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中国梦思想汇报

2024-06-30

医学生中国梦思想汇报(精选12篇)

1.医学生中国梦思想汇报 篇一

2020医学生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庚子鼠年,是我切身经历过最困难的一年。新年伊始,病情肆虐,这种现在被命名为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迄今为止已经夺走了全国xxxx个人的生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场关乎每个人的战争。

这场战“疫”,有群魔乱舞。我们看到某些官员的不作为,看到一些人大发国难财,看到部分病人四处逃离拒不隔离,看到三三两两的愚昧人士还在聚众闹事散布谣言……在这里,我不想怨憎,也不想谴责,因为这些跳梁小丑不值得我们关注一眼,因为我相信国家会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这场战“疫”,有人民英雄。我们看到湖南抗疫一线,隔着防护玻璃互相打气的医生父子;看到捐款10000的83岁拾荒老人;看到感染痊愈的护士郭琴,义无反顾的重返岗位;看到“只要是医护人员想吃饭,无论什么时间,提前半个小时给我打电话,我一定送达。”的武汉夫妻……我想赞赏他们,也想歌颂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守护神,因为他们是我们中国的脊梁。新中国不同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它的每一次胜利,都是来源于八方支援。这种支援,是抗日战争时,几十万民众的小推车;是特大洪水时,用身体组成的道道“人墙;是汶川地震时,那一声声的汶川雄起……这一次,我们支援武汉。84岁的终南山院士,忠告国人不要前往武汉,自己却坐上了前往武汉的动车,他累的闭上了双眼,却和很多专家们一起帮国人睁开了面对疫情警觉的双眼。73岁的李兰娟院士,第一个提出封城的建议,连夜奔赴武汉,凌晨抵达继续指导工作,每天睡眠不足三小时。确诊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的选项张定宇,从去年12月底到现在几乎没有一天休息过,我们看到的总是他行走不便的背影。来到武汉才三天就剪掉自己一头长发的河北护士肖思孟,非典时你们保护我们,这次换90后保护你们,我们90后成长起来了,抗击疫情是我们的使命。“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南湘雅,北协和,东齐鲁,西华西。百年来首次,中国医学四大主力天团会师。不仅如此,全国各地陆续拿出了最好的医疗队伍,纷纷赶赴一线支援。尽管武汉封城,但它从不是一座孤城。我们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沈阳陆续运送130吨大白菜;山东寿光350吨新鲜蔬菜捐赠武汉,此后每天供应600吨质优价廉蔬菜;xx捐赠60吨大米,内蒙古支援乳肉600吨……云南省河口县93户村民捐献22吨香蕉,其中47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汶川村民驾驶6辆卡车100吨蔬菜奔赴武汉,“汶川感恩你,武汉要雄起”……全国各地的工人奔赴武汉,修建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各地的医用物资工厂召集工人,加班加点赶制口罩,消毒液;海内外国人众筹口罩,防护服等物资支援武汉……国际上,俄罗斯捐赠三批物资,前前后后近40吨物资,并且派专家一起研究病毒;巴基斯坦调集全国现在所有库存,无偿赠送中国30万只口罩,800套防护服,6800幅手套;伊朗捐助300万个口罩,伊朗外长第一个公开支持中国;日本捐献物资用中文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国内平价甚至降价向中国人民出售口罩……得道者多助,中国值得他们的援助,也会铭记他们的支援。正如人们说的“雷神山火神山钟南山,山山齐聚克难关;海外捐国内捐李兰娟,涓涓汇聚救武汉;男医士女护士众勇士,士气高昂抢一线;医者心仁者心中国心,心如铁石定胜天!”

我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籍贯xx,长于xx,求学xx。xx是我的家,我为自己是xx人而骄傲。听说武汉医护人员告急,目前xxx省支援湖北累计xxxx余人。xx口只占全国的x/xx,而这次派出的医疗队总数,却占了全国的x/x。这是我的老师,你的朋友,他的家人,这些都是人民英雄。哈药集团支援医疗物资一个亿,xx方大集团捐款2个亿,飞鹤捐款1亿,xxxx捐了xx吨酒精……然而xx的情况也不容乐观,xx全省三千万余人口,共有300多例确诊病例,已经成为湖北以外的死亡人数第二多省份。N95口罩紧缺,为了筹措口罩,xx向全省人民发出换口罩的倡议:一个N95口罩可以换5个一次性医用口罩。即便如此困难,为了不抢占公共资源,我们默默消化,从南方买了两个生产线,自给自足,为xx的医护人员生产口罩和防护服。我们xx从来没赢过一场地域黑网络暴力,但从来没输过一场民族大义!

身为一个医学生,同时也是一个预备党员,我时时刻刻关注疫情情况,并且呼吁家人听从政府号召,不聚餐,不出门。在学校组织捐款时,积极参与,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我的舅舅舅妈是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天奋战在工作岗位上,逐户排查外来人口,打电话上门登记。我的大舅是社区书记,并且是一名共产党员,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回家,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坚守。我的姐姐在人民医院工作,自己主动进行隔离,不与家人接触。他们是我的榜样,用实际行动感染影响着我。嫩江是个小城市,现在已经有了8例确诊病例,这种人心惶惶的时候,我坚持不信谣不传谣,居家坚守,保护自己就是对祖国最大的援助。同时向老人讲解疫情的严重性,让他们重视起来,不出门,勤洗手,不聚集。每个人都在战场上,每个人都可以是战“疫”胜利的支柱!

我希望疫情能够快点结束;我希望所有奔赴前线的医务人员,工作人员都能平安归来。我相信武汉,相信中国,相信我们终会渡过难关。“明媚的阳光终会照亮这片土地,樱花会再次的盛开,过早的人们依旧吃着热干面,街道会再次人声鼎沸,我们会摘下口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武汉的身后,有你,有我,有整个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这次疫情让我心情沉重,也给我前进的动力。它让我更加的了解什么叫医者仁心,让我更深刻的明白什么是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我无比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可以救更多的人,发挥更多的力量。我会为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词砥砺前行,为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不畏艰险。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

2020年2月xx日

2.医学生中国梦思想汇报 篇二

人生如船, 梦想是帆, 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 因为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 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中国梦”, 是习近平在去年11月份参加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 提出的重要讲话之一。2013年3月17日, 习近平以中国新任国家主席的身份,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 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职宣言。习主席在近25分钟的短短讲话里, 9次提及“中国梦”, 获得了10多次的掌声, 有关“中国梦”的论述一度被掌声打断。“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 也是每一个人的梦!

在3月25日教育部召开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国梦”教育活动座谈会上,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 教育是先导和基石。从教育角度看, “中国梦”就是“育才梦”, 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切实肩负起育人使命, 坚持师德为先, 坚持教学为要, 坚持科研为基, 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中国梦”就是“成才梦”, 每一个学生都要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 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 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二、中国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结合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生, 应该将“中国梦”融入自己的梦中, 将“中国梦”践行在自己平时的学习中, 课外的社会实践里, 还有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结合到“中国梦”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各阶段, 各项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 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 道德教育是基础,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1、理想

理想, 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信念;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 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信念是建立在认识和情感基础上的一种思想意识, 是人们在社会时间中形成的、自己认为正确并坚信不移的观念。

一位哲人曾说过:“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 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 引你走向黎明。”也有一位哲人说过, 人不是为失败而活着, 也不是为胜利而活着, 而是为理想而活着, 为希望而活着。马克思, 恩格斯在1848年2月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他们在艰难的岁月, 潜心研究, 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阐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他们孜孜不倦, 面对迫害, 辗转于各国, 也不放弃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目标。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 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有一个的成就。哪怕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奋不顾身, 战胜千难万险, 因为有理想, 有马克思主义信念, 有共产主义信念。

我们首先是当代大学生, 要加强自己的理想信念, 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我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 不仅自己要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更要将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感染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共同去构建属于我们的“中国梦”。

2、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是蕴含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 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鼓舞和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 团结奋斗。这种美德和传统, 经过长时期的聚集、沉淀,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民族之魂, 国家之魂。顾炎武“天下兴旺, 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趋避之”,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 刚刚暂时告别父母, 走入高校, 将来离开学校, 踏入社会, 正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爱国情感的好时机。爱国主义表现在自己的政治立场, 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学生内心不仅有情感因素, 还要有爱国的志向与行动。把学校的课堂学习、校园文化、校外社会实践等多个途径紧密结合起来, 使内在心理需要得到升华。

3、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一个社会, 一定阶段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与行为中的体现和凝结, 是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同时是一个人在处理自己和他人及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时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礼记·中庸》记载:“知仁勇三者, 天下之达德也。”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 有精卫填海的坚毅, 有愚公移山的执着, 有后羿射日的勇敢, 有大禹治水的睿智, 有程门立雪的尊师, 有孟母三迁的重教。让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贫济困、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礼让宽容成为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中的精神和力量。

中国要发展、要前进, 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 同时还有赖于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只有形成完备的道德建设体系, 推进全社会的道德文明素质, “中国梦”的实现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作为思政教育的学生, 对自己的道德素质要有严格的要求。做到“明理重行”。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理论水平, 探求真理。自觉学习理论, 掌握道德原则, 用正确理论知道道德实践。而且, 注重进行道德实践。明理是前提, 重行是目的。做到知行统一, 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自觉地用道德原则规范行为。

4、思维方式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 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在发生剧烈变化。我们需要培养和建立新的、现代化的科学思维方式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恩格斯曾说过: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 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 具有不同的内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 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努力。在前进道路上, 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继续“圆梦”, 需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团结实干、开拓创新。

一位外国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 谈到过:中国学生很认真, 很刻苦, 但缺乏分析思维。在西方社会, 分析能力非常重要。我们作为高校学生, 我们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比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更重要。

高校要成为创新渠道和服务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简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上升,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记得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 没有国家的前途也就没有青年的前途。同时, 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 一个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 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这个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这两点互相联系, 归根到底, 就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由此可见, 国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 满足国家需要的青年人才是大有作为的青年人。

三、结语

3.“中国梦”的医学变革畅想曲 篇三

2013年4月7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健康产业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来自中、美、德、法、俄、日、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世界级的健康峰会。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教授陈厚琦博士在本次大会上做了题为《二十一世纪医学变革主旋律:西医创新与中医回归》的主题报告。报告中指出:西医创新和中医回归是21世纪医学变革的两个重要方面,面对慢性疾病带来的健康危机和医疗危机,唯有坚持医学变革,才能推动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自然医学的兴起和古中医学的振兴,是支持健康产业发展的医学基础。

陈厚琦博士是国际著名的自然康复医学专家,长期致力于肿瘤生物学、抗衰老医学及自然康复医学领域研究。目前,他担任着世界自然医学联合会总会副主席、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会总会副主席、美国自然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他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国际自然医学会、国际亚健康协会和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推动医疗模式转变和健康产业的发展而作出积极的努力。

环顾当今社会,全球性医疗危机、环境危机和经济危机愈发阻碍着经济加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而新兴的健康养生产业,则是最具有民生性、环保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朝阳产业。未来学家马蒂亚斯·霍克斯则指出,所谓的健康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凡是能够通过给人提供“积极生活方式”的服务以及与服务相关的商业模式,都可以涵盖“健康产业”之中。

陈厚琦博士曾研发成功了逆转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酶治疗法和酶制剂。它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被命名为“奇迹酶”。该酶制剂能够有效清除动脉血管内部的硬化斑块,可谓中老年人健康的保护神。这一研究成果结束了“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无法被清除”的神话,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陈厚琦博士认为,基于传统中医学养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世界健康产业的中心正在向东方转移。在他看来,中国医疗改革之成功,与医学本身的变革密切相关。慢性疾病问题不能解决,医疗改革则事倍功半。西医要创新,用分子医学和量子医学这些新思想、新学术、新理论、新技术改变慢性疾病无法治愈的状况;中医则要回归到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古中医学。中医回归也是一种创新。从医学临床实践方面讲,慢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是医学创新的应用, 需要创建成功样板,也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新型医疗系统、用药系统和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伴随着当今世界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健康产业为公众在个性化的健康养生资讯、健康养生服务、健康养生产品等方面获取健康支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其中,养生产业将成为继医疗产业和保健产业后迅速崛起的人类第三大健康产业,它将更为全面地体现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完整理解,更加深刻、生动地表达新世纪人类健康产业整合与创新发展的内涵与价值。

正因为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健康产业被国际经济学界确定为具有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无限广阔、充满活力、备受关注的“兆亿产业”。比尔·盖茨说: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美国总统两任经济顾问保罗·皮尔泽称,健康产业是继蒸汽机、电力电器、生物、IT及网络之后的“财富第五波”。

在当今民族振兴的“中国梦”里,陈厚琦博士义无反顾地振臂发出了医学变革的“中国声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982年,出生于古城扬州的陈厚琦告别江苏省农学院,飞抵美国密西根湖畔的芝加哥城,在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求学。他的导师托教授(Dr.Buetow)是全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领域的权威。在他的指导下,陈厚琦发奋学习,先后完成了遗传学硕士学业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业,并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4年,陈厚琦在伊利诺大学芝加哥校区癌症研究中心从事肿瘤生物学研究。尔后,他在该大学医学院肿瘤外科系任教授,从事癌症的免疫治疗研究,涉及多方面的前沿性研究开发。但是,困扰着整个西方医学的许多慢性疾病医学难题,一直也令他困惑不安。他认识到:攻克包括癌症在内的慢性疾病,关键在于医学的创新。2000年后,他开始涉猎西方医学的前沿领域—泛自然医学(分子医学和量子医学)。其研究和实践涉及以代谢综合症为主轴的慢性疾病及其发生发展的机理,也涉及多种天然化合物逆转与治疗慢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为了提高自己的自然医学水平,他在国际自然医学院研习自然医学,与美国自然医学界的临床高手一起交流、学习。继而,他在美国芝加哥创建了自然康复中心,为当地民众服务。在指导民众逆转多种慢性疾病的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在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他在“健康教育和逆转慢性疾病的康复”领域取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在理论建树和临床实践上均取得了重要成果。 莘莘学子陈厚琦不孚众望,圆了自己的医学梦,实现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转型。

大洋彼岸的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春潮深深地吸引着海外学子们。思念故土的陈厚琦心潮澎湃,在美国再也坐不住了。他虽身在西半球,却依然眷恋着东方的故乡扬州—“扬州是我的根,即使走遍天涯海角,我也要在脑海中留下他古朴秀丽的身影”。他虽已加入美国国籍,但始终忘不了自己是炎黄子孙。

2008年,他果断地踏上了回国的征程。回国后的陈厚琦博士近几年来马不停蹄地奔波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有时不得不日夜兼程地参加多种国内外有关医学、健康的重要会议和活动,热心宣传国外医学领域的变化、动态和创新成果,积极寻找与国内医疗界同仁的合作的机会,创建慢性疾病治疗康复中心样板。此外,他还陆续应邀为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等单位作了几十场有关自然医学和抗衰老医学的专题报告。

nlc202309020639

2008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抗衰老医学大会上,他的论文《战胜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冠心病和脑中风》获得优秀论文荣誉证书。

2009年4月,他在家乡扬州注册了健康咨询公司,将抗衰老医学和自然医学的新理念与临床革新带回祖国,开始为家乡民众的健康倾注心血。同年11月,在香港召开第三届世界自然医学高峰论坛上,他荣获“杰出自然医学专家”证书和“医圣”勋章。他的论文《预防和逆转心脑血管疾病》被卫生部主管的杂志《中国健康营养》选登(2009年12月刊)。

据官方最新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3.3亿,其中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3.5%,60岁及以上老人高血压患病率66.9%。高血压患者年轻化倾向越来越严重。高血压患者如果久治不愈、终身服药,会直接产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或通过诱发糖尿病产生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 心脑血管疾病之所以成为全球性的人类健康头号杀手,是因为高血压和糖尿病制造了大量的心梗脑梗后备军。中国糖尿病和准糖尿病人数高达2亿多,成为全世界糖尿病人口最多的国家。

陈厚琦对此状况忧心忡忡,撰写和发表了不少有针对性的论文,或在他所作的有关专题报告中阐明自己的观点,建言献策,以示国人警惕。

他指出,西方医学在过去的30多年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核心的变化是分子医学与量子医学的兴起。分子医学的几大分支包括功能性医学、抗衰老医学和自然医学。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在这两个国家,有专门的自然医学学院培养自然医学医师,抗衰老医学学会有权给医师培训考试,通过考核

者取得抗衰老医学医师资质。常规西医医学院开设功能性医学、营养医学专业已经普遍被接受。通过功能性营养素预防疾病和逆转慢性疾病,已经成为民众的共识。自然医学界和生物科技界已经研发出不少优质高效的天然药物,对逆转、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显著,打破了慢性疾病无法治愈、终身服药的禁区。

他强调,中国民众的健康需求和老年化社会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大力引进自然医学。教育界可以从开设课程开始,到创建专业、成立自然医学系科,再到建立专门的自然医学学院或大学,培养人才,推动研究,走进社会,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保驾护航。产业界需要引进、研发、推出多种高效优质的天然化合物,用以逆转、治疗慢性疾病。

他的论文《二十一世纪医学变革的主旋律:西医创新与中医回归》已刊登在2013年第7期《中国民康医学》杂志上。其论文集《现代医学的存亡兴衰》和两部专著《泛自然医学与慢病康复》、《分子医学药典:天然化合物与慢病逆转》也将陆续面世。中国科协主管的《今日科苑》杂志于2013年第16期以《悠悠报国志,天涯医者心》为题,报道了该期“科学人生”栏目推荐人物—陈厚琦博士,介绍了他为医学创新在中国的发展所作的贡献。《人民日报》海外版于2013年9月10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以《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为题,报道了陈厚琦博士的个人经历和在自然医学领域所作的突出贡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陈厚琦博士的一颗滚烫的爱国之心受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抚爱和厚待。他深深地感动了,由此而也激发了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人生正能量。已年逾花甲的他没有停止对“中医回归与西医创新”的思考,并企图不断找到人类“康复医学”的新的密码。他从一位当年的插队知青、农林专业教师,在攀登了几座医学高峰后,成长为知识渊博而有着强烈爱国爱家乡情怀的自然医学专家。他在国内国际讲坛上对前沿的分子医学和量子医学所作的精彩演说,给许多人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350万人,这个惊人的数字对拥有13亿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国而言,意味着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行动,心脑血管疾病将会成为中国民众健康的最大威胁。

对此,陈厚琦博士义不容辞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并身体力行。酷爱文学的陈厚琦博士曾吟咏自己创作的一首诗:“生物工程,癌症攻关。杏林探索,冲波推浪。康复病患的欢欣笑语,抚慰着经久磨难的翅膀。取真经,驱逐病魔;化腐朽,成为神奇。谈笑间,还你健康。”这首发自肺腑而铿锵有力的诗句,令人深刻地感受到他那颗激情澎湃的心、他的真诚和善良、他对医学创新的追求和对人类的无疆大爱。他的医学创新包括下述几方面:

1.提出“人体自稳定调控系统的生物控制论”,并将其作为泛自然医学的总体理论。这一理论是系统生物学、系统科学运用于人体生命科学的成果,它涵盖了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三大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

2.建立了自然医学的用药系统。功能性营养素慢性疾病适应症一览表,是对这一用药系统的基本介绍。近百种天然化合物为何能够治病?能够治疗哪些疾病?为此他正在写的一本专著《分子医学药典:天然化合物与慢性疾病》主要介绍这一成果。

3.将自然医学逆转与治疗慢性疾病的新系统介绍给中国民众。他正在写的另一本专著《自然医学与慢性疾病》主要介绍这一成果,以及针对近20种慢性疾病,介绍分子医学用哪些天然化合物组合来逆转与治疗。

4.研发出逆转心脑血管疾病的酶制剂—奇迹酶。该酶制剂能够有效地消除动脉血管内壁的硬化斑块,其效果包括颈部硬化斑块的消除,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消除。从症状和患者的感觉讲,对偏头痛、头晕和心绞痛三种症状的控制最明显,1-2周明显见效。六年来,他赠送了价值上百万元人民币的酶制剂给许多人,效果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受益者逾千计。他与华林博士合作研发出一种新技术,用以提高该酶制剂的临床效果。这一技术已经得到中国国家专利局的批准(专利号:ZL201110128772)。目前正在与企业界合作,将产品投入市场,为更多民众的健康服务。

5.对振兴中医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颇有见地的理论。他第一次提出:能量医学是中医中药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的古中医学不是化学医学,而是能量医学。西方现代的前沿医学—量子医学与古中医学殊途同归,但古中医学的内涵与外延都远远比目前的量子医学丰富。这一见解得到许多中医界同仁的认同。他还初步完成了古中医学现代语言表达系统的框架结构。

6.为创建“慢性疾病治疗与康复”新医疗系统,整合泛自然医学与古中医学的技术资源,他完成了“慢性疾病逆转与康复的技术资料”。目前,他正在与上海医疗界同仁合作,创建慢病康复中心样板。

上世纪70年代初,在农村插队当农民期间,20多岁的陈厚琦曾填写词“满江红”一首。其中的下半阙写道:“壮志坚,休栖息。路漫漫,多鸣镝。铸铁臂,攀得昆仑绝壁。誓使环球同凉热,莫谓沧桑多曲折。同辈中,几多经纶手?余当立”。几十年后,他用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创新医学的成果,实践着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志。在中华民族共创“中国梦”的历史时代,他无愧于民族。

4.医学生实习汇报 篇四

我班共125名学生,分别在中心医院、附属医院、四医院等30多个医院进行实习。学生实习三个月来,我一直通过QQ聊天、发邮件、打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便随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同时还经常与各实习点带队老师联系,掌握学生在医院的实习表现。

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到各实习点的学生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各实习医院的纪律,无旷工、迟到、早退现象,能够做到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尽量少请假,如果实在错不开,有事会给医院请假、给带队老师请假。大家在实习中虽然很累,但是从跟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的空间日志中可以深切的感觉到大家都很珍惜这个实习机会,都在很认真的学习护理工作中的一点一滴。

我班在中心医院实习的学生有三十多人,最近该医院在进行三甲复评的工作,每个学生都严格遵照医院的标准,充分的展示出了学生的专业水准。尤其是我班的两位同学,在医院实习期间凭借自己的勤奋、认真和扎实的护理技能深受实习单位医生和患者的好评。

同学们普遍反映实习医院的管理相对完善,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和生活安排井井有条,让学生感到很舒心。带教老师对实习学生的提问都会耐心的解答,并且经常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5.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篇五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扬州大学医学院周斌

医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在不同情况下,思想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特点,现将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提出来,以求得同道的指正。不同年级的医学生表现出学习阶段的特点。一年级学生处于入学适应阶段。第一学期所遇到的困难是:面对新环境,觉得过去的优势被打破,产生诸多矛 盾,自豪与 自卑、新奇与恋旧、轻松与被动交织在一起。这一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重点在“实”而不在高,各种活动应以有组织的班级活 动 为主,以大型活动为辅,以表扬鼓励为主,抓住新生中的“第一件事”。第二学期,医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开始接触医学课程,产生了新的不适应,学医记的东西多,学习艰苦,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对操作性 较多的人体解剖学等课程,一时难以入门。这阶段的思想工作要组织专业学习方法介绍,安排解剖学等课程的学前指导讲座活动。要及时了解医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解决。二、三、四年级是医学生全面而深入发展的时期。学习上基本适应医学专业的学习特点,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医学基础课程阶段学习较为紧张、困难;进入 三、四年级,学习临床课程,实践机会较多,学习兴趣较高。医学生的政 治 观点较为明朗,但不稳定,总体来说对政治的关心程度不如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医学生兴趣广泛、思想活跃,独立能力增强,但在此阶段在学习成绩上、道德修养方面也均出现分化。这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着重教 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刻苦治学、勇于实践、奋发向上的良好学凤。五年级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完 成 临床实习,学会把前4年中所学的医学知识,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去。这一时期医学生实际上处于又学习又工作的状态,处于即将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学生思想活 跃 而又复杂,等待分配去向,感到心绪不安。思想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服从社会需要的教育,关于理想和前途的教育。此外,思想教育工作还要注意到,既使同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性别、年龄、自身经历、民族差异,各体的表现各不相同。就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其思想和行为表现也不一样,顺境时可能呈上进趋势,逆境中则可能相反。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况,针对不同问题开展深人、细致的帮助教育,以求取得最佳效果。

6.医学生中国梦思想汇报 篇六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梦”一词响彻大江南北,从政府部门到企业,从集体到个人,都在畅谈中国梦。“中国梦”一词是我们党的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是提出的。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我们每个人的梦。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中国梦”是我们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和个人未来前景的美好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的梦想。只有大国才敢做梦,倘若一个国家连温饱和自身安危都顾不了,又何谈梦想。中国梦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敢于做梦是好的,但关键是要务实。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如果只做梦不行动那将一事无成,所以我们既要敢做梦,又要脚踏实地。

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正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才汇聚成我们的国家梦。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时刻牢记着自己的梦想,那就是认真学习,早日成为一名正式党员。虽然自己已经毕业,但仍积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思想觉悟,对党的认识也更加深入。虽然工作未定但自己不断努力,争取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梦想是美好的,但需要努力去实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戒骄戒躁、踏实努力去奋斗,让我的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当中。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党员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为个人梦想而奋斗、为国家梦想贡献力量。

7.医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篇七

关键词: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与分析

进入21世纪,医学生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思想道德发展呈现出多元、复杂的发展趋势,为医学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技信息化,医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复杂。面对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处于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必然影响着思想尚未成熟的医学生。跨世纪医学生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其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华民族医疗卫生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深入了解其思想道德状况,准确把握其特点,本文以医学生为对象展开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对某医学院890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男生420例、占47.2%,女生470例、占52.8%。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内容包括:马列主义的信仰问题;对个人利益的看法;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对申办奥运会、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关注;对“台独”的看法;对白求恩精神的了解;对SARS、禽流感等传染病的疫情及防治工作的关注;对学习目的、到农村基层工作的看法;对目前农村缺医少药现象的关注。问卷调查表采用统一指导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用SPSS11.5软件包统计处理。调查表共发放890张,回收860张,回收率为97%。

2 结果

医学生道德意识薄弱,在思想认识上产生困惑、出现误区,缺乏正确的竞争意识,责任心不强;重专业,轻政治。但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体是健康向上的。对“收红包”、“吃回扣”等现象能有正确认识。不乏部分医学生道德实践水平差,突出表现在考试作弊、抄袭他人论文等。详见表1~3。

3 讨论

“80后”的现代医学生,多数未经历过艰苦生活磨炼,单纯的学校生活使他们对社会缺乏深刻了解,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道德认识出现偏差,道德行为易于变化。当代商潮的狂涌,社会上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极端利己主义”、“唯利是图”、“拜金主义”、“交往行为工具化”等不良思潮,这些都对跨世纪医学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道德裂变在个人私利与社会功利的冲突和矛盾中表现更为突出。面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如何疏导医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观念、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4 对应策略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扎实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以及较强实践能力的医务工作者,是我国医学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强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指导他们的道德实践,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使他们建立健康的道德信念,实践良好的道德行为,努力做到知、行的统一。

首先设置完善的课程,应注重对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之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重视显性课程的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将素质教育辅导课纳入教学计划中给予落实;同时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综合素质知识。

其次,学校要树立素质教育本位观,从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出发,把加强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到议事日程,并尽快付诸实践。思想修养课、医学伦理课、法律基础课、形势与政策课各有其特点和内容,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将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同生动丰富的现实事例相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动意识,将“被动学”变成“主动学”。不断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将德育内化到学生意识和行动中,培养出“博”与“德”相结合的医学生。

再次,可充分利用网络这种媒体,努力增强政治教育授课的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形式转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把科学思想和正确观念通过生动、快捷的途径传播出来,积极拓展思想道德工作的空间,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工作,切实加强网络的建设与管理,牢牢掌握网络的主动权,坚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

总之,21世纪发展要求高素质医学人才,医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医学院校培养出医学生以高尚的医德进行工作是重要的责任,也是医学教育必须完成的工作,只要我们重视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探索新的医德教育模式,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就一定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梅芳,吴仁友.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5):19-20.

[2]边藏丽,王恺斌.医学生素质教育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9):142-144.

8.医学生中国梦思想汇报 篇八

【关键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医德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患者对医务工作者道德素养的信任危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切实改善医德医风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提高到一个新的程度。通过对加强和改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加强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改善医德医风,同时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因此,作为医学高等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握形势,认清现状,总结创新,深入探索医学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模式,切实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这也是医学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责任所在。

一、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我们认为,当下阶段,绝大部分医学生都能够积极学习医学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加强培养救死扶伤、敬业奉献的医学职业精神。这是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和机遇并存。从国际来看,医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和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从国内来看,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体制的变革,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特别是医疗行业不良风气的影响,存在着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来看,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关心、支持也不够,教育方法和模式改革创新力度和程度不够,重专业技能培养、轻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总之,当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改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促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最为重要的是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及医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并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把握对象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医学生具有当代大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共性新特点。随着年龄增加和智力的发展,他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能力已较为成熟,独立思考和决策的欲望和意识也日益强烈,而与此相应的鉴别能力却相对“稚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思想意识和利益需求的多样化成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社会的新特征。认真分析并准确把握到这些思想实际,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者要全面收集材料,走进学生中去并与之真诚交往,这样才能掌握他们思想动态的实际情况和把握其规律性。在此过程中,教育者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科学的理论来分析问题,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差异与道德品质的根本问题区分开来,将积极的东西与消极的东西区分开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抱有信心和决心。

(二)改革教育内容,确保针对性

从根本目的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这就要求教育内容真正体现对医学人才的特定需求。在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做好“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普遍性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医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重点加强医德教育。医学院校应该尝试探索“两课”之外的医德教育新模式,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和医疗道德、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等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加强针对性,走出自己特殊的教育道路。

(三)创新教育方法,确保实效性

首先,医学院校要继续重视和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其次,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通过组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医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2.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从素质教育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3.党委宣传部门要结合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网络世界,开辟教育新阵地。4.切实加强心理咨询和法律咨询等校园咨询服务,做好心理疏导和法制教育,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法、用法、守法的法制意识,形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再次,医德医风教育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医疗队伍的“预备队”,要培养良好的医德,应该从医学生这个源头抓起,尤其在新形势下更要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培养的同时,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让“医学生誓言”伴随教育的全过程,培养他们崇高的医德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医学院校应与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医德氛围,促使医德教育转化为自觉的医疗行为。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明确的职业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崇高的医德修养,以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从具体方法上,医学院校要积极结合社会突发事件或医疗行业热点问题进行教育,应该随时抓住社会当中尤其是与医疗行业相关的真实事例,用事实说话,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培育效果。比如自然灾害如5.12汶川地震等突发事件,让人们看到了众多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这些都可以作为医学生品德培育的有力资源。可以采取报告会形式:邀请相关事件的亲历者做专题报告;②讨论会形式:在辅导员或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组织下,将学生按班级分组讨论,就当前社会上一些突发的或医疗行业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③主题文化宣传形式:举办相关主题的摄影图片展。此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在此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适时营造相应的氛围,带领学生一起思考,交流思想,在与现实的碰撞中提升学生的角色意识,认识到作为医者的强烈使命感。

三、进一步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自身修养,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平。首先,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用科学的世界观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政治民伦理和观察力;其次,要学好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现代管理知识,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学识修养、政治素质、领导艺术和组织能力,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再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加强自我要求,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勤政廉洁、公平公正;最后,要用好群众路线这一有利武器,搞好与学生的联系,只有深入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到有的放矢,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当然,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改革开放事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医疗卫生人才,还需要学校、家庭、单位、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韩启德.21世纪医学发展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

9.中国梦思想汇报 篇九

——“中国梦”党员学习会心得体会

敬爱的党组织:

近期,我们以系为单位学习小组开展了对“中国梦”的学习。学习会上大家热烈讨论,感触很大。

首先,“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这也从宏观角度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才33年的中国,却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进步。“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要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工作,积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克己奉公,廉政勤政,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办实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全体官兵,要提高履行使命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3]

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中国梦”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程似锦。面对奋斗征程中的坎坷与挫折,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人世遭逢的巨大自然灾难,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一代代的中国人,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挺直了脊梁,憋足了一股劲,胼手胝足,顽强奋斗,走出苦难,走向辉煌。“

我想我们“90后”这一代是幸运的,我们虽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的热血与激情,但我们却见证了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成就与荣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与回收,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第一艘绕月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顺利升空,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顺利下海等等。中国一次又一次的吸引世界的目光。这些都在说明中国更加自信了,中国因底气而自信,因自信而强大。

个人的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共同构筑成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切身实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与十八大的会议精神密不

可分。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拥抱美丽的中国梦!

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面对“中国梦”更是热血沸腾、激情四射。我知道,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为实现“中国梦”而奉献青春是我们的使命,在思想、本领和作风上找差距是我们的要求。通过学习“中国梦”的精神,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站队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作出的决策和领导。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会议精神,自觉履行我应该履行的责任与义务,从我做起,从细微处着手,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应该积极的思考问题,客观的分析问题,有效的解决问题,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发展自己,将个人梦想与共产主义事业的梦想相结合,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梦想在前,路在脚下。我们也要在不断努力之下,树立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梦努力,为“中国梦”努力!

此致

10.医学生中国梦思想汇报 篇十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林玉清参选中国大学生

年度人物个人事迹材料

林玉清,女,中共预备党员,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2011级本科学生。

林玉清自2011年入学以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团委学生会工作,在校期间担任2011级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第二支部副团支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团委宣传部副部长。现担任共青团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委员会副书记,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生委员会艺术团团长,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辩论队副队长,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主持人队副队长。在两年学习生活中,林玉清各方面表现突出,主要事迹如下。

一、志存高远,坚定信念,提升自身素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实践的前提。身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本人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初级党课教程、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接受2013 1 年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第二十二期党建班的培养。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

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她都给自己制定计划:考取重点中学、考取本一类院校、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朝着梦想,她一步步走来。这份属于自己的志向,平凡而又远大。让她为实现目标而艰苦奋斗,凭借坚韧不拔的信念,屹立在成功的巅峰眺望远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就使生命之舟有了航行的目标,帮助她避免在生活的海洋里迷失方向,也给予她乘风破浪的勇气和自信。志存高远、怀梦拼搏,身为一名党员,不仅要努力践行,更应该成为光辉的典范。

二、严于律己,以身为范,彰显先锋本色

一直以来严于律己,以身为范,是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林玉清同志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在校两年来取得优异成绩,曾获福建农林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称号,福建农林大学“三好学生”称号,每学年都获得学校奖学金,并在2013-2014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努力树立了党员干 部的良好形象。

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林玉清同志能做到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平衡。2011—2012学年,她自担任班级副团支书以来,与班长团支书相互配合,认真完成团组织中的各项工作,组织开展班级主题团日活动,所在班级曾荣获校“十佳团支部”。2011年至2013年,在学院团委宣传部工作期间,她秉着为学生服务的精神,积极参与各类团学活动,协调配合团学各部门工作,充分利用团学各部门资源,她和团学主要干部策划并组织了2013年福建农林大学“铸我廉洁魂,实现中国梦”廉洁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并带领同学积极参与廉洁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形成“敬廉、倡廉、助廉、守

廉”的良好校风。并成为一名全国廉洁大使,同全国廉洁大使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此同时,她和团学主要干部策划并组织了2013福建农林大学“守德至千里,知礼行天下”文明礼仪主题教育,积极参与建设文明校园、和谐校园,让文明之花开的更加灿烂绚丽。

此外,在2013年暑假期间,她还带队赴江西省九江市磨溪县参 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成果优异,所在队伍获得校“优秀实践队伍”,“宣传工作优秀单位”等多项奖项。

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些工作不仅服务了广大师生,也提升了她的策划组织协调能力,她是一名名符其实的“优秀学生干部”,是出色的时代先锋,是我们所有大学生的学习榜样。

三、务实创新,脚踏实地,弘扬廉洁正气

为响应实现“中国梦”的号召,落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求与福建农林大学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道德品质。林玉清同志和团学主要干部策划并组织了2013年福建农林大学“铸我廉洁魂,实现中国梦”廉洁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并

带领同学积极参与廉洁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启动仪式上,来自全校各学院的2000多名老师、团学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对象等参加启动仪式。仪式上,省纪委、我校部门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仪式,我校纪委尤国顺书记致辞,仪式上,观看廉洁知识PPT、廉洁宣传视 频,开展《廉洁颂》诗朗诵,举行大学生廉洁自律承诺宣誓,举办廉政文化长廊展览,并邀请省纪委纠风室副主任郑晓东博士作“当前反腐倡廉形势”专题讲座。在“以我之辩,论你刚正不阿”廉洁主题教育辩论赛中,身为辩论赛的总负责人,她科学合理地进行了人力资源的分配,井然有序的完成了本项活动。身为院辩论队的副队,她带领队友积极参加本次辩论赛的讨论,通过对辩题的充分讨论,给同学们带来一次廉洁文化思想火花的碰撞。

本次系列活动,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倡廉崇洁”的氛围,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团员青年树立尊廉崇洁、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崇高思想和道德情操,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也为学校的科

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此后,根据活动的安排,还开展了一系列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一体的廉政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包括“以我之微,明你洁己奉公”原创廉洁“微公益广告”设计大赛,“以我之智,映你两袖清风”大学生廉洁教育知识竞赛,“以我之策,醒你廉洁严明”廉洁主题教育策划大赛。活动的成功举办,使得廉洁文化深入人心。作为一名全国廉洁大使,坚持自觉遵守执行党的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争做廉洁文化宣传标兵。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更应树立“崇廉尚洁”的思想道德观理念。

四、独立自主,坚韧不拔,传递正面能量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想要成蝶的蛹就要破茧,想要重生的凤凰就要蘖磐,就要坚强,不要抱怨家庭的环境,自己的生活只能靠自己打拼!这可能是个“拼爹”的时代,我们可能蜗居于城市的角落,可是我们本是雄鹰,所以无谓不怕大风大浪,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别林斯基说“逆境是最好的大学。”林玉清同志家境平凡,兄弟姐妹多,家庭收入经常入不敷出。进入大学以来,她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为父母减轻负担,能独立承担自己的生活费。在兼职生涯中,她发过传单,当过酒店服务员,做过电子产品销售人员,任职过话务员,兼职过家教……所有的这些角色,正是她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完美注脚。在学习兼职两不误的生活节奏中,她不但为自己臵办了学习需要的计算机设备、为自己准备了驾照考试的本金,同时,更利用自己的工资和奖学金贴补家用,缓和了家中六口人的巨大生活开销,为父母减轻了生活压力。

贫穷绝不是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能摆脱贫困。林玉清同学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自强不息起影响身边的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 去感染、激励更多的人,发扬新时代大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学自强,懂自强,做自强,立于人世,自强的路上,她义无反顾。!梦想在前,路在脚下,在“中国梦”主旋律下,身为一名优秀干部,林玉清同志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每个人跨出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之前所有的荣誉都已成为过去,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这两年中,她在用心塑造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逐步完善、改善她自己,一点点地进步。在未来的生活中,她将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谱写辉煌的未来。附大学两年来林玉清同志的主要奖项:

2013-2014学年获校“三好学生标兵”; 2012-2013学年获校“一等奖学金”; 2011-2012学年获校“二等奖学金”; 2013年7月被授予“全国廉洁大使”称号; 2012-2013学年获校“文艺工作先进个人”;

2011-2012学年获校“三好学生”;

2012-2013学年所在宿舍获校“文明宿舍”;

2012-2013学年获院团委“优秀学生干部”; 2011-2012学年获院团委“学生工作积极分子”;

2013-2014学年获校运动会女子800米“第四名”; 2012-2013学年获校廉洁主题辩论赛“冠军队”; 2012-2013学年获校电子杂志设计“第三名”; 2012-2013学年获校戏剧大赛“优秀奖”; 2012-2013学年获校武术大赛团体太极“第三名”;

11.医学生中国梦思想汇报 篇十一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伦理精神;医学职业潜规则;医学伦理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2-0070-02

随着医患矛盾进入常态化阶段,如何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将伦理精神,尤其是医学伦理精神融入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大有裨益。

一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伦理精神与医学伦理精神

伦理精神是文化精神的内容之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唯物史观,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伦理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决定其性质、特点和功能,伦理精神作为“人文力”,以善恶的形式反映所产生的经济关系,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趋向。作为特殊的“精神”现象,尤其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精神并非是对个别道德意识和准则的具体化,而是通过对大部分道德意识和道德准则的抽象化,是社会道德生活的集中反映,故伦理精神必然具有时空性、体现民族性、凸显历史性、社会支配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伦理精神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上产生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社会道德生活,伦理精神的这种能动作用和社会价值通过道德功能体现。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总是要和自然界、同类等不可避免发生利益冲突和矛盾,这就需要道德加以调节。道德的调节以应然为尺度,来评价行为现状,达到引导和激发的目的。它“重要的不是使人们了解关于社会关系的知识本身,而是这种知识抉择道德行为中的价值,并通过社会和个人的努力,使之成为人们内心的命令和信念。”

综上所述,伦理精神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逐渐产生、形成、积淀的社会生活内在秩序的精神;它以善恶为评价方式,集中反映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体系;它追求的是社会生活的和谐,对人的道德生活具有导向作用。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领域运用伦理学相关理论和原理解决道德纷争和伦理挑战的交叉学科,以医患关系、医际关系、医生与社会关系和医生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医学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范畴,具有伦理学的共性,也具有本学科的个性。医学伦理学不但吸收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医德内容,而且也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特点丰富医德的内容。由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国际医学组织编写并被认可的《新世纪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是当代医学伦理学的集萃,充分体现了当代医学伦理精神。笔者认为,医学伦理精神就是在医学领域中形成和发展的调节个人与病人、与同行、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是指导医学职业领域应该如何正当行动而成就道德人格的职业精神。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以DNA重组为核心的新技术,在人体实验、辅助生殖技术、器官移植等方面带来新的伦理难题,而后现代伦理思想对现代性的颠覆,后果论和义务论互相“攻击”,女性主义异军突起,价值多元化现象日渐明显,如果不认真鉴别分析,就可能转向相对主义。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把握时代要求,知行统一,认真研究和分析伦理精神与医学伦理精神。

二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医学职业潜规则

医学职业潜规则在我国医疗领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对于它的存在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的分析,孙福川教授曾对其进行系统论证和分析,他认为医学职业潜规则具有隐性的流行性、超强的适应性和极大的诱惑性等特征,而真正驱动医学职业潜规则流行,并且可以转换形式而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基则是利益的追逐。从本质上说:“医学职业潜规则根源于医务人员不正当利益在职业中的诉求,有时也可能是正当利益诉求难于通过显规则实现,转而诉诸不正当手段去谋取所造成的。医学职业潜规则是不正当医学职业利益的反映。”医学职业潜规则的流行不但伤害病人的利益,更直接损害医患之间的信任,从而导致医患冲突频发。为了分析医学职业潜规则对医学生的影响,笔者对此做了一项调查,首先,对医学职业潜规则的认知。57%的学生认为存在潜规则,36%的学生说不清,仅有7%的学生认为在医学领域不存在潜规则;其次,医学职业潜规则的表现形式。调查中,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65%的学生选择药品回扣,滥施检查58%,器械回扣和收受患者红包53%,过渡自我保护36%;再次,职业潜规则突出表现在哪些个体,排名首位的医院院长,占68%,科室主任占64%,临床医生占55%,医疗卫生行政官员54%,临床护士31%;第四,造成医学职业潜规则流行的主要原因。选择“医生自身医德水平出现明显滑坡”占60%,并列的是“某些具体医改设计和举措失误,例如以药养医等”“医院实际运行的管理规章严重背离医疗公益性”“社会上拜金主义日益流行的影响”,以上三项占比54%,“医院院长政绩观存在突出的经济或创收偏向”占51%;第五,医学职业潜规则的存在对医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62%的学生认为会产生影响,32%的比例认为不会。

对策:一是要营造良好的职业伦理精神,医疗体制改革要坚持公益性的宗旨,同时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维护职业运行的生态环境。二是要维护职业伦理权威,医疗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要与时俱进,医德规范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在现实操作中要显示其权威性。三是医院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和奖惩制度,尤其是对药品回扣、收红包、过渡医疗等现象要加大惩罚力度。医疗体制改革将医院推向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中,看似市场经济促使医院逐利,实质上,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相应的道德价值因子,人不是纯粹的经济人或者道德人,合理健康的道德信念和规范有助于人更好的追求物质之善和精神之善,医学职业潜规则的怯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需要展现职业伦理权威,此种道德资源已被证明是一种可以转化的特殊社会资本。

三 以医学伦理学课程为载体,提升医学生医学伦理精神认同感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必须课,是医学生接受医学教育、实践医学活动、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学习医学伦理学有助于医学生正确认识医患关系的本质,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医学职业道德观,有助于正确认识当前的医疗体制改革以及处理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医学伦理难题。

为了掌握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笔者做了相关的调查。其一,这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认识。有45%的同学认为医学院校必须开设这门必修课,而令人担忧的是有40%的学生认为这门课“可开可不开”,认为没有必要开设的占15%,可见,关于这门课开设的必要性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关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问题,60%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很重要,准备认真学。主流方向是积极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53%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医学生的成长成才不可缺少,有33%的学生认为“不学医学伦理学,将来照样可以当名好医生。”有14%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作用不大,可有可无。讲清楚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是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关键,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调查可以得出此答案。其二,关于这门课教学方面的相关问题。68%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应该设在专业基础课阶段;而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形式,72%的学生选择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20%的学生选择课堂讲授与床边教学结合,8%的比例为课题理论讲授;关于评价学习效果的方式,83%的学生选择考卷成绩和平时表现相结合;在回答影响学好这门课程的原因这个问题时,62%的学生认为是学生本身重视不够;而在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是什么?”出现了分歧,36%的学生选择严格考核,29%的学生选择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5%的学生选择师生教学相长。通过此部分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足够重视的,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对教学形式和影响因素能够有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其三,学习效果及连续性。学完这门课程之后,有48%的学生选择促进专业学习,选择对专业学习有一定影响的是39%;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对医学伦理精神的了解程度,有51%的学生选择知道一点,有46%的学生选择有一定了解;学完这门课程之后,有86%的学生选择“走上工作岗位也要终身学习”。同时,有80%的学生认为应该将大医精诚等核心价值理念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日常教育教学。

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医学伦理学的地位显著提高,从最初的只存在于临床教学阶段,演变到现在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因此,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是每位医学伦理学教师的职责所在。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关系、思维方式和社会态度,引导学生抵制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恶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敢于向“收红包”“滥用药物”“过度医疗”等行业不正之风说不。

参考文献

[1]周中之.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63.

12.医学生中国梦思想汇报 篇十二

关键词: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1], 专业思想不稳定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也是干扰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动因[2]。而我国当前大多数高校医学教育实行的是先基础后临床的教育模式, 临床医学生前五个学期都在学校学习医学基础课, 很难有接触临床的机会, 因此, 医学基础课教师承担了大量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 他们的专业思想水平和课内外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直接影响临床医学生的专业思想。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湖北某高校68名医学基础课程教师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0人, 女性38人, 副高及以上职称21人,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57人, 教龄15年以上39人。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其中调查内容包括: (1) 对医学基础课程的态度 (包括调查对象认为学校、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生和调查对象本人对基础课是否重视等) ; (2) 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认知 (包括是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关系等) ; (3) 课堂教学中的专业思想实践 (包括基础知识与临床病例结合的比例、医德医风、教学内容的更新等) ; (4) 课外拓展 (包括课余时间指导临床医学生的思想工作情况、开展临床医疗工作情况、参与应用研究情况、了解社会对临床医学生的要求、对医学社会热点的关注等) 。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结果统计

2.1.1专业态度。

态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医学基础课教师对所教课程的态度直接影响他在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行为。对所从事学科的喜欢程度上, 有52人很喜欢和喜欢, 但也有11人是不喜欢的, 甚至还有5人考虑调换岗位。大部分医学基础课的教师认为学校、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生对医学基础课程不重视。

2.1.2专业认知。

认知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只有各门课程的教师都非常熟悉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并将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教学工作的灵魂, 在课程中紧紧围绕目标的落实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了解程度方面, 只有15人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有17人参与了本课程部分工作, 甚至还有36人根本没有参与任何工作; 在对该专业教学内容的熟悉度方面, 有42人认为很熟悉该专业的重点内容, 有18人选择不熟悉。

2.1.3教学实践。

实践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医学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是否将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 进行一定的医德医风教育,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是临床医学生前期能否建立专业思想的关键。在基础知识与临床病例结合方面, 能够结合50%以上内容的有41人 (占60.3%) ;而在医德医风教育方面, 有27人 (占39.7%) 一个学期几乎不涉及; 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方面, 有43人 (占63.2%) 与教材同步更新。

2.1.4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是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延伸, 医学基础课程教师开展的活动和进行的工作间接影响其对临床医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在指导临床医学生思想工作方面, 有22人一个学期能指导1次以上, 也有28人从没有指导过临床医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参与临床医疗工作方面, 有24人没有参加;在参与医学应用型研究项目方面, 每五年有一两项的有8人。在社会对临床医学生的要求方面, 有45人很了解;在关注医学热点问题方面, 有39人很关注。

2.2结果分析

2.2.1学校和专业院部要转变意识, 加强对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视。

专业思想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医学基础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石, 直接决定临床医学生业务水平的发展高度, 因此, 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在专业态度方面, 分别有30.9%、51.5%、32.4%的基础课程教师认为学校、临床医学院和临床医学生不重视医学基础课的教学工作, 在专业认知方面, 还有52.9%的基础课教师没有参与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中。这些反映了当前高校教育和管理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重临床、轻基础的错误观念, 影响了医学基础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临床医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和巩固。建议高校领导和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基础医学的发展, 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 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重视医学基础课教师在专业建设和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科学合理地计量他们在此工作上的工作量, 给予肯定和奖励;为医学基础课教师拓宽与临床教师和医生交流的渠道, 如提供到临床进修学习的机会, 鼓励和支持基础教师参与应用性科研项目研究等。

2.2.2各院部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 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落实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落实国家人才质量工程, 实现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在专业认知方面, 有52.9%的教师根本没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这说明,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没有充分发挥基础课教师的作用, 方案制订后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 没有深入人心。因此, 制订或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高校的集体意志, 而不是个别管理者的决定, 也不是专业院部的研究, 应是包括基础和临床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和管理一起民主科学决策的结果。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方面, 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提高人才适应力”的原则, 课程开设的课时、学期、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基础课与临床课的比例都应科学规划, 不应为了学生提前进入临床阶段学习, 加强临床操作技能, 而一味提前开设基础课程, 压缩医学基础课程学时, 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必然导致临床医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专业思想片面、肤浅。

2.2.3医学基础课教师要提高认识和素质, 充分挖掘课程内外的专业思想。

医学基础课既承载了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 又承担了重要的专业思想启蒙工作。但在课堂教学中, 只有极少数教师认为基础课程含有丰富的专业思想, 并能做到基础知识结合临床病例, 只有60.3%的教师一个学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1次以上;在课外拓展方面, 大部分教师指导过学生思想工作, 对社会需求、医学热点问题比较关注。但毕业后, 从不参加临床医疗工作的占到35.3%, 平均五年参与过应用性研究项目的也很少, 说明医学基础课教师开展临床工作和临床研究的很少。由此可见, 医学基础课教师要提高认识, 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 把临床医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贯穿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方面, 认真挖掘梳理课程中蕴含的专业思想, 在课堂上及时更新知识, 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病例紧密结合, 深入浅出地讲解, 以身作则, 树立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乐为基石、勤于奉献的基础医学精神。另一方面, 在课余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结合临床工作中的难点热点, 加强基础医学的研究, 为临床医学提供支持;在教学中促进研究, 在研究中补充教学, 让临床医学生学到鲜活的知识, 感受到基础医学的魅力, 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沉淀和积累专业思想。

3.结论与建议

临床医学生的专业思想是否科学合理稳固, 医学基础课教师肩负着神圣而重大的责任, 而目前一部分医学基础课教师存在专业态度消极、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落实不力、基础课程的专业思想挖掘不够、课余时间专业拓展很少等问题, 建议各方都应重视医学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和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从而夯实临床医学生专业思想启蒙教育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汤珺, 赵媛, 等.加强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教育及对策探讨[J].大理医学院学报, 2001 (S1) :120-122.

[2]刘霁堂.中医院校专业思想教育要有新理念[J].西北医学教育, 2003 (2) :93-94.

上一篇:习近平教师节讲话201下一篇:汽车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