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管解决方案

2024-08-10

数字化城管解决方案(10篇)

1.数字化城管解决方案 篇一

数字化城管解决方案

哈尔滨凌之迅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4月9号

第一章项目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国家发挥后发优势,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在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是整个信息化的关键。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应用者,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能够产生强劲的示范辐射作用,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市管理滞后几乎成为各个国家、各个城市的共性问题。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城市建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城市管理相对滞后,主要是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置;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方式粗放,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

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将全面的整合全市各委办局中与城市管理有关的数据、应用和业务资源,通过数据中心逐步建成,我们可以先提供城市管理的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可以提供为各相关业务部门服务的整体的资源共享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避免了部门间互相调用数据的繁复性和重复性,从整体的网络和软件架构设计上保证资源的有效集中和共享利用。同时也为政务资源的共享整合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共享模式。

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建立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第二章建设目标:

城市管理主要是市政管理,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和城市环境的维护,涵盖了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城市国土房产管理、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建筑管理等内容。

建设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确、敏捷、高效,为社会公众创造和谐、整洁、安全、优美的城市环境。该系统将全面的整合全市各委办局中与城市管理业务有关的数据、应用和业务资源,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依托政务外网,以数据采集、处理、整合为手段,建立涵盖全市与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为职能部门业务管理和网上办事、公众和企业信息查询提供共享平台;在该共享平台基础上,应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创建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系统运用图形化的形式展示全市各类资源的分布,全面、准确反映各类资源的信息,并具有面向社会及时发布信息的功能。第三章系统拓扑图:

第四章系统应用模型:

第五章系统功能: 数字城管系统由基础子系统和扩展子系统组成,包括10个基础子系统以及四个扩展子系统。

5.1基础子系统

5.1.1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为城市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子系统。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分为手持终端系统和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5.1.2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受理来自城市监督员、社会公众的城市管理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审核记录,立案后传递给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任务人员。主要功能包括业务受理、登记、立案、咨询、投 诉、建议、定位和转发等功能。

5.1.3协同工作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5.1.4地理编码子系统

地理编码服务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置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置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在空间信息支持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应用。

5.1.5监督指挥子系统 监督指挥系统设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状况。

5.1.6评价统计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5.1.7视频监控子系统

将视频监控信号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或监控电视上显示,实现对城市各类部件和事件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

5.1.8城市部件更新子系统

将视频监控信号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或监控电视上显示,实现对城市各类部件和事件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

5.1.9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人员使用该系统对使用的地图库进行随时维护。5.1.10应用维护子系统 系统管理员使用该工作平台,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置组织机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 等日常维护工作。

5.2扩展子系统

5.2.1领导办公子系统

领导办公子系统特别为作为“城市管家”的市政府相关领导、城管局相关领导而开发,领导只需要手持相应的智能手机,打开“城市管家”城管终端软件,即可随时随地进行 在线办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5.2.2公众交互子系统

系统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作为沟通桥梁与公众进行互动,让公众亲自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系统创新提供短信、彩信二种方面的问题上报方式。公众可直接利用自己的拍照手 机,进行现场问题拍照、录音,然后发送到监督指挥中心。5.2.3大屏幕显示子系统

大屏幕显示子系统是利用大屏幕或者投影的方式,大范围地展示城市管理过程中当前的主要状态、进展信息,以供领导更好地进行监督与指挥,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大屏幕 显示子系统分为案卷信息显示、案卷详细信息显示、地图显示三部分。5.2.4数据交换子系统

为了充分挖掘城市管理数据信息的作用,比如对各专业部门的综合评价表现在政府信息网站上进行公布以进行公众监督,对常用的数据信息预留接口,以在有需要时能够很方 便地把数字城管系统中的数据共享出来。

第六章系统特点: 6.1解决目前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管理迫切需要使用信息化的手段作为技术支撑来改变传统模式存在的许多弊端:信息不及时,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等。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网格化管理模式,打破城市管理的条块分割,建立城市管理联动新机制、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6.2创新管理模式,再造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

由传统“小城管”步入科学系统、长效、综合的“大城管”格局。由城市管理领导小组、监督指挥中心,负责对全区市政、规划、工商、交通、园林、绿化、建管、房管、环保等部门进行相关职能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统一调度,集中整治,联合执法,管理配套。城市管理问题由专人监督,集中到监督指挥中心进行统一调度,达到综合整治、联合执法,强化了管理力度和效果,改变了传统城市管理体制中执法机构多头、职能交叉重叠及处罚不一,推诿责任,管制力度弱化的局面。城市管理公众参与、全民互动。充分发挥全体市民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公众对城管的理解,发动公众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解决城管与公众的矛盾对立现状,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做出贡献,为市政府树立关注民生的形象。

第七章数字城管系统带来的社会效益 : 7.1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

数字城管项目的实施,使城市管理化“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城市环境状况极大改善,预计系统建成后,将实现: 问题发现率:90% 任务派遣准确率:98% 问题处理率:90%平均处理时间:12小时 问题结案率:90% 7.2促进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

城市管理问题的反映有了“直通车”。

减少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实现管理组织的扁平化,形成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同管理城市的格局。

解决大量下岗职工,特别是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7.3提高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水平,具有广泛的拓展空间 “数字城管系统”的应用,如数据库的建设和网上办公的推进,使政府电子政务广泛应用,并带动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应用,从而推进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水平。另外,新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用于城市管理,而且对于其他领域的管理也同样适用,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拓展空间。

7.4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社会影响力

“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的迅速发展,而公共管理和服务环境的改善将引来更多企业的关注,进而吸引大量企业投资和入驻,可增加政府的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八章数字城管系统带来的经济效益 : 8.1整合市政管理资源,统一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整合城市管理各部门的人力,物力,进行统一分配,统一管理。减少,节约各部门的巡查人力,车辆出行等费用。克服多头处理,重复处理等弊病,事件处理成本大大降低。8.2降低各种突发事件引起的经济损失

由于城市部件(如:井盖丢失等)问题,普通事件及突发事件(如爆管、火灾)能够被及时发现,使得人员伤亡、资源流失、财产损失得到极大的降低及控制,直接经济损失将会大大减少。8.3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

建立“数字城管系统”,将极大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每年将为居民、从业人员和旅游者带来巨额的社会福利增量,经济效益将相当可观。8.4规范的遵从性

满足国家地理编码标准,满足建设部的城市市政系统建设相关规范,中国移动的城管通相关规范。8.5系统具有高可伸缩性和可用性

系统采用集群组网,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用性。8.6低成本

城管通终端可以进行数据、地图及软件的自动更新升级,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8.7高定位精度

系统采取“GPS+LBS”定位方式,可以保证定位精度和成功率。8.8可管理性强

系统支持SNMP V3,可与运营商设备网管或综合网管对接,有很强的可管理性。支持灵活定制

系统支持灵活的定制,可以保证需求的及时响应。8.9支持本地化的售后服务

拥有完善的本地服务体系,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售后服务。

2.数字化城管解决方案 篇二

本刊讯3月10日, 中国移动自贡分公司与自贡市高新区管委会正式签署数字城管合作协议, 启动自贡数字化城管的建设。四川移动副总经理尹显智、自贡市四大领导班子出席签字仪式并致辞。

数字城管的启动, 标志着自贡移动把信息服务拓展到了新的战略领域, 为全业务运营奠定了基础。一是拓展了全业务运营的深度。此项目不仅实现了移动电话、固话、宽带、呼叫中心等业务的全面营销, 而且建立了覆盖自贡地区四区两县及47个单位的城市管理专属网络。二是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城管通系统建设完成后将与目前在建的自贡市12319城乡环境管理服务热线系统有效整合, 将为自贡市城市管理提供前台及内部运营做全面的技术支撑, 推动分公司全业务运营从推广型向资源整合型的转变。三是打造了全业务项目团队。此次项目合作, 分公司与集合网络部、集团客户部、市场部及合作伙伴, 组建起大型全业务项目队伍, 为自贡分公司全业务运营坚实了人力基础。

尹显智在签约仪式上致辞时指出, 2006年自贡移动就与自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数字城市”的协议, 推出了城管通、公安警务通、手机OA等项目, 积极推动自贡的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 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好评。此次协议的签署, 是城市信息化建设新的里程碑, 公司将全面落实与协议的各项内容, 加大在自贡的投资力度, 为自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数字化城管解决方案 篇三

关键词:数字城管;智慧城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99

现代化城市的迅速发展,导致一系列的城市规划和运行失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管理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整个城市的有序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正在努力探究,试图寻求一种更为合理的、更加适应当今信息化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近年来,我国主要城市也进行了一些城市管理模式的尝试,从前期数字城市管理模式,再到目前的智慧城市管理模式,人们对城市管理的思考逐渐完善与发展[1]。

1 数字城管

1.1 数字城管的含义。数字城管,即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通过对整个城市的所有的城市管理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以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其工作原理是将每个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管理系统之中,这些元素包括;路灯、井盖、邮筒以及电话亭等等,例如某街道上的一个路灯不亮了,无须拨打投诉电话,只需要运用GPS定位系统进行追踪,城市管理部门就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城市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1.2 数字城管的实施历程

(1)我国数字城管的首次尝试。2003年,网络化城管的课题首先在北京东城区开展研究,2004年10月正式上线运行,这是我国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首次尝试。经过一年左右的运行,东城区信息化城管项目得到了广泛的高度评价,2005年7月,被国家建设部正式命名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2)确定首批试点城市。随之,国家组织在全国主要城市进行推广,并且确定了杭州、扬州、上海长宁、上海卢湾、深圳、武汉江汉区、烟台、成都以及南京鼓楼等十个试点城市(城区)。2005年8月,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该系统是由东城区政府和数字城管课题人员共同编制而成。2005年9月,南京鼓楼区数字城管系统率先投入运行,这也标志着数字城管的全面推广拉开了帷幕。

(3)数字城管的全面开展。2006年3月,国家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数字城管试点城市,包括郑州、诸暨以及台州等17个城市。随之,同年4月,杭州与扬州数字城管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试点城市的良性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年建设部颁布了42号函,确定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城管,包括一些具备综合条件的县级市。

2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

2.1 数字城管的存在问题。随着我国数字城管的模式不断推行,一些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总体管理意识薄弱。由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根深蒂固,主管数字城管项目的领导没有足够的重视。数字城管关键在于城市或者城区的政府行政机关的建设,并且最重要的是政府工作人员切实保证实施,在信息系统搜集到城市元素出现问题的时候,要立即采取对策解决问题,为城市居民排忧解难。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政府领导对数字城管认识不到位,一贯只有重视城市经济发展的思想,而忽视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虽然在体制上确认了数字城管项目,但是实际操作没有落实,政府领导的不重视也直接导致了相关部门的执行力不够,阻碍了数字城管的发展[2]。

(2)数字城管建设水平有差距。虽然数字城管在多个城市或者城区进行了试点,但是各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特别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本身就比较缺乏,在实现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城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我国的国情,而且还需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色,来进行数字城管模式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各个城市的数字城管建设水平良莠不齐,而且同一城市或者城区的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化发展程度也存在差距,不利于数字城管的全面推广。

(3)全面推广重效率、轻质量。我国数字城管的城市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广,但是许多城市在实行过程中,专注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硬件设施的建设,甚至是通过不断地新建与扩建显示数字城管的蓬勃发展,没有真正将其用于实际的城市管理活动中,信息化城市管理的使用效果不明显。

2.2 智慧城管的兴起。数字城管的局限性日益暴露,随着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新兴的信息化技术逐渐发展,智慧城管应运而生。

(1)智慧城管的含义。智慧城管是指通过新兴的信息化技术,包括物联网、信息融合、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城市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并且进行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智慧城管与数字城管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

(2)智慧城市的特点。智慧城市是智慧城管的前提条件,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也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总体看来,智慧城市具有全面物联、充分整合、协同运作与激励创新的主要特点,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下,才有可能发展智慧城市管理模式。

3 智慧城管的意义

智慧城管能够自动获取信息,监督管理活动更加细致入微,城市管理职能更加多样化,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更加智能化,同时赋予人性化的执法手段,在城市资源整合方面更加全面具体,可以说,智慧城管在极大程度上对数字城管进行了改良与发展。

4 智慧城管的发展策略

4.1 全面物联,拓宽管理。将整个城市的公共管理设施纳入全面的物联网系统中,各个城市元素通过智能传感设备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智能化的“互联”的城市管理系统[3]。由此,智慧城管可以监管城市的公共建筑、环境管理和治安监控以及城市管理活动中涉及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拓宽了城市管理的领域和范围,丰富了城市管理的内容,能够充分利用视频识别与物联网等高新科技,进行能为智能化的全面感知和识别,能够实现城市管理服务和对象的高度整合,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4.2 充分整合、深化协同。在全面物联网的系统之下,智慧城管可以收集城市管理数据,这些海量数据能够实现在不同的城市管理部门直接的交流与共享,城市数据经过不同部门的分析与处理,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的协调服务,政府部门和居民之间能够更好的配合城市管理的工作,逐渐形成城市协同治理、政府协同办公以及面向市民、面向区域的协同管理。

4.3 坚持民本、公众参与。智慧城管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广大市民,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因此,智慧城管需要设立各类在线服务平台,给与市民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与交流的空间,在城市管理中,政府要大力倡导公众参与,坚持“以人为本”的民主观念,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最终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最初尝试的数字城管,推动了城市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得城市管理模式变得主动、精细、综合而现代化、网络化,但是数字城管并没有深入解决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中的存在问题。然而,智慧城管在整体上全面地体现了智慧城市整合、民主、创新与智能化等理念,更加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宋刚,邬伦.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12(09):53-60.

[2]吴坚.基于数字城管的智慧城管建设初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01):83-88.

[3]房立洲.“云时代”智慧城管的发展维度与理想模型[J].上海城市管理,2012(04):12-16.

作者简介:张沈莘(1979.09-),本科,网络工程师,通信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城管、视频监控和信息化项目管理。

4.数字化城管解决方案 篇四

为积极配合市城管委开展发展活动年活动,提升中心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根据市城管委《关于印发<南昌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洪管字[2011]56号)的要求,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现就我中心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进行汇报: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弘扬“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精神,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管理效能”的目标,牢固树立“科学、高效、精细”的工作理念,强化中心监督分析职能,加强沟通协作,努力把中心的工作质量提升到更高水平。

二、组织结构

为进一步落实发展提升年活动目标,中心特设发展提升年活动小组。

长:涂宇峰

副组长:朱妍艳、刘力、张争文

成员:易丹、业志、章勇、张之际

活动小组办公室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易丹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信息交流、检查督促等工作。

三、活动内容

(一)继续强化软硬件实力,充分发挥数字化管理优势。

1、继续优化平台操作系统。一是通过收集、总结、分析并解决数字城管平台日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系统功能,维持运行稳定;二是紧跟各单位、部门的实际操作需求,不断优化操作体验,简化处理流程。

2、继续完善车辆监控系统功能。通过加强系统监督力度,督促相关单位尽快完成设备安装工作等措施,不断提升车辆监控系统效能。

3、形成四级平台建设构想。随着数字城管“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联动”运作模式地不断稳固发展,深化数字城管网络,延伸平台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四级平台建设的初步构想为:借鉴现有平台建设运行模式,为具有接入需求的单位及部门提供适当的软硬件配置建议和技术支持,并做好网络维护优化工作。

(二)增强全员服务意识,提升专业素质。

1、加强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管理。通过加强对卫生包干区及人员制服着装等情况的检查力度,提升全中心工作规范程度,努力营造整洁、高效、专业的工作氛围;

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意识。通过定期组织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深化全员对中心职能及自身使命的理解,使“积极主动、高效务实”的服务理念能够逐渐渗透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当中;

3、广设展示空间,激发人员潜能。通过以“贯彻落实创先争优精神”、“大力宣传廉政建设”等活动为主题,结合中心日常工作内容,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搭建一个自由、灵活的能力展示平台,形成全员你追我赶、追求卓越的良性竞争氛围,更好地激发全员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三)强化数据分析能力,提升问题研究水平。主要是通过数字城管工作周报进一步健全中心的研究职能。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参与中心工作前后环节的工作,加强中心人员对案卷的了解程度,以强化分析问题及结合实际探索解决方法的能力。

(四)增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市民满意度。继续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突出考核、检查、责任追究等重要环节,把责任落到实处。坚持把教育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巩固惩防体系制度建设成果,加强对已建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上下功夫。完善并执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方面的规定,精简会议和文件,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收支管理,严禁私设“小金库”。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切实压缩行政费用支出,建设节约型机关。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自觉接受党内外及舆论监督,不断发展创新,努力为市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多办实事、办好实事,以实效取信于民,提高市民群众对中心工作的满意度。

四、实施步骤

按照大局着眼、小处入手、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思路,把“发展提升年”活动的各项举措落实到中心各项工作当中去,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提高认识(3月-4月)

1、加大宣传力度。召开“发展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利用工作简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发动基层和机关干部充分参与到“发展提升年”活动当中。

2、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每周工作例会上,组织中心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及数字城管业务知识,组织讨论交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以良好的状态、务实的作风投身本职工作。

3、开展活动增强效果。组织开展一次“发展提升”大讨论,进一步增强对提升中心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组织开展发展提升中心工作效能征文活动,择优在相关媒体上刊登,增强学习效果。

4、建立经常性的干部教育、管理机制。把加强“发展提升”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长效学习培训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

第二阶段:查找问题,边整边改(5月-10月)

1、排查存在问题。召开专题会议,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方面,通过自查、互查,找准各科室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

2、制定行动方案。各科室要认真总结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的好方法,认真排查存在的问题,在广泛对比兄弟单位、部门做法,听取协作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科室提升发展方案,落实具体措施,完善制度,明确纪律。每个领导干部也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制订个人行为规范,接受同事和领导监督。

第三阶段:建章立制,总结提高(11月-12月)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健全干部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完善群众监督机制,不断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规范从政行为,把发展提升成果转化成中心工作的日常行动。

2、总结经验树立典型。适时召开全中心经验交流会,及时推广各科室的好做法、好经验。在中心评比先进科室、先进个人,实行年终考评“一票否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切实加强对“发展提升年”活动的领导,中心专门成立活动小组,负责对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中心各科室负责人、工作人员为成员。活动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信息交流、检查督促等工作。

(二)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狠抓“发展提升年”活动的落实,做到目标明、要求高、措施实。分管领导要主抓,科室负责人合力抓,什么问题突出就抓什么问题,一抓到底,抓出实效。班子成员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解决作风建设方面突出问题,重抓本级、带动下级、作好表率。认真处理基层和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整合载体,搞好结合。注重整合各方资源,坚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创新工作方法,在搞好结合上下功夫,将发展提升活动与科学发展观专题教育、推进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工作结合起来,把发展提升工作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形成推动发展提升活动不断深化的整体合力。

(四)加强监督,严格考核。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要真正解决问题,重在实践,重在实效,决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中心“发展提升年”活动小组办公室要按照主管委党组的部署和要求,加强督促,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半年一评议。严格奖惩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奖优的依据。

南昌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

5.数字化城管经验材料 篇五

数字化城管经验材料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道路、绿化、亮化、通信干线等设施快速发展,给城市管理带来的任务日益繁重。而传统型的城市管理模式已逐步暴露出了管理方法滞后、管理手段单

一、管理效率不高、覆盖范围不广等弊端,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城市美不美,“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为有效破解城市管理难题,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我县积极组织人员赴江浙一带学习取经,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积极运用多项最前沿的数字化城管技术,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数字化城管“三全”平台,实现了全城区覆盖、全过程监管、全方位服务的城市管理目标。我县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加强领导、统一指挥为支撑点,致力破解部门配合“散”的问题。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市容环境、道路交通等执法部门的职能,又涉及市政、电力、通信等专业部门的职能。我县数字化城管打破以往城市管理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的现状,搭建了统一平台,变多头管理为统一指挥,形成了一级监督指挥、二级联动的大城管体系。一是加强领导,增强指挥的统一性。成立了县数字化城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新组建的县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具体负责城市管理的统一监督指挥,实现了38个城管职能部门全覆盖,使分散的城管力量捆绑成团,形成合力。二是搭建平台,增强部门的联动性。充分利用资源共享优势,坚持“统一受理、统一流程、统一考核”,各职能部门通过同一信息平台整体链接、协同办公,较好地解决了部门配合“散”的问题,实现了1+1>2的多赢效应。

二、以健全网络、主动收集为切入点,致力破解信息发现“迟”的问题。我县打破以往城市管理信息渠道窄、发现问题迟的现象,变被动补救为主动介入,多点面开放信息收集渠道,主动收集城市管理信息,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一是健全网络。信息采集就像织网,网越密漏洞越少。我县采用单元网格管理办法,将县城划分为8个工作网格631个单元网格,每个工作网格聘请了1至2名信息采集员和义务监督员,每天开展4次地毯式巡查,发现问题用3G手机将问题表单、照片、音频视频、地图信息及时发送到监督指挥中心,使城市管理范围不留死角、不存空档,真正实现了城市管理全城区覆盖。据初步统计,自采集队伍建立以来,全县有87%以上的城市管理问题被采集员、监督员及时发现和上报。二是共享信息。整合利用公安、交警天网工程资源优势,成功实现了与天网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做到了建设不重复、不浪费。通过天网工程对县城主要路段、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做到了动态掌握城区状况,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三是拓宽渠道。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要求,我县开通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值班,全天候受理市民投诉。此外,监督指挥中心还密切关注县电视台、网络、民生热线等媒体反映以及领导批示和其它平台的转交案件,及时了解市民诉求,掌握城市管理动态,真正在政府与市民之间建立起密切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城市管理信息获取的渠道。

三、以全程监控、市场运作为着力点,致力破解事情处置“慢”的问题。高效快速处置城市管理问题是数字化城管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一是任务下派自动化。采用部件、事件分类管理办法,把城市管理问题分解成13大类160小类,其中已标定城市部件45513个。对城市部件、事件实行地理编码管理,精准定位。系统收到城管信息后,对问题自动分类甄别,按照“部件属主,事件属地”原则,分派任务给相应职能部门,并给相关责任人自动触发提醒短信,精准传达问题详细信息。二是过程监控动态化。“三全”平台从信息收集到立案、派遣、任务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都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管理,各部门、各角色同平台办公,阳光下操作,系统自动预警提醒,工作环节紧紧相扣,整个流程紧密相连。监督指挥中心对信息员、应急队成员实行GPS定位,全过程监督管理,使每一个城市管理问题都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管理服务常态化。按照“问题处置在先,责任追究在后”的原则,职能部门接到监督指挥中心下派的任务后,严格按照时限要求和结案标准进行办结,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监督指挥中心,通过监督员核查确定后方能结案。自“三全”平台运行以来,共收集各类问题3517个,已解决并结案3452个,结案率达98%,实现了管理的“关口前移”,逐步从突击补救到常态管理转变,有效防止了城市管理走过场的现象,一些顽固性、多发性城市管理问题得到了根本治理。四是应急维护市场化。在各类城市管理问题中,市政应急维护占很大比例,此类工程规模小且利润少,工程队一般都不愿承建。鉴于此类情况,我县创新举措,按照“招投标引入,合同制管理,奖与罚并重”的基本原则,成立了市政维护应急施工队,对市政应急维护实行劳务外包。一方面通过缴纳10万元以上保证金、GPS定位管控、按质按量验收评估等予以制约;另一方面通过每年奖励100万元的市政工程给应急队承建予以扶持。自市政维护应急施工队建立以来,共接受任务386件,按时按质完成347件。我县这种“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创新做法,既解决了市政维护难的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市场资源优势,加快了市政维护市场化进程。

四、以全民监督、严格考核为落脚点,致力破解责任落实“弱”的问题。城市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群众满意。在实际工作中,我县始终坚持“以民意为导向,以制度为保障”,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力度。一是以民为本,转变理念。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在管理理念上从“管治”向“服务”转变;在管理方式上从“自上而下,领导主导,单向行政,内部监督”向“自下而上,市民导向,双向互动,公众评议”转变。二是全民参与,舆论监督。坚持“民意为重,突出重点,强化导向”的原则,不断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城市问题市民共管”的良好氛围。一方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城市管理工作,为城市管理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民生热线等媒体平台,定期通报城市管理工作动态,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出问题症结,落实整改措施,切实有效解决问题;再一方面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员、义务监督员的触角作用,深入社区、街巷监督城市管理工作,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是严格考核,制度追责。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是数字化城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三全”平台以系统记录辅以外部评价为依据,以实施效率和效果为重点,制定了一套客观、公正、精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各环节、各单位、各责任人进行系统、客观的评价。同时加强了对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奖惩,数字化城管相关单位负责人每年需缴纳保证金5000元,年终由县委、县政府实行统一考核奖惩。

6.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问题分析 篇六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一项技术的创新,也是对传统城市管理机制、理念的变革。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提升街道城市综合管理效能,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街道数字化城管迈向标准化、常态化、精细化管理,现就工作情况以及相关问题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数字城管”是指以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讯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促进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畅通与协调。区城管指挥中心的工作流程主要是“信息采集传输——任务案卷建立——任务调度派遣——任务案件处置——处理情况反馈——现场核实结案”等7个环节。其中,数字城管案卷来源:一是专业公司信息采集。二是文明办(创建办)、区爱卫办、百姓城管协会采集。三是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四是市民投诉、媒体曝光、通报批评、领导批示。五是市民志愿采集。

目前,全区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已经建设完成,按照“重心下移、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城市管理体制的要求,除列入市级考评的重要路段已正式实施外,区政府从4月份起对 其他乡镇(街道)的主要干道范围进行了试运行,待相关管理机制出台后再进行正式实施。我街道每日通过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反映的问题近20个,信息主要来源于专业公司信息采集,据了解该公司已派出3员信息采集员在街道xxxxx街(道)以东的区域进行巡查,主要涉及xx村、xx村和xx村。信息采集员除正常工作日外,节假日也不休息,其每天的工作任务也非常明确。另外区城管指挥中心也进行了不定期巡查,巡查的范围覆盖全街道。

二、考核内容

区对街道的城市管理工作将实施分类考核,并实施月奖和月罚措施(具体办法正在讨论)。目前,全区涉及的具体内容有7类209项,分别为环境卫生45项、市容秩序44项、设施维护44项、绿化亮化15项、违法建设7项、广告管理10项、渣土扬尘10项、其它管理34项。基本覆盖各条工作主线。

我街道属一类街道,数字城管暂属区级管理范畴,主要考核内容为街道责任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考核分值以100分值计算,分数字城管考核80分和集中考核20分,其中数字城管评分中涉及问题处置占55分,对结案率和按期结案率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评分要求。村暂未纳入区考核单位。

三、存在的问题 ㈠职责分工

数字化城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市政、绿化、环保、水务、市容、交通、综合执法等等领域,但每个领域都有自身的信息平台、工作要求和管理方式,因此,我街道在如何对案卷信息的处置上进行统一调度、相互配合,成为提高城管效能的关健。

㈡案卷信息

目前,从街道主干道实施试运行情况来看,主要特点表现为案卷信息的“复杂性”(数量较多、琐碎繁杂)、信息来源的“随机性”(时间不定、地点不定、类项不定、权属不定)、信息处置的“及时性”(程序限定、时间限定、标准限定)、人员管理的“矛盾性”(工作日与假日不分、主职与兼职不分、责任与管理不分)。另外所表现出的问题也突出。一是信息质量问题:有的信息地址模糊,有的管理权属模糊,更有的不符合街道工作计划。二是信息处置问题:由于每项案卷信息的处置都有时限的规定,且未按期完成将影响工作考核评等,因此涉及的既有部门及时联动问题,又有相关工作程序问题,甚至还有用资的问题。三是日常工作量问题: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全区管理中的一项改革,在后段将逐步越来越严格、精准,所带来繁琐的事务更多,街道、村和部门都必须从其它工作中抽出精力,作为日常性工作来办,而且节假日还必须安排人员负责。四是人员问题:街道 3 暂有城管队员7人,在目前最严城市管理下,工作压力十分大。村干部在城管工作分工上原本为兼职,在应对信息的及时处置上,压力大、精力也不够,在交办的案卷处置上时常超期。

四、几点建议

综合以上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提交党政会议研究。

1、成立街道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城管队。

2、信息化平台交办的案卷统一由城管队统一调度,信息的前期核查由城管队负责。后期工作由各办线根据调度单的信息内容、处置时限进行问题处置,处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由各办线负责解决,重大问题报领导小组研究后决定。

3、xxx村、xxx村从村干部外落实一名人员专门负责具体工作的处置,街道财政每年给予2-3万元/村的人员经费补助。

4、街道城管队新增人员4-5人(年轻男性),增强街道城市管理能力。

7.数字化城管解决方案 篇七

1 总体架构

系统总体架构如下:

整体框架划分为接入层、应用层、应用用支撑层、数据中心层、基础设施层。

(1) 接入层:面向决策者、管理者、业业务人员、社会公众, 提供信息服务和管理服务, , 是各应用系统对外展示、发布信息的窗口, 主主要包括PC、门户网站、移动终端、大屏幕展示、、服务热线等方式。

(2) 应用层:应用层为使用者提供具体体应用功能, 根据系统的用途和在平台中的位置, , 将其划分为公众服务平台、行业应用平台、信信息采集平台、城市设施管理平台、协同处置平平台、资源管理平台、指挥调度平台、综合评价价平台、领导桌面、决策支持平台、运维管理平平台等, 每个平台又细分为多个子系统。各平台台具体功能参见应用架构部分描述。

(3) 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为各应用用系统建立基础性的、共享的应用基础, 包括工工作流引擎、统一认证管理、呼叫中心、短信服务、视频整合平台、GIS平台、GPS等。

(4) 数据中心层:整合数字城管信息资源和外部信息资源, 实现业务纵向协同和信息横向共享。将信息化系统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 分为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主题数据等, 为系统内部及外部其他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服务。

(5)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为IT系统提供硬件及网络支撑, 包括服务器、存储、基础软件、网络安全、外场设备、移动终端等。

2 系统应用架构

数字城管各平台对外提供的应用功能如下所示:

资源管理平台:包含了所有基础资源信息的管理;

城市设施管理平台:包含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 包括井盖管理、地下管网管理、城市路灯管理等。

信息采集平台:可方便扩展的统一信息采集平台, 可以接入多源的采集信息;

协同处置平台:包含了数字城管的日常处置数字执法、业务协同、绩效管理;

行业监管平台:包含特种车辆管理、户外广告监管、便民服务点管理等功能;

指挥调度平台:包含了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应用系统支撑;

决策支持平台:为领导者、决策者提供多方面、多维度的决策支持依据;

公众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多维度的信息服务。

领导桌面平台:依托决策支撑平台和数据资源中心, 实现领导桌面一键式业务应用, 方便领导快捷、准确、全面地了解管辖业务的全貌, 并根据业务模型, 提出具有预见性的决策支持建议。

综合评价平台:为城管业务的参与者提供综合评价功能, 包括部门评价、区域评价、岗位评价等。

运维管理平台:通过集中安全运维管理系统, 管理员可以实现在同一安全界面下对整个系统网络环境、硬件设备及应用系统运行状况的集中管理, 包括安全设备集中管理、网络设备集中管理、服务器性能管理和软件管理。

3 实施阶段划分

根据实际情况, 各应用系统采用分阶段建设的方式, 统一规划、逐步完善。

各阶段建设目标如下:

在一期项目实施过程中, 建成城市部件事件库、地理编码库、地形数据库等基础资源数据库, 实现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对外, 提供城管信息发布渠道, 加强城管信息透明度;对内, 建设城管业务处理平台、数字执法系统、综合评价平台, 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 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 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互动管理转变, 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

二期主要目标是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实现市民互动、逐步完善特种车辆及暴雨排水监控等市民重点关注行业应用, 并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提供辅助决策。

三期主要目标是丰富行业应用, 实现对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停车联网、名贵树木、地下管网等进行综合管理, 并加强数据挖掘能力。

4 结束语

通过对数字城管项目的分段实施建设, 逐步实现数字城管由基础搭建及加强内部管理向“全名城管”、“智慧城管”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道鑫, 宋绍云, 袁中旺等.Ext JS框架在Web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8.朝阳模式:数字城管大创新 篇八

作为国家建设部确定的首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10家城市(城区)之一,朝阳区从2005年7月起启动了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2006年3月通过了国家建设部的验收。2006年11月获得“全国城市管理先进集体”称号。

在一期建设成果基础上,朝阳区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不断进行扩展与深化,先后将安全、人口、社会保障,环境整治乃至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最终建立精确、敏捷、高效、可视化、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体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随着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不断深入实践与探索,基于多年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成果,朝阳区于2009年率先提出建设朝阳区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在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域进一步“巩固成果、整合资源、突破创新”。

为解密数字化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朝阳模式”,本刊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模式创新为主线,通过翔实的访谈、资料、数据等来介绍朝阳模式、梳理模式历程、总结理念精髓,以期在全国范围内分享推介现代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朝阳经验”。

城市管理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自从有了城市文明,就开始了城市管理的实践。中国如火如荼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的人口、交通、环境污染、社会动乱、经济发展等城市问题。

目前,我国的数字城市建设面临着巨大需求,也具备一些城市信息化有利的条件和环境。首先,城镇化的推进使数字城市有了用武之地;其次,我国的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技术和产品支撑。另外,信息技术愈加广泛的普及也为数字城市的普及应用提供了有利环境。

2009年,胡锦涛主席来北京朝阳区调研的时候说:“朝阳(区)像东方升起的一轮朝阳。”这既是指朝阳区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是对朝阳区在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上进行的体制性变革予以肯定。

北京朝阳区在“数字城管”道路上的一系列探索,不仅丰富了现代城市管理体系,而且树立了新的典范——“朝阳模式“。

符合朝阳城区特点的新探索

凌晨2时许,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路京广桥东南角辅路污水管线发生漏水事故,由此造成三环路南向北方向部分主辅路塌陷。上午8时,朝阳区召开三环路沿线街乡紧急会议,立即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封闭现场,撤离人员,截流污水,疏导交通。

另一日,京广桥辅路发生塌陷事故时,由于正在巡查的城市管理监督员及时从现场发回了照片,使得市政部门迅速实施了抢修,3小时后道路交通就恢复了正常。

朝阳区能如此优质、高效地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问题,正是得益于“朝阳模式”的建设与实施。

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建于2005年11月。作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一批试点城区,朝阳区在全面借鉴东城区经验的基础上,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数字城市管理新模式为契机,进行了城市管理方式的变革性探索,由“网格模式”发展为“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

在朝阳区监督指挥中心办公楼一楼大厅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8个文明办的2165项标准,将城市管理系统中各个主体的责任通过量化评价机制进行公布,力求高度透明化。目前,这些标准已在3个社区、4个街道公布,下一步将扩展到全区447个社区,这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将评价体系做到如此精细与透明,并在全区推广,这从一个侧面向外界展示了“朝阳模式”的内涵:以社会化为目标,以精细化为手段,以信息化为基础,以诚信评价体系为保证的新型数字城管模式。

数字城管时代已然来临,而真正意义上打通城市条块化管理,建立起适合中国现代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标杆,还要从北京东城区的网格化说起。

2004年,北京东城区推出“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全国各地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也自此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据介绍,“东城模式”的核心特征有两点:一是在政府内部引入独立的监督机制,解决部门不作为和部门利益纠葛的问题;二是把科学技术引入到城市管理之中。具体说来,就是在社会环境管理层面引入竞争和诚信约束机制,采用“网格模式”将城市管理问题分为“部件”和“事件”两类。部件包括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其他设施5大类69小类,管理对象为井盖、灯杆、车棚、体育设施、停车场、桥梁等各类设施;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扩展事件6大类55小类,管理对象涵盖私搭乱建、残土洒落、乱扔垃圾、乱贴小广告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这一系统,直接指向传统城市管理存在的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置,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管理方式粗放、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国内城市的管理问题予以解决了。

然而,不同的城市总是有不同于东城区的自身特点,即便是同为首都北京的辖区,朝阳区也自有特点,不能生搬硬套“东城模式”。

与现代城市面对的复杂的管理形势、繁重的管理任务不相适应的是,城市治理能力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惟一出路是创新,从体制、机制、技术等各方面挖掘潜力,用新思路、新办法、新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

朝阳区城乡面积为东城区的20倍,但政府力量却是其十分之一。朝阳区是在计划经济与二元社会基础上,实施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区域国际化与经济市场化、社会多元化“五化并举”,城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更集中,因而更具典型性。因此,朝阳区必须在全面学习借鉴东城模式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朝阳区的特点来创新。

为此,朝阳区开始结合自身的情况,展开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如今看来,这种探索完全是有必要的。“朝阳模式”的数字城管监督内容在“东城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与增强,并进一步发挥社会的作用,初步实现了社会化。

和“东城模式“相比,朝阳区的数字城管监督内容涵盖了市容环境、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单位及人口管理、百姓生活、文化娱乐场所管理、市场秩序管理等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城市管理的其他方面也将尽可能地进入该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实现管理内容的标准化,操作的规范化、流程化,正努力实现由政府控制、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

对这一新型管理模式,朝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主任皮定均介绍说,区里称之为“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对外介绍时,一般也叫“符合朝阳特点的现代城市公共治理模式的探索”。

就在不久前,分管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北京市委常委梁伟来朝阳区调研,在听完汇报之后,表示对朝阳区探索建立的这一套系统感到非常振奋。他鼓励说,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就应该总结提升为“朝阳模式”。

城市管理的数字航空母舰

数字城管一开始是历史形成、自然形成的条块化的专业管理架构。比如说:节水工作重要,就成立节约用水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就成立文明城区建设办公室;环境保护重要,就成立环保局。

这种自然形成的条块管理体制,同时也造成了部门条块分割,职能部门间形成交叉。某部门愿意干或者容易干的事就尽量干,不愿干的事就找借口找理由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由于缺少监督,事情的解决在于管理者本身的素质。如果碰到难题,又没有监督,就可能无法协调了,也就是说人的主观因素起主要作用。

根据这一传统弊病,朝阳区的管理模式设置了“无缝隙的不间断的闭环式系统化管理”,在空间上决定了条块之间的清晰责任。制定标准以后,就由指挥中心代表区政府分别派遣任务,在时间流程上,谁先谁后一目了然,工作连贯不间断,从而有效规避了“真空地带”,也直接避免了协调难的问题。

“以往所谓综合执法,就是多个部门一起做一件事,由一个主管区长来牵头管理,但往往鞭长莫及。在朝阳区的无缝隙的不间断的闭环式管理中,责任明确到个人,必须完成,并且有严格的评价制度,使得办事质量与办事效率大大提高。”皮定均说。

而此种管理模式得以实现,则要归功于“朝阳模式”建立过程中形成的三大特征:信息化、精细化与诚信评价体系。

信息化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在过去的信息化工作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没有实现各个维护管理层面的资源共享;二是很少有及时、定期的数据更新机制;三是使用操作不简便,且不够大众化。

因此,朝阳区与北京国研数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在探索中逐步建立了“朝阳模式”的“四库”,即部件库、事件库、人口库、单位库,将各类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建立在GIS中,完善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体系和朝阳社区服务网,形成了超大容量、超高速度、高度稳定、开放性强、使用简便化的数字化系统平台——“数字航空母舰”。

“朝阳模式”的又一特征为精细化,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数量化、细微化三个方面:按照新的管理体制要求制定并落实各项标准,建立标准化行政村、标准化社区和标准化大街;对城市管理各方面情况进行量化统计、量化分析和量化评价;逐步掌握区内“六个一”的“五类主体”的详细情况,进行末梢管理和细节分析。

皮定均主任介绍说:“朝阳区内每一平方米土地、每一栋房屋、每一个地上(下)物、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以及每一件事的具体情况都建立了相关数据库,相应的产权主体、责任主体、监督主体、管理主体、执法主体的详细情况,包括每个科、队、站、所、班组、个人履行维护管理责任的情况,都纳入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与此同时,朝阳区还探索建立了诚信评价体系,将社会信用纳入建设范畴,并将评价对象划分为政府、单位、社区、和公民四个方面通过绩效评价。朝阳区八个文明街道形成了2165个细类的量化统计量化分析量化评价,全方位地在这八类责任主体当中建立起了竞争和诚信约束机制。这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全方位”,因为它不仅仅是某一个小的领域,而是这两千多个细类,囊括了十大行动的社会服务的主要方面。

回头去看,最开始的模式只是在社会环境管理层面引入竞争和诚信约束机制,现在在治安维稳、安全生产、地下空间管理、人口管理等等方面,全面引入进来了。它会推动各类责任主体发挥作用,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往前走。

“举一个例子说,现在23个街道办事处在工作上亮一个‘红灯’,领导都会去追究责任,而且是层层追责,不解决就扣分扣奖金。同时我们也建立起排名机制,让大家在工作绩效上展开竞争。”皮定钧说。

紧扣“社会化”的理念精髓

纵观世界一流城市建设体系,便会发现,发挥社会主体能动性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略。例如,香港的安全社区建设,都是议会的代表牵头、政府支持,而内地则是政府牵头、大家参与,正相反。在德国,消防安全协会都是属于社区的,也就是社区成立消防安全协会,政府出资提供培训。

过去的内地城市管理体制中,似乎只有被视为“脸面”的主要道路和繁华街区,才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而背街小巷、城郊农村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是政府和社区的管理服务不到位,究其主要原因,是人员编制不到位或人员不够。

对此,传统的应对方式有两种,一是增加各类协管员,二是加强社区自治。但是,增加协管员的缺点显而易见,效率低成本高。媒体上很多报道都指出协管人员歪戴帽子斜穿衣、打人等现象,反而伤害了城管形象,又进一步危及政府形象,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城市公共治理的要求。

多年的实践证明,没有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就不可能实现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为此,把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作为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朝阳模式”在探索过程中的重要一笔。朝阳区依据实践首先提出了“社区自治”理念。

事实上,“朝阳模式”理念的精髓就是“社会化”,是一种极力推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模式。

“比如说,平时工作中,协管员去敲住户的门往往受到强烈排斥,但居住在本小区的大爷大妈们就不会。因此,社区把这些热心的大爷大妈组织起来,给他们自治的权力,检查住户的职业、安全用电等等,就能有效维护好小区的安全。”皮定均说。

对于社区自治、全民参与的重要性,皮定钧还举出了这样一个事例:“北京奥运之前,某个小区出租房屋里,由于建设原因烟囱没有伸出窗外,几个外地来务工的女孩子洗澡时被熏窒息而死,没能及时发现,令人痛心。其实,居住在本楼的楼长是能最先发现谁家有潜在安全隐患的人。如果每个楼的楼长都能及时检查和指导这些问题,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也就是说,若能发动大家共同协作来搞好安全社区,每栋楼好了,一个小区就好了;每个小区都好了,全市区就好了。目前,朝阳区城市管理系统所纳入的社会单位有5770家,政府通过社区大大加强了这方面的服务和管理。

皮定钧介绍,“朝阳模式”中的社会服务管理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服务管理结构,即“大三角关系”(政府、社区、补充)。其责任主体为法律规定的公共管理者主体,比如市容环境卫生的责任管理人即是城市环境的管理者主体。

“在这一结构内,政府的职责是管理与执法,而不是市容环境卫生的负责人。”皮定均主任解释说,“过去有一种理念,周末清洁日市长带头示范扫大街,这是政府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的体现。实际上这是和法律责任主体理念相违背的。明确责任主体,是朝阳模式的一个本质特征。”

第二个方面,即社会服务管理结构,则是存在于政府部门内部的“小三角关系”(服务管理主体、执法主体和监督主体)。

传统体制是“小社会、大政府;大执法,小管理”,“东城模式”在政府内部开创性地增加了监督主体。“朝阳模式”则是积极推进“大社会、小政府;大管理,小执法”,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的作用,同时执法归位、管理到位。也就是说,在东城区的基础上,朝阳区将监督机制延伸到了整个社会。

“朝阳模式”和传统体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体的变化。”皮定均的一句话展示了朝阳区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

在他看来,朝阳区的评价体系选择在各个社区公示,是为了表明社区就是主体。如果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做到位了,整个社会的自我管理就能实现了。

“大城管”趋势的全方位展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人口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乡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以及各地加速推进“大部制”改革等特点,原建设部推广的“数字城管”模式已不能满足如今城市管理发展的新需求。经过研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原有基础上,提出了“大城管”概念。

现在看来,“朝阳模式”系统本身就是“大城管”理念的一次全方位展示。

展望未来,朝阳区对运用新模式推进主体结构的科学化,提出了“三个目标”。

“近期目标”是逐步完善符合朝阳特点的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即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为组织者的管理体系。所谓常设机构就是居委会,由居民代表大会选出。形成以全体居民和全体社区单位共同参与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合作的现代社会服务管理模式。让政府由“划船式政府”向“掌舵式政府”转型,从无限责任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转型。

“中期目标”是逐步实现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覆盖。

“长期目标”是建立在科学计划基础上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城市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充分利用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成果,逐步完善在现代数据管理体系基础上政府科学决策的支持结构,努力推进宏观经济社会管理的数量化、精细化,积极促进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配置资源的有机结合,逐步加大政府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和必要资源的配置,逐步建立在科学计划基础之上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城市经济社会运行模式。

目前,朝阳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已完成了四个阶段的建设:2005年7月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2007年10月开始实行“数字化为民服务”,2009年10月正式推进文明城区建设。以“数字化服务管理”为重心的第四阶段也于2010年7月开始推进。

通过几年努力,“朝阳模式”也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效:一,形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并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二,城市治理的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三,城市治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城市环境面貌达到了奥运会举办以来的最好水平,基本实现了“朝阳永远干净”的目标;四,人口管理基本步入常态化管理阶段;五,单位管理方面大有提高,消防安全达到100%。

如此显著的成绩,以“朝阳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基本理论,被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城市管理专业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

关于数字城管的未来趋势,专家认为具体有三个方面的体现:

第一,由小城管转变为大城管,即从狭义的城市管理即市政管理、市容环境管理转变为城市的综合管理。在大城管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延伸到整个城市运行的控制管理。

第二,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即由政府管理转变为公共治理,公众、社会单位与政府共同治理。只有参与管理的主体发生变化,真正的社会化才能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第三,数字化城市管理将形成一种横向联合,也就是应急管理与常态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融合、复用。在节约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有序、有效、数字化管理。

9.数字化城管解决方案 篇九

一、城管通的功能

1、语音通话。要求在集团内部通话,限制外网电话的呼出和呼入。

2、实时对讲功能。要求实现集团内部的实时对讲功能。

3、GPS定位功能。要求在全市行政区范围内实现对城管通终端的实时定位、轨迹管理等功能,精确度达到5米以内。

4、数据、案件采集功能。在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实现数据采集功能,包括图片、文字等数据的双向传输。

二、系统平台的功能

1、GPS定位平台。要求对所有外勤人员的终端可以进行实时定位和轨迹管理,并实现自动报警功能;能够对定位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设置考勤系统的查看和修改权限;可以定位案件发生地点。

2、数据采集和处理平台。要求实现与城管通终端图片和文字的双向传输功能;可以分析和整理采集到的所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对平台的其它终端进行任务派遣;可以处理其它终端反馈的处理结果。

3、综合评价平台。要求可以对平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案件处理评价、人员考勤的评价等。

4、监督指挥平台。要求对城管通终端实现文件、通知的发送;通过语音传送方式实现对所有外勤人员的调度和指挥;对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审核并设置审查权限。

三、外部设备的功能要求

1、车载摄像头。要求可以实现图像本地存储、实时回传的功能;数据更新时间为15日—30日;可以调节摄像头的拍摄高度和角度。

10.数字城管基本概念 篇十

1.1.1 “数字城管”概念?

答:城市管理信息化(简称“数字城管”)是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根据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依靠法律、行政和信息化技术等手段进行城市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抓手,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数字城管”能够实现精确、高效、全时段和全方位的城市管理,是城市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突破。

目前建设部推广的“数字城管”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建立一个城市管理的监督指挥平台,实行科学快速、有效的城市管理;二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三是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为两个轴心的管理新体制,将监督职能与指挥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监督与制约互动,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四是建立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的比较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从而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到位。

1.1.2 什么是单元网格

答:单元网格是数字城管系统中所定义的最小管理单位,指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根据城市管理工作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实地区域(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每个单元网格在时间和空间定义上应有一个唯一的编码标识。一般通过编码规则保证单元网格空间定义上的唯一性,通过单元网格的属性来保证时间定义上的唯一性。

1.1.3 什么是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答: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思想,以一万平方米

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

1.1.4 单元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

 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其比例尺一般以1/500为宜,但不应小于1/2000。

 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不应跨社区分割。 地理布局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山丘、湖泊等自然地理布局进行划分。

 现状管理原则: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超过一万平方米时,不应拆分,以单位独立院落为单元进行划分。

 方便管理原则:按照院落出行习惯,考虑步行或骑车方式便于到达。 管理对象原则:兼顾建筑物、城市市政管理对象的完整性,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并使各单元网格内的市政管理对象的数量大致均衡。

 无缝拼接原则:单元网格之间的边界应无缝拼接,不应重叠。

1.1.5 单元网格编码的基本原则

 单元网格编码在时间和空间定义上应具有唯一性。单元网格变更时,其原代码不应占用,新增单元网格按照原有编码规则进行扩展。 单元网格分四类进行编码,从左到右依次为市辖区码、街道办事处码、社区码、单元网格顺序码。各类编码的位数依据城市具体情况而定。 市辖区码、街道办事处码均应按照GB/T2260和GB/T10114执行,社区码宜按各地管理要求进行编码。

单元网格顺序码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编码。

1.1.6 什么是城市部件?

答:城市部件主要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区域内的各项地上设施,包括道路、桥 2

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以及其他设施,不包括地下的市政管线和非公共区域内的设施。

1.1.7 什么是城市部件管理法?

答: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新模式将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统一冠名为城市部件),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

1.1.8 城市管理部件的分类与编码

答:城市管理部件分类按照城市管理功能体系划分,每个大类又划分为若干小类。大类和小类的名称、数量,以及所包含的内容依据城市具体情况而定。城市管理部件代码分为四部分,从左到右依次为:市辖区代码、大类编码、小类编码、流水号。各部分的位数依据城市具体情况而定。

1.1.9 什么是城市管理事件?

答:城市管理事件指人的行为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正常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在数字城管系统中城市管理事件分为有部件的事件(与城市管理部件相关的事件)和无部件的事件(与城市管理部件无关的事件)。

1.1.10 城市管理事件的分类与编码

答:城市管理事件分类按照其性质和特点划分,每个大类又划分为若干小类。大类和小类的名称、数量,以及所包含的内容依据城市具体情况而定。城市管理事件分类代码分为三部分,从左到右依次为:市辖区代码、大类代码、小类代码。各部分的位数依据城市具体情况而定。

1.1.11 监督中心的主要职能

答:监督中心是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实现问题信息收集、问题处理结果监督及综合评价等功能。

1.1.12 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能

答:指挥中心是主管城市综合管理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环境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部门,负责指挥和协调各专业部门、派遣问题处理任务、1.1.13 什么是专业部门?

答:专业部门指根据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职能和“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对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落实城市管理问题处理的责任单位,即专业部门。

城市市政、公用、国土、房产、环保、园林、市容、环卫、建筑等各专业和街道的主管部门都可以作为数字城管系统的专业工作部门,参与数字城管系统的工作业务流程运转,反馈问题处理结果。

1.1.14 什么是地理编码?

答:地理编码是建立地点坐标与地点描述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在数字城管系统中由地理编码子系统提供地理编码服务,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置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置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在空间信息支持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应用。

1.1.15 地理编码的规则

地理编码通过规范化地点描述及建立基本地点名称与地理坐标的联系来实现。基本地点名称是用于地理编码的最小地点描述单元。规范化的地点描述应通过基本地点名称及其组合实现。

基本地点名称类型可分为行政区域地名、地片与小区地名、街巷地名、门(楼)牌地址、标志物地址、兴趣点地址等,可依据城市具体情况而定。

基本地点名称与地理坐标的联系应通过地点空间数据来建立,用于实现地理编码的地点空间数据应包含基本地点名称信息和相应的位置点坐标信息。

地点空间数据应使用统一的、与城市基础测绘相一致的平面坐标系统。地点空间数据宜选用1:500、1:1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基础底图。地点空间数据的精度应与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地形图相匹配。

1.1.16 什么是“城管通”?

答: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数字城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子系统。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专用的“城管通”终端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将城市管理的现场信息快速采集和报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接受监督中心的工作派遣与调度。该“城管通”终端俗称“城管通”,是专业的通讯工具。它具备语音呼叫、短信群发、拍照录音、表单填写、地图浏览、数据同步、手机定位等功能,是城市管理监督员日常办公的工具。

1.1.17 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存在哪些问题?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与之相比城市管理工作,则显得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要求和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城市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置;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清,条块分割;管理方式粗放,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1.1.18 为什么要做数字城管?(实施“数字城管”对城市管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实施“数字城管”,将会对城市管理从管理定位、流程、状态、体系四个方面形成四大转变。

管理从粗放转向精准:实现了对管理对象空间上、时间上和责任上的精确定位;

管理流程从开环转向闭环:通过管理流程的再造,形成发现、处置、执法、监督和评价的环节闭合管理。

管理状态从静态转向动态:主动发现问题在现场、处理在现场、监督在现场、反馈在现场、最后检验还在现场,真正做到了动态管理和及时处理惩罚。

管理体系从分散转向综合:形成两个轴心,一个监督,一个指挥,把所有的部门都在指挥、监督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了协同效应。

1.1.19 “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标准体系建设。标准体系的建设是“城管通”建设的基础。它包括万米单元网格的划分标准建设、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标准建设、地理编码规范以及业务流程、操作规范建立。具体城市的标准体系建设都是在建设部相关建设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制定。

2)基础数据建设。基础数据的建设是“城管通”建设的前提。它包括大比例尺城市基础地形图建库、城市部件普查和地址调查。对于空间数据基础薄弱的城市可能还需要进行大比例尺数字化基础地形图测量。

3)机构和人员建设。机构和人员建设是“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核心。它包括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的建设、城市管理和监督职能的分离、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以及相关专业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备等。这部分工作主要以实施城市政府为主导,由实施单位技术配合政府完成部门的调整、建设或整合。

4)系统建设。系统建设是“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主体。它包括软件信息平台定制、硬件环境以及相关网络环境的建设。

1.1.20 城市管理新模式包含哪些创新点?

答:城市管理新模式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

城市管理的新思想——创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

城市管理的新手段——自主研发了以手机为原型,基于无线网络,用于城市管理监督员现场信息快速采集与传送的专用终端“城管通”

城市管理的新体制——将城市管理的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建立“指挥”和“监督”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城市管理的新流程——依托信息平台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1.1.21 数字城管业务流程?

答:数字城管业务流程摒弃了原有管理模式,实现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的闭环流程,在整个业务流程中把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三个业务主体集合起来,形成市、区、街乡纵向及各部委办局横向的协同工作。各专业部门下属不同的业务角色,行使其权责进行城市管理。主要的角色有:信息采集员;受理员、值班长、监督中心领导(监督中心);派遣员、指挥长、督察员、指挥中心领导(指挥中心);操作员、专业部门领导(专业部门)。

1.1.22 数字城管的业务模式?

答:根据目前已经进行数字城管建设城市的情况来看,数字城管的业务模式我们可以归结为四类。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符合的一种模式,也可经由我们调研后做出建设的建议。四种模式分别是:

一、单点模式:一级监督、一级指挥。具体来说,就是在市(区)一级建立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作为城市管理的“两个轴心”,按照数字城管的业务流程,即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的闭环流程进行城市管理。这种模式适用于区级试点,以及建成区面积不大的县级市。

二、市区两级:一级监督、二级指挥。具体来说,就是分市、区两级进行建设,在市一级建立监督中心,在市级、区级分别设立指挥中心。市级监督中心统一受理案卷,然后根据案卷的实际将其分派给市级或区级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批转给相应的处理部门并负责监督。这种模式适用于中小城市。

三、市区两级:二级监督、二级指挥。具体来说,就是分市、区两级进行建设,分别在市一级、区一级设立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由市、区两级的监督中心分别进行案卷受理,然后案卷相对应的指挥中心,由其负责批转给专业处理部门并监督。这种模式适用于较大的城市。

四、集中平台。具体来说,就是在省一级集中进行数字城管业务平台的建设,包括业务功能、系统管理、流程定制、参数配置、数据交换、基础数据的管理等。7

各市在进行数字城管建设的时候,只需要建设呼叫中心、视频监控、大屏幕系统、本地机房和网络,并进行普查测绘,然后接入省级的集中平台即可。这样可以节约资金投入,提高业务平台的利用率。这种模式适合于有集中建设需求的省份。

1.1.23 可以帮政府解决哪些问题?

答:“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首先,群众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同时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继续提升政府的形象与威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其次,通过创新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政府部门更新理念,创新机制,转变职能,为群众、社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了实处。第三,通过聘请下岗职工为城市管理员及监督、指挥中心的操作员,实现了再就业。第四,通过整合提高已建设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平安城市”、城管热线等等。第五,现代化的城市要通过现代化的方式来管理,使用“数字城管” 业务平台,可以帮助政府有效地解决一些城市问题,提升城市管理品位。

1.1.24 “数字城管”系统带来的社会效益

答:“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数字城管”系统项目的实施,使城市管理化“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城市环境状况极大改善。预计系统建成后,将实现: 问题发现率:90% 任务派遣准确率:98% 问题处理率:90%平均处理时间:12小时 问题结案率:90%

2)促进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城市管理问题的反映有了“直通车”;

减少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实现管理组织的扁平化,形成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同管理城市的格局;

解决大量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3)提高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水平,具有广泛的拓展空间。“数字城管系统”的应用,如数据库的建设和网上办公的推进,使政府电子政务广泛应用,并带动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应用,从而推进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水平。另外,新模式不仅可以用于城市管理,而且对于其他领域的管理也同样适用,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拓展空间。

4)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社会影响力。“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的迅速发展,而公共管理和服务环境的改善将引来更多企业的关注,进而吸引大量企业投资和入驻,可增加政府的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

1.1.25 “数字城管系统”带来的经济效益

答:“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整合资源、统一管理、降低成本。

整合城市管理各部门的人力、物力,进行统一分配、统一管理; 减少、节约各部门的巡查人力、车辆出行等费用; 克服多头处理、重复处理等弊病,事件处理成本大大降低。

2)由于城市部件(如:井盖丢失等)问题,普通事件及突发事件(如爆管、火灾)能够被及时发现,使得人员伤亡、资源流失、财产损失得到极大的降低及控制,直接经济损失将会大大减少。

3)建立“数字城管系统”,将极大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每年将为居民、从业人员和旅游者带来巨额的社会福利增量,经济效益将相当可观。

1.2 系统篇

1.2.1 相关人员针对性的培训如何安排?

答:主要包括对数据普查人员、信息采集员、社区城管站人员、各专业单位人员、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相关领导等的培训。培训主要内容:

1)数据普查人员:理论知识的培训,仪器操作培训和实地踏勘。

2)信息采集员培训:理论知识培训、信息采集系统的培训、无线数据终端的基本操作培训。

3)社区城管站人员:基础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岗位职责培训、系统使用安全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4)各专业单位人员:基础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岗位职责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5)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操作人员: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的操作人员包括受理员、呼叫中心坐席、值班长、派遣员、指挥长、大屏操作员等,针对不同工种再分详细的针对性内容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城市单元网格管理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系统总体架构、各子系统的具体操作等。6)系统维护人员:包括城市单元网格管理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系统总体架构、数据基础知识和高级操作、系统管理维护知识和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7)相关领导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系统总体架构、基础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和高级操作等。

在培训之前,将向用户提交相关文件,一方面方便用户快速了解掌握系统,同时也通过文档向用户广泛的征求意见,有利于系统进行完整、准确分析验证,不断完善系统功能结构体系。之后安排专门的培训教师针对不同的人员培训,在培训结束之后,通过考核的方式,在促进学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方便学员通过完善的考题查找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查缺补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训人员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培训效果。培训完成以后,我们将不定期的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以确定培训效果,并从反馈意见中不断总结经验,对于个别用户使用问题,将派有专门人员专门解答。同时我们将从完善用户使用手册、方便快捷的

联机帮助、由系统管理员继续指导几个方面弥补培训中的不足。

1.2.2 数字城管系统包含哪些子系统?

答:按建设部标准,数字城管系统包括9个子系统: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评价统计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城市部件更新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另外可根据用户需要建立拓展子系统,如GPS定位子系统、业务短信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等等。

1.2.3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子系统。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相应功能的终端“城管通”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将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的相关信息报送到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同时接受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和领导的工作派遣与调度。

1.2.4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受理的城市管理问题分为三种:社会公众举报、监督员上报和视频监控上报。通过呼叫中心的建立,联系政府内外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受理来自城市管理监督员、社会公众的城市管理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审核记录,立案后传递给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

1.2.5 协同工作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协同工作子系统主要供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专业部门等处于协同工作网络内的相关办公人员使用,用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进入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平台。不同类型用户登录后,具有的权限不同,可以操作的内容也不同。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1.2.6 地理编码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地理编码子系统是网格化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支撑系统之一,系统采用了地理编码技术和空间数据库技术。地理编码服务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置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置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在空间信息支持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应用。系统通过对自然语言地址信息的语义分析、词法分析,自动和标准地址库匹配,确定出精确的地理坐标。

1.2.7 监督指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监督指挥系统设在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状况。可通过监控大屏幕或监控电视直观地掌握各个区域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还可以对每个网格、监督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进行查询。

1.2.8 评价统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综合评价子系统通过制订监督评价及考核的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工作绩效和规范标准等。系统具有动态设置和管理能力,能够设定评价准则、评价主体、评价模型自动执行考评过程,并对考评结果以图形和报表的形式进行输出,从而能够指导日常工作的绩效考核。

1.2.9 视频监控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视频监控系统是指将视频监控信号在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的监控大屏幕或监控电视上显示,实现对城市各类部件和事件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从而对市区的综合管理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响应,对监控范围内的突发性事件录像取证,起到综合治理效果。

1.2.10 城市部件更新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城市部件更新子系统用于在线修改城市部件数据,对于更新和遗漏的数据可以不经过专业普查单位重新普查,由监督员直接上报。该子系统依照部件编码规范,提供管理工具用于在部件编码规则发生变化时的快速更新;提供专门的权限控制模块以满足有权限用户能够对部件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

1.2.11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供系统管理人员使用。通过该平台,对系统使用的地图库进行随时维护,即可以对于系统中使用的各种基础数据资源进行管理;利用管理系统提供的工具,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图层定义,可以随时扩展地图数据,使用地物定义,可以适应标准的变化,对各种地物的标准编码进行维护。

1.2.12 应用维护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应用维护子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置组织机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等日常维护工作。利用应用维护子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使之适应变化的需求。

1.2.13 系统选用基础地形图的要求

为了获取较好的地点空间数据精度、定位精度和视觉效果,最好选用1:500的基础地形图作为系统的底图数据。1:1000的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也可以作为基础底图,但对系统的使用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系统使用的基础地形图要求是SHAPEFILE格式。其它数据格式(比如:AutoCAD的Dxf文件,MicroStation的DGN文件,Mapinfo的Mif文件等)的基础地形图可以通过ARCGIS平台进行格式转换,然后进行分层、入库、接边建立ARCGIS格式的城市基础地形图库。

1.2.14 没有基础地形图怎么办?

答:对于没有符合系统要求的基础地形图的城市,建议进行数字化基础地形图测量。这样可以获取最新的基础地形数据;也可以采用航拍的方式进行基础地形数据采集,然后进行数据处理以满足系统的数据要求;如果有纸质的数据成果,也可以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满足系统要求的数据。但该方法获取的数据精度相对较差。基础地形图数据由实施城市提供,由其聘请专业的数据测量或制作单位进行处理,以达到系统使用的要求,并组织验收,由实施单位提供技术建议或指导。

1.2.15 系统单元网格划分的步骤

答:1)确定实施城市的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的范围。

2)了解范围内所有市辖区、街道、社区的信息,并将范围在基础地形图中标注出来。

3)根据已经确定的网格划分标准中提出的划分原则及单元网格数据要求,根据城市市辖区、街道、社区的边界,进行单元网格划分,绘制单元网格图集,由各区组织对网格复核确认。

4)根据已经确定的网格划分标准中提出的单元网格编码规则,对城市数字城管单元网格进行网格编码。

上述工作由实施城市的相关部门组织完成,由实施单位提供技术建议或指导。

1.2.16 数据普查的步骤

答:1)确定实施城市的数据普查范围。

2)根据已经确定的城市部件分类与编码标准进行部件普查。3)同时,按照已经确定的地理编码规范进行地址调查。

4)部件普查和地址调查成果要求按照规定比例尺制作,为ARCGIS数据格式。上述工作由实施城市聘请专业的数据测量或制作单位进行,并组织验收,由实施单位提供技术建议或指导。

1.2.17 可以使用普通手机作为”城管通”终端吗?

答:不可以。“城管通”终端要求具备语音呼叫、短信群发、拍照录音、表单填写、地图浏览、数据同步、手机定位等特定功能,是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运行的平台,必须是智能手机,目前综合各方面考虑只支持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

1.2.18 手机终端选型原则

答:为了使数字城管信息系统满足国家标准,其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的终端选型一般要遵循一下基本原则:

(1)终端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5.0 简体中文版 For SmartPhone;或升级版本

(2)CPU:OMAP850 ≥201MHz;(3)内存:ROM≥64MB,RAM≥64MB;(4)显示: 2.0英寸,像素≥176*220;

(5)摄像头:像素≥30万,CMOS传感器,支持Microsoft 相机API 分辨率≥320×240;

(6)接口:蓝牙,USB;

(7)扩展:支持Mini SD卡,SD卡≥512M;(8)网络: 900/1800/1900MHz,GSM/GPRS/EDGE;

(9)电池:容量≥1150mAh,通话时间≥3小时,待机时间≥100小时;(10)声音视频:支持录音机,视频播放,音频播放。(11)有GPS模块。

1.2.19 “城管通”终端的维护

答:“城管通”终端首先是一款智能手机,硬件由手机厂家负责维护,一般保修期是1年。手机上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由软件开发商维护,一般也是1

年的免费维护期。它的返修率与选择的智能手机的返修率有关,淘汰率也一样,与软件无关。

1.2.20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基于我们实施数字城管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注意点:

1)、调研要充分,建议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特色及已有的硬件资源,便于建设有当地特色的“数字城管”。

2)、选择好的总包商、监理公司、软件开发公司。“数字城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及专业部门人员的整合,因此,必须要选择好的总包商为项目负责。参与了全国三十多个地市的数字城管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建设经验,并且拥有雄厚的网络资源优势和优厚的服务运维保障,能为客户提供最好建议及服务。另外,在数据中心与灾备、呼叫中心、集成、视频监控领域都有很大的优势,是理想的总包商选择对象。

3)、网格划分和普查数据的正确性。作为核心基础数据,基础地理数据、部件事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的准确性是非常必要的。

4)、利用已有的一些数据,提供便民服务。可以整合电信的号码百事通作为呼叫中心,方便于市民的投诉上报,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信息采集通道。5)、各部委办局的协调非常重要。“数字城管”业务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涉及到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各个单位部门,因此,在项目开展前期就需要有相关部门牵头进行各部委办局工作的协调整合,以此来保障“数字城管”的顺利实施。6)、工程资料要完整、正确、规范。从项目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到项目的建设、调试、运行,各阶段的工程资料需要保存得当,以备验收。

7)、值班人员(坐席人员)、受理员、指挥人员、城管人员、维护人员各相关内容的培训要同步进行。在前期准备、建设阶段,就要开始对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同步培训,以保证系统试运行时人员可以到位。

8)、城管局要关注考核办法、考核机制的制定。对于各专业部门的考核需要有相关机制,例如通过内评价(业务数据的分析)和外评价(公众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工作情况及效果做出考评。

1.2.21 可以整合的资源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 1)、网络资源整合:

依托电子政务网、运营商的网络资源 2)、视频监控资源整合

部分共享公安、交警等视频监控系统(“平安城市”)。3)、语音资源整合

呼叫热线、12319、12345、114等 4)、人力资源整合

组织机构的建设、信息员队伍建设

1.2.22 系统除了目前的应用领域以外,将来可能会在那些方面得到扩充?

目前可以预期系统将来有两个发展方向: 1)全面的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

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最终是要能够建立一个全面的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实现以城市的管理为核心,以各相关政府职能单位和部门的调度中心和执行部门为节点的分布式异构数据库。

目前系统通过数据提取建立了城市监管基础信息库,为城市各级监管部门提供第一手管理资料,同时为城市相关的规划、建设以及应急管理等众多职能部门提供广泛的发展空间。GIS作为信息管理的综合平台,能够集成了各专业单位的专业数据,可以为政府提供大量的深层次管理信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行业的发展只是促进城市的经济的提高,真正引导城市稳定、持续发展的,还是政府管理部门。城市数字化管理应该在完成行业应用的基础上,应该为城市的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源,并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综合,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必要的数据。主要包括城市持续发展评估、城市综合经济指标评估、城市发展模型体系建设、重大事故处理系统建设、资源配置系统建设、环境评估模拟系统建设等。

2)面向大众服务信息服务平台

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不仅仅是为城市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基本信息平台,还为企

业和广大公众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公众服务城市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反映了城市政治、经济、历史、科教文化、城市建设和旅游(行、游、住、吃、购、娱)等各方面市情信息,同时提供办公、生活、旅游、经贸等活动服务指南。地理信息系统为地球上90%以上的信息的载体,与城市的发展建设密切相关,最适合建设面向大众服务信息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将面向大众Internet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推动公众参与。服务平台建立在面向实际的应用需求、技术力量、和数据等基础上,分步骤实施,以市民需求为主线开展。这种生活需求包括日常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信息服务需求,参与社区规划与建设的需求,参与城市经济、社会建设的信息需求,使城市真正实现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更好、更充分的使用和挖掘信息,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本身建设的价值。

1.3 应用篇

1.3.1 如何推进“数字城管”实施建设?

答:实施数字城管新模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又有政府各部门人员、职能的整合,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推广工作的系统性,必须要采取完善法规的手段来推动。具体来说,抓好这项工作,要坚持三个原则:

首先是政府主导。政府领导及各分管领导要发挥主管作用,对城市管理各个部门、职能人员进行整合,同时要落实资金。

其次是群众参与,广泛运用现有的市长公开电话或者市政服务热线,动员广大群众热心参与城市管理。

第三是技术支撑,需要专业人才对整个业务系统做好维护管理工作,联合社会上的科研机构、专业公司为系统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1.3.2 如何进行职能部门的整合?由谁来牵头做这件事?

上一篇:大气污染解决措施下一篇: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