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骆驼祥子有感

2024-11-22

再读骆驼祥子有感(共12篇)

1.再读骆驼祥子有感 篇一

再读《中庸》有感

前段时间,我再次阅读了《中庸》,读后再次感到颇有所获。更深的体会到高中的物理老师的话“每次读诸子百家的东西都会有新的收获,其中尤其是《老子》、《中庸》、《孟子》、《荀子》为最。”

记得最早看《中庸》还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处于懂事和不懂事之间的状态,朦朦胧胧中依稀能够窥探到《中庸》中所阐述的思想的一角,后来在老师的影响下,我一次又一次的重读《中庸》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觉。渐渐的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在遇到我自己很难克服的困难,或者是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书房里面,泡上一杯清茶,静静的读一读这些中国古典思想的精华,慢慢的自己的心情就会好起来,就会又是豪情万丈,身上充满了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勇气。

这一次是因为在训练院辩论队的新队员的时候,我真的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觉得他们的实力和我的预计相差太远,很多很多的东西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的教,一点一点的练,但是辩论赛又迫在眉睫。那几天的我一直在思考我应该怎么做,是应该放弃还是应该坚持。分析了很多很多之后我得到的结果就是我自己事情不少,考研、找工作、社团„„现在在加上这样的辩论队的训练。放弃的话我自己不愿意,毕竟我当初答应了他们,一定会坚持到带领他们打完比赛,不放弃我又实在不知道最后等待我的结果会是什么。

翻开《中庸》开篇的话就让我迅速感觉到眼前一片豁然开朗。“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放弃有有悖于“庸”,为了自己的的一点事情,放弃了辩论队那么多的师弟师妹的期望有悖于“中”。我应该做的是坚持做好我应该做好的所有事情。一切的一切我只要尽力去完成就好了,结果远不及过程重要。之后我明白了我需要做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不是急于求成,不是急功近利。顺其自然,按部就班的完成现在应该做的所有训练,新生杯的比赛只是为了明年的院际杯的预演,一切都是为了今后的事情的铺垫。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为了眼前一点问题而烦恼。

之后我在辩论队中给他们的训练就是很简单的要求,首先是完善自己,做好一些表面的工作。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多读多看多学,这样正好是符合人类千年以来总结的成功的经验的。

2.再读骆驼祥子有感 篇二

还在上中学的我, 翻到一本很黄很旧的竖排繁体字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一段段田园般的教学, 尤其是“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等篇章, 在我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迹, 种下当老师的理想种子。大学时, 老师翻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作为课外拓展阅读。苏霍姆林斯的教学技巧在模拟课堂教学时得以应用, 对三尺讲台充满了期待。后来, 应稿约写一篇有关情感教育的文章, 重新找来《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品味其中一个个成功教学案例, 看到一个充满责任感、充满爱心的教育家, 把自己比作医生, 医治所谓“差生”“学困生”“学障生”的心灵, 让他们学业有成, 同时获得尊严。一次次的阅读, 让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有了新的认识。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 一个个问题———有效性教学、学业负担、大班额、教育问题的症结、阅读习惯、教学研究、学术论文……从脑海中迸出, 对苏霍姆林斯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功效在多条建议中都有阐释———有对教师、有对学生、有对家长及社区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一、阅读有助于教师掌控时间, 掌握教学技巧, 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个案例在许多教师论文中被引用:一位历史老师讲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 课后, 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我想请教您, 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 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 总的来说, 对每一节课, 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 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 或者说现场准备, 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话开启了一个窗口, 让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那么, 应该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就是读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 每日不断, 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 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领域里, 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学科基础知识, 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学科知识的大海里, 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 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以上这段话出自“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他还分析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 正是由于持之以恒的读书, 不断补充自身的知识大海……时间每过去一年, 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 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 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 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 那么, 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 (叙述、演讲) 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我们应该读些什么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中建议教师每个月要买三种书, 一种是关于自己学科的;一种是关于人物传记的;还有一种是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他说, 希望你到了你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 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 你才可以说, 为了上好一节课, 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只有每天不断地补充自己的学科知识, 你才有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到学生的脑力劳动: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心教材内容的思考, 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 你应当努力向它攀登……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 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 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只有教师爱上阅读, 教育才会改变。到高等教育学研究生班进修, 才知道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差距在于读书多少, 研究生从导师处获得阅读书目, 开始专题性地阅读, 日积月累, 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强调学生应该加强阅读, 但教师自己却不阅读, 又如何能把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学生对书的热爱?该怎样让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指出: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 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不尊重思想”的征兆, 那么, 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反映出来。学生从他的话语里感觉到他的思想的停滞僵化, 教师不尊重思想, 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更加危险的是, 学生也像教师一样不愿意思考。相反, 如果学生感到教师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 如果学生深信教师今天所讲的不是昨天讲过的话, 那么, 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

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教师在所教的学科方面, 如果没有更深的专业知识, 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 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教学的常识, 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读书, 读书, 再读书而已。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 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 要喜欢博览群书, 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 深入地思考。

二、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掌握思考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1. 在思考中阅读, 在阅读中思考

因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在“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中提到: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 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因为他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这样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 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 教师工作就容易多了。这是相辅相成的。如果阅读对于学生已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

在“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中提到,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 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 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这是一种最可悲的关系失调的表现。阅读技能不单单是个基本的文化问题, 而是学生在课堂上和独立阅读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在阅读中思考, 不仅思考眼前的东西, 而且思考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否则, 只能让学生头脑变得更迟钝, 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变成一堆僵死的、不再发展的东西, 因为, 这些知识不被迁移, 不能被新的事实所丰富, 不能用来解释新的事实。

2. 在阅读中发展思维, 掌握学习内容

在“‘两套教学大纲’, 发展学生思维”中,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把握住两套大纲:一套是学生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一套是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学生要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 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 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 那么, 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被称之为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 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 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如《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世界》等科普性书籍、杂志、网站就是第二套大纲的材料。这样, 能促使学生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 变成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中提到, 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的学生, 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 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科学,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而我们又不可能及时的把日新月异的新概念和规律补充到中学教学大纲里。所以, 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经验的理科教师, 有意将某些东西留下来不讲, 让学生去科普书籍里寻找。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后进生’的工作”中提到, 他从来没有给后进生补过课, 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他只教学生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 激发它的觉醒。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 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强调“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 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即有阅读时间, 出于爱好、出于求知愿望的阅读, 而不是出于背诵和记忆要求的阅读。

3. 如何更好、更有效地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中指出, 缺乏阅读能力, 将会阻障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 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 他就不善于思维。在“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中对学生提出建议: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 那你就每天读书。读与你最爱的学科有关的科学著作, 要每天读, 哪怕一天读两页也行。你所读的这一切, 就是你的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 你学习起来越轻松。你每天读得越多, 你的时间的后备就越多。因为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 有千万个接触点, 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这些接触点, 被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它们吸引着必修的知识向着人们周围的知识的海洋伸展开去。你要强迫自己每天读书。不要把这件事拖到明天。今天丧失的东西, 明天是再也无法弥补的。同时, 应严格挑选阅读的书籍和杂志。求知欲旺盛的人总想把一切都读过。但这是不可能的事。你要善于规定自己的阅读范围, 把那些可能打乱你的学习制度的东西割舍掉。但同时也要看到, 随时都可能出现事先没有料到的而又必须阅读的新书。为此, 就必须有时间后备。只有在课堂和记笔记上善于从事脑力劳动, 防止“紧急突击”应付考试, 才能赢得这种时间的后备。

关于阅读, 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等建议中, 苏霍姆林斯基都提到阅读的重要性、怎样阅读、阅读情境的创设。

三、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 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与孩子共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中提到, 书籍在家庭的精神生活中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家长多读书、多思考, 才便于满足和发展儿童的求知欲。家长教育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书籍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有何种地位。如果家长热爱和尊重书籍, 孩子也就会热爱它们。没有书籍、没有一定藏书的家庭, 会使孩子变得头脑迟钝, 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家长的智力兴趣与孩子自己阅读同样重要, 家长若能了解人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就会走进孩子心灵, 与孩子有更好的沟通。凡是道德修养好的、有自觉精神的人, 都是在对书籍抱着深刻尊重态度的家庭里长大的。

3.再读《小王子》有感 篇三

关键词:童真;爱;责任;小王子

作者简介:韩星宇(1998.11-),女 汉族,籍贯:山东滨州,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第一中学2013级高三(25)班学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1

初读《小王子》[1],只是懵懵懂得其中的大概,并没有完全读透,觉得一些话语甚为深奥。再次读,从童心的视角去读,才略懂得了埋藏于其中的深刻道理,仿佛进入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小王子—— 一个童话,是一部成年人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小王子是一个略带忧伤的人,他住在一个比自己大一丁点的B-612星球上,他的天真和执着,不经意间就唤醒了深藏心底的孩提时代的记忆。他不懂得所谓的人情世故,只是直率而又坦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对想知道的事情一个劲地追问。他从不为任何人和事停留,唯一的例外,那就是:他的心永远被自己心爱的玫瑰花所牵绊。

小王子依次去了六个星球,遇到的人个性鲜明,且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存理念的,如:追逐权威但不失明智的国王、爱慕虚荣的人,为了躲避醉酒耻辱而喝酒的酒鬼,占有星星并自认为严肃的商人、拒绝旅行的地理学家,勤劳的点灯人。小王子觉得这些大人都很虚伪,都荒唐可笑,不可理喻。听从地理学家的建议他来到了地球,在沙漠小王子遇到了狐狸,与一只狐狸做了朋友。小王子通过狐狸的话明白了爱的真谛。最后,小王子在离开他的星球一周年之际,让毒蛇咬死了他,这样“他可以摆脱躯体的重量”,回到他骄傲又脆弱的玫瑰花身边……

小王子—— 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爱的纯净淡雅的故事。佩服小王子,对玫瑰那赤裸裸的爱。“因为我给她浇过水,盖过罩子,遮过风障,除过毛虫。我听她抱怨和自诩,有时也和她默默相对。她是我的玫瑰”。小王子因为他的玫瑰花的缘故而离开了自己的星球,但他的心里一直思念着着他的玫瑰。他甚至因为看到一个花园有五千朵长得和他的玫瑰一模一样的玫瑰,想到自己的玫瑰如果看到这种情况可能会难过,而伤心地哭泣。在小王子与狐狸的关于爱的讨论中,他领悟到了爱的真谛。“使之驯服的东西,那你对他就有责任了。”她放手给你自由甚至那些自私的表现都是因为她爱你,深爱着你。她爱你,所以希望你能对她专一,能对她负责,甚至最后给你自由。小王子这才醒悟,他对玫瑰花是思念的,由于他对玫瑰付出的过程中,他也投入了自己的真心,投入了深深的感情,用心体会才感受到。小王子深深想念着他的玫瑰,在不能回去的日子里,他说:“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忧伤脆弱的小王子无法忍受想念的痛苦,他迫切地要回去,最后他选择了以蛇的毒液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后小王子就像一棵树一样轻轻倒了下去,柔软的沙地,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小王子—— 一个寓言,一个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小王子在沙漠遇见了狐狸,在小狐狸的要求下驯养了她之后,有了彼此之间的眷顾,从此狐狸不再是原先的狐狸,小王子也不再是曾经的小王子,他们互相成为了对方的唯一。幸福的感觉就是小王子四点来看狐狸,于是狐狸三点就感到幸福,时间的流动会让她越来越兴奋,直到看见小王子的金发从麦田的另一边离他越来越近。“只要用心去看就能看清。”“对于你眷顾过的东西你永远肩负责任……”狐狸不抱怨王子驯养她的目的,因为她得到了一个难忘的过程,一份去爱别人的感受。狐狸心里清楚地明白王子心里的无法割舍的是玫瑰,他终究是要离开的,王子还要对他的玫瑰负责,这还是狐狸自己告诉王子的。因而从这一切,我们可以看出王子或许成功驯养了狐狸,狐狸眷顾了王子,但这都只是单方面的。王子没有与狐狸建立起她所期盼的关系,或者说没有驯养爱情。但是狐狸一直是知足的,她为拥有麦子的颜色而欢欣,看到麦子她会想到小王子那金黄的头发,从此她孤独的心有了张望的方向。小王子终究会离开,如果死能够让他和所爱的玫瑰相会,那他那么做自然是值得的,是勇敢的,令人钦佩的。他轻轻地倒下,正如他无人知晓地来到了我们的地球,可他一直在告诉我们的是一份不可磨灭的爱与责任!

细读《小王子》,感觉每一个句子都是那么温柔且富有想象力。正如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瓦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小王子》在其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也蕴涵着一整套哲学思想。”[2] “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处处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

参考文献:

[1]法·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著,黄荭译,作家出版社,2007.

4.再读《狼图腾》有感 篇四

(14级能源与动力 陈田淇)

第一次接触《狼图腾》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初中的一个暑假,无意间从书堆中发现了隐藏在角落里的它。从翻开它的一刻起便深深地被其吸引,无法自拔了。最近《狼图腾》电影在各大影院上映,不觉又拿起这本书重新读过,又在字里行间收获了许多当初未曾觉得的感悟。

当时作为一名初中生的我更多的是被书中描绘的壮阔草原,原始的野性和狼与草原人之间的生存契约所吸引,尤其是为书中后部分对于草原不计后果,盲目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而惋惜愤怒。当面对利益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被冲昏头脑做出傻事,书中最后所描述的沙尘暴就像如今我们所遭受的雾霾一样,这些都是一时鲁莽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所以那时的《狼图腾》时刻提醒着我,当有利可图时需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三思而后行。

如今回头再看这本书时已是大学,尽管对于电影版的《狼图腾》大家褒贬不一,但我却仍坚持自己的看法,正如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电影和书籍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所注重的方面不同,带给人的感受也不会全然一致。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品味这本书,发现当初的想法只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书中其实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狼性精神,这种狼性精神更多的隐藏在狼群与草原游牧民族的斗智斗勇中。同样作为草原上的顶级生物,草原民族与狼群始终存在着竞争,虽然人类拥有更为先进的武器和工具,但是狼群却有着更加机智的头脑,他们擅长群体作战,在战斗前进行侦查,分配任务,进攻时勇敢耐心,团结灵活。他们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壮硕且有智慧的公狼被选为狼王带领狼群进攻,一旦当人类放松警惕,他们便抓住机会进行攻击。就像书中所写到的在白毛风的夜晚狼群为了报复人类,将上百匹军马作为报复对象,对马群进行了疯狂的屠杀。正如之前毕利格老人所说:“人类断了狼群的后路,必将受到报复。”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发现狼群与游牧民族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互利关系,草原人可以说对狼群既爱又恨。

这本书之所以叫狼图腾,在我看来是因为作者将狼性文化认为成一种图腾文化并且坚信这种文化已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甚至是深远的影响了中华文化,只是其一直隐藏于其中被淡忘而已。而作者就是要人们重新发现它并作为当代的一种宝贵精神来继续影响如今的人们。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我们一直是龙的传人,我们所拥有的图腾是龙图腾,而在《狼图腾》中作者主张的是代表强悍进取的狼图腾,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深思。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的确更加需要这种狼性精神,尤其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为迫切的需要这种进取激荡的情怀。多少年来我们所崇尚的儒家中庸由于缺少它们,导致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变得保守平庸。有多少大学生是在为了考试不挂科,出了门可以找到一份简单合适的工作而机械地学习。又有多少是真正的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断拼搏努力?诚然出于实际选择前者的人会占到大多数,但如果这样,未来的中国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许多人在等待求到一份工作,而能够创造机会的人却少之又少,若是这样那还谈论什么创新!相比之下,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在不断地作出改变,从总书记上台以来,严惩贪官污吏,在外交方面不断进取寻求合作突破,采取积极的态度来解决问题,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这一件件大事都让人民看到了“中国梦”的伟大复兴的希望。

5.再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五

——再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语文组 杨晋鲁

早在高中时就读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初读它,完全是被书中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所打动。至于别的,并没有太多感觉。毕竟,书中所写的事情太遥远,也太平凡了,平凡到你自然而然地就忽视了。自毕业参加工作至今,期间诸多感悟,冷暖自知。今年假期又再次拜读了《平凡的世界》,居然又读出了些不同的味道。

《平凡的世界》,书如其名,没有现在一些爱情小说的缠绵,也没有武侠小说中的刀光剑影。整部作品平淡而又质朴,在路遥的笔下,一个平凡人的生活图景就浸润在这几十年的时光里,普通,但又蕴含着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与坚强。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黄土地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在这个荒凉的土地上贡献了一生。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苦难与拼搏,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等这些平凡的元素为我们展现了劳动人民琐碎而坎坷的生活。作者为我们阐释了平凡和苦难,这才是生活的意义,人生就如同一个苦行僧的修行过程,我们要尝尽困苦,才能修习圆满。人性的真善美,人性的丑恶,人情世故都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一一折射出来。我极喜欢书中充满地域特色的信天游,那直白不加修饰的歌词是那样强烈而直接地撞击着人的内心,让人忍不住放松了灵魂的枷锁,让思绪随着信天游飘到那片黄土地上,感受主人公平凡生活中最真实原始的欲望、最刻骨铭心的伤痕。然而无论如何,书中的主人公都是对生活充满了爱和希望,都不肯轻易向命运低头,放弃自己的人生。例如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不论他处于怎样的境地,他对生活与梦想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他对亲人的爱是那么的真实而令人感动,对朋友,对帮助过自己的人,他的情感又是那么真挚。生活并没有格外厚待他,而是为他设置了各种障碍和考验,但在每次的困难面前他的态度,却不得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我想孙少平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坚毅善良宽厚,也是整部书想要表达的中心吧!少平,少安,润叶,晓霞,金波,兰香等,还有那个山村里面所有的人际关系,世故的,淳朴的,农村特有的风情和地域色彩。朴素平淡的语言,些许带着点忧伤,塑造了这些深刻的人物形象,诉说的是那个时代,崇尚艰苦奋斗,坚信承受苦难是成功的必然。那一个个可爱的人儿,都向我们诉说着平凡的伟大。

是的,平凡也可以如此伟大。在这片亘古而苍凉的黄土地上见证了这样一个真理。我们平凡,但我们有热情。我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中一切美好而又苦难的品质。我们追求真善美,但面对苦难,我们依然能挺直脊梁,直视它!上苍是公平的,他让我们历经磨难,是锻炼我们的心智与意志。人生的结局都是我们自己精心设计的。纵然英雄们都是百折不挠英勇不催的,浑身都笼罩着一层神圣的光圈。但我们平凡人多了一层朴实,多了一份亲切,有了生活中琐碎的缠绕,无端地让我们的人生真实起来。我们用真诚的心去体验,用真挚的心去生活,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我们才是生活的主宰。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用全副身心去享受,去对待,去珍惜。

6.再读新课程标准有感 篇六

中北中学 侯俊娟

虽说参加工作已经二十几个年头,一直是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可每每说起教学可以说还底气不太足。面对纷繁的教学形式和 变化万千的教学要求,总有无所适从之感。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英语课程的目标和定位。作为教师,要重新树立新时期的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新的师生关系。虽然课程改革实行了几年,以学生为本的口号也喊了几年,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却不多。就以我自身为例,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的是担当了知识的传授者,也就是以前所说的“填鸭式”教学。当然这可能跟我多年从事初三的教学有关,毕竟为了中考,保险起见,有许多新的方法缺乏实施的勇气和条件。不过通过一次次的培训洗脑,我明白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去实践才能真正地做好素质教育。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和发展的愿望。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学相长。利用师生互动课堂模式提倡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其次,我们不应该把分数和听话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进行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评价方式可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会做什么,而不是学生不会 1 做什么。要多去积极地鼓励,使学生能从老师公正的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批评,责骂,这样无论是对学生或是教师起到的作用只会是反面的,久而久之,只能使学生陷入反感,厌学的循环之中,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此外,除了学业成绩评价,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动手操作的积极性等等,还要进行情感评价。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从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感到虽苦尤乐,最终成为学习创新的主人。

教师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身的发展。因为新课程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仍旧以过去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可能无法达到新时期教师的要求。还是那个著名的比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在课余时间要经常给自己充电,要丰富自身的知识,汲取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

新的课程标准,向我们广大老师提出了重大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知难而上、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更新观念、加強学习、以学生为本,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积极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性老师。

新课标中提出进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合理设计和布置家庭作业,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传统的英语作业单纯的抄抄写写的单一形式,急需做出相应的改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进行了一下尝试: 第一,认识传统英语作业的弊端 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作业的内容局限于英语学科本身,注重于抄写,背诵及机械操练,忽视作业内容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用说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兴趣以及实践欲望;作业形式单一,无视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的存在,所有学生的家庭作业千篇一律;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传统英语作业没有很好的体现出语言学习的特殊要求,几乎没有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再对作业的评价上,只注重学科知识的客观性,忽视了作业中师生情感的互动。

第二,作业更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的作业过程,是学生情感,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作业是学生成长的履历,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快乐,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英语作业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学生的认识差异,在作业的目的,方法上因人而异;在作业形式上多样化;作业不限于课本知识,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欲望,发挥协同合作精神,产生一些不限定的新知识;作业应围绕英语的教学目的;作业评价上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学习英语应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其实在人的一生中也是需要如此),并能积极主动的,创造地落实在行动上。因此,师生中的情感互动十分重要,在评价是,多采用欣赏鼓励的方法,特别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的的贴心鼓励,更能使其奋进。面对新课程的呼唤,在教学中笔者采取如下的活动形式:1口语训练,英语成绩是读,练,写出来的,所以,每天的口语作业必不可少。而作业形式要因人而异。使每个同学能得到 发展。程度稍弱的学生应扎根基础。要求其流利的朗诵课文,保持对英语的兴趣。然后提高其能力。程度较好的学生,要更上一层楼。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了保证作业的质量,每堂课前十分钟可进行口语作业的表演,每次都要抽检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评价。2,录音作业,许多语言教师和教师都认为录音作业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手段。通过录音,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在大班制教学中,录音作业可以让学生有更多锻炼和受到老师指导的机会。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渠道,录音作业内容因人而异,要求程度稍弱的学生把每天学习内容录下来。这样,老师可以给以及时指导,稍好的学生可以每周交两次作业,内容为重点的课文。事实证明,录音作业在学生中受到热烈欢迎。他们都想把自己最好的录音录下来。为了取得好的效果,他们自觉,乐意地反复模仿。老师在评阅的时候,要认真做好记录,如语音的流利程度,语音语调,连续,爆破,停顿等。即使进行全班指导或个别指导,把优秀的录音放给全班听,这大大促使学生相互间竞争,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去多听多读多模仿,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要鼓励进步的发展生,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3,单元写作练习,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时刻渗透写作教学。布置些小而新的写作练习。现行的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老师可以给相似的情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求不同,如对同一话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仿写,缩写,扩写,改写,鼓励大胆创新。同时考虑到某些学生知识面不是很广,让其写身边熟悉的人,如 家庭或自己,这样全班同学都可以找到可写的对象,每个单元多布置这样的写作练习,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为了清晰表达自己,他们学会了查字典,主动向图书馆借阅资料,无形扩大了单词的摄入量,而且此过程中很容易把它记牢。批阅时,要对一些汉式英语进行评讲,对一些地道精彩的英语进行表扬,同时把一些优秀的作文在班上宣读,在墙报上刊出或指导学生踊跃向报刊杂志投稿。这不但激励了学生更巩固了本单元所学内容。增强他们的应有能力。4,学生自己出考题,单元小测验时帮助学生总结与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成果,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呢?我尝试了让学生出考题,效果很好。当然老师需要告诉学生考试所需时间,考试内容和范围,最后由老师抽选最佳试卷进行考试,为了能让老师学上自己的试卷,学生会积极地查阅资料,认真了解个单元的知识点,并参考其他考题确定自己的题型。在忙碌的准备中,学生了解了老师出题的艰辛,从而了解了老师出题的艰辛,更加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同时个单元的知识点也烂熟于心。英语课外知识摘抄与总结。要学好一门外语,单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一方面,老师根据各单元的不同内容,提供相关选题,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或上网查找。在教学中老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意识知识点。并有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介绍,每周教老师查阅,对于内容较好的可以进行一次讲座。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也 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语言的表达和组织能力。6,室外教学德智体全面发展,老师的教室不限于课堂,我认为应把课堂或多或少的放在户外,这样学生在一个崭新的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兴奋度,提高了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英语与运动结合起来,如我们在分组投篮时每个同学说一句英语,等到下课后老师随意抽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无论英语基础好的或坏的学生,一视同仁,对没有或敷衍学习任务的学生给以适当的批评,认真完成老师的人物丙烷的惊醒的学生,让他谈自己的体悟,老师要个与大力的赞扬,并树其为全班的榜样,这样学生有了自尊心,自信心。老师完成育人教人的目的,同学们也在快乐中得到知识,同时也增强了体魄。在实施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更多的挑战,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中如何转变观念,应把由“课本知识”、“内容知识”向“生活知识”、“方法知识”的重心移动,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新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力求多样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是各种方法的简单相加,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结构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配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学习课堂变得生动,有活力,学生也反映今天学到的东西最真切,最实在。把学习的知识点联系到实际生活中,这是现代教育理论迫切要求的,也是以后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另外,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心理状态和智力状态,机智的变换教法,才能使教学双方配合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体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落实好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课堂教学的展开,学生注意力的散集都与新课的引入有关。教学中我们围绕“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引入新课。在授新课中,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提纲挈领地点明主题、开门见山地介绍教学内容,不要转弯抹角,直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所授内容,使思维方向很快转移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些知识可与现实生活中的趣事相联系,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适时设置一些带趣味性的悬念而引入新课。当然还可以通过实例引入新课,或通过分析一些有趣的案例给学生创造一些疑虑等等来引入新课。但无论哪种方式方法引入新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其有所思,有所求,有所得。

班级管理是琐碎的、辛苦的,而如何在保持班内秩序的同时给同学营造一个能形成良好人格的宽松环境,则更为不易。因此,班级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显得犹为重要。如果说班级管理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班级管理所采用的方法则是通向艺术的桥梁。

一、意境的创设.能在轻松的气氛里对学生进行教育。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在情景交融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美的境界,能对身在其中的人产生感染力从美学角度讲,这种随意的方式、美的意境给人以享受,创造了轻松愉悦的气氛;从心理学上讲,把时间选在晚上,把地点选定在灯光较暗的地方,能给群体中的个人 一种安全感,尤其是在面对他人时。

二、要注意改善师生关系.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老师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素质教育无形中就被架空了。从有关调查报道中可以看出,“知道传授的渠道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这种现象已非常普遍。现实需要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必须努力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这就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对头了,才有可能达到目的。要想打造出这样一把改善师生关系的“金钥匙”。我认为这把钥匙应该由四个部件构成:即自身素质+为师观念+处事方法+耐力恒心。

三、恰当运用惩罚教育.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呼吁让学生各方面减负的今天,人们的认识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学生是教师的上帝,骂不得,说不得,“老虎的尾巴摸不得”。教师稍给学生一点“颜色”,就会遭到如体罚、变相体罚、损伤学生心理等言论的攻击,导致现在出现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变得缩手缩脚,甚至有点像央求学生别犯错误的现象。其实,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有它本身的原则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恰当地发挥它的作用的话,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将更加完美,我们的教育手段也会进一步完善。

7.再读《圣斗士星矢》有感 篇七

——再读《圣斗士星矢》有感

北京分行邱雯 知行家

作为80后,估计都看过曾经风靡一时的漫画书《女神的圣斗士们》、以及由此改编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系列,特别是男生,估计都对各种必杀技都记忆犹新。虽然作为女生,对于此类有点偏暴力的漫画兴趣不如男生那么大,但我依然记得,那时的小学课间休息时间,男生们都纷纷效仿各级自己追捧的圣斗士们互相格斗,非要争个胜负对错不可;而相对班里功课及颜值较高的女生们,则被一腔热血的男生们推选为雅典娜及其替补。在那个网游、手游以及互联网都不太发达的年代,追着各种动画片及各类漫画书,便组成了一堆半大不小的男生、女生们的童年时光。那些痴迷圣斗士且不差钱的男同学们,都是每每坐等新一期的圣斗士漫画书出版,便去抢购后带到班里,往往会引发一阵阵借书狂潮。

虽然那时的我对于圣斗士系列的漫画兴趣不大,但仍架不住好奇心借来翻看过曲曲几本,以便当众人下课之余大谈特谈各位青铜、白银、黄金圣斗士时,我好能勉强听懂一些。童年里,那些拥护各级圣斗士的男孩、女孩们都各自不约而同地站成了各自的对垒,而我除了对长头发的紫龙尚有些好印象外,对其他青铜圣斗士,完全不感冒,且特别不喜欢的就是主角星矢。对于这个没什么超级强悍必杀技、又有点来历不明、没颜值、性格又拖泥带水,而仅凭着打不死的斗志,没完没了打了一路的家伙,我的耐心是有限的,基本翻看到有星矢的页,就快快跳过去;所以黄金十二宫没有打完,我便对于圣斗士系列失去了兴趣。而周围追捧星矢的人,据我所知,真是少之又少。后来初中时《圣斗士星矢之黄金十二宫》的动画片上演了,我才补齐小学时没有看完的剧情。之后的若干年,便没有再碰过圣斗士的书籍或电视。

直到二十年后,听老公无意中说起,他小时候很喜欢圣斗士星矢的动画片,最喜欢的角色便是星矢,且一直为没有买过此系列的漫画书而有些遗憾后,我在给孩子买书时,便悄悄订购了一整套。而我也借此机会,回忆起了童年时光,且补习了一下没有看过的那些篇章。当我坐下来,慢慢看完了整部漫画,赫然发现,为什么作者要让这个最平凡、最普通的星矢成为全书的主角。

曾几何时,年少的我们,都憧憬着自己成为除了星矢以外的其他青铜圣斗士,乃至于最终成为圣斗士中最高级别的黄金圣斗士;而默默无闻的星矢,是最让年轻气盛的姑娘小伙儿们看不起的那种人。但多年后转过身,我方才发现,而最初的我们大都成为了星矢那样的人。除非,生来身披黄金圣衣、亦或者天赋异禀又逢巧遇机缘,否则除了在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次站起来中获得身心能力的升华,我们又怎能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呢?虽然成不成为英雄,现在看来无关紧要,但永不放弃是我们最终真正能够做得到的。是的,生活容不得你去放弃,也无法放弃。有没有圣衣加持,早已不能证明什么,而燃烧的小宇宙才是承载着永不放弃精神的主人;现在想来,我猜这也是作者当初要告诉少男少女们的吧,虽然年少时,我们都不曾真正懂过……

8.再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篇八

《致加西亚的信》讲述的是1881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的美国军人罗文与美国陆军情报局一道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军事任务——将美国总统的信送给古巴将军加西亚的故事。美国在与西班牙交战之时,古巴人民也正在为摆脱西班牙的残酷压迫和统治,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战斗。美国总统急切地希望得到有关情报,他需要立即与西班牙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然而,加西亚将军在古巴丛林的深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确切的藏身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这时,美国情报局局长向总统推荐了年轻的陆军中尉罗文。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罗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穿过枪林弹雨,躲过明查暗检,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把信交给了加西亚,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罗文因此被授予杰出军人勋章。

《致加西亚的信》借罗文送信的故事,传达出的核心思想是作为个体的人应该具有敬业、服从和勤奋的美德。书的编者阿尔伯特·哈伯德阐述他的观点,他“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因为“他们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更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全力以赴地将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阿尔伯特·哈伯德认为,“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久过程。这种人无论有什么样的愿望都能够实现。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他们都会受到欢迎。世界极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掩卷长思,感慨万千。那场硝烟弥漫的战争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如过往的云烟一去不返,在现代社会中,“送信”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是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然而在我们周围“到处看到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他们“只有才华,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他们或经常的更换岗位、或失去成功的机会、或不被领导所信赖,他们忧郁、牢骚、愤恨甚至诅咒,“为什么苍天无眼,让自己空有满腹经纶而无用武之地”。他们没有反思自己,正是因为缺少了忠诚、责任和奉献,所以也就失去了信任、失去了机会、失去了成功和荣耀。因此在社会风气日渐浮躁的今天,在建设诚信和谐社会的现在,在促进交通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有必要大力弘扬和倡导罗文的“送信”精神。那就是“忠诚”、“责任”、“主动”。忠诚就是要忠诚于自己的岗位、忠诚于自己的单位、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将工作做为自己的责任,做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责任就是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确立对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就是要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面对困难的勇敢和执着精神,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作为新世纪的交通人,作为单位的一名中层干部,我们需要拥有和具备的就是文中主人公罗文中尉的崇高品德,努力成为一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合格“送信”人。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送信人”,必须要主动,不折不扣的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当罗文接过总统写给加西亚的信时,并没有问:“他是谁?”、“他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给他送信?”、“为什么非要我去?”。这说明罗文自己积极主动地承担了这项工作任务,而没有表现出一丝犹豫和迟疑,更没有讨价还价。我们要学习罗文这种积极主动承担任务的精神,对于我们的本职工作,对于我们的岗位职责,对于领导交办的任何事情,不管是不是自己份内的工作,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积极主动地完成好,而不该产生任何抱怨或者不满的情绪。也许领导交给你的任务既没有更多的内容和思路也没有可以借鉴的范例,让你感到无所适从······这时你不应该好范文版权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沮丧,更应该庆幸,因为是你的能力和品格使上司认为是一名能够做好这件事的最佳人选!接着你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力,结合实际地做出完成任务的详细计划、主要步骤,考虑到任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注意的事项,使自己知道如何去做、去做好,这就是主动性的具体体现。

9.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篇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以来,六十年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它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外,它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保尔精神成了时代的旗帜。这个形象从诞生之日起便跨出国门,成为世界各地进步青年学习的榜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完成的不朽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不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但作品中有大量的情节都是他亲身的经历。作品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和作者一样,幼年失学,当过工人、学徒工,后来又参军在前线打过仗,受过伤,伤还没有完全好又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在非常之艰苦的环境下修过铁路,做过共青团的干部。但最终双目失明,全身瘫痪。

我第一次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是小学5年级。书中那些繁体字和没有学过的生字,使我几次都要放弃不想再读下去,可是里面的内容却深深吸引了我。虽然对书中的内容还不能完全明白,有些甚至还理解错了,但毕竟把这本书读完了。脑海里也有了一个模糊的、不太完整的好人形象——保尔。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增加,再读这本书时,对书的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时隔多年,主人公保尔那种坚强的意志和超人的勇气仍然深深的感染我。保尔从一个在乌克兰小镇上受剥削压迫的童工,在经历了革命战争的洗礼和艰难困苦的考验之后,最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一个革命战士。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而这也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所应追求和具备的品质。“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

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我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文字便是保尔的人生价值观。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它激励了千千万万青年奋发图强。

如今,保尔精神早已超越了时代的界限。当今的时代,同保尔那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拿我国来说,目前我们已经迈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也有一大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现实生活未必再要求我们像保尔当年那样一天发起十七此冲锋去攻占一个城堡,也未必再要求我们在身患伤寒的情况下踩着寒冷彻骨的烂泥去修建小铁路,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行军中,保尔的那种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把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那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却仍然是时代的最强音。

目前,我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对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这些正是保尔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保尔精神仍然是我们当代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最有力的武器,保尔仍然是我们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楷模。

10.再读骆驼祥子有感 篇十

十九大胜利召开,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时代,仰望党旗,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更加深切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每位党员的盛大使命。中央专门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印发文件,目的就是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调动和极大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首先要有“落到实处”的紧迫感。今天,我们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有不到2年时间,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无为懈怠,丧失的是宝贵的发展机遇;

轻飘虚浮,到头来必将大业难成。放眼全局,每一项出台的改革措施都得铆足了劲往前推,才不至于成为拖后腿的环节;

每一个地区、行业和部门都要积极作为,事事有着落,招招见实效,才能为未来赢得主动。拿出只争朝夕的不懈干劲、马上就办的雷厉风行,将每一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人民在看着我们,历史在看着我们。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必须保持“从严从实”的过硬作风。凡事严中求,实中取。既定的发展蓝图、改革任务、法治目标,莫不需要全党同志以“严”的精神去推进,以“实”的作风去落实。以“三严三实”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校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政治坐标,就不怕自身不强、不愁民心不聚。补足精神钙质,上紧作风发条,织牢制度笼子,紧握法纪戒尺,做事不应付、做人不对付,我们才能挺得起脊梁、经得起考验,对得起共产党人这个庄严称号。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务必锤炼敢于担当、勇于任事的品格。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改革如何啃下硬骨头,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实现动力转换,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课题如何破解,作风建设如何治顽疾除病根,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担当起这个责任,就得有忧国忧民、夙夜在公的忧患,就得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肝胆,就得有在岗勤勉、敬业奉献的状态。我们的事业不追求显赫一时,一代又一代人不避艰险的接力奋斗,这就是我们这个党、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薪火相传、蓬勃发展的活力之源。

【篇二】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调研时如此强调。四年来,这句话如指路明灯,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作为,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社会主义的实干家。

“干在实处”就是要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抓落实。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做好本职工作,通过不断学习运用于实践工作中;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己的本领,带领广大群众开展丰富的学习和培训,努力成为居民群众所信赖的人;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增强事业心,工作中力求实效,深入辖区了解居民情况,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走在前列”就是要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比干劲。党员干部要敢于和同事比工作劲头、工作效率、工作成绩,和同行、兄弟地方比发展速度、惠民工程、比社区居民的人均收入。在比较中不断获取前行动力,走在同事、同行、兄弟地方的前面,从而形成对标赶超、积极进取、只争朝夕,事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干字当头,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工作中,急群众之所急,对有困难的群众,要真正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帮他们解决困难,解决麻烦。我们要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情。

“严以用权,真抓实干”,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利,为民掌好权,用好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把真正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把个人进步和党的事业联系起来,要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勤勉务实,积极进取,扎扎实实干出实绩,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篇三】

“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的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部署各项工作时强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把蓝图变成现实,将愿景化为实景,说到底要靠踏实奋斗,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

强化改革创新,夯实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呈现“井喷”态势,第一台国产航母下水、世界第一台量子计算机诞生、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飞......无一不彰显着我国已从国际科技领域的“跟跑者”变成了“并跑者”、“领跑者”。强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攻关核心关键技术,才能保持国际竞争主动权。

培养优秀人才,充实后备力量。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加强人才培育,组建专业培训队伍,设立相应的培训专项资金,为青年搭建人生出彩的舞台,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持续不断的后备力量的加入,我国的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稳。

坚持不懈奋斗,踏实前进道路。“撸起袖子加油干”“好日子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塞罕坝三代务林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百折不挠永不言败,才赢得了塞罕坝的巨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奋斗,积小胜为大胜,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子勇往直前、敢于拼搏的锐气和豪气,拼出一股子精气神,干出一片新天地,踏实脚下每一步。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夯实发展基础,培养优秀人才,充实后备力量,持之以恒,不懈奋斗,踏实走好每一步,才能不断取得新胜利,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在世界前列。

【篇四】

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事业“守夜人”、群众利益“守护人”,使命重大、重任在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秉持纪检监察干部特色、底色、本色,才能更好为群众利益凝心聚力、为党的事业践行初心,为人间正道秉执忠诚。

“少算眼前利、多谋长远益”是纪检监察铁军的“特色”。纪检监察干部为国家执利剑、为社会守正义,站在长远角度涤荡清风、驱散浊气是这类干部的“特色”。政治立场稳定、政治信仰坚定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第一政治品质,对党忠诚老实、与党同心同德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第一政治要求,在应对重大斗争、解决突发事件、查办违纪案件中,从党和政府长远角度出发,始终走在干部队伍党性锤炼的前列,才能始终保持纪检监察铁军的“特色”。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囿于个人小利益、困于个人小圈子,在思想觉悟上落后、党性原则上落伍,所作所为与腐败分子无异,归根结底都是思想认识与价值改造上没有走在前列。

“少图面上光、多听民所盼”是纪检监察铁军的“底色”。纪检监察干部回民之所盼、解民之所忧,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这类干部的“底色”。从畅通纪检监察机关举报方式,到公布外逃腐败分子身份信息,再到纪检系统大兴基层调研之风,都是站在群众角度、汇聚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来发掘腐败现象、维护群众利益的写照。尤其在扫黑除恶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期,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清除萦绕在群众身边的“苍蝇”,查处敢动群众“奶酪”的腐败分子,应是纪检监察干部涵养为民情怀的基本功。应通过基层蹲点调研、摸排走访等方式,掌握一手资料、了解详细情况,不断惩恶扬善净化基层风气。

“少练假把式、多修真功夫”是纪检监察铁军的“本色”。纪检监察干部作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急先锋”,业务过硬、本领高强、惩恶扬善是这类干部的“本色”。当下腐败问题查处线索愈加隐蔽、对纪检干部围猎侵蚀愈加频繁,不断考验着纪检监察干部发现问题的慧眼、忍耐腐蚀的定力,不断磨练着纪检监察干部的真功夫、摒弃着虚招虚式的假把式。永远的巴山红叶王瑛、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郝权、赤胆忠心唱黑脸的包远忠,这是纪检监察系统的时代楷模、行业先锋用一言一行诠释了苦干实干的真谛。应不断磨练本领,严惩腐败现象,增加抵腐定力,通过“数字纪检”“网络纪检”,不断将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纪检监察干部要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闯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答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时代答卷。

【篇五】

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一系列重要讲话、新的举措,表达了中央领导以实干托举中国梦的决定。这也表明,坚持实干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真抓实干作出的解释。坚持实干精神,才能够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更应该牢记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带领群众奋力抒写时代新篇章。

“干在实处”就是要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抓落实。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做到务实不务虚、谦虚不骄傲、诚实不作假、惠民别糊弄,坚决杜绝“蜻蜓点水”式的落实,杜绝虚而不实的“花架子”,充分运用多种形式,聚心、聚焦、聚力,层层传递压力,逐级抓好落实。要“脱鞋下田”,到田间地头、项目现场接地气、听民意,对各项制度措施的推进实施情况跟踪了解,对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及时调整,对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要踩到底、抓到位,看准的项目一鼓作气,瞄准的目标一心一意,“走在前列”就是要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比干劲。要敢于和同事比工作劲头、工作效率、工作成绩,和同行、兄弟地方比发展速度、惠民工程、比村民居民的人均收入。在比较中不断获取前行动力,走在同事、同行、兄弟地方的前面,从而形成对标赶超、积极进取、只争朝夕,事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有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聪明,还需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能力。要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善于立足一域谋全局,掌控情势谋大事,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动身点和落脚点。要提高组织调和能力,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构成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强党性锻炼,端正道德品行,提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修养。干部修养,事关形象,事关成败。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共产党员必须终身实践的基础性课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必须从大节着眼、小节入手,必须紧密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必须增强高度的忧患意识和自我改造能力。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坚持干字当头,扑下身子,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百折不挠的精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我们要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勤勉务实,积极进取,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篇六】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实干精神体现在习近平同志从政履职的各个时期,集中表现为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一贯思想和实践。

“干在实处”的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干在实处”的精神动力来自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多次强调,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自觉贯彻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遵循“政绩之本,在于为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

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坚持深入实际,察实情,讲实话,不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

“干在实处”必须狠抓落实

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把抓落实摆上重要位置,做到落实、落实、再落实。实践表明: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抓好落实,我们的事业就能充满生机;

不抓,再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

“干在实处”还必须“干在难处”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担当精神,指出敢于负责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精神状态。“为官避事平生耻”,必须能负重才能担当。负重就要敢于负责。敢于负责,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大胆工作,以敢抓敢管、尽职尽责、奋发有为为荣,以不负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耻,不怕担风险、不怕担责任、不怕得罪人、不怕遭非议,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躲避,遇到风险不逃避,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总结教训、纠正错误。

“干在实处”亦须提高领导艺术

11.《骆驼祥子》有感 篇十一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的笔名,他可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人哦!他写的小说具有浓郁的的北京味,使人印象深刻。《骆驼祥子》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骆驼祥子》这本书主要讲了主人公祥子——一个老北京的人力车夫,他有劳动人民的一切优良品质:淳朴善良、老实忠厚、任劳任怨、坚韧隐忍,有着美好的理想与愿望。他的生活理想也如农民般朴实,他只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通过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为此他三起三落:第一次买车被宪兵抓去第二次攒够了钱却被孙侦探敲诈了去;第三次买车,为埋葬虎妞又卖了。一连串无情的打击最终让祥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一步步走向堕落。

祥子的人生让人同情,黑暗的社会让人憎恨。祥子的命运即是旧社会千万层劳动人民的命运,祥子的悲剧即是整个旧社会的悲剧。反动军阀、流氓侦探、蛮横的车行老板,都是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的存在注定了下层劳动者被剥削的命运。和他在一起劳动的人力车夫,和他生活在一起的大杂院的人们,对他有着深刻影响的虎妞,小福子,他看做“圣人”的曹先生......他们或者是祥子的映衬,或许是祥子经历的缩影,或者欺压他,也或者给他帮助和希望,但还没有人能改变他的命运。因为那个时代和他的不觉醒,造就了他悲惨的一生。

12.再读《给未来的记忆》有感 篇十二

承妈

希羽读书会要分享河合隼雄的《给未来的记忆》这本书,因为强烈的责任心吧,还是在读书会前几天再次翻看了一遍。本打算简单翻翻,找找重点。结果,再次打开书,竟然再次被深深的感染了。应该说,比起第一次阅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触。边读边抄下那些打动自己的句子,同时记录下自己为何被打动。写着写着,仿佛跟着作者的记忆,找寻到自己过去岁月的星星点点,那些记忆敲打着我的心灵。

父母偏心的危害极大

作者家祖上在农村是有些财产地位的,过去日本农村,长子是继承家业的人。所以只把长子当宝贝,长子吃白米饭,其他孩子吃麦饭。作者的父亲是老二,受够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愤然离家,宣言要做一个一辈子吃白米饭的人。作者的父亲很努力的学习,成为齿科医生,开了自己的齿科诊所。真的实现了富有。曾经的不公平待遇,让他对待六个儿子都是一样的。而继承了家业的伯父,成为一个花花公子,败光家产。用作者的话,可能正因为有进取精神,没法儿墨守成规地继承农业,伯父才会一直的所谓堕落下去吧。

父母的心是否公正,是否真心的同样的爱每个孩子,孩子是非常清楚的。这一点也是最近才领悟到的,我一直告诉自己,爸妈是公平的,也不断和别人说我的爸妈是公平对待儿女,没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其实我如此不停地告诫自己,就是因为内心深处不是这样认为的。在图书馆做故事妈妈的三年时光里,不断以儿时记忆创作的故事里,找到了记忆深处藏着的忧伤和委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重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现在可以很好的释放那些委屈,很好地接纳父母。曾经有过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很抵触父亲的。因为深深觉得自己是父亲的负担,同时更深隐藏的是不满与怨恨。

应该说当爱不平等的时候,无论是被重视的还是被轻视的孩子,他们的内心都是不健康。父母的行为深深影响孩子的成长。即使被重视的孩子,也会因为被重视而被限制。这一点给我敲了警钟,我的孩子,作为独生子女,他得到的重视何其多。他的自由空间还够吗?他的反抗、愤怒、不配合......是在为自己的人生争取吗?!

拿第一的人,肯定有很多做过头的努力都是白费掉的吧!

作者自小就是学霸,然而总是第二,似乎很难考第一。老师们总是气得牙痒痒:再努力一点点,就可以成为第一的。作者说:拿第一的人,肯定有很多做过头的努力都是白费掉的吧!

这句话让我震惊不已,思绪一下子回到初中生活。那时候,我就永远是班上的第一名。几乎每个早上,自己早早起来晨读,那一张张卷子,做了无数遍,再回顾无数遍。一直以来,都以那段时光的成绩骄傲啊!可是此刻,我崩塌了。那时候,我除了学习,还有什么?几乎没有参加学习以外的任何活动,甚至没有交下几个要好的同学。那时候就因为学习好而看不起同学,以至于毕业后不愿意和那时候的同学来往,应该是不愿意接触那是的自己吧!其实,我以学习而自傲,遮掩的是无数的自卑,我看不起的不是同学而是自己。为第一做了太多努力,全都是白费啊!

丰富多彩的生活

总结一下作者的生活,小时候疯玩,跟着哥哥们读书,听音乐,玩乐器,妈妈拉着手风琴大家唱着歌。中学以后,开始去音乐会,看歌剧,大学的时候进入学校乐团,学习乐器。出国留学的时候和老外们学跳舞,看画展,尝试画画.....这个家伙真是多才多艺,生活很是丰富多彩啊!在如此多爱好,玩得如此嗨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成为学霸,成为一流的人才。

想到自己的求学生涯,特别是大学生活。既没有参加什么社团活动,也没有谈个恋爱,就那么过去了。没有学出个什么样来,也没有去玩。一直在干嘛呢?自卑地躲藏着,总是担忧着未来,没有享受到大学的美好,也没有找到出路,甚至不知道从何处去着手未来。好可悲,荒废啊!

为了好成绩而努力读书,并未感知到读书的重要与美好,只有考试成绩维系的自尊,当好成绩不在,坍塌,迷茫,自卑与无助。从小我就一直把读书当成爱好,告诉别人:我爱读书!其实,自称喜欢读书的我,并没有真的走进书,只能算是走近书吧。除了所谓的读书爱好还有什么?哎呀,我不会唱歌的。运动我可不行,就连跳皮筋我都玩不好呢。跳舞,天哪,我身体不协调啊!写作吗,应付考试而写的文章,可想而知了......想来,我的生活该是单调无趣到什么程度。故而,更加的.只剩下学习。并且,学习是多么冠冕堂皇的爱好啊!

其实自己应该是行的

作者虽然一直都是很优秀的,但也一直与自卑为伴。书中作者回忆到别人推荐他做什么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不行。甚至会想:“干什么?拿我玩儿啊?”作者反观过去领悟到:总是从反面想,其实自己应该是行的。

这些,我也体会到了。成为妈妈以后,自己就被孩子督促着不断的改变着。特别是最近三年,有了很好的觉察,也有了很多的变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要试试》,那段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开始鼓起勇气去试试。试试的结果是,发现自己还是可以的。于是发展到我能行!再到近一年吧,参加了单位的一些活动,表现不错。开启跑步生活以后,竟然完成了两次马拉松的半程比赛。如今也在学习瑜伽呢,发现自己不是身体僵硬的,四肢不协调的人啊。在练习舞韵瑜伽的时候,那种柔美的舞蹈的感觉,棒极了!于是乎,发现不仅我能行,我还不错噢!

拓展自己的生活,尝试和体验不同的事物,带给我新鲜、惊喜、快乐、自信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特别是自信,那是超越自卑,用事实证明我能行而不断慢慢积累和建立起来的。作者的人生感悟,带我整理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由此,感叹读书的有用的!我想现在读书真的成为自己的爱好之一了!

有人指导的读书

说到读书,不得不感叹作者自小的读书氛围。他家有很好的读书习惯,哥哥们又是特别好的读书引路人。他们给推荐好书,指导怎么读书。一家人会一起讨论书,甚至演练书中情节。这种读书是有好的书单,好的分享,好的思考,好的延展的。

借此也想到自己小时候可读的书真的少,家长也不支持,他们认为课本以外的都是闲书,对学习(其实就是考试)没帮助。那时候,我把零花钱都用在买盗版书上了。直到给孩子买书,当当上那些精美的正版图书啊,让我感动不已。于是,想着给自己买书看吧。竟然不知道买什么书,看什么书?

特别感谢这个时代,手机上有推荐书单的公众号。看了推荐理由,图书简介,就知道自己想要是哪一本书。特别幸运的是遇到张羽,从邻居做到心灵密友的孩子妈。推荐给我很多书,带我去了家长课堂,学习九型人格又认识了年妈。年妈开办读书会五年了,我俩也有幸加入其中。和那么多爱书之人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感悟。真是太好了!

希羽读书会

感受到读书会的好处,我俩想到召集身边的爱书之人,一起来读书,一起来分享。于是就有了希羽读书会。写完第一期通告,忐忑的等待着回应。会有人感兴趣吗,会有人参加吗?张羽说:就算谁都不来,有咱俩呢,咱俩开个读书会也不错啊。

上一篇:如何使语文课堂更精彩下一篇:我的名字小学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