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相思》(精选7篇)
1.唐诗鉴赏《相思》 篇一
《长相思·折花枝》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译文
折下美丽的花枝,不觉又怨恨起花技,原来打算花开时我们一起赏花共饮,谁知花开后情人一去不返不见踪影。
害怕相思折磨自己,相思之情却早愁人,到相思时却事无办法摆脱它,心中稍稍平静眉头又露几分。
注释
选自《明词综》。长相思: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之称。又名《忆多娇》、《双红豆》、,《相思令》、《长相思令》、《长思仙》、《山渐青》、《吴山青》、“青山相送迎》、《越山青》等。仄韵调名为《叶落秋窗》。双调,每段四句,押四平韵,三十六字。
准拟:打算,约定。
人共卮(zhi支):指饮酒定婚。卮,古代盛酒器。
辞:躲避。
丝:丝与“思”谐音,以双关语既形眉态,又表心绪。
赏析
这首词笔法简洁细腻,以女子的口吻,写主人公与情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情极深挚,非至情者莫能道出。写法上,运用复杂而微妙的感情交织,在对花的爱与恨以及对于相思的怕而又不得不相思的矛盾交织中,体现其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幸福的向往。该词化用了范仲淹《御街行》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及李清照《一剪梅》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从“花”字生发,鲜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代表着纯真的爱情,并常常被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折花枝”尽管只是写了女主人公的一个动作,但也自然会使人联想到青春少女美丽的面庞及折花枝时的优美姿态,联想起“人面桃花相映红”(唐崔护《题都城南庄》)的艺术境界。“恨花枝”三字接得突兀,词人着一“恨”字,准确地刻划了折花人心灵深处的悲苦,这首词即以盈盈春色反衬人的失意。“准拟花开入共卮,开时人去时”,令人仿佛看到折花人流下相思泪,含情凝睇着伊入离去的方向。女主人公本来打算同恋人在花开时节共同饮酒赏花,可是花开之日却是人去之时,离愁既生,迁恨于花枝也是必然的。其实“花枝”并没有什么过错,“恨花枝”,说到底就是恨自己的恋人,本来说好的事情,为何能轻易违约匆匆离去。不过,这“恨”中也包含着爱的成份。
下片紧承上片意脉,娓娓道来,生动地写出自己的刻骨相思。这“相思”二字所包容的巨大能量,曾使古今中外的多少有情男女愁苦不已,损心伤神。回想昔日花好月圆共饮时,湖边柳下细和语,卿卿我我蜜意时,女子惧怕孤独、不甘寂寞,“怕相思,已相思”将女主人公怨恨、思念、爱怜的感情,细腻、逼真地表达出来,直抒胸臆。但“怕”又有何用,谁能摆脱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愁。但当心里有了“相思”的想法时,就已经在相思了。“怕”和“恨”连起来,正是白居易所描绘的“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的同义语。对一位感情丰富,情窦已开的女子来说,“恨”是“爱”的折光·,“怕”是“恋”的延伸,相思之苦,难遣胸怀。“轮到”,表明主人公过去还未曾品尝过相思之苦,正因为是初尝,才更能体会到相思是那样的折磨人,纠缠人,让人没法回避,无法推辞。心中所思,形诸面容,“眉间”自然会“露一丝”,这“一丝”凝聚着主人公对恋人的无限深情与怀念,其中有恨,有爱,有失望,有希望,有痛苦,有幸福,个中滋味难以表达。以“丝”谐“思”,采用民歌抒情惯用手法,清新含蓄,娇态可怜。
该词上片写实记事,下片抒情展怀。上下片虚实结合,相映相衬,情味浓郁,完美地塑造了一位多情女的形象。上下片打头的两个三字句,有很别致的形式:第二,三两字相互重复,句首第一字相互对照。例如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思悠悠,恨悠悠”,林逋的“吴山青,越山青——君泪盈,妾泪盈”,俞彦这首词颇具匠心地借助了这种形式上的奇突。“折花枝,恨花枝”和“怕相思,已相思”,前者是心理与行为,后者是心理与情势的比照和冲突,两者都不着痕迹地投射出词的主旋律——情绪上的双重体验(眷恋与痛苦),由此超越了语言结构的外壳,成为构成作品内在完整的有机因素。
2.唐诗鉴赏《相思》 篇二
《中华唐诗鉴赏辞典》(初中卷)是一部面向广大初中生的唐诗阅读鉴赏类工具书。本辞典选篇以唐代名家经典篇目为主,兼顾唐代诗歌创作流派及风格,同时适应初中生古诗阅读欣赏的要求。书中对诗中难懂词语、要求初中生掌握的文言词语进行了简单注释。
《全脑奇象记忆法》
因为记不住复杂的医学术语而考试不及格、担心毕业不了的郭传威,经过短短10个月全脑奇象记忆法的训练,夺得2005年中国首届记忆锦标赛总冠军,2006年成功卫冕总冠军。
成绩平平、毫不起眼的大学生车伟坚,学习全脑奇象记忆法半年后,不仅成绩大幅度提高,还被保送读研究生。2005年,她成为中国首届记忆锦标赛总季军,被授予“世界记忆大师”荣誉称号。
《青少年必知·自然科学知识全集》
本书特点是容量大、资料全、阐述详尽、囊括全面。书中包含宇宙科学、地貌天文、动植物等知识,它向读者全面展示自然科学之神奇,让读者深入体验探索人类社会之奥妙。
《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
3.相思落地尽是秋诗词鉴赏 篇三
渭水泱泱秦岭路,风华经年留不住。
月墨浅浅笺西亭,繁华落尽又是秋。
轻袂拂风鸳鸯舞,醉梦阑珊焦消瘦。
又见鹰飞花逐月,山河萧萧故人歌。
相思古人凭谁寄,难舍从前涣若泉。
回眸便似花下蜜,甜尽苦始终轮回。
落红片片惹人愁,相思忘我泪独休。
知音无言淡成趣,陌陌人生皆已旧。
闲来陌上少人行,一缕清璇入画楼。
谁人爱诉世间苦,三生石前求佛留。
别有爱恨伤华年,泪雨瀮铃曲中怨。
但见彩霞挽笔收,孤帆云翳两相离。
此情此景恨不能,何时何地再相逢。
幽梦飞鸿照影来,铜镜难梳红妆白。
盼君了得相思意,犹忆梅箭花下泥。
唯恐深情与水流,梅花时节君又空。
醉时举酒对明月,可笑梦中真婵娟。
想来自是红尘叹,半生蒲团半修缘。
红尘有梦爱已足,春尽堪作离上秋。
应是月影上西楼,歌起咽音心中由。
痴人只把落花怨,黄花重开无人问。
雁鸣悲空声渐疏,三千烦丝眉间愁。
4.《雪》唐诗鉴赏 篇四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平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5.《长安古意》唐诗鉴赏 篇五
长安大道连狭斜, 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 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 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 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 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 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 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 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 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 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 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翼, 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 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 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 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 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 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 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 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 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 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 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 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 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 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 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 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 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 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 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 年年岁岁一床书。
6.唐诗《望岳》鉴赏 篇六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第一首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第二首咏华山之作,流露出官场失意之情。第三首咏衡山,流露作者爱国忠君之情。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解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赴长安参加贡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赵一带(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四处漫游,《望岳》大约就写于这一年。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均各有不同。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
句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齐鲁大地,只见一片青绿苍翠,一望无际。“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因为是远望,诗人看不到太多的细节,只见到一片青绿苍翠,望不到边,故说“未了”。它生动地展现了泰山山脉连绵不断的形象,同时也有看不尽、道不完的意思。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远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英姿,可谓意出高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五个字时说“已尽泰山”,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五个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聚集或集中之意。“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这两句诗已经体现出杜甫造语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刘勰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目睹泰山的壮美而情怀满腔。前一句显出诗人襟怀的.浩荡,后一句显出眼界的空阔。“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起飞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往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评解
这是一首酷似五律的五言古体诗,尽管全诗为五言八句四十字,且中间两联对仗,但句中平仄声调未按规定顺序演排,各句之间也不粘缀,所以历代选本都归入“五言古诗”。这首诗的结构,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分析得极好:“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
7.经典唐诗鉴赏 篇七
1、泊 秦 淮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3、出 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4、滁 州 西 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登 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0、登 岳 阳 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唐诗鉴赏《相思》】推荐阅读:
《古风》唐诗鉴赏06-27
唐诗《对月》鉴赏11-08
语文唐诗鉴赏《许浑诗鉴赏》07-10
《村行》杜牧唐诗鉴赏06-22
唐诗宋词鉴赏集06-22
《竹里馆》唐诗鉴赏07-20
《金陵图》唐诗鉴赏11-06
《南园(其五)》唐诗鉴赏12-14
《杂诗选一》王维唐诗鉴赏09-21
《月夜忆舍弟》唐诗鉴赏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