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2024-08-09

怎样完善学生评价机制(精选9篇)

1.怎样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篇一

不断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努力寻求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管理有效途径

安图县新合中心学校

孙守华

解宪奎

我们新合中心学校是于2003年10月,通过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将原新合乡中学、中心小学合二为一,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经过七年来的不懈努力奋斗,学校扩张与辐射功能日趋强劲,乡域义务教育中心主导作用日益凸显。目前,校园占地面积27181平方米,建筑面积5155平方米,教职工总数为83人,教师数为54人。现有18个教学班,458名学生,161名住宿生。

为促进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教书育人,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于2002年下半年开始,在原新合中心小学着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侧重从自身素质和工作角度对教师个体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教师评价试点”工作暨根据安图县人民政府督导室《安图县“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国家子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我校作为课题实验校之一,承担该课题侧重于“教师评价”部分的研究(2002.11—2005.6);一年后,与原新合中学整合,两校合二为一,成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此间,无论从学校规模、管理模式,还是发展走向等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利用重要措施和有效机制加以解决。因而,学校在总结已有教师评价工作(研究)经验基础上,继续坚持实施教师评价工作。实践证明,七年来,学校已初步探索出通过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而促进办学规范化管理,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我们认为,教师评价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自2002年下半年,我们着手开展“教师评价试点”工作以来,结合州、县相关文件精神,把教师评价由评价小组的唯一简单评价,改变为“自我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学生、家长评价”。这样全方位评价教师,基本摒弃了过去评价中的种种弊端,实现了教师评价工作“质”的飞跃。这一多维度评价的运作,不仅涵盖着对以往教师量化考核的方式、方法、内容,而且还在原量化考核基础上,向评价的广度与深度延伸,拓宽了评价的空间和范围,这无疑为评价的结果蓄积了“含金量”。为了实现我校前后“教师评价”工作的顺畅接轨,把握住有利时机,我们在制定教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时,紧密结合“延边州普通中小学教师评价实施方案”总体精神,特别注重结合本校实际,经教师评价领导小组及教工大会多次民主讨论研究,把教师评价与以往教师月量化考核有机的衔接起来,并把其参与评价的四个方面所占权重进行了调整,即现行的“教师自我评价占5%,学生(家长)评价占5%,同行评价占10%,领导评价占80%(其中领导综合性评价占10%、学期量化考核占70%)”。同时,把评价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及各环节的时间步骤等进行了详尽的安排,使得整个“评价”既有过程性考核,又有终结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更具针对性,更具作用性。基本做法是: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确定教师评价所遵循的原则、内容 在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评价标准的同时,要使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得以提升,要转变过去视教师为完成教育任务而被动工作的群体观念,把教师视为学校的财富和资源,而且是学校最核心的资源。

1、考核评价应遵循的原则:(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2)考核内容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的原则(3)注重实效性原则

2、考核评价的具体内容

为了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教职工的德、能、勤、绩、廉,以形成正确的导向机制,我们将评价分为前、后勤两个序列,并相应制定出“教师评价实施细则”均分为四个一级指标即: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六个二级指标即:学习、师德、基本技能、教育教学能力、倡廉守纪和教育教学成果。结合这两级指标确定了若干个考核要素,并分别给与权重。在每一个评价要素中,我们都设有相对应的评价计分办法。

在教师评价细则中除了评价要素以外,还有五项加分和四项扣分,奖励分中每项内容不重复奖分,取最高分值记分,扣分项目中可累计扣分。

二、科学实施,严格操作过程,落实评价内容

我们依据已有的管理体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形成全员参与的综合评价机制,使评价与管理同步,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考核实施操作的过程中,注重日常的积累,平时对每一项考核要做到及时反馈,学校规定教育教学常规性工作每学期至少进行量化检查三次,每次检查之后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和小结,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自己的工作。在评价实施上,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教师成长过程来看待评价结果,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身的成长阶段和尚需努力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领导经常与教师沟通,并对教师的所有量化考核都采取完全透明(结果本人签字)的管理模式,教师可以随时查看领导的考核记录表,从而使教师围绕工作目标对自己的近期工作做科学地调整和修正。对教师的评价贯穿于教师工作的始终,这种持续的绩效诊断和引导,体现了学校管理者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为教师创造良好工作氛围的思想。

三、以章办事,践行目标,彰显评价结果的作用

每个学期(年)末,我们会公示教师的评价考核成绩,表彰名列前茅的教师。我们始终认为,对教师考核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多的还应该是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把考核评价既当作压力也能变成工作的动力。几年来,我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对考核评价的关注点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从评价伊始只关注自己的分数,到现在更多的教师将关注点转到通过评价找到自己的差距。每位教师都在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与改进,因为每位教师都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可能性,而评价正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分析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根源,探讨克服缺陷保持优势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近年来在教师评价的推动下,学校先后获得:安图县教学、德育、师德、“责任制”落实等工作先进校,以及延边州远程教育、供热管理、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等县级以上表彰20余项;涌现出省、州、县先进工作者、师德模范、优秀教师、教学先进个人等60余人次;连续几年中考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对教师考核评价,营造教师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懒惰的人变得勤奋,使平庸的人变得有所追求,使素质优秀的人大有作为,使各个层面的教师都有进步和提高,从而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2010年10月20日

2.怎样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篇二

一、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却并不能适应这些要求。影响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对高职教育目标的误解,影响着高职教学质量

按照高职教育质量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 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 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能够与科技和生产操作人员正常交流, 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指导操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个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是对高职院校的具体要求,这与本科院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是有区别的。高职重在“产”与“学”二者结合,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本科院校则强调“产”、“学”、“研”三者的结合。然后,许多高职院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模仿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多方面均按本科院校条件同等要求,如对每个老师要求必须发表了多少文章,主持了多少省级、国家级课题,出了几本书等等,而把教学工作看作是弹性的,搞得再好也只起参考作用,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们自然就不得不重视科研,对教学自然也就是一种完成任务式的态度了。更有甚者,认为认真搞教学的是糊涂蛋[1]。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不客观,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教学评价标准不够科学

评价标准是教学质量高低好坏的评价依据,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评估结论的准确性,从而直接影响着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现在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大多都比较抽象、概括,比较模糊不清,评价标准无法完全体现教学质量的总体情况。很多学院都成立了教学质量督查,督查成员每学期听取教师一两堂课,然后对他们一个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教学质量是教与学两方面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对教这个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非常细化,缺少对学这个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这是不全面、不科学的。

2. 教学评价过程不够客观

评价过程是评价的中心环节,在评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个过程的真实客观性却难以得到保证。在评价之前,对教学质量评价重要性的认识必须是科学的,对评价要求的领会必须是全面的;在评价过程中,对各方面的材料准备必须充分,收集的评价信息必须真实客观;是否会出现信息丢失现象,如果丢失信息是否还有相应的预案;在评价之后,必须正确地处理评价结果,一分为二地对待评价对象。只有这样,最后做出的评价才有可能真实客观,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但事实上,评价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是很难做到这些的。

3. 教学评价主体不够专业

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是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判断的组织和成员,也就是评价的实施者。评价主体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必须全面准确,在评价时要能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对评价对象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只有这样,做出的评价才能对评价对象起到积极的作用,才能进一步促进评价对象提高教学质量。反之,就会适得其反。

二、转变高职教学质量观,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针对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因素, 高职院校必须遵循高职教学规律, 突出高职教学特色,从高职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转变高职教学质量观,进一步完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努力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一)从根本上转变高职教学质量观,这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前提

要想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端正认识,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质量观。确立新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 要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本科教育的知识质量观, 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学术水平的高低来评价的。而高职教育质量观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社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 高职教育的质量观应打破传统的知识型、精英型质量观,不仅要突出培养学生要以敬业为中心, 而且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进一步完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这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保障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以高职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坚持育人为本,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宗旨,以尊重主体、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真正体现出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内涵特征。只有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才能保证高职教学目标的完成,才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真正提高高职教学质量[2]。

1. 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要把它真正落实到教学质量评价中。在评价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看到学生眼前的既得成效,还要前瞻到学生未来的长远成绩,只有这样,做出的评价才科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高职生的成长成才,只有这样,才符合我国高职的教育教学目标。

2. 要建立专业的评价团队

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团队是临时组建起来的,往往是今年谁有空闲谁就参与,明年谁愿意谁就来做这件事,并不是一个专门的组织;评价者往往根本不是学此专业的,却要对这门课程,对这个专业教师,甚至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都要做出一个评价。评价的结果就难以准确、科学。这不仅没有起到促进教与学的作用,反而会挫伤了被评者的积极性。评价团队既要吸收离退休资深教师、专家和领导, 又要吸收教学一线骨干教师。采取日常督导评价与专项督导评价相结合、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批评与表扬相结合等方式,使教学评价逐步规范化、科学化[3]。

3. 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政策,使教学坚持正确的方向;要反映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的要求,要按规律办事。要体现时代特征,体现改革精神,符合党和国家在当前对教学提出的要求,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都应有自己的教学评价标准,它们既有共性,又应有各自的特色。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应从课程本身的内容、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出发,做到完善、科学、可操作性强。

同时,评价标准建立在大量的资料基础上,各种具体的标准要高低适度,既要体现原则又要切合实际,既要符合统一要求,又要符合被评价对象的总体状况,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姑息迁就;制定具体要求时,要根据教学评价的目的,突出重点,对于关系不大的指标尽量舍弃。

总之,教学评价机制应是为广大师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对教学能真正起到激励促进的作用,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通过教学评价,能使教师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更加努力;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性更强,学习更加认真。只有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正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思与重建[J].文史博览 (理论) , 2008 (2) .

[2]苏晓明, 张成萍.试论新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J].教育与职业, 2006 (33) (总第529期) .

3.怎样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篇三

一、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

新课改中提到:“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取消只有一个标准,纂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这句话提醒我们,作为教师,要力争做到对学生评价的合理有效。而这就要从根本生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同样的,也只有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才能更好的对学生加以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进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合理有序的开展。我们教师自身作为评价机制的具体实施者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践者,要摒弃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观念。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会开花结果。

二、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被人们所熟知后,与这个理论紧密相关的一个词——竞争一越来越被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认同,尤其是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要开发出更有利于人们便捷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产品,就需要有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我们这个社会服务并创造价值,然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所以要求教师自身必须也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敢于探索,大胆地追求创新,所以我们将竞争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竞争意识是一种进取性和显示性的个性心理的表现,竞争就是争取超过别人而获得成功”。这种意识的存在和发挥作用可以调动人的内在积极因素,让孩子向成功的方向努力。在美术课上,我们可以将那些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作品,拿到前面展示给其他学生观看,并做出口头或者物质的奖励,有时候我们还可以激励他们“还有哪位同学的作品更好呢?更有想象力呢?老师还会请你到前面介绍自己作品,咱们来个比赛,看看哪位同学最具有丰富的想象,表现更有新意”。经常用这种办法可以激励其他学生也积极思考,激活创新思维意识。

三、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时的会遇到有些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对此,我们不但要给予表扬,并且要发现他们的作品中有许多值得让其他同学学习观摩的部分,于是我们要提倡让学生相互的观摩,这样可以激发起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的潜能。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的我们必须注意到我们所教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目的地引导小学生进行相互间的学习变得十分重要。例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及时地发现并介绍个别学生有创意的表现并引导其他学生学习。再例如等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并展示出来,让学生相互观摩、欣赏,让他们自己找出同学作品中的优点。同样的,欣赏和观摩大师的作品对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也是很有作用的,我们可以经常性的把张大干、徐悲鸿、凡高、毕加索等这些大师的经典作品展示出来让他们观摩,让学生的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经过长期的欣赏训练,学生在作画时自己就会设身处地去体会作者作画时的心情,并且他们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乃至想象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只有让学生自己在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美,才能更加有效的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激发想象,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并进而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结论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的教育工作者,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要更好的把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和方法,要把小学美术和创新思维及创新意识结合起来,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所在。作为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要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获得新的技能、技法,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技能技法的不断练习,来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和创新能力。这样小学美术教育才可以陶冶性情,丰满人性,塑造创新型个性。

4.怎样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篇四

内蒙古农业大学组织部王永明

摘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外高校处级干部考核工作的实际,重点分析和查找了目前高校处级干部考核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进一步完善处级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具体措施,为高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干部队伍保证。

关键词:高校 处级干部 科学发展 考核评价

干部考核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监督检查干部工作情况,激励干部队伍自身建设,选拔优秀干部人才,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条重要主线,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指挥棒、方向标。实践证明,有怎样的考核标准,就会形成怎样的工作导向,用怎样的干部,就会形成怎样的政绩观,有怎样的政绩观就,就会形成怎样的发展观。多年来,考核作为干部评价和选拔工作的基础环节,一直是干部人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对处级干部进行了不同方式的以工作实绩为中心的目标考核,对考核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为党委选拔和任用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但是,随着高校管理体制和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干部考核方式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不能完全达到广大教职工满意的要求。目前,高校的干部考核工作多偏重于定性考核,定量考核少,在考核的项目设置和评价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适用面较窄,有时不能全面、公正、客观地反映干部的素质、潜力和工作实绩。因此,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高校处级干部考核机制是不断完善高校干部人事管理的内在需要,也是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目前高校处级干部考核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创新处级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探索适合高校处级干部考核的有效办法和具体措施。但是,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相比较,各高校在干部考核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值得思考和改进的问题。

(一)考核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细化。目前,高校处级干部考核一般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考核指标,而针对教学单位和非教学单位不同岗位的处级干部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体系,不同职位干部的考核缺乏针对性。

(二)民主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在,一般做法是党委确定了考核对象后,由组织部通知被考核对象所在单位,进入考核程序,使大多数干部、党员、群众不清楚某某职位何人被列为了考核对象,绝大多数教职工特别是专业老师没有相应的时间思考、分析被考核对象是否与拟任的职位相匹配,没有时间收集被考核对象的相关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向组织反映。广大党员、群众对干部考核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三)考核谈话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个别谈话中机关处室主要以本部门的处级干部、科长为主,学院主要以学院领导、院办、学办主任、团总支书记、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代表和专业教师代表为主,使考核收集的信息受限。特别是机关处室基本没有把服务对象列为考核谈话的范围,而服务对象是最了解被考核对象的真实情况的。

(四)考核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目前,高校处级干部考核一般以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为主要方式,不能多渠道、多角度对干部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而个别谈话中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进行,由于人际关系、谈话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感等因素,往往造成被谈话人所谈内容“千人一面”的情况出现,都是“好”声一片,在短时间内很难收集到不同意见。

(五)考核者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增强。考核者的个人素养难免会影响到考核结果,如感情、人际关系、个人喜好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对考核对象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考核中,负责进行考核的人承担着如实地向上级反映考核信息的重要

任务,因此,考核者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高于普通人的甄别水平。他的判断能力和综合能力如何,他对上级意图有无某种推测,他事前对被考核对象有无成见等,这些因素在他对来自被调查者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取舍时,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六)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的关联度需进一步加大。目前,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调整、晋升、评优以及奖惩的关联度不强,考核与使用、考核与奖惩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高校处级干部考核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处级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学校选人用人公信度,避免干部考核失实失真的情况发生,针对目前高校处级干部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应对的措施和建议。

(一)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行全面考核。在考核评价中,凡是能够用数据指标进行量化的,都统一标准,用百分制评分方法进行量化评分。无法用数据指标进行量化的,则采取定性考核方法分档次定性评价,然后将定性评价转化为量化评分,最后将定量评分与定性转定量评分汇总形成综合评分。这样,把定量考核的相对精确性与定性考核的相对综合性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考核更趋于科学、准确。

(二)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行辩证性考核。由于客观环境的差异和发展基础的不同,相同的努力会有不同的效果。在考核评价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被考核对象任职期内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既重视考核工作结果,又注意分析工作过程,了解被考核对象采取的措施和所做的努力;对工作结果的比较分析,侧重于纵向比较,从单位发展的前后变化中考核评价处级干部的工作实绩。

(三)坚持“潜”“显”结合,实行发展性考核。考核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既从“显绩”方面考核,全面了解任职期内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又从“潜绩”方面考核,了解分析被考核对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哪些基础,积蓄了多大后劲,消化了多少包袱,解决了什么遗留问题等,看一看干部是否具有长远观念和责任意识。

(四)坚持年终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实行动态考核。在考核工作中,一般采取年终集中考核,由学校党委统一安排组成综合考核组组织考核。同时,对一些阶段性工作,根据其突发性、时效短、责任大等特点,工作成效更能反映出干部工作的实绩,对类似工作的考核通过定期、不定期、动态督导监控来掌握干部的工作状况,这样对处级干部的实绩能够有一个全过程的了解,更利于去伪存真、考准考实。

(五)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实行民主考核。在干部考核中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民主监督作用,走群众路线。一是扩大民主测评范围。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处级干部,科学、合理界定参与民主测评的范围,注意吸收关联度高、知情度深、代表性强的人员参与。对民主测评结果要综合分析,既做到尊重民意,又防止简单以票取人。继续完善校领导对正职测评、正职对副职测评和处级干部互评体系。二是扩大个别谈话范围。注意听取考核对象的直接上级、下级、同事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并采取延伸考察、集体面谈等方式,深入全面地了解干部情况。

(六)坚持考核和奖惩相结合,实行关联考核。正确运用考核结果,是发挥考核导向作用的根本,不仅有利于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而且有利于形成“凭实绩用干部,重公论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将考评结果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等各个环节,力求让每个班子、每个干部都有动力、有压力、有活力。对考核优秀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给予表彰奖励,领导干部考核为优秀的,优先列为培养和提拔使用对象。对考核较差的,进行诫勉谈话和批评教育;工作出现严重失误的,要实行问责制,必要时实行组织调整。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

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应当免去现职。对新提拔任职的,如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或不同意提拔使用票超过三分之一,或民意调查不满意率超过30%,一般不作为拟提拔人选。

(七)建设高素质的干部考核队伍。干部考核的部门和人员要有全局观、大局意识,要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模范,在工作中出于公心,知人善任。

应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责任感;应有较强的亲和力,能获得多数人的信任;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理解和整理能力等。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信息所呈现出来内容的丢失或误读。

参考文献:

5.怎样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篇五

尊敬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团省委给了我这次与各位老师在一起交流学习工作经验的机会,对我来说,与其说交流,其实更多的是学习。下面,我就我校如何开展选树典型工作向大家作简要介绍,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指教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充分发挥先进青年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共青团思想引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坚持典型育人是共青团的工作传统和基本经验。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套“三建”、“四抓”、“五争取”的典型培养、选树的有效模式。三建即:一是建立发现机制。我们要求分团委每学期上报所在学院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并进行跟踪培养教育,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同时,积极开展“科大之星”、“感动科大人物”等选拔活动和借助各类竞赛,搭建典型选树平台。在发现机制中我们也注重在遇到突发事件和重大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发现先进典型。二是建立管理机制。为了解和掌握全校不同时期典型工作情况,确保先进典型质量,我们对先进典型宣传实行了科学规范的系统管理,纳入共青团目标考评工作之中。三是建立考察机制。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对拟命名表彰宣传的典型集体和个人,自上而下建立考察体系。四抓即:通过抓基础,形成典型群体;抓重点,注重高层次典型的选树;抓表彰,营造良好氛围;抓学习,增强典型的感召力。五争取即:争取早发现,争取早培养,争取早挖掘,争取早推广,争取早见报。

规范运作,注重衔接。积极将校内选树典型工作与上级团组织选树推优工作相衔接,坚持选树先进青年典型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对于每一个典型的培养选树都预先制订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的步

骤有条不紊地运作实施。我们将各学院上报的先进典型按照层次、类别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随时掌握典型培养情况。遇到上级组织下发的文件,及时总结、筛选先进典型材料上报,乘势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推进。我们在实践中也认识到,好马不是相出来的,而是赛出来的。我们注重搜集全国各种学科竞赛信息,创造条件地搭建校内相关学科竞赛平台,组织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特长和发展的学生参赛,为典型的成长提供沃土和摇篮。

精选慎择,分类选树。为使典型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我们采取基层评选、网上公示、学生投票、组织认定的选评方式,注重程序的科学、民主和公正,突出典型的可信、可鉴和可学,使评选过程成为先进典型的摸底、选树、宣传和学习的过程。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我们分别从专业学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自立自强等方面,选树表彰一批事迹突出、代表性强的先进典型,使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学生都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励学生在学典型中当典型、在当典型中树楷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点面结合,立体推广。对所推出的先进典型进行深入挖掘,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工作阶段,综合运用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橱窗板报等媒体,开展持续、集中的宣传报道。通过组织公开表彰、组织报告团为“新生上大学第一课”、开展“校园成长对话”等活动,立体推广先进典型和事迹。在典型的培养、选树、宣传过程中,坚持发现一批、表彰一批、宣传一批、推荐一批、储存一批,让典型宣传成为系统工程。我们要求各学院都要积极挖掘、培养、树立本学院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先进典型集体和典型个人,使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呈现点面结合、各有侧重、整体提升的良好局面。

倾心付出换来丰硕成果。几年来,我们以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喜人的成绩。一群有理想、有激情的优秀学生快速成长,实现了炼铁成钢、琢玉成器的转变,涌现出了

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李明勇,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得主韦继锋,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张健,赴粤北洪水灾区,捐赠1万元的李浩强同学等多位优秀典型和标兵模范。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感染和激励了广大学生发奋学习、健康成才、报效社会,为共青团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我们在先进典型选树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在团省委和学校党委领导下,继续完善典型选树机制,营造全员争先创优氛围,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服务。

6.《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 篇六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

假期中,我认真阅读了《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一书,深受启发,感受颇多,《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本书既有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又有全面的实践案例;从评价方法的介绍来看,传统的评价方式与新兴起的评价方式都做了相应的介绍。师生只要有交流,自然就存在着评价。教师与学生交流时,善用评价、用好评价,会激励学生进步、提升学生自信、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成功。

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做的很不够,今后打算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适时肯定,鼓励创新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评价时要处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只要有进步,就要肯定。一位老师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哪怕在答题中有一小部分是正确的,也要恰如其分地肯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读后感《《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只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应用一句话,一个字来断定一个孩子。“错”、“不正确”的说法,这样,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同学之间形成看法。教师应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能用一个标尺要求所有学生,而是注意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精心呵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树立发展的信心。

二、评中有导,启发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运用激励性语言引评,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造成学生失望倦怠情绪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在评价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这个集体不能没有你!”“我们的集体因你添彩!”“你的智慧是大家受益!”“你真棒!”…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延时评价,激励创新

延时评价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对学生评价的时间适当地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完成思考过程的一种课堂评价方式。课堂教学中,对有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如果过早强求“同一”,势必会堵塞学生创新思路。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不能过早地给予评价而使其他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如果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则会使学生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这对于学生主体能力和独立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良好人格的形成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怎样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篇七

一、当前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 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人事部门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面对新情况、新要求, 当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 还存在着一些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不够”。

1.考核评价内容制定不够细致。

目前干部考核评价内容尽管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内容, 但都比较原则和笼统, 内容不够具体, 操作性不强。同时, 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和差别不好区分, 也难以反映考核评价对象的本质个性和潜在能力。

2.考核评价指标设置不够量化。

一方面, 实绩分析虽然列为了考核评价的内容, 但只有定性评价, 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考核评价者仅凭感性认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作出评判, 而且实绩考核的内容主要侧重于整个领导班子完成任务的情况, 对领导干部个人基本不涉及;另一方面, 考核评价指标的设置比较笼统, 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 考核评价过于简单。

3.考核评价方式和方法使用不够完善。

从近年各级领导班子的届中、届末考核工作来看, 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普遍采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实际工作中, 这些方法均实行定性评价的方式, 基本上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即由考核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对被考核评价者作出评价, 多数考核评价者只能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和价值取向, 凭感觉、凭经验、凭印象来分析评价被考核对象, 致使综合评价缺乏应有的深度,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4.考核评价结论认定不够精准。

尽管2006年中组部出台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对考核评价的方法、内容及评价指标等进行了修改完善, 但在具体工作中, 对显绩与潜绩、真绩与假绩、短期的实绩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绩的认定仍然比较困难, 班子实绩和个人实绩难以区分, 对取得实绩的过程和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方面还有差距。考核评价结论比较笼统, 除个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者被评为不称职外, 其他人员千篇一律的为称职;一些能力、实绩都不突出、不胜任现职或不称职的干部, 难以通过现有的考核评价界定出来。

5.考核评价结果运用不够充分。

多年来,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 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奖惩和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 但也还存在结果运用不够充分的情况。例如, 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尽管连续多年考核为优秀, 但因处于弱势部门或其他客观原因, 有时很难被组织发现和重用, 错过了组织使用的最佳时期。

6.考核评价人员素质不够整齐。

改革开放以来, 尽管中央和省、市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干部考核评价的办法和意见, 不断规范干部考核评价工作, 但是, 由于缺乏专门从事干部考核评价的机构和一支专业的干部考核评价队伍, 往往是考核前才临时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考核评价组, 经过短期培训便投入工作。许多干部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不熟悉相关政策及规定等, 难以对考核评价对象作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给考核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对策建议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是准确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以中央2009年新出台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试行) 》、《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试行) 》、《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 (试行) 》为指导,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逐步形成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1.要树立科学的考核评价理念。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干部考核评价应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并把它贯穿到整个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全过程, 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同时还要充分尊重群众在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意见, 真正体现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二是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要全面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各个方面的表现, 同时要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 既要考核“显绩”, 也要考核“潜绩”, 既要看干部当前做了什么, 又要看给后任留下了什么, 对长远发展打下了哪些基础。善于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思考干部考核评价工作, 把干部看清、认准、识透。三是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要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 从注重经济增长转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上来, 从注重经济建设转到“五个建设”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并重上来。四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立足当前, 又着眼长远;既注重当前经济发展指标的评价, 又注重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等措施的评价, 从注重眼前发展转到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上来。五是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五个统筹”的要求, 合理设置考核评价的内容, 力求全面、准确地考核评价干部。

2.要坚持正确的考核评价原则。

建立一个科学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在现行考核评价机制的基础上, 根据工作实践不断创新。具体工作中, 应遵循和把握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在整个考核评价体系的设置上, 要全面体现党和人民对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要求, 以便于全面把握干部的综合情况。同时, 也要注重工作实绩的考核评价, 要全面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履行岗位职责, 实现责任目标的实践中所取得的绩效。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原则。在考核评价指标的设置中, 既要充分考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共性目标上需要完成的工作, 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班子和干部的差异性, 分门别类地设置考核评价内容和标准, 合理分配各项考核评价指标的权重, 区别对待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条件下干部的实绩。三是坚持发扬民主、群众公认的原则。在考核评价工作中, 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一方面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另一方面要把工作实绩拿到群众中去, 进行满意度测评。真正把人民群众赞不赞成, 拥护不拥护, 高兴不高兴, 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评价工作实绩的尺度, 通过干部群众的监督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来保证考核评价的公正进行, 让群众成为领导干部实绩的最好检验者和最高裁决者。四是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为增强考核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 考核评价标准的设置, 必须清晰具体, 凡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 做到客观、精确, 减少模糊度, 避免考核评价内容的空洞;难于量化的也要提出明确具体的定性要求, 强化考核评价项目的可比度和可度量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随意性, 使指标的设置与对干部的客观要求相符合, 与其岗位职责的内容相一致, 做到责权统一、客观公正。

3.要设置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

实践证明, 只有科学合理设置考核评价内容和考核评价指标, 才能考准考实干部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因此, 必须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 科学设置考核评价内容和考核评价指标。如:同样是县 (市、区) 领导干部, 不同的区域, 工作的思路、内容、任务、重点和难点都不一样, 因此考核评价内容和考核评价指标设置也就不一样。又如:同样是对领导干部“能”的考核评价, 那么对正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主要内容是总揽全局、科学决策、依法行政、识人用人或应对复杂局面等能力。而对副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主要内容是组织协调、处理复杂问题、开拓创新、团结凝聚群众等能力。通过科学设置考核评价内容, 进一步体现干部考核评价的合理性。再比如, 同样是对领导班子“绩”的考核评价, 那么对乡镇 (街道办事处) 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考核评价指标, 可以细化为贯彻落实县 (市、区) 委政府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服务地方科学发展、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经营、招商引资、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长、地方生产总值及增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村 (社区) 基层组织建设、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教育工作、新农村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等。对县 (市、区) 直部门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考核评价指标, 可以细化为贯彻落实县 (市、区) 委政府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服务地方科学发展、发挥单位 (部门) 职能作用、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服务的意识、招商引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单位自身业务水平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等。

4.要采取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和方法。

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是考核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保证。具体工作中, 一是应进一步改善考核评价的具体方法。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延伸考察、个别谈话、综合评价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方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在今后的考核评价工作中, 应结合实际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如, 对各类定性评价, 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内容和具体指标, 确定相应权重, 赋予相应分值, 使政绩考核形成从定性转化为定量, 又从定量到定性结论的过程, 得出比较确切、科学的考核结论。二是应进一步改善考核评价的具体方式。一方面, 着眼突出考评主体的广泛性进行改善。坚持把上级评价、相关职能部门评价、本单位评价、基层群众以及社会评价结合起来, 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考核评价干部。要坚持组织评定。认真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 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出科学合理的评定。要坚持社会评估。注意吸收媒体、纪检监察、政法、审计、信访、统计、计生等部门、“两代表一委员”以及考评对象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参加评估, 建立社会性评估体系。要坚持群众评议。加大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民意调查力度, 全面推行机关作风建设评议, 将评议纳入日常化、公开化、民主化轨道, 把群众评议、投诉举报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 开辟专门的群众意见收集渠道, 同时开展明察暗访, 严厉查处损害经济增长的各种行为和人员, 着重从制度和考评机制上促进机关干部忠诚履职、高效办事、优质服务。另一方面, 着眼突出考评程序的公开性进行改善。“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对干部的考评, 不是要看领导满意不满意, 而是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在对干部的考评中, 要增加民主测评、民意调查、政绩公示等环节, 增加考评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让群众了解考评的内容、标准、方式和结果, 提高群众参与考评的积极性, 加大群众评价的权重, 改变注重领导评价而忽视群众评价的考核倾向, 使各级干部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更好地结合起来, 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和监督。对个别考评者缺乏对考评对象负责和对组织负责的精神, 只对个别领导的意图负责, 在考评过程中象征性征求群众意见走过场的现象, 要严肃查处。

5.要加强考核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

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的核心, 是对考核评价结果的正确运用, 应进一步确立“凭实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 以此来引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一是把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提拔任用相结合。根据实绩考核评价情况,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 对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委以重任, 真正实现“能者上”;对群众公信度差, 工作实绩居后的领导干部, 视不同情况, 严格按相关规定给予组织调整, 真正实现“庸者下”。二是把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管理相结合。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结果反馈制度, 采取发放“成绩单”、向被考核单位通报情况等适当形式, 将考核综合评价意见向被考核单位和对象进行反馈, 改变以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上级考核评价自身工作表现知之甚少的情况, 增强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透明度, 激励各级干部爱岗敬业, 营造学赶先进、争创佳绩的良好氛围。同时, 对实绩突出的班子主要领导和考核评价为优秀的班子成员, 应大力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评价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领导班子, 应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考核评价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领导干部, 应采取调整交流、免去现任职务或降职、引咎辞职等措施, 促使广大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把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教育培训相结合。针对考核评价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应认真帮助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 汲取教训, 制定措施, 限期整改。对能力和素质不适应的干部,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适时安排其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或选派进行挂职锻炼, 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6.要加强考核评价队伍的自身建设。

各级党委应切实加强干部考核评价工作队伍的建设, 重点是推进考核评价主体的专业化, 不断提高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是要强化教育培训, 提升综合素质。要根据干部工作的发展变化, 按照考核评价主体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政策理论和业务能力培训, 使其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 能认真研究考核评价艺术, 掌握基本技巧, 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全面正确评价干部, 防止思想方法上的主观随意性、片面化和绝对化, 提高考核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实行资格认证, 优化人员配置。要建立考核评价主体资格认证制度, 对考核评价主体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工作能力、职务身份, 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 对从事考核评价工作的干部, 要通过考试、考核, 认证其资格, 实行资格认证制度, 持证上岗, 以此确保考核评价干部队伍的高素质。在组成考核评价组时, 要注重考核评价组成员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考核评价组成员知识结构要涉及党务、经济、法律、统计、管理、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领域, 提高考核评价人员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党的执政规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建设专业考核评价队伍, 实行专业化考核评价。

摘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当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 还存在着一些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要从树立科学的考核评价理念、坚持正确的考核评价原则、设置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采取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和方法、加强考核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加强考核评价队伍的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 逐步形成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干部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

参考文献

8.浅析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

根据教育部的官方数据显示,仅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有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今年有727万人,再加上往届待业学生,这个数字还要攀升,被称史上最最难就业年,面对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党和国家政府已经将就业问题列为国计民生的大事。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整体来说,大学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就业率逐年下降,待业人数逐年增加。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人数巨大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为699万,今年则再创新高,共有727万应届毕业生,再加上上一年及上上年未就业大学生,这个数字还要攀升。可想而知,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竞争也异常激烈。

(二)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员工,另一方面求职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学校专业以及学生对各种职业的追求冷热不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实际工作眼高手低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更倾向于轻松体面的工作,对工厂技术工种等不太感兴趣,并且由高校刚毕业出来的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一些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还不如职高职中的学生有就业优势。

(三)创业率低

国家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大学生创业率不足百分之一。虽然国家的优惠政策惠及所有大学生,可是普通大学生申请项目和资金还是非常困难,让很多想创业的大学生们望而却步。再加上很多大学生空有创业热情,没有经验、耐力和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市场又缺乏了解,对创业行为缺少研究,创业成功率低。

(四)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很多大学生在大城市中学习生活四年后,不愿到小县城和农村等基层去,更不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教育部等5部委提出了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生活费补贴和助学贷款代偿等举措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去基层岗位工作[1]。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一)高校扩招

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14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0年的7倍。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

(二)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过于集中

大学生就业的意向表明,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業。但是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只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

(三)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首选,很少人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样就造成了重东部,轻西部;重高层,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2]。如果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合理的话,就业问题就不会如此严峻。

(四)教育机制的弊端

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欠缺。有的大学生反应,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比高中时候下降了很多,而且为数不少。再有就是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大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单位不能快速胜任,需要长时间的培训与锻炼,这加重了用人单位对对新近毕业大学生的排斥。尤其是就业市场的主力军民营中小企业不愿招聘新近毕业生。

(五)劳动保障发展不均衡

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间的不平衡,包括东部沿海城市与西部内陆城市的不平衡,大城市与中等城市的不平衡以及城市与农村的不平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相对许多中心发达城市而言,边缘城市、贫困区县的基层相关福利保障政策尚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无法为员工提供健全的医疗保障,无法提供基本的住房条件,无法得到公平的养老保障,而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在择业时却比较看重这些福利的标准。二是行业间的不平衡,包括党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不平衡,国有大中型企业与私营企业的不平衡。相对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而言,大中型企业、外企和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拥有健全的人事制度、激励晋升制度,因而除在薪资上比较稳定之外,由于财力充足,员工还可以享受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的一系列社会福利保障。

(六)大学生自身方面

教育成本的逐年攀升推高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大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初次就业期望月薪在2000到4000元以上。过高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之间产生的矛盾,导致部分学生宁愿待业,也不愿意“屈就”。另外,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有待提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及择业技巧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客观反映,近年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能力有下降趋势。如今,少数大学毕业生中出现了就业履历造假、随意地签约和毁约、极度缺乏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眼高手低等不良现象,已引起社会与用人单位的极大担忧,今年年初,还出现了一波90后大学生“裸辞”风潮,辞职的理由也千奇百怪,比如,起不来早床、失恋、想休息一段时间等等。

三、国家现已出台的相关保障政策

本文所指的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主要是指促进和保障大学生就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目前,大学生就业困境造成了人才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合理布局,影响着千万家庭的幸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因此,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维护社会的稳定及和谐、保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国家已出台一系列的政策。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激励大学生创业、就业此《决定》明确规定了要进一步使工商注册便利化,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并要整合发展国家就业创业基金、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方便大学生创业。同时还表示要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面对2014年空前严峻的就业形式,国务院召开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专门会议,并下发了关于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通知给出了指导性方针,包括:

1、鼓励去基层、小微企业和自主创业,通知在要求继续落实好统筹实施基层项目等现有政策的同时,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和措施。例如,要结合城镇化进程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充分挖掘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就业潜力,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对小型微型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给予补贴。通知还提出,2014至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加强创业教育培训、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公共服务,引导和帮扶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

2、加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知要求针对离校未就业大学生要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3、创造就业公平,推动人才培养,用人单位招聘要公平,消除歧视,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要公开[3]。

(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针对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现旬,国务院在今年5月作出决定,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指出,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尤其明确了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4]。

四、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的建议

从目前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四大成因分析来看: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会再短期内发生变化,就业压力将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国家在多个方面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一)有计划的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目前,有些省市已试点政府购买服务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如山西、安徽。山西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承担。省财政厅将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所需资金列入年度预算,按时拨付给承接方。每个乡镇、社区开发1个公共管理岗位、1个社会服务岗位,每个岗位财政补助2.5万元。每年年末根据实际聘用人员情况进行结算,并对承接方进行绩效考核,并实行与后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挂钩。考核合格的,继续支持开展购买服务合作;考核不合格的,取消一定时期内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资格。根据该省乡镇和社区数,全年约可完成6800个岗位招聘。各省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购买社区等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均衡发展各地区劳动保障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

各地教育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要加大力度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完善劳动保障保障政策,引导大学生就业择地趋向平衡化。

(三)教育体质改革改善未来大学就业形势

教育体质是一个大的体质,从小学到大学整个体质都有可能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但就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来看主要是专业扎堆、教学重知识亲能力、教学内容和社会脱节这三方面的问题最为严重。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可以说都是高校扩招引起的。因此,高校教育体质改革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

(四)进一步完善创业机制

高校要设立专门的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对有意愿创业的同学进行指导并全程跟进,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工商部门也要简化大学生创业登记注册程序,相关政府部门要对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加强监管,让钱用到刀刃上。大学生自身要做好创业的准备,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等等。

(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已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课程,据笔者走访了解,这门课程虽是必修课,然而大多采用年级或专业集体授课,课程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笔者调查了解到:长沙某高校2015届700多名毕业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只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五周课程,每周一次,每次四课时,对学生实质性的帮助较少。为大学生的终生发展考虑,职业生涯规划要贯穿大学生四年学习,从大一新入校开始,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能力、兴趣、所学专业,职业意向等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六)高校可据市场需求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

高校要多考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学生学好专业的同时,有针对性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可与企业合作,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这样能有效缓解目前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对大学生和企业来说是双赢的好事。

(七)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求职和失业保障政策

做好大学生就业保障工作,应做好大学生失业保障工作,把大学生新失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对一定时期内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给予安置和帮助[5]。进一步推广和提高对农村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补贴。如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今年发出了《关于申报2014年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的通知》,对家庭享受低保的大学生、孤儿、残疾大学生每人给予800元的求职补贴。

五、总结

大学生就业问题己经成为一个值得各方高度关注,同时,各方均在给予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它预示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和中国教育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卢红梅.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科学探究.2005, (4)

[2]王晓扔.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G).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中国政府网

9.怎样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篇九

发展党员质量保证机制,就是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各个环节中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制度化了的方法和措施。要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必须要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要求,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从明确大学生党员具体标准、考察培养、教育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全方位构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

1.规范程序,把好“五关”,是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的关键。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要坚持做到抓好如下工作:主动培养,立足“早”;措施到位,注重“实”;保证质量,坚持“严”;思想教育,倾向“紧”。

入党积极分子的选苗关、入口关。建立一支规模较大、素质优良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前提。要把党员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在前面,做到党员发展“关口前移”,立足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克服“坐等上门”的思想,主动工作,对新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耐心教育、热情引导,通过查阅档案、谈话等方式,及早发现苗子,推荐其担任班团干部“压担子”进行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和考察,及时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普及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加深对党的感情,从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政治理论教育关。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培训,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大熔炉作用,开展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的党员先进性教育,通过定期组织积极分子参加系列活动,如参观、党的知识竞赛、主题征文和集中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广播电视和网络党支部的作用,创新教育载体,从而提高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端正其入党动机。

培养考察关。听取思想汇报、确定灵活的谈话制度和在日常工作中压担子是培养和考察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考察是否真正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是否真心实意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刻苦学习有明显进步并取得良好成绩?

是否有为集体和他人的服务和奉献精神?是否能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他人的关系?是否在群众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可以针对以上标准制订出可操作性强和量化标准的“建党对象意见征询表”,充分征求党内外意见,并将调查结果纳入党员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时间上,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进行;在谈话内容上,要涉及到政治、经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谈谈他们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问题,从而全方位了解其入党动机和思想境界;在方式上,可以选择面谈也可以选择书面汇报,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相结合,既有严肃的话题,也有轻松地拉家常;考察的范围,既包括学业成绩、工作表现,也包括在学生宿舍、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多层面、多方位的考察和客观的调查,可以客观了解其实际情况,又避免了走后门、讲人情等负面的东西。

组织发展程序关。对于条件比较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支部要及时召开支部大会讨论确定为重点发展对象。首先由入党联系人对所联系的入党积极分子作详细点评,分析其优缺点,支部大会在充分听取支部党员意见的基础上,充分酝酿,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确定发展对象。在发展程序上,要严格执行有关组织发展程序,坚持做到:培养考察期不满一年的不发展,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不发展,党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未经学校党校学习或未结业的不发展,在各方面没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不发展,学业成绩达不到中等以上或当年有重修、不及格情况的不发展,入党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不发展等,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新党员的质量。

预备党员转正关。吸收入党积极分子从组织上入党,只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第一步,为防止“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干、预备期松一半、正式党员成懒汉”的情况出现,学生党支部应健全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的考察制度,严格把好转正关。坚持对其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及工作情况的考察,要求其应比入党前更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接受支部所分配的工作,参加支部活动;要听其言、观其行,考察是否树立了坚定的信念、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在关键时刻是否经受得住考验,将党员置于群众、舍区的监督之中;预备期间每一个季度至少要向支部汇报一次思想或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对于入党后不思进取、先进性不突出、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提出警告或延长预备期;对违反校规校纪、经不起考验的甚至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则要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最后,特别强调的是,要挑选党性强、素质好、热爱党务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入党联系人。传播学先驱库尔特·卢因认为,把关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把关人都是有感情、有思想、有各自思考问题的独特方式的个体,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觉上来处理问题。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把关人素质的要求和制度化的考核。

2.建章立制,完善制度,是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的保障。质量是党员发展的生命,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是质量的保证。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做到程序严格、手续完备,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党员发展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杜绝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失职渎职事件。

党课党校培训制度。新生入学开始,各基层组织要及时组织全体新生上党课,成立党章学习小组,使大学生一进校就能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在确定为发展对象后,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推荐他们参加学校党校的系统学习,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

严格共青团推优制度。要明确各级共青团组织在推优制度中的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标准,申请入党的学生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参加党校学习和定为重点建党对象准备发展入党时,都要经过所在团组织的推优,从而促使团组织推优工作的规范化。

强化入党联系人制度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度。要求党支部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都要指定两位党员联系人,并加强对联系人的教育和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和组织观念,把联系人对被联系对象了解程度、谈话记录以及被联系人的进步情况进行意见反馈,做到定期考察、总结、汇报,真正使联系人把工作落到实处。在党支部大会确定发展对象后,由入党联系人组织召集发展对象的同学代表进行座谈,征求对发展对象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发放“建党对象意见征询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各党支部要认真征求发展对象的班主任、学生工作秘书、研究生导师和任课党员教师等相关教师意见,对于评价意见不高的,要暂缓发展或者不予以发展。

实施公示制度。为增强发展党员工作透明度,减少发展工作中的失误,对拟吸收为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人员,都要进行公示,并将公示的结果提交支

部大会讨论。公示的地点主要有:单位布告栏、校院系相关网站的入党公告栏和学生舍区入党公告栏等。

政治审查制度和发展材料审查制度。通过查阅档案、外调(包括去人去函)、个别谈话等形式,党支部全面审查发展对象家庭和社会关系情况,支部书记要与发展对象正式谈话一次,并填好《政审登记表》。审查发展对象的详细材料包括:入党申请书、个人自传、共青团推优表、培养教育考察标、党校培训登记表、党校结业证书、政审登记表、外调证明信、入党志愿书和思想汇报(预备党员转正还需备齐转正申请书和入党后的思想汇报)。一般来说,入党积极分子应至少每月向党组织递交一份思想汇报,预备党员则至少每季度汇报一次。

上级党组织专人谈话制度。上级党组织派专人找发展对象谈话,了解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并提出是否同意吸收其入党的意见。

责任追究制度。高校应制定并实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具体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入党介绍人和考察人没有如实地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的政治立场、思想品质、工作表现等方面的真实情况,致使发展工作出现严重失误的,追究入党介绍人和考察人责任;二是党小组向党组织推荐发展对象不公开、不民主、不慎重,造成发展党员质量问题的,追究党小组组长的责任;三是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不严格履行入党程序或者没有进行公示的,追究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四是发展手续不齐全、把关不严,造成发展工作失误的,追究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的责任,等等。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对于进一步强化相关党员、干部的责任心,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保证新党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施发展计划和发展对象预报制度。做好学生党员发展计划和发展对象定期上报工作是把好支部党员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党支部应该在每学期开学初通过支部大会明确支部本学年的发展计划和发展对象,在有发展计划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地进行考察吸收。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二、三年级的优秀分子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

3.开拓创新,不断拓展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新方法、新途径。保证党员发展质量是党的政治生命的大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与时俱进,把创新思维贯穿于党员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创新党员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首先。

上一篇:马尔库塞爱欲解放论思想的成因下一篇: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