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创业教育

2024-08-05

就业与创业教育(共11篇)

1.就业与创业教育 篇一

惠阳财经外贸职业技术学校

2010年秋季学期__级__班《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期中考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姓名: ______班级_____得分:_____

一、判断下面试题。在后面括号内:(对的划√;错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劳动力市场上被交换的对象是劳动者(2、劳动合同必须有固定的期限(3、劳动合同书上规定的合同期限届满之时,也就是劳动合同的终止之时(4、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福利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标准有国家统一规定(5、我国的工资福利制度规定,在平时延长工作时间、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加班和安排工作时,支付的工资报酬应为百分之三百。(6、我国的劳动工资制度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7、所有的劳动预备制度的培训和教育都是为就业服务的(8、用人单位可以随时随地与劳动者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条件,以及可以随时解聘劳动者。(9、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已经人才济济。对于学历低的中职生来说根本就无法就业。(10、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压力仍

然较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二、单项选择(把正确答案序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为促进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A、《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2、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

A、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B、为人民服务是宗旨

C、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D、以为学生找份好工作为宗旨

3、调查显示,很多企业选择中职毕业生时最为看中的是(),所以这就需要

中职生在校期间一定要注意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注意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

努力成为一合格的职业人。()

A、专业技能B、德性C、为人处世D、重视知识水平

4、对即将走出学校大门、走向职场的中职生来说,要很好地了解国家的()和()政策,积累经验、寻找机会,成就自己的事业。()

A、就业、创业B、支持、创业 C、男女平等、关爱残疾人D、财政支持、银行支持

5、《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规定要高举()的旗帜,创造公平就业环境()

A、公开公正B、邓小平理论C、公平就业D、实事求是6、1990年12月颁发的《》,对残疾人就业起到了积极地和保障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1))))))))))A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7、对已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未能继续升学未满16周岁的城乡未成年人。国家通过

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对这些未成年人实行()年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A、3—5年B、3—4年C、2—3年D、1—3年

8、我们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我们应该对工作的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条件、职业危害、安全生产、劳动

报酬等具有()权利。()

A、优先选择B、知情权C、拥有权D、未知权

9、《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A、六个月B、一年C、两年D、三年

10、《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可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已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A、无期劳动合同B、有期劳动合同

C、长期的劳动合同D、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1、劳动者在劳动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即使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

也不得与劳动者终止()

A、劳动合同B、劳动报酬C、劳动时间D、劳动义务

12、劳动合同的签订需要一式几份()

A、2份B、3份C、1份D、6份

13、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日工作()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A、12B、10C、6D、814、对中职生的职业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是:()

A、班主任B、亲戚C、朋友D、父母

15、“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主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好本领

不断进取。就能成为行业的()

A、人才B、领头羊C、状元D、技术员

16、对中职生和社会起到桥梁作用的是()

A学校B、中职生C、社会D、人类

17、()是竞争取胜、求职成功的必要条件。()

A、工作态度B、学习态度C、生活态度D、自信

18、()是我们中职生从学校走进社会的第一步。()

A、收集就业信息B、择业C、做好就业准备D、获取职业证书

19、在职业技术学校取得()对同学们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就

业求职的必备条件,是我们就业的“敲门砖”。()

A、毕业证书B、学历证书C、职业资格证书D、教师资格证

20、实行劳动预备制度的主要对象是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

A、小学生初中生B、初中生高中生

C、高中生大专生D、大专生本科生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A、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已不成问题。

B、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断增多。

C、我国企业太多,经济发展太快,就业岗位多。

D、体制转轨遗留就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E、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很大。

F、劳动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2、我国现行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方针是()

A、劳动者自主择业B、国家安排就业

C、市场调节就业D、介绍中心介绍就业

E、政府促进就业F、学校安排就业

3、下列属于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的是:()

A、学校B、家庭C、职业介绍中心D、人才招聘会

4、在我国财政就业支持政策方面,现行就业政策体系体现在哪四个支持层次上(A、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B、支持企业吸纳就业

C、支持相关机构提供就业服务D、支持经济发展扩大就业

E、支持国家贷款优惠政策F、支持困难劳动者政策

5、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A、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产品B、苦练内功,缓解就业压力

C、因材施教,因岗育人D、培养初中生和高中生

6、签订劳动合同时我们应注意的四个方面()

A、签约单位的合法性B、劳动合同订立的合法性

C、合同双方地位的平等性D、劳动合同订立的书面性

E、劳动合同的工作条件F、劳动合同的危害

7、中职生的就业主要有哪几种途径()

A、学校给找工作B、家里人给找工作C、学校推荐

D、中介机构介绍就业E、自主择业F、用人单位帮忙找工作

8、除以上几种就业途径外还有那些就业途径()

A、网上求职B、广告推荐C、他人引荐D、自主创业

9、就业前,除了知识和技能外,我们还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A、失败的准备B、成功的准备 C、就业的心里准备

D、就业信息的搜集与处理E、求职资料的准备F、创业的准备

10、搜集对自己有用的就业信息的三种方法()

A、全方位搜集B、随便搜集C、定向搜集D、定域搜集

四、简答题:(第一题6分;第二题4分;第三题3分;第四题每题2分;共15分)

1、个人简历的主要内容包括:(6分))

2、劳动合同可分为哪四类:(4分)

3、劳动保护法所保护的基本内容是:(3分)

4、我们在选择职业目标时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2分)

五、问答题:(第一题6分;第二题4分)(共10分)

1、我们想做什么工作?我们能做什么工作?我们为什么要做工作?(6分)

2、我们怎么才能做到自信呢?(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答题)(4分)

六、面临毕业的毕业生写一封求职信。(10分)

要求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写自己的优点、兴趣、爱好及自己的专业)、结尾、落款(写上求职者姓名,写上日期)。

2.就业与创业教育 篇二

在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渠道中, 一端是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及课程教学计划, 另一端则是作为课程教学组织者、实施者的教师。相关教育部门只有在就业与创业教育任课教师的选择、教学内容与计划的安排等方面以学生为本位, 关怀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关注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实际需求, 才能使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渠道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 五年制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师资现状

就业与创业教育是一门集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学知识并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任课教师必须深谙我国就业与创业制度及政策, 掌握职业心理调适技巧, 擅长就业材料制作, 懂得创业流程, 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讲授技能和创业实践指导能力。

目前, 五年制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就业与创业教育的专门师资力量, 就业与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专职教师大多是本校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 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 无法适应五年制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

(二) 五年制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五年制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各地方做法不一, 有些地方将其纳入德育教学课程体系组织教学, 如笔者所在地区即是如此。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布置, 江苏省于2009年开始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及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 由此拉开了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改革的序幕。笔者所在学校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安排是:一年级第一学期德育课为《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 第二学期为《职业道德与法律》;二年级第三学期德育课为《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四学期为《哲学与人生》;三年级第五学期为德育选修课程《心理健康》。按上述课程设置,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施情况来看, 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渠道仅仅为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和第二学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 这是远远不够的。

(三) 对就业与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渠道的分析

就业与创业教育不是零散而盲目的一两次培训活动, 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职业道德品质的养成训练、择业技巧的学习、创业实务知识的掌握等等, 都需要课堂教学渠道的质量保证。无论在教育目标还是在教学内容上, 都不能简单地归入德育课程体系, 就业与创业教育必须从德育课程设置中分离并独立出来, 形成自己完整的一套教学内容与计划。

没有自己完整的一套教学内容与计划, 课程设置不合理, 会造成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的真正需求被掩盖和弱化, 从而影响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学渠道功能的发挥。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 对刚刚从中考失利中走出来的高职一年级新生而言, 他们普遍缺乏明确的职业方向, 意志消沉, 缺乏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这个时期的学生特别需要职业目标的引领和职业理想之火的点燃, 需要得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指导。而针对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显然脱离了学生的认知与需求实际。本课程中择业信息的获取、成功就业的材料准备、创业方案的市场调查、创业财务知识与营销技巧等知识, 对就业与创业意识几乎尚处于空白阶段的学生而言, 是绝不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渴求的。而到了高年级即将实习时, 在学生亟须得到择业技巧与创业实务知识等方面指导的关键时刻, 却又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教学了。因此, 笔者所在地区需要对五年制高职院校目前实施的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计划做进一步修订, 以契合学生的需求, 真正使课堂教学渠道对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发挥作用。

从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来看, 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 决定了需要理论和实践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但五年制高职院校在就业与创业教育这一领域的“双师型”教师却为数很少, 大多数从事工作与创业教育的德育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 缺乏创业经验或体验, 这就导致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仅限于纸上谈兵的教学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极大地影响了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质量。

(四) 对就业与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渠道的完善与拓展

对课堂教学渠道加以完善和拓展, 需要学校领导部门的宏观决策与各部门的协同配合, 也需要企业和社会的支持。

五年制高职院校因专业的不同而实施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 有的专业如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护理专业实行的是“2+2.5+0.5”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计划, 即学生入学后, 一年级和二年级完成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一部分德育课程的学习, 三年级至五年级第一学期在该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方医院学习各门专业课, 五年级第二学期没有进入用人单位的学生回校进行护理专业知识拓展学习。笔者所在的学校, 部分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则在三年级、四年级进入相关企业进行为期3~6个月的工学交替。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服从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以四年级到企业工学交替的专业为例, 笔者认为, 在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作如表1所示的安排。

通过上述课程设置, 将学生不同阶段所渴求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多年一贯制地予以实施, 以期获得最佳的指导效果。

在就业与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渠道的另一端, 则要大力培养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如果不改变大多由德育教师担任教学的局面, 则很难解决就业创业教育纸上谈兵的问题, 从而影响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预期效果。根据调查研究,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最好由三类人员组成:第一类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及礼仪、就业与创业心理调适与指导等方面教育的本校教师, 主要由具有职业生涯指导资格的专门教师及德育教师、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从业教师担任;第二类是从事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讲座的法律、工商、税务部门、企业、投融资机构的专业人士, 以传授就业创业的制度与法律政策、企业登记注册、交纳税费、企业管理、融资贷款等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为主;第三类是富有实际就业指导与创业经历并取得成效的成功人士, 此类人员丰富的职业指导经验、生动的创业经历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志于创业的高职生最为欠缺的实践环节, 也最需要这些成功人士点拨迷津、传授宝贵经验。当前, 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 富有实践经验的成功人士尤为匮乏, 可从本校优秀毕业生或企业名流中选聘, 以切实加强对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指导。

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及其拓展

(一) 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资源

就业与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能仅仅依赖课堂教学渠道。事实上, 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资源是十分充裕的, 如能积极挖掘此类资源, 精心设计相关教育活动, 会使就业创业教育得到学生更多的认可与喜爱。具体而言, 就业与创业教育主要有以下课外渠道资源: (1) 学校优秀毕业生资源; (2) 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资源; (3) 本地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资源; (4) 相关职业技能大赛组织者资源; (5) 学校实习实训基地资源; (6) 校内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其他资源。

(二) 对就业与创业教育课外渠道资源的利用

虽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但渠道资源利用不够高职院校大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优秀毕业生, 漫步校园, 或可见历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介绍, 这说明在对学生就业创业的教育引导方面, 学校对优秀毕业生很重视。但是依笔者看来, 对优秀毕业生这个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渠道资源, 很多学校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对走上社会并在职业岗位上大有作为的优秀毕业生, 学校应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深入而广泛的教育宣传。如可以由各系部按自己的专业将该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的生动事迹制作成册, 在新生报到时与学生手册一起发放, 人手一册, 在入学阶段即对该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目标的引领, 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动力。同时, 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中, 由各系部负责联系优秀毕业生来校做报告, 以与新生面对面的形式, 让这些优秀毕业生向学弟学妹介绍自己职业生涯成长的真实经历, 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与目标, 树立职业理想, 并以自己的行动努力实现。有的学校虽了解与学校所设专业相关的企业情况, 但没有进一步与这些企业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 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用工信息与用人标准, 导致这些重要的就业创业教育课外渠道资源无法发挥充分的作用。

虽具备渠道资源利用意识, 但缺乏系统的整合利用方案无论是校一级领导还是系部主任书记或学工部门负责人, 对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资源都有着较为明确的利用意识, 但是不少单位仍然缺乏系统的整合利用方案。就业与创业教育需要各级领导与职能部门有的放矢地整合课外渠道资源, 如针对一年级的新生, 可利用学校优秀毕业生资源和校内广播、橱窗、宣传栏等工具, 宣传职业岗位明星与创业典型、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计划等等, 充分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对二年级的学生, 学校则可以利用实训场所资源与相关职业技能大赛组织者资源, 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与人才选拔,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三年级的学生更需要得到具体的人事制度与法律法规、创业实务知识的指导, 因此, 可以利用本地人事、劳动保障资源, 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与辅导。四年级不少学生将要进行工学交替实习, 为五年级的实习做准备, 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零距离”的职业岗位训练, 此时可充分利用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资源, 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 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的环境教育。综上所述, 必须对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形成一套系统的教育方案, 才能取得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良好效果。

虽注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但对校内就业与创业教育其他资源重视不够在许多高职院校,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程都很宏伟, 可是往往对校内其他的就业创业教育资源重视不够。学校的后勤集团如食堂、超市、洗浴中心等以及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都可以让学生开展勤工俭学, 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经营意识, 同时还可以根据创业指导教师的布置, 进行校内创业“实战”, 成立学生“创业园”。比如, 让商贸、财经类专业学生经营承包校内的商铺, 或定期召开小型商品交易会和拍卖会;让计算机、汽车与家电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开店设铺, 为本校师生提供计算机维修、汽车与家电维修等方面的服务;让餐饮专业的学生开设小型面点店等等, 使学生学以致用, 培养并提高他们创业的素质与能力。

(三) 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拓展

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不止上述提到的六种, 随着新的社会需求的发展、新专业的出现, 在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方面, 必须有不断创新与拓展的意识。高职院校的各级部门与教育工作者都应以学生为本位,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一切为了学生的职业成长, 如拓展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渠道, 开发网上就业与创业教育渠道, 建立学校自己的专业指导网站, 及时提供相关择业信息, 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的调适等等。

时代在飞速发展, 就业与创业的领域层出不穷。因此, 在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和追求。

摘要:目前, 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渠道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没有充分挖掘渠道资源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效果, 也直接制约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因此, 应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渠道及拓展的问题加以分析, 以引起更多的同仁关注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渠道的完善, 使高职学生在就业与创业方面能得到更多科学合理的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渠道,拓展

参考文献

[1]杨芳.基于制度创新的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9) .

[2]姚建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文教资料, 2007, (27) .

3.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篇三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作用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一)概念内涵

对于创业教育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狭义上的创业教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一些创业方法及创业技能,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在毕业后进行创业活动。而广义的创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不仅仅是指培养个人创业行为者。因此,创业教育不仅仅针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所以说,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在培养创业者的基础上,造就一批能够独立工作、能力超强、专业突出的企业创新能人。

(二)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

创业教育的特点首先在于实践性。创业教育不能仅仅限于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其次是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讲座、仿真、报告、实习等多种形式,在多样的形式中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特点及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通过教育使他们具备创业者所需的进取精神和敢于冲锋陷阵的勇气。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取向问题的严峻性

大学生就业形势是目前广受关注的问题,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都希望能够找到稳定高薪的职业,对于创业存在一定的偏见,大部分人都会在无奈之下选择创业,这种观念的形成有着较深的社会原因及历史原因,受到我国社会分配偏颇的影响,也和我们的创业教育滞后有关。因此,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创业与就业,才能消除偏见,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途径。

(一)过分追求工作的稳定性

长期以来,青年人都被灌输着要谋求一份稳定且高薪的职业,对于需要吃苦以及竞争较强的工作怀有抵触的情绪和想法。因此,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都会选择考取公务员,进入国企等方式千方百计谋得一份安稳的职业,然而私企往往给人竞争压力大的印象,创业更是不受到青睐。这一想法在我国目前是普遍存在的,究其根本与社会观念有着极大的联系,短期内难以得到大的改变,这也是导致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很多职位招不到人却仍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

(二)实际工作与所学专业联系性弱

经过调查,我国目前本科生就业大部分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只有部分技术性强,专业化明显的理工科专业有60%以上的毕业生实现了专业与工作的对口。这是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往往不够合理,偏向于理论学习不注重社会需求,尽管学生通过了专业课考试却不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入学时对自己的了解不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听从家长意见,对所学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因此往往在毕业后选择跨专业就业。

(三)对创业存在偏见

创业往往给人风险高、工作辛苦的印象,很多人往往在大学毕业后就自认为是社会精英,在职业选择上容易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往往想要千方百计挤进北上广,进入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导致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而对于创业的偏见使得很多大学生在没有求得理想职业的情况下仍然抵触就业,缺乏创业的信心与勇气。一方面对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能够考上公务员、事业编感到渺茫;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独立创业又信心不足,甚至有些创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学生,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仍然在纠结,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创业者寥寥无几。

(四)缺乏长远的就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由于刚刚踏入社会,经验和能力仍然不足,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比较欠缺。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总是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不敢尝试新的事物,走一步看一步,在一个或许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位工作,长此以往就会丧失信心与动力,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创业教育与传统的知识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和意义,它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与就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在毕业后白手起家,通过创业开辟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重要任务。同时,创业教育在减轻就业压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笔者认为,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

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名校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往往没有经受过大的挫折,加之独生子女较多,往往受到家庭的庇护,因此缺乏强大的心理素质,承受压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弱,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是创业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应重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采取多样化的压力测试、压力承受、压力考验等形式,利用实习、实训、实战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到创业中会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帮助学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为未来的创业打下基础。

(二)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会是个大熔炉,大学生处于象牙塔中往往对社会接触不够,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弱。然而要想更好的创业,就要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学会用社会中与人相处的方式以及社会所需的能力进行更好的创业。创业教育在传授创业知识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社会对于创业者的需求,从而使得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创业本领,而且能够快速地适应社会所需,既减少了创业所需的成本,又有助于创业的的成功。就是进入某个企业,对于他们尽快地融入市场,进入角色大有帮助。

(三)创业教育要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业者不仅仅要具备足够的创业知识储备,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使得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顾及多个方面,综合素质包括了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有些能力是知识性的,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实训来解决,有些属于经验性的,比如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主要依靠大学生的实践来提高,需要创业教育进行思想指引,提供必要的实践平台,培养他们自学、自教、自做的独立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业俨然成为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完善职业生涯,减轻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方式多种多样,高校应不断探索,积极创新,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找到真正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改变对创业的偏见,大胆创新,树立对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学会用创业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戚猛耀,戴靓靓,杜涵,陈镔槟.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教育关联性研究[J].才智,2014(25).

[2]康冬梅.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科学时代,2014(24).

[3]张毓,刘银,李正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青春岁月,2015(12).

4.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中心工作总结 篇四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工作总结

平罗职教中心王金平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校行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思路,完善制度、夯实基础、丰富活动,千方百计搭建就业创业载体,努力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大力推进省创业教育示范校和创业素质教育项目建设,不断丰富创业教育内涵,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工作规范

1.制定并较好落实二个例会制度。制定出台了《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校长就业例会,分析就业形势、交流就业工作经验、研讨就业工作计划与方法。制定出台了《平罗职教中心就业辅导员例会制度》,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建立一个科学管理、上下畅通、规范有序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网络,形成了健全、高效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2.规范就业程序。为支持优秀学生提前上岗并确保学生完成学业按时毕,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中心与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保卫处、负责人一起研究就业客观状况,制定实施《毕业班学生提前上岗暂行规定》,科学厘定提前上岗时限、申请条件、办理程序,对相关部门职责提出明确要求,把毕业生提前上岗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师资培训,提升队伍水平

1.组织校内培训。本组织了多次就业辅导员培训,主要采取理论学习、专题讲座、案例教学、模拟面试、经验交流、实地考察、专题科研等形式。通过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熟练掌握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更新思想观念,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从而保证和促进我院就业指导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2.参加校外培训。选派多位教师外地进行就业指导培人员中级培训,并获得了培训合格证书。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师资水平。

3.合作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有力提升了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培养了教师的创业教 育教学水平。

三、搭建信息载体,提升服务能力1.新辟宣传阵地。在校园主干道建设大型创业教育宣传橱窗和一条创业路。从创业理念、创业流程、创业实践等方面进行创业教育宣传,在创业路上设臵24块创业先锋展牌,展示历届校友和在校生

工作总结/计划

中的创业典型的事迹。有效利用现有的三个教学楼和大学生创业教育园宣传板和宣传栏,将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信息和政策传达学生。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开通毕业生专用邮箱。及时将招聘信息发至毕业生邮箱。重新建立了校园网中的‚就业创业‛网站,丰富其内容,多渠道搜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建好2010、2011届毕业生飞信系统、就业管理系统,让学生更容易获得就业信息。开展网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咨询指导服务,很好地构筑社会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平台。

3.开拓就业市场。与各专业一起巩固原有就业市场,开辟新的就业基地,先后走访了南山、聊城等城市的人才中心、大型企事业单位,并结合本院毕业生实际开展了就业‚促销‛活动,把本届毕业生的专业情况、毕业生人数及适合从事的工作岗位等相关信息发送各就业基地。

4.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库。在就业过程中全程关注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安排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行动,为面临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坐堂会诊‛,并积极推荐就业。

5.就业与创业教育 篇五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对他们加强企业文化的灌输和熏陶。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职学校的学生,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这就要求

1就业与创业教育要不断发掘新的教育资源,寻找新的教育支点,来拓宽教育途径,推动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改进创新。这些都需要企业文化的哺育和补充。为此,将企业文化渗透、贯穿于就业与创业教育之中,通过加强熏陶、培育,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教师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教育途径,增强就业与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教育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本人认为,企业文化在就业与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现在面对的职业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以往相比,他们的思想特征、情感特点、行为特色都在发生着变化。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他们由关注今天的生活到更加关注明天的生存和自己的发展走向,他们带着复杂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迫切希望自己能够体面地过正常人的生活。一些学生急功近利于当前,缺乏学习热情,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较弱。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寻找一个理想的工作或职业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他们最为关注的是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活状态,即社会地位、职业场景、经济收入、事业成就等。与前些年不同的是,他们考虑较多的问题,不是“我能干什么”,而是“我会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引导和启迪,也需要企业文化的熏陶。

将企业文化渗透、融入到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内容和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涉及到与企业与用人单位和职业岗位、职业生活等相关的内容,学生就会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积极参与,发言踊跃,气氛活跃。通过介绍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创设特定的职业生活情境或场景,让同学们讨论亲历的体验、困惑、矛盾,畅谈对就业、创业的高见等,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展示的生活激情,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和命运的深思,对事业的信心和追求,促使学生对职业岗位进行谨慎地选择,对自我目标进行认真地反思,对前进道路进行明智地设计,对人生意义进行重新地审视。他们的竞争意识、职业意识和学习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成才愿望非常强烈,思考、分析问题也不断趋于客观、理智,使就业与创业教育在随境随情随人随事的教与学的互动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正如罗杰斯所说“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涉及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3]

二、有利于丰富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内容,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的德育功能 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经济资源,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它要塑造的是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的价值指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业工作群体。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要直接走向工作岗位,走向企业生产第一线。他们要赢得就业岗位,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岗位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其中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也是他们的重要竞争力,这已经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极少数学生因诚信和公德素养不高,为自己在“做人”上的欠缺而付出代价的事实,应该使我们有清醒地认识。正如教育部的一位领导人说的那样,“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接受的第一个考验和教训恐怕不是出在‘做事’上,而是‘做人’上”。因此,就业与创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作用,即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学做人和学做事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德行”,同时“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夸美纽斯认为,人人俱有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但这种子都不能自发地生长,需要凭借教育的力量,“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人”。[4]中职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企业一线重要的后备人力资源,他们既要成才,又要成人,成人是成才的前提。人应该具备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这几方面不可分割,是一个整体。而德是方向,是人生发展的关键。培养好、教育好学生,是职业教育担负的历史任务。所以,就业与创业教育必须适应形势的需要,充分发挥德育优势,不断增强主动对接经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吸取、借鉴和补充企业文化的有益养分和德育资源,把企业文化中所蕴涵的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以及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范例充实到教育之中,与有关课程的教育资源有机融合,来不断地丰富德育内容,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择业观,增强就业、创业的竞争力。实践证明,在就业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熏陶,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和职业意义,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等,能够产生直接而有效的引导和启迪作用,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增强了学校的德育功能。比如以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始终倡导的“济世养身、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经营理念,让学生懂得“同仁堂”之所以三百多年长盛不衰,在于它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以优秀企业家和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激发学生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精神,西单商场的“求实、奋进”精神等来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奉献服务、真诚守信、开拓奋进的经营作风和以求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以海尔、TCL等优秀企业奏响的民族工业振兴的凯歌,来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振奋民族精神。这样的教育,学生易于感受,也乐于接受。

三、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介入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拓宽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的空间

现在的中职学生,涉世尚浅、理性缺乏而情感丰富,他们更偏好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他们需要生存的智慧和能力,而智慧和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企业文化蕴涵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自我实现、经营理念、用人策略等多方面的价值,对这些价值的体验形成了中职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基本动力。

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为人民最好的服务,是让他们去做某种提高思想境界的工作,并且由此间接地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这说明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重视和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有利于使就业与创业教育始终与生动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共振”的空间,使优秀的企业文化内核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维系他们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促使他们能够以一个“准企业员工”的姿态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生活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比如通过让学生创作一些反映企业发展、艰苦创业、员工生活和工作的小品、相声、歌舞、诗歌、名人故事等,并充实到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中,使他们在自我参与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亲身体验和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寓教于乐”之中,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模拟招聘会”、“ 模拟公司”、请著名企业家现身说法、以及行为价值及伦理道德的演讲会与辩论会等,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思维品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顶岗实习、勤工助学、校园文化建设、资助贫困学生等活动,建立团结进取、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把优秀的企业文化精神内化到他们的思想和认知行为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为人处世能力、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宽容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活动在承载和体现企业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拓宽了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空间,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四、有利于教师深刻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职业学校的教师承担着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时代的呼唤,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不是政治教师或者某些教师的事,而应该是全体教师的一种责任。新形势、新任务,对职校教师的知识面、人格修养、职业道德、人生阅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在教育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诸如与学生需要脱节、与职业生活脱节、与社会实践活动脱节等问题和不足,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教师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回应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需要企业文化养分的补充。

教育源于生活,与社会生活保持着紧密联系。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社会组织,信息交融与思想变革首先从企业发生。如果离开企业和企业文化,去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去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不仅难以奏效,而且也会显得贫乏苍白,贫弱无力。如果教师对企业管理及产供销各环节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实践体悟,对一线工人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精神品质缺乏足够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理解,而是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花很大功夫和时间去做华丽的课件和表面文章,只注重形式上的喧腾热闹、雕虫小技的演练、做一些小儿科的游戏,言不由衷,鹦鹉学舌,未见言见、未闻

言闻,甚至胡编乱造、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其结果不仅对教育毫无意义,也会有损教师的形象和师德,误人子弟。

因此,要使学生受教育,教育者先受教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范敬宜院长曾经说过,要想使教育取得成效,必须放下架子,先当学生,了解他们的现实思想,了解他们困惑的来源,然后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经历,试着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说点新鲜话。可以说,这对我们是一种有益的启示。对于中职教师来说,要做好这一点,就有必要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入地学习、研究,并自觉参与实践,去亲身体验和感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好企业文化的作用。一方面,这样可以促使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社会生活、深入厂矿企业第一线、深入到工人中,去深入了解、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去亲身体验和感悟企业优良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吸收、发掘企业文化中的精髓和教育资源,特别是把那些对人的信仰、生存意义、有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来不断扩充教育教学容量,使教育教学有效地与现实生活相承接、相协调,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能促使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教师不仅要了解、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而且要成为优秀企业文化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积极借鉴、学习、吸收优秀企业文化中有利于教育的合理因素和有益经验,促使教师拓宽视野,勤奋敬业,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突破容易自我满足的封闭式教育教学框架,更好地传承工人阶级公而忘私、爱岗敬业、求实创新、艰苦奋斗、真诚奉献、忠于职守的优秀品格,自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加强言传身教、示范引导,创造性地开辟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就业、创业教育之路。

6.就业与创业教育 篇六

一、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指导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创新教育观念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跨越式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呈逐年跳跃式增长的态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为123万人,2008年达到559万,2009年达到611万。而近十多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却成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而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岗位的毕业生人数呈现上升的趋势,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高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引起人们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反思,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束缚了大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能力,同时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目的与实践动手环节产生巨大的脱节,致使毕业生拥有充足的理论专业知识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就业创业时遭受尴尬。

2,必须按照社会的评价尺度来教育培养人才

通常说,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高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高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的依据,即评价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高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是否相符。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校毕业生(人才产品)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的,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通俗地说,就是能否使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充分就业。据教育部的信息显示,我国从2006年起,处于待业状态的大学毕业生已经突破100万,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水平,而且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就业创业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从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综合素质到最后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和锤炼,需要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就业创业的内涵,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教育活动,以专业为依托,以社团协会为组织形式,以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1.健全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机构,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

思想观念的形成是推动实践行动的内驱力。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的服务水平,对于大学生成功就业或成功创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需要,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路径,也就是如何把“自己想做的事情”与“自己能做的事情”有机结合起来,在社会的需求下如何实现的问题。比如大学生是就业还是自己创业,选择创业的话又该如何结合个人和社会的实际进行努力等等。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胸,避免学习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不能仅仅限于理论学习阶段,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大学生实际,从行为实践上改变他们,这就要求高校要健全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机构,让大学生及早规划设计好努力方向,为将来顺利就业或创业做好准备:一是从学习制度上保证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和职业目标的实现,包括专业课程设置、学分制改革、学尧管理制度的完善等;二是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步的相应机构和人员,从行动操作上支持学生就业圣业能力的形成,比如成立“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士会”,建立职业检测与咨询服务机构,配备相应的卫业咨询师和人力资源专员,定期开展就业创业专提系列活动,帮助大学生提升从“想做的事情”变成“做的事情”的能力。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工作要从们年级学生开始,并将它贯穿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大与发展的全过程。一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入学咨育中,帮助新生实现角色转变的同时,侧重于职涯设计指导,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指导全生规划好四年的大学生活,使学生能尽快以积极白心态迎接挑战,确立职业理想,找到人生的定位,百立成才的目标;二是在大二大三年级,应侧重于学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引导学生在加强专立学习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个人能力,培养良好的心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解决“我该干什么”和将来“手能干什么”的问题;三是对于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侧重于择业指导、升学指导和创业指导,引导毕业且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职业理想,坚持以就业夕导向、以服务为中心、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举的作思路,为毕业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于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或创业。2.加强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扇业创业综合素质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要实现这一泪标有赖于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璧来说,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尽和业务素质的重要基础,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养,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进而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弘的新型人才。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综合素质,除了第一讶堂的教学外,可成立“生命阳光”等有利于提高人文综合素养的协会,通过如下几方面的努力,调叔在校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挖掘创业潜能,为将来顺利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是举办“厚怀学堂”人文精神系列讲座,可从两个层面进行,首先聘请校内外的专家教授或成功就业创业的校友作为主讲嘉宾,为大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传授就业技巧或创业技能,现场互动交流就业创业心得体会,使大学生获得实际经验;其次是由学生班级作为主办单位,推荐人文素养好、创新意识强的班级同学作为主讲嘉宾,进行同辈交流,引起大家的共鸣,使学生中间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二是通过协会的文学部、艺术部、经典作品研读部和辩论部等,将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专长、有兴趣的学生集中动员起来,带领其他同学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学艺术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文环境,使大学生的“听”、“说”、“写”、“做”等能力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通过志愿服务队等,深人校园和社区,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善于自我学习、自我升拓的能力,培养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善于与别人沟通合作、善于交流的能力。

3.加强创新创业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在大学生中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创业设计等实践锻炼活动,是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学习怎样与同学分工合作,怎样与老师和同学相互配合,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等非常有利,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一,使大学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强化学生创业实践锻炼,可成立“学生创业中心”,给学生的创业活动和实践锻炼提供必要的实践场所,为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构建良好的平台。该平台立足本校,面向社会,以科技创新能力的塑造为桥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有利条件开展创新活动,将实践创新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为学生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为就业创业者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在独立的创新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就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模拟注册或成立自己的技术公司,毕业后将公司带到社会。这样,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又孵化了自己的公司,培养了创业品质,提高了就业竞争优势和能力,为将来的顺利就业或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7.就业与创业教育 篇七

一、创新教育氛围浓厚, 科技竞赛成绩斐然

近年来, 学校坚持以“挑战杯”为龙头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同时, 以机制建设为抓手, 加大投入、营造氛围, 在课内、课外两个课堂, 从教学、实践两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 努力塑造以创新为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 培育了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 不断提高了学校的育人水平。

1、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 充分调动积极性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改革、管理举措、政策导向上, 不断增加科技创新元素, 大力提倡创新精神,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使更多、更大的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脱颖而出, 努力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着力扩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面, 认真总结经验, 提炼特色, 打造品牌, 继续保持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良好势头, 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各类科技竞赛中来;强化科技竞赛的文化育人功能, 着力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软实力, 始终坚持精英人才培养理念, 不断营造学科交流与融合、不同学术群体和思维方式碰撞以及包容、大气、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开拓和整合校内外资源, 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 从政策制订、空间场地、资金设备等各个方面给予扶持, 充分利用校院两级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近两年校团委重点组织了“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竞赛, 积极组织参加了相应的全国和省级竞赛。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 3件作品获得国家级铜奖, 3件作品获得省级特等奖, 5件作品获得金奖, 7件作品获得银奖, 7件作品获得铜奖, 1件作品获优秀奖, 学校连续两次获得“优胜杯”;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 我校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件, 国家级三等奖5件, 另有2件作品分别获世园会专项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在省级竞赛中, 3件作品获特等奖, 6件作品获一等奖, 8件作品获二等奖, 13件作品获三等奖。

2、各种学科竞赛为抓手, 完善创新教育模式

校团委分别组织参与了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杯”科技竞赛、中国平安励志创业计划竞赛、“昆山杯”优秀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及“诺基亚”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第二届、第三届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杯”科技竞赛中, 我校分别有三件作品获得特等奖, 共计获得创业资金135万, 有一件作品获得二等奖, 获得创业资金50万, 学校连续两届获得“优秀组织奖”。

校团委积配合各学院及有关单位积极组织数学建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建筑设计大赛、计算机装机大赛等各种学科竞赛, 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 也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丰富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涵。近两年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吗, 我校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级各类奖项300多项。

二、创业引导平台多元化, 就业服务渠道通畅

1、开展创业教育, 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讲座、政策咨询、诺基亚青年创业大讲堂等活动, 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增强创业意识;聘请知名企业家、投资专家及创业成功者等社会各界专家担任创业导师, 为正在运作中的创业项目提供生产创业全过程跟踪指导和服务, 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三年来, 共聘请校外相关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近40场次, 累计听课人数20000余人次。

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学生创业。承办河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基层就业先进典型报告会, 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引导毕业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一线就业或自主创业。到会学生人数达近2000人, 使广大学生深受启发, 坚定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心, 增强了大学生创业的勇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科大之星”先进典型人物评选表彰活动, 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向模范学习, 学习他们能吃苦、勤学习、爱创新的精神, 让科大之星真正成为校园明星。

2、推进创业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进一步规范我校各种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 组建青年学生创业导师团, 由专业指导教师指导社团, 对全校范围内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 开展创业培训和辅导, 提供创业智力支持平台, 建立大学生创业互动、互助的校园平台, 使广大创业学生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创业就业工作动态和创业政策。目前, 我校各种创新创业类社团已达50多个。

积极为创业项目提供软环境支撑。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大学生大力发展有市场、有效益、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项目进入实际运作;为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孵化基地运作的创业项目提高资金扶持;积极争取工商、税务、卫生、城建等部门的支持, 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免收行政事业性费用、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

3、建设服务平台, 构建就业服务长效机制

建立创业孵化中心、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和暑期社会实践基地, 增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我校分别与洛阳市涧西区科技局和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 有效地整合资金、项目、信息、市场等资源, 鼓励和接收有创业愿望和较好创业项目的创业青年大学生, 到创业基地进行创业产业孵化, 为创业青年提供场地、优惠政策等相关创业便利条件, 帮助青年创业, 提高青年创业成功率, 共同构建起一个包括“创业、就业、培训、实习、交流”的青年创业就业综合服务平台。

在校团委的积极推进下, 我校又与许继集团、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移动洛阳分公司、海辉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协议, 增加见习岗位300多个, 累计参与见习人员5000多人, 并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定向培养的人才合作模式。同时, 广泛动员和争取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建立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面向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校大学生, 招募见习人员, 为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供帮助, 为用人单位选人搭建平台。截止2012年12月, 我校新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40个, 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学生人数近2万人。

2010年4月中旬和2011年4月中旬, 分别与洛阳市人才网、洛阳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了“就业服务周”活动。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士对求职毕业生简历设计进行培训, 并以模拟招聘会的形式对参赛者进行模拟面试。设立就业咨询处, 指导大学生做好就业分析及择业准备, 及时有效地解答和解决同学们面临就业方面的难题。举办了“就业创业政策进校园”专题讲座, 介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 向大学生广泛宣传劳动法规、求职技巧、职业规划、维权知识, 为大学生实现就业、成功提供咨询指导。

校团委积极参与组织举办大型校园双向选择洽谈会, 学校每年举办春季和冬季两次大型双选会活动及各种小型招聘会活动, 2010年至2012年期间, 累计共有170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 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0个,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洽谈, 共投递简历近10000多份, 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 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精细化管理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和全过程性;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难在持久、功在细化、贵在养成, 直至“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一是把工作细化, 细节决定成败;二是把工作做到位, 将工作做精。创业教育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在精细与效率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 注重教育效果也要注重效率, 这才能真正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精细化管理的对象是人, 而人是有思维的, 需要体贴与尊重。大学生不仅是精细化管理的教育对象, 也是精细化管理的参与者, 因此,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 既要强调精细化管理的理性与科学性, 同时也要考虑到人的参与, 强调精细化管理的人性与艺术性。做到理性与人性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热情, 调动人的能动性, 挖掘人的潜能, 最大程度地发挥精细化管理的效能。

我校的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将创业项目做大做强甚至形成产业化、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与创业的关系, 建立什么样的校内管理机制激发更多学生以更多热情投入创业实践中, 是我们要长期思考和持续做好的事情。

摘要:在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中引入精细化管理, 旨在完善创业就业教育服务体系,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才。

8.就业与创业教育 篇八

养成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企业核心价值观一、前言

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这一课,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中职毕业生提高自身素质,实现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校企文化融合、养成教育;其次就是将相关内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当前企业发展所需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学校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不仅可以整合教学资源,让企业参与办学,还能锻炼学生的毅力,使学生明确实践的重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然而,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通过顶岗实习后,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1.学生抱怨工作单一,工作积极性很低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是由学校选派学生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直接参加企业具体工作。学校的初衷是顶岗实习能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体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缩短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适应期,提高就业竞争力。结果很多学生,在通过五个星期的实习后,抱怨最多的是工作太枯燥,每天都重复着一件事,如五个星期就是贴标签或采踏板等。都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心里。这样严重挫伤学生毕业后去制造业性质的企业工作的积极性,企业为职校提供实习平台的积极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对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很不利。

2.责任心不强

据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的就业率高,可跳槽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如问到“你若被该企业录用,你打算与企业签定多长时间的合同”,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干段时间再说”。正因如此,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就很难与企业的价值观相统一。

3.团队协作能力不够

据学生实习后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每天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与其他人交流自己在工作中的体验或想法人很少。遇到困难时,也很少向前辈请教,不去了解自己所在岗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目标。更多的是计较今天能拿到多少报酬,也不关注他人的工作情况。如问学生,工作的车间有多少人?每个人都具体分工做些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都不完整。

4.缺乏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具有推陈出新的能力,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与以往不同的独树一帜的具有新意的思想、方法、措施的能力。而学生在实习期间,他们每天都是按照规定做事,抱怨工作简单,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根本就不需要学习任何专业知识,只要认真做一个星期就能上手的事。针对此,我就问学生,那你认为你做的这把锁可否有不足的地方?他说:“若叫我买的话,我决不买这样的锁”。我又问:“那你要买什么样的锁呀?”“我要买比这个安全性更好的”。“那你认为这把锁要达到你的要求,需要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你可否有信心帮解决从中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是:“只要上网搜一下,就可以买到,根本不需自己费时间去搞什么研究”。从我每次布置的课外作业就能充分的说明这一点。他们何曾体会到,生活中、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都是靠人的创新能力来解决的。企业的生命也是要“创新”。如“苹果”有今天,其灵魂就是创新,我国格力空调,要想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也得标新立异,所以该企业现在奋斗的目标是:格力空调不用电,用太阳能。

三、养成教育培养的方法

我校中职生,要想顺利的就业,当前必须结合企业的人才要求,来对他们加强养成教育的培养。

1.案例分析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员工的价值观

所谓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企业核心价值观通常是指企业必需拥有的终极信念,是员工普遍认同的、指导企业运营和员工行为的根本原则,它集中反映了企业管理者为有效经营企业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主要思想理念,是企业哲学中起主导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

2.情景教学法——沟通能力

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多么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比如面试时,每个人的时间也就10分钟,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好好推销自我,可能就与一个好机会擦肩而过了。在授过程中,讲到有关沟通能力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先分组,后让每一小组派第一个的同学来抽签,然后要求抽签的同学,把纸条上的内容熟记下来,再把其内容告诉下一位同学,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位同学,由他把所听到的内容复述一遍,看那一组传得又快又准确,那一组就胜,该游戏做了两遍,结束后先请学生总结,说说游戏主要是测试一个人的什么能力?做两次的结果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热情很高,分析得也比较准确。最后,对获胜的小组,给了一点象征性物质奖励。我在小结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强调了,一个人的能力都得靠后天不断的训练,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作为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或提出疑问,这都是锻炼个人沟通能力的好渠道。在后来的上课提问中,我确实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模拟——应变能力

《就业与创业》这一门课的内容中,有一课是讲面试的。对这节课我是采用了模拟的形式来上的。在讲这内容前一周,我就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了解有关面试的礼仪,摘抄五个面试官常问的问题及回答的技巧。在模拟过程中用手机拍下每个同学的表演情况,然后通过放映视频,先让同桌评价其好的一面,后让学生自评。

4.启发式教学法——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学宗旨就是设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我校中职生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和品质,提高创新能力。那么,如何把创新教育渗透在日常的《就业与创业》课的教学中呢?

在上课前,我事先做好两个题板,有投影的班级就放PPT,其内容是借鉴了英国的博赞先生“思维导图”理论的示例,如“回形针可以用作什么”“那么回形针不可用作什么”。这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学生参加的热情也很高。在活动过程中,要求每组把答案写在事先发给他们的卡纸上,看哪个组写得最多,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得最多的小组为胜。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创新,它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实际它时常隐藏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只要我们用心生活、工作和学习,我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宋宁娜.活动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目天杰.中职卫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8,(26).

9.创业与就业 篇九

时势造英雄,现代化进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同时,一批又一批人面临失业,这一批人里面不乏大学生的身影,于是一个新的名词诞生了,那就是创业;现在大学生队伍中出现很多生意人,在传统观念看来,这一批人从事着与他们学生身份截然不同的工作,如:大学生卖菜,大学生推销。

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字眼,拥有大学生身份就意味着衣食无忧,然而时代变化,在如今这个独特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不再是一个稀罕的身份,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上大学,谈到大学生,我不由得想到一个词语:“专业”,我们上了大学,都有自己的专业课,那么什么是专业?我想说我们专注做的事情就叫做专业,我们可以去做的更好的事情就叫做专业。当今形势下,大学生出路何在?或许你还在犹豫你的专业是否热门;或许你在准备英语四六级考试而狂背单词;或许你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能自拔。可是,你的这些行为会带给你什么,有什么意义?你是否仔细考虑过?或者,你抱怨自己的学校有多么多么不好,自己获得的学历如何如何低,但是你觉得这些是否重要?学历不代表能力,企业单位用人的标准并不是学历,而是能力,记得某个企业家说过:“没有能力的大学生,我们才会看他的学历”。

中国教育面临的难题就是人口与就业压力,这是中国现状,我们没有把握去均衡这种压力,我们能做的就是自主就业,或者自主创业,面对即将而来的职业生涯,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我们上大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不管你为自己打工,还是给别人打工。但是,你觉得自己用什么去说服企业从而得到属于自己心中的那份工作?用学历?当然可以。但是,如果你属于那种高学历,低能力类型的学生,不注重后期学习,很快就会被企业淘汰掉,原因很简单,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用金钱雇一个不会做事的家伙。企业家是以利益为中心的,他们需要你创造的价值,并非你在哪里毕业的证据。

当然,生活中不乏这一类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学历。那么这一类人应该如何就业?我只想说,找不到生活的重心,这一类人永远都像风中的尘埃———漂浮不定。曾经,我们日复一日的学习,现如今,如果我们拥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应该暗暗庆幸,因为我们不断接受新的价值观,新的概念,思想不断成熟,不断坚定。也能增加自己对事物是非的判断能力,那么我们不应该做一个学习型的人吗?就业问题,我们对它做一个深度解析,最底层就是利益。利益是金钱的艺术,是商业产生的必然结果。如果你是一个正在为就业而纠结的大学生,而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那我告诉你,读懂一个字:“商”,精通商业的艺术,你不会为创业发愁,如果你明白一点点,那你离成功不远,什么又是所谓的成功?呵呵,成功就是成功,没有衡量标准。没有一只麻雀可以变成凤凰,因为麻雀只是麻雀,思维模式的定势是人最可怕的死角,如果你是理科生,或许你应该看看文科的书籍;无所谓专业,不在乎学历,没有社会地位,你能有的唯一就是做与不做的态度;大学世界里有两种癌症,一种是被感情纠结的癌症,还有一种是被堕落校园文化渲染的癌症,正如一群太监指着一个正常人说:你怎么和我们不一样?,让我们把你变正常吧!于是那个正常人变得不正常。

这个混乱的校园小社会里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没有一点独立的思想,你不配谈工作,即使是做一个自由打工者。有些东西,我们不需要说,只需要做,只有做过才知道它的意义何在。构想美好,词汇华丽,书法龙飞凤舞,始终是纸上谈兵。

10.就业与创业指导总结 篇十

三个星期之前我们增加了这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这门课给我的启发非同一般。任课的老师教会了我许多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如如何去准备个人简历,面试前的心态等等。

以前的我只知道我们以后的竞争压力很大,但是大到哪种程度,难到何种境界我也不清楚;以前的我只知道在找工作时一定要面试,但是具体怎样面试,怎样的情况我依然是懵懵懂懂的。不过,自从老师给我们解说以后,使这个还在大四念书的我已经觉得压力之大。有句话说得好走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而任课老师通过各行各业的就业案例,通过不同行业职位的人群,不同的思维与视角展示社会的本来面目,通过理性、客观、全面、真实的分析,展示真正的职场。同时也帮助我们正确的对待自己与职场,为多样的职场菁英提供就业机会,并且让我们这些没有求职经验的人了解我们将来要怎样走这条路,怎么让这条路走的跟久,更远,跟精彩。

11.负重前行扎实推进就业创业教育 篇十一

理论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江苏省就业创业教育和全国一样,是一个刚开始研究探索的新课题。主要热点难点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就业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性和自觉性。②就业创业教育的课程构建和师资建设,亟待完善和加强。③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创业实践开展较难。④引导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欠佳。

江苏省职教学会就业与创业工作委员会主动配合、积极协助省职教学会做好相关课题研究的立项申报、中期汇报工作。2011年,我省在就业创业方面共立项省部级以上课题项目7项,这些课题分别从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利用区域社会资源创业、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创业教育与学生就业方式、校企合作与创新能力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2011年12月4日,在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召开了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1-2012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中期检查会,与会的7个国家级、省级课题负责人汇报了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李德方副主任等专家对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点评,并对课题今后一阶段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011年,江苏省职教学会就业与创业工作委员会还开展了创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征集和评选,有力地推动了分会的群众性学术活动。活动共收集到来自全省127所职业院校139位老师的论文156篇。这些论文作者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也有教育教学一线工作者,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紧密围绕“以就业带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发展”为主题,立足自身岗位进行选题。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邀请了省、市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选,共评出一等奖16篇,二等奖32篇,三等奖44篇。在评选过程中,我们注意把评选与交流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广大学校与教师的教科研热情。

实践探索:逐步形成特色

2011年江苏省职教学会就业与创业工作委员会年会在盐城机电高职举行,会上大家认真学习省职教学会年会的会议精神,交流各地各校在就业与创业工作方面的经验,研究部署2011年度工作。会议期间各成员单位交流学习了各自的先进经验,讨论确定了2011年就业与创业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计划。会议期间还参观了盐城机电高职和盐南职中的就业创业实训基地。2011年就业与创业工作委员会又组织了各成员单位观摩了泰州市职业学校学生商业计划书大赛活动。此外,我们还组织会员单位认真学习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等学校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一年来,我们在推进全面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有效地提升了创业教育水平,各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创业教育特色。

抓活动开展,激发创业热情。盐城机电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创业培训、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商业计划书大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涌现了一批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典型。在2011年光华创业精神大奖赛江苏地区复赛暨江苏省职业学校第一届商业计划书大赛决赛中该校的祁正洋同学获得了全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并在光华创业精神大奖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了2011年光华创业精神大奖,张良鹏老师获得了全国优秀创业指导教师奖。

抓体系构建,营造浓厚氛围。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长期以来以“三创”理念为指导,将“三创”精神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学校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把专业作为创业载体,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课程”为基础,以“讲座”为重点,以“团体辅导”为特色,以“个案咨询”为补充,多向互补,点面结合的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抓模式创新,注重教育实效。1997年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首开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先河,逐步形成了“创业教育+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学校创业教育园每年举行项目专家评审会;学校从各系聘请了校内创业导师、聘请了企业家为校外创业导师,为创业扶持对象提供了“一对一”的项目论证、操作程序等跟踪指导。目前该校共有1600多名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创业之路,其中已涌现出多名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成功创业者。

抓基地建设,构筑实践平台。徐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专门成立了创业园管理委员会,负责学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根据创业园运营状况,制订了《创业园项目量化考核管理细则》,从卫生、纪律、财务等方面对创业项目每月进行一次考核,明确了创业项目的退出机制。将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创业教育的孵化器,大力加以扶持。目前由学生成立的项目有原生态售水中心、校园E站、轩雅造型社、诚信物联等八家项目。创业实践带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

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成立了“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下设学生就业安置部、国际合作部、创业指导部、成教培训部、校企合作部五个实体化运作部门,通过系统协调和科学安排,真正为学生创业铺平道路。学校加大经费投入,设立立信学生创业基金,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广大学生依托所学专业,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数百名学生在创业公司中得到培训和实践,创业意识和技能得到明显增强和提高。

赛事举办:充分展示成果

2011年,江苏省职教学会就业与创业工作委员会受省职教学会委托,举办了光华创业精神大奖赛江苏地区复赛暨江苏省职业学校第一届商业计划书大赛决赛。大赛以“服务发展,创新创业,展示当代职教学生的独特魅力和风采”为主题,以商业计划书为比赛项目,主要环节包括选手陈述商业计划、专家提问质询、选手答辩等。本次大赛共有全省7个城市9所职业学校的19个创业团队参加比赛。比赛中,选手们充分展示才华,挥洒激情,创意迭出;评委点评简练到位,令人顿悟。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与会的有关领导和嘉宾一致认为本次比赛起点高,效果显著,对今后一阶段我省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2011年11月,光华创业精神大奖全国总决赛在北京举行。比赛得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基金会的(NYSE)资助,共有来自10个地区、100多个教学单位的选手参加了比赛。与往年不同的是,大赛要求选手模拟市场销售实践,更加贴近真实的商业环境。经过4天的角逐,我省四位同学均获得了2011年光华创业精神大奖。省职教学会也获得了2011年度光华公益创业行动特别贡献奖。

2012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继续抓好课题研究的跟踪、结题工作和论文评选活动

2012年下半年江苏省职教学会就业与创业工作委员会负责的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将分别进入总结、结题工作阶段。江苏省职教学会就业与创业工作委员会将协助省职教学会,做好相关课题的结题工作。继续开展论文征集评选活动,注重论文的创新性和对实践的指导价值。在进行年度论文征集评选的基础上,推荐其中部分优秀论文报送学会省职教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2.继续做好创业典型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2012年江苏省职教学会就业与创业工作委员会将在全省职业院校内开展征集自主创业成功典型案例活动,将各学校创业成功典型材料搜集筛选汇编成册,展示各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组织创业典型人才演讲汇报活动,邀请创业典型到全省各职业院校进行巡回演讲,推广经验,形成就业创业活动的新高潮。

3.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的协作

2012年双方将在师资培训和赛事举办上加强合作。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要严格管理,讲究实效,为全省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做好强本固基工程。办好2012年度光华创业精神大赛江苏地区复赛。2012年度将在全省各大市举办光华创业精神大赛的基础上,继续举办2012年度光华创业精神大赛江苏地区复赛,评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光华创业精神大赛全国总决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4.开展经验交流、信息沟通等活动

上一篇:毕业周年同学聚会横幅标语下一篇:司务长述职报告