍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奥巴马承诺未来10年中将与各州政府合作加大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儿童的扶持力度,使其接受更好的开端计划项目服务。
3.开端计划的项目服务
开端计划的实施是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的儿童教育项目进行的,这些项目成为开端计划发展和前进的不竭动力。这些项目的管理过程是:第一,由国家出台项目目标,由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合作管理,在联邦政府健康和人类服务部专设儿童保育局,在各州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实行招标方式确定项目实施者。第二,项目经费主要由联邦政府提供,地方政府提供配套经费,社会力量提供资助。第三,由国家专门评估机构定期进行评估和验收。
项目的基本内容是健康和家庭服务。以家庭服务为例,开端计划的核心是致力于为贫困家庭的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因此,开端计划一直倡导家庭的参与服务,让儿童享受优惠教育的同时,让家庭成员也能感受到计划带来的益处。2011—2012年,加州政府共为126 969个家庭提供了开端计划项目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健康教育、住房援助、职业培训等等。开端计划保证了家庭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儿童提供了更好的受教育环境,也使家长有更高的热情和信心,更愿意加入开端计划。
4.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学前教育不仅包括幼儿园等机构教育,家庭与社区也是其主要力量,三者的相互配合与支持,更有利于保证儿童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获得一致经验。首先,开端计划中制定了最广泛、最详细的家庭合作条款,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具备了法律保障,各州还依据本州的实际情况编订了《家长参与手册》。 第二,他们寻求与家长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强调家长不仅是开端计划政策和实践的献计献策者,也是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有力促进者。同时规定,地方项目政策小组的成员中必须有51%的人是目前参加该项目的儿童家长,参与制定短期项目服务目标,决定是否聘请和辞退开端计划的领导者和工作人员等工作。[7]与社区合作方面,开端计划致力于利用社区资源服务处境不利儿童及家庭。这些社区服务主要由医生、护士、心理学家、营养师等提供医疗与口腔保健、心理健康、营养评定等服务。具体操作模式上分为协调模式(让专家为近60个家庭提供社会服务)、综合模式(由指导者和主管教师合作大约为10个家庭提供社会服务和家访)。这些社区服务者为满足开端计划的工作要求,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整个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三、借鉴与启示
2010年,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发展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均提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至此,普惠性幼儿园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受到广大媒体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对普惠性幼儿园的价值取向、内涵、衡量标准、社会期待等有诸多研究。但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相关政策、规范模糊,收费标准不科学,重建轻管,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不协调等诸多问题。借鉴美国开端计划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普惠性幼儿园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完善普惠性幼儿园政策规范,出台具体、可操作的资格认定标准
政府应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无论是立法保障还是财政投入都离不开它的支持。就立法而言,我国至今还没有类似《学前教育法》这样的专项法律,大多都以条例、办法等层次较低且比较分散的形式出台,导致在发展规划和资金等方面得不到法律保障。美国开端计划从1965年开始便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并连续进行了多次法案修正以更好地保证质量。借鉴开端计划的成功经验我国应着手起草相关法律,使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尽快走上法制化道路。
此外,还应在解读普惠性幼儿园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出台具体、可操作的普惠性幼儿园资格认定标准:修改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水平的相关指标;制定普惠性幼儿园硬件和园舍基本标准,既不拘泥于“必须全部铺塑胶垫”的形式,也要保质保量;明确认定部门,制定动态的认定程序。同时发挥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对普惠性幼儿园运行各方面,特别是经费使用和保教质量进行监督。
2.建立以公平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监督体制
从经济学角度看,学前教育的公平问题是指学前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享用问题。而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其中财力资源是其他资源运行的基础。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与幼儿园保育费用收入的差异性,衡量财力投入的公平与否主要指向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但仔细分析当前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首先,与其他学段相比,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明显不足。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从2008年的133亿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748亿元,五年间增长了5倍;在各级教育机构中所占比例由2008年的1.3%提高到了2012年的3.2%(国际平均水平是3.8%)。但平均生均教育内教育经费以2010年为参考,高等教育是学前教育的5.39倍,中等职业教育、小学教育是其2.76倍和2.49倍。其次,从学前教育有限经费分配的内部看,还表现在东、中、西部区域间,城乡之间和园际之间的差异等。
针对以上问题,借鉴开端计划的有益经验,首先,我国在加大经费投入总量的同时还应加强立法完善经费投入机制。较之美国,我国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仍然不足,且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普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美国开端计划经费管理相比,我国应建立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管理与监督专项经费的使用,对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拨款应坚持其稳定性且具有长期性政策设计。第二,监管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如规范资金使用方式、使用范围等,严格审查各类账目报销凭据,尤其是以餐票、出租车票、飞机票等票据抵换项目资金。第三,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地区间的 “差别对待”,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村地区,更需要以中央政府投入为主、地方政府投入为辅的资金模式以缩小城乡间、地域间的差距,积极为公众兴办优质的普惠性公办幼儿园。
3.确立以教育质量为导向的教育机会均等
2010年《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 工作方针,其中,“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第一期实施期间各地区通过新建、补建配套幼儿园,改组社区配套幼儿园以及通过扶持企事业单位办园、集体办园的方式使得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长。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显示,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结束后新建普惠性幼儿园2.5万余所,改扩建3.4万余所,新增小学附属幼儿园4.6万余所。[8]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对普惠性幼儿建设的发展目标,不应仅仅停留在提供均等的入园机会上,更应提升其内涵,建立高质量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追求教育的过程公平。
开端计划在其运行之初就实施了严格的质量评估,建立起了以儿童发展为目标的核心评估体系。 学习美国的有益经验,我国应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儿童发展为目标的核心评估体系;坚持将科研、评估同学前教育督导结合起来;改变以往评估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内容上重硬件轻软件,评估方法上重定量轻定性的做法;更加注重对儿童—教师互动、课程、学习环境等过程性质量的要求并进行动态评价。
4.应注重家长、社区与幼儿园间的良性互动
14.读《劳动的开端》有感 篇十四
从文中我知道旧社会穷苦人民生活的艰难。小运铎家里很穷,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吃顿饭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去上学,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来,当时的他是多么渴望幸福生活啊!他不愿看到家里的人生活的那么辛苦。为了能让家里人吃上饭,吴运铎很早到煤窑挑煤,第一次挑煤是很辛苦的,去挑煤的路很难走。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他那瘦小的身子,挑着很重的煤筐,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在弯曲的山路上,由于他太小,有时连人带煤摔在半山腰,这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脚,肩上,膝上都有伤,天黑了只好背着空筐回家。就这样他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累。走那么远的路,多么不容易啊。母亲看到小运铎遍体鳞伤,却一无所获,又没有办法只能流下痛心的泪水。那时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不可能上学读书,不可能在父母的呵护下玩耍嬉闹,不可能享受社会的关怀与爱护,所以那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啊,我们生长在新社会里真是太幸运了!
小运铎经受了这么多磨难,虽然空筐而回,但他不屈服,第二天仍然顽强的坚持去挑煤终于把煤挑到了车站。我真佩服他那顽强的毅力。想想我们现在,学习生活,游戏活动,伴随我们成长,真是快乐无比,我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而自豪。我们靠爸爸、妈妈来养活我们,还有零花钱,不愁吃来不愁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更谈不上吃苦和受罪。有时帮大人干点事还要讲价钱,吃点苦就受不了了,遇到了点困难就埋怨退缩。顽强的意志这一点我们具备吗?想想看我们与小运铎相比,内心不感到愧疚吗?
15.劳动的开端作文 篇十五
今天中午刚吃完饭,爸爸加班去了,妈妈把我叫到厨房,对我说:“你长大了,也应该让你做家务和洗自己的袜子和鞋垫了”。
然后妈妈叫我洗碗,她先做了一次示范,接着叫我把剩下的碗洗了。我先在碗里装了一些水,然后又用抹布把碗里面抹了一遍,然后这又用清水涮了几下。当我用这种方法把碗一个个洗衣完了时。我突然看到了一个里面有油的碗,因为妈妈没教我洗油碗,所以,我去问妈妈怎么洗油碗。妈妈把洗油碗的方法教给我,然后,我便按照妈妈说的方法,先倒一点水在碗里,再往碗里倒了一些洗涤剂,然后我用手洗了一遍碗,然后又用清水涮了二遍,最后终于把碗全部洗完了。
轮到洗袜子了,妈妈用她的脏补袜子和脏鞋垫给我做一次示范。然后我学着她的样子,先将袜子放在水里泡一下,然后再在上面撒点洗衣粉,然后使劲地搓,袜子洗完了,该洗鞋垫了,我先在上面撒了点洗衣粉,然后用刷子使劲的刷,最后袜子和鞋垫终于洗干净了,然后,我便小心翼翼的把袜子和鞋垫晾在了竹竿上。
接下来轮到最艰难的部分了——那就是拖地。妈妈先把厨房和两个卧室拖干净了,然后让我学她那样把客厅拖了,因为那时是夏天,而且当天太阳很大,温度也很高,整间房子就像一个微波炉,我还只拖了客厅的三分之一就累得大汗淋漓但我还是坚持把室厅拖完了,然后我便倒在了沙发上。
16.《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 篇十六
关键词:导入,插图视频,复习对比,创设情境,设疑
一、利用插图或视频导入
初中物理教材配有不少插图,教参上还有视频光盘,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视频,利用它们进行教学的导入.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意境,产生与课堂教学相同的思想感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它还可以强化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当然,我们还可以自己从课外精心选取,或者自己专们创作的画图或相关的视频来进行课堂导入.比如,在《运动的描述》一节中,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的视屏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镜头如何拍的?是孙悟空自己在动吗?还是什么别的在动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以极大的探究热情进入学习.
二、复习对比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与新课有关的过去学过的知识,不仅能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我们学习《光的折射》这一节,我们可以复习《光的反射》的定义、定律、作图来引入.这样我们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还可以在对比上进入新知识学习.老师可以提问:“什么物质光可以照射进去?进去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传播?”这样可以将定义进行对比,增加概念的准确性,也可以在对比中加强记忆.
三、创设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利用情感共鸣的心理机制,通过语言描绘或者借助于小实验,创设出一个与教材相近的情境,使学生移情于所创设的情境的一种导入方式.
比如,在学习《生活用电常识》一节中我自己利用一块板上面装上电能表、保险装置、漏电保护器,然后接上电灯、开关、插头,模拟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将学生带入这种情境,让他们眼见为实,在情境中学习,加强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学气氛就十分活跃,效率很好.
四、用实验导入新课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启动思维的闸门.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最高昂,精神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如果老师在这时通过实验提出问题,用悬念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必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在讨论“惯性”这节课时,可这样引入:用一块大石头(约20千克)压住左手(最好用毛巾垫着),用右手举起一个铁锤(约2千克),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现在,我这只手压了一块大石头,已经不堪重负了,如果我再用这个重铁锤往下砸,我这可怜的左手会怎么样呢?”老师演示后,再提及社会上的“硬气功表演”,造成悬念,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讲完了惯性知识后,再来解释所做的实验.这样必会大大加深学生对惯性的理解.
五、讲故事或新闻报道导入
爱听轶闻故事是学生的天性,精心选讲一些逸闻故事来导入教学,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起对新课学习的强烈愿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教学中我以一则新闻报道的小故事引入的:本报讯5月29日晚6时,从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旅客列车经过上海铁路分局管辖的沪宁线103 km区段时,突然从列车左翼车窗飞出一只馒头,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当班工作人员的鼻梁上,当场将其击昏倒.看完后,学生先是哈哈大笑,接着就问我:“老师,这是真的吗?”当我肯定是真的时候,他们陷入了思考:“小小馒头为什么能击倒彪形大汉?”这个新闻报道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教学就起到了好的效果.
六、设疑导入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思之始,学之端”.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生疑、探疑、解疑的连续过程.所以,物理教师要注意利用导语设置疑念.有一次,外校老师到我们学校讲《密度》,开始时,他从兜里掏出一串黄色项链对学生说:“你们璜塘的东西真便宜,我今天20元钱买了一个黄金项链.”他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一边笑一边说:“老师,你被骗了,那不是真的.”那位老师故意问道:“你们怎么知道,今天我们想个办法帮我检验一下,好吗?”带着这个疑问同学们兴致勃勃的加入探究中.
七、游戏导入
所谓游戏导入,是指教师利用与学生做游戏的方法引入新课,在游戏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情景,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学习《运动的描述》这一节课中,我们的老师在讲解运动与静止以及参照物时,将下面这样的一道物理题设计成一个游戏,由同学们亲自参与演示.由此顺理成章的引入运动、静止、参照物的讲解.
图1中(a)和(b)是从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先后拍摄下的两张照片.从在石块上的小女孩看到编号为______和______的小孩运动了,这位小女孩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
【《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关于《伟大的开端》读后感11-25
初中作文:开端06-19
开端作文600字09-14
四年级春节开端为题作文12-20
努力从明天开端优秀作文11-04
劳动教育的教学设计09-30
劳动技术教学计划08-26
学会劳动教学设计10-23
二年级上册劳动教学计划08-07
三年级劳动教学计划下册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