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2024-09-27

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共18篇)

1.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一

清水县农业局

关于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县政府:

先随文上报《清水县农业局关于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请审阅。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水县农业局

关于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甘肃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周密部署,下大力气,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为确保全县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吃上放心的农产品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一、主要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

一年来,按照年初制定的《清水县农业局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我局主要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一是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利用集会和乡镇逢集日市时间开展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的法律宣传工作,活动期间,在我县城镇居民聚居点、主要街道出动宣传车32次,悬挂宣传幅18条,张贴标语180余份,同 1 时特邀县主管领导进行电视讲话一次,开展新闻媒体专题报道4次,并在我县人流较大的东关、西关两个农产品贸易市场,超市,供销大厦、西关什字等地设立现场宣传咨询点3个,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还特邀我局农业领域资深专家2个,介绍农产品安全消费知识,解答消费者疑问。为配合这项法律的顺利实施,力争使全县消费者有口皆碑,提高农产品食用安全意识,我局还从2011年3月15日至18日,分成四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和专业规模养殖村,开展实用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共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16期(次),受听人数达3000余人,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全县的宣传效果;二是全面开展农业种植规范化管理。在今年春秋播之际,利用有利时机,全面示范推广无公害农药13.5万亩(次),其中生物农药4.3万亩(次),在全面退用高毒、高残留、高致病的农药后,利用“3.15”之际,全面清理整顿市场现售的不合格农药,保证了广大农户使用安全 的农药,同时也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有进一步提高;三是大力整治农资市场,坚决杜绝违规农药上市使用。一年来,我局联合县工商、质检、公安、畜牧等部门,开展了违规农药退市下架整治活动。至今年11月底,对我县东、西关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红堡、永清、白沙、黄门、松树、秦亭、贾川等7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8类200个样品的农药残留量通过省市检测3次,包括蔬菜 叶菜类77个,根茎类39个,果实类84个。农药残留量检测结果显示,全县农产品农残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列居五县两区首位,全省排名第三。通过农资市场整治农残抽检,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完全退市。3月份以来,全县共累计出动农资执法人员87人(次),检查农资经销点(企业)131个,专项整顿农资市场42个,其中种子经销市场12个,清理兽药经营市场8个(次),检查经营户46户(次),检查规模养殖户69户(次),查获过期劣质兽药109盒10支4瓶9包48袋,饲料添加剂141袋,涉案货值共593.95元,涉案人员共10人,共使用简易程序办案10起,结案10件,结案率100%,共计罚款1187.6元。同时,结合在全县开展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共印发宣传资料1.2万余份,进入集贸市场宣传各类农业法律法规12场(次),受宣传人数达2万人(次)。通过市场整顿,我县农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责任落实。一年来,我局按照县政府统一安排,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总体部署下,由质检牵头,工商、公安、供销、物价等四部门配合进行,对全县各类经营生产资料的市场、企业、单位和代销个人场所 进行集中检查,对种子、化肥、农药、农机配件、饲料、兽药、等经营场所作为重点清理整顿对象,在清查整顿农资市场的同时,把阶段性目标,重点工作和各负责领导的职务结合起来,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狠抓组织,来保证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2、加强市场监管,力争从源头治理。一年来,我局对所属经营农产品场所逐一建立了档案记录制,实行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和行证许可制度,对已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但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已不具备资质的或存在违法行为和已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的,依法进行了注销或撤销许可,对证照不全的单位、个人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坚决给予了取缔。同时,鼓励生产企业在我县进行直供直销,并发展连锁经营,力争从源头上断绝劣质农产品流入市场。

3、强化服务指导,引导科学使用农资。结合春耕、夏收秋播生产,我局利用各类媒体及时发布农资供求和质量信息,并开展物技结合,加大了对农民使用农农产品培训的服务力度。同时结合在全县开展的 “送科技下乡”、“送放心农资下乡”和“放心农资宣传周”活动,向农民群众宣讲如何识、辨假种子、假农药,切实提高了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4、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利用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检查抽查制度,有针对性的在春耕生产期间发 布不定期动态质量抽验结果,曝光一批,处罚一批。二是利用全省设立的 “12316”等电话投诉举报制度,按照“闻报必动,有诉必接,接案心查,查必到底”的处理机制,加大查涉力度。三是利用建立的绩效考核评估制度,从组织领导、投诉举报、市场检查、质量抽验等方面,记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的成效,列入季度考核档案分值之内,并通过季通报,来激活打假力度。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认识完全不到位。主要是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还不强,诚信经营的意识还不够,缺乏必要的责任感;部分申报企业存在着重视申报、轻视管理的现象,产品通过认证后证书常常束之高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往往流于形式,从而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严重隐患。

二是农资质量监管难度大。我县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有关的职能部门虽然都能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恪尽职守、有所建树,但是部门之间通力协作、联合监管的力度还不够,整体合力还不强;有些禁用农药仍然通过非正常渠道销售,由于销售者隐蔽和使用者分散,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我县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运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与监测网络体系。

三是监测监管体系待健全。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不配套,农业标准覆盖率还不高,农业投入品主要是农药的使用难以完全监管到位;二是对无公害产地环境质量监管不力,缺乏系统的、动态的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控和有效的监管手段;三是由于目前大多数安全农产品产地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实施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农产品质量溯源还不能真正付诸实施;四是缺少快捷的信息反馈和统计平台,难以及时掌握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动态,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政府监管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脱节,难以实现实时监控。五是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落后,检测经费严重不足。

四是监管工作经费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和监管任务重,面对千家万户进行有效监管十分困难,虽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三品”认证、农产品监测等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监管工作经费仍显紧张。

四、今后工作打算

今后我局将按照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思路,围绕我县整治行动的3大重点、8大任务和20个工作目标进行重点部署,狠抓落实:

1、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小事为舆论导向,上下联动,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层次营造氛围,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积极引导生产者、消费者按标生产、健康消费。

2、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农业法律法规,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做好源头治理。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投入品综合执法体制,进一步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建立主导品种发布制度。建立假劣产品曝光制度。加大抽样送检力度,特别是重点肥料产品和重点农药产品,凡抽检不合格的农业投入品,要依法通过媒体曝光,及时控制假劣农资产品下田,尽可能减少农业生产损失。建立举报投诉制度。

3、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现有人才、设备等资源,优化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资源的配臵,认真规划检测体系的建设,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强化检测检验网络的建设,加强我县检测中心、产地、城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速测点的建设,明确各自分工,形成高效运行、构建完善配套的监测网络,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求体系,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4、集中打击,严肃查处违法案件。坚持预防为主,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实行责任追究,加大处罚力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集中力量,坚持依法行政、属地管理原则,着眼于全程监管,突出解决重点问题,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继续开展好农业生产环节用药检查。突出抓好水产养殖用药、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认证产品专项“三个检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2.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二

中国美国商会很高兴看到, 过去一年中, 中国政府完善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框架以进一步解决食品产品安全问题。2011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更将民生和质量问题放在比往年更加重要的位置。即便如此, 中国在这一领域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尤其体现在执法不统一和缺乏资金方面。美国公司在食品和产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中国美国商会期待与中国政府和企业能够继续保持这方面的合作。

重大进展

去年, 中国政府根据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陆续出台了重要举措, 以加强食品和产品安全保护。2010年2月, 国务院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 负责协调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该委员会由李克强副总理任主任, 直接汇报至国务院, 负责对制定、实施食品和产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中央、省级和地方各级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总体协调。随后, 卫生部又成立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2010年, 国务院、卫生部、国家质量检验检疫监督总局以及其他政府部门, 就食品添加剂管理、食品安全信息通报、相关标准等问题发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标准、法规和通知。中国美国商会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在全面改革食品和产品安全管理方面所作出的承诺和表现出的行动速度。

具体问题

食品安全法规、标准解释不一致。

虽然中国迅速出台了食品安全标准, 但由于政府官员以及受新法律法规制约的业内人士对其解释并不一致, 导致很多条款仍然阐述模糊, 是造成执法不统一的主要原因。中国美国商会相信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对相关政府部门和业界人士进行系统的培训。值得称道的是, 中国已经开始在食品行业和大学院校之间探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对中国食品供应链上的大批中小型食品企业进行培训, 目的是帮助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美国政府和中国美国商会会员在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可以在上述培训活动中助一臂之力。中国美国商会非常愿意能够加强与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专家委员会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员之间的协作, 共同制定和开展上述培训活动。因此, 中国美国商会鼓励中国政府继续加强对监管者、生产商和制造商的教育培训, 帮助他们掌握食品和产品安全领域的国际通行规则和市场要求。我们期待着与中国政府开展相关合作, 并凭借自身广泛的网络联系和专业知识以帮助其促进这些努力。

缺乏监管能力和资源。

正如上文所述, 国务院于2010年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不过由于缺少人力和资源, 旨在建立高效监管网络的努力并未能成功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遵守相关规定的现象依然突出, 比如, 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生产食品, 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使用错误或误导性产品标签, 以及缺乏对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肥料的监测和管理等。

中国美国商会对中国在食品监测和风险评估系统技术方面所做的承诺表示欢迎。但是, 中国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 确保相关机构能够更准确地实施安全法规, 并针对全行业开展更多的合规教育。这将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品的信心, 造福中国企业, 同时还可以保障消费者购买到安全的产品。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对保障食品和产品安全至关重要。中国美国商会的会员企业有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佼佼者, 通过向其在华业务引入最佳惯例和国际标准, 帮助中国提升了食品和产品安全的整体水平。他们可在帮助中国制定提高食品和产品安全有关规则和法律过程中提供宝贵的经验。与此同时, 会员企业还通过展示用于减少或消除供应链风险的风险管理或风险缓解方法, 帮助人们打消对于食品和产品安全的顾虑。中国国内的企业则可以仿效上述方法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中国美国商会鼓励中国推动开发世界级供应链管理实践经验, 鼓励进行支持食品和产品安全的物流网络投资, 包括冷链物流投资。美国政府也应该增加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会, 促进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和改善供应链质量。

知识产权执法。

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假冒产品泛滥依旧是影响食品和产品安全执法效率的重大障碍。只要制假卖假现象不予以杜绝, 特别是在药品和医疗器械或汽车制造等这些安全至上的行业, 中国的消费者就依然面临风险, 食品和产品安全领域的有效执法就会继续受阻。

中国美国商会继续呼吁对在中国从事业务经营的所有企业实行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

结论

尽管去年中国在完善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监管框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由于缺少人力和资源, 监管程序上依然存在着实质性缺陷。但令人鼓舞的是, 中国政府显然注意到了此类问题并已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如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并制定了其他安全标准和法律。但由于上述标准和法律模糊不清且执法不力, 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实际工作效果, 降低了“中国制造”产品的信誉, 也损害了中外消费者的权益。加强对政府官员和行业从业人员在国际食品和产品安全标准方面的培训、增加对相关政府部门的资源分配、以及进一步推动供应链开发将有助于整体改善中国的监管环境, 提高食品和产品的安全性, 并进一步提升中国品牌的全球信誉。美国政府可以通过与中国开展高层经济对话, 与中国在产品安全领域开展合作, 推动中国食品和产品安全事业的发展。另外, 美国还应继续支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US FDA) 和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CPSC) 在中国的发展宗旨, 并向其提供更多的资源, 支持他们与中国同行在食品和产品安全领域开展合作, 从而使中美两国的企业和中国及全球的消费者都能从更为卫生、安全和有效的食品和产品中受益。

建议

对中国政府的建议:

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能力建设并配以足够的资源, 提高食品和产品安全法律执法效率和合规度。

继续对监管者、生产者和制造者进行食品和产品安全国际通行标准和市场要求方面的培训。

推动开发世界级供应链管理实践经验, 鼓励投资建设一个支持食品和产品安全的物流网络, 包括冷链物流。

对在华开展业务的所有企业给予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

对美国政府的建议:

继续支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US FDA) 和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CPSC) 在中国的发展宗旨, 向其提供更多的资源, 支持它们与中国同行在食品和产品安全领域开展合作。

增加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会, 推进最佳实践经验, 完善供应链。

3.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三

1.工作重点

1.1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 重点围绕全省蔬菜生产大县(省级蔬菜标准园)、规模化生产基地、“三品”蔬菜生产基地,突出芹菜、韭菜、普通白菜等高风险蔬菜品种,突出秋菜生产、棚膜蔬菜等重点生产时段,以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和克百威、氧乐果、水胺硫磷等高毒限用农药为重点,深入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联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农药生产经营中的违法问题,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农药的“黑窝点”,严厉打击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高毒农药的行为。强化高毒农药管理,淘汰和禁用一批高毒农药,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和实名购药。加强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监管,针对靶标病虫推荐替代技术和农药,加强科学用药技术指导、培训和示范,把好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采前自检、产地准出和生产档案四个环节,大力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严厉查处非法添加禁用高毒农药成分的行为。开展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和抽查,针对问题,实施检打联动,及时通报整改。

1.2强化“三品”质量监管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三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以及合理合法使用农、兽药的行为,完善记录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三品”企业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强化“三品”企业行业自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切实提高“三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群众消费安全,更好地促进我省“三品”事业健康发展。

2.工作要求

2.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切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单位全力抓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全面提升监管工作水平。

2.2全面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体系,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加强整治。要在巩固两年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工作实际,认真梳理当地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解整治任务,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2.3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各级农业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生产者的主体责任意识,严格监督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突出抓好蔬菜标准园建设,带动和引导农民发展标准化生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广泛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督促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鼓励采用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先进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素质。

2.4加大综合执法力度 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全省正在实施的县级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综合执法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执法力度。要严厉查处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对于检查、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和群众投诉举报,要追根溯源、排查线索、一查到底。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及时移送案件,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加强和改进执法作风,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

2.5完善建立长效机制 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推进农产品准出准入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风险预警、检打联动、联防联控等工作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信息沟通,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和违禁物质的监管,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2.6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一要结合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动,突出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开展不定期的抽检和督查;二是结合行业特点,蔬菜生产、农药管理、“三品”推广等行业主管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贯穿业务指导工作中,按照各自工作方案抓好阶段性督查;三是各级农业部门在开展督查工作中,要有方案、有记录、有措施,对发现的问题要依法及时处理。省农委将在适当时机,结合全省打击非法添加行为专项行动,开展2~3次工作督查,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4.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四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商务部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加大了对私屠滥宰的打击力度,清理了销售和消费环节的“白板肉”,确保了肉品消费安全,让广大消费者吃上了放心肉。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绩

1.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年初,我局即成立了由局长周世建亲任组长的生猪定点屠宰工作领导小组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专干,形成了专人专抓的工作机制。今年8月份,又对我区 “生猪定点屠宰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明确了以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增加了城区6个街道办事处和沙堤、阳湖坪、后坪、尹家溪、枫香岗等5个城郊乡镇为成员单位。

2.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根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商务部《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能,由商务局牵头,组织制定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以区政府的正式文件下发。

3.建立健全了考评机制,把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组织制定了《永定区生猪定点屠宰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暂行办法》,通过实行目标管理在我区形成各级行政主要领导为定点屠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定点屠宰工作,主管领导负责定点屠宰工作的组织、检查、宣传、协调等工作的局面。对定点屠宰工作措施不落实,造成重大问题的,给国家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的,损害人民健康的,实行一票否决。

4.建立部门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小组工作人员由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组成,执法人员实行专(兼)职人员,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制定一定的奖惩办法,避免每次联合执法时出现商务一家出力其它部门围观的现象。另一方面形成联席会议制度。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处理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5.逐步解决屠宰执法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问题。切实改善执法装备,保证正常运作经费,逐步解决执法人员财政编制。6.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定点屠宰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已制定了学习培训计划,组织对执法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教育培训,学习法律法规及案件处理知识,掌握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切实提高业务素质,从而保证监督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7.加强了肉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一是落实了生猪屠宰前的“瘦肉精”快速检测工作。(转载自中国学子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二是落实了生猪“瘦肉精”的检测经费。8.积极推进农贸市场肉品准入工作。

目前,我区已在城区各大商场、超市和奇峰、新峰、边贸、岩塔、南庄坪、大庸桥、西溪坪、火车南站等8大农贸市场(菜市场)及小街小巷实施了肉品准入制度。工作重点是推行索证索票工作,无出厂合格证、检疫合格证的肉类产品,一律不准入市。农贸市场专管员必须对进入市场的鲜猪肉、冷冻肉进行检查登记、建立台帐,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9.探索建立学校、机关、企业、医院和宾馆等集体伙食单位生猪产品统一配送制度。具体配送办法是,严格准入条件,由符合条件的屠商参与某种形式的公开招投标,由中标者负责直接将肉品配送到某一学校(或机关、企业、医院、宾馆)等集体伙食单位,由伙食单位向配送者索取肉品的相关票证,并建立备查台帐。

10.加强了肉品市场的清理。今年以来,我局组织生猪屠宰管理执法人员通过“先市场、后窝点”的整治行动,共出动车辆48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2000多人次,连续对大庸桥市场、岩塔市场及小街小巷内的“白板肉”进行了集中整治,查处私屠滥宰案件8起,查处白板肉、病害肉案件64起,收缴及销毁非法肉品4290公斤。

截止10月底,全区定点屠宰生猪累计完成34244头,实现税费184.9万元。预计年底定点屠宰生猪累计可完成43744头,实现税费236.2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5.3%。

二、存在的问题

1.执法队员工执法水平、执法素质有待提高。

2.商务执法宣传力度不够,执法环境差,暴力执法现象时有发生。3.执法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总之,一年来,我们的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此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下一年的工作进一步增强商务稽查监管工作。

三、2012年工作打算

1.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2012年计划完成定点屠宰生猪50000头以上,城镇定点屠宰率达98%以上;扩大定点屠宰范围,将邢家巷、阳湖坪等地纳入定点屠宰管理。确保我区肉品安全。

2.进一步落实责任。通过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健全部门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形成联合执法合力。

3.加大执法宣传力度。采取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单、制作横幅、标语等形式加强宣传,使服务对象能够更好的了解商务执法工作,理解并支持商务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4.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学习,使每个执法人员能够规范制作执法文书,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

5.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加强对定点屠宰场的管理和平时对市场的稽查及集中整治相结合来加强执法监管工作。

5.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五

专项检查实施方案

为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保障水产品消费安全,根据汾文明委发[2014]3号关于印发《汾阳市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食品安全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安排及渔业工作的会议精神,结合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强化管理基础,提高监管能力,排除风险隐患,解决突出问题,保障水产品消费安全。

二、工作目标

1、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产地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违禁药物在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环节的使用得到禁止。

2、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能力明显提高,检打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对阳性样品生产单位执法查处率达到100%。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监管任务

(一)规范苗种生产,深入推进源头监管。在普查登记基础上,严格许可制度,提高准入门槛,整顿并规范水产苗种生产秩序,重点查处无证生产行为,在繁殖培育季节组织督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健全水产苗种生产单位数据库,认真开展水产苗种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增加抽检样品数量,扩大抽检范围,严肃查处不合格生产单位。

(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检。继续以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过程中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为主要整治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增加抽检数量,扩大抽检覆盖面。

(三)开展隐患摸排,探索建立监管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主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和成因,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重点工作时间安排

(一)5月份:

制定《2014年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实施方案》。(二)6-11月份:

组织执法人员对水产品养殖、销售单位进行不定期、不定时专项检查。重点对水产养殖和销售产品质量进行违禁药物残留化验检查,同时对进货销售记录、进货发票等资料进行检查。

(三)12月份

对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进行总结。

6.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六

在区委区政府和区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在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支持与配合、全体执法监督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以来,同志们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及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回顾半年来的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

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要求,我们始终把动物检疫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全年的工作重心。一是配套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规程标准。修订了原有规章制度,建立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十不准》等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约束人的工作机制。二是制定了《东宝区2011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要求,与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责任人签定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制定了目标,落实了工作任务。三是与各屠宰场、养殖场、交易所签定了《驻场监管责任书》;与全区兽药、饲料经营企业签定了《依法经营承诺书》,对全区所有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兽药经营企业,制定张贴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兽药经营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全区动物检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提高全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能力,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程序。

二、开展畜产品安全整治,净化我区畜牧养殖环境。

为切实抓好畜产品安全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区兽药、饲料经营秩序,杜绝养殖企业在养殖环节添加违禁药品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畜产品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畜产品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开展了以打击“瘦肉精”为重点的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认真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今年初,根据《2011年东宝区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精神,我局成立了以——同志为组长,——同志为副组长,动物卫生监督所全体执法人员及乡镇派驻执法人员为成员的工作专班,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为提高整治活动成效,强化监管责任,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并设立了举报监督电话,与各地签定了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来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

2、加强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一是组织辖区内的相关工作人员收听、收看事件报道,吸取教训、查找漏洞,加强管理、防微杜渐,要求全区检疫员认真履行职责,对辖区内的生猪养殖场户实行驻场监管,责任到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临场、临栏现场实施检疫,把好源头关口。二是3月30日组织检疫监督执法人员培训,以快速检测“瘦肉精”技术为基础,再次强化检疫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队伍素质;明确畜禽产品安全工作职能,强化责任意识,层层落实畜禽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三是结合全国启用新版动物检疫证明,1月份开展业务培训,并指定一名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检疫员专人

负责A证(含动物A、产品A)的出证签字工作。四是按照农业部[2010]43号文件精神,投入约5万元加强基层动物检疫申报点规范化建设,确保动物检疫申报工作落到实处,把好畜禽产品安全的源头关口。

3、认真组织宣传,及时开展自查自纠。

在畜产品安全整治活动中,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一是在全区规模养殖场、屠宰场悬挂宣传条幅22幅,及时编印农技报5000份、出动宣传车32车次、发放畜产品安全告知书150份,广泛宣传“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物的社会危害性,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违法处罚,并要求生产经营企业开展自查自纠。二是加强对养殖场、生猪贩运人、屠宰加工企业的宣传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并与之签订驻场监督管理责任书108份,严防在畜禽养殖环节添加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物,确保畜禽生产安全。三是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2000份、《致养殖户的一封公开信》1000份张贴到人口聚居区、规模养殖场所,确保了宣传活动全覆盖,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宣传,来提高广大农户健康养殖意识,增强饲料、兽药经营企业,养殖、屠宰、销售、加工企业依法经营,守法经营意识。

4、开展市场排查,依法清理整顿。

根据《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宝区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东政办发

[2011]27号)和《荆门市“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荆

食安办发[2011]8号)文件精神,今年将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工作。

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东宝区畜牧兽医局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有序开展市场排查和清理整顿工作。一是在兽药监管方面,重点监管兽用生物制品,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疫苗、生物制品等行为;加强禁限用兽药、废止目录兽药、有毒有害化合物的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兽药、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等行为;加强动物产品药物残留监测,严厉打击销售尚在用药期或休药期内的动物及其产品用于食品消费等行为。二是在饲料监管方面,重点检查生产、销售饲料、浓缩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企业和规模化养殖场,严厉打击在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违法添加苏丹红、盐酸克伦特罗、三聚氰胺、莱克多巴胺(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规范我区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三是检疫监督方面,重点检查畜禽屠宰、经营、加工、储存场所的防疫条件,待宰动物持证情况,标识佩带情况,严把屠宰加工关口;检查养殖企业用药登记情况,《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办证情况,兽药、饲料经营户购销登记制度情况,有无假、劣兽药,过期失效变质饲料兽药进行了抽查。四是积极做好监督,迎接上级监督检查。4月18日省畜牧兽医局畜产品安全处金处长在市畜牧兽医陈副局长的陪同下来我区指导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我区的“打非”工作受到领导肯定和赞扬。

在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中,共组织出动执法人员129人次,对辖区内的规模养殖场、屠宰场、集贸市场、生猪交易市场展开拉网式排查,特别是辖区内养殖场户的数量、规模,是否存在添加违禁品情况和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情况,实现全覆盖、不留监管空白和死角,并抽取生猪尿样426份、饲料产品27份进行检测;查封扣押并无害化处理超过保质期饲料添加剂12袋,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过期失效兽药320(盒)支,现场实行了销毁,检查大型养殖企业42家。从检查情况来看,全区抽检覆盖面达100%,合格率达100%,目前我区尚未发现畜禽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 “苏丹红”等违禁物的行为,也未发现在其他畜禽养殖环节使用违禁化合物的行为,我区畜禽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可靠。通过市场排查和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了我区动物检疫、饲料、兽药经营秩序,有效地保障了养殖投入品的质量安全,净化了畜牧养殖环境。

半年来共检疫生猪16819头、羊1460只、牛58头、禽33000只;屠宰检疫生猪6736头、牛58头;其中,检出各类病害肉375公斤,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四、及时上报信息,攥写汇报材料。及时汇报畜产品安全整治情况,制定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上报相关信息和统计等,开展畜产品安全监管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积极建言献策。

五、存在的问题。

我们虽然做了一些本职工作,但仍然存在许许多多问题:

1、我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主要承担着畜产品安全、饲料监测、兽药管理、疫病防控、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等监督管理工作。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属公益事业,工作任务繁重,但工作经费,一直未纳入财政预算,工作经费无保障。,许多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2、畜产品安全监管投入不足,质量检验手段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

3、饲料兽药等养殖投入品品牌众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省外饲料兽药等养殖投入品出现质量问题呈多发、频发态势,查处难度大。

4、畜产品安全监管千头万绪,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开展不尽人意。

四、下阶段工作

在抓好整体工作的同时,时刻不放松畜产品安全管理。畜产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目前虽然做了部分工作,但整体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在下阶段的工作中,一是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强宣传;二是进一步强化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工作,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做到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四是完善举报制度,积极受理投诉,做到有诉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彻底,震慑违法犯罪。确保我区畜产品安全,为切实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打好坚实基础。

7.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检测,质量安全

1 农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调查发现, 影响农产品环境污染的因素主要有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农村的生活及生产方面的污染以及畜禽养殖方面的污染等, 这些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在农村, 农药及化肥的大量使用, 造成大量有毒物质的残留, 这些残留进入土壤中, 会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最后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畜禽类的粪便大多数都没有经过处理, 直接排到水中或者浅层地下水中, 对氧气会有大量的消耗, 影响一些微生物的存活, 进而恶性循环, 经过食物链最终危害人体的健康;农村生活的大量垃圾的排放以及工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严重影响着土壤、空气和水源的质量, 最终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1.2 农业投入品因不合理的使用造成的危害

农产品受污染主要是农药和化肥等, 这些都是因为使用过程中过量或者不按照标准使用造成的。所以, 在投放过程中要加强检测, 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地种田, 科学地使用各种农药及化肥, 将质量安全问题当成头大大事去办。

2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具体措施

2.1 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具体的指导思想就是以技术标准、法律及法规为实施的依据, 将农产品的质量作为核心内容, 选择先进的检测设备, 将检测的水平和能力尽最大化地予以提升, 建立起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质量安全检测保障体系, 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力争和国际接轨, 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1]。

2.2 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在5 a内建立起一个专业比较齐全、职能比较明确、运行起来高效、布局比较合理且反应比较迅速的安全质量检测体系。在检测的范围上、能力上及技术水平上都能符合我国国情, 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 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2]。

2.3 确定建设的重点环节, 并加强监督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涉及3个重要的环节, 即产前、产后及产中。这三个环节都要做好质量的监督工作, 将问题分布到各个方面, 从每个环节去解决, 才能真正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实际问题, 起到保障农产品质量的效果。

2.4 要有明确的原则

在质量检测过程中, 要进行统筹的安排, 分步进行, 具体实施。依据检测管理的实际需要, 建立一个将农产品作为重点的, 与区域性、专业性及综合性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先试点进行实施, 然后根据检测体系的效果, 逐步将质量体系完善起来;在实施过程中, 还要抓住重、合理布局, 建立起专业性、综合性、区域性的检测站, 重点发展能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势的区域, 完善并健全检测工作的进程[3];整合资源, 提升档次。此外, 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 整合检测资源, 对薄弱的环节应加强重点建设, 对投入的结构进行优化, 建立起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布局的、明确职能的、高效齐全的检测体系。

3 结语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关系我国民生的头等大事, 我国必须健全质量检测保障体系, 加强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工作, 为质量安全打好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发忠, 钱永忠.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 2003 (2) :26-29, 31.

[2]陈通, 姜岩.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243-246.

8.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2-0071-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已成为网络媒体热议的重要话题。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或因网络舆论的误读,经网络媒体的高度放大,极易转化成危害农业相关产业利益的事件,造成消费者的恐慌。因此,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控工作对于维护政府形象,以及维护农户和农业相关产业的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的步骤

1.1 舆情信息获取

舆情信息获取是舆情监测的第一环节,也是做好舆情监控工作的基础,直接决定了舆情监测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因此,设置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搜索方法至关重要。舆情信息获取可以通过人工搜索和专用软件搜索两种方式实现。

1) 人工搜索。应以政府机构网站、权威媒体网络版、公众认知度较高的门户网站和论坛、影响力较大的博客和微博等为主要信息来源,密切关注可能形成网络舆情的热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负面问题,制定热门站点汇总登记,通过浏览网站新闻排行、论坛热帖排行、博客和微博热点话题排行等,确保主流网络舆论热点监测到位。

2) 利用专用软件搜索。这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分析工作效率的智能手段,应确立正确的关键词,对相关舆情信息进行自动采集。

1.2 舆情分析研判与分级

获取网络舆情信息后,首先要对舆情进行分析研判。舆情分析研判方法一般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要想做到全面准确,既要对舆情信息进行性质认定和价值判断,又要对其影响范围、传播情况及不同受众的观点倾向性等进行数量上的研究,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认识舆情的整体轮廓和发展脉络,掌握舆情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从而为舆情应对工作提出科学准确的建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截然分开。

1.3 舆情报告

为兼顾时效性和利用率,舆情信息应实行分类报送,建立快报、日报、月报和专题报告制度。通过分析研判,达到分级要求的舆情信息应报送上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常规舆情原则上应以日报形式汇总后上报,如遇到时效性强的重大舆情,可通过快报形式单独上报。同时,为整体把握舆情变化趋势和舆情监测工作进展,每月底应将该月舆情监测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汇总,编写月报并上报。对引发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除在上报中做好跟踪监测以外,还应开展专题研究,总结经验,形成典型案例,编制专题研究报告上报。

1.4 响应程序

舆情信息报送到有关管理部门后应尽快进入舆情响应程序,建立“政府与网民对话沟通”机制。首先,要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判明与事实相违背的信息,应及时组织相关机构或专家科学解读,发布权威信息,化解网民疑虑;需调查核实的,应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开展调查,查清事实真相,及时公布调查进展,尊重社会公众知情权,安抚群众情绪。其次,要落实后续事项处理机制,对处置结果要安排专人跟踪回访,及时通过主流媒体公布调查进展情况和结果,避免事态扩大化。

2 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工作认识不足

个别部门对网络舆情工作不够重视或认识上不够科学。一提到网络舆情,有的部门认为它所带来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对自己不利的;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如能正确处理网络舆情,它所带来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网络舆情除了可以正确对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满足百姓的诉求外,还可以间接提高机构的工作规范,帮助机构发现自身不足,促进机构改善自身情况。

2.2 舆情监控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舆情工作人员既要具有监督检测方面专业的知识背景,又必须熟知网络舆情传播特点与规律;不仅要具备从海量信息中快速搜集信息、迅速捕捉舆情热点、甄别挖掘舆情价值、准确预测舆情走势的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提炼分析、文字表达能力及丰富的舆情监测经验。

2.3 多数部门资金投入不够

目前,多数单位采用人工搜索、引擎检索的方式监测网络舆情。然而网络的信息量庞大,信息来源渠道极为广泛,仅依靠人工方法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其效率和准确度均难以保证。专业的舆情监控软件和人员培训投入巨大,且舆情监测是一项日常性工作,需要持续性的投入。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一些建议

3.1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思想认识

舆情工作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各部门需有专员来负责,定期整理并上报舆情报告,处理好突发的网络事件,正确地引导舆论,倡导正能量,避免不实舆情转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2 加强舆情监控队伍建设

应加强对舆情监管人员有关理论、舆论引导、舆情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其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研判能力、对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掌控能力及对网络舆情的预见和防范能力。同时,积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导向、熟悉网络语言、了解网络传播技术和传播技巧的网络评论员。

3.3 加强财政支持

舆情监控工作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专业的软件和专业的人员互相配合才可以实现,而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专业软件的开发运行都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各部门应加大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

4 结语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新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面临的一项新工作。随着网络舆论对政府工作和百姓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级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相信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将在正确处理网络热点舆论问题、正面引领社会舆论、有效应对负面信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林宇,李祥洲,戚亚梅.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与管理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5):53-56.

[2] 郭林宇,戚亚梅,李艳,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2):5-7.

[3] 李祥洲,郭林宇,戚亚梅,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5):17-21.

9.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九

工作计划

一年来,XX县物价局农产品成本调查队在省监审分局正确领导下和帮助下,在本局领导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全省物价工作的中心任务,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下达的各项调查任务,为各级党委,政府研究“三农”问题,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了大量的详实数据和文字调查报告,圆满完成了我县全年的成本调查、成本监审工作任务。

一、深入农村,做好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

1、开展种植意向和农资购买情况调查

新年前后我们农本队工作人员到调查点村委会和调查户进行调查,了解农户下一年种植意向,农资购买计划。农民种植意向多数根据当年农产品销售价格和销售情况决定下一年种植计划,今年农资购买农民也有变化、特别是化肥购买数量有所减少,农户认为农家肥(鸡粪、猪粪)比施化肥便宜,肥效时间长,作物生长快,生产成本低。因此少买化肥多买农家肥。

2、帮助调查户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播种玉米的土地多年来不施农家肥,只施二铵的底肥,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多种肥料。我们向调查户推广科学施肥的书籍,让农产使用含氮、磷、钾的复合肥,满足作物各个生长阶段的需要,提高产量。有些农户玉米亩产量不高,主要是种子问题,发芽率低,不抗倒伏,影响产量。我们与农业科技部门联系向农户介绍优良高产稳产的玉米种子,向养猪户介绍科学饲养方法和预防疾病的书籍,减少生猪死亡,避免经济损失。

3、开展农产品专项预测、直报调查工作,认真完成统计报表和分析材料上报工作

根据省成本局的工作部署和我们年初的工作计划,高质量的完成了农民种植意向的调查、农户农资购买情况调查、农户存售粮情况调查;开展了全年生猪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和玉米直报调查。

4、加强领导、重视农调工作

农产品调查工作,国家和省、市、县三级领导非常重视。县物价局一名副局长兼管这项工作,并纳入工作日程。分管农调工作的领导与农本队同志经常一起下点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农调工作人员经常学习农产品调查文件、有关书籍和材料,不断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提高业务素质,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实践工作和学习,对做好农调工作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对记帐户要求记帐要及时,情况要真实,数据要准确,这样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有利于国家制定相关的农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组织调查员学习培训 加强调查业务的培训工作,提高调查员业务水平。一年 来我队采取了集中下点培训的方法进行。一年中分别三次集中基层调查员召开调查培训会,在培训会上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提出存在不足之处,对照规范化、制度化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通过认真的培训,使调查员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给我们的农调工作起到较大的帮助;平时结合住户调查下到调查点去进行面对面的现场培训,针对调查户记帐情况和调查工作进行具体的辅导,同时对调查户和调查员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进行疏导和解决。全年集中辅助调查员培训次受训人员100余次,下点培训调查户60余次。并组织队员参加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

二、为价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进成本监审工作 成本监审是规范政府价格行为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政府定价科学性的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建立健全成本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成本监审制度与价格听证制度、专家评审咨询制度、集体审价制度,一起构成了价格决策体系。

我队在成本监审的实际工作中,从成本监审的队伍建设入手,不断探索成本监审办法,完善成本监审制度,贯彻执行《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了严格的成本监审,取得了实效。并在绥中召开了全省成本监审局长会议,与各市共同探索成本监审办法,完善成本监审制度。

1、加强队伍建设,为做好成本监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本监审是调查、测算、审核经营者成本基础上核定定价成本的行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显而易见。建立一支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队伍,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强化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造就一支过硬的成本监审工作队伍。在具体工作时严格按照《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和省物价局《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实施细则》,在内部建立了《集体审核评议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做到监审程序规范化,监审结果标准化,使得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保证。同时我们严格按照成本监审办法,在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审过程中,明确成本监审法律责任,依法获取成本资料,依法核算成本项目,依法处理监审结果。

2、探索成本监审办法,是做好成本监审工作的关键 在成本监审工作实践中,我们注重各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探索具体行业核算办法,严格“核增核减”定价成本,总结各不同行业的成本监审办法。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了“相关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效率性原则”和“时限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要是根据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和规模拨离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投资经营等发生的成本费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是依据权责发生制的总体原则对投资等发生的费用重点考证是否为生产经营活动服务与工程是否决算无关;关于“效率性原则”我们遵循的是社会平均成本,鼓励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支持 个别生产成本,目的是推动企业良性发展,约束成本;关于“时限性原则”我们重点考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经济发展基础、环境、条件等因素不同,其成本构成因素水平高低不均,表现是人员工资水平差异较大,超前投资公用服务设施。这些因素在成本监审过程中从严掌握。

2011年我们开展了商品楼价格成本调查、核定XXX自来水供水成本、核定XXX出租车有限公司出租车运营成本。

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监审,为政府确定价格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和合理的价格补偿,切实体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3、完善成本监审制度,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为提高企业成本约束能力,我们一是实行制定价格前监审,防止经营者的不合理费用支出,通过提价得到补偿;二是实行定期监审,实现对经营成本的经常性监督,约束经营者成本不合理上升。

2012年,我队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做好省监审分局布置的农本调查各项工作。一是做好玉米成本直报、生猪成本直报;二是做好农调户生猪情况调查表及其他调查数据上报工作;三是加强对成本调查资料的利用,及时发现并反映政策落实中的实际问题,为促进农民增收服务。

(二)认真做好常规项目调定价前的成本监审工作。在确保质量的同时,按时完成好各项监审工作任务,切实维护成本监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组织开展公共事业成本定期监审。逐步建立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成本资料库,为核算社会平均成本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成本队伍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XXX县物价局农产品成本调查队

10.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意见》(办发〔2011〕2号),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为基础,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工协作、逐步推进”的原则,通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上市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城乡居民身体健康。

(二)目标任务。通过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制度,从2011年10月1日起,在我市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禁止有毒、有害农产品上市销售,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证上市销售农产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安全标准。

二、准入范围

凡进入我市各区县主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连锁店)销售的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初级农产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应当符合准入条件,否则禁止进入。

三、准入条件

(一)凡进入我市的上述农产品,应当随附下列五项中的任意一项证明材料。

1.农产品生产单位或村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出具的产地证明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或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出具的自律性检测合格证明。

2.由畜牧兽医部门出具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3.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以及获得农业、畜牧、商务、检验检疫部门共同认可的出口农产品示范区资格等质量安全认证有效证书复印件,以及近一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4.对于进口的农产品应具有我国政府认可的出入境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或卫生证书。

5.对未取得相关证明的农产品,除农民销售自种自养的少量农产品外,实行入市登记、现场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检验不合格的,禁止在市场销售。

(二)同一产地、同一产品连续3次抽检不合格的,其产区的相应品种6个月内禁止进入市场销售。

(三)具备包装条件的农产品,在包装、标识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农产品质量标志管理规定。

对上述销售的农产品,农业(畜牧、水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进行监督抽检,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监管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检测体系建设

1.各类农产品主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连锁店)应自主设立专用检测室,配备符合检测要求的速测仪器和相应的检测人员,开展日常自检工作。

2.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连锁店)的检测人员由辖区内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培训,检测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接受辖区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3.市、区县各主管部门要对农产品生产基

地、批发市场、商场(超市、连锁店)等设立的质量检测室加强管理,监督各检测室进行公正、公平、科学监测,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准确。

(二)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要按照市场准入及相关标准要求,以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市场准入农产品为重点,加快标准化基地技术条件、种养技术规程、农业投入品使用准则等农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加大农业标准培训和推广力度,扩大标准的使用范围,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生产;指导和督促农产品生产者建立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产品检测、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从生产环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加大认证审核和证后监管力度,不断提高“三品”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三)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

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行为,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改造经营设施设备,增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查验购销登记制度、质量抽检制度、不合格农产品清退制度,提高经营人员素质,改善经营环境,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五)搞好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

各级农业(畜牧、水产)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有关服务工作。一是指导农产品生产单位或村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出具产地证明,规范格式,做好证明材料服务工作。二是开展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监督抽检力度,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关。三是指导和监督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连锁店)建立自律性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开展检测工作,确保所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开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畜牧局、市水务局、市药监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财政局、市检验检疫局(市商检局)等为成员单位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市场准入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相关工作信息,对重大、紧急问题要及时报告。各区县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各区县、各部门要把农产品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农业、工商、卫生、畜牧、水务、药监、商务、质监、财政、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农业、水利、畜牧部门分别负责对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加强生产环节的监管,依法开展农产品检疫检测工作,加快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疫检测机构建设;卫生、药监部门负责组织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质监部门负责农业地方标准、技术规范的立项、审批、编号和发布工作;商务部门负责农产品市场规划建设和生猪屠宰厂(场)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搞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管理,指导市场主体方建立农产品入市登记、信息公示、不合格农产品退市等制度,依法处理、处罚农产品销售企业和批发市场经营者销售违法农产品的行为;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出入境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工作。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力度,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测体系建设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级要进一步落实农产品“三品”扶持政策,鼓励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企业加大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创建和“三品”认证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广泛宣传,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质量安全意识,促进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按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生产和销售,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督查,逗硬考核。将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切实推行“首责管理制、属地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日常督查。

11.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十一

9月9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听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和生猪屠宰体系建设等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发展现代农业、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抓紧、抓好、抓实;生猪屠宰监管正处在工作交接时期,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尽快理顺职能,提升能力,加强监管。

会议指出,近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稳定向好,但问题和风险仍然存在,必须持续切实加强监管。一要落实监管责任。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围,解决基层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理清关系,明确分工,推动形成“一盘棋”、各有侧重的工作格局,把质量安全和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合力,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二要加快监管能力建设。加大基层特岗计划的扶持力度,加强培训,解决基层没人干事、没能力干事的问题。三要抓好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通过示范县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可靠的先进县,总结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会议强调,生猪屠宰监管职责调整是国务院深化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任务。当前正值生猪屠宰监管职责调整过渡阶段,工作千头万绪,各地进展不一,要明确重点,点面结合,统筹推进。一要抓督导落实,确保不出问题。重点督导屠宰监管职责未交接的省份,同时做好市、县两级职责调整的指导。抓好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行业准入、监督执法、综合治理、统计监测、专项整治等工作的落实,确保不发生重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二要抓法规修订,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沟通协调,加快修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提高屠宰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三要抓规划引领,促产业转型升级。统筹生猪生产与屠宰加工,通过研究和制定生猪产业化发展规划,破解发展难题。四要抓机构队伍,强化能力建设。积极争取相关配套政策,解决编制、经费、着装、执法条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五要抓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抓好各项工作的研究部署和推动落实,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按分工做好各自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创设,研究提出促进屠宰行业整合升级的政策措施。

12.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十二

1 彬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1.1 监管检验体系建设

监管体系方面:成立了13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设立了136个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检验检测体系方面:建成了4个区域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室、3个农产品销售市场自律性检测室。

1.2 标准化生产

建立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个, 设施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 示范面积200 hm2。

1.3 农业投入品管理

制定并完善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 建立健全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制度, 设立购货销货台账, 落实索证索票制度[1]。

1.4 销售市场监管

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检验检测结果公示制度、问题产品召回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 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达到销售监管目的。

1.5 生产基地管理

完善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档案, 落实监管单位和技术服务人员, 建立健全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印制发放生产记录4 028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卡4万个、无公害农产品标识10万枚。

1.6 监测预警

制定了《彬县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方案》《彬县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2次, 检测农产品样本30个, 合格率100%。自2010年9月至今, 共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18次, 检测农产品样本468个, 农药残留量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2]。

2 彬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未健全

一是到目前为止, 仍有3个乡镇尚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而已建成的13个乡镇站, 各种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3]。二是监管手段和人才队伍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农业生产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基层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员少, 指导难以到位。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要被科学准确地快速检测尚存在局限性。

2.2 社会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氛围, 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尚缺乏规范性

一是长期存在农产品生产者随意使用廉价、高毒农药, 甚至使用禁用农药和激素生长调节剂, 生产不合格农产品的社会问题。诸如由于局部地区耕地、农田灌溉水、农田大气污染、个别农产品农残超标、重金属残留、化肥和塑料薄膜的长期使用等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发严重。二是社会对相关法律法规, 诸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普及、宣传、贯彻的力度不够, 造成整个社会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氛围。

2.3 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

彬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 生产经营方式基本处于传统的粗放、分散状态, 给农产品质量技术认证、技术人员培训、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方面带来诸多不便。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难度大

农产品生产者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农民, 生产单元极为分散, 数量也非常庞大, 这就决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难度非常大。目前工作的重点是抓大型销售市场、批发市场、重点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管理, 但对于各乡镇的集贸市场、走村串巷的销售户以及农产品生产的散户, 日常的管理触角无法触及。因此,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死角依然存在。

3 主要对策

按照“政府负总责, 三级有机构, 监管到村组, 检测全覆盖”的要求, 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为重点, 全面提升监管和检测能力和水平, 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开展宣传培训,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是加强对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横幅、标语及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 大力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 扩大宣传覆盖面, 强化宣传培训效果, 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三是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管理和安全使用方面的培训, 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科学用药[4,5]。

3.2 深化源头治理,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一是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实行农药经营市场准入制度, 对县区内经营的农药实行登记备案制度, 与所有的农资经营户签订《质量承诺书》, 凡审核不合格和未经备案的农药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销售。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 实行封闭农药配送机制。二是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专项监管工作, 在春种秋播等农业生产关键季节, 以源头治理和基层农资经营门店整治为重点, 积极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促进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三是监管内容上以源头管理推动全过程管理。按照从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可追溯的原则, 做到“四个结合”, 即:产地环境监测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紧密结合、投入品使用许可审批与生产技术规范紧密结合、农产品检验检测与质量安全认证紧密结合、质量安全认证与创建品牌紧密结合[6]。

3.3 强化检验检测, 提高检测业务能力

一是采用普检和抽检相结合、送检和复检相结合的方法, 即对易产生残留农药超标的叶菜类蔬菜进行普检, 对不易产生残留农药超标的茄果类蔬菜实行抽检;对检测结果有疑问的进行2次以上的复检或交叉检测, 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二是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项目为依托, 充实仪器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强化检测手段, 提升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7]。

3.4 推行农业标准化, 建设生产示范基地

一是加强产地、产品认证申报工作, 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二是打造和培植大批龙头企业,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三是改变粗放型经营方式, 狠抓农产品质量建设。

3.5 完善各项制度, 把好生产基地出口关

对全县认定的无公害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百亩以上规模化生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台账, 实行动态化监管, 及时掌握每个基地的生产状况, 指导种植户建立生产日志, 详细记录记载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根据台账的记载, 随时掌握生产基地农产品的生产情况, 做好农产品上市前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 确保农产品安全上市。制订大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和技术规程。促进产品包装和标识在指导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规范使用[8,9,10]。

3.6 强化市场监管, 把好市场准入关口

13.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十三

2011年工作总结

回顾二0一一年走过的历程,不禁感慨万千。展望未来,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全体职工在管理层的领导下,围绕着公司的发展,努力奋斗,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增创效益,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全体员工上下齐心,以公司收购、销售为中心,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精心安排,科学组织,创造了不菲的成绩。

第一部分:2011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收储、销售交易量、交易额逐年提高。2011年收储量达到89117吨,收储额达到45066万元;2011年公司销售量58209吨,销售额达到40593万元;净利润达到4151万元。超额完成了公司年初制定的各项计划。公司的收储能力,市场调节能力以及应急突发事件巅峰抗风险能力在发展中逐步增强,已发展为当地集粮食收购、加工、贸易、仓储、检测、信息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全旗的农副产品的收储和对外销售起着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市、旗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2011年公司取得的各项荣誉

2011年公司获全国质量诚信AAA级品牌企业,冷链被自治区商务厅确定为“内蒙古地方肉食品储备库”,银行信用等级为AA+级,被乌拉特前旗工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2011年成为“全国企业国际发展协会会员单位”,2011年被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心授予“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全国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同年12月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三、2011年物流园区建设情况

2011年物流园区一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园区分为蔬菜批发交易区、大宗农产品交易区、冷链及农畜产品深加工区、物流仓储区、配套生活区五大功能区。

1、园区的配套工程:

园区内外环路、给水、排水、采暖等主管网已建设完成,太阳能路灯已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园区内道路及场地平整已经完成。

2、园区内的建筑物:

(1)蔬菜批发加工交易区A1、A2、A3、A4、A5商住楼、A6、A7、A8、A10、A11、A12、A13信息展示检测中心已经封顶,其中A1、A2、A8外墙保温已完成,除涂料外已经初步具备验收条件。两座蔬菜交易大厅、一座水产海鲜蛋类交易大厅主体钢结构完成,一座交易大厅墙面彩钢板已安装完毕。保鲜库基础建设完成,一层主体完成一半。

(2)大宗农产品交易区中B2、B3、B4、B5的主体已建设完成,B6除局部3层正在支模外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完成大宗农产品交易区中的供电外网建设。

第二部分:2012年工作计划

一、2012年生产经营计划

公司2012年计划收购农副产品12800万公斤,需使用收购资金63760万元。其中:计划收购小麦1600万公斤,平均收购单价2.4元/公斤,需收购资金3840万元;计划收购油葵4000万公斤,平均收购单价5.2元/公斤,需收购资金20800万元;计划收购花葵4800万公斤,平均收购单价7.2元/公斤,需收购资金34560万元;计划收购玉米2400万公斤,平均收购单价1.9元/公斤,需收购资金4560万元。

公司2012年计划销售农副产品12800万公斤,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78240万元,其中:计划销售小麦1600万公斤,平均销售单价

3.2元/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5120万元;计划销售油葵4000万公斤,平均销售单价6.10元/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24400万元;计划销售花葵4800万公斤,平均销售单价8.8元/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42240万元;计划销售玉米2400万公斤,平均销售单价2.7元/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6480万元。预计可实现利润7120万元。

二、2012年物流园区建设计划

公司上下要继续努力,特别是工程建设一线管理人员,公司物流园区一二期项目要在2012年7月底前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并且完成供暖、供水、排水、电信、网络等配套建设,同时三、四、五期项目着手实施建设。

第三部分:总结

回顾我们在2011年付出的汗水和辛劳,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2012年工作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展望,大家一起,在新的一年,继续奋斗、团结拼搏,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为萌业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

内蒙古萌业粮油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14.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十四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加强组织领导

今年以来,镇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立了以镇长曾从鲁为组长,副镇长(分管领导)袁东为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全体人员为组员的工作小组,并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对农产品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等都进行监督指导。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党委会议议事日程。

(二)认真落实监管职责

为明确监管职责,我镇政府与市政府、农产品生产主体、农业投入品销售主体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书、承诺书。继续上年的工作方式,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对各村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农林局制定相关文件开展工作。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体责任,都已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进一步增强了监管部门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痕迹管理。

(三)宣传培训有声有色

我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培训工作。在重要节庆对各业主进行突击检查;农业服务人员每周到各村宣传走访,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和农产品投入品的处理的相关知识。x月农业服务中心组织有关部门和村级干部,宣传培训共xx多人。发放各种宣传图册,组织农技员和村干部进行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

(四)质量监测力度加大

xxxx年农产品抽样按照市上的要求,对市场的.商户和各村的农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x至xx月份在全镇xx个村社共抽检农产品样品xxx个。其中种植业样品xxx个(蔬菜、瓜果、食用菌样品xxx个,稻谷xx个),检测的项目为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的定量检测。经检测,综合合格率xx.x%。

(五)督办检查不断加强。

严查不合格产品。在xxxx年的监督检查中,全镇未发现不合格产品,并要求业主继续按照要求生产安全合格的农产品。今年以来检查生产基地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今年先后x次对全镇的业主(合作社)、生产基地以及农业投入品商店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农产品生产记录、检验检测、包装标识、产地证明,农药、兽药、渔药的使用,生猪屠宰场动物防疫卫生和检验检测等情况。

(六)资料完善工作

15.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十五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

近年来, 西峡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宣传培训增添了新内容

一是西峡县以县农业局为主, 组织全局机关干部开展技术培训;二是组织各乡镇主抓农业负责人、农技干部, 进行专题培训;三是组织各村干部、种田大户、种田能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

2. 标准化生产打造了新亮点

我们坚持把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切入点。

3.“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有了新进展

目前全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品认证产量10.42万吨, 认定产地规模18.96万亩, 产品基本覆盖了西峡县主要食用的初级农产品;“西峡香菇”“西峡猕猴桃”“西峡山茱萸”完成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

4. 农业投入品监管采取了新举措

依法建立了多项制度和农资购销台账外, 重点加大了对违法经营的打击力度。

5.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市场检测, 切实搞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每年开展市场检测24次, 检测样品480个, 目前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9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从各地调查的情况分析, 当前西峡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监督管理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部分生产者受利益驱动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2. 标准化生产与分散经营之间矛盾还比较突出。

3. 农产品检测体系尚不健全。

4. 开放的农业产品市场现状和多头的农资市场管理体制给实际监管造成困难。

5.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强化宣传培训, 提高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 二是要加大培训力度, 三是要加强信息沟通和舆论引导。

2. 强化责任落实,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3. 强化源头管理,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1)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把标准化理念和企业化的质量管理模式引入农业领域, 通过标准化生产, 推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要求落实到从田头到市场的各个质量控制环节。

(2) 持续推进规模经营。规模化经营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要继续加大力度, 抓好县委、县政府关于扶持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3) 积极实施产地准出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二是要加快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制度。三是要全面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状况普查和检测。

(4) 切实加强检验监测, 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 加大监测力度, 扩大监测品种, 增加监测频次。

4. 强化品牌建设, 继续推进“三品”认证认定工作。

一是加大农产品品牌的认证力度。二是加大已认证认定产地、产品的监管力度, 确保已认定认证产地、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加大品牌农产品的营销推广力度, 扶持名牌农产品开展连锁配送和进超市销售, 逐步健全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机制。

5. 强化执法监管, 依法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6.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十六

根据《吉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下半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全面贯彻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9月16日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上关于全面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指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开展农产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集中专项行动,省农委决定开展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督导检查工作。各市(州)农委、长白山管委会环资局要组织人员抓紧对本辖区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督查内容

紧紧围绕省食安委部署的深化食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集中专项行动和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做好“2011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和“2011年强化‘三品’质量监管工作”两项活动,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落实,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检查督导各市(州)、县(市、区),重点是县一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工作进展及阶段性成效,主要内容包括:

(一)各地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部署情况;

(二)各地查处农业投入品违规生产经营,重点是5种高毒农药的查处情况;

(三)各市(州)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工作落实情况,以及各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

(四)各地查处假冒“三品”及超范围使用“三品”标识的情况;

(五)各地对生产环节指导和服务的具体措施;

(六)各地对农产品专项整治属地责任制落实情况,制度建设情况和信息报送情况;

(七)各地对中秋国庆和秋菜生产上市监管情况。

2.督查方式

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检查、查阅文档、明察暗访等方法进行工作督查。

(一)召开座谈会。听取整治工作全面汇报,主要包括:整治机构成立及方案制定,监管责任落实,自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工作成效,下步工作安排等。

(二)实地检查。检查蔬菜种植基地、农资经营企业、“三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相关单位。

(三)查阅文件。查阅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有关文档、记录和有关资料。

3.时间安排

督导检查从即日起到10月20日前,以市(州)为单位进行督导检查,具体督查方案由各市(州)农委参照本通知要求制定,请各市(州)农业部门于10月20前将本地区督查报告报送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處。10月下旬,省农委将抽取有关市(州)、县(市、区)进行督查。

4.相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准备。本次督导检查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一项重大活动,是推动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地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次督查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务求实效,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各地农业部门要结合实际,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品种,开展自查自纠,认真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取得实效。

(三)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各地农业部门要结合本次督查工作,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研究并制定整改措施和下步工作意见。

联 系 人:李小松董广夏

联系电话:0431-88906017(传真)

电子邮箱:jlnwjgc@126.com

17.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十七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2013年,在省、市农委的指导下,在区农委的直接领导下,为确保我区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农资市场的有效供给,积极开展农业行政执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区2013年度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基本要求为宗旨,以现行农业行政管理体制为基本框架,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基本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整体提升。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目标,确保权责统一。既着眼于长远,统筹规划,建立全程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又结合各地管理工作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筹划,合理布局、稳妥推进。

依法监管、严格把关。依法监管必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制定和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规定、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整合资源、开拓创新。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客观要求,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加强分工与协调,发扬互助合作精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有效整合,构建合力推进的监管机制。

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以良好的作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对农户重在引导、教育和技术指导,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企业、批发市场等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主体,重在健全制度,规范行为,推行标准化。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召开例会、分析研究行政处罚工作的重点和实施步骤,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专项执法实施方案,确定全年的工作目标,对重 2

点及各阶段工作任务,精心组织安排各执法机构开展了农资专项打假,兽药及饲料添加剂,渔业等执法活动。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狠抓源头落实责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将行政执法工作落到实处。

(二)开展执法人员法制培训,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农委负责组织实施行政执法主体目前有:本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区农业委员会、畜牧兽医局、水产局、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区植物检疫、动物检疫、渔政监督;依法委托单向法制部门备案的组织。区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在委托范围内组织实施相关种子、农药、化肥方面行政执法。为增强掌握和运用法律法规能力,提高执法水平,今年聘请了市农委法规科、区法制办、区司法局等部门多次举办法制讲座,同时到外地及本地办案好的区县及部门参观学习,在培训中以办结案卷和日常检查记录档案为样本,开展实施行政处罚实体,程序、卷宗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搞好农业法制宣传

通过宪法日、法制宣传日,农业专项执法检查,街头活动日,科技“三下乡”,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日。新型农民培训,以及农业部的法制宣传年,种子执法年、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年,今年新修改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活动,加大农业法律法规的宣 3

传,全年印发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材料2万余份。

(四)多措并举,加大农资市场检查和质量抽检

截止目前,今年通过专项整治,执法年活动等形式组织开展日常巡查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60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及农资经营店156家(户),从检查结果看,全年农贸市场及农资经营单位(户)总体生产经营秩序较好。

今年组织开展了农资、蔬菜、农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和部分产品的抽样检查分析,目前共抽检了100个茶叶样、土壤100样,动物血青50余批次,生猪45823头,家禽35万羽,猪肉26.7万吨,鸡5.7万羽,瘐肉精40批次,350余份,蔬菜速测1000个样,从检查结果看都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总体合格率达99.8%。

三、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规划

1、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执法体系

按照“机构法定化、队伍专职化、手段现代化和管理正规化”的要求,以“结构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公正高效”为目标,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

(1)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职能职责。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主要是贯彻执行农业 4

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定农业行政执法规划和年度执法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集中行使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承办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市场监管工作;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工作;指导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会同有关单位做好农产品产地安全调查、监测和评价工作。

(2)规范经费保障和人员管理。按照《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农业法》的相关规定,积极争取监管局所需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发展建设费。择优选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执法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具备农业执法相关的专业和法律知识;经过农业执法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

(3)统一执法设施和装备标准。根据市、县两级政府要求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做到有相应的专用办公场所(包括听证室、询问室、档案室及必要的罚没物资存放场所);有相应的执法交通车辆;有与工作相适应的通讯设备、办公设备、取证工具、档案信息处理设备等执法装备。

2、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体系

(1)建立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大气、土壤、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对农产品生产区 5

域实行分类管理,确定并适时调整适宜生产区、限制生产区和禁止生产区;认真落实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制度,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生产、捕捞、采集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禁止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用于农业生产的污水和固体废物,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利用《安徽日报》、《黄山日报》以及政府相关网站等媒体,及时跟进报道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

(3)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度。依托黄山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构建对辖区内菜篮子基地、农资农贸市场及农业投入品实行定期、不定点的例行抽检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制度。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保障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3、继续抓好放心农资下乡活动,促进农业生产;继续搞好案件的规范建档工作,完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档案,完善农资经营户档案及其他相关工作。

黄山区农业委员会

黄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局 2014年1月15日

18.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十八

正当“小龙虾”从众多餐馆酒店的菜单上被“除名”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未上市的螃蟹又被曝出用避孕药增肥,久被大众推崇的长江野鱼也可致性早熟,这些事件的罪魁祸首都指向食品的原材料,于是农产品安全问题也就成为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当正常的饮食安全都无法保证,还何以谈民生、谈发展,那么京佳教育认为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复习,决不能缺少农产品安全的一环。

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化肥农药品质不高,毒性残留问题严重

有毒物质残留是当前我国农产品最大的卫生质量问题,在我国近几十年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数量急剧增长,农家肥使用大幅度减少,而且由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使用的化肥、农药品种大多数属于有毒化合物。由于长期使用这样的化肥、农药,致使生产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加工工艺存在问题。日前国内的农业生产工艺落后。我国农业生产目前的现状为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农业还是小农经济的模式,农业设备极其落后,生产工艺非常粗糙。许多农民不能科学使用先进设备进行种植、加工,只能是在现有条件下,生产出他们自认为没有问题的农产品,忽视了质量安全,甚至根本没有质量安全的概念。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加工企业未能按照工艺要求操作。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非法添加物而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三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带来的问题。如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等。

3.相关机构缺乏相互协调监督管理权过于分散是我国政府监管机构设置和权力配置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显著特征。按规定,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权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共同行使,多头管理造成了有人收费、无人管理,出现用工业污染水种植粮食,却根本没有部门管理;粮食加工企业只是有人发证,无人监督;动物检疫站只对流通环节进行检验;畜牧、水产业的生产环节也只是检查饲料配方表中有无瘦肉精含量、是否激素过量等现象。又如,出口食品市场管理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卫生部、农业部负责监测零售市场上植物源性食品的杀虫剂残留,而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残留监测则由卫生部、农业部和工商总局共同负责,结果标准不一,出现要么重复执法要么无人检查的现象。

4.农产品源头污染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工业的发展让农村环境受到污染。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饮用水中含菌量高、重金属含量高。由于污染,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例如黄河在河南、山东是主要的灌溉水源和饮用水源,但是黄河4条支流的两岸有众多造纸企业的废水直接排入河道,这无疑要影响两岸农产品的生产。我国受镉、砷、铬、铅等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 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 330多万公顷。

5.检测标准较低,检测设备落后我国的农产品安全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悬殊。例如,欧盟制定的兽药乙烯雌酚残留最高标准是1μg/kg,而我国的国家标准是 250μg/kg。虽然也有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但不少残留检测项目很难开展,与实际需要极不适应。目前我国主要进行的是微生物,发霉变质等常规检测,对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检测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农产品需要检测的项目和指标,由于设备陈旧、落后,不是无法承担检测任务,就是检测不出来。我国牛奶中铅的最高限量值,与欧盟同样定为0.05mg/kg,但是检测手段的不同,检测差距可想而知。有报道说,我国居民摄入 666、DDT的 ADT允许量是美国的 84倍、日本的 15倍,DDT摄入量是澳大利亚的16倍,美国、日本的 24倍。从这一数据可知,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6.零售终端超市存在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国仅有6%的农产品从超市售出,但超市仍然无法杜绝问题农产品。超市经营生鲜大多采取与供应商联营的方式,进货质量无法完全控制。同时,超市在农产品的进货渠道上有不少弊端,由于国内农业的现状,超市也大多从批发市场进货,尽管要求较其他销售渠道严格得多,但由于采购人员的腐败及其他诸多原因,使有些问题食品依然会进入超市。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1.建立单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虽然为更好地协调各机构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我国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但是由于该局有大量的药品监管事务要处理,同时以其副部级的编制协调众多的正部级部门,很有难度,所以该局的成立,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部门职能交叉与多部门执法的问题。

根据美国联邦总审计局的一份报告,成立一个单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正成为如英国、德国、丹麦、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数发达国家的选择。尽管目前尚无充分的数据来说明单一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实效,但到目前为止,它对许多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产生了影响,这其中就包括了美国。对于在食品监管方面与美国相似的我国,也可以思考建立一个单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提高行政效能,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高素质的执法管理人员队伍,提高检验和监督效率,引导和监督企业自身质量管理监控机制。

2.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各地可以依照本地资源环境条件,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鼓励、支持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塑造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

例如,“沙窝”萝卜比一般萝卜的价格高出 5~6倍,但是购买的人仍然是趋之若鹜。在基地生产中选择优质品种;积极筛选、研制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的生产资料;使用有机肥料和国家批准使用的农药;收获时,做到在地头就有包装。这样可以减少农产品在生产、运输、储藏等各环节的污染。

另外,由于绿色农产品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于普通农产品,生产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应将其环境成本计入价格,制定出合理的绿色农产品销售价格。由于销售价格较高的绿色农产

品在一般批发市场上,面对“长相”一样、价位较低的其他同类农产品在竞争中不占优势,还应该建立绿色农产品的批发市场。

3.加强对生产和加工者的质量安全培训在西方一些国家,生产者必须参加由国家组织的统一学习,经过1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与相关规程的培训方可从事种、养殖业。因此,在我国,一方面要以法律为准绳严格规范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市场;另一方面也应该加大对生产和加工者的质量安全教育培训,引导他们生产和加工安全的农产品,从源头上严把食品安全关。

上一篇:有趣的一件事作文100字下一篇:马克思200周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