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

2024-09-01

医院感染知识(共8篇)

1.医院感染知识 篇一

医院感染知识问答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012.4

目 录

一、手卫生问答(全员)

二、医疗废物管理问答(全员)

三、医院感染管理问答(医护)

四、感染诊断问答(医生)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生)

六、传染病防治问答(医护)

七、重点科室管理问答(各科室)1.供应室管理 2.血液透析室管理 3.医院手术部(室)管理 4.内镜中心管理 5.口腔诊疗管理

八、监控人员岗位职责和感染管理制度(全员)

一、手卫生问答

1、外科刷手消毒的注意事项是什么?(1)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4)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5)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2、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洗手?(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4)接触清洁或无菌物品前(5)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后(6)接触污物后

(7)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8)脱手套后(9)进食或下班前

4、洗手六步法具体内容是什么?(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替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4)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替进行;(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交换进行;(6)将5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搓揉,交替进行。

5、何为手卫生?

答: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6、何为洗手?

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7、何为卫生手消毒?

答: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8、何为外科手消毒?

答: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液)或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9、常驻菌?

答:指能从大部分人的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者。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10、暂居菌?

答: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

二、医疗废物问答

1、简述医疗废物的定义。

答: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简述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对医疗废物登记的内容及资料保存年限。

答:登记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3、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有何要求? 答: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4、“感染性废物”主要包括哪些?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多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 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各种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5、“病理性废物”主要包括哪些?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6、“损伤性废物”主要包括哪些?(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药瓿等。

7、“药物性废物”主要包括哪些?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呤、苯丁酸氨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8、“化学性废物”主要包括哪些?(1)医学影象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乙醛等化学清洁剂。(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9、医疗废物的主要包装物有哪些? 答:包括包装袋、利器盒与周转箱。

10、发生职业暴露(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1)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已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三、医院感染管理问答

1、对多重耐药菌监测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2、多重耐药菌代码对应的是哪一个?

答: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菌(MDRO)。

3、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如何处理?

答: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4、医疗机构应当对那些细菌实施目标性监测

答: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5、医疗机构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什么隔离措施?(1)首选单间隔离

(2)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6、什么是隔离?

答: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7、隔离的原则是什么?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8、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

(1)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 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4)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5)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6)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9、医疗机构执行医疗器械、器具消毒技术规范应达到哪些要求?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10、简述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信息的主要内容。

答:医院感染暴发上报信息主要包括: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感 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候群、疑似或者确认病原体、感染源、感染途径及事件原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检测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事件结果及下一步整改工作情况等。

11、简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含义。

答: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四、感染诊断问答

1、何谓医院感染?

答: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哪些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3、感染部位有哪些?

(1)下呼吸道感染(2)伤口感染(3)泌尿道感染(4)胃肠道感染5)血液感染(6)皮肤和软组织感染(7)骨和关节感染8)生殖道感染(9)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10)心血管感染(11)眼、口腔、耳鼻喉、上呼吸道感染(12)全身感染。

4、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要点

答: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5、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6、何谓上呼吸道感染?

答: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7、血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

答:(1)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①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②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③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2)病原学诊断: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①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 ≥15cfu/平板即为阳性。

②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或细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8、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要点?

答:(1)临床诊断 :有输血或应用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炎接触史,出现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任何两项并有肝功能异常,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①发热 ②厌食 ③恶心、呕吐 ④肝区疼痛 ⑤黄(2)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清甲、乙、丙、丁、戊、庚等任何一种肝炎病毒活动性标志物阳性。说明:应排除非感染性病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酒精、药物等)和胆道疾病引起的肝炎或损害。

9、医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的具体要求是什么?(1)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2)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3)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问答

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2、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指征?

(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

3、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4、清洁手术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答: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5、清洁-污染手术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答: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6、污染手术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答: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7、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答: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8、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可分3个)答: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 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六、传染病防治问答

1、传染源?

答: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在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能将病原体播散到外界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

2、甲型H1N1流感?

答: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A型流感病毒其中的一种引起。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甲型H1N1流感病毒最常见的是H1N1亚型,但是也存在其他的亚型(如H1N2、H3N1、H3N2)。

3、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有何症状和表现? 答:人感染本次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和表现与以往的人流感类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4、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答: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5、手足口的传染源?

答: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6、手足口病?

答: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病 毒性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使住院病人急剧增加。

7、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

答: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8、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几级?请简要说明 答:分三级

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七、重点科室知识问答

(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试题

1、CSSD的工作人员应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1)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

(2)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3)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2、CSSD的辅助区域与工作区域分别包括哪些区域?

(1)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

(2)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

3、CSSD的工作区域划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2)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

4、CSSD的封包的要求有哪些?

(1)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放置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

(2)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

(3)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

(4)医用热封机在每日使用前应检查参数的准确性和闭合完好性。

(5)硬质容器应设置安全闭锁装置,无菌屏障完整性破坏时应可识别。

(6)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5、CSSD的无菌物品的卸载要求有哪些?

(1)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的物品,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冷却时间应>30min。

(2)每批次应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检查有无湿包现象,防止无菌物品损坏和污染。无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被污染。

6、气性坏疽污染器械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答: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按照标准进行处理。

7、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结果应如何判断? 答: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8、压力蒸汽灭菌前的准备有哪些?

(1)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灭菌器压力表处在“零”的位置;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2)进行灭菌器的预热。

(3)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

9、压力蒸汽灭菌的化学监测包括哪些?

(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对防护用品的配备要求有哪些?

(1)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圆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

(2)去污区应配置洗眼装置。

(二)血液透析室管理

1、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方面做哪些工作?

(1)制定并落实对本机构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使工作人员具备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2)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3)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

2、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做哪些消毒工作?

答:对透析单元内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透析机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对透析单元地面进行清洁,地面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使用消毒液擦拭。

3、血液透析室的建筑布局要求?

答: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

4、血液透析室的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应达到哪些要求?

(1)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5、消毒液浓度反跳指的是什么?

答:消毒液容易渗透到血液透析器的固体成分上,当用溶液清洗消毒液时,溶液中消毒液的浓度可以很低,如果停止冲洗,由于血液透析器内的消毒液从固体成分向溶液弥散,残留消毒液的浓度会反跳升高,并因此进入人体引起消毒液相关反应。

6、血液透析器透析液出入口指的是什么?

答:透析液从血液透析器一端侧孔(通常在静脉端)进入透析液室为透析液入口;透析液从血液透析器另一端侧孔出来为透析液出口。

7、血液透析器血液出入口指的是什么?

答:在透析过程中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进入血液透析器一端(动脉端)为血液透析器血液入口;血液从血液透析器另一端(静脉端)进入体内为血液透析器血液出口。

8、透析相关发热应如何处理?

(1)对于出现高热患者,首先予对症处理,包括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等,并适当调低透析液温度。(2)考虑细菌感染时作血培养,并予抗生素治疗。通常由致热源引起者24小时内好转,如无好转应考虑是感染引起,应继续寻找病原体证据和抗生素治疗。(3)考虑非感染引起者,可以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9、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并执行的制度有哪些? 答:血液透析室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技术操作规范、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垃圾处理制度及紧急意外情况处理预案等制度、规范。

10、在透析操作中,医务人员如何遵循手卫生规范?(1)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2)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应戴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3)医务人员在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 深静脉插管、静 脉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时。

(4)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5)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

11、透析机器外部消毒的方法?

答: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 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12、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的处理?

(1)局部处理:首先最好行局部涂片和病原菌培养,培养结果出来前应先行经验性治疗,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待培养有结果后再根据培养的致病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2)全身用药:感染严重时应静脉给予敏感抗生素。(3)经局部处理及全身用药2 周,感染难以控制者,应考虑拔除导管或去除皮下袖套。

13、血液透析器复用间的要求?

答:透析器须专人专用并分隔存放。复用用水必须为合格的反渗水,无论是人工、半人工或全自动复用机均应严格分区,废水排放必须符合污水处理规范,复用间要有通风装置。

14、动静脉内瘘的感染预防与处理? ⑴感染部位应禁止穿刺,手臂制动。

⑵在病原微生物监测的基础上使用抗生素,初始经验治疗推荐采用广谱的万古霉素联合应用一种头孢类或青霉素类药物,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初次自体内瘘感染治疗时间至少6 周。

⑶极少数情况下瘘管感染需要立即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瘘管可以用自体静脉移植吻合,也可以在缺损部位的近端进行再次吻合。

(三)医院手术部(室)管理

1、简述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1)先洗手、后消毒。(2)外科手术前。

(3)不同病人手术之间;手术开始后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2、简述手术室通过哪些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危险?

答:手术室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

3、手术室应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哪些?

答:手术室应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等。

4、在手术室内当必须连台手术时,如何进行空气消毒?

答:连台手术时空气消毒:

(1)普通手术室:清洁工作后,有人的情况下采用空气净化机消毒后方可进行下一台手术。

(2)洁净手术室:清洁工作在净化系统运行下进行。负压手术间应在负压下持续运转15min后再进行;清洁工作完成后,不同级别的手术间应运行一段时间达到自净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台手术。

(五)内镜中心问答

1、简述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

答: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2、简述内镜检查中达到灭菌要求的内镜有哪些? 答: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必须灭菌,有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

3、简述内镜检查中达到灭菌要求的内镜附件有哪些?

答:达到灭菌要求的内镜附件有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切开刀、导丝、异物钳、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等,必须一用灭菌。

碗盘、敷料缸等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4、简述内镜检查中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内镜有哪些? 答: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内镜是: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

5、简述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内容包括有哪些? 答: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操作人员姓名等。

(六)口腔诊疗问答

1、口腔科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多长时间进行浓度监测和微生物监测?

(1)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浓度监测是: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有效浓度;2%戊二醛应每日监测有效浓度。

(2)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微生物监测是: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2、简述医务人员在口腔诊疗操作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答:医务人员在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戴手套操作时应一人一用一更换并洗手或手消毒。

3、有哪些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答: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口腔诊疗器械 有: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

4、有哪些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1)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

(2)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八、监控人员岗位职责和感染管理制度

(见《医院感染制度和技术指南》)

2.医院感染知识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5月—6月对我院在职72名护士就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现状进行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72份, 收回有效问卷72份。72名护士均为女性, 年龄20岁~52岁, 平均 (34.7±6.7) 岁;护龄1年~32年, 平均 (14.5±6.8) 年;文化程度:中专占60%, 大专占40%, 无本科学历。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调查表”, 调查表包括三部分内容: (1) 个人一般情况; (2) 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态度; (3) 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状况。调查表请专家进行评定之后, 由控感科进行汇总。调查结果采用百分率统计。

2 结果

2.1 护士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态度

见表1.

2.2 护士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状况

见表2.

3 分析

调查表明护士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相当缺乏, 结果令人担忧, 开展医院感染管理教育势在必行。

3.1 存在的问题

3.1.1 认识态度方面的问题

29%的护士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只是主管部门和专职人员的事, 与自己无关;32%的护士认为消毒灭菌要求高, 增加科室成本, 不划算;26.4%的护士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只见投入, 不见收入, 是贴本的工作;11%的护士认为医院本身就是患者密集的场所, 容易被污染, 过分强调是小题大做。这些问题说明护士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漠, 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1.2 知识技能方面的问题

护士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技能合格率低。除标准洗手知识外, 护士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完全准确率仅为27.8%~58.3%, 而实际工作中存在护士虽然标准洗手知识知晓率高但依从性较差现象;51.4%~61.1%的护士医院感染概念不清, 不了解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及引起染、引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及环节。现阶段患有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的患者日益增多, 消毒、灭菌、隔离要求越来越严格, 但有些护士相关消毒隔离制度学习不够, 仍有5.6%~36.1%的护士未能完全掌握消毒隔离制度及技能;9.7%~51.4%的护士不懂得怎样预防交叉感染, 缺乏双向防护知识;8.3%~43.1%的护士不懂得发生职业暴露应如何处理;5.6%~50%没有掌握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或配制浓度不准确;另外还有11.1%~44.1%的护士对环境、手卫生检测方法等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以上问题说明我院护士未能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严重影响我院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3.2 对策

3.2.1 提高护士医院感染管理的主动意识

以医院感染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 以当今医院感染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基本内容[2], 定期组织对护士进行医疗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诊疗常规、医院感染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学习和教育;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医院感染警示教育, 培养慎独修养[3], 增强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及遵守制度的自律性。规范护理行为,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力度。

3.2.2 加强医院感染继续教育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体系, 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护士采用自觉参加与约束机制相结合;专业知识教育与管理知识教育相结合;定期教育与针对性教育相结合;初级培训与提高教育并存;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监督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医院感染管理教育, 使护士掌握医院感染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熟悉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方法、步骤和内容, 使医院感染教育逐步达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4 结论

通过对护士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现状的调查, 结合我院医院感染教育, 使护士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明显增强, 了解和掌握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 工作中具备慎独意识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及规范, 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形成了全员、全过程重视和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的良好氛围,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保证了医疗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护士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现状, 探讨加强护士医院感染教育的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 对我院72名护士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医院感染管理存在认识态度和知识技能方面的问题。结论 对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教育, 可以增强护士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保证医疗安全。

关键词:护士,医院感染管理,调查,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马淑华, 仲彦.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相关知识的掌握现状调查[J].临床军医杂志, 2006, 34 (2) :209-211.

[2]蔡玫香.医院感染管理与慎独修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6) :323.

3.医院感染知识 篇三

【关键词】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60-02

前言:作为医院感控制的重要手段,预警监测系统集大量数据于一体,包括抗菌药物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感染病例监测以及高危因素等信息。尽管近年来医院对该系统建设给予足够重视,但投入使用中有较多不足之处,要求做好设计与改进工作。因此,本文对医院感染管理中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现状分析

医院感染监测水平是决定感染控制的关键性因素,从当前感染监测现状看,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表现为:①感染爆发难以预测。实际识别感染病例中,多依托于现场判定、手工操作,而实时预警、自动分析与监测都未实现,仅在患者出院一段时间,才发现有感染问题存在,这样将无法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帮助。需注意的是,感染暴发的控制,要求以预警机制作为保障,使感染暴发苗头被控制,才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②数据采集问题。一般信息采集的信息多来源于各科室医护人员,人员将信息汇报给院感科,在此基础上由专职人员重新做好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许多医技信息、检验信息难以及时被院感科人员获取,其导致无法及时反馈指导,最终造成管理决策不具备较高的准确度与效率。③数据分析与统计问题。由于感染管理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如多重耐药菌监测、抗菌药物的应用,单纯利用人工分析方式,不仅受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等影响,且因信息数据过于复杂,难以保证分析效果,且处理中易疏漏,这样最终分析的结果难以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1]。

二、医院感染管理中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信息预警监测系统设计中,主要考虑将抗菌药物监控、多重耐药菌监测、医院感染预警以及其他模块等融入系统中,确保整个预警监测系统的应用有前瞻性。具体设计如下几方面。

(一)感染预警模块

感染预警模块设计中,要求与其他AIS、EMR、RIS、LIS与HIS等做到数据信息交接,这样整个系统既可做到筛选感染病例,也能满足其他统计、查询、干预与监测功能要求。同时,对于其他留置导管、发热、抗菌药物、感染暴发等,都可实现自动预警。需注意的是模块设计中,要求对感染预警指标进行明确,可结合相关的感染信息,如抗菌药物应用、微生物学细菌培养结果、常规化验结果等,在此基础上完成预警指标构建过程。系统会根据预警指标,自动确认感染病例,并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筛选,由专职人员对病例分析。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

该模块设计中,要求对接微生物室系统,对具体的监测范围进行确定,由系统完成采集细菌药敏实验相关信息,检测其中病例并预警。当人员从系统中获取定植病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后,便可从干预专家库内寻找耐药菌防控SOP方案,并提供给主管医生。另外,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设计中,要求做到将数据作为导航,通过检索对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查询,可将任一时段内的耐药菌药敏变化信息导出,为用药选择与耐药菌防控提供指导[2]。

(三)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

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在作用上主要表现为可使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被监控。模块设计中,可根据预防、治疗与用药的相关标准,对抗菌药物的不同应用目的进行统计,做到分级管理,一旦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模块可进行预警。此外,对于其他如Ⅰ类手术切口,在抗菌药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药物种类等方面,都可被纳入自动预警的范畴中。

(四)其他模块

系统设计中,其他如切口感染监测、手卫生管理模块等也需进行合理设计。如在切口感染监测方面,设计中主要考虑系统可实时监控切口感染情况,并对其中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在手术风险等级确定的基础上,对可使感染率、感染例次进行统计。另外,对于手卫生管理模块,且在院内感染控制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系统构建中,要求对手卫生数据做到实时记录,并根据记录信息完成分析、统计与报表过程。这样在数字化管理手卫生依从性下,能够使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得以提高[3]。

结论:预警监测系统的构建是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实际进行系统设计中,应正确认识当前医院感染控制的现状,从感染预警模块、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以及其他模块进行设计,在保证所有模块设计合理的基础上,使预警监测系统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通过预测与预警,使医院感染率得以降低,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运萍,潘丽杰,万志红,周文莉,马世民,董颖,王俐. 医院感染预警监测与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3,17:1551-1554.

[2]钟山. 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07:15-18.

4.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总结 篇四

为做好三级综合医院等级预评审工作,3月9日,感染控制科在外科楼会议大厅组织了全院医院感染监控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有77个医疗科室115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王鲜平主任做了专题发言,介绍了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对下一步三甲评审工作中医院感染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随后进行了笔答考试。通过培训,普及了医院感染知识,有力地推动了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卫生院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在组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执行院内感染管理文件所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做好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如有院内感染病例错报漏报者每发现一项扣1分;对监测不及时、配合不好,影响每月工作进度的扣1-3分。

◆医疗垃圾未分类收集、 包装不符合要求、未与生活垃圾分开、记录与签字不齐全、保存不完整的,有一项缺陷扣1分。

◆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未按程序要求执行的,发现漏报一例扣5分;报告时限、程序有缺陷的每项扣2分。

◆对入院前已确诊为传染病,收到非传染科病房,没有实行隔离,每人次扣5分;造成院内感染的将根据情节给予严肃处理。

◆因外伤或内科急性病住院, 后又查出具有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给予单间隔离并做好防护。

◆科室对工作人员及新上岗人员,应有院感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一年不少于四次。

◆随机抽查医务人员3人对院感知识和知晓程度,1人不合格扣2分。

◆以上考核满分为100分,85分以上及格,由保健科院内感染主管人员通过每月情况汇总考核,上报院财务科核算。

控制医院感染措施

1、建立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的三级网络系统、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及各科的监测员,明确各级监控监测系统的职责。

2、每年召开2-3次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医院感染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3、对医院感染进行流行病学的监测和控制。

4、每月收集、分析、汇总医院感染病例资料、并按时上报院领导。

5、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反馈医院感染的各种信息。

7、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强度测定一次。

8、每季度对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一次调查,作好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导工作。

控制院内感染方案

1、贯彻执行卫生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决议, 制定全院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计划和制度,并对各科的具体实施给予具体指导。

2、普及院内感染知识,使医务人员在日常医疗中注意到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3、对全院感染的高危区、环境、病人及带菌人员实行重点监测, 定期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的`措施。

4、对全院病人和病历进行系统地调查,并核对各科上报的感染调查表, 做为各科室的奖罚依据。

5、检查全院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督促落实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

6、定期做好卫生院的信息反馈工作。

5.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访谈内容 篇五

1.500张病床以上医院感染率应低于10%。

2.500张病床以上医院,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应低于0.5%。3.医院感染漏报率应低于20%。

4.医院感染病例应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未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

6.棉签开启后有效期为24小时。500ML碘伏、速干手消毒剂开启后有效期为一个月。消毒喷开启后有效期为一个周。

7.各种治疗、护理和换药等操作必须遵循先洁后污的原则。若同时进行多个患者换药时,期间须认真洗手或手消毒;换药时需携带黄色垃圾袋,废弃敷料禁止随地乱丢。

8.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及管道、雾化器必须每日更换并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30分钟,干燥保存,湿化液应使用灭菌水。

9.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0.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11.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12.医务人员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戴手套、防护目镜等)。

13.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通常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

14..医务人员正确的洗手方法是: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1)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2)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部.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五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2.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后用感受用品擦干如干手器、消毒毛巾、干手纸等。

15.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体表接触污染的血及体液,应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更换清洁衣物。保持冷静,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16.职业暴露后药物干预措施:乙型肝炎:职业暴露者如乙型肝炎抗体<10mIU/ml、乙型肝炎抗体阴性或不清楚,则应在24—48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3针,每针20μg,接种程序为0、1、6个月。如果已知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或乙型肝炎抗体>10mIU/ml,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并在3、6个月内复查。丙型肝炎:目前尚无适用于丙型肝炎暴露后的治疗。1.在暴露当时、暴露后6个月时检测HCV抗体及ALT水平。2.每两周做一次HCVRNAPCR检测。3.在暴露后每三月或一旦通过PCR方法发现HCVRNA阳性时检查HCV抗体。4.如果复查HCVRNA仍为阳性,则建议到肝病科接受随访及治疗。艾滋病:对于HIV暴露接触后预防保护要越早越好(最好2小时内),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小HIV感染的机会,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之后的一月继续加强会取得更好的效果。17.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流程

①临床医生发现同一时期内聚集性发生3~4例相同或近似感染或原因不明的感染时,应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和医院感染管理科。②微生物室在发现短期内临床标本中某种细菌的检出率明显增高,或在某个病房中集中检出某种细菌,或检出不明细菌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如为多重耐药菌,应在化验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字样。

18.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的处理①切断传播途径,立即制定隔离方案,将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分别进行隔离诊治和医学观察,并分别制定隔离措施。②保护易感人群,对病区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原则,避免交叉感染。③指导临床医生加强标本的采集,提供治疗依据。④协同相关部门做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⑤随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确保控制效果。

15.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

①.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②.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1)首选单间隔离。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2)进行床边隔离时,应悬挂接触隔离标识。(3)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4)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5)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6)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应当戴手套。(7)对于诊疗用仪器、器械等应专用。其它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8)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抹布、拖布专用,使用后消毒处理。(9)房间内设置专用医疗垃圾筒,所有在该房间产生的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不得带出,套双层黄色垃圾袋扎口收集,不得在房间外二次污染。(10)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16.医师需知晓本科室前五位的感染病原微生物及耐药率。17.医疗废物分类

感染性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6.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练习题 篇六

一、单选题 50个

1.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C.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答案 C 2.医疗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 A.病理性废物 B.严重污染性废物 C.生活垃圾 D.感染性废物

答案 D 3.以下多重耐药菌与代码不正确的是哪一个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C.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D.多重耐药菌(MRSA)

答案 D 4.在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中,我院最常见感染部位是 A.尿路感染 B.术后切口感染 C.下呼吸道感染 D.血流感染

答案 C

5.中央导管置管部位不宜选择 A.锁骨下静脉 B.股静脉

C.颈内静脉 D.髂外静脉 答案 B 6.医院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间为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答案 C 7.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是指 A.1米以内 B.1.2米以内 C.1.5米以内 D.2米以内

答案 A

8.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 A.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真菌 D.支原体

答案 A 9.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A.长期卧床

B.留置导尿管

C.膀胱冲洗

D.膀胱内注射

答案 B 10.佩戴口罩时,哪项是不正确的? A.口罩的蓝色面贴本人面部佩戴 B.佩戴口罩前后必须作手卫生 C.必须覆盖口鼻及下巴 D.有金属软条一侧向上

答案 A 11.通常认为,医疗机构最佳的干手方法为 A.感应式烘干机 B.一次性干手纸 C.个人专用小毛巾 D.自然干燥 答案 B 12.植入物和植入性手术器械在何种情况下方可使用? A.灭菌后直接使用

B.灭菌后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使用 C.浸泡消毒后直接使用 D.以上都对

答案 B 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规定的标准洗手时间要求是 A.不少于60秒 B.不少于20—25秒 C.不少于15秒 D.不少于45-60秒

答案 C 14.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 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15.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 应在几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答案 C 16.通过空调冷却水传播最常见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沙门氏菌 C.大肠杆菌 D.军团菌

答案 D

17.使用手套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诊疗不同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 B.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按规范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 C.操作中发现手套破损应再加戴一副手套 D.戴无菌手套应防止手套污染,污染及时更换

答案 C 18.外科手消毒合格的标准是 A.≤5cfu/cm2 2 B.≤10cfu/cm C.≤8cfu/cm 2 2 D.≤15cfu/cm答案 A 19.卫生手消毒合格的标准是 A.≤5cfu/cm2 2 B.≤10cfu/cm C.≤8cfu/cm 2 2 D.≤15cfu/cm答案 B 20.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几个月? A.1 B.2 C.6 D.3 答案C 2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都对

答案 D

22.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症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答案 D 23.下列哪项不属于推荐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措施 A.机械通气期间常规使用镇静剂

B.每日评估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C.抬高床头30°--45° D.使用洗必泰口腔护理

答案 A 24.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A.手术后3天 B.术后24小时 C.术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

答案 B 25.不属于多重耐药菌监测的方法是 A.日常监测 B.主动筛查 C.暴发监测 D.病例监测

答案 C 26.新生儿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环丙沙星 B.头孢曲松 C.青霉素 D.以上都是

答案 A 27.属于FDA妊娠期分类B类,孕妇可使用的抗菌药为 A.环丙沙星 B.庆大霉素 C.青霉素 D.四环素 答案 C 28.下列哪个药物的皮疹发生率最高 A.头孢唑林 B.红霉素 C.氨苄西林 D.磷霉素

答案 C 29.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在术前()小时给药 A.1-2 B.0.5-1 C.2-3 D.3-4 答案 B 30.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答案 C 31.我国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体中,下列哪种最少见 A.肺炎链球菌

B.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C.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D.耐碳氢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

答案 A 32.以下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答案 D 3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不正确的是 A.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B.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C.普通导尿管3d--5d更换

D.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答案 C 34.对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B.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用于个别情况 C.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D.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可先经验用药,但不宜联合用药

答案 D 35.使用后不属于医疗废物的是

A.导管和头皮针输液器 B.注射器 C.输液瓶 D.缝线

答案 C 3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A.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B.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五污点清洁与消毒 C.清洁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D.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答案 D 37.使用后的锐器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毁型 B.折断 C.回套

D.及时放入锐器盒

答案 D 38.发生针刺伤后处理正确的是 A.一挤 B.二冲

C.三消毒、四上报 D.以上都对

答案D 39.护士为MRSA肺炎患者吸痰时下列错误的是 A.戴一次性塑料手套 B.穿隔离衣 C.带防护眼镜 D.严格手卫生

答案 A 40.临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后应急处置及控制措施有 A.控制感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积极查找病原体 D.以上都对

答案 D 41.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履行的职责有 A.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B.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C.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D.以上都对

答案 D 42.患者张某,行胆囊癌根治术,术后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时,应高度怀疑或可诊断为手术部位感染 A.术后第二天,体温38℃

B.术后第三天换药时发现伤口有脓性分泌物 C.术后第五天,发现针眼处发红 D.引流液培养出粪肠球菌

答案 B 43.三导管不包括 A.中心静脉插管 B.呼吸机使用 C.留置针输液 D.尿道插管

答案 C 44.有关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正确的是 A.患者宜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B.病人产生的生活废物按医疗废物处理 C.严格执行手卫生 D.以上都对

答案 D 45.锐器盒使用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A.加盖使用 B.盛载不超过3/4

C.须注明开始使用时间

D.以上都对

答案 D

46.以下哪种不能放入锐器盒

A.玻璃小瓶

B.针头

C.刀片

D.载玻片

答案 A 47.《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几类? A.3类 B.4类 C.5类 D.6类 答案 C 48.配置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几小时 A.2 B.1 C.3 D.4 答案 A 49.速干手消毒剂开启后有效期为 A.7天 B.30天 C.60天 D.100天

答案 B 50.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为 A.≤5% B.≤8% C.≤10% D.≤20% 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30个

1.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采取 A.标准防护 B.严格消毒

C.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D.监督检查传染病人

答案 ABC 2.各种诊疗活动所致的医院感染的传播,常见有以下几种 A.血液及血制品 B.输液制品 C.药品及药液 D.诊疗器械和设备 答案 ABCD 3.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包括 A.选用品种 B.剂量 C.给药次数 D.给药途径、疗程

答案 ABCD 4.手消毒指征有 A.无菌操作前 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接触消毒物品后

答案 ABC 5.《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要求有 A.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B.禁止邮寄医疗废物

C.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

D.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

答案 ABCD 6.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将调查处理结果向何部门报告?

A.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所在地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 AD 7.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措施正确的是 A.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B.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C.积极发现和治疗局部病灶 D.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切断感染途径 答案 ACD 8.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室内清洁消毒时,要用专用的拖把、抹布,并标识清楚 B.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具如血压计、体温表等专用 C.根据药敏结果联合使用抗生素,杀灭细菌,防止传播 D.无感染临床症状细菌定植患者,可不必采取隔离措施 答案 CD 9.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 A.手感潮湿 B.无菌包不慎掉地 C.在有效期内 D.包装松散

答案 ABD 10.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A.隐瞒患者及其家属 B.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 C.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 D.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答案 BCD 11.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干预方法有 A.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B.保持手术患者正常体温

C.严格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 D.围手术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答案 ABCD 12.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储存正确的有 A.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物架上 B.距地面20-25cm C.距墙壁5-10cm D.环境要求相对湿度<70%,温度<24℃ 答案 ABCD 13.手术后延长使用抗菌药物危害有

A.增加细菌耐药性,增加耐药菌如MRSA、VRE等感染的危险性 B.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C.增加病原菌的定植 D.增加医疗费用 答案 ABCD 14.标准预防是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 A.手卫生

B.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C.安全注射

D.规范处理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答案 ABCD 15.下列哪些内镜必须灭菌 A.腹腔镜 B.气管镜 C.膀胱镜 D.关节镜 答案 ACD 16.安全注射是指

A.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B.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 C.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及社会造成危害 D.以上都对

答案 ABCD 17.微生物标本采集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A.及时、规范留取合格标本,尤其是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 B.血培养采集外周静脉血,双侧双瓶

C.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

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常规培养应在2h内送实验室

答案 ABCD 18.非安全注射具体表现有

A.使用未经消毒或不合格消毒的注射或穿刺器具 B.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C.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定 D.连续注射时换针头不换针管

答案 ABD 19.非安全注射和滥用注射的危害有 A.病原微生物血源性传播感染 B.非安全注射也可能伤及注射操作者

C.注射技术不当,造成创伤性麻痹、神经损伤 D.注射物质不当引起中毒、过敏性休克

答案 ABCD 20.发生职业暴露时报告的内容包括 A.暴露时间,处理记录

B.在哪里、做什么动作、被什么东西扎到 C.暴露来源、量多少、伤口多大多深

D.暴露来源是否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感染等

答案 ABCD 21.不宜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情况是 A.妊娠妇女 B.未发育完全的儿童 C.有癫痫病史者 D.服用抗酸药

答案 ABCD 22.氨基苷类抗生素主要不良反应是

A.耳毒性 B.肾毒性 C.神经肌肉阻滞 D.过敏反应

答案 ABCD 23.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有: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答案 ABCD 24.盛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每个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 A.医疗废物产生科室 B.医疗废物产生日期 C.医疗废物类别 D.医疗废物处理方法

答案 ABC 25.有关未被污染一次性塑料(玻璃)输液瓶(袋)规范处置正确的是 A.不得自行处置

B.不得出售给个体商贩、回收站 C.再生产产品可以用于原用途

D.产生“未被污染废物”的有关科室做好分类、收集、暂存工作 答案 ABC 26.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可选用以下方法净化空气,A.机械通风 B.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C.化学消毒 D.空气消毒器

答案 BCD 2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C.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D.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

答案 ACD 28.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是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分类管理 C.依靠科学 D.依靠群众

答案 ABCD 29.手卫生包括 A.医务人员洗手 B.卫生手消毒 C.外科手消毒 D.带一次性手套

答案 ABC 30.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正确的用药时机有 A.皮肤、粘膜切开前15分钟 B.剖宫产患者应在断蒂后用药

C.手术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ml追加一次 D.万古霉素应在术前1—2小时用药

答案 BCD

三、判断题 20个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要求,将抗菌药物分为基本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

答案 错误

2.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液应先消毒导尿管外壁,按无菌操作方法用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吸取尿液2~5ml置无菌容器中送检。

答案 错误

3.术后30天内,表浅伤口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

或压痛属于医院感染。

答案 正确

4.血培养标本双侧双瓶,成年人推荐采血量为每瓶8-10ml,婴幼儿和幼童,一般静脉采血1-5ml。

答案 正确

5.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要求Ⅱ类切口的停药时间为3至5天。

答案 错误

6.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不少于0.7m。答案 错误

7.佩戴护目镜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周应清洁与消毒1次,污染时及时清洁。

答案 错误

8.医务人员进行有喷溅诊疗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帽子;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

答案 正确

9.手术器具及物品、敷料等首选的灭菌方法是环氧乙烷。

答案 错误

10.发生在入院12小时内的败血症或化脓性脑膜炎属医院感染。答案 错误

11.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不属于院内感染。

答案 错误

12.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按照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预案上报、处理。

答案 正确 13.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生活垃圾、未被污染废物(输液袋、输液瓶、玻璃小瓶等)混入医疗废物中。

答案 正确

14.择期手术需备皮患者应于术前24小时备好皮等待手术,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答案 错误

15.将针头留在注射药物的瓶塞上,药物不会被污染。

答案 错误

16.外来医疗器械必须提前一天送到消毒供应中心,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消毒、灭菌。

答案 正确

17.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答案 错误

18.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答案 错误

19.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如未被污染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答案 正确

20.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7.医院感染知识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8~2009年165名实习生, 年龄18~22 (20±2.4) 岁, 男生52名、女生113名, 均为大专学历, 其中临床医疗专业35名、检验专业16名、影像专业10名、药学专业8名、护理专业96名。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

在对实习生培训之前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问卷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专业基本知识、抗生素的规范应用、职业暴露及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采用多媒体教学, 针对实习生掌握医院感染知识的情况进行培训。在采用传统讲授结合课堂提问、引导、图示、案例讲授等方法的同时, 对基本的操作项目 (如洗手、无菌操作、穿脱隔离衣等) 进行示范, 培训后进行考核。

1.2.2 培训后考核

在实习生实习一个月后, 进行现场提问、操作考核, 并向带教教师了解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培训内容

2.1 医院感染相关定义和内涵

列举实例, 佐证相关法律法规, 引导实习生明确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内涵。首先列举我国发生的重大的医院感染事例, 由此谈及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说明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以我国“非典”疫情流行以及发生的院内感染为例, 说明卫生部对应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流行;以西安交大附属医院发生的新生儿死亡事件为例, 讲解《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列举我国发生的因医务人员手不卫生导致的重大的院内感染, 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出台《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重要性。使实习生在理解医院感染概念的同时对法定传染病和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

2.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问卷调查显示, 实习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基本不了解。由于其内容多而枯燥, 讲解时应以引导为主, 结合相关知识, 列举临床实例, 以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手术切口感染时, 对目前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法进行介绍;讲解抗菌药物引起腹泻时, 对二重感染的含义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提示;讲解呼吸道感染时, 说明重症监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 同时讲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概念并由此谈及耐药菌株的发展。

2.3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标准

以临床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为主, 如手术室、内镜室、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科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规范和标准, 以及卫生部颁布的有关医院感染的卫生行业规范和标准, 以讲授为主, 辅以图示与课堂提问。如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配以图示讲解, 以加深实习生的理解。

2.4 专业基本知识

根据问卷调查中实习生对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了解,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如大多数实习生不能掌握消毒器械的正确使用, 不能明确区分高、中、低效消毒剂, 讲解时要以灭菌与消毒的概念为切入点, 引导实习生正确理解消毒剂和消毒器械。如以化学消毒剂戊二醛为例, 因作用的时间不同, 既可作为高效消毒剂达到灭菌的作用, 又可作为中效消毒剂达到消毒的作用。同时从最简单的煮沸消毒开始, 逐步对目前医院常用以及先进的消毒器械 (如紫外线消毒器、高压蒸汽灭菌锅、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进行讲解, 使实习生在了解消毒剂性能以及消毒器械种类和起源的同时, 加深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

2.5 职业防护

首先以我院临床医护人员被针刺伤为例, 有针对性地讲解如何做好职业防护, 并对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的概念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进行详细的讲解。

2.6 医疗废物管理

以我国“非典”疫情流行为切入点, 说明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 并以图示的方式将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置流程展示出来。

3 结果

2008~2009年实习生岗前培训前后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比较见表1。

4 体会

调查发现, 专科医学院校的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十分欠缺, 有的内容几乎是空白。医务人员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3]。通过岗前培训, 使实习生在上岗前认识到医院防护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实习生的法律意识, 使其能规范自己的从医行为;强化无菌观念, 规范操作规程, 使其认识到无菌操作不仅可以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从而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自我防护意识的增强, 使实习生能更好地在临床工作中进行职业防护, 减少职业暴露。

总之, 医院感染的控制是一项综合治理的工程, 不仅需要医院每一位员工的参与[4], 也需要实习生的参与。因此, 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医院感染学教学, 做好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 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逐步实现与国际医院感染教育和再教育接轨的前提[4]。

参考文献

[1]靳桂明, 吴明, 魏华.医院感染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11) :1411~1413.

[2]章小缓, 张志光, 凌均棨, 等.口腔医学院开设口腔医院感染控制课程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7) :845~8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6.

8.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 篇八

【关键词】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危险因素

当前随着我国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创诊疗的增加以及化疗、放疗等手段的广泛普及,使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加的趋势[1]。医院感染己经成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必须引起极大的重视[2]。进行医院感染的发病因素分析,有助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3]。本文具体调查了医院感染的发病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质量控制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600例,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知情同意。其中男313例,女28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5.34±4.34)岁。

1.2 调查内容

本文调查的内容涉及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住院科室、出院日期、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住院天数、入院时血液学检查情况;医院感染情况包括感染日期、感染部位、感染科室与预后情况等。

1.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判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或者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比采用χ2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感染发生情况

经过调查,600例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50例,发病率为8.3%,其中普通外科22例,妇产科11例,心血管内科9例,其他科室8例。

2.2 发病因素分析

我们把调查的内容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与医院感染发病有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1。

3 討论

众所周知,在医院管理中,医院感染不但直接影响医疗的质量,而且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不过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不断深化,其质量控制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正逐步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迈进[4]。本文经过调查,600例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50例,发病率为8.3%,其中普通外科22例,妇产科11例,心血管内科9例,其他科室8例。我们把调查的内容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与医院感染发病有明显相关性(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比较高,主要原因是收治的综合重症患者比较多,很多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血糖比较高,年龄比较大,住院时间长,且救治过程中有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都增加了患者的易感性[5]。具体来说,老龄、高血糖状态均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内在因素,住院时间长等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外在因素[6]。而普通外科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已成为常规,这无疑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促进因素。而且外科手术创面大,侵入性操作多等,也增加了术后医院感染的机会。

在感染的质量控制管理中,要保持病室内空气洁净和新鲜,提高患者机体防御能力;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对重症老年患者经常拍背有利于痰的排出。要加强抗生素使用基本知识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提高抗生素使用药敏实验的送检率,从而及时反馈,科室指导临床用药。强化医院环境监测,定期进行物表、空气环境监测,从而从总体上以预防和减少患者感染发病率[7-8]。

总之,我院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比较高,多与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有关,要积极加强感染质量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伍南,徐秀华,吴安华,等.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报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1-3.

[2]吕莉.2010—2012年沈阳市某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4):515-516.

[3]胡必杰.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新思路[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1(5):257-260.

[4]杨芳.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6(4):88-89.

[5]赵明红.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85-886.

[6]熊莉.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5(2):81-83.

[7]代瑾.医院感染进入科学防控时代[J].中国医院院长,2007, 13(5):3-5.

上一篇:你所谓的下辈子相遇散文下一篇:司法考试如何巧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