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寄信小学生作文(精选5篇)
1.第一次寄信小学生作文 篇一
哇!原来这就是邮局啊!我带着既好奇又激动的心情跟着妈妈来到了邮局。我要干嘛呢?到邮局当然是寄信喽!这可是我第一次寄信。
最近学校里布置了一项课外任务——寄信。星期天的早上,一起床我就催着妈妈快点带我去邮局。妈妈笑着对我说:看把你激动的!到了邮局门口,一眼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邮筒,穿着绿色的军装,戴着一顶邮递员叔叔的帽子,活像一个卫士,在日夜保护着邮局。它还有一个特点:大长嘴。这一条嘴巴足有二十厘米长,五厘米宽,它每天都要把很多很多的信吞到大肚子里,难道它就吃不饱吗?我绕着邮筒转了一圈,问妈妈:我们真的可以把信投进去吗?它会不会真的帮我把信送到好朋友那里呢?试试不就知道了,你自己进去买邮票吧,我在外面等你。妈妈说着,递给我5元钱。那……好吧!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邮局里面。
一到大厅,就有许多等候的椅子整齐地排列在我的面前。光亮如镜的地板使人不舍得踩上去。一抬头,便有许多显示牌挂在各个窗口上方。为了使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员整齐有序,大家都坐在椅子上等候叫号,被叫到号的人就可以到指定的窗口办理业务。终于轮到我了,我快步走上前,生怕出一点儿差错。阿姨,您好!我想寄信。我对着窗口前的阿姨笑了笑。好的,阿姨亲切的说,小朋友,寄信啊,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呢?本地的。嗯,到这边来贴邮票吧,一元钱一张。付完钱,我便拿到了一张邮票。哇,原来真正的邮票是这样子的啊!小小的邮票是长方形的,上面的图案很精美,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快乐地歌唱着,似乎在迎接着春天的到来。邮票的一圈边上有许多的齿孔,看起来就是给这精致小巧的邮票锦上添花。我拿起胶水,在邮票的背面涂了一点儿,用刷子把它抹匀了,再把它小心地粘在了信封右上角贴邮票处,用手把邮票抚平整,好了!
接着我拿着信走到邮局门口,准备把信喂给邮筒先生。我把信放在它的大嘴上,犹豫了一下,轻轻一推,信就被邮筒先生给吞到大肚子里了。
我伸了个懒腰,一想到好朋友收到信时发自内心的微笑,不禁心里美滋滋的。
2.第一次寄信小学生作文 篇二
一、兴趣是写作的开端
现在有很多老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让孩子直接写满300 字就行了, 试想, 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们脑袋里根本就没有写作的概念, 怎么去凑这300 个字?就算凑上了, 那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 首先不能让孩子听到写作文就害怕, 而是要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写作兴趣。道出自己的快乐, 倾诉自己的烦恼,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写多少就写多少, 这才是硬道理。
三年级的第一次写作我安排了自我介绍。这是最接地气的习作题目了, 可是从何下手却让孩子们犯了难。我在指导这次习作时, 花了不少时间。首先我让孩子们进行自我介绍, 这是很简单的, 孩子们都会, 我在语言组织方面略微作了一些指导。接着我让他们夸夸自己, 说一说自己的优点, 这让孩子们有些不好意思, 有些扭捏。于是, 我换了一种形式, 让孩子们请自己的好朋友来夸自己。这下, 班级气氛马上热烈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夸奖小伙伴, 让孩子们产生了很强的自豪感。有个平时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喜滋滋地告诉我:“我还以为自己满身都是缺点呐, 原来在别人看来, 我也有好多优点那!”最后, 我选取一位同学, 将他自己的自我介绍和同学们指出的优点相结合, 在结构上进行相应的指导, 在语句上进行相应的疏通, 一篇习作《夸夸我自己》就这样在课上完成了。我让孩子们马上模仿例文, 每个人根据已有的素材进行整理, 组成框架结构, 丰润语言。不一会儿, 大部分学生都基本完工。
再如教学习作6 描写文具, 我在课堂上, 先出示一个双肩书包, 引导学生从书包的局部——颜色、材料、样式, 然后再说到书包的整体, 并由此引申到各人说说自己的书包。至此学生对物体观察描写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了。一学生写道:“去年过年, 爸爸买了一只新书包给我, 妈妈还给我绣了一个名字, 我眉开眼笑。一开学, 我把书包给我的朋友看, 他们都说我这只书包很漂亮。我的书包是用帆布做的, 黄色的, 里面分为三层, 一层大的, 两层小的。大的一层放了可爱的文具盒还有一本语文书、一本数学书和一本音乐书。小的两层里面, 一层放着新华字典、作业本和草稿纸, 另一层放着我备用的各种本子。我非常珍爱我的书包。”
虽然这样做, 确实花费了较多一些的时间, 但是这次的指导确实让孩子们对写作不那么恐惧了, 不那么无奈了。所以我认为, 只要孩子们能对写作产生哪怕一点点的好感, 那么, 多花一些时间和心思都是值得的。
二、积累是写作的关键
如果让学生仅仅只是掌握写作的方法还是不够的, 要写好作文, 关键还要靠平时的积累。“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些名言警句无不在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但是三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生活还是阅读量来说积累都是贫瘠, 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 文本中有许多“空子”让我们钻, 我们只要抓准练习的点, 让学生根据文本的剧情创造性发挥自己的想象, 那么一本新的“剧本”就诞生了。哪怕只是一两句, 一两行, 一两段, 都可以积少成多。
我在执教三年级《掌声》一课, 读“掌声”一词安排的练笔, 学生续写道:掌声是力量。
掌声是信心。
掌声是帮助。
掌声是亲情。
再如教学《放飞蜻蜓》时, 学习课文后, 孩子们在陶行知爷爷的有效引导下把蜻蜓放飞了, 这是孩子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已经了解蜻蜓这么多知识点后, 我倡导学生代替书中的孩子们写一份保护蜻蜓的倡议书。面对可爱的孩子们, 回到大自然中的蜻蜓又是做了些什么呢?我又让同学们编写一个关于小蜻蜓的历险记。两个选择同学们任选一题进行练笔。在交流时我发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写倡议书的学生不仅自己回去了解了相关的格式, 写的有模有样, 内容既有书中的关于蜻蜓的知识, 又有自己的情感。而写历险记的同学更是了不得, 绝不逊色于任何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 难得是体现了人类善良的一面。
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中年段孩子们都特别乐意参加各种活动。为了促进活动的积累, 促进活动的发展, 使学生知道, 生活有很多的材料是值得写的。如我的点赞小故事、寻找周庄的小角落、我为灾区献爱心、文明用餐评比等, 都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每次活动结束后, 我总是把大家聚在一起, 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活动的全过程, 并谈谈自己的这一活动的经验。学生都特别兴奋, 语言也较流畅。此时, 我抓住机会让孩子们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他们也非常乐意地接受了。
我还组织孩子们开展一些综合性的活动, 如古诗背诵大比拼、读书笔记展示、手抄报评比等,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了思维, 既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提高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更是为习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三年级是孩子们写作的起步阶段, 也是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的关键时期, 教师们要通过多种途径、使用多种方法引领学生去观察, 去体验, 去感悟, 写出接近生活、观点鲜明、个性十足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贺成金, 殷惠.让学生体验表达的快乐——谈中年级习作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 2008 (Z3) .
3.寄信作文400字 篇三
今天,老师发了信纸、草稿本,给我们誊写给妈妈的一封信。一拿到纸,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草稿本,认真写起来,我边写边想:这可是第一次给妈妈寄信,字可要写认真,千万不能写错!可是,这笔好象硬和我作对,这不,我不小心把“办”写成了“边”,怎么办?我焦急地想着。这时,同桌递给我一个透明胶,我才把错字改了过来。过了一会儿,我终于誊好了这封信。我忐忑不安的把信交给老师,老师看了我的信,微笑着点了点头,我悬着的心下降了一点点。下面,应该开信封了。我拿出崭新的信封,在上面轻轻地画了两条直线,拿出妈妈给我的地址,一笔一划地写在了信封上。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粘邮票了。我小心翼翼的撕下一张邮票,把胶水糊好,左比划右比划,终于放心地贴好邮票了。我粘好信封,还在阳光下看一看,生怕信宝宝这时候溜走。我把信放在桌角,看起书来。一会儿,老师叫到我,我兴奋地想:第一批就轮到我了,妈妈一定第一个收到我的信。
我们走出校门向南走了大约三十米,就看见了一个邮箱,好象一个戴着黄帽子的“postman”正对我们笑呢!轮到我了,我把信往投递口里一塞,心又往下降了一大半,我想:妈妈呀妈妈,就等您的回信啦!
4.寄信作文 篇四
我将信放进书包里,急急忙忙往学校去。上午四节课上完后就放学了,还好今天作业不多。哎,都怪老妈总是没有空帮我寄信。平时去寄信不是同学陪同,便是妈妈带我去。可这次,我本想和同学一起去,她却比我先走了。看来,今天非得我自己出马了。
我很胆小,毕竟第一次自己去寄信,心里又喜又怕的,我害怕在途中被人打劫,还是怕……我的心里冒出了一丝恐惧,没想到自己的想象力还挺丰富的,平时倒没有发现。
来到家门口,我的心里进冒出打退堂鼓的.想法,要回家还是去寄信?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我根本就没有犹豫不决的机会,因为信再不寄出去,迟一天寄去就没用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好吧,我应该尝试一下自己劳动的滋味了,毕竟将来啥事都得靠自己,如果我连自己的信都不能自己去寄,那以后要独当一面怎么办?”我骑着自行车,在街上快速地‘滑’过,我信心满满地穿过大街小巷,来到邮局门口前的信箱旁,取出自己的信,塞进了邮箱,骑着自行车调头回家。
5.第一次寄信小学生作文 篇五
若写出一篇好的作文, 并不是件简单轻松的事情, 它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 更主要的是要对写作感兴趣和观察生活, 其实每个孩子对身边的事物都有好奇心, 有感兴趣的东西, 主要是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 尤其是不善于观察生活中细致微小的事物, 比如老师布置了关于写向日葵的作文, 如果学生只凭从电视或画报上看到的向日葵去描写, 写出来的向日葵就没有真实感, 没有生命力;学生只有亲眼目睹到向日葵, 带着欣赏的心情走近它, 通过细致入微观察它的生长特性和不断变化, 才能把它写得真实可信, 形象生动。再比如写孔雀, 只凭图片或照片上的孔雀去描写它不会活灵活现的, 应该走进动物园去观察它, 欣赏它的体貌特征, 掌握它的习性, 才能把孔雀描写得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所以, 学生要创作出一篇优秀的作文, 首先要学会观察, 如果不去观察就无法联想, 没有联想, 写出来的文字就会干干巴巴, 没有水分。
小学生四年级语文教材有一篇作文叫做“爬山虎的脚”, 作者是这样描写爬山虎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到墙的时候, 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巴住墙, 细丝原来是直的, 现在变弯曲了, 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 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文中只简短的几个句子的描写, 作者就把爬山虎赋予了灵性, 不仅向读者介绍了爬山虎的脚是什么形状, 长在什么地方, 还将爬山虎是如何爬到墙上说明得非常细致, 令读者看到文章后不仅觉得爬山虎的脚真实可信, 还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上爬山虎这种植物, 忍不住立刻就想去欣赏它, 从而使文章有着纯净的美感, 充满了童真童趣, 给读带来了阅读享受的同时, 也感觉作家极具亲和力。
这就说明, 细致的观察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因素。
同样是一篇作文, 全班同学为什么有的写得好有的写得差呢?为何有的学生写得有滋有味有的写得平淡无味呢?这就说明在写作之前有观察生活有不观察生活的, 观察生活的同学就会把作文里的人或事物写得丰富形象;不善于观察的同学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很吃力, 尽管绞尽脑汁地想象, 搜肠刮肚子地去表达, 作文写得也不会优秀。
学生们的作文中还存在着另一种现象, 那就是平时只注意对成语的积累, 写作文时常用一些华丽的词藻来堆积内容, 乍一看作文写得很美, 细一看很空洞, 这也是没有观察生活或观察生活不细致的结果。
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与同学交流, 我发现有的同学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作文作业而写作文, 甚至有的同学一提写作文就头疼, 其原因是拿起笔来不知道怎么写, 从何处下笔, 本人认为, 如果他喜欢观察事物他就会对写作感兴趣, 有了兴趣就会去观察, 通过观察, 就会思考, 有了深思熟虑的思考再下笔, 才会把作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才能水到渠成地去完成好作文。
现在老师给同学布置作文, 同样是同一个命题作文, 例如《我的妈妈》, 一般的同学都会描写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每天骑自行车送我上学, 为了让我好好读书, 不仅给我做好吃的, 还把自己不舍得买衣服的钱给我补课了, 如何对我关心了等等。按理说, 这样的作文写得也可以, 但是平淡, 没有滋味, 缺少风格。如果一个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有可能会这样写:“今天爸爸过生日, 奶奶做了一桌子好菜, 可我看见妈妈只吃了一点点, 就问妈妈为什么不多吃点, 妈妈说不饿, 中午吃多了, 后来从爷爷那回到家后, 妈妈才告诉我原来是因为我这次考试没有考好, 她是跟我着急上火才吃那点饭的。”简短的几句话, 便将妈妈的涵养和关心自己学习的态度表达了出来。由此可见。只有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 作文才会亲切感人, 有独特的风格。
应该说, 写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方法, 可我发现, 多数同学的日记只是简单地记录每天自己经历的事情, 缺少观察内容, 这样, 即使写了再多的日记, 恐怕写作水平也很难提高上来, 因为没有观察, 就不会有丰富的联想, 没有丰富的联想就无从下笔, 写出来的作文就没有味道, 没有说服力, 有时甚至会胡编乱造。
一篇优秀作文的形成, 仅有观察是不够的, 还要对写作感兴趣, 事实证明, 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肯定写不好, 喜欢写作文的肯定会写得好一些, 写作文还应该把感情渗透到文章中去, 如果写一个人或一件事怀着一颗爱心, 怀着感情去写, 才能写得真实感人。
【第一次寄信小学生作文】推荐阅读:
小学生作文:第一次滑冰11-30
第一次登台演出小学生作文01-01
第一次尝试小学作文06-16
第一次炒菜-小学作文07-27
《第一次真好》小学作文10-12
第一次溜冰作文小学11-12
第一次做家务活小学生作文06-19
第一次吃牛排小学生作文300字08-16
难忘的第一次600字小学生作文09-09
小学生难忘的第一次作文600字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