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三字经读书心得

2024-10-24

小学生的三字经读书心得(11篇)

1.小学生的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刚出生时,光着身子,不会说话,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力,只能任人“摆布”,吃喝拉撒自己都说了不算,还能做什么“恶事”?虽然每个人家庭情况不尽相同,是否是良好基因也不得而知,但是大家的基本情况是差不多的,都是7、8斤肉,都是家里的“香饽饽”,看着如此可爱的婴儿,谁能觉得这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呢?因此,我们认为最初人性都是善良的,都是纯洁的。后来,随着成长环境千差万别,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从一开始就好吃好喝,没有经历人事冷暖,而有人从小就历经磨难,能长大成人都不容易,加之受教育程度不同,没有改变自己人生道路的机会,势必会造成性格、思想、格局方面的差异。最终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让“观众”产生好与坏的感觉和区别。

其实,仔细想想,没有选择是一件挺可悲的事情。是否想来到人世间自己说了不算,同样更没有选择家庭出生的权利;小时候需要父母照顾,吃穿是现成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后来懂事了,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玩什么了,也不是完全自由;再后来上学,即使到大学毕业,能有多少人是自己选择的工作,多少人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哪个行业?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吧,再后来结婚、成家,不知不觉年纪大了,等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发现需要承担的责任更多了,需要考虑的方面也多了,还有勇气去选择吗?

一开始,每个人都一样,都是善良的,为什么后来会有善恶之分?谁又能定义善?恶?一直随波逐流是“善”吗?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是“恶”吗?

2.小学生的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二

教育界对国学经典的重新审视乃至重视固然是极为可喜的现象, 这种现象标志着我们对青少年学生的文化启蒙和民族性格的培养又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来。但是, 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小学阶段对国学经典渗透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还没能形成比较易操、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以至于不少的学校在开展国学经典渗透教学的时候出现了表面的繁荣现象, 虽然小学生看起来读得热火朝天的, 其实音义脱节, 一知半解。那么, 如何才能更好地对国学经典进行渗透教学呢?笔者以《三字经》为例, 结合个人在《三字经》渗透教学的实践, 对更佳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究。笔者以为, 国学经典的渗透教学要根据国学经典的特点从音韵美、故事性、教育性的角度进行教学。

一、抓住《三字经》音韵美的特点进行教学

在众多的国学经典里, 《三字经》音韵美的特点是最明显的。在编撰形式上, 她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 句式整齐, 隔句押韵, 读来朗朗上口, 音韵和谐且前后语义连贯, 顺畅自然。正因为如此, 《三字经》不同于许多先秦诸子散文的拗口难读、深奥难懂的特点应该被广大的小学国学经典教师认识并充分利用。相信许多教师都能够从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读出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对晦涩难懂的古文的厌恶之情。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小学国学经典教师一定要从《三字经》音韵美、极适合朗读的特点出发, 逐渐培养他们热爱国学经典的情感。如果小学生能够从《三字经》开始慢慢激发学习热情的话, 那么, 小学国学经典教师就可算是“善莫大焉”了!

从现代语文的教学理论来看, 在进行《三字经》教学时, 我们也应该秉承“书不读熟不开讲”的教学原则。只在这样, 我们才能让学生发现原来我们的国学经典竟是如此的形式优美、韵味十足且意义深远而不是面目可憎、晦涩难懂。在引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甚至可以使用节拍、配乐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 营造适宜朗读氛围。

二、抓住《三字经》知识性的特点进行教学

严格说来, 《三字经》是一部包含极为丰富的自然、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 介绍了众多模范榜样的极具知识性、引领性和社会性的文化通俗读本。就是因为本书对民族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的内容丰富, 对培养民族性格的巨大作用, 才使得她成为了中国古代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蒙学教材, 成为家长和塾师儿童首选的教材, 被尊为“千古一奇书”。所以, 对于这样的一本可谓包罗万象的千古奇书, 小学国学经典教师可不能让学生自己读读, 取得表面的繁荣就完事了。

当然了, 由于历史原因, 甚至于我们的小学国学经典教师都有可能对《三字经》里的知识不是很了解, 对于书中的知识性强的特点把握不好。所以, 这就要求小学国学经典教师要先放下身架, 象小学生一样从头学起, 与小学生一起探讨学习, 共同进步、成长。特别是在一些古代名人的行为习惯的解释上, 如果小学国学经典教师没有事先学习, 积累深厚的国学功底的话。那么, 在遇到小学生提问时, 就很有可能闹出笑话来。

三、抓住《三字经》教育性的特点进行教学

一代大儒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 他的观点阐述的是文学的社会作用。作为中国古代蒙学首选, 自然是不能摒弃“文以载道”的作用。《三字经》在安排学习内容、阐述教育规律、指出学习榜样的基础上明明白白地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人基本准则, 解决了读书人的学习方向与目的。与此同时, 《三字经》还提出了“仁、礼、和、义、智、信”为基本范畴的价值观, 这对于读书人人生观的建立无异于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 是具有道德导向性的作用的。

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曾经说过:“《三字经》对当时普通人所受的教育, 以及他们通过教育而形成的自然观、神道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历史观, 确实要比在专属文人学士的书中, 有着更加充分而鲜明的反映, 确实有其长处和优势, 自有其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价值。”基于此, 小学国学经典教师在进行《三字经》教学时一定不能忽视她的教育性的特点, 既要避免绕“道”而过又要避免枯燥说教, 在道德发展理论的指引下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情感教育。

总之, 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特别是《三字经》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这项工作是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未来能否形成民族品格, 能否传承民族文化的伟大工作, 每一位小学国学经典教师都应该重视这项工作, 多多钻研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小学国学经典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国学经典对塑造中华民族品格、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等仍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三字经》是许多小学进行国学经典渗透教学的首选。国学经典的渗透教学要根据国学经典的特点从音韵美、知识性、教育性的角度进行教学。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阶段,渗透教学,音韵美,知识性,教育性

参考文献

[1]周谷城.传统蒙学丛书序.岳麓书社出版社, 1996.

[2]蔡育婷.浅析古代启蒙教材《三字经》的现代教育价值.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

[3]蔡明英.对《三字经》教育思想的研究.语文学刊, 2006.

3.小学语文教学“三字经” 篇三

关键词:教真语文 教实语文 教活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当下呈百花齐放之势,“板块式”、“朗读式”、“高效式”等教学法层出不穷,各大流派相互斗艳。欣喜之余,掩卷沉思,总觉得有哗众取宠、跟风之嫌。叶圣陶先生说过:何为语文?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以课例为载体,教会学生言语表达,正确使用母语。这应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旨归,即要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活语文,说到底就三个字“真、实、活”。

一.课堂要真

“真”就是朴实无华,不做作。真语文,核心在一个“真”字,提倡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真”在真境与真情。一是“真”在真境。课堂不能失真,尤其是表演课。时下的一些教学观摩活动正趋于商业化操作,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课堂变成舞台,执教者由于在意听课者的反应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课堂表演”。课堂教学和舞台表演不同:前者追求“真”,后者追求“美”;前者表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后者展示演员排练的结果。教学不是表演,不能变味,更不能异化。课堂上,要关注的始终是学生。老师上课,就是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泛语文”活动以及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等,都或多或少地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二是“真”在真情。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学更是科学艺术。科学需要严谨和规范,需要按事物发展规律行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科学摒弃虚假,科学需要真情。像贾志敏老师的语文课朴实无华,朴实到只用粉笔和黑板,无华到老师只用嘴的语文课,贾志敏老师的课是真语文课。如教“鞠躬”一词,贾老师带学生练读后,请一生上台演示鞠躬的动作,这名学生刚开始面向全班同学鞠躬,这时贾老师说:“哎,不好随便鞠躬,应该向尊敬的人,向老师、师长鞠躬,向谁鞠躬啊?”随之,贾老师从“鞠躬”出发,向孩子解释了东方和西方在礼仪上的区别。贾老教给孩子的是一个词,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礼仪,更是做人之道。又如贾老师问学生知道哪些赞美教师的话。一个学生说道“刻在木头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未必流芳百世,老师,你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的永存。”听到这样的话从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嘴巴里冒出来,贾老师真诚地请她上台,之后孩子再次清晰地把自己最美好的语言朗诵出来。惊人的一幕发生了,贾老师恭恭敬敬给她鞠了一躬,这不是作秀,不是做作。而是一个人民教师给予孩子最好的礼赞。孩子感动地说:“接受了你的鞠躬,我要像您做一个伟人。”正是这样的真情真诚触动孩子的美好的心灵才会产生如此美好的境界。

二.教师要实

学高为师,语文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的扎实之处在于眼界、表达和涵养三端。首先,语文老师眼界要实在。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目光要准,心地要善,嘴巴要甜。目光准,要看清学生的潜质,发现学生的问题,挖掘文章文章背后的东西。心地善,要爱学生,发自内心的,不是放在嘴上说的。骗孩子、捉弄孩子、忽悠孩子,那不是爱。发自内心的爱是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子女,打心底喜欢他(她)。要有批评学生,不能一味地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不是爱。嘴巴甜,会表扬孩子。表扬得他心花怒放,让他欲罢不能,让他有动力,让他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其次,语文教师表达要实用。语文老师要自己会说会读。于永正老师说全国90%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原因就在老师。课文不能像播音员那么读,不能像录音磁带那么读,读好课文至少需要三个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例如读《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个“下雪了”——一觉醒来推开门一看下雪了,我怎么不知道?因此“下雪了”是疑问,虽然后面没有问号。后面“下雪了”是广而告之,希望大家出来看。因此才有了二、三、四句。然后有第二层次“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了。”这是一篇很完整的课文,讲了一个很生动、有趣、逻辑性很强的故事。小孩听你这么点拨,明白了文章需要这么写,他就能提高。最后,语文教师储备要充实。备课要能背课,即先背课文,读熟且背熟。现在我们老师不是研究课文的内在结构、文字使用,而是考虑课件、噱头、包袱、亮点。课堂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现场生成的。“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叶澜)生成不是无中生有,生成也不是反映。生成是一种建构。只有的建构才是生成的,建构是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的本质特征和基本途径。

三.学生要活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活起来、动起来,万物才有生命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都是可爱的充满活力的精灵,就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我们要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可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小学语文的课堂也是如此。第一,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自主表现的空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去组织诗歌比赛、去模拟小老师等,感知语文魅力,积淀语文素养,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第二,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自主练习的空间。低年级学生虽小,但兴趣广泛,并有一定自主能力,教师应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以自信自尊的空间。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谦虚是美德,过分谦虚也会让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就好比精神上得了“软骨病”,要如电影《麻辣男女教师》中教师一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学生自信,就有创新动力。

“拨开云雾见青天,吹尽狂沙始到金”。语文课做到“真、实、活”,这才是真正的语文之道。所以语文教学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与生命的对话,诚如此,语文教学有“真”的深度、“实”的厚度和“活”的宽度,语文学习的外延自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贾志敏.贾老师教语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于永正.于永正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四

作为教师,熟读经典名著,大有裨益。所以在业余我选了《三字经》一读,受益匪浅,也圆了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的愿望。同时也有所思所想所悟:

《三字经》它是每三个字一句的诗歌。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每句简洁明了,含意深刻,基本上每句一个典故,含义深刻,言简意赅,易记易背,朗朗上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都是些百读不厌,被世人所称赞的经典名句。

《三字经》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读了她,我知道了中国的九州,五谷,六畜,七情,五音,五伦,六艺,三皇五帝等等。我们知道怎样珍惜时间,讲文明懂礼貌,懂得人生哲理。文中还有许多道德教育的故事,如孔融让梨,让我回想起尊老爱幼的好精神。

《三字经》中还有激励人们学习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告诫希望我们趁年轻的时候刻苦学习,长大成才,为国效力。我们古代的人都知道教育孩子受环境、方法、时间、恒心的制约。我们现在条件这么优越,一定要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要大力搞好学校文化的建设。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改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教师做好服务工作就好了。教不严,师之惰,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懒惰,注意研究新的教法,不怕苦,不怕麻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只有学好了,才知礼、义。

通过读《三字经》,增强了文学功底,厚积博发。继承了一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今天在我们改革开放的这个年代,更应该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少走弯路,开拓创新。为人师,为人父母,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在教育后人中,就会多引经据典,增加说服力,同时运用圣贤的智慧,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5.读书三字经心得 篇五

这本书的词语,都标有注释和道理。将我们所熟悉的孔融让梨,闻鸡起舞和司马光救人等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故事概括、精简为三个字,讲解了这些人物的背景及故事典故让后人了解和学习;三字经中介绍了雷锋助人为乐,刘少奇、周恩来等前辈为国鞠躬尽瘁,其中有鼓舞人要积极向上,青少年要尊老爱幼,讲文明礼貌的三字词;通过阅读我还能从中学到历史知识,如秦始皇统一中国,邓世昌冲敌舰,火烧圆明园……

我们小学生最应该学的是“好战士有雷锋乐助人甘奉献”。雷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个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他因公殉职时年仅二十二岁,他用行动模范地实践了自己立下“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当然,我们小学生所学的不是雷锋的做法和事迹,我们真正要学的是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和那一份为人民服务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新三字经》中最使我深思的是“家爱我我爱家推此心爱中华”。这句话是说家庭里的每个人都爱我,我也爱家人,如果有这份心意去对待我们中国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也需要爱我们的祖国。

6.新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六

“亲养儿,多苦心;报春晖,寸草心.”讲的就是父母养育儿女,非常的辛苦,很不容易.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不足以表达父母养育儿女付出的辛劳.使我感觉到,父母对我们的细心地呵护,用我们对父母的孝敬,是无法报答完的.我们小学生最应该学的是“好战士 有雷锋 乐助人 甘奉献”。雷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个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他因公殉职时年仅二十二岁,他用行动模范地实践了自己立下“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当然,我们小学生所学的不是雷锋的做法和事迹,我们真正所学的雷锋那乐于助人的精神,那一份为人民服务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求学者,贵恒心;磨铁杵,可成针.”在学习生活中的人,贵于坚持努力不懈.如果肯坚持磨铁杵,终究有一天会磨成针的.使我感到,学习如果一直坚持不懈,方法得当,肯定有一天会成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新三字经》中最使我深思的是“家爱我 我爱家 推此心 爱中华”。这句话是说家庭里的每个人都爱我,我也爱家人,如果有这份心意去对待我们中国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也需要爱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现代社会中,有的人确实太自私了,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家人的幸福,不顾国家的尊严与他人的幸福做坏事,如果他们将国家的利益看作是自己的利益,那么,社会就不会有这么多贪污受贿的人了。

《新三字经》让我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这可真是一本好书呀!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爱护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新三字经读书心得(2):

最近看了一本名叫《新三字经》的书,令我感触很深。

仔细看过后,其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意思是说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收到真实的效果。我们既要重视行动,也要重视认知,两相促进,才能塑造健全人格。牛顿就是经过反复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居里夫人也是经过观察,然后反复思考,再试验,才发现了“镭”,所以我们要学会思考。

7.一年级三字经读书心得 篇七

从爷爷的书架上,从爸爸的箱子里,从学校的书堆里,我都能发现一本书,那就是——《蒙学经典》。其中有《弟子规》,有《千字文》,有《百家姓》。我最喜欢其中的《三字经》了,因为它读起来简单,上口,还能轻易读懂其中的意思。所以我爱读。

记得《三字经》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它的意思是:战国的时候有个叫苏秦的学生,他读书时为了防止打瞌睡而把头发吊在房梁上,困倦时便用利锥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他没有老师教诲,而是靠自己勤奋刻苦。他的家里很贫穷,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或停顿过学习。这种做法我觉得有些不合道理,但是这种精神却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从历史学家到政治学家再到科学家的经历来看,没有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是不爱学习的。想想自己,我学得十分惭愧,和他们相比我可差远了,今后我要学习古人们的精神,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我记得还有一段对我记忆犹深: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它的意思是:汉代的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我们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从孔融让梨里我受到启示: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尊敬兄长开始,培养我们的爱心,要友善对待他人,不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我们要懂得谦让,我觉得谦让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它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美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和谐。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懂得谦让,不能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人与人之间应和谐共处,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8.三字经的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八

寒假里,我准备阅读儿童文学的同时,不忘记阅读祖国的经典文化。我这个寒假选择了《三字经》。其中好多句子让我收获颇丰。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个句子讲的是晋朝的车,学习时家里没有钱买灯,就去抓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晋朝的孙康没有灯学习就借着外面下的大雪的反光来读书。

古人读书真是太刻苦了。我们现在的学生学习的条件这么好,可是大家不知道努力,不去刻苦,浪费了不少美好的时光。如果我们和古人读书一样刻苦,这个中国就会变的更加强壮了,我们肯定会超过美国和日本的。

9.《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九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的时候,张老师让我们读书,我读的是【三字经】里的【车胤囊萤】。

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晋时期有一个叫车胤的孩子,他的家里非常的的穷,没有钱买灯油点灯读书。一天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书,看到了许多的萤火虫在飞舞,好像许多的小灯在闪动。他就想出了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办法,于是他就捉了一些萤火虫把它们装在一个白色的布袋里,当做油灯照明读书。晚上他用这种方法认字读书,后来他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看到这里我想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这么好,我更应该刻苦学习,珍惜时间。

10.《三字经》读书笔记精选 篇十

放暑假的一天,我读了《三字经》中的经典名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认识了两个让人敬佩的孩子,一个是九岁的东汉人黄香,他用替父母暖被窝的方式表达他对父母的孝心;另一个是汉朝人孔融,年纪只有四岁就已经懂得尊敬兄长的道理,主动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的。

从黄香和孔融身上,我看到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优秀品质。黄香孝敬父母、孔融尊敬兄长的行为都是我应该效仿的。我今年十岁了,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有疼爱我的爸爸妈妈,有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哥,一家人生活得幸福快乐。但是,我以前比较任性,偶尔还和父母顶嘴;有了好吃的,光想着自己,不知道多留些给爸爸、妈妈和哥哥吃,真是太不应该了。现在,通过读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也有了很大进步。我知道主动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表哥来我家做客,我也会把好吃的和好玩的让给他。连爸爸都忍不住夸我:“林十岁,真懂事。”呢!

《三字经》真是一本好书,里面还有很多知识和道理值得我去学习,我一定会认真阅读,争取有更大的收获。

11.《三字经》读书心得--家长育儿 篇十一

一直想给四岁不到的女儿灌输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苦于无法做出选择。有一日,偶尔听见一位小朋友朗朗上口地在背诵《三字经》,觉得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短小、精悍、又有故事,小孩子虽然不能全部理解其中的含义,但确实是呀呀“学语”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专程去买了一本幼教版的有光碟的回来阅读,和女儿一起背诵、欣赏,虽然还没有完全参透其中的韵味,但已被这本“千古奇书”的古代文化经典震撼。

记得自己读书的时候,似乎对《三字经》的了解和认识一直只停留在它是一本古老的书、篇幅很长,一直不以为然。偶尔从网上得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三字经》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丛书》,那都说明《三字经》的文化地位是何等重要,同时为了让四岁的女儿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的熏陶,为了自己补上《三字经》这一课,我和女儿一起认认真真抽空读了这本书,虽然没有读完,但发现《三字经》里面确实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现代儿童,甚至成年人都来读一读。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语言简洁。为了实现和孩子共同成长进步的目标,自己耐心细致的开始教孩子理解朗读《三字经》里的故事,以期培养孩子的品德、礼貌、文化素养。读《三字经》,和孩子一起读《三字经》,我觉得具有现实意义或有针对性。

如今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现在我们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并且有很多家庭因为只有一个,都比较娇生惯养,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尊长,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如果我们现在就能以这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我想: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将出现更多的和谐的`音符。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遗产。作者的态度是“人遗子,金满Y;我教子,唯一经。”

他说世上许多人为子孙计,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后代,教育子女,唯有一册经书而已。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获是对孩子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如何做人。在和孩子一起读书讲这些历史故事的时候,时时的以小故事的深刻的道理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这些道理,我想也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孩子的家长,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如果我们不提高自身的修养,又怎么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所以,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也是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做真人的好教材,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从小学做小真人而努力吧。

上一篇:初中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总结下一篇:朋友的漂亮老婆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