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护理工作计划

2024-10-09

特殊护理工作计划(精选14篇)

1.特殊护理工作计划 篇一

饮食对肝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当的饮食如雪上加霜会加重病情,影响疾病的预后;而合理的饮食则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所有肝病患者均应禁饮酒,因为95%以上的酒精在肝内分解、代谢,直接损坏肝脏,加重肝细胞的坏死。下面谈谈几种肝病的饮食护理。

1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伴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患者的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易消化食物为主。食物应新鲜可口,柔软易消化,无刺激性,并少量多餐。蛋白质以1.0~1.5g/(kg·d)为宜,最好是含有各种氨基酸的牛奶、蛋类、肉鱼类等高价动物蛋白为佳;当发生肝昏迷或血氨增高时,应减少蛋白质摄入。热量每日约3000kcal,以高糖饮食为基础,占总热量的60%~70%,即每日供糖300~500g,主要靠谷物来补充;但如有腹胀、消化不良或胰腺功能减退时,应适当控制糖分。谷物、豆类、新鲜蔬菜、水果、肉、蛋、乳类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d、e、a、k等。水限制在1000ml/d左右,钠限制在2g/d;腹水患者以低盐、高蛋白为主,以控制腹水的生成;伴有门静脉高压者,禁用生硬、粗糙、冷烫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发生消化道出血。

来源:

2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蛋白饮食是诱因之一,因此,发病初期数天内应禁食蛋白质,避免氨基酸在肠道内分解产生氨而加重肝性脑病。病情好转或清醒后,每隔2~3天增加10g蛋白质,逐渐增加至30~60g/d,以植物性蛋白为主,因其含支链氨基酸较多,甲硫氨酸、芳香氨基酸较少,且含有非吸收性纤维而被肠菌酵解产酸,有助于氨的排除和通便。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如蜂蜜、葡萄糖,既可以减少组织蛋白质分解产氨,又可促进氨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而降低血氨。保证热量在6300~8400kj/d,昏迷者可用鼻胃管供食,鼻饲液最好用25%的蔗糖或葡萄糖液,或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长期输液者可深静脉或锁骨下插管滴注25%葡萄糖溶液和维持营养。避免快速输注大量葡萄糖液,防止产生低钾血症、心力衰竭和脑水肿。脂肪每日供给50g左右,不宜过高,以免延缓胃的排空,增加肝脏的负担。无腹水者每日摄入钠量3~5g,显著腹水者,钠量应限制在0.25g/d,入水量一般为前1天的尿量加1000ml,防止血钠过低、血液稀释。低钾血症时,要补充氯化钾和含钾多的食物,如浓果汁、香蕉、香菇、黑木耳等;高血钾时,避免食用含钾多的食物。饮食应选用柔软的食物纤维,以利通便,因便秘可促进细菌分解产氨,使血氨浓度增高,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可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伴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避免刺激性、坚硬、粗糙食物,不宜食用多纤维、油炸、油腻食物,应摄入丰富的维生素,但不宜用维生素b 6 ,因其可使多巴在周围神经处转为多巴胺,影响多巴进入脑组织,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递质。

来源:

3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少量出血无呕吐,或仅有黑便,或无明显活动性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出血停止后1~2天改为半流质饮食,渐渐改为软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避免诱发和加重腹水与肝性脑病。不食生拌菜及粗纤维多酸蔬菜,不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硬食等,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管黏膜而再次出血。来源:

4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正常人胆汁是铜排出的重要途径,而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体内铜代谢发生障碍,肠道吸收铜增加,胆汁排铜减少,尿铜增加。由于铜代谢紊乱,体内大量的铜首先沉积于肝脏,当肝脏内铜饱和后,铜又可在脑及肾脏等组织内沉积,从而引起一系列病变。因此,饮食应限制铜的摄入,每日食物中铜的含量应<1.5mg,避免用铜制炊具并少吃含铜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芝麻、荠菜、菠菜、芋头、肾、海产品、贝类、花生米、虾、蟹、豆类、硬果类、干蘑、可可、巧克力等,少食粗粮、蛋黄等;可食米、面(细面)、牛奶、鸡蛋清、蔬菜、水果、卷心菜、菠菜、芹菜、番茄、南瓜、黄瓜、洋葱、胡萝卜、杨梅、柠檬、柚等。

2.特殊护理工作计划 篇二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其中女40例,男50例,年龄61~86岁。骨折患者65例,骨肿瘤患者5例,骨关节病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性情较为孤僻,固执,不易合作,加之生理功能低下,防御功能减退及恢复力差等特点。护士要经常与老年患者进行思想沟通,根据患者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的不同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患者进行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观察病情

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慢性气管炎、老年性痴呆等。一旦受到外伤,不仅机体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引起病理变化,而且容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连锁性病变,如诱发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因此,护士要多巡视患者,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

2.3 饮食生活护理

护士应注意夜间有治疗护理操作时,尽可能集中进行,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就餐,鼓励患者进食,定时排便。骨折早期应供给低脂、高维生素、含水分多、清淡味鲜,易消化的半流食。骨折后期可给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高锌的饮食,避免太凉和不易消化食物。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同时护士更应周到地做好生活护理,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让患者信赖护士,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

2.4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2.4.1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相对减弱[1],一部分患者有烟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患者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患者进入医院,护士应要求其不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作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协助患者翻身扣背,若痰液黏稠可给予雾化吸入。指导患者多饮水,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咳出。病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2.4.2 警惕心脑血管并发症

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2]。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神经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患者,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3 预防消化系统并发症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减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的警惕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2.4.4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患者,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患者入院后给予气垫床,骶尾部骨突处可垫海棉圈。2 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交班检查。

2.4.5 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随着膀胱黏膜老化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对长期卧床患者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如排尿时觉困难,可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需行导尿术的患者,按留置尿管的护理常规护理。

2.4.6 防止骨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患者,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素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可给患者服用钙剂,并指导进含钙丰富的饮食,如:高钙牛奶、虾、海带、紫菜等海产品。

2.5 功能锻炼

积极指导协助患者加强功能锻炼。在锻炼过程中,应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在“动静结合”原则下,医护人员与患者密切配合,使患者积极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起到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的效果[3,4]。在指导老年人作运动时要有耐心,同时不可过量,逐渐增加次数,以不感到疼痛和疲劳为度。开始离床活动时一定有专人扶助,注意安全防跌倒,保证功能锻炼顺利进行。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总结分析笔者所在科对90例骨科老年患者护理经验。结果 90例老年患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可以减少骨科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骨科老年病,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老年护理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12):959.

[2]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军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护理研究,2005,19(6):51-52.

[3]南登昆.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44.

3.脐部的日常护理&特殊护理 篇三

脐带日常护理3个要诀

保持干爽

脐带如果被水浸湿和尿液污染,要马上用干棉球或干净的纱布擦干,然后用75%酒精棉签消毒。消毒时应注意未脱落的脐带从脐带的根部向上消毒。而脱落后的脐带,要从脐窝中心向周围消毒。

避免感染

在脐带脱落前,刚结扎的新鲜脐部伤口很容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为了保护脐部,医护人员在脐带结扎后的12~24小时里会用无菌纱布包扎在脐部,纱布容易被刚刚结扎的脐带伤口分泌物及宝宝的大小便污染,给细菌在脐部生长繁殖创造条件,所以脐带结扎12~24小时后,一定要及时去除盖住脐部皮肤的纱布,并每天用75%酒精消毒脐带2~3次,直至脐带干燥脱落。

减少脐带摩擦

已经干燥但尚未脱落的脐带残端很坚硬,经常触碰摩擦,容易导致脐带根部出血。所以,要避免衣服和纸尿裤对宝宝脐部的刺激,选择纯棉内衣,柔软的纸尿裤,还要注意将纸尿裤上端往下翻一些。消毒脐带时,手法要轻巧,不能太用力,避免擦伤。

特别提醒

一定不要在脐部撒痱子粉和其他消炎粉末,以免导致脐部直接感染。还要注意宝宝衣服的洁净,尤其是紧贴宝宝脐部的内衣,每1~2天更换一次,衣服脏了要立即更换。

小心,5种脐带异常

1脐带发红

在脐带残端干燥脱落的过程中,脐带根部及肚脐周围的皮肤常常会出现轻微的发红,这是脐带残端脱落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用太担心,可用络合碘消毒,之后再外涂刺激性小的红霉素软膏。但是,如果肚脐和周围皮肤变得很红,脐轮有肿胀,而且发红处的皮肤摸起来温度比别处皮肤的温度高,可能是肚脐出现了感染,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

2脐带渗血

如果看见脐部创面滴血或包扎脐部的纱布被血液浸湿,说明脐带有出血现象。脐带渗血多发生在脐带结扎后12小时内,是脐带结扎不彻底所致,需要重新结扎止血。也有少部分脐带渗血是发生在脐带残端干燥脱落之前,由于脐带残端干燥之后变得坚硬,牵拉、刺激脐带根部周围的皮肤所致。这种情况可以在出血部位外涂云南白药,必要时也可以到医院断脐。

3脐部有分泌物

愈合中的脐带残端经常会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不及时清除,分泌物干燥后,会使脐窝和脐带的根部发生粘连,不容易清洁,这时脐带表面看起来很干净,其实脐窝里可能积有脓液。有的妈妈不敢碰脐带根部,仅在脐带表面擦拭,其实起不到消毒的作用。

注意!

如果宝宝哭闹不停,并伴有呕吐、脐部肿块不能推回到腹腔内,可能是脐疝发生了嵌顿,这是急症,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看外科急诊。

有些新生宝宝出生一周后脐带还未脱落,原因之一就是脐带和脐窝粘连所致。用上述方法处理脐带,可以加速脐带的脱落。如果肚脐的渗出液像脓液或有恶臭味,且宝宝伴有发烧、食欲减退、精神反应低下等全身症状,说明脐部可能出现了感染,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4脐带迟迟不脱落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脐带会慢慢变黑、变硬,3~7天自然脱落,如果2周后还不脱落,要仔细观察脐带的情况,只要没有红肿、化脓,没有大量液体从脐窝中渗出,宝宝也没有食欲降低、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就不用担心。另外,可以用75%酒精棉签给宝宝擦拭脐窝,使脐带残端保持干燥,加速脐带残端脱落和肚脐愈合。

5脐疝

宝宝的脐带脱落后,如果在肚脐眼处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圆形肿块,就是脐疝,小的像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宝宝平卧、安静时,肿块会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用力排便时,肿块会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到腹腔内。

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平时不要让宝宝过度哭闹,避免发生脐疝嵌顿(肠子被环口夹住)就可以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就能自然闭合。

正确的消毒方法

用棉签蘸75%酒精,一只手提起脐带的结扎线,另一只手用酒精棉签仔细分离脐窝和脐带根部的粘连部分,周边都分离开后,换新的酒精棉签从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擦拭干净后再把提过的结扎线涂上酒精。一般一天1~2次即可,2~3天后脐窝就会干燥。

4.特殊护理工作计划 篇四

残疾人托养、康复、职业训练、特殊教育机构等单位在职在岗的特殊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将有自己的职业资格以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办法。记者昨日从广州市人事局获悉,该局日前会同市残联联合制定了《广州市特殊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从即日起实施。

特护资格分两级四等

据介绍,此次广州市对特殊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属于市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管理范畴。由市人事局和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负责政策制定、组织协调、认证考试和监督管理工作。特殊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分为初级资格和中级资格两级,初级资格分为三级特护员、二级特护员、一级特护员;中级资格为特护师。特殊护理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任制,用人单位在取得特护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任。

认定或考试获取资格

按照此次出台的《规定》要求,特护专业职业资格将通过认定和考试两种方式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从事特护专业工作必须达到规定年限,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办理特护专业职业资格的初次认定。其中中专毕业后从事特殊护理工作1年以上,可认定三级特护员;大专毕业后从事特殊护理工作1年以上,可认定二级特护员;本科毕业后从事特殊护理工作1年以上,可认定一级特护员。非本专业或非相近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及高中毕业生,除应具备本规定第七条条件外,从事特护专业工作必须达到规定年限,经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办理特护专业职业资格的初次认定。

资格证书三年一注册

依据《规定》的要求,特护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注册制度,每3年注册1次。特护专业人员应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3个月内到市残疾人联合会或其指定的机构办理首次注册手续。有效期满前3个月,应按规定办理再次注册手续。在注册有效期内变更工作单位者,应当及时办理变更手续。未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者,其资格证书自动失效。

另据记者了解,特护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每年8月举行。其中,初级资格各科目的考试必须在1年内完成;中级资格各科目的考试,实行滚动管理,每一科目考试成绩有效期为2年,考生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4个科目成绩均合格,方可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何为特殊护理?

是指为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提供生活、心理及康复等方面的日常护理。市内残疾人托养、康复、职业训练、特殊教育机构等单位在职在岗的工作人员也就是特殊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王道斌)

5.特殊生转化工作计划 篇五

xxx是我们班的一名调皮的孩子,他爱骂人,有时候还动手,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撒谎,不承认错误,和别人发生了矛盾,总是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找不同的理由为自己开脱。

二、原因分析

这与他的家庭环境有着重要的原因,他来自单亲家庭,母亲在他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因为家庭的`事离他而去,长期缺少母爱,缺少关心;父亲一般很忙,回家也经常见不到,平时的生活一团糟,他渴望别人的关心,渴望别人的关注。

三、转化目标

1.学习方面,课上能准备好上课所用的教科书和学习用品。

2.纪律方面,不打人不骂人,和别人好好相处。

3、回和老师聊天,讲实话,不撒谎。

四、转化措施

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学困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困生。

3、对学困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4、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学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5、作为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具有坚强的意志。

6、老师的辅导要及时。

7、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6.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计划 篇六

坚持以党的和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列为20xx年度省民生工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定点康复机构和贫困聋儿(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康复机构,学校将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县残联的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开展康复语训工作。

1、加强人员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后勤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服务水平,并结合工作岗位职责和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效果,对后勤人员进行认真考核。同时,继续加强临时聘用人员的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的考核方案,继续采取基本工资加浮动工资相结合的措施,做好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2、坚持科学管理,改进食堂工作。

依照《食堂管理方案》,结合师生建议,坚持科学管理,改进食堂伙食质量,增加食品花样,保障食品安全、卫生、营养,确保不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同时,认真听取广大师生意见,接受民主监督,及时改进食堂各项工作,努力办成师生满意的食堂。

3、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舍务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舍务工作的领导和督查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严格值班制度,履行值班职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妥善解决偶发事件,加强宿舍公物管理,落实赔偿制度,确保宿舍工作安全有序。同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继续加强文明宿舍、文明学生的检查评选工作,综合考核学生纪律、卫生、出勤、秩序等方面的情况,培养文明校风。

4、坚持服务至上,做好后勤保障

学校将根据经济状况和教育教学需要,适当采购部分办公用品、学生生活用品,保障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序开展。

5、加强综合治理,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将结合办公室、教室和宿舍文化建设,继续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清除校园杂草,美化校园环境,确保校园干净整洁。同时,结合主题教育月和各种纪念日活动,以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德育和文明行为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其他工作:

1、办公室工作。继续做好文件的上传下达和重大活动的组织协调与接待工作;做好学校信息宣传、网站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继续做好学校校刊的组稿与印制,做好科室图版和宣传橱窗的.更新工作;做好荣誉室调整、印章监管工作,完成公文起草、计划总结等常规性和临时性工作。

2、财务工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实行支出预算和申报制度,认真执行支出审批程序,科学进行财务预、决算,坚持增收节支,继续做好收支月清、月报工作,做好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工作,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厉行节约,为学校各项发展决策及时提供科学依据。

3、工会工作。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抓好教工之家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教职工羽毛球比赛、五禽戏比赛,活跃教职工身心;加强民主管理,做好教职工维权工作,让每位教职工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计生工作。认真做好计生政策的宣传教育,做好计生报表的填写和上报,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好孕前服务工作和妇检工作,坚决杜绝计划外生育。

5、医疗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对医疗室的管理,健全学生健康医疗档案,做好全校师生的医疗服务工作,保障身心健康,确保无医疗事故发生。

6、项目建设工作。继续实施综合楼项目建设工程的后期装修、装潢、项目合作等工作,按照有关要求和建设标准,合理添置辅助设施,进一步提高基础建设水平。

7.老年人用药的特殊性及护理 篇七

1 机体代谢能力低下

众所周知,肝脏和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随着人年龄的增加,肝脏血流量减少,是药物代谢降低的一个因素。二十五六岁以后,肝血流量每年递减0.05%--1.5%。六十五岁老年人的肝血流量仅及年轻人的40%--50%,九十岁仅及30%。另外老年人的功能性肝细胞减少,使某些药物的T二分之一延长,在规定给药的情况下,可出现血药浓度增高或消除延缓而出现更多的副作用,故需要适当调整剂量。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随着年龄递增,肾功能、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与重吸收功能均影响药物的排泄。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机体消除时间。肾血流量在四十岁以前无大变化,四十岁以后每年递减1.5%--1.9%,六十五岁老年人的肾血流量仅及青年人的45%--50%。肾小球滤过在50—90岁间可下降50%,致使药物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延长。

2 耐变能力降低

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变能力降低,主要是指药效或药安全范围变小。其最小药量和中毒量之间仅一步之差。其次还有老年人往往多病并存,病情复杂,用药品种多,用药时间长。据统计有80%以上老年人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有的人每日用药可达3—4种,因此老年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增大,再有老年人已适应了某一药物时,突然撤销或改用它药时,常常会带来不良后果。

3 个体差异大

老年人个体差异较大,这是其他年龄组不能比拟的。有时统领老年人的药物剂量可差数倍之多。因而至今尚未找到一个完全适合老年人的药物用量公式。药典中规定老年人用药的原则:60岁以上者永城人量的四分之三,但因个体差异较大,具体用药量还应根据医生诊断及有关个体药动学参数而定。

4 不良反应增多

有人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是60岁以下人的2—3倍。由此可见,人体的自我稳定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减弱,药物效应相应增强。老年人各系统尤其中枢神经系统,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不良反应的反应也随之增高。再有随年龄的增大机体各种功能具有明显的变化,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有很大不同。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发生变化,易出现变态反应。鉴于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于老年患者的用药应根据病人的体质,元有病实际用药应根据病人的体质,原有病史及用药史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特点,合理选用药物,研究投药量或延长间隔时间,对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5 本文仅举几种常用药物对于老年人的不良作用,潜述如下:

地高辛

由于老年人肾清除机能衰退而延长其半衰期或老年人肥胖,剂量相对大,易出现中枢毒性(恶心、呕吐)或心脏毒性。故老年人在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剂量的个体化。还应防止与奎尼丁、维拉帕米、胺碘酮合用,而提高其血药浓度。一般在缺钾情况、缺镁情况下还应慎用。

心得安

由于老年人受体减少,敏感性降低,因此心得安对减少老年人活动时心率反应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在治疗剂量下,老年人的血浆浓度比其他人高,心得安在老年人的廓清率减少,所以用此药时剂量应个体化并严密观察副作用的发生。

激素类

老年人对此药物比青年人更敏感,有时甚至出现变异反应,长期服用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增高,且与剂量有关,骨质疏松症和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另外,还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潜在感染灶扩散。易发生副作用的原因,与个体对激素的代谢速度有关。

镇惊、催眠药

老年人各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对此类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其作用和毒性成倍增加。因此,使用本类药物时疗程宜短,剂量不宜大,易机体交替,间断服用或伍用其它药物。以免引起各种副作用。巴比妥类药物,老年人服用可延长其中枢抑制作用或出现兴奋激动,可能由于排泄或代谢功能变化所致,老年人应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由于老年人患病种类多,慢性病和器质性病较多,且病程较长,往往并用多种药物,一般而言给药种类增多时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这种倾向随年龄增长更趋明显。

综上所述,老年人用药的原则:1、明确诊断,选择合理的药物、剂量和疗程。2、老年人用药剂量应个体化,宜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达到个体最适应量。通常以成人的1/2或3/4为宜。3、尽可能缩小复方的组成药数,若必须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4、用药时应注意剂量的个体化,对安全范围狭窄,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指导安全用药。5、应严密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防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积极开展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8.特殊护理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胃肠手术;常规护理;特殊护理干预;肠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67-02

外科手术中胃肠手术是开展频次较高的一种,在对患者进行胃肠道手术时,患者的脏器会暴露在空气当中,胃肠功能会因麻醉和术中刺激而出现抑制,胃肠道蠕动停止,术后肠腔内将产生的气体将大量积于肠腔内,进而导致术后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肛门不排气等症状,不仅会使患者的营养情况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患者伤口恢复,延长治疗时间,不利于术后恢复[1]?为了能够使胃肠手术患者肠胃功能可以尽早恢复,需要对病人实施科学?有效且全面的护理服务,使患者腹部不适得到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胃肠蠕动?排气及排便,使患者能够尽早恢复健康[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护理模式也在随之改变,传统的护理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醫疗技术及患者的需要,因此,需要对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6例胃肠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胃肠手术病人实施特殊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早期胃肠功能的影响,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6例胃肠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影响及未经检查,确诊为胃肠疾病需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在29~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8±4.2岁;其中,结肠癌患者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6例,胃肠穿孔患者8例,肠梗阻患者1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0例,年龄在28~55岁之间,平均年龄40.1±3.7岁;其中,结肠癌患者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7例,胃肠穿孔患者10例,肠梗阻患者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胃肠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特殊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体位干预:术后6h患者需去枕平卧,之后可由患者自行调整舒适体位,应减少患者躯体移动,防止牵拉造成伤口开裂,而舒适体位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释放腹部张力,使伤口牵拉疼痛得到缓解?

1.2.2饮食干预:术后6h患者可少量进食流质食物,少食多餐,肛门排气后,患者无腹胀现象,可进食半流食,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为主?早期进行食疗可以刺激胃肠道,使胃结肠出现反射,促进结肠集团蠕动,进而引起肛门排气?

1.2.3活动干预:术后早期活动分为3各阶段:①呼吸?上肢?下肢运动,可在术后6h~24h可进行;②术后24h~72h,加大第一阶段中呼吸?上肢?下肢的运动量,同时,进行脐周自我按摩,腰背自我叩击活动;③术后72h,加大第二阶段运动强度,病人需能够完成各项活动且逐步在进行提高?术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有助于肠蠕动,活跃胃肠道分泌功能,促进患者胃肠内容物顺利排出,进而使食物消化和吸收功能得到增强,因此,患者不可因惧怕疼痛或担心伤口开裂而拒绝下床?

1.2.4按摩干预:术后6h可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热敷,缓和取仰卧?屈髋?屈膝体位,护理人员四指并拢,按摩时以脐为中心顺时针运动,不可触及伤口,沿切口两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按摩,力度由轻至重,速度适中,以患者耐受为准?按摩时间为10min,患者有腹胀症状,可延长按摩时间直至15min,每日2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术后6h对两组患者肠鸣音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观察并统计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以供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都是利用 SPSS19.0 软件来进行?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来进行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二分类χ2检验分析,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数比较用 t进行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33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患者有31例,护理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率为93.3%,对照组33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患者有27例,护理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率为81.8%,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实验组患者早期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胃肠疾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会导致患者胃肠功能抑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行恢复,这段时间内患者会出现腹胀?肠梗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也使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3]?特殊护理干预的应用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体位干预?饮食干预?活动干预及按摩干预,使患者术后体位舒适,腹部张力得到释放,尽早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可刺激肠胃,加速肛门排气,而活动护理则促进胃肠蠕动,加速食物消化和吸收,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能有效刺激胃肠激素释放,使胃肠功能尽早恢复[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1.8%,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特殊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早期胃肠功能恢复,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洁,杨华,罗素君,等 . 护理干预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135-136.

[2] 李丹华,刘腊 . 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进程的影响 [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5):1929-1930.

[3] 韦红梅,冉红艳,李兰燕,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大型胃肠手术患者的影响 [J]. 西部医学,2013,25(12):1899-1900.

9.2015年特殊生帮扶工作计划 篇九

晋江市石圳华侨中学

2015年9月

特殊学生帮扶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开发特殊学生的潜能,努力教育和帮扶“特殊学生”,使其得到转化。特制订本计划。

二、具体做法:

㈠建立制度,明确职责。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在原有的“特殊学生”、“边缘生”、“特长生”档案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教育和帮扶特殊学生工作制度。

1、建立“特殊学生”个人档案。

各校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认真排查“特殊学生”现状,按学习、行为规范等学困状况排查分类,建立个人档案。

2、制定“特殊学生”结对帮扶制度。

对已确认的“特殊学生”,各班分类组织安排结对帮扶,实行承包责任制,行政人员包班级,班主任、任课教师包人头。做到明确转化目标,责任落实到人。

3、强化跟踪流程管理。

对于“特殊学生”的转化工作,各班级要实行跟踪调查反馈制度,建立“特殊学生”转化情况记载簿,建立特殊学生流程管理记录,对其在家庭、社会、学校的成长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及时鼓励与引导,扬长避短,防微杜渐。

㈡注重方法,开展活动。在转化“特殊学生”工作中,帮扶教师要注重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对“特殊学生”,教师要真心爱护,要与之“心连心”,交朋友。充分尊重“特殊学生”的人格,坚持多鼓励、多正面引导,切忌歧视、放弃。对特殊学生、教师念好“三字经”,即:立足于“鼓”,着眼于“拉”,着手于“帮”,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特殊学生”的恐惧心理或逆反心理。

1、因材施教,重视学习辅导。

在转化“特殊学生”工作中,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对“特殊学生”进行分类教育,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用生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吸引“特殊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四个优先”,即“优先提高、优先答疑、优先检查、优先表扬”,特殊照顾“特殊学生”,并根据需要经常给他们开小灶,缺钙补钙,缺铁补铁,着力提高“特殊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

2、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开展学生互助活动。

良好的班集体,和谐的学习环境,往往对“特殊学生”能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各班级要以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为突破口,通过建立一些帮扶对子和帮扶小组,努力形成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相互帮扶、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减轻“特殊学生”的心理压力,确保“特殊学生”能得到及时而真诚的帮助,使他们能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获得成功,不断增强自信。

3、发现闪光点,让特殊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在转化特殊学生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寻找“特殊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坚持“五个一点”,即:多一点爱心,多一点鼓励,多一点点拨,多一点表现机会,多一点思想交流。根据我校实施成功教育的经验,在转化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提出分阶段的要求,对“特殊学生”中进步快,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者要及时表扬鼓励,期中阶段,评选“班级十星”,让“特殊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使特殊学生深信人人都是成功者,尝试成功的喜悦,让更多的“特殊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期末,对“特殊学生”成绩提高较快的评为“学业进步生”,对思想品德进步较大的评为“品德优秀生”,予以表彰。

4交流总结,评比考核。

首先,建立“特殊学生”转化研讨制度。学校将每月召开一次教育和转化“特殊学生”的交流会,及时掌握各班级教育对象的动态,研究教育手段和方法,做细帮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帮扶经验,及时交流推广,将特殊学生转化工作纳入教师考核方案中,与班主任的考核挂钩,与教师的评优和职称评定挂钩,对转化“特殊学生”工作实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转化成效差、辍学率高的班级实行一票否决制,切实保证教育和转化特殊学生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晋江市石圳华侨中学

10.中班特殊儿童教养计划 篇十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一、情况分析:

(1)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我们班宝贝有一部分很安静,几乎不喜欢跟老师交流,有一部分表现欲望很强,很喜欢插嘴,安静倾听的习惯欠缺。其次,在饮食方面习惯较差、安静就餐的习惯没有养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想象创造能力普遍较弱、集体意识不浓厚等等。对于我班来说,要改变这样的状况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争取更多的家长配合才能让孩子有很大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将针对班级的不足之处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努力使他们的规则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等个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

(2)个体情况分析:我班情况较为特别,班级中有部分幼儿更加需要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如杨阳、刘娅璐两个小女孩,交往能力较弱、几乎不说话,不能主动与人沟通,很难与我们沟通,有时候老师去跟她主动交流时,能感觉到她的手在抖;同时,不愿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其它幼儿之间的距离正逐步拉大。我班有部分幼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教师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和教育。如夏存豪、孙晓健等几个小男孩有点太活泼了,上课老坐不住在,特喜欢插嘴,自制意识很差;另外,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尚慢,还不会自己穿脱衣服,进餐也需要老师给予帮助。这与其家长平时这多宠爱,包办代替过多有关。戴亚楠的个人卫生很差。所以,本学期,我们将继续采取一帮一,大形式来帮助个别幼儿,并且与这些幼儿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以促进他们的改变。

二、具体措施: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增强他的规则意识,教师教给他整理玩具的方法,让他知道玩好玩具后应自己整理。

2、使他了解课后如果老师没请拿玩具玩,就不应该随意去拿。

3、进一步加强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认真倾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调动他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2、平时让他多进行一些动手方面的操作,提高起动手能力,增强起信心。

3、进一步宣传和发动,鼓励更多的家长参与到班级、园级各项活动中,精心组织各种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三)良好个性的培养

1、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个性,懂得谦让、互助。

2、开展家长工作,让家长配合共同培养起其个性,在家不要太娇惯和溺爱幼儿。

3、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善于分析幼儿的个体差异,加强对个别幼儿的观察和指导,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意识。

中(2)班

11.特殊护理工作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翻修;康复;护理

随着脊柱外科学的发展,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已成为恢复脊柱序列,重建脊柱稳定性,从而促进脊柱融合的一项常规技术手段,脊柱外科手术在我国得到推广和普及。但由于手术和技术条件参差不齐,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手术失败的病例越来越多[1],并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内固定患者需要进行翻修术。由于患者再次手术的特殊性,患者的心理承受程度降低,给再次手术增加了难度,所以患者术前、术后的康复护理显得非常重要。现将我们收治的10例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翻修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因椎弓根螺钉断裂、连接头松动脱落及位置欠佳而需行翻修手术的住院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2-15年。其中内固定松动或脱出3例,螺钉断裂4例,位置欠佳对神经根卡压1例,相邻节段退变不稳者的2例。临床表现腰部疼痛、伴有下肢(单、双侧)放射痛3例,间歇性跛行2例。肌力减退5例,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4例,无其他并发症。

1.2方法患者均在全麻下(麻醉医师均为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者)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术后给予特殊康复护理配合常规药物治疗。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温馨病房在长期的医疗环境中,往往重视手术技术及护理操作的提高,忽视了病房环境。建立一个温馨如家般的病房环境能保持病人心情舒畅,更能接受手术治疗。我们的每间病房均有责任护士自行设计,由科主任及护士长把关,病人及家属提意见,随时改进,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病房环境(如脊柱病房、创伤病房、关节病房等),建立特殊病房来,有效地消除了病人的恐惧心理。

2.1.2病人心态评估入院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病人心理上感觉到家人般的关心,通过与病人亲密交谈,病人多有悲观抑郁情绪。由于再次手术,对再次手术的成功率抱有极大的期望,由于有发生失败的记忆,对腰椎内固定术疗效的长期性产生怀疑,从而对再次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去信心。同时有恐惧心理,害怕手术再次失败。

2.1.3心理护理是实施手术护理的重要环节,心理护理贯穿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针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责任护士详细向病人及家属分析手术的利与弊,介绍再次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前准备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及时给予疏导,消除病人的緊张焦虑,减轻心理负担,使其主动配合手术。

2.1.4其它术前准备术前协助医生获得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CT、MRI,术前8小时禁食水、用温水清洗患处,术前1d开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2术后护理

2.2.1正确搬运病人采取保持身体轴线平直不扭曲的平托法搬运,协助病人轴线翻身,保持脊柱的平直稳定。

2.2.2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由于术后24小时内发生硬膜外血肿的可能性大,如果发现不及时,可能造成较重的并发症,甚至瘫痪),及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定时排放引流球中积血,保持负压,常规给予血常规检查。

2.2.3疼痛护理由于再次手术组织瘢痕、神经根水肿致疼痛,下腰痛加重按医嘱予止痛药,个别患者安放止痛泵有头晕、呕吐症状,根据情况关闭止痛泵,疼痛时给予盐酸布桂嗪注射液100mg肌注。

2.2.4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卧床活动少,静脉内血流缓慢,易致血栓形成,应嘱患者多做下肢活动。包括被动和主动活动或按摩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注意双下肢保暖[2]。

2.2.5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以使人体在仰卧时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前凸,侧卧时保持腰椎部侧弯,最大程度地减轻或解除腰部肌肉的收缩、紧张和痉挛。术后应卧床7天为佳,使腰部软组织恢复,并可以减少术后的创伤反应。此类病人由于第二次翻修置换术,卧床时间可延长至10天。

2.2.6康复护理由于再次手术,腰椎翻修周围组织瘢痕形成,患肢、腰背肌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瘢痕粘连组织的韧性降低,因此为了保持脊柱的稳定,术后加强肌肉训练十分重要[3]。术后第2天进行腰背肌肉锻炼,为防止神经根粘连,指导双下肢直腿抬高功能锻炼,5下/次,4次/日。术后7日戴腰围下地,避免过度劳累,禁弯腰负重。功能锻炼亦应包括全身的锻炼,以防卧床引起的肌肉萎缩及其它并发症,影响机体功能,合理休息以增强体质。

2.2.7下地练习术后第7天开始在腰围保护下下地,病人侧位抬起,尽量减小腰椎屈伸方向受力,注意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及询问有无心慌、头晕等不适,预防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同时嘱病人注意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

2.3出院指导嘱病人继续卧硬板床。3个月内避免长时间久坐,避免坐软椅,戴腰围3个月,防止腰背部屈曲和扭曲。应持之以恒地坚持腰背肌锻炼,均衡饮食,避免体重过重。不适随诊,定期复查。并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督促病人进行康复锻炼。

3结果

所有手术病人均康复出院,没有发生褥疮、感染、血栓或再度移位、椎弓根螺钉断裂等并发症,随访10例,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X光片均未发现椎弓根系统松动、折断、脱落情况,植骨全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加重病例,无神经损伤并发症。

4小结

通过对该例病人术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重视功能锻炼,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一般的护理操作,还应了解大量进口设备的应用及文献的学习。

脊柱翻修术是近年来逐步开展起来的一类针对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失败病例的一种拯救性的手术方法,只要处理得当,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报道翻修术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成败与否是再次手术的最重要因素,由于再次手术病人心理承受力较差,所以术前、术后的护理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创建翻修术后特殊护理更有特殊的意义,还有很多值得学习、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贾连腰.严格脊柱内固定适应证,提高翻修手术效果[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9):513-514.

[2]潘海涛,麻松,叶新华,等.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并发症30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7):1097.

12.特殊护理工作计划 篇十二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徐某, 男性, 49 岁, 身高174 cm, 体重85 kg, 因 “发现血糖升高10 年, 高热伴左腿跛行3 天”于2015 年1 月13 日轮椅收住入院, 入院时体温38.8 ℃, 脉搏106 次/分, 血压170/85 mm Hg, 随机血糖Hi, 主诉左侧腰部疼痛, 疼痛评分 (NRS, numerical rating scale) 7分; 入院后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消炎痛肛塞,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加西格列汀控制血糖, 头孢地嗪静滴抗感染、地佐辛肌注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1 月18 日髋关节MRI提示左髋关节脓肿形成;1 月22日在局部麻醉、CT引导下行经皮脓肿穿刺抽液引流术并留置引流管, 行脓液培养, 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加用莫西沙星抗感染;术后第二天体温、血糖恢复正常, NRS评分1 分。2 月5 日复查髂腰肌彩超提示脓肿面积减少, 且未见引流物, 介入科会诊后予以拔管。2 月11 日患者的NRS评分0分, 血糖平稳, 白蛋白水平恢复, 炎症指标正常, 患者出院。

病例2:患者曹某, 女性, 71 岁, 身高150 cm, 体重70 kg, 因“发现血糖升高18 年, 反复发热伴腰背部疼痛1 周”予2015 年9 月20 日轮椅收住入院, 入院时体温38.6 ℃ , 脉搏110 次/分, 血压158/89 mm Hg, 随机血糖17.2 mmol/L, 主诉右侧腰背部酸痛, 疼痛评分 (NRS, numerical rating scale) 5 分, 入院后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冰袋物理降温, 胰岛素泵控制血糖, 哌拉西林钠静滴抗感染、西乐葆口服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9 月26 日腹部增强CT提示右肾上腺囊性占位灶;经联合泌尿外科会诊后, 于9 月28 日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并留置引流管, 术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 NRS评分1 分。 10 月18 日复查彩超提示脓腔闭合, 引流管4 d未见引流液, 尿量平均每天1800 m L, 介入科会诊后予以拔管。10 月23 日患者各项指标均正常, 患者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适宜的环境提供患者舒适的病房环境, 空气流通, 采光良好, 温湿度适宜及整洁的病室环境[2]。 糖尿病患者合并深部脓肿, 必要时还需对空气、手、被褥、物体表面均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2.1.2 基础护理由于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免疫力低下, 处于易感状态, 皮肤防疫功能弱, 嘱患者选择质地柔软、宽松的衣服。 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予每天两次口腔护理, 高热出汗较多的患者应及时协助擦干汗液、更换床单被服。

2.2 高热护理

糖尿病合并深部脓肿患者菌血症会出现间断的, 有规律的寒战、发热[3]。

2.2.1 降温方式对于持续高热者, 首选物理降温, 慎用退热剂, 体温高于38.5 ℃伴有寒战或头疼不适等, 遵医嘱使用消炎痛栓直肠给药降温, 以免药物损害肝功能或导致患者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根据王纯玲等[4]的研究, 38~40 ℃的温水擦浴降温效果优于传统的27~37 ℃温水擦浴法, 38.5 ℃以下的发热温水擦浴效果更显著。 张鑫等[5]的研究则表示, 25%~50%的温热酒精擦浴是比较安全有效的降温方法。 针对此患者, 遵医嘱行血培养监测, 排除菌血症, 予温水擦浴等物理方式降温。

2.2.2 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寒战、高热的规律,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出入量的变化。 Q4 h测量体温, 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降温后仍需监测患者体温变化, 如体温持续不升, 要警惕感染性休克的发生[6]。

2.3 疼痛护理

在临床工作中, 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 个生命体征”[7]。 该科使用的疼痛评估工具是“长海痛尺”[8], 每班根据痛尺以及患者主诉正确评分, 持续动态的观察用药疗效, 关注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加强交接班, 在护理记录单上及时记录。 虽然床位护士每天给患者宣教无痛观念, 患者担心使用止痛剂会成瘾, 总是直到不能忍受疼痛才告诉护士, 且患者夜间疼痛感较白天明显, 夜间睡眠仅仅2~3 h, 床位护士了解情况后, 向其反复解释疼痛对机体的多种危害, 患者才接受抛弃传统的按需给药改为按时给药的观念, 之后患者夜间睡眠质量有所提高。

2.4 血糖的监测与控制

糖尿病合并深部脓肿的患者, 应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 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时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4.1 血糖值是判断病情发展和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9]只有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血糖监测时机, 一般为晨起空腹, 三餐前30 min, 三餐后2 h和睡前。 在查房过程中, 患者主诉夜间出汗较多, 晨起血糖偏高遵医嘱予加测凌晨三点血糖值。

2.4.2 调整治疗方案由于脓肿灶的存在, 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所以要加大胰岛素的用量。 当感染得到控制后, 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上升, 需及时调整胰岛素的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做好低血糖急救相应准备。 床位护士告知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症状和体征, 并做好相应的健康指导。 一旦出现低血糖或疑似症状时, 应立即通知护士监测血糖并通知医生。

2.5 饮食管理

糖尿病和深部脓肿均为消耗性疾病, 患者由于长期发热和感染的消耗, 机体免疫力下降, 导致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 这些因素不利于脓腔的闭合和痊愈[10]。

2.5.1 阶段性饮食管理[11]临床上糖尿病合并脓肿分为充血期、坏死期、愈后期。

充血期及坏死期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控制血糖, 饮食不需严格控制, 遵循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要求。 必要时小量输注白蛋白、血浆或全血以增加抵抗力。 此期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 易产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应嘱患者进食含水分多、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少量多餐, 必要时给与静脉补充能量, 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愈后期患者感染得以控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生活习惯,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此期患者多处于消耗过大状态, 恢复阶段初期仍需补充营养;后期阶段体力恢复, 根据理想体重 (Kg) =身高 (cm) -105 计算BMI, 住院患者中卧床休息者予热量25~30 kal/ (kg·d) , 制定饮食计划, 合理控制饮食, 平衡膳食。

2.5.2 饮食管理既要保证热量的供给, 又要避免加重糖代谢紊乱, 主食分配定量定时, 根据生活习惯、病情及治疗需要安排, 三餐热量分配一般为1:2:2 或1:1:1。食物中糖类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 提倡食用粗制米、面;蛋白质约20%~25%, 至少有1/3 来自动物蛋白;脂肪约占15~20%, 以保持清淡为宜[12,13]。

2.6 介入治疗

有研究表明:50%糖尿病患者合并深部脓肿病情隐匿, 一般以高热为首发症状[14]。目前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抽吸和 (或) 置管引流 (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PCD) 已成为深部脓肿治疗的首选[15]。 本例患者采用PCD术明显改善了患者症状, 术后3 d内体温、高血糖水平得以控制。

2.6.1 术前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穿刺的目的及操作过程, 配合治疗的注意事项, 其他患者的成功案例, 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 教会患者屏息方法 (深吸气后呼气末屏气片刻) 。 术前完善血常规、凝血指标、肝肾电解质指标等检查, 常规予抗炎治疗, 使脓腔液化。 术前4 h禁食, 备皮, 配齐术中用物。 如果血糖过高, 须待血糖平稳后再行手术治疗[16]。

2.6.2术后护理术后嘱病人绝对卧床24 h, 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用力, 局部消毒, 纱布覆盖, 腹带加压包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6 h后若病情平稳可改为Q4 h, 并做好护理记录。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 重视患者主诉。

2.6.3引流管护理引流管长度适宜, 采用Ω法固定导管, 三通管与引流袋之间用康乐保防逆流集尿袋配备的引流管接头连接, 翻身宜缓慢, 防止引流管及引流袋脱落、打折扭曲。定期挤压引流管, 保持引流通畅。术后遵医嘱予生理盐水20 m L注入导管, 打开排放阀使其自动引流, 结果引流出脓液不多, 脓液均沉淀吸附在管壁上。该科采用新的冲洗方法, 每天生理盐水100 m L冲洗导管1~2次, 如脓液稠厚易堵管者可增加冲洗频率, 3~4次/d, 一周后脓液稀释并逐渐减少时可每日冲洗一次或隔日一次, 冲洗时应注意观察脓液流出是否通畅。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避免入量大于出量, 使脓腔压力过大而出现脓液外溢, 此方法比传统的冲洗方法更有效[17]。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 详细记录每日引流量、色、性质。

引流管遵医嘱2 次/d予甲硝唑或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 冲洗用于深部脓腔抗菌治疗。 冲洗时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 重视患者的主诉, 动作宜慢, 注意无菌操作同时观察冲洗液的性质、色、量。 定期B超监测, 观察脓肿的变化情况, 置管冲洗后若液体颜色清, 每日引流脓液量<10 m L或脓腔容量<15 m L, 患者一般情况好, 体温正常, 即可拔出引流管。

2.7 心理护理

糖尿病合并脓肿患者住院时间长, 且治疗初期疗效不明显, 患者可能会有焦虑不配合情绪出现。 Lustrann PJ[18], 则认为抑郁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高达33%, 且病程长、复发率高。 护士日常护理工作中, 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 充分表达焦虑、抑郁、内疚等情绪。 解释疾病相关知识,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的咨询和疑问。

3 讨论

该类疾病比较罕见, 发病初期病情隐匿, 难以鉴别, 相对单纯的糖尿病或者深部脓肿而言, 病情复杂, 护理难度较大, 通过分析糖尿病合并深部特殊部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糖尿病合并深部脓肿的护理方法与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并指导临床实践。

摘要:目的 分析2例2型糖尿病合并特殊部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措施, 提高护士对特殊部位感染感染的护理水平。方法 针对患者高热、疼痛、饮食、血糖、引流管、心理等方面除了常规护理外还实施了一系列的个性化护理措施。结果 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并且与糖尿病合并肝脓肿、肛周脓肿以及其他部位感染相比, 住院时间以及费用明显缩短, 痛苦减轻, 满意度提高。结论 该类疾病比较罕见, 早期鉴别较困难, 患者长期疼痛、高热, 胃口不佳、血糖高, 情绪烦躁, 对疾病治愈缺乏信心, 通过改进护理方法与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水平, 为以后护理工作提供了丰富经验, 能够很好的指导临床实践工作。

13.特殊护理工作计划 篇十三

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强势推进特色学校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智双馨”的办学理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有效益、有特色的特殊教育,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继续坚持“开放式办学、多元化发展”的办学思路,把我校建设成为崇仁县教育的窗口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术过硬、肯吃苦、能战斗、讲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进而实现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续写崇二县特殊教育的辉煌篇章。

二、主要目标

1.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讲团结、善管理、会创新、能奉献的班子队伍,建设一支爱学生、会合作、精通业务、喜爱学习的教师队伍,组建一支富有爱心、勤于工作、乐于奉献的职工队伍。

2.深化素质教育,根据残疾学生的不同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个别化教育为主策略,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生活技能训练、文化知识学习和个性特长培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促

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3.优化教研科研,以启动省规划课题研究和推进个别化教学工作为重点,提升教研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质量,改善教师教育教学和研究行为。

4.细化后勤服务,以便利教职工工作、保障学校和师生安全。

三、工作举措

(一)以“同心同德、提升素质”为目标,强化队伍建设 班子、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学校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因此,一定要重点抓好。这学期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强化队伍建设的目标为同心同德、提升素质,思路为分层建设、同步发展,举措为:

1.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要以“团结”为先,以“协作”为重,在同心同德上作表率,在科学管理上花时间,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在乐于奉献上立标杆,为形成一个干练团结和谐的班子集体作出不懈的努力。一是要大兴守纪之风,坚守集体领导之纪律,弘扬团结协作之精神,做到重要工作集体决策,重大活动合作推进,分管工作各司其职,二是要大兴学习之风,通过政治学习和民主生活会等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识和全局观念;通过业务学习和岗位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养和管理水平。三是要大兴听课之风,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建立和实行党政领导班子每周听课制度,走进课堂、走近师生,研究教育、指导教学。四是要大兴研究之风,强化对常规工作的研究和优化,使之精细化;强化对重点工作 的研究和总结,使之优质化。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兴衰。要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要以“牵手共成长”、“党员先锋岗”等为载体,进一步弘扬团结奋进、和谐共事的优良传统。要以强化学习、深化研究、优化工作为要求,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以顺利地适应特殊教育工作。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要及时总结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的先进事迹,使之在崇仁县教育得以弘扬。要加强班主任的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科学性。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全面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打好基础。总之,通过多种努力,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爱学生、会合作、精通业务、喜爱学习的教师,为学校科学和谐发展再立功。

(二)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为宗旨,深化素质教育 根据县局的指导精神,围绕“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的教育内涵发展思路,走“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创建之路。形成鲜明的办学个性、独特的校园文化、显著的育人效益、持续的发展潜力。从听障学生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师生双方的全面和共同发展出发、从学校的现状和未来规划出发,遵循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和残障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走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多样发展之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尽最大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富有个性的、具有特色的教

育,为实现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1、推进生活化德育。

①彰显特教特色、营造爱心校园氛围,没有温馨的育人环境,就难以塑造品德好、学风正、本领硬的师生群体,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核心竞争力,而爱心是一名教师必需具备的起码素质。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特殊教育,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爱心学校人的座右铭。

我们一直崇尚爱的教育,坚持把爱心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细节,用爱心呵护每一名听障儿童,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本学期,学校要实施“人才强教、爱心强校”战略,倾力打造一个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激情的学生爱戴、群众满意的特殊教育优秀教师,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精神,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强化活动引领,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施教师爱心工程——爱学生、爱学校、爱岗位。加强行风建设。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按照“精神引领、行为规范”的工作思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扎实开展集体主义教育、行为养成教育、诚实守

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与学科课程教学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德育资源整合、德育载体创新和德育效能提高。在听障学生当中广泛开展“爱”的教育——爱学习、爱学校、爱家乡、爱师长、爱他人。

②推进生活化德育,以贯彻执行《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全面整合班主任、生活管理员、团队组织的管理职能为手段,积极推进生活化德育,帮助学生从小学法懂法知法守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建立帮教制度,认真做好对心理异常、行为异常学生的帮助、引导及转化工作,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2.推进常规化管理。要以“教学常规管理改进行动”为载体,以备课、上课、作业、考试等环节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常规化管理。要开展各类培训、竞赛和研究工作,优化教师教学全过程,构建和推广以适合残疾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年来,我校在“实施开放式办学,实现多元化发展,走内强素质之路”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①深化课程改革,始终围绕素质教育,理性有序推进课程改革,突出“三育”——德育、美育、职业教育;抓好“三会”——会学习,会劳动,会创新;落实“两定”——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定,严格执行考试评价的规定。切实把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我们全体特教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遵循特殊教育的教育规律,面向全体残障学生,注重残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着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要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方式。在两处的指导下,通过教学论坛、课例研究、案例分析、教学会诊等校本研究方式,探索、普及符合新课标、符合特殊教育要求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教师积极进行各类课题研究。

全面推行启发式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合作,促进课程改革走向常态化。继续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大力开发中国结、手工编织、剪纸等具有本校特色的草根化课程资源,参与“校本研究示范学校”创建。

②提高教学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始终坚持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效益为中心,切实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4.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 篇十四

一、背景

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相继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较实行计划免疫前相比发病下降了90%以上;同时,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已进入后期阶段,许多省已经连续多年未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

但是,计划免疫工作任重道远。巩固计划免疫工作成果,继续保持和提高免疫接种率,进一步摈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等目标,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任务。当前边远、贫困等地区和流动人口中的免疫接种工作已成为计划免疫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据人口专家估计,我国流动人口已逾1.2亿,占全国人口的10%,流动人口绝大多数正值青壮年期,又处于生育高峰,且家庭流动占有相当比例,流动人口中儿童(以下简称流动儿童)群体庞大,居无定所,往往得不到免疫接种,成为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省市的调查表明,流动人口中常规免疫接种率在30%-40%之间。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麻疹暴发流行主要集中于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同时,我国生活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人口近一亿,每年新出生的2000万儿童中有相当比例生活在边远、贫困地区,而这些地区往往因计划免疫投入不足,冷链设备缺乏,基层卫生组织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导致计划免疫工作不落实,1996年进行的世界银行卫生七贷款项目省接种率基线调查结果表明;一些省贫困地区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已降到60%左右。另外,也有一些地区因为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大幅度下降,政府与社会各部门减低了对计划免疫工作重视程度,减少了对计划免疫工作的投入,导致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处于不稳定状态,一些地、县的免疫接种工作出现滑坡,在某些地区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的疫情出现上升趋势,甚至又有流行。从过去几年全国麻疹发病情况看,5%的县报告麻疹发病约占全国报告病例数的50%。

如何改进特殊地区和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已成为各级卫生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促进特殊地区和特殊人群中计划免疫工作的落实,在总结各地特殊人群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经验基础上,制订本方案,指导各地工作的开展。

本方案中特殊人群是指计划免疫服务过程中,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发现和免疫的人群,包括:流动儿童、超生儿童和特殊地区的儿童,其中流动儿童节是指户籍不在暂居地的外乡(镇、街道)的儿童;超生儿童是指未按计划生育要求生育的儿童;特殊地区的儿童是指接种率低、交通不便、缺乏服务途径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儿童。

二、目的

提高特殊人群中儿童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服务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降低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保护儿童健康。

三、措施(一)综合措施

1、重新唤起政府对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要进一步争取各级政府对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使各级政府领导认识到认识到特殊人群中的儿童计划免疫不落实,免疫接种率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将导致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暴发流行,足可使脱贫的家庭返贫,由计划免疫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将会迅速消失。前苏联独立的各共和国因百白破接种率下降出现的数万例病人的白喉大暴发,阿尔巴尼亚因计划免疫工作不落实,国外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输入,造成了脊髓灰质炎爆发大流行的教训应当吸取,防患于未然。政府领导应:

1)加强对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的领导,因地制宜,制订相应的法规或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关注特殊地区与特殊人群中儿童免疫接种活动的开展,加大管理力度,保证每个儿童有均等机会获得免疫服务;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强对计划免疫工作的支持;持续对其它部门与社区领导强调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性。

2)为计划免疫工作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增加对计划免疫工作的投入,以保证包括疫苗、常规免疫运转、冷链设备建设、人员培训、社会宣传动员等计划免疫经费的落实。

3)增加合格卫生人员的数量,必须为乡、村两级安排开展工作所需要的充足的合格的卫生人员,并要对其进行岗位培训。

4)继续支持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继续将消灭脊髓灰质炎做为工作重点,保证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的有效实施,严防发生野病毒输入造成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重新流行。

2、加强部门协作,保证措施落实

卫生部门要加强与公安、工商、城建、教育、计划生育、街道居民委员会等部门的合作,共同协作抓好特殊人群的管理,及时发现特殊人群中的适龄儿童,并进行免疫。各地计划免疫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要发挥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免疫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顺关系,消除阻力,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

3、所有儿童获得计划免疫接种的权利均等

要强调并实施外来儿童与当地儿童、计划内生育与计划外生育儿童、参加保偿与未保偿儿童、有能力负担劳务费与无力负担劳务费用的儿童都应享受同等免疫接种服务,对贫困人口要免费服务。不属于接种禁忌症范围,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对适龄儿童的免疫服务。

4、建立和健全出生儿童登记报告制度

要建立和健全出生儿童登记报告制度,提高卫生人员责任心,鼓励基层卫生人员,主动搜索特殊人群中草药的适龄儿童,要注意从公安、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妇联等部门收集新出生儿童资料,对适龄儿童要建卡、建证;县、乡应根据实际出生数确定免疫接种目标。加强对流动人口与特殊人群中适龄儿童的摸底登记,城市地区每3个月,农村地区每6个月对特殊人群的摸底登记与查漏补种。对发现特殊人群中的儿童要尊重家长意愿,不记录地址,实行匿名接种,但应建立接种证,由家长保存。每次接种后,填写接种证,并交待清楚下次免疫接种地点、时间。

5、实行免疫接种证制度

免疫接种证制度是父母监督免疫服务并向父母提供计划免疫有关信息十分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对流动人口。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关于“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的规定,免疫接种证交儿童家长保存,免疫接种卡有接种点保存。在村级承担免疫接种任务的地方,接种卡应同时由乡、村两级保存。

6、加强社会宣传动员和信息传播

开展对特殊人群计划免疫知识、态度、行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确定计划免疫社会宣传动员与信息传播策略,并组织实施。在少数民族地区,宣传形式与内容要考虑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对宗教信仰的人群要利用宗教领袖的影响;在边远贫困地区,宣传媒介的选择要考虑群众的可及性;识字率较低地区,传播信息的方式要考虑群众的接受水平。要充分发挥医生、教师作用,扩大计划免疫宣传效果。

7、加强对特殊人群计划免疫服务的监督指导

各级卫生行政和防疫部门,要将特殊人群免疫服务纳入工作目标,切实加强管理,加大工作力度,将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指导,每年对流动人口、特殊地区人口计划免疫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是否滨民特殊人群儿童数量、免疫服务策略、免疫接种服务计划、免疫接种实施与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要表彰奖励。(二)、流动人口中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

1、各级卫生防疫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

1)加强与公安、劳动、城建、妇联、街道等部门的联系,定期了解流动人口数量、特点、分布等情况,掌握本地区流动人口分布与变化趋势,确定免疫服务策略。

2)保持与公安、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居民委员会、房屋出租登记管理联系与合作,通过对流动人口登记、房屋租赁和集居地管理、分散经营点管理等,加强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的建卡、建证与免疫接种工作。并争取在外来人口办理暂住证、房屋租赁时必需先办理适龄儿童办理接种证。

3)与工商、市场管理部门合作,加强对农贸市场商贩、市场租赁点外来人口中适龄儿童管理,并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4)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与教育部门合作,实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对未免疫的儿童进行补种,并办理接种证。

2、改进流动人口免疫服务管理模式

1)实行流动人口转卡、转证制度。人口迁移时,应到原免疫服务单位办理转证、转卡手续;对新迁入儿童,原免疫接种卡、证记录有效,按免疫程序要求完成免疫接种。对无接种凭证的儿童,视为未接种,按免疫程序要求进行免疫,以迁入本地时间为准,1年内完成基础免疫。2)定期开展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活动。每3个月组织对流动人口中儿童的摸底登记工作,各卫生防疫站、医院防保科、地段防保站(所)要实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通过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加强对漏种儿童的建卡、建证和查漏补种工作,并将情况报告上级卫生行

政和卫生防疫部门。3)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要纳入本地计划免疫工作管理,要根据辖区内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数量与分布情况,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增加经费投入,流动人口管理经费、人员配备、疫苗消耗的比例要高于常住人口。

4)合理制订流动人口免疫接种服务计划。要考虑到流动人口从业和工作特点,选择适宜时间和方式通知免疫服务时间和免疫服务地点,例如:流动人口白天时多家中无人,利用早、晚时间进行免疫服务,可提高接种率;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多为流动人口集中地,在集贸市场和建筑工地散发通知或在出入通道设立告示牌,有利于提高接种率;在儿童接受第1次免疫服务时,应通知辖区全年免疫接种服务时间安排和儿童应接受免疫服务的时间;每3个月进行的查漏补种活动,要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多种形式通知免疫时间、地点。

5)实行多种形式的免疫服务。除实行定时定点免疫接种服务外,要根据流动人口分布与免疫接种落实情况定期开展入户接种,在农贸市场、流动人口集居地定期设立固定或流动接种点,适当延长每次免疫服务时间,提高免疫接种率。

6)加强对妇保站、医院产科医生培训,孕妇产前保健、分娩时提供儿童免疫接种有关知识,提高母亲对计划免疫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医院儿科医生的培训,儿童寻求医疗服务时询问免疫接种史,并提供免疫接种服务信息。医院产科、儿科门诊张贴通俗易懂宣传画,传播计划免疫有关知识。

7)加强对房屋租赁的房主、街道居委会的宣传,通过他们传播有关计划免疫信息,通知免疫服务地点与时间。

3、关注流动人口中免疫服务的难点

流动人口中难以管理的适龄儿童包括:计划外生育儿童、收入水平低下家庭儿童、流动摊贩或无固定居住地点家庭儿童、父母从事特殊职业(拣废品)或无职业家庭儿童、未办理居住登记手续家庭的儿童。由于该部分儿童监护人信息匮乏,甚至对卫生保健采取回避态度,加大了免疫服务管理的难度。

对此类人群,应加大宣传力度,改进信息传播方式,各接种点定期开展主动搜索,识别和标记该部分人口主要居住与活动地区,采取入户或流动接种等多种方式,提高免疫覆盖率。尊重家长意愿,可实行匿名接种,但每次接种后应向家长提供免疫接种凭证,并交待下次免疫接种时间地点。

(三)、特殊地区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

1、改进对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

1)每年至少提供6次以上免疫接种服务,在有冰箱的乡卫生院,至少每个月在乡卫生院应提供1次免疫服务。严格实行12月龄前完成基础免疫的政策。

2)加强对下级的检查与指导,特别是对基层掌握的适龄儿童数、制订的免疫计划、每次免疫接种持续时间、免疫接种点设置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要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村级人员发现适龄儿童,并制订具体免疫计划,决定免疫完成免疫接种持续的时间、免疫接种点的设置的做法,以保证能够发现并免疫所有适龄儿童,取得高水平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

3)保证疫苗供应。县以上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应经常对疫苗需求计划进行评估检查,以确定每个接种点都有足够数量的疫苗,供所有适龄儿童,包括外来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等使用,在人口稀少或未登记儿童较多的地区,应允许有较高的疫苗耗损。

4)保证免疫活动覆盖所有村寨与地区,强调免疫每一个适龄儿童。所有儿童,不管何地出生和是否计划外生育,必须得到免疫。应鼓励乡村医生寻找和免疫所有儿童,县、乡应根据实际出生数确定免疫接种目标。

5)改进免疫接种报表质量以保证满足有效监督的需要。要组织对乡级人员如何进行填写常规接种报告表格、疫苗分发与记录表格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上级人员在督导期间和收到报表时要检查表格填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并反馈结果,指导改进。

6)在强化免疫活动中调动多方人员解决计划免疫人员不足问题。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期间需要短时间内对大量儿童进行免疫,需要更多的人员投入,特别是在城镇地区。需要采取措施调动其它方面的人员如医学院与卫校学生、农村教师、乡村干部、医生等参与强化免疫活动,各级领导需要支持以后的强化免疫活动,保证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的实现。

7)加强监督指导,改进工作质量。各级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检查与指导,要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保证每个县、乡、村每年至少接受2次以上的督导检查,督导活动要有计划,对发现的问题要有改进建议,督导结果要向有关单位与人员反馈,并指导和帮助基层解决存在的问题。8)开展对各级计划免疫人员关于资料管理、监督、指导、冷链维护、维修和安全注射等关键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9)要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直接向儿童家长提供有关计划免疫的益处、什么时间、在哪里获得免疫服务等信息,通过对在校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将计划免疫有关信息和学到的知识带给家长和邻居,这种方式在一些省市已被证明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少数民族地区应使用当地语言、文字和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教育形式。

2、改进基层具体工作计划

省、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指导乡级计划免疫人员制订免疫接种计划的表格和指南,并要求使用。

农村地区制订的免疫接种服务计划至少包括的信息见附件,这些信息以表格形式填写,同时准备一张简单的村寨与农户分布图,乡级要对此进行检查;乡级人员应准备一张简单标明每个村寨及其简要信息的地图。这些计划与简图的制作,不仅有利于村级卫生人员合理安排接种活动、提出疫苗需求,更主要地是便于上级单位评价其免疫接种点与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疫苗是否充足等。

乡级人员要将计划进行汇总,报送县级,供县级人员进行评估。县级应将各项指标进行汇总报送地区级进一步分析评估,根据对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县级应决定那些乡存在问题,需要支持或督导;地区级则要对各县的指标进行分析,确定需要进行支持和督导的县和乡。

要提高乡、村两级合理计划与安排本乡、村免疫活动的能力,县级应加强对乡、村两级人员的培训,并指导上述活动的开展。通过检查各项主要指标,县、地两级将确保计划的免疫服务是有效的并得以实施。常规免疫服务和强化免疫活动计划的步骤和指南是相似的。

3、增加合格卫生人员的数量,稳定基层队伍

要建设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热爱计划免疫工作,具有适宜的业务水平的专业队伍。在一些地区,现有人员的数量不能满足正常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的需要,应增加计划免疫人员编制、并增加补助经费。建立计划免疫筹资机制,合理解决基层人员报酬,稳定基层队伍。

4、增加设备供应

要加强对冷链设备的补充与更新,优先解决边远、贫困地区交通工具与冷藏设备补充与更新问题,保证疫苗质量,同时要保证消毒接种器材的供应,实施安全注射。

四、步骤

特殊地区与人群的计划免疫工作正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一些地区计划免疫接种率已从九十年代初期较高水平下降到目前免疫接种率达不到群体免疫保护要求的水平。贫困的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免疫接种率很低,对我国计划免疫工作构成很大挑战,尽管目前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较低,主要是以前高免疫接种的结果,存在着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大暴发的危险,特别是麻疹和脊灰。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改进这种现状,在近期要采取以下的并不需要较多的经费投入的行动。

1)政府领导应加强对计划免疫的支持,提供免疫服务和消灭脊灰质炎活动经费。

2)需要改进计划免疫管理,提供高质有效的免疫服务,保证所有儿童在12月龄前获得免疫。

3)要制订乡、村、街道计划免疫服务计划,在上级的支持下,农村由乡、城市由街道制订具体的服务计划。4)加强对特殊人群中适龄儿童搜索,选择适宜信息传播渠道,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合作,提高免疫服务的可及性。

做为长期的行动要求,各级需要增加经费、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和设备,以防止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暴发流行。

附件:

基层制订免疫接种计划应包括的信息

1、村级

在每次冷链运转1个月前完成 自然村寨数

各自然村寨适龄儿童数(根据实际出生数)

到每个村寨路途时间

免疫每个村寨儿童的日期、时间

消毒器材

注射器、针头数量

自然村寨分布、村寨间距离、路途时间的简图 ③

与乡级讨论计划与安排是否合理

2、乡级

认真评估村级计划表

汇总村级资料,制订乡级计划

行政村

各村适龄儿童数

需要各种疫苗数

自然村寨数

村卫生人员数

免疫接种时间安排

需要乡级负责免疫的村寨和需要乡级人员数

乡级现有人数

地图,接种点分布和各接种点提供免疫时间

冷藏包数

冰排需求数和现有数

注射器、针头数

消毒器数

其它信息 ③

供县、乡评价指标

无村级卫生人员的村数

自然村与行政村比

需要乡级免疫接种小组数

注射器与针头短缺数

冷藏包短缺数

冰排短缺数

3、县级

评估乡级计划

汇总乡级各项指标报送地区

上一篇:幼儿园半日活动设计方案下一篇:总结汇报会议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