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手术护理常规(精选10篇)
1.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篇一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二、昏迷患者护理常规
三、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四、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五、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六、产后出血的护理
七、剖宫产护理
八、妇科腹部手术前后护理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⒈ 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⒉ 及时评估:
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 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 ⒋ 卧位与安全
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⑶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⑷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⑸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⒍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⒎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⒏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⒐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⒑基础护理
⑴做好三短九洁、五到床头(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五到床头:医、护、饭、药、水到病人床头)。
⑵晨、晚间护理每日2次;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气管切开护理每日2次;注意眼的保护。⑶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
⑷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h协助病员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
⑸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⒒心理护理:及时巡视、关心病人,据情作好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二、昏迷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R、BP)、瞳孔大小、对光反应。
⒉评估GLS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了解昏迷程度,发现变化立即报告医生。⒊观察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记录24h出入量,为指导补液提供依据。⒋注意检查患者粪便,观察有无潜反应。
㈡护理要点
⒈呼唤患者:操作时,首先要呼唤其姓名,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⒉建立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备好吸痰用物,随时吸痰。
⒊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严格记录所用药物及量。
⒋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期给予肢体被动活动与按摩,预防手足挛缩、变形及神经麻痹。
⒌促进脑功能恢复:抬高床头30~45度或给予半卧位姿势,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和氧气吸入。
⒍维持正常排泄功能:定时检查患者膀胱有无尿潴留,按时给予床上便器,协助按摩下腹部促进排尿,导尿者或更换尿袋时应注意无菌技术。
⒎维持清洁与舒适:取出义齿、发卡,修剪指(趾)甲;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两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可涂石蜡油(唇膏)防止唇裂;定时进行床上檫浴和会阴冲洗,更换清洁衣服。
⒏注意安全:躁动者应加床档,若出现极度躁动不安者,适当给予约束;意识障碍伴高热抽搐、脑膜刺激征时,应给予有效降温并放置牙垫,防止咬伤舌颊部;固定各种管路,避免滑脱。
⒐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拍背,刺激患者咳嗽,及时吸痰;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易超过50度,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烫伤。
⒑预防压疮:使用气垫床,骨突出部分加用海绵垫,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每1~2h翻身一次。
⒒眼部护理:摘除隐形眼镜交家属保管。患者眼睑不能闭合时,定时用生理盐水檫洗眼部,用眼药膏或凡士林油纱保护角膜,预防角膜干燥及炎症。
㈢健康教育
⒈取得家属配合,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意识恢复训练,帮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与按摩。
⒉心理护理:关心鼓励患者,使患者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存在价值,以增加战胜疾病信心。
三、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R、BP)、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20mmHg、SBP降至〈90mmHg以下或较前下降20~30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⒉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意识状态反映大脑组织血液灌注情况),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⒊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⒋观察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
⒌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30 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⒍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患者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
⒎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
㈡护理要点
⒈取平卧位或休克卧位,保持病房安静。
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及时用药。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给予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后血压不升时作好配血、输血准备。
⒊做好一切抢救准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心电、呼吸、血压、血氧等监护。⒋需要时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以便抢救用药,随时监测CVP。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
⒌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当呼吸衰竭发生时,应立即准备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对实施机械辅助治疗的,按相关术后护理常规护理。⒍留置导尿,严密测量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⒎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注意保暖,做好口腔护理,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⒏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与护理,预防各种感染。
⒐病因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按其不同病因进行护理。⒑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⒒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要将患者的基础疾病、诊治经过、药物准备情况、患者目前情况、特殊医嘱和注意事项等详细进行交接班,每班要详细记录护理记录。
㈢指导要点
⒈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⒉指导患者及家属对诱发休克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⒊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定期随诊。
四、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⒉注意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⒊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⒋观察用药情况: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㈡护理措施
⒈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不能自行进食者予以鼻饲饮食)。
⒉保持呼吸道通畅
⑴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⑵危重患者每2~3h翻身拍背一次,帮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气道管理,必要时机械吸痰。
⑶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0—20min。⒊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如何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⒋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特护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发生褥疮。
⒌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
⒍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⒎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⒏用药护理
⑴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⑵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㈢健康教育
⒈教会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
⒉鼓励患者适当家务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⒋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控制感染加重。⒌严格控制陪客和家属探望。
五、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呼吸、BP、神志等的变化,尽早发现各类型的心律失常。
⒉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症状及有可能诱发严重后果的因素(如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心跳骤停等征兆),以便及时抢救。
⒊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有无副作用的发生。
⒋观察血气分析、电解质等与疾病相关的各种实验室指标。
㈡护理措施
⒈休息及体位: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有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急性左心衰时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⒉氧疗:持续吸氧3~4升/分,急性左心衰时立即予鼻异管给氧(氧流量为6~8升/分),病情特别严重可应用面罩呼吸机加压给氧,给氧的同时在氧气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或给予消泡净(二甲基硅油)吸入,有助于消除肺泡内的泡沫。如患者不能耐受,可降低酒精浓度或给予间断吸入。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兼行间歇正压呼吸(IPPB)或呼吸末正压呼吸(PEEP)。
⒊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补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20-30滴,以防加重心衰及诱发肺水肿发生。
⒋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强心剂和扩血管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用利尿剂者,应注意低钠、低钾症状的出现,如全身无力,反应差,神经反射减弱,腹胀,尿潴留等;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及心律失常等;使用血管扩张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⒌遵医嘱准确测量并记录尿量,并注意嘱咐患者不能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⒍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者做下肢自主活动或下床行走,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⒎饮食护理:给予低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禁烟酒。水肿较重患者限制钠盐和液体入量。
⒏皮肤护理:伴有水肿时应加强皮肤护理,以防感染及发生褥疮,可用温热水清洁和按摩局部皮肤。
⒐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协助患者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㈢健康教育
⒈予以饮食指导,戒烟、戒酒。
⒉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诱发因素,指导患者注意劳逸结合。⒊告知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⒋指导患者学会自行记录出入量及水肿的变化情况。⒌指导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保持心情舒畅。
第六节 产后出血护理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常见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
一、护理措施1、2、若有产后出血应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用套管针,备好抢救物品,遵医嘱给予宫缩止血剂,按摩子宫。监测产妇血压,寻找出血原因预防休克。
3、必要时配血,输血,或采取填塞子宫、结扎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子宫切除等措施。
4、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1)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肌肉注射催产素10单位。(2)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性。
(3)有宫颈或软产道裂伤,应配合医生缝合。(4)产前做好凝血功能检查。
(5)产后加强巡视,发现阴道出血多,及时报告医生及早处理。5、6、7、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保持外阴清洁。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抢救 加强生活护理,预防晕倒摔伤。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疲乏——与产后出血引起的贫血有关
2、潜在并发症:感染——与出血、抵抗力下降及宫腔内操作有关
3、恐惧——与大量出血有关
第七节 剖宫产护理
剖宫产是指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胎盘的手术。剖宫产的适应症以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初产臀位和胎儿宫内窘迫为主,其次为前次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史,前臵胎盘,胎盘早剥及内科和产科的合并症。
一、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做好解释工作,消除产妇紧张情绪。
(2)常规手术者,术前一日备皮。10:30Pm后禁食水,做好个人卫生。(3)通知配膳员改术后饮食。
(4)配血,术前半小时留臵尿管。
(5)准备婴儿小车。车内装棉被一个,中单一个,吸痰器2个,婴儿抢救盒1个,腹带一个,别针,卫生巾2个,产妇病历,手术用药。双胎、心脏病、巨大儿、羊水过多等产妇,应备沙袋,需留脐血者被试管。
(6)准备麻醉床,备好听诊器血压计、沙袋、会阴垫、产妇上衣。
(7)接手术时取下义齿、发卡、手表、首饰等物品,交其家属妥善保管。
2、术后护理:
(1)产妇返病室需去枕平卧6小时,腹部压沙袋6小时,测血压,了解手术经过情况。
(2)解释术后注意事项,取得产妇及家属配合。
(3)保留尿管长期开放于次日拔,观察尿量、尿色。
(4)定时检查宫底高度,观察阴道出血情况,伤口情况。(5)早开奶,促进母乳喂养。
(6)遵医嘱常规补液,应用抗生素。
(7)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若体温>38.5℃改为一天6次。
(8)术后第一日应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恶露排出,促进排气,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9)手术当日禁食,术后6小时进半流质,肠功能恢复后可进普食。(10)其他同产褥期护理。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伤口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伤口及恶露有关
3、焦虑——与伤口疼痛不能很好照顾婴儿有关
第八节妇科腹部手术前后护理
一、护理措施
1、腹部手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负责医生决定患者手术日期及方式后,护士应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思想情况,进行术前宣教,护士应以诚恳、热情、耐心的态度,设法消除患者的顾虑、恐惧及其他不安的想法。
(2)阅读病历,检查患者术前各项化验是否完善、正常,如发生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3)术前1日遵医嘱配血,自家采血者应在术前3日进行,并在采血后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4)根据术中拟定使用的药物,术前遵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阳性反应者需先告知医生,并在病历封面上做明显标记。
(5)皮肤准备:术前1日备皮,剃净手术部位汗毛及阴毛,范围自剑突下至会阴部,两侧至腋前线,清洗脐部。用络合碘棉棍侵润脐窝5~10分钟,致使脐窝污垢软化,易于清除干净。
(6)阴道准备:术前1日用1:40络合碘溶液冲洗阴道早晚各1次,如为开腹全宫切除及肿瘤细胞减灭术者,应在2次冲洗阴道后,于宫颈处涂以龙胆紫作手术标记。开腹行单纯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卵巢囊肿剔术不需要阴道冲洗,合并妊娠或出血者禁止阴道冲洗。
(7)肠道准备: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在术前1日及术前3日进行肠道准备。妊娠期、急诊手术如宫外孕、卵巢囊肿扭转者不必肠道准备。①一般子宫切除或肌瘤剔除术前一日准备为:20%甘露醇125ML+白开水125ML口服导泻,便秘者酌情加至甘露醇250ML;或甘油灌肠剂臵肛导泻、肥皂水灌肠、口服25%硫酸镁40ML。及时了解病人排便情况,嘱其术前1日晚10时禁食,12时禁水;②肿瘤细胞减灭术前3日开始肠道准备:术前3日:半流食,口服20%甘露醇250ML+白开水250ML或肥皂水灌肠,口服庆大霉素8万U,bid.术前2日:流食,口服20%甘露醇250ml+白开水250ml或肥皂水灌肠,口服庆大霉素8万u,tid.术前1日:禁食,清洁灌肠,口服庆大霉素8万U,bid并予以静脉补液。
(8)术前1日测体温3次,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变化,如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月经来潮等,应及时通知医师。
(9)嘱病人术前做好个人卫生:淋浴、剪指甲、准备好卫生巾和卫生纸。(10)遵医嘱术前晚8时予以病人口服安定5mg,有利于睡眠。
(11)手术日晨告知患者取下义齿、发卡、手表、钱及贵重物品交给家属妥善保管。
(12)术晨遵医嘱备好手术用药、用物,根据手术时间提前30分钟安臵导尿管,手术接病人时应核对姓名、遵医嘱肌注术前 针。
2、腹部手术后护理:
(1)病人单位及物品准备:手术后病人宜安臵于单间,准备麻醉床及各种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弯盘、别针、吸氧用物、引流瓶、沙袋、腹带等。
(2)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或麻醉师询问术中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3)对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应去枕平卧4~6小时,全麻未清醒病人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专人护理,随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躁动患者应注意防护如加床挡,以免发生意外。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半小时至1小时测量1次,平稳后改为4小时1次,有心脏病及严重高血压患者应心电监护;每日测体温3次,超过38℃,应测体温4次。
(5)观察伤口有无渗血,阴道出血情况及引流液的量、色、性状。如病人出现口唇苍白,烦躁不安,出冷汗等症状,应警惕发生内出血或休克,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6)保持静脉通路通畅,适量调节滴速,注意尿管、引流管勿扭曲。每日更换引流瓶并记量,手术当日严格记录出日量。
(7)手术后患者伤口疼痛,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剂。
(8)术后遵医嘱为病人拔除尿管后,应嘱其多饮水并及时排尿,询问有无泌尿系刺激症状,观察尿量情况及有无尿潴留情况,必要时重新安臵尿管。
(9)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如有浸润应及时更换并做好记录交接班。
(10)引流袋的护理:妇科手术后常留臵腹腔引流管和/或阴道引流管,其护理主要包括:①保持引流管通畅,勿扭曲。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②术后24小时以内,每小时引流量超过100ML并为鲜红色时,应考虑有内出血的可能,须立即报告医生同时保证静脉通路通畅,必要时测量腹围,以估计有无出血及出血量。严格床头交接班,分清引流管的部位和数量:③患者宜半卧位,将引流管固定在床旁,长短适宜;④防止感染:病人活动时,引流管的位臵应低于耻骨水平,避免引流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每日更换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并准确记量;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冲洗外阴。
(11)术后第1日,根据病情鼓励并协助患者下地活动,促进肠蠕动,尽快排气,防止粘连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臵引流管及盆腔有化脓病灶的病人应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引流及防止炎症扩散。
(12)腹部术后饮食:第1日流食,遵医嘱予以静脉补液;术后第2日半流食,在肛门排气前禁食牛奶等甜食,以免胀气;术后第3日普食,患者术后第2日未排气者,可遵医嘱给予碳片口服、肛管排气或肌注新斯的明促进肠蠕动;还应注意是否有低血钾的情况;术后第3日未排便的患者应给予开塞露及嘱其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
(13)病人痰多或咳嗽时,嘱其按压伤口或用腹带包裹腹部,并教会其
有效咳嗽方法,必要时行雾化吸入或化痰药以助于排出痰液。
(14)术后每日用1:40络合碘溶液冲洗会阴1次,并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嘱患者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
(15)保持病人床单位清洁、整齐,减少探视;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利于病人术后身体恢复及减少交叉感染。
(16)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后要保持良好心态,适当体育锻炼,避免受凉、感冒。饮食上选择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同时要多食水果及蔬菜。出院休养期间如出现阴道出血量多、发热、伤口疼痛或有红肿、硬结等,及时来医院就诊。全宫切除术后3个月、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卵巢囊肿剔除术后1个月禁性生活及盆浴。妇科手术后应在1个月至1个半月内来院复诊。
2.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3~73岁, 平均5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妇科收住院标准, 并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的护理方法。试验组不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 还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模式的治疗方法, 此种方法不仅可以使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 还可以保障妇科护理的安全[2]。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并发症的发生上、护理失误的发生上、病人满意度及住院费用上, 两组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p<0.05) , 可见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用于妇科护理风险防范上具有很好的效果, 值得推广使用。
3 讨论
妇科临床护理同其他医疗护理一样, 也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及较高的技术要求。妇科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 不仅关系到免疫力较低的妇女的生命健康, 还影响这下一代的健康。不仅如此, 妇科中的风险事件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各环节和过程中, 即使简单的活动也会给病人带来风险。对于妇科来说, 护理很重要, 关系到患者的安全。为了更好地降低妇科的护理风险, 我们应该实施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模式的护理方法, 此方法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加强防范、严把质量关,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3]。从本次探究中, 我们得到通过实行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模式的护理方法后, 在并发症的发生上、护理失误的发生上、病人满意度及住院费用上, 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可见实施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模式, 可以降低妇科护理风险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推广。
注: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参考文献
[1]黄彩娟.1100~1450侧卧位对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2, 26 (3) :235-236.
[2]孙洪.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探究[J].吉林医学, 2012, 55 (9) :1959.
3.妇科微创手术的护理 篇三
【关键词】妇科微创手术;整体护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15-01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其手术治疗腹部切口小且美观,对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其微创手术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术后治疗效果显著。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多数患者选择微创手术治疗妇科病,其术后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针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間在我院妇科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科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年龄在18~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36±8.64岁;并将其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0~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36±6.6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在18~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6±7.64岁。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是指术前术后常规检查。
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主要包括: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微创手术不了解,容易产生心理抑郁、恐惧、焦虑等情绪,影响治疗。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治疗,使患者降低心理压力,树立信心,对医护人员增加信任信任程度,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2)术前对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并且向患者详细讲解各项检查的重要性。
(3)术前对患者的脐孔进行消毒处理,降低患者皮肤对手术造成感染,并且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程度。
(4)术后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治疗方案调整,能够及时帮助患者进行快速恢复。
(5)饮食护理,患者术后不能进食含糖量较高,且对患者有刺激性的食物,医护人员帮助患者进行饮食搭配,防止患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6)并发症护理,术后及时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7)腹部切口护理,术后对患者的切口进行护理,及时观察患者有无渗液、渗血等情况,能够及时处理患者的各种不良情况,降低对患者带来的影响。
(8)疼痛护理,在术后帮助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对于一些痛感强烈的患者进行药物应用,使其降低痛感,尽早恢复健康。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微创手术其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切口美观等优势,降低了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创伤,临床疗效显著。但是由于患者对病情以及手术治疗过程的不了解,患者在术前易出现焦虑、紧张、担忧等心理不良反应,影响手术的进程。因此,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对手术治疗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使患者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使患者能够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术中以及术后对患者的进行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妇科微创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婷婷.妇科微创手术的护理配合与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5,20(6):411~419.
[2]韦群慧.妇科微创手术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7):161~162.
[3]田烨.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5,24(1):60~63.
[4]刘伟华.首次人工流产手术前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6):85.
4.腹股沟疝手术护理常规 篇四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一、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1)健康史。(2)身体情况:复发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3)心理-社会情况.(4)辅助检查.2.手术前期病人护理:
(1)术前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腹股沟疝的病因及诱发因素,充分说明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交待术前2周禁止吸烟,有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及时治疗控制;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咳嗽。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常规术前准备 ①皮肤准备:手术切口距会阴部较近,容易污染。手术当天为患者剃除手术区皮肤的毛发和污垢,特别要注意老年患者脐孔内的污物,需彻底清除干净,避免术后切口感染;
②抗生素皮试:术中及术后患者需要应用抗生素消炎,故在手术前充分做好皮试准备; ③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练习并根据不同情况患者提前采取对应措施。
二、手术后期病人护理
1.术毕回病房后给予平卧位,膝下垫枕,使髋关节屈曲,阴囊抬高,常规置沙袋压迫伤口6-8h。
2.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3.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敷料外观是否干燥,有无渗血,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
4.两周后可参加体力劳动,但时间应控制在30 min内。5.饮食的护理 :手术后8 h鼓励患者进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第2天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嘱多进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便秘、排尿困难,咳嗽等,与手术后果直接相关。了解患者排便习惯,协助排便; 例患者有便秘,给予服用缓泻药或开塞露通便。
6.并发症的护理
(1)疼痛 轻微伤口疼痛多无需特殊处理,疼痛明显者可适当给予止痛剂镇痛或应用镇痛泵镇痛,膝下垫小枕,防止牵拉引起的伤口疼痛。
(2)疝复发 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认识疾病,治疗原有基础疾病,戒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尿困难,注意保暖,防止着凉,预防肺部感染,防止用力排尿、排便、剧烈咳嗽等,以免造成腹内压增高而导致疝复发。
7.出院指导
(1)嘱患者术后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3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如提重物、抬重物及持久站立等。
(2)多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菠菜、韭菜等,适量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5.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一般护理常规 篇五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睡眠、排泄等。③专科评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及颅高压症状等。
④营养状况:有无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
⑤了解有无合并症: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⑥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情况、麻醉情况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等。
③专科评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及颅高压症状。
④重点评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切口敷料情况、引流管情况、疼痛情况等
⑤营养状况:进(禁)食情况,有无恶心、呕吐等。⑥用药情况:药物名称、药物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⑦特殊检查结果:如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等。⑧心理情况:有无恐惧、焦虑、是否知晓病情等。⑨自理能力评估。
⑩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二、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①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说出对心理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②向患者介绍治疗概况,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和安全感,保持心情舒畅。
③告知术前术后注意点,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术前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戒烟戒酒、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排便等。
3、饮食指导: 一般成人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4小时开始禁饮。
4、常规检查 :协助医师完善患者必要的化验和检查。并知晓阳性检查结果。
5、常规准备:
①手术前一日完成皮试、备皮、备血、术前访视、沐浴。
②手术当日晨排空大小便,更换衣服,去除身上的饰物及假牙。③医护人员根据需要留置胃管、导尿管等。
④测生命体征、核查手术部位、做好身份识别。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记录。
⑤注射术前针剂,待入手术室。
6、急诊手术立即准备。
三、术后护理
1、体位:未清醒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病人清醒后头部抬高15-30°(1)全麻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2)全麻清醒后头部抬高15-30°
2、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2)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①手术方式、了解手术方式、术中情况、麻醉情况等 ②吸氧2-3 l/min ③持续心电监护
④床档保护防止坠床,必要时行四肢约束。
(3)伤口观察及护理:若有渗血、渗液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4)呼吸道管理:
①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有气管插管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血氧饱和度,若出现不耐管或咳嗽、吞咽反射等,应及时通知医生拔管。
(5)做好伤口引流管及导尿管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每日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根据医嘱冲洗。
(6)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 术后出血: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密切观察,多发生于24-48小时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及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随时CT复查,遵医嘱使用止血类药物,必要时行血肿清除。
② 术后感染:切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5天,患者感到切口再次疼痛,局部有明显的红肿压痛及脓性分泌物,头皮所属淋巴结肿大; 颅内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4天,病人疼痛、呕吐、发热、嗜睡,甚至出现谵妄和抽搐等;肺部感染:对在术后易周,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逆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遵医嘱药物或物理降温。③ 高热:多发生于术后12-48小时内,体温高达40°,物理降温效果差,及时用冬眠合剂。④ 消化道出血: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及量,遵医嘱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使用止血药物。⑤ 顽固性呃逆:压迫框上神经,刺激咳嗽,肌内注射氯丙嗪或利他灵。⑥ 术后癫痫:
A、解衣扣、松裤带、取下假牙、尽快将压舌板、筷子、手帕或衣角卷成小布卷至于病人口中一侧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和颊部。B、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洗净口腔分泌物。C、立即持续低流量吸氧。注意保护病人防止坠床及撞伤。
⑦下肢深静脉血栓:A、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其尽早进行肢体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如: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踝泵训练、抬腿运动等,病情允许时鼓励其早日下床活动。B、保护血管:尽量不在同一静脉上进行多次穿刺;避免在下肢和瘫患肢体穿刺,尽量缩短深静脉留置的时间。C、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触摸足背动脉、皮肤温度,观察皮肤颜色、有无肿胀、感觉有无异常等。
⑧ 关节挛缩、肌肉萎缩:保持肢体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4-6次,做四肢关节被动活动及肌肉按摩,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
3、用药情况: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用药物名称、药物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4、饮食: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后遵医嘱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鼻饲流质。
5、活动、休息及功能锻炼:根据病情适当在床上活动,逐渐半卧位、坐位过度到搀扶下适当屋内活动,如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肢体被动活动。
6、心理护理:术后继续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心理上的支持
7、安全管理:昏迷躁动者适当约束或使用护栏,防止病人受伤或坠床。
8、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尿管护理、定时翻身、让患者清洁及床单元整洁.四、健康教育
1、营养支持:病情稳定、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术后一天可进流质,3天后可进半流质,手术一周后可进普食。康复期饮食以清淡为宜,不易辛辣食物、烟酒。
2、皮肤护理:卧床病人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潮湿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在卧床期间每1-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发生压疮。皮肤发红时用50%红花
酒精外涂。
3、安全管理:躁动病人可适当约束,预防坠床或自伤,防止抓脱输液管、各种伤口引流管、导尿管等。
4、对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偏瘫的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痉挛,保持肢体的运动功能。锻炼时动作要轻柔、缓慢、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
练习时:开始可以在有依靠处站立如:背靠墙、扶拐等,每次10-20分钟。然后从无依靠站立过度到行走。
被动练习的顺序:上肢为手—手腕—肘—肩关节。下肢为:足趾—踝—膝—髋。目的是防止关节粘连。每日4-6次,每次20-30分钟,因病人而异。
5、对语言障碍患者的指导和训练:开始先练好一二三在逐渐引导练习单字、单
词、短句,每次让患者重复数次,以巩固效果。
6、排便功能训练:多食纤维素高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胡萝卜等),平时可用手掌部顺时针按摩腹部20-30分钟,促进肠蠕动,以利大便排出。
五、出院指导
1饮食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限制烟酒、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以免加重病情。
3、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4、因人而异,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适量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6.妇科四级手术监管方案2 篇六
为进一步加强妇科内镜许可后监管工作,保证临床应用质量,促进医疗机构依法规范执业,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规定,重点加强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许可后监管,现制定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许可后监管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质量的监督检查,督促医疗机构切实落实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的相关工作制度,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及时提出整改建议,查处违法执业行为,促进医疗机构依法规范执业,提高妇科内镜临床应用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工作内容
(一)监督检查的主要对象
经审核许可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13家医疗机构。
(二)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
1、医疗机构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诊疗技术应用审批情况
(1)医疗机构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诊疗技术是否通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技术审核;(2)医疗机构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诊疗技术是否通过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审定;(3)医疗机构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诊疗技术是否在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登记;
2、医疗机构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各项规章
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
(1)建立医师开展不同级别手术能力审核、相应权限授权制度;
(2)建立四级妇科内镜手术诊疗后随访制度
3、从事四级妇科内镜手术诊疗技术人员的资质及规范执业情况
(1)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诊疗技术的诊疗医师资质;(2)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资质;(3)医疗机构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诊疗技术是否具有或者超出相应的核准诊疗科目。
4、医疗机构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诊疗技术具有的相应的设备、设施情况
(1)内镜工作室的配备情况(内镜检查室、手术室、门诊手术室、相应应急设备);(2)开展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手术是否同时具有肿瘤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诊疗科目(3)设有重症监护室。
5、其他检查内容
(1)实施四级妇科内镜手术术前是否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告知相应的手术风险等;(2)准予开展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诊疗科目登记后1年内是否在临床应用;(3)自开展手术2年内,是否每年报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诊疗病历数、适应症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
三、工作要求
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监督检查分两个步骤,首先医疗机构根据检查内容进行自查,并上报自查情况;在此基础上市卫生监督所会同区县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进行重点抽查。
(一)自查自纠阶段。要求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比照检查表进行自查,并上报自查情况及整改情况。
(二)重点抽查阶段。检查采取区县联动,由市卫生监督所负责对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进行重点抽查,区县配合参与本辖区内相关医疗机构的检查。
检查方法:每家医疗机构抽取10份病历,检查病历内是否有患者同意手术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告知相应的手术风险)、术前确定手术方案和制定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措施记录、术后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的记录、诊疗医师符合资质情况、其他人员符合资质情况、从事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医师是否本院医师等。
(三)时间安排
7.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实行腹腔镜手术178例, 年龄最大55岁, 最小18岁。其中子宫全切除术36例, 不孕症诊断治疗18例, 子宫肌瘤剥出35例, 卵巢病变36例, 宫外孕53例。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身麻醉, 麻醉成功后取去枕平卧位, 头低臀高15°。需阴道手术的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气腹穿刺, 气腹压为10~14mm Hg, 手术切口一般采用脐部、左下腹和右下腹三切口, 根据手术需要也可作四个切口, 各切口长约1.0~1.5cm。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访视
杨秀丽等[5]的实验结果显示, 术前访视对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有显著效果。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使其了解手术适应证、方法、优点;同时亦要说明如术中出现不能控制出血、病灶不能切除等情况时, 须改开腹术, 让患者及家属术前签字同意。
2.1.2 术前准备
手术前1d对脐部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 防止脐部切口的感染。术前应禁食12h, 禁水8h, 防止麻醉后呕吐物引起窒息;术前晚及术晨行肥皂水清洁灌肠同时排空膀胱, 患者术前30min给予麻醉辅助鲁米那0.1g, 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
2.2 术中护理
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 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及时有效地配合术者及器械护士的工作。
2.3 术后护理
术后继续心电监护, 监测心率、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的各种波动, 注意有无腹胀、腹痛等异常腹部体征并做好及时记录和反馈。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穿刺孔出血:密切观察脐孔和耻上三处穿刺点, 观察有无渗血, 外渗血液浸湿敷料者, 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局部加压包扎, 保持局部清洁。人工气腹并发症:患者可能出现两侧肋部及肩胛区疼痛。这是由于腹腔内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刺激膈肌引起。要求我们术后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有无咳嗽及局部疼痛。术后常规吸氧, 轻者可在术后自行消失, 症状比较严重时, 指导患者取胸膝位, 以减轻疼痛。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 并必要的翻身、拍背。根据情况需要行雾化吸入, 促进排痰, 并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床旁活动。术后8h即可进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 禁食奶、糖、豆制品类, 防止术后肠胀气。1d后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 3d后改为普食, 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3 体会
腹腔镜手术尽管创伤小, 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瘢痕小, 有其独特的优点, 但其穿刺、气腹及电烫等操作对呼吸、循环、内分泌的影响不容忽视。针对患者生理、心理特点, 实行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措施, 对于手术成功实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文娟, 芦菁菁.手术应激与心脏电生理变化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12) :40~41.
[2]Aguilera IM, Palel D, Maeakin GH, et al.Perioperative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behaviours disturbances orinhalation inductionof anaesthesi[aJ].Paediatr Anaesth, 2003, 13 (6) :501~507.
[3]朱巧梅.舒适护理用于手术患者护理的探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5, 24 (3) :140~141.
[4]华亚芳.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新型护理模式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2009, 7 (11) :1255~1256.
8.妇科剖腹产手术的护理观察 篇八
【关键词】妇科剖腹产;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82-02
剖腹产技术是科技进步的结果,早在七百年前就在古罗马出现剖腹产,只不过那时技术落后,剖腹产只针对难产而死的产妇。后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剖腹产的安全性和无痛性逐渐增加,直到1970年前后剖腹产才开始在全世界流行起来。今天剖腹产的普及率过高而产生了一系列其他问题。
一、参考资料与方法
1.1 参考资料
本实验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我市2013年四个季度的剖腹产患者,所选的观察对象是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选取600例。在所观察的六百名剖腹产患者中有将近500人是第一次生产,其余均为二次生育。所选对象的平均年龄波动不大。本次试验所选观察对象主要来自本市,排除了年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2 试验方法
整个手术过程没有什么差异,只有在护理上有所区别,在手术过程中人性化护理进行手术工具预处理、心理疏导、伤口清洗。而普通护理只进行规定性准备工作和处理。在手术后人性化护理主要包括心理层次的护理和生理上护理,此外还有奶水量的保证护理。而普通护理只停留在生理护理上。
二、实验结果
表一主要是2013年不同季度剖腹产患者年龄数据统计,其中剖腹产患者的总的平均年龄是:25.31±2.99岁,各个季度上患者的年龄波动不大。
表二主要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孕妇剖腹产数据统计,在被观察的剖腹产患者中,实验组:产后出血1.33%、产后抑郁3.67%、奶水不足16.33%、产后感染5.67%。对照组:产后出血5.00%、产后抑郁14.00%、奶水不足41.00%、产后感染8.67%。
表三主要是两组孕妇剖腹产护理后的镇痛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术中零级疼痛率为:93.00%,在术后零级疼痛率为:73.00%;对照组患者在术中零级疼痛率为:90.00%,在术后零级疼痛率为0.00%。
表四主要是剖腹产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统计。整个过程患者的舒适度实验组为:98.33%、对照组为:70.33%。剖腹产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为:100%、对照组:97.67%。
三、实验结论
由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所观察患者的年龄波动不大,不构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次,无论是在满意度上还是在手术舒适度上,接受人性化护理的剖腹产患者都要高于接受普通护理的剖腹产患者。再次,在产后出血、产后抑郁、奶水不足、产后感染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率,接受人性化护理的剖腹产患者明显低于接受普通护理的剖腹产患者。此外,在术中和术后疼痛感觉上,接受人性化护理的剖腹产患者明顯低于接受普通护理的剖腹产患者。
表一 2013年不同季度剖腹产患者年龄数据统计
不同季度21-23岁24-30岁31-35岁35-40岁平均年龄
一季度6(4.00%)109(72.67%)27(18.00%)8(4.67%)25.05±3.05岁
二季度8(4.67%)107(71.33%)23(15.33%)12(6.67%)25.52±2.93岁
三季度7(5.33%)108(72.00%)27(18.00%)8(4.67%)25.43±2.87岁
四季度6(4.00%)110(73.33%)25(16.67%)9(6.00%)25.23±3.15岁
合计27(4.50%)434(72.33%)102(17.00%)37(6.17%)25.31±2.99岁
表二 两组孕妇剖腹产数据统计
组号被观察患者数量产后出血产后抑郁奶水不足产后感染
实验组3004114917
所占本组比例100%1.33%3.67%16.33%5.67%
空白对照组300154212326
所占本组比例100%5.00%14.00%41.00%8.67%
表三 两组孕妇剖腹产护理后的镇痛效果
组号被观察患者数量零级例数一级例数二级例数三级例数
实验组术中300(100%)279(93.00%)21(7.00%)0(0.00%)0(0.00%)
术后300(100%)219(73.00%)61(20.33%)20(6.67%)0(0.00%)
空白对照组术中300(100%)270(90.00%)29(9.67%)1(0.33%)0(0.00%)
术后300(100%)0(0.00%)60(20.00%)140(46.67%)100(33.33%)
表四 剖腹产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统计
组别被观察人数患者满意数量患者舒适数量
实验组300(100.00%)300(100.00%)295(98.33%)
对照组300(100.00%)293(97.67%)211(70.33%)
综上所述,剖腹产过程及产后选择人性化护理十分有利孕妇顺利生育和恢复,人性化护理需要在剖腹产领域普及开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人性化护理。
参考文献:
[1]杨倩. 持续母乳喂养指导对剖宫产术后喂养情况的影响UI[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l0,18(02);
[2]马美芳, 王秀清.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早期翻身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9(29);
[3]杨梅,恒灵芝,甘琪,等. 腹部手术后应用持续自控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 华北国防医药,2012,14(06).
9.耳鼻喉科常规手术记录 篇九
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病区________病床________住院号__________ 手术时间:
术前诊断: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 术中诊断: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 手术方式:鼻中隔粘骨膜下矫正术双下鼻甲电凝术双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双侧下鼻甲骨骨折术。手术者:助手:
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
手术经过:1.体位:患者取半坐位于手术台上,面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
2.麻醉方法:用1%的卡因麻黄素棉片(加少许0.1%肾上腺素)置于双鼻腔各璧,约5分钟后取出,共三次;在左侧鼻中隔皮肤与粘膜交界处粘骨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1滴/5ml)约2-3ml,右侧鼻中隔前端粘骨膜下注射约1ml。
3.切口:用小圆头刀沿左侧鼻中隔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切开粘骨膜,起于鼻顶,止于鼻底。4.剥离鼻中隔面粘骨膜方法用粘膜刀沿切口从前向后,后上,后下剥离左侧鼻中隔面粘骨膜,越过偏曲部,止于偏曲部外约0.5-1厘米,棉片压迫止血;用粘膜刀切开中隔软骨前端(前端留取约2mm中隔面)分离对侧中隔面的粘骨膜,同理从前向后粘骨膜下分离,越过偏曲部,止于偏曲部外约0.5-1厘米,撑开双侧中隔面的粘骨膜;用下鼻剪平行于鼻顶从前向后剪断中隔软骨上部,筛骨垂直板,部分犁骨脊,用咬骨钳取出中隔软骨及筛骨垂直板。用骨凿凿平犁骨脊使其与鼻底平,检查中隔居中,平直,无穿孔。双下鼻骨性厚大,下鼻粘骨膜肥厚,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膜相贴。
5.双下鼻甲电凝术:用双极电凝钳烧灼双侧下鼻甲肥厚的游离边缘处的粘膜,使其鼻通气尚好。
6.双侧下鼻甲骨骨折术:分别将双侧下鼻甲骨向外侧骨折。
7.双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2%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1滴/5ml)约1-2ml,分别注射于双下鼻甲约0.5-1 ml,依次切开双侧下鼻甲游离处的粘骨膜,分别暴露下鼻甲骨,切除部分下鼻甲骨,检查鼻通气尚好,0#丝线缝双侧下鼻甲切口。
8.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1滴/5ml)约1-2ml,分别注射于双下鼻甲约0.5-1 ml,用下鼻甲剪平行于下鼻甲游离缘向后切除部分下鼻甲粘膜,使其鼻通气尚好。10.清洁术腔,0#丝线缝合左侧中隔切口3针,无菌棉片填塞双鼻腔。检查有咽后壁无出血。11.手术中见:鼻中隔软骨,骨性偏曲,双下鼻骨性厚大,下鼻粘骨膜肥厚,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膜相贴。
12.术毕,患者安返病房,术中出血约30ml。手术者(第一助手)签名:______________ 时间:年月日
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病区________病床________住院号__________
手术时间:
术前诊断:慢性扁桃体炎
术中诊断:慢性扁桃体炎
手术方式:双侧扁桃体切除术
手术者:助手:
麻醉方式:表麻+局麻。
手术经过:1.行患者的咽峡及下咽部用1%的卡因喷雾各3-4次。2.患者取半坐位于手术台上,面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
3.嘱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将舌压向右侧,充分暴露左侧扁桃体,据左腭舌弓游离缘外侧约1-2厘米,行上中下三点粘膜下各注射1%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1滴/5ml)各3ml,共约9ml,4切口:据左腭舌弓游离缘外侧约0.5厘米处,用廉状刀切开粘膜,从左侧扁桃体上极到下极,然后绕过上极切开腭咽弓粘膜。
5剥离扁桃体:用止血钳沿切口钝性分离扁桃体被面,然后用剥离子从上极到下极剥离扁桃体,至下极部三角皱襞处,用廉状刀切开三角皱襞,用扁桃体抓钳和圈套器圈套取出左侧扁桃体;纱球压迫扁桃体窝内止血大约4-5分钟后取出,检查左侧扁桃体切出完整,扁桃体窝内无残体,下极部少许渗血,用双极电凝止血后,窝内光滑,无出血。6.同3.4.5的方法切除右侧扁桃体,压迫止血、双极电凝止血。
7.检查:双扁桃体切除完整,扁桃体窝内无明显出血,口腔粘膜无损伤。8.术毕,患者安返病房,术中出血约20ml。标本送病检。
9.手术后处理:抗炎,止血治疗,观察是否有出血及感染情况。/ / / / / / 手术者(第一助手)签名:______________
时间:年月日
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病区______病床_________住院号__________
手术时间:
术前诊断:食道异物 术中诊断:食道异物
手术方式:食道镜检+异物取出术
手术者:助手:
麻醉方式:局麻:患者咽峡及下咽部1%的卡因喷雾各3-4次;用生理盐水配置0.5%的卡因约2ml,嘱患者缓慢咽下。
手术经过:1.患者取仰卧位于手术台上,头悬于手术台外,由助手将患者头置于自己一侧膝盖上,保持患者头后仰姿势并双手固定患者头部。2.面部常规消毒铺巾。
3.用纱布块保护患者上切牙,取成人中号硬性食道镜,经口腔向下,用吸引器将口腔分泌物吸尽,窥及食道入口,挑起食道前壁,进入食道,向下,在食道镜进入约__cm处窥及钡棉及异物,周围食道壁轻度水肿,未见明显食道壁损伤及出血。4.用食道钳子夹住钡棉及异物,与食道镜一起退出食道。5.检查异物完整,口咽粘膜无损伤,上切牙无松动及脱落。6.术毕,患者安返病房,术中无明显出血。
/ / / / / /
手术者(第一助手)签名:______________
时间:年月日
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病区_______病床_________住院号__________
手术时间:
术前诊断:声带小结/息肉
术中诊断:声带小结/息肉
手术方式:支撑喉镜下声带小结/息肉切除术
手术者:助手:
麻醉方式:静吸复合全麻
手术经过:1.患者取仰卧位于手术台上,麻醉师行诱导麻醉下气管插管术,全麻术成功后,将患者肩部垫高,头后仰。2.面部常规消毒铺巾。
3.用纱布块保护患者上切牙,取成人中号支撑喉镜,经口腔向下,用吸引器将口腔分泌物吸尽,窥及会厌,挑起会厌即见声门;上支撑架,调整支撑高度,充分暴露声带。
4.检查:见双侧声带前中1/3处各有一对称性小突起,表面光滑,室带,环后,杓间区及声门下无异常。
5.用喉刀将双侧小突起粘膜下切除,未伤及声带肌层;0.1%肾上腺素棉球轻沾止血;用喉钳将双侧声带修理平整,再次止血。
6.检查双声带平整,创面无出血;松开并取下支撑架,缓慢退出支撑喉镜,边退边将口腔分泌物吸尽;检查口咽粘膜无损伤,上切牙无松动及脱落。
7.术毕,麻醉苏醒后患者安返病房,术中无明显出血,标本送病检。
/ / / / / 手术者(第一助手)签名:______________
时间:年月日
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病区________病床________住院号__________ 手术时间:
术前诊断: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
术中诊断: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
手术方式:ESS
手术者:助手:
麻醉方式:局麻。
手术经过:1.患者取仰卧位于手术台上,面部常规消毒铺巾。
2.行局部麻醉:用1%的卡因麻黄素棉片置于双鼻腔各壁(内含0.1%肾上腺素),约5分钟后取出,共三次;双侧钩突区粘骨膜下分别注射2%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3-5ml;双侧中鼻甲粘膜下注射各约0.5ml。
3.用圈套器或钳夹法分别将双侧鼻腔或切除,筛窦钳清理散在息肉,棉片填塞止血。
4.用钩突刀切开左侧钩突前缘粘骨膜,分离粘骨膜及钩突,用筛窦钳取出钩突骨,开放左侧上颌窦自然开口,将开口周围粘膜修理整齐;用弯头吸引器伸入左侧上颌窦腔内,吸出较多黄白色脓液,止血。
5.用筛窦钳依次开放左侧前、后组筛窦并清除窦腔内病变粘膜,扩大额窦口并清除周围病变粘膜,止血。
6.同4,5的方法,做右侧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及右侧前、后组筛窦切除和额窦口扩大,填塞止血。
7.内窥镜下鼻中隔粘骨膜下矫正术:用1%的卡因麻黄素棉片(加少许0.1%肾上腺素)置于双鼻腔各璧,约5分钟后取出,共三次;在左侧鼻中隔皮肤与粘膜交界处粘骨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1滴/5ml)约2-3ml,右侧鼻中隔前端粘骨膜下注射约1ml。用小圆头刀沿左侧鼻中隔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切开粘骨膜,起于鼻顶,止于鼻底。
内镜下用粘膜刀沿切口从前向后,后上,后下剥离左侧鼻中隔面粘骨膜,越过偏曲部,止于偏曲部外约0.5-1厘米,棉片压迫止血;用粘膜刀切开中隔软骨前端(前端留取约2mm中隔面)分离对侧中隔面的粘骨膜,同理从前向后粘骨膜下分离,越过偏曲部,止于偏曲部外约0.5-1厘米,撑开双侧中隔面的粘骨膜;用下鼻剪平行于鼻顶从前向后剪断中隔软骨上部,筛骨垂直板,部分犁骨脊,用咬骨钳取出中隔软骨及筛骨垂直板。用骨凿凿平犁骨脊使其与鼻底平,检查中隔居中,平直,无穿孔。双下鼻骨性厚大,下鼻粘骨膜肥厚,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膜相贴。
8.清洁术腔,检查见双鼻道通畅,各鼻窦开口区清楚,眶纸板,筛窦顶完整。用无菌凡士沙条填塞双中鼻道。
9.术中见:双侧鼻腔或中鼻道肿物表面光滑,质软,易活动,不易出血,钩突明显肥大;双上颌窦口周围粘膜增厚或息肉样变,上颌窦鼻腔有较多白黄色脓液或息肉样肿物;双筛窦窦腔内有白黄色脓液或白黄葡萄样肿物;/眶纸板,筛窦顶完整;双额窦口周围粘膜增厚或息肉样变,窦腔内可吸出白色脓液或息肉样肿物。10.术毕,患者安返病房,术中出血约50ml。
11.手术后处理:抗炎止血治疗,观察双眼力及眼球运动和头疼痛/情况。/ 手术者(第一助手)签名:______________
10.妇科护理安全 文档 篇十
一、病人辨识安全作业(一)目的
1、确保护士正确辨识病人。
2、保证病人得到正确的治疗。(二)适用范围
1、所有门诊、急诊、住院病人均在适用范围内。
2、各种给药、检验、检查、治疗、输血、手术、解释病情等医 疗服务均适用。
(三)安全指引
1.病人人院登记时,确保病人登记资料正确,须两名以上查对者。
1)基本资料应来源于病人本身。若病人不能准确回答,可以由病人家属代其回答。
2)登记原始资料时,须两名以上查对者。3)使用身份证或驾驶执照上的照片进行核对。4)如使用外语,必要时邀请翻译。
5)护士应正确书写两种以上可用于辨识病人身份的资料于床头卡片上,并与病历核对。床头卡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病历号、所在科室。如果病人有过敏史,须用红笔注明过敏源。若床头卡丢失或被更换,须立即确认病人所有信息的正确性,更换床头卡,并将事件的全过程记入护理记录。
6)条件允许的医院,可为病人佩戴腕带,腕带上标有两种以上可用于辨识病人身份的资料,并与病历一致。佩带腕带时,避开截肢、使用石膏绷带或穿弹力袜的肢体。转入病人时,须两名以上查对者查对腕带上资料,必要寸更换腕带。
7)紧急情况,如意外事故时.可在确认身份前实施救治。无法确定病人身份时,在病历、床头卡和腕带上标注:入院日期、人院时间、性别、特殊的急救号码及“未知身份”的字样。
2、在护理操作执行中和执行后,应核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辨识病人身份的资料。采取主动确认病人身份的方法,提出开放式问题,避免使用闭合式问题,并确保病人或家属准确给予回答。
1)对于意识清楚的病人,应由病人自行回答其姓名及至少另外一项个人资料,并确认其叙述资料与床头卡片记录或腕带记录的资料符合,并与所要执行的医疗单据的资料相符。
2)对于无法准确、清楚应答的病人,可由家属或陪伴者叙述 其姓名及至少另外一项个人资料,并确认其叙述资料与腕带记录或床头卡片记录资料符合,并与所要执行的医疗单据的资料相符。
3、在执行侵入性治疗或外科手术前,应以开放式问题引导病人 自行说出姓名及预接受的相关处置名称和部位。
4、输血或血制品前,应由病人自行回答其姓名及至少另外一项项个人资料,并由两名以上查对者查对。为未知身份的病人采集血样时,与腕带上面的信息核对,至少包括特殊的身份号码和性别。
5、产妇和新生儿的辨识
母亲生产前按要求佩戴腕带、设立 床头卡,生产后补充新生儿资料:性别、母亲姓名、出生日期和时间、新生儿病历号。将腕带佩戴于新生儿踝部、上面记录其性别、母亲姓名和病历号、新生儿病历号、出生日期和时间;双胞胎时,须注明双胞胎1和双胞胎2。
6、确保病人腕带上所记录的资料准确、完整。
7、在辨识过程中,如若发现病人的回答与记录资料不符,应停止操作,需要两名以上查对者及时查对,确保二者资料相符后,再予以处置。但也应依据病人危急程度酌情考虑。
8、当出现辨识病人错误时:
1)应立即停止错误处置,并向主管医生和护士长及时汇报,不得隐瞒。
2)在护理病历中完整汜录所发生事实的经过。
3)相关科室应召开有关此次辨识错误的讨论会,找出原因。(四)护理指导
1、告知病人准确辨识身份的重要性。
2、告知病人或家属在接受医疗处置之前,应准确、清楚地回答问题。
3、对于佩戴腕带的病人,告知病人或家属佩戴腕带时勿任意移除,以利于身份的辨识。
(五)记录
1、完成各项处置执行后,正确记录于该病人的病历中。
2、发生辨识病人错误时,应将所发生事实经过准确记录于护理病历中。
二、病人用药安全作业
(一)目标
1、落实正确给药程序。
2、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杜绝给药错误的发生。(二)适用范围
适用各种给药方式。包括口服、舌下含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外用药、滴眼剂、鼻腔用药、直肠及阴道给药的各种栓剂等。
(三)安全指引
1、查对评估
1)在病人人院时,记录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2)按照三查七对一注意标准程序备药及给药。3)备药前需确认药物的品质、有效期。4)摆药后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5)特定药物给药前,需对病人进行必要的评估。
6)给药时必须以至少两种以上方法识别病人,并需称呼病人全名及称谓,同时核对床头卡或腕带。
2.给药观察
1)给药后协助病人服药,药物不应留置在病人处。
2)督促、检查病人按时间用药,避免漏服。
3)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注意毒副作用,必要时遵医嘱监测病人血药浓度,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在使用毒麻、限剧药物时,须按要求做好登记,认真核对,给药后保留安瓿。
5)、使用多种药物时,认真查对药物配伍禁忌。
3、存放管理
1)、药物需依其特性储存,维持药物的稳定性及疗效。2)、静脉输液药物须现配现用。
3)、已开启或配制的未用完的药物,需注明床号、姓名、药物名称、剂量、配制日期及时间妥善存放。4)、治疗室须常规备有所需的输液药品。
5)、具有高危、外形相似的药物,须分开放置,标识明确清晰。
6)、毒麻药品单独存放,每班认真清点,有清点记录。使用后及时登记,有使用记录。
(四)健康教育
1、告知病人或家属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通知。
2、告知病人或家属特殊作用药物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
3、出院指导中要告知病人服药时间、方法、注意事项、药物保存方法及变质的辨别方法等。
(五)记录
1、在执行单上记录执行时间、执行人全名;未给药时须注明原因,做好交接班。
2、危重病人给药后须在护理记录中记录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及执行人全名。
3、若用药后有异常反应时,须记录病人状况、相关处理措施及追踪评价结果。
三、病人管路安全作业
(一)目的
1、预防病人在院内发生管路异常滑脱。
2、减少病人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
3、降低病人发生管路滑脱造成的不良后果。(二)适用范围
1、放置各种医疗管路的急诊、住院病人。
2、根据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表2—1)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Scale,SAS)(表2-2)将病人分为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进行防护和指导。
表2-1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
睁眼反应
记分
言语反应
记分
运动反应
记分 自动睁眼
回答正确
遵嘱运动呼唤睁眼
问答错误
刺痛定位刺痛睁眼
语无伦次
躲避刺痛不睁眼
只能发声
刺痛肢曲
不能发声
刺痛肢神
不能活动
表2.2 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
分值
描述
定
义
危险躁动
拉拽气管内插管,试图拔除各种导管,翻越床栏,攻击医
护人员,在床上辗转挣扎
非常躁动
需要保护性束缚并反复语言提示劝阻,咬气管插管
躁动
焦虑或身体躁动,经言语提示劝阻可安静
安静合作
安静,容易唤醒,服从指令
镇静
嗜睡,语言刺激或轻轻摇动可唤醒并能服从简单指令,但
又迅即入睡
非常镇静
对躯体刺激有反应,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有自主运动
不能唤醒
对恶性刺激无或仅有轻微反应,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
(三)安全指引
评估放置医疗管路的病人是否存在管路异常滑脱的因素。
(1)、病人方面:存在昏迷、澹妄、躁动不安、麻醉未醒、紧张害怕、不舒适、无法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及配合等。昏迷病人应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作为评估标准。
(2)医护方面:存在执行管路固定和约束技术不当,未能有效评估病人舒适的需求,观察护理不到位,医疗护理操作疏忽、动作不当等。
(四)措施
1、针对病人的措施
(1)对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以上和SAS评分5-7分之间的病人,加强监护,必要时进行约束。
(2)对气管切开、插管不适而引起焦虑不安的病人,与其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病人需求。
(3)对于躁动、昏迷、谵妄不能合作及试图拔管的病人,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并使用保护性约束,(4)护理指导。(详见健康教育部分)
2、针对医护方面的措施(1)妥善固定各种管路
1)各种血管通路导管:①管路接头部位应紧密连接,旋紧 螺纹接口。②导管穿刺点应使用透明敷料粘贴;深静脉导管使用缝线与透明敷料双固定法;PICC导管固定时将导管盘绕成一“S”形弯曲后再固定。③输液导管应保持足够长度,防止病人活动引起牵拉导致管路脱出。
2)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①气囊内固定,保持气囊压力20-25cmH2O。②宽胶布外固定,可采取一侧交叉法固定。③寸带外固定,将寸带环绕颈部与气管插管固定。④气管切开固定带药松紧适宜,以能容下一指为宜。
3)各种引流管冲洗管:①鼻胃管、鼻肠管做好三固定:即吊线固定与鼻部上方,胶布固定于脸颊,别针和皮筋固定于床单位上。②造瘘管、T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遵循上固定原则,即导管以缝线固定与皮肤、别针和皮筋固定于床单位上。③腹腔冲洗管和双腔负压吸引管遵循三固定原则,即导管在切口部位以缝线固定于皮肤,内套管以缝线固定于外套管,导管的敷料外部分以别针固定于床单位上。④脑室引流除导管固定外,在头部加戴网罩。⑤每根弓|流管均做好明显标记,标明管道的名称、深度等。
(2)加强巡视
1)各种导管标志明确,经常检查管路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
2)经常检查敷料完整性,若病人多汗、敷料破损、大量渗出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更换敷料时应沿管路走行方向揭去敷料,以免管路脱出。
3)经常检查插管深度,及时更换固定胶布或固定带。4)将生活用品、呼叫器放到病人方便易取的位置,需要时协助病人进食、大小便等。
5)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专人保护管路,避免牵扯引起管路脱出。
6)在搬运和运送病人做各种特殊检查的途中,应妥善固定管路,协助病人活动,防止管路意外脱出。
7)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止痛剂。
8)适当时机给于拔管,避免不必要的拔管时间延长。(3)做好交接班
1)交接各种血管通路、导管,重点交接穿刺点皮肤情况、插管深度、管路是否通畅、应用药物的情况等。
2)气管插管重点交接插管深度、气囊压力、充气量;机械通气病人交接气道压力以及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
3)各种引流管重点交接引流管部位,插入深度.引流液色、质、量,局部有无渗出及病人有无不适主诉等。
3、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1)护士应树立管路安全的观念,掌握管路的固定方法、护理常规、观察要点,以及进行医疗护士操作时避免管路异常滑脱的措施。
(2)护土应掌握保护性约束的适应证,操作程序及与病人、家属沟通的技巧。(3)护士能对发生管路异常滑脱的病人进行正确评估,并 能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4、发生管路异常滑脱的处理措施
(1)立即通知医生,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必要时重新置管。(2)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3)做好记录,严格交班,对于存在意外拔管危险因素的病 人,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
(4)通知科室护士长,并做好病人以及家属的安抚工作。(5)分析导致管路意外脱出的内在、外在因素,提出改进措施。
(五)健康教育
1、对于意识清楚地病人,置管前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作用、所带来的不适及自行拔管的危害性。告之拔管的时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病人合作。
2、对于无法言语的病人,建立文字、图表、手势等沟通卡片。
3、指导病人正确带管活动,以免不慎管路滑脱。
4、对于保护性约束病人,要详细向家属及病人解释约束的目的,以取得其理解与合作。
(六)记录
1、记录置管目的、时间、位置、深度、管道通畅情况等内容。
2、记录更换敷料日期、时间、局部皮肤情况。
3、使用保护性约束的病人要记录原因、方法及肢体血运情况。
4、使用镇静、止痛剂的病人应评估并记录用药效果和病人的生命体征。
5、若发生管路意外滑脱,应及时记录。内容包括:脱管时间、原因、病人病情变化,重新置管的方法、时间及管道通畅情况,以及置管后病人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等。
6、记录计划拔管的理由和日期、时间。
四、病人防药物外渗安全作业
(一)目的1、防止病人在院内发生药物外渗,降低由于药物外渗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2、护士、病人及家属能认识到药物外渗影响因素和危害,并可采取适当措施防范药物外渗。
(二)适用范围
所有住院病人均在适用范围内。(三)安全指引
1、评估新人院病人是否存在导致药物外渗的内外在因素。(1)内在危险因素
1)生理性血管因素:例如小儿、老年病人。2)病理性血管因素:例如化疗病人、水肿病人。3)药物因素。(2)外在危险因素 1)技术因素。
2)药物外渗的观察不到位。
3)环境因素。
4)病人因素。
2、给予病人适当的护理措施和干预,防止其发生药物外渗。(1)合理选择血管
1)根据药物选择血管。
’
2)长期化疗的病人,建立合理的静脉使用计划。
3)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刺激性药物的注射选用小 静脉。
4)最好通过中心静脉插管化疗。(2)提高专业技术。(3)加强责任心。
1)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
2)输注化疗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4)合理使用药物
1)熟悉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2)正确掌握给药的方法、浓度和输入速度。
(5)加强与病人沟通:对于化疗病人,化疗前要对病人做好 时性的宣教,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等。
3、当病人发生药物外渗后,先评估外渗情况,然后采取措施。(1)对于一般液体引起的外渗采取的护理措施。
1)若外渗的为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药液,可以用冰袋冷敷。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2)输入的药液若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0、5%碘伏或95%酒精持续湿敷。
(2)对于腐蚀性较强的药物引起的外渗采取的护理措施。1)紧急处理,立即停止输液,尽量回抽皮下渗液。2)局部注射无菌的生理盐水以稀释药物,减轻损伤。3)立即进行局部封闭,局部使用解毒剂。4)在24小时内给予局部冷敷。
5)涂抹药物,中药湿敷。6)清创处理,请理疗科会诊。7)抬高患肢,功能锻炼。
(四)健康教育
1、对静脉输液病人及其陪护者进行有关药物外渗的教育,病人及陪护者应参与防止药物外渗的计划。
2、告知病人及陪护者呼叫器的正确使用。
3、对于血管弹性较差的病人应告知要增加营养。
4、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要求病人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病人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五)记录
病人发生药物外渗要及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发生药物外渗的时间、造成此次药物外渗的内外在因素、血管损害程度和部位、处理方法和后期损伤修复情况等。
五、病人防烫伤安全作业
(一)目标
1、避免在给病人治疗过程中发生烫伤。
2、发生护理并发症以后给予及时、准确处理,减少病人的痛苦。
(二)适用范围
采用热疗的住院和急诊病人均适用。(三)安全指引
1、引起烫伤的危险因素(1)局部温度过高引起局部烫伤。
(2)热敷器与皮肤直接接触或用太薄的布包裹热敷器具。(3)使用时间过长。(4)不适的用热方法。(5)用热部位对热较敏感。(6)用热时间超过30分钟。
(7)环境温度和体表温度:两者差异越大,机体对热刺激反应也越大。
(8)个体差异:年龄(婴幼儿及老年人)、过去的经验及习惯的差异、病人的身体状况、性别(女性对冷热的反应比男性敏感)、人种差异等。
2、局部烫伤程度的评价标准(表2—4)
表2-4 烫伤分度
分度
损伤深度
临床表现特点 I度
仪表皮外层损伤,未
产生红斑,皮肤变红,并有火辣辣的刺
伤及真皮层
痛感
Ⅱ度
表皮和部分真皮损伤
产生水疱,皮肤发红、表面潮湿、肿胀;
疼痛均较I度严重
Ⅲ度
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
坏死,皮肤剥落.皮肤呈白色或焦黑,由
均受到破坏
于神经末梢被破坏,一般疼痛反而减轻
3、护理措施
(1)查看医嘱,根据医嘱使用热疗法。(2)评估病人的病情、意识、心理状态、对温度的敏感性,局部组织循环情况等发生烫伤的危险性。
(3)使用热疗前向病人作详细的解释。
(4)准备用物,将月物携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5)使用前用自己的前臂试温后,再给病人应用。
4、烫伤的预防
(1)对热疗病人要经常巡视,观察热疗局部皮肤的情况。(2)不断更换热疗疗部位,防止烫伤。(3)给予护理人员必要的培训。
5、烫伤的护理
(1)一旦病人发生烫伤,立即停止热疗,评估病人生命体征,烫伤程度。
(2)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通知病人家属,并做好沟通。(3)必要时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4)根据烫伤程度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1)Ⅰ度烫伤:①将烧烫伤部位置于自来水下轻轻冲洗,或浸于冷水中大约10分钟至不再感觉疼痛为止,如无法冲洗或浸泡,则可用冷敷。②伤处未肿胀前,小心脱除饰物、皮带、鞋子及其他紧身衣物。③必要时可以使用敷料并加以包扎。
2)Ⅱ度烫伤:①用无菌冰盐水或洗必泰冲洗或浸泡烫伤部位,直到疼痛消失,无法冲洗或浸泡的部位则用冷敷。②用无菌的纱布将伤处水分擦干。③用75%的酒精消毒后用消毒纱布盖住伤处并加以包扎以防止感染。④如手脚受伤需抬高伤处,减轻肿胀。
3)Ⅲ度烫伤:①嘱病人平躺,并将受伤部位垫高(高于心脏)。②详细检查病人有无其他伤害,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③勿强行移去粘在伤口出的衣物,必要时可将衣裤剪开。④用厚的消毒敷料或干净的布盖在伤处,以保护伤口。⑤不可涂抹任何油膏或药剂。
(5)注意饮食调理。(6)心理护理。
(四)健康教育
1、与清醒的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解释进行热疗时的注意事项、告知烫伤的预防措施以及发生烫伤的后果。
2、对于意识不清醒的病人,要与家属及照顾者进行沟通,取得配合。
(五)记录
1、治疗完毕后进行记录。内容包括开始用热时间、用热过程病人有无不适、使用部位的反应等。
2、若病人发生烫伤应随时进行动态记录,内容包括:发现时间、发生部位、程度、处理方法、病人主诉、生命体征及病人的一般情况、化验指标、烫伤程度的进展等。
六、病人防压疮安全作业
(一)目的
1、识别压疮高危人群,预防和减少住院病人压疮的发生。
2、防止住院病人院外带入的压疮扩大。
3、积极治疗病人的压疮。
4、病人及家属能够认识到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配合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适用范围
1、住院和急诊病人。
2、有压疮病人使用压疮分级表格确定分期。
3、无压疮病人使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评估危险分值。
(三)安全指引
1、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临床应用广泛、反映较好的为Waterlow评分表(表2-5)(见附表一)和Braden评分表(表2-6)
表2-6
Braden评分表
内
容
1分
2分
3分
4分 感觉:对压迫相关的不
完全丧失
严重丧失
轻度丧失
未受丧失
适感知
潮湿:皮肤潮湿程度
持续潮湿
十分潮湿
偶尔潮湿
极少发生 活动:身体活动程度
卧床不起
局限于椅
偶可步行
经常步行 运动能力:改变和控
完全不能
严重受限
轻度受限
不受限 制体位能力
营养:摄食情况
非常差
不足够
足够
非常好 摩擦力和剪切力
有危险
潜在危险
无危险
评估值:最高23分,最低6分;15-18分:轻度危险;13-14分:中度危险;10-12分:高度危险;9分以下:极度危险。
2、压疮的评估与分期
I期:皮肤完整,出现局限红斑区,且以手指下压,颜色不会变白。临床上皮肤完整但发红,有的局部疼痛、变硬或软,与周围的组织相比,冰凉或发热。
Ⅱ期:皮肤损伤在表皮或真皮,呈现为一个浅的溃疡,创伤部位为粉红色,或呈现为一个充血性水疱。临床上可看到擦伤、水疱或浅的火山口状伤口等。
Ⅲ期:失去全层皮肤组织,可见皮下脂肪组织,但骨、肌腱或 肌肉尚未暴露。临床上可有不规则形状的深凹,伤口基部与伤口边缘连接处可能有潜行、凹洞,可有坏死组织及渗液,但伤口基部基本无痛感,可见深的火山口状伤口。
Ⅳ期:失去全层皮肤组织伴外露骨、肌肉和(或)支撑结构(例如:筋膜、肌腱或关节囊),可导致骨髓炎。临床上可见肌肉或骨骼暴露,可有坏死组织,潜行深洞、瘘管、渗出液。
不可分期阶段:失去正常皮肤组织,伤口床被不同颜色的腐肉和(或)痂皮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将腐肉或痂皮充分剥落,才能确定真正的深度和分期。
3、预防压疮的措施
(1)加强营养:良好的膳食是改善病人营养,促进创面愈合 的重要条件,包括胃肠功能调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钙、锌等的饮食,精心调剂病人食欲。必要时可以肠内途径与肠外途径相结合补充营养。
(2)减轻局部压迫
1)定时变换体位可防止病人同一部位受到长时间的持续压力。
2)增加身体与支撑面的面积,减少局部的压力,如侧卧成30°.3)使用电动交替压力床垫、充水床垫、砂床或翻身床等。4)在骨突处使用软垫、枕头、小海绵垫,并保持体位平衡。5)使用提单式方法协助病人在床上移动,可使皮肤与床单之间无移动,而通过床单与褥子之间的移动变换病人体位。
6)加强肢体功能锻炼。(3)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
1)保持床铺平整、松软、清洁、干燥、无皱褶、无碎屑,有分泌物时及时更换。2)尽可能避免床头抬高超过30°。
3)使用便盆时,禁止拖拉,应抬起病人臀部,将便盆放入。(4)保护皮肤
1)多汗病人,定时用温水擦洗皮肤,及时更换汗湿的被服。2)皮肤清洁后,不要用吸收性粉末来改善病人皮肤湿度。3)如果大小便失禁,则需加强对会阴及肛周皮肤的护理。4)新型敷料贴于受压部位,可保护皮肤,如使用半透膜敷料、薄的水胶体敷料等。
+(5)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1)应早期给予病人抚摸、安慰、鼓励,加强心理支持。2)告知病人及家属导致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和治疗 压疮的措施等,使其配合工作。
4、治疗原则
(1)治疗影响伤口愈合的全身性因素。(2)全身性的支持治疗。(3)心理护理。(4)解除局部压迫。(5)局部伤口治疗。
1)传统法:干燥法,即传统伤口护理的方法是尽可能地保持伤口干燥,以防止发生细菌感染、吸收和排除伤口渗液。
2)新式疗法:湿性伤口愈合法,即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局部覆盖敷料。根据对伤口的评估选择相应的敷料.如半透膜敷料、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泡沫敷料、水凝胶敷料等。
(四)记录
1、对于存在压疮危险因素的病人,填写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3—7天或病情变化时再次评估记录。
2、对于存在压疮的病人及时根据压疮分期评估,填写伤口护理记录表,记录伤口评估情况及处理措施,每次换药时评估病人皮肤情况并记录。
3、病房对于此类病人应床头交接班,并在护理记录单上有皮肤情况变化交接记录。
七、病人防坠床安全作业
任何临床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的诊疗活动都带有或多或少的风险,再加上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坠床的预防,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引起关注和规避的危险因素之一。明确 预防坠床的目的,制订安全作业指南,可培养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或减少病人发生坠床的危险,保证病人住院安全。
(一)目的
1、防止病人在院内发生坠床。
2、降低由于坠床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3、病人及其家属能识别院内引起坠床的因素和危害,并采取适当措施防范坠床。
(二)使用范围
所有住院、急诊病人均在适用范围内。
(三)安全作业措施
1、评估住院病人是否存在导致坠床的内在、外在危险因素。(1)内在危险因素:年龄、意识程度、定位能力、平衡失调、移动能力、执行指令及合作能力、精神状态改变、曾经发生过坠床、视力下降、肌肉骨骼系统问题、急慢性疾病、药物影响、日常生活习惯及性格特征等。
(2)外在危险因素:病床设计不合理、设施使用不当、照明 过暗或过亮、床上或床边缺少辅助设施、身上插有各种管道等。
2、对病人进行评估
对所有人院或转入病人,均应进行坠床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查和评估。可将住院病人分为坠床高危人群和坠床低危人群,具有上述三项以上危险因素者为有坠床危险的高危人群,反之为低危人群,并记人相应的评估表内。对于昏迷、痴呆病人,不需考虑危险因素的累积数量列入高危人群。
3、措施
对病人做出评估后,可根据病人坠床的危险程度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和干预,有效防止其坠床。(1)坠床低危人群护理措施:主要让其免于外在因素所带来的伤害。①人院初向病人介绍医院环境。②固定好病床,必要 时升起床档。③转运病人时要有专人或家属陪护,升起床档。④将必需物品安置在病人的可及之处。⑤呼叫器放在病人方便拿取的地方,并保证呼叫系统畅通。⑥地面保持干燥无水。⑦确保房间内照明良好。
(2)坠床高危人群护理措施:除上述外在因素的防控外,还 应包括以下措施:①在判断病人处于坠床的高危险状态时,应与 病人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制订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②与医生沟通,开出陪护医嘱,加强对病人的监护和陪伴,病人活动时要有人陪伴。③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护士应重点定时进行观察。④昏迷或躁动病人必要时略加约束,注意约束给病人带来的损伤。⑤对服用特殊药物的病人,应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⑥随 时评估病情变化,及时通报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⑦认真做好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4、当病人坠床后,先评估病人受伤情况,再立即采取紧急 处置,以争取宝贵时间抢救病人生命。
(1)评估坠床导致的损伤,评估生命体征及受伤程度。(2)采取应急护理措施:①立刻通知医生进行病情检查,守 护在病人身边,做好进行紧急抢救的措施。②若病情允许时,妥 善安置好病人。③通知科室有关领导和病人家属。④监测病人生 命体征及病情变化。⑤详细记录坠床的经过,找出病人坠床的内 在、外在因素。⑥重新评估病人的坠床危险状况。⑦认真做好交
接班工作。
(四)健康教育
1、对有坠床危险的病人及其家属进行防止坠床的教育。
2、病人家属尤其照顾者应参与到防止坠床的计划中。
3、对即将出院的,仍存在有坠床危险的病人进行防止院外 发生坠床的健康教育。
(五)记录
1、入院评估后,凡属于高危坠床人群的病人,均应在护理病历中记录。制订预防发生坠床的计划并落实到临床护理观察内容中。
2、若病人发生坠床要及时记录。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资料、3个月内坠床的次数、日常生活能力、坠床的时间及当时的情景、造成此次坠床的内外在因素、受伤的程度和部位、处理的方法及重新评估的结果。
3、科室要分别按月份、统计科室有坠床危险的病人人数、发生坠床的人次,并与科室的病床数、病人数作对照。
八、病人转运安全作业
(一)目的
1、预防或减少转运引起的并发症。
2、及时发现转运过程中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处理。
3、保证病人安全到达目的地。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住院病人、门急诊就诊病人。
(三)安全指引
1、评估影响病人安全转运的内外在因素
(1)内在危险因素:年龄、生命体征不稳定、所患疾病、所带 管路、心理压力等。
(2)外在危险因素:转运前未测量生命体征、未进行安全性评估;缺乏转运前的预处理;没有与转运目的地进行良好沟通;没有合格的转运人员;转运设备不齐全或使用不准确;转运药物配备不齐全;转运方法不当;转运途中观察不到位;发生意外情况处理不及时等。
2、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表2-7)
表2-7
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其他 低血压
低氧血症
跌倒 高血压
呼吸性酸中毒
坠床 高血压危象
呼吸性碱中毒
管路滑脱 新的心率失常
气道梗阻
意外拔管 心脏骤停
呼吸抑制
3、转运工具及使用方法
根据病人病情选择恰当的转运工具。
(1)轮椅的使用
1)帮助病人安全上轮椅:将轮椅推至床旁,椅背和床尾平齐,面向床头;扶病人坐起,披上外衣,穿鞋,下地;固定轮椅,嘱病人 扶着轮椅的扶手,尽量靠后坐;翻转脚踏板,协助病人将脚放在脚踏板上。
2)推轮椅行进:嘱病人扶住扶手,尽量靠后坐;推车下坡时 减慢速度;过门槛时翘起前轮。
3)帮助病人安全下轮椅:将轮椅推至床边,固定好轮椅,翻 起脚踏板,扶病人下轮椅。
(2)平车的使用
1)搬运法
①挪运法:适用于病情许可,能在床上配合转运的病人。方法:平车紧靠床边,护士在旁边抵住平车,协助病人将其上身、臀部、下肢顺序向平车挪动。回床时,先协助其移动下肢,再移动上半身。
②单人搬运法:适用于病情许可的患儿或体重较轻者。方法:平车与床尾成钝角。搬运者站在钝角内的床边,一臂自病人腋下伸至肩部外侧,一臂伸入病人股下。病人双手交叉于搬运者颈后。搬运者托起病人,移步转身,将病人轻轻放于平车上。
③二人、三人搬运法:适用于无活动能力、体重较重的病人。方法:平车与床尾成钝角,搬运者站在钝角内的床边。二人搬运时,甲托住病人颈肩部与腰部,乙托住臀部与胭窝处;三人搬运时,甲托住病人的头颈、肩背部,乙托住腰、臀部,丙托住腘窝、腿部。同时抬起病人,并使之身体稍向搬运者倾斜移至平车上。
④四人搬运法:适用于病情危重或颈椎、腰椎骨折的病人。方法:平车紧靠床边。甲站于床头,托住病人的头与肩部,乙立于床尾 托住病人的两腿,丙和丁分别站在病床及平车的两侧,四人抓紧大单或中单四角,同时抬起病人,轻轻将病人放在平车中央。
2)平车使用方法:①推车时转运人员站在病人头侧。②病人头部位于平车大轮一端。③上下坡时头在高处一端。④推车出门时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门。⑤推车速度不宜过快,行进时不可碰撞墙及门框。⑥保护隐私,尊重病人,避免拖拽。⑦搬运病人时将平车调至适宜的高度,并锁住所有的轮子。⑧在转运过程中保持病人身体处于正常功能位。⑨必要时用转移板移动病人,或使用床单将病人从床移到平车上或从平车移到床上。
4、病人转运指南
(1)转运人员的组成(表2-8)
表2-8 转运人员的组成 病人的类型
转运过程中需配备的人员
病情稳定有静脉插管的病人
人员有护士长同医生商议后决定 病情稳定仅有动脉插管的病人
护士 带有呼吸机或人工气道的病人
护士、医生 带有动脉导管或同时需要静脉输
护士、医生 液的病人
病情不稳定的病人
护士、医生
(2)转运器材和药品准备:监测装置、供氧装置、给药装置、药品准备(包括抢救药物和病人病情所需的药物)。
(3)转运的相关法律程序:在征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方可进行转运。在转运风险较高的情况下,病人或其家属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4)转运作业
1)转运前的交流与合作:①评估病人病情,确定恰当的转运方式和转运人员。②与病人进行沟通,告知病人转运相关事宜,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和配合。③与接收部门交流,告之病人的基本资料、目前的主要病情以及需要配备的医疗物品。④确定合适的转运工具,并检查转运工具性能是否完好。
2)转运前的预处理:保持病人气道通畅;进行药物调整;检 查转运时需要携带的仪器,确保功能完好;必要时协助病人收拾物品。
3)转运途中的监护:①呼吸、循环功能监护。②各种管道的监测。③原发病及并发症的监测。
4)转运后的交接:①与接收部门共同评估病人病情。②交接病情、药物、病历等相关资料。③合理安置病人,评价病人体位是否正 确、管路有无压迫、床单有无皱褶、身体有无不必要的暴露、病人是否舒适、床档是否拉起、呼叫铃是否伸手可及。
(四)记录
1、在护理记录中记录病人转运时间、转运科室及转运前病人的监测指标数值。
2、记录转运过程中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监测指标数值。
九、病人防跌倒安全作业(—)目的
1、防止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
2、降低病人由于跌倒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3、教育病人及其家属认识到跌倒的危害,并采取适当措施积极防范跌倒的发生。
4、降低护理风险。
(二)适用范围
所有的住院病人均使用。
(三)安全指引
1、评估新住院病人是否存在跌倒的危险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1)内在危险因素:曾经发生过跌倒;视力、听力异常;步态 和平衡失调;生理或病理所致的肌肉、关节或骨骼系统的非正常状态;自主活动受限;定向障碍;意识状态降低;服用镇静剂、麻醉止痛剂、降糖药、抗焦虑、抗高血压、利尿剂;日常生活习惯;婴幼儿及年老及饮酒等。(2)外在危险因素:对环境不熟悉,浴室卫生间缺少防滑设施,病床设计不合理,地面潮湿或结冰,地面铺的块状地毯或门垫,照明过暗或过亮,鞋袜问题,设施使用不当及辅助工具不合适等。
2、运用Morse跌倒量表(表2—9)对住院病人进行评估,将结果分值相加。
表2-9 Morse跌倒量表
问
题
结
果
最近三个月内有无跌倒记录
否=0
是=25 医疗诊断不止一个?
否=0
是=15 步行时是否需要帮助?
否、卧床期、轮 拐杖、助行
装备=0
椅,护士=0
器、手杖=15 是否接受静脉注射治疗
否=0 步态/移动
正常、卧床期、虚弱=10 严重虚弱=20
不能移动=0 精神状态
自主行为能力=0
无控制能力=15
3、根据Morse跌倒量表的分值总分,判断病人跌倒的危险程度,实施三种不同的防止跌倒措施(表2-10)。
表2-10 Morse跌倒量表评价标准
危险程度
分值
防止跌倒措施
零危险
0—24
一般防范措施
低度危险
25—45
标准防范措施
高度危险
≥45
高危防范措施(1)一般防范措施:针对零跌倒危险的病人,主要应避免外在因素所带来的意外伤害。1)入院时即向病人介绍医院的环境,使病人尽快熟悉病室环境。
2)病室及走廊安装扶手,拖地时设警示牌,厕所及浴室安装扶杆。
3)病房、走廊地面使用防滑材料,行人通道无障碍,照明适度。4)启用病床制动装置将病床固定,必要时升起床档。5)助步架、拐杖等辅助工具放在病人可及处。
(2)标准防范措施:针对低度跌倒危险的病人,护理防范措施除包 括上述外在危险因素之外,还应包括以下措施: 1)病室及病人床头悬挂易跌倒的警示牌。
2)病人活动时要有人陪伴,并保证病室呼叫系统通畅。3)保证病人鞋袜合适,可提供防滑鞋。4)降低床的高度,安装床档。5)按病人需求提供辅助工具。6)观察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7)医护共同加强对病人、陪护人员及家属的宣教,提高预防跌倒 的意识。
(3)高危防范措施:针对高度跌倒危险病人,护理措施除包括上述措施以外,还应包括以下措施:
1)通告医生病人的高危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和治疗。2)加强监护和帮助。
3)必要时限制病人活动,适当约束病人。
4、当病人不慎发生跌倒后,先评估病人受伤情况,再采取措施。
(1)评估生命体征;评估局部受伤程度(表2-11)临床表现 无 创口 骨折、脑外伤 生命体征消失(2)措施
受伤程度
无受伤=0 擦伤、蹭伤、较小的需要缝合的 轻微受伤=1
严重受伤=2 死亡=3
1)无受伤=0:①观察肢体活动及皮肤受损情况。②安慰病 人,搀扶病人回到病床休息。③随时观察病人,发现病人异常情 况立即报告医生。
2)轻微受伤=1或严重受伤=2:①通知值班医生对病人进 行检查,必要时协助医生做好伤口处理。②通知科室护士长。③通知病人照顾者。④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⑤找到导致病人跌倒的直接因素以及间接的内外在危险因素。⑥记录发生过程、时间、地点。⑦重新应用Morse跌倒量表对病 人进行评估。⑧重新选择防范措施并实施。
3)死亡=3:①呼叫医生,就地实施CPR抢救。②记录抢救 时间。③通知家属。④上报科室护士长。⑤做好善后工作。
(四)健康教育
1.对评估分值高于24分的住院病人及家属,多次强化防 止跌倒的重要性及方法。
2.对即将出院的,存在跌倒危险的病人及家属进行防止院 外跌倒的健康教育。
(五)记录
1.入院经评估分值高于24分的病人,应在护理病历中记录 并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
2.记录病人基本资料、评估分值、医疗诊断、引起跌倒的内 外在危险因素等。
3.若病人发生跌倒要及时记录并上报护理部。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推荐阅读:
妇科手术病人的护理10-04
手术室常规护理、细节护理干预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价值10-16
剖宫产手术护理常规08-01
妇科护理见习报告11-06
持续改进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的应用06-14
手术护理质量总结07-30
手术室护理目标07-05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试题06-09
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08-09
手术室护理缺陷防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