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60周年志愿者活动通讯稿

2024-08-21

校庆60周年志愿者活动通讯稿(精选10篇)

1.校庆60周年志愿者活动通讯稿 篇一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重庆交通大学60周年校庆志愿者

服务指南

情系交大 志愿六十

重庆交通大学校庆办公室 共青团重庆交通大学委员会 重庆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〇一一年十〇月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重庆交通大学60周年校庆志愿者誓词

我志愿服务于重庆交通大学六十周年校庆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践行志愿服务理念,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热情服务,珍惜和维护重庆交通大学的声誉,为重庆交通大学争光,为校庆添彩。让志愿者的微笑成为重庆交通大学最好的名片!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目录

第1章 志愿者与志愿服务........................................................5 1.1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的意义..............................................5 1.2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9 第2章 基础知识培训.............................................................13 2.1重庆市概况.................................................................13 2.1.1 重庆简介........................................................13 2.1.2 重庆历史........................................................13 2.1.3 历任领导........................................................20 2.1.4 旅游资源........................................................21 2.1.5 其他...............................................................24 2.2重庆交通大学概况......................................................25 2.2.1 交大简介........................................................25 2.2.2 历史沿革........................................................28 2.2.3 人才战略........................................................29 2.2.4 名师荟萃........................................................30 2.2.5 知名校友........................................................32 2.2.6 学校领导........................................................34 2.2.7 科研成果........................................................35 2.2.8 学术交流........................................................36 2.2.9 交大精神........................................................36 2.2.10 学科专业......................................................38 第3章 校庆志愿服务志愿者管理办法.....................................43 3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3.1校庆志愿服务的要求...................................................43 3.2校庆志愿服务的规范...................................................44 3.3校庆志愿者管理..........................................................45 3.4志愿者安全保障制度...................................................48 3.5志愿者激励方案..........................................................51 3.6志愿者应急处置方案...................................................52 第4章 校庆志愿者礼仪知识培训............................................53 4.1服务礼仪基本原则......................................................53 4.2仪容礼仪....................................................................54 4.3仪态礼仪....................................................................56 4.4见面礼仪....................................................................66 第5章 校庆志愿者服务工作技巧培训.....................................73 5.1应变技巧....................................................................73 5.1.1平日的积累.....................................................73 5.1.2 临场发挥........................................................74 5.2沟通技巧....................................................................75 5.2.1 沟通前的心里准备..........................................75 5.2.2 善用肢体语言.................................................76 5.2.3 化解沟通中的矛盾..........................................77 5.2.4 怎样使沟通更有效..........................................77 5.3合作技巧....................................................................78 5.3.1 相互信任是合作的基础...................................78 5.3.2 共同的目标是合作的灵魂................................78 5.3.3 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78 附件:....................................................................................80 常见医疗小知识...............................................................80 4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第1章 志愿者与志愿服务

1.1 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的意义

(1)我国志愿者行动发展史

1993年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自此展开。

1994年1月,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实施。截至2001年3月,全国“一助一”结对已达250多万对。

1994年12月5日,中国志愿者协会成立,全国各省级协会随后逐步建立,构建起组织管理网络。

1995年,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创建工作开始试点。目前,全国已建成多种模式的服务站24000多个。

1996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试点,1998年全面实施;迄今累计选派了10015名志愿者到中西部207个贫困县,从事每期半年到两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志愿服务。

1997年12月,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亲笔题名。

1998年8月,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成立,负责规划、协调、指导全国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承担中国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职能。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1999年6月,“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实施。1999年9月,广东省通过国内第一部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此后,南京市和山东省也先后通过青年志愿者立法,为全国的志愿服务立法奠定了基础。

2000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对青年志愿者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进行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

2000年5月,中国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全面实施,“一助一”结对服务、服务站建设、大学生志愿者教育科技文化“三进巷”等工作有机结合,整体推进。

自1994年起,各地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APEC上海会议、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等国内国际大型赛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青年志愿者在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1年3月,注册志愿者制度实施,以青年为主体包括许多中老年人在内的志愿者积极报名注册。

200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共青团中央和外经贸部共同发起成立“中国2001国际志愿者年委员会”,负责规划、指导、协调国际志愿者年期间全国的志愿者工作。

我国志愿服务发展历史

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3月5日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年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日。在3月5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近年来许多地区通行的做法。据悉,2000年“3-5月”期间,各地广泛动员和引导青年围绕西部大开发、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心手相6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连,情系西部”、“百万志愿者进社区”、“绿化周围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就在2000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决定把每年的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3月5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近年来许多地区通行的做法。志愿者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

志愿者的概念

“志愿者”(英语volunteer)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来源于拉丁文valo或velle,意思是“希望、决心或渴望”。在西方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志愿者是在职业之外,不受私人利益或强制法律驱使,为改进社会、提供福利而付出努力的人们。就是指不受私人得益的驱使、不受法律强制,是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

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则将“义工”(“志愿者”)定义为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同时将义务工作定义为:“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志愿者下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2)志愿者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3)志愿工作具有的四大特性

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4)志愿服务的领域

包括扶贫济困、帮残助老、扶幼助弱、抢险救灾、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大型活动、慈善捐助等。

(5)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宗旨

通过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青年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6)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口号

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

(7)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原则

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

(8)志愿者图标意义

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又是英文“志愿者”的第一个字母“V”,红色。图案中央是手的造型,也是鸽子的造型,同时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白色。

标志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表达“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志愿者主题。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9)世界志愿者日

每年12月5日

(10)中国志愿服务日

每年3月5日

1.2 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1)怎样做好一名优秀的志愿者

首先要对志愿服务有深刻的理解;其次要时时处处践行志愿精神;第三是要不断学习志愿服务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第四能够将志愿服务融入个人的生活中,体验健康、成长、快乐、美丽、成就等价值追求。

(2)志愿者具备的五大条件、四大特征、五种境界

“志愿者”的概念可以从5个条件界定:

1、是自愿。即主观自觉选择,没有强制性。

2、是不图物质报酬。即动机上不追求物质报酬,但不否定开展志愿服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3、是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即服务的内容应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和困难群体的利益,不是社会非困难群体的小团体利益;同时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能够通过正常的市场交换获得的服务(困难群体除外),一般不能作为志愿者服务的内容。

4、是奉献自己的力所能及。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智力、经验的人9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是志愿者外,出于自愿的献血、捐献骨髓、捐款捐物的人,也是志愿者。

5、是非本职职责范围内。

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五种境界

第一层:帮助别人,自己快乐。这是初为志愿者最深最直接的感受,在帮助别人后,看到别人因而获得快乐而自己因此也变得快乐。

第二层:身为志愿者,心是志愿者。不论身在何处,不管人到哪里,离开了服务场所也处处留芳,手有余香。为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服务社会。

第三层:关爱他人 , 关爱自己。志愿者是爱的群体,把这种对服务对象的爱转化为对自己的朋友爱人同事家人的爱和关心,去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

第四层:发动社会,服务社会。用我们的影响力去让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都来关心我们的服务对象进而关心我们这个社会。

第五层:生命不息,奋斗不已。送人玫瑰,传播文明,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做志愿者,一辈子!

(3)志愿者的工作态度与责任

1、志愿者在决定参与某项服务前,必须清楚了解服务的内容和要求,与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是否相符,对工作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志愿者不可轻率作出承诺,但对承诺了的服务必须尽心尽力完成,如因客观原因,确实无法覆行承诺的应做好解释工作。

3、应尽量了解服务对象,明白其真正需要,常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在提供服务时,应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不应用自己的想法去对待别人。

4、要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不应随意公开服务对象的情况或资料。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5、要尽量与服务对象保持良好的关系。

6、对服务机构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对服务机构的人和事,在没彻底了解之前不宜妄加批评。

7、要虚心听取服务机构的意见,在服务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与服务机构的联系。

(4)如何处理本职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关系

每一个志愿者都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与志愿服务。如果参与志愿服务与本职工作发生矛盾时,建议以本职工作为重。如果参与志愿服务给本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建议减少或暂停参与志愿服务,等到时间和精力允许时再参与。

(5)应当如何认识和看待志愿服务

目前,社会上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一些观点比较片面,一些比较积极。片面观点有:1.认为志愿服务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2.认为志愿服务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3.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服务。

积极的看法应该是:1.每个公民都有参与志愿服务的能力、权力和责任。2.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3.志愿服务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4.志愿服务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促迸社会和谐。

(6)志愿者在服务中如何保护自己

志愿者面对复杂的社会之时,应该学会自我保护,具体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慎重选择志愿组织,要懂得选择一个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志愿组织,以保障自己的权益。二是注意量力而行,不参与超出自己能力和素质、难度太大的服务活动。三是健全保护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从事服务的志愿者要有11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自救的意识和技能。四是对于一些长期性、危险性的志愿服务,志愿组织应当为志愿者购买保险。总之,服务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工作环境并调节好心态。

(7)为什么要做好志愿服务的宣传

有人认为宣传志愿服务或为配合宣传而做志愿服务是“作秀”,这是错误的认识。做好志愿服务宣传,可以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认知率、参与率和支持率,营造“人人参与、各方支持”的志愿服务良好氛围。同时做好志愿服务宣传,可以引导全社会向善、崇善和行善,弘扬文明风尚,促进社会进步。所以,志愿服务的宣传和志愿服务同样重要。

(8)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具有的态度

奉献多一点索取少一点真诚多一点虚伪少一点 微笑多一点脾气少一点赞美多一点批评少一点 行动多一点埋怨少一点宽容多一点狭隘少一点 谦虚多一点骄傲少一点自律多一点散漫少一点 踏实多一点浮躁少一点平和多一点焦虑少一点 理解多一点隔阂少一点信任多一点怀疑少一点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第2章 基础知识培训

2.1 重庆市概况

2.1.1 重庆简介

重庆市,简称“渝”,是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和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誉为东方“芝加哥”,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重庆定位为国际大都市。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组团式城市,因多山多雾素有山城、雾都的别称,因夏季天气炎热,而有火炉的称号。位于重庆主城区北部的两江新区是截至目前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亦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2.1.2 重庆历史

清代以前

距今两万年至三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活在今重庆地区。13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今重庆地区的枳(今重庆市涪陵区)、江州(今重庆市重庆主城区)、垫江(今重庆市合川区)建都。周庄王八年(公元前689年),巴、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后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下属单位。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辖地。宋代时,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改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重庆府。至此,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在宋朝末期,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先后攻陷阆中、德阳、资中、遂宁等多个四川重镇。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夏,成都已危在旦夕,10月,蒙军为堵截从重庆救援成都的援军,在合川打响钓鱼城之战。在战斗中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被流弹击中身亡,此后欧亚各战场蒙古众王回师争夺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续20年,甚至改变了欧亚战场的格局。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蒙古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正月,重庆被蒙古军队攻破,入城时蒙军遭到激烈抵抗,后蒙军在重庆大肆屠杀。而合川钓鱼城直到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才被占领。元、明、清三代,重庆府之称延续,为四川行中书省(元)、四川布政使司(明)、四川总督(清)管辖。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清朝开埠时期

1876年9月13日,英国以“滇案”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其中规定英国可向重庆派驻领事。1890年3月31日,中英签订《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确定重庆作为通商口岸。随后英商开辟从宜昌到重庆的轮船航线。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

1895年,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日称为《日清讲和条约》)中规定,重庆(连同苏州、杭州、沙市)成为中国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分别在重庆建立了领事馆区,并一同强行划出了部分地盘作为驻军和安置侨民的区域。法国在重庆南岸区弹子石附近于1901年先后建立了水师码头和兵营。1902年,沙俄在渝中区枇杷山上建立了俄罗斯公馆。1912年,德国在南岸区南山上建立了德国公使馆。

(3)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由于修建成渝铁路案搁浅,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后,1913年,四川军政府废府设道,以道统县。废重庆府,置川东道,以川东道领导巴县、江津县、长寿县、綦江县、南川县、永川县、荣昌县、铜梁县、大足县、壁山县、武胜县、合川县、江北县、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云阳县、万县、开县、达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大竹县、万源县、忠县、酆都县、垫江县、梁山县、酉阳县、秀山县、黔江县、彭水县、石砫县、城口县、涪陵县等36县。今重庆主城区,隶属巴县。今重庆辖区内除潼南县以外,悉隶属川东道。1921年,刘湘在重庆设置商埠督办处,任命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市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1922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1926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1927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潘文华任市长,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1929年重庆15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从巴县分离,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首任市长潘文华。民国五年(1916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升为院辖市之前,先后7次在重庆设立四川省长行署、四川省长公署、四川督军公署、四川省政府。是当时四川省实际上的政治中心。1936年改设四川省代为管理的一等院辖市(即地区代管的直辖市),并管理贵州省桐梓、遵义地区。

1939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重庆亦是既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第六个中央院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即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以及江北区、南岸区,而北碚市(今北碚区)为中央行政院和临时政府所在地。

(4)重庆陪都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战前线每况愈下,1937年7月淞沪会战打响后不久,国军便陷入被动,为防止首都被攻陷后陷入混乱,中华民国政府于1937年11月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遵循迁都大计,交代属下的文官、参军两处干员,清点好中华民国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连夜登船,先离南京而首途重庆。并于12月1日正式办公,仅仅13天后日军便攻破南京。重庆于1937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首都。1937年9月,驻扎重庆的川军刘湘部攻入日租界,宣布收复租界。1938年,英国、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移驻重庆。1940年再定重庆为永久陪都。1941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庆发表文书与纳粹德国宣战,德国大使馆关闭。1941年12月,韩国流亡政府迁入今渝中区办公,经过国民政府许可,重庆成为1941-1945年间大韩民国(流亡政府)的临时驻地,韩国政府临时办公场所随其不断迁址而时有变化,如杨柳街、石板街,吴师爷巷1号,莲花池街38号。在1937年到1944年间,重庆作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来自浙江、湖南、安徽、湖北、江苏、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百万移民迁往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这一群体被重庆本地居16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民称作“下江人”。同时,数以万计的企业、学校,近8万吨黄金都搬迁至重庆,因此重庆成为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另外,国民革命军空军的作战飞机,美国志愿飞行团“飞虎队”都曾经驻扎在重庆。在抗战中,重庆共组织川军62万人,占川军总数的一半还要多,是川军的绝对主力。出川作战的57个师中,有一半以上的部队均是重庆籍士兵。重庆是中国战场最激烈,双方损失最严重的空战战场之一。据统计,在重庆大轰炸中,日机空袭重庆共达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伤14100人,炸毁房屋17608幢,有30所学校曾被轰炸。国民革命军空军出动3117架次,击落日机191架,击伤400余架,击毙日军飞行员375人,中国军队损失飞机277架,有224名空军飞行员在空战中牺牲。重庆是中国战场上最大规模的空战战场。后蒋中正在渝中区邹容路与五四路口设立“精神堡垒”昭示国民政府与重庆人民抗战到底,愿战败而亡不愿投降而亡的决心。在渝中区人民公园有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在校场口得意世界附近亦有重庆大轰炸纪念遗址。1941年6月5日,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公共防空大隧道中,躲避日军地毯式战略轰炸的7764名市民窒息死亡,酿成“大隧道惨案”,是重庆作为首都3年来单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据1980年代不完全统计,重庆的陪都遗迹有近400处,随着重庆数十年大规模建设,有些遗址已不复存在。现存有代表性的遗迹主要有两类,一是蒋介石、宋美龄等要人的官邸、旧居;二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战在渝留下的纪念地,如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的旧址。位于重庆南山上的黄山国民政府遗址与总统官邸和位于渝中区的红岩村遗址(原属沙坪坝区)是重庆抗战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保存最完整和相对集中的一处文物大遗址。1945年,中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其后的制宪国大中,虽未规定中华民国首都之所在,但却以法律形式规定重庆为永久陪都,国民政府在1949年播迁台湾后,重庆作为中华民国的永久陪都之法律地位,至17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今依然有效。

(5)国共内战时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政府(中国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1946年2月10日,重庆市区较场口在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时发生骚乱事件,李公朴、施复亮称其遭到“殴打”。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和新闻记者及劳协会员等六十余人也被“打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来称其为“血案”“惨案”[2],而中华民国方面则称之为“较场口事件”。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2日,重庆发生火灾,延烧十八小时,死亡近万人,全市建筑损失大半,中国国民党指中国共产党纵火,史称九二火灾。同月九日,南岸大火,焚毁八十余家。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1日,总统令公布政府将于10月15日第二次移渝办公。解放军攻占重庆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3日,李宗仁代总统由穗飞桂林,行政院各首长由穗迁渝。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5日,宣布国民政府正式在渝办公。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8日,陪都各界欢迎政府迁渝大会。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重庆的南泉战役打响。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1月17日,美国宣布关闭驻重庆领事馆。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直接授权中统对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共政治犯进行“最后解决”,400多中共政治犯被处决,后被称为11.27事件。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1月28日,国民政府由渝移蓉。

(6)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第一次直辖时期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一年半以后撤销),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而当时西南大区驻地亦设在重庆。1952年6月,经过2年的突击式修建,连接四川省省会成都与当时的中央直辖市重庆的成渝铁路完工,这是中18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线。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命令嘉奖西南铁路工程局两年修通成渝路,实现了四川人民40年的修路愿望。毛泽东为此亲笔题写“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1954年7月,西南大区、川东行署区撤销,川东行署区首府北碚市并入重庆,重庆市从直辖市降为省辖市,重新并入四川省。

四川省治时期

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三线建设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的核心城市。从1964年至1968年4年间,从上海、江苏、东北等地内迁三线职工27万余人,占重庆当时企业职工的1/4以上。1965年和1979年,全国三线建设重点控制铁路工程川黔铁路和襄渝铁路相继通车。1975年,重庆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1969年-1972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重庆地区出现武斗,市区工业受到严重破坏,部分街道被夷为平地,由于兵工厂众多,重庆是全国武斗最严重的地区,共计死亡1170人,伤7000余人,失踪6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其中发生在九龙坡区几个军工企业间的杨家坪武斗轰动全国,现沙坪坝区沙坪坝公园保留有全国唯一留存的红卫兵公墓。1983年,永川地区八个县并入重庆市,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市代管四川省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第二次直辖时期

1997年3月1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恢复重庆直辖市的议案;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2003年4月10日,重庆市旨在缩小重庆主城区与新重庆地区经济差距的“百镇工程”正式启动,首批启动40个镇。标志全国城乡统筹计划实验实施的开始。2003年12月23日晚22时15分,位于重庆开县高桥镇境内的中国石油川东钻探公司罗家16号井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19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造成国内最大的一次天然气泄漏事故,众多人员伤亡。2005年10月12日至13日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并指定重庆为常任主办城市。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123个城市参会。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发〔2009〕3号《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把重庆市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7月16日,科技部正式授予重庆渝北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牌匾。2010年2月,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2010年6月18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其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碚区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2010年6月29日,台湾海基会和中国大陆海协会在重庆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又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英文译名: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

2.1.3 历任领导

1997年直辖以来主要领导: 市委书记

■张德邻(1997年6月18日2002年10月)

■黄镇东(2002年10月1999年6月)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包叙定(1999年6月2009年11月)

■黄奇帆(2009年11月至今)

2.1.4 旅游资源

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重庆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又有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景观。全市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世界自然遗产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

风景景观

仙女山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重庆十佳旅游景点,特色旅游胜地,地属武陵山脉,位于重庆市武隆县境乌江北岸。仙女山总面积8910公顷,平均海拔1900米,最高峰2033米,以其江南独具魅力的高山草原、南国罕见的林海雪原、青幽秀美的丛林碧野景观誉为“东方瑞士”,她与神奇的芙蓉洞、秀美的芙蓉江、世界最大的天生桥群地质奇观、经典雅致的华邦酒店(4星)组合为重庆最佳旅游观光度假胜地。素有“东方瑞士”、“山城夏宫”之称的仙女山美得辽阔,美得让人窒息。冬季仙女山白雪皑皑,银妆纱裹,大草原滑雪、赏雪、雪地烤羊,把酒临风,兴致昂然;夏季园内气候湿润,茫茫林海,清风吹拂,凉爽宜人,是休闲、度假、避暑的绝好去处。高山草原是最引以为骄傲的游览景观,其旖旎美艳的风光被广大游客誉为具有西欧牧园风情的“草场公园”和“南国第一牧场。

茶山竹海

位于永川区城北2公里处,拥有2万亩大型连片茶园和5万亩巴渝第一大竹海。茶山竹海主要景点有桂山茶园、青龙茶园等三大片茶21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园和金盆竹海、竹海迷宫等六大片竹海,另外还有朱德楼、田坝子古墓、天子殿、薄刀岭等景点。薄刀岭海拔1025米,为渝西最高峰。共5家度假村和20余户旅游定点农家。游客在景区可品尝到茶、竹系列特色菜品,可欣赏到茶艺表演,还可参与采茶、制茶、制陶、篝火晚会等游乐活动。风光旖旎的中国茶山竹海面积有117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7%,国家一级环境空气质量,是理想的天然氧吧。同时,它是中国国家国际象棋队集训基地。武侠巨片《十面埋伏》国内唯一外景地。2万余亩连片茶园和5万亩浩瀚竹海连绵缠绕,交相映衬。

北温泉公园

位于北碚区,北濒嘉陵江,南倚缙云山。其前身为温泉寺,初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公园依自然地形而建,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翠竹森森,林木葱茏,风景如画。园内景物以四大殿为中心。接引殿后有一山泉细流汇成的方池,池上石桥栏杆上刻有麒麟、芭蕉及花鸟等图案,皆为明代之作园中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北温泉公园内有泉眼10处,泉水日流量5675吨,水温35°C-37°C,属弱碱性硫酸型矿泉,对皮肤、关节、肠胃等部位疾病有一定疗效。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自然风光中最有价值的一段:瞿塘峡、巫峡十二峰、小三峡、三峡红叶,就在重庆境内。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它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奇光异彩。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三峡全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其余景点推荐:武隆天生三桥武隆芙蓉江江津四面山北碚缙云山北碚金22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刀峡涪陵大木花谷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垫江牡丹园

历史古迹

合川钓鱼城、大足石刻、涪陵白鹤梁、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奉节白帝城、龙河悬棺群(石柱)、小三峡悬棺群(巫山)、江津莲花石。

主城景点

朝天门

位于重庆城东北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今天的朝天门客运码头之上,有宏伟的朝天门广场,是俯看两江汇流,纵览沿江风光的绝佳去处。十分壮观。右侧长江汇合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

重庆人民大礼堂

位于人民路学田湾,是邓小平、刘伯承主政西南的时候修建。由张家德先生设计。整个建筑布局合谐,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重庆市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她分明是一座静默的圣殿,无时无刻不在分享和倾听着一代又一代重庆人的光荣与梦想。

山城夜景

山城夜景是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每当夜色降临,万家灯火高低辉映,如漫天星汉,极为瑰丽。山城夜景得益于两江环抱,双桥相邻,江中百舸争流,流光溢彩。桥面千红万紫,宛如游龙,动静有别,有似不夜之天。重庆市区三面临江,一面靠山,倚山筑城,建筑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而上,城市风貌十分独特,由此形成绮丽夜景。“不览夜景,未到重庆”,雄伟的山城重庆,以辉煌的夜景闻名海内。

中国三峡博物馆

三峡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展示重庆和三峡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环境物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如果说重庆人民大礼堂是20世纪50年代重庆的标志性建筑,那么,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是21世纪初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一颗镶嵌在山水园林的山城重庆心脏的璀璨明珠。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加勒比海水世界

重庆加勒比海水世界位于国家4A级景区——重庆南山旅游核心地。公园占地近1000亩,分为室内、室外主题水乐园两部分,聚集16种世界级水上游乐设备,年人流量预计达到100万人次,将成为辐射整个西部的世界级主题水乐园。

2.1.5 其他

名人纪念:聂荣臻故居、刘伯承故居、赵世炎故居、邓雪芹故居、冯玉祥故居、秦良玉陵园、甘宁坟、严颜墓、红三军司令部旧址、陈独秀旧居、愚王祠、杨尚昆故居、刘子如故居

寺庙道观:大佛寺、双桂堂、银杏堂、螺罐山、慈云寺、观音寺、绍龙观、老君洞、华岩寺

特色古镇:磁器口、长寿古镇、中山古镇、涞滩古镇、龚滩古镇、石蟆古镇、偏岩古镇、龙潭古镇、东溪古镇、大昌古镇、双江古镇、西沱古镇、汉风古镇、白沙古镇、安陶古镇、石桥古镇、洪安古镇、龙兴古镇、三江古镇、黄龙古镇、安居古镇、塘河古镇、丰盛古镇、后溪古镇、路孔古镇、清泉古镇、松溉古镇、塘河古镇、双江古镇、走马古镇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2.2 重庆交通大学概况

2.2.1 交大简介

重庆交通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一所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占地3200亩,南岸校区与双福校区功能区分、优势互补。南岸校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地处长江之畔、南山山麓,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是学校开放办学的窗口;双福校区位于重庆西部新城江津双福新区福星大道,紧邻重庆外环高速,远眺缙云山脉,设施现代,环境舒适,是学校潜心育人的沃土。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1951年11月,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为建设大西南,创建了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康藏公路筑路指挥部政委的穰明德任首任校长。1960年8月,成都工学院土木系、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水工系和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并入学校,组建重庆交通学院;同年,学校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1985年,学校成为国家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重庆其他交通类院校并入学校。2006年,学校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2009年,国家批准在我校设立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学科专业覆盖面广,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25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7个普通本科专业、28个高职(专科)专业,并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教学实力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1.4亿元,建成了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0个省部级质量工程建设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强,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7个省部级重点科技平台,基础及专业实验室(中心)达30余个。师资力量雄厚,1800余人教职员工中,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等省部级及以上专家教授12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500余人;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韩其为院士、梁应辰院士等15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定期到校授课(讲学)。截至2010年12月,全日制各类各层次在校生22864人,其中,本科生17116人、硕士研究生1853人、博士研究生77人。

学校是国家交通建设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为国家特别是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西部高原、山区、库区的大跨径桥梁设计理论与建设、维护关键技术,山区复杂条件下隧道设计理论与控制技术,内河港口建设与航道治理,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材料与修筑关键技术等领域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显著优势。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20余项。学校主办3种学术期刊,主办的《应用数学和力26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学》由中国科学院钱伟长院士任主编,是SCI和EI的收录刊源,以中、英文版向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际检索机构的收录源刊。

学校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与贝宁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3 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学生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大学生“挑战杯”全国金奖等国家级奖励。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连续13年超过90%。办学6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高原冻土专家武憼民,原四川省副省长刘晓峰,原四川大学校长陈君楷,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孟凡超,交通运输部监察局局长钟华等在内的八万余名毕业生。

学校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充分肯定,温家宝、李岚清、贺国强、钱伟长、陈至立等领导同志先后到校视察。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8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重庆交通大学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立足重庆,面向西部,突出交通特色,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交通行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努力把学校建成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知名、区域优势突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2.2.2 历史沿革

重庆交通大学自 1951年11月创办以来,经历了多次改换校名、多次变更隶属关系、多次搬迁校址的艰辛办学历程。

■1951年,为建设川藏公路急需,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重庆设立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51年11月7日,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办学地点设在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

■1952年,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学校。

■1953年,西南交通学校更名为重庆公路学校。

■1954年,重庆公路学校更名为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

■1955年,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更名为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

■1958年,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

■1960年8月,成都工学院土木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迁入四川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共同组建为国家普通本科院校——重庆交通学院。办学地点为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

■1971年,重庆交通学院并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办学地点为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

■1979年1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恢复和增设一批普通高校 的精神,交通部决定恢复重庆交通学院,并由交通部直接管理。同年5月,重庆航务工程学校与重庆交通学院合并,学校本部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迁出至重庆航务工程学校校址——重庆市渝中区黄沙溪。

■1984年7月,重庆交通学院本部陆续迁回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

■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重庆交通学院增列为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1986年,交通部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并入重庆交通学院。

■2000年1月,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重庆交通学院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办学地点在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原南岸区七公里)。

■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7年,学校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

■2009年,国家批准在重庆交通大学设立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年,国家批准在重庆交通大学设立“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11年,国家批准在重庆交通大学设立“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7月,占地2400亩的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一期工程建成。重庆交通大学形成双校区办学格局。

2.2.3 人才战略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人员5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韩其为院士、梁应辰院士是我校特聘教授。学校还拥有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科技29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英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等省部级专家120余人次;聘请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在内的15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2.2.4 名师荟萃

郑皆连(1941.7.17-),男,中国工程院院士,路桥工程专家。重庆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1965届校友,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1968年首创我国双曲拱桥无支架施工新工艺,解决了不立拱架修建拱桥的难题。1976年主持设计了广西第一座无支架施工钢筋砼箱拱桥,十多年中修建此类大桥达40多座2万多延米,占当时广西公路大桥总数70%。1992年任邕宁邕江大桥钢骨钢筋砼拱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和大桥专家组组长,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跨径的钢筋砼肋拱桥,他提出了千斤顶斜拉扣挂悬拼架设拱骨架技术和连续浇注拱肋外包砼技术,国内首创,广泛推广。

韩其为(1933.11.2-),男,汉族,湖北省松滋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水库淤积)专家,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自1964年开始,韩其为采用力学与随机过程相结合的方法,对泥沙运动统计(随机)理论进行了长期研究。研究获水利部论文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前国际水利学会主席林泰造和肯尼迪等著名学者对其评价很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鉴定认为:“研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泥沙运动统计理论体系,有显著的开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泥沙运动理论的发展”。

梁应辰(1928.8.30-),河北保定人,1994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道和港口工程专家,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作为三峡工程航运专家,参加了三峡工程各个阶段有关航运工作,对三峡工程30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坝址选择,技术攻关,科学论证,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

王梦恕(1938.12.24-),河南省温县人,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誉主任。王梦恕院士从事铁路工程科技工作40余年,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理论研究、科学试验、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指导设计、施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促进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顾安邦(1935.10-),男,汉族,江苏无锡人,博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大学教授。195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同年分配到成都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任教,1960年院系调整随迁重庆交通学院,曾任重庆交通学院副院长。2006年6月10日,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第十五届颁奖大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在此次颁发的6个不同类别的茅以升科学技术奖中,顾安邦教授荣获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奖项——桥梁大奖。截至目前,全国高校中仅有4人获此殊荣。

刘忠(1963.8-),博士,教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桥梁非线性与空间分析研究。在大跨径拱桥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分析及施工控制等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完成和承担了多个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5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周志祥(1958.4.11-),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交通运输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第一层次人选,重庆市桥梁与隧道学科学术带头人,山区桥梁与隧道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全国土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著31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100余篇部,获得发明专利十余项;主研完成“大中型桥梁检测、维护、加固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横张预应力砼梁工艺及性能试验研究”,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桥梁结构损伤机理与神经网路”,获得2008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2000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共9项;在“桥梁结构行为与新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获“全国交通系统青年科技英才”等多种荣誉称号。

陈洪凯(1964.10-),男,重庆江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振兴重庆争光贡献个人。迄今,代表性专著有《危岩崩塌演变理论及应用》《公路泥石流力学》《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危岩防治原理》《岩石边坡渗流与排水机理研究》;发表论文210篇,被SCI收录6篇、EI收录29篇、ISTP收录2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国际领先水平,得到同行专家高度赞赏。研究成果在西部地区大量推广应用,解决了8000多公里干线公路沿线的泥石流、危岩崩塌灾害,确保了三峡库区50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周建庭(1972.9.8-),浙江金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围绕结构安全监测、评价与加固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主持和主研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项,主持横向项目25项。

2.2.5 知名校友

谢邦珠,男,1961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道路与桥梁专业,全32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国十大桥梁人物,现任四川省公路设计院高级技术顾问、四川省川交公路咨询公司顾问总工程师,为国家级设计大师。

郑皆连,男,1941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1965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桥梁与隧道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路桥工程专家。

刘晓峰,男,194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70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水道与港口系,高级工程师。现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蒋树屏,男,1978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前身),“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获得者,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董事长、首席专家,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何志军,男,1981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桥梁系,全国十大桥梁人物,贵州省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

孙云,男,1981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全国十大桥梁人物,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

周哲玮,男,1950年6月生于湖北武汉,1982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现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

孟凡超,男,1982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桥梁系,全国十大桥梁人物,中交公路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赖明,男,1956年8月生出生于江苏徐州,1982年毕业重庆交通学院,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第9、10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罗霞,女,1962年生,重庆人,1982年毕业重庆交通学院道桥专业,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道均,男,1962年生,重庆市人,1983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桥隧专业,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工,道桥专家,国务院政府33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特殊津贴专家。

钟华,男,1983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路桥专业,交通运输部监察局局长。

朱碧新,男,1986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管理专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裁。

周文,男,1986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道桥系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广西北部湾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事。

冉仕平,男,1988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道路工程系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现西藏交通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兼总工程师。

王劼耘,男,1988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路桥专业,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公司总经理。

姜友生,男,1988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桥梁工程专业,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党委书记。

刘先鹏,男,1990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港航专业,全国十大桥梁人物,中交二航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海怀,男,1968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1991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水港系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现任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刘春红,男,1995年从重庆交通学院应征入伍,第七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现任武警交通部队第四支队副支队长。

2.2.6 学校领导

校党委领导

党委书记刘伦党委副书记唐伯明周直李宝娣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校行政领导

校长唐伯明副校长王智祥梁乃兴黄明王昌贤易志坚王平义

校纪委领导

校纪委书记李宝娣

2.2.7 科研成果

建校以来,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在西南地区交通和三峡工程建设的重大科技攻关中取得了大量有影响的成果,成功解决了西部地区300多项交通建设关键技术,产生了3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如解决了钢管混凝土世界第一跨径拱桥——重庆万县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难题,为三峡工程175m水位线决策和施工通航方案论证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等。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以及茅以升科学技术最高奖——“中国桥梁大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0多项,其中一等奖6项。近5年,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1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3亿多元,2006年科研经费近1亿元;申请专利150余项,主持编写57部国家行业规范,12项成果被列为国家和省部级重点推广项目,出版学术著作2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0多篇。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2.2.8 学术交流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初期,我校便开始派遣出国留学生,随着学校的的不断发展,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先后公派赴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挪威、瑞士、澳大利亚、丹麦等国留学及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考察访问、合作研究、援外工程

等各类出国人员数百人次。我校与美国堪萨斯大学、俄国圣彼得堡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越南河内大学签订有校际交流协议。

1987年我校开始聘请长期外国文教专家,迄今已聘50余人次。邀请短期讲学专家近130余人次,聘请10名外籍学者为我校名誉教授。

我校接受了美籍华人张剑潭先生、日籍华人宋永琨教授的专业书籍、期刊等数千册,定期接受德国港口工程协会赠送的专业期刊。学校自2004年开始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

2009年3月25日我校首个孔子学院在贝宁科特努揭牌。国家汉办正式同意重庆交通大学与非洲贝宁共和国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共建孔子学院。3月25日,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在阿波美-卡拉维大学校园举行,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和贝宁共和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部部长阿比约拉为孔子学院揭牌。重庆交通大学首个孔子学院建立。

2.2.9 交大精神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教学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以队伍建设和条件建设为保障,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人才培36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养目标落实到教学计划中,课程建设改革落实到教材建设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做到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学生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多次获得大学生“挑战杯”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等奖励。从2007年起学校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进入重点批次招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良好,毕业生供不应求,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连续13年超过90%。2000年、2009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在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学校荣获“优秀”等级,排名第一;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交大师生秉承“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校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立足重庆,面向西部,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造就了独特的学校精神。学校因交通发展需求而建立,在发展交通科技和培养交通建设人才中不断壮大,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交通科研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取得的一项又一项高水平研究成果,成功地解决了西部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公路、水路交通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为国家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学校的毕业生在西部交通行业具有广泛影响,西南地区6个省(市、区)的交通厅厅长、副厅长、总工程师多数毕业于我校;西南地区交通行业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中,我校校友占多数,特别是西藏自治区交通行业75%以上的高级技术人员是我校校友,长江沿线水运建设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多数是我校毕业生。

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建校之初的川藏公路建设和金沙江水运开发到如今的山区高速路网和三峡工程建设,广大教师扎根西部、献身交通、攻坚克难,逐步形成了具有交通特质的情系西部、实干奉献、开拓进取的“铺路石”精神,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学校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37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最基层”,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生班级,延伸到学生宿舍,覆盖到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了鲜明的育人特色。一代代学子传承、弘扬“铺路石”精神,扎根基层,实干奉献,勇于开拓,在大西南的崇山峻岭、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铺路架桥,治河筑港,挥洒青春,建功立业,浇筑人民致富坦途。

2.2.10 学科专业

学校按照“稳定与优化工科,强化经管与理科,扶持人文与社会学科”的专业建设思路,以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为重点,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建设品牌专业和优势专业群,形成了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相符合的专业结构与布局。形成了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业及7个市级特色专业。同时学校紧贴需求,设置并重点建设了新办专业,新办专业均具有学科基础,大部分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发展而来,教学条件好,师资充足,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

学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善创新”的原则,设计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因材施教、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利于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项保障措施得力,培养方案得到很好的执行。

省部级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部重点学科:

桥梁与隧道工程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重庆市重点学科:

桥梁与隧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程力学

材料学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部分特色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该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是国内较早设立的以公路、桥梁工程为主的土木类本科专业之一。建校初期,学校设立了公路工程、桥梁工程等本科专业。该专业现设有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隧道与轨道交通工程、岩土与地下结构工程、建筑结构工程、检测与维护技术6个专业方向,培养以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为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依托的基础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科研流动站”、“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等4个交通部及重庆市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和“道路与铁道工程”2个博士点及“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交通部“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山区道路结构与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交通土建材料重庆市重点工程实验室”4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及5个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实验室(中心);“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该专39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业依托的重点学科在大跨径拱桥设计与施工控制、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桥梁新结构与新工艺、旧危桥加固改造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与优势,许多成果编入国家行业规范。该专业现有师资96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3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3人,重庆市“名师奖”获得者1人,“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1人,“重庆直辖10周年建设功臣”1人,“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1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9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该专业始终重视发挥科研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每年举办的“桥模、建模及承重大赛”都成为校园科技活动的亮点,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大批毕业生已成为西部地区交通行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及高层管理人员。“桥梁工程”、“工程测量学”、“钢结构”和“隧道工程”课程为重庆市精品课程,“桥梁工程”是重庆市推荐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出版省部级优秀教材2部,《桥梁工程》、《桥梁工程控制》、《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等5部教材被列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为该专业1965届毕业生,是原交通部10所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唯一一名院士。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该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是国内较早设立的港口航道专业,从建校初期的水道与港口水工建筑专业发展而来。该专业依托的学科基础有重庆市重点学科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与重庆市共建重点实验室“水利水运工程实验室”、“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和一级学科博、硕士点“水利工程”,拥有“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工程中心”、“重庆市高校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和“重庆市航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原直属交通部的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有目前国内高校中40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规模最大的港口航道实验基地,实验厅(室)面积1.8万平方米,试验场4.0万平方米。该专业依托的重点学科成果丰硕,完成的航道整治、港口、水电站、枢纽工程研究,涉及西南地区几乎所有通航河流或相关工程。该专业现有师资3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名师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韩其为和梁应辰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该专业特聘教授。该专业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毕业生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近年来,该专业教师获各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编写国家统编专业教材10部,“港口工程学”和“航道工程学”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港口工程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交通运输专业

该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设立于1982年,紧密结合交通运输的发展特点与社会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基础理论,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社会急需的汽车运用与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及铁道运输、交通运输管理与物流方向的技术及管理人才。该专业依托的学科基础有重庆市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一级学科博、硕士点“交通运输工程”,拥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实验室”,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及公路运输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1人。近5年,该专业在校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20余项奖励。该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多数已经成为西南地区运输行业、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汽车检测与营销.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或主要领导。该专业现有师资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近年来完成各类教改和重点课程建设项目41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10项,编写国家统编专业教材7部。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2009年评估中取得排名全国第十二的好成绩,进一步提升了我校该学科在全国的声誉和影响力。

工程管理专业

该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设立于1984年,以重庆市重点学科及一级学科博、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重庆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部交通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以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高等级公路运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为特色,构建了注重理工基础和管理实际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现有师资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及资助人员3人。该专业很多专业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拥有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或咨询师职业资格。专业实验室“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主要应用软件与市场同步,与企业应用对接。近年来,“工程项目管理”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16门;完成各类教学改革项目8项,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1项;担任了工程管理交通土建管理普通本科教材主任委员单位,出版教材14部,包括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第3章 校庆志愿服务志愿者管理办法

3.1 校庆志愿服务的要求

(1)诚心奉献

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不计报酬、乐于奉献、为他人服务、为60年校庆做贡献,这是对志愿者基本要求,也是志愿精神的具体体现。

(2)守时守纪

志愿者要遵守工作时间,按时到岗上岗;对志愿者有很多纪律要求,如持有效证件上岗、遵守工作规范、遵守场馆安全规定等。遵时守纪是对每一个志愿者最基本的要求,每一个志愿岗位的顺利运转都离不开志愿者的自觉自律。

(3)热情服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交大60年校庆是重庆交通大学为庆祝43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建校60周年举办的一次盛会,届时,我们将迎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杰出校友及其他尊贵客人。60年校庆是对交大建校成果的肯定,也是交大学子寻求归宿感的重大契机。在校交大学子,尤其是从事校庆服务的志愿者们,一定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热情的服务态度去迎接每一位到访客人、校友。

(4)坚守岗位

岗位没有主次之分,每一个岗位都对60年校庆的成功举办影响重大,因此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是身为志愿者应尽的义务。

(5)团结互助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志愿者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整个志愿者团体的一员,要注意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团队的有序运转取决于成员间的诚实、理解和尊重,取决于团队成员间的团结互助。

(6)不求私利

校庆志愿者是不求任何私人利益的,按照惯例,执委会除了为志愿者提供一些必要保障外,不会直接支付工资及物质报酬,志愿者不是为获得利益而来。

3.2 校庆志愿服务的规范

(1)工作证使用规范

要想进入某一场所或区域,需持有相应的工作证。工作证记录着持有者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姓名、职务、部门和持有者的进入权利等。志愿者只有持有相应的工作证才能进入某一特殊的场所或区域,要在一个醒目的位置44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佩戴工作证,损坏或丢失了要及时补办,并且不可将工作证借予他人。

(2)工作规范

志愿者上下班时要办理登记手续,工作开始前要弄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因故无法到指定岗位履行职责时,要及时请假,不能无故缺席。工作时要注意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穿戴指定的服装,并且要保持制服的干净整洁。

(3)服务规范

服务期间,志愿者有机会接触来自不同城市、不同民族的宾客、校友,他们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要尊重他们,做到友好、礼貌和谨慎。

(4)团队合作规范

校庆志愿服务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的志愿者,当一个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在工作的时候,它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要了解团队的目标与任务,知道团队沟通的渠道,熟悉团队成员,协作互助而不是各自为战。

3.3 校庆志愿者管理

(一)志愿者的权利

1.了解校情校史;

2.在岗位确定之前表达参与工作岗位的意愿; 3.获得必要的工作保障; 4.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5.对校庆志愿者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6.参加校庆志愿者评比表彰;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二)志愿者的义务

1.2.3.4.5.遵守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传播志愿服务精神; 完成相应的培训;

服从志愿服务工作岗位的安排;

服从指挥和调配,认真完成志愿服务工作任务; 服从志愿服务期间所在团队的管理。

(三)志愿者的服务领域

志愿服务岗位主要有会务工作、礼仪引导、综合接待等,包括接送站、一对一引领式接待、安排住宿、日常服务、会场服务、跟车服务、外语翻译、秩序维护、咨询引导等多项工作内容。

(四)志愿者的保障

一、工作保障 1.2.3.4.5.制发志愿者工作证; 提供工作制服装备;

对特殊工作岗位提供工作期间的餐饮; 对特殊工作岗位补贴相应通信费; 提供必要的公共交通服务。

二、表彰激励

评选优秀校庆志愿者个人、团队和工作机构,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

(五)志愿者志愿服务规范与服务要求

1、志愿者参加一切志愿服务活动,必须依照重庆交通大学60周年校庆志愿者要求统一着装;

2、以自身的行动实践志愿者精神,不对服务对象及其特征进行评价诋46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毁;

3、廉洁自律,不以任何形式及理由收取服务对象的财务。

(六)志愿者安全注意事项

1、志愿服务中应该尽量避免与人发生争执,若出现问题,应妥善处理;

2、当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暴力威胁时应及时报警并及时告知工作组相关负责人。

(七)志愿者日常管理

1、经共青团重庆交通大学委员会审核批准加入的志愿者,必须填写登记表,并签订志愿服务承诺书。根据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内容,指定志愿者所在工作组,分组负责人为其直接负责人。该负责人负责及其所领导的志愿者的工作安排、进度、和质量监督管理等;

2、在志愿服务开始之前,其所属工作组应该首先对志愿者进行相关培训与考核;

3、在征求志愿者同意的情况下,工作组有权利调整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如志愿者有提出要求,工作组也需根据实际情况,为其调整工作内容;

4、校团委工作人员将对志愿者档案实施统一管理;

5、工作组志愿者将遵照本管理条例执行,且每个志愿者都有直接负责人,负责人对其相关活动负责,不得有跨领域行为;

6、各组负责人直接对志愿者组负责,配合所联络的工作组进行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及时协调各组与校团委之间的关系,每天按时向校团委汇报工作、思想情况;

7、校庆各工作组出现临时紧急状况需进行志愿者调配时,各组负责人需通过本组联络员报送校团委,校团委审核后进行统一调配;

8、志愿者原则上不允许请假。若有特殊情况,需提前一天出具书面假47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条(一式两份),交之其直接负责人,负责人需及时将情况上报至校团委,经审核后方可批准;

9、志愿者无故迟到累计达两次或缺勤一次,将对其提出公开书面批评。情节严重者,将由其直接负责人与校团委商议做出裁决方案;

10、对于不履行义务的志愿者校团委将根据相关规定,取消其志愿者资格;

11、违反志愿者管理规定处理的志愿者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当因不符合法律及校庆工作相关规定而导致的责任。

《重庆交通大学校庆60周年志愿者管理条例》最终解释权归由重庆交通大学校校团委。

3.4 志愿者安全保障制度

(一)为规范重庆交通大学校庆60周年志愿者各项工作,完善各机构管理层的管理机制,更好的完成上级传达的各项任务,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加强工作力度,保障全体志愿者的人身安全,以确保校庆60周年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此安全保障制度。

(二)志愿者的安全保障主管机构为校庆办公室下设的安全保障组,直接对重庆交通大学校庆60周年校庆期间志愿者的安全保障工作(医疗、食品、器械、设备等)。

(三)校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以确保各项安全工作为前提,校庆办公室安全保障组负责保障与会人员的人身安全、各安全事项的拟定和传达等工作。

(四)志愿者在校庆期间必须听从校庆办公室、校团委及相关负责人的安排,做好各自职能,跟从集体,统一行动,不得私自离开岗位。志愿者除48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工作以外的各项安全校庆办公室及志愿者组概不负责。

(五)校庆办公室、校团委和各组织机构负责人有责任监督志愿者的行为威胁到校庆及个人安全的行为必须予以制止。校庆工作以外的时间,志愿者的人身安全由志愿者本人负责。

(六)志愿者在工作期间必须保持通讯设备通畅,如因联络不通,导致的意外,校庆办公室及校团委概不负责。

(七)安全保障部门拟定的各项安全保障事项及培训计划,布置校庆的总体工作,各志愿者必须认真学习,增强自身安全意识,并在校庆工作期间严格遵守,配合一切安全工作的安全工作检查与开展,如因不遵守安全规则导致的后果,由志愿者本人承担。

(八)安全保障组以及志愿者组的后勤保障部人员要经常对校庆的活动器械进行检查,管理好医疗用品、食品的安全卫生安全及使用安全,及时排除事故隐患,如因管理不善导致的后果,有相应的组长及负责人承担。

(九)校庆办公室及安全保障组将与志愿者组后勤保障部共同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提供志愿者安全保险。

(十)每位志愿者有义务配合安全保障工作,保障校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一)安全保障组及志愿者后勤保障部必须通力合作,确保安全制度的落实,负责具体安全工作的实施。安全保障组组长与志愿者后勤保障部部长有义务进行监督。

(十二)安全保障组与后勤保障部负责安全制度落实检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安全意识,并且必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主持整改事故隐患,及时上报,提出处理意见。

(十三)如因安全保障组及志愿者组后勤保障部失职,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两组组长有责任处理事故承担相应责任。

(十四)安全保障组及志愿者组后勤保障组后勤保障部实行逐级的例行49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检查以保证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全隐患。每位承担相应工作的志愿者应及时检查自己使用过的计算机及电源插座等;志愿者办公室及校庆相关部门、各会场负责人必须随时检查电器及线路等。

(十五)未经安全保障组、志愿者工作组后勤保障部批准,任何人、任何部门不准私拉私改电源线。如有此类要求必须报上级领导批准,由相关专业人员负责操作。

(十六)各小组办公室应进行值班制,每天工作结束后离开办公室前,由当日负责关闭窗帘、空调、照明、及其他电器;并负责锁好大门后方可离开。

(十七)各会场及办公地点实行禁烟。

(十八)校庆工作的办公区要配置相应种类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并保证好有效。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由安全保障组及志愿者组后勤保障部统一管理。

(十九)火灾目击者应迅速将着火物附近的可燃物移开。救火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油类或电线失火,应用砂或纺织物等扑灭切勿用水灭火;

2、衣服着火,立即在地上打滚较易扑灭;

3、先救人,后抢物。抢救物品时,应先抢救账册、凭证及重要文件或贵重物品;

4、在烟火中抢救,应用湿毛巾掩着口鼻。

(二十)志愿者有下列情况之一,安全保障组及志愿者组后勤保障部视情节分别给予直接责任人和安全责任人以经济或行政处罚,必要时追究其法律责任。

无视安全保障工作,违反有关安全保障事项及规范者,经指出拒不执行的;

1、损坏安全设施、消防器材设备、消防设施或挪作他用的;

2.小学校庆活动通讯稿 篇二

20xx年12月9日下午,xx小学成了欢乐的海洋,因为这里进行着以“风采飞扬,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培正创校122周年纪念暨xx小学同学日活动。每当筹备校庆活动的.时候,一拨拨家长义工总会穿梭在校园里为孩子的班级装扮课室,为孩子们搭建大舞台,与孩子们一起融入浓浓的校庆氛围。活动当天,师生们的节日热情消融了寒冷的天气。在xx校长的带领下,全体师生在校庆这方大舞台上,留下了风采飞扬、快乐成长的印记。被评为20xx年的红蓝之师们与善正学子们昂首阔步,展现至善至正的风采。参与文艺汇演的教师们与各年级的学子们更是风采飞扬,沁人心脾的歌声、乐器声,惟妙惟肖的扮演,无不令在场的师生、家长和嘉宾舒心开怀、铭记心间。一曲百转千回、寓意深刻、嘹亮激扬的退休老教师合唱《天路》,抒写着红蓝薪火代代快乐传的情怀。一曲《唱响培正》更是鞭策所有红蓝之子在刷亮培正“至善至正”文化品牌的道路上不断追求,风采飞扬,快乐成长,收获满怀。

xx小学xx供稿

3.校庆60周年志愿者活动通讯稿 篇三

校庆60周年校园文化活动方案

2012年11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华诞。为喜迎校庆到来,团委拟将从2012年3月起,围绕校庆主题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活动,凝聚青年力量,逐步推进校庆氛围的营造,做好校庆60周年庆典的预热工作。

一、主题选定

青春一诺,甲子长歌

二、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关于6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的要求,以“隆重、热烈、简朴、务实”为原则,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围绕校庆主题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富有共青团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调动青年师生的爱校之情,广泛发动其参与到校庆活动中来,营造浓厚的校庆氛围。

三、工作安排

4.志愿者活动通讯稿 篇四

20xx年11月24日上午,志愿者开始了大学生涯的第一次志愿服务—打扫天封塔。本着“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志愿者们组织了这次活动。来到天封塔,我们从工作人员那里拿来扫把﹑毛巾等工具后,便开始了分工工作,4个人扫地,5个人擦栏杆,3个人擦门窗,还有2个人倒垃圾,这些事情虽然微不足道,但也是一种体验。对于活动,总会有人手不够,干活很累等情况发生,但志愿者们最后还是很好的完成了。

“累”是每一个人的感觉,而从另一面的显示,每个人都表现出了自己的认真负责。每个人认真负责的完成了志愿者的任务,累就不算什么了,也让大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以及团队协作的开心。作为一个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种陶冶。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微小的,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太有限。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时,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帮助他人,也更深刻地领会到“人”的意义。

5.助残志愿活动通讯稿 篇五

——记孤独症儿童帮扶计划顺利开展

10月12日下午,伴着明媚的阳光与柔和的轻风,8名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助残项目部的新生志愿者在副部长李季欣的带领下,来到了雨露嘉和潜能开发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受到了此中心老师与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帮扶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

活动伊始,李季欣副部长向志愿者们作了短暂的培训动员,强调了帮助孤独症儿童时的一些禁忌与方法,并引导志愿者们观看了特训老师给低龄孤独症儿童进行室内课程,初步掌握了与孤独症儿童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志愿活动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的是协助特训老师在室内开展日常训练课程。课程包括帮助低龄孤独症儿童完成滑滑梯,走独木桥等活动训练。志愿者们分组进行帮扶,面对小朋友们纯真的脸庞,志愿者们用春天般的温暖,夏天般的热情,积极而耐心地陪同其进行课程训练。随着志愿服务的进行,开始的隔阂与陌生渐渐消去,小朋友与志愿者间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室内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接下来进行的是室外活动课程,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而不刺眼,志愿者们陪同小朋友们踢球,荡秋千……完成各项康复运动。并对表现较佳的小朋友发放糖果以示奖励。各种互动活动更加增进了志愿者与小朋友间的感情。时间匆匆流逝,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小朋友们吃力却真诚的向志愿者们挥手告别,其中有一位小朋友更是怀着不舍之情,趴在栏杆上,目送着志愿者们离开。这深深的离别之情感染了每一位志愿者。此次志愿者活动圆满结束,志愿者们纷纷表示下次还会来看望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也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帮助孤独症儿童的行列中。

中国人民大学志愿者协会

助残项目部

6.校庆60周年志愿者活动通讯稿 篇六

瓯江是温州城市的血脉和灵魂,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瓯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让更多的游客群众来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工商系企管1101班的同学在江心屿轮渡码头开展了“情系瓯江水,共创和谐温州”为主题的环保志愿者活动。

五月正是春末夏初的季节,不骄不躁,阳光正好。5月19日,企管1101班的同学来到轮渡码头,由两个男生负责拉起事先准备好的宣传横幅,醒目标语引来了不少人的驻足。剩下的同学负责为前来的游客分发环保小卡片,宣传环保意识。同学们给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阐述环保的知识,号召大家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保护瓯江的生态行动中来,一起为向河里扔垃圾的不良行为做斗争。

7.校庆60周年志愿者活动通讯稿 篇七

演出开始前,西化社区党支部书记付丽娟致辞,她说,经历抗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要更加坚定对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追求。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抗日精神,用实际行动服务居民,为推动我市加快实现振兴发展共同奋斗。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旋律此次演出拉开了序幕,节目内容包括独唱、合唱、音乐剧、舞蹈等共12个精彩纷呈的节目。由老年大学表演的开场大合唱《抗联组歌》气势恢宏、激情昂扬,歌曲演唱《抗日英烈颂》告诉后代子孙要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丰功伟绩、拼搏精神,京剧《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舞蹈《中国朝前走》、独唱《王二小》、舞蹈《哗啦啦的黄河水》等节目震撼了全场观众,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8.60周年校庆征文 篇八

这里是辽沈地区化工人才培养的摇篮,这里是我国化工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

这里的学术氛围如此浓郁,无数学子深切地受到了科技的吸引,这种强大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去学习,去钻研,去创造,书写着化工大学永不间断的奇迹。跟随着这个活力四射的崛起的新力量,攻破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而您却是如此的谦虚,将过去的成绩已经化为历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不断的迎接着新的挑战。

六十载桃李芬芳,薪火传承。桃李天下是您不懈努力的回报,不断的新的科教人才在我校扎根生长,是因为您海纳百川的气魄。勤奋,求是,进取,创新的校风将推动者一代又一代化大人开拓未来。

9.庆祝60周年校庆致辞 篇九

尊敬的布小林主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亲爱的校友们、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庄敬集会,庆祝内蒙古大学建校60周年。

李纪恒书记、布小林主席等领导莅临庆祝活动,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内蒙古大学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寄托着党和国家对内蒙古大学发展与贡献的殷切期望,代表了全区各族人民对办好内蒙古大学的共同期盼与美好祝愿。内蒙古大学3万多名师生员工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在此值得纪念的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内蒙古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自治区党委政府致以我们内大人崇高的敬意!向出席庆祝活动的各位领导、来宾朋友、海内外校友表示热忱的欢迎!向为内蒙古大学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各位前辈先贤,向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至诚的谢忱!同时,请允许我代表内蒙古大学现任领导班子,向所有海内外校友、全体师生员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此时此刻,我们由衷感念党和国家、自治区党委政府60年来为内蒙古大学的创建和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特别关怀!我们深切缅怀高瞻远瞩、呕心沥血、高起点领导开创内蒙古大学事业的乌兰夫校长!深切怀念在各个历史阶段为内蒙古大学建设发展奋力开拓、倾情奉献的先哲名师!内蒙古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永远铭记他们的卓越贡献!

大学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1957年,成立十周年的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对现代高水平综合大学的需求日益迫切。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由北京大学等十多所著名高校倾力支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在祖国北疆拔地而起、高起点起步。她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胜利的具体体现,是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赠予自治区成立10周年的一份厚礼,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重大成就。内蒙古大学的创建,开创了古老草原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崭新历史,开启了内蒙古高等教育事业新的光辉 篇章。

建校伊始,乌兰夫校长远见卓识,主持确立了:内蒙古大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既要注重办学质量、在全国达到一定高度与水平、成为自治区最高学府,又要面向内蒙古民族和地区的实际,繁荣发展内蒙古民族文化、培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双重任务”办学方针。并亲力亲为,四方奔走,求贤若渴,惜才胜金,延揽大批学界俊彦、杏坛名师,带来名校积淀悠久的治学传统和学术精神,奠基了新生的内蒙古大学堪称全国一流的师资水平、崇高的大学精神和纯真的大学灵魂。

改革开放后,伴随科学春天的到来,内蒙古大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事业欣欣向荣,开创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的系统研究、破译契丹小字、首创草地生态学、培育首例首批试管牛羊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名驰遐迩,建校仅__周年后的1978年,名列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成为莘莘学子心驰神往的神圣殿堂。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时代社会急剧变革,人才流动陡然加剧,内蒙古大学经历了__多年的人才外流时期。在国家“211工程”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内蒙古大学坚持“双重任务”办学方针、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信念不动摇,不忘初心,卧薪尝胆,坚守前行,砥砺奋进。

新世纪以来,伴随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中西部“一省一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双一流”建设支持下,学校建设发展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性转机,办学实力、内生活力与贡献水平进入快速提升的新时期。近十年来,学校面向海内外的人才聚集力显著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了“从人才外流到回流”“从以硕士为主到以博士为主”“从优秀博士到高端人才”的三大历史性转变,教师中的博士比例由__07年的__.1%提升到67.7%,高端人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人才培养能力和贡献水平显著提升;学术成果国际影响力增长到__07年的17.7倍,受到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者的关注,支撑引领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在战略决策咨询、文化传承创新、自治区文化强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面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与日俱增,日益成为自治区建设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60年来,内蒙古大学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双重任务”办学方针,传承援建名校治学传统和大学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扎根边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特色强校,不断固本强基、守正进取、博采众长、开放变革,形成了“求真务实”的校训和“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铸就了内大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为地区发展进步、民族团结振兴、国家繁荣昌盛作出了突出贡献。13万多名莘莘学子在这里完成学业,奔赴自治区和祖国各建设领域,他们或勇立时代潮头,成为各建设领域的带头人和中坚力量;或扎根基层,成为国家建设的稳固基石。他们坚实的步履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他们闪光的足迹,弘扬着特有的内大精神;他们的倾情奉献,铸就了母校不朽的丰碑;他们秉承“求真务实”校训,牢记内大人责任与使命,不忘初心,自强不息,守正进取,拼搏开拓,为国家和自治区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六十年栉风沐雨,一甲子春华秋实。内蒙古大学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走出了一条在边疆民族地区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发展道路,谱写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壮美 篇章。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兄弟院校、社会各界、广大校友倾力相助的结果,是历代内大人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结果。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今天的内蒙古大学,基于60年的非凡办学底蕴,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在国家和自治区“双一流”建设战略指引下,在自治区新的人才政策和“骏马计划”支撑下,正向着“双一流”的高远目标,昂然奋进!

同志们,朋友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双一流”建设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一定要根植祖国北疆大地,践行“双重任务”办学方针;秉承“求真务实”的校训,传承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扎根边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特色强校。

我们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创造性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大学“双一流”建设路径,在追求一流贡献与创新中加快学校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贡献活力。

我们要坚持实力水平提升与深化改革的双轮驱动,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发展、一流学科建设、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引领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国际化水平提升等“六大战略”,加快深化学术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科研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民主管理制度、社会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六大改革”,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水平,积极发挥“城市智慧的心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引领先进文化的先锋”作用,努力成为我国北部边疆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民族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祝我们内蒙古这道祖国北疆风景线更加亮丽!

10.校庆60周年志愿者活动通讯稿 篇十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校歌是一所学校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

女:它似号角,激励着大家为学校发展而努力奋斗。

男:它似旗帜,引领着大家自身前途而乘风破浪。

女:校歌了蕴藏了我们民大的精神,男:校歌中凝聚了全体师生的智慧。

女:正值庆祝云南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的日子,我们迎来了校庆系列活动—“校歌人人唱”。男:今天,我们敞开心扉,释放激情。

女:今天,我们纵情高歌,放飞梦想。

男: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到场的各位评委。

他们是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女:下面,我来介绍本次活动的比赛规则。

男:校歌也可以翻转,校歌也可以high起来!我的校歌我做主,今天这个舞台,就是让你展现不一样的自己!

女:现在我宣布:校庆系列活动“校歌人人唱”正式开始!

男: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天的比赛就要告一段落了。

女:在这说再见的时刻,谢谢今天到场的评委和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男:希望今天参赛的同学能动员一下你们周围的朋友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女:今天在场围观打酱油的同学也提高一下自己参赛的积极性。

男:请大家继续关注在明天、后天同一时间的比赛

女: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男:再见!

比赛规则

一、本次比赛,赛形式不限,你可以用任何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校歌演绎出来。

二、本次比赛采取现场举牌的方式进行评判,五位评委中有三位通过,即可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上一篇:奋斗吧,少年作文900字下一篇:你的城池,我的荒年,该用什么来祭奠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