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2024-11-05

开放教育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共11篇)(共11篇)

1.开放教育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篇一

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成为学前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有利于促进学前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简要分析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更好地促进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顺利地开展。

关键词:中职 幼师专业 学前儿童 语言教育 活动指导 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工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这门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有效的满足为社会实践工作的发展。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理论讲解占据了大部分课时,导致学生缺少一定的岗位实践操作机会,对于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的形成造成了不利影响。

一、以任务为载体,积极地调整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根据幼儿教育对培养幼儿教师的要求,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职业能力为培养导向,以任务为载体,积极的调整教学内容,使幼儿教师专业的学生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其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强化技能训练,凸显教学中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应重视以任务为载体,积极地调整教学内容这一有效的方式。

二、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

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需要在案例导入、明确学习任务、探究思考、模拟训练、汇报展示以及互评小结等几个方面。在构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问题,构建合理的项目模块、任务驱动最终达到能力训练的发展目的。其次,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方面,我们还应在模块教学中,注意构建模式的合理性,以便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提高专业技能。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是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只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促进技能训练与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交流,力争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重视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加强教育实习,提高专业技能

为了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中,加强教育实习,提高专业技能非常重要,这也是关系着学生在进入社会是否能胜任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中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在见习阶段、实习阶段以及定岗实训阶段的学习状况。在见习阶段,学校应在每学期安排一次为期一周的见习,并在见习活动之前,邀请优秀的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的体会见习活动的重要性。其次,在顶岗实训的阶段,组织学生到指定的或者自己联系的幼儿园进行实习,引导学生独立带班和组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提高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结合实际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探究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成为中职幼师专业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视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并结合社会实践发展的变化,增加学生参与实践岗位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如何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的有效教学[J].大众文艺,2012,(04).[2]张建锋.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生理卫生类课程教学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5).[3]曾冠群.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职业能力――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为例[J].教师,2013,(07):114-115.[4]邹丽君,苏俭.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教育,2015,(04):121-122.

2.开放教育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篇二

一、汉文微格实践教学开展现有状态

在重庆文理学院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 汉文专业核心课程《中学汉文教学论》开展改革, 尤其是把汉文微格实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紧密联系, 从2008级至2012级中, 已经有755名学生参与了五期改革的微格实践教学训练, 在此过程中, 已经渐渐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初步形成重视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态势。尝试了教改实践过程中的种种探索, 包括注重教学过程细节, 态势转化从静态动态等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 效果是比较突出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多次在各级教学大赛中得到验证并获认可。

由于微格实践教学课堂属于虚拟课堂, 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 为此对微格教学进行了反馈调研,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 对象选取2011级、2012级、2013级三个年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学生。2011级共发放问卷120份, 收回问卷113份, 回收率为94.2%;2012级共发放问卷145份, 收回问卷137份, 回收率为94.5%;2013级共发放问卷145份, 收回问卷140份, 回收率为96.6%, 共统计有效问卷382份, 占回收问卷的97.9%, 占问卷总数的94.3%。

通过数据结果分析92%的学生认同, 在卓越课堂背景下重庆文理学院汉文微格教学改革效果已取得了成效, 并且一些做法走到了全国高校的前列, 83.1%认为汉文微格教学在理论学习和教育实习间构成一条纽带, 但有22.4%的学生对现在微格教学的组员搭配认为不够合理, 23.8%面对同学扮演的教学对象无所适从, 36.7%的学生在每次微格教学训练后不观看自己和同学的视频并做出修改, 15.7%学生认为现行微格教学的评价方法不够完善。由此可见汉文微格教学训练的模式及效果、评价方法有待改进。

二、汉文微格实践教学开展的基本做法

1.规范实训过程, 打造共融互促式专业团队。实训前学生认真填写《语文微格报告书》, 分小组进行实训。每次微格实践有4位指导教师同时在场, 分管不同小组, 不同模块内容, 让教学经验丰富且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科研方法的熟练教师循环指导, 既让学生从多个教师的指导中体悟到不同的教学风格以及和谐的人格魅力因素的教育, 对其成长有很大影响, 较好地完成了教法的融合, 又整合教学资源, 突出师资优势, 加强了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这是在单一课堂上不可能实现的, 这种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同时有利于学生注重随时积累研修资料, 避免低层次重复, 及时反思调整试讲方案与活动, 提炼成果。同时每次微格教学中的录像也是不可少的, 通过录像可以让同学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作为配套实训课程的汉文微格教学, 是构成中学汉文教学论实践内容的核心要素, 通过教学实践, 能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教学的基本原理, 独立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说课及教学评价等实践过程中, 逐步形成施教能力。语文微格教学以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学生对知识或理论的应用为主, 采用任务驱动、情景体验、教学做合一、案例教学、仿真教学、教学实录等恰当的教学方式, 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 其效果是与教学观摩、备课、说课、试讲及评课研讨、教学见习等实践环节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整个教学论课程中汉文微格教学实践以及反思占课程50%的考评。

因为采用微型课堂的形式进行模拟实践教学, 所用时间短, 学生人数少。训练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指导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理论元素导航, 确立互动式教学思路。要求学生完成模块内容时, 以卓越课堂为目标, 先把理论方案设计好, 参悟理论联系教学实际, 为汉文微格教学实践服务;要求剖析优秀教学实践案例, 寻找教学理论元素, 促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 之后再实际操作, 重点突出备课能力、语言表达技能、提问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综合技能。在微格教学实践现场, 把在基础教育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作为主线, 帮助学生及时确立改进研究专题, 运用教学论理论,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行动研究, 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

在帮助指导学生的同时,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了问题解决与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相结合, 所以也有利于教师专业特长发展, 创建了师生学习共同体, 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教师根据自己感兴趣且有代表性的具体问题自主确定研究课题, 并能较好地结合学生试教例进行系列研究, 从而有序地提高专业修养,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改革实践研究探索过程。

4.整合模块, 凸显实施环节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中突出四多特点:多观摩、多研讨、多实践、多反思。 (1) 组织教学观摩。案例剖析引导学生参悟理论, 讲评与总结挂钩实践案例, 寻找教学理论元素, 渗透理论, 改进方案积累沉淀内涵, 达到素质培养, 蓄势待发应用备战。 (2) 开展教学研讨。通过参与设计过程的研讨, 使学生阐明教学理念, 在微格教学中体验反思, 获取感性知识, 最终还原运用到实践教学。 (3) 优化教学实践。微格教学实践主要是分上下期随内容配套进行, 学年优化有八个教学模块。除完成八个教学模块项目外, 还组织学生开展对应练习项目, 完成汉文专业的专项训练, 循序渐进, 逐渐成熟。如即兴表达口语训练、作文教学设计、文本解读、课件制作等指导性实践项目。 (4) 督促教学反思。在实践过程中反思改进, 利用好媒体, 学习不同风格、流派教师的教学风格, 体会感悟汉文教学鲜明的主体性以及教学艺术的多样性及创新性;鼓励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大胆模仿尝试, 模拟动态课堂, 力求实景练战, 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教学实践能力参加岗位竞聘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针对汉文微格实践教学开展存在问题的措施

1.营造动态多变的客观教场。针对实践教学课堂空间不是真空场所的问题, 强化和谐的人际关系, 活跃的课堂气氛, 高涨的学习情绪, 让竞争的学习机制共同融入师生的实践观念中。以基础教育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适应基础教育需求为目标,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有效地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基础教育需求的距离。

2.形成并完善过程性评价。针对考评量化结果不细的评价问题, 利用《汉文微格报告书》的记录评价, 作为学习者改进、提高教学技能的依据, 使得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微格教学的评价, 有自我分析、小组分析、指导教师分析三结合的定性分析评价, 也有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制定的评价量表的定量分析, 以量化的结果说明在哪些指标上还存在问题, 以及技能整体所达到的程度。定量分析给出具体的量化结果, 定性分析找出产生不足的原因, 指出努力的方向, 被评价者容易接受。因此, 两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被培训者改进和提高, 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

3.以赛促学, 以赛促训, 以赛促教。定期开展“三尺讲台展我风采”活动, 保持参与的积极性。让短暂的微格训练, 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不仅仅需要自身拥有扎实的知识积累, 要能够解决学生可能会突然提出来的问题, 还要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将自己的知识通过讲课这种形式导出来, 教给学生。而教学的过程中, 生搬硬套的方式也不行, 还要有特色, 有自己的东西。讲课也要抓住重点、难点, 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里面解决掉这些问题,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实训的时效性突出动态体验式实践。课堂作为一个共同体,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共同体, 它还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组织的共同体。在实践小组里, 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努力目标, 找出存在的差距及其核心问题;注意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他人经验成果, 广泛拓展学习资源, 如在同课赛讲、同课异讲和异课异法中有利于构建富有挑战和竞争的教学机制, 确立正常和密切的合作关系, 达到较快成长,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学习的团队和学会系统思考, 使得课堂充满灵动。

四、结语

重庆文理学院的汉文微格教学改进了以往的师范生培训的模式, 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 使得微格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社会与学校、规划与实施、实施与评价、评价与规划之间的本质联系严密而充实。较好体现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当然汉文微格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 也必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渐进性和飞跃式变化发展, 我们的探索道路仍旧很长。

摘要:在基础教育提倡卓越课堂建设的背景下, 以重庆文理学院汉文专业微格实践教学模式为案例, 探究微格实践教学操作技能横向贯通的措施, 以及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势在必行, 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满足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卓越课堂,微格教学,实践教学,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孙泽平, 漆新贵, 何万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 2013, (01) .

3.开放教育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篇三

论文关键词:VBScript IE浏览器 记事本 复合辛卜生公式

论文摘要:现存的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的教学弊端种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使用VBScript语言在记事本中编写程序,在IE浏览器环境下来运行之,且通过实例论证该方法的实用性,使其真正为每个用户服务。

0引言

说起我国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的走向,就不得不提到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80年代初以来,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大致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80年代是起步阶段,90年代是规范阶段,进入21世纪,开始了第三阶段,即深化提高阶段。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指面向大学中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这部分学生约占全体大学生的95%以上。非计算机专业中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批能使用计算机的人才,而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可以说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完全为了应用,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现代工具来掌握,而不能当做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明确了这个培养目标,那就可以有的放矢。

目前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的现状是:学时是有限的,学习内容是繁杂的,由此对学生产生的学习压力不仅苦不堪言,而现实更是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对于大学期间学习的编程语言大部分是忘记,若想拾起来重新使用,也不是一件易事。如何解决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和实际使用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这个问题,是我们每个从事高等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老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的现状

对于现存的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的弊端,我们做以下几点分析说明:

(1)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培养目标定位有误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的编程语言教学,应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计算机专门人才,将来从事信息技术理论研究、科研教学、系统开发等专业性的工作,而在非计算机专业中进行编程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批能使用计算机的新型人才,他们需要达到的程度仅仅是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对于专业和非专业要达到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否则有可能南辕北辙。

(2)非计算机专业的编程语言教学设置好大喜功

经过作者在国内各大高校做的调查,几乎各大高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一般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陆续开有VB、C、FoxPro、SQL、C++、PB、Delphi、Java等,有的院校在高年级非计算机专业还开有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美名其曰:多学点东西,增加就业砝码。

诚然多学点东西是不会有什么害处,但是不知道说这个话的人有没有想过: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能有多少比例的学生在真正学这些开设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更多的恐怕是在各种考试之间疲于应付。当大家手捧毕业证书的时候,手拿四年所修的学分成绩单的时候,当大家面试应聘的时候,留在大家脑海中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可能屈指可数,可以炫耀的可能仅仅是修过的计算机课程的数量。

作为从事高等教育的老师,我们不能为了这些表面的假象自欺欺人。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进行优化选择,使学生学到最需要的知识。当然不仅是指当前最需要,而且也包括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对于需要用到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知识的时候也可以信手拈来,不用再重新学过。因此,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敢于摒弃学习那些当前为了考试,今后根本用不多,仅仅是为了增加学分的计算机编程课程。

(3)系统本身庞大,掌握的知识有限,学不能使其精

对于现存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任何一门语言,如VB、Visual Fox、SQL等,系统都是很庞大的。以一个简单的例子,VB为例来说明,VB采用的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提供了动态数据交换(DDE)和对象链接与嵌入(OLE)等技术。在数据库方面,VB具有很强的数据库管理功能,不仅可以管理MS Access格式的数据库,还能访问其他外部数据库,如FoxPro、Paradox等格式的数据库。另外,VB还提供了开放式数据连接(ODBC)功能。对于VB强大功能,我相信学过VB的用户,都是普遍承认的,这个不需要多说,但是对于这么大的一个系统,如何能通过简简单单的几个学时就能够完全掌握呢?即使说你上课的时候多么专心地听讲,多么用功地做笔记,都是无济于事的,非要通过系统地做上几个项目才能掌握一二,更不要说是对于仅仅是通过教材上的几个简单例子学习的学生了,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那么有没有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上手的工具了,答案是肯定的。

(4)快速记忆,快速忘记

在高等院校里不排除有些用功的学生,学习每门功课都是用功之极,当然也不排除用功是为了在考试中拿个高分,争取奖学金的可能性存在。一个学期,说的更多一点一年对一门语言的学习,在短时间之内掌握某一项技能之后,一旦长时间不使用,肯定会生疏,这是人类不能抗拒的生理现象。而且目前高校里的学生学习的现状是:平时基本不看,考前拼命熬夜苦读,这种短时间内强迫大脑记忆的东西,肯定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尤其是在一个人不愿意学习这门功课的时候,这是自然规律。

假设你当时学会了VB,而且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是不是说你就能很好地做自己的事情了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你掌握的是VB,而在工作单位的PC机上或许并没有安装VB的运行环境,这样是不是就为你的使用又出了一道难题。

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工具,只需要简单的学习,而且不论在安装或者未安装VB运行环境的PC机上都能很好的完成自己想做的工作。通过作者亲身实践,本文中提倡的这个方法就可以达到这样的功效。

(5)支持知识产权保护

如何做才能既使用正版,又不卷入知识产权的纠纷中呢,这里我们提倡在高校中推广,使用VBScript脚本语言在记事本环境下编程,在IE浏览器中运行,就可以达到这样双重效果。

(6)程序交流困难

一个用户编写的程序如果仅仅是自己使用,这个时候程序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够拿出去跟别的用户交流,就具有了更大的价值。假设有两个用户A和B,A在VB环境下编写了一段程序,在自己的机器上可以正常运行,当A把这段程序拷贝到B的机器上和B交流的时候,B机器上恰好没有安装VB环境,此时对于二者的交流可能存在障碍。

针对上述,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对于一台安装了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Windows ME、Win 98等)的PC机来说,拥有IE浏览器和记事本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作者推荐给大家的就是使用VBScript语言来完成自己想要做的工作。下面我们通过例子来做进一步的说明,以此来演示如何更好的结合二者,使之发挥作用。

在数学或工程应用中,常常存在着大量的数值计算和数值分析问题,如:复合梯形公式、复合Simpson公式、Romberg求积公式等。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就可以让计算机代替人类来做一些复杂的计算任务,在这里以数值计算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来说明一下如何使用提倡的方法完成计算任务,这里以复合Simpson公式的计算为例。程序是通过输入给定的三个初始值:a、b和n,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输入界面

计算设计大致上分为三个步骤:

(1)在记事本中编写程序代码如下示:

图2 程序源代码

从上述源代码中可以看出:第一,VBScript使用的仅仅是VB中简单的程序设计思想的三种结构:顺序、选择和循环,不涉及复杂的结构,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用户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第二,在程序开始写了一个自定义的函数,在后面对该函数进行了调用,可以达到程序复用的作用。

(2)将该文件保存为一个html格式的文件,如:a.html。

(3)运行该程序只需要双击该文件图标就可以在IE浏览器环境下运行,在指定的文本框中输入符合计算要求的数据点击确定就可以得到计算的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程序初始界面

图4 运行结果

3小结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记事本环境下,仅仅使用了一些简单的VBScript脚本语句就可以完成复杂的数值计算任务。VBScript是介于HTML语言和Visual Basic、Java等高级语言之间的一种脚本语言,它接近于高级语言的大部分功能,但却比高级语言简单易学。

(2)在运行该程序时,不像其他的程序设计语言需要经过编译或解释等步骤,以此来生成目标文件、连接文件以及可执行文件等,使用VBScript在记事本中编写的程序需要做的工作仅仅是双击该文件名,而不会生成其他的中间文件,这样就大大节省了系统的存储空间。

(3)在运行该程序时,对运行环境没有提出特别的要求,仅仅是需要一个IE浏览器。这对于拥有一台PC机的用户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4)当你还在费尽心思考虑程序的在多台机器之间传递的时候,使用在此提倡的方法无需有这方面的顾虑。对于在任何一台PC机上编写的.html文件,你可以轻松在多台机器上拷贝和运行,而无需进行额外的路径配置等工作。

当然,我们提倡的这种方法并不是十全十美,如:对于需要大量使用界面图形来处理的问题,或者需要使用数据库的问题,该方法就有所欠缺,但是该方法对于仅仅是为了自己方便,进行一些数据处理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全社会的计算机普及高潮,为大学的非计算机编程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外部环境,使广大非专业人员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变得更加容易,如何使学有所用,使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编程教学面临的严重的挑战,这也是本文的初衷。

参考文献:

4.开放教育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篇四

郑书国*,王宏婷,杨解人

(皖南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护理药理学是护理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加强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环节。建设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药理学教材、培育高素质的药理学教学团队、改革药理学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其符合护理专业特点,是提高护理药理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药理学;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

护理服务是临床医疗实践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临床医学既密切相关,又存在本质区别。随着近年来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精良的专业技术,还要有全面的学科知识,尤其是药理学知识更是贯穿于整个护理程序的始终。然而,由于受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影响,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多年来一直沿用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既缺乏护理专业特色,也难以适应现代护理理念的要求[1]。为了提高护理药理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笔者所在教学团队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特点,对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高质量教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证。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所开设的药理学,其课程设计与教学大纲均沿用临床医学专业模式,虽然也有专供护理专业使用的药理学教材,但其在内容的编排上仍圄于传统药理学模式,未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2]。为此我们在总结多年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护理药理学》。

1.调整教材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现代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模式对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力求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融入教材中,在注重药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对有关药物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描述适当精简,优化药动学内容,进一步突出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并增设用药护理程序及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对策等,为增强护士实施整体护理能力和提高护理用药水平奠定基础。

2.联系临床实际,注重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当今医药学发展迅速,每年都有大量新药上市,一些传统药物也常因安全性或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而逐渐被临床淘汰。为此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除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及时将有关新药纳入教材外,还积极与临床教师、临床医生和一线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临床用药实际,对于一些临床已基本淘汰的药物和一些基本理论与临床治疗实践严重脱节的内容大胆舍弃,力求保证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 性。

3.调整教学大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大纲主要强调学生对药理学内容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对于复杂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尽可能地采用简单形象的图示加以说明,克服了大量文字叙述的单调、枯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据此,我们对教学大纲也做了相应调整,重新分配了教学学时,着重强调对药物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逐步摆脱惯用的死记硬背学习模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的规划者和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师资队伍,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学团队。

1.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构建优秀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通过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药理学教学团队在学历和学缘结构上得到明显改善,团队成员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加强年轻教师培养,选送优秀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每年组织年轻教师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开拓视野,培养其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目前,药理学教研室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加强学习交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目前,药理学教师主要来源于临床医学或药学专业,大多缺乏护理专业相关背景和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涉及临床护理实践的有关内容往往难以准确把握。为此,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如定期开展教研沙龙,学习讨论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护理程序,使学生全面、立体地掌握药物特性;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讨论教材使用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流经验和教学体会;开展药理学教师与临床护理人员交流活动,了解临床护理需求及用药护理实际情况,力求使教学活动更贴近于临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三、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着眼于教材内容的讲解,往往孤立地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内容,而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药 2 理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对护理药理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在教学中融入护理程序。护理程序是指导护士实施计划性、整体性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核心。护士处于临床工作第一线,既是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用药过程的监护者,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药理学知识,还要能将有关知识运用到护理程序中,从而协助医生正确诊断、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护理程序评价药效和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是护理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目标[3]。在护理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护理程序引入教学过程,使药理学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整体护理的要求进行,将护理程序与药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讲述每一类药物之前,首先引入具体病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和诊断,拟订护理计划,进而引出将要讲述的药物。在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和评价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组织学生讨论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展案例教学法。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注重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懒于思考的被动学习习惯,且普遍觉得药理学内容枯燥乏味、难懂难记。为此我们在护理药理学教学中开展了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将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融入案例分析之中。通过案例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师生互动,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药理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4]。

3.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综合发挥各种媒体信息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5]。在护理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广泛地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以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述抗心律失常药时,采用动画辅助讲解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心律失常类型,能将复杂的机制简单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改革实验课教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验证课堂教学理论,加强学生对药物作用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药理学实验教学 3 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内容单调且缺乏护理专业特色,教学方法也多采用教师讲解、示教,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此我们总结多年实验课教学经验,结合护理专业临床工作特点,对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建立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在新体系中保留了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实用性强的实验内容,如处方及药物基本知识、药物对消化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等,适当增加了符合临床护理特点的实验如不同途径给药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药物体外配伍禁忌等内容,加强学生临床用药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积极寻找对策,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临床护理工作特点决定了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不能简单套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模式。我们通过教材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提高了护理药理学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盛芝仁,黄善定,宋前流.从临床需求谈护理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7:86-87.[2] 黄宁江.浅议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学改革[J].右江医学,2009, 37(1):105-106.[3] 梁翠英,聂珍贵,高春燕.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护理程序的实践与思考[J].护理教育,2006, 24(12):83-84.[4] 谭安雄.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08,3(28):203-204.[5] 张艳,周鸿立,展瑞岩.浅谈多媒体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弊端[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 27(5):28-30.本文为安徽省省级教学团队“药学教学团队”资助项目。

5.开放教育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篇五

20xx年,教育部启动了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为首批跻身“卓越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是山东省进入“卓越计划”的三所高校之一,是全国唯一一所进入“卓越计划”、石油特色鲜明的211工程高校。为落实高校“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的企业学习阶段的任务,创建企业、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实践工程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与中原油田共建“中石大中原石油工程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本文以中原石油工程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为依托,探讨基于卓越计划的石油工程本科生专业实习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一、石油工程专业实习的现状

石油工程专业实习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安全至上,走马观花,报告交差。安全至上。学生现场实习的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一旦出现问题,后期的处理会十分棘手。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高校较为安全的环境下,对现场危险的场所认识不足,从而导致防范意识不足。在实习动员会上,几乎每次都强调“只要完完整整出去,安安全全回来,实习就是圆满”的意识。现场单位更是担心实习学生出现安全问题,有危险的地方限制学生进入。学生现场实习的空间大大缩小,专业实习的质量让位于安全。走马观花。由于校外实习集中安排在暑期,实习的学生班级较多,一般是安排两个班作为一个课堂。受现场施工噪音的影响,六十余学生同时听技术人员讲解,效果较差。再加上现场参观的内容以前没有接触过,实习的内容都是新的,学生又没有问的时间,所以只好囫囵吞枣。石油工程作业的设备与工具较多,学生实习大多数只能看到外表,不能细致了解设备内部结构。一个完整的石油工程工艺流程链较长,学生在实习期内只能看到工艺流程的一部分。由于安全原因,很少安排学生亲自上岗操作,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石油工程现场了解不全面。报告交差。生产实习考核主要采取写实习报告的方式。实习指导书给出实习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和知识点,学生以实习内容为重点,查阅相关的参考书补齐实习要求的知识点,并撰写出生产实习报告。该种方式要求学生在实习时认真记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并写成实习报告。该种方式是一种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方式。由于学生机械地记录,记录不全的地方再参考其他同学的记录。写出来的实习报告基本上是千篇 一律,难以区分学生的实习表现,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专业实习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问题驱动(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领人、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新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该模式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强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和结果的评估者。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育模式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施效果等方面都有着根本区别。该方法已在国际上,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石油工程卓越计划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石油天然气工程系统理论,获得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开创意识和工程设计施工能力,毕业后能在石油天然气工程及相关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科技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不仅要掌握通用工程的一般方法,而且要掌握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基本技能。在夯实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石油天然气工程的工程素养,并以油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开采工程为主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石油天然气工程全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师。加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认知度,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精神和献身石油的责任感。面对二十一世纪石油工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石油工程卓越计划专业实习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变得尤为迫切。

1.探究式教学的属性教学史上早已形成的灌输模式,从头灌到尾,即所谓注入式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本质上属于探究式教学。探究的本意是探讨与研究。探讨就是探本求源、探求学问和真理。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溯源、多方寻解出答案。探究式教学包括探究性课堂教学和学生研究性学习两个方面。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讨论的方式,对现有教材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多种释疑解难尝试活动,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形式。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条件出发,选择适宜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探索性研究,用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注重过程考核方式的原则过程考核就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各种形式、不同阶段的考核,监督和评价学生认知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过程考核方式是考查教与学的重要机制。在过程考核中,体现教师的评价标准,学生自觉地按照教师的评价标准不断向这个方向靠拢,从而不断强化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模式,形成多次考核的模式。通过每次考核评分标准的导向,反复强化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考核的指挥棒有效达到改变教学方式的目的。

3.增加自主学习的内容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主动自觉学习,根据个人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和学习计划的实施,自我检查评估,逐步发展。大学生已具备了较高的自学能力,有意识地筛选出适合自学的材料发给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这也为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来源,从而将讲授知识和研讨知识进行了有机拆分,给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和舞台。

4.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分量合作学习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努力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该方法侧重以小组为主体,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强调学习者的个人实践、自我发展。合作者之间需遵循合作各方为取得某一共同的或各自的目的而进行互利、多方面配合的合作原则。一项工程都是由多人协作才能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在现场实习中嵌入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为学生较好地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5.教师在实习的每个单元结束时要及时进行评价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让孤立的知识碎片化作整体知识链条。教师从中心位置中退出,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引领与传授的作用。在每个实习单元结束时,教师的及时评价能有效地引导实习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三、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暑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首届卓越计划班级10班和11班在中原油田进行为期六周的校外专业实习。两个班共60人分成钻井、油藏、采油等三个专业方向轮流进行实习,每个专业方向以20人为一组,具备了小班授课、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条件。下面以钻井方向问题驱动教学为例进行介绍。

1.授课模式转变激发了学生探索热情按照教学安排,每一部分内容先对设备功能进行简单介绍,然后由学生探索设备工作原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提高。如,在防喷器远程控制台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讲解完后,便兴致勃勃地探索设备各个开关是怎样通过液气管路起的作用。弄清楚了蓄能器里面有一个预压气囊,可通过电动方式或气压方式将工业用油变成高压储存在蓄能器中。学生通过探索,明白了设备工作原理。

2.在过程考核中,强化问题驱动教学理念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有效贯彻,必须经过考核逐步强化。在以往的实习报告中,学生通常是最后整理。为了贯彻新的教学模式,变成每天都要写一页实习报告上交。教师当天批改报告,并及时讲评。第一次的报告只有10%的学生符合要求,经过不断强化和点拨,60%以上的学生报告能符合优良的标准。

3.安排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实习期间,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可有效地延伸实习的长度和广度。以往实习主要针对钻井的设备,而对工艺涉入较少。卓越班的实习加大了对工艺的学习,提前印发了钻井工艺的学习材料,规定在实习的周末进行自学并撰写学习报告。通过钻井工艺的自学,深刻地理解了各钻井设备的功用,实现了设备和工艺的紧密结合。

4.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学习新的设备技术目前顶驱装置在内部市场中的配置比例不高,但在外部市场中的配置比例比较高。如何在卓越班中进行顶驱装置的学习成为一项难题。为了化解这个难题,从顶驱的关键部件入手,将转盘、水龙头、液气大钳等主要设备有机集成即成为顶驱。引导学生弄清这几部分设备结构后,再下发顶驱装置的学习材料,自学领会顶驱装置是怎样集成创新的。

5.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深化问题学习的深度在每次20人实习中,采取2人一组的方式,并确保其中有1人是日报告中的优秀者,以保证小组学习的质量。每组探讨的题目采取先写开题报告,教师批改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后再进行探讨。最后采取答辩式的汇报方式进行,并邀请现场的专家一同参加。小组同学针对实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深入探讨,加强学习的深度,解决心中的困惑。小组合作学习也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方法。

6.提高了学生发现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通过采取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产生了变化,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知识,把产生的疑问提出来做为未来解决问题的目标。学生听现场教师讲到“在钻杆上卸扣时,由于人工判断失误,未及时发现下钳口咬合不紧,导致钳尾摆动伤害外钳工”,就提出了“在下钳口加装压力传感器(压电式)、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操作杆加指示灯,三者用线路连接。上卸扣时,下钳头与管具咬合压力通过传感器测定,当压力达不到规定压力,指示灯亮,指示危险”的改进方案。学生听现场教师讲到“钻井现场有众多高压管汇与阀门,若阀门密封不好或者年久失修,造成高压流体外漏,会造成人身安全,设备损坏”时,就提出了“利用安全工程中的无损检测方法,对各个阀门及高压密封设备(如节流阀管汇各阀门、泥浆泵)进行检测与监控,预防事故发生”的解决方案。这些想法的产生,得益于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师生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对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原油田钻井公司培训学校的领导认为,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非常好的实习效果,最后通过答辩的方式汇报,展示了学生实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必要继续总结,推广这种良好模式。学生们认为,这种模式使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内容丰富,学习是在你追我赶、不断探索的氛围中进行的,从而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四、结论

1.针对石油工程专业实习“安全至上、走马观花、报告交差”的现状,提出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以切实提高石油工程卓越班教学质量。

2.专业实习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可概括为:本质上是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考核的原则,增加自主学习的内容,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分量,教师在实习的每个单元结束时要及时进行评价。

6.开放教育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篇六

摘要: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其整体知识结构中,不仅需要深厚的艺术素养和丰富的专业常识,更需要切实的社会实践经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有其自身特点。在我国设计教育现行体 系之下,分析借鉴包豪斯设计教育模式中实践设计活动的关联性,构建以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为单位的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室 实践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设计手段把具有艺术含量的构成形式有机的组合在某一空间中,使其达到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获得审美享受的空间环境造物行为。从某种角度说,环境艺术设计是与人们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具体的一个艺术设计门类,其构成形态主要由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个方面构成。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室内外不同类型风格的物质要素,非物质形态则是指如历史、传统、民俗习惯、审美观念、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等影响和指导人们行为方式和审美取向的精神因素。环境艺术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利用设计构思使艺术品质和功能技术达到完美结合,从而构建各要素间平衡关系的环境系统。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特征与教育现状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所面对的是人的生存空间环境的营造,要解决的主要有空间物质形象的艺术化、施工工艺、材料学、室内外物理环境设计和陈设设计等几个方面。设计思想的产生,不可否认来源于设计师所把握的理论认识、专业素养,但风格和个性的形成也来自设计师不断进取的、开拓性的创新精神以及个人的实践经历、经验积累和智慧、灵感的显现,而这种能力的进发是无规律、随机的,也是不可能简单地通过书本和课堂来传授的,必须要在设计的实践中经过长期的浸润和磨练才能建立起来。知识可以传授、技术可以训练、艺术可以熏陶,唯有设计智慧必须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按照我们现行的设计教育模式,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在经过了四年的本科设计教育之后,还必须经历几年的实践历练,才可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文化艺术基础素养逐步转化为初步独立的设计思想和审美观。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设计师的专业教师也只能泛泛而谈地传授一般知识,学生与教师的接触缺乏实质性的专业交互和经验传授。

比如说,设计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陌生的课题,假设现在要设计一个影院,音响要求如何满足。每个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设计师不能迷信书本的经验,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几家音响用品厂家,让他们提供设计方案,要多大的音响,摆放距离和方式怎么样,设计清单报价拿过来,几家的图纸拿过来,然后 一家家派自己最优秀的工程师来说服我,我只要请教一个公司就行了,几个方案,谁的好,影院管理人员一说我们的设计师就学会了,也就积累了关于影院音响设计的经验。所以说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解决的正确办法,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解决具体案例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然而我们目前的设计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或者市场需求的标准。

二 构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践型教学模式

设计的专业性质是把设计思维和概念转化为现实、具体的物质形象的过程。因此,设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与实际的生产相结合,熟知生产过程,了解物质材料与成形工艺,除了能熟练地运用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如草图方案、效果图、工程图等表达设计意图外,还应参与实际的生产活动。另外,如前所述,设计毕竟是属于个体智慧的劳动,设计思想需要传承和延续,师承之间必须经过 具体的时间与项目的磨合才能得到真谛,这是设计这门专业在学习程序和师承关系上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别之处。

注重并将这一理念贯注于教学之中的,除了包豪斯以外,还有大洋彼岸的赖特,他一 手创建的东、西塔里埃森不仅是其工作、生活的营地,而且是一所独特的学校。塔里埃森的现行教育与成立之初相比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它己发展成为具备了完整的教学体制与学位评估条件。它独特的教育方法与体系吸引了来 自世界各地的学子。作为事务所,它至今依然承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塔里埃森的教育仍然从根本上迥异于其他学院。通过 “做而学”,在培养人的品质与提高人性价值的同时而使其成为建筑师,仍然是其办学的宗旨。建筑教育在这里更体现出其职业的特色,“学”在这里拓宽了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站在我国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立场上对包豪斯实践性教学的大胆借鉴。其目的是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实践服务实践为教学提供验证,同时也可以为设计教育提供一部分经费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的实践型教育模式,正是由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自身的实践性所决定的。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意识到只有强化实践能力综合训练,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实践能力的、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设计人才,所以要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室实践结合起来,构建以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设计、制作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把设计实践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对大学本科设计教育的一种补充。工作室本身就具备设计公司的一些基本特征,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践能力综合训练。同时它又是一个教学的场所,相对于企业而言,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学习理论知识、增加艺术修养的机会,它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广泛的实践教学面,在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问题上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国际上有不少院校成立了以教学、实践、营利为一体的工作室、研究所、事务所以及设计公司等,教学成果卓著而且也起到了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同时把教学的实践融合到实际的操作中,这几乎己经成为办专业的国际惯例。

1、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保证与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墓础,由授课教师按照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方向组成不同的课题方向研究团队,应具备一定的研究与实践设计实力,因此,执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前提是要有能力很强的学科带头人作为负责人,要有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的学术团队作为教学师资支撑,这样既可以保证设计项目的到位,又可保证有足够的力量完成设计和教学任务。工作室成立之初,可通过高校提供的一定的教研资金,维持教学、实践与科研并行的运转,步入正轨后即可实现自给自足甚至盈利。

工作室的日常运转是在保证教学计划内容的前提下,通过教师向社会承接项 目、有条件地组织学生参与,把教学融入到实践项目和研究中去。引导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验证和消化所学理论知识,形成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良性关系。同时,日常教学中通过实际项目对设计经验的不断归纳和总结,可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如何解决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与实践的矛盾

工作室应具备研究的基础和实践设计的能力,包括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比较充足的项目支持,经过教师申请及院系和学校讨论、考核后 开设。工作室教学上实行双向选择的制度,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如专业基础能力、道德素质、学习态度等基础学习及考核,达到一定的条件后方可选择指导教师进入工作室学习。

工作室将实行等同于企业单位执行的工作制度,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意愿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工作室部门的设置是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为依据,建立不同方向的专业部门,如方案部主要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艺术功底好以及对设计理念理解比透的学生适合方案部的训练。施工部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管理能力,以及对施工工艺和装饰材料的掌握。室内陈设部主要培养学生室内陈设的设计能力,绘图部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电脑辅助工具将设计思想表达出来,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来选择不同的部门或者轮换进行学习。开放型的教学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是提高设计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学通过与社会实践直接联系,使学生深入了解现实中企业的运作、经营方法以及市场营销、区域文化、风土人情、及人际关系等知识。在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上由工作室各个方面的负责人统一安排,如课程的教学时间、课程内容、考核方式方法可根据实际的课题研究设置。艺术设计教学的安排最忌死板的“计划经济”,最忌讳大一统体系,所以工作室教学模式教学的安排上应该针对自己的需求和具体情况,有自主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安排。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应有足够的弹性,新项目的到位等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原课程安排进度,在内容上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坚持灵活性,对教学培养的目标要求可以尽可能制定得严格些,但对教学的内容、课时数就应按照不同的发展时期而制定相应的安排,灵活调整,重结果不重过程。

结语

随着经济改革的迅速深入,国家的建设发展将会需要更多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高等职业院校要以一种责任和义务感加大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力度,提高教育质,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要立足解决好培养设计艺术人才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这个特定教学窗,与社会接轨,了解社会的需求,使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创造一个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环境,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7.开放教育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篇七

2.1“三环节”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将理论课与实践“双向并行、交叉融汇”,保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夯实基础、注重实践、强化创新、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创新精神融汇于“三环节”培养过程之中,突出培养环节的系统化构建。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注意抓好实验教学、强化训练及实习教学和毕业设计“三个环节”;以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本技能培养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更广泛地了解社会、体验社会,检验所学知识,并逐步培养他们具备继续学习检验新技术的能力。

2.1.1 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教学环节

在专业实验课实践教学之前,通过《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基础实验课[2],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如器皿洗涤、试剂配制、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结果讨论等。通过基础课实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集中训练实验动手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的专业实验课打下良好基础。在《食品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等专业课教学中,更要强调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安排了相当于总课时1/2的专业实验课。通过大量的专业课实验训练,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上课内容,并从中获得丰富的实验经验及专业实验操作技能。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实施:①试剂配制准备及实验预做。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将全班分为数组,每组同学以一个实验项目内容为主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分工。实验前一周,每组推举1~4名学生代表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制试剂并预做实验。实验是否成功,结果是否可靠,预做是关键。如果预做失败,就要分析和找出失败的原因,及时加以纠正。通过实验预做,学生能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改进已有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②学生讲授。每组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进行试验。每个同学都参与进去,缺一不可。其中每组学生代表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准备讲稿及PPT等多媒体课件,实验课就由学生来讲授和组织,指导老师适当作一些补充和点评。在讲授过程中,学生代表在一些重要的环节对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同时班上的同学又可以进行反问;对于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指导老师解释。这样实验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互动中自然而然的就被学生非常好地掌握,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该教学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口才、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③实验报告书写及实验结果讨论。在实验报告里,要求学生除了常规的实验内容、目的、原理、方法和结果以外,更强调的是学生对本次实验结果的讨论,这样整个实验由理论到实践又回到理论,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将得到一个升华,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

2.1.2 强化训练及校外实习环节

我院从开始对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在下实习点前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强化训练。每次强化训练前由指导老师重点讲述当前卫生检验专业的动态,使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以及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指导老师在强化训练过程中,严格遵随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保证强化训练质量;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必须认真、仔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训练内容,每个训练内容经负责老师评定合格后,学生才允许下点实习。通过严格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经过问卷调查60.8%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39.2%的认为有帮助。

校外实习是由学校或学生自己与校外专业相关单位进行联系,让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实践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该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亲身体验到从事社会检验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处理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实际业务和操作技能。

2.1.3 毕业论文专题实习环节

学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基础专业实验、强化训练及实习训练后,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和专业实验知识,为进入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阶段打下了良好基础。在该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整门课程甚至其他相关课程都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课程甚至专业学科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介绍现有仪器和实验方法技能,还以多媒体的方式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技术以及目前社会上关注的研究热点,使学生把课堂和社会联系起来,及时掌握学科新知识和新动向。从开始,毕业论文专题实习列入卫生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教师结合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指导学生参与生产实际十分贴近的“项目”, 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设计方案、预实验、开题报告、组织实验、论文答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把实践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2.2 构建“开放式、多层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我们尝试建立了“开放式、多层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新体系。贯穿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开放,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行选择并设计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之相适应,我们有机整合相关课程的实验理论、方法和技术,建设具有卫生检验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精品课程。构建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实验类型;强化基本操作、基本素质和“应急”、“实战”能力培养;构建校内实验、校外实践、毕业论文三个环节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机制,确立本科生指导教师、优秀本科生选拔和学生交流互访三种制度。

构建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高水平实验室及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努力实现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开放式服务,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3 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实践效果

从19到现在,在各年级卫生检验专业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运用并完善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学生非常赞同这种教学模式,认为该教学方法能极大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该教学模式十分必要,切实可行的达100%。其次,校教学督导组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听课,对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新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先后有近千人次进实验室参与实验准备工作,配制出各种合格试剂;数百人次参与实验预做、备课、讲课和实验课的组织与实施;百多人次圆满完成了毕业论文,还有部分论文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胆量及语言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论文写作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对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调查,卫生检验专业的学生下实习点非常受欢迎,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工作能力强,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本校卫生检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保持在98%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 余静高蓉,乔善磊等.构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卫生检验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2):430,452.

8.开放教育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篇八

1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及自主研究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软件行业对我国各个方向的计算机人员需求越来越大。据统计资料显示,每年我国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远不及软件行业中各类信息企业需求量,IT行业人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然而,目前众多中职学校的就业报告显示,在众多专业的就业率中,计算机专业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且居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列。据统计,我国当前计算机从业人员 75%来自于全国高校及各类科研机构,而来自社会培训机构及职业学校的人员比例还不到 25%,这就造成了我国在软件行业的人员匮乏以及对人才应用的不均衡等现象。社会需要动手操作能力强、实践能力相当的技术型人才,在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当前,许多毕业生已不能满足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然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软件产业。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分类主要有三种:计算机基础专业、与文科类交叉的计算机专业和与理工类交叉的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存在于各类学科中并衍生出新的学科,因此目前市场所需求的计算机综合人才既要求掌握物理、美术、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也要求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并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优良的职业道德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从学校教学中获得计算机相关知识,并通过实战训练获得更好的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从业经验。工学结合是计算机人员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最好选择。

9.开放教育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篇九

内容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阶段衔接的重要时期,学前教育的研究课题一直受到双边领域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学前教育体育专业的特点,然后对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体育教育;教学模式

一、学前教育体育专业的特点

(一)为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做好学生行为能力上的衔接。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让教师具备对学龄前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能力。学龄前对孩子的教育只有简单的识字和计算以及英语交流等文化课内容,更多时间是对孩子行为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进行研究发现,孩子的自理能力普遍较弱,依赖心理过分严重。这与幼儿园时期老师和家长对宝宝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有直接联系,然而进入小学之后,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激增,还要对孩子进行相对较多的文化课教育。这就造成了宝宝们幼儿园毕业升入小学开始小学生生活之初的行为能力有待于提高的局面。因此,学前体育教育专业要对学龄前的孩子们进行行为能力上的规范,养成良好的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同时在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的时候建立一种自信心和自我能力上的认同感。

(二)为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做好学生思想意识上的衔接。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除了对教师预备役进行体育技能的培养,还要让准教师们具备引导学龄前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思想准备。通过对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进行研究发现,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究其原因是在幼儿园阶段对孩子的集体教育内容比较少,主要是对孩子的行为能力进行自然的开发,对孩子的管教和束缚相对来说较少。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校园生活重心逐渐向文化课的学习转变,对孩子的教育也呈现出了以集体教育为主兼顾个性化教育的趋势,为了便于班级管理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对孩子行为上的约束相对来说也增加。因此,学前体育教育专业要对学龄前的孩子们进行思想意识上的引导,引导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要遵守纪律,避免标新立异,同时在适应集体生活的时候建立一种为集体荣誉增光添彩的思想意识。

(三)为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做好学生心理适应性的衔接。体育生活是学校教学科目之一,但是体育教学其实贯穿于人类的整个生产生活当中。生活中处处有体育,体育活动能够强身健体,体育活动也是缓解人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还要强化准教师们将体育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进行研究发现,孩子因为环境变化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哭、不说话和打人以及扰乱课堂秩序等多个方面。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幼小衔接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低,同时对自己产生的焦虑无法进行科学的缓解。因此,学前体育教学专业要对学龄前的孩子们进行心理压力释放活动的渗透,并且通过体育活动来让孩子们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学前教育体育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学前教育体育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幼教职业对教师的体育能力要求为中心展开,从而实现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衔接的优化。通常情况下对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有七个方面,分为组织能力、动作示范能力、指导协调能力、活动编导能力、活动设计能力和游戏策划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传统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常规内容是幼儿体操、幼儿游戏和主题教育。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模式要围绕教师职业能力的七项要求和幼儿园常规教学内容展开。

(一)将合作活动融入体育教学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合作互助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合作互助的体育活动中,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合作互助中认同自己的能力,从而建立起信心,同时在互助合作中体验朋友的重要性。这样在小学生活中教师相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对学生行为关注较少的情境下,让孩子们在互相关注和互相帮助的温暖友情中进行很好的过渡。合作互助的学前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建议参考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该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幼儿活动为主要切入点。在幼儿活动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学龄前儿童的理解能力,活动内容不能够过于复杂,活动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合作互助,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合作互助来体验友情的力量和自己帮助别人做事的价值感。例如,搬运海洋球这个活动就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进行培养。具体的活动要求是两个小朋友一组进行海洋球的搬运,海洋球要先从球海中取出,然后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担架”上,最后由两个小朋友一起将“担架”上的海洋球运到对面的球海中去。这个活动中的合作体现在搬运“担架”的行走过程中,互助体现在将球从球海中取出放在“担架”上的过程中。第二,该教学模式对教师活动策划能力的要求是细致。细致体现在合作互助活动需要多次重复实施以让小朋友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与此同时要考虑到孩子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体能消耗是否在其承受范围内。例如,上述的合作活动中,两个球海之间的科学距离就是化解游戏重复次数与孩子体能消耗之间最好的方法。细致还体现在对活动道具的选择上,由于合作互助活动中原则上避免教师参与,所以道具应该坚决避免过硬或者尖锐的物品。第三,孩子合作互助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家庭是培养孩子合作互助能力的最佳场所。体育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合作互助的教育理念和具体的教育方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从而减缓家长一味对孩子单向付出而导致的孩子习惯性“受助”。

(二)将集体活动融入体育教学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构建参与集体活动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大家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建立起集体的意识。在集体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自觉服从集体的要求,从而建立自律的意识,同时在集体活动中感悟控制自己行为的重要性。这样可以在班额较大的小学生活中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和服从教师管理的能力,进而有利于其小学生活模式与幼儿园生活模式之间的过渡。参与集体活动的学前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建议参考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该教学模式的开展建议以主题活动为切入点。在主题活动策划和选择上要充分照顾到小朋友们的社会认知程度,从而能够有利于学生对集体活动中自己应该表现出的角色特点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例如,以“我的光荣的人民解放军”为主题的活动。活动中要为孩子们准备好孩子们常见的解放军叔叔的帽子作为道具,体育教师也要换上军装或者迷彩服,从而能够营造一个类似军队的氛围,进而有利于孩子们投入到主题活动当中。第二,该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是示范能力和编导能力。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对“立正”、“稍息”、“向前看齐”、“紧急集合”等动作进行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要抓住动作的主要特点,从而有利于孩子们轻松地进行学习。

(三)将趣味活动融入体育教学培养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心理能力。构建趣味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有趣多变的体育活动中,感受变化的快乐,从而有利于让孩子们养成在变化的环境中寻找乐趣的习惯,进而减缓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出现的畏惧心理和不适应状态,最终有利于幼小学习环境变化的衔接。趣味教学活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建议参考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活动中的趣味的设计点落在角色变化的有趣和场景变化的有趣。例如,我当“爸爸妈妈或者老师”,我当“老师或者医生”等生活中常见的职业,我当“大学生、中学生或者小学生”。不同角色中的活动背景有有所变换。第二,该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是应变能力和现场发挥能力。要在活动进行中引导孩子体验这些角色的快乐,从而引导孩子乐于当“小学生”,进而能够为幼小衔接做好铺垫。

三、结语

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对学前教育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进行明确的定位,对学前阶段孩子们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对体育教育的功能进行剖析,从而将学前体育教育的定位、学生学情和体育教育的功能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能够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为教育事业培养出优秀的实干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回应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0.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讨论文 篇十

【关键词】岗位对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与岗位对接的教学要求会更高,所以在中职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中,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基本素质和舞蹈技能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创思维,敢于实践,提高他们对舞蹈的创编能力,促进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更顺利的与岗位进行对接。

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分析

1.1教学岗位分析

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的同时,中职教育事业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特别是中职学前教育。目前,幼儿教学岗位出现了很多空缺,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非常紧迫,但是同时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是幼儿,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只有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能在日后有所发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这个专业学生的基础,所以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遵循科学、合理、适用和指导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2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现状主要停留在对舞蹈基本技能的教学上,缺乏对学生全面系统的教学,除了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外,还应该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对幼儿的心理分析教学,促进与岗位的对接。以下几点就是目前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现状:(1)舞蹈教学模式比较传统,难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2)重视舞蹈的基本功教学,忽视了幼儿律动舞蹈编排教学;(3)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与岗位对接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2.1与岗位对接的中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效果

2.1.1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素质舞蹈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锻炼而成,所以在中职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培养他们的舞蹈素养。很多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没有基础,在训练的时候可能因为身体和骨骼的原因达不到一定的要求,教师要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减少学生对这些动作的训练,加强这些动作的要点,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协调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领会,增强学生的舞蹈素质。

2.1.2让学生具备编排幼儿园律动舞蹈的能力舞蹈素质只是舞蹈教学中的基本,为了让中职学生与岗位进行更好的对接,注重学生编排舞蹈的能力更为重要。因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从事幼儿教育,所以在对他们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教学内容应该更偏重于幼儿园律动舞蹈的编排,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做足充分的准备。

2.1.3培养学生具备舞蹈教学的专业能力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与以后的岗位有直接关系,幼儿的舞蹈教学在不断的变化,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所以在中职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对舞蹈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创造更多的舞蹈教学方式,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为以后的岗位对接铺好道路。

2.2提高与岗位对接的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策略

2.2.1从教师角度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舞蹈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好示范,并且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把每一个舞蹈动作的重点都展现出来,让学生被老师的舞蹈动作吸引,认真的学习;另外教师还要开拓学生们学习舞蹈的思维,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幼儿园实地考察学习等等,让学生对舞蹈动作进行反思和创新,同时也能够直接的感受到幼儿学习舞蹈的特点,然后结合自己学到的动作进行改善,掌握更多的舞蹈形式和重点,更好的满足幼儿舞蹈教学岗位的要求。

2.2.2从学生角度分析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舞蹈的基本功是必须要掌握的,这样有利于以后岗位上的教学,给幼儿带来更好的示范,同时对舞蹈的学习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基本功上面,更多的是加强对舞蹈的编排和舞蹈教学的创新方式,促进以后岗位舞蹈教学的多样性;另外中职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应该明白学习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学习,适应幼儿对舞蹈学习的需要,这样的学习才能为以后从事幼儿舞蹈教育工作做好铺垫,更好的实现幼儿舞蹈教学目标。

3结语

总的来说,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的把舞蹈教学与岗位对接联系起来,学校必须对舞蹈教学重视起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幼儿教育者,为学前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课程设计与改革[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04).

11.开放教育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篇十一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工业4.0的到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人才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工电子类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早已迭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也走进了电工电子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其独有的优势,对于电工电子专业教学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工电子;一体化教学;教师培养;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442-01

电工电子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随着工业4.0的到来,电工电子类人才的缺口随着企业对高层次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而增大。但肩负培养优秀电工电子人才的中职院校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已脱离实际情况。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仍然固守传统模式,即理论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且理论知识较为落后,而实训教师则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很多时候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交流沟通的脱节,也造成了很多知识点衔接不起来。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大部分理论比较抽象,学生课堂听课效果并不理想,单纯枯燥的理论内容学习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推广已迫在眉睫。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

1.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它巧妙地连接了理论和实践之间原本的鸿沟,通过重新整合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教学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它是以交替进行的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2.教学计划

要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推广就必须要打破原有的教学计划,重新制定符合一体化的教学计划。旧有的教学计划达不到一体化的要求,而新的计划又不能纸上谈兵,制定得不切实际。所以在整个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参考已成功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院校的教学方案,参考部分专家的意见建议;其次,充分听取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再次,整个教学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分任务,分项目,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来制定。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符合本校情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计划。

3.教材和场地

理实一体化的教材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材,传统的教材大多通过学校直接订购使用,而一体化教材多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所以大多数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多为自行编制。在编制一体化教材过程中,学校应与企业深度合作,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建立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内容,设计好每一个教学单元。要突出以学生为主导,注重实际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应于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教学实训场地也必须充分迎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一体化教学教室也区别于传统教室,不再细分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而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即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功能。在场地建设的过程中结合本校自身特点,同时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再配备相应实训设备。

二、教师培养

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双师型”教师。普通教学模式只要求教师具备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或实训教学能力,而一体化教学则要求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能力。一体化教学开展者就是具备“双师型”教学能力的老师,中职院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双师型”培训,还应积极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和锻炼,了解企业先进的电工电子技术,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并鼓励教师取得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此外,引进部分专业人才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双师型”人才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助于一体化教学的推广。

三、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管理

电工电子一体化教学的开展,离不开配套的严格的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学应该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布置任务,并且严格按照任务项目来开展教学内容。教师在一体化教学开展过程中,也应该按照计划制定、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步骤从细节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操作。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并结合学生评价来不断督促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根据情况可适当做出调整,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管理目的。

2.教学设备的引进

电工电子这门学科具有技术性强、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在先进的设备上来完成任务项目的学习。学校应及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学习到的操作技能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接轨,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新的教学设备,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应用仿真软件把讲、演、练,更生动、更直观地结合起来。这样理论和实训的结合更加贴近学生的接收范围,最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内容,让学生真正学到相关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

3.校企合作模式推广

学校应积极推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一方面能引进企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实现最快速零误差的接轨,从而达到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目的。引进校企合作模式同时能让学校和教师掌握最新的业界发展动态,然后结合学校教学实训情况,针对一体化教学能及时做出调整。

四、结语

上一篇:关于珍爱和平的五年级作文:想要和平的我下一篇:屈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