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2024-10-05

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共15篇)

1.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篇一

关于庆阳市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情况的调查

庆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樊海龙

为了准确掌握庆阳市市情民情,增强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的主动性和可行性,我集中利用一周左右时间,采取查阅资料、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数据对比等形式,对庆阳市2004年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情况,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科技攻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庆阳市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现状

2004年,庆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科技推广法》,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和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主要特点是:

1.1农业科技推广投入有所增加。全市当年共实施各种大小科技项目312项,投入科技专项经费812万元,同比增长21.6%,增加211万元。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37项,同比增长48%,增加12项。全市先后有6个县(区)进入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行列,占县区总数的75%,有14个乡镇达到全市科技进步先进乡镇标准,达到全市乡镇总数的10%。全市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力明显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8%。

1.2适用新技术引进推广步伐有所加快。全市当年共组织指导科技示范园26处引进推广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59项,引进农作物畜禽品种80多种。其中中优9507面包小麦、临单217玉米等新品种,新型环保沼气池、黄花切块育苗等新技术倍受群众欢迎。

1.3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得到逐步重视。各县及有关部门先后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40多所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技术顾问87名,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130多项(种),实施科技项目30多个。

1.4农业科技培训宣传力度有所加大。全市当年选派科技特派员170名,累计达到320名,分布在88个村、47个示范点和15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各类科技主题宣传活动600多场(次),开展各类适用技术培训班570多期,参训群众160多万人(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部分县区对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重视不够。农业科技机构形同虚设,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部分领导特别是一些乡镇的领导存在重工业、轻农业的思想,对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造成农业科技机构建设不被重视,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从事非农技服务工作。据统计,一些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农技人员每年被安排参与和完成乡镇政府中心工作任务的时间多达100多天,相当部分被长期安排在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非农技推广业务工作岗位。一些乡镇为“卸包袱”,把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推向市场,任其自生自灭。据了解,全市现有的52个推广服务机构有13个实行自收自支,占25%。这些农技推广机构终日忙于从事种子(苗)、化肥、农药、兽药等经营,不能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和组织推广作用。

2.2全市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明显不足。近年来,农业推广应用经费投入较前虽然有所增加,但总量不大,具体到各县区、各乡镇农业科技机构就更少。2004年农业科技总投入为812万元,除市直农业科技经费492万元外,8县区平均40万元,除留足县直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外,乡镇农业科技投入所剩无几,平均不足2万元。由此产生以下问题:一是农技人员工作经费和基本待遇无法保障,许多工作无法开展。据统计,乡镇农技人员有80%以上不能按期领到工资,近50%的乡镇农技人员的待遇低于同级公务员水平;二是技术人员得不到及时的强化培训和进修,适应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农技推广设施落后、设备简陋,除市、县统一配发的农技推广设备外,乡镇基本没有自行购置农技推广机具。长期以来,农技人员只能采取“鉴定靠目测、推广凭经验、服务靠嘴巴”的原始推广方法和服务手段,难于科学地开展地力监测、作物养分分析、种子、肥料、农药质量检验等科技推广服务。

2.3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素质偏低。在过去的机构改革中,农技站多数是在原老单位基础上组建,推广机构人员膨胀、超编严重。2002年,市、县、镇三级农技推广机构人数平均超编10.6%。机构超编,难以调进或吸收所需专业人才。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农技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中高级技术人员少,技术骨干老化,推广队伍青黄不接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全市科研机构总人数为740人,其中,高级职称的仅有12人、中级职称的43人、初级职称的95人,其他人员94人,退休人员225人。

2.4现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庆阳市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陈旧做法,一切工作靠政府安排、靠政府扶持,市场经济意识不浓。管理体制不顺,职能发挥不平衡。有的县区为片面的适应机构改革,仅在县直设立了农业推广机关,撤消了乡镇的有关站所,偌大的农技推广工作竟无人问津,管理上出现空白。有的县区把农技人员完全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一切费用全部由财政拨付,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紧迫感不强,存在消时度日、蒙混过关思想。

2.5农业科技推广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从纵向比,农业科技推广宣传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大加强,个别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从横向看,差距依然很大,好多工作还在起步阶段。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单一,停在点上,留在面上,没有建立长期持续宣传的工作机制,没有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日常工作仅限于每年开展几次集中性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宣传的少,进村入户宣传的就更少。宣传的内容陈旧,满足于一般性科技知识普及,对当前推出的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开展专题宣传的不多。由此造成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体水平提高缓慢。加快全市农业推广应用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3.1更新发展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基础产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是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根本选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建议各级政府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认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各种形式,广开各种渠道,向农民进行科普宣传,向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不断完善和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落实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实和加强农技工作力量,搞活运行机制,为农民群众

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提供良好服务。

3.2深化农技推广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科技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建议各级农业推广机构要顺应潮流,切实深化体制改革,逐步打破计划经济时期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严格考核、竞争上岗、按岗定酬、以绩付酬的新型管理制度。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建立种植、草畜、生态、加工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扶持一批类似通达草业有限公司、通发牧业有限公司等 “公司+基地+农户”的种养加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全面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选择一批类似临单217玉米、中优9507小麦、萨福克羊等技术成熟、简便实用、覆盖面广、转化力强,能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把农业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和产后延伸,由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在认真履行好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技术特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把开展有偿服务同农业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科技机构的活力和实力。

3.3立足大市场,选准好项目,实施科技攻关,开发符合庆阳农业实际的新技术

近年来,我市部分农产品已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是我市农业发展的潜力和方向。但由于农药残留成分过高、品种单

一、品质不优、科技含量不高等因素,难于参与更大规模的国际竞争。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立足大市场,着眼大发展,结合市情民情,选准项目,做好调研,全面掌握国际市场的供求动态,系统了解我市农业科技与生产经营的情况,加快农业科技攻关,搞好先进适用栽培技术推广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积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并在农产品包装、保鲜、储藏、深加工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4加强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不断加快农技队伍建设步伐

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转化工作质量。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农业科技推广法》第二十七条关于“农业推广行政部门和县以上农业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的规定,研究制定培训计划,有目的、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实行竞争上岗制度,优化队伍结构,激发队伍内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技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要认真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业务培训,通过现场指导、专家咨询、科技赶集、技术讲座、发放科技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进行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服务。县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村组、农户、田间,宣传惠农政策,开展现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

3.5加大科技经费投入,支持农业科技事业发展

要认真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十三条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第六条关于“各级人民政府每年都应在地方财政支农资金中安排百分之十和在农业发展基金中安排百分之十五以上的资金,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由同级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规定,进一步加大投入,设立农业科技发展基金,改善农技人员待遇,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提高服务能力。

3.6组建农技创新中心,完善农技推广网络

巩固和完善以站为骨干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逐步形成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农科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农业研发和推广体系。要在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组建农技创新中心,对新组建的市级以上农技创新中心,市财政给予与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额经费资助,发展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科技型农业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推进科技进村服务站建设,铺设科技进村入户网络,充分发挥科技进村服务站在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中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为农民提供科技、生产、市场和政策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引导帮助农民科学地调整结构,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2.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篇二

科技创新是人类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在远古时代, 原始的刀耕火种是人类祖先谋生的基本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 不断地积累经验, 科学思考, 逐步运用技术创新手段, 有效地改变了生产方式, 推动了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翻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农业领域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在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 就记载了针对北方干旱少雨的情况, 就怎样打井浇地、积雪、冬灌等问题, 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创见, 并总结了耕、耙、耱、锄、压等一整套保墒防旱的轮作技术经验。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 每年都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明确要求。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农业发展中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

二、天水市秦州区农业科技创新与良种推广现状

逐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 既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和促进农业更上新台阶的重要途径, 又是当前农业科技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几年在秦州区种子部门和农技部门的辛勤努力下, 该区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一大批农作物优良品种, 优化了种植业结构, 农作物种植比例趋于合理, 搭配比例趋于协调, 市场适应能力得到了加强。通过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更换, 使新品种面积逐年扩大, 为全区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2012年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四大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达4.94万hm2。其中, 小麦面积2.12万hm2, 良种率96.26%;玉米面积1.19万hm2, 良种率100%;马铃薯面积0.74万hm2, 良种率100%;油菜面积0.9万hm2, 良种率100%。主要推广的农作物品种 (系) :小麦有兰天 (含清农) 系列、天选系列、中梁系列等;玉米有登海3521、正大12、富农1号、沈单16号、豫玉22号等;马铃薯有陇薯6号、7号、10号, 天薯9号、11号等;油菜有天油7号、8号等。2011年粮食增产1000万吨, 经济效益1.6亿元。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 提高了农作物单产, 扩大了社会、经济效益, 促进了粮油生产的发展。

三、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措施

㈠积极推进科技入户,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应用在科技入户工作中, 秦州区认真搞好技术宣传和技术培训, 努力将农民所需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及时举办培训班, 分派20余名种子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农闲时间通过现场培训、广播宣传、办宣传栏、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在16个乡镇举办培训班对农户进行培训。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标准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2012年共举办培训班7场 (次) , 出动车辆60余次, 培训示范户和产业带头人140户, 培训班共培训农民3万余人 (次) , 印发各类技术明白纸3万余份。

㈡以试验示范带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试验示范工作中, 秦州区遵循“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的原则。试验示范的资金由该区种子管理站申请的专项经费支付, 风险由农业技术部门承担, 农民不承担任何风险。同时, 为了鼓励支持农民参与农业科技试验的积极性, 凡是承担试验示范的农户还有一定的试验补助 (包括种子、肥料、误工等各方面补贴) 。2012年, 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及各类蔬菜作物设置新品种观察试验、引进试验、区域试验等各类试验15个, 建立各类良种示范田0.09万hm2, 通过试验、示范引进了一批高产、优质的新良种, 带动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步伐。

㈢加大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力度, 依托项目建设, 促进良种发展进入“十二五”以来, 在农作物引、试、推广方面加大了项目争取力度, 先后引进实施了《秦州区脱毒马铃薯全覆盖项目》、《马铃薯一、二级脱毒种薯繁育项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马铃薯基地建设项目》、《旱作农业项目》等;与科研单位合作实施《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 (区) 项目》。辖区内的丰裕种业公司充分发挥了企业种源的自身优势, 多方争取到《马铃薯原种网棚建设项目》、《马铃薯仓储建设项目》和《秦州区小麦、玉米繁育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与推广, 极大地促进了秦州区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作物良种率的提高, 加快了良种的推广和更新。2011年和2012年依托项目, 在生产上推广、示范了天薯8号、9号、10号, 陇薯6号、7号、10号、11号等马铃薯新品种;兰天26、27, 中梁28号、29号、30号等小麦新品种;天油7号、8号, 登海3521、正大12等玉米新品种。目前共计推广了25个新良种, 推动全区粮食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 项目的实施促进了良种推广体系建设, 逐步在秦州区形成原种、一级种、二级种和生产种子一套较完整的繁育体系。

㈣加大农业保险的投入力度2012年, 秦州区针对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对秦州区马铃薯的种植进行了投保保险, 全区共种植0.74万hm2, 今年已投保0.33万hm2。秦州区将不断加大和摸索农业的保险投入, 加大各类作物种类的投保, 让农民明白农业保险的重要性, 同时也能调动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四、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秦州区农业科技创新与良种推广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㈠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总水平还不高, 存在很多跟踪式、模仿式的试验, 甚至还有很多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试验。

㈡农业科技投入相对较小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较小, 各级农技部门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特别是对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推广等基础性和公益性事业的投入远远不足, 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㈢农技推广服务不足乡镇级政府普遍注重抓产业, 对粮食生产, 特别是对农作物新品种认识不足, 所以对农作物良种推广的力度不大。

㈣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条件建设薄弱、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完善的鼓励创新机制等问题, 推广能力落后于生产和农民的需要。

㈤加快农业推广服务的体系不健全目前, 在农村从事生产的劳动力群体普遍年龄较大, 文化水平偏低, 给农业新技术推广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相当一部分乡镇级农技推广单位多忙于行政事务, 无暇顾及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 人员过度精简, 农技推广服务受到冲击, 缺乏向农民传授科学种养技术的农技服务人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 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严峻问题。

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近年来, 尽管引进了新品种, 示范园建设、招商引资, 但还未形成规模种植, 在短期内仍未发挥巨大效益。

㈦农作物生长周期季节性强, 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广难度较大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 从程序上讲, 周期长, 有些一年种植一次, 病害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品种的推广速度, 部分品种刚大面积推广就发病, 给推广造成了困难。

五、今后天水市秦州区农业科技创新与良种推广工作的设想及建议

㈠今后天水市秦州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设想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手段, 实现现代农业。一靠政策, 二靠科学, 三靠投入。在科学技术措施中, 使用良种是关键性的措施, 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提高认识, 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加强农作物的体系建设和网络建设, 特别是乡一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采取切合实际的办法, 加速农作物良种的推广。今后努力做到农民用种基本实现良种化, 使良种普及率再增加两个百分点。重点抓好冬小麦高产、优质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进一步提高秦州区粮食品质。计划年引进10个小麦新品种 (系) , 年设置试验3个, 示范品种6个, 面积0.004万hm2, 新品种繁殖面积0.007万hm2, 年更新更换0.13万hm2~0.2万hm2, 到2014年累计更新更换0.67万hm2~1万hm2, 粮食增产1×109kg。玉米品种计划年引进6个新品种, 年设置试验3个, 示范品种4个, 面积0.03万hm2, 年更换面积0.53万hm2。马铃薯品种计划年引进4个新品种, 年设置试验点3个, 示范品种3个, 面积0.03万hm2。一、二级脱毒种薯扩繁面积0.11万hm2, 保证全区脱毒种薯全面覆盖。油料作物 (油菜、胡麻、葵花) 品种计划引进8个新品种, 年设置试验点4个, 示范品种3个, 面积0.03万hm2, 年更换面积0.4万hm2。

㈡今后天水市秦州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

1. 要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 切实摆上农业推广部门的重要位置。首先, 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 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其次, 要加大领导力度, 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真正落实到各级党政领导抓发展的具体决策、部署和行动之中。

2. 要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作为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强劲支撑。建议农业推广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 切实加大优良品种、高效栽培、设施种植和推广应用的力度, 加快实施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技术创新, 尽快形成一批技术新、工本低、效益好、实用性强、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设施栽培模式,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技术领域。

3. 要把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推进科技创新的“源头工程”。一是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实施特殊政策, 吸引科技人才从事科技开发和科技创业;二是靠市场机制用好人才, 支持科技人才以创新成果实行技术入股形式, 让一流人才和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三是用激励措施盘活人才, 鼓励和引导行政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面向基层、企业和农户, 到生产第一线去从事技术服务、项目承包, 创办科技型企业, 改变科技人员坐机关、翻书本、闭门造车编论文的现象。

4. 要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载体和平台。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 全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 充分利用院、校、所的人才资源、成果资源和信息资源, 通过专利转让、投入合作、委托开发, 共同推进秦州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

5.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 以及新品种、新良种的引进和推广, 进一步加大脱毒马铃薯、旱作农业等新技术推广力度

六、今后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及主要采取的对策

㈠今后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有些农技部门和农业推广工作者的科技创新意识比较淡薄, 在工作中并没有牢固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问题。科技创新与项目推进工作融合不够紧密, 在加大项目引进时一般比较注重对资金的引进, 而忽视了技术, 不注重创新产品特色及培育自己的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2.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推广工作比较薄弱, 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大多数基层农业推广单位, 还一直沿袭传统方法, 运用行政手段推广农业技术, 虽然一部分部门与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但合作的层次大多停留在技术咨询层面上, 很少建立稳固、长期的技术合作联盟。

3. 科技人才资源比较匮乏。大多数的乡镇以下的科技服务网络不够健全, 普遍缺乏年轻的科技带头人, 一线科技力量亟待加强, 特别是基层农技队伍知识更新缓慢, 缺乏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4. 科技创新机制不够完善, 科技投入不足。秦州区良种推广部门只有事业人头费, 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支持力度不够。

㈡今后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中主要采取的对策

1.大力培训农业科技人才, 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广泛开展种子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让农业科技人员能够学得会、下得去, 不断摸索适合秦州区农业发展的种植模式和农业新技术, 真正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同时, 以提高农民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 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加大种子科技创新的推广, 加强村干部、农业种植大户、种子经营人员的培训等。不断发展优势产业,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尤其是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 才能提高单产,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2.依靠种子科技创新驱动, 不断完善秦州区现代种业体系建设。加大秦州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的投入和政策扶持, 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鉴定, 鼓励育种人和种子企业,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突破性的优良新品。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品种审定、保护和退出制度, 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套牌侵权、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

3.不断摸索和加大科技创新的种植模式, 加大良种良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市场为导向, 结合秦州区山多地少、山多川少、山多水少的地理形态, 大力发展良种良法的集成配套, 要把推广优良品种同实施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农业、机耕机播及病虫害防治等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效益。

综上所述,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 农业科技创新与良种推广的不断发展关系到社会全局, 所以农业一线部门基层工作者要转变思想、积极进取、与时俱进, 为秦州区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良种推广工作的根本动力和手段。为此, 作者初步调研了天水市秦州区农业科技创新在良种推广工作中的现状及具体措施, 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设想。

3.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42-1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的,有着它的必然性。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向农民朋友推广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农作物产品,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1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要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种种方法,让农民朋友认识到农作物的重要作用,了解农作物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将优秀的、正确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技术在推广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

1.1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人才的储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严重的缺陷,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较低,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积极性不高。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现了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1.2 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推广接受程度较低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农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集中,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又因为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难以理解,使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阻力。

1.3 个别领导的认识不到位,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资金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各别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必要的物质与资金上的支持,挫伤了推广工作的积极性;而在政策上的一系列措施,又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热情。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其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了不便。

2 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2.1 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

农业技术推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无论是领导还是农民都应该积极的配合,但是一些领导和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还很浅薄或是根本没有认识,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让所有人都真正的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让他们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提高推广工作的效率,尽快的完成推广工作的目标。

2.2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廣人员的培养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顺利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推广人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让他们在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价值的基础上,加强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他们都成为“专家”,可以更好的解决推广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尽快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

2.3 加大投入,建立监督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了确保农业技术推广能够持久、稳定的推广下去,除了上面我们所谈到的几点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的投入、物质的投入以及人员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才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不会因资金、人员匮乏等人为原因而中途夭折。另外,为了确保资金的投入能够到位,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职,还应建立监督机制,对资金的流入、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才能保证物尽其用,人尽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

3 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工作,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不但可以解决生存问题还可以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传志.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2).

[2] 王宏艳,郜云飞.关于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榆林科技,2008,(2).

[3] 张萍.关于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7,(02).

[4] 黄保结.最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全书(第二卷)[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

4.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篇四

X书记、各位领导:

当前农业现代化的特出问题之一是农业和农村的快速发展与人才队伍的相对滞后。基层和农业部门反应很大,进一步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根据这次主任会议议题,我局进行了专题调研,召集部分乡镇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和基层农业服务单位同志进行座谈,并赴浙江学习先进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经过多年摸索、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公益性、经营性和帮扶性三种推广模式,较好地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了农技推广的针对性,也兼顾了新技术应用的导向作用。通过积极开展宣传发动、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推广了适用于我市的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水稻新品种及其机插高产载培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蔬菜新品种及其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穴盘育苗技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在畜禽、水产新品种及其集约化饲养技术、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等方面收到良好成效,奠定了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这其中,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付出了辛勤劳动,通过包村联户、“一村一品”,技术培训等扎实工作,有效推进了农业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存在问题

应该看到,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薄弱之处,从市、镇、村,农技人员呈倒金字塔形,基层农技人员严重缺乏。一是镇(街道)农技人员编制偏少,同时,非农专业人员占编超编情况较为普遍。二是基层农技人员队伍不稳,存在随意抽调农技人员从事其它工作,事实上忽视了农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专业性。三是基层农技人员逐步老化,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结构老化,约**%农技人员超过45岁。四是农技推广经费得不到保障,基层农技单位要兼顾经营创收,人心不稳,精力不够集中。五是农技推广机制也不够完善和灵活,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三、几点建议

I.定编,定岗,定责,职责到位,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人员落实开始,人员不落实,一切都是空谈。一是人员落实,定编定岗。疏理一下各镇(街道)农技人员编制情况,尽快恢复和落实到位,做到定编定岗、在编在岗,落实到位后,人员岗位上墙公示。做到这一点,首先市里要有明确意见,明确要求,其次各镇(街道)要有明确态度,明确观念。人员落实是检验各级政府是否真正重视农业的一杆标尺。二是明确职责,职责到位。农技人员岗位职责一定要明确,岗位的技能要求一定要明确,做到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规范,有效履行职能。三是明确服务内容,强化绩效考核。明确岗位农技员的服务责任区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并量化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岗位续聘等挂钩,有效激发农技人员积极性。

2.特点、特色、特出,统筹服务。由于农业的多样性,基层农技服务机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实行各镇(街道)特出重点,彰显特色,统筹服务。一是各镇(街道)根据自有农技人才专业特长和本地农业产业特点,特出一至两个农业技术重点,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形成农技服务特色。二是统筹农技服务资源,实现跨区域农技服务。市级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农技服务面向全市,提高服务能力,综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能。三是形成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按照“提高市一级、强化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总体思路,通过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服务条件、完善运行机制、畅通技术渠道、强化队伍建设等措施,建立起市级主导、镇级主体,村级配合,户级参与的“四级联动”农技推广体系。

3.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相结合,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以政府构建为主体,以强化公益职能为主导,以开展多元化服务为宗旨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不断提高和完善上述“四级联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能力与水平,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生产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技术优势,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专业生产组织进行农业技术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倡导成立合作联社、产业联盟、公司+农户等联合联营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专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技术服务,可以极大完善、覆盖和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第三是推进示范园区和标准化建设。通过科技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推进农业技术进步,通过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创新和实现高品质、高效益、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4.强化人才政策保障,为农业科技进步奠定坚实基础。拓宽思路,完善政策,营造良好氛围,让农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一是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运行经费全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证农技人员工资、福利和办公设施,实现基层农技人贝留得住。用得上,稳得住,做到爱岗敬业,经费落实是检验各统政府是否真心重视农业的块试金石。

二是实行农业科技学培养农技人才,人才定向养策略。

通过高考体制规范操作,邦优录取,吸引一本优秀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领城,收到极好效果。三是强化农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工作。即加强农技推广

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推广,关健是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5.务实创新,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点很多,科技创新是重要一环,其中,互联网+时代的农业信息化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和农业组织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各种服务于农业农村的电子商务平台,对于提高农业的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十分重要,对于全面推广农业技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扩大农产品销售和增强

5.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篇五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的,有着它的必然性。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向农民朋友推广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农作物产品,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要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种种方法,让农民朋友认识到农作物的重要作用,了解农作物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将优秀的、正确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技术在推广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

1、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人才的储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严重的缺陷,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较低,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积极性不高。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现了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降低

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2、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推广接受程度较低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农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集中,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又因为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难以理解,使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阻力。

3、认识不到位,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资金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各别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必要的物质与资金上的支持,挫伤了推广工作的积极性;而在政策上的一系列措施,又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热情。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其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了不便。

二、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1、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

农业技术推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无论是领导还是农民都应该积极的配合,但是一些领导和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还很浅薄或是根本没有认识,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

宣传工作,让所有人都真正的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让他们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提高推广工作的效率,尽快的完成推广工作的目标。

2、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顺利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推广人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让他们在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价值的基础上,加强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他们都成为“专家”,可以更好的解决推广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尽快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

3、加大投入,建立监督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了确保农业技术推广能够持久、稳定的推广下去,除了上面我们所谈到的几点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的投入、物质的投入以及人员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才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不会因资金、人员匮乏等人为原因而中途夭折。另外,为了确保资金的投入能够到位,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职,还应建立监督机制,对资金的流入、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才能保证物尽其用,人尽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

6.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篇六

对镇推广设立村级便民服务处的调查与思考

对xx镇推广设立村级便民服务处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便民服务处是县、镇两级(行政审批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的延伸与拓展,也是村级便民服务的窗口。6月,xx镇xx村在全市首家成立村级便民服务处,对村民委托事项进行全程代理。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实践,今年上半年,该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其做法在全镇予以推广。目前,全镇22个村均成立便民服务处,初步构建起了“知民情、解民忧、方民便”的新型便民服务机制,开创了为民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一、工作动因 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政府管理从行政命令型逐步向公共服务型转变。xx是xx县经济发达乡镇,市场经济起步较早,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客观上迫切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改进服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试行村级便民服务处做法,能有效节省群众办事时间与精力,提高办事效率,进而也改善了区域性投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行政村调整的需要。xx镇原有个行政44村,20,经调整后为22个行政村。调整后的行政村村庄规模和村民数量都有了较大的扩张。如xx村,由原先的4个村合并,合并后,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村民总数为1678人。由于单位行政村内村民数量的激增,村民委托办理的事项也相应增多,再加上有不少村与集镇、县城距离较远,村民到集镇、县城办事较为不便,这些都为村级便民服务处的设立提供了客观条件。 3.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随着效能建设的逐步深入,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工作效能虽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改善,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办事拖拉,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现象,群众对此存在一定看法。另一方面由于老百姓对办事部门不熟,办事程序不清楚,往往要跑好几趟才能办好事情,费工费力,增加开支,心有怨气,影响了老百姓对政府部门的满意程度。村级便民服务处的设立,在老百姓与政府部门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有效地改善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 二、主要做法 1.构建服务载体。在镇一级深化了便民服务窗口,在村一级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处, 专门设立服务热线,要求做到人员、场地、设施三到位。服务处人员由村干部和驻村指导员共同组成,具体操作一般以村文书为主,像xx村专门有两位原小村退下来的文书专职从事服务处工作。办公场地原则上要求单独设立,并挂有醒目的牌子。同时配备相应办公设施,汇编相关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申报表格等工作资料。目前,全镇22个均按照“有房子、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有记录、有考核”的要求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处。 2.明确服务内容。便民服务处按照一切方便群众的原则,把各类与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民政、计生、公安、土管等项目和社会矛盾调处、社会保障服务等都纳入服务范围,努力实现手续审批、矛盾调处、帮扶救助三位一体。具体来讲,主要涉及五项内容:一是证照代办服务。主要包括建房审批、计划生育审批、居民身份证办理及补办、电话安装申请、户口迁移审批等;二是咨询指南服务。主要包括法律、政策、农技知识、市场信息、外出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咨询;三是公益事业服务。主要包括殡葬事宜代办联系,计生、扶贫帮困、环境卫生,通讯和水、电、路、厕等村级基础设施的建设维修等;四是民事调解服务。主要包括抚(赡)养、继承、债务、房屋宅基地、交通事故等方面的纠纷;五是村民致富服务。主要包括农业种养殖结构调整、优良品种引进、生产技术指导、农副产品促销和个私企业兴办中涉及用地用电的审批、产品开发、贷款协调等的服务。 3.规范服务程序。全程代理按照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程序,规范化办理。服务处对群众反映的涉事项全部予以受理,一一登记。像xx、xx等村都专门设有记录本,把每次服务的时间、对象、内容、解决途径及办理结果详细记录,并整理存档。对能够实行代办的事项,在向群众说明必要的办理要求和程序基础上,承诺工作期限,实行全程代办,承办事项办结后,及时将办理结果通知委托人,并请委托人在承办单上签字,凡是涉及费用代收的,一律出具书面收据,办结后与农户按实结算;对不能办理的.,按照政策规定进行必要的解释,争取群众理解;对超越代办范围的,指导群众到相关机构进行办理。 4.健全相关制度。实行首问责任制,首问责任人认真记录群众申请委托事项,出具承办单,并负责申请委托事项的全程办理或及时移交给有关承办人,对群众提出的服务事项做到“一册登记、一人负责、一个答复”。实行服务承诺制,把代理事项、办理程序、工作职责以及受理人员名单等记录在册,按承诺时限进行办理。实行限时办结制,对可当场办理的申请委托事项,做到即收即办;对需现场勘查或其它不能即办的事项,视情况明确办结时限;对不能办理的事项,在承办单上写明原因并签名。实行镇村联合办公制度,由各村便民服务处牵头,有关办公室业务骨干参加,定期到村进行服务。实行班子成员联系制度,每个便民服务处落实一名镇班子领导进行联系结对,并落实联系领导和服务处工作人员不定期交流沟通机制,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对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处理。 三、初步成效 1.增强了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成立村便民服务处这一服务平台,全镇广大村干部和驻村指导员积极参与到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中来,很多干部把群众的难事、杂事作为自己的份内事来做,增强了快办事的意识。如双山村一村民因对开店申请工商注册登记的程序、手续不知情,几次跑上跑下还是未果。村干部知道此事后,主动上门全程代理,三天时间就办完了全部手续。一些群众深有感触地谈到,现在村里工作发生了“五个变化”:由群众跑变为干部跑;多次办变为一次办;拖着办变为主动快办;随意办变为规范办;被动接受监督变为主动听取意见。 2.提高了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通过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机制,提高了村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相关知识的自觉性,提升了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和为民服务的能力,增强了执政能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xx村干部为能给村民群众提供致富发展方面的服务,专门邀请县农业局、林业局等专家到村里进行花木种养、鸡鸭养殖等培训。龙尾山村村干部依据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无偿为企业和村民提供法律服务。 3.坚持为民办实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实行全程代理,镇村干部扑下身子为民办实事, 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行全程代理以来,全镇共受理各类求助电话上千个,办结率达99%,回访率100%,满意率99%。xx村立足实际,认真抓好咨询、帮扶、保障、调解、服务等代理项目,为群众代理证照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报销、户口迁移等135人次,为民办实事40余件,化解矛盾10余起。xx村与集镇相距相对较远,群众办事不方便,村里提出了让村民们“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的服务承诺,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现在村民有事就会想到村干部,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密切。 四、思考与展望 1.要处理好责任无限性与能力有限性的矛盾。村级便民服务处是展示镇村干部形象的“窗口”,在机关效能建设中承担着较大的责任。责任的无限性既表现为服务处自觉主动地承担相当多的职能和责任,又表现为群众对服务处的依赖和无限期望。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强化。许多群众认为,既然是便民服务处,应该什么事都能办,什么事都应该办。但是,服务处具有的管理资源、物质手段十分有限,再加上本身知识水平所限,要做到领导满意、群众满意有一定困难。在今后的实际运作中,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一对矛盾。 2.要处理好依法与便民的矛盾。依法开展服务工作是前提,便民利民是原则。具体代理服务中,可能有些群众委托的服务内容有违现行法律法规,原则上肯定不能予以办理;有些委托内容虽与一些具体条款有出入,但经过合理变通可以办理;有些委托项目则完全属于服务处承诺的范围,在实践操作中,这个分寸和尺度要把握好。 3.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矛盾。任何一项管理都要核算成本与效益。没有相应的物质投入,就不可能有高效的产出。通过建立便民服务处,投入的是人力财力物力,产出的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是政府为民亲民的形象,是共产党执政的民意基础。按照目前县委的精神,为减轻村一级负担,对村干部的职数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便民服务处的成立却要相应增加村干部职数,这可能也是今后村级便民服务处长期生存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4.要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目前,xx县与各镇(街)、局办已建成了电子政务网络,相当多的文件收发、请示报告等内容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村级便民服务处的成立,为村与镇、乃至村与县之间的电子政务网络建立提供了契机。今后对村级便民服务处的发展要多朝电子政务方向努力。

7.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篇七

一、2012年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工作回顾

1.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012年7月16日至8月20日县政府组织的工作组验收:全县36个乡镇大春共完成农业科技示范片95个、27 580亩, 占目标任务23 930亩的115.3%。其中:茶叶为4 500亩、粮油菜15 050亩、食用菌600亩、水果核桃3 200亩、中药材1 730亩、银杏1 800亩、油橄榄700亩。

2.成效

(1) 粮油单产大幅度提高全县示范区油菜亩产达到了230kg, 比传统种植亩增产60kg, 增幅35.3%;马铃薯亩产达到了2 400kg, 比传统种植亩增产400kg, 增幅20%;玉米亩产达466.7kg, 比传统种植亩增产100kg, 增幅27.3%;水稻单产达550kg, 比传统种植亩增产50kg, 增幅10%。

(2) 农产品质量得到提升示范片粮、油、菜产品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水产品、油橄榄达到有机食品标准。全县共认证有机生产基地30 641亩, 建成有机示范基地6个, 认证有机产品4大类。经过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抽检, 我县90个农产品样本全部合格。

(3) 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1) 食用菌袋料香菇6 000万袋, 产量达到6 000t, 产值3.6亿元, 同比增加20%;完成黑木耳1 000万棒, 产量达到500t, 产值0.4亿元, 同比增加1倍;种植竹荪5 000亩, 产量达到250t, 产值0.5亿元, 同比增加20%;种植灵芝500亩, 产量550t, 产值0.33亿元。

(2) 茶叶面积达到15万亩, 产量达2 300t, 产值2.3亿元, 同比增长10% (其中春茶产量同比增长29%, 达到700t, 产值9 800万元) 。

(3) 中药材面积25万亩, 投产面积8万亩, 蕴藏量达2万吨以上。主要有天麻20万窖、杜仲13.5万亩、黄柏3万亩、厚朴2万亩、柴胡3万亩, 产量1.4万吨, 产值0.984亿元, 。

(4) 油橄榄面积8万亩, 实施核桃高接换优2 000余亩, 开展高接换优1000亩, 产量500t, 产值500万元, 同比增长56.3%。

(5) 水产养殖生态水产养殖面积7.7万亩, 其中大湖网箱养殖3 900箱、围栏养殖8 000亩、池塘养殖300亩, 完成水产品产量2.05万吨, 同比增长12.6%, 水产品总产值达到1.2757亿元, 同比增长4.6%。

(6) 畜牧生猪出栏23.47万头, 畜牧产值预计可达3.274亿元, 同比增长4.8%。

(7) 其他新栽银杏大苗20万株, 累计栽植银杏大苗81万株;新建山桐子基地1.5万亩。

3.措施与方法

(1) 党政重视、组织保障一是党政主抓。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向此德要求“全域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上升为县委、县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十条意见》, 对农业科技示范提出了专门要求。成立“青川县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研究部署农业科技工作。县委主要领导两次主持召开会议, 专门研究农业科技示范工作, 并作出指示和部署, 要求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县36个乡镇建立了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 副书记、乡长任副组长的科技示范推广领导小组, 各相关部门制定了实施方案, 明确了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 做到任务目标层层分解, 责任到人, 落实到村、到户、到产业和田间地块, 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的组织保障, 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政推动农业科技示范的新机制。二是目标管理。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2012年大春粮油生产的意见》, 明确了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目标和任务, 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2012年, 全县共规划创建农业科技示范片23 930亩。其中:茶叶4 450亩、粮油菜12 197亩、食用菌400亩、水果核桃3 233亩、中药材2 050亩、银杏园套作1 100亩、油橄榄500亩;开展农业新技术培训60 000人次。要求技术干部在科技示范片建设中要认真抓好“三深入”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和“三落实” (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服务) , 切实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三是科技培训。实施新型骨干农民培训工程, 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各类农民教育培训, 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核心农民和农民企业家;加强农技队伍建设, 制定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规划, 建立经常性教育培训制度, 分级分类实施年度培训计划, 选送基层农技骨干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修深造, 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开展新村规划建设管理培训, 继续实施浙江长效智力帮扶项目, 重点对全县乡镇村社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基层人员开展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知识培训, 进一步提高其理论和管理水平。青川县将培养职业农民4 000人、农业农村服务从业人员7 000人、创业农民500人,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次, 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00人次。四是分片包干。县农业局开展了“领导包片、科技干部包乡”活动, 实行局长负总责和分管领导包片责任制, 局班子分管领导分片负责, 具有技术职称的36名科技干部负责36个乡镇科技示范片的技术指导和科技推广工作。五是督查督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加大对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的督查力度, 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实行了月通报、季督查、半年检查制度。县政府成立了检查组, 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 将检查组成员分成4个小组, 对全县科技示范片建设进度、质量进行检查, 对建设进展缓慢, 未按标准建设的乡镇, 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进行通报。六是逗硬考核。县政府制定了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考核办法和《农业科技示范片检查综合评分表》、《农业科技示范片验收综合评分表》, 将示范片建设内容细分为4个大项、8个小项、22项评分标准, 按百分制细化进行管理, 按照建设进度进行评分。将农业科技示范绩效纳入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 逗硬奖惩。专门就科技示范工作, 每年安排20万元资金进行单项目标奖励。

(2) 稳定投入, 资金保障全县从2011~2013年, 每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 000万元, 给每个乡镇直接安排20万元, 集中用于科技示范片建设。全县已整合涉农资金1.2亿元, 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

(3) 创新机制效果保障一是党政、支部、协会共建。三锅、骑马乡、七佛等地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孔溪乡实行党员干部示范种植大棚蔬菜, 并联系大棚, 帮带、培训菜农, 成立了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 制定了党支部工作职责, 对蔬菜种植户挂牌进行技术指导, 形成了“专家+党员+农技人员+示范户+专业协会”五方带动模式。二是产、学、研结合。积极与中茶所、四川省农科院等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 围绕粮油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 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制。在黄坪乡建设“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百万亩示范片”, 该乡充分利用震后板房拆出土地进行复耕, 建成了200亩玉米高产示范片, 主推了“马铃薯套作玉米、玉米膜侧集雨节水栽培、增密增肥等高产栽培新技术”;推广了“生物导弹和性诱剂防治玉米螟”、“毒饵站灭鼠”等绿色防控技术;选用了川单青贮一号、神株7号、种都100等玉米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 新品种的增产率达到40%以上, 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显著提高。三是基地管理。在孔溪乡科技示范片, 为强化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化建设, 突出主导产业发展, 专门制定了《大棚蔬菜生产基地管理制度》, 对示范片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和技术培训、农产品安全生产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实现了科技示范片农户生产经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四是表彰激励。县委、县政府制定了《青川县2012年度单项目标考核办法》, 把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任务纳入目标考核, 对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 年终进行奖励。孔溪乡党委、政府, 为鼓励大棚蔬菜示范片种植户, 建立了奖励机制, 对达到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 且亩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起到良好带动示范的农户, 政府以奖代补每亩300元。年末由乡、村、社和菜农代表评选10户种菜明星和10户种菜能手, 由乡政府每户奖励500元。五是全程服务。孔溪乡在大棚蔬菜科技示范片开展了“党员帮扶户、示范户帮扶户、技术员帮扶户”三结合帮扶活动, 对示范户一对一进行技术指导。每个蔬菜大棚前都挂有一个“生态蔬菜发展党员带帮户”标示牌, 上面标有技术指导员的姓名、联系电话、技术职称等信息, 现场对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 还可通过网络和电话, 24小时为示范户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县农业局编印了《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大棚蔬菜栽培实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实用技术手册》共3.1万册, 发布病虫预测预报12期、病虫防控电视预报6期, 及时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

4.存在的问题

(1) 个别乡镇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组织实施不力、示范效果差认为示范片建设仅是部门和农技员的事, 任务安排下达就算了事。

(2) 部分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缺编、缺员、不专 (专业人员) 、他用 (专业人员抓非农技工作) 问题制约农业科技示范和推广据调查:蒿溪乡缺编;有编缺员的乡镇有孔溪、木鱼、桥楼 (借调) , 有编有员不专的乡镇有乐安寺、茶坝、大坝、红光;木鱼、大坝、孔溪乡镇原有专业农技员分别调到骑马、瓦砾从事广播、计生等非农技工作;部分乡镇统一安排农技员驻村, 无法集中精力抓农技;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县与乡镇两级沟通不顺、信息不畅、配合乏力现象较为突出。

(3) 示范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示范片重点不突出, 多、杂、散;个别示范片投入少, 虽有规模, 但质量不高, 示范带动不强;个别乡镇宣传培训不够, 影响示范片的效果发挥。

二、2013年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深化认识, 增强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工作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 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 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开展科技示范是推进生态农业、特色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 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进一步强化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落实领导带头亲自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的制度。

3.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实施方案围绕生态农业、特色产业把单项适用科技集成组装配套, 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尽快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解决部分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缺编、缺员、不专、他用问题。

5. 强化目标管理进一步明确任务, 落实责任。坚持将示范任务纳入各级考核。

6. 提早规划和部署提高示范建设标准和质量, 多出亮点。

7. 进一步抓好技术培训强化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乡, 搞好服务。

8.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八

摘要: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新疆农村信用社逐渐摆脱了资产质量产、资本实力弱、盈利能力不足的局面,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调查,深入分析了新疆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制度、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并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新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调查;思考

新疆农村信用社于2004年改革启动以来,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权改革稳步推进,内控制度日趋完善,贷款质量明显提高,经营能力日益增强。通过改革新疆农村信用社总体上步入了良性发轨道,在支持地方“三农”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由于受体制、机制以及自身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新疆农村信用社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进行化解。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现有管理体制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的提高。当前自治区联社在管理农村信用社过程中,其行业管理职能和各法人单位自主权间存在冲突,管理上的行政干预较为明显。自治区联社对县联社拥有绝对控制权,沿用行政管理模式,对县联社实施扁平化管理。从目前情况看,县联社只具有名义上的法人资格,无论是人事安排、工资分配,还是业务开展、贷款发放等方面均由省联社来管理和审批,限制了县联社的自主经营,制约了决策效率的提高。

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督约束机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一是三会制度形同虚设。新疆农村信用社普遍建立了“三会”及其规章制度,但从新疆各地农村信用社“三会”制度的运行情况来看,社员大会、监事会并没有发挥其在“三会”中应有的作用。社员大会作为农村信用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其在人事、财务、业务等重大问题上的决策权基本丧失,社员大会的存在仅仅是形式上的需要。二是监事会职能作用缺失。监事会中的非职工自然人监事人选由理事长、主任商定,内部职工监事缺少监督的独立性,而且监事长在行政级别上完全由理事长控制等现象,使得监事会很难做到独立于信用社利益之外,对经营管理层及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三是决策中“一长独大”。农村信用社的理事长事实上是由自治区联社考察确定的,造成理事会和理事长只对省联社负责,而无需对社员大会负责。而且大部分联社的理事会同高级管理层的权限与自责分工不明确,“一长独大”依然普遍存在。

3.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股权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农村信用社不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增资扩股的力度,规范股本结构,资本实力得到明显的增强。但从目前新疆农村信用社的股权结构看,存在明显的“两多两少”的特点。一是自然人股多、法人股少。农村信用社的绝大多数股东是农民和社会自然人,自然人股在总股本中的占比超过了60%,而且每股金额较低。二是是资格股多、投资股少。资格股在总股本中的占比超过了50%,而且占比不足50%的投资股中,主要为短期投资者。这两方面的因素,加之农村信用社股权管理不规范,退股存在明显的随意性,使得股本金的稳定性较差,抵御风险的有效资本金明显不足。

4.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够,风险控制的有效性欠缺。目前,自治区联社制定了105项制度,不断规范新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但从政策执行情况看,各地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重形式、轻落实的现象,而且内控管理人员兼岗现象较为普遍,使内控制度的执行效率大大下降。在制度落实中重视对普通员工的监督检查,而对管理层则疏于监督约束,并且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在农村信用社业务开展中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此外,新疆农村信用社总体的人员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也使得制度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5.农村信用社在经营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一是历史包袱较重、化解困难。新疆农村信用社虽然通过央行票据置换了部分不良资产和历年亏损挂账,化解了部分历史包袱。但投向德隆系的大量资产已基本形成损失,新疆农村信用社目前的资金实力无法消化吸收这部分损失。而且由于历史统计数据失真,存量不良贷款仍然较高。二是不良贷款发弹压力较大。部分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粗放经营、贷款风险管理薄弱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导致新增贷款风险开始显现。三是贷款集中度风险较为突出。新疆农村信用社在确保“三农”资金需求的前提下,贷款投放“垒大户”现象普遍存在,而农村信用社现有的风险管理能力又不足以有效控制风险。四是盈利能力较差,部分机构处于微盈甚至亏损的状况,而且盈利能力增长空间有限,中间业务发展水平较低。较低的盈利水平使得新疆农村信用社自我积累能力较差。

二、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政策建议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提升资本实力。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职责,做到“谁投资、谁管理、谁负责”。一是选择适合新疆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产权制度,充分发挥农信社股东和法人的权利,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水平。二是优化股权结构。通过引进民间战略投资者,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改善目前股东分散、股权结构不稳定而导致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同时应努力提高股本中投资股和企业法人股的占比,有效改善股权结构。三是规范社员入股的相关政策,保持股本的稳定性,杜绝“存款化”股金以及其他增资扩股中的不合规行为和短视行为,提高信用社有效资本实力。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改变目前股东与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相脱离的现状,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股东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2.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分立式是三会制度有效运转的体现,农村信用社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应将初步建立的三会制度落到实处。一是选取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懂管理的社员代表,提升其经营决策中的发言权,确保社员大会的权利有效发挥。二是确保理事会的有效运转,发挥其在改革发展、利润分配和风险化解等重大问题决策中的作用。理事长要充分放权,充分发挥主任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三是确保监事会的独立性,真正发挥其职能。监事会行使职责应独立于理事会之外,使其工作更具客观性和公正性,非职工监事应能充分代表股东和社员代表大会的声音。

3.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内控制度作为农村信用社的“防火墙”,在经营风险防范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一是必须严格落实自治区联社制定的各项内控常Ⅱ度,并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二是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及时补充完善内控制度,防止在业务发展中出现内控制度监控漏洞。三是提升内控管理人员的素质,确保做到内控管理岗位专人转岗,严格禁止内控工作人员兼岗现象,确保内控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四是在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将信用社管理层和业务人员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防止出现对管理层疏于监督的现象发生。

9.我县农村用药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九

我县有5万多人口,其中70%居住在农村。农村药品市场供应情况的好坏,关系到农村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党的农村卫生工作方针的贯彻、落实。但我县农村目前用药的情况并不乐观,仍存在许多问题。

 

我县多数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直接制约着农民的用药消费,全县农民人均年药品消费才60多元。

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贫困农民生病之后往往是抗不过去才用药,并且买药专挑便宜药。一些乡村卫生院、诊所、药店等供药单位也是受经济利益驱动,采购药品时一味追求低价格,使药品质量存在很大隐患。这些问题具体反映在药品质量上,从深层次看反映在体制、政策,以及贫困落后的根源上。

农村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的现状销售使用过期失效药品。

在调查中发现,零售药店和县一级医院,通过换发许可证,内部执行常规性的报损销毁处理制度,销售和使用的药品在有效期内,并且多为近两年的生产批号,而单体药店、小型诊所甚至乡镇卫生院销售使用过期失效药品的问题比较严重,并且由于普遍实行拆零销售,农民见不到原包装上的有效期,一般难以发现药品失效。

销售使用假、劣药品。

在县城的药店和医院、诊所中,纯粹不含有效成分的假药比较少见,但未经批准擅自配制或购进的非法医疗制剂常能看到其踪迹。乡村的药店、诊所问题较多,某卫生院一次被查出头孢氨苄胶囊、吗叮啉等十几种假药,是院长从药贩手中购入的。一些基层医药网点不同程度地存在销售劣药的问题,除了前面提到的过期失效药品外,中药饮片掺杂掺假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些保健食品和所谓“性保健品”、“壮阳药品”,更是肆意标明适应症和主治功能,冒充药品,欺骗患者,谋取不义之财。

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

乡村诊所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大多是从东部省市的药品市场或无证经销处进货,普遍存在进货无发票,质量问题多,使用后不毁形就直接倒在垃圾堆或低价按废品出售等问题,存在不安全隐患。

尤其一些偏远落后、缺医少药的村庄,老百姓无医可看,致使人、兽同医同药,人用药质量无法保障。

药品经营条件简陋,流通秩序比较混乱。

调查中发现,药品经营企业大部分能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建立药品质量管理机构,药品质量验收、养护、储存、保管等制度和药品验收记录,药品质量基本能够得到保证。县一级多数医院药品管理也比较好。但是在乡村,药品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是:乡村药店和医疗机构进货渠道混乱。

据调查农村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一是从非法渠道和个体药贩处采购药品,无验收记录和合法票据,也无购销记录;二是进货无合同,没有质量保证条款,所购药品难以做到先质检后进货,药品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医院、诊所的自制制剂进入零售药店及基层医疗网点,扰乱了药品经营秩序。

药品经营管理不符合规范要求。

相当一部分农村卫生院所、诊所和零售药店的设施设备,与其药品经营使用规模和质量管理要求不相适应。无论是药房面积、仓储条件、专库的划分、温湿度的控制以及避光、防虫、防鼠、通风等设施条件基本没有达到要求。有的医院将必须冷藏的生物制品精制破伤风抗毒素常温下保存几个月;有的药品和生活用品混放;有的兽药、人药共营;有的中药饮片借斗串斗,顶替代用;有的西药仍用广口瓶储药,拆零药品的标识分装不按规范要求去做等等;因而造成药品积压浪费、霉烂变质、虫蛀鼠咬、过期药品延续使用等问题。

游医药贩流窜乡间,或承包门诊科室,摆摊“看病”,或上山下乡给医药网点“送药”。

不少基层医院、诊所经费紧张,经营困难,将门诊、诊所内部承包或对外出租,只管收费,放弃管理,任其胡为。游医药贩是联系制假用假的纽带,其祸害所至,扰乱了药品经营秩序,成为农村制售假劣药品和坑蒙拐骗群众的窝点。

贫困乡村医疗条件落后,药品供应网点少,农民看病用药困难。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乡村,地广人稀,故医药网点服务成本高,效益差。农民看病很不方便,远的要走10公里的路程。多数行政村没有药店,只有一个卫生所,医疗设施简陋,而且常常是一人身兼数职,看病打针卖药,医疗技术难以保证。而且农村医药专业人员极其缺乏,不能有效地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品。

药品监督力量薄弱,边远地区很难到位。

眼下药监队伍组建工作正在进行,人员还未完全到位,经费难以落实,执法装备还未配备。农村药品日常监管和应急案件的查处工作受到很大影响,药品市场秩序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理。

加上农村基层药品监管工作量大面广,情况复杂,问题较多,任务繁重,直接影响药监部门履行工作职责。

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的对策农村药品市场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涉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药监部门必须管好农村药品市场。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加大《药品管理法》在农村的宣传力度。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半数以上的基层用药单位主管人员不了解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及其相关法规,农民用药法律意识更为淡薄,发生问题时,不能用法律有效地保护自己。因此,要加大《药品管理法》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不仅要教育药品经营者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也要教育广大农民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依法用药的氛围,让违法销售使用药品者失去市场。

大力发展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农村药品零售网点少,群众买药困难,这不仅给非法经营者可乘之机,而且给监督管理造成一定难度。因此,要鼓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在县上设立药品配送中心,统一为基层药店供药;在乡镇开设零售药店,并将这些药店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要研究适当降低在行政村开办药店的准入条件,堵塞管理死角,使农村药品零售网点布局合理。

规范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经营行为。依法治药,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认真推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规范,督促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规范其购销、使用行为。要特别加强对农村小型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管理,帮助他们建立药品进货制度和程序,规范进货渠道。要加大对无证经营和游医药贩的打击力度,净化农村药品市场,确保合法药品进货渠道畅通无阻,从源头上保证药品质量。

协助农村基层大力推行驻店药师制度。抓好执业药师、从业药师、驻店药师考前培训工作,提高合格率,使县、乡药店有药师服务,能够指导农民合理用药。要积极培养农村药店从业人员,采取专题讲座、综合培训等多种方式,灌输专业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健全基层药品监管体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药体制的改革,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主体呈现出多样化,健全农村药品监管体系迫在眉睫。药品监管部门要把药品日常监管工作重点放在农村,要协同卫生、工商、公安、物价等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药品市场的监管,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

10.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篇十

4、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平台建设

一是建立“一主多元”的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体系。即以乡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等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多元化推广体系。

二是疏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的渠道。建立组织机构。形成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网络和以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主体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的全程服务,提高成果技术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技术转化交流会,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手中。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

三是整合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力量。一方面要组建好能切实履行公益职能的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应用队伍。另一方面要整合力量,鼓励企业、农民等参与农业技术成果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对农业企业、农民技术协会、种养大户参与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支持力度。

四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新型农民。要结合我市农村现有劳动力现状,鼓励大学生和青年农民工到农村创业,通过信贷等一系列措施,保证其创业资金的来源;同时对他们进行技术和经营方面的培训,让其尽快掌握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应用的相关知识及生产技能;同时要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树立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就是支持“三农”发展的观念。

11.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篇十一

一、调查概况

1.调查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对眼花缭乱的影视资源,作为教师,怎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收集和选择,怎样把影视资源有效融入教学中,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2.调查对象

本校16位语文教师。

3.调查项目

①语文课堂使用影视资源的认知情况。

②语文课堂使用影视资源的搜集和选择情况。

③语文课堂影视资源的运用情况。

4.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按以上三大项目编排了相应的6道题目,选项力求简明,便于16位教师快速作出判断。为了确保调查的真实性,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

课堂观察法。通过参加具体课堂教学活动,实地考察其中8位教师的上课情况,了解教师在课堂使用影视资源的表现。

5.调查目的

引导教师认识到影视资源的重要性,帮助教师分析课堂使用影视资源行为,总结教学经验。

探索有利于教师正确、有效使用影视资源的策略,让学生在“有声有色”中成长。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关于语文课堂使用影视资源的认知情况:

问题1:您平时看电影电视等视频时会留意和语文教学有关联的信息吗?

选择A会,占76%;选择B不太会,占21%;选择C不会,占3%。可能是因为自身专业的特点,大多数老师在看电影电视时,会注意到其中所含的语文知识。

问题2:您平时教学时会把影视资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吗?

选择A经常用,占66%;选择B公开课使用,占33%;选择C从不用,占1%。面对汹涌的影视文化大潮,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把影视资源引入语文课堂是充满时代气息、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并经常运用于教学实践。

关于语文课堂使用影视资源的搜集和选择情况:

问题3:您平时会积累和语文教学有关联的视频吗?

选择A积累,占43%;选择B不太积累,占49%;选择C不积累,占8%。43%的人能做到及时积累,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因为技术问题,或嫌费时费力,不能够做到看过后积累,把它化为自己教学的宝贵财富。

问题4:您运用影视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时,会选用哪一类资源?(多选)

选择A朗诵,占100%;选择B歌曲,占96%;选择C电影,占56%;选择D其他,占31%。选用朗诵歌曲的比例最多,他们认为这是能有效结合教学,符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的形式。选用电影的最少,他们认为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虽然蛮多,但因为电影播放时间较长,还需要加工剪辑,技术不够。

课例1:有位教师讲《再别康桥》,在分析诗歌意象的内涵后,播放了一段舞蹈表演《如此多娇》。这段影视资源与诗歌内容无论在时代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对学生来说只是看了一段舞蹈表演,再无其他的作用。

从以上数据看出,教师平时上课对影视资源缺乏精选。结合随机听课情况,发现选材有以下几个问题:①片子质量有问题:模糊不清,学生提不起兴趣,影响了后续知识的学习,用还不如不用。②选材不典型。所用影视资料与教材内容联系不紧密,不能够说明问题,目的不明确。

关于语文课堂影视资源的运用情况:

问题5:您课堂上使用影视资源时辅助的方法是什么?(多选)

选择A单纯播放,占68%;选择B问题引导,占35%;选择C设计解说词,占12%。

课例2:一个老师教《荷花淀》,上课一开始就播放影片,一下子用去30分钟,之后还回放了部分细节,一节课看影片的时间近40分钟,最后设置一个思考题讨论、布置作业,45分钟的语文课似乎变成了录像课。

在不少课堂教学中,影视资源喧宾夺主地替代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学生红火热闹一番,兴趣由文本的教学内容转向影视,而教学目标却根本无法落实。

三、思考

1.正确认识影视资源与教学的关系

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只能作为辅助的工具,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影视资源,应该以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力求使课堂教学声画结合,影音并茂,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假如教师不能留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去理解文本内容,与作者、作品对话,不能用影视资源来活化语文教学的话,那么学生的兴趣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真正地文本阅读兴趣就不能调动起来,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就得不到培养。所以说,教师绝对不能用影视作品来取代阅读主体的体验,不能让悠扬的乐曲、精彩的画面干扰了学生的思考,否则,热热闹闹的背后换来的只能是思考的冷冷清清。

2.建立影视教学资源库

成立搜集小组。影视资源数量庞大,此小组主要任务是“积少成多”,先熟悉了解语文教材,然后对应每个文本找出与之内容相关联的影视资料。可以是一部电影,也可以是一个片段,一段朗诵,一首歌曲,一个集锦。接着对找出的影视作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取舍、精选,舍掉那些偏离原著内容,主题表现偏差或创新质量较差的部分。

成立开发小组。影视作品良莠不齐,搜集小组选择的影视资料不一定对教学全有用,所以此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对搜集到的影视材料进行必要的剪辑、加工,删其枝叶,保留其中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主干,使之适合于教学。

建立影视教学库。影视资源开发费时费事,需要加强资源共享,建立影视教学库,其价值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数据库的建立必须把握方便快捷的原则,可以和教室的多媒体视频设备连接起来,以便随时使用。

3.指导学生观看影视资源

观前介绍。教师要在每次播放前,将相关知识,如时代背景、人物简介等进行介绍,也可设置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要求,有目的地观看。

观中点拨。教师要在放映中,对学生可能看不懂,想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必要的释疑、疏通,对重点的地方可以适时暂停,自配解说词,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

观后交流。观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作品深入理解。

面对丰富多彩的影视资源,如果教师能在收集和选择上做有心人,对影视资源有一定的鉴赏、迁移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中职语文课堂就一定能为学生开辟出一条声色绚烂的学习之路。

12.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篇十二

1 调查的内容及对象

调查内容:对拉萨地区五个粮食主产区曲水县、堆龙县、达孜县、墨竹工卡县及城关区的15个乡135家农户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情况, 包括农药化肥品种类、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及秸秆的处理等。

2 污染的调查分析

西藏拉萨地区主要农业污染来至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施用、流失产生的污染, 及农作物秸秆、地膜使用产生的污染。

2.1 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拉萨地区粮食主产区主要农物有青稞、小麦、油菜、马铃薯等。青稞主要品种有藏青320、藏青2000、喜拉19、喜拉22等, 小麦品种有山东9号、藏春951、日喀则23号等, 油菜有藏油5号、山油4号、墨竹小油菜等, 其中青稞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 种植方式各地都实行不同程度的轮茬。化肥和农药的施用, 都采取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

2.2 化肥污染情况

通过对拉萨地区五个粮食主产区农户的调查发现, 农业生产中化肥主要是生活生产中的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化肥品种有尿素、磷酸二铵。下面为被调查的五个地区每亩耕地面积平均用肥量统计表:单位 (斤) 。

根据有关文献报道, 化肥施用以后, 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只占放入量的40%~50%, 其中很大一部分损失在环境中, 并且形成了重要的污染源。施肥的方法是播种时拌种和下雨后追肥。在整个农业生产中, 化肥的利用率很低, 因此采取科学的施肥方法提高化肥的利用, 已成为拉萨地区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3 农药污染情况

根据《西藏统计年签》统计数据, 近10多年全区农药施用量变化不大, 平均每公顷施用量在4千克左右, 平均用量不大。在调查的农户中, 常用的农药品种有卫福、野麦畏、2, 4-D丁酯, 地虫杀星、敌杀死等, 还有部分农户用除草剂。虽然农药在农业生产病虫害防治, 农业增产中起重要的作用, 但是农药的利用很低, 仅有20%~30%, 约有70%~80%直接进入环境中, 造成环境水体及大气污染。农药的长期施用, 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生物, 使害虫形成抗药性, 而且农药残留在人畜体内不断的积累, 会造成人畜中毒, 影响人类的健康。

2.4 秸秆处理污染情况

在我区的农村地区, 农民对农作物产生的秸秆大都是采用焚烧的办法进行处理。由于农作物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碳、氢元素及有机硫等。特别是刚收割的秸秆尚未干透, 经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及烟尘, 在阳光下还可产生二次污染物。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对被调查的达孜县27家农户中, 80%的农户把秸杆用作家庭生活, 比如做饭和取暖, 还有一部作用喂养牲畜。对于秸秆的处理, 可总共分为2种方式:一是家用燃料, 焚烧量占总量的80%;二是喂牲畜、过腹还田, 占总量的20%。据文献报道, 黑龙江省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秸秆中, 有50%用于家庭燃用, 有23%用作饲料, 其中有3%过腹还田, 用于焚烧或废弃的大约占到21%。由此可见, 西藏地区的秸秆利用率还是很低。

3 防止污染的建议

3.1 加强环保宣传,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在农牧民中加强环境保护科学知识的宣传, 传授科学的施肥用药方法, 提高农牧民的环保意识, 减少盲目施用化肥及农药, 提倡使用与有机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减少农药施用量, 用生物防治的办法。

3.2 建立具有地域特色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国已经推广了20多年, 是控制农业污染, 是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重要举措。首先在区域范围内, 进行土壤调查, 取土化验, 了解土地基本养分情况, 然后根据田间实验, 形成不同农作物的施肥配方, 建立起区域测土配方数据资源信息库, 充分实现科学合理施肥的目的。

3.3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是防控污染最有效的农业发展方式, 结合西藏区域特点, 发展农-牧-沼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式, 把农业生产中的秸秆加工成饲料喂养牲畜, 牲畜所产生的粪便及生产生活垃圾制造沼气, 沼气余物再返回农田, 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链。

参考文献

[1]陈志军, 牟新利, 黄海翠, 等.重庆市万州区农业污染调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3) :228-229.

[2]田兴云, 冯德华.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6) :245-246.

[3]李伟华, 吴慧.周口市农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2) :99-100.

[4]张忠明, 周立军.太湖苕溪流域污染评价及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2 (34) :105-108.

13.对当前兵员思想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十三

今冬的老兵退伍工作即将开始,全市消防部队共有到期兵员88人,三期1人、二期8人、一期25人,义务兵54人。按照总队的要求,支队今年拟选取士官41人,复员退伍47人。随着复退工作临近,兵员思想比较活跃,队伍管理进入了重要时期。为切实掌握全市部队兵员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复退工作,确保部队的安全稳定,近日,支队组织人员对全体到期士兵的思想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现对有关情况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当前到期士兵的思想特点

(一)地方就业形势严峻,有留队意向人员的比例增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企业改制规模不断扩大,地方就业形势严峻。从今年开始,全国裁军20万,无形中增加了复员转业军人就业的难度。而士官特别是二期、三期士官的待遇相对于地方并不低,因此大部分到期士兵都想留在部队继续服役。从调查情况看,有55%义务兵想转为士官、72%士官想转为高一期的士官。

(二)本省、本市籍士兵想留在部队继续服役的增多。现有到期的88名士兵中,想留在部队的有54名,其中本省、市籍30,占55%。想退役的士兵有34名,其中本省、市籍的仅占29%。从了解的情况看,本省、市士兵认为,留在部队离家不远,回家探亲、找对象比较方便,能够就近照顾到家庭,在部队比在地方企业上班要强,愿意留在部队服役。

(三)一部分士兵想留在部队学技术、考学校。支队学驾驶的条件放宽到不同年限的士兵,使一部分无技术的士兵想留在部队找机会学门技术,将来回到地方有一技之长,好找工作。现在第三年的士官可以报考军校,因此个别第二年未参加考学的义务兵想转为士官,再找机会报考军校,继续在部队深造。

(四)农村籍入伍的和单亲家庭士兵想留在部队。按照《义务兵退伍安置规定》,农村籍入伍的士兵退伍后仍要回到农村自谋出路。且农村各项条件都比不上部队,在部队还有机会进入更高一期服役,退伍时可以“跳出农门”。基于上述考虑,今年到期的60名农村籍士兵中,有46名想留在部队,占想留队士兵总数的82%。目前到期士兵中有5名单亲家庭士兵,考虑到家庭实际情况,有4名同志想留在部队继续服役。

(五)一期晋二期、二期晋三期士官思想压力大。现有一期到期士官25人,二期到期士官8人。据了解,一期士官中,想选取为二期士官的有18人;二期到期的8名士官,全部想晋升为三期。而总队下达支队一期晋二期的计划数有限,有54%一期到期士官和25%的二期士官要退出现役。而在支队、大队机关和特殊岗位的工作的11名到期士官都不想退役。在基层中队工作的部分士官,由于受工作压力及与机关和特殊岗位工作的士官差别等因素的影响,不愿在部队继续干,想退伍回到地方找工作。想往高一期晋升的士官的思想负担和顾虑多,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

(六)部分士兵因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走留态度有一定的变化。

从6月、9月、10月3次兵员思想摸底情况看,有一部分士兵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意见等因素的影响,对走留态度有一定的变化。父母要求留在部队干,但本人不愿留在部队的有3人;本想留在部队,但考虑到父母身体、家庭状况等因素,又想退伍回家帮助家庭的有2人。

二、对做好当前士兵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

针对今年到期士兵思想特殊和想留在部队的多,但选取士官计划少的实际情况,要提前做好思想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严格部队管理,确保复退工作顺利开展。

(一)加强教育,掌握政策。要组织官兵认真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让官兵了解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给复退军人就业带来的广阔前景,必要时可以邀请驻地企业家来队为官兵讲解社会形势,增强官兵对退役的信心。同时,要组织官兵学习复员退伍安置有关政策、士官选取管理有关规定,使每名到期士兵都做好两手准备。给到期士兵讲清复员、退伍和继续为部队建设服务是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作为革命军人要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服从国家的挑选,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部队发展作出贡献。

(二)严格考核,从严把关。作为有士官选取审批权限的机关,要充分听取基层单位的意见,严格士官选取对象考核标准,严格按照个人申请、群众评议、基层推荐、机关考核、组织审批的程序选取和考核士官。对现实表现差、技术不过硬、表率作用不强的士官选取对象,要从严把关,不得选取为士官。要敢于顶住“人

情风”、“关系网”,机关不得向基层打招呼、递条子、打电话,切实将士官选取的权利交给基层,保证士官队伍的质量。

(三)以情待兵,重点帮教。面临退伍,是到期士兵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选择,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上产生一些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基层管理干部既要正视这些问题,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提高认识。老兵们为部队建设和消防事业奉献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青春,部队要从生活中关心他们,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切实做好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对一些生活有困难、家庭条件不好的士兵,在不违反原则的条件下,有重点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更加珍惜在部队的分分秒秒,自觉服从组织的安排。

14.普通话推广情况的调查问卷 篇十四

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之一,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促进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开展,以及在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的9月14日至9月20日是第十八届推普周,作为宣传活动之一,我校特意开展此项有关“推广普通话”的问卷调查活动。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在最适合的答案前打“√”。谢谢合作!请问您的个人情况

年龄:□6~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岁以上 学历:□小学; □初中; □高中或中专; □大专; □本科及以上 职业:□公务员;□村镇及社区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 □教师;

□公司员工;

□个体经营者;

□其他 ; 户籍:□本市; □其他省市;

1、在此之前,您知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吗? □知道并有所了解; □知道但不清楚有关内容; □不知道;

2、在此之前,您知道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吗? □知道并有所了解; □听说过,但不是很清楚; □不知道;

3、您觉得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 □说不清; □没什么必要;

4、您觉得自己讲的普通话怎么样?

□标准; □不够标准; □只能勉强说一点;

5、您觉得讲好普通话和自己的工作、生活有关系吗? □有很大关系; □一般; □无关紧要; 6.您平时用普通话和别人交流吗

□从不 □偶尔 □经常 □一直都用普通话 7.您参加过正规的普通话培训吗 □没有 □有 8.通过什么方式学会普通话的

□学校教育程 □通过与会说普通话的人交流学会 □培训班培训 □通过电视、广播等公共媒体 □都有 9.您参加过普通话过级考试吗

□参加过(以上等级、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没有 10.您觉得学(说)普通话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受定西方言的影响,不好改变口音 □受汉族方言影响,不好改变口音

□说普通话怕被人笑话 □周围人说普通话的少,没机会说 □E.无此情况 11.您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

□为了找更好的工作 □个人兴趣 □为了同更多的人交往 □专业、工作、业务需要 □E.顺应国家政策 □其他 12.您觉得推广普通话对长沙方言有影响吗

□A.有,影响很大 □有,不大 □没有 □无所谓 13.您觉得定西本地普通话推广总的形势怎样

□非常好,大多数人都能灵活运用普通话

□好,较多数人能灵活运用普通话

□一般,还有很多人不能运用普通话 □差,绝大部分人不能运用普通话 14.您对普通话推广的态度怎样

□非常迫切和重要,要大力推广 □只需顺其自然,无需强行推广

□无关紧要 □根本没必要 15.您同家人用交流用何种方式(语言)?

□普通话

□定西话

□ 普通话和定西话通用 16.您对当前普通话推广有什么建议

推广普通话,人人有责!再次感谢您的协作!祝工作顺利,一切安好!

15.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探索与思考 篇十五

1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必要性

1.1 要实现技术的集成化和规模化首先必须实现组织方式的社会化

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 通过体制创新, 发挥综合功能, 形成覆盖全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信息网络、服务网络、推广网络和销售网络。二是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利益挂钩、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 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而决不能从养人的角度和行业保护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三是要形成分层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管理部门应只设部、省两级, 主要起组织、协调、管理、规范的作用;省以下都是基层推广机构和组织, 这些机构 (相当现有推广部门) 的人员必须少而精, 主要承担好国家和当地政府下达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技术试验示范和农民培训等以公益性推广内容为主的工作;其他大量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应由企业、科研部门、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 (如农民协会、研究会) 等单位通过市场化方式承担。政府推广管理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 对所有单位一视同仁, 公开竞争, 平等对待。

1.2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应积极探索产业化之路

农机是重要的农业基础装备, 是技术物化的重要载体, 农机本身就是一个产业,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农机产品的销售是密切相关的, 政府部门的推广工作其权威性和影响力是企业进行的产品推销所无法比拟的。“推广”、“推销”仅一字之差, 既有差异也有联系, 推广是政府行为, 是以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二者的行为目标不同。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又大都是相统一的, 对于少数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相对较差的技术产品国家也会通过政策调控进行调整, 作为行为主体的企业是不可能做赔本买卖的。这样, 推广的技术和产品都将产生经济效益, 推广在某种意义上说, 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推销。因此, 在政府推广管理部门的指导、审查和监督下, 大多数的政府推广工作都可以和企业推销工作结合起来, 首当其冲逐步引导企业成为技术推广工作的主体, 这样可以从企业获得较为充裕的推广费用, 有利于新技术尽快普及应用, 有利于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 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产业化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要按照农业产业化对机械装备的要求进行技术组装配套, 根据产业化特点, 组织筛选最适合的技术装备, 通过试验示范, 形成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标准与规范。

2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几点思考

2.1 技术推广项目应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引进推广每项新技术、新机具要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 技术性能是否可靠。不具备先进性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 不具备适用性的技术没有推广前景。推广过程中, 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首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或机具;决不能走形式、摆架子, 为推广而推广, 为机械化而机械化。同时, 要站得高些, 眼光放远些, 看得全面些, 所推广的技术或机具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 还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 必须充分考虑到该技术或机具有各项内容是否符合本地区农业生产需要及农机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2.2 推广的技术应与农艺有机结合

农机与农艺一直很难配合, 主要是由于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不断变化, 农艺要求也随之变化, 农业机械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要使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 一是要吸收各行业、各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与;二是农艺制度的建立与推行要有利于农机作业, 农机作业要满足农艺质量要求;三是农机、农艺联合进行对比试验和兴办示范点。

2.3 推广的技术要试验示范

不管推广哪一种技术、哪一种新机具, 都需要在本地进行试验, 按照试验要求, 得出真实数据, 用数据来说服群众。事实胜于雄辩, 用示范点来增强农民的信心, 进行大面积推广。

2.4 搞好协调服务促进推广工作健康发展

为了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 必须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一是通过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 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 引起领导重视支持, 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和物质等方面的适度倾斜。二是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和效益方面的信息, 做好宣传工作, 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水平, 增强信心。三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 帮助农民学习掌握适用的新技术或新机具的方法及安全、维护保养技术。四是以乡、镇农机站为主, 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 对带有普通性的技术问题应进行技术培训, 以便使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5 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坚持“立足农业、发展农机、服务农民”的指导思想, 走“社会化服务, 实体化经营, 企业化管理”的路子, 开展有偿服务, 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上一篇:内部审计专项审计报告下一篇:交付营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