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

2024-09-11

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精选20篇)

1.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 篇一

浅谈“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早期阅读识字中的应用”

三月份我园有幸接到了教育部“科学教育”子课题――“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潜能开发中的运用”的课题研究,于是我园在教学活动中展开了“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早期阅读识字中的应用”的课题实验。这一课题的出现,使我园的教学焕然一新、生机勃勃。

起初我听到这个课题时,既感到陌生,又觉得熟悉。陌生的是不知道“相似性原理”是什么?它是那样的抽象;熟悉的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到“相似”这个词语。令我矛盾的是:是不是与语文教学中的“近义词”、“反义词”是一个意思呢?悬而未解。

通过园里举办的三天学习班的学习、讨论,我才明白了“相似性“就是客观事物存在同与变异的辩证统一。在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同和变异。只有同,才能有所继承;只有变异,事物才能往前发展,但“变异不是差异”这个概念的解释与我事先想象的是完全不同的,我又沉静在迷惑不解之中。

《帮你早读书》帮我解开了这个谜。

拿到教本,翻开一看,发现这本书不是单纯的儿歌、故事,而是配有与内容相关的画面,并且内容都是贴近生活的,可谓是“图文并茂、字体隽秀”,不由的产生喜爱之情。但又一想新课题,却不知道“相似性原理”怎样才能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应用?“幼儿的潜能”又是什么?心中一片空白,真是无从下手。正在这时,园里组织我们看了杨瑛老师的光盘――课堂教学的实况录相。我们边看边进行讨论,渐渐地明白了“幼儿潜能”是幼儿在其发展关键期没有充分得到发展的能力,同时也明白了一点“相似性原理”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进行应用。顾虑的是:杨瑛老师的孩子们都是大城市的,不知道我们这个小城市的孩子们能不能喜欢?能不能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法?家长是否赞同?我怀着许多疑问试着上了《帮你早读书》中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太阳》,教学程序是模仿杨瑛老师的程序进行的。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的参与兴趣特别浓,完全投入到与“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中,就连平时一言不发的魏芊芊小朋友也特别积极,不停地举手回答,而且正确无误。课下我想:虽然我的思路有些零乱,教学环节不完整紧凑,但孩子们如此喜爱、乐学,如若我课前准备得再充分些,方法再灵活多样些,孩子们是不是会更加有兴趣?肯定是!我顿时毛塞顿开,更增强了对上好这门课的信心。

因为信心是成事的原动力。循着这种原动力,我开始思索着:“为什么孩子们对识字如此喜欢、乐学?”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与《纲要》精神一脉相承,既尊重、呵护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又促进幼儿个体全面发展。

值得欣慰的是园里多次安排我们听园内教研员童老师授课,多次看杨瑛老师的光盘,多次听学科带头人的公开课,并组织我们进行评课。在听中学,学中评,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早期阅读识字中的应用”这一课题的理解,同时也吸取了别人的精华,除去了自己的糟粕。在实际操作中,我常常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主动请教教研组长和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渐渐理清了教学思路,完善了教学环节。在这种情况下,我设计了一节语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效果确实不错。

课前,我首先布置幼儿向家长了解有关“小蝌蚪”和“青蛙”的知识,画了与故事内容相符合的五幅挂图,写了关键字(结构字)卡,还备有“蝌蚪、青蛙、鸭子、金鱼、乌龟”的头饰,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授课时,我按序摆放字卡,有序地出示挂图,孩子们的兴趣油然而生,大脑中已有的“相似块”一下子被激活了,出现了“相似匹配”,通过声音、图画、语义、结构文字符号四方面的协同作用,很快打通了孩子们口语的快速通道,加上孩子们又熟悉、喜欢这个故事,大部分幼儿都能看着“结构文字”进行故事讲述,快速识记所出示的“结构文字”。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安排了游戏――分角色进行表演,孩子们的兴趣更加浓厚,情绪更加饱满,能自发地讲述和表演故事,直到活动结束时,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兴奋感、愉快感,一点也不觉得累。

自从开展“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早期阅读识字中的应用”这一课题的实验教学到现在,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帮你早读书》这门课,而且更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就拿我们学前班的孩子来说,以前老师让孩子看书孩子总是乱翻、不安静,好象看书是老师逼迫的,一幅受罪的样子。而现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像变了一个人,一有空闲时间就主动拿出来指着读,就连下早操吃早点前的点滴时间也不放过。大部分幼儿刚拿到书不到两周的时间竟然能从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熟背到最后一单元的最后一课,象有人在准时地指挥着他们,天天如此,他们一点也不觉得厌倦。有的孩子时常主动向老师借《幼儿智力》书看,试读着书中的内容,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总是互相请教、讨论、问老师,这一切的一切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们对识字有了喜爱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会了学习,乐于主动学习。

由此得知,以前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厌烦看书、识字呢?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方法不灵活,有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运用强制性的方法要求孩子们参与到识字中去,他们的兴趣被压抑了,心情变得焦虑、紧张。一句话,“为了识字而识字”。

新《大纲》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倡导’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关系”。“帮你早读书”正体现新《大纲》的精神,让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在游戏中识字,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这种教学方法简单概括为“熏”和“训”二字。“熏”充分利用幼儿擅长“整体记忆”的特点,让幼儿在听录音、看书指字中欣赏优美文章,同时同字(词)混个脸熟;“训”是指在借助关键字(结构字)讲述故事、儿歌时,调动孩子们所有感官去体验,理解作品中各种角色的情感,去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且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幼儿爱玩的天性,通过游戏方式,让幼儿愉快高效地进行关键字学习,孩子自然掌握很多字(词)。因此,幼儿很喜爱,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新课题的实施,更改变了长期以来遗留在家长头脑中的“多写、多算”的旧思想、旧观念。一周的授课,就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夸这门课开得好,孩子能识不少字。有的家长反应,“孩子们在接送的途中总是试读路边、墙上的一些广告词和标语”,“再也不缠着爸妈给他们讲故事了,自己拿着故事书试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才肯请教家长”。这样既方便了家长,又教孩子学会学习。看到家长们特别满意,我有说不出的激动。

“相似性原理”告诉我们,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依赖于声音、图像、语义、符号(尤其是文字符号)四方面协同作用。在传统的幼儿语言教学中,由于我们只重视幼儿口头语的听说,而忽略了书面语的认读,因此,幼儿本可以轻轻松松地掌握的常用字(词)却被人为延迟到小学阶段去掌握,徒增了一年级学生负担。可以说,幼儿书面语学习的关键期给错过了,孩子们的阅读遇到了障碍,阅读兴趣自然在打折扣。同时,由于幼儿尚未建构起事物声音、图像、语义、符号四方面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当他们进入小学一年级时,马上学习拼音,很快被卷入大量同音字的漩涡中,许多小学生一提笔就写错别字,原因就在这里。

通过二个月的课题实验,孩子们已养成了互相讨论、请教的学习习惯,已经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但个别幼儿只能按儿歌内容顺序认识结构文字或识物与识字一一对应识字,单独拿出来却不认识,这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做到手口一致,也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还需改进。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探讨、研究,不断地钻研《大纲》、教材,“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早期阅读识字中的应用”的课题实验一定会更加有声有色。

2.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 篇二

一、巧倚导入, 引发识字

好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合过来, 能把学生的情趣由潜伏状态激发到活动状态, 实现教学上事半功倍之效。低段语文阅读课中运用多种手段将识字教学渗透于课堂导入中, 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使学生能主动识字, 高效识字。

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日月潭》课堂导入时,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三点水后提问:“同学们, 当你看到‘氵’时想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水。”教师又问:“你能说说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吗?”学生立刻想出了好多字, 有“河”“流”“游”“湖”“泳”, 教师一一板书之后又问:“哪些字是表示有水的地方?”学生答:“河”“流”“湖”。教师继续问:“你还知道哪些字是表示有水的地方?”学生又想出了“海”“池”“江”“溪”等, 教师再问:“课文里表示有水的地方的字是———”生立即答:“潭”“洼”。最后教师小结道:“中国汉字真是不简单呀, 同样表示有水的字却有这么多, 下面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一个有水的地方———《日月潭》。”

这样的课堂导入, 看似漫不经心, 实则教师有意识地把导入新课与识字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巧妙地抓住“说说带有三点水旁的字”这个话题, 让学生初步感知“潭、洼”都是表示有水的地方, 不露痕迹地渗透了识字教学。既快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优化了识字, 为整节课的高效、有效做好了“开路先锋”。

二、巧抓生字, 重点识字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 一篇课文大多要学习十几个生字。在认真研究每个生字的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 各有侧重, 有的字音是重点, 有的字形是重点, 有的字义是重点。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应有充分的估计。应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 教师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典型生字进行教学, 这样做就优化了识字过程, 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恐龙的灭绝》一课的教学中, 要会认字15个, 会写字9个。在识字和写字量如此大的情况下, 教师要抓重点进行教学。在“我会写”的9个生字中, “染”是教学的重点, 因为一些学生会无意识地在“九”上加点, 所以在教学时, 应寻根溯源, 讲清“染”字的来历:“染”字从木、从水、从九。古时候染料多来源于植物, 所以有“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 所以有水;染须反复进行, 所以用“九”。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不仅没有出现写错的情况, 还对汉字的形成规律有了深刻的体会。

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 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 而是蕴藏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在阅读教学中, 应该有选择、有重点地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 引领孩子走进汉字这个奇妙绚丽的大花园。

三、巧找规律, 字族识字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字, 形声字约占70%。如果我们能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规律, 从而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生字, 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中“挂、哇”的教学, 教师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然后提问:“读着读着, 你们是不是发现了字形相近的字宝宝?”生答:“挂”“哇”。教师又问:“我们怎么区别它们?”生答:“‘挂’, 是用手挂, 所以是提手旁;‘哇’, 是用嘴巴说, 所以是口字旁。”教师再问:“你还知道哪些与它们字形相近的字宝宝?”生答:“佳”“蛙”“洼”“娃”。教师出示一首儿歌, 请学生一起念一念:“张口一声哇, 用手往上挂, 有水是水洼, 女孩抱娃娃, 爱吃上好佳, 捉虫能手小青蛙, 小青蛙。”边打节奏边做动作边念。

在教学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 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揭示构字的规律, 举一反三, 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巧用插图, 情趣识字

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 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课文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 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册都有上百幅插图, 且图文并茂, 生动活泼, 融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于一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插图的内涵, 帮助学生轻松地识字、释字、学文,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识字情趣。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中“迎、追”的教学, 教师将课文中的图二、图三两幅插图放在一起出示, 问:“小朋友请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画, 看看小蝌蚪在找妈妈时动作有什么不同?”生答:“图二中的小蝌蚪是‘迎上去’, 向鲤鱼妈妈请教;图三中的小蝌蚪是‘追上去’, 向乌龟妈妈请教。”教师又问:“从图上看, ‘迎’和‘追’表示的动作有什么不同?”学生认真观察图后答:“图二中小蝌蚪和鲤鱼妈妈是面对面的, 所以是‘迎’;图三中小蝌蚪和乌龟妈妈是同一个方向, 乌龟妈妈在前, 小蝌蚪在后, 所以是‘追’。”教师问:“下面, 老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做一下‘迎’和‘追’的动作。”学生表演后, 教师请学生分别给两个字组词。

五、巧编语境, 巩固识字

“认字如认人, 一回生二回熟, 三回四回是朋友”。教师要想检查学生的识字效率, 可以在阅读巩固时让学生在一个新的语境中识字。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语言变式是一种较好的依托具体语境识字的方法。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 在课快结束时, 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

小蝌蚪, 真可爱, /灰身子, 大脑袋, /游来游去找妈妈, /迎着鲤鱼阿姨叫妈妈, /追着乌龟叫妈妈, /错了, 错了, 都错了。/你们的妈妈它在那, /披着绿衣, 露着白肚, /头顶鼓着一对大眼睛, /对了, 对了, 找对了, /青蛙妈妈就是它。

这首儿歌是文本内容的变式,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语言形式, 有利于巩固生字, 同时用极富童趣的语言和形式概括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一举三得。

3.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进行识字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识字;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是1~3年级的识字高峰。要抓好这个阶段,应该把识字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中,在识字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生字的音、形、义都集中在一起理解记忆,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那么如何才能在一节课有限的45分钟中,既识字,又学文,既轻负,又高效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既能将识字落到实处,又能培养阅读思维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首先,是改变教学方式和对课堂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地分配。其次,就是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要了解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了解他们的识字心理和规律,顺应他们的需要,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我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识字的心理划分为三个阶段:初读感知阶段、理解细化阶段、复习巩固阶段。针对这三个阶段,我是这样做的:

一、初读感知阶段

1.课题识字,分散难度

很多课文,它的题目本身就含有生字,很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所以,要巧妙地设置课堂导入情境,化难为易。例如,在讲授《雨点》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小朋友们知道雨是什么样子的吗?一片乌云飘来(是一横),遮住了太阳,雨随之而来,开始淅淅沥沥,是一点一点的水珠,后来雨下大,珠连成线。(我将这些形象简单地画在了黑板上,在旁边标准地写下一个雨字,通过形象的对比,让学生牢记雨的样子。)

师: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就是这雨里边,俏皮可爱的四个小点,他们叫做“雨点”。

通过这样形象的表现字的方式,一方面分散了识字的难度,另一方面学生对图画观察和理解的同时,发展了他们形象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重领悟、重意会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

2.朗读识字,反复认读

不像在标题里,生字在课文中并不是孤独的,它存在于一定语言环境中,这种语言环境更容易让学生记忆,就会产生“猜字”“顺字”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不范读,让学生自己读书,当他们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时,就会想办法,尝试自己解决,学生经历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对于生字的记忆会更深刻。通过自读,初步识字;老师范读、正音、识意;同桌互讀,相互监督、更正;个别朗读,重点纠正、评价。

二、理解细化阶段

第一阶段,读准字音,感知字形,但是学生对生字还没有完全把握,所以,第二阶段就是进一步的细化阶段。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朗读和积累语言,培养初步的理解能力,同样也是教学任务,所以,要巧妙地设计教学,边读文,边识字,避免单为识字设问。例如,在教学《小河和青草》时,很多生字都藏在小河和青草的对话中,所以我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相互交流,在识字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明白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又能在愉快的互动中认识生字,理解文章。

三、复习巩固阶段

记忆就是这样,遵循从模糊到精准的一个变化过程,其中需要经历不断反复的呈现和记忆。所以,在教学中,经常性的复习和巩固是非常重要的。

1.在资源拓展中巩固生字

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单纯的机械式的重复记忆,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我们需要给旧生字创设新语境,既在新课文的阅读中穿插旧生字的拓展,在提高阅读能力和认识新生字的同时,巩固并加深对旧生字的记忆和理解。

2.在词语盘点中巩固生字

词语盘点即是在每个单元结束以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复习,查漏补缺。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会经常引用这个方式,在每一篇课文阅读结束后,进行整篇课文的整体词语、故事盘点,让学生串联生词,回顾故事。例如,在教授《狐狸和乌鸦》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则寓言故事中的关键词、生词,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回忆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狐狸的狡猾、乌鸦的愚笨,从而深刻地理解到“爱听奉承话,更容易上当”的道理。通过对整篇课文的盘点回顾,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生字、生词,而且还加深学生对文中故事的记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欧阳莉.识字教学创新记[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7).

[2]付明珍.开展分享阅读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J].中国学前教育网,2006,7(25).

[3]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J].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4.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 篇四

——参加‚第十二届‘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识字、阅读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3月25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第十二届‘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识字、阅读教学研讨会,在三天的学习中,共聆听了来自全国的16位名师、专家的授课和讲座,真是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专家们深厚的功底、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教学、对学生的关爱、对教学的研究,深深打动着我、感染着我,让我这个第一次走出家门的教育者看到了世界的新奇和美妙。张敏华老师悦耳动听的声音、富有激情的讲授,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才是伟大的师爱;吴琳老师睿智的课堂和对语文教学的默默付出,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教育者的品格;石春妍老师的‚‘双线’并进识字,‘三境’联动阅读‛讲座,为我们识字、阅读教学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还有著名儿童诗人雪野、教育专家赵志祥、赵昭、钟鹤童、吉春亚等等,都让我备受感染,心灵一次次被深深撞击,深觉自己知识、能力的差距。

当然,在不断地反省过程中,专家们传递的理念、方法也慢慢在我心中扎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学生基础段打牢基础,在课堂中进行识字、阅读教学,结合专家的讲授和自己的一点教学实践,我觉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识字、阅读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识字的关键是记忆,学生识字负担重,重就重在学过的字容易忘记。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短时记忆的遗忘率一般在60~70%之间。要求学生在‚最容易遗忘‛的时候‚不许遗忘‛,教师和学生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遗忘作斗争。事实证明,现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认识‛生字的时间。这样识字费时又费劲,学生和教师的负担都很重。随文识字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用听故事、读故事的办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

动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让课文中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字就不是孤立的,汉字被置身于广阔的背景,放在文章的整体之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观。从另外的角度看,字、词、句、段、篇是相互联系的,符合课文教学的系统观和联系观。这样,学生对生字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记忆。

如:课文《乌鸦喝水》里有‚喝、渴、找、怎、么、办、法、高、想‛等生字,我一边讲故事,一边随着故事情节出现生字。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的记住,不易混淆。‚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我们找东西都要用手,所以‚找‛字是提手旁。‚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我事先准备了一个瓶子,里面放了大半瓶水,又怕学生看不清水在瓶子里的高度,便在瓶子里掺了红墨水,这时我拿着乌鸦图片作演示,表示乌鸦喝不着小口高颈瓶里的水,因为瓶子里的水不多,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这时乌鸦开动了脑筋,它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办法‛这个生词,意思容易理解,不需要多加解释,只要对字形稍加指点就可以了。对‚办‛字我还做了这样的强调: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力字旁的两点千万不要丢了。教师一边讲一边问,学生边听故事边答问题,边认识生字,兴趣盎然,一点也不感到枯燥,更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二、应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喜欢识字、爱上阅读。首先,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低年段学生的特点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游戏或比较直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只要教学开始,便能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猜谜游戏,从游戏中引出绳子,适时

地完成生字的教学。这样,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情况下,让学生对生字建立表象,形成初步认知并及时对这些生字进行深入的学习。

其次,扫清阅读‚障碍‛激发阅读兴趣。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让学生自主找方法、用规律去主动获取识字方法。如授课时,教师抓住以读课文为识字的切入点,引入课文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课文,‚同学们读书时,你想给同学提什么要求呢?‛学生会这样回答:‚首先给生字朋友做记号,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学生通过互相提示后,教师就指导学生一边读文,一边把生字或不懂读的字画出来,后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当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时,就要以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为识字的着力点,引导学生将自己认识的字、词、句与课文整合起来,这时教师可以采取不同手段检查,如开火车认读生字、老师让学生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找出带有生词的句子读一读、最后再来读课文.这样既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又体现了识字、读文层次性,而且以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与生字碰了几回面,‚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新字,同时也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地识读新字, 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再次,积极倡导随文识字,图文结合理解字义。随文识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儿童身边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儿童感兴趣的、儿歌、童话故事等形式呈现,或借助拼音,或借助画面,或借助丰富多采的语言形式,给儿童爱与美的启迪,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时用图画帮助识字,可以使学生对生字产生强烈、深刻的第一象。在学习课文时,采用随机让学生观看图画识字的方法,使汉字和图片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汉字的形状就会清晰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明显的提高了识字效率。同时通过图画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理解课文。

三、带领学生走出文本,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

生活处处是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如每个单元主题后的讨论实践题,可组织带领学生模拟社会舞台、扮演小记者等方式,在解答的同时了解了社会,更丰富了语文知识。还如《荷花》一课的学习,文本之外再为学生朗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优美且丰富了知识、升华了主题,更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正树立和落实了大语文观。这些活动可以说是识字、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5.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 篇五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激发兴趣――乐意学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二.变换形式――“玩”中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三.

[1] [2]

6.“比较”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篇六

汉字中的形近字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写出错别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孩子新学的生字常常被已经学过的字所干扰。那么在发生错误之前,我们作为教师就要预测到这样的情况,及时找出这样的“双胞胎”,让孩子进行辨析比较,是识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汉字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

一、换偏旁比较法

如“清、请、情、晴、睛”这样的一些形声字或字形相近的字,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着来记忆,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懂得“清水”的“清”与“水”有关,形旁是“氵”,“请人”要说话,故有“讠”,“事情”或“心情”的“情”与心理活动有关,形旁是“忄”,而“睛”与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学生很容易找出字形字义之间的差异,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不但记住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二、编儿歌比较法

如“渴”与“喝”学生容易混淆,引导学生编儿歌“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由于儿歌朗朗上口,学生马上就记住了这些字的特点。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适用。

三、顺口溜比较法

如,学习“已”字时,找“己”和“巳”来作比较,让孩子看看有什么区别,该怎么记忆。一位学生编出了“己开巳不开,已字半开开”的顺口溜,很轻松地区分出了这几个字的字形。

四、分析字义比较法

在比较“未”和“末”的时候,一学生说:“未”字下面一横长,代表“未来”很漫长,而“末”是即将结束,很短,所以“末”下面一横要短。说得很形象,既分析了字形,又分析了字义。

五、记生忆熟比较法

学了“贝”回忆“见”;学了“受”回忆“爱”;学了“丢”回忆“去”;学了“令”回忆“今”。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了新字,同时也复习了旧字。

六、语境中比较

教学同音字“坐、座、做、作”时,在分清“坐、座、做、作”的音、形、义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组词或句式填空进行练习。例如,小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坐、座、做、作”的理解,给学生烙下一个深刻的印记。

总之,比较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比较方法,把握比较时机,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7.在识字中发展语言 篇七

一、编字猜谜, 使学生从“不敢说”到“敢说”

一年级学生初入学, 对学校环境和老师不熟悉, 大部分学生有陌生感和畏惧感。因此, 学生一入学, 我就通过多种途径, 稳定学生情绪, 与学生交朋友。

课间, 我引导、鼓励学生, 让他们告诉我认了哪些字, 是什么时候认的字, 是谁教的。孩子们因为识字少, 反而能把每次识字的经过告诉我, 因为他们说得好, 我便和他们勾勾小手指, 抹抹他们的小鼻子以表示我的赞许。

课内, 对于每一个字, 我或者编一个小故事, 或者编一个谜语, 让孩子们猜猜, 是本课要学的哪一个字, 如“太阳西边下, 月亮东边挂 (明) ”, “人不在其位 (立) ”等等。于是他们会根据故事或者谜语猜出本课生字, 甚至能说出为什么会是某个字。我对敢于积极举手的学生, 经常表扬鼓励。“你很勇敢”、“你真棒”、“你是最聪明的学生”、“你是小朋友学习的榜样”, 听到这些话, 学生表达的欲望越发强烈, 于是他们也开始了“编字故事”或者“编字谜语”, 如“十二点了 (斗) ”, “左边女, 右边男, 站在一起人人赞 (好) ”等。对于一部分胆子小的、害怕当众说话或怕编不好的同学, 我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常把易编、易记的字留给他们来编字谜, 并及时给予评价赞扬,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当然也有的学生在编字谜时, 或结结巴巴说不清楚, 或声音不响亮, 遇到这些情况时, 我就运用激励的语言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对声音小又结巴的学生说:声音再大一点, 说话不要急, 一字一字慢慢说。对思路不清, 没有条理的学生, 我先指出他的字谜或者故事中比较清楚的一个点, 让他就这一点具体地说。逐渐地, 全班学生都能在识字教学中积极思维, 大胆发言, 保证了口语交际前奏曲的顺利进行。

二、丰富词汇, 从“不想说”到“想说”

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 才会激起情感, 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 使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每节课猜编字谜, 固然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但天天如此学生的兴趣便会降低, 不想说话了。因此, 创设多种多样“有趣”的情境可引起学生“说”的欲望, 激发他们“说”的热情,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训练。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汉字的魅力在于表达丰富的情感。让学生积累一字多词, 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字义的理解,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我将竞争机制引入识字教学, 特别是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我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在识字教学课堂中以抢答记分或者当场表扬等形式进行比赛, 如“词语接龙”“一字开花”, 随后再利用课程资源媒体教学, 在大屏幕上复现词语。优美的词汇丰富了学生情感, 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使得学生思维活跃, 兴趣盎然, 从“不想说”到“抢着说”。

三、突出“趣”字, 从“不会说”到“会说”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 对周围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 通过多种有趣的游戏、生动活泼的情境, 丰富多样的识字练习指导学生识字。如在识字教学中评选“最妙识字法”, 把“说”的权利交给学生,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奇思妙想。只要能说出识字的方法及字的相关内容, 能自圆其说我就给予肯定。并将其最妙识字法以名字命名, 如“育玮拆字法”“豪杰造字法”等。还有“最佳小法官”。即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说错字词, 造错句子, 使学生一听就知有错, 这时他们会急于纠正错误, 争当“最佳小法官”, 于是“勇于争辩, 善于概括”的能力便得以培养, 学生也就在不断的积累中完善并丰富自己的语言, 从“不会说”到“会说”。

四、大量阅读, 从“说不好”到“说得好”

长期进行单个字、词的学习, 会使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 把字、词放在文中来阅读、体会, 会让学生在情感的宣泄中领会字、词的含义, 激起他们“说”的欲望, 并且通过阅读又能积累丰富的词汇, 以填充“说”的空白。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能吟。”要想说得好,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因此我按照“新课标”阅读量的要求, 推荐合适的书籍, 鼓励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 并要求学生摘抄其中的优美句子, 带到“阅读”课堂中进行朗读,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美文佳作中得到人文关怀, 语言的感悟能力和驾驭能力也得以提升。当然阅读的范围要广泛, 不一定要局限于寓言、童话故事、儿童小说等这些语文范围内的, 应涉及到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的阅读刊物。这样, 读得多了, 学生肚中有货, 才能从“不会说”转化成“会说”。

8.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 篇八

关键词:遗忘;识字;复观;兴趣

一年级下册共安排生字442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66个,另外的176个生字只要求认识,不作书写要求。识字量还是比较大的,然而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根据“遗忘曲线”规律,孩子出现“忘生”现象是正常的,因此孩子需要不断巩固识字,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复习巩固,和生字常见面。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所以我在平时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激发识字兴趣,让生字多阶段复现,在复现中巩固识字。

一、在语言环境中复现

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学中,我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例如《春笋》中有一个多音字“长”。学生习惯认识了“长短”的读音。学到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放在课文句子中读,体会这里“长”指的是动作,这样给学生明确,学生也就会给它找其他的朋友了。学生说:长高、长大等。另一个也让学生认真读,然后由短的反义词是长,来帮助学生记忆。通过比较读,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字义也不一样。这样不仅巩固了“长短”中“长”的读音,同时理解了它另外一个读音。生字学习一定要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多次出现,让孩子在无数次的接触中,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学习,那孩子的学习才是没有负担的,是轻松、快乐的。在课堂中我们充分发挥四十分钟的效率,把握每一个学习的契机,把繁重的识字学习兴趣化、情趣化。

二、在新授生字中复现

新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自己来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例如,教“海”的时候,我问学生会怎么记住这个生字。有学生说三点水加个“每”就是“海”。教学“清、情、晴、睛”时,学生很会观察,说“清”指水清所以是三点水,然后加“青”。说“情”跟心情有关,所以把三点水换成竖心旁就是了。说“晴”跟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说“睛”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教学:“休”的时候,学生发挥想象说一个人靠在木头上就是“休息”的“休”等等。学生在交流生字如何记住时,无意间也对之前学过的“每”“青”等字重复记忆了,同时也复习了很多识字方法。

三、在练习交流中复现

练习时常是对自己课堂掌握情况的检验,我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个阵地。有一次在讲练习时,有一题是让学生观察这些词语:伙伴、箩筐、说话、眼睛,然后也试着写三个。学生马上说它们的偏旁部首是一样的,并联想到了“蚂蚁,海洋,跳跃,清洁,江河,姑妈”等等,一下子很多词语在学生的脑海中复现,于是在朗读的过程中再次巩固了这些特殊的词语。同时,练习中还要学会集中巩固汉字,让孩子记忆起来也方便。如“远近,高低,出入,来去,早晚”等等这些是反义词;如“一座大厦,一颗星星,一条鱼,一口井,一把刀”等等让学生知道如何用量词。这样的集中练习可以减低学生识字的难度,且有规律地帮助小朋友们记住了生字。

四、在快乐游戏中复现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做游戏,利用游戏可以大大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所以在识字过程中,我设计了竞争性的游戏,猜字谜游戏、找朋友游戏等等。例如,在教学识字7后,我就延续课上的氛围,让学生猜字谜:三口品,二又双,二夕多,二月朋等等,这不仅给学生看到汉字的有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再一次熟悉了生字。还有竞争性的游戏,也是我常采用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这种具有挑战竞争的游戏会激起他们的斗志,这样学习的劲也足了。如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能读好能有好办法记忆的,就可以给小组加分,过后胜出的队可以拿到奖励。学生冲着这奖励也会积极起来。这样,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汉字,我相信,学生快乐了,识字效果更佳。

五、在平时生活中复现

学校生活为学生的生活识字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校园里,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识字。校园中有各种宣传橱窗,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温馨提示等。为了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主动认读这些文字,我鼓励学生到校园里走走、看看,读读认认,回到家里向父母介绍学校的情况,并由父母给予评价。这样,很多学生下课后都主动跑到橱窗、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旁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向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同学请教。家庭生活也是生活识字的广阔天地。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都格外关注,经常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向他们提供了一些方法,如可以在电器上贴上标签,可以带孩子逛街玩的时候引导他们关注一些标志等文字。

六、在品读故事中复现

平时中午的时间比较充裕,对于完成作业快的学生来说,会有很多的时间不知道要干什么。所以,我要求每个小朋友身边都要有一本故事书,在这样的时间里,可以拿出来读读。因为故事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有了兴趣会认真去阅读,小朋友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又看到了很多学过的汉字,这无疑又给了孩子巩固汉字的机会。有小朋友跑过来跟我说这个故事中的字我都认识了,有小朋友跑来读给我听故事,有小朋友指着字问我这怎么读等等,看着他们兴奋的表情,心中想这项工作要一直做下去。

总之,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只有认认真真地过了识字这一关,学生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才不会有障碍。作为低年级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只要有我们教师的不懈努力,有家长、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的识字教学一定会取得成功!

9.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篇九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原因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识了一定数量的字,才可以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识字教学不过关不仅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会拖了数学、英语等其他科目的后腿。可当前我国小学识字教学状况并不乐观。诸如存在儿童识字负担过重,学习兴趣低落,识字巩固率低,回生现象严重等问题。在一次对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的调查中,2500个常用字的回生率竟高达29.1%。①6年的时间,1800多课时,却连构成语文本体的支柱——汉字都没能比较牢固地掌握,值得我们警醒!再看看识字教学的实际情形:很多教师对汉字本身的认识肤浅,无法把握汉字的特点,教学方法机械。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越来越低落,至于识字方法的掌握更是无从谈起。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出路何在呢?近年,随着汉字文化学研究的兴起,我们加深了对汉字本身的认识。汉字是汉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汉字自身结构中包孕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意蕴,它具有表意性和象形性等显著特征。这为我们研究和改进识字教学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教育文化学研究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文化的教育。文化的教育就是根据社会文化的有价值的内容所进行的为培养个人人格精神的一种文化活动。”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之一的语文教育,较其他学科而言,承载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而作为汉语文本体构成的支柱——汉字,更是以其特殊的构造方式,向我们昭示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化资源。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汉字中的文化意蕴,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就会大大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积淀。

二、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意义

1.汉字特有的形体结构展现了先民的生活场景,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古人的生活与马的关系非常密切,就造出了很多有关“马”的字,如“驭”、“驱”、“驿”、“驹”、“驾”等。古代的“针”写成“箴”,这是因为古代用的针是竹子做的,所以写成竹字头。“休”的字形就是一个人靠在一棵大树旁休息,这正是古代人民在田间树下休息的情景。汉字以其奇特的象形表意结构特征,向我们展现了鲜活的古人生活的场景。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走进这遥远而神奇的世界,解读先民的生活场景,感受汉文化生生不息的脉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2.汉字神奇的造字意图,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强主动性。

汉字的构形单位是部件,它的造字意图就是通过部件来实现的。例如“收获”的“获(獲)”字,就充分表明了汉字神奇的造字意图。它正是古代狩猎活动的特写:左边是猎犬(犭),右上是丛林(艹),右下是手(又)中提着猎物——飞禽(隹),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一个威风凛凛的猎归场面。从汉字发生学的角度观察,“获”字的创造,是通过细腻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入微的描摹,从无形的意识到有形的汉字的物化过程。这种过程几乎每一个汉字的形体结构上都有体现。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发现这种神奇的造字意图,使汉字表意特征的本质昭然于学生眼前,学生定会兴致勃勃地主动参与,教学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3.汉字有序的建构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汉字属于表意系统的文字,具有因义构形的特点。象形字作为基础部件构字时,促进新构成的“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中存储了大量的意义信息,使汉字的表意性不断得到彰显和强化,形成层次清晰、结构缜密、功能强大的科学建构体系。我们今天使用的是隶变后的汉字,比起甲骨文、金文、小篆来说,图形性、象形性都淡化了,但它所表示的意义信息却依然清晰可见。如“水”现在已不再象形,但它已固定地与“水流、洗浴、像水的东西”等意义联系在一起。当它构字时,也将这些意义信息带入了它所构成的字中,如“江、河、沐、洗、漆”等。在分析这样的偏旁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偏旁部首了解字的意思,而不必追溯它的古文字形体。

4.汉字丰富的文化意蕴,有助于减少错别字。

汉字的字数多,音节少,同音字很容易混淆。加上汉字字形差别细微,组织多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写错。另外,从儿童的心理来看,他们缺乏精细分析的能力,注意力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易变性,也很容易写错别字。如果教师能够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特别是针对形近字的不同之处追根溯源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揭开汉字文化的神秘面纱,学生定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乐此而不疲,牢记不忘。这是从根本上减少错别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方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具有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其形体构成往往与人们的生活、行为、心理和情感有机地联贯在一起,充溢着丰盈的文化意蕴。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1.展现先民农耕场景,帮助学习汉字。

泱泱中华,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早在远古时候,我国的农业技术就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因此,许多汉字就与农耕密不可分。如“禾”就像是一棵成熟了的庄稼;“香”上的“禾”表示小麦(禾)成熟后的馨香,“日”表示盛麦的器皿;“稻”的左边表示稻子是庄稼类,右边的“舀”既表示声音,又表示手(爫)拿着杵在石臼里舂米。以“禾”字为例,来看一则教学片断。

教学案例1:学习“禾”字片段

师:(出示“木”的甲骨文)小朋友,你们认得这个字吗?

生:(齐念)木。

师:这个字就是“木”的古文字,就像是一棵树。如果老师在这“木”上再加一笔(变成“禾”的甲骨文),你们看,这像什么?

(生稍稍思索,便兴奋地举起小手)

生:它像一棵树垂下了头。

生:我觉得它更像一棵水稻。

师:你看到过水稻成熟时候的样子吗?

生:暑假我回老家去,看到爷爷种的水稻。水稻黄澄澄的,稻穗沉甸甸地挂下来。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的老祖宗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他们抓住庄稼的这些特点,造出了“禾”字。你看,这个“禾”字就像一棵成熟的庄稼,上面是垂下来的穗子,中间有叶子,下面是根(边讲边板书“禾”,学生跟随书空)。

这一教学,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木”的古文字,与现在学习的“禾”的甲骨文比较、想像,辨别字形;激活了学生头脑中所见到的农作物表象,讲述了我们的先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事实,了解了古人的造字意图。通过解读“禾”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学生在头脑中将形象的农业生活场景与抽象的文字联结,很容易记住了字形,领悟了字义。

2.介绍汉族人民的风俗,帮助学习汉字。

汉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积淀着浓厚的社会风俗习惯。比如:结婚时男方要日落天黑时迎娶,所谓“娶妇以昏时”;有人死去,人们要面对尸骨垂头低眉,跽跪着,极神圣肃穆之至。在教学生字时,通过出示古文字,向学生分析构字意图,介绍汉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不仅轻松记住了字形,还深刻理解了字义。

教学案例2:学习“祭祀”片段

师:鲁迅小时候家里要祭祀的,你们家里祭祀过吗?

生:清明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带我去给爷爷上坟。

生:我家过年的时候,要摆饭给祖宗吃。

师:拜祭家里已经死去的祖先,就叫“祭祀”。那么祭祀要用什么东西?祭祀时人要怎么做呢?想想你们家里祭祀的情景,再看看古文字的字形(出示“祭祀”的小篆字体“祭

”),能看出来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祭”的左上方是“月”,就表示“肉”,右上方是一只“手”,表示用“手”拿着“肉”在祭祀。

师:那么底下的“示”表示什么呢?

生:“示”表示和祭祀有关的事物。

生:凡是带有“示”这个偏旁的字,都和神灵、祝愿、祭祀有关的。

师:说得好!“示”最初的意思是古人崇拜的“灵石”,在这个“灵石”台上可以贡奉祭品。那么“祀”怎么看呢?

生:“祀”左边的示字旁表示“灵石”,右边是“巳”表示这个字的声音,它是个左形右声的字。

师:你说得不错!“祭祀”这个词就表示人跪在灵石前用肉祭拜祖先,这是古时候的风俗,至今还在我国一些地方流传。

这一教学,让学生通过联系家里祭祀的情景,观察古文字,分析字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已能渐渐自主解读“祭祀”两字所蕴涵的文化意蕴,轻松领悟了字义以及构字部件所代表的含义。学生学习汉字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3.了解古代战争,帮助学习汉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我们的先祖在造汉字时,战争的内容自然是少不了的。很多汉字的字形都与战争有关。如“戌”就像一种兵器;“戍”表示一个人站在武器旁守卫等等。

教学案例3:比较“戎、戒”的片断

师:“戎”和“戒”我们都学过,可是这两个字很相似,同学们总容易写错,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异同?

生:“戎”和“戒”都有戈字旁。

师:“戈”表示武器,戈字旁说明它们都和战争有关。

生:它们戈字旁里面的部件不一样。“戒”比“戎”里面多了一竖。

师:那么,这两个字里面的部件分别代表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古文字是怎么写的。(出示两字的古文字“戎”、“戒”)从古文字中,你能看出来里面的部件代表什么吗?

生:我看出来“戒”里面的“廾”原来是两只手。

生:“戎”里面好像是“十”加个圈。

师:这个部件就是古代打仗防身用的“盾牌”。所以,“戎”就是一种兵器。而“戒”是两只手紧握着锋戈,意思为“警戒”、“戒备”。

通过比较古文字,把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易懂,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两个看似相近的汉字在古代存在着不小的差别,轻松理解了字义,把两个形近字区别开来。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也降低了错别字产生的机率。4.了解古人的自然崇拜,帮助学习汉字。

原始生产力几近于零,面对强大而酷毒的自然力,原始人可以说是一筹莫展,唯有顺应信赖。他们所有的意识都匍匐在自然强力的脚下,导致了俯首称臣式的对万物的普遍性崇拜。在创造文字的过程中,他们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解读汉先民那朦胧而隐秘的心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字意图。

教学案例4:学习“虹”字片段

在总结带虫字旁的字时,学生提出问题。

生:老师,带虫字旁的字都是和虫有关的,彩虹不是虫,“虹”为什么也是虫字旁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写虹的。(板书“虹”的甲骨文)你们看,古代的“虹”像什么?

生:(兴奋地)像一条有两个头的虫子。

生:就像是彩虹的样子。

师:小朋友想得真好。古人以为“彩虹”是一条有两个头的巨龙在喝水,过去龙也叫“虫”,所以就给它加了一个虫字旁,表示它的意思,右边加上“工”,表示它的声音。

“虹”字的创造很鲜明地表明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这一片断的教学通过出示古文字,让学生想象,了解古人的构字意图,讲述了古人因对自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崇拜心理,更好地记住了字形。

5.借助传统文字游戏,帮助学习汉字。

由于汉字具有一音多字、一义多字和以字构字等特点,因此具有独特的游戏性。古代的文人墨客对这种高雅清丽的智能游戏非常青睐,也留下了许多有关文字游戏的趣闻轶事。课堂上,给生字编一个字谜,或讲一段析字联的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出了很多字谜,如“门上竹林茂,门里太阳照,这字不复杂,动脑能猜到”(简);“一点一横长,竖撇像堵墙,里面两棵树,长在石头上”(磨)等。琅琅上口的韵文不仅让学生感觉趣味无穷,还可以帮助他们轻松地记住生字。有的字谜还与字义联系,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除了字谜,析字联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文字游戏。但这种形式相对于字谜来说比较深奥,只适合让学生欣赏。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给他们讲讲有关析字联的历史故事,如苏小妹与黄庭坚的“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既可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又渗透对仗等修辞手法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0.让识字之花在游戏中绽放 篇十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对于刚刚迈入小学门槛的一年级孩子而言,要想在两年内完成这个任务,并且能够至始至终在学习过程喜欢学习汉字,相对来讲是比较艰难的,尤其是汉字中音、形脱节、字形多、结构复杂、类似汉字多、多音多义字多,让孩子的识字过程充满了困难。而在学生刚入学时,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学生识字量的前测,结果发现,孩子的识字基础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识字量最大的学生已经能够识得汉字1600多个,而识字量最少的学生只能认识13个汉字,这样差距悬殊的识字量也为教师的识字教学和学生的识字学习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那么如何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任务,完成1600个字的识字量,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喜欢学习汉字,并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对于孩子而言,“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所以游戏玩耍在生活中就成为他们的一个重心。如果能够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和有趣的游戏过程相结合,让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识字,使他们能够存在将“识字“和”快乐“联系起来的心理体验,那么学生必然能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自然也能够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

一、在学生的学习汉字过程中,主要运用汉字开花的游戏。

在识字教学中,尤其是在科学认读课上,最常用、最有效的游戏就是汉字开花游戏了。从字源学角度来说,我们的祖先创造汉字的时候,基本上采用了字根造字的方法。因此,汉字的构型特征,正是汉字开花的基础。汉字开花游戏,显示了汉字特有的结构上的优势。

以“良“字为例,我们的祖先在”良“字的基础上采用了添加偏旁的方法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汉字。如”粮、狼、浪、酿、娘、琅“等等,现在我们把这样的字称之为形声字,总体上看,好像他们都是从”良“这个字根上生出来的。因此,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当他们认识了”良“这个字后,以后,一旦看到带有”良“这个字根的字时,必然会产生一种亲近感,马上就会猜想这个字的读音肯定和”良“相同或相近,再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必然和偏旁部首有关:如”粮“肯定和米、粮食有关;”狼“肯定是一种动物„„

同时,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汉字开花的游戏有助于让学生轻松、愉快、高效识字;有利于激活、调动、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有益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在汉字开花的游戏中轻松识字、愉悦识字,使得学生的联想能力、大脑潜能得到充分锻炼。

二、在学生的巩固汉字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游戏。低年级的学生,学得快,但是遗忘速度也非常快。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需要在学生识字的巩固阶段,不断重复再现生字,让他们能够及时巩固学习效果。这时候,进行多种游戏,借助游戏,进行汉字重组,不仅让学生能够巩固学习成果,记住生字,提高识记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识记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在这一个过程中,常用的游戏有很多。如摘果子游戏、开火车游戏、小组识字竞赛、联想开花等等。

例如,笔者曾经使用过开火车识字的游戏。开火车识字,是很多老师普遍使用的游戏,学生也很喜欢这个游戏。但是,重复次数过多,学生便丧失了玩游戏的新鲜感,因此,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变换花样,重新激发起学生在游戏中识字的兴趣。这个游戏稍加变化,变成“火车火车开得快“,也就是识”快字“。一组难字,让一个小组的学生按照顺序很快读出来,几个小组同时竞争,用时短的小组获胜。采用这种形式的游戏,反复出现的难字便于学生识记和巩固,同时追求”快“的竞争,也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比如,在教学《夏天的水果》时,笔者采用了摘果子的游戏进行识记巩固:在巩固阶段,教师在黑板事先画好的大树上贴好各种各样的水果名称,学生可以以一个生字为核心,也可以以一个词语为核心,来连词、连句、连语(成语、谚语、歇后语)、连句(名言警句、古诗词佳句)、编字谜等等,只要成功联想,就可获得胜利摘得水果,哪一个小组摘得的水果最多,就获得胜利。这个游戏将摘果子和联想开花两个简单的游戏融合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游戏,让学生产生了新鲜感,在锻炼学生联想能力的同时也巩固了识记生字的效果。

1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与阅读 篇十一

摘要:探究性阅读与识字教学的开展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那么,怎样正确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识字教学呢?我认为要把阅读与识字相结合,以阅读促进识字。

关键字:探究性阅读识字教学 结合 创造性

阅读促进学生的识字,两者相辅相成,是有利于学生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一、探究性阅读

1.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运用形体语言;另外教师还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最后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方法。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让学生出色的完成阅读任务,并从中获得阅读的兴趣。

2.学习讨论相结合,重视探究过程

小学生的心理告诉我们,他们的兴趣要保持的长久是很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激起他们的兴趣,重要的是要使他们保持这种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而适当的增加教学中的讨论就显得很必要了。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发表观点的欲望,积极参与讨论。在阅读教学中,讨论的问题要尽可能来自学生。当同学提出问题时,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冲动,以满足自尊心和好胜心。这时,教师就要加以引导、点拨,使讨论更加顺利。其次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情境。在讨论中,教师要尽可能以讨论者的身份参与,不要轻易地对学生做优劣正误的评判;对学生的发言,要尽可能给以正面评价。在批评时,教师要注意语气委婉,态度恳切,措辞让人容易接受。这样,课堂气氛平等和谐,讨论才能顺利进行。

3.重视记忆背诵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训练语感的最佳途径是熟读背诵。诵读多了,就有了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即语感。有了语感,无论听话还是读书,都能理解其含义,感受其形象,判断其正误,体察其具体应用中的细微差别;有了语感,提笔作文,便能表情达意得心应手,遣词造句左右逢源。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记诵积累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熟读背诵的意义,并给以具体的指导。一是背诵的内容必须典范精粹。不过人们易于感觉的还是文字的典雅精练。背诵现代白话文则主要是领悟其哲理,学习其生动性、形象性。二是背诵的方法需要讲究。背诵时不要贪多求快,重要的是背熟,使它成为自己的东西。

二、轻松阅读识字教学

在建立了阅读的兴趣后,教师再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自主的识字。轻松阅读识字教学的主体是借助母语教学顺畅特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通过以读促识,以识促读的途径,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识字、互助识字,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尽快进入独立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轻松阅读识字教学的教材内容应通俗易懂,趣味性强,读识材料不带注音;还要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例如有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天文、地理、历史、新科技等。

轻松阅读识字教学意在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识字和阅读的能力,所以还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轻松阅读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原则。第二,把握轻松阅读识字的极高能力的原则。第三,要注意阅读识字的快速性原则。借助阅读识字有兴趣,识得快,理解得深,记得牢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随着学生阅读识字能力的提高,适当增加阅读识字材料。第四,要注意阅读识字的拓展性原则。教师引导鼓励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识字,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自觉性。

轻松阅读识字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课外识字交流。检查课外自主识字情况,激励学生主动识字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初步感知字音。学生通过生动的故事、儿歌,初步感知生字字音。2.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以阅读促进识字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认读,让学生在文中掌握字的正确发音。教师通过卡片或影片将材料中的生字词展示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接着,流利而有感情地读课文,强化识字。最后,去掉文中标记,让学生把句子流畅的读出来,把生字词的音读准。

通过阅读来促进识字,一方面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识字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黄亢美.《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P6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卜海梅P60.刘仁增P63.《小学语文教师》杂志,2003年12期

12.让孩子在快乐中识字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乐学,想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 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如大街上的广告、招牌,家里的电视、电脑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孩子读一些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他们从阅读中尝到快乐,他们才会更主动的去识字。

三、交给学生识字方法

想让学生快速识字,记得扎实,就要交给他们正确的识字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记忆生字时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联想识字法,联想识字法有:

1. 图示法。根据汉字的形状,用简笔画画出事物的形状,建立字与图画的联想。

2. 故事法。根据汉字的音形义,想出一个故事情节,并作形象描述。

3. 演示法。用动作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

4. 会意法。通过分析会意字的部件来识记字形,理解字义,记住字音。

5. 比喻法。运用比喻的方法,分析字形和字音、字义的联系。

6. 谜语法。用谜语的形式来分析字形,猜想字义。

7. 描述法。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字的各部分意义与字义紧密结合在一起。

8. 重点法。抓住字的易错部位进行合乎情理的解释。

13.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 篇十三

巴彦县松花江乡中心小学

邢超玲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然而,放眼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的字结构复杂难记,而大部份教师识字教学方法单一,经常开展多抄多练等复习性的教学,缺乏趣味性,许多孩子感到吃力、乏味,潜意识里总认为学习语文太难,学习缺乏兴趣,常常处于被动接受,尽管老师借助各种多媒体课件来吸引他们,让大部分学生能在被动状态下达到或接近教学要求,但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的学习也机械被动。

人生聪明识字始,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谜,但它也是一首诗。如果师生创编出琅琅上口的生字童谣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学生顺利通过识字关。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活动不成教育。”新课程提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而童谣是童年的诗,是童年生活的一部份,可以说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陶行之就在教学中为孩子们编了许多顺口溜,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斯佩认为:编写童谣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对开发右脑有着积极的促进

作用。只有左右脑同时开发,才能大大提高人的智慧、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陈会昌教授、著名儿童诗人高洪波等同样对在学生中编唱童谣给予了肯定。他们认为:童谣表现了当代孩子智商高、会观察、语言幽默,心灵健康的特点,表现了他们健康的生活态度。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快乐识字,加强阅读能力”在教学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

基于以上思考,为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主动探究,自主识字,充分体验到“编童谣,学语文”的快乐,进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把这些优秀的生字童谣分单元编成小报,让学生反复诵读。此外,教师们还通过生字童谣收集、童谣手抄报编辑、童谣游戏、童谣传唱、童谣评选等活动,展示生字童谣的魅力,在学生中掀起了创编生字童谣的高潮。在创编与实践中,同学们巩固了所学的生字,提高了学习兴趣,师生各方面素养均有提升。

一、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开展生字童谣创编教学中,由于儿歌本身具有语言美、音韵美、内在美的特点,适应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组织教学,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老师在创编生字童谣时说:“这是

我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生字教学,转变了我以往的乏味授课形式,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识字效果很好,有了展示的机会,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生字童谣的创编中,同学们的发言很积极,能根据不同的生字字形、字音及书写编出有趣的生字童谣,这种学习方式,很受学生欢迎。”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通过想象、交流,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语文素养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二、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将语文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课题的实施,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积极创编童谣,自主识字。让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学习语文。此时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主动地创编生字童谣,有效地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

三、创编童谣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语文课是指导学生学语言的,而童谣为低年级学生运用语言、巩固识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长期以来,教师讲授的是别人编写的、教学参考书齐备的教科书,教师发挥专业自主的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创编生字童谣,为教师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创编童谣,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教师的能力全面提升。

14.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 篇十四

滁州市琅琊路小学

高涵

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准确把握“识字和写字”的学习目标对改进识字、写字能力乃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这里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识字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老师在课堂上要抓住孩子的童心童趣,改死板枯燥的填鸭式识字为娱乐式的识字,多媒体教学尤其能带来优势,汉字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给识字教学填充了既生动又直观的手段。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方法:(1)图片、动画识字法:低年级学生识字应该从儿童的天性的角度出发,教学手段和课堂设置要直观,利用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来对应相应的文字。如教学动物、植物等方面的文字,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事先准备相应的图片和动画课件,学生对事物都认识,但不知道对应的文字怎么写,教学时教师应先演示图片动画,再引导学生认字,如果能将所教的文字用故事式的诉说,必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本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2)绘画形象识字法:识字要有趣味性,这是儿童的认知特点所要求的。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特点,画出一个事物的大致形状,构成一幅简单而又形象的图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川”字,教师先画出这个字表示的事物,让学生认识,然后再出示这个字让学生认识,这样能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和理解,记住了生字的形,提高了识记汉字的效率。(3)变静为动识字法:低年级课文内容少,多诗歌韵文,在学生读熟课文后,把要学的字变颜色或者是闪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读,在读诗歌、词语的过程中来识字,这样学生对生字就感兴趣。(4)辨析比较识字法:汉字本身音形意之间具有本质联系,为了加强记忆,更好地区别字形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绘画功能吗,让学生在画中体会理解比较识字,学生也感兴趣,把图像、文字、声音结合起来,促使多种器官同时活动,能明显提高记忆效率。

二、提供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激发识字的兴趣

要学生识字必须先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根据学生爱表现的天性,老师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为此,我们在班级开展读报比赛活动,活动前把活动的目的、方法告知家长,在家里帮助孩子认读规定报纸中适合孩子的文章。利用读报课、班队课开展读报比赛,评评谁是最佳播音员,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乐趣,在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开始用自己认识的汉字说一句话,在父母的帮助把它记录下来,用阅读课的时间进行汇报朗读,比一比谁写的句子最好、最长,谁读得最好,把写得较好的句子展示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学生对此项活动的兴趣十分浓厚,这样,不断地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了,始终保持着自觉识字的欲望和热情。

三、识字教学还要“趣”和“理”相结合

汉字从创造伊始,都是有源可溯的,但汉字为了适应汉语的发展变化,其自身在字形、字音、字义的发展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字形方面,笔形由圆转弯曲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笔画总体减少,结构简化,字音方面,声韵调与古汉字之间也存在很多不一致的现象,字义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意义扩大、缩小、消失或转化的现象。因此,在教学汉字时讲“理”必须把握好“度”,把“趣”和“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音字和形近字是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主要是学生对于汉字表意功能缺乏了解造成的。如“既”和“即”,在甲骨文中,这两个字左边都是装满食品的食具,“既”的右边是一个人在背向着食品打嗝,表示已经吃饱了,引申为“已经”等,“即”是一个人正在美餐,引申为“立刻”等,明白了这两个字的理据性,再引导学生根据字形编了个顺口溜帮助记忆。学生能准确识记字形后再进行选字填空、扩词、听写词语等汉字的语境运用,就不容易出错了。趣和理结合识记汉字可以在遵循字理的基础上采用趣味解说、适切联想等方法,但不可以随意编造,如“婆”字,曾经是启发学生这样联想的:头上有像波浪一样皱纹的女人就是“婆婆”了。这种符合儿童心理的识字联想,紧扣字形,体现字义,是可以倡导和鼓励的。

15.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识字 篇十五

一、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 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儿童喜欢模仿, 喜欢重复, 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 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如:猜字谜, 找朋友, 转风车等, 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 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 对识字就会产生兴趣。

二、让学生在听故事中识字

学生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 我力求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 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记住生字。如, 在学习“渴”和“喝”的时候, 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 小明和姐姐还有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小山上玩, 正当他们玩得非常开心时, 小明口干了, 想喝水于是说:“水, 你在哪里?”原来小明把准备带的水忘在家里了, 口渴了才想起。于是姐姐送了一瓶水给小明, 小明急得张开嘴就喝。姐姐见状就顺口说“口渴了就找水, 喝水时就张嘴。”听了这个故事以后, 学生们就牢牢地记住了“渴”和“喝”。

三、让学生在剪贴中识字

不少学生平时就有“收藏”的爱好。他们的课本里往往夹着一些精美的画片或糖纸什么的。课间, 也会发现那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凑到一起, 互相交流、欣赏。如果利用这种形式, 引导他们识字, 该多好呀!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准备一本软面抄, 带些他们喜爱的食品包装袋, 让大家先看看上面的图画, 认认上面的汉字;再通过游戏的方法, 比一比、赛一赛, 看谁认的字多, 谁识字最快;最后指导他们认认、读读、剪剪、贴贴。就这样, 学生自己动手创造的“识字课本”诞生了!虽然这识字课本, 剪的功夫、贴的技巧以及整体编排的艺术, 还相当粗糙, 但有一种无穷的乐趣在引领着孩子们成长。1.部件组合。也就是将字的两部分拆开, 分别贴出来, 小组合作进行组合比赛, 帮助部件找到家。如:学习一年级下册《识字4》时, 把“蜻、蜓、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字拆开成两部分, 以四人小组进行组合赛, 看看哪一小组又准又快。2.图片组合。一年级下册每一课都配备了生动有趣的图, 可以通过看图片初步感知课文的同时进行认识汉字。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时, 教师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写成卡片, 在教学中让学生看着颜色鲜艳、生动有趣的图贴上相应的词语, 并充当小老师与同学互教、互读。

此外,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不定期地举办“识字交流会”“识字大王赛”;评选“月识字明星”“识字点子博士”等, 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识字储备, 还获得了识字方法,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让学生借熟字认生字

在识字过程中, 学生记得快, 忘得也快。针对学生这一识记特点, 在尝试教学中, 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 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远”与“运”、“近”与“听”、“酒”与“洒”、“劲”与“经”等等, 通过对比记忆, 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 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 进一步巩固了旧字, 可谓一举两得。另外, 在尝试识字教学中, 我还通过让学生“拼”“摆”“书空”生字笔画、部件的方法, 给学生以直接、立体的感官刺激, 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尝试的兴趣, 促使他们在自学、自悟、自得中不断探索, 达到巩固识记生字的目的。例如, 发给学生一些熟字卡片让学生给字添笔画。如给“米、口、大、土”等字加一笔, 就分别成了“来、日或中、天、王”;如给“木、干、大、人”加两笔, 它们可变成“米、平、头、天或太”等。

五、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识字

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 周围一切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 生活就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 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日常生活中, 随时随地要与汉字打交道,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随机学习汉字的能力, 将识字教学活动化、趣味化、生活化, 使学生在活动中识字, 在识字中品味快乐, 让小学生联系一些具体的直观形象来进行识字, 久而久之, 熟能生巧。如学习“燕”字时, 我出示燕子图, 学生们通过观察或比较对“燕”字进行了形象识记。从“燕”字的各个部件, 联想到“廿”是燕子的头部;“口”是燕子的身体;“北”是燕子的翅膀;“灬”就好比是燕子的尾巴。展开丰富的联想, 进行形象识字, 是帮助学生识字的好方法。

16.在趣味中识字 篇十六

一、谜语识字法

上课之前,我尽量挖掘汉字固有的趣味因素,对汉字进行富有想象和合乎逻辑的表述,让学生在对汉字美的感受中学习汉字,记住汉字的形。比如:寺旁一头牛——特,二人抬木头——来,西下有一女——要,火烧因江楼——烟,水落石出——泵,山下石头——岩,马旁石头——码,石头成山——磊……我也试图让学生自己编谜语猜汉字,定期举行猜字谜大赛,以巩固学习成果。学生的识字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都踊跃编字谜、猜字谜。虽然有时候学生编得不太恰当,我也不吝惜自己的鼓励,还帮助学生适当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都爱上了猜字谜,学生的识字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二、儿歌识字法

儿歌短小精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音乐性强,便于唱诵,将汉字编成儿歌,学生在玩耍中就记住了汉字。比如:“闯”字,一匹马儿无人管,进到门里来撒欢。儿歌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常常在课下吟咏,在不知不觉中识记了大量汉字。

三、联想识字法

联想识字法便于学习象形字和会意字。比如,“休”是一个人累了,靠在一棵树上休息;不好就是“孬”;一人——人,二人——从,三人——众;苗是田上长草等等。这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了很多汉字,深受学生喜欢。

四、归类识字法

归类识字法是将同一偏旁的汉字放在一起记忆。比如,“妈、姑、姨、姥、奶”等都表示女人,所以都是女字旁;“梨、桃、杏、桔”等都是树上结的水果,所以都是木字旁;“江、河、湖、海”里都有水,所以都是三点水旁;“肠、肝、肺、脸”等都是人体器官,所以都是月字旁等。

五、组合识字法

在认识了“青”字以后,我引导学生自己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汉字,可以加上日字旁组成“晴”,加竖心旁组成“情”,加上三点水组成“清”,加上言字旁组成“请”等;学了汉字“旁”以后,引导学生加木字旁组成“榜”,加石字旁组成“磅”,加单人旁组成“傍”,加月字旁组成“膀”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高兴地发现,原来识字有这么多好办法,汉字有如此多的奥妙,识字也可以变得如此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我还定期举行各种识字写字竞赛,学生的识字量大增,汉字也记得扎实了。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方法,帮助学生识字。

17.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 篇十七

【摘 要】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新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发挥微课的实用价值。本文讲具体探讨微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应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小学教学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之一,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识字课程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后续语文学习的基础。为了实现小学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微课应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势在必行。

一、将微课应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将微课应用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处在成长的特殊阶段,很容易被其他事物转移注意力,失去识字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微课,可以创设与识字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之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微课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2.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将微课应用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在识字教学中,微课秉持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当学生出现疑问时,微课可以解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3.提升识字教学效率

再次,将微课应用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可以提升识字教学效率。汉字博大精深,在识字教学中有一些重点字词,需要学生进行着重记忆。微课可以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汇总到课件之中,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在记忆重难点字词时,只需联想日常生活即可,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4.增加?R字课堂魅力

最后,将微课应用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增加识字课堂魅力。微课属于新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作为基础,可以为学生展示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等。学生对直观性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当教师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时,识字课堂的魅力大大提升,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

二、将微课应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策略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首先,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应该利用微课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用微课创设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视线,让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识字学习的氛围之中。

比如,教师在讲与春天相关的词语,如“大树”、“鲜花”、“草地”、“春风”等,可以创设一个和春天相关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课程导入之前,可以在微课中播放一段春天到来的视频:当春姑娘开始苏醒,春风在一夜之间吹绿了草地和大树,鲜花也睁开了惺忪的眼,在春风中舒展腰肢。在创设情境之后,学生仿佛站立在柔和的春风中,感受那暖暖的春意。在视频播放后,教师可以应用微课,呈现四张图片,第一张图片是绿色的大树,第二张图片是怒放的花朵,第三张图片是一望无际的青草地,第四张图片是动画版的春风。在展示图片的同时,教师可以正式导入课程,对学生展开识字教学。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其次,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应该把微课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大部分的汉字都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字词的理解,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比如,教师在讲与天气有关的词语,如“雨”、“阳光”、“云”、“雪”等,应该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应用微课,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天气预报,那么天气预报中的字词到底该如何识读呢?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展开与天气相关的词语的讲解,让学生对生字生词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3.进行相似字词辨析

再次,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应该进行相似字的辨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相似字,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区分,教师应该把握汉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的小学教学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但是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还有待增强。识字课程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后续语文学习的基础。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小学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微课应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郝瑞芳.造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失利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6,(33):65-66.[2]蔡艳.让学生快乐识字――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初探[J].才智,2016,(18):77.[3]王颖.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设计与应用情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52-53.作者简介:

18.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 篇十八

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是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的,强调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主要任务。我们也不缺乏对识字写字重要性的认识,落实起来也不遗余力。我想提醒大家关注的是识字写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不是对学习汉字产生了兴趣,是不是愿意主动学习汉字,是不是开始有自己的识字小妙招了?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还有价值观,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当识字是一件自己主观上特别愿意做的事情,识字的过程一定是美妙的。

识字8的偏旁归类识字,是冷冰冰的金属,这些曾经埋藏于地下的矿藏,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对学生来说,依然是冷冰冰的,这是金属本身的属性,也是和学生的距离。我们要做的是在识字学词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温度,感受到学习汉字的魅力。这份魅力我想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形式来打造。教材上给出了有童话意境的插图,大象老师带着几个小伙伴在做拼字识字的游戏。另外给出了一首儿歌,一幅小宁宁钉钉子挂铜铃,又吓着了小狗的图画,有生活趣味,自然、和谐。当识字和我们的生活相联系,孩子们就可以对这些生字宝宝产生浓厚的兴趣了,会想着和他们交朋友,想着主动认识他们,了解他们。这也是我想着要用游戏串起这样的识字教学,在游戏中识字,在直观的情境中识字,让孩子们自己充分地动手动脑动口,去感受汉字的魅力。

一个偏旁(金旁),一组生字:铁、钉、铜、铃,做成学具也不复杂,打印机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完成这样的事情,那就和老师一起玩拼字识字游戏。

两个词语,铁钉、铜铃,现在的孩子接触真不多,大人担心伤着孩子,加上现在的装修基本不用钉子,看起来距离我们生活很近的事物,实际上离我们却有一段距离,如儿歌中宁宁那样去钉钉子,班里能有几个孩子有机会实践一下呢?感慨一下,回到识字读词,想来编者是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意图,我们的教学也一样,不仅仅是能读准这两个词,还要能和实物联系起来,一年级的孩子理解词语,能和事物相联系,是一种读懂。和游戏相关,那就给小狗狗做一回小老师或者代理家长,在这样的实物旁边贴上词卡,领着小狗狗认一认,读一读,告诉它这两个东西都是金属的,所以是“金旁”。

一首儿歌,儿歌的节奏感一向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所喜欢的。一个半学期下来,孩子的拼音能力是没问题的,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儿歌,读出节奏,画面也渐渐能在孩子头脑中再现。我们要做的是舍得花时间让孩子自己去读,设计成闯关游戏,虽然老套,却也能让孩子乐在其中。有一次涉及到几个生字的识字,形声字的规律,和之前学过的生字进行比较,相信孩子们可以找到自己识字的小秘诀,也能找到自己主动识字的自信。

一年级的写字,每个字都需要一笔一画教,来不得半点马虎,老师认真,学生自然认真,示范是不可少的,观察(读帖)是不可少的。新教材最方便老师的一点是对于写字的秘诀有了统一的规范的说法,不需要我们绞尽脑汁去想,就是要落实到位。

识字8,学了4个金旁的字,对于金旁这个大家族来说,还有许多字等着我们主动去学习,翻出字典中金旁的字,用新华字典来给孩子一点识字的刺激,也许不为过。

金属是冷冰冰的,可汉字是有温度的,学习的热情会焐热“钅”旁家族的字。

19.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九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技术使用没有针对性

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出课堂教学中有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 因此就设计了很多使用信息技术的环节, 但是这些环节有时候并不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在实际听课中还发现, 一些教师用了电脑, 但只是把课文内容打在了屏幕上。如果是为了达到放大的效果, 用实物投影仪就可以了, 不用一节课都开着电脑。在使用不同的信息设备时, 教师的选择往往比较单一。识字教学中有不同的重点和难点, 信息技术也有着直观形象的特点, 如何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 应该根据教学中具体出现的重点难点来实施, 决不可以想用就用, 或不分场合不分具体环节随便使用。

(二)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 他们在智力、思维、想象、兴趣、性格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个体差异对教学会产生影响, 信息技术运用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也存在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现象。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相关内容在时间上可能比较快, 例如:声音、影象、动画等, 有一些学生因为反应比较慢, 没有来得及看清楚, 听清楚, 从而没有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这一点是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该注意到的。另外由于一些教师认为低年级学生能力有限,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也会存在困难, 如果让学生操作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由老师自己操作可以有针对性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而且也比较容易操控课堂, 维持纪律, 提高讲课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对策

(一) 有针对性地使用信息技术

应该根据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使用信息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切实解决识字教学中的重难点, 提高小学识字教学的效率。

(1) 区分汉字语音

南方人由于受地方音的影响, 在前后鼻音的区分上存在较大困难, 成为低年级的识字学习中的一大障碍。如仔细分析一些汉字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其实在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编排上, 编者也注意这样的规律。例如“丁”, 和“目”“口”“金”“火”相结合组成的“盯”“叮”“钉”“灯”都是后鼻音, 在课文练习中安排了转转盘识字的方法, 旨在让学生找到形声字的规律, 而“丁”是后鼻音, 所以带有“丁”的字大多数都是后鼻音。掌握了这样的规律, 学生往往可以注意到前后鼻音的区分。如果运用信息技术, 有时可以让学生对这种规律掌握得更快, 更牢固。

(2) 理解汉字意义

低年级学生往往依靠形象直观的东西来理解事物, 如果让学生凭空想象或光靠教师的讲解让他们对字意进行理解比较困难。有些汉字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信息技术, 让学生更快地掌握了汉字的意义。

(二) 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华国栋在《差异教学论》中提出了差异教学的概念: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 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求, 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在低年级的识字课堂中也要注意差异教学, 让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差异教学的规律, 尽量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1) 恰当运用直观教学

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感觉器官参加感知活动的程度, 感知教材的方式愈多, 对材料就掌握得愈牢固。有些教师嫌直观教学麻烦, 主要运用语言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 一部分学生也许可以理解, 但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并不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更加直观, 但具体怎样做, 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使用。

(2) 提倡小组合作

20.让学生在愉快中识字 篇二十

一、在游戏中识字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特点,把识字教学活动融入学生喜欢参与的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快快乐乐地学习汉字,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猜字谜识字。猜字谜是一种传统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猜(编)字谜能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学生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如学习“赵”字,可出字面:一个人走在岔路口,猜一个姓;“朋”字:两个月亮交朋友;“林”字:两棵树,并排站。在教学《小小的船》中还可以用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引出“船”字。也可以让学生编谜语互相竞猜,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识字认字,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小游戏中识字。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耍中增长知识,在乐中识字。如“找好朋友”小游戏,把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开,让学生帮它们找到好朋友。又如“动物找食物”小游戏,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带有汉字的食物画,让学生拿着小动物的图片去贴在相应的食物位置上。还有“开火车”小游戏,让学生轮流认字。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多种多样的小游戏,不但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识字教学效果显著。

二、在唱儿歌、读童谣中识字

唱儿歌、读童谣是小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教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童谣进行识字教学,既培养学生识字方法,又增长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吟诵儿歌、童谣中,不知不觉便识记了生字。如课文中的儿歌《小小的船》、童谣《对对歌》等,用浅显明了的语言,编成可以表演的儿歌,这样深受学生的喜欢。另外,著名歌唱家谷建芬把传统古诗编成了《唐诗新唱》,这也是很好的尝试,用唱歌的方法来学习,通俗易懂,记忆深刻。

三、在经典国学诵读中识字

经典国学是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如《三字经》、《弟子规》 、《论语》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如《弟子规》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等,都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前后两句又大致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喜欢这种编排形式,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受到启迪的同时,自然也就记住了字形。

通过诵读大量的古代国学经典,不仅能让学生陶冶高雅情操,培养学生敦厚好学、通达事理、胸襟开阔、人格健全、明理诚信、孝敬父母的良好品格,而且能养成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因此,教师要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让学生兴致高昂地读,在经典诵读中读出乐趣,在经典诵读中渗透识字教学,从而提高识字效果。

四、多媒体提示构字规律,让学生自主轻松识字

汉字最本质的特点是表意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个个呆板的方块字演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学生必须牢记的知识变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使汉字的形和义的关系显而易见,让学生一目了然,学得有趣,记得深刻。如教学象形字“山”字时,借助多媒体出示连绵起伏的群山图,让学生观察山峰的样子,再在电脑上画出“山”的简笔画,让学生在直观形象化中认识“山”字。然后,多媒体演示“山”字的写作顺序,这样学生学得有趣,记得深刻。又如教学会意字“从”字,借助多媒体演示两人前后相随的情形,让学生体会“从”字的构字原理。又如教学形声字“青”,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加不同偏旁从而构成读音相近、字义不同的生字:蜻、 清、 请、 情、 晴等。

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丰富了学生识字的学习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生字;在兴趣盎然的识字过程中教给了学生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过程使新的课堂结构轻松、愉悦,使学生爱学、乐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实现了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里快乐地识字的目标。

总之,识字教学是在母语教学环境中的生活化学习过程。广大教师要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中识字。

上一篇:《竹林的故事》教案下一篇:如何参与政府采购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